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宜州区蚕种站制种技术改进措施浅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而蚕桑产业则是宜州区的特色产业之一。
蚕桑产业在宜州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基础,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促进宜州区蚕桑产业的发展。
1.资源基础丰富宜州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桑蚕的生长和繁殖。
宜州区拥有广阔的桑园种植面积和丰富的蚕桑资源,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2.传统技艺保持宜州区有着悠久的蚕桑养殖传统和丰富的蚕丝加工技艺,当地群众对蚕桑养殖和丝绸制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传统技艺。
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持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3.产业发展潜力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蚕桑特色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
蚕桑产业不仅可以提供丝绸、桑蚕等产品,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但与此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主要以传统的蚕桑养殖和丝绸加工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发展。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业的升级,传统的蚕桑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
2.技术水平低下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
这不利于蚕桑产业的提质增效和产品的提档升级,也制约着蚕桑产业的长期发展。
3.市场营销不足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面临着市场营销不足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渠道和平台,导致产品销售面临一定的困难。
这不利于蚕桑产品的推广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
1.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多元化发展针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应通过发展新型的蚕桑特色产业,推动多元化发展。
可以引进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蚕桑深加工、蚕桑茶产业等,拓宽蚕桑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技术水平宜州区应加大对蚕桑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投入,推广现代化的蚕桑养殖技术和丝绸加工工艺,提升蚕桑特色产业的技术水平。
"东桑西移"蚕区蚕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以宜州市为例
的欠缺 使消毒防病 工作没做到位 , 蚕 茧 有 连 续 出 现 不 适 合 养 蚕 的 低 温 或 高 湿 , 与 按 质 量 参 差 不 齐 , 有 些 品种 根 本 不 适 合 宜 州 标 准温湿度养 蚕相距很大 , 导 致 家 蚕 体 质 饲 养 , 所 以 出现 , 伪 劣 蚕 药 和 蚕 种 导 致 出 现 3 l 。 农 民 对 病 死 蚕 和 蚕 沙 的处 理不 当导 致 蚕 病 下 降或 利 于 病 原 菌滋 长 繁 殖 [ 不结 茧 , 蚕 病死 蚕增 多 , 严 重 污 染 养 蚕 环 发生相 当普遍 , 宜 州 市 发 展 桑 蚕 产 业 面 临 1 . 2 养蚕 过程 中粗 放的 饲养 管理 , 导 致病原 境 。
蚕沙直接倒到 桑园里 , 使 各 种 病 原 进 一 步 反复传 播 ; 人蚕共 室 , 桑 叶 贮 放 在 养 蚕 室 内, 增 加 了病 原 污 染 桑 叶 给 蚕 食 下 反 复 感 染 的机 会 ; 没 有 专 门 的 蚕房 , 大 部 分 是 旧房 没有得到 有效的控 制, 往 往 导 致 更 加 严 重
图病 害 发 生 后 使 用 抗 生 素 药 物 进 行 控 制 ,
蚕时间的增加 , 病原不断积累 , 蚕病 有 可 能 在这些 蚕区流行暴 发 , 造 成 养 蚕业 毁 灭 性 况及原 因, 提 出综 合 防 治 的 对 策 。
家畜, 或 倒 进 鱼塘 、 河流 中, 乱堆 放 蚕 沙 , 把 加 上 不 法 商 人 的 推 波 助 澜 作 用 , 病 害 不 仅
损 失【 3 】 。 该 文 分 析 了 宜 州 当前 蚕 病 发 生 的状 扩 散 , 污 染 养 蚕 环境 和 桑叶 , 加 剧 了 病 原 的
的 损 失 抗 生 素 虽 然 可 以 在 防 治 细 菌 病 害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
蚕桑产业是宜州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自古就以盛产优质蚕桑而闻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宜州区的蚕桑特色产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宜州区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种植技术陈旧、产能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无法提高产量和品质。
这使得宜州区的蚕桑产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宜州区蚕桑产业的利益分配不公平,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传统的蚕桑产业链条较长,经过中间商的多次加工和流通,农民的利益被削弱。
农民种植蚕桑的收入很难得到保障,导致农民对蚕桑产业的发展缺乏积极性。
宜州区蚕桑产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
由于宜州区的蚕桑产品大多数没有品牌和知名度,市场竞争力较弱。
这使得宜州区的蚕桑产品很难在市场中获得高价值和高利润。
更新种植技术,提高蚕桑产量和品质。
宜州区应加强蚕桑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引进高效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蚕桑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优化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
宜州区应建立和完善蚕桑产业的产业链条,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民收益。
鼓励合作社、农民合作组织等形式的组织,增强农民的议价能力,保障农民种植蚕桑的利益。
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
宜州区应推动蚕桑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参加各类展览和展销会等方式,提升蚕桑产品的知名度和形象。
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
宜州区政府应加大对蚕桑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供财政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通过更新种植技术、优化产业链条、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以及加强政府支持,宜州区的蚕桑特色产业有望实现良性发展。
浅析宜州种植桂桑优12号在桑蚕生产中的优势
、
养蚕7 - 8 造, 每 造大约要2 5 - 3 0 天, 从3 月N1 1 月都 可以养。 而宜 州一年平 物 , 套 种作 物可在播 种时进 行, 也可适 当提前 , 争取5 月份 收获 完 , 以免 均也可 养蚕 6 - 7 造。 桑种是 多年 生植物 , 一 年种多年收 。 如果护理 好, 丰 影 响桑树生长 。( 3 ) 、 苗圃地的管 理工作: 播 种后小苗阶 段注意 淋水 , 及 施肥 、 除 虫。 套种 作物收 获后要及时施 肥, 不久就可养蚕。 为了 产 期可达 1 5 年 以上 , 而且 当年种 桑当年便 可以养 蚕。 通常情况 下, 选用 时除草 、 枝 条直 立 , 叶片倾 斜向上伸的 桑品种 , 这样可 以在 一定范 围内充分 利用 养桑树, 可以当年不夏伐 。 阳光 , 提高光能利 用率 , 光合作用速度变快 , 光 合产物 变多。 桑 叶颜色较 六, 种 檀 桂 桑优 1 2 品种 , 有 农技 人 员 光临 田间指 导 深, 叶肉厚 , 干 物质积累 多, 叶质优 , 产 量高 。 而桂 桑优 1 2 恰 恰拥 有这样 宜l J l } I 把 桑蚕生 产作为 增收富 民的支 柱产业 来抓 , 积极 引导群众 大 的特点。 力发 展桑 蚕生产。 但是, 对于生 产经 验不足的 蚕农来讲 , 针对 前期 桑 园 =. 桂桑优1 2 发 芽早 , 落叶 晚 , 抗旱 能 力强 夏伐 遇 上高温干 旱天气 , 桑 园出苗 难 、 出苗少的情 况 , 农技 部门动 员蚕
展。
【 关键 词】桂桑优 1 2 ; 宜州; 桑蚕生产; 优势
遇, 随着 国际丝绸 市场产销 两 旺, 价格 上扬 , 拉 动了蚕茧业价格 节节上 升, 种 桑养蚕效 益不 断提高 , 极 大地 调动了广 大蚕农的 积极性 , 推 动了
宜州“铁蚕”现象剖析及对策
具消毒、匀座 、除沙等 不能按科学方法处理 ,甚至没 时间顾 及匀 座、除沙 、提青等 ,从
而 导 致蚕 病 不 断 发 生 ,养 蚕 成 功 率 降 低 。 1 4 滥用 蚕 药 、蚕 饲料 . 有 的蚕 农 因 养 蚕技 术 不 高或 者 养 蚕 环境 恶 劣 ,养 蚕 失败 的多 ,成 功 的 少 ,总认 为养 蚕
20 年第 4 07 4卷第 4期
《 广西蚕 业 》 G a g i S t c l u e V 1 4 o 4 2 0 u n x e i u t r o . 4 N . , 0 7
多年 使 用 ,害 虫抗 药 性 增 强 , 治虫 效 果不 是 很 理想 ,很 多 农户 随 意 加 大用 药 量 或者 选用 其 它农 药 ,药效 期延 长 ,而农 民还是 按 老常规 ,摘 叶 喂蚕 ,导致 蚕急 性或 慢性 中毒 。急性 中毒 ,
好 的 蚕 农 有 “ 方 ” 到 处 打 听 有 关 蚕 用 的药 物 ,人 家 讲 什 桑 叶受农 药污染 .
1 2 1大田农药污染 ( .. 在宜州主要是水稻大田治虫农药污染) 。随着 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的
农药 的禁止使 用 ,取而代 之 的是 高效低 毒 的新 农 药 ( 毒死蜱 、阿 维菌 素类 农 药 ) 实所谓 如 ,其 的“ 高效低 毒 ”主要是 针对人 和 家畜而 言 , 多数新农 药对 家蚕 是相对 高 毒且残 效期很 长 ( 大 如
几年来因宜州蚕种用量大很多蚕种企业或蚕种经营个体都看好宜州蚕种市场为了确保随时有蚕种供应获取更多利润很多蚕种经营者蚕种代销者提前拿回蚕种后都进行低温贮藏抑制胚胎发育延长孵化时问而有的经营者或蚕种代销者不懂蚕种低温贮藏技术因此导致有的蚕种经过不科学的冷藏后造成蚕种胚胎发育不良甚至受伤或者变成死卵
浅谈宜州市种桑养蚕省力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桑 蚕省 力化技 术 一直 以来 都 是科 技部 门 、 农 业 部 门及广 大 科技 工 作 者探 索 的一 个重 要课 题 , 上个世 纪
6 O 年代在 日 本已经探索出全套机械化( 工厂化 ) 养蚕技术 , 但是其机械设备昂贵 , 难以推广普及到农户 。近 年来 , 根据桑蚕省力化技术的一些成果 , 结合宜州市桑蚕生产的实际 , 在宜州市农业局 、 科技局等部 门的牵 头下 , 经过广大的蚕农及科技工作者的不断创新 、 改 良、 完善 , 并在广大蚕区开展 试验示范 和推广 , 目 前在 全市已逐步普及 , 受到广大蚕农 的欢迎 和好评 , 不少蚕农或多或少地使用这些省力化 的新技术 、 新设备 、 新 器具 , 对蚕业 生产 起 到 了很好 的促 进作 用 。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r e d u c e s i l k wo m r b r e e d i n g c o s t a n d i n c r e a s e t h e i n c o me o f f a m e r r s ,b a s e d o n t h e p r a c i t c a l e x p e i r e n c e,l a b o r—s a v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S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i l k w o r m b r e e d i n g w a s s u mma i r z e d t o p r o v i d e e f f e c t i v e me a s u r e s i n p r o d u c t i o n a s r e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i n d u s t r y .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南方农业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2019年2月 Feb. 20191,韦 杰 2
(1. 宜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河池 546300;2. 宜州区农业局,广西河池 546300)
摘 要 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一个传统优势产业,在全球蚕桑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作 出了巨大的贡献。蚕桑产业链长,覆盖面广,既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又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对山区发展有一定的 带动作用。基于此,针对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主导产业桑蚕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适合宜州区桑蚕产业发展 的对策。 关键词 桑蚕;特色产业;宜州区 中图分类号:F426.8;X922.2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9.06.057
宜州区现有茧丝绸加工企业17家(规模以上企业), 其中缫丝厂15家,自动缫丝机272组;织绸企业2家, 织绸机50台(套)。2018年,白厂丝产量4 710.43 t,
收稿日期:2019-01-20 作者简介:李茂菊(1974—),女,壮族,广西河池人,本科,农艺师,研究 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植保、农民素质教育。E-mail: 591300966@。
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东盟国际茧丝绸交易中 心、嘉欣丝绸园先后落户宜州区。宜州区成立茧丝绸企 业科技孵化中心、电子商务协会,建成电子商务运营服 务中心1个、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个、电子商务孵化基地1 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66个。从事电商的丝绸企业有 嘉联丝绸、刘三姐科技信息公司、百姓人家、壮歌茧丝 绸有限公司等15家,建有丝绸工业AAA级旅游景区1个, 重点龙头茧丝企业在杭州、南宁、桂林、柳州等城市开 设连锁实体店多家。以广西为主宜州为交易重点覆盖全 国的广西大宗茧丝交易市场的子公司-河池市中农茧丝 绸有限公司、中国丝绸交易市场(广西嘉欣)的电子商 务公司及其平台,为国内茧丝绸行业经营者提供信息、 交易、结算、融资、仓储、保险等全面的茧丝绸配套服 务,市场茧丝“宜州指数”显现雏形,年电子交易茧丝 达1万多吨。
广西宜州桑蚕产业发展的思考
[ 关键词 ] 宜州; 桑蚕产 业化 ; 环经济 ; 态农业 循 生 [ 中图分类号 ] ¥ 8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7 62—92 (07 0 0 6 o 0 1 20 )5— o 9一 4
[ 作者简介 ] 覃宝山( 97一) 男 , 西宜州人 , 池学院化 生系讲 师, 16 , 广 河 主要 从事植 物学教 学及 研究工作 ; 邓 晰朝 (99一) 女, 16 , 广西桂平人 , 河池学院化生系副教授 , 主要从事植物学教 学及植 物分类研 究。
广 西宜州 市充 分利用独 特 的气候 条件 和 充足 的劳 动力 资 源 与土 地 资源 , 东 桑 西移 ” 以“ 为契 机 , 大力 发 展 劳动密集 型的桑 蚕业 , 把它定 为继 甘蔗产 业之后 又 一重大 经济支 柱 产业 。桑 园面积逐 年扩 大 , 茧产量 并 蚕 逐年增 多 , 业产值 逐年增 大 。形 成基 地建设 和缫丝 工 业建设 齐 头并 进 的 态势 , 现 了农 业增 效 农 民增 收 。 产 实 但是 , 推进桑 蚕产 业化进 程 中 , 露 出诸 多 问题 , 利 于产 业 的可持 续发 展 。作 者 对 宜州 桑 蚕业 发 展 的现 在 暴 不
状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 , 并对其未来发展 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一些思考。
1 宜 州 桑 蚕业 发 展 的 有 利条 件
11 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 宜州市地处黔桂交通要冲, . 历代为商贾云集之地 , 宋代初期 已有驿道通 达境外州县 … , 如今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 , 黔桂铁路 、 国道 3 3 2 公路贯穿全境 , 宜柳高速公路 , 金宜高 等级 公路 也纵横贯 行 。全市共 有县级 公路 1 4条 , 乡级公 路 1 6条 , 交通 网络发达 , 流运输 极为便 利 , 物 有利 于 与周边 省市发 展桑 蚕贸易 和技术 合作 。宜州 是广 西农 业大 县 ( ) 被列 入 广西 西 部 开发 区域县 ( ) 拥 有 市 , 市 , 诸多的优惠政策。为把宜州打造成工业重镇 , 振兴宜州经济 , 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措施 , 改善投资 环境。比如 , 新建的企业投产运行 的前三年部分或全部减免税收 , 简化生产用地 的报审程序 , 优先审批 , 减免 收费。改革工商管理制度 , 提高服务意识 , 积极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 推动城乡商品流通 。良好 的政策环境和 交通条件 , 为宜 州 产业发展 提供 了优越 的条件 。 12 得 天独厚 的地 理条件 宜州 市位 于桂北九 万大 山余 脉 南 端 与凤 凰 山 脉之 交 接地 带 。西 部 山脉 走 向西 . 北, 东部山脉走 向东北 , 呈向南突出的弧形 山脉 , 总的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 自西 向东倾斜。地貌 以丘陵为主, 低山次之 。市域面积 3 6 m , 中丘陵面积占 5 .% , 9k 其 8 8 8 中低 山面积 占2 .7 , 7 4% 台地面积 占 35 % , .3 平原 面积占 1.%。境内流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 。主要干流有龙江 , 02 主要支流有下枧河 , 中环河 ( 和 又称小环 江)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 25 , 9 条 其中季节性溪流 2 1 , 1 条 河流总流域面积 340 3k 年平均流量 33 8 2 . m , 9 . m/, s年径流量 145X 0 m 。气候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中亚热带谷地气候 区的过渡带 , 2 1 以中亚热 带气候为主,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 降雨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 , 年平均气温为 1 2 ℃之间 , 日照时数多在 8— 1 年 1 0 — 0 小时之间 。冬季霜 日平均每年 7d 无霜期平均从 1 2 0 1 0 4 8 , 月 9日至 1 月 2 2 0日达 37d1 2 [ 。优越 ] 的气候地理条件 , 为宜州市桑蚕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良好的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全市辖 1 个乡镇 ,1 . 6 20个村( 社区) 总人 口6 , 2万 , 其中农业人 口 4 万 , 9 总 耕地面积 6 . 万亩… 。庞大的农村劳动力队伍 , 92 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桑蚕业 , 广阔的耕 的桑蚕生产( 种养 ) 地, 基 具有 良好 的 自然条件 和一定的 区位优 势 , 宜州桑 但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盛产优质蚕桑资源,蚕桑产业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
宜州区蚕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种植技术不够先进、加工环节不够完善等。
为了推动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和激励政策。
本文旨在通过对宜州区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发展对策建议,并着重探讨推动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措施和激励政策的制定。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宜州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关键词】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分析、背景介绍、问题提出、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建议、重点措施、激励政策、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宜州区,蚕桑产业是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历史悠久、技术成熟。
作为中国蚕桑文化的代表之一,宜州区的蚕桑产业在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宜州区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素有"中国蚕都"的美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适宜蚕桑的生长和发展。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蚕桑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蚕桑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宜州区蚕桑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市场需求不足、技术水平较低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当前的产业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和措施,以推动蚕桑产业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1.2 问题提出宜州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农业区域,以蚕桑产业闻名。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宜州区蚕桑产业面临着诸多问题。
产业规模不大、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该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蚕桑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重点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宜州区蚕桑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广西养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广西养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桑蚕养殖是宜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劳动力不足、坏境受到污染、技术落后等。
本文根据宜州市桑蚕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蚕桑副产物,提高蚕桑业附加值、政府要大力推广专业技术,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人才等,以帮助宜州市桑蚕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宜州市;桑蚕;问题;对策1.宜州市养蚕业现状分析1.1优势宜州市自然环境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丰富,适合桑树生长;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培训农民科学养蚕、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等,大力扶持桑蚕业发展,目前宜州市已成为中国最大桑蚕生产基地市县,从而推动了缫丝产业兴起;政府降低养蚕成本,给予桑苗补助,蚕农申请小额贷款全由政府财政补息,提高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政府配置了相关的循环综合利用措施,发展桑枝食用菌,利用废蚕沙生产沼气,解决污染问题,实现绿色生产;政府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全国丝绸研讨会等平台,招商引资,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1.2发展存在的问题1.2.1环境问题目前宜州市养蚕业以小农经济为主,当地一些农民对桑蚕的管理措施滞后,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
病蚕、死蚕以及蚕沙随意处置,有些堆在家附近的田地里,或扔到河里,给土地和河水造成严重的污染。
1.2.2技术问题宜州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没有很多优越的条件能吸引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对蚕农的专业技术培训、指导跟不上。
技术服务推广体系不够完善,蚕业科技研发还未成熟,优良的桑蚕品种更新速度慢,桑蚕资源的开发虽然得到政府的重视,但其还在初级开发阶段,蚕业综合经济效益低。
1.2.3加工业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宜州市抓住这个发展桑蚕经济的好时机,但是由于宜州桑蚕业的发展属于后发展,生产与加工的相关配套并不是很完整的,导致了桑蚕业的经济效益并不是很高。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蚕桑产业是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
本文通过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种植规模小、生产技术滞后、市场营销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引入先进技术、拓展销售渠道等对策建议。
本文还探讨了提高宜州区蚕桑产业发展的措施,包括加强农民培训、建立产业联盟、优化产业结构等。
最后总结了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展望了宜州区蚕桑产业的发展前景,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促进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蚕桑特色产业、宜州区、发展现状、对策分析、问题、建议、措施、可持续发展、发展前景1. 引言1.1 综述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重要性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中国蚕桑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蚕桑特色产业在宜州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蚕桑产业是宜州区的传统支柱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蚕桑产业在宜州区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
蚕桑栽培和丝绸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能够有效地净化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蚕桑产业也是宜州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通过发展蚕桑产业,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蚕桑特色产业对于宜州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致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该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宜州区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该产业的现状进行全面梳理,揭示出宜州区蚕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和困难,从而为进一步探讨提升该产业发展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旨在针对宜州区蚕桑产业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提高该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为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该产业的持续繁荣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宜州市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宜州市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作者:卢景辉等来源:《广东蚕业》 2016年第1期卢景辉黄艺(广西宜州市蚕种站,广西宜州 546300)摘要通过总结宜州市小蚕共育推广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得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行强制培训持证上岗,加强审查管理力度,规范小蚕共育管理档案,实行风险责任制,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合理收取共育费等对策。
关键词宜州市;小蚕;共育;存在问题;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S88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1205(2016) 01-10-03小蚕共育是指由饲养技术好的共育户饲养小蚕至3龄起或4龄起,然后分发或销售给普通农户饲养的一种生产技术。
小蚕共育技术具有“四省”(省劳力、省投资、省蚕房、省桑叶)、“三高”(蚕茧产量高、质量高、效益高)、“三便于”(便于管理、消毒防病、新技术推广)等优点,很好的解决了农村养小蚕难的问题。
因此,小蚕共育是广西主推的一项蚕桑生产技术。
宜州作为广西的蚕桑生产重点市(县),小蚕共育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笔者在总结宜州市小蚕共育发展的经验上,分析小蚕共育推广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推广发展对策,供大家参考。
1宜州市小蚕共育的发展及现状宜州市推广小蚕共育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1985年前后达到全盛时期。
受上世纪80年代后期蚕业基地转移、供销社经营改制、农村土地承包制实施、小蚕共育经营效益、农户市场观念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至上世纪90年代初,全市共育室全面萎缩。
近年来,随着桑蚕产业的快速发展、行政技术部门的强力推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蚕农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提高等多重因素引领下,小蚕共育又重新开展并蓬勃发展。
2015年宜州市建有小蚕共育室185户,共育蚕种119.93万张,小蚕共育率达85%,为宜州市桑蚕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宜州市小蚕共育发展的经验2.1引导多种经营主体投资小蚕共育过去,宜州市的小蚕共育开发主要是养蚕大户、技术型农户进行。
论广西蚕种场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论广西蚕种场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建议作者:苏林来源:《广东蚕业》 2018年第2期苏林[作者简介:苏林(1983- ),主要从事蚕种质量管理工作,E-mail: 77240757@.](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07)摘要随着广西蚕业蓬勃发展,广西的蚕种业发展也取得比较显著的成绩,各个蚕种场作为蚕种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
但随着市场经济化转型的步伐加快,广西的蚕种场也存在着营销模式不利于生产活动、技术创新依赖性强、市场监管机制和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等困境,这些因素制约了广西蚕种场的发展,进而也会影响到广西蚕业健康稳定发展。
文章首先分析了广西蚕种业发展目前的现状,然后指出作为蚕种业发展关键因素的蚕种场,它的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最后就这些困境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蚕桑产业;蚕种场;发展困境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2-21-03蚕桑产业属于广西的优势特色产业,凭借蚕种产量、蚕种饲养量、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蚕农售茧收入、生丝产量等多项指标遥遥领先于国内同行,是现今世界最大的蚕业产区。
其中蚕种业则是支撑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蚕种场是蚕种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要想蚕业稳定持续的繁荣发展,保持国内领先态势,就必须注重蚕种场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基于此,要使得广西蚕业一直保持领先并寻求更大突破,这就需要对现有蚕种生产单位进行深化改革。
现今,广西部分地区蚕种场已经针对市场环境进行转型和重组,在人员结构、营销模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深化蚕种场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解决。
广西区蚕种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广西区蚕种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建议作者:甘丽红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11期广西区蚕种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建议甘丽红(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07)摘要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广西区的蚕种场基本情况、蚕种管理现状、蚕种生产与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广西区的蚕种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西;蚕种;蚕种管理;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1205(2017)11-12-02跨入新世纪以来,我区蚕业生产突飞猛进,2005年起蚕茧产量连续13 年位居全国第一。
2016年全区桑园面积达到310 万亩,蚕茧产量达到35 万吨,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被誉为中国蚕业的“广西现象”。
而蚕种业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蚕种管理则是为蚕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法保。
1近年广西蚕种场的基本情况我区一直以来只有1家桑蚕原种场,2006年以来,根据广西蚕桑产业对蚕种的需求,主管部门审批新建了7 家蚕种场,普通种蚕种场一度达到30 家,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扶持下,我区的蚕种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2010后,各蚕种场产能趋于稳定,维持在400 万张-500 万张,从蚕桑主管理部门核定生产能力来看,2010年产能445 万张,2014年产能492 万张。
经过几年的竞争与沉淀,竞争力弱的蚕种场被淘汰,竞争力较强的蚕种场则越来越强大,截止到2017年,目前正在投产的蚕种场有23 家。
其通过增加投入、改扩建生产基础设施设备、提高生产技术等措施,实际蚕种生产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而在2010年后,广西蚕种市场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在2010年-2016年间,蚕种场经营艰难,惨淡经营,大部分蚕种场面临平本或亏损。
同时,蚕种场的经营体制也经历较大的变迁,蚕种场体制分别国有性质、企业性质、承包经营、与外省合作经营等类型。
当前,事业单位蚕种场正面临改制。
2当前蚕种管理体系的现状蚕种是桑蚕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为切实加强我区蚕种管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为上位法,我区于2007年6月1日颁布实施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办法》,并先后于2008年和2010年制定和修改完善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法规。
宜州区桑蚕业的精准扶贫政策分析
宜州区桑蚕业的精准扶贫政策分析作者:周士栋黄婷婷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4期【摘要】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了“东桑西移”工程的战略,将蚕茧生产区从江浙一带转移至西部地区。
在总的顶层设计指导下,宜州市借“东桑西移”工程的发展机遇以及其得天独厚的区域地理优势,顺势引进发展桑蚕业,使宜州广大农村地区掀起养殖桑蚕的热潮。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摆到了新的高度,广泛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宜州作为桑蚕业大县,桑蚕业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业,宜州区政府紧紧依托桑蚕业及其衍生产业开展精准扶贫,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本文对宜州区桑蚕业的精准扶贫政策开展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其在脱贫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和解决长久发展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宜州;桑蚕业;精准扶贫;政策一、引言党的十九报告提出,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要坚定不移的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贫困人口一个都不能落下。
党中央在2018年2月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三农工作作了重要部署。
文件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战略对加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对加大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针对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实际和特点,也先后出台了28个相关配套文件,如《关于创新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
二、宜州区桑蚕养殖业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生产经营,宜州桑蚕养殖产业逐渐成熟发展起来,成为宜州农业经济发展的强劲火车头,一大批蚕茧加工企业、丝织品企业、桑蚕食品深加工企业也随之建立起来,形成了完善的桑蚕业生产链,打造了宜州品牌。
广西宜州区蚕种站制种技术改进措施浅析
广西宜州区蚕种站制种技术改进措施浅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蚕丝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丝绸原料,而蚕种是蚕丝生产的基础。
广西宜州区是我国蚕丝产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是种植优质桑叶和饲养蚕种的理想地区。
由于种蚕技术方面的限制,宜州区蚕种站在种蚕质量和数量上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宜州区蚕种站的种蚕生产水平,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种蚕技术,才能保障宜州区蚕丝产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对宜州区蚕种站的制种技术进行改进措施的浅析,以期为种蚕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中的内容就到这里,接下来将进入部分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广西宜州区蚕种站制种技术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该地区蚕种站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技术改进措施,以提高种蚕的质量和数量,同时评估这些改进措施的实际效果。
通过研究,旨在为广西宜州区蚕种站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参考,促进蚕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蚕农的经济收益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广西宜州区蚕种站现状分析广西宜州区蚕种站是当地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通过调研发现,目前蚕种站存在一些问题。
蚕种站的设施和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需求。
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导致种蚕质量和数量无法达到理想水平。
人员素质不高,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影响了蚕种生产效益。
广西宜州区蚕种站还存在种蚕品种单一、疾病防控不到位等问题。
种蚕品种单一导致了抗性差,易受蚕病影响,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
蚕种站对疾病的防控措施不够全面,缺乏科学依据,造成了疾病频繁发生,给生产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广西宜州区蚕种站现状较为落后,需要加大技术改进力度,提升种蚕生产水平和效益。
2.2 制种技术改进措施制种技术改进措施是广西宜州区蚕种站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针对目前存在的种蚕质量不稳定和种蚕数量不足等问题,制种技术改进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优化种蚕的选种工作,选择具有抗病性和高产性的种蚕品种进行繁育。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宜州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广西西北部。
该区的农业经济发展非常突出,其中蚕桑产业是宜州区最有特色和优势的一个行业。
本文将分析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 市场需求由于蚕丝面料的舒适性、柔软性、质量好等特点,市场需求量很大。
然而,由于全球化、国际经济格局的转变,市场需求正在发生变化,新兴经济体的国家对蚕丝产品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而如此高品质的需求与我国制丝技术不同步的现状,使得宜州区的蚕桑产业发展存在市场上的不足。
2. 供应能力在宜州区,蚕桑产业发展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但是供应能力还不尽如人意。
种子供给和培育技术研发,对于长久持续的蚕桑产业发展非常关键。
宜州区政府应该加强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推动蚕桑优质新品种的推广,加强蚕桑培育技术的研发创新,从而提升蚕桑产业的技术含量和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3. 产业链的整合蚕桑产业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产业链,其涉及农作物种植、丝网制造轮转、丝锭生产加工等许多环节。
要使蚕桑产业发展成为一个更为完整、协调、彼此依赖的产业体系,必须加快以茧为中心的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对接合作,促进蚕桑产业企业与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合作联盟,形成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势互补。
二、对策1. 引进优质品种引进优秀的蚕桑品种,在生产上提高单产率。
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应用现代技术,推进对蚕桑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如蚕桑生态、饲料、养殖等。
发展绿色、有机、健康的蚕桑产业,提高蚕桑产业的质量和附加值。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宜州区的蚕桑产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
投入资金建设蚕桑产业园、蚕桑生物科技园等,优化蚕桑产业的发展环境。
同时,建立健全蚕桑产业技术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电商产业服务中心,构建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的蚕桑生产管理体系,提高蚕桑产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3. 宣传推广在国内外广大市场进行推广,提升蚕桑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宜州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蚕桑特色产业。
蚕桑产业是宜州区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蚕桑产业在宜州区的地位日益凸显。
蚕桑产业在宜州区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如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市场开拓不够广泛等。
针对这些问题,宜州区亟需制定有效的对策,进一步推动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探讨目前产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背景介绍】结束。
1.2 研究意义宜州区作为中国蚕桑产业的重要区域之一,具有丰富的蚕桑资源和悠久的发展历史。
蚕桑产业在宜州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深入研究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该产业在当地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后的产业调整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分析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市场开拓等对策建议,可以提升宜州区蚕桑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拟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该区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0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现状,探讨该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宜州区蚕桑特色产业的研究,旨在为该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该区经济的整体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广西蚕种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广 西蚕 种业存在 的 问题 与发展对策
黎 书明
( 广 西蚕 业科 学研究 院 广西南宁 5 3 0 0 0 7) 摘 要 在新 中国建立 以后 , 广西的桑蚕 业发展最快 , 也取得 了最大的成效 , 在2 0 0 8年 , 广西成为 了全 国蚕业 生产 的第一
大地 区。 然而近几年, 广西的蚕种业发展 有所衰落。 文章对广西蚕 种业发展 主要 面临着蚕 农养蚕积极性 下降, 蚕 种的产能过剩且 销路堵塞 , 蚕种 业的亏损严 重 , 技 术推 广不到位 与蚕 种质量监督等一 系列 问题进 行 了分析。据于此 , 对广西蚕种业持续健康 的
第5 1 卷第 1 期 2 0 1 7 年1 月
广 东 蚕 业
GUANGDONG C AN YE
V0 1 . 51 . No. 01
J a n .2 0 1 7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1 2 0 5 . 2 0 1 7 . 0 1 . 0 1
持下 , 通过加 强蚕种产业 发展 的基础设施建 设 , 加大对 先进 实用技术 的推广 , 持续 提高蚕种业 的生产综 合实力 , 最 终实 现 了蚕种业 的跨越 式发展 。据有关统 计资料显 示 ,在 2 0 1 5 年, 广西 的蚕茧产量为 3 6 . 0 6万 吨 , 增 速是 6 . 2%, 发 种量为
发展提 出了一些建议 。
关键词 广 西 ; 蚕种业 ; 生 产 问题 ; 发展 对 策
中图分类号: F 3 2 6 . 3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m '  ̄ " : 2 0 9 5 - 1 2 0 5 ( 2 0 1 7 ) 0 1 一 O 1 — 0 3
桑蚕产业的发展前景与高效种桑养蚕技术分析
桑蚕产业的发展前景与高效种桑养蚕技术分析发布时间:2021-03-30T08:33:05.79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5期作者:张文[导读] 河池市宜州的桑蚕养殖始终将“宜州桑蚕茧”国字号发展为目标,在2020年积极支持桑蚕产业发展,向贫困户发放补贴资金477.53万元,激发了当地农民的种桑养蚕积极性。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怀远镇农技推广站广西河池 546300摘要:河池市宜州地区在2019年桑园面积达37.2万亩,养蚕155万张,养蚕区域覆盖16个乡镇。
面临市场对蚕丝需求量都不断增加,为当地桑蚕养殖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为提高桑蚕养殖户的养殖效益,需要加大力度研究高效的种桑及养蚕技术。
下文对桑蚕行业的发展前景简要介绍,着重分析高效的种桑养蚕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桑蚕产业;发展前景;种桑养蚕;技术引言:河池市宜州的桑蚕养殖始终将“宜州桑蚕茧”国字号发展为目标,在2020年积极支持桑蚕产业发展,向贫困户发放补贴资金477.53万元,激发了当地农民的种桑养蚕积极性。
为提高桑蚕养殖行业效益,相关人员应该明确桑蚕产业的发展前景,并对相关技术科学运用,以提高桑蚕养殖效益。
一、河池市宜州区桑蚕产业发展前景2019年,河池市宜州区桑园面积达37.2万亩,养蚕155万张,蚕茧产量达6.7万吨,产值30.2亿元,农民人均养蚕收入7190元。
拥有茧丝绸加工企业20家,其中缫丝厂17家,自动缫丝机272组;织绸企业3家,2019年,白厂丝产量4810吨,坯绸产量400万米,丝绸企业总产值21.2亿元。
2019年,桑蚕生产、茧丝绸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及贸易总额超过80亿元,茧丝制品外贸出口额超过2亿元。
产业覆盖全区16个乡镇210个村(社区),养蚕农户91774户4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82%,其中养蚕贫困户8694户,占全区贫困户的51.99%;贫困养蚕人口34776人占全区贫困人口57909人的6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宜州区蚕种站制种技术改进措施浅析
作者:韦柳利
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20年第02期
摘要河池市宜州区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
基于此,对近两年广西河池市蚕业的发展趋势和蚕种市场进行相关的调查,对宜州区蚕种站制种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以制出质量更优的蚕种,并在蚕种市场更具优势,提高蚕农的收入。
关键词制种技术;蚕种市场;改进措施;河池市宜州区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0.05.094
河池市宜州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均气温在19.6~22 ℃,年均降雨量1 300~1 325 mm,年无霜期323 d,非常适合种桑养蚕。
宜州区域面积3 869 km2,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9.80%,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
1 宜州区种桑养蚕现状
2006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区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
自2006年以来,宜州区桑蚕产量已连续14年蝉联全国第一。
牢牢把握“东桑西移”和建设广西桑蚕茧丝绸循环经济(宜州)示范基地的重大机遇,2018年宜州区桑园面积已超过2万公顷,年产鲜茧5万吨。
宜州区蚕业的发展给蚕种站带来了机遇。
同时,最近两年由于茧丝绸市场不景气,还有蚕种市场的激烈竞争,迫切要求蚕种站在制种技术上进行相应完善,保证繁育蚕种质量。
2 宜州区蚕种站制种技术的改进措施
2.1 加强综合管理,严格贯彻执行消毒防病制度
蚕业消毒是在养蚕、制种生产中杀灭环境病原微生物,控制各种蚕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蚕种生产上消毒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保证蚕种繁育环境的无污染、无毒,是保证一代杂交种质量的手段之一[1-2]。
养蚕前和制种结束后,应对原蚕区的蚕室蚕具和养蚕环境、制种室及制种区环境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毒、抽检,经检验无毒后才能进行生产。
主要利用化学消毒剂对制种环境、制种用具、种茧保护室、产卵室和制种用具等进行全方位的严格消毒。
现今蚕种站使用最普遍的化学
试剂是含二氧化氯的菌毒快克,以100 g的菌毒快克溶解于1 kg的水中,作为原液,再按10~15倍稀释,用消毒机对墙壁、门窗、地面、用具缝隙等进行喷洒,密闭门窗3 h以上。
再用清水进行清洗,最后再进行一次消毒。
待室内清爽干燥后,还可以用三氯异氰脲酸烟熏剂以熏蒸法在密闭种茧室内烟熏12 h以上。
2.2 掌握好种茧收购时间,完善种茧收购制度
熟蚕上簇后,春期和晚秋5~6 d采茧;夏秋高温季节4~5 d采茧。
按上簇先后,先上先采,迟上迟采。
采茧动作应轻放,各类蚕茧分开放置,装茧容器应通风通气,避免采茧、运茧过程中种茧密闭不透气。
在高温时段特别是中午时段,装载车中应装备降温设备,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热。
为了使蚕农养蚕做到良桑饱食,并保证优胜劣汰,保证繁育蚕种质量,蚕种站实行种茧单价与死笼率挂钩办法。
在制种工作过程中对于每一户的蚕种量进行记录,并在制种结束后对饲养成绩突出的蚕户进行奖励,劳务费给予增加;相反,对于不按照养蚕规程饲养而饲养成绩差的蚕户,不予发放劳务费[3]。
2.3 做好种茧保护,加强对削茧、鉴蛹、铺蛹的管理
种茧期是蚕的变态时期。
种茧保护可视为是蛹体内的蚕种保护,必须十分重视。
温度是环境因素中对蛹体发育影响最大的因素,其次是湿度。
种茧保护期间,一般认为保护温度以
24 ℃为标准,23~25 ℃为适温,21~27 ℃为发蛾调节的安全温度范围。
湿度以60%~90%为安全湿度范围,70%~85%为适湿范围,75%~80%为中心湿度。
2.3.1 削茧
削茧在复眼呈现深黑色方可进行,且尽可能迟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削茧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伤蛹;但又不可过迟,以免出蛾。
削茧按照“一削二倒三轻放”操作。
削得的蛹接在不拿刀的手上,確定是健康蛹后再轻放至叠几层的蚊帐布上,避免不好的蛹体污染了其他健康的蛹。
为了确保蚕茧可以在最合适的时间段内削完,同时为了避免削伤削死,特别制定了相关规定:每簸箕4 kg的蚕茧,削伤或漏倒5~10个,扣除2元;10~20个,扣除4元;20个以上,一簸箕的工费10元全部扣完。
这极大提高了削茧工人的效率,也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
2.3.2 鉴蛹
鉴蛹分为初鉴和复鉴。
蚕种站于2018年实行计件模式来鉴蛹,要求鉴蛹人员尽量将公蛹、母蛹区别开,每簸允许漏选6个。
超过部分则每簸扣0.1元/个,超过20个以上的,整簸扣完。
2.3.3 铺蛹
用筛好的木糠均匀铺垫在簸箕上,再将鉴好的蛹均匀铺放在木糠上,初出苗蛾时再盖上蛾布。
避免堆积,保证蛹发育干燥,不被已出蛾的尿液感染。
木糠一般用两次即弃掉。
若检查出哪一户有严重的脓病,则立即清理此户铺垫的木糠。
2.4 加强雌蛾雄蛾的巡视管理
及时感光,注意出蛾、捉蛾,理对后保证交配时间。
2.4.1 出蛾
一般中系出蛾齐,在温度24 ℃、湿度75%保护下,只需6~7 d,盛出蛾日期在出蛾第3~5日,涌出比例高,最多一日出蛾量可达总数的40%~50%。
日系出蛾日数长,持续7~8 d,盛出蛾在出蛾第4~6日,最多一日出蛾量为总数的30%~40%[4]。
2.4.2 感光
光线是影响出蛾迟早与齐一的因素之一,一般使用感光的手段使每日出蛾量集中在早晨6:00大量涌出。
春期蚕蛹室可在清晨3:00左右开灯感光,使蛾早出。
中晚秋制种时气温偏低,可于4:00—5:00感光。
2.4.3 捉蛾选蛾
捉蛾可先捉雌蛾,投放于簸箕中,每簸100~150头。
雌蛾捉好半数,分出人力捉雄蛾,或雌雄蛾同时捉取,随捉随交。
下午如仍有雌蛾羽化,则捉出后放在12~15 ℃
低温中抑制,待次日清晨交配。
选蛾是提高蚕种品质的必要措施,必须认真淘汰苗末蛾,注意淘汰不良蛾。
2.4.4 交配理对
雄蛾可用颜料染色,但染料颜色要浓,喷量要少,以免影响雄蛾的活动能力。
而后均匀地捉取多于雌蛾5%~10%的雄蛾于装有雌蛾的簸箕中,使其完成交配。
调查结果表明,交配时间控制4~5 h,既能增加产卵量,又能加快产卵速度[5]。
再将雄蛾投入雌蛾簸箕中10~20 min
后依次理对。
理对是将散对或者没有交配的雌蛾捉出重交,对多余的雄蛾送至冷库冷藏。
交配后的雄蛾分品种、蛾期和交配次数放置,由于中系日系比例一般为6∶4,故中系雄蛾一
般当日配完不用再交;日系雄蛾如需再交,新鲜雄蛾交配控制在4 h左右,以保存雄蛾体力,用再交的雄蛾时,尽量延长交配时间。
2.5 控制好产卵室温度、湿度,加强巡蛾,控制产卵时间,做好蚕种保护
产卵室属多湿环境,容易产生不受精卵,尤其是反交品种。
若遇高温高湿天气,需要空调机降温,用抽湿机抽湿。
若遇低温高湿天气,可加炭火加温排湿。
使产卵室的相对湿度保持在70%,温度保持在25~26 ℃。
产卵期间应及时巡蛾,保证蚕卵均匀产在蚕种纸上。
由于正交品种要保持暗处理,蚕种站几年前正交产卵室使用的办法是将产卵板叠起来,然后两人对着巡蛾。
这样做虽然可以保证黑暗,但是万一巡蛾不及时,由于蛾的趋光性,往产卵板边上爬动,易造成蚕种纸上的产卵一边厚一边薄;而且产卵空间密闭闷热,蛾毛粘在卵粒之间,使得后续蚕种在浸酸过程中易脱落。
因此学习其他单位的做法,将正交产卵室改造,产卵板放在架子上,整个房间用不透光的黑布钉紧。
在巡蛾时开灯,几个工作人员一同进入迅速巡蛾后关门关灯。
结果证明,蚕种变得均匀而干净,蚕卵黏附性好,浸酸时不易脱落。
产卵时间应严格控制,即时浸酸种的产卵时间应控制在7~8 h,冷藏浸酸种的产卵时间应控制在10~12 h。
要抓紧时间杀蛾,需要补种的蚕种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后期浸酸时超过时间的部分蚕种过嫩,孵化不出。
蚕卵产下后从完成成熟分裂、受精、卵裂、以至形成胚子,会发生一系列发育变化。
将蚕种装框后,放置于蚕种保护室中保护,原则上要保证通风;同时以温度24 ℃、湿度75%~80%为保护标准,避免接触27 ℃以上的高温。
按照蚕种出库时间保护相应的天数后,将蚕种入库冷藏。
3 结语
合格的蠶种质量离不开蚕种催青、原蚕饲养过程中的规范运行,更离不开繁育工作中规范的制种技术。
在理论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有可能将蚕制种工作做好,将产业做强。
参考文献:
[1] 门雷.寒地桑蚕种制种技术[J].新农业,2019(16):19-21.
[2] 罗朝斌,岳宣,孙运朋,等.全限性桑蚕新品种贵蚕10号原蚕的性状表现[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2):107-110.
[3] 胡炜.桑蚕良种二级繁育三级制种体系试验初探[J].四川蚕业,2016,44(1):21-22,25.
[4] 王中月.桑蚕原种茧死蛹的发生原因及防止方法[J].河南农业,2018(22):16.
[5] 肖立新.广西桑蚕产业技术创新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1.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20-01-12
作者简介:韦柳利(1991—),女,壮族,广西都安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蚕种繁育。
E-mail: 65275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