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八)比值问题

合集下载

2018年中考电学部分考点-------求比值

2018年中考电学部分考点-------求比值

2018年中考电学部分考点-------求比值电学中的比值类问题是一个难点问题,也是中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此类题目是以电路变化为基本特点,有两次或更多的物理过程。

解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弄清物理过程,抓住不变的量或相同的量,寻求相应的物理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的比值关系要熟悉,以便迅速抓住要点,准确地选择物理公式。

如:同一导体在两次物理过程中若已知电压之比可求:若已知电流之比可求:若已知电功率之比可求:同一物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导体:典题赏析:1.(2017•广东)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5V,L1、L2是小灯泡,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A.L2两端的电压为1.5VB.L1两端的电压为1.5VC.L1与L2的灯丝电阻之比为2:1D.通过L1与L2的电流之比为1:22.(2017•常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10Ω,R2=30Ω.闭合开关S,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是()A.1:3 B.3:1 C.3:4 D.4:33.(2017•贺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R1:R2等于()A.5:1 B.1:5 C.4:1 D.1:44.(2017•常德)如图所示,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V1、V2为实验室用电压表(接线柱上标有“﹣”、“3”、“15”),闭合开关后,调节滑片P,使两电压表指针所指位置相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压表V1与V2示数之比为1:5B.通过两电阻电流之比4:1C.R0与R1两端电压之比为1:5D.R0与R1的阻值之比为1:45.(2017•达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只闭合开关S1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3:2,只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V1与V2的示数之比为5:3,则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A.4:3 B.2:3 C.3:5 D.5:36.(2017•兰州)甲、乙两灯分别标有“6V 3W”和“6V 6W”字样,先将两灯串联后接在电压为U的电路中,甲灯的功率为P1;再将两灯并联后接在同一电压下,乙灯的功率为P2.两次灯泡均安全,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P1:P2为()A.9:2 B.2:9 C.4:9 D.1:97.(2017•包头)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灯泡L1、L2都能正常发光,甲、乙两只电表的示数之比为3:5,则L1、L2的额定功率之比是()A.2:3 B.3:2 C.5:3 D.3:58.(2017•淮安)如图所示,曲线A、B分别是白炽灯L l(220V l00W)、L2(220V 60W)实际测得的伏安特性图象。

初中物理常见比值问题解法小结

初中物理常见比值问题解法小结

例题精讲-----:3,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1, 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C ) A.1:2 B.2:1 C.9:2 D.2:9
解析: m甲
m乙
所以选C
Q甲 c 乙 △ t乙 c 甲 △ t甲 Q 甲 = · = · Q乙 Q乙 c 甲 △ t甲 c 乙 △ t乙 3 3 1 = × = × 1 2 1
解析: ∵t末甲>t末乙,t初甲=t初乙
∴t末甲-t初甲>t末乙-t初乙 ,即 △t甲>△t乙 ∵Q吸甲=Q吸乙=Q水放, m甲=m乙 又c=Q/(m △t) ∴c甲<c乙 ,所以选B
点拨:审清题意,如看出 Q吸甲=Q吸乙=Q水放,进而 能确定△t甲>△t乙;再者就是要用活公式进行定量 分析,等等,这些是关键!
小结比值问题的解法
利用比例法求解,所谓比例法就是: ①先将所求作比; ②再将比的分子及分母分别用相应的 公式具体化和已知化; ③整理,将同种物理量相比,之后, 代入数据求值得解。
例题精讲-----领悟解法
1、甲、乙两种物质质量相等,初温度相同,把甲投入热水中, 平衡后水温度降低10℃,取出,再把投入水中,平衡后水的温 度又降低10℃,由此可知( B ) A.甲的比热容大 B.乙的比热容大 C.甲、乙的比热容相同 D.不能判断
9 2

中考物理比值题解法

中考物理比值题解法

巧解物理比值问题例1: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3:5,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4;1,则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___。

第一步表示已知值即:m甲/m乙=3/5;S甲/S乙=4/1第二步所求量压强与已知量质量和受压面积之间的公式关系即:P=F/S=mg/S并分别表式出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P甲=m甲g/S甲;P乙=m乙g/S乙。

第三步用已知量表式所求物理量并代入已知值化简求解:P甲/P乙= (m甲g/S甲)/( m乙g/S乙) =(m甲/m乙)*(S乙/S甲)=(3/5)*(1/4)=3/20即3:20。

例2:在一次体育课上,甲、乙两同学地行爬竿比赛,甲从某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用时9s,乙从同一位置匀速爬到竿顶用时10s。

若甲、乙两人体重之比为5:6则他们爬竿的功率之为P甲:P乙是()A、4:3B、3:4 C:27:25 D:25:27第一步表示已知值:t甲/t乙=9/10;G甲/G乙=5/6;竿长h相等第二步所求量功率与已知量重量和时间等之间的公式关系: P=W/t=Gh/t并分别表式出甲乙两物体爬竿的功率P甲 =G甲h/t甲;P乙=G乙h/t乙第三步用已知量比值表式所求量比值并代入已知值化简求解: P甲/ P乙=(G甲h/t甲)/(G乙h/t乙)=(G甲/G乙)*(t乙/ t甲)*(h/h)=(5/6)*(10/9)*1=25/27例3、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甲升高的温度是已升高温度的2倍。

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第一步表示已知值:c甲/c乙=2/3;Q甲/Q乙=3/1;△t甲/△t乙=2/1第二步公式关系:由Q=cm△t变形得出公式m=Q/(c△t)从而据此表示出m甲=Q甲/(c甲△t甲);m乙=Q乙/(c乙△t乙)第三步:第三步用已知量比值表式所求量比值并代入已知值化简m甲/ m乙=[ Q甲/(c甲△t甲)]/[ Q乙/(c乙△t乙)]=(Q甲/Q乙)*(c乙/ c甲)*(△t乙/△t甲)=(3/1)*(3/2)*(1/2)=9/4所以括号中应填入9:4。

【202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训练卷 专题08 光—透镜及其应用(有解析)

【202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训练卷 专题08 光—透镜及其应用(有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8 光—透镜及其应用一、单选题1.(2022·长沙)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

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2.(2022·盐池模拟)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光屏移到距离透镜36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0cm B.30cm C.15cm D.20cm 3.(2022·郴州)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我国空间站建设又跨出了关键一步。

王大爷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时,感到无比自豪。

他用放大镜读报时透过镜片看到的文字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4.(2021八上·宝安期末)如图所示,小明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

从图中现象可以判断()A.此镜片为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B.此镜片为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C.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D.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5.(2021八上·紫金期末)汽车电子后视镜通过摄像头成像,将车侧后方路况呈现在显示屏上,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B.当侧后方车靠近摄像头时,显示屏上车的像变大C.屏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D.普通后视镜与电子后视镜成像原理相同6.(2021八上·永吉期末)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人只需站在距摄像头40~60cm的距离,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镜头的焦距小于20cmB.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C.支付时,人脸通过镜头成虚像D.“刷脸”时人距摄像头1f到2f之间二、多选题7.(2022·福田模拟)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望远镜的物镜将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C.近视眼镜的镜片可以用来做显微镜的目镜D.用放大镜看地图时,可能会看到缩小的像8.(2022·龙东)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身心健康。

2021届中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八) 机械效率的计算

2021届中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八) 机械效率的计算

专题训练(八)机械效率的计算▶类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一)竖直方向1.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将重为480 N的物体匀速提升5 m,所用的拉力为300 N,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求这个过程中:(1)工人做的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在物理拓展课上,李博同学模拟某建筑工地上塔吊的工作情景,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来提升装修材料,若他用250 N的拉力在20 s内将450 N的材料提升了10 m,求:(不计绳重和滑轮摩擦,g取10 N/kg)(1)拉力的功率。

(2)提升450 N材料时,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00 N,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大可提高到多少。

3.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中,每个滑轮等重,不计绳重和摩擦。

每次均缓慢匀速竖直向上拉绳子将重物匀速提升到相同的高度。

如果物重从200 N开始逐渐增加,直到绳子被拉断,图乙记录了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物体重力的增加而变化的图象。

问:(1)每个动滑轮的重力是多少?(2)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多少?(3)当物体重800 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二)水平方向4.小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货箱,已知货箱的质量为60 kg,在F=50 N的拉力作用下,货箱以0.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地面对货箱的滑动摩擦力f为货箱重的0.2。

求:(g取10 N/kg)(1)货箱的重力。

(2)拉力F的功率。

(3)货箱运动1 min,克服摩擦力所做的有用功。

(4)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一辆质量为1.5×103 kg的汽车陷入一泥泞路段,司机师傅利用滑轮组和周围条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拖车装置。

已知汽车通过泥泞路段需移动8 m距离,汽车在泥泞路段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g取10 N/kg。

在将车匀速拖离泥泞路段过程中,求:(1)做的有用功。

(2)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类型二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6.如图所示,斜面长s=10 m,高h=4 m。

2024年中考福建专用物理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微专题八 电路安全与极值问题

2024年中考福建专用物理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微专题八 电路安全与极值问题
D.当M、N都是电流表,只闭合S1时、M、N两表示数之比为3∶5
第5题图
6.(2023·益阳)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24 V,定值电阻R0
=4 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 Ω 2 A”,电压表量程
为0~15 V。
(1)求当电压表示数U0=6 V时,通过定值电阻R0的电流;
[解析] (1)定值电阻R0=4 Ω,当电压表示数
(2)电源电压;
[解析] (2)只闭合S1,R0与变阻器R串联,变
阻器电阻Rap=R=20 Ω;电路电流I===0.5 A;电源电压U=I(R0+Rap)=0.5 A×(16 Ω+20 Ω)=18 V;
[答案] (2)18 V
(3)只闭合S2,在电表的示数不超过量程,灯泡两端的电压
不超过额定值的情况下,电路消耗的总功率范围。
=0.3 A,此时电压表示数最大为3 V,R1中最小电流I小=
=,即0.3 A=,解得R1=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Ω;
②若I大<0.6 A时,由题意可得,最大电流I大=,最小
电流I小=,则ΔI=I大-I小,即ΔI=-,代入数值得0.3 A
=-,解得R1=10 Ω;故定值电阻R1的可能值为5 Ω或10 Ω。
表量程为0~15 V,当电压表示数最大为15 V时,变阻器接
入的阻值最大,电路中电流最小,则灯泡两端的最小电
压:UL'=U-U滑大=18 V-15 V=3 V,电路中的最小电
流:Imin=IL'===0.25 A,最小功率Pmin=UImin=18 V×0.25 A=4.5 W。
8.(2023·河北)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不变,电流表量程为0~
关S时,定值电阻R2消耗的最小功率为P2。下列说法中( A )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新突破专题08 机械效率计算题-名师推荐

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新突破专题08 机械效率计算题-名师推荐

1 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计算问题是中考必考点,分值在4—10分。

题型涉及选择题、填空题、综合计算题。

所以学会解答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问题,对提高物理成绩至关重要。

中考在考查机械效率方面,以考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主。

但杠杆、斜面的机械效率问题的解答也是命题重点,同样要重视。

下面给出与杠杆、滑轮组、斜面三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有关问题的剖析,供全国各地师生复习时参考。

一、用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其机械效率的求法(1)用简单机械提升物体做的有用功W有用=Gh;(2)用简单机械提升物体做的总功W总=Fs;(3)用简单机械提升物体做的额外功W额外=W总-W有用。

(4)简单机械机械效率公式:η=W有/ W总×100%=Gh/Fs×100%。

其中h是重物G被提升的高度,s是动力F移动的距离。

h与s的关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与杠杆机械效率有关的计算题解题策略1.用杠杆提升物体的模型图2. 用杠杆提升物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求法(1)用杠杆提升物体做的有用功W有用=Gh(2)用杠杆提升物体做的总功W总= Fs(3)用杠杆提升物体做的额外功W额外=W总—W有用其中h是重物G被提升的高度,s是动力F 移动的距离。

h与s的关系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建立。

3. 杠杆机械效率的求解(1)用杠杆提升物体时,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称为杠杆机械效率。

(2)杠杆机械效率公式:η=(W有用/W总)×100%4.典型例题解析【例题1】如图所示,两个等高的托盘秤甲、乙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木条AB重24N,A、B是木条两端,O、C是木条上的两个点,AO=B0,AC=OC.A端放在托盘秤甲上,B端放在托盘秤乙上,托盘秤甲的示数是6N.现移动托盘秤甲,让C点放在托盘秤甲上。

此时托盘秤乙的示数是()2A .8NB .12NC .16ND .18N 三、与滑轮组机械效率有关的计算题解题策略(一)用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机械效率问题求解办法1.用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的模型图2. 用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求法(1)有用功W 有用=Gh(2)总功W 总=Fs(3)额外功W 额外=W 总—W 有用(4) s=nh其中h 是重物G 被提升的高度,s 是动力F 移动的距离, n 是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在汶川抗震救灾时,用飞机空投物品,物品下落过程中,如果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那么它将做()A.匀速运动B.减速运动C.加速运动D.曲线运动2.如图所示.乙上下各挂一个50 g的钩码,并挂到甲测力计下,则甲、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不计测力计的重力)()A.1.0 N和1.5 NB.2.0 N和1.0 NC.2.0 N和1.5 ND.1.0 N和0.5 N3.小丽同学通过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端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A.保持静止状态B.继续来回摆动C.做匀速直线运动D.做匀速圆周运动4.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滑动摩擦的是()A.车辆启动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B.开门时,门轴与轴套间的摩擦C.手握瓶子时,手与瓶子间的摩擦D.推滚油桶时,油桶与地面间的摩擦5.一架匀速飞行的战斗机,为能击中地面上的目标,则投弹的位置是()A.在目标的正上方B.在飞抵目标之前C.在飞抵目标之后D.在目标的正上方,但离目标距离近些6.伦敦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决赛在伦敦的北格林威治体育馆进行.这是一场高手云集的顶尖较量,本场比赛,中国队派出了两名选手出战,最终邓琳琳获得了冠军,队友眭禄则收获了银牌.在平衡木比赛中,运动员倒立在平衡木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木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运动员对平衡木的压力和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运动员对平衡木的压力和平衡木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运动员所受的重力和平衡木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推桌子未动,是因为人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B.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平衡力作用C.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状态D.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无惯性8.若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则物体()A.一定静止B.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运动状态可能发生改变D.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静止9.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C.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10.足球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过程中,以下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A.脚对球的作用力与草地对球的阻力B.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C.球向前的惯性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D.球的重力与草地对球的支持力11.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A放在粗糙的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若用一个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上,大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变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从静止状态逐渐转变到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对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上B.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C.摩擦力方向先沿斜面向上,后沿斜面向下D.摩擦力方向先沿斜面向下,后沿斜面向上12.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的惯性就消失了B.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汽车没有惯性C.跳远要助跑后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D.拍打衣服灰尘脱落,是由于灰尘有惯性13.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A、B两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一起以某一速度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之间无摩擦力B.A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C.B受到A的摩擦力水平向右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静止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14.如图是“竹筷提米”实验.玻璃杯和米被慢慢提起后,使玻璃杯不掉下的力是()A.米对竹筷产生的压力B.米对玻璃杯的摩擦力C.竹筷对米的摩擦力D.手对竹筷向上的提力15.一物体以1 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40 N,若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加到3 m/s时仍在该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A.大于40 NB.小于40 NC.等于40 N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在体育竞技比赛中,很多项目的比赛技巧应用到物理知识:拔河比赛时,运动员不能踩到沙粒,这是因为沙粒容易滚动从而减小________.17.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不受力(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_(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_(3)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_(4)将米袋以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向右放上去,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________.18.用封闭曲线(内部区域)表示集合及其关系的图形,我们称它为维恩图,如图为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维恩图.它们的相同点已标明在两圆相重叠的区域.请你写出它们独有的特征(不同点),平衡力________,相互作用力________.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如图所示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滑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2)当在实验桌上铺上不同的材料(毛巾、纸板和玻璃)时,小车滑行的距离是不一样的.由图可知,小车在________材料上滑行的距离最远.小车最终停下是因为在水平面上受到________的作用.如果没有摩擦力时,小车将会做________运动.20.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1)当卡片静止时,发现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甲,于是他得出: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以不在同一直线上,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要得到科学的结论,请你给他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__;(2)实验改进后出现了如图乙平衡现象,他改变一侧钩码的个数使卡片在图示位置失去平衡,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3)他将处于平衡状态的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发现卡片________(选填“旋转”或“翻转”)后恢复平衡,说明________.21.如图所示,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下滑.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1)实验中同一高度、同一小车、同一斜面滑下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2)我们发现: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得阻力越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四、简答题(共3小题)22.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又落回原位置.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23.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如图所示,此时人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在图中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24.在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在图中所示位置,请回答:(1)为什么要使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滑下?(2)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说明了什么?(3)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五、计算题(共3小题)25.质量均为2 t的甲、乙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1)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哪个物体?速度为多少?(2)吊车对甲物体的拉力为多少?(3)吊车对乙物体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是否相等?为什么?26.重为8×104N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2倍.求卡车受到的牵引力.27.某跳伞运动员,张开伞后以6 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下落,经过10 s的时间后下落到地面.问:(1)运动员开伞时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2)若在下落过程中他受到了700 N的阻力,那么他的质量为多少?(g取10 N/kg)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2.【答案】D【解析】不计测力计的重力时,测力计甲的示数为物体A、B的重力之和,50 g的物体重约G=mg=0.05 kg×10 N/kg=0.5 N,所以测力计甲的示数为1.0 N,测力计乙的示数为0.5 N,故D正确.3.【答案】A【解析】当小丽同学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端最高点时,此时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仍保持静止.故选A.4.【答案】B【解析】A、车辆启动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不符合题意;B、开门时,门轴与轴套间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符合题意;C、用手握住瓶子时,手与瓶之间的摩擦,属于静摩擦,不符合题意;D、推滚油桶时,油桶与地面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不符合题意.故选B.5.【答案】B【解析】6.【答案】A【解析】7.【答案】B【解析】人推桌子未动,说明桌子在水平方向上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所以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两者相等.故A错误.匀速行驶的汽车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而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两种.故C错误.根据惯性定义可知,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且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故D错误.8.【答案】D【解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故选D.9.【答案】D【解析】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故D正确.10.【答案】D【解析】足球离开脚后,脚不再对球施加力的作用,所以脚对球的作用力与草地对球的阻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是力,所以球向前的惯性力的说法错误,故C错误;球所受的重力与草地对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11.【答案】C【解析】开始时,木块相对斜面有向下的运动趋势,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增大拉力F,木块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时,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故摩擦力方向先沿斜面向上,后沿斜面向下.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2.【答案】D【解析】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飞行的子弹穿入木头后静止,它仍有惯性,静止的汽车也有惯性,故A、B错误;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故跳远要助跑后起跳,不能增大惯性,故C错误;拍打衣服时,衣服运动,灰尘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会从衣服上脱落,故D正确.13.【答案】C【解析】AB、对A研究:水平方向受到水平力F,由平衡条件得知:B对A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故AB错误;C、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B受到A的摩擦力与A所受的静摩擦力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右.故C正确.D、B相对于地面向右运动,对整体,根据平衡条件得知,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左.故D错误.故选C。

【精选】中考物理复习第八单元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专题8比值问题课件

【精选】中考物理复习第八单元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专题8比值问题课件
II12=W W12=PP12=QQ12=RR21
专题八┃比值问题
类型1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D 例1 如图ZT8-1所示,闭合开关后,电流表A1、A2的示数之比为1∶4,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是1∶4 B.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是3∶1 C.R1、R2的阻值之比是1∶3 D.R1、R2的电功率之比是1∶3
专题八┃比值问题
变式1 如图ZT8-4所示,灯L1、L2分别标有“15 V 1 A”和“10 V 字样,灯丝电阻不变,其中一灯正常发光时,AL1和L2的功率之比是( A.4∶3 B.3∶4
C.5∶3 D.3∶2
0.5 A” )
专题八┃比值问题
变式2 如图ZT8-5所示,L1标有“2.5 V 0.3 A”字样,L2标有“3.8 V 0.3 A”字样,灯丝电阻不变,电源电压可调。闭合开关S,下列B说法正确 的是( ) A.L1、L2两端实际电压不同 B.L1、L2电阻之比为25∶38 C.通过L1、L2的电流之比为25∶38 D.通过调节电源电压,能使L1、L2同时正常工作
根据并联分流特点可知,通过L1、L2的电流之比I1∶I2=R2∶R1=38∶25, 故C错误; L1和L2并联,因此它们两端的电压始终相等,因此无法同时使L1两端的电 压为2.5 V、L2两端的电压为3.8 V,故D错误。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U
由I=RU可得,R1、R2的阻值之比RR12=
I1 U
=II21=13,故C错误。
I2
由P=UI可得,R1、R2的电功率之比:PP12=UUII12=II12=31,故D正确。

初二物理比值题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比值题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比值题练习题及答案练习1: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其速度为6 m/s,运动时间为4 s。

求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

答案:路程 = 速度 ×时间= 6 m/s × 4 s= 24 m练习2: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2 s 后的速度为20 m/s。

求这个物体在2 s 内下落的距离。

答案:加速度 a = g = 9.8 m/s^2 (重力加速度)速度 v = 20 m/s时间 t = 2 s由物理公式:v = a × t 可得:20 m/s = 9.8 m/s^2 × 2 s解得加速度 a = 10 m/s^2再由自由落体的运动公式:s = (1/2) × a × t^2 可得:s = (1/2) × 10 m/s^2 × (2 s)^2= (1/2) × 10 m/s^2 × 4 s^2= 20 m所以,在2 s 内,该物体下落的距离为20 m。

练习3:一个小球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过程中的时间为2.5 s。

求在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距离和速度。

答案:加速度 a = g = 9.8 m/s^2 (重力加速度)时间 t = 2.5 s下落距离:下落距离可以利用自由落体的运动公式:s = (1/2) ×a × t^2 来计算,即:s = (1/2) × 9.8 m/s^2 × (2.5 s)^2= (1/2) × 9.8 m/s^2 × 6.25 s^2= 30.625 m所以,在2.5 s 内,小球下落的距离为30.625 m。

速度:速度可以利用自由落体的运动公式:v = a × t 来计算,即:v = 9.8 m/s^2 × 2.5 s= 24.5 m/s所以,在2.5 s 内,小球的速度为24.5 m/s。

初中物理比值问题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比值问题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比值问题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比值的概念和应用;2. 掌握比值的计算方法;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值问题。

教学重点:1. 比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应用比值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比值的概念;2. 掌握比值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比值的概念:比较两个量的大小,可以用它们的比值来表示。

比值是两个量的比,通常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二、比值的计算(15分钟)1. 讲解比值的计算方法:比值的计算方法是将两个量相除,得到的结果就是它们的比值。

2. 举例讲解:例如,有两个数a和b,它们的比值可以表示为a/b,其中a是分子,b是分母。

三、比值的应用(15分钟)1. 讲解比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值可以用来比较两个量的相对大小,或者用来计算比例关系。

2. 举例讲解:例如,一个人跑步的速度是每分钟80米,另一个人跑步的速度是每分钟100米,我们可以用比值来表示他们的速度比例,即80/100=0.8,这个比值表示第一个人的速度是第二个人的0.8倍。

四、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进行一些比值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比值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讨论比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比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反思比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解决方法。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比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时比较价格、运动时比较速度等;2. 让学生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比值问题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比值的计算和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够将比值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比值的概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求比例问题的解法

初中物理求比例问题的解法

初中物理求比例问题的解法
初中物理求比例问题的解法
好多学生在解决有关比例的习题时,往往结果不正确,对于这个问题我有新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例题:甲、乙两个实心球,质量之比3:2,体积之比2:3,求甲乙两种物质密度之比?
写出所求量的就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用特定数字设定各物理量:甲的质量为3,则乙的质量为2;甲的体积为2,则乙的体积为3.
把数字代入1中的公式:甲的密度为3:2,乙的密度为2:3
计算出所求的甲、乙密度之比为:9:4
求其他方法于此相同。

中考物理复习第八单元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专题(8)比值问题专项训练(new)

中考物理复习第八单元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专题(8)比值问题专项训练(new)
9.D [解析] 由题图知,开关S、S1、S2都闭合时,L1、L2并联,L1的电功率P1= =25 W①;
只闭合开关S时,L1、L3串联,L1的电功率P1′= =16 W②。 可得: = ,故C错误。 = = = ,则 = = ,L2、L3完全
相同,所以 = = ,故A错误.只闭合开关S时,L1、L3串联,两灯电流相等,所以两灯的电 功率之比 = = ,故B错误.开关S、S1、S2都闭合时,L1、L2并联,电 路中电流I= + = + = · ,只闭合开关S时,L1、L3串联,电路中电流I′= = = · ,两次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 = = = ,故D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两电压 表的示数之比 = = ;
R1、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 = = .
8.10 2∶1
[解析] 电阻R1与电阻R2串联,电流表测的 是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电阻R1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a端时,滑动变阻器R2没有接入电路,电路 中只有电阻R1,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最大,分别为3 V和0。3 A,所以电源电压U=3 V,电阻R1的阻值R1= = =10 Ω;当电路中的电流I1=0.2 A时,由题图乙可以看出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2 V,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U-U1=3 V-2 V=1 V,电阻R1与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 = = = 。
5.[2017·德阳]两个电阻甲和乙,规格分别为“6V0。3A”和“4V0。4A”,将它们串联接入3V的电路中,则甲、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 ___;将它们并联接入同样的电路中,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_.
6.[2017·烟台]甲、乙两只电炉标有“220V 500W”和“220V 1000W"

南阳市唐河县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8 电学计算中比例和列方程试题

南阳市唐河县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8 电学计算中比例和列方程试题

南阳市唐河县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8 电学计算中比例和列方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计算题 (共4题;共20分)1. (5分) (2019九上·长沙月考) 下图为某家用电热器的电路原理图,通过将开关S置于不同的位置,可以实现“加热”和“保温”两种状态的变换,对应的额定功率分别为1100W和44W。

(1)将开关S接“1”时,电热器处于________选填(“加热”或“保温”)状态。

(2)电热器在加热状态下正常工作,30分钟消耗的电能为多少度?(3) R1的阻值为多大?2. (5分)(2019·颍上模拟) 小轿车电动机启动时车灯会瞬时变暗,其原因可用如图所示电路解释。

在打开车灯的情况下,电动机未启动时,电流表示数为I=10A,电动机启动时电流表示数为I′=58A,如果电源电压为U =12.5V,电阻r=0.05Ω,电流表电阻忽略不计,求:(小灯泡电阻不随温度变化)(1)电动机未启动时,车灯的电功率为多少?(2)因电动机启动,车灯的电功率减少了多少?(3)如果此小轿车电动机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内部线圈1min产生了6×104J的热量,则此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M是多少?(故障对车灯没有影响,且电路满足欧姆定律)3. (5分)(2014·北海) 洋洋在学习电学后找来一些实验仪器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电阻R的阻值为10Ω,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6V,电源U的电压可调.将电源电压调节到某一值时,闭合开关Sl和S2 ,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接着断开开关S2 ,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2A.(灯泡的电阻恒定不变)(1)此时电源的电压是多少?(2)此灯泡的电阻是多少?(3)保持开关Sl闭合、S2断开,调节电源的电压,使灯泡正常发光,电路中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4. (5分)(2018·山西) 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和小亮合作测量电磁灶的加热效率。

物理解题方法:比例压轴难题一轮复习

物理解题方法:比例压轴难题一轮复习

物理解题方法:比例压轴难题一轮复习一、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比例1.一个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比较该物体在减速运动的倒数第3 m 、倒数第2 m 、最后1 m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经历的时间之比是1:2:3 B .平均速度之比是3:2:1 C .平均速度之比是()()1:21:32--D .平均速度之比是()()32:21:1++【答案】D 【解析】 【详解】将物体所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经历的时间之比是()()32:21:1--,A 错误;平均速度公式为xv t=,x 都是1m ,则得,平均速度之比与时间成反比,则有平均速度之比是()()32:21:1++,D 正确BC 错误.2.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所用的时间为t 2。

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A .5<21t tB .21t t <1C .3<21t t <4 D .4<21t t <5 【答案】C 【解析】 【详解】离地后重心上升的过程,可以看作逆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比为()()()1:21:32:23---,可得2112323t t ==+-,故2134t t <<,故C 正确,ABD 错误。

3.一辆列车由等长的车厢连接而成,车厢间的间隙忽略不计。

一人站在站台上与第一节车厢的最前端相齐。

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节车厢经过他的时间为2 s ,从第5节至第1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 ) A .4 s B .5 s C . D .6 s【答案】A 【解析】 【详解】取车为参考系,把车的运动转化为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节车厢长为L ,加速度为a ,则人通过第一节车厢的时间,人通过前4节车厢的时间,人通过前16节车厢的时间为,故所求的时间△t =t 16-t 4=4s .故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合理地选择参考系,转化为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位移时间公式进行求解.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通过A 、B 两点的速度分别为3v 和4v ,所经历的时间为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A 、B 中点的速度为3.5v B .经过A 、B 12.5vC .再运动T 时间通过的距离比A 、B 间距离大0.5vTD .再运动T 时间通过的距离比A 、B 间距离大vT 【答案】D 【解析】 【分析】解决本题需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中点和位移中点的速度公式,明确公式适用条件和物理量意义,然后直接利用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A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中点的速度为:22212.52A B s v v v v +==,故A 错误;B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为:23.52A Bt v v v v +==,故B 错误; C 、匀加速直线运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即2x aT ∆=,所以再运动T 时间通过的距离比A 、B 间距离大243v v x T vT T-∆==,故C 错误,D 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公式的应用,对于这些推论公式既要会推导也要明确其适用条件并能灵活应用.5.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经过时间t 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下落全程一半时的速度与落地速度之比是1∶2B .下落前半程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C .下落前半时间段与后半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2D .下落3t 和落地前3t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5【答案】D 【解析】 【详解】 A. 根据题意有:22gh v =222hgv '= 可得落地速度:v 下落全程一半时的速度:v '=下落全程一半时的速度与落地速度之比是:v v'=故A 错误;B.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23:::...)1t t t =⋯半程和后半程的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根据平均速度xv t=,知下落前半程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为:12::1)1v v =故B 错误。

初中物理比值题的处理方法 PPT

初中物理比值题的处理方法 PPT

速度之比为 3:2 ,他们通过的路程之 比为 5:4 ,则两物体的所用 时间 之比
为 5:6
t1 t2
s1 s2
v1 v2
5
4 3
2
52 43
5 6
s1 s2
v1 v2
t1 t2
svt
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两 车的时间之比是是2∶1,则 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6:1
由上面三题可见:由ຫໍສະໝຸດ 可推出由可推出

可推出
此种做题方法,不止使用于速度比值题, 以后学到的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等, 只要有公式的比值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根 据原公式写出比例公式,然后代入对应的 比例)进行计算。
感谢您的聆听!
初中物理比值题的处理方法
例1
在高速公路上有甲乙两辆车做匀速直线运
动。已知两车路程之比为s 甲 :s 乙 = 2:5 ; 所用时间之比为t 甲 :t 乙 = 1:4 ,则速度之
比为V 甲 :V 乙 = 8:5
v
1
=
2 5
8
v
15
2
4
s甲
2
v甲 v乙
s乙 t甲
5 1
8 5
t乙 4
s甲
s甲
v甲 v乙
t甲
s乙
t乙
s甲
t乙 s甲 t乙
t s 甲
乙 s 乙 t甲
s甲
s乙 t甲 t乙
v甲 s乙
v乙
t甲
v s t
t乙
t1
s1 s2
t2
v1
v2
推导过程:
t s v
s1
s1
t1 t2
v1 s2 v2

物理比值问题

物理比值问题

物理比值问题通常是指在物理学中涉及到比较两个物理量的大小或关系的问题。

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求解,使用比值运算符(如除法)来比较物理量的大小。

例如,假设有两个物体A和B的质量分别为m_A和m_B,我们想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

我们可以计算它们的质量比m_A/m_B,然后根据比值的大小来判断哪个物体较重或较轻。

同样,对于其他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力等,也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或关系。

当然,在解决具体的物理比值问题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理定律和公式来进行计算。

这可能涉及到其他概念和公式,具体的解决方法会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来自 比值问题专题八┃比值问题
类型1 串、并联电路的比值规律 【规律总结】 串、并联电路的比值规律:
项目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路图
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I=I1=I2 U=U1+U2
R=R1+R2
比值关系 (纯电阻电路)
UU12=W W12=PP12= QQ12=RR12
I=I1+I2 U=U1=U2 R1 =R11+R12
U
由I=RU可得,R1、R2的阻值之比RR12=
I1 U
=II21=13,故C错误。
I2
由P=UI可得,R1、R2的电功率之比:PP12=UUII12=II12=31,故D正确。
专题八┃比值问题
变式 如图ZT8-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 合开关S,移动滑片,使电压表V1示数与电压表V2示数之比 为2∶1,此时R2的功率为P1;再次移动滑片,使电压表V1 示数与电压表V2示数之比为1∶2,此时R2的功率为P2,则 P1∶P2为( C ) A.1∶4 B.1∶2 C.1∶1 D.4∶1
专题八┃比值问题
U [解析] 在第1种情况下,R2两端的电压U21=3,
U 2U R1两端的电压为U11=U-3= 3 ;
2U
2U U
在第2种情况下,R2两端的电压U22= 3 ,R1的电压为U12=U- 3 =3。
根据电阻不变时,通过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得,两种情况下通
过R1的电流之比为II1112=UU1112=21, 即两种情况下通过R2的电流之比也为2 故P1与P2的比为PP12=UU2212× ×II1112=UU2212×II1112=21×21=11。
根据并联分流特点可知,通过L1、L2的电流之比I1∶I2=R2∶R1=38∶25, 故C错误; L1和L2并联,因此它们两端的电压始终相等,因此无法同时使L1两端的电 压为2.5 V、L2两端的电压为3.8 V,故D错误。
专题八┃比值问题
[解析]由题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 流表A2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II12=IA2I-A1IA1=3IIA1A1=31,故A错误。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R1、R2两端的电压 之比是1∶1,故B错误。
专题八┃比值问题
[解析]
由题图可知,L1和L2并联,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故A错误;
由L1和L2的规格可知R1=UI11=20..53
V 25 A= 3
Ω ,R2=UI22=30..83
V 38 A= 3
Ω,
25 38 因此L1、L2电阻之比R1∶R2= 3 Ω ∶ 3 Ω =25∶38,故B正确;
II12=W W12=PP12=QQ12=RR21
专题八┃比值问题
类型1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例1 如图ZT8-1所示,闭合开关后,电流表A1、A2的示 数之比为1∶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通过R1、R2的电流之比是1∶4 B.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是3∶1 C.R1、R2的阻值之比是1∶3 D.R1、R2的电功率之比是1∶3
专题八┃比值问题
类型2 不同用电器的电阻及其他电学量的比值 【规律总结】 不同用电器的电阻比值: 例如:甲用电器铭牌上标有“U甲P甲”字样,乙用电器铭牌 上标有“U乙P乙”字样,则两用电器电阻之比为:
专题八┃比值问题
例2 现有“6 V 3 W”的灯泡L1和“6 V 6 W”的灯泡L2, 将它们接入电路中,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下列关于两 只灯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串联后接到12 V电源的两端,两灯均能正常发光 B.串联工作时,L1与L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2 C.并联工作时,L1与L2中的电流之比为2∶1 D.并联工作时,L1与L2的功率之比为1∶2
专题八┃比值问题
变式1 如图ZT8-4所示,灯L1、L2分别标有“15 V 1 A” 和“10 V 0.5 A”字样,灯丝电阻不变,其中一灯正常发 光时,L1和L2的功率之比是( ) A A.4∶3 B.3∶4 C.5∶3 D.3∶2
专题八┃比值问题
变式2 如图ZT8-5所示,L1标有“2.5 V 0.3 A”字样 ,L2标有“3.8 V 0.3 A”字样,灯丝电阻不变,电源 电压可调。闭合开关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L1、L2两端实际电压不同 B.L1、L2电阻之比为25∶38 C.通过L1、L2的电流之比为25∶38 D.通过调节电源电压,能使L1、L2同时正常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