高等数学电子教案8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定义:函数是一种规则,将一个非空数集(定义域)中的每一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非空数集(值域)中的唯一元素。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1.2 极限的概念极限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近于某个值a时,函数f(x)趋近于某个确定的值L,称f(x)当x趋近于a时的极限为L,记作:lim(x→a)f(x)=L。
极限的性质:保号性、传递性、夹逼性等。
1.3 极限的计算极限的基本计算方法:代数法、几何法、泰勒公式等。
极限的运算法则:加减法、乘除法、复合函数的极限等。
1.4 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的概念:当自变量x趋近于某个值a时,如果函数f(x)趋近于0,称f(x)为无穷小。
无穷大的概念:当自变量x趋近于某个值a时,如果函数f(x)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称f(x)为无穷大。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定义:函数f(x)在点x处的导数,记作f'(x)或df/dx,表示函数在该点的瞬时变化率。
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图像在某点处的切线斜率。
2.2 导数的计算基本导数公式:常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导数。
导数的运算法则:和差法、乘法法、链式法则等。
2.3 微分的概念与计算微分的定义:函数f(x)在点x处的微小变化量,记作df(x)。
微分的计算:微分的基本公式df(x)=f'(x)dx,以及微分的运算法则。
2.4 微分方程的概念与解法微分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函数及其导数的方程。
微分方程的解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因子法等。
第三章:积分与面积3.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计算不定积分的定义:函数f(x)的不定积分,记作∫f(x)dx,表示f(x)与x轴之间区域的面积。
基本积分公式: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不定积分。
3.2 定积分的概念与计算定积分的定义: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定积分,记作∫[a,b]f(x)dx,表示f(x)在[a,b]区间上的累积面积。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第二章第8讲-两个重要极限二课时教案首页
这是因为令u(x)则u0于是
((x)0)
二、第二重要极限: =e4根据数列收敛准则可以证明极限 存在
设 现证明数列{xn}是单调有界的
按牛顿二项公式有
比较xnxn1的展开式可以看出除前两项外xn的每一项都小于xn1的对应项并且xn1还多了最后一项其值大于0因此
《高等数学》课程课时教案
课题名称
第八讲两个重要极限(二)
课次
8
授课日期
10.20(1、2)
10.21(1、2)
10.21(3、4)
10.24(3、4)
授课班级
14热电1
14化工
14化设
14煤化
授课地点
14热电1
14化工
14化设
14煤化
教学目标
与
教学要求
1.会用第二重要极限求极限。
2.理解第二重要极限的推广形式。
例1求 10min
解:
例2求 8min
解:令 则 当 时, 所以有
例3求 6min
解:
例4求 10min
解:令
解得 当 时,
例5求 6min
解令tx则x时t于是
或
总结:1、 5min
2、 ((x)0)
课后作业
P36:45 46 47.
教学反思
重点难点
及
解决办法
重点:第二重要极限的应用。
解决办法: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学生有针对性的做典型习题。
难点:第二重要极限形式的推广。
解决办法:用对比法推广第二重要极限。
教学设计
引课:上节我们学了第一重要极限,今天我们再学用第二重要极限求极限
的方法。5min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定义:函数是一种关系,将一个集合(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对应到另一个集合(值域)中的一个元素。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连续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1.2 极限的概念极限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近于某个值a时,函数f(x)趋近于某个值L,称f(x)当x趋近于a时的极限为L,记作lim(x→a)f(x)=L。
极限的性质:保号性、保不等式性、夹逼定理等。
1.3 极限的计算极限的基本计算方法:代入法、因式分解法、有理化法等。
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无穷小是指绝对值趋近于0的量,无穷大是指绝对值趋近于无穷的量。
1.4 极限的应用函数的连续性:如果函数在某一点的极限值等于该点的函数值,称该函数在这一点连续。
导数的概念: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表示函数在该点的切线斜率。
第二章:微积分基本定理2.1 导数的定义与计算导数的定义: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表示函数在该点的切线斜率,记作f'(x)。
导数的计算:基本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等。
2.2 微分的概念与计算微分的定义:微分表示函数在某一点的切线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的差值,记作df(x)。
微分的计算:微分的基本公式、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等。
2.3 积分的概念与计算积分的定义:积分表示函数图像与x轴之间区域的面积,记作∫f(x)dx。
积分的计算:基本积分公式、积分的换元法、分部积分法等。
2.4 微积分基本定理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定义:微积分基本定理是微分与积分之间的关系,即导数的不定积分是原函数,积分的反函数是原函数的导数。
第三章:微分方程3.1 微分方程的定义与分类微分方程的定义:微分方程是含有未知函数及其导数的等式。
微分方程的分类: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
3.2 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因子法、变量替换法等。
3.3 微分方程的应用微分方程在物理、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例如描述物体运动、电路方程等。
第四章:级数4.1 级数的概念与性质级数的定义:级数是由无穷多个数按照一定的规律相加的序列,记作∑an。
高数教学设计(共8篇)
高数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高数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教材:《高等数学》〔第三版〕上册,第一章函数与极限,第三节函数的极限。
一、方案学时本小节分为两个局部,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也就分为两个学时进展教学。
第一学时:自变量趋于有限值时函数的极限。
第二学时: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
〔本次教案主要说明第一学时的内容。
〕二、教材处理通过第一节关于函数根本知识的学习,以及高中时已经对函数极限有过一定的学习理解与铺垫,所以就要通过一些根本的例如,来一步步引导学生接触本节的内容,并进一步学习与研究。
来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并易于承受新内容。
三、教学目的知识和才能目的:1、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运算才能、以及数学创新意识。
让你给同学们积极考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2、让同学们掌握一些本节教学中所涉及的技能技巧。
3、通过数学知识为载体,增强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才能,进步学习的兴趣和才能。
传达出数学的人文价值。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1、如何让学生较快的承受新的理念与知识,而改掉以前类似的学习中的定势与习惯性思维。
2、让学生们纯熟的运用书中所涉及的公式与理解一些重要的定理,从而更好的做题。
五、教学设计1、总体思路先通过在黑板上写一些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的例题,让同学们到黑板上去做。
然后,对题目做一些变形,就成了本小节所学的知识,此时,就要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同学们呢理解步骤的方法技巧。
最后,就是先要学生们自己总结本节的内容与规律技巧,之后,再告诉同学们本节所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2、教学过程〔1〕先让同学们大致看一下本小节内容,对本节内容有一定的理解。
〔4分钟〕设计说明:通过让同学们进展自主学习,对本小节内容有大志的理解,以便于学生更易于承受新知识。
〔2〕通过小例子让大家熟悉并初步认识一下极限的概念。
如:问题:当x无限接近于1的时候,函数f(x)=2x-1的取值。
解析:问题可转化成|f(x)-1|最小取值,因为|f(x)-1|可以无限变小,也就是无限趋近于0,所以当x无限接近于1的时候,函数f(x)=2x-1的取值就是0.〔5分钟〕设计说明:通过引导学生们的思维,带到新的内容,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才能以及发撒思维才能。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大专版)(2024)
02
函数与极限
2024/1/28
8
函数概念及性质
2024/1/28
函数定义
设$x$和$y$是两个变量,$D$是一个数集。如果存在一种对应法则$f$,使得对于$D$中 的每一个数$x$,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在数集$M$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 则称$f$为从$D$到$M$的一个函数,记作$y = f(x), x in D$。
向量的坐标表示法
详细讲解向量的坐标表示法,包括向量在空间直角 坐标系中的表示方法、向量的模和方向余弦的坐标 计算公式等。
向量的运算与坐标计算
介绍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和点积、叉积 等运算在坐标计算中的实现方法,以及这些 运算的几何意义和性质。
2024/1/28
30
平面与直线方程
2024/1/28
平面的方程
导数的定义
导数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切线斜 率,反映了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的快 慢程度。
导数的几何意义
导数在几何上表示曲线在某一点处的 切线斜率,即函数图像在该点的倾斜 程度。
13
导数的计算法则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包括常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等的基本导数公式。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2024/1/28
全微分的定义
如果函数$z=f(x,y)$在点$(x,y)$的全 增量$Delta z=f(x+Delta x,y+Delta y)-f(x,y)$可以表示为$Delta z=ADelta x+BDelta y+o(rho)$,其 中$A$和$B$不依赖于$Delta x$和 $Delta y$而仅与$x$和$y$有关, $rho=(Delta x^2+Delta y^2)^{frac{1}{2}}$,则称函数 $z=f(x,y)$在点$(x,y)$处可微,而 $ADelta x+BDelta y$称为函数 $z=f(x,y)$在点$(x,y)$处的全微分。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8-7
2;
(3)当 3 和 7 时, 方向导数等于 0.
4
4
推广可得三元函数方向导数的定义
对于三元函数u f ( x, y, z),它在空间一点 P( x, y, z)沿着方向 L 的方向导数 ,可定义
为
f lim f ( x x, y y, z z) f ( x, y, z) ,
l 0
二、方向导数的定义
讨论函数 z f ( x, y)在一点P沿某一方向
的变化率问题.
设函数 y)的某一邻域U(P)
• P
y
内有定义,自点P 引射线 l.
••
x
P
设 x 轴正向到射线l 的转角
为 ,并设 P( x x, y y) o
x
为 l 上的另一点且 P U ( p). (如图)
( 其中 (x)2 (y)2 (z)2 )
设方向 L 的方向角为 , ,
x cos , y cos , z cos ,
同理:当函数在此点可微时,那末函数在该点 沿任意方向 L 的方向导数都存在,且有
f f cos f cos f cos .
l x
y
z
例 3 设n 是曲面2 x2 3 y2 z2 6 在点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一块长方形的金属板,四个顶点的坐 标是(1,1),(5,1),(1,3),(5,3).在坐标原点 处有一个火焰,它使金属板受热.假定板上 任意一点处的温度与该点到原点的距离成反 比.在(3,2)处有一个蚂蚁,问这只蚂蚁应沿 什么方向爬行才能最快到达较凉快的地点?
问题的实质:应沿由热变冷变化最骤烈的方 向(即梯度方向)爬行.
PP 两点间的距离 (x)2 (y)2 之比值,
当 P 沿着 l 趋于 P 时,如果此比的极限存在, 则称这极限为函数在点P 沿方向 l 的方向导数.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最新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定义:函数是一种关系,对于每一个自变量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因变量值与之对应。
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
1.2 极限的概念极限的定义:当自变量趋向于某个值时,函数值趋向于某个确定的值,这个确定的值称为极限。
极限的性质:保号性、传递性等。
1.3 极限的计算基本极限:\(\lim_{x \to 0} \frac{sin x}{x} = 1\), \(\lim_{x \to \infty} e^x = \infty\) 等。
极限的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等。
1.4 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的概念:当自变量趋向于某个值时,函数值趋向于0。
无穷大的概念:当自变量趋向于某个值时,函数值趋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定义: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是其在该点的切线斜率。
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图像在某一点的切线斜率。
2.2 导数的计算基本导数公式:\( (x^n)' = nx^{n-1} \), \( (sin x)' = cos x \), \( (cos x)' = -sin x \) 等。
导数的运算法则:和差、乘积、商、复合函数等。
2.3 微分微分的定义:微分是导数的一个线性近似。
微分的计算:对函数进行微分,即将自变量的增量转化为微分的形式。
2.4 应用求函数的极值:求导数,令导数为0,解出x值,再代入原函数求出极值。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导数,判断导数的正负,确定函数的单调性。
第三章:泰勒公式与导数的应用3.1 泰勒公式泰勒公式的定义:用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信息来近似表示函数本身。
泰勒公式的应用:求解函数在某一点的近似值。
3.2 洛必达法则洛必达法则的定义:当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为0时,可以用该点的其他导数信息来求解函数值。
洛必达法则的应用:求解函数在某一点的极限值。
3.3 泰勒展开泰勒展开的定义:将函数在某一点的泰勒公式展开,得到函数在该点的多项式近似。
高中数学第八章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第八章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掌握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性质;
2. 能够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 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
5. 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解决相关的综合性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三角函数的应用技巧。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1. 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表示方法;
2. 导出正弦、余弦、正切的性质;
3. 学习三角函数在单位圆上的表示方法;
4. 探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
5. 讲解如何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6. 利用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手段:
1. 知识讲解与示范;
2. 示意图和实例分析;
3. 互动讨论和答疑。
五、教学资源:
1. 教科书;
2. 习题册;
3.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七、教学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技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三角函数的各种应用,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三角函数。
高等数学教案-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高等数学教学教案第8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授课序号01教 学 基 本 指 标教学课题 第8章 第1节 向量及其运算 课的类型 新知识课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 教学手段 黑板多媒体结合教学重点 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教学难点 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参考教材 同济七版《高等数学》下册 作业布置大纲要求 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2.掌握向量的运算(向量运算、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了解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3.理解单位向量、方向数与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掌握用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教 学 基 本 内 容一.空间直角坐标系1.直角坐标系,点叫做坐标原点.2.在直角坐标系下,数轴统称为坐标轴,三条坐标轴中每两条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称为坐标面,分别为三个坐标平面将空间分为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叫作一个卦限,分别用Ⅰ、Ⅱ、Ⅲ、Ⅳ、Ⅴ、Ⅵ、Ⅶ、Ⅷ表示.3.数组为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其中分别称为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和竖坐标.二.空间两点间的距离设,为空间两点,则与之间的距离为.三.向量的概念1.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或矢量).O Oxyz 111(, , )M x y z 222(, , )N x y z M N 212212212)()()(z z y y x x d -+-+-=Oxyz Oz Oy Ox ,,zOx yOz xOy ,,(, , )x y z M Oxyz z y x ,,M2. 向量的模:向量的长度称为向量的模,记作或.3. 单位向量:模为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4. 零向量:模为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规定:零向量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5. 相等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记作.规定:所有的零向量都相等.6.负向量:与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的负向量(或反向量),记作.7. 平行向量: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一组向量称为平行向量(或共线向量).8. 共面向量: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一组向量,叫做共面向量,零向量与任何共面的向量共面.四.向量的线性运算1. 向量的加法定义 对向量,,从同一起点作有向线段、分别表示与,然后以、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我们把从起点到顶点的向量称为向量与的和,记作.这种向量求和方法称为平行四边形法则.若将向量平移,使其起点与向量的终点重合,则以的起点为起点,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就是与的和,该法则称为三角形法则.对于任意向量,,,满足以下运算法则:(1)(交换律). (2) (结合律). (3).2.向量的减法定义 向量与的负向量的和,称为向量与的差,即.特别地,当时,有.若向量与的起点放在一起,则,的差向量就是以的终点为起点,以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3.数乘向量定义 实数与向量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的模是,方向:当时,与同向;当时,与反向;当时,.对于任意向量,以及任意实数,,有下列运算法则:(1) . (2) . (3) .向量的加法、减法及数乘向量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称为,的一个线性组合.特别地,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叫做的单位向量,记作,即. 定理 向量与非零向量平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使得.a AB10b a =a a -a a b A AB AD a b AB ADABCD A C ACa b b a +b a a b c a b a b c a +b =b +a ()()a +b +c =a +b +c 0a +=a a b -b a b ()--a b =a +b b =a ()-0a +a =a b a b b a λa λa λa λa 0λ>λa a 0λ<λa a 0λ=λ0a =a b λμ()()λμλμa =a ()+λμλμ+a =a a ()+λλλ+a b =a b λμa +b a b (, )R λμ∈a a a e ||a ae a =a b λλa =b例7 已知向量,,求.例8 已知三角形的顶点分别是,求三角形的面积.授课序号02教 学 基 本 指 标教学课题 第8章 第2节 空间平面和直线 课的类型 新知识课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 教学手段 黑板多媒体结合教学重点 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教学难点 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问题参考教材 同济七版《高等数学》下册作业布置大纲要求 1.掌握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2.会求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并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有关问题.3.会求点到直线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教 学 基 本 内 容一.空间平面方程1.平面方程的各种形式(1)若一个非零向量垂直于平面,则称向量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2)平面的点法式方程:过点,法向量为的平面方程为.(3)平面的三点式方程:过三点的平面方程为 称为平面的三点式方程.(4)平面的截距式方程:过三点,,的平面的方程为}2,1,3{--=a }1,2,1{-=b b a 2⨯ABC (1,1,1)(1,2,3)(2,3,4)、、A B C ABC n ∏n ∏0000(, , )M x y z {, , }A B C n =000()()()0A x x B y y C z z -+-+-=(,,)(1,2,3)k k k k M x y z k =1112121213131310x x y y z z x x y y z z x x y y z z ------=---(, 0, 0)A a (0, , 0)B b (0, 0, )C c (0)abc ≠例8将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化为点向式方程和参数方程.例9求直线和的夹角. 例10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授课序号03教 学 基 本 指 标教学课题 第8章 第3节 空间曲面和曲线 课的类型 新知识课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 教学手段 黑板多媒体结合教学重点 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教学难点 空间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及其方程参考教材 同济七版《高等数学》下册 作业布置大纲要求 1.理解曲线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会求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2.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3.了解空间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并会求其方程.教 学 基 本 内 容一.空间曲面定义 如果曲面与方程满足如下关系: (1) 曲面上每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 (2) 以满足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面上. 则称方程为曲面的方程,而称曲面为此方程的图形.几个常见的曲面方程.1.球面(1)以坐标原点为球心,以为半径的球面方程为.(2)以为球心,以为半径的球面方程为. (3)一般方程.2310,32120,x y z x y z -+-=⎧⎨+--=⎩113:141x y z l -+==-220:20x y l x z ++=⎧⎨+=⎩300x y z x y z ++=⎧⎨--=⎩10x y z --+=∑(, , )0F x y z =∑(, , )0F x y z =(, , )0F x y z =∑(, , )0F x y z =∑∑R 2222R z y x =++000(,,)x y z R 2222000()()()x x y y z z R -+-+-=0222=++++++D Cz By Ax z y x组称作空间曲线的一般方程.2.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对于空间曲线,若上的动点的坐标可表示成为参数的函数随着的变动可得到曲线上的全部点,此方程组叫做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3.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1)设空间曲线的一般方程为消去变量之后所得到的方程,表示一个母线平行于轴的柱面,因此,此柱面必定包含曲线.以曲线为准线,母线平行于轴的柱面叫做关于面的投影柱面.投影柱面与面的交线叫做空间曲线在面上的投影曲线,该曲线的方程可写成(2)消去方程组中的变量或,再分别与或联立,我们便得到了空间曲线在或面上的投影曲线方程:或(3)确定一个空间立体或空间曲面在坐标面上的投影.一般来说,这种投影往往是一个平面区域,我们称它为空间立体或空间曲面在坐标面的投影区域..投影区域可以利用投影柱面与投影曲线来确定.三.二次曲面1.椭圆锥面由方程所确定的曲面称为椭圆锥面.2.椭球面(,,)0,(,,)0.F x y z G x y z =⎧⎨=⎩C C x y z ,,t ⎪⎩⎪⎨⎧===),(),(),(t z z t y y t x x t C C (,,)0,(,,)0.F x y z G x y z =⎧⎨=⎩z (,)0H x y =z C C z xoy xoy C xoy (,)0,0.H x y z =⎧⎨=⎩(,,)0,(,,)0F x y zG x y z =⎧⎨=⎩x y 0x =0y =C yoz xoz (,)0,0,R y z x =⎧⎨=⎩(,)0,0.T x z y =⎧⎨=⎩22222x y z a b+=由方程 ()所确定的曲面称为椭球面,称为椭球面的半轴,此方程称为椭球面的标准方程.3.单叶双曲面由方程()所确定的曲面称为单叶双曲面.4.双叶双曲面由方程()所确定的曲面称为双叶双曲面.注 方程和也都是单叶双曲面;方程和也都是双叶双曲面.5.椭圆抛物面由方程 ()所确定的曲面称为椭圆抛物面.6.双曲抛物面由方程 ()所确定的曲面称为双曲抛物面.双曲抛物面的图形形状很象马鞍,因此也称马鞍面.四.例题讲解例1建立球面的中心是点,半径为的球面方程. 例2 方程表示怎样的曲面? 例3 分析方程表示怎样的曲面?例4 双曲线型冷却塔是电厂、核电站的循环水自然通风冷却的一种建筑物, 如图8.24所示.试分析双曲线型冷却塔外表面的数学模型.1222222=++cz b y a x 0, 0, 0a b c >>>, , a b c 1222222=-+cz b y a x 0, 0, 0a b c >>>1222222-=-+c z b y a x 0, 0, 0a b c >>>1222222=+-c z b y a x 1222222=++-cz b y a x 1222222-=+-c z b y a x 1222222-=++-cz b y a x 2222by a x z +=0, 0, 0a b c >>>2222by a x z -=0, 0, 0a b c >>>),,(0000z y x M R 024222=+-++y x z y x 222R y x =+8.24 图8.25坐标面上的双曲线分别绕绕另一条与相交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得旋转曲面叫圆锥面.两直线的交点为圆锥面的12222=-by c z L。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最新版
解决方案
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掌握向量的数量积、 向量积、混合积的计算方法;理解空间曲线和曲面的几 何性质,掌握空间曲线和曲面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
THANKS
感谢观看
高等数学的重要性与应用
总结词
高等数学在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有 着广泛的应用,是许多学科的基础工具 。
VS
详细描述
高等数学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经济发 展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许多 学科的基础工具,如物理、化学、工程学 、经济学等都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 通过学习高等数学,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现象和问题,为科学研 究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不定积分是微分学的逆运算,用于求函数的原函数。不定积分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如线性性质、积 分常数性质等。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定积分是积分学的核心概念,用于计算平面图形面积和体积等。定积分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如可加 性、区间可加性等。
级数与幂级数
级数的概念与性质
级数是无穷序列的和,分为收敛级数和发散 级数。级数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如正项级 数、交错级数、几何级数等。
重积分与线积分
• 总结词:重积分与线积分是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研究的是对积分区域进行积分的方法。 • 详细描述:重积分主要研究的是对二维或更高维度的区域进行积分的方法,而线积分主要研究的是对一维曲线
进行积分的方法。这些积分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质量分布问题、工程学中的 流体动力学问题等都可以用重积分与线积分来解决。 • 总结词:重积分与线积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力学和热学等问题;工程学中的机 械设计和流体动力学等问题;经济学中的成本和收益等问题。 • 详细描述:在物理学中,重积分与线积分被广泛应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和质量分布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最新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定义:函数是一种关系,将一个非空数集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非空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1.2 极限的概念极限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向于某一数值a时,函数f(x)趋向于某一数值L,我们称f(x)当x趋向于a时的极限为L,记作:lim(f(x),a)=L。
1.3 极限的运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1)lim(f(x)+g(x),a)=lim(f(x),a)+lim(g(x),a)2)lim(f(x)g(x),a)=lim(f(x),a)lim(g(x),a)3)lim(f(x)/g(x),a)=lim(f(x),a)/lim(g(x),a) (g(x)≠0)4)lim(cu(x),a)=lim(c,a)lim(u(x),a) (c为常数,u(x)可导)1.4 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向于某一数值a时,如果存在一个正数M,使得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数δ,使得当0<|x-a|<δ时,都有|f(x)|<M,则称f(x)为无穷小。
无穷大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向于某一数值a时,如果存在一个正数M,使得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数δ,使得当0<|x-a|<δ时,都有|f(x)|>M,则称f(x)为无穷大。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定义:函数f(x)在x处的导数定义为f'(x)=lim(f(x+Δx)-f(x),Δx)=lim(Δx,0)f'(x+Δx)。
2.2 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f(x)+g(x))'=f'(x)+g'(x)2)(f(x)g(x))'=f(x)g'(x)+f'(x)g(x)3)(f(g(x)))'=f'(g(x))g'(x)4)(cu(x))'=c'u(x)+cu'(x) (c为常数,u(x)可导)2.3 微分微分的定义:函数f(x)在x处的微分定义为df(x)=f'(x)Δx。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New)
第一章预备知识授课序号01)C C C=;(2)B A B)C C C=.B A B授课序号02教学基本指标教学课题第一章第二节函数及其性质课的类型复习、新知识课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教学手段黑板多媒体结合教学重点单调性与奇偶性教学难点有界性充要条件、分段函数参考教材作业布置课后习题大纲要求理解集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了解反函数的概念,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教学基本内容一、基本概念:1、函数设和是两个变量,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法则,对于每个数,变量都有唯一的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称此对应法则为定义在上的函数. 数集称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称为自变量,称为因变量.与自变量对应的因变量的值记作,称为函数在点处的函数值. 当取值时,的对应值就是. 当取遍定义域的各个数值时,对应的函数值全体组成的数集就称为该函数的值域.2、函数的有界性设函数的定义域为,数集. 如果存在正数,使得对任一,都有,则称函数在上有界;如果这样的不存在,则称函数在上无界.3、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区间,如果对于区间内的任意两点及,当时,恒有,则称函数在区间内是单调增加的;如果对于区间内的任意两点及,当时,恒有,则称函数在区间内是单调减少的. 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的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4、函数的奇偶性设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即若,则必有),如果对于任一,恒成立,则称为偶函数;如果对于任一,恒成立,则称为奇函数。
5、函数的周期性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存在一个正数,使得对于任一有,且恒成立,则称为周期函数,称为函数的周期,通常我们说的周期函数的周期是指最小正周期.6、反函数定义.定义2 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因为是函数值组成的数集,所以若对于任一,都有唯一的适合关系,那么就将此值作为取定的值的对应值得到一个定义在上的新函数,这个新的函数就称为的反函数,记作.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相对于反函数而言,原来的函数就称为直接函数.二、定理与性质:函数在上有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函数在上既有上界又有下界.三、主要例题: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2) .例2 讨论函数的奇偶性.例3设是定义在内的任意函数,试证:(1) 是偶函数;(2) 是奇函数.例4 求函数的反函数.例5 函数,其中为某确定的常数. 它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它的图形是一条平行于轴的直线(图0-26),这函数称为常数函数.例6 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这函数称为绝对值函数.授课序号03教学基本指标教学课题第一章第三节初等函数课的类型复习、新知识课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教学手段黑板多媒体结合教学重点初等函数图像和性质教学难点复合函数、反三角函数参考教材作业布置课后习题大纲要求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和图形;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教学基本内容一、基本概念:1、幂函数函数(是常数)称为幂函数.幂函数的定义域随而异,当时,的定义域是;当时,的定义域是;2、指数函数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定义域为,值域为.3、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反函数称为对数函数,定义域为,值域为.4、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和余割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5、反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反函数称为反三角函数.常用的反三角函数有如下四种:,定义域为,值域为,称为反正弦函数;,定义域为,值域为,称为反余弦函数;在区间上正切函数的反函数记作,定义域是,值域为,余切函数的反函数为,定义域是,值域为,在整个定义域上是单调递减函数二、定理与性质:一般地,若函数的定义域为,函数在数集上有定义,且对所有的,,则对于每个数值,通过有唯一确定的数值与对应,从而得到一个以为自变量,为因变量的函数,这个函数称为由函数与的复合函数,记作,其中称为中间变量.三、主要例题:例1.设,求和.例2求函数的定义域.例3设的定义域是,求的定义域.例4已知的图形,试作的图形.例5 已知的图形,试作,的图形.例6已知的图形,试作,的图形.第二章 连续与极限 授课序号04教学基本指标教学课题 第二章 第一节 数列的极限定义与计算 课的类型 复习、新知识课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 教学手段 黑板多媒体结合 教学重点 极限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 极限定义 参考教材作业布置课后习题大纲要求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7-8
解
设所求直线的方向向量为
s
{m,
n,
p},
根据题意知
s n1 ,
s n2 ,
取
s n1 n2 {4,3,1},
所求直线的方程 x 3 y 2 z 5 .
4
3
1
例 4 求过点M (2,1,3)且与直线 x 1 y 1 z 3 2 1
垂直相交的直线方程.
解 先作一过点M且与已知直线垂直的平面
(2)
L1 //
L2
直线 L1 :
s1 {1,4, 0},
直线 L2 :
s2 {0,0,1},
s1
s2
0,
s1 s2 ,
即 L1L2 .
例 3 求过点(3, 2, 5)且与两平面x 4z 3 和
2x y 5z 1的交线平行的直线方程.
例 2 一直线过点A(2,3,4),且和y 轴垂直相
交,求其方程.
解 因为直线和 y轴垂直相交,
所以交点为 B(0,3, 0),
取
s BA
{2, 0, 4},
所求直线方程 x 2 y 3 z 4 .
2
0
4
三、两直线的夹角
定义 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称之.(锐角)
直线 L1 : 直线 L2 :
(s^,n)
2
(s^,n)
2
sin
cos
2
cos
2
.
sin
| Am Bn Cp | A2 B2 C 2 m2 n2 p2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公式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
L
A B C. mn p
(2) L // Am Bn Cp 0.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I V)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I V)第一章:极限与连续1.1 极限的概念定义:函数在某一点的极限值是函数在该点的邻近区域内的值趋近于某一确定的值。
极限的性质:保号性、保序性、保无穷性。
1.2 极限的计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加减乘除。
极限的复合函数法则:链式法则。
极限的不定型:0/0、∞/∞、0×∞、∞-∞、1^∞、0^0、∞^0。
1.3 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的概念:函数值趋近于0。
无穷大的概念:函数值趋近于正无穷或负无穷。
1.4 连续性连续性的定义:函数在某一点的左极限等于右极限,且极限值等于函数值。
连续性的性质:保号性、保单调性、保周期性。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定义: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是其在该点的切线斜率。
2.2 导数的计算基本导数公式:常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导数。
高阶导数:函数的n阶导数。
隐函数求导:已知函数的图像求解函数表达式。
2.3 微分微分的定义:微分是导数的一阶近似。
微分的计算:对函数进行微分,保持变量不变。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3.1 微分中值定理罗尔定理:若函数在区间[a, b]上连续,在(a, b)内可导,并且在a点和b点取相同的函数值,则至少存在一点c∈(a, b),使得f'(c) = 0。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若函数在区间[a, b]上连续,在(a, b)内可导,则至少存在一点c∈(a, b),使得f'(c) = (f(b) f(a))/(b a)。
柯西中值定理:若函数在区间[a, b]上连续,在(a, b)内可导,且满足f'(x)和g'(x)在(a, b)内不为0,则至少存在一点c∈(a, b),使得(f(b) f(a))/(g(b) g(a)) = f'(c)/g'(c)。
3.2 导数的应用函数的单调性:导数大于0表示函数单调递增,导数小于0表示函数单调递减。
函数的极值:导数为0的点可能是极值点,需判断是极大值还是极小值。
电类高等数学电子教案8.1
出
版 社
就得到了被积表达式 f (x)d x
微元法
电 类 高 等 数 学
我们把这种用定积分求整体的步骤简化成下面三步: (间1)取微段:区分间割,区记为[a,[bx],, x 在其x].中任取一个小
(2)表示微元:设所求的整体量是Q. 取i x
求出 Q 的局部量Q 的近似值
f (x) x 即
高
数 学
若取 x 为积分变量,即竖条切割,有什么不方便之处)
于是得
dA [( y 4) 1 y2 ]dy,
2
高
等 教 育 出
A
4
[(
2
y
4)
1 2
y2
]dy
1 2
y
2
4
y
1 6
y3
4
18.
2
版
社
小结8.1
电
类
高 等
1. 掌握微元法的基本思想
数
学
2.会用微元法求弧长
3.会用微元法求平面图形的面积
(x)
g ( x)]dx
社
y
y
y f (x)
电
类 高
y f (x)
等
数 学
O x x dx
O a x x dx b x a
bx
y g(x)
(3)由左右两条曲线 x ( y), x ( y)及 y c, y d
高 等
所围成图形(图见下页)面积微元(注意,这时就应
教
育 取横条矩形 dA,即取 y 为积分变量)dA [( y) ( y)]dy
ax
x
(ea e a )dx 0
高
等 教 育 出
x
电类高等数学电子教案8.3
高
3.会用定积分求液体压力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电 类
思考题8.3
高
等 数
1.用定积分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
答:会建立所求物理量的微元表达式.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2.设一物体受连续的变力 F ( x ) 作用沿力的方向
电
类 作直线运动,则物体从 xa运动到 x b,变力所做的
高
等 数
功为W_____,
将微元 d W 从 a 到b求定积分,就得到整个
电 类
区间上所做的功为
高
等
数 学
b
W a F(x)dx
x x dx
oa
bx
高
F(x)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例8.3.1 设弹簧在1N力的作用下伸长0.01米,
电 类
要使弹簧伸长0.1米,需作多少功?
高 等
解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 学
因为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
结束放映
感谢您的聆 听
共同学习相互提高
类 高
质量为m 的质点和杆在一条直线上,它到杆的近端
等 距离为a ,求细杆对质点的引力。
数
x 学 解 取 为积分变量,[x,xdx][0,l]
该小段细杆的质量为 M d x
l
高
mM
等 教 育
dF k l dx (x a)2
出 版 社
Fkm lM0 l(x 1a)2dxak (m l M a)
三、液体压力
电 类
例8.3.4 一个横放着的圆柱形水桶,桶内盛有半桶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教学目的: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掌握两个向量垂直和平行的条件。
3、理解单位向量、方向数与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熟练掌握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
4、掌握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
5、会求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并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有关问题。
6、会求点到直线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
7、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会求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8、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
9、了解空间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并会求其方程。
教学重点:1、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的概念、向量运算及坐标运算;2、两个向量垂直和平行的条件;3、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4、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判定条件;5、点到直线以及点到平面的距离;6、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7、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8、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
教学难点:1、向量积的向量运算及坐标运算,数量积和向量积的运算;2、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3、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4、点到直线的距离;5、二次曲面图形;6、旋转曲面及柱面的方程。
主要外语词汇:Vector, Mold, Direction Cape, Direction cosine, The quantity accumulate,The vector accumulate, Curved face square distance, Revolve curved face,Pillar noodles, Curves, Equations, Plane, Straight line.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第四版和第五版(修改)参考教材: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五版§8 1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掌握单位向量、方向余弦、两向量的夹角、向量的坐标表达式以及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向量的运算三、主要外语词汇:Vector,Mold,Direction Cape ,Direction cosine.一、向量概念向量:既有大小, 又有方向, 这一类量叫做向量.在数学上, 用一条有方向的线段(称为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 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 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向量的符号:以A 为起点、B 为终点的有向线段所表示的向量记作→AB . 向量可用粗体字母表示, 也可用上加箭头书写体字母表示, 例如, a 、r 、v 、F 或→a 、→r 、→v 、→F .自由向量: 由于一切向量的共性是它们都有大小和方向, 所以在数学上我们只研究与起点无关的向量, 并称这种向量为自由向量, 简称向量. 因此, 如果向量a 和b 的大小相等, 且方向相同, 则说向量a 和b 是相等的, 记为a = b . 相等的向量经过平移后可以完全重合.向量的模: 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向量a 、→a 、→AB 的模分别记为|a |、||→a 、||→AB .单位向量: 模等于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零向量: 模等于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 记作0或→0. 零向量的起点与终点重合, 它的方向可以看作是任意的.向量的平行: 两个非零向量如果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就称这两个向量平行. 向量a 与b 平行, 记作a // b . 零向量认为是与任何向量都平行.当两个平行向量的起点放在同一点时, 它们的终点和公共的起点在一条直线上. 因此, 两向量平行又称两向量共线.类似还有共面的概念. 设有k (k ≥3)个向量, 当把它们的起点放在同一点时, 如果k 个终点和公共起点在一个平面上, 就称这k 个向量共面.二、向量的线性运算1.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 设有两个向量a 与b , 平移向量使b 的起点与a 的终点重合, 此时从a 的起点到b 的终点的向量c 称为向量a 与b 的和, 记作a +b , 即c =a +b .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当向量a 与b 不平行时, 平移向量使a 与b 的起点重合, 以a 、b 为邻边作一平行四边形, 从公共起点到对角的向量等于向量a 与b 的和a +b .向量的加法的运算规律: ba c A BC BC(1)交换律a +b =b +a ;(2)结合律(a +b )+c =a +(b +c ).由于向量的加法符合交换律与结合律, 故n 个向量a 1, a 2, ⋅ ⋅ ⋅, a n (n ≥3)相加可写成a 1+a 2+ ⋅ ⋅ ⋅+a n ,并按向量相加的三角形法则, 可得n 个向量相加的法则如下: 使前一向量的终点作为次一向量的起点, 相继作向量a 1, a 2, ⋅ ⋅ ⋅, a n , 再以第一向量的起点为起点, 最后一向量的终点为终点作一向量, 这个向量即为所求的和.负向量: 设a 为一向量, 与a 的模相同而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负向量, 记为-a .2.向量的减法:我们规定两个向量b 与a 的差为b -a =b +(-a ).即把向量-a 加到向量b 上, 便得b 与a 的差b -a .特别地, 当b =a 时, 有a -a =a +(-a )=0.显然, 任给向量→AB 及点O , 有→→→→→A O OB OB O A AB -=+=,因此, 若把向量a 与b 移到同一起点O , 则从a 的终点A 向b 的终点B 所引向量→AB 便是向量b 与a 的差b -a .三角不等式: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有|a +b |≤|a |+|b |及|a -b |≤|a |+|b |,其中等号在b 与a 同向或反向时成立.3.向量与数的乘法向量与数的乘法的定义:向量a 与实数λ的乘积记作λa , 规定λa 是一个向量, 它的模|λa |=|λ||a |, 它的方向当λ>0时与a 相同, 当λ<0时与a 相反.当λ=0时, |λa |=0, 即λa 为零向量, 这时它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特别地, 当λ=±1时, 有1a =a , (-1)a =-a . b -a b -a b a b -a运算规律:(1)结合律 λ(μa )=μ(λa )=(λμ)a ;(2)分配律 (λ+μ)a =λa +μa ;λ(a +b )=λa +λb .例1.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设−→−AB =a , −→−AD =b .试用a 和b 表示向量−→−MA 、−→−MB 、−→−MC 、−→−MD , 其中M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解:由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所以a +b −→−−→−==AM AC 2, 即 -(a +b )−→−=MA 2,于是 21-=−→−MA (a +b ). 因为−→−−→−-=MA MC , 所以21=−→−MC (a +b ). 又因-a +b −→−−→−==MD BD 2, 所以21=−→−MD (b -a ). 由于−→−−→−-=MD MB , 所以21=−→−MB (a -b ).向量的单位化:设a ≠0, 则向量||a a 是与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记为e a . 于是a =|a |e a .向量的单位化:设a ≠0, 则向量||a a 是与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 记为e a . 于是a = | a | e a .定理1 设向量a ≠ 0, 那么, 向量b 平行于a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存在唯一的实数λ, 使 b = λa .证明: 条件的充分性是显然的, 下面证明条件的必要性.设b // a . 取||a b ||||=λ, 当b 与a 同向时λ取正值, 当b 与a 反向时λ取负值, 即b =λa . 这是因为此时b 与λa 同向, 且|λa |=|λ||a ||b ||a a b ==|||||. 再证明数λ的唯一性. 设b =λa , 又设b =μa , 两式相减, 便得(λ-μ)a =0, 即|λ-μ||a |=0.BC D因|a|≠0,故|λ-μ|=0,即λ=μ.给定一个点及一个单位向量就确定了一条数轴.设点O及单位向量i确定了数轴Ox,对于轴上任一点P,对应一个向量→OP,由→OP//i,根据定理1,必有唯一的实数x,使→OP=x i(实数x叫做轴上有向线段→OP的值),并知→OP与实数x一一对应.于是点P↔向量→OP= x i↔实数x,从而轴上的点P与实数x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据此,定义实数x为轴上点P的坐标.由此可知,轴上点P的坐标为x的充分必要条件是→OP= x i.三、空间直角坐标系在空间取定一点O和三个两两垂直的单位向量i、j、k,就确定了三条都以O为原点的两两垂直的数轴,依次记为x轴(横轴)、y轴(纵轴)、z轴(竖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构成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称为Oxyz坐标系.注: (1)通常三个数轴应具有相同的长度单位;(2)通常把x轴和y轴配置在水平面上,而z轴则是铅垂线;(3)数轴的的正向通常符合右手规则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个坐标轴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这种平面称为坐标面.x轴及y轴所确定的坐标面叫做xOy面,另两个坐标面是yOz面和zOx面.卦限:三个坐标面把空间分成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叫做卦限,含有三个正半轴的卦限叫做第一卦限,它位于xOy面的上方.在xOy面的上方,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着第二卦限、第三卦限和第四卦限.在xOy面的下方,与第一卦限对应的是第五卦限,按逆时针方向还排列着第六卦限、第七卦限和第八卦限.八个卦限分别用字母I、II、III、IV、V、VI、VII、VIII表示.向量的坐标分解式:→kjir zyxOM++==.称为向量r的坐标分解式,x i、y j、z k称为向量r沿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分向量.向量r与三个有序x、y、z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zyxzyxOMM↔++==↔kjir.有序数x、y、z称为向量r(在坐标系Oxyz)中的坐标,记作r=(x,y,z);有序数x、y、z也称为点M(在坐标系Oxyz)的坐标,记为M(x,y,z).向量→OM=r称为点M关于原点O的向径.上述定义表明,一个点与该点的向径有相同的坐标. 记号(x , y , z )既表示点M , 又表示向量→OM .坐标面上和坐标轴上的点, 其坐标各有一定的特征. 例如: 点M 在yOz 面上, 则x =0; 同相, 在zOx 面上的点, y =0; 在xOy 面上的点, z =0. 如果点M 在x 轴上, 则y =z =0; 同样在y 轴上,有z =x =0; 在z 轴上 的点, 有x =y =0. 如果点M 为原点, 则x =y =z =0.四、利用坐标作向量的线性运算设a =(a x , a y , a z ), b =(b x , b y , b z )即 a =a x i +a y j +a z k , b =b x i +b y j +b z k ,则 a +b =(a x i +a y j +a z k )+(b x i +b y j +b z k )=(a x +b x )i +(a y +b y )j +(a z +b z )k=(a x +b x , a y +b y , a z +b z ).a -b =(a x i +a y j +a z k )-(b x i +b y j +b z k )=(a x -b x )i +(a y -b y )j +(a z -b z )k=(a x -b x , a y -b y , a z -b z ).λa =λ(a x i +a y j +a z k )=(λa x )i +(λa y )j +(λa z )k=(λa x , λa y , λa z ).利用向量的坐标判断两个向量的平行: 设a =(a x , a y , a z )≠0, b =(b x , b y , b z ), 向量b //a ⇔b =λa , 即b //a ⇔(b x , b y , b z )=λ(a x , a y , a z ), 于是z z y y x x a b a b a b ==. 例2 求解以向量为未知元的线性方程组⎩⎨⎧=-=-by x a y x 2335, 其中a =(2, 1, 2), b =(-1, 1, -2).解 如同解二元一次线性方程组, 可得x =2a -3b , y =3a -5b .以a 、b 的坐标表示式代入, 即得x =2(2, 1, 2)-3(-1, 1, -2)=(7, -1, 10),y =3(2, 1, 2)-5(-1, 1, -2)=(11, -2, 16).例3 已知两点A (x 1, y 1, z 1)和B (x 2, y 2, z 2)以及实数λ≠-1,在直线AB 上求一点M , 使→→MB AM λ=.解 由于→→→OA OM AM -=, →→→OM OB MB -=,因此 →→→→)(OM OB OA OM -=-λ,从而 →→→)(11OB OA OM λλ++= . ) 1 ,1 ,1 (212121λλλλλλ++++++=x x x x x x , 这就是点M 的坐标. 当λ=1, 点M 的有向线段→AB 的中点, 其坐标为221x x x +=, 221y y y +=, 221z z z +=. 五、向量的模、方向角、投影1.向量的模与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向量r =(x , y , z ), 作→r =OM , 则→→→→OR OQ OP OM ++==r ,按勾股定理可得222||||||||||OR OQ OP OM ++==r ,设 →i x OP =, →j y OQ =, →k z OR =,有 |OP |=|x |, |OQ |=|y |, |OR |=|z |,于是得向量模的坐标表示式222||z y x ++=r .设有点A (x 1, y 1, z 1)、B (x 2, y 2, z 2), 则→→→OA OB AB -==(x 2, y 2, z 2)-(x 1, y 1, z 1)=(x 2-x 1, y 2-y 1, z 2-z 1),于是点A 与点B 间的距离为→212212212)()()(||||z z y y x x AB AB -+-+-==.例4 求证以M 1(4, 3, 1)、M 2 (7, 1, 2)、M 3 (5, 2, 3)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解 因为 | M 1M 2|2 =(7-4)2+(1-3)2+(2-1)2 =14,| M 2M 3|2 =(5-7)2+(2-1)2+(3-2)2 =6,| M 1M 3|2 =(5-4)2+(2-3)2+(3-1)2 =6,所以|M 2 M 3|=|M 1M 3|, 即∆ M 1 M 2 M 3为等腰三角形.例5 在z 轴上求与两点A (-4, 1, 7)和B (3, 5, -2)等距离的点.解 设所求的点为M (0, 0, z ), 依题意有|MA |2=|MB |2,即 (0+4)2+(0-1)2+(z -7)2=(3-0)2+(5-0)2+(-2-z)2. 解之得914=z , 所以, 所求的点为)914 ,0 ,0(M . 例6 已知两点A (4, 0, 5)和B (7, 1, 3), 求与→A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e .解 因为→)2 ,1 ,3()5 ,0 ,4()3 ,1 ,7(-=-=AB ,→14)2(13||222=-++=AB ,所以 →→)2 ,1 ,3(141||-==AB AB e . 2.方向角与方向余弦向量a 与b 的夹角 当把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的起点放到同一点时, 两个向量之间的不超过π的夹角称为向量a 与b 的夹角, 记作^) ,(b a 或^) ,(a b . 如果向量a 与b 中有一个是零向量, 规定它们的夹角可以在0与π之间任意取值.类似地, 可以规定向量与一轴的夹角或空间两轴的夹角.非零向量r 与三条坐标轴的夹角α、β、γ称为向量r 的方向角.向量的方向余弦:设r =(x , y , z ), 则x =|r |cos α, y =|r |cos β, z =|r |cos γ .cos α、cos β、cos γ 称为向量r 的方向余弦. ||cos r x =α, ||cos r y =β, ||cos r z =γ. 从而 r e r r ==||1)cos ,cos ,(cos γβα. 上式表明, 以向量r 的方向余弦为坐标的向量就是与r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e r . 因此cos 2α+cos 2β+cos 2γ=1.例7 设已知两点)2 ,2 ,2( A )和B (1, 3, 0), 计算向量→AB 的模、方向余弦和方向角.解 →)2 ,1 ,1()20 ,23 ,21(--=---=AB ;→2)2(1)1(||222=-++-=AB ;21cos -=α, 21cos =β, 22cos -=γ; 32πα=, 3πβ=, 43 πγ=.3.向量在轴上的投影设点O 及单位向量e 确定u 轴.任给向量r , 作→r =OM , 再过点M 作与u 轴垂直的平面交u 轴于点M '(点M '叫作点M 在u 轴上的投影), 则向量→M O '称为向量r 在u 轴上的分向量. 设→e λ='M O , 则数λ称为向量r 在u 轴上的投影, 记作Prj u r 或(r )u .按此定义, 向量a 在直角坐标系Oxyz 中的坐标a x , a y , a z 就是a 在三条坐标轴上的投影, 即 a x =Prj x a , a y =Prj y a , a z =Prj z a .投影的性质:性质1 (a )u =|a |cos ϕ (即Prj u a =|a |cos ϕ), 其中ϕ为向量与u 轴的夹角;性质2 (a +b )u =(a )u +(b )u (即Prj u (a +b )= Prj u a +Prj u b );性质3 (λa )u =λ(a )u (即Prj u (λa )=λPrj u a );§8 2 数量积向量积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的概念,了解向量的混合积及其几何意义,掌握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二、重点(难点):数量积和向量积的运算三、主要外语词汇:The quantity accumulate,The vector accumulate.(Product of two vectors,V1,V2,the scalar dot or inner)一、两向量的数量积F所作的功为W = |F| |s| cosθ,其中θ为F与s的夹角.数量积: 对于两个向量a和b, 它们的模 |a|、|b| 及它们的夹角θ的余弦的乘积称为向量a和b的数量积, 记作a⋅b, 即a·b=|a| |b| cosθ.数量积与投影:由于|b| cosθ=|b|cos(a,^ b), 当a≠0时, |b| cos(a,^ b) 是向量b在向量a的方向上的投影, 于是a·b = |a| Prj a b.同理, 当b≠0时, a·b = |b| Prj b a.数量积的性质:(1) a·a = |a| 2.(2) 对于两个非零向量a、b, 如果a·b =0, 则a⊥b反之, 如果a⊥b, 则a·b =0.如果认为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垂直, 则a⊥b ⇔ a·b =0.数量积的运算律:(1)交换律: a·b =b·a(2)分配律: (a+b)⋅c=a⋅c+b⋅c.(3) (λa)·b =a·(λb) =λ(a·b),(λa)·(μb) =λμ(a·b), λ、μ为数.例1证明三角形的余弦定理.证: 设在ΔABC中, ∠BCA=θ (图7-24), |BC|=a, |CA|=b, |AB|=c,要证c 2=a 2+b 2-2 a b cos θ .记→CB=a, →CA=b, →AB=c, 则有c=a-b,从而 |c|2=c⋅c=(a-b)(a-b)=a⋅a+b⋅b-2a⋅b=|a|2+|b|2-2|a||b|cos(a,^b),即c 2=a 2+b 2-2 a b cos θ .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设a=(a x,a y,a z ), b=(b x,b y,b z ),则a·b=a x b x+a y b y+a z b z .两向量夹角的余弦的坐标表示:设θ=(a, ^ b),则当a≠0、b≠0时, 有222222||||cos zy x z y x z z y y x x b b b a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θ. 提示: a·b =|a ||b |cos θ .例2 已知三点M (1, 1, 1)、A (2, 2, 1)和B (2, 1, 2), 求∠AMB .解 从M 到A 的向量记为a , 从M 到B 的向量记为b , 则∠AMB 就是向量a 与b 的夹角. a ={1, 1, 0}, b ={1, 0, 1}.因为a ⋅b =1⨯1+1⨯0+0⨯1=1,2011||222=++=a ,2101||222=++=b .所以 21221||||cos =⋅=⋅=∠b a b a AMB . 从而 3π=∠AMB . 例3.设液体流过平面S 上面积为A 的一个区域, 液体在这区域上各点处的流速均为(常 向量)v . 设n 为垂直于S 的单位向量(图7-25(a )), 计算单位时间内经过这区域流向n 所指一方的液体的质量P (液体的密度为ρ).解 单位时间内流过这区域的液体组成一个底面积为A 、斜高为| v |的斜柱体(图7-25(b )). 这柱体的斜高与底面的垂线的夹角就是v 与n 的夹角θ , 所以这柱体的高为| v | cos θ, 体积为A | v | cos θ = A v ·n .从而, 单位时间内经过这区域流向n 所指一方的液体的质量为P =ρA v ·n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向量积: 设向量c 是由两个向量a 与b 按下列方式定出:c 的模 |c |=|a ||b |sin θ , 其中θ 为a 与b 间的夹角c 的方向垂直于a 与b 所决定的平面, c 的指向按右手规则从a 转向b 来确定.那么, 向量c 叫做向量a 与b 的向量积, 记作a ⨯b , 即c = a ⨯b .根据向量积的定义, 力矩M 等于→OP 与F 的向量积, 即→F M ⨯=OP . 向量积的性质:(1) a ⨯a = 0 ;(2) 对于两个非零向量a 、b , 如果a ⨯b = 0, 则a //b ; 反之, 如果a //b , 则a ⨯b = 0.如果认为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平行, 则a //b ⇔ a ⨯b = 0.运算律:(1) 交换律a ⨯b = -b ⨯a ;(2) 分配律: (a +b )⨯c = a ⨯c + b ⨯c .(3) (λa )⨯b = a ⨯(λb ) = λ(a ⨯b ) (λ为数).坐标表示:zy x z y x b b b a a a k j i b a =⨯=a y b z i +a z b x j +a x b y k -a y b x k -a x b z j -a z b y i= ( a y b z - a z b y ) i + ( a z b x - a x b z ) j + ( a x b y - a y b x ) k . .例4 设a =(2, 1, -1), b =(1, -1, 2), 计算a ⨯b .解 211112--=⨯k j i b a =2i -j -2k -k -4j -i =i -5j -3k . 例5 已知三角形ABC 的顶点分别是A (1, 2, 3)、B (3, 4, 5)、C (2, 4, 7), 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解 根据向量积的定义, 可知三角形ABC 的面积→→→→||21sin ||||21AC AB A AC AB S ABC ⨯=∠=∆. 由于→AB =(2, 2, 2), →AC =(1, 2, 4), 因此→→421222k j i =⨯AC AB =4i -6j +2k . 于是 142)6(421|264|21222=+-+=+-=∆k j i ABC S .§8. 3 曲面及其方程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图形及其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