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高中语文1.1《语言的演变》教案3
语言的演变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的演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理解语言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
2. 培养学生对不同语言变体的认识,提高他们对语言多样性的敏感度。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掌握语言演变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语言的演变概述:语言的定义、语言的种类、语言的演变过程。
2. 语言的接触与变化:语言接触的概念、语言接触导致的变化、语言接触的实例。
3. 语言的内在变化:语音变化、形态变化、句法变化。
4. 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演变的影响:社会因素、文化因素、语言政策对语言演变的影响。
5. 语言演变的影响:语言演变对交流、文化传承、社会认同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语言接触实例,让学生理解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演变的影响,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语言的演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的语言学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支持。
2. 案例材料:收集具体的语言接触实例和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资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教学多媒体: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资料,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演变的要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他们对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演变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小论文、研究报告等,评估学生对语言演变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设计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全面评估学生对语言演变知识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语言的演变概述,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定义、种类和演变过程。
2. 第二课时:讲解语言的接触与变化,分析语言接触的概念、导致的变化和实例。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
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
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征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演变过程和原因。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语言演变的观察和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定义和特征。
1.4.2 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详细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征,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
1.4.3 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和原因:介绍语言的演变过程,包括语音变化、语法规则的改变、新词汇的产生等,并解释演变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1.4.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语言演变的观察和理解,并进行讨论。
第二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
2.2 教学内容: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
比较法:比较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差异和共同点。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2.4.2 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详细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原始语言到现代语言的演变。
2.4.3 讲解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介绍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包括汉语、英语、法语等,并分析其原因。
2.4.4 比较练习:让学生进行比较练习,找出不同语言的演变特点和共同点。
第三章:语言的语音变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语音变化类型和原因。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语音变化实例。
3.2 教学内容:语音变化类型和原因语音变化实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语音变化的类型和原因。
分析法:分析语音变化实例,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语音变化。
3.4 教学步骤:3.4.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语音变化。
高中语文 1-2语言的演变教案 苏教版必修3
兼语“之”文言可省去,现代汉语除了“他请吃饭”之外,一般不省兼语,这是现代汉语比文言明确的地方。
(3)、文言句式仍旧保留着,但用法上受了很大的限制。
如:“之所以”、“给……”、“为……而”、“唯……是”、“有……所”等只是作为固定短语形式沿用在书面语言里。
2、“新字的出现”。
“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
如:属于“金”部首新出现的字:钍、钒、钙、钛、钡、铱、镭……
属于“气”部首新出现的字:氘、氚、氖、氢、氧、氩、氮……
属于“石”部首新出现的字:码、泵、硅、砝码……
又如:“四化”、“语言美”等,也是新出现的,但这些字不是单字,而是词组。
这些字都是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可以肯定,将来还会有大量的新字眼充实到现代汉语词汇里来。自然,出现新事物、新概念不一定就要造新的字,也可以通过其它形式造出新词来表达新的概念。
补充作业
1、写出与下列文言词相当的现代汉语单音词。
走( )行( )往( )去( )返( )食( )履( )饮( )
2、解释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并说明这些字古今用法的不同。
作业
布置
教学
心得
(2)、词义的转移也是一种变化形式。
如:①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古:整装今:完毕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古: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为国为民献身
许多词尽管字形一样,古今的意义却完全不同。它们之间不是共同存在,而是新的意义代替了旧的意义。
(3)、词义变化的又一种形式是词义的弱化与强化。
如: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古:看重,看得起今:器皿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古:广泛今:渊博。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高中语文《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
第1课语言的演变●教学目标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重点、难点重点:1.迁移运用,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2.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难点: 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设计思想《语言的演变》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被安排在苏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一专题“语言,存在的家园”中的第一板块“汉字的王国”中。
说明文的一般常识,初中已经讲授,而有关语言知识的说明文,有了专论论文的味道。
此文的教学模式是“文本研习”,就是要研习出此文所介绍的有关语言的一些知识,从而了解语言的变化,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
语言包括语音、语汇(也称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语言的演变同样也涉及这三个方面,其中语汇的变化最明显、最迅速。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文章先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接着以语汇变化为重点,阐述语汇变化的各种不同方式,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的特点;最后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全文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语言发展的全貌。
《语言的演变》一文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以上的教材情况和学情,分为导入、研习、拓展、反馈等几个主要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开展说明文的文本研习。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
(1)作者简介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
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
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2)文章的出处《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全书共八篇,包括:1.语言和文字,2.声、韵、调,3.形、音、义,4.字、词、句,5.意内言外,6.古今言殊,7.四方谈异,8.文字改革。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苏教语文必修3第1课《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
语言的演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语言在历史长河中既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也有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
2. 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概况和一般规律,更好地学习祖国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运用典型实例展示概况,分类、比较揭示发展变化规律的说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技语体在语言组合方式上的要求,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抽象的、深奥的理论讲得浅显易懂的,让学生摸到写事理型说明文的门径。
【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方式,交流探讨,先着眼于把握整体框架,再逐层逐节消化,最后用适量的练习扩展知识面。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语言,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用上,但它的本质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变化规律,却知道得很少。
它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事物,很难讲明白。
今天学的这篇文章以汉语为例,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了语言演变的一般规律。
二、整体感知1. 作者简介吕叔湘(1904-1998)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人。
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外国语文系。
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
解放后,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士)、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2.亲近作品《语言的演变》选自《语丈常谈》,原题是《古今言殊》,包括“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和“从文言到白话”等四个部分。
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并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改为序数词。
原题也改成现在的题目。
(板书横线部分)3.文体常识本单元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事理型说明文。
提问:(1)什么是说明文?(2)写说明文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说明文,指介绍事物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等给人们以知识的文章。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高中语文1.1 语言的演变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3
语言的演变课后撷珍苏教版必修3一、素材点说1.汉字与爱国情怀。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
战争时期,一个被侵略的民族,往往会被剥夺学习和使用本国语言的权利。
因此,汉字作为一个民族沟通交流的工具,更体现了一种对自我身份的认可和对国家的爱。
【适用话题】①汉字之美;②国学之美。
2.汉字体现民族性格。
汉字“横平竖直”,这是每个初学汉字的人都知道的要诀。
中国字讲求四平八稳,这正体现了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沉稳和大气。
细细解读汉字,不管是象形字还是形声字,笔画里记录了中国人的生活经历,蕴涵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适用话题】①传统文化;②汉字体现民族性格。
3.汉字与传统文化。
汉字,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
从《诗经》到元曲,从戏曲到流行歌曲,中国人以汉字记录着自己的发展史,也记录着这个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化。
每一首唐诗,都是汉字奏响的绝唱,每一句唱词,都是汉字表达的心声。
【适用话题】①传统文化;②汉字奏响的绝唱。
4.汉字形体与性格的联系。
通过书写汉字,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你信吗?欧阳询行事端庄谨慎,于是行楷书严谨工整。
唐伯虎为人风流倜傥,于是其字丰润优雅……别怀疑,汉字,就是这么奇妙!【适用话题】①汉字的奇妙;②汉字与性格。
二、素材运用杏花,春雨,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也好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雳,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精选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1课语言的演变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
语言的演变第1课语言的演变(一)作者简介不懂就问的吕叔湘吕叔湘应邀参加一个教学经验交流会。
因有事耽搁,到会时已有人发言,他便悄悄地挨着张志公坐下,听了一会儿,觉得很生动,低声问:“这位是谁?”张志公在一张纸片上写了“刘朏朏”三个字递给他,吕叔湘看后琢磨了一下,指着“朏”字问张:“这是什么字?怎么念?”张志公说:“人家都叫她刘朏(fēi)朏,我查过字典,应该念第三声(fěi)。
”吕叔湘是当代知名的语文大师,在一般人看来语文大师而不识“朏”,实是丢面子的事,但在吕叔湘看来,汉字既这样多,这样复杂,就是字数有限的《新华字典》,恐怕博学之士,也难以认全……背景链接《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语文常谈》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
课文是其中第六篇,原标题是《古今言殊》,包括“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和“从文言到白话”等四个部分。
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1.朱熹.(xī) 2.窥.探(kuī) 3.骓.(zhuī) 4.雒.(luò) 5.骃.(yīn) 6.苜.(mù) 7.引擎.(qínɡ) 8.水泵.(bènɡ) 9.蒲.服(pú) 10.匍匐..(pú fú) 11.胰.脏(yí) 12.忌讳.(huì)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1)论⎩⎪⎨⎪⎧《论.语》(lún )理论.(lùn )(2)搁⎩⎪⎨⎪⎧搁.在前面(ɡē)搁.不住打(ɡé)(3)卡⎩⎪⎨⎪⎧卡.片(kǎ)关卡.(qiǎ)(4)淋⎩⎪⎨⎪⎧冰淇淋.(lín )过淋.(lìn )2.语境辨析法(5)火灾发生时,家中只有邢先生一人在睡觉.(jiào),觉.(jué)察出情况不对,他来不及穿衣服,就翻到了北侧的窗外。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范文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语言的定义、特点和演变过程,对语言的演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1.2.1 语言的定义:概念、属性1.2.2 语言的特点:符号性、结构性、动态性1.2.3 语言的演变:历史演变、社会演变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语言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语言演变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1.5 教学步骤:1.5.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语言。
1.5.2 讲解:讲解语言的定义、特点和演变过程。
1.5.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语言的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点。
1.5.4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强调语言的演变过程。
第二章:语言的历史演变2.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掌握主要语言演变现象。
2.2 教学内容:2.2.1 语言演变的原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2.2.2 语言演变的现象:语音变化、形态变化、意义变化2.2.3 语言的历史演变案例:汉语、英语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
2.4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2.5 教学步骤:2.5.1 导入: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语言,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演变。
2.5.2 讲解:讲解语言演变的原因和主要现象。
2.5.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语言的历史演变案例。
2.5.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语言演变的现象,分享自己的观点。
2.5.5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强调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三章:语言的社会演变3.1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语言的社会演变过程,掌握主要语言演变现象。
3.2 教学内容:3.2.1 社会因素对语言演变的影响:社会变迁、接触语言、社会分层3.2.2 语言演变的现象:方言演变、词汇演变、语法演变3.2.3 语言的社会演变案例:方言冲突、语言政策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语言的社会演变过程。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第一专题1.1【教学设计】《语言的演变》
《语言的演变》《语言的演变》是一篇典范的说明文,被安排在苏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一专题“语言,存在的家园”中的第一板块“汉字的王国”中。
说明文的一般常识,初中已经讲授,而有关语言知识的说明文,有了专论论文的味道。
此文的教学模式是“文本研习”,就是要研习出此文所介绍的有关语言的一些知识,从而了解语言的变化,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1、明确学习要求,朗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2、合作探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筛选各段要点,概括文章主题;3、点拨,针对课文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汉语的热爱;2、培养学生注重研习,探索知识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1、迁移运用,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2、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教学难点】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吕叔湘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常听说,高考卷中出现的似曾相识的作文,被评卷教师说成是由考生“克隆”出来的;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也往往被人们戏称为是如何如何“克隆”的。
由此可见,“克隆”这个新词已不单指无性繁殖了,它的使用范围在扩大,它的涵义在发生变化。
对于这种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如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却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简介作者、作品: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
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
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2、文章的出处。
苏教版高中语文《语言的演变:古今言殊》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苏教版高中语文《语言的演变:古今言殊》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苏教版高中语文《语言的演变:古今言殊》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苏教版高中语文《语言的演变:古今言殊》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是一种文化符号。
在人类的漫长进化历程中,语言经历了时代交替,不断演变发展,走向多样而丰富的形态。
本文将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的演变:古今言殊》为基础,深入探讨语言演变的原因、历程以及对现代语言的影响。
一、古代语言的演变古代的语言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原始语言、古汉语、中古汉语和现代汉语。
原始语言,也称为古汉藏语系或先秦语言,是指远古时期我国语言的共同祖先。
古汉语是在原始语言基础上逐渐演变形成的,主要存在于从汉朝到唐朝这段历史时期。
中古汉语直接继承了古汉语,是从唐代到元代的阶段,随着时代变迁,语言表达方式逐渐趋于精简。
现代汉语则是在中古汉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和发展的,其形成历程大约在明朝到清朝时期。
除了汉语,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古代语言。
如古希腊语、古罗马语等,这些语言的演变虽然和汉语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因为社会和文化的进步所产生的。
二、语言变化的原因语言的演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人类社会不断变革和发展,语言自然也随之演变。
语言变化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 社会文化因素诸如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朝代更替等因素都会对语言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在中国明朝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普及,文言文成为了最为通用的书面语,从而对白话文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直到清朝晚期,又因洋务运动及时机器等科技装备的引入,白话文才逐渐成为主流。
2. 声音变化有些词语在漫长的时间里会经历音韵的变化,例如某些声母、韵母的脱落或转变等,从而造成词语的发音及拼写上的变更。
比如“网”这个字,在古代的时候读作“我”(wǒ),后来声母从“w”转变为“yu”,成为了现在的“网”(yǎng)。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
《语言的演变》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1.2 教学内容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语言的演变过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语言的概念1.4.2 讲授讲解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1.4.3 讨论让学生讨论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总言的定义、特点和演变过程1.5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第二章:语言的起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语言的进化理论2.2 教学内容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语言的进化理论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故事或图片引入语言的起源2.4.2 讲授讲解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讲解语言的进化理论2.4.3 讨论让学生讨论语言的起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总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5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第三章:语言的演变过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因素3.2 教学内容语言的演变过程语言的演变因素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通过故事或图片引入语言的演变过程3.4.2 讲授讲解语言的演变过程讲解语言的演变因素3.4.3 讨论让学生讨论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总言的演变过程和演变因素3.5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第四章:语言的演变现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现象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规律4.2 教学内容语言的演变现象语言的演变规律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4.4 教学步骤4.4.1 导入通过故事或图片引入语言的演变现象4.4.2 讲授讲解语言的演变现象讲解语言的演变规律4.4.3 讨论让学生讨论语言的演变现象和演变规律总言的演变现象和演变规律4.5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第五章: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让学生了解语言的演变对社会发展的作用5.2 教学内容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语言的演变对社会发展的作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5.4 教学步骤5.4.1 导入通过故事或图片引入语言的演变对社会的影响5.4.2 讲授讲解语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讲解语言的演变对社会发展的作用5.4.3 讨论让学生讨论语言的演变对社会的影响和发展作用总言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5.5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第六章:语言接触与借贷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接触的概念和结果让学生了解语言借贷的现象和影响6.2 教学内容语言接触的概念和结果语言借贷的现象和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6.4 教学步骤6.4.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语言接触的概念6.4.2 讲授讲解语言接触的概念和结果讲解语言借贷的现象和影响6.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语言接触和借贷的现象总言接触和借贷的概念、现象和影响6.5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第七章:语言的标准化与规范化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标准化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了解语言规范化的意义和作用7.2 教学内容语言标准化的原因和过程语言规范化的意义和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7.4 教学步骤7.4.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语言标准化的概念7.4.2 讲授讲解语言标准化的原因和过程讲解语言规范化的意义和作用7.4.3 讨论让学生讨论语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实际应用总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原因、过程、意义和作用7.5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第八章:语言的多样性和保护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多样性的价值让学生了解语言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8.2 教学内容语言多样性的价值语言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8.4 教学步骤8.4.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语言多样性的概念8.4.2 讲授讲解语言多样性的价值讲解语言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8.4.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语言多样性和保护的实际意义总言多样性的价值和语言保护的重要性、方法8.5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第九章:现代语言学理论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现代语言学的主要理论让学生了解语言学的应用领域9.2 教学内容现代语言学的主要理论语言学的应用领域9.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展示法9.4 教学步骤9.4.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现代语言学的重要性9.4.2 讲授讲解现代语言学的主要理论讲解语言学的应用领域9.4.3 实例展示展示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现代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学的应用9.5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和测验成绩第十章:语言的未来与发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语言学的前沿动态10.2 教学内容语言的发展趋势语言学的前沿动态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10.4 教学步骤10.4.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语言的发展趋势10.4.2 讲授讲解语言的发展趋势讲解语言学的前沿动态10.4.3 讨论让学生讨论语言的发展趋势和语言学的前沿动态总言的发展趋势和语言学的前沿动态10.5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作业和测验成绩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引言重点环节:讲授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补充和说明:语言是符号系统,用于交际和思维。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
语言的演变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探索语言演变的因素和影响1.2 教学内容介绍语言演变的定义和特点探讨语言演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分析语言演变的重要性和意义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用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讨论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布置相关作业和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第二章:语言的演变因素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语言演变的各种因素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因素对语言演变的影响2.2 教学内容介绍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演变的影响探讨语言接触和语言转用的影响分析语言演变中的创新和变化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2.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检查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布置相关作业和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第三章:语言的演变过程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的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不同语言演变的具体案例3.2 教学内容介绍语言演变的基本过程和类型分析语音、词汇和语法演变的具体案例探讨语言演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展示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检查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布置相关作业和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第四章:语言的演变影响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语言演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语言演变对文化传承和交流的作用4.2 教学内容介绍语言演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分析语言演变对文化传承和交流的影响探讨语言演变对教育和沟通的影响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4.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检查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布置相关作业和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第五章:语言的演变案例分析5.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和掌握语言演变的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演变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释实际语言现象5.2 教学内容分析具体语言演变案例,如方言演变、文字演变等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演变的理论和方法,解释和分析实际语言现象5.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5.4 教学评估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检查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布置相关作业和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第六章:语言接触与借贷6.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语言接触的概念及其对语言演变的影响。
《语言的演变》教案
《语言的演变》教案吕叔湘【教学目标】1 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理解课文——古今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差异。
2 理论联系实践,积极运用本文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促进文言文的学习。
3 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难点】1 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
2 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的变化。
3 古今汉语在语音方面的变化。
【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阅读法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作者,整体把握,理清思路重点研习第一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学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哪些困难?特殊读音多,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情况复杂,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等等。
这是为什么呢?语言从古至今经历了哪些变化呢?我们来听听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是如何破解这些问题的。
二、解题吕叔湘,1904年生,江苏丹阳人,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
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文言虚字》《汉语语法论文集》等。
三、研习课文(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查阅工具书,消除阅读障碍,熟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与形式。
(二)研习课文第一部分:1、阅读2--7节,划出《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段文言里与现代汉语“意义有所不同”,“用法有些两样”的字。
字义的变化有哪些情形第一种情形: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成分第二种情形:“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第三种情形: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在使用。
2、请把《邹》里特殊句式划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
原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个漂亮?(2)、君美甚。
——你漂亮得很。
(3)、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4)、客从外来——客人从外边来。
(5)、与坐谈。
——(邹忌)跟(他)一起坐下来交谈(6)、不若君之美。
——不及你漂亮三、布置作业完成《凤凰新学案》“课前自学和知识导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研习第二、三部分学习本文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年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词语,有的是与新事物相伴而生,如“随身听”;有的是从国外引进的,如“作秀”,想必同学们都有体会。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语文教案:《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教案:《语言的演变》教学设计教法展现1.宣布训练重点①理清全文的层次,重点了解古今语汇的演化;②用本文阐述的道理说明古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2.整体感知布置同学速读全文,概括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即完成练习一。
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时,老师可作如下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以《邹忌讽齐正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现语言演化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进展在不断改变着的。
其次部分以语汇改变为重点,阐述语汇改变的种种不同,说明语汇改变最快、最显著的特点。
第三部分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白语法和语音的改变。
3.点击"重点' 要求同学认真阅读课文其次部分,尽量用"原文'回答练习二。
老师在讲析"答案'(参见《老师教学用书》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了解分类、比较、举例、引用等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加感性熟悉。
4.心照不宣在梳理课文内容特殊是讨论课文其次部分的基础上,经过商量,要让同学自我感悟,达成以下共识:①古今语汇改变较大,阅读古文既不能以今律古,也不能以古非今。
②社会上出现的已经商定俗成的新的语汇和新的表达方法,要仔细把握和使用。
③语言的演化具有阶段性、规律性,因而有些词义、有些说法、有些句式要区分对待。
④学习语言是一辈子的事,要下真功夫才能学好。
5.迁移训练围绕练习三,先由老师供应一些实例给同学分析;再分小组编辑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要求从不同角度展现语言在演化这一现象。
示例(留意加横线的词语):①语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i,今读shuai)。
(贺知章《回乡偶书》)②语汇——小大之狱(诉讼案件;今多指监狱、官司或罪案),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③语法——不吾知(即"不知吾',宾语前置;今很少有这种用法)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屈原《离骚》)④现代汉语中保存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a.怀疑是载着黄昏,沿途散下它阴暗的影子,遂(于是;今很少单用)又自近至远地看不见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1课语言的演变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
语言的演变第1课语言的演变(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吕叔湘(1904-1998),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人。
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外国语文系。
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后又任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以及开明书店编辑等职。
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士),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主要作品代表作品:《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
评价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
(二)人物轶事不懂就问的吕叔湘吕叔湘应邀参加一个教学经验交流会。
因有事耽搁,到会时已有人发言,他便悄悄地挨着张志公坐下,听了一会儿,觉得很生动,低声问:“这位是谁?”张志公在一张纸片上写了“刘朏朏”三个字递给他,吕叔湘看后琢磨了一下,指着“朏”字问张:“这是什么字?怎么念?”张志公说:“人家都叫她刘朏(fēi)朏,我查过字典,应该念第三声(fěi)。
”吕叔湘是当代知名的语文大师,在一般人看来语文大师而不识“朏”,实是丢面子的事,但在吕叔湘看来,汉字既这样多,这样复杂,就是字数有限的《新华字典》,恐怕博学之士,也难以认全……背景链接《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语文常谈》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
课文是其中第六篇,原标题是《古今言殊》,包括“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和“从文言到白话”等四个部分。
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朱熹.(xī) 2.窥.探(kuī) 3.骓.(zhuī) 4.雒.(luò) 5.骃.(yīn) 6.苜.(mù) 7.引擎.(qínɡ) 8.水泵.(bènɡ) 9.蒲.服(pú) 10.匍匐..(pú fú) 11.胰.脏(yí) 12.忌讳.(huì) 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论⎩⎪⎨⎪⎧ 《论.语》(lún )理论.(lùn ) (2)搁⎩⎪⎨⎪⎧ 搁.在前面(ɡē)搁.不住打(ɡé) (3)卡⎩⎪⎨⎪⎧ 卡.片(kǎ)关卡.(qiǎ) (4)淋⎩⎪⎨⎪⎧冰淇淋.(lín )过淋.(lìn ) 2.语境辨析法(5)火灾发生时,家中只有邢先生一人在睡觉.(jiào),觉.(jué)察出情况不对,他来不及穿衣服,就翻到了北侧的窗外。
语言的演变教案
语言的演变教案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介绍古今汉语变化发展规律的普及性的事理型说明文。
它把语言学,特别是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汉语史常识的讲解介绍给普通读者。
文章本身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但又考虑到读者的接受水平,就写得深入浅出。
讲课时,既要考虑到课文“深”的一面,把握住文章的理论框架,让学生懂得一点语言学常识;又要考虑到课文“浅”的一面,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抽象的、深奥的理论讲得浅显易懂的,让学生摸到写事理型说明文的门径。
2.教课时注意体现以新知带旧知,用旧知去加强对新知。
理解的特点,适当联系已学过的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联系说明文知识,讲一步把握说明文的特点。
3.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复习旧知识入手,先着眼于把握整体框架,再逐层逐节消化,最后用适量的练习扩展知识面。
第一教时1.导入新课(1)解题、简介课文与作者语言,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用上,但它的本质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变化规律,却知道得很少。
它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事物,很难讲明白。
今天学的这篇文章以汉语为例,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了语言演变的一般规律。
《语言的演变》选自《语丈常谈》,原题是《古今言殊》,包括“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和“从文言到白话”等四个部分。
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并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改为序数词。
原题也改成现在的题目。
(划线部分板书)2.指导预习本单元是高中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组说明文。
其中有事理型的,如本文和下一篇《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有事物型的,如《我国古代的车马》。
作为说明文,它们都有些共同点,现在我们把学过的说明文知识理一理。
提问:(1)什么是说明文?(2)写说明文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说明文,指介绍事物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等给人们以知识的文章。
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现方法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
(2)写说明丈,第一,要注意把握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第二,要安排好说明的顺序;第三,要选用合适的说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语言的演变》教案3一、教学目的: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2、难点: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文与作者简介:本文为《语文常谈》一书的第六章,原名《古今言殊》,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
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
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
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
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课文分析:第一部分:语言也在变。
写一封信的“信”,古人用哪一个字表达?“书”例: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信”在古代的意思很多:(1)相信“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2)使者“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孔雀东南飞》(3)确实“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节告诉我们:语言具有稳定性,它的变化短时期不能察觉。
但是语言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是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的。
语言又具有继承性,现代汉语就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成的。
它们之间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人”、“手”、“心”、“笔”、“墨”、“山”、“水”、“牛”、“羊”、“田”、“收”、“放”、“大”、“小”“追”、“长”、“短”、“弱”等的词义,古今大体是一致的。
但就语言文字的整体来说,由于时代相隔久远,旧事物、旧概念不断地衰亡或改变,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地产生发展,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便出现了很多差异。
阅读2--7节,划出《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段文言里与现代汉语“意义有所不同”,“用法有些两样”的字。
如: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孰与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根据划出的词看,哪些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不能单用?意义相同,不能单用的有:古:形貌衣镜妻自信外↓↓↓↓↓↓↓↓↓今:体形容貌衣服镜子妻子自己相信外面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中许多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成了复音词里的一个词素,有的只是成语的一个成分。
如“形影不离”、“糖衣炮弹”、“破镜重圆”、“自以为是”、“信以为真”等,这是古今汉语的一大差别。
2、以“之”字为例子,结合课文说明“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之”在古代汉语里使用极其频繁,其它用法暂且不说,单就表示从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就有附在名词后边的。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有时附在形容词后边的,如“高爽之地”。
可是“之”表示从属关系时,今天就不能说“李明之学问很好”,“美丽之校园,令人陶醉”等,因为这种说法半文半白,不规范,要把这两句话中的“之”改为“的”,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
(在某些特殊固定短语里,“之”仍旧保留着。
如“之上、之下、之中、之内、之外、之前、之后、三分之一、原因之一、条件之一、一技之长、光荣之家、少年之家”)3、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在使用。
如“修”:古时可作“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学习”“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原毁》“修订”“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庭。
”《答司马谏议书》上述“修”的三种用法,至今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里,而且使用广泛。
如:修理、修路、修改、自修等,可是,现代汉语表示“长”却不能单用“修”。
以上说的是字义的变化,其实有些是词义的变化,有些是复合词里词素的变化。
请把第三自然段里文言句子划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
原句:译文:(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1)、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个漂亮?(2)、我与徐公孰美?(2)、我跟徐公比哪个漂亮?(3)、君美甚。
(3)、你漂亮得很。
(4)、忌不自信。
(4)、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5)、客从外来。
(5)、客人从外边来。
(6)、与坐谈。
(6)、(邹忌)跟(他)一起坐下来交谈。
(7)、不若君之美。
(7)、不及你漂亮。
古今汉语语法比较大致也有三种情况:(1)、文言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的。
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
(2)、文言句式跟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但现代汉语句式有了改进的。
如:“贤者使(之)使贤王。
”(《晏子使楚》)兼语“之”文言可省去,现代汉语除了“他请吃饭”之外,一般不省兼语,这是现代汉语比文言明确的地方。
(3)、文言句式仍旧保留着,但用法上受了很大的限制。
如:“之所以”、“给……”、“为……而”、“唯……是”、“有……所”等只是作为固定短语形式沿用在书面语言里。
第二课时第二部分:语汇变化的几个方面。
1、有些字的消失。
为什么古时一些常用的字,现在不用了?“有些字眼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
古代以马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马在人们生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马的名称便特别繁多。
今天在人们生活里占的地位已没有过去那么重要,除了养马主人对他的马起的特殊名称外,一般只照毛色区别。
所以原来称谓马的一些字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了。
我们学过的《劝学》(节选)里有“舆”、“蛟”、“跬”、“骐”、“骥”等词,这些词今天也不用了。
2、“新字的出现”。
“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
”如:属于“金”部首新出现的字:钍、钒、钙、钛、钡、铱、镭……属于“气”部首新出现的字:氘、氚、氖、氢、氧、氩、氮……属于“石”部首新出现的字:码、泵、硅、砝码……又如:“四化”、“语言美”等,也是新出现的,但这些字不是单字,而是词组。
这些字都是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
可以肯定,将来还会有大量的新字眼充实到现代汉语词汇里来。
自然,出现新事物、新概念不一定就要造新的字,也可以通过其它形式造出新词来表达新的概念。
3、外来事物带来了外来语。
汉语中的外来词有意译、音译、部分音译法三种。
意译:民主、科学、专政。
音译:葡萄、苜蓿、咖啡、可可、柠檬、雪茄、巧克力、白兰地、沙发、扑克、哔叽、尼龙、马达、引擎、雷达、休克、奎宁、吗啡、尼古丁、凡士林、逻辑、米、克、吨。
部分音译:啤酒、卡片、法兰绒、道林纸、芭雷舞、摩托车、水泵。
4、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许多字眼的意义也起了变化。
比较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的古今意义的不同:(1)、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古:逃跑今:步行(2)、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古:撞今:非法夺取(3)、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赤壁之战》古:不敬之词今:偷东西的人(4)、欲亡赵而走燕《廉蔺列传》古:逃今:灭亡、死亡(5)、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古:劝告今:讽刺(6)、劝学《劝学》古:勉励今:说服(7)、使人给其食用《冯谖客孟尝君》古:供应今:给予学习文言文或现代书面语某些复合词和成语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
(1)、词义变化的一种形式是词义扩大或者缩小。
例: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中国”在这里指“中原”一带,即黄河流域,不包括长江以南,现包括台湾省在内的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从这一例可以看出,虽然字眼不变,但意义扩大了。
又如:古代的“天下”指“中国”,现却指“世界”。
词义除了扩大外,还有缩小的。
如:“臭”古时指一切气味,现指跟“香气”相对的一种难闻的气味。
这是词义缩小的缘故。
又如:“金”古时指金、银、铜、铁。
今天成了黄金的专用词,不包括银、铜、铁,只有在少数情况下,还保留着古义,如“五金公司”。
(2)、词义的转移也是一种变化形式。
如:①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古:整装今:完毕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古: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国为民献身许多词尽管字形一样,古今的意义却完全不同。
它们之间不是共同存在,而是新的意义代替了旧的意义。
(3)、词义变化的又一种形式是词义的弱化与强化。
如:①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廉蔺列传》古:获得罪过今:“得罪你了”“得罪”约相当于“抱歉”,意思轻。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蔺列传》古:对立今:极深的怨恨。
(重)(4)、从变换形式上看,古代的单音词很多成了复音词或多音词。
(略,见前)(5)、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同一概念时,古今用字也不同。
如: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古:看重,看得起今:器皿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古:广泛今:渊博。
这些都是语言演变的明显标志。
总之,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
由于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而且形式最多、最复杂。
但是不管变化的形式怎么复杂,却总是沿着语言的“简”和“明”两方面发展的。
如:过去讲“病愈”用“瘳”chōu(病数月乃愈《狱中杂记》);讲“儿童”用“垂髫”tiáo(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这些字既难读又难写,现在分别被“病愈”、“小孩”等词代替了。
补充作业1、写出与下列文言词相当的现代汉语单音词。
走()行()往()去()返()食()履()饮()2、解释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并说明这些字古今用法的不同。
(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第三课时第三部分: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1、语法的变化。
原句译文(1)、吾谁欺?我欺骗了谁?(2)、不我知不了解我在古代汉语里,疑问句里的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前面如例(1);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放在动词前面如例(2),这两例都是古代汉语特有的语序。
今天如果要表达上述意思,模仿过去的语序,把它分别说成“我谁欺骗了”“不我了解”,就不难了。
从这两例中可以看出古今语序的变化。
此外,现代汉语常用“把字式”,如:“把信写完”,“把收音机打开”“写完信”,“打开收音机”;“得字式”如:“打得好”,“写得快”,这些格式古代汉语是没有的。
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要素,许多语法现象古今基本相同,所以作者在这一节简略地谈了古今语法的一些不同现象,接着就指出:“可是总起来看,如果把虚词除外,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语汇的变化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