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勘误表
6 高层建筑 勘误表
72 84 97
剪跨比 选项 D, (5200+5600+4000)/3=4933kN>4800kN 假定本工程地下一层底板
题号
修改为(有些是公式中个别字母错了)
s= Asv 314 = = 525mm bρ sv 350 × 0.171%
100 113
删除下列内容 根据式(6.2.5-1)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Vb = ηvb (M bl + M br ) / ln + VGb = 1.3 ×
取较大值作为剪力设计值,
185 + 220 + 20 = 196kN 3
第 6 章 高层建筑
题号
Geq = 0.85 × (7000 + 4 × 6000 + 4800) = 30430kN ,
勘误表
修改为(有些是公式中个别字母错了)
5 24 36 39 49
Asv1 =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EK = α1Geq = 0.1288 × 30430 = 3919.4kN 某 11 层住宅,钢框架结构、质量、刚度沿高度基本均匀, 根据梁端截面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和截面受压区高度, (A)AS1=3φ25,AS2=2φ20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为 0.15g
ρ sv ,min = 1.2
f t 1.2 × 1.71 = = 0.00684 f yv 300
ρ sv ,min bs 0.00684 × 500 × 100 = = 85.5mm 2 4 4
提示:η1=0.021;η2=1.078
55 62 63
α max = 0.08, Tg = 0.35s α = [0.2γ η 2 − η1 (T − 5Tg )]α max = {0.20.9 ×1.078 − 0.021× (2.4 − 1.75)] × 0.08 = 0.019
《混凝土高规》勘误表20120331
倒 3 行:计算复合箍筋的体积配箍率时,可不扣 (删除)
b 0.8 hw 0
(
c )
s
1
fy
b 1 hw 0
(
x
1 )
1 ——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
第 5 行: c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按本规 程第 6.2.6 条的规定采用; 强度等级为 C80 时取 0.74,其间 按线性内插发确定; 高度调整系数。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超过 C50 时取 0.80,当混凝土
8 9 10
105 倒 5 行:底部加强部位以上 140 216 倒 10 行:地下室 倒 3 行:3.4.8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勘误表
序号 页码 原文位置:错误内容 1 2 21 69 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3 4 83 83 公式(7.2.8-10) : s 公式(7.2.8-13)中: c
fy x
正确内容 ——
备注 改为长横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除该句
表 3.9.3 第 3 行框架结构最后一列:一
5
84
6
95
倒 2 行:纵向箍筋 图 8.2.4 左侧中间文字标注: 柱上板带
纵向钢筋 跨中板带 跨中板带
B2 的左侧 A1 上方 A1 改为 A2
7
102
图 8.2.4 上方中间文字标注:柱上板带 图 8.2.4 上方中间字母标注:A1 倒 7 行:底部加强部位
A2
底部加强部位角部墙体 底部加强部位以上角部墙体 地下室至少一层 3.4.9
关于03G101-1图集的答疑
关于03G101-1图集的答疑基础一、1、04G101-3图集第6页关于“加腋”注写的规定:“b×hYc1×c2”,“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但是,基础梁有两种“加腋”,一种是侧腋,另一种是顶腋。
第6页没有说明此标注是侧腋还是顶腋?不过,看了第33页“基础主梁梁高加腋注写图示”与第38页“基础次梁梁高加腋”的图形语言,我认为第6页说的是“梁高加腋”。
——这个认识对吗?2、而且,我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基础主梁加侧腋”,设计时,在施工图上是不必进行注写的,施工人员“自动”按照第31页“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来进行操作即可。
——这个认识对吗?答:1.对.梁高加腋是计算加腋,需要标注.2.对.侧腋是构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实施,设计不注.二、1、看了青来教授12月8日关于基础梁保护层的一个回复:“表中基础梁数据应加以修正。
在实际应用时,图集第38页已经明确规定最底层为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钢筋已在表中明确规定(保护层)为40,而基础梁的钢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实际(保护层)将大于40。
但对于高板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梁则应按规范执行”,再对比04G101-3图集第25页,感到现在有发布“勘误”的必要。
2、第25页“保护层”表中,“基础底板”的数据表现方式是好的,就是分别对“顶筋”和“底筋”列出保护层的厚度。
请教青来教授:括号里面的“防水:50”也是指底筋保护层的厚度吧?3、建议“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也按“顶筋”和“底筋”分别列出。
你看好吗?答:由于高板位筏形基础应用不多(中板位更少),所以不计划在101-3的构造详图中公布高板位和中板位的构造,而25页的通用构造主要服务于本图集的构造,且由于38页的构造中已明确梁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应用中不存在问题.对于低板位筏基,即便上翻基础梁中也可能有回填土,但属于无水"封闭土",不象自然土对钢筋有侵蚀性,所以基础梁侧面及梁顶的保护层不必采用40.就目前101-3所包括的低板位筏基构造,25页不存在勘误问题,但宜以加注解的方式适时修正以求全面.另外,防水为50系指低板位的板底筋三、在高层建筑中,有很多采用桩基方案,但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底下室,此时的底板和我们常说的筏板有什么区别呢?在结构计算中一般采用怎样的计算模型呢?在这里柱下是独立的承台,承台之间设有拉梁,且底板的厚度也比较厚,一般都是500左右。
(整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勘误表
内涵资产定价法基于这样一种理论,即人们赋予环境的价值可以从他们购买的具有环境属性的商品的价格中推断出来。备注
4.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2)应用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环境功能区和环境保护目标进行分级。(3)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19
在植筋锚固深度范围内
在植筋搭接长度范围内
111
倒4行
>0.6mm
>6mm
123
第4行
···均达到本规范相应指标的要求
···均达到本检验所执行规范相应指标的要求不应小于100mm
2007年4月4日
第8行
测得的强度降低百分率
测得的钢-钢拉伸抗剪强度降低百分率
27
倒10行
公式(5.4.2–2)末项+σsoAso(aso–as)
应改正号为负号,即:
-σsoAso(aso–as)
48
公式(8.2.2-3)
公式中的方括号[ ]
应为圆括号()
68
图10.2.6
漏印表示纤维复合材的灰影线
参见送
出版社
报批稿
69
图9.9.3-2
图中文字标注:
横向钢压条及锚栓
横向钢压条及M22锚栓
76
表10.2.6
漏表注
注:若为已开裂受弯构件加固,fbd值尚应乘以0.83的降低系数。
87
第11行
采用手工涂胶粘贴的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
采用手工涂胶时,钢板宜裁成多条粘贴,且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
90
表12.2.3
表中第三行:
(3)总经济价值的组成。我们可以用下式表示环境总经济价值的组成:在举办宣贯学习班和编制手册初稿过程中,发现《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尚有8处错、漏需要勘误(见下表)。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勘误表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勘误表1.P11,第3.2.1条注(2)、(3),(GB13788-1992)→(GB13788-2000),(GB/T5223-1995)→(GB/T5223-2002)2.P17,正数第5、6、7行,第5、6、7行注的内容应为图4.2.3-2的注3.P32,式(5.2.12-2)中,f sd A sd→f sd A sb4.P34,第5.3.4条,“5.3.4 小偏心受压构件”中“小”字删除5.P38,图5.39,-f sd→f sd6.P47,正数第16行,立方体抗压强度f cd΄→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7.P60,式(6.4.3-1),W tk→W fk8.P62,式(6.4.4-8),分子中的l→1(注:数字1)9.P63,式(6.5.2-1),分母中的(B0/B cr)2 +[(1- M cr/M s)2 ] B0/B cr →→(B0/B cr)2 +[1-(M cr/M s)2 ] B0/B cr10.P103,正数第7、16行,d s、C out的单位为mm11.P112,图C.0,.1,- f sd΄/E s、- f sd/E s、- f sd→f sd΄/E s、f sd/E s、f sd12.P117,公式中的αE→αEP13.P118,倒数第9行,40%≤RH<90%→40%≤RH<99%14.P118,倒数第4行,h=100mm→h0=100mm15.P137,正数第1、5行,(GB/T5224-1995)→(GB5224-2003),(GB/T5223-1995)→(GB/T5223-2002)16.P154,倒数第13行,……特大桥,大、中、小桥→……特大桥,大、中、小桥?17.P155,式(5-2),M p1= M p e pn→M p1= N p e pn18.P162,正数第11行,“5.3.4 本条公式(5.3.4-1)(5.3.4-3)用于计算小偏压构件…..”中的“小”字删除19.P164,正数第12行,ΣN=N d e +N sw→ΣM=N d e +M sw20.P165,式(5-16),分子中的l→1(注:数字1)21.P166,图5-3(一),右上角“HRB235钢筋”改为“R235钢筋”,从左起第1条斜线“=0.05”改为“ηe0/γ=0.05”22.P199,正数第7行,αEsαcc t≤f sd΄ →αEsσcc t≤f sd΄23.P210,式(8-21)和表8-2中的“b”→“b s”24.P227,式(附B-3)~(附B-5),ψy→ψy (注:y不是下角标)P228,正数第1行式中,ψy→ψyP229,正数第4行式中,ψy→ψy25.P230,正数第5行,ΣΔσ →ΣΔl。
03G101-1图集请教陈青来教授的答疑
03G101-1图集请教陈青来教授的答疑基础一、1、04G101-3图集第6页关于“加腋”注写的规定:“b×hYc1×c2”,“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但是,基础梁有两种“加腋”,一种是侧腋,另一种是顶腋。
第6页没有说明此标注是侧腋还是顶腋?不过,看了第33页“基础主梁梁高加腋注写图示”与第38页“基础次梁梁高加腋”的图形语言,我认为第6页说的是“梁高加腋”。
——这个认识对吗?2、而且,我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基础主梁加侧腋”,设计时,在施工图上是不必进行注写的,施工人员“自动”按照第31页“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来进行操作即可。
——这个认识对吗? 答:1.对.梁高加腋是计算加腋,需要标注.2.对.侧腋是构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实施,设计不注.二、1、看了青来教授12月8日关于基础梁保护层的一个回复:“表中基础梁数据应加以修正。
在实际应用时,图集第38页已经明确规定最底层为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钢筋已在表中明确规定(保护层)为40,而基础梁的钢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实际(保护层)将大于40。
但对于高板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梁则应按规范执行”,再对比04G101-3图集第25页,感到现在有发布“勘误”的必要。
2、第25页“保护层”表中,“基础底板”的数据表现方式是好的,就是分别对“顶筋”和“底筋”列出保护层的厚度。
请教青来教授:括号里面的“防水:50”也是指底筋保护层的厚度吧?3、建议“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也按“顶筋”和“底筋”分别列出。
你看好吗?答:由于高板位筏形基础应用不多(中板位更少),所以不计划在101-3的构造详图中公布高板位和中板位的构造,而25页的通用构造主要服务于本图集的构造,且由于38页的构造中已明确梁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应用中不存在问题.对于低板位筏基,即便上翻基础梁中也可能有回填土,但属于无水"封闭土",不象自然土对钢筋有侵蚀性,所以基础梁侧面及梁顶的保护层不必采用40.就目前101-3所包括的低板位筏基构造,25页不存在勘误问题,但宜以加注解的方式适时修正以求全面. 另外,防水为50系指低板位的板底筋三、 在高层建筑中,有很多采用桩基方案,但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底下室,此时的底板和我们常说的筏板有什么区别呢?在结构计算中一般采用怎样的计算模型呢?在这里柱下是独立的承台,承台之间设有拉梁,且底板的厚度也比较厚,一般都是500左右。
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勘误表
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勘误表钢结构加固设计标准勘误表序号错误内容修改内容1 第2.3.1条第1段,将“标准GB12933-2019《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改为“标准GB12933-2021《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标准GB12933-2019《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修改为标准GB12933-2021《钢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2 第3.2.2条第2段,将“矩形加强板截面有效厚度计算公式为:对于矩形加强板的计算,其截面有效厚度的计算公式为”改为“矩形加强板截面有效厚度计算公式为:对于矩形加强板的计算,其截面有效厚度的计算公式应为”。
矩形加强板截面有效厚度计算公式为:对于矩形加强板的计算,其截面有效厚度的计算公式应为。
3 第4.1.3条第3段,将“至多3个连接件”改为“至少3个连接件”。
至多3个连接件改为至少3个连接件。
4 第5.2.1条第4段,将“厚度为4 mm”的规定改为“厚度应不小于4 mm”。
厚度为4 mm的规定改为厚度应不小于4 mm。
5 第6.1.2.2条第2段,将“翼板受剪作用最大值计算公式为:γ = V_max/(α×d×t_w )”改为“翼板受剪作用最大值计算公式为:VR = V_max/(α×d×t_w )”。
翼板受剪作用最大值计算公式为:γ = V_max/(α×d×t_w )应改为VR = V_max/(α×d×t_w )。
6 第7.3.1条第1段,将“使用公式(9)和(11)计算所得的抗扭刚度d2控制”改为“使用公式(9)和(12)计算所得的抗扭刚度d2控制”。
使用公式(9)和(11)计算所得的抗扭刚度d2控制修改为使用公式(9)和(12)计算所得的抗扭刚度d2控制。
7 第8.2.3条第1段,将“场地地震烈度分区(微震区、轻微震区、中度震区、重度震区)按GB/T 18312规定”改为“场地地震烈度分区(微震区、轻微震区、中等震区、强震区)按GB 18306规定”。
01)-新抗规勘误表(非官方版)
小于符号“<” “涉及院” S<R/gamma_re 的小于符号“<” 700m、760m、800m “高跨比” “1/300”
应为小于等于“<=” 应为“设计院” 应为小于等据是 44 页表 5.5.1 中数值为 1/250。 1/300 是旧抗规规定
新抗规勘误表
序号 1 位置 第 8 页表 3.4.3-1 错误 "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 “2 本章第 4.2.1 条之 1、3 款规 定且采用桩基的建筑。” 表中所有“25” 更正 应为"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 应为“2 本章第 4.2.1 条之 1、2 款中第 2 项规定且采用桩基的建筑。” 应为“24” 应为 其值可采用 1.2 剪力相应调整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hc 和 hb “难关” “长桓” “江厦” “番禹” “尤岗” 应为“其值可采用 1.2,剪力相应调整” 应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应为 hc1 和 hb1 应为“南关” 应为“长垣” 应为“江夏” 应为“番禺” 应为“龙岗” 漏掉了箍筋直径,也许是印刷问题 条文说明节点域的尺寸定义为翼从缘中 心线算起 因为 4.2.1 条已经没有了第 3 款,且旧 规范的第 1 款“砌体结构”并入了第 2 款 成为第 2 款中第 2 项 需要进一步确认 少了除号 备注
13 14
第 190 页由上第 2 行 第 199 页式 D.1.4-1
“菪昌” 系数“0.1”
应为“宕昌” 应为“1.1” 根据 240 页表 M.1.1-1 中的罕遇地震作 用下性能 3 和性能 4 的性能目标中的承 载力性能水准有可能超过极限承载力, 这样才能进入下降段。这种情况公式中 有可能出现“等于”的情况
2
第 28 页的 4.4.1 条第 2 款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勘误表
49
倒8行公式
(7.3.2-1)
1
A
^sso
A
^sso
57
正4行
2r2
2门
85
图7.7.2
横行只到点划线边
应到阴影边实线
138
倒2行
应向上弯折
可向上弯折
142
14行、19行
h
h0
143
倒12行
fAshh
fy^h0
Sy
fAshh
h0
Sy
149
上一层剪力墙
196
正4-5行
对暗柱,分别•…;对端柱
对暗柱、端柱
196
正6行
。
224
图G.0.1(d)
下部第2条横线上的竖线 与竖线2未对齐
与竖线2对齐
333
倒10行
锚固做法与顶层中间节点 处相同
顶层中间节点和中间层端 节点处相同
倒4行
0.8
0.08
156
倒3行
或斜向吊筋
或斜向吊筋(图10.7.12)
167
表11.1.4注1
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
设防烈度由本表
168
正8行
丫RE
YRE
169
倒5行
与强度标准值
与标准值
188
正11、12、14、
20行
外侧柱、梁上部
柱外侧
193
正11行
1/16;当
1/16,当
194
倒10行
上一层的墙肢,剪力墙的
2010新抗规勘误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勘误页行字误正前言4 1 3 本规范根据本规范系根据5 9 中国筑中国建筑28 倒8 …之1、3款规定且采用桩基的建筑。
…之1款规定的建筑及砌体房屋。
38 倒9 ρj k ρjk39 12、13 V ek i V Ek i 56 公式(6.2.5-1))H n)/H n57 10 其值可采用1.2剪力…其值可采用1.2;剪力…68 表6.4.5-3 一级(8度)一级(7、8度)68 倒9 …查表;…查表;端柱有集中荷载时,配筋构造按柱要求;106 图8.3.4-1 详图A r=335 r=35详图B bw≈6hw≈6175 7倒4 昆都仓四王子旗昆都仑四子王旗176 倒3 长春(难关、…)长春(南关、…)178 倒9 宁波(北仓宁波(北仑180 倒5 临驹临朐183 倒3 番禹番禺184 6 深圳(尤岗)深圳(龙岗)186 6 龙泽泉龙泉驿189 倒11 吴旗吴起199 式(D.1.4-1) 0.1ηj 1.1ηj219 倒7 …高度之比大于4 …高度之比不大于4 252 倒3 徐正中徐正忠341 图14 高跨比大于6的连梁跨高比大于6的连梁452 倒5 30% 50%关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勘误页行字误正前言4 1 3 本规范根据本规范系根据5 9 中国筑中国建筑28 倒8 …之1、3款规定且采用桩基的建筑。
…之1款规定的建筑及砌体房屋。
38 倒9 ρj k ρjk39 12、13 V ek i V Ek i56 公式(6.2.5-1))H n)/H n57 10 其值可采用1.2剪力…其值可采用1.2;剪力…68 表6.4.5-3 一级(8度)一级(7、8度)68 倒9 …查表;…查表;端柱有集中荷载时,配筋构造按柱要求;106 图8.3.4-1 详图A r=335 r=35详图B bw≈6hw≈6176 倒3 长春(难关、…)长春(南关、…)178 倒9 宁波(北仓宁波(北仑180 倒5 临驹临朐183 倒3 番禹番禺184 6 深圳(尤岗)深圳(龙岗)186 6 龙泽泉龙泉驿199 公式(D.1.4-1)0.1ηj 1.1ηj219 倒7 …高度之比大于4……高度之比不大于4…252 倒3 徐正中徐正忠341 图14 高跨比大于6的连梁跨高比大于6的连梁。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出版社勘误的内容
在植筋搭接长度范围内
111
倒4行
>0.6mm
>6mm
123
第4行
···均达到本规范相应指标的要求
···均达到本检验所执行规范相应指标的要求
175
倒4行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600mm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
注:点击右上角[附件勘误内容下载]
测得的强度降低百分率
测得的钢-钢拉伸抗剪强度降低百分率
27
倒10行
公式(5.4.2–2)末项+σsoAso(aso–as)
末项正号应为负号,即:
-σsoAso(aso–as)
48
公式(8.2.2-3)
公式中的方括号[ ]
应为圆括号()
68
图10.2.6
漏印表示纤维复合材的灰影线
参见送
出版社
报批稿
69
在举办宣贯学习班和编制手册初稿过程中,发现《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尚有8处错、漏需要勘误(见下表)。
出版社勘误的内容
页
次
行次、公式或图表号
错、漏内容
正确内容
备注
16
表4.5.4-1
混和后初黏度(23℃时)(mPa·S)
≤6000
混和后初黏度(23℃时)(mPa·S)
≤2000
19
第8行
图9.9.3-2
图中文字标注:
横向钢压条及锚栓
横向钢压条及M22锚栓
76
表Hale Waihona Puke 0.2.6漏表注注:若为已开裂受弯构件加固,fbd值尚应乘以0.83的降低系数。
87
第11行
采用手工涂胶粘贴的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正文勘误
62
, ——分别为沿水平荷载方向与垂直水平荷载方向每排桩中的桩数;
、 、 ——分别为沿水平荷载方向、垂直水平荷载方向每排桩中的桩数和总桩数;
71
5.9.2-2
三桩承台的正截面弯距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三桩承台的正截面弯矩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74
5.9.7-3
图5.9.7中平面图的
80
5.9.10-3
对于锥形承台应对变阶处及柱边处……
对于锥形承台应对柱边处……
82
5.9.13
82
5.9.14
224211对于墙卜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300mm对于墙卜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224212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墙下布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多层建应小于200mm234233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423c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多层建筑墙下布桩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
23
4.2.3-3
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图4.2.3-c),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22
4.2.1-1
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允许偏差速查手册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允许偏差速查手册1、模板安装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应满足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其位置偏差应符合下表1的规定。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安装允许偏差表1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应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 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应少于3面。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尺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2的规定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2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应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应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应少于3面。
2、钢筋分项工程2.1 钢筋加工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表3检查数量:同一设备加工的同一类型钢筋,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3件。
2.2钢筋安装钢筋安装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的规定,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43、预应力分项工程3.1、预应力筋或成孔管道定位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其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预应力筋或成孔管道定位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表5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应抽查各类型构件总数的10%,且不少于3个构件,每个构件不应少于5处。
3.2张拉与放张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6的规定。
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表6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应少于3束4、混凝土分项工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柱体偏差评定标准
混凝土柱体偏差评定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柱体偏差评定标准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对混凝土柱体偏差的评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二、混凝土柱体偏差的定义混凝土柱体偏差是指柱体在竖直方向上的不垂直度,也就是柱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通常用单位长度的“mm/m”来表示。
三、混凝土柱体偏差的分类1. 偏差的方向:柱体的偏差方向可分为向内偏差和向外偏差两种。
2. 偏差的程度:柱体的偏差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
四、混凝土柱体偏差的评定标准1. 偏差的允许值根据《建筑结构工程验收规范》(GB 50205-2001)规定,混凝土柱体的偏差应满足以下要求:(1)柱体偏差的允许值应符合图1的规定;(2)柱体偏差应在相邻的两个截面上进行测量,并取两个截面偏差的平均值作为柱体的偏差值。
图1 混凝土柱体偏差的允许值2. 偏差的评定方法(1)轻度偏差:柱体偏差不超过允许值的50%;(2)中度偏差:柱体偏差超过允许值的50%,但不超过允许值;(3)重度偏差:柱体偏差超过允许值。
在柱体偏差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应重新设计或采取加固措施。
五、混凝土柱体偏差的影响因素混凝土柱体的偏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强度越高,柱体的偏差越小。
2. 端面处理的影响柱体的端面处理影响着柱体的偏差,采用机械抛光或打磨的方式可以降低柱体的偏差。
3. 模板的影响模板的安装和调整直接影响着柱体的偏差,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和调整。
4. 施工工艺的影响施工工艺也是影响柱体偏差的重要因素,需要有严格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范。
六、混凝土柱体偏差的检测方法1. 直线仪检测法直线仪检测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柱体偏差检测方法,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柱体的偏差。
2. 激光测量法激光测量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柱体偏差检测方法,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柱体的偏差。
3. 钢丝绳测量法钢丝绳测量法是一种常见的柱体偏差检测方法,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柱体的偏差。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勘误表
勘误内容
页
次
行次、公式或图表号
错、漏内容
正确内容
备注
19
第8行
测得的强度降低百分率
测得的钢-钢拉伸抗剪强度降低百分率
27
倒10行
公式(5.4.2–2)末项+σsoAso(aso–as)
87
第11行
采用手工涂胶粘贴的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
采用手工涂胶时,钢板宜裁成多条粘贴,且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
90
表12.2.3
表中第三行:
在植筋锚固深度范围内
在植筋搭接长度范围内
111
倒4行
>0.6mm
>6mm123第 Nhomakorabea行···均达到本规范相应指标的要求
···均达到本检验所执行规范相应指标的要求
175
倒4行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600mm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
2007年4月4日
应改正号为负号,即:
-σsoAso(aso–as)
48
公式(8.2.2-3)
公式中的方括号[ ]
应为圆括号()
68
图10.2.6
漏印表示纤维复合材的灰影线
参见送
出版社
报批稿
69
图9.9.3-2
图中文字标注:
横向钢压条及锚栓
横向钢压条及M22锚栓
76
表10.2.6
漏表注
注:若为已开裂受弯构件加固,fbd值尚应乘以0.83的降低系数。
精品67.建筑规范大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勘误表
正6行
;
。
224
图G.0.1(d)
下部第2条横线上的竖线与竖线2未对齐
与竖线2对齐
333
倒10行
锚固做法与顶层中间节点处相同
顶层中间节点和中间层端节点处相同
167
表11.1.4注1
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
设防烈度由本表
168
正8行
γRE
γRE
169
倒5行
与强度标准值
与标准值
188
正11、12、14、20行外侧柱、Fra bibliotek上部柱外侧
193
正11行
1/16;当
1/16,当
194
倒10行
上一层的墙肢,剪力墙的
上一层剪力墙
196
正4-5行
对暗柱,分别···;对端柱
对暗柱、端柱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勘误表
页
行
误
正
49
倒8行公式(7.3.2-1)
57
正4行
2r2
2r1
85
图7.7.2
横行只到点划线边
应到阴影边实线
138
倒2行
应向上弯折
可向上弯折
142
14行、19行
h
h0
143
倒12行
149
倒4行
0.8
0.08
156
倒3行
或斜向吊筋
或斜向吊筋(图10.7.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勘误
页
行
误
正
5
倒8
code-ibs-cabr
code_ibs_cab
49
公式(7.3.2—1)
A´sso
Asso
57
正4
2r2
2r1
85
图7.7.2
横尺寸线左侧只到点划线边
应标到阴影边实线
90
图7.8.3
h尺寸线未与上端面对齐
应与上端面对齐
138
倒2
应向上弯折
可向上弯折
142
正14、正19
h、截面高度(墙的长度)
ho、截面有效高度
143
倒12(两处)
fyv=
Ash
h0
fyv
Ash
h0
Sv
Sv
149
倒4
0.8
0.08
168
正8
rRE
γRE
186
倒3~4
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梁的下部纵向钢筋深入中间节点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E,且伸过
粱的下部纵向钢筋深入中间节点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E,对一、二级抗震等级,还应伸过
188
正11~12、14
外侧拄
拄外侧
188
正20
梁上部
柱外侧1Βιβλιοθήκη 2倒3、倒10l0
la
194
倒10
上一层的墙肢,剪力墙
上一层剪力墙
196
正4~6
对暗柱,分别不应小于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长度l0和和墙厚bW乘积的1.2%、1.0%;对端拄、翼墙和转角墙分别不应小于图11.7.15中阴影部分面积的1.2%、1.0%;
对暗往、端拄、翼墙和转角墙分别不应小于图11.7.15中阴影部分面积的1.2%、1.0%。
2010新抗规勘误-101123
龙岗
29.
第页第行
龙泽泉
龙泉驿
30.
第页第行
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31.
第页倒数第行
吴旗
吴起
32.
第页第行
菪昌
宕昌
33.
第页式
34.
第页倒数第行
…高度之比大于…
…高度之比不大于…
35.
第页由上第行
“涉及院”
“设计院”
36.
第页倒数第行
徐正中
徐正忠
37.
第页第行
38.
第页第、行
700m、760m、800m
单位应为“”
39.
页图
“高跨比”
应为“跨高比”
40.
第页倒数第行
41.
第页表钢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完好”栏内数值
“300”
应为“”,
根据是页表5.5.1中数值为。是旧抗规规定
42.
重力作用点至下柱近侧
19.
第页第行
昆都仓
昆都仑
20.
第页倒数第行
四王子旗
四子王旗
21.
第页倒数第行
难关
南关
22.
第页第行
伊春(乌马)
伊春(乌马河)
23.
第页倒数第行
宁波(北仓)
宁波(北仑)
24.
第页倒数第行
临驹
临朐
25.
第页倒数第行
长桓
长垣
26.
第页倒数第行
江厦
江夏
27.
第页倒数第行
番禹
番禺
28.
常见结构设计与鉴定加固计算失误简析
常见结构设计与鉴定加固计算失误简析本文结合笔者在结构的鉴定加固工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结构设计的计算失误实例,简要地分析了计算失误的原因,以供同行在工程中参考。
标签结构设计;结构鉴定与加固;计算失误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和结构鉴定与加固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以及一些配套的计算软件的飞速发展,在过分依赖计算机的同时,结构计算已然被人们忽视,这必将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本文结合笔者在工程实际中所遇到的计算失误实例,简要地探讨结构计算失误。
1 于模型荷载上的失误1.1 荷载取值失误随着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在结构设计领域,计算机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随着而来的就是人们对结构设计软件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在本人所接触的结构设计、鉴定工作中,已经发现了有很多起由不当的使用结构设计软件引起的工程事故。
下例就是典型的实用软件计算失误:某宾馆是一个9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主要依赖结构设计软件。
框架梁断面尺寸:250mm×700mm;主楼柱网尺寸:7.8m×7.8m。
在裙房的顶层将部分中柱抽掉,形成一个15.6m×22.4m的会议室,采用的结构形式为井字楼盖。
此宾馆的主体结构刚完工,就发现了很多的框架主梁开裂。
通过现场查阅图纸,可以发现:15.6m跨井字梁断面尺寸是300mm×800mm,梁底仅仅配3Φ18;7.8m跨主梁支座以及跨中仅仅配3Φ16。
经过之后的调查和分析,会产生这个结果,就是因为设计时将该层的多项荷载给遗漏了,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结构设计软件并没有处错误,根本原因是结构荷载取值的失误。
为避免这一类的失误,需要在模型建立完成之后以及计算开始之前对荷载进行仔细的校核。
1.2 忽略主要荷载常规结构设计中的主要荷载均是我们非常熟悉活载、恒载、风载以及地震荷载的作用等等。
有些设计人员一般都会注意到这些常规荷载,但是却不能注意到一些特殊情况下,其它的结构荷载或是作用也会成为主要荷载。
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勘误(2)
条文:1. P48倒数第六行:“ρ——纵向钢筋配筋率,为钢筋断面面积s A 与混凝土断面面积c A 的比值(%)”中的“(%)”去掉。
(注:比如若配筋率为0.8%,计算时应代入0.008而不是0.8)。
2 P49第二行:“Tg —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m ),可参照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3.0.10)的1/4~1/3取用;”修改成“Tg —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的绝对值(℃/m ),可参照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3.0.10)的1/4~1/3取用;”3 P50 D.0.4的第三款,“式(D.0.3-1)”改成“式(D.0.3)”。
条文说明:1. P105,倒数第十行,在“混凝土抗拉强度 3.22t f =MPa ”后加入“混凝土弹性模量31000c E MPa =” 。
2. P105倒数第三段。
“7.303/92-=-=g T °C/m ”改成“7.303/92==g T °C/m ”3. P106第三行:()42.10.286104 2.10.28641.511027010 1.0(1.51101400270)10 4.8405104c a w f ε---∞----=⨯⨯+⨯=⨯⨯⨯⨯+⨯=⨯中的40改为42,与题目所给条件相对应。
4. P106第五行。
5441.1103 4.5345108.38510t c sh T ζζεαε---=∆+=⨯⨯+⨯=⨯中的4.534改为4.535。
5. P106第七行和第八行。
将公式()()15.354 5.30.680.265440.245 1.1100.260.876(30.7) 4.845100.2457.6910 4.845100.0961.23410c k h td c c h g h T e e εαβε-∞---⨯⨯---=+=⨯⨯⨯⨯+⨯=⨯+⨯⨯⨯--=-中负数符号去掉,只保留正值,即将公式变为()()15.354 5.30.680.265440.245 1.1100.260.87630.7 4.845100.2457.6910 4.845100.0961.23410c k h td c c h g h T e e εαβε-∞---⨯⨯---=+=⨯⨯⨯⨯+⨯=⨯+⨯⨯=⨯6. P106“(2)计算横向裂缝间距”的倒数第三行:“C L ”改为“C ”,以和配筋设计的附录D 相对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行
采用手工涂胶粘贴的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
采用手工涂胶时,钢板宜裁成多条粘贴,且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
90表12.2.3来自表中第三行:在植筋锚固深度范围内
在植筋搭接长度范围内
111
倒4行
>0.6mm
>6mm
123
第4行
···均达到本规范相应指标的要求
···均达到本检验所执行规范相应指标的要求
在举办宣贯学习班和编制手册初稿过程中,发现《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尚有8处错、漏需要勘误(见下表)。
勘误内容
页
次
行次、公式或图表号
错、漏内容
正确内容
备注
19
第8行
测得的强度降低百分率
测得的钢-钢拉伸抗剪强度降低百分率
27
倒10行
公式(5.4.2–2)末项+σsoAso(aso–as)
175
倒4行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600mm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
2007年4月4日
应改正号为负号,即:
-σsoAso(aso–as)
48
公式(8.2.2-3)
公式中的方括号[ ]
应为圆括号()
68
图10.2.6
漏印表示纤维复合材的灰影线
参见送
出版社
报批稿
69
图9.9.3-2
图中文字标注:
横向钢压条及锚栓
横向钢压条及M22锚栓
76
表10.2.6
漏表注
注:若为已开裂受弯构件加固,fbd值尚应乘以0.83的降低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