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并序》教育教学案例及解析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背景介绍介绍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风貌、文化特点等。
介绍《孔雀东南飞》这首诗的产生背景和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1.2 诗歌概述简述《孔雀东南飞》的内容梗概,包括诗歌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诗歌逐句解析2.1 首句解析解读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的意义和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开头的表现手法和情感氛围。
2.2 中间句解析选取诗歌中的几个重要句子进行详细解析,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等。
分析句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3 结尾句解析解读诗歌结尾“未若柳絮因风起,入夜愁满江南。
”的深层含义和情感抒发。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结尾的作用和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
第三章:诗歌主题探讨3.1 主题分析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内容、形象和情感等方面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
讨论诗歌对爱情、人生和社会的反映和启示。
3.2 主题关联将诗歌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进行互动交流。
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4.1 语言特色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如平实、华丽、含蓄等,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魅力。
举例说明诗歌中的语言巧妙和独特之处。
4.2 意象运用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创造和运用,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
引导学生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作用。
第五章:课堂总结与拓展5.1 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语言特色等关键点。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5.2 拓展活动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的短文或者进行诗歌朗诵等。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深入研究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第六章:比较学习6.1 比较其他古诗选取几首与《孔雀东南飞》主题相近或风格相似的古诗,进行比较学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6课《孔雀东南飞 》 并序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一、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
2、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叙事诗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主题的特点。
3、评析人物,了解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摧毁青年男女的爱情的罪恶。
二、学习重、难点: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诗歌主题。
三、学法指导:自主、引导、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语播放MV《孔雀东南飞》屠洪刚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雀东南飞》这个故事。
二、相关知识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1、简述故事内容。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
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
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
(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2、你认为全诗大体可分为几个情节。
简要概括情节内容。
引子——托物起兴(1自然段)开端——兰芝被遣(2-5自然段)发展——夫妻惜别(6-12自然段)再发展——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高潮——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尾声——告诫后人(32自然段)四、小序小序的内容及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6《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案例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案例一、导入:人们常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一提起爱情,我们的头脑里就会闪现出那些最经典的片段:比如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与白素贞、罗密欧与朱莉叶等等。
这些故事的结局或喜或悲,每一个故事都在我们心中留下一段美好的情愫。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孔雀东南飞》讲述的也是一个爱情故事,而且是一个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
根据前面我们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谁能说说造成这出悲剧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提问学生]直接原因显然是焦母与兰芝的之间的婆媳矛盾。
那么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婆媳不能相容的矛盾,课文中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一般读者也往往忽略。
因为这似乎是个与爱情主题无关的内容。
其实,如果我们另辟奚径,从起因问题入手探讨,也许会给我们解读这首长诗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那么,为什么焦母不能容纳兰芝这个儿媳妇呢?她到底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坚决主张休掉兰芝的呢?下面大家先讨论讨论,猜想一下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
[尽量让学生猜想,教师归纳](1、无子说2、恋子说3、门阀说4、煎熬说5、更年期说6、德行说7、美色说8、其他说法……)刚才同学们的猜测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想象力也都很丰富。
下面就让我们就着几种典型的说法再做进一步的探讨。
1、美色说常言道“自古红颜多薄命”。
美色说认为,正是兰芝的美貌使焦母担心儿子仲卿儿女情长、沉溺女色,耽误前程,从而招致了兰芝被驱谴的命运。
这种说法使我不禁想起另外一个非常相似的爱情悲剧,那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和他的表妹唐宛的故事。
话说那一年,陆游因为在科举考试中抒发抗金忧国之情,最终名落孙山。
陆游的父母于是就安排他跟表妹唐琬成婚。
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由于二人志趣相投,生活非常美满幸福。
但是陆游母亲却很看不惯,她觉得唐琬成天弹琴吟诗有失妇道,而且会耽误儿子的功名前程。
在母亲的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
不久,唐琬嫁给了一个叫赵士程的人。
一天,唐琬跟赵士程到沈园游玩,与陆游碰巧相遇。
高二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
高二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主题:解读《孔雀东南飞》的并序教学目标:1.了解《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林则徐及其背景。
2.理解并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林则徐的生平背景及其文学成就。
2.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的内容,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运用批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评论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文及讲解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及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孔雀东南飞》的并序内容,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如:“为什么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孔雀东南飞》?”“并序有什么作用?”等。
Step 2:学习生平背景(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林则徐的生平背景,特别是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介绍他的官职以及对文艺的贡献,使学生对他的身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Step 3:分析并序(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并序的内容,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为什么作者将这篇文章的标题定为《孔雀东南飞》?”“在并序中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等。
Step 4:文学评论(15分钟)教师介绍一些常用的文学评论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对《孔雀东南飞》的并序进行评论。
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文学性、审美特点、意境等进行讨论和评论。
Step 5:总结提升(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学习的动力。
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阅读《孔雀东南飞》的全文,并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写作和讨论。
2.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文学评论,结合其他作品或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
3.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林则徐的文学地位和影响,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林则徐及其背景,并能够理解并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意义。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解析文章主旨与用词特点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解析文章主旨与用词特点。
一、文章主旨1.1 描写孔雀展翅飞翔,表现大自然之美《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孔雀的飞翔为主题,描写了孔雀优美的舞姿和美丽的羽毛,富有感染力地表现了大自然之美。
文章开头就写道:“凡鸟之中,不见如孔雀者羽美者也。
”作者在这里强调孔雀的美丽,显示其叙述的焦点。
接着,作者描写了孔雀舞姿的曼妙和羽毛的绚丽,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孔雀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美的魅力。
通过对孔雀的描写,作者体现出了他对大自然美的崇敬之情,表达出了一种敬畏之心。
1.2 体现文学思想境界,宣扬道德信仰欧阳修是唐代出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对于文学的境界有着自己深刻的认识。
在《孔雀东南飞并序》中,作者不仅仅是表现了大自然之美,还通过对孔雀美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对文学的看法。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余观此雀之密树幽谷,独乘芳草之永年,天地之独秀乎前而无障乎后,得意乎其中而未尝不以物喜。
”通过这句话,作者表达出了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之情,也表现了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追求。
同时,文章也体现出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更高境界的信仰。
这正是唐代文学的主旨所在。
二、用词特点2.1 简洁明了,富有意境在《孔雀东南飞并序》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简洁明了的语言来对孔雀的美丽进行描写。
通过运用这些简洁明了的语言,作者将孔雀的美丽形象化,展现给了读者。
例如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其烂漫,骇人,直与天地为美,何必专门为人观哉。
”这句话运用了“烂漫,骇人”这种刻画形象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孔雀的绚丽和美丽。
同时,文章中也不乏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营造意境,如“明珠皎瑕,羽毛翼翮,一展之后,弋阳之士,寂寂无复声”等,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文章的内涵,也让文章在韵味上更加丰富。
2.2 字正腔圆,句式严谨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孔雀东南飞并序》体现了唐朝文学的特点。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用词非常精准,字正腔圆,有很强的节奏感。
高一语文下册《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doc
高一语文下册《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高一语文下册《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以情感朗读贯穿课堂始终,进行“读中品,品中读”。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
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的世界。
二、解题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教师引导学生在几处重要片段的分角色朗读中深入体验、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鉴赏、剖析人物形象(以刘兰芝为主要探究对象)1.展示多媒体课件,在画面、文字、音乐背景中,教师范读““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段。
《孔雀东南飞(并序)》赏析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1、文学常识《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其后又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乐府:本是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
“乐”是音乐,“府”是官署,乐府即是官设的音乐机构。
后来就把由这一机构所收集、编制的“歌诗”(配乐诗歌)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也简称“乐府”。
“乐府”也即成为一种诗体的别称。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
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
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
句式灵活自由。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正音自缢(yì)徘徊(pái huái) 箜篌(kōng hóu)公姥(mǔ)槌(chuí)床伶俜(líng ) ( pīng)萦(yíng) 绣腰襦(rú) 葳蕤(wēi ruí) 遗(wâi)施蹑(niâ) 丝履(lǚ) 玳瑁(dài mào) 纨(wán)素磐(pán)石拊(fǔ) 掌窈窕(yǎo tiǎo) 否(pǐ)泰要(yāo)络绎(yì) 鸿鹄(hú) 踯躅(zhízhú) 幡(fān)青骢(cōng)马赍(jī)钱鲑(xiã)珍榻(tà)晻晻( yăn) 摧藏(zàng) 仕宦( huàn) 华山傍(páng)1.一词多义。
谢家来贵门:辞别始适还家门:出嫁谢阿母谢媒人:谢绝适处分适兄意:依照多谢后世人:告诉适得府君书:刚才2.古今异义。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诗中的主要意象和修辞手法。
3. 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4. 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1.2 教学内容1. 简介《孔雀东南飞并序》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年代。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解读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4. 进行古文阅读训练和文学鉴赏指导。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中的主要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3. 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
2.2 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汇和古文句式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解读。
3. 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的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古文阅读和文学鉴赏。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具体词句和意象。
3.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孔雀东南飞并序》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年代。
2. 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解读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进行案例分析。
4. 布置作业,进行古文阅读训练和文学鉴赏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的把握程度。
3. 学生古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情况。
4.2 教学反馈1. 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的反馈。
2.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
3. 教师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教材和相关学术资料。
2. 网络资源和相关视频资料。
3. 参考书籍和文学鉴赏工具。
5.2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朗诵比赛。
2.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评写作。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计划6.1 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讲解诗的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等。
学科融合教案:以孔雀东南飞并序为案例,探究语文历史学科的关系
学科融合教案:以孔雀东南飞并序为案例,探究语文历史学科的关系探究语文历史学科的关系引言: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而教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科融合教案,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在教案中融合各学科知识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在语文和历史学科中,融合教案同样重要。
本文将以《孔雀东南飞并序》为案例,探究语文历史学科关系,分析如何制定一个成功的学科融合教案。
一、《孔雀东南飞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是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所作,该序言记述了两只孔雀从江西省南昌市飞到广州市并相遇飞翔的情景。
萧统通过这样一件小事,赋予了孔雀奔腾飞舞的魅力,开拓了南朝文学的视野,并奠定了广阔的文学基础。
二、语文学科的关系《孔雀东南飞并序》是一篇文言文文章,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修养。
在语文学科中,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技能,同时,还要学习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深入挖掘文学作品意义所在,等等。
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字汇和语法,逐句推敲,然后通过文本之间的联系,把握整体意义。
在运用修辞手法的时候,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挑选和构思适合文本的修辞手法,从而将文本的意义最大化地表达出来。
三、历史学科的关系《孔雀东南飞并序》也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在历史背景的重要性上,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在历史学科中,学生需要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层面的变化,并将之运用到文学作品中,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梁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庄周梦》、《文选》等。
在这个时期,南朝诗、文各种体裁、各流派交替成长,形成了浓郁的文化氛围,这也使得萧统能够写下这样一篇典型的文言文作品。
四、如何制定一个成功的学科融合教案1.教师要全面掌握所教化的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和要求,了解每个学科的教学标准和目标。
2.切合教学现实,确定学科融合的课题、目标和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之间、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背景和作者。
2. 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教学内容:1. 简介《孔雀东南飞(并序)》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引发学生对《孔雀东南飞(并序)》的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如关注作品的结构、主题、人物塑造等方面。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背景和作者。
2. 学生能够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第二章:作品梗概教学目标:1. 了解《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故事情节。
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内容:1. 简介《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故事情节。
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过程:1. 教师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了解《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故事情节。
2.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第三章:作品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探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教学内容:1. 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探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如爱情、自由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学生能够探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第四章:创作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孔雀东南飞(并序)》的创作背景。
2. 探讨作品与历史背景的关系。
教学内容:1. 简介《孔雀东南飞(并序)》的创作背景。
孔雀东南飞(并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孔雀东南飞(并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孔雀东南飞(并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孔雀东南飞(并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因为它的尾巴上有五颜六色的羽毛,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被描述为美丽与自信的象征。
同时,孔雀也是一个传统的东方图案。
在中国,孔雀的形象出现在很多传说和神话中,被视为天空之神的化身。
孔雀东南飞,则是一个充满哲理和文化内涵的词汇,是一句来自于《诗经》的古代诗歌。
本篇文章将通过孔雀东南飞的象征意义,深入探讨教师如何设计以这样一个词汇为核心的教学案例,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内涵以及汉语的美妙之处。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孔雀东南飞的象征意义。
孔雀东南飞这一词汇在《诗经·邶风-静女》中出现,诗歌中写到:“于嗟征我,于我慕征;于嗟洵子,于我游寻。
于嗟卉渚,戏彼路岐。
于荫庭树,长发公子。
敢言思之,惟命不由己。
胡为乎哉,女为乎偕。
” 将我们的思维带回到《诗经》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当时几乎所有的作者都在表达对于王权违背自然、忠诚臣民压迫的不满,而孔雀东南飞则是这些声音的最好体现之一。
故而,孔雀东南飞成为了自由、追求、梦想等等的象征,同时也与人类的伟大、奋斗精神相联系。
作为教学者,我们可以利用这句诗歌来设计一节带有孔雀东南飞主题的课程,鼓励学生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传承、思想精华,同时也启发学生对于自由、追求、梦想的体悟。
下面是一份教案设想:1. 教学内容:《诗经·邶风-静女·其一》及孔雀东南飞的象征意义。
2.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邶风-静女·其一》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学生能准确、流畅朗读《诗经·邶风-静女·其一》;(3)学生掌握词语“孔雀东南飞”的象征意义;(4)启发学生对于自由、追求、梦想等主题的思考。
3. 教学步骤:(1)解读:老师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诗歌的文化内涵并讲解“孔雀东南飞”的象征意义。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并序)》全文;(2)了解作品的背景,分析其历史、文化价值;(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主题分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领略诗人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珍惜美好生活,关注人性、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2. 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及其寓意;3. 诗人的情感态度及其价值观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及翻译;2. 作品背景的了解及分析;3. 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并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及其寓意;4.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难点句子,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念;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7. 作业布置:让学生背诵诗歌,完成相关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及其寓意;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诗歌中的典型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孔雀东南飞(并序)》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利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孔雀西北飞·并序»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才干1、了解关于汉乐府的相关知识。
2、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培育白话文的语感;在理清全诗头绪,掌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培育复述的才干。
3、积聚白话文基础知识;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和它们的表达效果。
二、进程与方法1、结合多媒体提供的组图,复述这首长诗的主要内容。
2、用«梁祝»配乐,有感情地朗诵〝兰芝盟誓〞、〝严妆告别〞等情节。
3、自主梳理本文白话基础知识。
4、运用数学因果推理法,剖析鉴赏全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学习诗歌,让先生体察汉代贵族家庭生活以及消灭恩爱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社会理想。
感受焦、刘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
教学重点1、结合多媒体提供的组图,复述这首长诗的主要内容。
2、用«梁祝»配乐,有感情地朗诵〝兰芝盟誓〞、〝严妆告别〞等情节。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因果推理法,剖析鉴赏全诗。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主梳理、协作探求;3、例题讲授与先生演练相结合。
教具:多媒体辅佐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加黑的文字是多媒体演示课件内容)第一环节:媒体播放乐曲«梁祝»;教员配乐朗诵自己修正的诗歌«咏焦仲卿刘兰芝»莫唱当年长恨歌,人世亦自有银河。
一朝不幸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仿清代袁枚的诗歌«马嵬»。
导语:«孔雀西北飞»就是«长恨歌»的母板,它给我们归结的是一个凄凄惋惋的爱情喜剧。
谁是这出喜剧的始作俑者呢?欲知端详,请走进汉〝乐府双璧〞之一«孔雀西北飞»。
第二环节:教员紧接着提问:什么是〝汉乐府〞呢?〝乐府双璧〞又指的是什么呢?媒体演示:关于〝汉乐府〞〝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官方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
20XX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含答案(精选5篇)[修改版]
第一篇: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6课孔雀东南飞并序含答案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目标:1.感受·鉴赏:理清思路,赏析人物。
2.思考·领悟: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反抗礼教的精神。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3.问题引导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孔雀东南飞》MTV,《孔雀东南飞》音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想:《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全诗很长,但阅读难度不大,且课文有很详细的注释,学生只要结合注释便可顺利地阅读全文。
考虑到诗歌篇幅长,若以老师讲授的方式来处理课文,耗用课时必在3课时以上,且学生很容易疲累,以致失去阅读兴趣,故笔者在本课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鼓励个性化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过程与方法如下:提前几天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并让学生熟读课文。
利用两节阅读课让学生第一节归纳重点文言现象: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相、见、谢),第二节课通过个性化语言赏析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形象,在书旁加上自己的点评。
我所录制的课是最后一节课:展示课和探究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电视剧《孔雀东南飞》片头,看视频、听主题曲,感受忧伤凄婉的基调,介绍长诗《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现存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断人心肠的爱情故事,它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的瑰宝,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不可磨灭的崇高地位,可以和莎翁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相媲美。
二、理清思路,概括内容1.学生复述:检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2.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内容情节兰芝请归(“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开端兰芝被遣(“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发展被逼改嫁(“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再发展双双殉情(“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高潮结局夫妻合葬(“两家求合葬……戒之慎勿忘”)尾声三、诵读体验:从以下两个情节中任选一个,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案教学设计 _1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二、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三、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教学设想一、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
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以“预习提示”为突破口,组织课堂教学。
二、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
在教学本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时数 2教时第一教时教学重点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语言和语境”部分。
明确: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②对上下文内容要形成整体认识。
③结合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二、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 补充介绍:“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2.学生默读“预习提示”,思考问题。
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②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见“预习提示”)作者怎样来表达主题思想的?(通过塑造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
)叙事诗和抒情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抒情诗,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
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
让我们循着叙事诗这条表达主题的线索,来读这一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doc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人物对话和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3•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理清叙事长诗的思路的能力。
2.通过对铺陈、起兴等手法的理解,鉴赏诗歌的艺术形象。
3.理解背诵及知识牵移。
三、德育渗透目标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诗歌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全诗357句,17 85字,沈归愚称“古今第一首长诗”,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因此,理清本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把握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理解字词也应摆在首位。
解决办法1•诵读理解,疏通诗句。
2.理清情节发展的线索。
3.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本诗的主旨。
4.按练习要求背诵7节诗。
学生活动设计1、第一二三课时,让学生诵读理解,疏通诗句,把握情节发展的线索。
2.第四课时,设置讨论题,分析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从而得出诗的主旨。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二三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疏通诗句;理清情节。
二、整体感知《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诵读诗歌,疏通诗句(1)诵读: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
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讲述了一桩爱情婚姻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正是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
这首诗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保留了较多的民歌色彩,特别是人物对话,大都是浅白的口语,并不难懂。
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诗歌的语言风格,以及运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目标】1.借助参考书及课下注释,了解《孔雀东南飞》及汉乐府诗,把握其发展及特点。
2.通过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
3.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鉴赏本文的写作手法。
4.通过小组合作,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的罪恶,把握主旨。
【教学重难点】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的代表作品。
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孔雀东南飞》就是基于民间流传的焦仲卿、刘兰芝的故事,“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而来的。
相比同样写爱情婚姻悲剧的《氓》,《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更为纯粹的叙事诗,通篇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结构巧妙,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语言流畅而生动,取得了非常高的艺术成就。
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任务一:知人论世1.了解乐府诗乐府:原指西汉武帝刘彻始设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
乐府诗:中国古代官署(乐府)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流畅,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
2.相关背景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
当时,儒家的伦理纲常占据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规定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七出”等清规戒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案例及解析————————————————————————————————作者:————————————————————————————————日期:《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案例及解析教学目标:1. 了解“乐府”知识,认识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传统,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
2.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悲剧,把握刘兰芝性格特点。
3.进一步认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以及刘、焦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时数:二课时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对本文情节形成整体了解;尽量结合作品时代背景理解课文。
课堂教学: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全诗,疏通课文词句,扫除文字障碍。
了解“乐府”知识。
一、导入欣赏歌手屠洪刚的《孔雀东南飞》。
屠洪刚的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而《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二、题解及文学常识简介1.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
全诗357 句,1785 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幻灯片)2.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3. 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也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4.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
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乐府”可以有如下理解:①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兼管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以后就把这些乐章歌辞称为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之后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幻灯片)②魏晋六朝和唐代把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称为乐府。
(幻灯片)③宋代以后用作词和曲的别称,如《东坡乐府》。
(幻灯片)5.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
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
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
6.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1)叙事性强,出现了第三者叙述的故事,出现了有性格的人物和比较完整的情节。
(2)能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描写等。
(3)不少作品有丰富的幻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7.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一方面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憎,是从民间产生或受民间文化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
另一方面,它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继承、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扬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三、研习文本结合课下注解和预习,梳理课文字面含义和语法现象。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2.分析人物形象;3.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理解这场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小序”。
“小序”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成诗的经过。
2.“小序”讲的内容起到什么作用?起到概括故事的作用,也奠定了故事的感情基调。
3.“小序”中的哪两个字起到集中体现故事冲突的作用?“遣”“逼”。
全诗围绕这两个字来展开情节。
4.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2 小节)开端。
兰芝自诉。
第二部分(3~12 小节)发展。
兰芝遣归。
仲卿乞母——着装遣归——辞母别姑——夫妻泣别第三部分(13~22 小节)再发展。
兰芝拒婚。
践约拒婚——刘兄逼嫁第四部分(23~32 小节)高潮。
刘焦殉情。
生离死别——共赴黄泉第五部分(33 小节)合葬化鸟。
5.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以什么为线索?时间顺序。
以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为线索来叙述。
写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否定什么?肯定什么?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二、研习文本刘兰芝是主人公,她是怎样一个人?诗歌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刘兰芝?(1)首先她的外表怎样?看第9 小节。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两句是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对偶。
一个绝代佳人。
(2)刘兰芝的外表如此出色,她的内在如何呢?读第 2 小节。
“十三能织素……”什么修辞?排比。
可以看出她这个人怎样?可以看出她多才多艺、聪明。
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那她是不是整天只顾自我欣赏,不会赚钱,只会花钱?不是。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她是一个勤劳贤慧的女子。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中的“故”字,既显示兰母的故意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为什么要自请遣归?中国古代的女子地位很低,在娘家听父母的,到了婆家听丈夫的,自己没有真正的自由,出嫁后没有婆家的许可,是不得擅自回娘家的。
而她们也很看重自己的贞洁,所以“休”对一个女子意味着什么,大家应当清楚了。
为什么要自己主动提出遣归呢?自请遣归,一则因不堪焦母虐待,再则因深知遣归之势不能挽回。
这样的行动可以看出刘兰芝怎样的性格特点?主动请“休”,对于刘兰芝来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
所以刘兰芝的这个举动着实表现出她的刚强果敢、自尊不屈的性格,表明兰芝不是甘愿逆来顺受的弱女子,而是外柔内刚的坚强女性。
这第2 小节,描绘了一个多才多艺、聪明贤惠、刚强果敢、自尊不屈、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3)再读第9 小节。
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小节的内容——“严妆”。
此时此刻的刘兰芝为何要“严妆”?为何要郑重地梳妆打扮?严妆时又为何“事事四五通”呢?严妆打扮,一方面,说明她自尊,另一方面,“女为悦己者容”说明她是为焦仲卿而严妆,为了留给焦仲卿最后的最好的印象。
这一段,不仅写出了她的外在美,而且写出了她的内在美。
美就美在她能沉着、镇静、临阵不乱、有涵养。
这一段很深刻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她的举动,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人生难免遇到坎坷,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有清醒的头脑,失意但不失志。
这段描写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
(4)读第8 小节,思考:这一段可以看出刘兰芝的什么感情呢?第8 小节可以看出刘兰芝的什么性格特征呢?“久久莫相忘”可以看出刘兰芝对焦仲卿的依恋之情;“人贱物亦鄙”可以看出刘兰芝的痛苦、愤激之情。
从诗句中可以品出人物的内心。
她这个人是有情有义的。
(5)读第10 小节。
兰芝向婆婆、小姑告别,表现了她什么品质?表现了她知书达礼、看重感情的美德。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这几句表明了兰芝有礼有节,举止得体。
(6)读第12 小节。
这一小节中的“盘石”“蒲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作用?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坚贞。
(7)读第14、18、22 小节,思考:这一部分的描写对刻画刘兰芝有什么作用?这一小节铺张、夸张的场面,反衬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为权贵金钱所动,表现了刘兰芝的人格尊严。
(8)如何理解这一部分的情节?①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刘兰芝的母亲是什么态度?刘兰芝的母亲是“大拊掌”“大悲摧”。
大家想一想,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看到刘兰芝被遣回家,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求婚的人接踵而来?旧时代的妇女,恪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的古训,不仅是被丈夫遗弃的女子不能再嫁,就是丈夫亡故了的,也要为之守节。
如果再嫁,便被认为是不守节操,至少要受到舆论的谴责,体面人家当然不会轻易为之。
但是,如果用这个尺度去衡量《孔雀东南飞》,我们就会碰到许多难以理解的现象。
例如,刘兰芝“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母亲的态度却是“汝可去应之”;后来,“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并且“娇逸未有婚”。
难道县令、太守都愿意替没有结过婚的儿子娶不守节操的女人为妻吗?难道兰芝的母亲也愿意自己的女儿背上“失节”的恶名吗?《孔雀东南飞》对于兰芝再嫁的问题,似乎有点现代化的描写,看起来与旧社会的传统悖理,但是,这又确实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因为,将守节作为衡量女人品质好歹的主要内容并使之宗教化,歧视再嫁者,都是宋朝开始出现,明朝以后才逐步走向极端的。
封建社会禁锢妇女的一整套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必须经过一个发展的过程。
宋元以前,人们对于再嫁的认识,一直是比较客观的,社会上离弃或寡居的女人有人愿意再嫁,也自然有人愿娶再嫁之女。
在汉魏时期,再婚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那些人品才貌出众者。
如汉朝,有个叫朱买臣的人,家里很穷,老婆因嫌他穷而离开他嫁给另一个人。
朱买臣到五十岁时,被举荐后任命为太守。
快到任时,地方官巴结他,让民工去修道路迎接。
朱买臣原妻的后夫也是个民工,正在干活。
他老婆给老公送饭,看见新太守原来就是前夫朱买臣。
西汉有名的才女卓文君丈夫刚死去,大文豪司马相如作为卓文君的父亲的客人参加了卓府的宴会。
宴会上,司马相如弹奏一曲古琴曲《凤求凰》(凤是雄性的凤凰,凰是雌性的凤凰鸟),引来了卓文君的注意。
而卓文君对司马相如也是仰慕已久。
两人一见如故。
于是当天晚上卓文君背着父亲卓王孙,随司马相如私奔了。
《孔雀东南飞》的时代,那些有关节操的舆论没有左右当时的现实生活,正因为这样,刘兰芝被婆婆逼遣归家之后,才会发生太守、县令接踵遣媒议婚之事。
这是现实基础。
②在艺术表现上,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呢?A.课文中有哪个地方对刘兰芝的外貌作了正面描写?第9 小节。
B.那么这个求婚的情节对刘兰芝的外貌和人品作了什么描写?侧面描写。
很有地位的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跟前面的被遣回家形成对比,侧面衬托出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突出刘兰芝的无辜被遣,也侧面衬托出焦母的专断无知。
③这一个情节的出现,也是人们美好意愿的反映。
在东汉时代,像刘兰芝这样被婆家驱逐回家的,被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所扼杀的女子肯定大有人在,这些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因此,同处于被压迫的地位的广大群众在传唱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地渗透了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