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论凯瑟琳·安妮·波特和《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

合集下载

荆棘中成长:《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韦瑟罗尔奶奶形象

荆棘中成长:《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韦瑟罗尔奶奶形象

荆棘中成长:《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韦瑟罗尔奶奶形象摘要:《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代表作之一,整部小说讲述了美国南北时期的普通女性成长路程,通过意识流手法,描述女主人公韦瑟罗尔奶奶弥留之际的心理活动,在现在、过往的时空中跳跃、穿插,回忆了韦瑟罗尔奶奶成长历程中三次被“抛弃”的经历,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故,并反映出韦瑟罗尔奶奶成长在艰苦成长岁月中,从丧失自我到学会寻找、发现、爱惜自我的成长经历,在荆棘中成长的故事。

基于女性成长视角分析韦瑟罗尔奶奶形象可以给当代人们思想启迪。

关键词: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女性意识;成长;荆棘;自我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3)05-0060-02(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山西阳泉045000)《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女主角韦瑟罗尔奶奶原型是作者凯瑟琳·安·波特的祖母,而这个形象也代表着20世纪初西方女性社会地位。

这部短片小说超越了传统常规时空限制,转变了以故事情节为脉络推动发展,以场景刻画人物形象手法,而是采用时空交错形式对韦瑟罗尔奶奶人物形象进行完整塑造,通过人生临终之际回忆被抛弃的悲惨经历,在艰苦成长岁月中,从背叛到觉醒自我意识,成长及演变出独立的女性自我意识。

一、荆棘中成长(一)无情背叛,丧失自我。

在韦瑟罗尔一生中,共经历了多次背叛与抛弃,20岁花样年华阶段,被未婚夫乔治抛弃;邂逅了丈夫约翰,过上了短暂而幸福的时光,而后丈夫早逝;在独自养育子女过程中又出现儿子夭折,年迈时期子女的抛弃。

面对被未婚夫乔治抛弃,这种屈辱与嘲讽给韦瑟罗尔造成了一辈子的阴影,面对丈夫离世的抛弃所带来的痛苦与伤感,让韦瑟罗尔逐渐丧失自我意识,以丈夫的期盼为己任,养育子女,不抛弃任何一个孩子。

在临终之际,韦瑟罗尔奶奶还时常想起过去,在独自抚养子女过程中,自己给予了沉重的关怀与热爱,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而子女也会因为养育子女的事情来请教,这种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荆棘中的自我成长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荆棘中的自我成长

语言文学研究《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荆棘中的自我成长陈丽胡碟(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启),江苏南通226200)摘要:本文从女性成长的视角出发,分析凯瑟琳•安•波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一文中韦瑟罗尔奶奶三次被"抛弃”的历程,通过展现她所经历的无情的背叛、如梦初“醒"、自我成长的人生三部曲,反映出女性丧失自我、寻找自我、发现自我的主题,以及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矛盾冲X。

关键词:遗弃自我觉醒女性意识凯瑟琳•安•波特1890年出生于南方得克萨斯州,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认为写作不是追求名利的手段,因而对写作的要求极高。

她一生中撰写的作品虽为数不多,但每一部作品无不堪称佳作#波特的作品在内容情感上描写细腻,朴实中见芳华,在细节中呈现出真情,思想上展现深度和广度,文字用词上字斟句酌,风格优美。

不少评论家认为她善于生活中人的、惆怅失意与得不到理解等问题#在语言上,她既不悲嫉不表现的,而是的,对生思考。

《被遗忘的韦瑟罗尔奶奶》这一的,一的情节展和I 化的的做法,以时空交错的方式叙述了女主人公韦瑟而清醒、时而迷糊的状态,从奶奶三次分别被丈夫、女儿、上帝“”的悲惨经历,描绘出奶奶的苦乐人生,体现的屈辱、坚毅和顽强。

为此我们将从背叛一觉一成长三个方面析《被遗忘的韦瑟罗尔奶奶》这一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展和演变#一、无情的背叛在20岁正值青春年华时,韦瑟罗尔奶奶就被未婚夫抛弃。

痛苦悲,她邂逅了年轻帅气的约翰。

但是她段理想中的美好婚姻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几年之后约翰就撒手人寰。

“没有丢掉任何一个孩子”——这是她认为最对得起丈夫,让丈夫引以为豪的事情。

弥留之际,突然在脑顶盖处响起了一个尖锐的声音:这是受挫的虚荣心。

可别让这种受挫的虚荣心占了上风啊……去勇敢地面对现实吧#60年来她一直在祈祷,希望不要再想起他,但是她看见了,看见了这挥之不去的噩梦:一个女上象征纯洁的白色面纱,准备好了可口的婚礼蛋糕,唯独男的没有来#突然奶奶从梦中惊醒,仿佛刚刚被命运掐住了咽喉,胸口一阵沉#面对未婚来的、和去带来的痛、伤感,她受、容让,作上的云——从未拥有过,更谈不上失去,本来就是抓不住的,是我度一段我觉得的,一到,就该放手,让这块沉重的巨石从胸口拿下。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意识流技巧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意识流技巧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意识流技巧作者:钟敏张雪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8期摘要: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20世纪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作家。

她擅长探索新的小说创作技巧,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93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凯瑟琳·安·波特创作生涯的一篇力作。

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的美国南方,故事历时只有一天,从清晨医生探望病危的韦瑟罗尔奶奶开始至老奶奶去世结束。

如何用短短的一天时间来展现老奶奶80年的坎坷人生经历呢?波特采用了意识流这一特殊的创作手法,生动刻画了韦瑟罗尔奶奶坎坷的一生及其临终前复杂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意识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是20世纪杰出的美国女性作家。

她一生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是由于她擅长探索新的小说创作技巧,使得其作品篇篇风格独特,寓意深远,给人们以诸多的思想启迪。

1930年发表的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凯瑟琳·安·波特创作生涯中的一篇力作。

故事背景设置在20世纪的美国南方,故事历时一天,从清晨哈利医生探望病危的韦瑟罗尔奶奶开始至晚上老奶奶去世结束。

故事中老奶奶一辈子虔诚地信仰宗教,但是却两次遭到遗弃。

第一次是被她的未婚夫在婚礼之际抛弃,而第二次却是她笃信的上帝。

上帝没有在她死亡之际显灵,把她从死亡的深渊中救出来,她最终含恨离开了人世,这里波特把老奶奶的死写成第二次遗弃。

她临终躺在床上苦苦地等待,其意识一直在清醒与混沌中徘徊。

人的心理活动和被外表掩盖了的复杂内心世界是最难以捉摸的,但波特运用意识流手法恰到好处地描绘了韦瑟罗尔奶奶深邃神秘的潜意识情感世界。

这里既有她的痛苦和遗憾,也有她对爱的渴望、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上帝的失望。

她痛苦,因为弥留之际她仍不明白为什么当初未婚夫乔治在新婚之夜离她而去,被人抛弃带给她的痛楚是永久性的、也是令她永生难忘的。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凯瑟琳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凯瑟琳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凯瑟琳.安.波特的《被遗弃的威塞奥尔奶奶》奶奶的人物形象,揭示出她们的内心孤独与渴望,并认为她们虽然经受着内心苦闷与困惑,因年事已高而遭受着孤独和死亡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上的佼佼者,是与福克纳、华伦等齐名的南方女作家。

创作时,她注重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探测某种生活的底蕴,冷静地思考和反映西方人生活中的孤独、苦闷与困惑。

因此,她的作品往往富于情感化和哲理化,具有很强感染力的社会意识。

在创作生涯中,尽管她写了为数不多的中、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但是她的作品以描写女性人物见长,她极力歌颂社会生活中具有坚韧、朴实、善良的美好品德的女性。

在短篇小说《被遗弃的威塞奥尔奶奶》中,波特运用意识流创作手法,借助威塞奥尔奶奶这一形象,通过她在临终前追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揭示出威塞奥尔奶奶从迷失自我到寻找自我再到成功证明自我的过程。

这部作品展现出了极强的女性意识。

她笔下的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描述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一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老奶奶一生的坎坷经历,塑造了一位善良、宽容、吃苦耐劳、倔强的老妇人.波特通过运用意识流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老奶奶临终前纷乱繁杂的意识活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奶奶的性格。

四、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小姐两位文学人物的性格对比两位女性形象能在文学世界里成为经典,证明她们都是拥有极大的魅力和感召力的,下文中就将细致地对她们的性格进行一番对比。

1.两位女主人公性格中的相同点韦瑟罗尔奶奶和艾米丽小姐都是孤独的,她们都因为某些原因而在自己年轻时不得不变得独立起来,她们都曾遭到心爱男人的抛弃,在被抛弃后都得在她们的生活的环境下扮演男人的角色生活下去,还可能遭到周围人或隐或现的嘲笑。

两位女性都一样的固执,老奶奶固执地不接受死亡,拒绝别人的照顾和同情,艾米丽固执地拒绝父亲的死亡,固执地不随波逐流。

2.两位女主人公性格的不同点韦瑟罗尔奶奶是19世纪美国典型的拓荒人的形象,坚韧,刚毅,倔强,独立;艾米丽小姐是高贵,倔强,乖张,怪癖的名门闺秀,形象不一样注定了性格上的差异。

《被抛弃的威瑟罗尔奶奶》题目新解

《被抛弃的威瑟罗尔奶奶》题目新解

《被抛弃的威瑟罗尔奶奶》题目新解作者:孙昉,余高峰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3期内容摘要:在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被抛弃的威瑟罗尔奶奶》里,她塑造了一个年轻时被未婚夫抛弃,婚后丧夫丧女,弥留之际又被上帝抛弃的老奶奶形象。

一直以来,这篇小说被看作一场纯粹的悲剧,其依据为题目中的“jilting”。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原著,重新定义和解读“jilting”一词,从而证明:波特创造了这样一种形象,不在于展现一个女性的悲惨命运,更是为了展现一种独立、果断的精神,以此唤醒读者,尤其是女性,通过努力奋斗发现生命的真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抛弃小说标题精神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著名作家,在20世纪60年代曾荣获普利策奖。

《被抛弃的威瑟罗尔奶奶》是她早期的代表作,但是,似乎只有少数批评家注意到这篇短短的小说,而他们的注意点通常放在它的写作技巧和独特手法上,比如辛俊武(2002)认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一篇意识流小说的典范。

波特通过意识流手法,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奶奶纷乱繁杂的意识活动……”并在下文详细描写了七种意识流。

另一类批评家则通常把它和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进行类比和对比,认为老奶奶和艾米丽都是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被牺牲的人。

老奶奶的形象也像葛娇娇(2011)的论文中所说的:“她的女性意识并没有觉醒。

她的能干也只是父权制社会框架下受传统规范许可的,并没有超越这一界限。

她没有摆脱父权社会的压迫,最终被其遗弃。

”笔者发现:这种人物解读往往来源于小说的标题。

因此,题目中的“jilting”究竟是何含义,直接关系到小说的中心。

而笔者认为,它的意思不该是传统翻译中的“被抛弃”而应是“抛弃一切的”。

也就是说,虽然威瑟罗尔奶奶被外界种种抛弃过,可是,就内心而言,她从未遭受过真正的背弃,相反,她足够勇敢到去“抛弃”社会强加于她的种种束缚。

一.“jilting”在词典中的含义“jilt”在词典上的意思是“突如其来地拒绝见某人,特指爱人”。

从幻灭到觉醒_评波特的_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_

从幻灭到觉醒_评波特的_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_

2009年第09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09,2009第25卷J O URNAL OF E D UCAT I O NAL I NST I TUTE O F JI L I N PR O V I NCE Vol 125(总213期)Tot a l No 1213收稿日期:2009—03—21作者简介:张 晶(1981—),女,吉林农安人。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从幻灭到觉醒———评波特的《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张 晶(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136000)摘要: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创作在南方文学史上名噪一时。

《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从心理活动描写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刻画、诠释了老妇人韦瑟罗尔不平凡的一生,探讨了生与死以及南方女性从丧失自我到寻找自我、发现自我的思想主题。

关键词:《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意识流;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9)09—0132—02 凯瑟琳・安・波特是一位严肃的作家,这种严肃性首先体现在其创作的主题上。

有人说,波特是一个“阴暗的寓言的制造者”。

[1]她的作品往往是有关残废、移情、忧虑、孤独、暴力、死亡、哀伤、痛苦等人生逆境的,主要关注日常生活以及人性的阴暗面。

但作者能够将故事人物面对死亡、幻灭等逆境时的愤怒与恐惧等心理活动含蓄、细腻地呈现于读者面前,极少使用评论或界定性的语言,这给读者留下许多思索的空间,让读者与故事人物一道去寻觅真实的意义。

其短篇小说《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就是这样的一部代表作品。

一、意识流手法大师———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完美映现韦瑟罗尔奶奶的名字在英文中包含着饱经风霜之意。

综观韦瑟罗尔奶奶一生的经历,她最初留给人的对生活的强有力的控制的印象便会动摇。

她的恋人抛弃了她;她的丈夫早年去世;她的孩子们不是按她所喜欢的顺序出生;她最喜爱的孩子死掉了;她在60岁时预见了死亡的降临并作了充分的准备,而死亡并没有在60岁时将她带走。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创伤叙事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创伤叙事

yuwenjianshe001@71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创伤叙事唐山学院 马晓颖摘要:《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美国20世纪女作家凯瑟琳・安・ 波特的优秀短篇小说。

本文借助创伤理论分析韦瑟罗尔奶奶一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并解读创伤叙事于创伤复原与治愈的意义。

关键词:瑟罗尔奶奶 创伤 创伤叙事引言凯瑟琳・安・ 波特是美国20世纪以短篇小说写作见长的卓越女性作家,其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以意识流的手法描写了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在弥留之际对自己苦难一生的回忆。

本文借助创伤理论分析这一饱经风霜的南方女性一生所遭受的那“难以言说”的精神创伤,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创伤叙事的意义。

一、创伤体验卡鲁斯在《体验无可言传》中这样定义创伤:“从广义上来说,创伤是对于突如其来的难性事件的一种无法回避的经历,其中对于这一事件的反应往往是延宕的、无法控制的并且通过幻觉或其他侵入的方式反复出现。

”[1]人们经常用如下词汇谈及创伤:茫然无助、灾难性的、挥之不去、无力应对等, 其中无力应对是创伤的重要体验,判断灾难性事件是否造成精神创伤,关键在于受害人是否能够应对灾难性事件带来的负面效应,且受害人对于事件的反应往往具有延宕性,短则数日,多则数年甚至数十年。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主人公韦瑟罗尔恰恰是此情形。

临终那一天,她追忆六十年的人生际遇,脑海中反复呈现的是一生中饱受的精神创伤,她想起了一直不愿、不敢却不得不面对的六十年前将她抛弃于新婚教堂的未婚夫乔治, 她夭折的孩子哈普西, 还有她早逝的与她生有四个孩子的丈夫约翰。

爱人的背叛、幼女的夭折、丈夫的早亡,这些发生在数十年前的创伤事件,在韦瑟罗尔临终前由于体力不支,神志不清, 意识的控制作用开始松动, 最终在潜意识中一一出现,打破了她竭力保持的心灵的安宁。

那创伤使“她的心沉下去, 沉下去, 死亡的深渊没有底, 她沉不到深渊底”。

那创伤浓雾裹挟着她,在延宕几十年后终于将她拖入无边的黑暗中。

浅析《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

浅析《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

中 图分 类 号 : 0 . 文 献 标 识 码 : 1 64 1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1 (0 10 - 17 O 17 - 1 12 1 )7 0 6 一 2
她 甚至 被 上帝 再 一 次 遗 弃 。 终死 亡 夺 走了 她 的 生命 。 这 个 短 最 在 篇 故 事 中老 奶 奶 韦瑟 罗 尔 的 原 型 就 是 波特 的祖 母 。 当 波 特 两 岁 的 时候 , 的妈 妈 去 世 了 。 们 四 个 幸 存 下 来 的孩 子 ( 中 一 个 在 她 他 其
照 顾 生 病 的 孩 子 、 人和 马 。第 二 , 很 坚韧 , 够 面 对 生 活 中 的 仆 她 能 低 落 和 挫 折 。 经 受 了 未 婚 夫 乔 治对 她 的遗 弃 及 丈夫 的死 。 独 她 她
自一 人 耕 耘 土 地 并 将 儿 女 抚 养 成 人 。 而 , 奶 奶 韦 瑟 罗 尔 也 有 然 老 自 己 的 弱 点 , 就 是 , 一 直 努 力 企 图 用忘 却 的 办 法 来 对 付 恋 人 那 她
的背 弃 所 带 来 的 屈 辱 和 痛 苦 , 幸 的是 她 至 死 也 没 能 忘 怀 。 终 不 临
和 短 篇 故事 的 背景 。 特 的 作 品 以 墨 西 哥 、 洲 和 美 国 南方 等 不 波 欧 同 地 域 为 背 景 , 都 侧 重 针 砭 社 会 、 评 人 类 在 追 求理 想 是 的 愚 但 批
老 奶 奶 韦 瑟 罗 尔 是 这 篇 短 篇 故 事 最 重要 的 人物 。她 是 一 个 年 迈 又体 弱 多病 的女 人 。 在 被 未 婚 夫 乔 治 遗 弃 后 , 开 始 怀 疑 她 她

篇 小说 更 为她 获 得 了极 高的 声 誉 和 许 多 的 奖 项 。 她 的 人 生 经 历

评《被背弃的老祖母》

评《被背弃的老祖母》

引言凯萨琳·安恩·波特(Catherine Anne Porter,1890~1980),美国著名女作家,擅长运用精练的语言、紧凑的结构、错综交织的意象进行细节描写,是20世纪美国小说史上的一面旗帜。

波特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写作范围和题材也不广泛,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但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深刻地反映了她的经历和她生活的历史时代。

她的作品常从细微之处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把平淡无奇的小事甚至瞬间的感受表达为一种深邃的思想。

波特小说的主题思想大多是现代作家们所关注的问题,如想象与现实、人格分裂、自我审视、善与恶的矛盾、人的陌生感与寂寞感以及人类对邪恶的妥协等【1】。

波特经常运用象征、顿悟及意识流等艺术手法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其作品大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她们在生活中坚强勇敢,在逆境中从容自若。

小说通过描写这些女性的人生旅途,表现“二十世纪初新旧【收稿13期]2008-t0-06【修回日期112009-02-27【作者简介J许丽芹(1966-),士.江西全溪人,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

万方数据86第警Z期秩序、传统与改革的矛盾以及处在这一过程中的人的理想与现实、社会与自我、精神与物质的冲突和人们内心世界的苦闷和无奈”121。

在短篇小说《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波特把现实生活和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运用象征手法把形式与主题巧妙地统一起来,具体地展现了她所关注的主题,深刻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1 运用象征手法反映社会现实文学中的象征涉及事物的本质,象征和它所象征的对象保持一种内在的关联性,是利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前一事物是表达象征功能的手段。

美国的劳伦斯·坡林认为:“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成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

”象征物除象征类似的客观世界以外,还暗示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内心世界[3112懈。

也就是说,象征手法是用有限的情意去表达无限的情意,它追求文学作品整体价值功能上的无限性,使意识与无意识、世界万物与人的内心世界能够完全融合在一起。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象征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象征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象征作者:黄丽丽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黄丽丽(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摘要: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小说创作别具一格,风格典雅优美,艺术表现高超精湛。

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运用了蕴涵丰富的象征通过描述韦瑟罗尔奶奶临终时刻的内心活动,向读者展现了奶奶六十年来所经历的辛酸历程。

关键词:《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象征;意象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2-0151-02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以其新颖奇巧的构思、细腻传神的心理刻划和凝练典雅的语言风格而著称,她于1962年发表的《愚人船》成为当年美国最畅销的小说,而获得更多赞誉的是她的短篇小说。

究其一生,对写作一向高要求的波特共著有1部长篇,6部中篇,20多部短篇小说,其中《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以下简称为《奶奶》)是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也是现代美国文学中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和传统的小说有所不同的是,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激烈的外部冲突以及戏剧化的场面描写,也没有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模式,波特以其娴熟的意识流手法呈现了韦瑟罗尔奶奶生命最后一天的内心活动,通过她临终前复杂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其60年辛酸的人生历程,大多文学评论多是从作者女性意识、南方意识以及宗教观念等角度去关注这篇小说[1],本文仅从小说中多处意象来对波特的象征手法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象征主义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背弃对现实的直接再现,偏爱现实的多方面的综合,旨在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各种思想,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2]。

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女主人公焦虑心理的霍妮式解读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女主人公焦虑心理的霍妮式解读

第40卷第4期2021年4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Teachers'CollegeVol.40No.4Apr.202]D01:10.16276/51-1670/g.2021.04.027《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女主人公焦虑心理的霍妮式解读周隽,余凝冰(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文章从霍妮的焦虑理论出发,结合沙利文“重要的他人”概念,对美国杰出女性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著名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进行再解读。

通过对文本的具体分析,揭示女主人公在个体的微观环境和20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社会文化的宏观环境双重交织下对男权和宗教产生的敌对冲动,以及对该冲动的压抑所引发的焦虑,并采取不同的防御性策略寻求人际安全感,以减轻焦虑。

关键词:《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焦虑;重要的他人;防御性策略中图分类号:110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2021)04-0151-05—、弓I言在现代美国文坛上,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以其精妙的短篇小说多次获奖,跻身南方优秀作家之列。

她一生创作了二十多部短、中篇小说以及一部长篇小说和一些杂文,其作品深刻反映了她的人生经历及她所生活的时代。

波特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法描绘了20世纪上半叶社会思潮变革下普通人的内心挣扎和焦虑。

身为女性的她对同性所遭受的性别压迫和信仰危机方面更是感同身受。

波特于1930年发表的著名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关注的便是女性的精神困境。

该短篇小说一经发表便获得广泛关注,与传统的叙述结构不同,该小说通过意识流的手法深入女主人公韦瑟罗尔奶奶不安的内心世界,在其弥留之际闪回再现了老祖母一生的坎坷经历,将其埋藏于心的孤独感、无助感和敌对感呈现在读者面前。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该短篇小说的文学评论颇丰,大多从人物分析、创作手法、对比研究等角度进行解读,比如芭芭拉•拉曼从老祖母与哈普西的人物关系出发进行主题分析⑴;克里斯汀一方面关注该短篇小说中的天主教色彩⑵,另一方面从波特的创作过程探讨《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想象与修正⑶;陈磊和于元元从创伤层面将《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与《玛丽亚•孔塞普西翁》进行对比,揭示其悲剧诱因⑷。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隐喻-精选文档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隐喻-精选文档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隐喻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e Porter 1890-1980)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所创造出的几十部中短篇小说备受好评,美国著名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Edmund Wilson)就曾称赞其作品“具有高度的纯净和精确,这在当代美国小说中是少见的。

”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于1930年发表,以意识流的笔法讲述了韦瑟罗尔奶奶(Granny Weatherall)弥留之际对过往人生的追忆,看似散乱但有章可循。

本文试图从隐喻的角度来论述小说的主题,以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一. 隐喻及非常规隐喻隐喻是修辞学中的一个修辞格,但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认知现象。

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在人类其它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过程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隐喻的存在”。

胡壮麟教授也讨论过隐喻与文体的关系,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可以作为文艺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

”至于非常规隐喻,胡教授认为“文体学研究着眼于非常规隐喻,特别是文学隐喻,涉及作家的创作,创新味应当重一些。

…当我们从一个语篇中发现较多的隐喻,特别是隐喻的内涵渗透于整个语篇,渲染语篇的主题时,应该认为隐喻的使用构成了这个语篇的文体特征。

”二.《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隐喻波特许多作品的标题就带有对整篇作品的隐喻表述(非常规隐喻)。

例如她的短篇小说《绳》,标题绳隐喻了整个语篇的一个主题:夫妻就像拧在一起的一条绳子,爱恨交织。

此处,“绳”为喻体,而夫妻则是本体。

类似的隐喻在《树》、《坟》、《灰色骑士灰色马》等作品中都有体现。

隐喻使波特的小说晦涩难懂,但同时也使小说染上了朦胧的色彩,别有一番风情在其中。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也是如此。

⒈标题中的隐喻《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标题中Granny Weatherall就是一种隐喻,weather意为“经受住,平安得度过(困难)”,Granny 一生坎坷,身披婚纱却遭新郎遗弃,另嫁他人丈夫却在婚后不几年去世,独身一人还要养活一群幼小的孩子,其中最疼爱的女儿哈普西不久也离她而去,痛苦与不幸接踵而至,瘦弱的Granny沉默而执拗地走过这些风风雨雨,无奈而不甘,痛苦却坚强。

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人物形象及人物形象塑造之比较论文

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人物形象及人物形象塑造之比较论文

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人物形象及人物形象塑造之比较论文论文关键词:人物形象,意识流,错时叙事1:引言: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分别是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奶奶》以及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当中的主人公。

两位伟大的美国作家在两篇作品当中,分别成功的塑造了固执坚强的韦瑟罗奶奶和保守神秘的艾米丽两位南方女性形象,两篇小说当中的两位带有浓厚悲剧色彩的女性在人物性格方面具有相似点和不同点,两位作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所采用的手法和角度也存在相同以及不同之处。

2:作品及主人公简介2.1《被遗弃的韦瑟罗奶奶》讲述了当韦瑟罗奶奶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处于弥留之际时的思想经历。

临终前,韦瑟罗奶奶的一生的经历犹如电影画面一般,浮现在她的眼前:年轻时,他在婚礼即将开始之时被新郎乔治抛弃;中年时,丈夫约翰去世离她而去,之后又痛失爱子;人生的这些不幸经历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反而让她变得比男人还要坚强地活着。

但是,在耄耋之年,韦瑟罗奶奶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发现她一生虔诚信仰的上帝也抛弃了她,她最终彻底失去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吹灭了象征其生命的蜡烛。

2.2《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艾米丽成长在美国南方的一个贵族单亲家庭当中,父亲高傲而又自大。

年轻美貌的艾米丽不乏追求者,但不幸的是,这些年轻的爱慕者都被艾米丽的父亲粗暴的'赶走。

父亲去世后,渴望爱情和关心的艾米丽不顾流言蜚语,与“北方佬”工头赫默交往;在得知赫默无意与自己走进婚姻之后,艾米丽无情的毒死了赫默,从此躲在家里足不出户。

在艾米丽离开人世之后,人们在惊诧的发现,赫默的尸骸一直保存在艾米丽的房间里。

3:韦瑟罗奶奶与艾米丽形象比较3.1两位女主人公在人物形象上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也体现了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妙3.1.1韦瑟罗奶奶和艾米丽都是美国南方女性,都深受南方妇道观和男权思想的影响清教主义同南方父权主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近乎变态的妇道观,一方面,女人被视为贞节、虔诚、自我牺牲等一切美德的化身和家庭荣誉及社会声望的代表;另一方面,女人被视为祸水,是一切罪恶的渊源;女性从属于男性。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创作手法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创作手法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创作手法凯瑟琳?安?波特(KatherineAnne Porter)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一位成就卓著的女作家。

她擅长写短篇小说,每每能将素材、主题、结构和风格融为一体,是个出色的文体家。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The Jilting ofGranny Weatherall)就是她的一部短篇小说。

毋庸置疑,意识流手法是《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这篇小说的主要创作手法。

初读这篇小说,读者会觉得它结构松散混乱,时空顺序颠倒,难以把握情节的发展。

事实上,作者打破了传统小说以时间为顺序的结构,把过去、现在和将来交织穿插起来,通过时空的置换和跳跃来外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这正是意识流文学的鲜明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波特在小说中主要运用了线形的意识流结构,即意识流由意识的一个源头出发,一个连着一个地、单线地向前活动,像一环接一环的链条。

需要指明的是,这种线形是针对每一段的意识流运动而言,并非小说中整个意识流的流程结构,因为小说中出现了好几段意识流活动,每段意识流都是遵循线形结构的,试举其中一段为例:“嘿,她偏偏能听到科妮莉娅在跟她的丈夫说,妈妈变得有一点儿孩子气,他们不得不哄哄她。

叫她最恼火的事情是科妮莉娅以为她是聋子、哑巴和瞎子。

科妮莉娅在她的身旁和头顶上瞟着小小的、匆促的眼色,做着小小的手势,提醒别人:‘别惹她生气,让她由着性儿吧,她八十岁啦’……在她精力旺盛的年头,她对待客人比较周到,有更多的活儿要干。

当时,对莉迪亚来说,她还不老,莉迪亚的一个孩子有了不检点的行为,做妈妈的坐车从八十英里外赶来征求她的意见……她从前用栅栏圈了一百英亩地,她自己挖洞竖木桩,只有一个黑种小男孩子做帮手扎铁丝……还有一件事情是,女人生孩子的时候,骑着马在冬天的乡村道路上奔波;还有一宿一宿地不能睡觉,坐着照顾害病的马、害病的孩子,几乎一个也没有少。

”这段意识流活动是由几部分组成,由现在到过去,依次出现,并非杂乱无序的。

两篇美国短篇小说人物塑造技巧对比

两篇美国短篇小说人物塑造技巧对比

两篇美国短篇小说人物塑造技巧对比一.引言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凯瑟琳?安妮?波特的《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是两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在这两篇短篇小说中,两位创作手法高超的小说家分别向读者呈现了两位令人同情的悲剧性女性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两篇小说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两位作家的写作目的尽管都是为了塑造悲剧女性人物,但是他们在人物塑造技巧和手法的运用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二.两篇小说的故事梗概《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讲述了一个美国旧南方社会中的没落贵族女子艾米莉不同寻常的婚恋故事。

艾米莉住在美国南方一个叫杰弗逊的小镇里,她美丽动人,是人们心目中公认的“南方淑女”。

她的父亲清高傲慢,专断地拒绝了全部向艾米莉求婚的男子,使其错过婚嫁时机,致使艾米莉年过三十仍独守闺房。

父亲去世后,艾米莉结识了来小镇筑路的北方人荷默并发生恋情。

可是他们的恋情遭到众人的指责与非议;而且荷默生性放荡不羁,无意与艾米莉结婚。

结果艾米莉毒死了荷默,并将尸体藏于自己的房间并与之共眠近四十载。

其间她终生未嫁,将自己与世隔绝,直至去世。

人们在其葬礼之后才发现这个惊人的秘密。

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威廉?福克纳通过塑造艾米莉这一被扭曲和被毁灭的悲剧女性形象,深刻表现了南方贵族的没落和腐败的生存状态,强烈谴责了各种非人道的道德观、宗教观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特别是对女性的无情摧残。

《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则是一篇典型的意识流小说。

凯瑟琳?安妮?波特将主人公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飘忽不定、瞬息万变的心理活动作为小说的基本内容,生动刻画主人公临终前的悲愤心理。

主人公一生虔诚地信仰上帝,但是两次遭到遗弃:第一次是在新婚之夜她的未婚夫乔治弃她而去;第二次是在弥留之际她的精神支柱上帝也弃她而去。

小说的物理时间只涉及到主人公临终前的一天时间,而随着主人公意识的流动,故事的心理时间涵盖主人公六十年的生活历程:未婚夫的无情遗弃,丈夫的英年早逝,独自一人养育孩子的艰辛,生活富裕、儿孙满堂时内心深处潜隐的失意和遗憾……而临终前上帝的冷漠导致主人公心灵的顿悟:在她坎坷的一生中,她之所以能够战胜无数的磨难,全靠她坚强刚毅的内在力量。

_被遗弃的维瑟罗尔奶奶_的女性主义解读_李琼华

_被遗弃的维瑟罗尔奶奶_的女性主义解读_李琼华
28
从 。”[ 2] ( P644) 波 娃 认 为 女 性 处 境 的 改 善 的 先 决 条 件 是 女 性 作 为 人 的 主 体 意 识 的 觉 醒 。虽 然 维 瑟 罗 尔 三 次 被 男 人 抛 弃 了, 但 是 实 际 上 , 她 从 来 没 有 屈 服 过 。在 年 轻 的 丈夫死后, 她就意识到了男性权威的不合理, 开始了 新的生活, 一种不依靠男人的生活。她尝试着做自己 的主宰, 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不是没有头脑 的, 脆弱的, 被动的生物。
参考文献: [ 1] 孟宪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与美.黑龙 江 教 育出版社, 1992年6月第一版, 第49页. [ 2] 同上, 第96页. [ 3] 艾 珉.法 国 文 学 理 性 批 判 精 神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1991年4月第一版, 第113页. [ 4] 同上, 第115页.
们却忽视了维瑟罗尔奶奶的悲惨一生, 忽视了女性在 社会和家庭中的他者地位。因此, 本文将侧重于对小说 中女性地位的分析。
一、女性: 男性的他者 “他者”这个概念最初是由法国心理学家和哲 学 家 雅 克·拉 康 提 出 的 。“他 者 ”问 题 作 为 西 方 哲 学 自 我 反 思 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通过指涉整个西方文明的存在 论 基 础 和 认 识 论 机 制 而 开 启 的 一 种 新 哲 学 视 域 。“它 指 主导性主体以外的一个不熟悉的对立面或否定因素, 因为它 的 存 在 , 主 体 的 权 威 才 得 以 界 定 。”[1](P752)主 体 的 权威一旦被确立, 一定有一个被描述为软弱的、劣等 的 、需 要 控 制 的 他 者 作 为 他 的 对 照 而 存 在 。其 核 心 是 围 绕主体问题而展开的, 正是这一原因, 它能作为一个基 本的形而上学的问题出现并在反主体中心主义、反霸 权 主 义 、反 本 质 主 义 等 话 语 中 广 泛 应 用 。 把他者理论引入女性主义的是女性主义的先驱人 物西盟·波娃。波娃在她的《第二性》的前言中说, “在今 日, 女人虽然不是男人的奴隶, 却永远是男人的依赖 者; 这两种不同性别的人类从来没有平等共享过这个 世界。今日的女人也仍然受着重重的束缚, 虽然目前情 况慢慢地在改善。”[2](P9)她认为, 女性是他者。一直从属 于男性的女性们在社会机构中只是个次等的或者不存 在的角色。事实上, 性别歧视在西方文化中是由来已久 的 。作 为 希 腊 哲 学 的 领 袖 人 物 亚 力 士 多 德 就 曾 经 说 过 : “男 性 天 生 是 优 越 的 , 女 性 天 生 是 劣 等 的 ; 一 个 是 统 治 者, 一个是被统治者。”达尔文甚至宣称“女性是过时的 低 等 文 明 的 一 种 特 性 ”。[ 3] (P145)所 以 不 管 是 在 西 方 还 是 东 方, 社会都是被男权统治的。女性生活在失实的状态 中, 在这种状态下, 由男人来定义她们是谁。如果女性 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可以选择反抗, 从而获得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信息
。职校 论 ̄ 20
S IN E&T C N O YIF R T O CE C E H OL G O MA I N N
20 0 8年
第3 2期
女性 , 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论凯 瑟琳 ・ 安妮 ・ 波特和《 被遗 弃的韦瑟罗 尔奶奶》
木 艳
( 安信 息职业 技术 学院外 语 系 江苏 淮
【 ywod 】 in eh iu s o a snMatr Ke r sWrigT cnq e; mpr o ; s s t C i e
那 样 , 特一 点 也 不 在 乎 传 统 的情 节 构建 。 特 的文 学 作 品 数 目小 , 波 波 但 波 特 与 艾伦 作 作 为 作 家 ,波 特 是 一 个 完 美 主 义 者 ,她 精 细 地 策 划 每 一 篇 小 每 一 部 作 品 无不 是 体 现 写 作 技 巧 和 强 烈感 情 的杰 作 。 品 中包 括 传统 新 说——大量 的草稿 、 深思熟虑的方案 、 话的设 计 , 对 每部 作品都 要修改 的 叙 事方 法 . 的象 征 手 法 和 现代 的 梦和 性 的主 体 。
析。
【 关键词 】 写作技巧 ; 比较; 主宰者 【 b tatO h ai o e ato’ akru d ad tegn rlit d ci fhrs r h iigo rn y Wetea , o ai n A s c] n teb s ft uh rsbc gon n h eea nr u tn o e t yT eJt G a n ahrl cmpr o r s h o o o ln f l s


很 多 次 , 时 历 时 几 年 。 认 为写 作 的 过 程会 带 来极 大 的精 神 痛 苦 , 有 她 她 不 写 自白类 或 简单 的 自传 体 小 说 , 每 个 故 事 都 起 源 于 她 自己 的 实 际 但
生 活 , 含 自己 的深 切 感 受 。 饱
三 、 混 含
《 遗 弃 的 韦瑟 罗 尔 奶 奶 》 部 短 篇 小 说 的 叙 事 角 度 是 第 三人 称 , 被 这
so s d n h o g h e s e t e o h i ii g t c n q e ,w c n l d mb g i ,e i h n ,sr a o o s i u n s ,s mb l,i t ro t r i o e t r u h t e p r p c i f t e ma n wrt e h i u s hih i c u e a i u t y v n y p p a y te m f c n co s e s y o s n e ir mo o o u n l s b c . n lg e a d fa h a k
不 要再 次 被上 帝 抛 弃 。 波特 小说 中韦 瑟 罗 尔 奶 奶 的生 活 中 的原 型 就 是 识 流 , 们 知 道 哈朴 斯 很 小 就 死 去 了 , 细节 就 无 从 得 知 。约翰 的 眼 睛 我 但 它 这 给 她 的祖 母 , 说 的 灵 感 来 自于 得 克 萨 斯 生 活 。 波 特 孱 弱 的 身 体 状 况 也 是 什 么 颜 色 的 ? 很 重 要 吗 ? 些 都 成 为 了不 解 之谜 , 读 者 留 下 无 限 小 此 作 对 影 响 到 了小 说 的 创 作 ,9 8年 , 几 乎 死 于 流 感 , 事 和 悼 词 都 安 排 遐 想 的 空 间 。 外 . 者 的 写 作 技 巧也 非 常 适 合 小 说 的 内 容 。 韦 瑟 罗 11 她 后 好 了 。 在 自传 当 中 , 特 写 道 这 次 经 历完 全 改 变 了 她 :我 有 了 基 督 教 尔 奶 奶 而 言 波 “ 心理 时 间 比顺 序 时 间 更 为 重 要 。她 的 时 间 感 和 女 儿 科妮 小说 中下 面 的句 子 可 以说 明 这 一 点 :明天 还 很 遥 “ 徒称为‘ 真福 直观 ’ 经 历 . 就 是 天 主 教 徒 称 为 ‘ 福 的 一 天 ’ 临 终 莉 亚 是 完 全 不 同 的 。 的 也 幸 的 时 能 见 到 的 幸福 直观 的经 历 ” 。这 种 经 历 在 她 以后 的 很 多 小 说 中都 有 远 , 有 什 么 值 得 担 心 的 。 … ‘ 在 所 有 的 孩 子 们 都 比他 们 的 父 亲 大 没 现 体 现 , 说 中 韦瑟 罗 尔 奶 奶 临 死 时感 觉 她 的 身 体 就 像 “ 团 在 无 边 的 了 ” 生 在 过 去 的记 忆 、 绪 、 情 和 意 象 一 起 以现 在 的时 间 同 时 涌 小 一 发 思 感 这 难 黑 暗 中 漫 游 的厚 重 的影 子 . 影 子 将 包 围 住 光并 将 它 吞 掉 ” 小 说 自从 人 韦瑟 罗 尔奶 奶 的 脑 海 , 种 心 理 时 间 就 使 文 章 变 得 更 加 含 混 , 以 这 。 发 表 之 日起 就 以那 意 识 流 手 法 体 现 出 的 复杂 隐 晦 的情 节 而 广 为 流传 。 把 握 了。 韦瑟 罗尔 奶 奶 自信 、 默 、 强 , 们 首 先 为 她 的 强 悍 所 征 服 。 她 幽 坚 我
读 者 可 以 深 入 到小 说 主人 公 的 灵 魂 深 处 。 说 中 含 混写 作 技 巧 的 设 置 小 比如 那 封 乔 治写 的 信 , 们 我 《 被遗 弃 的韦 瑟 罗 尔 奶 奶 》 这 部 短 篇 小 说 是 一 位 弥 留之 际 的 老 妇 为 我 们 提 供 了 广 泛 不 同理 解 的肥 沃 土 壤 , 对 婚礼 上 被 抛 弃 的刻 骨 痛 苦 的 回 忆 。 同 时 流 露 出 另 外 一 种 恐 惧 , 是 并 不 知 道 它 是 在艾 伦 结 婚 前 还 是 结 婚 后 写 的 。 过 韦瑟 罗尔 奶 奶 的 意 就 通
b t e h ewe nteAmeia i ro d r ito te n n otra dt epoa o s n teso ln h sb e d . ed ti a ay i fte rc nwrt fmo enfcin Kah f eAn e P r n h rtgniti h tr El a e n ma e Th eal n lsso h e t e y e
淮安
2 30) 2 0 3
【 摘 要】 在介绍 了现代美国小说 家凯瑟琳 ・ 安妮・ 波特 的相 关背景和她的短篇 小说《 被遗弃的韦瑟 罗尔奶奶》 的内容梗概 的基础上 , 文将 本 作 者 波特 和 小说 的 女混 、 从 顿悟 、 识 流 、 意 象征 、 内心 独 白和 倒 叙 等 主 要 写 作 技 巧 的 角度 对 小说 作 了详尽 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