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序列中限制酶切割位点的分布 Distributions of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Recognition Sites i

合集下载

常见分子实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大全

常见分子实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大全

AatII识别位点Acc65I识别位点AccI识别位点AciI识别位点AclI识别位点AcuI识别位点AfeI识别位点AflII识别位点AflIII识别位点AgeI识别位点AhdI识别位点AleI识别位点AluI识别位点AlwI识别位点AlwNI识别位点ApaI识别位点ApaLI识别位点ApeKI识别位点ApoI识别位点AscI识别位点AseI识别位点AsiSI识别位点AvaI识别位点AvaII识别位点AvrII识别位点BaeI识别位点BamHI识别位点BanI识别位点BanII识别位点BbsI识别位点BbvCI识别位点BbvI识别位点BccI识别位点BceAI识别位点BcgI识别位点BciVI识别位点BclI识别位点BfaI识别位点BfuAI识别位点BglI识别位点BglII识别位点BlpI识别位点Bme1580I识别位点BmgBI识别位点BmrI识别位点BmtI识别位点BpmI识别位点Bpu10I识别位点BpuEI识别位点BsaAI识别位点BsaBI识别位点BsaHI识别位点BsaI识别位点BsaJI识别位点BsaWI识别位点BsaXI识别位点BseRI识别位点BseYI识别位点BsgI识别位点BsiEI识别位点BsiHKAI识别位点BsiWI识别位点BslI识别位点BsmAI识别位点BsmBI识别位点BsmFI识别位点BsmI识别位点BsoBI识别位点Bsp1286I识别位点BspCNI识别位点BspDI识别位点BspEI识别位点BspHI识别位点BspMI识别位点BspQI识别位点BsrBI识别位点BsrDI识别位点BsrFI识别位点BsrGI识别位点BsrI识别位点BssHII识别位点BssKI识别位点BssSI识别位点BstAPI识别位点BstBI识别位点BstEII识别位点BstNI识别位点BstUI识别位点BstXI识别位点BstYI识别位点BstZ17I识别位点Bsu36I识别位点BtgI识别位点BtgZI识别位点BtsCI识别位点BtsI识别位点Cac8I识别位点ClaI识别位点CspCI识别位点CviAII识别位点CviKI-1识别位点CviQI识别位点DdeI识别位点DpnI识别位点DpnII识别位点DraI识别位点DraIII识别位点DrdI识别位点EaeI识别位点EaeI识别位点EagI识别位点EarI识别位点EciI识别位点EcoNI识别位点EcoO109I识别位点EcoP15I识别位点EcoRI识别位点EcoRV识别位点FatI识别位点FauI识别位点Fnu4HI识别位点FokI识别位点FseI识别位点FspI识别位点HaeII识别位点HaeIIIHgaI识别位点HhaI识别位点HincII识别位点HindIII识别位点HinfI识别位点HinP1I识别位点HpaI识别位点HpaII识别位点HphI识别位点Hpy188I识别位点Hpy188III识别位点Hpy99I识别位点HpyAV识别位点HpyCH4III识别位点HpyCH4IV HpyCH4V识别位点KasI识别位点KpnI识别位点MboI识别位点MboII识别位点MfeI识别位点MluI识别位点MlyI识别位点MmeI识别位点MnlI识别位点MscI识别位点MseI识别位点MslI识别位点MspA1I识别位点MspI识别位点MwoI识别位点NaeI识别位点NarI识别位点NciI识别位点NcoI识别位点NdeI识别位点NgoMIV识别位点NheI识别位点NlaIII识别位点NlaIV识别位点NmeAIII识别位点NotI识别位点NruI识别位点NsiI识别位点NspI识别位点PacI识别位点PaeR7I识别位点PciI识别位点PflFI识别位点PflMI识别位点PhoI识别位点PleI识别位点PmeI识别位点PmlI识别位点PpuMI识别位点PshAI识别位点PsiI识别位点PspGI识别位点PspOMI识别位点PspXI识别位点PstI识别位点PvuI识别位点PvuII识别位点RsaI识别位点RsrII识别位点SacI识别位点SacII识别位点SalI识别位点SapI识别位点Sau3AI识别位点Sau96I识别位点SbfI识别位点ScaI识别位点ScrFI识别位点SexAI识别位点SfaNI识别位点SfcI识别位点SfiI识别位点SfoI识别位点SgrAI识别位点SmaI识别位点SmlI识别位点SnaBI识别位点SpeI识别位点SphI识别位点SspI识别位点StuI识别位点StyD4I识别位点StyI识别位点SwaI识别位点TaqαI识别位点TfiI识别位点TliI识别位点TseI识别位点Tsp45I识别位点Tsp509I识别位点TspMI识别位点TspRI识别位点Tth111I识别位点XbaI识别位点XcmI识别位点XhoI识别位点XmaI识别位点XmnI识别位点ZraI识别位点与大家共享(非原创)。

酶切位点汇总

酶切位点汇总

酶切位点汇总
酶切位点,又称为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是指DNA分子上特定的序列,这些序列是限制
性内切酶可以识别和切割的地方。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在细菌和其它生物中广泛存在的酶,能够切割或切除一个或多个DNA碱基对。

这些限制性内切酶在生物技术领域广泛应用,用
于DNA序列分析、DNA重组、基因工程等方面。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酶切位点:
1. EcoRI切割位点是5′-GAATTC-3′,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限制性内切酶,通常用于DNA纯化、制备DNA载体等。

2. BamHI切割位点是5′-GGATCC-3′,BamHI能够切割链间,产生具有黏性末端的DNA 序列。

常被用于制备双链DNA的黏性末端。

4. PstI切割位点是5′-CTGCAG-3′,PstI是一种双切酶,可以切割成不同长度的DNA 序列,适用于构建多种不同长度的DNA分子。

总之,酶切位点及其对应的限制性内切酶在现代生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作用。

了解不同的酶切位点是有很大帮助的,它可以为实验设计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

同时,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限制性内切酶在DNA分子上的作用,帮助我们在生物技术领域
更加熟练地掌握其应用。

酶切位点识别序列

酶切位点识别序列

酶切位点(Restriction Enzyme cutting site):DNA上一段碱基的特定序列,能够识别出这个序列并在此将序列切成两段。

可能存在同尾酶,不同酶的识别序列不同,
有的可能能识别多个酶切位点比如STY1识别序列有WW
PCR引物设计时酶切位点的保护碱基表
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酶,则通常需在识别位点两端至少加上6个保护碱基,以确保酶切反应的进行。


保护碱基:当酶切位点在双链DNA的尾端时,限制性内切酶经常不能成功切断(简单的想象为酶遇到识别位点之后从旁边掉下去了…… =_=|||)所以经常在引物设计时,在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之后再加上2、3个碱基以确保成功酶切。

比如你的引物是5‘ GCTAGCNNNNN……3’ 可以改成5‘ CAGGCTAGCNNNNN……3’ 呃……CAG是我随便加的,你可以考虑一下CG/AT含量
注释
1.如果要加在序列的5’端,就在酶切位点识别碱基序列(红色)的5’端加上相应的
碱基(黑色),如果要在序列的3’端加上保护碱基,就在酶切位点识别碱基序列(红色)的3’端加上相应的碱基(黑色)。

2.切割率:正确识别并切割的效率。

3.加保护碱基时最好选用切割率高时加的相应碱基。

pUC19 DNA的限制酶切位点图

pUC19 DNA的限制酶切位点图

b+/2213 a eu*H a
lsu a
b-s< a
eu*I76 a l}s> a
b-s= a
eu*J b l}w a
b-wJ a
eu*L25 a l+/G a
+ GV[DS[Z6J CTTV__Y\[ L\9 B Jfmgik
b-y a
eu*L33 a l-z< a
m|w< a nsu aa ns~? a nw2< a nx{ a nyx a ny,< a n~s= a n+w a n+| a n,x a n-w9758 a n./ a n}{ a o.z222 a ps~:2 a qu} a qz* a
n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bfhf
ia i`h accc bcha
df bfhc
bef aiai
aha achg afid agfh
iif aah` bgf b`ff c`f fbh afg bagg fda gha
db gdf aihf afh d`i bagh agg aab` bcff bce bbce bfag agce ahei badf a`ab aaei aii` igi bcfc bfg` aebf becd bfci ac`h adhf bfaa dif gcg bech aefc aehb bbgd chh fde b`hg hgh a`bd

文档:基因工程中限制酶切割的几个问题

文档:基因工程中限制酶切割的几个问题

基因工程中限制酶切割的几个问题摘要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基因工程相关内容的介绍相对简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常常对基因工程中限制酶切割的有关知识点存在疑问。

为了便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笔者针对限制酶的功能、特点对教师教学过程存在的疑问进行了辨析,以为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因工程限制酶酶切图谱限制酶全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并切割具有特异序列的双链DNA分子,主要从原核细胞中分离纯化而来,迄今为止,已分离出来的限制酶越有4000余种。

作为基因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它应用广泛,是历年高考中能力题的命题着力点,但由于书本相关内容介绍简单,而命题常有所拓展,因此很多师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常发生认知冲突,产生很大的困惑,为此,笔者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供大家参考。

1.限制酶能将外来的DNA切断,使之失去活力,为什么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就在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关于“T2已经告诉我们,原核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的入侵,这一点学生很容易理解并接受,但对于原核生物细胞内的限制酶只切割外源DNA,而不切割自身DNA,却难以理解。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原核生物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机制,以保持自身遗传的相对稳定性。

当外源DNA侵入后,限制酶就将其切割掉,使外源DNA不能发挥遗传效应,但限制性内切酶往往与一种甲基化酶同时成对存在,它们具有相同的底物专一性,具有识别相同碱基序列能力。

甲基化酶的甲基供体为S-腺苷甲硫氨酸,甲基受体为DNA上的腺嘌呤与胞嘧啶。

当限制酶作用位点上的某一些碱基被甲基化修饰后,限制酶就不能再降解这种DNA了,所以限制性内切酶只降解外源入侵的异种DNA,而不分解自身DNA,在消解外源DNA遗传干扰的同时又保护了自身遗传特性的稳定。

2.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吗?中,明确指出:“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在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P102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但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有少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识别两种以上的核苷酸序列。

常见分子实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大全

常见分子实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大全

AatII识别位点Acc65I识别位点AccI识别位点AciI识别位点AclI识别位点AcuI识别位点AfeI识别位点AflII识别位点AflIII识别位点AgeI识别位点AhdI识别位点AleI识别位点AluI识别位点AlwI识别位点AlwNI识别位点ApaI识别位点ApaLI 识别位点ApeKI 识别位点ApoI 识别位点AscI 识别位点AseI 识别位点AsiSI 识别位点AvaI 识别位点AvaII 识别位点AvrII 识别位点BaeI 识别位点BamHI识别位点BanI 识别位点BanII 识别位点BbsI 识别位点BbvCI 识别位点BbvI 识别位点BccI识别位点BceAI识别位点BcgI识别位点BciVI识别位点BclI识别位点BfaI识别位点BfuAI识别位点BglI识别位点BglII识别位点BlpI识别位点Bme1580I识别位点BmgBI识别位点BmrI识别位点BmtI识别位点BpmI识别位点Bpu10I识别位点BpuEI识别位点BsaAI识别位点BsaBI识别位点BsaHI识别位点BsaI识别位点BsaJI识别位点BsaWI识别位点BsaXI识别位点BseRI识别位点BseYI识别位点BsgI识别位点BsiEI识别位点BsiHKAI识别位点BsiWI识别位点BslI识别位点BsmAI识别位点BsmBI 识别位点BsmFI 识别位点BsmI 识别位点BsoBI 识别位点Bsp1286I 识别位点BspCNI 识别位点BspDI 识别位点BspEI 识别位点BspHI 识别位点BspMI 识别位点BspQI 识别位点BsrBI 识别位点BsrDI 识别位点BsrFI 识别位点BsrGI 识别位点BsrI 识别位点BssHII 识别位点BssKI 识别位点BssSI 识别位点BstAPI 识别位点BstBI 识别位点BstEII 识别位点BstNI 识别位点BstUI 识别位点BstXI 识别位点BstYI 识别位点BstZ17I 识别位点Bsu36I 识别位点BtgI 识别位点BtgZI 识别位点BtsCI 识别位点BtsI 识别位点Cac8I识别位点ClaI识别位点CspCI识别位点CviAII识别位点CviKI-1识别位点CviQI识别位点DdeI识别位点DpnI识别位点DpnII识别位点DraI识别位点DraIII识别位点DrdI识别位点EaeI识别位点EaeI识别位点EagI识别位点EarI 识别位点EciI 识别位点EcoNI 识别位点 EcoO109I识别位点EcoP15I 识别位点EcoRI 识别位点EcoRV 识别位点FatI 识别位点FauI 识别位点Fnu4HI 识别位点FokI 识别位点FseI 识别位点FspI 识别位点HaeII 识别位点HaeIIIHgaI 识别位点HhaI识别位点HincII识别位点HindIII识别位点HinfI识别位点HinP1I识别位点HpaI识别位点HpaII识别位点HphI识别位点Hpy188I识别位点Hpy188III识别位点Hpy99I识别位点HpyAV识别位点HpyCH4III识别位点HpyCH4IVHpyCH4V识别位点 KasI识别位点KpnI识别位点MboI 识别位点MboII 识别位点MfeI 识别位点MluI 识别位点MlyI 识别位点MmeI 识别位点MnlI 识别位点MscI 识别位点MseI 识别位点MslI 识别位点MspA1I 识别位点MspI 识别位点MwoI 识别位点NaeI 识别位点NarI 识别位点NciI 识别位点NcoI识别位点NdeI识别位点NgoMIV识别位点NheI识别位点NlaIII识别位点NlaIV识别位点NmeAIII识别位点NotI识别位点NruI识别位点NsiI识别位点NspI识别位点PacI识别位点PaeR7I识别位点PciI识别位点PflFI识别位点PflMI识别位点PhoI识别位点PleI识别位点PmeI识别位点PmlI识别位点PpuMI识别位点PshAI识别位点PsiI识别位点PspGI识别位点PspOMI识别位点PspXI识别位点PstI识别位点PvuI识别位点PvuII识别位点RsaI识别位点RsrII识别位点SacII识别位点SalI识别位点SapI识别位点Sau3AI识别位点Sau96I识别位点SbfI识别位点ScaI识别位点SexAI识别位点SfaNI识别位点SfcI识别位点SfiI识别位点SfoI识别位点SgrAI识别位点SmaI识别位点SnaBI识别位点SpeI识别位点SphI识别位点SspI识别位点StuI识别位点StyD4I识别位点StyI识别位点TaqαI识别位点TfiI识别位点TliI识别位点TseI识别位点Tsp45I识别位点Tsp509I识别位点TspMI识别位点TspRI识别位点Tth111I识别位点XbaI识别位点XcmI识别位点XhoI识别位点XmaI识别位点XmnI识别位点ZraI识别位点与大家共享(非原创)。

分子生物学答案

分子生物学答案

分子生物学答案分子生物学答案一、名词1、鸟枪法(Shotgun method):使用基因组中的随机产生的片段作为模板进行克隆的方法。

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将带有目的基因的DNA链切成若干小段,再使用DNA连接酶将其整合到载体的基因中,并使其表达。

2、色氨酸操纵子(tryptophane operon):负责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当培养基中有足够的色氨酸时,这个操纵子自动关闭,缺乏色氨酸时操纵子被打开,trp基因表达,色氨酸或与其代谢有关的某种物质在阻遏过程(而不是诱导过程)中起作用。

3、酶切图谱(Macrorestriction Map):描述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点的位置和距离信息的图谱。

4、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将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称为原位杂交。

5、结构域(domain):是构成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基本单元,是指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特异结构和独立功能的区域,是蛋白质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这种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结构就称为结构域。

6、DNA杂交(Southern blotting):又称为Southern杂交,即用放射性标记的探针与靶DNA进行杂交的技术。

7、基因组文库(genomic library):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细胞的整个基因组DNA,可以得到大量的基因组DNA片段,然后将这些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再转化到细菌中去,让宿主菌长成克隆。

这样,一个克隆内的每个细胞的载体上都包含有特定的基因组DNA片段,整个克隆群体就包含基因组的全部基因片段总和称为基因组文库(短答案:是指采用基因组克隆的方法,克隆的一套基因组DNA片段。

)8、粘性末端(cos site-carring plasmid):当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个特异性的碱基序列处切断DNA时,就可在切口处留下几个未配对的核苷酸,叫做粘性末端。

9、一致序列(又称保守序列:conserved sequence):遗传物质里的片段极少发生突变而且在不同生物中广泛存在。

酶切位点识别序列

酶切位点识别序列

酶切位点识别序列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酶切位点(Restriction Enzyme cutting site):DNA上一段碱基的特定序列,能够识别出这个序列并在此将序列切成两段。

可能存在同尾酶,不同酶的识别序列不同,
有的可能能识别多个酶切位点比如STY1识别序列有WW
PCR引物设计时酶切位点的保护碱基表
不同内切酶对识别位点以外最少保护碱基数目的要求(在本表中没有列出的
注释
1.如果要加在序列的5’端,就在酶切位点识别碱基序列(红色)的5’端加上相应的
碱基(黑色),如果要在序列的3’端加上保护碱基,就在酶切位点识别碱基序列(红色)的3’端加上相应的碱基(黑色)。

2.切割率:正确识别并切割的效率。

3.加保护碱基时最好选用切割率高时加的相应碱基。

限制酶酶切位点

限制酶酶切位点

限制酶酶切位点限制酶酶切位点是一种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在DNA或RNA分子中特定的序列上进行切割。

酶切位点是酶识别的特定序列,一旦找到该序列,酶便会在该位置切割DNA或RNA分子。

限制酶酶切位点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限制酶酶切位点的相关知识。

酶切位点是由限制酶识别的特定DNA或RNA序列决定的。

限制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并切割DNA或RNA特定序列的酶,也被称为内切酶。

限制酶通常识别的切割位点是对称的,可以是4-8个碱基对长。

常见的限制酶有EcoRI、HindIII、BamHI等。

限制酶酶切位点的限制酶识别序列通常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也就是说,相同的限制酶通常会识别相似的序列。

例如,EcoRI识别的酶切位点序列为5'-GAATTC-3',其中GAATTC为限制酶识别序列,5'和3'分别表示DNA的两个末端。

限制酶酶切位点的限制酶识别序列通常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也就是说,相同的限制酶通常只会识别特定的序列。

例如,EcoRI只会识别5'-GAATTC-3'序列,而不会识别其他序列。

限制酶酶切位点的选择对于实验的设计非常重要。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科研人员常常需要在特定的DNA或RNA序列上进行切割,以便进一步进行下游实验,如限制酶切割后的DNA片段的连接、测序等。

因此,选择适当的限制酶和相应的酶切位点非常关键。

限制酶酶切位点的选择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实验所需的切割位点是否存在于DNA或RNA序列中。

其次,需要考虑限制酶的切割效率和特异性。

一些限制酶可能对特定的序列有更高的切割效率,而对其他序列的切割效率较低。

此外,还需要考虑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的位置是否适合实验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科研人员常常需要将限制酶切割后的DNA片段进行连接,以构建重组DNA分子。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具有兼容的酶切位点的限制酶非常重要。

兼容的酶切位点是指两个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的末端具有相同的序列。

基因工程(第二章答案)

基因工程(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基因工程工具酶一、解释下列名词1.Restriction and modification(限制与修饰)宿主特异性地降解外源遗传物质(DNA)的现象称为限制。

外源遗传物质通过甲基化等作用避免宿主的限制作用称为修饰。

2. Matched ends(or cohesive end)(匹配末端或粘性末端)识别位点为回文对称结构的序列,经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相同的,互补的末端称为匹配粘端,亦即粘性末端3. Blunt ends平末端。

在回文对称轴上同时切割DNA 的两条链,产生的没有碱基突出的末端称为平末端。

4. Star activity星星活性。

在极端非标准条件下,限制酶能切割与识别序列相似的序列,这个改变的特殊性称星星活性。

5. Klenow fragment Klenow 片段。

Klenow DNA 聚合酶是E.coli DNA polymerase 经蛋白酶(枯草杆菌蛋白酶)裂解而从全酶中除去5'--3' 外切活性的多肽大片段,而聚合活性和3'--5' 外切活性不受影响。

6.Reverse transcriptase反转录酶。

即依赖于RNA 的DNA 聚合酶,它有5'--3' 合成DNA活性,但是无3'--5' 外切活性。

7.Terminal transferase(末端转移酶)8.Ligase连接酶。

催化DNA 5' 磷酸基与3' 羟基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将两段核酸连接起来的酶。

9.T4 polynucleotide kinase(T4多聚核苷酸激酶)催化ATP 的γ-磷酸基转移至DNA 或RNA 的5' 末端。

10.Alkaline phosphatase(碱性磷酸酶)催化除去DNA 或RNA 5' 磷酸11.S1 nuclease Sl 核酸酶。

可降解单链DNA 或RNA ,产生带5' 磷酸的单核苷酸或寡核苷酸双链;对dsDNA ,dsRNA ,DNA:RNA 杂交体不敏感。

基因工程试题

基因工程试题

基因工程试题基因工程习题及参考答案01绪论部分一、填空题1 ?基因工程是______ 年代发展起来的遗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使人们从简单地利用现存的生物资源进行诸如发酵、酿酒、制醋和酱油等传统的生物技术时代,走向的时代。

2?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人类可以通过 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等三种主要生产方式,大量取得过去只能从组织中提取的珍稀蛋白,用于研究或治病。

3. __________________ Cohen等在年构建了第一个有功能的重组DNA分子。

4.基因工程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___ (1) , (2)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克隆中三个基本要点是:__________ ; 和。

6.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在上发表了题为:“将新的遗传信息插入 SV40病毒DNA的生物化学方法:含有入噬菌体基因和E. coli半乳糖操纵子的环状SV40 DNA ”的论文,标志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

这一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他们并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克隆基因的主要目的有四:_ ⑴;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4) 。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1.因研究重组DNA技术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a) A . Komberg (b)W. Gilbert (c) P . Berg (d)B . McClintock()2 .第一个作为重组 DNA载体的质粒是()(a)pBR322 (b)ColEl (c)pSCI01 (d)pUCI8()3 .第一个用于构建重组体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a)EcoRI (b)EcoB (c)EcoC (d)EcoR n()4. P Berg构建SV40二聚体时用了几种不同的酶,其中()的作用是制造隐蔽的5 '端。

酶切位点的概念

酶切位点的概念

酶切位点的概念酶切位点是指酶在特定的DNA或RNA序列上识别和切割的特定位置。

酶切位点的概念是基于酶与DNA或RNA序列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性质。

酶切位点的存在使得酶能够在目标序列上识别并结合,并在特定的位点上进行切割,从而实现对DNA或RNA分子的修饰和处理。

酶切位点通常是由几个不连续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这些序列在目标分子中具有特定的顺序和排列方式。

这些序列通常与酶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酶能够通过特异性的相互作用与目标序列结合,并在特定的位点上切割。

酶切位点的概念最早由伊丽莎白·范纳伯根(Elizabeth F. Neufeld)和赫伯特·波因特(Herbert J. Boyer)在1975年提出。

他们通过研究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对DNA的作用机制,发现酶能够识别和切割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DNA分子。

这一发现为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限制性内切酶是最常用的酶切位点的研究对象,它们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和切割效率。

限制性内切酶一般通过特定的序列识别和结合DNA分子,并在该序列的特定位点上切割DNA链。

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对应着不同的酶切位点,这些位点的序列和排列方式是独特和特异的。

酶切位点的特异性是通过酶的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

限制性内切酶通常由两个或多个亚基组成,其中至少一个亚基与DNA序列特异性结合,而另一个亚基则负责切割DNA链。

通过特异性的相互作用,限制性内切酶能够将特定的酶切位点与其他DNA序列进行区分。

这种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机制使得限制性内切酶只作用于具有特定酶切位点的DNA分子,而不对其他DNA序列产生影响。

酶切位点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对DNA的酶切作用,可以实现对DNA分子的修饰和处理。

通过选择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和切割位点,可以将DNA分子切割为特定的片段,并获得所需的DNA 片段。

DNA的限制性酶切实验原理

DNA的限制性酶切实验原理
分别加入DNA 5μl, 10×缓冲液2μl,BSA 2ul,EcoRI 1ul, ddH2O 10ul,用微量离心机甩一下,使溶液集中在管底。此步操 作是整个实验成败的关键,要防止错加,漏加。使用限制性内切酶 时应尽量减少其离开冰箱的时间,以免活性降低。
(2)、混匀反应体系后,将eppendorf管置于适当的支持物上 (如插在泡沫塑料板上),37℃水浴保温1小时,使酶切反应完全。
4.酶解温度与时间:
大多数限制酶反应温度为37℃,如EcoRⅠ, HindⅢ, BamHⅠ, PstⅠ等,也有如BclⅠ需在50℃下进行反应, 反应时间根据酶的单位与DNA用量之比来定,原则 是酶:DNA=2-3:1 2小时即可,充分酶解。
学习课程 项目教学 管理 心理学 生
物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23
Tris·HCl维持反应体系pH值在7.2-7.6之间;
NaCl浓度不同形成3种级别的离子强度:
低盐(10mM NaCl)
中盐(50mM NaCl)
高盐(100mM NaCl)
不同的内切酶选择特定的反应缓冲液。
学习课程 项目教学 管理 心理学 生
物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22
五、注意事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五、注意事项——DNA凝胶电泳
• 1. 琼脂糖: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琼脂糖,其 杂质含量不同,影响DNA的迁移及荧光背景的 强度,应有选择地使用。
• 2. 凝胶的制备:凝胶中所加缓冲液应与电泳槽 中的相一致,溶解的凝胶应及时倒入板中,避 免倒入前凝固结块。倒入板中的凝胶应避免出 现气泡,以免影响电泳结果。
Ⅱ型内切酶切割双链DNA产生3种不同的切口--5’端 突出;3’端突出和平末端。
正是得益于限制性的内切酶的发现和应用, 才使得人们能

常见分子实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大全

常见分子实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大全

AatII识别位点Acc65I识别位点AccI识别位点AciI识别位点AclI识别位点AcuI识别位点AfeI识别位点AflII识别位点AflIII识别位点AgeI识别位点AhdI识别位点AleI识别位点AluI识别位点AlwI识别位点AlwNI识别位点ApaI识别位点ApaLI识别位点ApeKI识别位点ApoI识别位点AscI识别位点AseI识别位点AsiSI识别位点AvaI识别位点AvaII识别位点AvrII识别位点BaeI识别位点BamHI 识别位点BanI识别位点BanII识别位点BbsI识别位点BbvCI识别位点BbvI识别位点BccI识别位点BceAI识别位点BcgI识别位点BciVI识别位点BclI识别位点BfaI识别位点BfuAI识别位点BglI识别位点BglII识别位点BlpI识别位点Bme1580I识别位点BmgBI识别位点BmrI识别位点BmtI识别位点BpmI识别位点Bpu10I识别位点BpuEI识别位点BsaAI识别位点BsaBI识别位点BsaHI识别位点BsaI识别位点BsaJI识别位点BsaWI识别位点BsaXI识别位点BseRI识别位点BseYI识别位点BsgI识别位点BsiEI识别位点BsiHKAI识别位点BsiWI识别位点BslI识别位点BsmAI识别位点BsmBI识别位点BsmFI识别位点BsmI识别位点BsoBI识别位点Bsp1286I识别位点BspCNI识别位点BspDI识别位点BspEI识别位点BspHI识别位点BspMI识别位点BspQI识别位点BsrBI识别位点BsrDI识别位点BsrFI识别位点BsrGI识别位点BsrI识别位点BssHII识别位点BssKI识别位点BssSI识别位点BstAPI识别位点BstBI识别位点BstEII识别位点BstNI识别位点BstUI识别位点BstXI识别位点BstYI识别位点BstZ17I识别位点Bsu36I识别位点BtgI识别位点BtgZI识别位点BtsCI识别位点BtsI识别位点Cac8I识别位点 ClaI识别位点CspCI识别位点CviAII识别位点CviKI-1识别位点CviQI识别位点DdeI识别位点DpnI识别位点DpnII识别位点DraI识别位点DraIII识别位点DrdI识别位点EaeI识别位点EaeI识别位点EagI识别位点EarI识别位点EciI识别位点EcoNI识别位点EcoO109I 识别位点EcoP15I识别位点EcoRI识别位点EcoRV识别位点FatI识别位点FauI识别位点Fnu4HI识别位点FokI识别位点FseI识别位点FspI识别位点HaeII识别位点HaeIIIHgaI识别位点HhaI识别位点HincII识别位点HindIII识别位点HinfI识别位点HinP1I识别位点HpaI识别位点HpaII识别位点HphI识别位点Hpy188I识别位点Hpy188III识别位点Hpy99I识别位点HpyAV识别位点HpyCH4III识别位点HpyCH4IVHpyCH4V识别位点 KasI识别位点KpnI识别位点MboI识别位点MboII识别位点MfeI 识别位点MluI 识别位点MlyI 识别位点MmeI 识别位点MnlI 识别位点MscI 识别位点MseI 识别位点MslI 识别位点MspA1I 识别位点MspI 识别位点MwoI 识别位点NaeI 识别位点NarI 识别位点NciI 识别位点NcoI 识别位点NdeI 识别位点NgoMIV 识别位点NheI 识别位点NlaIII 识别位点NlaIV 识别位点NmeAIII 识别位点NotI 识别位点NruI 识别位点NsiI 识别位点NspI 识别位点PacI 识别位点PaeR7I 识别位点PciI 识别位点PflFI 识别位点PflMI 识别位点PhoI 识别位点PleI 识别位点PmeI 识别位点PmlI 识别位点PpuMI 识别位点PshAI 识别位点PsiI 识别位点PspGI 识别位点PspOMI 识别位点PspXI 识别位点PstI 识别位点PvuI 识别位点PvuII 识别位点RsaI 识别位点RsrII 识别位点SacI 识别位点SacII 识别位点SalI 识别位点SapI 识别位点Sau3AI 识别位点Sau96I 识别位点SbfI 识别位点ScaI 识别位点ScrFI 识别位点SexAI 识别位点SfaNI 识别位点SfcI 识别位点SfiI 识别位点SfoI 识别位点SgrAI 识别位点SmaI 识别位点SmlI 识别位点SnaBI 识别位点SpeI 识别位点SphI 识别位点SspI 识别位点StuI 识别位点StyD4I 识别位点StyI 识别位点SwaI 识别位点TaqαI 识别位点TfiI 识别位点TliI 识别位点TseI 识别位点Tsp45I 识别位点Tsp509I 识别位点TspMI 识别位点TspRI 识别位点Tth111I 识别位点XbaI 识别位点XcmI 识别位点XhoI 识别位点XmaI 识别位点XmnI 识别位点ZraI 识别位点与大家共享(非原创)。

限制酶 切割位点 type i

限制酶 切割位点 type i

限制酶切割位点 type i
限制酶(Restriction Enzymes)是一类能够识别并切割双链DNA分子中特定核苷酸序列的酶。

这些酶在生物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领域。

根据切割位点和机制的不同,限制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Type I、Type II和Type III。

Type I限制酶是最早发现的一种限制酶,其切割位点通常位于识别序列的中心位置。

这类酶的特点是需要两个相同的识别序列,且识别序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要求。

在切割过程中,Type I限制酶会在识别序列的两侧各切下一个片段,形成粘性末端或非粘性末端。

这种类型的限制酶切割位点较为灵活,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切割,但其切割效率和特异性相对较低。

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Type I限制酶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其切割位点的灵活性和较低的特异性。

相比之下,Type II限制酶因其高度的特异性和精确的切割位点而更受青睐。

Type II限制酶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识别序列内部的特定位置进行切割,形成平末端或粘性末端。

这种特性使得Type II限制酶在DNA重组、基因克隆和基因编辑等实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Type I限制酶虽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其切割位点的灵活性和较低的特异性,使得其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相比之下,Type II限制酶因其高度的特异性和精确的切割位点而更受欢迎。

2025届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二中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二中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二中高二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线性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bp),先用限制酶a切割,再把得到的产物用限制酶b切割,得到的DNA片段大小如下表。

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酶切割产物(bp)b酶再次切割产物(bp)2100;1400;1000;500 1900;200;800;600;1000;500A.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并不相同B.不同的限制酶a与b识别的序列不同,因此切出的末端不同C.在该DNA分子上a酶与b酶的切割位点分别有3个和2个D.基因工程中的限制酶主要是从酵母菌等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关于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普通培养基对HIV进行大量增殖B.在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HIV这种病毒C.HIV主要攻击B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D.分析HIV碱基种类和比例不能确定其遗传物质的类型3.引起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痢疾杆菌,下列关于痢疾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B.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有染色质C.构成细胞壁的物质与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同,不含纤维素D.痢疾杆菌的DNA呈线型4.包埋法是制备固定化酶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01 3 0 0.22 2 2
0. 1 20 7 0. 4 26 6 0.9 1 55 0.4 9 29
02 6 .8 3
0.49 2 5
03 3 .2 9
}_.2 06 29
0.221 2 0. 2 26 8
啮 齿类
HUS AND3 B 1 RATM HCG
1 51 2 9 25 9 75
3 5
的核普酸对的酶, 表现更为明显, 其他人以序列中也如此.病毒基因组中一般不具有 C G特别少的特点, 1 1是同样 1
地模型 I的预测效 果要 好得 多 .
表 3人类珠蛋白4囚I域( ( HUMIB ) I B酶切位点的分布

Ac I c
识 认 片段
GI KAC M 1〕r A A ,, A A CCT TTCG A A G YCG R G G G W CC
遗传 HE E T (eig 1( : 3 19 R DIAS in) 5 3-8 3 Bj 5) 4 9
D A序列中限制酶切割位点的分布 N
杨子恒
( 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 1 0 9 00 封
本文以人类、小鼠、大鼠和病毒基因组中的D A序列为材料, N 分析了其中4 种I型限制性核酸内 0 I 切酶识认位点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发现人鼠序列中绝大多数酶的切点数量可以通过序列中单核昔酸或双 核昔酸的频率来预测, 而切点在序列上的分布也是随机的.例外的情况是人鼠序列中酶 Eo I( cR 识认 C WG ) Mn(C C的切点显著偏多, pI(A C的切点显著偏少; T C G和 1C T ) I 而D n' T ) G Mn 的切点倾向于聚集
拜[ 0. 5 0. 5
一3. 0

X 2
8 8
1 6
S ,
27 2 4乃 1 015 3 . 2 9. 4 7
6. 5
Ah I aU
Al ul A s un 月v I a
1 .. 93
3. 9
03 . 2. 5 一30 . -0 3 . -3 6 -.
11 .
Av I aI 刀口 mH T
Bcl l
考察, 虽然由于 DNA序列资料的累积已成为可能, 但尚未见报道.本文以 G n ak数据库中现有的几个长度较 eB n 大的人类及小鼠、大鼠的 DN八序列为材料, 以几个病毒基因组为对照, 分析其中限制酶切点的数量及其在DNA 序列上的分布情况, 并就所得结果对于限制酶基因图谱构建的理论计算及限制酶显带机理的含义进行讨论.
为切点个数 N显著偏离随机预期位.
2 、结果分析 表3 列出了人类R 珠蛋白区域酶切位点的个数N 、两个模型的预期值N: N 及与观察值 和 z 的偏差统计量p 和1-值得注怠的是, , 4 2 好多醉的切点数1与模型I 1 有显著差异, 而与模型I I 差异不显著.这一结 果跟以前得到的双核昔酸非独立组合的结论( 是相一致的.特别是一些识认片段中包含C . ( 7 ) G T A等频率很低
0. 94 06 0. 05 07 0.98 0 7 0.62 0 5
「 0 22 一‘28) .
034 ) . 6 6 03 8) . 0 2 (.0 7 039 )
(. 1) 02 5 4 00 5) . 4 3 02 6) .38 02 8) . 6 4
序列中限制酶切割位点的数最 1理论模型 . 考虑某种酶的识认片段在序列中任一位点出现的概率为 P则切点的数目为 l 其中 l , p , 为序列
长度.对于非环状序列, 此处应为l + 而不是1 - l m , 其中。为识认片段的长度, 但实际上计算结果没有什么差异.
我们考察了两种假说, 模型 I 似定概率 P仅由序列中的核营酸频率所决定,例如, 根据表 1 中序列 HUMHB B
的 普酸 核 频率, 可期望A I l( u识认A C ) G T的点出 现概率 iPP cT 005. d 识认片段不 为P= G P= 3 Hnl的 AP . 7 il 0 唯一, 为 G Y A , T )) C 包括 4 T R C 即G 住( A , 会 个识认片段, 其概率也为4 个概率之和,I T (rP ' +c ' P- G ' C ( P P P P ) A ) + P
PP = 0 8 . AC 0 0 9 . 0
模型 I假定切点数 目由单核昔酸和双核曹酸频率共同决定,为此先计算碱基 X后紧跟 Y的条件概率
PY 'Y , X- Y/ 其中,为观察到的单、双核昔酸频率.人R , X f 珠蛋白区域的双核昔酸频率及相应的条件概率见表2 . 这时Au 的切点概率可如下计算:1 P' c G- I 0 00.而 Hn且的切点概率也为4 l l P= P PC C= 53 AA P . 0 i d 个类似于上述的概 率之和.同样,B t的认识序列中有 5 , g f 个N 因而其概率为4= 4 ' 1 个概率之和. 0 2

78 .
14 0 2 8.
G TCC GA
T G ATC A G CCN N N N N G G C
B l gI Bl gI T
BsE t I I
AGATC T
G G TN A CC
-2 6 . -0 8 . 08 . 一5 6 . -0 9 36 . 09 . -2 3 . 一12 . 一 】2 . -2 8 . 一34 . -0 8 . -0 6 . -0 7 . 31 . -0. 4 -0. 5 一11 . 一10 . 2. 3 -0. 4 -0. 3 0. 6 18 . 0. 3 一19 . -0. 4 一12 . -34 . -0. 4 8 4. 1 1 2. 28 0 8 1 7 0. 8 8. 1 6 . 480 1 6 8 2. 5 4 7. 9 2 1 6 1. 76 51 3 0 8 4. 6 48 1 6.

名 人 类


度 1




GC %) (
3 4 9.9 5 9 2.0 389 .9 4875 .

7 2 33 6 3 41 67 3 05 8 9 3 9 65 4
HUM HB B HU M ADAG HU NF XG I
H U TPA M
03 4 .0 0
0.4 2 87
01 2 . 93 02 4 .6 4 0.9 4 14 0.37 2 6
0. 21 23
0.7 2 25 0.57 2 7 0.25 2 6
5 .0 52 4 4 8.0 4 0 6.2

0 75 .1 2
VAZX X
一 07 .0 26
表2 序列HU HB N B的双核曹酸频率及条件概率( 括号内 )

T T C A G


C 0.7 0 34 0.0 0 68 0.71 0 3 0. 01 05
i 15 { .1 一00
00 1 .7 0
0.811 0
00 0 .5 4
(.30 03 4 ) (.6 5 037 ) 02 9) .64 (. 9 ) 02 8 4
0. 97 05
00 4 .4 9
} 0.49 0 9
1 0 37 .8 0
(.94 016) (.34 02 2) (.68 01 5) (.90 01 2)
02 8 .3 5
02 9 .41
027 4 . 5 023 0 . 2
0. 3 26 9 026 4. 3
539 .3 49 5 .4
病 毒
AD B CG
Yll -
3 3 59 7 3 3 99 6 1 48 4 2 8
021 8 . 5 02 4 .4 5
0.6 2 92
0. 95 27 0. 63 22 0.3 6 24
材 料 与 方 法 序列资料取自G n ak ls5( 8) eBn R e e 1 8 ea 7 9 ,其中 人类序列4 小鼠 个, 、大鼠 各一个, 另取了3 个较大的病毒完
全基因组做对照分析.序列的名称、长度以及其中核昔酸的频率列于表 1 中.共用了 4 0种限制酶, 资料取 自教科
书 参照了 并 文献[( 8 见表3 j ) 。识认 片段中的。 字符 模糊’ 据标准 规定‘ , “ 如Y表示 〕 RKT , 示o吟A或 或CR表 f
Di r ui s R s i in d n c ae cg io s i t n o etc o E o ul s R o nt n t b o f r t n e e i
Sts DNA q ecs i i e n S une e
Ya g ie g n Zhn
(eatet n aSi c, i A r uu l v sy B i g 09) D pr noA i l neB i g i lr U i rt ei 1 04 m f m c e e n g c t a n e i , j 0 j n
计算得切点概率 P 后、期望的切点数F为 l.因为 1 1 p 很大而 P很小,所以可对二项分布进行正态近似,即统
计量 _ P二 ( 一I) ,I( 一 川 N P / p1 j
在相应模型假定下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N , ,式中N为观察切点个数.取显著标准0 1 ( 1 0 ) . ,则当国>2 8 0 甲 时认 5
一处.病毒基因组中酶切位点也基本上是随机分布, 但基因组间差异很大, 跟人鼠序列差别也大, 特别是 噬菌体 T 7中有多达 1 7种酶的切点显著偏少.文中讨论了所得结果对构建限制酶切图谱的理论计算以及 对限制酶显带机理的意义, 特别指出显带过程在酶的切点达到所要求的浓度时, 跟酶的识认片段的专一 性、酶切位点的数量都没有关系, 而取决于染色体不同区段抵抗酶切破坏的能力. 关键词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识别位点, DNA序列, 染色体显带
u, -4. 0 12 . 3. 1 一3. 7 -3. 0 一! 1 . 0. 9 -2. 4 2. 2 一14 . -0. 7 -3. 9 一6. 5 -0. 4 1 5 4. 一1 1 0. 一5 l . 3. 6 一9. 2 -4. 7 一10 . -2. 4 -8. 1 一13 . 9. 9 -2. 6 -32 . t8 . 一8. 3 4. 3 -2 1 . -29 . 4, 3 -0. 2 12 . 一1 0 4. 0. 2 -3. 7 一 12 . -2.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