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1、理念说: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核心。他认为理念是独立而客观实在的本体,是一切事物的本源。人们日常感觉到的具体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不真实的;只有通过理性认识到的“理念”才是永恒不变的,唯一真实的“绝对存在”。
所谓理念是指概念、普遍真理和法则、原理。理念先于宇宙而存在,并主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是真理和至善的源泉,现象只是理念的摹本而已。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组成的,理念世界是真实的、永恒的,现象世界是不真实、不稳定的,人们所要认识的是由理念组成的世界。现象世界(自然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象,理念世界是真理的化身,是宇宙精神。
第一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东方文明古国最早产生学校教育: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及应用
一、苏美尔和古巴比伦的教育
两河流域的教育是世界文明的源头,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文化。
教育特点:(1)阶级性、等级性明显(2)设施简陋,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3)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4)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和宗教教育等;(5)体脑分离,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6)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7)文化教育源远而不流长,有断层期。
思考题:
为什么说“光明来自东方”?
小结: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文化和教育对后世影响很大,继希腊之后的又一个西方文明的发祥地——罗马几乎全部吸收了希腊化时期的文明成果,后经罗马人的传播,希腊文明成果扩散到世界许多地方,对于西欧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讲 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外国学前教育史 古代东方学前教育的发展
模拟练习
3、简述古埃及中不同等级学前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答案:一般家庭子弟则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道德和宗教教育,可以说儿
童是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中逐渐长大的。一般手工业者的家庭,儿童接 受父辈技艺的培养,男童稍能懂事就跟随父辈或长辈,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耳 濡目染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继而动手实践。女童则由母亲教会缝纫、烹饪等 家务劳动,不得参加任何技艺的学习。宫廷学校的教育方法主要是机械训练 和死记硬背。 解析:古埃及的学前教育内容首先具有多样性和等级性的特点,儿童根据出身的 不同接受不同等级的教育;其次还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儿童一般都是在实 践中来模仿和学习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并最终成为父亲的接班人。
第二节
01 希伯来的学前教育
一、希伯来的社会背景
希伯来位于现在的西亚巴勒斯坦地区,为现代犹太人祖先的居住地。长期动 荡不定的生活经历,使希伯来人不得不既依赖于宗教,把宗教看作维系种族 的灵魂;又寄希望于教育,把教育当作实现民族统一和复兴的神圣事业。
希伯来是一个开放的、有创造性的民族,具有坚强的意志,民族凝聚力、战斗 精神极强,并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他们保持了最充沛的民族生命力和最完 美的民族智慧,分散于世界各地,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其创造才能。
根据古代东方各国学前教育发展 的特点, 综合分析东方文明古国学 前教育在世界学前教育史的地位
第一节
01 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一、古埃及的社会背景
古埃及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奴隶制国家,到公元前332年为马其顿帝国所征服,共 历时两千多年。其间历经前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古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期、中王国 时期、第二中间期、新王国时期、第三中间期、后王朝时期(约前667—前332)。
二、古埃及的学前教育概况
外国教育史 第一章史前教育和东方古国的教育
三、原始社会后期教育的变化
1.原始社会后期教育的变化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十分简单和落后的。
一般认为,在原始社会的末期,已经产生了
原始的文字。在原始社会的后期,也出现了学校 教育机构的萌芽。
2.文字和学校教育的出现带来的问题 (1)文字教育和学校教育发展的结果培育 出了一个与其密切相关的社会的特殊阶层。 (2)文字教育和学校教育发展的结果也使 得学校教育逐步成为教育的代名词,使得学校教 育渐渐远离人们日常的生活,逐步趋向于文字和 古训方面,成为一种脱离人们生活的教育。 (3)文字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果,也使得 学校教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与社会各个 方面很少发生联系,成为一个保守和守旧的机关。
第二节
东方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位于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 河和底格里斯河)。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 文化。苏美尔衰落后,巴比伦城兴起。到汉谟拉 比(前1792-前1750,巴比伦的第六位国王)王
朝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从考古的材料来看,这一时期的学校主要是 培养文士为主的学校。文士教育一般分两个阶段 进行。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志向不 同的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 构接受教育。
2、婆罗门教的教育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早期宗教,崇拜“梵天”, 认为梵天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是宇宙的最高主 宰。婆罗门教赞成种姓制度,并创立了“善恶因 果说”和“转世轮回说”。与婆罗门教的发展相 适应,婆罗门的教育非常重视这种维持种姓间的 等级和进行宗教意识的教育。
儿童最初是在婆罗门家庭接受教育。公元前
2、古埃及学校的类型
(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 (2)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
外国教育史-古代史
三 、古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西塞罗、 昆体良、奥古斯丁)
共和 早期
典型的农业城邦国家
家庭既是社会的基层组织 ,又是教育儿童的中心 内容: 1.农业生产的知识和经验;2.军事方面的知识技能; 3.利用民谣 、诗歌以及《十二铜表法》对儿女进行简单的 家庭教育 读写教育 培养目标: 既是合格的农夫 ,又是勇敢的士兵 核心: 道德-公民教育
完备)
教区学校-位置(牧师所在村落) 、设施(规模较小,设备简陋) 、
内容( 一般读写算和基督教的初步知识)
主要学习内容: 以《圣经》为主的神学和“七艺 ”; 以基督教的教义作为最
基本的教育 、教学内容
基督教教育
对教育的评价: 1.局限性- 内容宗教中心; 管教过于严格 2.优点-保存古代文化 ,发展封建文化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
1.社会作用 ,对于巩固女里住政治统治起着巨大地作用
教育的 2.强调教育是国家的职责
作用论 3.重视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认为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是天性、
习惯和理性
论体、德、智 、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主要内容: 1.体育- 目的
2.道德教育- 目的 3.智育- 内容、 目的 4.音乐教育-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原因、 目的
《理想国》 中
的教育观
教育 读写算等 体系 尤其重视体操和音乐
高等教育: 四阶段-意志教育阶段(18-20); 发展
智慧阶段(20-30); 继续学习阶段(30-35)-哲学 王(50左右) 特点: 1. 以英才教育为中心 ,是一种领袖教育 , 以培养国
家领袖为目的;2.实施考核 ,层层淘汰 ,保证少数体、智、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巴比伦最早的学校与寺庙有密切的联系。
在古代两河流域,人们将知识视为神赐,非祭祀不敢享有,传习这些知识的也是僧侣的特权。
由于管理寺庙财产的需要,故寺庙中有关人员(一般称作“书吏”)需要学习文字和符号,这样就产生了训练书吏的学校。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巴比伦的学校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早期在训练书吏时,教学内容重视语言,尤其重视书写能力,此外,还有阅读、翻译、计算等。
当时的教学方法简单,一般由教师先在潮湿的泥板上写上字,再由学生临摹。
学校中纪律严格,常采用体罚。
巴比伦的寺庙学校有两极:初级学校和高级学校。
初级学校主要讲授读写;高级学校除学习读写外,还学习文法、数学、天文学及医学等。
教学方法是师徒传授式的。
无论教数学、医学还是冶金术和纺织术,其方式是一样的:学生首先观察老师的操作,然后在教师的指点下自己动手,教师随时纠正错误。
古代巴比伦的教育为少数人垄断,奴隶不能享受学校教育;能掌握复杂的楔形文字知识的一般只限于职业官吏、僧侣等少数人。
①寺庙学校,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②书吏教育,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是将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2.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的教育比较发达,与其他国家比较,其教育制度比较完善,学校种类也更多一些。
主要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或称寺庙学校)、职官学校(也称书吏学校)及文士学校等。
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1)僧侣学校。
着重科学教育,是传授高深学识的学府。
僧侣学校的教学及研耷内容以较高级的天文学、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及科学为主,培养能力优而水平高的人。
(2)职官学校。
教学内容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及专门职业教育,往往以吏为师。
简明中外教育史外国部分第一章
种姓制度
印度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就逐 步形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 罗四个等级。其中婆罗门是僧侣祭司, 刹帝利是军事贵族,以上两个属于高级 种姓,是特权阶级。吠舍是是农民、手 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不属 于再生种姓,是没有权利的奴隶,为非 “再生”人。
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早期宗教,崇拜 “梵天”,认为梵天是世界万物的创造 者,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婆罗门教赞成 种姓制度,并创立了“善恶因果说”和 “转世轮回说”。与婆罗门教的发展相 适应,婆罗门的教育非常重视这种维持 种姓间的等级和进行宗教意识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
第一章 古代教育的起源与初步发展
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状况与教育
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与教育
关于教育的起源
学校பைடு நூலகம்产生
原始社会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的教育
苏美尔和巴比伦 古代印度
古代埃及 古代希伯来
一、教育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理论流派
•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2.佛教教育
佛教教育让人弃绝人间享 乐,追求涅槃和虚幻的 来世。 主要场所在寺院,学习内 容为佛教经典,将讲道 和个人钻研结合起来, 一般学习12年。 学生为“比丘”与“比 丘尼”。 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 , 也是学术机构。
宣讲
传法、办识字班
向 首 陀 罗 布 道
收女弟子
(四)古代希伯来的教育
(1)宫廷学校
宫廷学校是设立在国王 所在地的宫廷里,专供王 子或高级官吏子弟就学, 以培养奴隶主国家高级文 武官吏为主要任务。宫廷 学校是在古埃及最早出现 的学校,也是最高一级的 学校。
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学校:泥板书舍(巴比伦)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一个叫马里城的地方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
在公元前2100年,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世俗教育机构。
2、古代埃及学校的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2、国家控制教育,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3、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4、注重道德训练,不重视智商5、重视女子教育2、雅典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这一阶段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2、私人办学3、全面和谐的教育(对后世影响最大)3、智者:指某种精神方面有能力和技巧的人;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以及有治国能力的人;后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4、智者的贡献: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智者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结合;②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③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列入教学科目;④第一次提出以考试做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⑤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⑥主张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净化教育内容,反对强迫学习;⑦以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消极:①《理想国》的教育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
②它拒绝变革,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翻新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最新外国教育史重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学校:泥板书舍(巴比伦)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一个叫马里城的地方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
在公元前2100年,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世俗教育机构。
2、古代埃及学校的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1、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2、国家控制教育,实行严格的体检制度3、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4、注重道德训练,不重视智商5、重视女子教育2、雅典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这一阶段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2、私人办学3、全面和谐的教育(对后世影响最大)3、智者: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的人;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以及有治国能力的人;后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4、智者的贡献:1、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这既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智者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智者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方法: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①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育与政治结合;②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③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列入教学科目;④第一次提出以考试做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⑤强调身心协调发展、男女教育平等,注意早期教育;⑥主张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净化教育内容,反对强迫学习;⑦以理性指导欲望作为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
消极:①《理想国》的教育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个性发展。
②它拒绝变革,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翻新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第三版)第一章重点内容总结
外国教育史内容总结(一)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一、两河流域的教育(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一)早期苏美尔时期1.教育机构:泥板书舍古今称呼对比:教师-专家、助手-大兄长、学生-校子、校长-校父2.教育目的:培养训练书吏3.教育内容:重视语言,尤其是书写能力,此外还有阅读、翻译、计算等4.教育方法:主要为抄写和背诵,较为机械,学校中纪律严格,常采用体罚(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1.教育机构:初级学校和高级学校2.教育目的:培养官吏等管理人才3.教育内容:初级学校,主要教授读写算;高级学校,除基础读写算,还要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4.教育方法:师徒传授制,体罚(三)特点总结1.20世纪30年代,在马里城发现最古老的学校遗址2.两河流域的文化教育是人类最早的学校教育的摇篮,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3.教育为少数人垄断,奴隶不能享受教育二、古埃及的教育1.教育机构(等级由低到高):文士学校→职官学校→僧侣学校→宫廷学校教育机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宫廷学校官吏无法考证僧侣学校科技学术人才高深的科技、学术知识职官学校一般官吏普通文化知识,职业知识文士学校书写计算人才书写、计算、训诫2.教育方法:灌输式教育,比较机械,体罚3.特点:(1)古埃及的文字写在“纸草”上,使用芦管笔(2)古埃及教育具有阶级性且轻视劳动三、古印度的教育(一)婆罗门教育(6世纪前)1.教育机构:以家庭教育为主,后有古儒学校,教师称为“古儒”2.教育目的:加强宗教意识,维护种姓制度3.教育内容:《吠陀经》和梵文读写4.教育方法:抄写背诵、口授法(先教给聪慧的孩子,在下传至其他孩子→类似导生制),体罚5.特点:贵族性(二)佛教教育(6世纪后)1.教育机构:寺院学校,也称学术研究中心。
学习完毕后,女僧称“比丘尼”,男僧称“比丘”2.教育目的:培养教徒(僧侣)3.教育内容:《佛经》4.教育方法:地方语教学讲授以及个人钻研5.特点:平民性,主张女子受教育四、古希伯来的教育(犹太人)教育分为两个时期,以“巴比伦之囚”为分界,分为:第一时期的教育、第二时期的教育(一)第一时期的教育1.教育机构:以家庭教育为主,家长制、犹太会堂(由宗教活动场所演变为教育场所)2.教育目的:培养犹太教宗教信徒3.教育内容:《圣经·旧约》4.教育方法:家长制具有较多的民主色彩(二)第二时期的教育1.教育机构:专门学校,主张“人人都要受教育”(不允许女子受教育)2.教育目的:培养犹太教宗教信徒3.教育内容:初等教育主要学习《密西拿》,中等教育主要学习《革马拉》,二者合称《塔木德》4.教育方法:民主,鼓励学生发问,体罚五、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1.世界文化的摇篮,产生最早的文字与教育2.教育局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内容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4.教育机构种类繁多,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5.教育方法简单,体罚盛行,个别施教,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6.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地位较高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除中国文化外,失于早衰或有过断层期。
外国教育史 1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2..佛教教育:印度的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在教育上进行了改革,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1.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
1.古代埃及的学校: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包括 ①宫廷学校 ②职官学校 ③僧侣学校 ④文士学校;
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①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练习书写;练习辞令;重视数学和计算;②以机械教学为主;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重视体罚;
3.教育内容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4.教育机构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
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
6.教育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的地位较高;
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源远流不长;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
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逐步形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教育的目的是维护种姓制度和培养宗教意识,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只有婆罗门、பைடு நூலகம்帝利、吠舍三个等级的人才能接受教育,但三者接受的教育根据等级而不同;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称为“古儒学校”,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常用的教学方法为体罚;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
第一编古代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苏联米定斯基从恩格斯的观点中推导出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代表人物:杨贤江P8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开始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P14古代埃及的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P19公元前8世纪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P43智者: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
教育史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这些人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逐渐形成一个阶层。
智者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普罗狄克斯,智者派产生于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的鼎盛时期。
它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当时在希腊世界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
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P55智慧即德行由苏格拉底提出P57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法,也称为问答法,这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
P61公元前387,柏拉图在雅典近郊的体育馆创建阿加德米学园,讲授哲学和科学。
P63柏拉图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P71亚里士多德是最早依据人的“自然”,即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划分教育年龄时期的教育家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P81罗马各个时期的教育特征(共和早期、共和后期、帝国时代)见讲义p13:古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教育目标:培养既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会打仗的农民—军人,教育形式:家庭教育,以道德—公民教育为核心古罗马后期的教育:即保留了罗马民族自身文化特点,又吸收了古希腊文化教育的成就,存在着几乎是平行的两种学校体系,希腊式学校,拉丁语学校。
外国教育史-目录
学习外国教育史的意义
一门学科只有扎根于自己的历史,才有深厚 的基础 “研究教育史,就其本身而言,是不能解决 目前的实际问题的;但它使我们更为聪明地 解决目前的实际问题。”
--巴茨(P.F.Butts)在《教制度史(实践史)
即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教育制度及 其演变的历史。
第二编 近代教育史 第七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 的教育 第八章 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 教育思想 第九章 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和 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 第十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 第十一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 践与教育思想 第十二章 赫尔巴 特的教育思想、 第十三章 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 与教育思想 第十四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 和日本的教育 第十五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 育思
第二,教育思想史
即国外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著名教育家、思 想家、科学家等创立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学说(例如: 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 (人的思想往往 会统治人类本身,耶稣—马克思)
第三,教育流派与论著
即国外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理论流派及教育专著。
目录
第一编 古代教育史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二章 古希腊的教育 第三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第四章 古罗马的教育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六章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的分期
古代部分(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15世纪) 近代部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 现代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
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 第十六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第十七章 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十八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十九章 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第二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教育 第二十一章 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二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日本、 苏联和俄罗斯的教育改革 第 第二十三章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第二十四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二十五章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古代)
第三章 古罗马的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文化知识的学习,注重道德教育和美育;④ 雅典的妇女社会地
位较低,对于女子教育重视不够。
(三)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的比较(重点)
雅典 斯巴达
教育制度
教育特点 教育目标 不同点 教育内容
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并存
开放性、多样性、思想活 跃 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身体技能的教育、思想道 德的教育和艺术才能的教 育同等进行,德智体美和 谐发展
教育完全由国家掌控
严格性、封闭性 培养坚韧不拔的战士和绝 对服从的公民
主要进行身体技能和军事 技能的教育
女子教育和男子教育同等 重要
女子教育
相同点
不注重女子教育
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 性
第二章 古希腊教育
二、古典时代的教育(重点)
(一)“智者派”的教育活动 所谓“智者”,是指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一批传授辩论术 和其他知识,并收取学费,以此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教人们放弃人间的享乐,通过修行,追求涅槃和来世
寺院(教育机构与学术中心,世界神学的研究中心) 佛教经典 讲道(佛经讲解)与个人钻研相结合 一般为12年 不论种姓,众生平等;重视女子受教育,尼庵与寺院并存 (男僧学习完毕称作“丘尼”,女僧学习完毕称为“比丘 尼”)
招生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1、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第二章 古希腊教育
(二)“智者派”的教育贡献(07年选择题) 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既推动了文化的传
播,又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将“前三艺”(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等知识传授给他人, 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扩大了教育的内容; 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提供了 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
一、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一) 两河流域历史概况
亚述地处两河流域北部,其历史分为早期亚述、中期亚述和亚述帝国三个时期。 在早期亚述时期形成了以亚述城为中心的国家。 在中期亚述时期,国王成为实际上的专制君主。 从公元前10世纪末叶起,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亚述人建立起一个地跨 西亚和北非的帝国。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灭亡,其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 国所瓜分。
二、 古代埃及的学校
(一) 古代埃及学校的主要类型
1. 宫廷学校
2. 职官学校
宫廷学校是由古代埃及法老设在王宫 内的一种学校,主要以皇子、皇孙及 贵胄大臣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也从 一般奴隶主子弟中选择优秀者入学。 法老邀集文士进行教学。
职官学校也称为书吏学校,大约 出现于中王国时期,是一种由政 府各部门创建的、培养政府各机 关合格职官的学校。由于政务繁 忙,仅有宫廷学校已难以满足需 要,政府部门不得不设立学校以 培养所需要的职官。
在科学上,苏美尔人是用10进位法和60进位法计数的。现在的计时法(1小时分 为60分,1分是60秒)源于苏美尔计数法。
苏美尔人还在天文学上改进了阴历置闰月的方法:1个月被分成4周,每周7天, 分别用日、月、火、水、金、土、木七位星神的名称命名。
二、 亚述和巴比伦的教育
(一) 两河流域学校的产生
1. 学校诞生于寺庙
第二节
古代埃及的教育
一、 古代埃及历史概况
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古代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约公元 前3500—前3100年,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渐形成。
约公元前3100年,古代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了埃及,孟菲斯城最终成为埃及的 政治文化中心。美尼斯及其后继者建立了一个由埃及国王—法老统治的集权国家。
外国教育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7)1.古代东方出现了最早的文化、知识、学校教育2.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教育不同;但是总的来说受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等级性和阶级性。
3.教育内容丰富:德、智、宗教教育(for统治阶级、社会发展、人类进步)4.教育机构种类多:for 不同的阶级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个别施教)6.教师地位高7.文化古老,源远但是不留长。
1.斯巴达教育城邦性质:军事专制教育制度:国家统一监管教育目的:培养勇敢忠诚的战士教育阶段:-7家庭教育/7-18国家教育机构/18-20国家教育机构,正规的军事教育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和军事教育(五项竞技跑跳摔饼枪)教育方法:集体教育、体罚、实践练习教育对象:男女平等评价:重视军事教育和道德教育,忽略了科学知识教育。
教学方法野蛮。
重视女子教育2.雅典教育城邦性质:民主共和制教育制度:国家和社会一同监管教育目的:和谐智慧的公民教育内容:道德教育、五项竞技、教育方法:个别教学、启发诱导教育对象:男性评价:教育不完全受国家控制,具有等级性,教学方法温和,不但重视军事教育,也重视文化教育,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不重视女子教育。
3.苏格拉底1)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2)教育目的: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3)德育论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是内在联系的,所以一个人行为的善恶,在于他内心是否有相关的知识;即一个人只有认识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够趋善避恶。
4)智育论:主张治国者必须具有伦理、政治和雄辩术,还首次提出了把天文、算数、几何作为必须学习的科目。
5)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
讥讽:使对方限于自相矛盾、无词以对的状态,让人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答案归纳:从个别到一般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这是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2020.0319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也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其主要内容有: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
一.古埃及的历史背景
1.古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奴隶制国家。
2.古埃及很早就发明了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影响了古希腊字母的形成。
3.古埃及的文字写在所谓的“纸草”上。
4.古埃及在天文、历法、建筑、数学、医学等方面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二.古埃及的学校(选择:2019)
古埃及的教育和学校发展水平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相比发展水平较高,促进了古埃及文化的发展。
但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被统治阶级垄断,反映了古埃及教育的阶级性和对劳动的轻视。
第三节古代印度的教育
公元前1000年到前600年,印度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种姓制度:把人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个等级。
种姓制度对古印度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婆罗门的教育(公元前9、8世纪)(选择2009)
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三.佛教教育(公元前6世纪)
1.主要内容:以寺院作为主要教育场所,以佛教经典作为学习内容,以培养僧侣(比丘、比丘尼)作为教育目的,教学方法上主张讲道(佛经的讲解)与个人的钻研相结合。
2.积极性:反对种姓制度,主张教育应面向平民,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而不是梵文进行教学,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著名寺院作为学术(神学)研究中心吸引了许多外国学者,对中国、东南亚地区的教育产生了深渊影响。
3.局限性:宣传悲观厌世的思想,阻碍了古印度社会的变革和科学的发展。
第四节古代希伯来的教育(横跨欧洲和亚洲,沟通两大地域文明的核心之地)
希伯来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从摩西带领希伯来人逃离埃及(约在公元前14—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亡于巴比伦;
第二时期是从公元前538年希伯来人重返家园,至1世纪被罗马帝国吞并。
一、第一时期的教育
二.第二时期的教育
希伯来人抛弃家庭教育传统,发展学校教育,犹太会堂是希伯来最早的初级学校。
公元前1世纪,西伯来人形成了独立、完备、发达的教学制度,几乎每个村落都有一所学校。
西伯来人将教育当做神圣事业,教师被称为“拉比”,受人尊重。
但女子没有受教育权。
1.初等教育:6-10岁,学习《圣经》和简单的读、写、算;教师以口授方式指导儿童高声诵读,鼓励儿童提问。
但学校管理很严,常施惩戒责罚。
2.中等教育:10-15岁,学习《米施那》;15岁以上,学习《基马拉》(《米施那》、《基马拉》均是对《圣经》的注疏)。
3.高等教育:培养僧侣的学校,教授宗教理论和法律理论,并训练主持宗教活动的能力。
第五节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简答:2015;选择2017】
1.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
3.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符合统治阶级需要,又反映了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需要。
4.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具有强大适应力,但又具有森严的等级性。
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
6.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
7.文明和文化教育古老,但失于早衰或有过断层期,源远而流不长,不及我国。
真题演练【2019】
开设宫廷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以培养各类人才的文明古国是(C)
A 巴比伦
B 古代印度
C 古代埃及
D 希伯来
【2009】在公元年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B)
A拉比 B 古儒C书吏 D 校父(这两个属于苏美尔文明)
【2017】下列关于古代东方国家巴比伦、埃及、印度教育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
A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为主 B 教师社会地位低下
C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和阶级性 D 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