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唐代散文与韩柳古文运动)古代文学 北大使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23PPT课件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23PPT课件
16
三、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第一,文以明道,文道统一。韩柳提出了 “文以明道”的主张。韩愈在《争臣论》,柳宗 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都提出了“文以明 道”,反映了他们对文道关系的正确认识。
文以明道”不但力主文道二元,而且摆正了 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们的所谓“道”多指文 章的具体内容。韩柳从原则上解决了散文创作中 的文道关系问题,奠定了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
文学自身原因:
古文运动是三百年来古今文体之争的一种必 然结果。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的齐梁时代开 始,历陈、隋以至于唐代绵延不断。
刘勰、魏征、陈子昂、萧颖士、元结等人的 倡导古文,反对浮华骈体文的主张都为韩柳在理 论和实践中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借鉴。
此外,韩柳这两位并世而立的杰出领袖也是 中唐古文运动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的卓越文学 成就和理论主张成为古文运动的旗帜。
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以韩愈、柳 宗元为代表的古文家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影响 广泛的散文革新活动,后人称之“古文运动”。 实质是一场倡扬儒学,提倡质朴的秦汉式散文, 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都实行变革的散 文革新运动。
二、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
唐代古文兴起于初唐,陈子昂为其先躯;发 展于安史之乱前后,萧颖士、元结等作出重要努 力;全盛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 领袖;衰微于晚唐,杜牧、等为其余响。
社会原因:
安史之乱后的“小中兴”使中小地主知识分 子颇受激励,力图恢复“盛唐气象”。而另一方 面,社会危机四伏,矛盾重重。有忧患意识的知 识分子强烈要求文学作品反映、揭露和批判、改 造现实,为政治改革服务。
中唐儒学复古思潮的高涨,唐代儒、释、道 三教并行使儒学受到很大削弱。以韩愈为代表的 一批知识分子努力复兴儒学,为巩固统治服务。 这种儒学复古思潮正是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推 动力量。

《师说》教学课件

《师说》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教师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师说》的创作背景、思想 内涵和艺术特色,课堂参与度较高。但在引导学生将古代思想与现代价
值观相结合方面还有待加强。
通过本次教学,教师对于如何结合现代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将古代思想与 现代价值观相结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学生应该虚心请教老师和同学 ,积极寻求帮助和支持,不断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持之以恒
学生应该持之以恒地学习,不 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完善 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水平。
求学之路
求学之路
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求学之路的 艰辛和不易,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努力 和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立志高远
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明 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人生规划,不断 追求卓越和进步。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改进措施
02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将古代思想与现代
价值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其批判
03
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教师应当解答学生的疑惑和问题,帮助学 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促进学生思 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
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学习 态度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态度
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成就。
勤奋刻苦
学生应该勤奋刻苦地学习,不 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不畏难、不怕苦,勇于挑战 自我。
虚心请教
《师说》以其精炼的语言、严 谨的结构和深刻的内涵,成为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02
文章结构分析

古文运动课件

古文运动课件
• 其次,韩愈比较刻意于语言、形式上的 革新与创造,为了突现感情的力度,他常 在语言技巧上下功夫,而柳宗元相对地更 重视内在涵意的表现。
精品文档
柳宗元散文中写得最好的是那 些山水游记。
• 这山水便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听觉的客 观对象,而是投射了作者心境的活生生的 亲切的自然。所以,他笔下的山水,都具 有他所向往的高洁、幽静、清雅的情趣, 也有他诗中孤寂、凄清、幽怨的格调。
精品文档
大体上说,柳宗元的散文理论与韩愈很 相近。在评价骈文时不无偏激,在强调以道 为根本时难免忽视文学的独立价值,但同时 却也很重视文辞气势等艺术性方面的考虑。 至于他的文章,同样不完全受他的理论的限 制。
精品文档
在文章的具体表现方面,柳宗 元的看法与韩愈有些不同。
• 首先,韩愈比较偏重于散文中情感的直 接表露,柳宗元则比较偏重于情感的含蓄 表达方式。
• 文风——反对浮艳空洞的文风,提倡质朴自 然的文风。
• 语言——语言提倡“文从字顺”,也提倡 “惟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贵创新。
4、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 量;倡导“文气”说和“不平则鸣” 说。
精品文档
古文是与骈文相对的散体文章。 唐代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 领导的一次散文革新运动,它针对南 北朝以来骈文创作的浮艳空洞的流弊, 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 两汉散文为目标,在文体、文风、文 学语言诸方面进行变革,是一次名为 复古实为革新的文学运动。
精品文档
柳宗元古文在当时影响不如韩愈那 么大,但是柳宗元以他与众不同的创作 实践,为文风的改变开拓了一条新路。 尤其是他的山水游记,突破了过去散体 文偏重实用、以政治和哲理议论为主的 局限,改变了散体文以先秦两汉诰誓典 谟、史传书奏为典范的观念,创造了一 种更文学化、抒情化的散文类型。他的 寓言也是具有创造性的。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全套PPT课件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全套PPT课件
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疑死讯非真而梦,均反映对十二郎怀念之深。三个“邪” 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 心情。
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实,所以用推断 来排除现实的可能性,整个一句用的是假设语气。
第六七句末尾用“乎”, 来表示作者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 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 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 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 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 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 可知矣.
替他处理家务后事;替他教子养女;反复表现 愧疚之意。
9、 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 ,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 于小官史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 使他尤其看重家庭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 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 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族之事边连个商量 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 于人世”呢?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 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 襄阳书》),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 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 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 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于是他便 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 腑之言。

进学解PPT课件

进学解PPT课件
• 借国子先生的答话,再从正面阐述“进学”问题, 辨明业精行成是根本,至于- 遇与不遇则在所不计。 18
写作特点:
1.精于构思,讽喻有术。
2.行文跳荡流动,文风铺张扬历。
3.陈言务去,语言具有创新性;炼字炼句, 文中常有惊人语。
-
19
10
本篇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不平则鸣”的 散文,是元和八年韩愈被贬为国子博士以后 所作。
《新唐书》本传说他“才高数黜,官又下迁, 乃作 《进学解》以自喻。”它模拟东方朔 《答客难》和杨雄《解嘲》的形式,假借师 生对话,反复强调要埋头进德修业,不计较 上司的公与不公、明不明和自己的遇不遇。 表面上通达事理,自宽自解;实则自夸自嘲, 牢骚满腹。它用反诘讽刺当时执政者的不公 不明,寓有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意义。
是对第二段的引伸和深化,曲折含蓄地表达了题旨。
-
13
•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 曰:“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 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 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 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 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通过诸生问难,认为业精行成也难免取败,对上段的勤 而不嘻、思而不随提出怀疑,为- 下段正面申述准备条件。 16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 杗, 细木为桷,薄栌侏儒,椳 扂楔,各得其宜, 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 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 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 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 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 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 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 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 其遇于世何如也?

川教版历史七下第18课《唐诗与宋词》ppt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下第18课《唐诗与宋词》ppt课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全诗格调高昂,气象壮阔,充满一种有所作为的进取精神,其中“海内
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气象开阔,表现了离别人的乐观开朗,一扫往日离人的 苦闷与惆怅。
继“初唐四杰”后的又一大诗人陈子昂,具有比较进步的政治思想,他的诗雄 浑豪放,风格刚健质朴,有《陈拾遗集》。他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 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苍劲奔放,极富感染力,让人暇想到无限广阔的空 间,顿时将心中的惆怅一扫而尽,余下的只是袅袅余音不绝于耳。
❖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 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 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 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 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 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 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 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 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 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乃诗人重阳节登高时所作,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景的描写 , 抒发了诗人作客他乡,年老多病的心情。三四句气势开阔,成为 传诵名句。从此诗中,我们足以窥见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此外,他的《蜀相》《登楼》《野望》等也都是传诵不朽的 名篇。 但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却在湘江上一条破船中永远睡了过 去。

人教版 选修七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教学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 选修七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教学课件(共21张PPT)

2.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
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 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史记》、 《汉书》。
3. 赋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
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 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 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 于骈文的称“骈赋”。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 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 “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集《尚书》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
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
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 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 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 辑成。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 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 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国策》 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 造极为生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
文。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 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 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 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这些思想家有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 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 子》、《庄子》、《韩非子》等。
2. 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
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 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 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 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 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 《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左传》与《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至战国而后世之文 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

唐代散文赏析课件

唐代散文赏析课件




3、重视修养 韩愈重视作家个人修养,包括思想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勤学 苦练,提高艺术水平两方面。强调只有在这两方面不断砥砺, 去杂求醇,文章才能“气盛言宜”。韩文气势磅礴的特点与 他实践这一主张有关。对深入社会,接触实际、积累生活强 调不够,是其理论的偏颇,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取得更高 的古文创作成就。 4、出奇创新 韩愈主张于六经之外,对诸子散文,骚赋,史传乃至骈文 中的精华,兼收并蓄,含英咀华,闳中肆外。在此基础上, 创新出奇。这是他的理论高于那些局束于六经,泥古不化的 前辈之出。从文章的立意构思,到遣词造句,他都反对模仿 剽窃,务求出奇创新,独树一帜。然尚怪嗜奇过甚,对其本 人及古文运动和韩派诗人创作也有一些消极影响。

二、散文思想内容 韩愈散文可分为政论文、记叙文和抒情文。 1、政论文 包括明道之文、论证之文等。代表:《原道》、 《论佛骨表》、《师说》、《杂说》。 2、记叙文 代表:《柳子厚墓志铭》、《平淮西碑》 3、抒情文 包括祭文、书信、赠序等。代表:《祭十二郎文》


评价: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 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 而勇夺三军之帅。(苏轼《潮州韩文公庙 碑》)

2、思想基础
儒学是古文运动的基础。随着唐代社会矛盾的发展,儒 学本身也经历了由崇尚礼乐向讲究道德,专注章句向寻绎义 理的变化过程。古文运动的倡导,参与者,如李华、萧颖士、 梁肃、柳冕、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都是这一变化的推动 者,他们和中唐的儒学者陆质、啖助、赵匡一起,反对进士 科以诗赋取士,批评明经以章句为学,要求务通经典大义, 行经术之道,欲振儒学以兴唐。

第二节 韩愈

一、文学主张 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是韩愈对古文运动的重要贡献, 也使其成为一代宗师的重要原因。 1、文以明道 韩愈以仁义道德为道的内涵,以文章为明道的手段,从而 阐明了古文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重道而不轻文,这是韩愈 高于前辈及宋代理学家的地方。

第八章-古文运动和韩柳散文

第八章-古文运动和韩柳散文
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柳的散文
❖ 古文运动
❖ 韩愈散文 ❖ 柳宗元散文
❖ 晚唐古文的衰落
第一节 古文运动
❖ 一、古文与古文运动
❖ 古文,相对于六朝时期盛行的骈体而言, 因通行于六朝以前的先秦两汉的古代, 称古文。
❖ 韩愈把散句单行、质朴自然,上继先秦 两汉的散文称为古文,以区别于当时流 行的“时文”(骈文)。
第三节 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柳柳州。有《柳河东 集》。中唐著名的政 治家、思想家和文学 家。
散文创作及成就
❖ 一、议论文,也叫哲学论文 ❖ 代表作是《封建论》(与贾谊《过秦
论》、苏洵《六国论》并称封建三大论) ❖ 二、杂文 ❖ 两个显著特征: ❖ 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
第二节 韩愈的散文创作
❖ 韩愈(768—824), 字退之
❖ 中唐有名的政治家, 重要的思想家,杰出 的文学家。
❖ 苏轼:匹夫而为百世 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 天下之溺。
❖ 一、论说文:
❖ 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
❖ 一是宣扬道统和儒家思想;一是反映现 实,揭露矛盾,不平则鸣。
❖ 后者最值得重视。其艺术特征是气势逼 人,笔力雄健,且自我形象溢于言语之 外。
❖ 唐代古文运动:指中唐时期以韩愈、柳 宗元为代表的散文家以复兴儒学为旗号 而进行的文体、文风、文学张、有领袖、有 广泛参加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运动。 韩、柳是“古文运动”的主帅。
❖ 二、古文运动的背景 ❖ 时代背景:中唐士人的中兴愿望 ❖ 思想基础:复兴儒学的思潮 ❖ 文学基础:文体文风的改革要求
❖ 1、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给人以全 方位的美感享受
❖ 2、善用比喻,巧抓特征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张籍 (约767830)在族 兄弟中排行 十八,当时 任水部外郎。
京城街 道。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形容春雨滋 润细腻。酥, 酥油。
正是。
远远胜 过。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时。
帝都,这里 指长安。
8.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 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谢 谢 观 看!
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部编 RJ·六年级下册
但此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 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 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 (《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 淡”是来之不易的。
Part2 整体感知
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⑴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 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 部员外郎。 ⑵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 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⑵最是:正是。处:时。 ⑷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5.“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 联想到的格言: 一年之计在于春 。
6.对“烟柳满皇都”所表明的时令,
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A.早春 B.仲春 C.暮春 D.初夏
7.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色。 B.三、四句把小草悄然冒出与杨柳如烟的晚春作对 比,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C.诗中的“天街”是指宽阔的街道。 D.这首诗风格清新晓畅,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

唐宋散文课件

唐宋散文课件

韩愈的散文理论
文以明道 :恢复儒道,反对佛老,反对分裂。 师其意,不师其辞:要学古圣人的精神实质。 务去陈言:反对模拟,贵在创新。 文从字顺:合乎语法,顺适自然 。 气盛言宜:养浩然之气 。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 文化修养。 韩愈散文的特点:真率大胆、恣肆新奇。

送董邵南 游河北序

从描写手法上说,作者写“秋声”、“秋状”, 极力描摹,状其声色,化虚而为实,写得生动形象。 但这些描写,完全是想象之辞,是作者脑海中的印 象,是由作者对秋天的感受,并无“秋状”的实物 实景在目前,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本文是篇文赋,作者不再在骈对上下工夫,而是 骈散相间,以散体为主,不拘句式的长短错杂。这 篇文章明显地体现出这种特征。骈散相间,是为了 曲尽文章的声势和声韵节奏的变化之美,显得舒张, 大开大合,伸缩自如。但欧阳修亦并未完全抛弃骈 体文的艺术长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二苏的散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土,眉 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 通判杭州,历知密州、徐州、湖州。因诗得罪,贬 黄州团练副使。哲宗元祐间,累迁翰林学士,出知 杭州、颍州。绍圣初,以文得祸,远贬惠州、儋 (dān)州。徽宗即位,因大赦内徙,卒于常州。苏 轼在政治上历经坎坷,思想上对儒道释三家均有所 去取,各有所用。在文学上成就很高,诗、词、文 均达到当时最高成就。文有“欧苏”之称,诗有 “苏黄”之说,词有“苏辛”之誉。有《苏东坡 集》、《东坡乐府》传世。
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 亦何恨乎秋声”,表达了顺应自然的达观态度。

本文在写法上颇为独特。“欧阳子方夜读书,闻 有声自西南来,悚然而听之”。文章开头就很突兀。 深夜读书,取其万籁俱静,偏偏有异声传来,此不 平常处。“自西南来者”,已暗示“秋声”二字, 因为按中国传统的说法,西南方是秋的方位。 (《礼记·乡饮酒义》云,“天地严凝之气,始于 西南而盛于西北”,就是说由秋至冬,严凝之气形 成于秋之西南而发之于冬之西北。接着以一段生动 的文字,写这种并未明言的“秋声”。

韩柳古文运动

韩柳古文运动

韩柳古文运动韩柳古文运动一.什么叫做“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是一次散文的文体文风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

今人习惯上把它称为“古文运动”。

何谓古文?古文就是古典散文是与骈体文相对的一种散文文体。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古文的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何谓骈文?骈文,文体名。

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

全篇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又称四六文。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

骈文具有声韵优美整齐,注重艺术性的优点,但后来的骈文由于追求这种形式美,影响了表情达意,形成不良的浮艳文风。

唐宋的“古文运动”就是为纠正这种不良倾向而发起的。

骈文.doc二.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高潮、衰落三个时期兴起:盛唐后期。

代表人物:元结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权德舆高潮:中唐时期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衰落:晚唐时期代表人物:此时古文领域已没有力能抗鼎的领袖人物,剩下的都是一些韩门弟子如李翱孙樵等三、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主要领导人是韩愈与柳宗元。

思想基础:唐代的古文运动主要的思想基础是儒家思想。

在中唐时期出现了一股复兴儒学的思潮,韩愈、柳宗元将复兴儒学的思潮推向高峰。

但须注意的是二人在复兴儒学的问题上有着不同的主张。

韩愈最突出的主张是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越过西汉以后的经学而复归孔孟。

他以孔孟之道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

★柳宗元也是重新阐发儒家义理的重要理论家,与韩愈有所不同的是,他对所谓儒家“道统”没有多大兴趣,也不排斥佛教,他更重视的是,乃是源于啖、赵学派不拘空名、从宜救乱的经世儒学。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31)古文运动与韩柳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31)古文运动与韩柳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史(31)古文运动与韩柳从汉朝末年开始,有一种文体逐渐形成,到南北朝的时候,逐渐成熟,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这种文体,就是骈文pián wén。

为什么叫骈文呢?骈这个字本来的意思,就是两马并驾,后来引申出了并列、对偶的意思。

这样,咱们就明白了,骈文里面,讲究的就是用对偶句,而且以四字六字与四字六字相对,所以,它就又有了个名字:四六文。

这种文体讲究声律的调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故,看起来非常的华美,读起来又朗朗上口,很有韵律。

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时候,受到了很多限制。

咱们读一下名篇《哀江南赋》的片段,来感受一下: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籓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跟它相反的一种文体,就是散文。

散文的代表,咱们之前说过,像《史记》里的文章啊,像诸子百家的文章啊,都是散文。

散文的特色,是文字质朴自由,句子有长有短,不受格式的约束,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

这可惜,随着骈文的兴起,散文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少,人们在写文章时,追求的都是华丽的辞藻,和谐的音律等表面的东西,文章的实际意义越来越少。

这时候,就有人觉得不能忍受了,要改变这种文风,他们发起了古文运动,提倡学习先秦时期的古文,提倡文以载道(文章要蕴含道理,要有意义。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咱们今天要说的,韩愈和柳宗元。

韩愈,字退之。

愈是超过的意思。

超过了就要退回来。

这就是古人起名字的智慧。

因为韩愈自称自己是昌黎人,所以后来人们也叫他韩昌黎。

他死后朝廷给的谥号是“文”,于是韩文公的叫法就又出现了。

韩愈是个苦孩子。

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好在他有个哥哥,还能够抚养他。

可惜啊,他的哥哥年纪轻轻也死了,年少的韩愈只好跟着嫂子相依为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柳古文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
古文运动在中唐的兴起和发展,是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原因的:
从政治上看,“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面临的社会矛盾步步加深。德宗初年,曾爆发了另
一次波及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中国的“建中之乱”。贞元、元和时期,虽号称“太平”和“中兴”,但实际
上藩镇割据的严重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韩愈《平淮西碑》曾说“河北悍骄,河南附起”。
萧颖士以为“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文”;“魏晋以还,未 尝留意。”(《赠韦司业书》)李华则认为“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乎时。本乎作 者,六经之志也;系乎时者,乐文武而哀幽厉也”(《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 序》)。他的文章“大抵以五经为泉源”,“非夫子之旨不书”,是“文章中兴”的 开启者(独孤及《赵郡李公中集序》)。
方面。其直陈时弊、思深慨切而条理清晰,义壮词严而文势纵横,颇有豪侠之气。
其对于扭转初唐文风,功不可没。
开元之世,张说与苏颋齐名,主张“崇雅黜浮”,朝廷制诰,多出其手,号为
“燕许大手笔”。皇甫湜《谕业》论唐文,即首列二家。张说为文俊丽,骈散兼擅,
运思精密,尤长于碑文墓志;苏颋之文古穆简括,造深微之境。二公之文宗经典重,
总之,关于文章必须宗经、载道、取法三代两汉的思想,在韩柳之前已提得越 来越明显,而且这些主张的基本精神是和韩柳一致的。只是他们在创作实践中,都 还未能彻底摆脱骈文家的积习,卓然有所树立,从而改变一代的文风。但完全可以 肯定,他们的文学主张,或创作中的努力,是为韩柳古文运动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 备的。
6
隋文帝杨坚统一北中国后,于开皇四年(584),“普诏天下,公 私文翰,并宜实录”,当时李谔上书,同样主张复古(《隋书·李谔 传》)。隋唐之际王通更以排斥异端,复兴儒家正统的继承者自居,他 的《中说》在论文时就非常强调“道”的内容,已初具“文以载道”的 观念。
4
初盛唐诗文革新过程
初唐之文,沿袭南朝余风之迹尚显,然而要求改革文风浮华的呼声则更加突出。
而且在创作实践中,他们以抒写怀才不遇的牢骚不平之气为主,在内容情调上有新
的开拓,同时在语言、用典等方面也能较好地为书法感情服务,显得意境清新。尤
其是他们的那些艺术成就很高的鸿篇巨制,更显示出在改造六朝文体方面的发展变
化。
继四杰之后,陈子昂进而以“汉魏风骨”相号召,虽然他主要针对诗歌而发,
但对散文创作的影响也同样深刻。陈子昂的散文创作成就,突出地体现在章表疏奏
元结则从创作实践上,力变俳偶为散体,多记叙山木园亭和表现愤世疾俗之作。 独孤及强调“先道德而后文学”;特别推崇两汉文章,认为“荀、孟朴而少文,屈、 宋华而无根,有以取正,其贾生、史迁、班孟坚云尔”(梁肃《毗陵集后序》)。梁 肃文论思想受独孤及的影响,更提出“气能兼词”的论点(《李翰前集序》。柳冕以 儒道为根本的文学思想,更系统,惟不善为文,自谓“意虽复古,而不逮古”; “言虽近道,辞则不文”(《答荆南裴尚书论文书》)。
渊懿朴茂,气象雄浑,扫荡浮华,堪为一代文宗。张九龄、李邕之文,亦具庙堂气
象,闳放思密之中,往往流露出一种忧世之情,但不失为“盛世”健笔。
5
盛中之际古文运动先驱
天宝以后,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人继起,复古的思潮 进一步高涨起来。他们研习经典,以儒家思想为依归,具正成为韩、柳古文运动的 先驱。
唐代古文运动与韩柳散文
1
唐代散文与古文
整个唐代,散文创作的成就与数量,十分可观。清代嘉庆年间董诰等奉敕所编 的《全唐文》收有作者3035人,文章共20025篇。但这个收录尚未完备,后来陆心源 又编有《唐文拾遗》和《唐文续拾》,续收777位作者,文2871篇,两者合计,作者 3516人(去重复296人),文22896篇。近代以来,随着地下文物的不断发现,新出 土的唐文数量极大,故《全唐文》的补遗、补编在不断进行。据西北大学《新编全 唐五代文》编委会统计,其所收集的全国新出土的墓志、碑刻等可新增清编《全唐 文》未收文1100余篇。新近出版的陈尚君先生编纂的《全唐文补编》又辑得唐人文 章约7000篇,涉及作家约2600多人。由此可见,唐代散文创作,作家之众多与创作 之繁荣。
2
唐代古文运动的前奏
唐代古文运动,并非中唐韩柳之突如其来,而 是有其前奏和发展过程的:
➢ 南北朝时期之诗文复古 ➢ 初盛唐诗文革新过程 ➢ 盛中之际古文运动之先驱
3
南北朝时期之诗文复古观念
散文的骈俪化,原是两汉以来散文和辞赋发展的结果。六朝时代, 士族文人以骈辞俪句掩盖他们生活内容的空虚,骈文逐渐成为文坛的统 治形式。但在骈文鼎盛的当时,也就萌发了对立的复古思想。
齐梁时刘勰著《文心雕龙》便提出了文学应该“宗经”、“征圣” 和“明道”的主张。裴子野的《雕虫论》,也反对骈俪文的“摈落六 艺”,“非止乎礼义”。
在北朝,西魏宇文泰提倡复古,苏绰仿《尚书》作《大诰》,成为 无生气的拟古。北齐颜之推,也认为文章应“以古之制裁为一,今之辞 调为末”(《颜氏家训·文章篇》)。
藩镇割据称雄,自行其事,不但搞得民不聊生,而且与唐中央政府抗衡,严重威胁着唐王朝的
唐以前无所谓“古文”,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 上继三代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与“俗下文字”(《与冯宿论文书》), 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在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努力提倡,古文 发
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人向韩愈请教。一时“韩门弟子”甚众。 而李翱、皇甫湜等则都是著名的韩愈的追随者、拥护者。到了 唐宪宗元和时期,又得到柳宗元的大力支持,古文的业绩更著, 影响更大。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骈文, 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谓“古文运动”。
以李世民、魏徴为代表的一批政治家、史学家,从文学和政教得失的关系着眼,反
对浮靡的文风。他们的创作实践,不尚虚浮之词,内容恳切充实,气势雄峻,具有
一种刚健之风。由隋入唐的王绩,则以其愤世嫉俗之情和朴素清新、平淡自然的文
风卓异于时。
初唐四杰的文章,虽未能尽脱六朝余习,但他们主观上要“思革其弊,用光志
业”,明确反对“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形式主义文风(杨炯《王勃集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