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功能分工与城市规模的关系研究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与溢出效应研究
本文参照张浩然(2012),黄妍妮、高波和魏守华(2016)的方法,利用城市群规模最大的前两位、前三位和前四位城 市计算所得q值的平均值测算城市群的mono指数,以此反映核心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若mono指数增大,说明核心城市的 人口增长快于中小城市,城市群呈单中心集聚态势;若mono指数减小,说明中小城市的人口增长快于核心城市,城市群向多 中心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与溢出效应研究
摘要:城市群是支撑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合理稳定的空间结构是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 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方面。本文测算了2003—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以及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联系的 变化,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城市群多中心结构对经济区的溢出效应。在城市规模较小时,单中心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作用较明显,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未来应促进要素向城市群内多中心分散 化集聚,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强化区域联系与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区域管理和规划,创造更多便于城市群空间溢出 的通道。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二十四)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二十四)综合题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内容。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其日变化主要与下垫面和大气污染状况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西宁市(36°37'N,101°47'E)冬季白天热岛强度异常偏弱。
近年来,西宁市在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同时,通过城市生态建设有效地减缓了城市“热岛效应”。
下图示意西宁市(36°37'N,101°47'E)城区和郊区平均气温日变化图。
(1)简述西宁市城市热岛强度的特征。
(2)试从下垫面和大气污染角度分析西宁市冬季白天热岛强度偏弱的原因。
(3)列举西宁市在城市发展中为减缓热岛效应可能采取的生态措施。
答案:(1)白天热岛强度偏小,夜间热岛强度较大;热岛强度最低出现在北京时间16~17时,最大出现在北京时间6~7时。
(2)西宁地处髙原,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冬季郊区植被覆盖率低,裸地面积大,地面吸收热量较多,气温偏高;城区由于冬季采暖造成空气污染且不易扩散,从而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偏低,导致西宁冬季白天时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温差明显变小,从而造成城市热岛强度偏弱。
(3)新建城区配置一定数量的绿化用地,坚持道路绿化,新建、扩建公园;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除保留已有的林木,还要大量引种和补栽林木,(在建筑物顶部、墙壁的绿化模式),增加绿地面积;(借助海绵型城市的建设工程,)拓宽已有河道,在湿地生态设计和保护中,增加人工湿地(水域)面积。
解析:本题以西宁市城区和郊区平均气温日变化图为载体,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热岛效应等内容。
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据材料可知,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读图中郊区、城区气温日变化曲线分析可知,西宁市白天郊区与城区温差较小,热岛强度偏小,而夜间两者温差较大,热岛强度较大;热岛强度最低值出现在北京时间16~17时,最高值出现在北京时间6~7时。
初中地理城市规划与发展规律
初中地理城市规划与发展规律城市规划与发展是指国家、地区和城市对城市空间布局、建设与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的一种行动方式。
城市规划与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下将从城市规模、布局、功能分工、地理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规模与发展城市规模是衡量城市大小的一个指标,城市规模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一般而言,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即人口越多,城市规模越大。
例如,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人口数量众多,城市规模较大。
而一些小城市则人口较少,城市规模相对较小。
二、城市布局与发展城市布局是指城市建设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安排。
城市布局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首先,城市布局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海滨城市、沿江城市等地处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发展较快,城市规模较大。
其次,一些地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城市布局相对分散,如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山区等。
城市布局与发展还与资源配置密切相关。
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发展迅速,城市规模较大,如中国的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省,以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
而资源贫乏的地区,城市发展相对较缓慢。
三、城市功能分工与发展城市功能分工是指城市内不同地区担负不同功能,形成特色鲜明的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工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首先,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往往集中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
这些城市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拥有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本。
四、地理条件与城市发展地理条件是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基础,也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特点。
一般而言,交通便利的地区更容易发展成为中心城市,如沿海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等。
同时,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如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的城市。
地理条件还决定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例如,山区的城市发展相对困难,但是适合发展旅游业、生态农业等。
而平原地区的城市更适合发展工业和农业。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与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城市规模与发展、城市布局与发展、城市功能分工与发展以及地理条件与城市发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国家战略与规划使命--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划看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049/j.urp.202004001■ 文章编号:2096-3025(2020) 04-0001-06作者信息徐毅松吴燕 邵一希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政策研究和科技发展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国土资源经济研究所(土地政策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徐毅松 吴燕 邵一希XU Yisong ;WU Yan ;SHAO YixiNational Strategy and Planning Mission: Territorial Space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Inspired by the Planning of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Area国家战略与规划使命—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划看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党中央、国务院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建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抓住“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响应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操作性”要求,聚焦并解决都市圈边缘交叉区域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通过剖析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探索新时代国土空间跨区域规划和治理示范新模式。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绿色,高质量,空间治理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State Council propose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gree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s in Qingpu District in Shanghai, Wujiang District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Jiashan County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outline of region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Delta. T 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guided by "ecologicalpriority and green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and high quality" requirements,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territorial space of the demonstration area actively responds to the national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s requirement of "strategic, scientific, coordinated and operational", and focuses on urban and rural space optimization in the edge intersection areas of metropolitan area, ecological green production mode and life style,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ystem innovation. By analyzing the national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in the demonstrationarea,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a new model of cross-regional planning and governance.Yangtze River Delta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ecological green, integration, high quality, spatial governance摘要关键词Abstract Keywords 2019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共同编制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精编】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 年 6 月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3)第一节重大意义 (3)第二节发展基础 (4)第三节突出矛盾 (5)第四节重大机遇 (7)第二章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8)第一节指导思想 (8)第二节基本原则 (8)第三节战略定位 (9)第四节发展目标 (10)第三章构建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格局 (12)第一节强化主体功能分区的基底作用 (12)第二节推动人口区域平衡发展 (13)第三节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14)第四节打造一体化城乡体系 (17)第四章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17)第一节共建内聚外合的开放型创新网络 (18)第二节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18)第三节营造创新驱动发展良好生态 (19)第五章健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 (20)第一节构筑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交通网络 (20)第二节构建泛在普惠的信息网络 (23)第三节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25)第四节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27)第六章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治 (28)第一节共守生态安全格局 (28)第二节推动环境联防联治 (30)第三节全面推进绿色城市建设 (33)第七章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34)第一节提升对外开放层次 (34)第二节建设高标准开放平台 (35)第三节加速集聚国际化人才 (36)第四节培育本土跨国公司 (36)第八章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37)第一节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 (37)第二节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机制 (38)第三节健全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40)第九章规划实施 (40)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41)第二节推动重点工作 (41)第三节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4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心得体会: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心得体会: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这对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已经走过了区域的布局合作和要素合作阶段,深化至体制机制的创新,长三角一体化进入了深层次阶段。
在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同时,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如城市功能定位与分工不明晰,同质竞争仍较普遍,跨区域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现实与隐形的壁垒,城际交通互联互通和一体化管理仍有较大差距,区域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长效联动机制尚未建立等。
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通过设立更高层级的协调发展机构,建立多领域、多层次的协调发展机制。
通过开展长三角城市功能协同发展研究,形成有序的城市职能分工体系。
通过完善快速交通和同城化网络,构筑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通过设立环境监管治理制度和生态建设专项基金,构建长三角生态协同治理机制。
同时,要加强区域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联动实施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等重大战略,协同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全球科创中心、自由贸易区等重要功能区建设。
在此过程中,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一员,需紧紧围绕顶层规划体系、产业分工协作、创新要素培育、区域交通一体、生态协同治理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主动对接和支持上海长三角龙头作用的发挥,加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积极融入长三角顶层规划体系首先,瞄准长三角区域顶层规划设计。
注重立足需求,统筹全局,突出重点,有序实施,积极深化实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呼应《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促进空间体系一体化发展。
其次,加强与周边区域的无缝衔接。
在涉及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维护时,要重视与上海及长三角其它地区的无缝衔接,为融合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统一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蓝图。
演化理论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整合研究
3城市 群各 组分 。 . 城市 群 的组分 主要 包 括各级 政府 、企业 、NG O 及 学 术 精 英 、社 区 和 个 人 。在 中 国强 政 府 的 传 统
基 于 以上分 析 ,本 研 究 以城 市 群 的生态 特征 和 进化特 征为依 据 ,植根 于特 定经 济 、文化 和制 度 区 域 ,不 断与周 围环境 ( 环境 、国家环 境 、全球 区域 环 境) 发生经 济 、政治 、文 化联 系 ,重视 城 市群各 组分 ( 政府 、企业 、个 人等 )对 城市 群 的作用 ,关
定 程 度 上 影 响 城 市 合 作 的进 程 ,甚 至会 阻 碍 城 市 合 作 。 因 为 城 市 群 的演 化 作 为 一 个 复 杂 的 城 市 系 统 的 演 化 ,必 然 会 对 其 中 的 弱 势 群 体 产 生 不好 的 影 响 ,进而 影 响城市 群 的整 合 。
4协 调机 制 。 .
下 ,各 级 政 府 在 城 市 合 作 中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但 是 ,从 生 物 群 落 演 化 的视 角看 ,政 府 的作 用 趋 于 弱 化 ,政 府 作 用 有 由强 到 弱 再 到 强 的循 环 特 征 。
另 外 , 随着 中 国制 度 和 经 济 的转 型 ,企 业 、N O G 和 学 术 精 英 发 挥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作 用 。从 本 质 上
合 作 、经济 一体化 和制 度一 体化 的一 般过 程 。城 市
城市 系 统作 为一 个复 杂 的系 统 ,在 演 化过程 中 必然 会 出现各 种各 样 的问题 ,造成 城 市 系统 的不 稳
中国城市群发展与协同效应分析报告
中国城市群发展与协同效应分析报告引言中国是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国家,拥有众多的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个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变得越来越紧密。
中国城市群发展与协同效应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协同效应对城市群发展的影响。
城市群的概念与特征城市群的定义城市群是指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地理区域内,由数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特的人口和经济空间结构。
城市群中的城市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协作,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整体。
城市群的特征1.人口集聚:城市群区域内有大量的人口聚集,形成密集的人口分布。
2.经济集聚:城市群区域内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经济资源,形成强大的经济集聚效应。
3.交通联络: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交通联络便捷,形成了便利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通道。
4.城乡一体:城市群区域内的城市与农村地区相互依存,形成了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5.功能互补:城市群内的城市在经济和社会功能上互补,形成了分工合作的局面。
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珠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南部,由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组成。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珠三角城市群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之一。
珠三角城市群在制造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本流入。
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东部,由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组成。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享有“全球工厂”和“人才高地”的美誉。
长三角城市群在投资环境、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和人才的关注。
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位于中国北方,由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组成。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也是中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
京津冀城市群在交通、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和挑战。
开放条件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职能分工经济整合模式的应用——基于因子模型的分析
贾 利 军
( 上海大学 悉尼工商学院 , 上海 2 10 ) 0 80
摘
要: 经济全球 化与 区域 经济一体化进 程的加速使得城 市间相互依赖发展 变得 尤为 重要 , 彼此相邻 的城 市必
须作为一个群体 , 国际产业 的集聚与分工 才更具有竞争 力。 三角城 市群作 为 中国第一大城市群 , 未来进行 经 参与 长 在
J= I p
本文将涉外经济作为变量进行分析 , 全面地反映 了城市 的 更
职 能 ; 于涉 外 经 济 主要 用 外 商 投 资 与 国 际 贸 易 两 个 变 量 衡 由
共因 对 量X的 差 作 贡 g∑dj,… m, 子 变 i 方 所 的 献,= i 1,… ) j (2 =
l= I
基金项 目:0 8 2 0 年上海 市优 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 . — 15 0 — 0 ) B3 0 1 — 8 0 2 7 作者简 介 : 贾利 军( 97 )女 , 17 一 , 河南焦作人 , 讲师 , 士研 究生, 博 从事 国际贸易、 市经济研 究。 城
一
13 — 2
k ∑仅(l,… ) 为 变 i 方 是 部 2 ,… p称 各 量X的 差, 全 公 = . 2 , j : ,
量, 为比较两种 因素的影响力度 , 在模型 中, 本文用两个变量 衡量。为 了更好地把握各城市的主要职能 , 本文建立用城市
称 为同一公共 因子 £ 对诸 变量 所提供的方差之 和 , 是衡量公
群l 6个城市 的上述 2 个 变量 建立因子模型 , 1 用主成分分析
2 1 年第 2 期 00 1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C RES EARC G DE H UI
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模分布体系简单分析和位序粗略测算
对长三角城市群规模分布体系的测算及分析——基于捷夫法则摘要:所谓城市群是城市化过程中一种特殊的经济与空间的组织形式,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由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所组成的巨大的多中心城市区域。
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及城市间巨大的相互作用,致使城市间的地域边界相互蔓延,形成连结成片的城市地区,即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并致力于在2018年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快速崛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其对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乃至全球经济格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群;长三角;位序规模分布;捷夫法则1引言长江三角洲是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也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2014年划入),区域面积35.4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69%。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区。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以仅占全国2.1%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和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比如典型的江苏乡镇企业、浙江民营企业、上海外资企业),集聚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城市化率快速提高,其中城镇化尤为快速,小城镇和城市对本地区城市化率的发挥较大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长江三角洲正在通过经济与空间的双向运动,逐渐成长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2基本介绍2.1行政区划截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41个地级市。
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统计局发布了《2015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底,“三省一市”范围的长三角常住人口达到21693.49万人。
我国三大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现代营销上旬刊XDYX 一、城市群及三大城市群的界定(一)城市群的概念美籍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最先在20世纪50年代明确提出城市群的概念,他认为,城市群是在一定地区内集中分布的由多个城市聚集而成的多层次、多核心的大型城市集团,是城市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
城市群一般拥有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相邻的城镇与核心城市有着紧密的社会和经济联系,且呈圈层式分布。
它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点,也是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战略高地。
(二)我国三大城市群的区域界定目前,我国规模较大、发展较成熟的主要有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三大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在内的11个地级市以及河南省的安阳;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9市、浙江省的8市、安徽省的8市在内的26个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9市,外加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二、三大城市群的特征(一)资源特征1.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4%。
总人口数量1.2亿人(2021年底),占全国总人口的8.1%,人口密度537人/平方公里。
在资源方面,北京市对河北地区的依赖非常明显。
河北省蕴藏丰富的铁矿、铝土矿等矿产和一定量的油气资源,长期以来是京津两市矿产、水、电和农产品等资源的供应地,而以北京和天津为枢纽的交通系统也覆盖了河北省大部分区域,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反哺作用。
2.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总面积21.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2%。
总人口数量1.7亿人(2021年底),占全国人口的11.7%,人口密度788人/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长三角地区土地肥沃,河湖众多,水资源充沛,有大量的非金属矿产和一定数量的金属矿产,但其能源资源短缺,所需要的原油、天然气、煤炭,几乎全部依赖省外输送和进口。
长三角拥有长江流域广大的经济腹地,可以通过海陆交通与东北、东南及华北交流,能够有效地集聚资源和资金并向外扩散。
解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解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作者:张俊来源:《地理教育》2017年第02期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最新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
长三角城市群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共26市,国土面积21.17万平方千米。
一、发展目标中期目标:至2020年,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才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人口和经济密度进一步提高,在全国2.2%的国土空间上集聚11.8%的人口和21%的地区生产总值。
远期目标:至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门户地位更加巩固,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
二、城市群分区长三角城市群被细分为“一核五圈四带”,一核为上海。
五大都市圈为: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
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辐射带动淮安等市发展,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
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市。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
苏锡常都市圈,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
建设苏州工业园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加快生态空间修复和城镇空间重塑,提升区域发展品质和形象。
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三市。
四条发展带为:沪宁合杭甬发展带,依托沪汉蓉、沪杭甬通道,发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优势,积极发展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吸聚最高端要素、汇集最优秀人才、实现最高产业发展质量的中枢发展带,辐射带动长江经济带和中西部地区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规模分布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2 . 2 首位 及其 余城 市人 口比例分 布 由图2 可 知 ,长 三 角城 市 群 的首 位 度为 3 . 6 7( 首 位度 = 上海 人 口/ 南 京 人 口= 9 3 8 . 2 1 / 2 5 5 . 8 6 = 3 . 6 7) , 远 高 于 其 它 城 市 之 间 的 人 口比例 。 其原 因如 下 : 1 ) 政 治 因 素 : 该 地 区 位 序 一规 模 分 布 的 上
Me t h o d:
城市
南通 扬州 湖州
l Sq u a r e  ̄
Sa mpl e _ 1 臻
2 0 0 0 年市区非农业
人 口效 ( 万 人) 4 8 6 4 4 2 4 2 3 l _ 4 7 2 9 l 】
2 0 0 0 年市区非农业
表1 2 0 0 0 年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城 市 位 序
位序 城市
上海 2 3 南京 杭州 无锡
表2 2 0 0 0 年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人 口 与 位 序 的 模 型 回 归结 果 表
0斯 静 嚣 柏 奇 f 链 Va a a b * e L O G{ P | )
为 一 次线 性方 程 l g P i = l g K —d I g R i ,并 对城 市 的位序 一 规模 关 系进
行线性 回归 。
潘鑫 等 ( 2 0 0 8)选 取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7 个年 份 的城 市人 口规模 数
据 从 城 市规 模 等 级 结 构 、首 位度 等层 面 出 发 ,得 出长 三角 地 区 以 通 过 “2 0 O 0 年 长 三 角 城 市 群 人 口位 序 离 散 图 ”推 测 出 “ 位 上 海 为 核 心 、多 中 心 圈层 集 聚等 三 方 面 的特 征 。程开 明 ( 2 0 0 8) 序 一 规 模 ”模 型 , 再 由 表 2 数据可得具体方 程:l g( Pi ) = 6 . 5 5 — 对 长 三 角 城 市 体 系 首 位 度 、 位 序一 规 模 法 则 进 行 实 证 分 析 ,发 现 1 。 2 4l g( R i ) ,转 化 为指 数 型方 程 P i = 3 5 4 8 1 3 3 . 8 9 R i 一 1 . 2 4 ,其 中 ,
浅析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规模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发展最成熟的城市群,也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从城市群的发展阶段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到了由集聚作用到扩散作用、职能分工越来越明确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
的下面简单分析一下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规模。
长三角城市群是由中心城市带动、不同等级城市相互依托的城市体系,而不是像国内其他很多城市群一样是简单以各级行政中心为依托的城市体系。
长三角城市体系(仅表示地级及以上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呈金字塔形梯度分布。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分布比较合理,达到了国内少有的城市群发展的较高水平阶段。
按城市人口分:超大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特大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宁波、扬州、镇江、南通大城市:绍兴、嘉兴、湖州、泰州、宜兴、昆山、常熟、江阴、张家港、通州、吴江中等城市:其他区县及少部分镇小城市:部分镇按区域影响力和城市综合实力划分:核心城市(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对长三角、华东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力):上海、南京、杭州次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较强,功能完善,在次区域内具有带动作用):苏州、宁波、无锡、常州重要城市(有一定的职能分工,对周围区域有带动作用):绍兴、嘉兴、镇江、扬州等其他城市(有较明确的职能分工,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兴、吴江等长三角一带城镇分布密集,城镇间距离很近,这一点在国内仅次于珠三角,呈现出”郊区连郊区”的形式。
长三角地区城市分布下面是长三角地区前七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上海1350南京525杭州440苏州280无锡240常州200宁波155根据“位序-规模”分布理论,P i R i a=P j R j a,故a=(lgP i-lgP j)/(lgj-lgi)计算得出:a沪宁=1.36a宁杭=0.44 a杭苏=1.57 a苏锡=0.69 a锡常=1.00 a常甬=1.65可以看出,六个值中,一个刚好为1,两个<1,三个>1,且最大仅为1.65,如此接近1的a值在国内其他城市群是很少见的,说明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城市体系,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已经由量的积累发展到了质的提升的阶段。
城市间功能互补测度研究——以三大城市群为例
收稿日期院2019-11-04 作者简介院王志勇(1980- ),男,广东梅州人,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广东财经大学佛
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副教授,经济师,经济学博士;叶祥松(1957- ),男,湖北赤壁人,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林仲豪(1964- ),男,湖北浠水人,广东财经大学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教 授,经济学博士。 基金项目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BJY05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M612627);广东特色创新项目 (人文社科类)(2016WTSCX142)
促使资源合理配置并提高利用效率,有助于形成协 调发展的格局,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文本拟在城市功能分工的基础上构建城市间 功能互补的测度指标,并对三大城市群进行功能 互补测度和分析。本文与已有相关研究最大的不 同之处是在城市分工(专业化)的基础上,对城市 间的联系强度加以考虑,既考虑了区域内的分工, 又考虑了区域内的合作,构建城市间功能互补测 度指标。
调发展,解决新时代背景下城市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对经济“新常态”下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
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院功能分工;功能互补;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院F299.27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员远苑猿原圆猿缘怨渊圆园20冤园2原园125原07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 化区域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 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随着城市间的分工 突出地表现为空间上的功能分工,生产性服务功能 在中心城市集聚,生产制造功能在外围城市集聚。 由城市功能分工带来的城市间功能互补是城市间 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 要动力之一。各城市根据资源条件构建互补互促的 区域产业和功能格局,避免城市间的不合理竞争,
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比较-2019年文档
中国三大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比较一、城市规模分布的衡量指标选取通过对以往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在城市规模分布的衡量指标中,城市首位度的应用频率较多,使用起来也相对最为方便。
城市首位度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内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的比值。
为了将更多城市的人口规模因素考虑在内,有学者提出了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
四城市指数用公式表示为S4=P1/(P2+P3+P4),十一城市指数为S11=2P1Pi。
其中,P1,P2,…,P11是根据人口规模将城市体系内的城市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后的某位次城市的人口规模。
当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均接近于1时,城市体系内的城市规模分布较为合理。
此外,城市规模中位值也在文献中有所应用,指的是将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城市的人口规模。
它能够反映城市体系中城市规模的一般水平,可作为上述指数的补充。
在常用衡量指标的基础上,为更全面地比较三大城市群的城市规模分布,研究还设计了两种新的衡量指标。
通过建立2-11城市指数和4-11城市指数,对传统的十一城市指数进行改进,分别考虑了前两位城市和前四位城市的作用,更能反映较大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整体人口占比情况。
同时根据位序―规模法则,两种城市指数的计算公式分别为:S2-11=0.65Pi/Pi,S4-11=0.45Pi/Pi。
其中,是人口数量排在第位城市的人口数量。
2-11城市指数和4-11城市指数的理想状态也是接近于1,指数越大,表明城市体系中城市人口越集中。
除以上衡量指标,齐普夫定律(Zipf’s law)也可以被运用到城市规模分布的研究中。
根据Soo的论述,Auerbach在1913年就指出城市规模分布服从帕累托分布(Pareto distribution),表现形式为或。
其中,是某个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人口规模位次,是这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为常数。
此后,齐普夫不仅指出城市规模分布服从上述帕累托分布,还认为在代表最大城市规模的情况下,的取值应该等于1。
区域重大战略研究的新探索
区域重大战略研究的新探索作者:肖金成来源:《开放导报》2022年第03期从2000年开始,我国陆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区域战略,目的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解决区域发展中的“落后病”“萧条病”“膨胀病”等问题,成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原有四大区域战略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目的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空间布局优化,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并行不悖。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位于我国沿海,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已形成产业、人口、城市比较密集的城市群,全国GDP的三分之一产生于这三个地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成为非沿海的沿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长江和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横贯东中西,既要发挥优势,加快经济发展,又要加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意在治理北京的“大城市病”,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缩小河北与京津的发展差距。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取得重大成效后,应加强与周边山东、山西、辽宁、内蒙古的合作,实现“群区耦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要以全球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为参照系,瞄准全球最高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发挥港澳的优势,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长三角城市群无论是城市数量、城市规模,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名列全国第一,并已跻身于世界级城市群。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目的是增强长三角城市群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使整个长江下游地区的优势得到发挥,国际竞争力同步增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城”就是重庆和成都,这是西部地区的两个大都市,并已形成范围较大的都市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 一外同” 结构会使 中心地 区市场规模扩大 , 但随着城市规模 的 扩大, 要 素成本 、 环境成本 等不断提高 , 导致 制造业开 始外 迁和
扩散 , 现阶段制造业在一定的城市规模水平上实现最优集 聚 , 与
表示第 i 个地 区第 j 个行业的产出指标 , L Q 表示 第 i 个地 区第 i 个行 、 I 的区位熵 。L ( 。 表明该产业地区的专业 化部门 ; L Q 越大 ,
业 内部 中规 模 较 大 的 城 市表 现 出 产 业 专 业 化 的 特 征 , 规 模 较 小的 城 市 则 表 现 出产 业 多样 化 的 特 点 ; 服 务 业 竞 争 力与 城 市规 模 呈
现 出较 强的 正向 关 系, 服务 业 内部 生产性服 务 业和部 分 消费者服 务业在 规模较 大 的城 市 集聚 , 规 模较 小 的城 市则 以政府 服务 业
呈现 出“ 分 散 一集 聚 一扩 散 ” 的动态演进过 程 , 并 在 上 述 动 态 过 程 中逐 渐 形 成 “ 中心 一外 围 ” 的窄问结构 , 制造业集聚形成 的“ 中
以上 。 区位商是反映某一产业专业化程度 的指标 , 本文将采用区 位 商 的 方 法 来 反 映 不 同 城 市 的产 业 结 构 特 征 ,计 算 公 式 为: 其中 i 表示第 i 个地 区 , J 表示第 J 个行业 ,
随 着 我 城 市 化 进 程 的 加快 ,区 域发 展形 成 了 以城 市群 为
主体形态的新 格局 ,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 和城市群转 型升级 的关
键在于构建城市群区域的新型分工体系。城市群分 工突H _ : 地 表 现为空间上的功能分工或职能分 j 二 , 即: 在制造业 与服务业共 同 集聚或协同集聚( 陈 国亮 、 陈建军 , 2 0 1 2 ) 的动态 演进 过程 中会逐
长 三 角城 市群 功 能 分 工 与城 市 规 模 的关 系研 究
赵 丽君
是
摘 要: 文章 通过 比较长 三角城 市群 不同规模 城 市功能 分工的 差异 , 研 究 了长三 角城 市群城 市规 模与 产业 结构之 间的关 系 研 究结 果表 明 : 长三 角城 市群功能 分工 水平与城 市规模 等级 相 关 , 制造 业 竞争 力与城 市规 模呈 现 出“ 倒 U型” 的 曲线关 系 , 制造
布在 5 0万 一 1 0 0万的城市组别 中为 1 . 1 3 ,因为资源为主的行业 分 布受 到 自身资源禀赋优势 的约束所 以其分 布与城市规模并无
太 大 的联 系 。建 筑 业 最 大 区位 熵 分 布 在 小 于 5 0万 的 城 市组 别 中 区位 熵 为 2 . 2 7 , 说 明城 市 规 模 越小 , 该 行 业 的竞 争 优 势 越 大 。
其形成 了“ 倒 u型” 的 曲线关系。
2 . 资 源 型行 业 和建 筑 业 与 城 市 规模 各 有 特 点 资 源 型行 业 电力 燃 气 及 水 的生 产 和供 应 业 的 最 大 区 位 熵 分
专业化水平越高 ; L Q , 该产业为 自给性部门。
二、 长 三角 城 市 群 不 同规 模 城 市 功 能 分 工 的特 征 ( 一) 总 特 特 征 表 1 给 了 2 0 1 2年 不 同 规 模 城 市 非 农 产 业 就 业 区 位 熵 数 据, 由 于 长 三角 城 市 群 地 处 平 原 , 矿 产资源贫乏 , 因 此 在 计 算 时
1 . 制 造业 竞 争力 与城 市规模 呈 现 出“ 倒 U型 ” 的 曲线 关 系 长 角 城 市 群 不 同规 模 城 市 的 制 造 、 I 区位 熵 结 果 ,最 大 的
区位熵 出现 在 1 0 0万 一 3 0 0万的城市规模组 别 , l o 0万人 以下的
城市分组 中, 随 着城 市 规模 的 扩 大 , 制 造 业 表 现 出更 强 的专 业 化
和 其 他 服 务 业 为 主
关 键词 : 长三 角城市群 ; 功能分 工 ; 城 市规 模 中 图分 类号 : F 2 9 0 文 献 标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8 — 4 4 2 8 ( 2 0 1 5 ) 1 1 — 2 8— 0 3
一
、
引言
袁 1不同规模城 市非农产业就业 区位熵( 2 0 1 2年 )
相关数据 ,首先根据人 口规模对长 三角 1 6个城 市进行分类 , 5 0
万 以下 , 5 0万 ~ 1 0 0万 , 1 0 0万 ~ 3 0 0万 , 3 0 0万 ~ 1 0 0 0万 , 1 0 0 0万
趋势 , 关于 制造业竞争力 与城市规模呈 现m“ 倒 u型 ” 的曲线关 系。新经济地理学认 为在市场 自组织 的作用下 , 产业分布通常会
1 7 6
o . 5 1
0 . 9 8
o . 4 7
1 . 2 8
o 5 4
供 厦 业
建筑 业 服 务业
2 2 7 o . 7 1
O . 8 2 0 . 8 9
0 . 4 1 O . 7 6
0 . 5 4 0 9 6
o . 6 6 1 . 0 8
渐形成“ 以 中心 城 市 主要 以服 务 业 为 主 , 外 围 城 市 主 要 以 制 造 业 为主 ” 的“ 中 心 一外 围 ” 空 间结 构 , 进而会 出现“ 中 心 城 6_ _ ! 3 5
¨ … ‘ . 1 3 “
数据 来源 : 根据 2 0 1 3 ( ( 上 海统计年鉴 》 、 《 江苏统计年鉴》 及《 浙 江统 计年
鉴》 年 的 数 据 整 理 和 计 算
担管理和研发功能 , 外 围城市主要承担制造和加T功能” 的卒问 功能分丁格局 ( 江静 、 刘志彪 , 2 0 0 6 ) 。 为 了找 } H长 角城市规模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 ,本义收 集整理 了长三角 1 6个地级 以上城 市常住总人 口与产业结构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