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菩萨蛮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菩萨蛮》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菩萨蛮》教学设计

《菩萨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涵咏词句,掌握描写技巧,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女主人公形象;以情观情,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了解闺怨诗的情感内涵及深层意蕴。

过程和方法吟诵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古典诗词中相思之美,感受”花间词”秾丽绮艳的风格;能够立足时代背景对闺怨题材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出正确的评价。

教学重点通过描写技巧及反衬手法的分析,鉴赏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探究文人创作闺怨诗的深层寄托。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诗词传情1.木心:”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里边有三个关键词是我对它怦然心动的原因,大家猜是哪三个关键词?明确:从前﹑慢﹑爱。

从前是古色古香的,从前的日子是悠长悠长的,从前的爱是执着而深沉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走进从前人的日子,走进从前的慢生活,去了解从前人的爱和痛,这首词就是花间派词的代表作之一《菩萨蛮》。

2.花间词派: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点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词作特点:都是文人贵族为歌台舞榭享乐生活需要而写;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眉眼传情,当筵唱歌,辞藻极尽软媚香艳之能事。

二﹑初读入境感知伤情1.指名朗读。

唐宣宗时期,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据说听之如天簌梵音。

所以初读这首词我们会觉得它很美,前人评价它”意象绵密,富丽精工”。

但这是一首快乐的词,还是一首忧伤的词?明确:忧伤﹑悲伤。

2.多媒体范读,感悟其中的忧伤之情。

3.合理想像,理出词的大意。

明确:晨起的女子,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臃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

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和容颜交相辉映。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分析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和词律。

解读并赏析《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

运用诗词分析的方法,解读《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

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和词律。

《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读。

对《菩萨蛮》情感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收集《菩萨蛮》的相关资料,制作教学PPT。

准备相关的诗词鉴赏指导资料。

3.2 学生准备:预习《菩萨蛮》,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收集与《菩萨蛮》相关的诗词,进行初步的比较阅读。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菩萨蛮》的词牌谱例,引起学生对词牌特点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关注《菩萨蛮》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菩萨蛮》,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解读《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

4.3 诗词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和词律。

教师讲解《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具体分析。

4.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对《菩萨蛮》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诗词解析评价:评价学生对《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和词律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对《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解读能力。

5.3 情感理解评价:评价学生对《菩萨蛮》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深度。

评价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024年辛弃疾《菩萨蛮》教案+学案

2024年辛弃疾《菩萨蛮》教案+学案

2024年辛弃疾《菩萨蛮》教案+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章《词赋》单元,辛弃疾的《菩萨蛮》。

具体内容包括:1. 熟读并背诵《菩萨蛮》全文;2. 分析《菩萨蛮》的词牌格律;3. 探讨辛弃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4. 解读《菩萨蛮》的意象、意境和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2.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感受其爱国情怀;3. 领悟《菩萨蛮》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辛弃疾词风的独特性,以及《菩萨蛮》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2. 教学重点:《菩萨蛮》的词牌格律、意象和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弃疾的画像和简介,引发学生对词人及作品的兴趣;2. 朗读:带领学生朗读《菩萨蛮》,感受词的韵律美;3. 讲解:分析《菩萨蛮》的词牌格律,解读词中的意象、意境和主题;4.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尝试创作以“菩萨蛮”为词牌的短词;5. 例题讲解:针对词中的难点,进行详细讲解;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菩萨蛮》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辛弃疾简介、《菩萨蛮》词牌特点;2. 黑板右侧:意象、意境、主题分析;3. 中间区域:例题解析、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以“菩萨蛮”为词牌,创作一首短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辛弃疾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词风和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辛弃疾词风的独特性,以及《菩萨蛮》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2. 教学重点:《菩萨蛮》的词牌格律、意象和主题;3.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尝试创作以“菩萨蛮”为词牌的短词;4. 作业设计:结合所学,以“菩萨蛮”为词牌,创作一首短词。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菩萨蛮》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菩萨蛮》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三语文选修《菩萨蛮》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节: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研读古代诗文《菩萨蛮》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菩萨蛮》的基本情节和作者的历史背景;2.学习并掌握《菩萨蛮》的基本词汇和固定搭配;3.掌握《菩萨蛮》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其他文本中;4.能够理解和分析《菩萨蛮》中表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5.培养孩子敏锐的审美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节: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是《菩萨蛮》一文。

《菩萨蛮》是唐代女诗人王之涣所著,共五十九首,其中五十四首为律诗,后有续集七首。

《菩萨蛮》是王之涣生前所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律诗铺设得平坦舒展,韵律流畅,寓意深远,是一篇优美的大作。

2.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菩萨蛮》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的分析与理解。

学生需要对《菩萨蛮》中所蕴含的佛教思想,以及通过王之涣的文字所表达出来的心灵之美有所认识。

同时,还需对文章中表达的感情及整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有深刻的了解。

第三节: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教师在上课前5分钟,先以一段与佛教有关的视频为引子,采用提出问题或调动情感等方式,使学生有所感受和思考,为学生进入课堂状态做好铺垫。

2.正式授课2.1.阅读课文教师依照课文内容,一段一段地,进行阅读,鼓励学生跟读,关注每句话的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2.2.讲解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1.静态描写:课文中多个描写丝毫不带任何艳丽华丽之笔,而是揭示出静如止水的画面,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对春天开始的一个描写,扎扎实实的文字却鲜明的将春天带给我们。

2.对比手法:如“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等,通过对比花的落败和乘势而起的意蕴展开,使得课文有了更加深刻而精彩的解读。

3.排比手法: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排比描写将状况交代的清晰而连贯,与作者人生大起大落的经历匹配,皆成为本篇诗的重要手法。

人教版 菩萨蛮 教案

人教版 菩萨蛮 教案

人教版菩萨蛮教案标题: 人教版《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菩萨蛮》的作者杜牧及其背景;2.理解《菩萨蛮》的诗情画意,描绘了怀念故乡、对生活的思考;3.学习《菩萨蛮》中的词汇、句型和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二、教学重点1.读懂《菩萨蛮》的意境和感情表达;2.分析《菩萨蛮》中的词句和修辞手法;3.理解并运用《菩萨蛮》中的词汇和句型;4.欣赏《菩萨蛮》的音乐表演。

三、教学准备1.人教版《菩萨蛮》课本;2.多媒体设备;3.配乐和演唱版本的音频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导入 (5分钟)使用一段富有感染力的诗词导入,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迟》等,引发学生对杜牧和唐代诗歌的兴趣。

2.前期准备 (10分钟)让学生了解杜牧的背景和杜牧与唐代诗歌的关系。

介绍杜牧的生平、诗歌创作和特点,为理解《菩萨蛮》打下基础。

3.诗词赏析 (25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本上的《菩萨蛮》,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解释生词,并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4.词汇与句型学习 (15分钟)分析《菩萨蛮》中的词汇和句型,学习其中的用法和意义。

可以以填空、造句等方式进行练习。

5.音乐欣赏 (10分钟)播放《菩萨蛮》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其音乐表演。

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去感受音乐中的诗意。

6.交流讨论 (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菩萨蛮》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就诗歌中的主题、诗人的情感以及自己的感受等方面展开讨论。

7.拓展学习 (15分钟)扩展学生对杜牧和唐代诗歌的了解。

让学生选择一首杜牧的其他作品进行赏析,并与《菩萨蛮》进行对比。

此外,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写故乡、思乡的诗歌,如孟郊的《登科后》等,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欣赏《菩萨蛮》这首诗,提高了学生对唐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诗中的词汇和句型,扩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韵律。

2. 熟悉《菩萨蛮》的背景和内容,掌握诗歌韵律和语言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领悟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鉴赏诗歌和表达诗意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菩萨蛮》的背景和内容,了解唐代诗歌韵律和语言表达技巧。

2. 学会分析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提高学生鉴赏诗歌和表达诗意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 图像展示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

3. 个性化学习法,让学生自由组合阅读材料。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菩萨蛮》的背景和韵律分析2. 第二课时:《菩萨蛮》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意象分析3. 第三课时:《菩萨蛮》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4. 第四课时:学生课堂朗读和阐述五、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菩萨蛮》的背景和韵律分析1.1 唐代诗歌背景介绍1.2 《菩萨蛮》的背景与作者介绍1.3 《菩萨蛮》的韵律分析1.4 学生讨论2. 第二课时:《菩萨蛮》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意象分析2.1 《菩萨蛮》的语言表达技巧分析2.2 《菩萨蛮》的意象分析2.3 学生讨论3. 第三课时:《菩萨蛮》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3.1 《菩萨蛮》的文化内涵分析3.2 《菩萨蛮》的审美意义分析3.3 学生讨论4. 第四课时:学生课堂朗读和阐述4.1 学生课堂朗读4.2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4.3 社会性写作:学生以诗歌、散文或随笔等形式,阐述自己对《菩萨蛮》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手段1. 讲义和PPT教学辅助材料2. 多媒体视频和图片3. 标准化答案和答案解析七、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问答和讨论。

2. 课堂笔记和作业评分。

3. 阅读测试和作品评价。

4. 学生小组和评课教师的评估性评价。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5课《菩萨蛮》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5课《菩萨蛮》教学设计
(PPT展示)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首。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一说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
安排学生质疑词句难点
问:“人人尽说江南好”,好在哪里?
问:景美体现在哪里?
问:生活美是以什么镜头展现的?
问:人又怎么样的美?
问: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诗中是如何劝说游子不要回乡的?
3、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教学重点
了解本词情景巧妙结合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
教学难点
感受词人思归而不能归的深层原因,美景背后的离乱之苦。
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采用研讨法、点拔法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3、加强诵读,督促背诵,感其诗,领其义。
学生明确:春水碧于天。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水天一色,上下一体。既抓住了江南水乡特点,又凸显了江南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
学生明确:画船听雨眠。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
学生明确: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诗歌之部》的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的目标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本课为单元的最后一课,内容浅显,借此夯实学生对借景抒情方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
2、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菩萨蛮》教案[全文][修改版]

《菩萨蛮》教案[全文][修改版]

《菩萨蛮》教案[全文][修改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菩萨蛮》。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菩萨蛮》的文本解读、背景分析、艺术特色等章节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作者及诗歌的主题思想;2. 品味《菩萨蛮》的语言艺术,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菩萨蛮》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对《菩萨蛮》的文本解读和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诗词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菩萨蛮》。

2. 背景介绍:讲解作者、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信息。

3. 文本解读:引导学生朗读《菩萨蛮》,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等。

4.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文本填空、翻译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菩萨蛮》中的佳句,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作者:李白3. 创作背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4.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5. 艺术特色:意象丰富、意境优美、语言精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菩萨蛮》;(2)分析《菩萨蛮》的意象和艺术特色;(3)谈谈你对《菩萨蛮》的感悟。

2. 答案:(2)结合课堂讲解,从意象、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3)个性化感悟,合理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广度;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艺术特色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引导;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

高二《菩萨蛮》教学教案

高二《菩萨蛮》教学教案

高二《菩萨蛮》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唐宋诗词鉴赏”中的《菩萨蛮》。

详细内容包括教材中关于《菩萨蛮》的词牌背景、作者简介、诗句解析以及创作背景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菩萨蛮》的词牌特点,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 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感悟诗中的情感,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

教学重点:词牌特点、诗句解析以及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菩萨蛮》的词牌特点,讲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情感。

3. 诗句解析:a. 解析上阕:“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讲解诗句中的意象和寓意。

b. 解析下阕:“小阁藏春,谁家纨扇,闲窗夜雨”,分析作者通过诗句表达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讲解答题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相关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句的意象和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2. 板书内容:a. 词牌特点b. 作者简介c. 诗句解析d. 情感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并阐述其在诗中的作用。

b. 仿写一首以《菩萨蛮》为词牌的古诗词。

2. 答案:a. 意象作用:表达作者的情感,营造诗歌氛围。

b. 示例: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小阁藏春,谁家纨扇,闲窗夜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诗句解析部分;2. 教学目标的诗句鉴赏能力和情感把握;3. 教学难点中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诗句解析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目和仿写古诗词;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阅读推荐和创作风格了解。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对人道思想、文化传统、精神力量的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学生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古诗文是必修内容之一。

《菩萨蛮》是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篇代表作,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与人文风情,是对南宋江南文化的典型体现。

本文将讲述《菩萨蛮》在人教版高二选修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领悟南宋文学的人文精神和艺术风格,提高语言和形式美的欣赏能力。

3.通过阅读与分析,启发学生对生命、爱情、人生价值的感悟与思考。

4.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发展其人文情怀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策略1.整体感知法:通过对整篇诗歌的整体感知,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文化背景。

2.逐层递进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感官接受诗歌,提高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

3.多维拓展法:通过多元文本的比较和讨论,深入挖掘作者的人生、思想和文化内涵。

4.创新发展法:围绕课堂和课余读书活动,发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潜力,激活课堂氛围。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播放江南水乡的视频,引导学生感知江南的美景与文化价值。

激发学生对《菩萨蛮》的阅读兴趣。

2.整体理解环节:学生跟读诗文,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格律、语言和意象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学艺术手法。

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文艺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3.细节解读环节:教师从历史、文化、心理等多维度分析《菩萨蛮》,启发学生全面感知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同时,设计课外阅读任务,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视野。

4.创新拓展环节:设计现代版本的《菩萨蛮》,要求学生围绕现代的生活场景及其思想、情感而写一篇类似的诗歌,通过同侪互评和展示等方式,拓展学生的文学创新和表达能力。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

2.掌握赋格的写作技巧。

3.掌握《菩萨蛮》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4.通过分析《菩萨蛮》的艺术语言和美学思想,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

2.掌握赋格的写作技巧。

3.掌握《菩萨蛮》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1.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之一,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

首先,唐代诗歌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其次,唐代诗歌注重表现个性,强调主观世界的表达,反映了社会大众个性解放的呼声;最后,唐代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形式的丰富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多元化和艺术的卓越性。

针对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分析、仿写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唐代诗歌的时代背景、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同时,通过分析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审美内涵和文化价值;最后,通过让学生进行唐代诗歌的仿写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2.掌握赋格的写作技巧赋格是一种旋律独特、声音和谐的音乐形式,通常由两个或多个声部同时进行。

在文学中,赋格指的是用多个旋律和节奏不同的句子交错、重复、变幻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写作中,赋格不仅能够增加文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是表达感情和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教学赋格的写作技巧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练习、评价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示范一些优秀的赋格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赋格的艺术魅力,学习其重复、交错、转化等技巧;同时,通过让学生进行赋格的练习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通过评价学生的赋格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

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

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的《菩萨蛮》。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人温庭筠的生平介绍、《菩萨蛮》的词牌知识、词作的具体内容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菩萨蛮》的词牌特点。

2. 通过朗读、分析、讨论,感受《菩萨蛮》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 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菩萨蛮》的意境、情感及艺术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作中的意象和情感,以及如何运用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菩萨蛮》词作、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词人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菩萨蛮》,感受词作的韵律美。

3. 讲解:介绍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分析《菩萨蛮》的词牌特点。

4. 分析:结合词作具体内容,讲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艺术手法。

5. 例题讲解:以词作中的一句为例,详细讲解如何运用古典诗词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另一句词作,并进行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温庭筠、《菩萨蛮》、词牌特点。

2. 黑板右侧:意象、情感、艺术手法、鉴赏方法。

3. 中间部分:词作具体内容、例题分析、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菩萨蛮》中的另一句词作,要求运用古典诗词鉴赏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温庭筠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古代词人的创作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深入程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要求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菩萨蛮》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词作中的意象、情感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3(4份)-人教课标版1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3(4份)-人教课标版1
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昭宗乾宁元年进士。他生活在唐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王建称帝,韦庄被任命为丞相。他的诗词都很有名,著有《浣花集》。反映黄巢军攻入长安的叙事长诗《秦妇吟》描写了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他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脏腑。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词人。
一般游子的忧愁是不能回故乡;而这首词中的游子,却是能回故乡,但由于故乡战乱的原因不能回,这种愁苦就比一般游子更为深广。这首词的主旨,是在描写江南好的背景上,述说作者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正是突出了这个主旨。
小结:这首词描写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物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以及有家难归的愁苦之情。
探究
状态
()
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对问题没什么兴趣,不愿积极思考
不愿思考研究,等待老师或同学告知
认真情况()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状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阅读课外读物
明确:江南春水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江南不仅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更美。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江南让人流连忘返啊!
第三、四两句写出江南的景色美。从总体着笔,澄澈明净的春水胜过长空一碧的天色;从局部着墨,水乡的春雨声韵和生活情趣,一句一图,历历在目。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菩萨蛮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菩萨蛮

菩萨蛮教案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授课:江西·景德镇·昌江一中·于洪林【学习目标】1.了解花间词2.学习这首词的描写技巧3.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学习重点】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一、知识链接1.关于词人温庭筠 (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才思敏捷,然性喜讥刺权贵,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而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温庭筠诗词兼工,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温李”),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名作如《商山早行》;其词与韦庄齐名(“温韦”),多写闺情,词风以浓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被称为“花间鼻祖”,名作如《菩萨蛮》《梦江南》等。

2. 关于花间词“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得名于我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

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

”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41年)赵崇祚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人之词作凡五百首辑成十卷《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蝴蝶儿》之词句“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因词风大体相近,故其作家与作品被称“花间词人”、“花间词”。

花间词题材狭窄、情致单调,以表现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词风香软秾艳。

花间词多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女性之容貌、服饰,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花间集》是代表中国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十一世纪四十年代百余年间新兴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的总集。

北宋词人奉《花间集》为词之正宗,将其作品称为“本色词”。

词以字数多少分长调、中调、小令(“长调”又称“慢词”,字数超九十;“中调”为五十九至九十字,“小令”则在五十九字之内)。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教学目标】1、简单介绍温庭筠,让学生能基本说出“花间词”和“温韦”的诗词风格。

2、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慵懒的女子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

3、介绍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一定的鉴赏。

【教学时数】一课时学情调查材料为唐代作家温庭筠《梦江南》一词。

内容表现女子思念心上人的离愁别恨。

作品描写不假雕饰,语言自然朴实,“直抒胸臆。

而且不假堆砌,纯用白描”。

考生鉴赏该词,可以比较深刻地领会中国古代文学典范作品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时如何将景致与情感相联系,借景抒情的文学创作思维及艺术表现特色。

本题要求考生能基本读懂古诗,重点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情感、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参考答案】 (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

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问无边天际。

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难易度】难。

难度系数为O.339。

区分度为高。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具体而言,第(1)题考查考生对作品主人公所表达的情感的鉴别能力。

第(2)题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鉴赏能力,第(3)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教学过程】一、关于“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

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

“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有“词牌”。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优质教案1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优质教案1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优质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探讨诗歌的主题和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词牌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2. 领悟作者李清照的情感表达,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

2. 教学重点:分析词牌特点,解读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激发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的兴趣。

2. 诗词朗诵:让学生齐声朗诵《菩萨蛮》,感受其韵律美。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词牌特点,如对仗、意象等。

4. 情感解读:引导学生从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哀怨、离愁等。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 板书内容:词牌特点:韵律、对仗、意象作者情感:哀怨、离愁诗句解析:逐句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并说明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2)解读作者的情感,结合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1)意象:小山、金明灭、砧声、雁字等。

作用:营造氛围,表达情感。

(2)情感:哀怨、离愁。

诗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词牌特点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如《如梦令》、《武陵春》等,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象理解和情感把握。

菩萨蛮温庭筠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菩萨蛮·温庭筠》。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的全文解析、意象与意境的探讨、表现手法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菩萨蛮·温庭筠》的背景知识,理解词的全文内容,感悟词的意境美。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古典诗词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词中意象、意境的分析与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菩萨蛮·温庭筠》的背景知识,全文解析,意象与意境的探讨,表现手法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与《菩萨蛮·温庭筠》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背景知识: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

3. 解析全文:逐句解读《菩萨蛮·温庭筠》,分析词的韵律、对仗、意境等。

4. 意象与意境分析:引导学生从词中提取意象,分析其意境美,如“画楼西畔桂堂东”等。

5. 表现手法讲解:讲解词中的表现手法,如拟人、对仗等,并举例说明。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以“春日”为主题的诗词。

7.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鉴赏古典诗词。

8.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首与《菩萨蛮·温庭筠》风格相近的诗词,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温庭筠》2. 板书内容:(1)背景知识:温庭筠、创作背景(2)全文解析:逐句解读、韵律、对仗、意境(3)意象与意境:画楼西畔桂堂东等(4)表现手法:拟人、对仗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与《菩萨蛮·温庭筠》风格相近的诗词。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二单元 《菩萨蛮》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二单元 《菩萨蛮》

韦庄《菩萨蛮》(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情画意的江南,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探究江南诗歌情境的异同,感受诗人的江南情怀。

教学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林俊杰《江南》烟笼的江南,引起了无数诗人的遐想与诗情。

大家还熟悉哪些诗人所写的江南?回顾所学江南诗歌,齐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扬万里《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二、关于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此前曾漫游各地。

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终于蜀。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

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了解全词上阕由情而景,下阕由景而情结构的艺术效果;品味其中白描式的语言。

②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③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比较鉴赏,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④背诵。

2、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学习重点1、了解本词情景巧妙结合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

2、背诵。

学习难点感受词人思归而不能归的深层原因,美景背后的离乱之苦。

学习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说到江南,也许我们眼前会浮现“玉人吹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也许会遥望“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子湖”,也许会倾听“旧时堂前的小桥流水”。

如果是画中的江南,那么也只有水墨画才能画尽它的文采风流。

那么文人笔下的江南又是怎么美丽的风景呢?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杏花烟雨。

所以会“人人尽说江南好”,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

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感受!二、知人论世1、作者信息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

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

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

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

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

多媒体显示介绍文字及图片: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此前曾漫游各地。

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终于蜀。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二人齐名,号称“温韦”。

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2、背景信息学生参看注释。

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配乐,多媒体上出现江南景色之画面)。

读前点拨:在预习过程中,同学们你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的?能不能用那种雄浑慷慨,很有气势地去读?应该平缓地、委婉地、抒情地去读。

2、学生齐读学生读前谈自己的感受:我在朗诵这首词时,又一次体味到了这首词中渗透出来的美感。

请同学们齐诵这首词,看看是不是由朗读而体味到了美。

请注意语音语调,平缓委婉抒情地朗读。

3、对照注释翻译。

凡是到过江南的人都说江南的风光无限美好,离家远游的人只愿跟着江南一起苍老。

春天的江水清澈澄碧胜过春天,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

在垆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

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四、缘景明情1、自由朗读,并讨论:本词是赞美江南好,那么整首词中体现了江南好的那几个方面?明确:下面四句是对江南好的细写春水碧于天——风景美(学生回顾一下有关写江南美丽风景的诗词:《忆江南》、《江南春》、《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简单点评一下后再读补充的诗句,明确江南的风景确实是非常美丽,可以说江南的烟花细雨、白墙黑瓦、垂柳画舫、幽深雨巷等独特风物构成了江南独特的风景。

画船听雨眠——生活美江南还有什么别样的生活情趣吗?(如果学生答不出,可以例举一下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中的有关内容,北国的冬天:围炉煮茗,地炉暖坑过着一中蛰居生活,进行简单的对比。

同时明确还有哪些诗句写到了江南的这些独特的生活场景,例如皇甫松的《梦江南》: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桥边;梁元帝的《采莲赋》,这里设计投影后让学生齐读;张志和的《渔歌子》等)。

最后可以总结一下江南比较有特色的生活情景:春季里绿堤闻春晓、夏日里荷乡深处弄莲子、秋来饮酒赏月,冬来踏雪寻梅。

垆边人似月——人物美(出示投影)江南的山,江南的水,江南的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江南美女。

江南女子的美不仅在于外貌,眉清目秀,娇小玲珑,更美在性格,美在修养,她们的美由内而外,与众不同。

江南女子美在温柔含蓄,美在婉约多情,美在细心体贴,江南女子是水做的,天生就是诗,就是画,是曲,更是酒。

可能学生会提到秦淮八艳、西施等。

教师小结:江南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

“春水碧于天”是写“风景美”。

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写“生活美”。

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写“人物美”。

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2、作者将一幅秀美、恬静、安适、充满情意的江南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力,用比喻、拟人等方法,用你们美的触觉将一幅“江南春景图”来点染一下。

学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南之美。

参考示例:①人说美丽女性的骨肉是水做的,若真如此,那么我想,必是江南的春水造就了美丽女性风情万种的骨肉。

因为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迷人,碧绿得比蓝天还要妩媚;只有江南的春水,才会那么醉心,清新得比白云还要柔情。

柔情似水,水似柔情,在春日的闲暇里,与二三知心文友租一只画舫,在温柔的江南烟波里,任意西东。

江南不缺春雨的潇潇,在品酒论诗之余,相互枕藉舟中,静聆江南丝雨无数双纤手轻叩船篷的柔情蜜意。

销魂,当此际,当睡意悄然袭来,江南春眠梦亦芳……②是在这样朦胧温暖的光晕中,似弯小月牙儿般的身影款款行来,霜雪皓腕捧上江南的米酒。

客官请用。

客官醉了?哎呀客官,你为何凝视着人家再也不放?怎么能放手?酒未至,人已醉。

明明是历尽了沧海,怎当她低回里秋波一转。

求也求不到的因缘,天上人间,竟然、竟然也能叫人遇上?③想象遥远的从前想象遥远的从前我自日暮的苍山走来你从杨柳衰颓的津渡登岸晚来天欲雪你我俱在当垆的皓腕前卸落一路的风尘江湖的素昧平生挡不住红泥小炉炖着的一壶琥珀色的柔情暖意四海之内皆兄弟雪地中,隔牖风吹竹却吹不断室内樽前古朴真纯的萍聚雅意那段古老的岁月人心不施铅华粉黛本色真诚的面容最容易一见如故不像多年之后的今时雨雪将孤独投向人群人群报我以陌生和冷漠热闹的人群烘不干一颗潮湿的心遥远的从前雪花盛开的时日即便远走天涯总怀揣温热的怀念和向往3、江南确实是美啊,韦庄他多方面铺写江南之美,一气呵成,全力促成“游人只合江南老”理由,而且理由也非常让人信服。

那么“人人尽说江南好”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明确: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了江南的好处。

从别人口中道出江南好,游人留恋江南,合乎常情;但异地为客,不愿还乡,却似乎有悖常理,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加体现了江南的好处。

4、教师出示PPT:韦庄词的特点“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意思: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

本词写了那么美的一幅江南春景图,有人说韦庄在表达赞美江南的情感,你同意吗?再次齐读词作,细细品悟。

要点:结合词人生平的际遇,领会到他表达情感时“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把怀念故土却欲归不得的情感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语中。

(教师补充背景介绍:韦庄是五代时期词人,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分析:“人人尽说江南好”,这里我们要注意到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隐藏的意思是自己有没有认为江南好呢,自己并不一定认为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合”者,“应当”也,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

点评:韦庄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土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中了。

分析:“未老莫还乡”有三层转折:①“还乡”,在江南美景中,诗人心灵深深牵念的是故乡。

②“莫还乡”,有叮咛嘱咐之意,不要返回故乡啊,表达出一种极为深婉而沉痛的情意。

③“未老”,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

点评:韦庄词似达而郁,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为什么不还乡?似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第二课时一、深层探究1、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不设标准答案)从学生的讨论中也得出一个结论:江南好。

小结:韦庄的这首词在描写江南美好的诗词中也算是上乘之作了,后人对次也有很多的评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投影)俞平伯在《读词偶得》说:“此作清丽婉畅,真天生好言语,为人人所共见。

就章法论,亦另有其胜场也。

……古人用笔,每有透过数层处,此类是也。

”对词中“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一句,历来有不同的理解。

①一幅春水图画。

意中是乡思,笔下却说江南风景好,真是泪溢中肠,无人省得。

结言风尘辛苦,不到年,不得回乡,预知他日还乡必断肠也,与第二语口气合。

——[清]陈廷焯《云韶集》解读:结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含义深婉。

按常情,作客异乡的人总以不得还乡的而愁绪满怀,诗却偏偏反过来说“还乡须断肠”,突出了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了,也突出了江南的美。

其实,词句中还包含这样的含义:年华幸尚未老,今日暂莫还乡,然而终老之日必得还乡,“还乡须断肠”正是今日“莫还乡”的缘故。

“莫”“须”等虚词斩钉截铁的口吻,正是极端无奈痛苦之语。

结句可以说写得情真意苦之极。

②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

起两句,自为呼应。

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

“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

“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

“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

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

“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

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解读: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同时也有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

2、思考讨论:那么江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文人对美好的江南为什么如此情有独钟?学生交流看法,教师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