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空间的距离.
空间几何中的距离公式
空间几何中的距离公式在空间几何中,距离公式是计算两点之间距离的重要工具。
距离公式不仅广泛应用于数学领域,还在物理学、工程学等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空间几何中的距离公式,包括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中的情况。
一、二维空间中的距离公式在二维空间中,我们可以使用欧几里得距离公式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假设有两点A(x1, y1)和B(x2, y2),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d = √((x2 - x1)² + (y2 - y1)²)其中,d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
以一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两个点A(2, 3)和B(5, 7),我们可以使用距离公式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我们有:d = √((5 - 2)² + (7 - 3)²)= √(3² + 4²)= √(9 + 16)= √25= 5因此,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
二、三维空间中的距离公式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可以使用三维欧几里得距离公式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假设有两点A(x1, y1, z1)和B(x2, y2, z2),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d = √((x2 - x1)² + (y2 - y1)² + (z2 - z1)²)以一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两个点A(1, 2, 3)和B(4, 5, 6),我们可以使用距离公式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我们有:d = √((4 - 1)² + (5 - 2)² + (6 - 3)²)= √(3² + 3² + 3²)= √(9 + 9 + 9)= √27= 3√3因此,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为3√3个单位长度。
距离公式在空间几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比如在导航系统中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或者在建筑工程中计算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等。
高中数学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5空间中的距离课件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1| 3
=
3 3
.
即点A到平面EFG的距离为
3 3
.
直线到平面、平面到平面的距离 [例4] 如图,矩形ADFE和梯形A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CD,∠ABC =∠ADB=90°,CD=1,BC=2,DF=1.
(1)求证:BE∥平面DCF; (2)求BE到平面DCF的距离.
[解] (1)证明:∵四边形ADFE为矩形, ∴AE∥DF.又∵梯形ABCD中AB∥CD,AE∩AB=A,DF∩DC=D, AE,AB⊂平面ABE,DF,DC⊂平面DFC,∴平面ABE∥平面DFC, ∵BE⊂平面ABE,∴BE∥平面DCF. (2)如图,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B∥CD,∠ABC=∠ADB=90°, 则△ADB∽△BCD⇒ABDC =DCDB , ∵CD=1,BC=2.∴BD= 5 , ∴AD=2 5 ,AB=5,∴F(0,0,1),
―AM→=(4,0,0)+λ(-4,3,1)=(4-4λ,3λ,λ).
又―BM→·―AC→1 =0,∴(4-4λ,3λ,λ)·(-4,3,1)=0,
∴λ=183 ,∴―BM→=4-8× 134,8× 133,183 =2103,2143,183 ,
∴|―BM→|=
21032+21432+1832
=4
设 E 满足―A1→E =λA―1→C1且 BE⊥A1C1,
―B→E =―BA→1 +―A1→E =(2,0,2)+λ(-1, 3 ,0)=(2-λ, 3 λ,2), 又―B→E ⊥A―1→C1,∴(2-λ, 3 λ,2)·(-1, 3 ,0)=0, ∴λ-2+3λ=0,∴λ=12 ,∴―B→E =32, 23,2 .
.
|n |
4.相互平行的直线与平面之间、相互平行的平面与平面之间的距离 (1)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时,直线上 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称为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距离问题)
n
∵ PO ⊥ , n , ∴ PO ∥ n . ∴cos∠APO=|cos PA, n |.
A O
∴d=| PA||cos PA, n |= | PA | | n | | cos PA, n | = | PA n | .
|n|
|n|
总结: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连结此点与平面上的任一点
3、点到直线的距离:
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b ,
平面 , 的法向量分别为 u, v ,则
点P与直线l的距离为d , 则
d AP sin AP, a
a
例1:如图1:一个结晶体的形状为四棱柱,其中,以顶点A为端点 的三条棱长都相等,且它们彼此的夹角都是60°,那么以这个顶点 为端点的晶体的对角线的长与棱长有什么关系?
1 3
EG
2x 2y 2x 4
0 y 2Z
,1) ,BE (2,0,0)
F
0
A
E
d | n BE| 2 11 .
B
y
n
11
答:点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为 2
11 .
11
例 2.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1,
E为D1C1的中点,(1)求点E到直线A1B的距离.
解 : 建立坐标系.
A1E
=
(-1,
1 2
,
0),
A1B
=
(0,1,
-1)
cos A1E, A1B
1 10
z
sin A1E, A1B
3 10
D1
E
C1
点E到直线A1B的距离为 A1
B1
d
A1E sin A1E,
高中数学高考复习专题《立体几何》微专题1 空间中的距离
1.典型例题
题型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 1 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2,E 为棱 A1B1 的中点,F 为棱 C1D1 的中点,
则 BF=
,点 A 到直线 BE 的距离为
.
【答案】3,45 5
【解析】如图 2 所示,连结 B1F,在△BB1F 中可得 BF=3.作 AH⊥BE 于 H,连结 AE,
E
A
F
B
图4
D
C
E O
A
F
B
图5
【答案】(1)2
2;(2)2
1111;(3)2
11. 11
【解析】如图 5 所示,连结 AC 交 BD 于 O.
(1)可证 OC⊥BD,OC⊥PC,又 OC=2 2,∴异面直线 PC、BD 间的距离为
2 2.
(2)法一 可证 BD∥平面 PEF,∴点 O 到平面 PEF 的距离等于点 B 到平面 PEF 的距
(4)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和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垂直相交的直线,叫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公垂线上夹在两异
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如图 1 所示,AA1 与 BC 为异面直线.易知 AB⊥AA1,AB⊥BC,因此异面直线 AA1 与 BC 间的距离为 1.
(5)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这
D1
C1
A1
B1
D
C
A (2)点到平面的距离
B 图1
从平面外一点引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如图 1 所示,易知 AA1⊥平面 A1C1,因此点 A 到平面 A1C1 的距离为 1. (3)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之 空间角和空间距离
形,则在正四棱柱 ABCD - A 1 B 1 C 1 D 1中,异面直线 AK 和 LM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
D )
A. 30°
B. 45°
C. 60°
D. 90°
[解析] 根据题意还原正四棱柱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取 AA 1的中点 G ,连接 KG ,
则有 KG ∥ LM ,所以∠ AKG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 AK 和 LM 所成的角.由题知 AG =
A 1 C 1=5, BC 1=4 2 ,所以 cos
52 +52 −(4 2)2
9
1
∠ BA 1 C 1=
= < ,所以60°<
2×5×5
25
2
∠ BA 1 C 1<90°,则过点 D 1作直线 l ,与直线 A 1 B , AC 所成的角均为60°,即过一
点作直线,使之与同一平面上夹角大于60°的锐角的两边所在直线所成的角均成
2 z -1=0的交线,试写出直线 l 的一个方向向量 (2,2,1)
的余弦值为
65
9
.
,直线 l 与平面α所成角
[解析] 由平面α的方程为 x +2 y -2 z +1=0,可得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 n =(1,
⑫ [0, ] ,二面角的
2
n1,n2>|.
范围是⑬
[0,π] .
易错警示
1. 线面角θ与向量夹角< a , n >的关系
π
2
π
2
如图1(1),θ=< a , n >- ;如图1(2),θ= -< a , n >.
图1
2. 二面角θ与两平面法向量夹角< n 1, n 2>的关系
图2(2)(4)中θ=π-< n 1, n 2>;图2(1)(3)中θ=< n 1, n 2>.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空间距离的各种计算(含答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空间距离1.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和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2.点到平面的距离从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3.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直线上各点到这平面的距离相等,且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4.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它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题型一: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例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AC =BD =a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1)求证: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 (2)求AB 和CD 间的距离;【规范解答】 (1)证明:连结AF ,BF ,由已知可得AF =BF . 又因为AE =BE ,所以FE ⊥AB 交AB 于E . 同理EF ⊥DC 交DC 于点F . 所以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2)在Rt △BEF 中,BF =a 23,BE =a 21, 所以EF 2=BF 2-BE 2=a 212,即EF =a 22.由(1)知EF 是AB 、CD 的公垂线段,所以AB 和CD 间的距离为a 22. 【例2】 如图,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B 、CD 之间的距离. 设AB 中点为E ,连CE 、ED .∵AC =BC ,AE =EB .∴CD ⊥AB .同理DE ⊥AB .∴AB ⊥平面CED .设CD 的中点为F ,连EF ,则AB ⊥EF . 同理可证CD ⊥EF .∴EF 是异面直线AB 、CD 的距离.∵CE =23,∴CF =FD =21,∠EFC =90°,EF =22212322=⎪⎭⎫ ⎝⎛-⎪⎪⎭⎫ ⎝⎛. ∴AB 、CD 的距离是22. 【解后归纳】 求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的基本方法:(1)利用图形性质找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求出公垂线段的长度.(2)如果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过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平行,可以转化为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例1题图例2题图(3)如果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内,可以转化为求两平行平面的距离.题型二: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例3】 如图(1),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1,求:A 到平面BCD 的距离; 过A 作AO ⊥平面BCD 于O ,连BO 并延长与CD 相交于E ,连AE . ∵AB =AC =AD ,∴OB =OC =OD .∴O 是△BCD 的外心.又BD =BC =CD , ∴O 是△BCD 的中心,∴BO =32BE =332332=⨯. 又AB =1,且∠AOB =90°,∴AO =36331222=⎪⎪⎭⎫ ⎝⎛-=-BO AB .∴A 到平面BCD的距离是36. 【例4】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C =2π,AB =a ,AD =3a 且sin ∠ADC =55,又P A ⊥平面ABCD ,P A =a ,求:(1)二面角P —CD —A 的大小; (2)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规范解答】 (1)作AF ⊥DC 于F ,连结PF , ∵AP ⊥平面ABCD ,AF ⊥DC ,∴PF ⊥DC , ∴∠PF A 就是二面角P —CD —A 的平面角. 在△ADF 中,∠AFD =90°,∠ADF =arcsin55,AD =3a ,∴AF =53a , 在Rt △P AF 中tan ∠PF A =3535==a a AF PA ,∴∠PF A =arc tan 35. (2)∵P A ⊥平面ABCD ,∴P A ⊥BC ,又BC ⊥AB ,∴BC ⊥平面P AB ,作AH ⊥PB ,则BC ⊥AH ,∴AH ⊥平面PBC ,∵P A ⊥AB ,P A =AB =a ,∴PB =2a ,∴AH =a 22.【例5】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 的长方体被截面AEC 1F 所截面而得到的,其中AB=4,BC=2,CC 1=3,BE=1.(Ⅰ)求BF 的长;(Ⅱ)求点C 到平面AEC 1F 的距离.解法1:(Ⅰ)过E 作EH//BC 交CC 1于H ,则CH=BE=1,EH//AD ,且EH=AD. ∵AF ∥EC 1,∴∠FAD=∠C 1EH. ∴Rt △ADF ≌Rt △EHC 1.∴DF=C 1H=2. .6222=+=∴DF BD BF (Ⅱ)延长C 1E 与CB 交于G ,连AG , 则平面AEC 1F 与平面ABCD 相交于AG . 过C 作CM ⊥AG ,垂足为M ,连C 1M ,由三垂线定理可知AG ⊥C 1M.由于AG ⊥面C 1MC , 且AG ⊂面AEC 1F ,所以平面AEC 1F ⊥面C 1MC.在Rt △C 1CM 中,作CQ ⊥MC 1,垂足为Q ,则CQ 的长即为C 到面AEC 1F 的距离..113341712317123,17121743cos 3cos 3,.17,1,2211221=+⨯=⨯=∴=⨯===∠=∠=+===MC CC CM CQ GAB MCG CM MCG GAB BG AB AG BG CGBGCC EB 知由从而可得由解法2:(I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B (2,4,0), A (2,0,0),C (0,4,0),E (2,4,1),C 1(0,4,3).设F (0,0,z ).∵AEC 1F 为平行四边形,例3题图B ACD1A1B 1C1A .62,62||).2,4,2().2,0,0(.2),2,0,2(),0,2(,,11的长为即于是得由为平行四边形由BF F z z EC AF F AEC =--=∴∴=∴-=-=∴∴(II )设1n 为面AEC 1F 的法向量,)1,,(,11y x n ADF n =故可设不垂直于平面显然⎩⎨⎧=+⨯+⨯-=+⨯+⨯⎪⎩⎪⎨⎧=⋅=⋅02020140,0,011y x y x n n 得由⎪⎩⎪⎨⎧-==∴⎩⎨⎧=+-=+.41,1,022,014y x x y 即111),3,0,0(n CC CC 与设又=的夹角为a ,则11114cos ||||CC n CC n α⋅==⋅ ∴C 到平面AEC 1F 的距离为.11334333343cos ||1=⨯==αCC d【例6】正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底面边长为8,对角线101=C B ,D 是AC 的中点。
专题12立体几何中的距离问题11月19日终稿
专题12立体几何中的距离问题知识点一 距离问题之点到点 空间的距离共分六类:点到点,点到线,点到面,线到线,线到面,面到面;后两类均为平行状态下的计算,可以统一为点到面的距离,本节不做赘述.空间中的距离问题不但能解决长度问题,也能解决体积、夹角问题.(1)墙角体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h ,墙角的三侧棱长分别为a ,b ,c 则有22221111h a b c =++ (2)设墙角体底面ABC △内一点M 到各侧面的距离分别为1h ,2h ,3h ,则点M 到顶点P 的距离:d 【例1】在三棱锥P ABC -中,2APC CPB BPA π∠=∠=∠=,并且3PA PB ==,4PC =,又D 是底面ABC内一点,则D 到三棱锥三个侧面的距离的平方和的最小值是 .【例2】(浦东新区校级开学)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2BAC π∠=,11AB AC AA ===,已知G 与E 分别为11A B 和1CC 的中点,D 和F 分别为线段AC 和AB 上的动点(不包括端点),若GD EF ⊥,则线段DF 的长度的平方取值范围为( )A .(1B .11[)52,C .1(52,D .1[1)5,【例3】(浦东新区校级模拟)三棱锥P ABC -中,侧棱PA 、PB 、PC 两两垂直,底面ABC 内一点M 到三个侧面的距离分别是2、3、6,那么PM = .知识点二 距离问题之点到线【例4】如图,AB 垂直于BCD △所在的平面,AC AD =,:3:4BC BD =.当BCD △的面积最大时,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为 .题型三 距离问题之点到面点到面的距离通常可以利用等体积法或建系法处理,在小题中也可借助面面垂直将点到面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线的距离,当遇到特殊几何体如墙角体还可以利用公式:墙角体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为h ,墙角的三侧棱长分别为a ,b ,c 则有22221111h a b c =++ 【例5】点A ,B 到平面α距离分別为12,20,若斜线AB 与α成30︒的角,则AB 的长等于 .【例6】如图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AB 的中点,则点1B 到平面11EAC 的距离为 .【例7】如图1,在四面体A BCD -中,60DAB ∠=︒,45BAC ∠=︒,45CAD ∠=︒,4AB =,3AC =,4AD =. (1)求点C 到平面ABD 的距离; (2)求AB 与平面ACD 所成角.题型四 距离问题之折线段问题【例8】(浦东新区校级月考)如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P 是面对角线1BC 上一动点,Q 是底面ABCD 上一动点,则1D P PQ +的最小值是 .图1图2图1图2图3【例9】如图1,在棱长均为ABCD 中,M 为AC 的中点,E 为AB 的中点,P 是DM 上的动点,Q 是平面ECD 上的动点,则AP PQ +的最小值是( )A B C D .【例10】(兴庆区校级三模)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A AD =||2AB =,E 为线段1B C 的中点,F 是棱11C D 上的动点,若点P 为线段1BD 上的动点,则||||PE PF +的最小值为 .题型五 距离问题之异面直线距离 线到线之间的距离分为两类:当两直线平行时,两直线之间的距离等同于点到直线之间的距离(同题型二) 当两直线异面时,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法一:四面体体积1sin 6V abd θ=,a ,b 为四面体的一组对棱长,d 为对棱的公垂线段长,θ为异面直线夹角. 法二:转化为线到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转化为点到面的距离.注:(1)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且相交的的直线叫做两条直线的公垂线,公垂线与两条直线相交的点所形成的线段即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2)任意两条异面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公垂线;证明:①存在性设m 、n 是两条异面直线,过m 上一点P 作直线a n ∥,则m 和a 确定一个平面α. 过P 作直线b α⊥,则b m ⊥,b a ⊥,b n ⊥,且b 和m 确定一个平面β.因为m 、n 异面,所以n 不在β内,且n 不会与β平行,这是因为如果n β∥,则a β∥或a β⊂. 因为P β∈,P a ∈,所以a 与β不平行,若a β⊂,因为b m ⊥,b a ⊥,m a P =,所以a 和m 重合,即m n ∥,矛盾, 所以n 与β不平行,即n 和β相交设这个交点为Q ,即Q β∈,过Q 作直线l m ⊥,则l b ∥所以l n ⊥,即l 同时垂直m 、n ,且l 和m 、n 交点分别为P 、Q ②唯一性由存在性的证明可知n 和β只有一个交点Q ,经过Q 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l m ⊥,因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有且只有一条.(3)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长是分别连接两条异面直线上两点的线段中最短的一条.【例11】如图1,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点M ,N 分别在线段A D ',D C '上,且满足MN ∥平面A ACC '',则线段MN 长度的取值范围为 .【例12】已知正方体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点M ,N 分别为线段AB ',AC 上的动点,点T 在平面 BCC B ''内,则||||MT NT +的最小值是( )A B C D .1同步训练1.如图,与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三条棱AB ,1CC ,11A D 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 ) A .有且只有1个 B .有且只有2个C .有且只有3个D .有无数个2.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m α⊂,直线n β⊂,点A m ∈,点B n ∈.记点A ,B 之间距离为a ,点A 到直线n 的距离为b .直线m 和n 的距离为c ,则( ) A .b c a ≤≤ B .a c b ≤≤C .c a b ≤≤D .c b a ≤≤3.(义乌市校级期中)一条线段AB 的两端点A ,B 和平面α的距离分别是30cm 和50cm ,P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3:7PA PB =,则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 )A .36cmB .6cmC .36cm 或6cmD .以上都不对4.(广陵区校级月考)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M 是AB 的中点,则点C 到平面1A DM 的距离为 .5.如图,在单位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E 为B C '中点,F 为棱D C ''上动点,P 为BD '上动点,求||||PE PF +的最小值.6.如图,在单位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E ,F 为两动点,求C E EF '+的最小值 .。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求空间距离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距离问题一、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1.(一般)传统方法:利用定义先作出过这个点到平面的垂线段, 再计算这个垂线段的长度; 2.还可以用等积法求距离; 3.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在PAO Rt ∆中,θθsin ||||sin AP d AP =⇒=又|||||sin n AP n AP =θ||n d =∴(其中AP 为斜向量,n 为法向量)二、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转化为点到线的距离:||n d =(其中AP 为斜向量,n 为法向量)三、平面到平面的距离也是转化为点到线的距离:||n d =AP 为斜向量,n 为法向量)四、异面直线的距离如图,异面直线也是转化为点到线的距离:||n d =(其中AP 为两条异面直线上各取一点组成的向量,n 是与b a ,都垂直的向量) 例1.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棱长为1,E 为11D C 的中点,求下列问题: (1) 求1B 到面BE A 1的距离;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D -,则•αOP),1,1,0(),0,21,1(11-=-=∴B A E A ,设),,(z y x n =为面BE A 1的法向量则⎪⎩⎪⎨⎧=-=+-⇒⎪⎩⎪⎨⎧=⋅=⋅0210011z y y x B A n E A n 取1=x ,得2,2==z y ,)2,2,1(=∴n选点1B 到面BE A 1的斜向量为)0,1,0(11=B A 得点1B 到面BE A 1的距离为32||11==n d (2)求C D 1到面BE A 1的距离;)2,2,1()1(:1=n BE A 的法向量知平面由解)0,0,1(11=A D 斜向量 311111==∴nn A D d BE A D 的距离为到面点 (3) 求面DB A 1与面11CB D 的距离;)1,1,1(:11-==AC n BD A 的法向量为由图知平面解)0,0,1(11=A D 又斜向量 311111==∴nn A D d BD A D 的距离为到面点 33111的距离为与即面CB D BD A (4) 求异面直线B D 1与E A 1的距离.xyz D -系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解:)1,1,1(),0,21,1(11-=-=∴B D E Axxxx111(0,0,1),(1,1,0),(1,0,1),(0,,1)2D B AE 则B D E A z y x n 11,),,(是与设=都垂直的向量,则⎩⎨⎧==⇒⎪⎩⎪⎨⎧=⋅=⋅x z x y B D n E A n 320011,取1=x ,得一个法向量为)3,2,1(=n 选11BD E A 与的两点向量)0,0,1(11=A D得11BD E A 与的距离为1414||11==n n A D d 练习1:1.如图在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1==BC AC ,∠ACB 面BC A 1的距离.2.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求平面11C DA 和平面C AB 1间的距离3.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求直线1DA 和AC 间的距离。
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空间角与空间距离计算方法
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空间角与空间距离计算方法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其重点研究的是三维空间中点、线、面和体之间的关系。
在立体几何中,空间角和空间距离是非常关键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空间角与空间距离计算方法。
一、空间角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 空间角的概念空间角指的是由两个非共面向量所张成的角度,在立体几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空间角的大小是依据两个向量的夹角计算得来的。
2. 空间角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空间角时,我们首先需要求出两个向量的点积。
设向量a=(a1,a2,a3)和向量b=(b1,b2,b3),则它们的点积为a*b=a1b1+a2b2+a3b3。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角度,即cosθ=(a*b)/(|a||b|),其中|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模长,θ表示向量a和向量b之间的夹角。
二、空间距离的概念与计算方法1. 空间距离的概念空间距离指的是三维空间中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也是立体几何中经常涉及到的一个概念。
2. 空间距离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借助勾股定理来计算空间距离。
设点A(x1,y1,z1)和点B(x2,y2,z2)是三维空间中的两个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则d=sqrt((x2-x1)^2+(y2-y1)^2+(z2-z1)^2)。
三、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的应用空间角和空间距离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计算棱台的侧面积、计算四面体内切圆半径、求解圆锥截面面积等问题中,我们都需要用到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的知识。
比如,在计算棱台的侧面积时,我们需要首先求出两条棱所在的平面之间的空间角,然后根据棱长和计算出的角度,就可以快速计算出棱台的侧面积。
在计算四面体内切圆半径时,我们需要先计算出四面体各面的法线向量,然后根据法线向量计算面上的角度,最后用勾股定理求出四面体内切圆的半径。
在求解圆锥截面面积时,我们需要用到空间角和空间距离的知识,以找出圆锥截面的边界和计算截面的面积。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距离)
C1 B1
A( 0, 1), C( 1, 1), 1 1, 1 0, B( 1, 1), C(0, 1, 0), 1 1,
A1
A1C1与B1C的公垂向量为n ( 1, 1, 1)
又A1C ( 1, 1, 1) ,
A1C1与B1C的距离为
D A
C
y
xBBiblioteka d2 SA AD于A, 又AD CD于D, AD是 异 面 直 线 SA与CD的 公 垂 线 段
在RtSAD中, SA a,SDA 30
S
A B C
D
AD 3a
即异面直线SA与CD之间的距离为 3a.
例. 在棱长为 1的正方体 ABCD A1 B1C 1 D1中, z 求异面直线 A1C 1与B1C的距离.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 角坐标系D xyz,这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
A( 0, 1),C( 1, 1), 1 1, 1 0, B( 1, 1),C(0, 1, 0), 1 1,
D1
C1 B1
A1
D A
C
y
A1C1 ( 1, 1, 0) , B1C ( 1, 0, 1) x
点P到平面 的距离为 d, 则d | PA n| |n| ,其中 A , n .
(3)等体积法
例2. 已知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F分别是AB、AD的 中点,GC 平面ABCD且GC 2,求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 坐标系C xyz.
C A B
在两直线上各取点C , A, C A (1,0,0). | n CA | 2 3 CE与AB1的距离d . |n| 3
立体几何的空间距离
方法3
A
点评
F
B
单击按钮可演示动画; 再次单击即隐藏动画。
基础训练
1. 判断:如果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点到平面的 距离相等,则这条直线和平面平行.( ) 2.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4,AD=3, AA1=1,则点C1到BD的距离为 D1 A1 A .
提 示
提 示
B1训练
5. 一副三角板如图拼接,使两个三角板所在的平 面互相垂直.如果公共边AC=a,则异面直线AB与 CD的距离是( C). (A)
a 2
(B) a (D)
2 (C) a 2
2a
答 案
提 示
基础训练
6.已知Rt△ABC的直角顶点C在平面α内,斜边 AB∥α,AB= 2 6 ,AC、BC分别和平面α成45° 和30°角,则AB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 2
L H解三角形
B
a B
扇形弧长
说明:单击
弧长公式
b
可以演示相关动画,再次单击即可隐藏.
例题分析
例1.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 ABCD—A1 B1C1 D1中,
(1)求点A到直线CD1的距离; (2)求直线CD到直线BC1的距离; (3)求点A到平面A1B1CD的距离;(4)求直线AB到平面A1B1CD的距离;
A
45° 30°
B
提 示
E
C
F
答 案
课堂小结
“距离”离不开垂直,因此求距离问题的过程实 质上是论证线面关系(垂直)与解三角形的过程. 1.求距离的一般步骤是:一作,二证,三计算.即 先作出表示距离的线段,再证明它就是要求的距离, 然后再计算,其中第二步证明易被忽视,应引起重视. 2.求距离问题体现了化归与转化的思想,一般情 况下需要转化为解三角形.
3.2.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3)--距离
n
| PA n | ★所以计算公式还是: d d n
★求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其 实就是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2.如图,已知一个结晶体的形状为平行六面ABCDA1B1C1D1,其中,以顶点为端点的三条棱长都相等,且它们 彼此的夹角都是600,那么,以这个顶点为端点的晶体的 对角线的长与棱长有什么关系? 解:因为AC1 AB AD AA1 ,
z
y x
可设 平面C1 MN的法向量 为 n ( x, y, z ) nNM 0 x y 0 , 即: 令z 1, n (2, 2,1), nNC1 0 y 2 z 0 | n BM | | ( 1) 2 | 2 d . |n| 2 2 (2)2 12 3
解:∵BD//平面C1MN, ∴只需求点B与 平面C1MN的距离,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则B(2,2,0), M (1, 2, 0), N (0,1, 0), C1 (0, 2, 2),
NM (1,1, 0), NC1 (0,1, 2) BM ( 1, 0, 0)
2 2 AC1 ( AB AD AA1 ) 2 2 2 AB AD AA1 AB AD AB AA1 AD AA1 ) 2(
设AB AA1 AD 1, 则
1 1 1 2(cos 60 cos 60 cos 60 ) 6, | AC1 | 6, 即对角线AC1的长是棱长的 6倍.
练习2: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M,N 分别是BC和CD的中点,求直线BD与平面C1MN的距离.
3.2.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空间中的距离问题
如
图
,
直
棱
柱ABC
A1
B1C1中
,D,
E分
别
是AB,
z
BB1的
中点,AA1 AC CB
2 AB. 2
(1)证 明 :BC1 //平 面A1CD;
x
y
【新知学习】
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 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 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化为向量问题)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点、直线、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距离和夹角等问题;
d
|
AP n r
|
a
n
uuur
ArP ?
b
n?
A
r n
P
Ar、P分别是r直r线a、b上的任意两点; n 是与 a都, b垂直的向量
四种距离的统一向量形式:
点到平面的距离:
uuur r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d
|
AP n | r
平面到平面的距离:
n
异面直线的距离:
二、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 A, 空间一点 P 到平面 的距离为 d,已知平面 的
0 y 2z
n
0
(x, y,z)
r n (1,1,
3)
x
F
D
BE (2r, 0,u0u)ur
d
| n BE| r
2
11 .
n
11
A E
C
yB
三.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已知a,b是异面直线,n为的 法向量
CD为a,b的公垂线
A,B分别在直线a,b上
立体几何空间距离与角高一
立体几何空间距离与角高一立体几何是研究空间中点、线、面、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
在立体几何中,距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两个点之间的长度,可以用于测量空间中的物体之间的远近关系。
而角高是指一个立体体的顶点到它所在的底面的垂直距离。
本文将介绍立体几何空间中的距离与角高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空间距离在立体几何中,空间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对于平面上的点,我们可以直接计算其距离,而在空间中,我们需要考虑三维坐标系中的点之间的距离计算。
常用的空间距离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欧氏距离欧氏距离是最常见的空间距离计算方法,它是指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三维坐标系中,欧氏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d = sqrt((x2 - x1)^2 + (y2 - y1)^2 + (z2 - z1)^2)其中,(x1, y1, z1)和(x2, y2, z2)分别是两点的坐标。
曼哈顿距离曼哈顿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加水平距离。
在三维坐标系中,曼哈顿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d = |x2 - x1| + |y2 - y1| + |z2 - z1|切比雪夫距离切比雪夫距离是指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
在三维坐标系中,切比雪夫距离的计算公式如下:d = max(|x2 - x1|, |y2 - y1|, |z2 - z1|)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距离计算方法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角高角高是指一个立体体的顶点到它所在的底面的垂直距离。
在立体几何中,角高通常用于计算体积和表面积等问题。
角高的计算方法取决于不同的几何体类型,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几何体的角高计算方法。
圆柱的角高圆柱是一种常见的几何体,它由一个圆面和一个平行于圆面的矩形面组成。
圆柱的角高等于它的顶点到底面的垂直距离,即圆柱的高度。
圆柱的角高计算方法非常简单,只需直接测量圆柱的高度即可。
锥体的角高锥体是一种类似于圆柱的几何体,它由一个圆锥面和一个平行于圆锥面的底面组成。
3.2立体几何中距离问题
y 2 x, 即 z 2 x,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1, E为D1C1的中点,求下列问题: (3) 求面A1DB与面D1CB1的距离;
z
D1
A1
C1
B1
D
C
A
y
x
B
四、异面直线的距离
| AP n | d n
n
a
b
P
AP ?
n是与 a都垂直的向量 ,b
O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1, E为D1C1的中点,求下列问题: (2) 求D1C到面A1BE的距离;
z
D1
A1
E
C1
B1
D
C
A
y
x
B
三、平面到平面的距离
P
其中 AP 为斜向量, 为法向量。 u
u
d
O
A
| AP u | d=| AP | |cos AP , u |= . |u|
练习4: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1, ∠ACB=900,AA1= 2 , z 求B1到平面A1BC的距离。 C1 A1 C A x B y B1
练习5: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C=BC=AB=1, AA1= 2 z 求B1到平面A1BC的距离。 C1 A1 B1
暑假立体几何中的距离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距离问题【要点精讲】1.距离空间中的距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
其中重点是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以及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因此,掌握点、线、面之间距离的概念,理解距离的垂直性和最近性,理解距离都指相应线段的长度,懂得几种距离之间的转化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求法:如果知道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那么就转化成求公垂线段的长度点到平面的距离平面外一点P在该平面上的射影为P′,则线段PP′的长度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求法:○1“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
○2等体积法。
直线及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求距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应用各种距离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平行移动”的思想方法,把所求的距离转化为点点距、点线距或点面距求之,其一般步骤是:①找出或作出表示有关距离的线段;②证明它符合定义;③归到解某个三角形.若表示距离的线段不容易找出或作出,可用体积等积法计算求之。
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如果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 ,它们的公垂线AA ′的长度为d ,在a 上有线段A ′E =m ,b 上有线段AF =n ,那么EF =θcos 2222mn n m d ±++(“±”符号由实际情况选定)点到面的距离的做题过程中思考的几个方面: ①直接作面的垂线求解;②观察点在及面平行的直线上,转化点的位置求解; ③观察点在及面平行的平面上,转化点的位置求解; ④利用坐标向量法求解⑤点在面的斜线上,利用比例关系转化点的位置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1.正方形ABCD边长为2, E、F分别是AB和CD的中点,将正方形沿
面角(如图),M为矩形AEFD内一点,如果/ MBE= / MBC , MB和平面BCF
1
值为1,那么点M至®线EF的距离为
(
2
D.-
2
2 .三棱柱ABC—A1B1C1 中,AA i=1 , AB =4, BC=
3 , / ABC=90 °,设平面
ABC的交线为I,则A1C1与I的距离为()
二、填空题
4.如右上图,ABCD与ABEF均是正方形,如果二面角E—AB—C的度数为30°,
那么EF与平面ABCD的距离为
三、解答题
(1)求证:平面A1BC1 //平面ACD1;
立体几何--空间的距离
EF折成直二
所成角的正切
B.1
A i BC i与平面
A J10 B. TH C.2.6 D.2.4
3.如左下图,空间四点A、B、C、D中,每两点所连线段的长都等于a,动点P在线段AB上,动点Q在线段CD上,则P与Q的最短距离为
5.在长方体如图:
(2)求(1)中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⑶求点B i到平面A i BC i的距离.
6.已知正四棱柱ABCD —A i B i C i D i,点E在棱D i D上,截面EAC
// D i B且面EAC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为45° ,AB=a,求:
(i)截面EAC的面积;
⑵异面直线A i B i与AC之间的距离;
⑶三棱锥B i —EAC的体积.
7•如图,已知三棱柱A i B i C i —ABC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AC均成45°角,且A i E丄B i B于E, A i F丄CC i于F.
(i)求点A到平面B i BCC i的距离;
⑵当AA i多长时,点A i到平面ABC与平面B i BCC i的距离相等.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 BC,/ ABC = —,AB=
2
2
/ ADC=arccos—75 ,PA丄面ABCD 且PA=a.
5
(i)求异面直线AD与PC间的距离;
(2)在线段AD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点A到平面PCF的距离为亨
【空间的距离参考答案】
一、i.解析:过点M作MM '丄EF,则MM '丄平面BCF
•// MBE= / MBC
••• BM '为/ EBC为角平分线,
£■
侧棱A i A与AB
、
i
-AD=a,
3
•••/ EBM ‘ =45° ,BM ‘ =迈,从而MN = ^
2
答案:A
2.解析:交线I过B与AC平行,作CD丄I于D,连C i D,则C i D为A i C i与I的距离,
12 13
而CD等于AC上的高,即CD =—,Rt △ C i CD中易求得C i D= — =2.6
5 5
答案:C
二、3.解析: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空间四边形,且为正四面体,取
分别为AB、CD的中点,因为AQ=BQ=』2a,.・. PQ丄AB,同理可得
2
答案:一a
2
•••底面ABCD是正方形
••• DO 丄AC,又ED 丄面ABCD
••• E0丄AC,即/ EOD=45°PQ丄CD,故线段PQ的
长为P、Q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在RtAAPQ中,PQ=J A Q2 AP2浮"碍)2
——
a
2
4.解析:显然/ FAD是二面角E—AB —C的平面角,/ FAD=30°,过F作FG丄平面ABCD 于G ,贝U G必在AD上,由EF //平面ABCD .
a
••• FG为EF与平面ABCD的距离,即FG=2
2
答案:-
2
三、5.(1)证明:由于BC i// AD i,贝U BC i / 平面ACD i
同理,A i B //平面ACD i,则平面A i BC i /平面ACD i
(2)解:设两平行平面A i BC i与ACD1间的距离为d则d等于D i到平面A i BC i的距离.
易求A i C i=5, A i B=2 75 , BC i= , 则cosA i BC i=^f^,则sinA i BC i nX61,则S gs =佑,
J65 J65
1
由于V D I A i BC i V B AiC i D i,则3 S
3
f----
行平面间的距离为I2型.
61 A i BC i
1 1 12/61
-d=—(― AD i C i D i) • BB i,代入求得d= -------------- ,即两平
⑶解:由于线段B i D i被平面A i BC i所平分,则B i、D i到平面A i BC i的距离相等,则由
12^61
61 .
⑵知点B i到平面A i BC i的距离等于
6.解:(1)连结DB交AC于0,连结E0,
又 DO = Z , AC=屁,EO=^=a ,.・.&EAC 卫 a
2 cos45 2
⑵•/ A i A 丄底面 ABCD ,二 A i A 丄 AC ,又 A i A 丄 A i B i 二A I A 是异面直线 A i B i 与AC 间的公垂线
又 EO // BD i , O 为 BD 中点,••• D i B=2EO=2a •- D i D=72a ,.・. A i B i 与 AC 距离为 42 a
⑶连结B i D 交D i B 于P ,交EO 于Q ,推证出B i D 丄面EAC
•••△ EA i 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EA i F=90
• A i N=i 旦
2 2
a A 到平面BCC i B i 的距离为一 2
•- a=2,•所求距离为
⑵设BC 、B i C i 的中点分别为 D 、D i ,连结AD 、DD i 和A i D i ,则DD i 必过点N ,易证 ADD i A i 为平行四边形.
••• B i C i 丄 D i D,B i C i 丄 A i N •- B i C i 丄平面 ADD i A i ••• BC 丄平面 ADD i A i
得平面ABC 丄平面ADD i A i ,过A i 作A i M 丄平面ABC ,交AD 于M ,
过A i 作A i N 丄EF ,则 N 为EF 中点,且 A i N 丄平面BCC i B i 即A i N 为点A i 到平面
BCC i B i 的距离
•- B I Q 是三棱锥B i — EAC 的高,得
B i Q=3a
2
v B i EAC
3 琴/ l a V a '
7.解:(1) •/ BB 1 丄 A i E , CC i 丄 A i F , BB i // CC i ••• BB i 丄平面 A i EF 即面 A i EF 丄面BB i C i C 在 Rt △ A i EB i 中, •••/
A i
B i E=45 ° ,
运
•- A i E^ — a,同理
A i
B i =a
72
J 2
A i F=——a,又 EF=a ,.・. A i E=——a
2 2
同理A I F = ——a,又EF=a
2
又••• AA i //面 BCC i B ,
若A I M=A I N,又/ A i AM = / A i D i N , / AMA i = / A i ND i=90 °•••△AMA i^A A i ND i,.・.AA i=A i D i= J3,即当AA i=73 时满足条件.
8.解:(1) •/ BC // AD,BC 面PAD //面PBC
从而AD与PC间的距离就是直线AD与平面PBC间的距离.
过A作AE丄PB, 又AE丄BC ••• AE丄平面PBC, AE为所求.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AB中,FA=AB=a ••• A E=¥a
2
⑵作CM // AB,由已知cosADC=—J5
5
1 1
• tanADC=2,即CM=2DM
••• ABCM 为正方形,AC= 72 a,PC= J3 a
过A作AH丄PC,在Rt△ FAC中,得AH= —
3
F面在AD上找一点F,使PC丄CF
取MD中点F,A ACM、△ FCM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ACM+ / FCM =45° +45 ° =90°
••• FC丄AC即FCL PC••在AD上存在满足条件的点F.
责任编辑:贾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