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稿(常见心理障碍)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件-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应对
神经症—疑病症
❖ 主要症状: ❖ 担心或怀疑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自诉感觉不适,
四处求医,但各种客观检查的阴性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 打消患者的疑虑。
成都工业学院
(二)心境障碍
❖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 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 和行为改变。
PART THREE
三、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预防与应对
三、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预防与应对
❖ (一)心理障碍的预防 ❖ 1.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接受现实 ❖ 2.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3.培养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阳光心态” ❖ 4.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 5.合理规划,积极行动
成都工业学院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识别
❖ 神经症
❖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三版》(CCMD-III)中神经症的描述性
定义:“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神经衰弱 症状等等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患者觉察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 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这 些病程持续时间较长(3个月以上)
神经症—焦虑症
焦虑症的表现
持续的焦虑、紧张、不安、恐 慌,且还伴有明显的运动性不安及各
种躯体上的不适感。
性格特点
担心、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适 应新生事物的能力差。
可能的原因
压力过大、期望过高、患得患失。
焦虑症包括
1. 惊恐焦虑 (急性) 2. 广泛性焦虑 (慢性)
❖ 要点: ❖ 焦虑并非由明确对象、固定内容引起 ❖ 焦虑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 排除躯体疾病和精神病伴发的焦虑症状 ❖ 治疗: ❖ 药物治疗 ❖ 心理治疗:放松训练
常见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PPT课件
心理障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 行分类,如病因、症状表现、诊 断标准等。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类型
焦虑症
表现为过度担心、紧张不安、 恐惧等情绪,常常伴随躯体症 状,如失眠、胸闷、呼吸急促
等。
抑郁症
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 丧失、自我价值感降低等,严 重时可出现自杀念头。
人际关系障碍
表现为难以与人相处、沟通, 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影响正 常的人际交往。
如果学校和医院无法满足需求,大学 生还可以选择私人心理咨询机构进行 咨询和治疗。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01
02
03
04
增强沟通能力
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 感受,增强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
建立支持系统
与家人、朋友和同学建立良好 的关系,形成一个支持和帮助
的网络。
培养社交技巧
学会主动与人交往、参加社交 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交技巧和
总结词
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我评价 低
详细描述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到情绪低落、沮 丧,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和乐趣, 自我评价低,感到无助和绝望。
影响
长期抑郁可能导致学习困难、工作 效率低下、身体健康问题等,甚至 可能导致自杀。
强迫症的表现与影响
01
02
03
总结词
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无 法自控
详细描述
强迫症患者常常反复出现 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无 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导致焦虑和痛苦。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参与感兴趣的活动,提升生活满意度和幸 福感,缓解心理压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障碍
案例评析
案例中的主人公所遇到的问题在大学校园中时有发生,属于适 应性心理障碍。其特点是对长期的不良刺激或对环境的难以适应, 导致其社会功能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案例中的李同学入大学后, 从开始的踌躇满志,到最后的自我放弃,都是源于对新的学习环境 和新的生活方式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因此,当出现理想和现实冲 突、当发现新的环境与期望相悖,特别是有竞聘失利等负性生活经 历时,心理承受力和适应力不够,而把目光由过去对大学的美好憧 憬转向了负面感受,感觉到了老师的“冷落”和同学们的“嘲笑”, 进而觉得“寝室同学的生活习惯也让自己难以忍受”。这一系列的 心理连锁反应,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其“学习越来越吃力,对 自己越来越没信心,成绩越来越差,生活也变得没有规律,食欲不 振,经常失眠等,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学习。
大学入学后,面对强手如林的新环境,他害怕在新群体的重新 组合中落伍,怕出现类似小学时尿湿裤子受他人嘲笑的事,在强烈 的自尊心的作用下,产生了高度恐惧不安的情绪。为了排解这种情 绪,他采取令人不解的强迫上厕所的行为,而这种行为的潜在意义, 就是防止在新情况下出现童年时的难堪之事。拿出童年时解决问题 的方式(如上厕所),来达到现在的目的(在学习中拔尖),这显然是 一种幼稚而不合情理的行为。
(二)发育因素的影响
个体生长发育及其速度的快慢,对其心理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影 响。青春期的身体发育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青春期是一个人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个性的重要时 期。生理的剧变,不可避免引起心理上的反应。这时,性发育给他们 带来的最初的性冲动,往往使一些缺乏基本性知识的学生产生羞耻感、 罪恶感、内疚感、焦虑、烦恼甚至恐慌等情感体验;而体格发育的特 点(如过高、过矮、过胖、过瘦)、发育的时间(过早、过晚)也都会引起 学生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三章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调适
• 8、自恋型人格障碍
•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以妄自尊大的夸大观念和全神 贯注于无限成功、权力和智慧光辉的幻想为特征 的一种人格障碍类型。
• 自恋型人格在许多方面与癔症型人格的表现相似, 如情感戏剧化,有时还喜欢性挑逗等。二者的不 同之处在于,癔症型人格的人性格外向、热情, 而自恋型人格的人性格内向、冷漠。
第三节大学生人格障碍及调节
• 一、人格障碍的概念
• 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 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 为活动的异常。
• 二、人格障碍的类型及其特点 • 1、偏执型(妄想型)人格障碍
• 这种人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对谁都不信任,无同情心,傲 慢,妒嫉心强,看问题主观片面,同时又自我估计过高,对 于工作上的不顺利、事业上的挫折和失败,从不反省自己有 何缺点与过失,而总是归咎于别人有意与他作对所致。他们 习惯于将功劳归于自己,将错误推给别人,听不进任何批评 意见,总感到受人欺负,别人对他不忠实。为了个人利益, 他们到处申诉,甚至写控告信,有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坚 强意志。
• 二、强迫症及其防治
• 强迫症以反复、顽固的强迫观念 谬的、可笑的,但仍然无法控制这些观念和行动 的出现。
• 强迫症的防治
• (1)认知领悟疗法。
• (2)森田疗法:
• (3)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安排有规律的学习 和生活。
• (4)参加集体性的娱乐活动和一定量紧张的体 力劳动。
• 2、分裂型人格障碍
• 分裂型人格障碍以社会隔绝、情感疏远、古怪行 为和多疑为特征。这种人行为怪僻而偏执,为人 孤独,不合群。对人缺乏起码的温和与爱心,没 有知心朋友,没有社会往来,别人对他的评价毫 无感触。他们沉默好静,与世无争,对任何事情 均兴味索然。但一般尚能认知现实。有繁多的白 日梦或幻想,但一般未脱离现实。他们在表达攻 击或仇恨上显得无力,在面对紧张情况或灾难时, 显得漠不关心,无动于衷。
常见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
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探讨压力、焦虑、抑郁、孤独感等障碍的 症状和处理方法,以及心理障碍对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定义心理障碍和常见类型
心理障碍
心理功能异常导致的行为、情绪或认知障碍。
常见类型
焦虑、抑郁、人格、行
缺乏亲密关系和支持,容 易诱发焦虑和抑郁。
睡眠障碍及处理
1
症状分析
失眠、早醒等睡眠障碍的症状。
2
处理方法
建立健康睡眠习惯、避免刺激物和寻求专业帮助。
3
呼吸障碍
睡眠窒息症和其他睡眠相关呼吸障碍。
饮食障碍及处理方法
常见饮食障碍
暴食、拒食、噁心等对饮食的异常行为。
治疗方法
心理咨询、营养指导和支持团队。
人格障碍和影响
人格障碍
边缘型 幻觉型 回避型
影响
情绪不稳定、自我认同困难等。 怀疑他人、独断专行等。 社交恐惧、自卑感等。
行为障碍及处理方法
1 行为障碍类型
多动症、依赖症、攻击性行为等。
2 处理方法
行为疗法、情绪管理和家庭支持。
压力分析
压力来源、影响和应对策略。
焦虑症状
不安、不安全感、心悸等症状的原因和处理方 法。
抑郁症状及处理方法
1 症状辨析
悲伤、丧失兴趣和活力等抑郁症状。
2 处理方法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支持系统等。
焦虑、抑郁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焦虑
紧张、担心,常伴随着抑 郁。
抑郁
低落、悲伤,有时会增加 对孤独感的敏感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演讲稿(1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演讲稿(1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演讲稿(精选篇1)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作为学生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
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大家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对你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就来谈一谈怎样拥有健康的心理。
首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包括以下几方面: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在与同学们的接触中老师发现,大家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在与人交往中出现的,那怎样排解与人交往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呢?1、学会尊重别人。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尊重他人是最基本的礼貌要求。
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同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友谊。
也许你平时就很尊重他人,或者你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那么从现在起一定要在这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不取笑别人,不打断别人谈话,信守诺言,不撒谎,扶老人过马路,同别人谈话时,注视对方,不东张西望。
2、当别人无意中伤害了你,你应该谅解他的过失,不要得理不饶人,不要斤斤计较。
要心胸宽广,为他人着想,当别人因误会冤枉你或故意为难你时,你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用真诚的语言,行动去感化他们。
3、对人态度要诚恳、友善,别人有错误时,要态度诚恳友善地帮助他,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4、人与人的交往中要豁达开朗,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要允许别人批评他人,也要允许别人批评自己,甚至要允许别人牢骚,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和批评,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希望同学们能做到以上这几点,在生活中有遇到困扰的事情也可以和父母、老师交流,听取长辈的意见,愿大家都能开心,快乐得成长起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演讲稿(精选篇2)老师们、同学们: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人的健康一半是身体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障碍培训课件
第 二 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障碍
1
精神障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v 我国精神障碍的患病率10%,约有1.3亿患者!
我国每年自杀人口25万,已成为成年人意外死亡的头 号原因! 我国精神疾病在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占20%! 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者约20—40%! 精神障碍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的首位原因!
2018/10/9
2
2
几组名词
精神障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心理疾病
精神病、疯子、重型精神病 轻型精神障碍、心理变态、变态心理 心理问题、亚健康 心理卫生、精神卫生
就统计学角度,心理异常理解为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智商70-130) 就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礼仪、同性 恋、同乐女) 就社会学的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犯罪或行为异常) 就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和行为。(幻觉、妄想、 迫害、痴情) 就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过度的情 绪情感体验)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学习问题
目标泛化、自律缺乏、自卑心理(攀比、退缩、放纵) 主客我偏差、多疑、敏感,同学关系和宿舍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紧张
情绪轻微失调
表现出焦虑、抑郁、嫉妒、担心和睡眠障碍、体验敏感。
常见心理障碍(大学生心理健康)PPT
2 治疗选择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或二 者相结合,根据个体情况 决定。
3 自我调节
饮食调整、适度运动、建 立支持体系等方式可以辅 助治疗。
焦虑症
1 症状
焦虑、紧张、恐惧等。学 习放松自己,寻找适合自 己的应对方法。
2 常见焦虑触发因素
考试压力、人际关系、未 来规划等都可能成为焦虑 的触发因素。
3 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自测表
1 目的
通过自测表可以初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定是否需要专业帮助。
2 有效工具
心理健康自测表基于多个标准和研究,可以提供客观的评估结果。
3 寻找帮助
根据自测结果,做出决策,是否需要咨询治疗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双相性情感障碍
1 特点
情绪波动剧烈,时而极度 兴奋,时而丧失动力。及 时就诊,接受专业治疗。
2 药物治疗
双相性情感障碍可以使用 抗心境稳定剂等药物来稳 定情绪。
3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和情绪管理 技巧可以帮助控制情绪波 动。
焦虑和恐慌攻击
1 症状
心慌、胸闷、恐惧等。掌握自我调节技巧,缓解恐慌攻击。
2 社交恐惧症
害怕社交场合,尽量逐渐暴露于社交环境,寻找合适的支持。
3 身体表现焦虑
头痛、胃痛等身体不适也可能和焦虑有关,找到治疗焦虑的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放松技巧、 自我管理等可以帮助应对 焦虑症。
避免antidepressants成瘾
1 治疗方式
除药物治疗外,可以尝试心理治疗和自我调节来减少对抗抑郁药的依赖。
2 药物管理
按照医生的建议,规范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自行调整药物。
3 戒断伴随
在停药过程中,可能会有戒断症状出现,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专题医学知识讲座
第5页
• 3、按社会适应标准:正常与异常主要是与行为社会常 模比较而言,看当事人是否依照社会生活需要适应环境 和改造环境,是否符合社会准则或社会常模(依据社会 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 异常:不能按照社会认可方式行事;行为后果对本人或 社会产生不适应现象(因为器质或功效缺点或二者兼而 有之)。
• 4、按心理学标准: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专题医学知识讲座
第16页
• ①妄想
• 一个脱离现实病理性思维。它特点是:
• 第一,以毫无依据构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反思维逻辑, 得出不符合实际结论;
• 第二,对荒谬结论坚信不移,不能经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 知识教育以及自己亲身经从来纠正这种荒谬结论。
• 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患者认为其内心想法或者患者 本人及其与家人之间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表示,他人 就知道了。很多患者不清楚他人是经过什么方式、方法了 解到他内心想法
害怕,伴自主神经症状;惊慌障碍:突然惊慌体 验,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严重自主神经功效紊乱。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专题医学知识讲座
第10页
• 2、强迫症 • 特点是有意识自我强迫与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 • 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
• 3、恐惧症 • 对于某种特定客体或环境或与人交往产生强烈恐
神创伤或者连续困难处境引发,表现为巨大刺激后 心理失常。 • 5、人格障碍 • 人格障碍指显著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 一个持久和牢靠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 格障碍患者形成了特有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 常影响其社会功效,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 或社会造成恶果。人格障碍常开始于幼年,青年期 定型。连续至成年期或者终生。大学生中常见人格 障碍有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边缘型人格、依 赖型人格等。 • 6、心理生理障碍 • 又称心理原因相关生理障碍,指由一些心理原因造 成生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及其表现。
2. 掌握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3. 学会应对心理障碍的方法和策略。
4.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1.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类型。
2. 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3. 应对心理障碍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2.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心理调适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包括心理障碍的类型、原因、应对方法等。
2. 学生准备心理障碍相关案例,以便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心理障碍?为什么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二、教学内容1.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类型:- 焦虑症- 抑郁症- 睡眠障碍- 人格障碍- 学习障碍- 恋爱障碍- 网络综合征等。
2. 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生理因素:遗传、大脑生化失衡等。
- 心理因素:性格、认知偏差、心理承受能力等。
- 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心理障碍相关案例,分析案例中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应对心理障碍。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如何应对心理障碍?二、教学内容1. 应对心理障碍的方法和策略:- 改变认知:调整对事物的看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
- 寻求专业帮助: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自己应对心理障碍的经验和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应对心理障碍的技巧。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心理调适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心理障碍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大学生心理障碍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2. 帮助学生掌握心理障碍的调适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
2. 心理障碍的调适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心理障碍。
2.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心理障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a. 神经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
b. 人格障碍:人格缺陷、社交恐惧症等。
c. 心理异常: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2. 心理障碍的调适方法:a. 心理调适:合理宣泄、自我暗示、认知重构等。
b. 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
c.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一名大学生因焦虑症而影响学习。
2. 案例分析:如何帮助这名大学生调适心理障碍。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提问:如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二、讲授新课1.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技巧:a. 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
b. 学会情绪管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c.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社会支持。
d. 学会面对挫折,勇敢面对困难。
2. 如何帮助他人调适心理障碍:a. 关心他人,倾听他们的心声。
b.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c. 引导他们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帮助身边的朋友调适心理障碍。
2. 分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关注他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第四第五讲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讲课文档
案例:
小陈,女,大学物理一年级学生,因焦虑失 眠就诊。小陈从小到大成绩名列前茅,从不 用家长老师操心,本来一直以自己的物理高 考成绩而自豪,而进入大学后普通物理考试 没有合格,从此一蹶不振,对集体活动不闻 不问,特别害怕物理,班级人际关系紧张, 失眠,做恶梦,怕别人看出她有很多题目不 懂,不敢问老师,上课竭力集中精力,但效 果不佳,回宿舍就想睡觉,又担心赶不上同 学,坚持学习,效果差,逐渐其他课程也不 能应付,只要一遇到自己不懂问题就开始发 抖,全身僵硬,难以松弛。
现,无法摆脱,感到苦恼。
第二十四页,共94页。
2、强迫情绪
强迫情绪表现为对某些事物的担心或厌恶, 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自己却无法摆脱。例如, 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 心自己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担心自己受到毒 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
第二十五页,共94页。
3、强迫意向
强迫意向是指病人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 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病人明知这 样做是荒谬的,不可能的,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 但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
第九页,共94页。
2、抑郁症
11%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抑郁 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将成为 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升级, 患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20%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在这 些抑郁症患者中,有10%~15%的人最终有可能死于自杀。与 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抑 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而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 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第十二页,共94页。
XX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心理障碍(2024年)
XX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心理障碍一、常见心理障碍介绍(一)抑郁性障碍1、每天大部分时间心情抑郁2、体重显著减轻或增加3、每天失眠或者睡眠过多4、每天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下降5、每天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6、每天感到疲劳,缺乏精力7、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8、常常感到想死9、对所有或者大多数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了兴趣(一)焦虑性障碍1.一直无缘由的紧张,很难放松下来;2 .容易担心,莫名其妙激动发脾气;3 .入睡困难,早醒易醒;4 .经常头痛或颈部疼痛,颤抖、刺痛感眩晕感,尿频、腹泻等;5 .坐立不安来来回踱步、措手顿足、叹息不已。
(三)强迫性障碍1 .频繁打扫、清洗,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打扫清理过反复去做;2 .不能忍受物品上有瑕疵有损坏,要么处理好,要么就扔掉;3 .有很多重复性的行为,如摆放整理、计数、检查、排序、搜集囤积;4 .有很多强迫性的想法,持续不断地想一些事情,且无法控制自己不想;5 .这些行为或想法占据了很多时间,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6.一旦压抑自己不去做或者不去想,就会感到极大的痛苦。
(四)如何给花朵施肥1、提升自己,施学习奋斗之肥料有追求,会前行,有拼搏,能实现;有梦想,能飞翔,有努力,会结果。
每位学子都在不断提升自己,施学习奋斗之肥料。
2、丰富自己,施多彩活力之肥料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在我们学习之余,充实我们的心灵,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3、健康自我,施运动锻炼之肥料常言道,青春在于运动,适度的运动,即能强健体魄,也能在高强度学习之余,通过运动来放松自己紧张心灵,身心更加健康。
4、呵护自我,施美食之肥料最简单的食物都有自己的灵魂,人生有很多味道无法复制,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
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去享受美食吧〜5、固放空自我,施休闲放松之肥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趁繁花还未完全掉落,不如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二、心理健康小知识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心理的反面,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区分一、常识性的区分:1、离奇怪异的方谈、思想和行为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二、非标准化的区分:依据人们看问题角度不同,粗略地将非标准化的区分,归纳为以下几种:1、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现象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如智商在70以下的是智力缺陷,属异常范围。
2、就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3、就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任何对社会带来威胁的破坏性行为,无论是对人身的、或是对政治的、经济的破坏,如果有明确有犯罪动机,那就是犯罪;如果没有任何理由,找不出任何犯罪动机,那就被认为是行为异常。
4、就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如幻觉,病理性错觉,性欲倒错这些古怪的心理行为,以及妄想,强迫观念等无效的观念,都属于心理异常。
5、就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为此,找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之间的绝对分界线,是几乎不可能的。
三、标准化的区分李心天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如下四类判别标准:1、医学标准:这种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或行为被疑为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
其心理或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这一标准为临床医师们广泛采用。
他们深信,有心理障碍的人,他们的脑部,应当有病理过程存在。
2、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
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
因此,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就以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
显然这里“心里异常”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的变量。
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越不正常。
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数量资料,比较客观,也便于比较,操作也简便易行,因此,受到很多人欢迎。
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也不一定成常态分布,而且心理测量的内容同样受社会文化制约。
所以,统计学标准的普通性也只是相对的。
3、内省经验标准: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二是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4、社会适应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四、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认为,既然目的是区分心理的正常与异常,就应该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以心理学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性定义为依据。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或行为,必须就形式和肉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峭管是谁也不管是在怎样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知觉的刺激物,那么,我们必须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
另外,一个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这时我们便说,他产生了妄想。
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与行为的关键,我们称它为统一性标准。
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性,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所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或者说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
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有协调一致的关系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
这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人格特征具有倾向性和独特性。
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而持续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的人,心情舒畅,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他人、环境和社会协调一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
我国著名心理卫生学家陈学诗教授说:“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成绩必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成人,其工作效率必胜于心理不健康者。
”据清华大学对1992年获得特等奖学金的学生的心理研究表明,他们具有如情绪稳定、自律性强、有较高的社会理想、兴趣广泛、性格偏外向、人际关系协调等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共同特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8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生中有23.25%的人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
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正以10%的速度递增。
(1)偶发与持续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
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个人就是心理不健康。
但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持续多久才是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变态),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
(2)程度的差异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体,并且心理正常与异常并无确定的界限,更可能是程度的差异。
(3)状态的变化心理健康状态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着的。
既可能从不健康转变到健康,也可能从健康变为不健康。
因此,心理健康与否只能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固定状态,而非永远。
所以,判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有发展变化的眼光。
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划分,一般用“常态”和“变态”或者“正常”与“异常”来表示。
那么正常与异常的界限是固定的、明确的?还是变动的、含糊的?主要是从统计上和道德上来看。
异常往往是统计上稀少的。
但是,仅仅根据这一点,有时不能理解为什么不把特别聪明的人或者特别幸福的人划入异常范围。
因此有必要考虑道德上的规范。
即某人的与众不同的行为是否给社会或他自己带来消极影响。
例如,抗战时期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舍生取义,革命英雄江姐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不仅是正常的偏离,而且因为这样的正常的偏离而成为学习的榜样。
而神经症患者的自残行为却是病态的偏离,是从统计上和道德上来界定的真正的消极的偏离,是异常的典型。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外在原因1、社会环境的影响:就业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社会媒介及各种不正之风也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迷乱,如酗酒、斗殴、违纪等。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班都拉博士和威斯康幸大学的伯克维兹博士共同研究指出:观看暴力演出的人比未观看的有近2倍的暴力倾向,尤其小孩受到了侵略性的暗示。
2、不良的家庭、学校环境及不当的教育方法也是重要原因:三点一线的枯燥,竞争压力的与日俱增。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年龄特征:心理活动最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最强烈的时期。
大学生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过度,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与理智的矛盾,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冲动与压抑的矛盾。
多事之秋:苦闷最多,烦闷最多。
一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许多大学生未上大学前,对大学的环境、条件、师生关系、人际氛围、未来前景,都怀有一种美好的憧憬,入学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因而感到十分苦闷。
二是自豪与自卑的矛盾。
大学生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脱颖而出,往往在一片赞扬声中油然而生自豪感,但在强手如林的新环境中,原有优势不复存在,困难问题倒是不少,这使得一些人极易产生自卑感。
三是独立与依赖的矛盾。
告别了中学时代,离开了父母亲友,大学新生进入较为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大大增强了独立意识,处处显示出个人主张,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经济自主,长期形成的依赖性仍难以摆脱。
四是交往与孤独的矛盾。
进入大学校园新环境,大学新生迫切希望了解他人并被他人理解和接纳,因而渴望进行人际交往,但由于自我保护和锁闭心理等原因,同学之间不轻易吐露真情和交流思想,自然产生一种知音难觅的孤独感。
精神病的常见症状表现幻觉幻觉(hallucination)是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换言之,幻觉是一种主观体验,主体的感受与知觉相似。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知觉障碍。
幻觉与错觉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没有客观刺激存在。
由于其感受常常逼真生动,可引起愤怒、忧伤、惊恐、逃避乃至产生攻击别人的情绪或行为反应。
企图说服出现幻觉体验的人不相信幻觉往往是徒劳的。
幻觉偶然也能见于正常人。
例如在似睡非睡的时候,出现幻听或幻视,称为入睡前幻觉;将醒而又倦睡时出现的幻觉,称为睡醒前幻觉。
幻觉也能通过暗示方式产生。
如过去文献中所的有些沉溺于宗教狂热的人,声称见到了“观音菩萨”或“耶稣基督”等,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
但是,应当说,幻觉大多是病理性。
如果一个人多次出现幻觉,应当及时进行检查,以便对其心理障碍进行诊治,防止幻觉影响下发生伤人、出走或自杀等意外。
特点幻觉具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幻觉是一种感受,由于缺乏相应的现实刺激,所以客观检验结果证明这种感受是虚幻的,但就患者自身体验而言,却并不感到虚幻。
第二,虽然幻觉源于主观体验,没有客观现实根源,但某些患者坚信其感受来自客观现实。
妄想妄想是一种不理性、与现实不符且不可能实现但坚信的错误信念。
它包括错误的判断与逻辑推理。
即使把事实或已经被完全论证的理论摆在妄想者的面前,也很难动摇他的信念,妄想大都出现在精神病状态下,如精神分裂症。
自杀行为思维奔逸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又称观念飘忽,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而言。
多见于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
患者联想迅速、思潮澎湃、概念一个接一个不断涌现出来。
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
患者自诉脑子反应灵敏(“脑子转得快”),言语表达可能远跟不上思潮,导致言语衔接不连贯。
但又很易因偶然因素或无明显理由转移注意力,随境转移是很突出的伴随特征之一。
这一症状主观体验为思维迫促的一种思维形式障碍,严重时患者谈话的内容中夹杂着很多音韵的联想 (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
即患者按某些词汇的音韵相同或某句子在意义上相近的联想而转换主题。
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
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
患者感到“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