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作者:康月磊
来源:《大观》2014年第04期
摘要:高校德育工作是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存在着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本文分析了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存在的可控与不可控因素,并从注重德育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完善德育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如何利用可控因素抵御不可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做了探究。
关键词:人以为本;立德树人;高校德育;可控与不可控因素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同时明确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不断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立德树人,就是要树立德业,《左转》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1]立德是树人的基础,也是成才的基础,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德育为先,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学生的全人格,才能让每个学生成才。那么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我们就要考虑,如何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德育工作中的可控因素(controllable factor)来抵御不可控因素(uncontrollable factor)的变化所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在高校德育工作这一体系中,存在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顾名思义,可控因素指的就是在一定范围内人力可以控制和改变的因素,而不可控因素指的则是水平不可人为地严格加以调控的、无法通过实验选择出其最佳水平的因素。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可控因素如果做得不好,很可能会转化为不可控因素,相反,如果不可控因素能够得以很好的利用,则可以更好的巩固可控因素的成效。所以,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做好对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分析,以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一、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可控因素
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可控因素,广义上来说,可以包括学生在学校内受的所有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其一是“人”的因素,即德育教育队伍层面
德育教育队伍是一个体系,不能仅仅局限于讲授德育课程的任课教师,当然要以任课教师为主导,还应该包括以校长为代表的校内行政官员,包括教研人员和教辅人员。只有这些人员
的通力配合,只有这些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理论实践水平,才能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其二是“文化”因素,即校园文化层面
文化的定义很广,在这里我们将文化分为四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层精神文化,第二层物质文化,第三层制度文化,第四层行为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由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综合体现出来的全体师生共同享有的一种价值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其核心是凝聚着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通过校园精神的凝聚作用和价值观的整合机制,把师生不同的意识、信念、感情综合为一个整体,使师生在校园文化中获得一种归属管,形成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2] 校园物质文化是大学精神文化的载体,是大学文化的外在标志。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能反映学校发展历史和学校校园精神的物质设施。校园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教学、科研等的规章管理制度、群体规范等内容。校园行为文化则是校园精神的外化。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有机整体性。
其三是“制度”因素,德育评价体系层面
关于德育评价,我们认为鲁洁、王逢贤对德育评价的含义界定较为全面,即“德育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多方面搜集适当的事实性材料,对德育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3] 高校德育工作不仅仅要注重实施过程,更应该重视其实施的效果。一个完整、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是一个学校德育工作的听诊器、方向盘、指挥棒。评价体系出现问题,德育工作必将受到较大的影响,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不可控因素
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不可控因素,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校外受的影响。大致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来自社会实践活动的因素
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学生利用假期有目的的进行的一种社会参与活动,既有政治活动也有社会服务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增长了见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但同时,学生难免也会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而这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是高校德育工作中所控制不了的因素。
其二,来自大众传媒的因素
大众传媒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都日益增强,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众传媒的媒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大众传媒所具有的平等、自主和开放等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上甚至超出了学校德育
的影响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大众传媒功能的强化和形式的分化,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而要面对大众传媒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就要适时变革。
三、高校德育工作中利用可控因素抵御不可控因素的理性思考
以上分析了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可控与不可控因素,那么如何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德育理念下,更好的利用可控因素抵御不可控因素的变化带给德育教育的损失、矛盾、困难则是我们今后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
首先,我们要注重德育教育队伍建设
德育教育队伍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具有主导地位。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格特征,需要富于热情和同情心,对学生极为热情而又体贴他们学习、生活的辛苦,需要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需要富于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其次注重做学生德育工作的特点,做学生德育工作不是可有可无、不可能一劳永逸,一阵风式的教育是徒劳的,没有效果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学生工作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启发、引导、影响和教育,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以理育人,用道理来培养人、来育人,真正说到心坎上,说到心眼里去,长期坚持,系统有序,做到“润物细无声,渗物细无痕”。在德育工作中,只有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正面教育,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形成学生稳定的心理特征,才能使学生对不可控因素有一个免疫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其次,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划分,可以将学生在学校接受的课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显性课程,即学生接受到的书本知识,挂在学生课程表上的课程,另一类可以称之为隐性课程,即校园文化,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到学校的各式各样的建筑,小到干净整洁的校园小路,都在无形中给学生很深的影响。
荀子在《劝学》篇中有这样的话:“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就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蓬是一种很软的草,但生在麻地里,不用扶持,自然就会挺直。可见古人都懂得环境的重要性,可见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之巨大。试想一下,如果校园风气很好,班风很正,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也会“不扶自直”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有形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环境布置等。学校要“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品位,精心打造诗情化、艺术化、哲理化、人性化的人文空间。” [4]要让学生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时时感受到高雅的艺术气息,时时去发现美、追求美。另一方面是无形环境的建设,涉及到校风校训、教风班风、人际关系交往、群体理想信念等。要对学校有准确的定位,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适合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历史、背景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价值观以不同的形式形成学生所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