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含解析)
第一讲大气的受热过程理清大气的受热过程由图忆知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
2.能量来源(1)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A(填字母)。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B(填字母)。
3.大气的受热过程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地理意义环节1:“太阳暖大地”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A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地面增温→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环节2:“大地暖大气”地面被加热,并以B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大气增温→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环节3:“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C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4.大气的两大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红外线。
②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与云层厚度有关。
③散射作用:波长越短的可见光越容易被散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
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同时大气向外辐射红外线,其中大部分指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特别提醒]大气逆辐射并非只有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强。
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2时左右,并不是在晚上。
题组练通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 )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缓慢加热大气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解析:选B 读图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
晴朗天气,云量少,大气吸收a很少,A错;湖泊湿地比热容大,吸热和放热过程长,能缓慢加热大气,B对;CO2增多,c大量补偿地面失热,C错;冰雪地面反射率高,地面吸热少,放热也少,a→b的转化率减少,D错。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重点知识点大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重点知识点大全综合题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
观测结果表明,绿洲农田上不同高度层的气温,昼夜均比附近的戈壁显著要低,最高气温甚至可低30℃左右,蒸发量约小一半。
这说明绿洲在夏季相对于周围环境(戈壁或沙漠)是一个冷源和湿源,即相对独立的“冷岛”。
城市“热岛”效应和绿洲“冷岛”效应都是热力环流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下图为我国某绿洲与邻近荒漠近地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1)在下图所示横线处标出气流运动箭头,表示白天绿洲“冷岛”效应的大气运动状况。
(2)说明沙漠绿洲局地热力环流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3)经过多年的探索,绿洲瓜农常在种植瓜果的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
请分析覆盖层对瓜田水热条件的作用。
答案:(1)(逆时针方向)如图:(2)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可以降低温度;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水汽交换,可以增加湿度;绿洲具有削减风力的作用。
(3)覆盖层阻挡太阳辐射,阻挡空气流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阻挡地表径流,有利于水分下渗;粗砂比热容小,利于增大昼夜温差。
解析:本题以我国某绿洲与邻近荒漠近地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图为背景,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当地气候的影响,瓜田覆盖粗砂或砾石对瓜田水热条件的作用。
注重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由于沙漠绿洲热容量不同,导致近地面冷热不均,白天绿洲是冷源,图中绿洲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压;荒漠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
近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上部气流与近地面相反。
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
如下图:(2)由于沙漠绿洲热容量不同,导致近地面冷热不均,形成局部热力环流。
促进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减小地区之间的温差,可以降低荒漠地带的温度;绿洲和沙漠之间进行水汽交换,可以增加了荒漠湿度;同时,绿洲还具有消减风力的作用。
(3)由于粗砂或砾石的比热容较小,瓜田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后,增加了昼夜温差,有利于瓜果糖份的积累;同时由于地表覆盖了砾石后,阻挡太阳辐射,阻挡空气流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保持和积蓄土壤中的水分,从而保证瓜果更有利的生长;砂砾石增加地表粗糙度,阻滞地表径流,有利于水分下渗。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梳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梳理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左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右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
(1)左图中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列选项中的()A.B.C.D.(2)民居屋前为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是____。
(3)夜间,穿堂风穿过房屋后,风向为____。
(4)右图中甲、乙、丙、丁环流的运动方向是____(填“顺”或“逆”)时针,甲、乙、丙、丁气压值按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
(5)若右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填“白天”或“夜间”)(6)甲、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____,可能出现降水的是____。
答案:(1)D(2)热力环流(3)西南风(4) 顺乙>甲>丁>丙(5)夜间(6) 乙甲解析:本题以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热力环流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热力环流和等压面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同样质地的地表,晴朗的白天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气温比阴天高,夜晚逆辐射弱,气温比阴天低,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大,由于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石质地面升温更快,夜晚降温也快。
所以晴朗天气的石质地面的昼夜温差最大,D正确,ABC错误。
所以选D。
(2)民居屋前为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主要原理是应用了石质地面与森森林木热力性质的差异,增大了屋前和屋后的温差,加大了二者之间的气压差,加大了风力,所以“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
(3)甲地高空丁处为高压,甲地为低压;乙地高空丙处为低压,乙处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示方向,可以得出甲乙之间的风向西南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第2讲气压带和风带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以区域图文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形成、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的形成与分布,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如2018·全国卷Ⅱ·T7、8;2017·全国卷Ⅱ·T7、8;2014·全国卷Ⅱ·T10。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全面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依据区域定位,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的影响、原因。
知识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影响1.三圈环流的形成与主要的气压带和风带读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①气压带名称成因A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C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动力因素)E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G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②风带名称成因对应的南半球风带风向B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南半球称为东南信风带、风向为东南风D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风向为西北风F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风向为东南风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知识要点: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太阳暖大地,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大气对地面的____作用降低了昼夜温差。
2.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3.热力环流过程:---4.海陆风的形成:白天大陆增温,形成压,风从吹向(风)夜晚大陆降温,形成压,风从5.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也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6.高空风:受力和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近地面的风:还受力等三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1.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
2.画出三圈环流的示意图①在右图中填注各气压带名称、风带名称②画出风向③在各气压带旁注明气流运动情况④注明极锋的位置⑤四个气压带中,盛行上升气流的是、,降水较,盛行下沉气流的是、,降水较⑥风带中,容易形成降水的是,不容易形成降水的是、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①原因②规律:2.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夏季陆地形成气压,切断了气压带;冬季形成气压,切断了气压带。
3.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同纬度太平洋上存在着阿留申低压;夏季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同纬度海洋上存在高压。
4.季风的成因①(东亚季风、南亚冬季风的主要成因)②(南亚夏季风的主要成因)。
亚洲季风的风向:东亚:冬季- ,夏季- ;南亚:冬季- ,夏季-5.在右图中填注气候类型名称6.气候类型的判读第一步: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所处的温度带。
第三步:根据降水情况确定气候类型。
7.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8.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9.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10气候的形成是、、、、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常见的天气系统有、、等。
2.根据冷暖气团所占主次不同,将锋分为、、等类型。
分类冷锋暖锋概念气团主动向气团移动气团主动向气团移动示意图3.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叫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天气就是由它造成的。
高中地理 高三一轮复习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课件)(共136张PPT)
15
:对流层气温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
: 晴天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降温快于近地面大气,使近地面大气温 度表现出下冷上热的现象。
:
高
高
高
高
高
度
度
度
度
度
气温
正常气温
出现逆温 气温
逆层加厚温气温 逆温逐渐消失气温
气温
气温恢复正常
: 空气对流减弱,风力小,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危害人体健康。
A地热,气流上升,易形成阴 雨天气。BC地冷,气流下沉, 易形成晴朗天气。
气压降低 C’ 风
气压升高 A’ 风
气压降低 B’
风 C
冷
风 A
B 冷
24
①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 状况而言。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 增加而减小。 ②空气垂直运动是近地面热胀冷缩导 致的。 ③热力环流中,热低压,冷高压。
-18-
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 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 大小(粗细)。读图,完成第1~3题。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 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 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第4~6题。
7
①高层大气先冷后热,在高层大气中 部O原子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 大气增温。 ②高层大气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 通信有重要作用。
8
知识梳理
2.大气的热状况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 面辐射、大气辐射是长波 辐射。
9
吸收作用:水汽和CO2吸收红 外线,O3、O原子吸收紫外线。 反射作用:云层越厚、水汽、 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散射作用
地理必修一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笔记资料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长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热大地〞,“大地热大气〞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
a.吸收: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b.散射: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
如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蓝光被空气分子散射〕;旭日、夕阳、朝霞呈橘红色〔早晚时,太阳光线穿过大气层的间隔较远。
在到达地面之前,蓝紫光绝大部分被散射了,最后进入人们视野的只有红、橙、黄等波长较长的的光〕。
c.反射:不具选择性。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属于大气的保温作用〕。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太阳高度角越小,光线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途径越长,被削弱得也越厉害。
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小气温的日较差〔白天,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热量减少,使白天地球外表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大气把吸收的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使夜晚地球外表温度不至过低〕;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2.热力环流〔1〕大气垂直运动和程度运动的成因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②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a.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程度气压差→程度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b.等压线:受热地区—近地面向下凹,高空向上凸;冷却地区—近地面向上凸,高空向下凹。
可以用“热胀冷缩〞来记忆,即受热地区两等压线的间隔胀得较远,冷却地区两等压线间隔缩得较近(如右图)。
其中,气压值大小排序为A>B>C>D〔注:同一平面,气流总是从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竖直方向上,气温和气压总是越向上数值越低〕c.举例: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①城市风:城市生活、消费释放大量的认为热,使城市气温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注意城市风不随昼夜而变化〕②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空气由大陆流向海洋;而海洋上因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期末知识梳理
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总结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一)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二)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三)大气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
又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18℃,实际为15℃。
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3℃多。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透过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面和大气之间进行一系列能量转换。
如上图,其过程包括:①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而削弱,只有一半左右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
②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
③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释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4.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①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归纳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1)填写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____,B____,C____。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____(填字母);全球变暖与____(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
(3)图乙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是福建省经济发展快、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
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城市热岛现象的加剧,而沿海地区典型的海陆风对晋江市热岛强度干扰明显。
(1)说出晋江市热岛强度大小的昼夜差异。
(2)简述与非海陆风日相比,晋江市海陆风日白天热岛强度大小特征并分析原因。
(3)指出晋江市城市热岛现象对P地陆风风力大小的影响并说明原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由于人为原因湖泊面积历史上经历了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过程。
下面左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洞庭湖某日陆地和湖泊的气温日变化曲线(M和N)图。
(1)左图中字母A代表__________,B代表_________,C代表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
(2)左图中表示大气直接热源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全球气候变暖后__________(填字母)增强;雾霾天气A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D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3)洞庭湖地区白天主要盛行__________(填“湖风”或“陆风”),洞庭湖面积大幅减小,可能带来的影响是__________(单项选择)。
A.陆风加强 B.湖陆风均加强 C.湖风加强 D.湖陆风均减弱4、读下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①-④所代表的内容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____,表示地面辐射的是____。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1.1、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5.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6.大气逆辐射并不只在晚上存在。
7.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昼夜温差的比较】晴天温差大于阴天,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2.1.2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别提醒】(1)气压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的。
(2)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尔减小。
(3)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造成的。
(4)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3、热力环流的应用海陆风使海冰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巴山夜雨”、逆温】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具体内容为2.3节《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2. 使学生能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特征及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地图、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发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气候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
(3)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解释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
3. 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
(2)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 答案:(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东风带、副热带形成西风带、赤道附近形成赤道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调节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全球降水的分布。
(完整版)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4、过程: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2.2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P37)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气压带风带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2、气压中心(北半球):3、季风: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1)、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低纬信风带——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湿润多雨;极地东风带——干冷少雨。
(2)、各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湿热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冷干少雨。
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及其提纲
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及其提纲一、复习内容:地图(每天10分钟)、基础知识、典型例题二、友情提醒:1、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当天的复习计划务必当天完成;2、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答案均在课本、一轮复习用书、课堂笔记;3、典型例题以历年高考试题和2014年福建省省质检以及各市的模拟卷为主。
4月10日一、地图地理分界线专题:最近几年对区域地理的界限的考察较多,通过区域定位后,往往考察界限两侧的自然、经济、人文地理的差异;熟悉界限,经常对比是重要的复习策略。
注意点:分界线的地理意义;务必落实到地图册,找出分界线有哪些重要的经纬线穿过。
中国地理分界线:人口分布界线;地势阶梯界线。
二、基础知识:经纬网和等值线(一)经纬网1、经度和纬度的判断2、定“方向”3、定“距离”4、定“范围”5、定“最短航线”6、定“对称点”(二)等值线的五大判读1、数值2、弯曲3、疏密4、走向5、闭合处6、描述等值线分布特点:数值变化规律;弯曲方向;疏密情况;走向;闭合处。
注意:疏密情况可表明等值线之间差值的大小,即等值线越密,表明差值越大;反之越小。
7、描述某地理事物(等值线)分布特点:某地理事物的数量范围及其变化规律;中部与两侧对比,差值大小;空间变化情况;高低值中心分布方位。
8、分析某地理事物(等值线)分布特点的原因: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地形地势;海陆分布;洋流;地面状况等。
4月11日一、地图地理分界线专题:最近几年对区域地理的界限的考察较多,通过区域定位后,往往考察界限两侧的自然、经济、人文地理的差异;熟悉界限,经常对比是重要的复习策略。
注意点:分界线的地理意义;务必落实到地图册,找出分界线有哪些重要的经纬线穿过。
中国地理分界线:地形区界线;气候界线;。
二、基础知识: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2、八大行星的顺序及其共同特征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4、航天基地选择的条件(1)尽量选择纬度较低的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大气的组成3.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组成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氧(21%)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78%)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二氧化碳(0.038%)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1.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基本上都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2.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森林面积缩小,会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3.大气中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4.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1.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温度、运动状况及密度的差异。
2.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垂直分层气温特点大气运动天气状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上部热、下部冷,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高层大气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在300千米的高空,温度可达1000℃以上。
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
大气辐射班别: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一.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得较______,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得却比较______,所以,_________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另外,大气逆辐射把一定的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__________作用。
二.热力环流 如图,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列A 、B 、C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力环流三个具体应用:城市风高压 低压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_________________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时,风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空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地面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风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气压带与风带课本P37所示的三圈环流图。
注意每种气压带的纬度位置,气流升降。
其中由冷热不均所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压带的移动是跟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_____,冬季偏_____ 五.北半球气压中心 1月份(冬季):_________高压、夏威夷高压、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 7月份(夏季):_________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气压中心对季风的影响: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常年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常年受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气压带、风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区域夏:赤道低气压带 冬: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带草原 气候 全年高温、夏季降水多、 冬季降水少 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 夏:副热带高气压 冬:西风带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冬雨型) 地中海沿岸、北美加利福尼亚沿海 智利中部、非洲好望角七.常见天气系统八.全球气候变化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_________.对于我国,_________气候增高比较明显,其中,_________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季风环流及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考纲要求】1. 高考要求:(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气候特征。
(2)掌握几种气压带、风带影响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 热点:海陆分布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气候的形成。
【考情分析】1. 考点分布:2010江苏,1、2009广东,19~20、2009全国文综Ⅰ,36、2008广东,17、2008江苏,10~122.高考命题趋势:利用数据或图像提供的背景信息,考查对气候类型的判读,以及对气候与农业生产、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查。
【自主学习】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 .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1月7月东亚季风A____风C____风南亚季风B____风D____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区赤道低气压带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刚果盆地、马来群岛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__________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________________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______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__________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洋流等。
【学习探究】〖互助学习〗根据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 冬季,亚洲大陆是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夏季,亚洲大陆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3. 从上述问题得出什么规律?4.东亚冬季和夏季的盛行风有什么不同?形成原因是什么?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性质有什么不同?5.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冬季和夏季各盛行什么方向的风?形成原因是什么?6.北纬30°附近受什么气压带控制?气候有什么特点?长江中下游是否具有此特点,为什么?〖思路点拨〗点拨点一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2.季风的形成原理与分布(1)冬季风(2)夏季风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项目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分布地区冬夏季风比较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风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东南风温暖湿润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季风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西伯利亚、东北风凉爽干燥赤道附近的印度洋西南风温暖湿润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夏季风强于冬季风风带的季节移动蒙古 地区例1.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
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①为高压中心,则……………………………( ) A .①为夏威夷高压 B .②为阿留申低压 C .③为亚速尔高压 D .④为亚洲高压(2)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①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③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④季风气候的影响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点拨点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 成因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 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例2.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
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②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③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④华北地区干燥少雨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雨滴梧桐秋夜长④清风细雨湿梅花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变式达标〗读下图,回答1~3题1.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 甲处气压比乙处高C. 丙处气压比丁处高D. 甲处气温比乙处低2.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 ( )A. ③处气流比较湿润B. 乙处多锋面雨C. 甲是副热带高气压D. ④气流由于热力上升3. 若此图为东亚夏季季风环流图,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A. 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B. ④气流动力作用上升C. 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D. ②气流动力作用下沉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4~5题4. A、B两地的气压性质……………………………( )A. A是高气压,B是低气压B. A是低气压,B是高气压C. A、B 都是高气压D. A、B都是低气压5. 如果图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000、1008、1016、1024、1032(单位:hpa),那么等压线②、④的气压值分别是……………………………………………()A. 1024、1032B. 1000、1032C. 1016、1008D. 1008、1024右图箭头表示南半球某地高空大气的运动方向,据图完成6~7题。
6. 图中哪条虚线为高压脊线…………………………………()A. 甲B. 乙C. 丙D. 丁7. 图中降水可能性最大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下图为某季节某一条纬线上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
据此完成8~10题。
8. 图中四地对应的陆地表面的气压数值最低的是…………………………………………………()A.P 地B.Q 地C.M 地D.N 地9. 此季节,四地中不可能受副高影响的是…………………………………………………………( )A.P 地B.Q 地C.M 地D.N 地 10. 此季节,四地中降水最丰富的是…………………………………………………………………( )A.P 地B.Q 地C.M 地D.N 地 1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材料3:气候资料表。
地区 1月均温(℃)7月均温(℃)12~次年2月降水量(mm)6~8月降水量(mm)年降水量(mm) 甲 26 26.5 643 612 2480 乙 -10.7 24.8 45 321 680 丙 8 25.0 345 32 740 丁5.427.51054251015(1)材料1表示的是___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材料2 A 、B 、C 、D 四地气候中,常年在材料1中的⑥带控制下而形成的是________ (3)材料2 A 、B 、C 、D 四地气候中,与材料3丙地气候特征相似的是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
12. 下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 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画出B 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甲中1、2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图乙中C 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课堂小结〗1.影响气候的因素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不同气压带、风带形成不同气候,如图(以北半球为例):【课后巩固】下图是“某台风中心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1~4题。
1. 该地16时的风向最有可能是………………………()A. 偏东风B. 偏南风C. 偏西风D. 偏北风2. 该地12至24时中降水强度最小的是………………()A. 12至14时之间B. 14至16时之间C. 18至20时之间D. 20至22时之间3. 该地16时风速比22时大是因为……………………()A. 16时台风中心离该地更近B. 该台风中心北侧气压梯度比南侧大C. 台风登陆后受摩擦力影响势力减弱D. 该地16时至22时气压梯度逐渐减弱4. 该地14至16时之间最符合正常状况的是……………………………………………………()A. 风力基本不变B. 风向基本不变C. 降水量基本不变D. 气压基本不变下图为“北纬60°一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
读图完成5~7题5. 图中60°N沿线的气候类型中,分布最广的是……………………………()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温蒂草原气候C.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D. 温蒂季风气候6. 此时…………………………()A. C地吹西北风,寒冷干燥B. B地盛行西风,气压最高C. A地在一年中气温最低D. A、B、 C三地都是寒冷干燥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7~8题。
7.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B.90°N、赤道低气压带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D.60°S、赤道低气压带8.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B.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D.印度半岛盛行东北风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9~10题。
9.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⑥10.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右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甲、乙所在的平面为地面,据此完成11~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