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唐代散文与韩柳古文运动)古代文学 北大使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文帝杨坚统一北中国后,于开皇四年(584),“普诏天下,公 私文翰,并宜实录”,当时李谔上书,同样主张复古(《隋书·李谔 传》)。隋唐之际王通更以排斥异端,复兴儒家正统的继承者自居,他 的《中说》在论文时就非常强调“道”的内容,已初具“文以载道”的 观念。
4
初盛唐诗文革新过程
初唐之文,沿袭南朝余风之迹尚显,然而要求改革文风浮华的呼声则更加突出。
元结则从创作实践上,力变俳偶为散体,多记叙山木园亭和表现愤世疾俗之作。 独孤及强调“先道德而后文学”;特别推崇两汉文章,认为“荀、孟朴而少文,屈、 宋华而无根,有以取正,其贾生、史迁、班孟坚云尔”(梁肃《毗陵集后序》)。梁 肃文论思想受独孤及的影响,更提出“气能兼词”的论点(《李翰前集序》。柳冕以 儒道为根本的文学思想,更系统,惟不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自谓“意虽复古,而不逮古”; “言虽近道,辞则不文”(《答荆南裴尚书论文书》)。
以李世民、魏徴为代表的一批政治家、史学家,从文学和政教得失的关系着眼,反
对浮靡的文风。他们的创作实践,不尚虚浮之词,内容恳切充实,气势雄峻,具有
一种刚健之风。由隋入唐的王绩,则以其愤世嫉俗之情和朴素清新、平淡自然的文
风卓异于时。
初唐四杰的文章,虽未能尽脱六朝余习,但他们主观上要“思革其弊,用光志
业”,明确反对“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形式主义文风(杨炯《王勃集序》)。
总之,关于文章必须宗经、载道、取法三代两汉的思想,在韩柳之前已提得越 来越明显,而且这些主张的基本精神是和韩柳一致的。只是他们在创作实践中,都 还未能彻底摆脱骈文家的积习,卓然有所树立,从而改变一代的文风。但完全可以 肯定,他们的文学主张,或创作中的努力,是为韩柳古文运动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 备的。
6
2
唐代古文运动的前奏
唐代古文运动,并非中唐韩柳之突如其来,而 是有其前奏和发展过程的:
➢ 南北朝时期之诗文复古 ➢ 初盛唐诗文革新过程 ➢ 盛中之际古文运动之先驱
3
南北朝时期之诗文复古观念
散文的骈俪化,原是两汉以来散文和辞赋发展的结果。六朝时代, 士族文人以骈辞俪句掩盖他们生活内容的空虚,骈文逐渐成为文坛的统 治形式。但在骈文鼎盛的当时,也就萌发了对立的复古思想。
方面。其直陈时弊、思深慨切而条理清晰,义壮词严而文势纵横,颇有豪侠之气。
其对于扭转初唐文风,功不可没。
开元之世,张说与苏颋齐名,主张“崇雅黜浮”,朝廷制诰,多出其手,号为
“燕许大手笔”。皇甫湜《谕业》论唐文,即首列二家。张说为文俊丽,骈散兼擅,
运思精密,尤长于碑文墓志;苏颋之文古穆简括,造深微之境。二公之文宗经典重,
唐代古文运动与韩柳散文
1
唐代散文与古文
整个唐代,散文创作的成就与数量,十分可观。清代嘉庆年间董诰等奉敕所编 的《全唐文》收有作者3035人,文章共20025篇。但这个收录尚未完备,后来陆心源 又编有《唐文拾遗》和《唐文续拾》,续收777位作者,文2871篇,两者合计,作者 3516人(去重复296人),文22896篇。近代以来,随着地下文物的不断发现,新出 土的唐文数量极大,故《全唐文》的补遗、补编在不断进行。据西北大学《新编全 唐五代文》编委会统计,其所收集的全国新出土的墓志、碑刻等可新增清编《全唐 文》未收文1100余篇。新近出版的陈尚君先生编纂的《全唐文补编》又辑得唐人文 章约7000篇,涉及作家约2600多人。由此可见,唐代散文创作,作家之众多与创作 之繁荣。
齐梁时刘勰著《文心雕龙》便提出了文学应该“宗经”、“征圣” 和“明道”的主张。裴子野的《雕虫论》,也反对骈俪文的“摈落六 艺”,“非止乎礼义”。
在北朝,西魏宇文泰提倡复古,苏绰仿《尚书》作《大诰》,成为 无生气的拟古。北齐颜之推,也认为文章应“以古之制裁为一,今之辞 调为末”(《颜氏家训·文章篇》)。
而且在创作实践中,他们以抒写怀才不遇的牢骚不平之气为主,在内容情调上有新
的开拓,同时在语言、用典等方面也能较好地为书法感情服务,显得意境清新。尤
其是他们的那些艺术成就很高的鸿篇巨制,更显示出在改造六朝文体方面的发展变
化。
继四杰之后,陈子昂进而以“汉魏风骨”相号召,虽然他主要针对诗歌而发,
但对散文创作的影响也同样深刻。陈子昂的散文创作成就,突出地体现在章表疏奏
渊懿朴茂,气象雄浑,扫荡浮华,堪为一代文宗。张九龄、李邕之文,亦具庙堂气
象,闳放思密之中,往往流露出一种忧世之情,但不失为“盛世”健笔。
5
盛中之际古文运动先驱
天宝以后,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等人继起,复古的思潮 进一步高涨起来。他们研习经典,以儒家思想为依归,具正成为韩、柳古文运动的 先驱。
唐以前无所谓“古文”,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 上继三代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并使之与“俗下文字”(《与冯宿论文书》), 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在唐德宗贞元时期,由于韩愈的努力提倡,古文 发
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人向韩愈请教。一时“韩门弟子”甚众。 而李翱、皇甫湜等则都是著名的韩愈的追随者、拥护者。到了 唐宪宗元和时期,又得到柳宗元的大力支持,古文的业绩更著, 影响更大。从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骈文, 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谓“古文运动”。
韩柳古文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
古文运动在中唐的兴起和发展,是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原因的:
从政治上看,“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面临的社会矛盾步步加深。德宗初年,曾爆发了另
一次波及大半年中国的“建中之乱”。贞元、元和时期,虽号称“太平”和“中兴”,但实际
上藩镇割据的严重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韩愈《平淮西碑》曾说“河北悍骄,河南附起”。
藩镇割据称雄,自行其事,不但搞得民不聊生,而且与唐中央政府抗衡,严重威胁着唐王朝的
萧颖士以为“平生属文,格不近俗,凡所拟议,必希古文”;“魏晋以还,未 尝留意。”(《赠韦司业书》)李华则认为“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乎时。本乎作 者,六经之志也;系乎时者,乐文武而哀幽厉也”(《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 序》)。他的文章“大抵以五经为泉源”,“非夫子之旨不书”,是“文章中兴”的 开启者(独孤及《赵郡李公中集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