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物理冲刺:易错知识点总结(一)精品教育.doc
高三物理易错易忘知识点整理
高三物理易错易忘知识点整理【篇一】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
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高三党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静摩擦力。
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
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高考物理易错易忘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易错易忘的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是很多考生心中的“痛点”,因为物理题目的种类丰富,考察的知识点较多,容易出错和忘记。
下面是高考物理易错易忘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光学知识点易错易忘1.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可以用到“入南出北”等助记法;折射定律: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 光的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将发生全反射,不再传播到光疏介质中。
3. 薄透镜成像薄透镜成像是高考物理考试中较为重要的一个考点。
需要掌握薄透镜成像的规律和方法,包括实物距离、像距离、焦距、放大率等的计算方法。
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经过透明介质时,不同频率的光受到的折射作用不同而产生的现象。
需要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和表达方式。
5. 单色光和复色光单色光是由一个频率的光组成的光,复色光是由多个频率的光组成的光。
需要了解单色光和复色光的概念以及它们的产生方式。
二、力学知识点易错易忘1.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不会自发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施加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2.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初速度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做抛体运动,路径为抛物线;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初速度和重力的合力作用下做抛体运动,路径为斜抛线。
需要掌握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计算方法。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的合成作用,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求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分力,可以使用正余弦定理来求解。
4.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势能是物体在某种力作用下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力。
2019年高考物理易错点总结
2019年高考物理易错点总结一、力学易错点1.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的矢量性(求:速度和力 与 求:速度多大和力多大不同)2.=位移平均速度时间(矢量),=路程平均速率时间(标量)3.矢量的多解问题(加速度大小为5m/s 2的运动,加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4.竖直上抛的往返运动分析(1) 无阻力时,如在光滑斜面上的往返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往返运动等,可分为两个过程处理,也可看成一个匀变速过程。
(2012h v t at =-)(2) 有阻力时,因往返过程阻力方向变化了,上述往返运动必须分成两个过程处理5.力三角形和几何三角形相似如图所示整个装置静止时,若使带电小球A 的电量加倍,带电小球B 重新稳定时绳的拉力大小如何变? (不变)6.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 点并系住物体m ,现将弹簧压缩到A 点,然后释放,地面粗糙,则:物体从A 到O 的过程中物体一直加速吗? (应先加速后减速)7.静摩擦力大小、方向的不确定性例:如右图所示,物体始终静止,随着F 的增大,f 静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 (当F ≥mgsin θ时,f 静逐渐增大,方向沿斜面向下;)(当F<mgsin θ时,f 静8.关于摩擦力做功(1)静摩擦力一定对物体做负功吗?(不一定,可以做负功、也可以做正功) (如图A 、B 在F 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时,B 对A 的静摩擦力对A 做正功。
)(2)滑动摩擦力一定对物体做负功吗?(不一定,可以做负功、也可以做正功)(如图,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物体由静止放在传送带上,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正功)9.关于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问题 (1)可能两个力都不做功;(2(如:两辆小车同时靠近或同时远离)(3)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可能小于零、也可能大于零。
(4)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
(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 (5)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
高考物理易错点解析
高考物理易错点解析随着2019年高考的接近,我相信,每一名高考学生都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查字典物理特地为大家整理出了高考物理易错点解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仑兹力(安培力)等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
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一定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要单调变化情形)。
2 要对摩擦力认识模糊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的存在,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立即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同学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
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2019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2019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有哪些,小编整理了
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有哪些
电学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高中物理易错易忘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总结下面是高考物理36个易错点、易忘点 1 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仑兹力(安培力)等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
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一定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要单调变化情形)。
2 要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的存在,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立即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同学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
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2019高三物理必备知识点、易错点汇总
很多同学觉得物理难,一考试就蒙圈,其实根本原因是对知识概念记不住!在考前复习过程,还是应该立足课本,抓基础,天星教育小编汇总了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供同学们学习和记忆。
必背知识点篇1.若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互成120°,则其合力为零。
2.几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一部分力的合力必与其余部分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Δx=aT2(可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推广:xm-xn=(m-n) aT2。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
即vt/2=v平均。
5.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
(2)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1:3:5:…:(2n-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t1:t2:t3:…:tn=1:(21/2-1): (31/2-21/2):…:[n1/2-(n-1)1/2]。
6.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时,可以等效为初速度为零的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7.对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应的正向过程和反向过程的时间相等,对应的速度大小相等(如竖直上抛《金考卷》《试题调研》《教材帮》运动)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怎样受力无关,惯性大小表现为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9.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即Δv=at)。
10.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高考物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易错知识点易错点1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准确易错分析:要准确理解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这是学好运动学乃至整个动力学的基础.可在对比三组概念中掌握:①位移和路程:位移是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是标量,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前者对应一段时间,后者对应某一时刻,这里特别注意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易错点2 不能把图像的物理意义与实际情况对应易错分析:理解运动图像首先要认清v-t和x-t图像的意义,其次要重点理解图像的几个关键点:①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如有必要首先要写出两轴物理量关系的表达式;②斜率的意义;③截距的意义;④“面积”的意义,注意有些面积有意义,如v-t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有些没有意义,如x-t图像的面积无意义。
易错点3 分不清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而出现错误易错分析: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①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②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③应用图像v-t分析往往直观明了.易错点4 对摩擦力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错误易错分析:摩擦力是被动力,它以其他力的存在为前提,并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情况有关.它会随其他外力或者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分析时,要谨防摩擦力随着外力或者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发生突变.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才可以根据来计算Fμ=μFN,而FN并不总等于物体的重力.易错点5对杆的弹力方向认识错误易错分析:要搞清楚杆的弹力和绳的弹力方向特点不同,绳的拉力一定沿绳,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分析杆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一般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易错点6 不善于利用矢量三角形分析问题易错分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定则是力的运算的常用工具,所以无论是分析受力情况、力的可能方向、力的最小值等,都可以通过画受力分析图或者力的矢量三角形.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图示找到突破口,变得简明直观.易错点7 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认识错误易错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合外力决定加速度而不是速度,力和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加速度与合外力存在瞬时对应关系: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随合外力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反向时做减速运动.力和速度只有通过加速度这个桥梁才能实现“对话”,如果让力和速度直接对话,就是死抱亚里干多德的观点永不悔改的“顽固派”。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易错知识清单(精心整理)
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易错知识清单笔记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易错知识清单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2t v .2.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Δx 为恒量,且Δx =a 2T 或m x -n x =(m -n )a 2T .连续相等的时间Tx 1:x 2:x 3:…:n x =1:3:5:…:(2n -1)t 1:t 2:t 3:…:n t =1:(2-1):(3-2):…:(n -1-n )1.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与瞬时速度的联系和区别,加速度和速度的概念等理解不深刻;对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之间常混淆不清;在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的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用出现混乱.2.涉及运动学公式的五个物理量(0v ,t v ,a ,t ,x ),只要知道其中三个物理量,就能求出来另外两个,不少同学对此不理解,常常出现错误.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为矢量式.一般以0v 的方向为正方向,把公式中的矢量运算转换成代数运算,不少同学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造成错解.4.应用结论不注意其适用条件造成错解.5.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分不清是属于“先减速,终停止”还是“先减速,终返回”.6.在分析图像问题时,不注意数与形的结合,不注意与实际运动情境相结合,盲目套公式造成错解.7.对于追及相遇问题,不注意审题,弄不清位移关系及临界条件造成错解.笔记二1.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理解,对公式F =k Δx 、f F =μN F 的意义和应用.2.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3.共点力平衡的分析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整体法、隔离法等.4.(1)如果三个力使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能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封闭三角形;(2)如果三个力使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3)如果物体受多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何一个力必与其他力的合力等(4)(5)三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平衡,那么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内,交于一点.二、本部分常见的易错点1.对弹力方向的判断模糊不清.2.不能正确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认为静止的物体只能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只能受到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公式f F = N F 应用错误.4.不能正确理解合力的概念.5.缺乏正确的多角度的思维,对物体受力分析时,不少同学仅以某一角度去分析,缺乏整体全面的思维,造成错判.笔记三一、本部分研究的是运动和力的关系,主要涉及牛顿运动的三个定律.经常考查1.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含义的理解.3.(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知道物体的受力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如果再知道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应用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及运动的轨迹.(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推断或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知的力.3.用整体法或隔离法解决牵连体问题.4.传送带问题和“板块模型”的处理方法.1.不能准确地把握运动和力的关系.2.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问题时,常用错正、负号,其本质原因就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没能正确掌握,误以为物体受到什么方向的合外力,物体就向那个方向运动.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理解不清.4.不能灵活运用整体法或隔离法解决牵连体问题.5.对传送带问题和“块板模型”不会分析或不会处理.6.不理解超重、失重的实质.笔记四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1.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2.平抛运动的规律:以物体的出发点为原点,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建立坐标系有:(1)平抛物体在时间t 内的位移s 可推得s =224042t g v t + (2)位移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由tan α=x y =202v gt 决定,(3)平抛物体经时间t 时的瞬时速度t v 可推得t v =220)(gt v + (4)速度t v 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β可由tan β=0v gt 决定. 3.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向心力的来源及作用可以归纳如(1)向心力可能是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也可能是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合力,也可能是某一个力的分力.(2)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合外力一定是向心力,指向圆心,只改变速度的方向.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如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合外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改变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沿轨道切线方向的分力,则会改变速度大小.4.在重力场中沿竖直轨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最高点最易脱离圆轨道.对于沿轨道内侧和以细绳相连而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轨道压力或细绳张力恰为零——即只有重力充当向心力时的速度,为完成圆周运动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其大小满足方程:mg =m Rv 临2,所以临v =gR .对于沿轨道外侧或以硬杆支持的物体,在最高点的最小速度可以为零.因竖直面上物体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的圆周运动,在中学阶段只讨论物体在圆周上特殊点——最“高”点或最“低”点的运动情况.5.思路(1)利用在中心天体表面或附近,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02mg R Mm G =(0g 表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思路(2)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由此得到一个基本方程:ma rMm G =2 式中的a 表示向心加速度,而向心加速度又有r v a 2=、r a 2ω=、224Tr a π=、g a =这样的几种表达形式,要根据具体问题,把这几种表达式代入方程,讨论相关问题.1.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理解不透合运动和分运动关系理不清.2.对抛体运动处理方法不能灵活运用.3.对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受力情况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特别是物体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静摩擦力参与提供向心力的情况.4.5.对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的规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内容不能综合地灵活应用,如对于被绳(或杆、轨道)束缚的物体在竖直面的圆周运动问题,由于涉及到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表现出解答问题时顾此失彼.6.搞不清研究对象,混淆描述天体运动的物理量等笔记五一、本部分常考且易错的概念、规律和二级结1.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关于功,我们不仅要从定义式Fs W =cos θ来理解和计算,还应理解它的物理含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的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2.功率的定义式:tW P =,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 3.功率的导出式:Fv P =cos θ,其中θ是力与速度的夹角.该公式有两种用法:(1)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这时F 是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 取瞬时值,对应的P 为F 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2)当v 为某段位移(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则要求这段位移(时间)内F 必须为恒力,对应的P 为F 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4.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y G mgv P =,即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与物体在该时刻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之积.5.机车的启动问题:当机车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时,有两种不同的加速过程,但分析时采用的基本公式都是Fv P =和ma f F =-.不论恒定功率的加速还是恒定牵引力的加速,机车v 达到最大值时,均满足m v =fP F P m m =.但要注意恒定牵引力加速时,当匀加速运动结束时其最大速度为m m m m v f P F P v =〈='.6.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合外力所做的功可理解为合力对物体做的功,可先将物体的外力合成,求出合外力合F 后,再用公式l F W 合总=cos θ进行计算,也可理解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即++=21W W W 总……(代数和).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 、l 的参考系是地面. 7.(1)①物体或系统初态总机械能1E 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2E ,此时应选定零势能面.②系统减少的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此时,不必规定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因为重力势能的改变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没有关系.③系统内只有A 、B 两物体时,则A 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 增加的机械能.(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①只有重力和弹力作用,没有其他力作用.②有重力、弹力以外的力作用,但这些力不做功.③有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做功,但这些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1.对功的概念理解出现错误,混淆“相对位移”与“绝对位移”,在计算功的问题中,一看到要计算功,就只想到Fl W =cos θ,而不能将思路打开,从Pt W =等多条思路进行考虑;不会求解变力做功问题;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特点搞不清.2.对摩擦力做功的特点把握不准.3.机车启动问题思维混乱,匀加速启动时,弄不清匀加速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和最终的最大速度之间的关系.4.不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导致乱套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5.功能关系理解模糊.6.不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7.过程分析不透,把握不准过程转换瞬间的能量变化.笔记六2.(1)定义法:Eqd Fs W ==(适用于匀强电场,q 为沿场强方向的距离).(2)电势差法:q U W AB AB =(与路径无关,普遍适用).(3)电势能变化法:PB PA P AB E E E W -=∆-=(普遍适用).(4)动能定理法:k E W W ∆=+其他力电场力(动能定理方程). 注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曲线运动时,粒子的速度方向一定沿轨迹的切线方向,粒子的合力方向一定指向轨迹的凹侧;如果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小于90°,则电场力做正功;夹角大于90°则做负功.3.(1(2)若只有电 (3(4)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注意:分析电场力做功情况时,要注意利用电场线和等势面的有关特点;另外在应用公式q U W AB AB =计算时,一般都要带正、负号计算.4.(1)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则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 保持不变,当极板距离d ,正对面积S 变化时,有,4d S kd S C επε∝=,4S d S kd C Q U εεπ∝∝=SS kQ Cd Q d U E εεπ14∝===.不变的情况下,电场强度与板间的距离无关.(2)电容器始终和电源相连,则两板间的电压保持不变,当极板距离d ,正对面积S 变化时,有,4d S kd S C επε∝=,4d S kd S U CU Q επε∝==dd U E 1∝=. 当极板距离减小时,C 增大,Q 增加,E 增大.当极板的正对面积减小时,C 减小,Q 减小, E 不变.注意:在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变化时必须抓住两个关键点:(1)确定不变量;(2)恰当选择公式.5.(1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之间形成了匀强电场,带电粒子处在电容器中可以在重力、电场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平衡或加速运动.当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因素发生变化时,会引起电场强度的变化,进而引起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的变化.求解这类问题时,关键是判断电容器两板间场强的变化,依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两板间Q 不变时,E 不随d 变化,E 与S 成反比;两板间U 不变时,E 与d 成反比,但U 可通过电路调节,计算时,要注意各个变化因素的比例关系.(2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引起电压、场强发生变化,进而可能会引起某点电势的变化和电荷在该点电势能的变化.判断电容器某点电势的变化时,一般是通过该点与某一极板的电势差的变化来判断.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电场中同一点放上不同的电荷,其电势能不同.正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大,而负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小.1.对等量及不等量同种、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特点,不能从合成的角度进行熟练的分析和判断.2.对图像分析不到位导致错误.对常见的描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图像,要根据图像准确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并由此判断其受力情况及各种能量的变化情况.3.对库仑定律适用条件的理解和应用易错.4.弄不清描述电场性质的场强、电势、电场线、等势面之间的关系而出错.5.弄不清电场线、等势面、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之间的关系而出错.不清楚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而出错.6.在电容器问题中,弄不清电容、电压、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和板间电场强度间的关系.7.判断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对物理过程分析不全面、不细致,不能结合运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不能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而出现错误.8.思维不全,导致漏解.笔记七1.(1①任意电路:内出内外总P P I U I U EI P +====.②纯电阻电路:r R E r R I P +=+=22)(总.(2)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出总内内PP I U r I P -2===. (3①任意电路:出总出PP r I EI UI P -2=-==.r R r R E r R R E R I P 4)()(22222+-=+==出.③纯电阻电路中输出功率随R当r 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r E P 42m =.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小.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大.当m P P 〈出时,每个输出功率对应两个外电阻1R 和2R ,且1R 2R =2r .出P 与R 的关系如图所示.(4①任意电路:%100%100⨯=⨯=EU P P 总出η②纯电阻电路:%10011%100⨯+=⨯+=Rr r R R η 因此在纯电阻电路中R 越大,η越大;当r R =时,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效率仅为%50.2(1)程序法:基本思路是“部分→整体→部分”.(2)直观法:直接应用“部分电路中R 、I 、U 的关系”中的两个结论. ①任一电阻R 增大,必引起该电阻中电流的减小和该电阻两端电压的增大. ②任一电阻R 增大,必将引起与之并联的支路中电流的增大和与之串联的各用电器的电压减小.(3)极限法:因滑动变阻器滑动引起电路变化的问题,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分别滑至两个极端去讨论.(4)特殊值法:对于某些特殊电路问题,可以采用代入特殊值去判定,从而得出结论.1.搞不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对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电动势等概念理解不清,对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焦耳定律等适用条件把握不准.2.对伏安特性曲线的意义及应用认识有偏差.3.不会分析电路的动态变化.4.不会灵活处理电源及用电器的功率问题.5.涉及电磁感应的电路问题常常分不清内外电路.笔记八1.(1)电流元法:把整段通电导体等效为多段直线电流元,用左手定则判断出每小(2)特殊位置法:把通电导体或磁铁转换到一个便于分析的特殊位置后再判断安(3)等效法: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都可以等效成条形磁铁,条形磁铁也可以等效成环形电流或通电螺线管,通电螺线管还可以等效成很多匝的环形电流来分(4)利用结论法:①两通电导线相互平行时,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异向电流相互(5)转换研究对象法:因为通电导线之间、导线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满足牛顿第三定律,这样定性分析磁体在电流产生的磁场中的安培力问题时,可先分析电流在磁体的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然后由牛顿第三定律,确定磁体所受电流产生2.(1)已知粒子运动轨迹上两(2)已知粒子入射点、入射方向及运动轨迹对应的一条弦,作速度方向的垂线(3(4)已知粒子在磁场中的入射点、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延长(或反向延长)两速度方向所在直线使之成一夹角,作出这一夹角的角平分线,角3.找到圆心以后,半径的确定和计算一般利用几何知识解直角三角形的办法.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1a )、(b )、(c )(2)磁场边界:平行直线,如图(d(3)磁场边界:圆形,如图(e4.(1)T t πα2=或T t ︒=360α或vs t =.其中α为粒子运动轨迹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T 为周期,v 为粒子运动的速度,s(2)带电粒子射出磁场的速度方向与射入磁场的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叫速度偏向角,由几何关系知,速度偏向角等于圆弧轨迹对应的圆心角α,如图(d )、(e )1.对磁感应强度、安培力、洛伦兹力等概念理解错误.2.对安培定则、左手定则的应用错误.3.运用安培定则、左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和通电导线、运动的带电粒子受力情况时出错.4.不能准确地理解题目中所叙述的磁场的空间分布和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运用几何知识时出现错误.5.不善于分析多过程的物理问题.6.对于常见的科学仪器,不能根据其原理求解有关问题.7.对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问题,不能正确地找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临界状态.8.混淆“磁偏转”和“电偏转”.9.在组合场类综合问题中,做题不注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只注重最后的答案,当条件变了,也不去认真思考,从而导致错误.10.不会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笔记九一、本部分常用知识 1. (1) ①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 ②感应电流的磁场——(2) ①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②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③阻碍自身电流的变化—— (3)①确定原磁场的方向(分析原磁场)②确定磁通量的变化(增大或减小)③判断感应磁场的方向(增反减同)④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安培定则) 2.(1)磁通量变化型:tn E ∆∆Φ=(2)磁感应强度变化型:tB nS E ∆∆=(3)面积变化型:ts nB E ∆∆=(4)平动切割型:Blv E =(5)转动切割型:ω221Bl E =3.解决与电路相联系的电磁感应问题的基本方法:(1)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2)画出等效电路,对整个回路进行分析,确定哪一部分是电源,哪一部分为负二、本部分常见的问题1.应用楞次定律解题不能正确区分两个磁场(一是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即原磁场,二是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即感应磁场),对两磁场的“阻碍”关系把握不准.2.混淆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和安培定则等.3.不能正确判断感应电动势及感应电流的方向,对产生感应电动势那部分电路相当于电源理解不清.4.对感应电动势的有无完全取决于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与回路的通断、回路的组成情况无关理解不到位.5.6.(1)分不清横轴是时间t还是位移x.(2)不能找到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因而无法确定感应电动势如何变化.特别是线框两条边切割有界磁场时,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在变化,确定有效长度如何变化才能确定感应电动势如何变化.(3)不能正确区分哪部分是电源,哪部分是外电路,因而无法确定两点间电势差.例如矩形线圈进入磁场,切割磁感线的边是电源,其他三边串联作为外电路.区分内外电路是研究回路上两点间电势差的基础.7.对涉及力学的综合问题,不会分析导致错误.笔记十1.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要做到“情、数、形”三者相统一.“情”就是物理情境,即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情境;“数”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形”就是用图像表示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交变电流的产生有很多形式,常见的正(余)弦式交变电流可由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2.交变电流的图像和交变电流的“四值”.要做到能正确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函数表达式、图像的物理意义,能正确利用函数关系式或图像求解涉及交流电的“四值”问题,特别要注意交流电“四值”适用的场合.3.变压器原理及应用.主要是变压器原、副线圈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与电功率的求解,求解过程中注意相应的制约关系,同时对于动态变化过程的分析,可以借助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结合原、副线圈中电流、电压与功率的关系进行判断.4.对于远距离输电,关键在输电导线损耗功率的计算上,注意选用正确的公式求解.1.对交流电的产生、变化规律理解不透彻.2.对交流电的“四值”理解不到位,不会计算有关有效值的问题.3.对交流电图像的意义认识不清.4.不能正确分析涉及变压器的电路动态变化问题.5.不会根据输电导线损耗功率的计算,分析有关实际问题.笔记十一一、选修3-31.对较为抽象的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理解不到位,导致不能将这些微观量及规律与宏观的温度、物体的体积联系起来.2.分析宏观的气体状态时,学生通常在气体压强的分析与计算方面存在着困难,由此导致对气体状态规律的应用出现错误.3.用图像法描述气体状态变化规律时,对于VV-图的理解,一P-,TP-,T些学生只关注图像的形状,不能很好地理解图像上的点、线、斜率的物理意义,因此造成通过图像分析气体温度变化(内能变化)、体积变化(做功情况)时出现错误,从而导致利用图像分析气体内能变化等问题时的困难.4.对热力学定律理解不到位.二、选修3-41.不能深刻理解机械振动、简谐运动、受迫振动、共振、阻尼振动、等幅振动等众多的有关振动的概念,从而造成错解.2.不能从本质上把握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的区别和联系.3.由于一些学生对波的形成过程理解不够深刻,导致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波在传播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4.没有真正理解光的折射定律,将题设文字条件与图形条件结合起来的分析能力差.三、选修3-51.在解决动量问题时只注意力或动量的数值大小,而忽视力和动量的方向性,造成应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时一列方程就出错.2.对动量守恒定律中各速度均为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认识不清.对题目中所给出的.3.不理解玻尔理论的能级、半衰期、质能关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物理冲刺:易错知识点总结(一)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
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
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
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
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
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
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
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6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8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9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20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1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22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23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24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25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6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
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27图象是曲线的不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28由图象读取某个物理量时,应搞清这个量的大小和方向,特别要注意方向。
29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30人们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结论主要是由于空气阻
力的影响。
31严格地讲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气阻力影响较小时,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近似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2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记录自由落体轨迹时,对重物的要求是质量大、体积小,只强调质量大或体积小都是不确切的。
33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时题目中不点明这一点,我们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
34自由落体运动是无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实际物体的运动有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过大,这时就不能忽略空气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后阶段,阻力很大,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5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可取9.8m/s2或10m/s2,但并不是不变的,它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36四个重要比例式都是从自由落体运动开始时,即初速度
v0=0是成立条件,如果v00则这四个比例式不成立。
37匀变速运动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各
物理量的方向。
38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但这并不是一定的,也
可取与v0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
39汽车刹车问题应先判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40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41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
而不是相遇处。
42产生弹力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43某个物体受到弹力作用,不是由于这个物体的形变产生的,而是由于施加这个弹力的物体的形变产生的。
44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与物体的重心位置无关。
45胡克定律公式F=kx中的x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不
是弹簧的总长度,更不是弹簧原长。
46弹簧弹力的大小等于它一端受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受力之和,更不是两端受力之差。
47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48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49滑动摩擦力只以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50各种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51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52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和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
53画力的图示时要选择合适的标度。
54实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
55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零。
56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伸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57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58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使用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59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60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61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62一个力分解成的两个分力,与原来的这个力一定是同性质的,一定是同一个受力物体,如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静止,其重力可分解为使物体下滑的力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不
能说成下
滑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63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64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65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
67物体受力为零时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为零时受力不一定为零。
68牛顿第二定律中的F通常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应的加速度就是合加速度,也就是各个独自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当只研究某个力产生加速度时牛顿第二定律仍成立。
69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无先后之分,力改变的同时加速度相应改变。
70虽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出,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但不能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因为牛顿第一定律所揭示的物体具
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在牛顿第二定律中没有体现。
71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
皆准,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72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73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时注意合力与分力不能重复计算。
74注意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选择正方向,一般我们选择合外力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75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
76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77有时加速度方向不在竖直方向上,但只要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也处于超、失重状态。
78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