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山野放歌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山野放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2

第三单元山野放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学设计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2

第三单元《山野放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新民歌,作品表达了陕北人民热爱红军的真挚情感,再现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到来时的热烈场面。

歌曲的旋律回转起伏、优美舒展,高亢嘹亮。

歌曲为D商调式,2/2、2/4、3/2拍混合节拍,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早年曾在春晚等央视节目亮相,对于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认知经验。

阿宝、王二妮等陕北民歌歌手也成为同学们喜欢的“陕北风”代表。

这首歌曲地域色彩浓厚,能够让学生充分领略山歌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模唱、分段聆听及感受音乐。

难点:了解信天游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音乐,提出问题(1)这是哪个地方的歌曲?(2)他们都属于哪一种音乐类别?2、知识巩固——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民歌的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二)初听歌曲1.创作背景《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新民歌。

经过笔者调查得知:在文革时期,文艺生活曾进入一片死寂。

1970 年,当地相关文化部门和音乐爱好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始大规模的搜集资料整理改编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领导人民群众积极抗战为内容材料的民歌体裁。

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陕北信天游体裁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脱颖而出。

就这样由刘烽老师作曲,杨巧老师演唱,一领众和的合唱歌曲应运而生。

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新人音版第16册音乐教案课题:第三单元——山野放歌学校:姓名:日期:新人音版第16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导入创造一种美好、轻兴国县位于江我们祖国师:同学们,松的音乐环境属赣西省南部,五十文化悠久,地大物博,州市管辖。

兴国六个民族的艺术异彩分呈,的上人95%以今天赣南兴国县被国家文为中原南口均中国民间艺术化部命名为迁的客家人及,“兴国山歌”山歌之乡由于独其后裔。

成为了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教的地理环境特这不仅是兴国人的的瑰宝,引出课题和客籍背景,世骄傲,也是江西人的骄傲!学居代住在高山我们作为江西人,应该做中的客家密林“兴国山歌”的火炬传递过着艰辛的人过为“兴国山歌”的传承者,在劳作之生活,上节课老和发展接上一棒。

程余,他们只有用师布置同学们去查找有关山歌来抒发兴你们“兴国山歌”的资料。

己自内心的情去查找了吗?感。

二:展示有关“兴国山让学生通过PPT更山“兴国歌”的资料加直观的掌握和了歌”历史悠久,解“兴国山歌”的唐宋流传有自请学生举手来宣读自1.相关知识。

到至今的说法。

己准备的资料内容。

的古风遗中原(以第一个学生的内当地土著韵和容为基础,其他学生的融汇形文化分别举手补充)独具特色了成兴的兴国山歌。

歌以独特国山灵的民间风格,多变活的形式,生动的的手法,老师总结并补充(幻2.优美的音语言,灯显示内容,学生每深远的乐旋律,人发一分,并请学生扎根于人影响,课后将同学们说到的历千百民之中,而老师没有查到的内成为年而不衰,容加入在后面)民间艺术我国璀璨的明一颗兴国县被国珠。

化部命名文家中国民间艺为三、“兴国山歌”的艺术、。

术山歌之乡风格特点:“兴国山所以,“兴国山歌”有固定的歌”闻名遐迩,歌头格式:“哎呀嘞——山歌之素有“音调既高且长,具哎”,乡”的称誉。

引人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旋律优美。

语言生动,注意。

曲的1.歌曲形式多兴国山歌内容丰富,(一段式结构?样,生动活泼,运用自如,体)千百年来,因而,灵活多变。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二课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设计(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二课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设计(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期音乐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山野放歌第二课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目标1、情意目标: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据西北民歌改编的音乐作品。

2、知识目标: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的知识。

3、能力目标:聆听男声独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花儿与少年》,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教材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陕北民歌改编的合唱曲。

歌曲反映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与场面。

歌曲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类。

流行于陕西北部、宁夏东部和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

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

歌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奏,主题和主题变奏Ⅰ(第一段、第二段歌词)。

第二部分:简短的间奏,变奏Ⅱ(分节歌反复)和间奏、变奏Ⅲ(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歌词)。

第三部分:主题旋律的间奏,再现变奏Ⅰ,结尾句(第六段歌词)。

《上去高山望平川》《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著名的青海民歌,是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花儿”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相毗邻的广大地区,是生活在这里的回、汉、东乡、土、撒拉和保安族人民广泛流传的民歌,也是回族代表性民歌。

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属于山歌类。

“花儿”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极为广泛。

由于“花儿”长期传播于高原、山川之间,所以“花儿”在整体上形成了高亢、奔放、刚健、粗犷的音乐风格。

当地人称“花儿”为“令”,如“黄河令”、“土族令”、“尕马儿令”和“脚户令”等,约有100余种。

“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

“长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由于宽广,多用真假声相结合的唱法演唱,“短调子”短小、平和,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多用真声演唱。

初中音乐_山野放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山野放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山野放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第一课时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对中国民歌中的山歌产生兴趣,能以自己所喜爱的形式参与、体验和表现,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使学生能够体验山歌所蕴含的情感内容,感受革命根据地人民乐观的态度和不畏艰辛的精神,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示范、合作、模仿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歌唱姿势、用方言有韵味的演唱歌曲,并能够以对唱的形式表演歌曲。

通过演唱、对比、分析、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山歌的风格特点,更好地表现歌曲畅快、明亮、豪迈之感。

3.知识与技能: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能够运用方言自信大方地演唱歌曲。

通过对民歌创作手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五声调式、方言的运用,掌握倚音、波音等装饰音的运用,非方整性的“四句头”结构和乐句之间的弱起节奏。

通过欣赏和参与体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山歌的风格特点,体会其艺术魅力。

结合作品学习山歌、信天游等知识。

教学重点:1.用方言有韵味的演唱歌曲。

2.以对唱的形式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1.山歌的音乐风格。

2.乐句之间的弱起节奏、延长音的演唱。

教学方法:听赏法、教唱法、视唱法、讲解法、表演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请回忆中国民歌有哪三种重要体裁?学生回答。

教师:号子和小调我们在初一已经学习过了,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美丽的大山,去领略山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什么是山歌呀?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山歌(山歌指在山间野外从事劳动的人们抒发感情即兴编唱的民歌。

)教师:同学们,请看课题,为什么叫“山野放歌”?学生回答。

教师:“放”指放声歌唱,只有放声歌唱才能让对面山上的人们听得到。

“放歌”也更能抒发歌唱者的情怀。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山歌?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听说过刘三姐吗?传说刘三姐是一位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她出口成歌,擅长用山歌来表达劳动人民的生活。

初中音乐山野放歌教案

初中音乐山野放歌教案

初中音乐山野放歌教案课程目标:1. 感受并体验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3. 通过学习《山野放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歌曲《山野放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鉴赏。

3. 音乐理论知识的普及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欢快的歌曲,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山野放歌》。

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教师播放《山野放歌》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旋律和节奏。

2.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3. 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讲解音乐理论知识。

三、情感表达(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歌词和旋律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团队合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团队合作演唱。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错误。

3. 各组演唱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音乐鉴赏(10分钟)1. 教师播放其他与《山野放歌》风格相似的歌曲,让学生进行音乐鉴赏。

2.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喜好,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山野放歌》歌曲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情感表达和音乐鉴赏方面的能力提升。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综合素质。

最新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最新新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新人音版第16册音乐教案课题:第三单元——山野放歌学校:姓名:日期:新人音版第16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学科音乐年级八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课时第1课时课题《打支山歌过横排》课型唱歌课教材分析《打只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兴国山歌. 2/4 拍,速度:中速稍慢,调式:1=D,体裁为兴国山歌的遥唱体,曲调高亢悠扬,亲切感人,具有浓郁的兴国山歌特点。

特别歌头一声“哎呀嘞——哎”,音调高扬,声音绵长,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的艺术效果。

接下来运用“1,2,6”三音的创作手法,音域只在纯四度内盘旋,最后停留在主音上结束,旋律激情动人,娓娓道来。

歌曲中运用了倚音、波音、滑音装饰音和客家方言,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的艺术特征,生动地表现了客家人明快、爽朗、豪放的山野气息。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兴国山歌”的相关文化及其内涵,深对学生加兴国山歌的热爱。

2:引导学生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打只山歌过横排》,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3:参与创作“兴国山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品味客家人的生活气息教学重点学会用有感情、优美豪放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教学难点唱好歌头“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点、风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放机。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五十六个民族的艺术异彩分呈,今天赣南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兴国山歌”成为了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瑰宝,这不仅是兴国人的骄傲,也是江西人的骄傲!我们作为江西人,应该做“兴国山歌”的火炬传递者,为“兴国山歌”的传承和发展接上一棒。

第3单元 山野放歌-2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山野放歌-2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学生随音乐感受民歌
课堂小结
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民歌反应的内容与人民生活及地方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形式简明朴实,曲调短小生动,易唱易记。人们在民歌的口头传唱中加入了当地的方言、语音语调,这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让民歌传唱得更广,更多姿多彩!多听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发现和保护色彩斑斓的世界民族音乐瑰宝,通过民歌来继承传统文化,表达出我们的爱国热情!
2、欣赏并展开想象回答问题:
这首歌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乐句悠扬、宽长,起伏较大,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情调。极富西北地方色彩,经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达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单元标题
第3单元 山野放歌(第2课时)
学习内容
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
教材分析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新民歌,作品表达了陕北人民热爱红军的真挚情感,再现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到来时的热烈场面。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回转起伏、优美舒展,高亢嘹亮,尤其是采用了合唱这种表现形式,使得歌曲的表现力更丰富。歌曲为D商调式, 、 、 拍混合节拍,演唱形式为女声领唱与合唱,曲式结构可视为单一主题的三部曲式。
板书设计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欣赏
茉莉花 欣赏
课后反思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欣赏学习,认识了祖国多民族多地区的民歌,感受到祖国人民对于传统艺术文化传承的精神。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山野放歌》教学设计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山野放歌》教学设计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山野放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山歌的定义和特点。

2.了解《山野放歌》的创作背景和歌曲特点。

3.能够正确理解和演唱《山野放歌》歌词。

4.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达能力,感受山歌的朴素、淳朴和激情。

教学内容1.山歌的定义和特点。

2.《山野放歌》的创作背景和歌曲特点。

3.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达方法。

4.词语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山歌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山歌。

第二步:讲解《山野放歌》的创作背景和歌曲特点(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山野放歌》的创作背景和歌曲特点,让学生对歌曲有更全面的了解。

第三步:集体欣赏《山野放歌》(10分钟)教师带领全班集体欣赏《山野放歌》。

第四步:分组欣赏和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听一遍《山野放歌》,讨论歌曲中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第五步:歌曲解析(20分钟)教师对《山野放歌》歌词进行解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第六步:学唱《山野放歌》(3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学唱《山野放歌》,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第七步:小组演唱大比武(3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山野放歌》演唱比赛,让学生发扬自己的才能。

第八步: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并表扬优秀的小组和学生。

教学方法1.普及式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山歌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山歌是民间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2.听译式教学方法:通过对《山野放歌》歌词的解析,让学生提高词语的理解与表达水平,让学生喜欢在学唱歌曲时理解歌曲中的信息。

3.听说读唱写综合教学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从听、说、读、唱、写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学习,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4.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

初中 山野放歌 教案

初中 山野放歌 教案

初中山野放歌教案课程名称:初中音乐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能够用欢快、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山野放歌》。

2. 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变化,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山野放歌》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 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对应的演唱技巧。

2. 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和歌词。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引导学生跟着节奏拍手。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教师总结。

二、新歌教学(15分钟)1. 教师出示乐谱和歌词,引导学生朗读歌词。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

3. 教师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学生跟随练习。

4.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接龙练习。

2. 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鼓励并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山野放歌》,学生跟唱。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教师总结。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旋律练习,教师指导。

3.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进行歌曲演奏,如钢琴、吉他等。

2. 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鼓励并提出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歌曲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学会歌曲《山野放歌》,并能够理解和欣赏音乐的美。

第3单元 山野放歌-1学唱欣赏《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山野放歌-1学唱欣赏《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 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以第一个学生的内容为基础,其他学生分别举和特征。)
(哎呀鳓——哎)
(曲调高亢悠扬,先声夺人)(仿佛人们面对着美丽的大自然深情呼唤,悠扬的歌声在回荡山谷,余音绕耳不绝,令人浮想联翩,目不暇接,心旷神怡,感慨万千。)(用高位、激情、圆润的声音来演唱)
(曲调高亢悠扬,亲切感人,生动地表现了客家人明快、朴实、爽朗、豪放的山野气息。)
2.带入客家方言读歌词并理解歌词意义。[打——唱;横排——两山之间崎岖的山路,石(sa)、禾(wo)、鞋(hai) ]
3.学唱歌曲并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联想歌曲的意境。找出最能体现“
4.欣赏《打支山歌过横排》。(播放名家范唱或老师范唱)
三、曲式分析及歌曲处理
(一)分析设问(幻灯显示)
1.歌曲的曲式结构?(一段体)
(把学生分成四小组合作交流创作)
温情提示:幻灯显示
(一)创编歌曲
(二)表演与评价
提示:演唱形式可以是独唱、对唱、轮唱、小合唱等
(师生共同合作,共同评价)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同唱了兴国山歌,还演唱了自己创作的“兴国山歌”,感受了客家人明快、豪放的山野气息,体会了客家人简朴、快乐的幸福生活。相信,一声高亢的“哎呀嘞——”已打动了你的心;一首悠扬的兴国歌已唤起了你的爱。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深情高歌《打支山歌过横排》,让这份快乐和爱,伴随你到天涯海角,让兴国山歌传遍海角天涯!
2.歌曲中用了哪些装饰音?
装饰音在歌曲中取到了什么作用?
3.找出最能体现“兴国山歌”风格特点的那一句?
有什么特点?仿佛联想到了什么?该如何来演唱这句?
4.歌曲的风格特点;联想歌曲的意境。
5.歌曲中除了第一句,旋律落差大吗?(不太大)用了几个音?(“1、2、6”三个音)

《山野放歌+知识与技能》示范教案

《山野放歌+知识与技能》示范教案

《山野放歌知识与技能》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山歌,学习发声练习。

2.了解信天游、花儿,认识电子合成器。

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唱山歌,了解山歌咬字吐字的基本特征,完成发声练习。

2.了解陕北“信天游”和“花儿”的相关音乐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听说过“山歌”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学习一首典型的“山歌”民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二、新课1.播放歌曲《打支山歌过横排》(1)聆听《打支山歌过横排》,请同学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歌曲的曲风有什么明显的特点?②歌曲在旋律、节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③歌曲表现出了当地民众怎样的情怀?(2)教师简要介绍“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的旋律起伏度较小,基本音域大多在五度左右,且常常由三音列“6 1 2”、四音列“6 1 2 3”及五音列“5 6 1 2 3”构成。

兴国山歌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歌前以“哎呀嘞哎”开腔,结尾又加有“同志哥”的衬腔,使之成为赣南兴国山歌的主要特征之一。

(3)完成发声练习。

2.认识陕北信天游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3.认识“花儿”(1)流传地区:“花儿”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区。

(2)产生背景:陇中高原的荒凉和艰辛是“花儿”传唱的大背景,唱“花儿”的人大多世代生活在深山大沟里。

他们在沟壑峰峦、茫茫无边的黄土地上,忍受着人们难以想象的干旱与灾难。

(3)演唱方言:民歌的方言演唱方式是赋予民歌地域风格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同学们听不清歌词的原因所在。

“花儿”是一种跨民族的山歌体裁,汉、回、撒拉、保安、东乡、裕固、藏等民族共同用当地的汉语方言传唱,这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是独一无二的。

4.认识电子合成器电子音乐合成器又简称为电子合成器。

山野电视剧演员山野放歌教案

山野电视剧演员山野放歌教案

山野电视剧演员山野放歌教案第一章:山野电视剧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山野电视剧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山野电视剧的特点和分类。

1.2 教学内容:山野电视剧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山野电视剧的特点:自然环境、人物性格、故事情节。

山野电视剧的分类:野外生存、探险、自然生态保护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山野电视剧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讨论法:分组讨论山野电视剧的特点和分类。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山野电视剧特点和分类的理解。

第二章:山野电视剧演员角色塑造2.1 教学目标:了解山野电视剧演员的角色塑造方法。

掌握山野电视剧演员在表演中的技巧。

2.2 教学内容:山野电视剧演员的角色塑造方法: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创造角色。

山野电视剧演员在表演中的技巧:声音、动作、情感表达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山野电视剧演员的角色塑造方法和表演技巧。

实践法:学生进行角色塑造和表演练习。

2.4 教学评估:表演练习:评估学生在角色塑造和表演方面的能力。

第三章:山野电视剧剧本创作3.1 教学目标:了解山野电视剧剧本创作的基本原则。

掌握山野电视剧剧本的结构和要素。

3.2 教学内容:山野电视剧剧本创作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合理性、创新性。

山野电视剧剧本的结构和要素: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山野电视剧剧本创作的基本原则和剧本结构。

写作法:学生进行山野电视剧剧本创作练习。

3.4 教学评估:剧本创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山野电视剧剧本创作方面的能力。

第四章:山野电视剧拍摄技巧4.1 教学目标:了解山野电视剧拍摄的常用技巧。

掌握山野电视剧拍摄的基本方法。

4.2 教学内容:山野电视剧拍摄的常用技巧:镜头运用、构图、光线、音效等。

山野电视剧拍摄的基本方法:实景拍摄、植入拍摄、特效制作等。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山野电视剧拍摄的常用技巧和基本方法。

实践法:学生进行山野电视剧拍摄练习。

4.4 教学评估:拍摄练习:评估学生在山野电视剧拍摄方面的能力。

山野放歌评课稿

山野放歌评课稿

山野放歌评课稿(原创版)目录1.评课背景和目的2.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3.课程效果和反思正文山野放歌评课稿1.评课背景和目的山野放歌是一门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欣赏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诗歌,了解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本次评课旨在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反思,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课程围绕自然主题,选取了多篇经典的诗歌作品进行讲解和欣赏。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古诗词、现代诗以及散文诗等不同类型的作品。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了讲授、讨论、朗读、写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具体来说,教师在讲解诗歌作品时,注重对诗歌背景、作者生平、创作特点等方面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在讨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安排了朗读和写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诗歌的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3.课程效果和反思总体来说,本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自然主题的诗歌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然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课程的讲解内容较为庞杂,可能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

建议教师在备课时,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和整合,使课程更加紧凑和系统。

其次,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教师需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

最后,在写作环节,部分学生的作品质量不尽如人意。

教师应在平时加强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在课程结束后能够提交质量较高的作品。

总之,山野放歌这门课程在实现教学目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山野放歌教学设计

山野放歌教学设计
信天游对于学生来讲很陌生,要让学生先从理解民歌入手。
感受山歌和信天游自由的节奏。
分析简单的曲式结构,感受音乐情绪,把握明显的节奏变化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学生对歌曲第二部分旋律非常熟悉,这段旋律节奏欢快,朗朗上口,可以使学生亲身体会,对信天游更加感兴趣。一边打节奏一边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2/4拍的节奏特点,还能锻炼学生协调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于民歌的理解非常浅显山歌和信天游对他们来讲更为陌生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就要尽可能地引起他们的共鸣以通俗简单的方式引导他们去理解和接纳可以说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一课
课题
第三单元山野放歌(第一课时)
课时
1课时
课型
欣赏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课是欣赏课,从介绍民歌入手,让学生了解山歌,了解信天游的音乐特点,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典型的信天游作品,并通过实践参与体验。
3.教师讲解什么是民歌,山歌和信天游。
4.请同学们再次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边听一边合着音乐打拍子。
5.教师提问: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的情绪有什么不同?节奏有什么变化?
6.要求学生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第二部分的旋律,教师伴奏。
7.播放信天游《兰花花》。
8.播放信天游《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学生欣赏、感受,每听完一首,回答歌曲听一边听一边合着音乐打拍子。
学生回答
学生试着演唱。
如果学生可以流畅的演唱第二部分,可以按照原曲要求分男女演唱,还可以按强弱规律打上拍子。
欣赏体验。
欣赏体验。
三首歌曲分别属于民歌三大体裁里的一类,风格迥异,学生亲身体验后加上教师的引导,很轻松的进行了正确分类,理解了号子,山歌,小调各自的特点。

山野放歌——信天游 教学设计

山野放歌——信天游 教学设计
6、总结
课件出示总结上课内容
PPT课件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表演唱
2.评价量表内容
分小组的模式,演唱、表演信天游,学生自己制作相关的PPT作为表演的背景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信天游的演唱风格特点及其唱词的人文魅力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1、视频导入
课前播放《红高粱》歌曲片段
PPT课件,QQ影音播放器
2、新授课,信天游的产生环境
课件上出示相关地貌图片,分析其风格特点
PPT课件,PS图片编辑软件
3、欣赏相关信天游的歌曲片段
播放电影《信天游》、电视剧《血色浪漫》当中的相关歌曲视频片段
PPT课件,会声会影视频编辑软件,QQ影音播放器
4、分析信天游唱词的人文魅力
课件上以动画模式呈现信天游的唱词
PPT课件,Word文档
5、歌曲学习
1、视频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2、出示歌曲谱例,学习演唱
PPT课件,TT作曲家打谱软件,会声会影视频编辑软件,QQ影音播放器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摘要
学科
音乐
学段
年级
初二
单元
第三单元
教材版本
人音版
课程名称
山野放歌——信天游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感代表作《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让学生感受山歌的魅力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民歌是相对陌生的,随着电视电影《红高粱》的热播,很多同学对信天游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而且也喜欢唱上几句,但对于这种风格特点及形成是不太了解的,本节课的学习就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感受信天游的魅力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人音版教材分析:《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兴国山歌. 拍,曲调高亢悠扬,亲切感人,具有浓郁的兴国山歌特点。

特别歌头一声“哎呀嘞——哎”,音调高扬,声音绵长,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起到先声夺人或呼唤的艺术效果。

歌曲中运用了“6,1,2”三音的创作手法,倚音、波音装饰音和客家方言,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的艺术特征,使歌曲充满了山野气息。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感悟兴国山歌,加深学生对山歌的热爱,进而热爱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2、通过歌曲演唱,深入了解歌曲的内容和风格特征。

3、通过方言、装饰音的运用,能感受到客家人纯朴、善良的山野气息,并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打支山歌过横排》。

教学重点:学生能有感情的,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感受兴国山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腔“哎呀嘞——哎”的演唱,能够掌握装饰音(前倚音、波音)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歌识曲:聆听两首歌曲,学生猜出歌曲名字。

2.提问:这两首歌曲分别属于中国民歌中的哪种体裁?复习民歌体裁(劳动号子、小调)及其特点。

3.学习新的民歌体裁—山歌,走进兴国,揭题-----《打支山歌过横排》二、聆听歌曲(1)初听歌曲1. 聆听歌曲,设问: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打支”“横排”是什么意思?拍,节奏自由舒展,旋律高亢嘹亮。

“打2. 师启发生小结:歌曲24支”是“唱支”,“横排”是“两山之间崎岖的山路”3. 出示“山歌”的概念,兴国县、兴国山歌的介绍。

(2)复听歌曲1. 学生聆听教师范唱,设问:歌曲中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哪里?(引导生做律动)a.引腔“哎呀嘞哎”有特色的,像是在呼喊,设问:引腔的作用?体验学唱引腔,解决难点“前倚音”的演唱。

b.歌词有特色,有方言加入。

c.师启发生小结:引腔“哎呀嘞哎”具有提示对方歌唱即将开始的作用,是兴国山歌特有的标志,歌词中方言的加入使歌曲更具有浓郁的客家风情。

山野放歌评课稿

山野放歌评课稿

山野放歌评课稿
摘要:
一、引言
二、课程背景介绍
三、课程目标
四、课程内容概述
五、教学方法及评价
六、课程收获与建议
七、总结
正文:
【引言】
山野放歌评课稿,旨在对一堂生动有趣的户外音乐课程进行深入评价。

这堂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以歌声表达情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课程背景介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旨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山野放歌课程作为一种创新的音乐教育方式,将学生带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歌声与山野共鸣。

【课程目标】
山野放歌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学会用歌声表达自己的
情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丰富课余生活。

【课程内容概述】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户外音乐欣赏、声乐技巧讲解、互动游戏等。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教学方法及评价】
课程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师通过讲解音乐知识、演示声乐技巧,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并进行现场点评,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

课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成果,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

【课程收获与建议】
学生通过本课程,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建议课程可以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山野放歌1

山野放歌1

第三单元山野放歌(总第7课时)一、课前思考1、教材分析: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人民音乐家洗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

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

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

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

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

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汇的热情。

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三、教学重点:1、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情、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2、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青海湖的鸟岛、生活着的兽类、植被。(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有关鸟岛、兽类、植被的图片。鸟是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主体,有189种,10余万只,其中水禽数量较大,多为候鸟,主要有鱼鸥、斑头雁、大天鹅、棕头鸥、鸬鹚、黑颈鹤。由于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属高原半干旱寒冷气候区,地域辽阔,气候多变,环境独特,因而在此地生活着的动植物种类丰富。青海湖有鱼类8种,其中,湖内盛产的湟鱼(青海裸鲤)更是驰名中外的稀有品种。)




三、拓展
(1)认识“花儿”,欣赏花儿盛会的图片。(花儿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汉、藏、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口头的一种民歌。青海花儿又称“少年”,一般只在山野歌唱而回避长辈及家人。它的声调既高亢嘹亮,又委婉动听;内容既有繁复的叙事,又有即兴的抒情;)
(2)歌舞曲《花儿与少年》与民歌《四季调》的对比欣赏。
海原三中音乐教案
主备人徐海霞第2周星期(2014年9月9日)总2第1课时
课 题
山野放歌
课型
音乐
教学目标
1、欣赏“青海湖”和“万山之祖——昆仑山”“黄河源头——卡日曲”“长江源头——沱沱河”及当地的风土民俗风光图片、歌舞等艺术作品,听赏、学唱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2、学唱青海民歌《四季调》,并与《花儿与少年》进行对比分析、欣赏。
(3)出示两个片段的乐谱,反复播放两段乐曲的旋律,让学生分组(小组合作)试唱乐谱。(此设计是为了使识谱能力弱的学生在同组同学的帮助下,熟悉乐曲旋律,互帮互学。)
(4)集体跟琴唱两个片段的乐谱。(巩固)
(5)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成绩。
师:谁能说一说,刚才展示的小组中,哪个小组唱得音更准确,能表现出情绪的区别?
•师:听了青海湖的歌,我们再来看看青海湖的舞蹈。今天,我们请班里舞蹈队的同学为我们表演舞蹈,看看你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能记住几个动作。(舞蹈队的学生拿扇子在《四季调》旋律中翩翩起舞,其余学生边欣赏边记动作。)
•你记住了几个动作?怎么跳的?(让记住动作的学生到前面来当小老师,教师在一边讲解动作要领。)
小组合作,为歌舞曲《花儿与少年》创编舞蹈动作或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此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四、总结




。③青海湖是高原湖区鸟群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候鸟迁徙的中转站。④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许多珍惜动物。)
3、青海湖的鸟岛、生活着的兽类、植被。(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有关鸟岛、兽类、植被的图片。鸟是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主体,有189种,10余万只,其中水禽数量较大,多为候鸟,主要有鱼鸥、斑头雁、大天鹅、棕头鸥、鸬鹚、黑颈鹤。由于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属高原半干旱寒冷气候区,地域辽阔,气候多变,环境独特,因而在此地生活着的动植物种类丰富。青海湖有鱼类8种,其中,湖内盛产的湟鱼(青海裸鲤)更是驰名中外的稀有品种。)
三、拓展
(1)认识“花儿”,欣赏花儿盛会的图片。(花儿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四省区汉、藏、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口头的一种民歌。青海花儿又称“少年”,一般只在山野歌唱而回避长辈及家人。它的声调既高亢嘹亮,又委婉动听;内容既有繁复的叙事,又有即兴的抒情;)
(2)歌舞曲《花儿与少年》与民歌《四季调》的对比欣赏。
•师:听了青海湖的歌,我们再来看看青海湖的舞蹈。今天,我们请班里舞蹈队的同学为我们表演舞蹈,看看你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能记住几个动作。(舞蹈队的学生拿扇子在《四季调》旋律中翩翩起舞,其余学生边欣赏边记动作。)
•你记住了几个动作?怎么跳的?(让记住动作的学生到前面来当小老师,教师在一边讲解动作要领。)
小组合作,为歌舞曲《花儿与少年》创编舞蹈动作或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学生交流:第一大河是长江,第二大河是黄河)
2、师:那你们知道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吗?让我们一起来查一查地图吧。
(点击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学生在地图上寻找江河的源头,长江源头――沱沱河,黄河源头――卡日曲,并找到他们的源头都属于我国的青海省)
3、了解青海
(1)你知道哪些和青海有关的资料?
学生交流:青海省的首府、位置等
(3)出示两个片段的乐谱,反复播放两段乐曲的旋律,让学生分组(小组合作)试唱乐谱。(此设计是为了使识谱能力弱的学生在同组同学的帮助下,熟悉乐曲旋律,互帮互学。)
(4)集体跟琴唱两个片段的乐谱。(巩固)
(5)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成绩。
师:谁能说一说,刚才展示的小组中,哪个小组唱得音更准确,能表现出情绪的区别?
4、青海湖边的歌舞
师:青海湖周围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花儿歌飘全中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青海歌舞曲《花儿与少年》的两个片段,请你边听边思考:这两个片段的音乐在节奏、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1)教师分别弹奏青海歌舞曲《花儿与少年》的两个片段,学生欣赏、思考。
(2)教师再分别弹奏《花儿与少年》的两个片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用双手为乐曲伴奏,充分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的区别。
(二)、走进青海湖,感受美丽故事、迷人音乐
1、美丽的传说故事
(1)在我国的锦绣山川里,有着许多广为人知的传说故事,同样,青海湖也有着它的美丽传说,你知道吗?(老师讲一个汉族关于青海湖的故事,并告诉学生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不同的传说故事,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
2、走进青海湖
教师:传说是美丽的,青海湖究竟什么样呢?(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补充:①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世界第二大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四周环山。②青海湖,西汉称西海,北魏时称青海,清代后期出现青海湖的名称,蒙古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布”,意思为青色或蓝色的湖。③青海湖是高原湖区鸟群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候鸟迁徙的中转站。④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许多珍惜动物。)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首青海的民歌《四季调》,下面请你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边听边思考:民歌《四季调》与歌舞曲《花儿与少年》有什[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么区别?(如果学生听不出来的话,教师可以一边放民歌《四季调》,一边用琴弹《花儿与少年》的前面的主旋律,让学生分辨。)
(3)青海湖边的舞蹈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首青海的民歌《四季调》,下面请你们来听一听这首歌曲,边听边思考:民歌《四季调》与歌舞曲《花儿与少年》有什[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么区别?(如果学生听不出来的话,教师可以一边放民歌《四季调》,一边用琴弹《花儿与少年》的前面的主旋律,让学生分辨。)
(3)青海湖边的舞蹈
学生说不到的知识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如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中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长江、黄河上游,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生活着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二十多个民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是青海省独有的两个少数民族,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中国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具有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塔尔寺是中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寺院殿宇相连,白塔林立。瞿昙寺是明代建筑,回廊墙面上的壁画堪称一绝……
3、进行《花儿与少年》舞蹈的欣赏、学习和重新创编,能由“景”而想,因“情”而动,能随着《花儿于少年》的音乐即兴或在集体设计的表演动作中起舞。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青海湖,两首歌曲的对比欣赏。
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
《花儿与少年》、《四季调》的音乐光盘、课件等。
教学内容
备注




(一)、查找地图,认识青海省
1、提问: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平常非常大河叫什么名字吗?第二大河呢?
4、青海湖边的歌舞
师:青海湖周围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花儿歌飘全中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青海歌舞曲《花儿与少年》的两个片段,请你边听边思考:这两个片段的音乐在节奏、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1)教师分别弹奏青海歌舞曲《花儿与少年》的两个片段,学生欣赏、思考。
(2)教师再分别弹奏《花儿与少年》的两个片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用双手为乐曲伴奏,充分感受二拍子与三拍子的区别。
•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此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来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四、总结






布置
教学后记
组长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