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热学教程 (2)

合集下载

高中新教材物理热学教案

高中新教材物理热学教案

高中新教材物理热学教案
教材:高中物理新教材
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热学相关知识,理解热力学基本定律,以及应用
热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引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知识点讲解(30分钟)
1. 热力学基本定律
-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概念和特点
- 热平衡和热传导的原理
-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2. 理想气体定律
- 理想气体的特性和状态方程
- 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 气体状态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根据学生平时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运用热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提升学生的应用能
力和理解能力。

四、练习与讨论(20分钟)
布置一些与热学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理清思路,提升解题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到的知识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学习的
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六、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热学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七、课堂点评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答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热学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水平。

祝愿各位同学学习顺利!。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专题热学精品教案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专题热学精品教案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专题热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三物理教材热学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动理论以及分子运动论等核心概念。

着重对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及气体动理论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使学生理解气体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分子运动与宏观热现象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实际热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气体动理论与宏观热现象的联系。

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运用,气体动理论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温度计、气压计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引入热学的基本概念。

2. 知识讲解:(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原理在热现象中的应用。

(2)热力学第二定律:宏观热现象的规律性,如熵增原理。

(3)气体动理论:分子运动与宏观热现象的联系。

3. 例题讲解:针对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以及气体动理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探讨热学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原理。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

3. 气体动理论:分子运动与宏观热现象的联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一个热现象的能量变化。

(2)分析一个实际热现象,说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3)结合气体动理论,解释一个宏观热现象。

2. 答案:(1)能量变化计算示例:一个热机在工作过程中,吸收热量Q=1000J,对外做功W=800J,求热机内能的变化。

解: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变化ΔU=QW=1000J800J=200J。

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秦允豪第四版 (2)

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秦允豪第四版 (2)

普通物理学教程热学秦允豪第四版1. 引言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现象及其规律。

本教程介绍了普通物理学中的热学内容,通过理论阐述和实例演示,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热学基础知识2.1 温度和热量•定义温度的概念和单位•热平衡和热力学温度•热量的传递方式和计算方法2.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自发地从冷物体传到热物体•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趋近时热容极限为零3. 理想气体的热学性质3.1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状态方程的定义和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3.2 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内能的定义和表达式•理想气体的焓和焓的变化3.3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过程•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3.4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循环•热机和热泵的工作原理•科尔蒂定理和卡诺定理4. 热传导和热辐射4.1 热传导•热传导的基本原理•热传导的数学描述和计算方法4.2 热辐射•热辐射的基本特性•黑体辐射和Planck定律•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和温度的概念5. 相变和理想气体混合5.1 相变•相变的条件和类型•相变过程中的热量计算5.2 理想气体的混合•理想气体混合的基本原理•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和达尔顿混合定律6.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基本联系6.1 热力学的微观基础•热力学的统计解释和微观基础•统计物理学中的分布函数和平衡态6.2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关系•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和热力学温标•熵与概率的关系7. 热学实验与应用7.1 热学实验室中的测量技术•温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热容的测量和计算•热传导系数的测量7.2 热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热机和热泵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热传导和热辐射在工程中的应用•多组分气体的热学性质及应用8. 结语本教程涵盖了热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概念,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普通物理学中的热学内容。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演示,读者可以深入学习热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求解和工程技术中。

高考物理热力学第二定律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热力学第二定律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物理热力学第二定律专题复习教案第一部分:引言热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和能量的转化和传播规律。

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描述了自然界中的热现象。

在高考物理考试中,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经常被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专题复习教案主要围绕高考物理热力学第二定律展开,旨在帮助同学们全面、系统地复习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第二部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可根据不同的表述形式进行理解和应用。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三个基本概念。

1. 内能自发流动方向的表述:内能自发流动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流动。

2. 熵增原理:在孤立系统中,熵永远不会减小,而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

3. 卡诺定理:卡诺定理指出,在相同温度下工作的两个热机之间,效率最高的是卡诺热机。

第三部分:熵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在热力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部分将介绍熵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 熵的定义:熵是系统内部微观状态的度量,用符号S表示。

2. 熵增:根据熵增原理,孤立系统的熵增永远大于等于零。

即ΔS ≥ 0。

3. 熵的计算方法:对于可逆过程,根据熵的定义,可以使用熵的变化量等于热量传递与温度的比值来计算。

即ΔS = Q / T。

第四部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热机的效率、熵增和熵减等问题。

本部分将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不同应用中的具体情况。

1. 热机效率: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机的效率不会超过卡诺热机的效率,这是因为卡诺热机效率最高。

2. 热泵和制冷机: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泵和制冷机的效果是可行的,因为它们可以达到从低温区向高温区传热的目的。

3. 等熵过程:等熵过程是指系统在过程中熵保持不变的热力学过程。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等熵过程是可逆的。

第五部分:综合练习本部分将提供一些综合练习,旨在帮助同学们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1. 题目一:某卡诺热机工作温度为127℃和27℃,其效率为60%,求冷凝器温度和Q2 / Q1(其中Q1为高温热源所提供的热量,Q2为低温热源所摄取的热量)。

热学教程习题解答

热学教程习题解答

《热学教程》习题解答第一章习题(P43)1.1解:根据trR R R T 16.273)(= 则: )K (1.29135.9028.9616.273=⨯=T1.2解:(1)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关系为C)(5932F)( t t +=解出: 40-=t(2)华氏温标与开氏温标的关系为)15.273(5932-+=T t解出: 575=t(3)摄氏温度与开始温度的关系为15.273-=T t可知:该方程无解,即摄氏温标和开氏温标不可能给出相同的读数。

1.3解:根据定压理想气体温标的定义式K 15.373732038.0K 16.273limK 16.273)(0===→trP V V V T tr1.4解:(1)第三种正确。

因为由实验发现,所测温度的数值与温度计的测温质有关,对同种测温质,还与其压强的大小有关。

(2)根据理想气体温标定义trP P PT tr 0limK 16.273→=当这个温度计中的压强在水的三相点时都趋于零时,即0→tr P 时,则所测温度值都相等。

1.5解:(1)根据2t t βαε+=,由t 值可求出ε的值(见后表)(2)根据b a t +=*ε,利用0=*t ,100=*t 及相应的ε值,可得b a +⨯=00与 b a +⨯=15100解出:0,320==b a这样,由ε320=*t 求出相应的*t 值(见后表)。

(3)将与t 对应的ε及*t 值列表如下:由表中数据即可作出t -ε,*-t ε和*-t t 图(图略)。

(4)很明显,除冰点,t 与*t 相同外,其它温度二者温度值都不相同。

*-t ε是正比关系,但是用温度t 是比较熟悉的,与日常生活一致。

1.6解:当温度不变时,C PV =,设气压计的截面积为S ,由题意可知:S P S )73474880()734(80)748768(-+⨯-=⨯-可解出:)Pa (1099.9)Pa (76010013.1)734948020(45⨯=⨯⨯+⨯=P1.7解:设气体压强分别为P 1、P 2,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 ,由题意可知: (1)cmHg P P 2001+= hcmHg P P -=02S h P S P )70()2070(21-⨯=-⨯解出:)cm (55.3=h (注意大气压强单位变换) (2)S P S P 70)2070(21⨯≥-⨯ )Pa (1065.65040⨯=≤cmHg P1.8答:活塞会移动。

高中物理热学备课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热学备课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热学备课教案设计课题:热力学基础学科:物理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热量、内能、热容等。

2. 掌握热力学基本定律,包括热传递、热平衡等。

3. 能运用热力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内容: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量、内能、热容。

2. 热力学基本定律:热传递、热平衡。

教学重点:1. 热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热力学基本定律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出示一个热力学实验,引导学生讨论热力学的概念和意义。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热量、内能、热容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讲解热力学基本定律,包括热传递、热平衡的原理和应用。

三、实践(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热力学实验,观察热传递、热平衡的现象。

2.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热量、内能、热容等参数,并进行讨论。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热力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2. 提出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和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以便下节课进行复习和进一步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巩固了热力学基础知识。

但是,在实践环节中,学生的合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组织和指导。

下节课将重点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力学知识。

热学教程知识点总结归纳

热学教程知识点总结归纳

热学教程知识点总结归纳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热量的传递、热力学过程、热平衡等现象。

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应用广泛,因此掌握热学知识对于理解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都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对热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热力学基本概念1. 系统和环境:热力学中将研究对象称为系统,而系统外部的部分称为环境。

2. 热平衡:当系统和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交换时,它们达到了热平衡。

3. 热力学参数:压强、体积、温度和物质的量是热力学中常用的参数。

二、热力学过程1. 等温过程:在等温条件下,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

2. 绝热过程:在绝热条件下,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热量交换。

3. 等容过程:在等容条件下,系统的体积保持不变。

4. 等压过程:在等压条件下,系统的压强保持不变。

三、热力学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不变。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温度差可以产生功,但不能完全转化为功。

3. 热力学第三定律:当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系统的熵趋于零。

四、热力学系统1. 封闭系统:系统内能量可以进行交换,但质量不变。

2. 开放系统:系统内能量和质量都可以进行交换。

3. 绝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热量和物质交换。

五、状态方程和状态函数1. 状态方程: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规律。

2. 状态函数:系统状态的函数,与系统的历史和路径无关。

六、热力学循环1. 卡诺循环:理想的可逆循环,包括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四个过程。

2. 斯特林循环:由等温膨胀、等容加热、等温压缩和等容冷却组成。

3. 布雷顿循环:包括等压加热、等容膨胀、等压冷却和等容压缩四个过程。

七、热传导1. 导热系数:描述材料导热性能的常量。

2. 热传导方程:描述热量在物质中传导的定律。

八、热辐射1. 黑体辐射:理想的热辐射体,可以完全吸收和发射辐射。

高中物理热学现象教案

高中物理热学现象教案

高中物理热学现象教案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热学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区别和联系。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学现象的规律。

教学重点:1.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概念和区别。

2. 热学现象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1. 各种热学现象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2. 如何正确进行实验,观察和总结热学现象。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传导试验装置、热辐射实验器、热对流实验装置。

2. 实验材料:杯热水、铝棒、红外线检测器等。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概念讲解:介绍热学现象的基本概念和三种方式。

2. 实验演示:通过热传导试验装置展示热传导的过程,观察热传导的规律。

3. 小组讨论:讨论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课时:1. 概念讲解:深入理解热辐射和热对流的概念,并与热传导进行比较。

2. 实验探究:通过热辐射实验和热对流实验,观察热辐射和热对流的特点和规律。

3. 总结讨论:总结各种热学现象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并讨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 研究各种材料的导热性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2. 探究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的影响,理解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教学反馈:1. 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验他们对热学现象的理解程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实验心得,加深对热学现象的理解。

教学评价:1. 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实验结果,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技能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学知识。

教学反思:1. 总结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 不断更新教学材料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课题:热力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如热量、温度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热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热力学概念与物体间的热交换关系的理解。

教学内容:
1. 热力学基本概念的介绍
2. 热量、温度、热平衡的概念
3. 热力学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热力学基本概念,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热力学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热量、温度的概念,并讨论热平衡的条件。

3. 锻炼: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4. 实践:设计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反馈。

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2. 搜集生活中的例子,了解热力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热力学的发展历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

但在实践环节,需要更多互动和实践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物理高中热学教案

物理高中热学教案

物理高中热学教案
课题:热力学基础
教学目标:
1. 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热力学中常见的术语和符号;
3. 能够运用热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 热力学中的能量转化
3. 热力学定律和术语
4. 热力学过程的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热力学定律和术语的理解;
3. 热力学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热学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讲解和探究(25分钟)
1. 讲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探讨热力学中的能量转化和热力学定律;
3. 引导学生分析热力学过程,并解决相关问题。

三、练习和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和拓展(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入下节课内容的预习。

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并针对性地进行反馈和辅导。

教学评价: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热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和辅导。

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拓展应用热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物理热学备课教案

高中物理热学备课教案

高中物理热学备课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热学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定律;
2. 理解热能、热平衡和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热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热学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定律的理解;
2. 热能、热平衡和热量传递的原理。

教学难点:
1. 热学定律的应用;
2. 热量传递的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相关知识点;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实验器材:热容器、热平衡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入热学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与热有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热学的基本概念,如热能、热平衡等;
2. 讲解热力学定律的内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三、实验(20分钟)
进行热量传递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感受热量传递的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热量传递的规律。

四、练习(15分钟)
布置热学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六、作业布置
布置与热学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对热学知识的理解和
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更
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热力学第二定律

高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热力学第二定律

高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分子热运动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明确熵的含义和意义。

2.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3.探究法四、教学重点难点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五、教学过程1.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热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是物质内部的一种微观运动形式。

这种微观运动不仅决定着物体的宏观热力学性质,也是导致物质各种精细结构、化学反应、动态平衡以及运动传递现象等原因之一。

分子在热作用下会随机运动,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是随机的,不受外力影响。

分子热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增加,分子的动能也增加。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它阐述了热现象的本质规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卡诺定理,它建立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础上,是指在热机转换过程中,热量流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流动,不会自动地反向流动,即热量不能自己流过来,而必须有外界做功帮助它流动。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验验证要验证热力学第二定律,首先需要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功的器件,将热量从高温物体带到低温物体,产生能量。

在实验中,可以用卡诺循环来验证热力学第二定律。

卡诺循环是一种理论循环,它包括四个过程: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

在等温膨胀和等温压缩过程中,热机与高温和低温热源接触,而在绝热过程中热机不与任何物体接触。

通过卡诺循环的实验,可以验证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卡诺循环中,系统从高温介质吸收热量,向低温介质放热,而完成这一转化所需的能量就是热机的输出功。

因此,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热机,必须经过卡诺循环才能实现高效能的转化。

高中物理热学知识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热学知识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热学知识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方程;
3.理解热传递的方式及其规律;
4.能够运用热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热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难点:热传递的方式及其规律。

三、教学内容:
1. 热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热力学的基本方程
3. 热传递的方式及其规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冷冷的冰块和一个热热的水壶,引出热学的基本概念。

2.讲解:逐步介绍热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讲解热力学的基本方程。

3.实验演示:进行热传递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体会不同的热传递方式。

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共同探讨热学的应用领域。

5.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热学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反馈:
1.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估;
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热学知识的兴趣。

六、教学资源:
1.教学投影仪;
2.教学实验器材;
3.相关教学资料。

七、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热学教程习题参考解(第二章)

热学教程习题参考解(第二章)

《热学教程》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习题2-1.假若把1g 水的分子均匀地覆盖在地球表面上,问:每平方米面积能分配到多少水分子?(答:27m 1055.6-⨯)解:1g 水含有的分子数等于它的摩尔数()mol 0556.010181033=⨯--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1-25m ol 10022.6⨯,得2210348.3⨯个分子.若取地球的半径为m 1038.66⨯=R ,则其表面积为 2142m 10115.54⨯=R π.因此,可以得到,每平方米面积能分配到71055.6⨯个分子.2-2.设有乳浊液,由水(3101.0-⨯=ηkg/m ﹒s ,293.15=T K)和半径为a 的布朗粒子所组成.实验中,每隔30 s 作一次测量,测得一个布朗粒子前20步沿x 方向所作的位移(单位是10-6 m )分别为: +2.4,+1.2,-1.6, -0.9,-4.0,-1.5,+1.7, +1.0,+0.3,+1.3,-2.9, -3.1,-0.5,+1.5,+0.7,+1.9,-0.2,+0.1,-2.7.试求布朗粒子的半径a .(答:3.83×106-m)解:先把本题给出的每个位移值平方后相加,再除以20,可得2122m 103633-⨯=.Δx ;再应用爱因斯坦扩散方程,可知布朗粒子的半径 ()23Δx πηT τk a B =,式中的B k K /J 1038123-⨯=.是玻耳兹曼常数.代入已知的数据:K 15293.T =,30=τs 和s m /kg 10013⋅⨯=-.η,可得 m 108336-⨯=.a .2-3.设有悬浮在水中的﹑半径为r 的布朗粒子,在等时间间隔30秒内,实验观测到沿x 方向的方均位移 2122m 100.3-⨯=∆x ,若已知水温为273 K,水的粘滞系数3101.0-⨯=ηkg/m ﹒s ,试问此布朗粒子的半径为多少?(答:m 1029.46-⨯)解: 应用爱因斯坦扩散方程,可知布朗粒子的半径为:()()m 1029.41031033015.2931038.1x 3k 6123222----⨯=⨯⨯⨯⨯⨯⨯=∆=ππητT r B 2-4.皮兰在实验中测得半径为0.212m μ的藤黄树脂微粒沿x 轴方向的平均平方位移2x 的数值如下:若已知温度C 13,液体介质的粘滞系数3101.2-⨯=η Pa ﹒s ,试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解: 应用爱因斯坦扩散方程,可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于:()()()(),mol 1092.9102.11012.2315.28631.831-2112372B A x x x a RT k R N ∆⨯==∆⨯⨯⨯⨯⨯=∆==--τπτηπτ故应用上式结果和本题附表中所列的数据,可以分别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为:2310613.6⨯、2310881.6⨯、2310377.6⨯、2310105.6⨯.取此四个结果的平均值,得123mol 10494.6-⨯=A N .2-5.一个连续的弹丸流,每个弹丸的质量为5.0×10-4 kg ,以1.0 m/s 的速度射击天平的一个盘,速度的方向与法线成30度角,射击频率是每秒40次.设弹丸与天平盘发生完全弹性碰撞,碰撞一次就离开天平盘,不再跳回.为了平衡,在天平的另一盘上应放多少质量的砝码? (答:3.54×103-kgf)解: 按题意可知,连续不断的弹丸流作用于天平盘的冲力为 N θmv cos 2,其中的4100.5-⨯=m kg ,0.1=v m/s , 30=θ,1s 40-=N ,故依据动量定理可知,为平衡冲力,应加砝码重量等于()()kgf 1054.3N 0346.040130cos 1052cos 234--⨯==⨯⨯⨯⨯⨯=∆= t mvN G θ 2-6.已知温度为27℃的气体作用于器壁上的压强为105 Pa,试求此气体单位体积里的分子数.(答:2.411910⨯3-cm )解 应用理想气体压强公式可得:25235B 1041.215.3001038.110⨯=⨯⨯==-T k p n m -3。

热学第2版教学设计

热学第2版教学设计

热学第2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热学》是一门涉及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学定律和热力学热力学过程的基础课程。

本教学设计是针对本科生开设的热学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热学定律。

二、教学目的1.了解和掌握热学基本概念和热学定律。

2.能够运用热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 热学基础概念授课时间:2周内容包括:温度、热量、热力学系统、热力学平衡、状态方程、状态函数、热力学过程等。

2. 第一定律授课时间:3周内容包括:内能、功、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等。

3.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授课时间:3周内容包括: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等效表述、卡诺循环、热机效率、反馈过程和热平衡、熵的定义、熵的计算、熵的增加定律等。

4. 理想气体热力学授课时间:2周内容包括:理想气体的基本特性、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过程、熵和内能的计算等。

5. 实验教学授课时间:2周内容包括:测量热容、测量气体压强和温度、卡诺循环实验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本教学设计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授课方式:讲授、互动式教学。

2.网络教学平台:Blackboard、Moodle等。

3.实验室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室、数学计算机房等。

4.案例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和考核本课程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包括:1.课堂提问和讨论(10%)2.作业和实验报告(30%)3.期中考试(30%)4.期末考试(30%)六、教学团队和学生需求本课程由多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包括主讲教师和助教。

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学习之前需要预习相关知识,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实验教学活动。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指导。

高中物理热学知识点理解教案

高中物理热学知识点理解教案

高中物理热学知识点理解教案一、引言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涉及能量转化和传递的规律。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热学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热学基础概念,并让他们掌握关键知识点。

二、能量与热1. 能量:简介能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做功或产生其他变化的能力。

它存在于不同形式,如机械能、光能和化学能。

2. 理解通过示意图、实验等方式向学生阐述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以及其相互转换关系。

3. 理解定义温度为衡量一物体冷热程度大小的参考标准值,并引出温度计原理与使用方法。

三、内部粒子运动与温度1. 粒子模型:清晰讲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状态下粒子间距离和粒子运动情况,并展示相应动画或图例辅助说明。

2. 说明当内部粒子运动越剧烈时,温度也越高;反之,则越低。

3. 通过温度对物理性质的影响例子,如水蒸气和冰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引出物质状态改变规律。

四、热量与传导1. 定义热量为单位时间内传递给物体的能量,并介绍国际单位制中使用焦耳作为热量单位。

2. 了解不同材料传导热能力差异,并介绍热辐射、传导和对流三种方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使用具体实验或图例向学生展示不同材料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热传导实验结果。

五、比热容与换算1. 定义比热容为单位质量物质升高一个摄氏度所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2. 教授计算公式并指导学生运用该公式计算一段时间内物体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3. 引入常见材料比热容数值以及换算方法提示学生灵活应用,如肉类、固态金属等。

六、理想气体定律与应用1. 说明理想气体模型适用范围以及假设前提条件;2.讲解麦克斯韦速度分布曲线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举实例说明应用范围以及计算方式。

七、热功定理和热机效率1. 简述热功定理的定义: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等于物体所做的功加上其内部能量变化。

2. 介绍卡诺循环和卡诺循环相关概念以及如何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下进行热机效率计算。

八、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热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

教案高中二年级物理课热学与热力学教学

教案高中二年级物理课热学与热力学教学

教案高中二年级物理课热学与热力学教学教案:高中二年级物理课热学与热力学教学尊敬的教师们,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堂高中二年级物理课,主题为热学与热力学的教学活动。

通过本次教学,我们将致力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热学与热力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巧。

以下是教学内容与实施步骤的详细介绍: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掌握热学与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热量、温度、热传导等;2. 能够运用基本的热学与热力学公式解决相关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热学和热力学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为了达到本次教学的目标,教师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1. PPT课件: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热学与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实验器材: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包括热传导实验装置、温度计等;3. 教辅资料:准备一些相关的教辅资料,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温度和热量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PPT课件的展示,详细介绍热学与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温度、热量、热传导等。

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和图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3. 实验演示:带领学生进行热传导实验演示,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加深对热学与热力学的理解。

4. 讨论与总结:结合实验结果和观察,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规律。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帮助他们总结实验中的重要观点和结论。

5.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并获得实际收获。

6.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探讨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 选修1-2 高二物理 第二章 2.4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 选修1-2 高二物理 第二章 2.4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课件(共39张PPT)
3. 热力学第二定律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 p t 下载人教版 选修1 - 2 高二物理 第二章 2 .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课件( 共3 9 张P P T )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 p t 下载人教版 选修1 - 2 高二物理 第二章 2 .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课件( 共3 9 张P P T )
那么热力学第二定 律到底是描述什么物理 现象的呢?下面让我们 来认识一下它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 p t 下载人教版 选修1 - 2 高二物理 第二章 2 .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课件( 共3 9 张P P T )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 p t 下载人教版 选修1 - 2 高二物理 第二章 2 . 4 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课件( 共3 9 张P P T )
要点 第二类永动机
曾经有人设计一类机器,希望它从高温热库 (例如锅炉)吸取热量后全部用来做功,不向 低温热库排出热量。这种机器的效率不是可以 达到100%了吗?这种机器不违背能量守恒定 律,但是都没有成功。人们吧这种只从单一热 库吸热,同时不间断的做功的永动机叫第二类 永动机。
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具有 方向性。
人类能利用这种 “新能源”吗?
第二章 能量的守恒与耗散
4.热力学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热传递的方向性。 ✓ 认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物理意义。
2 . 过程与方法
✓ 培养运用分析论证进行理论概括的抽象思维能力 ✓ 体验科学思辨的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了解热传递以及自然界一切自动 发生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热学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热学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热学和热力学第一定律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热学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知识要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理想气体无分子势能,所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只跟温度有关,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的内能指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1)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对外界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减少多少,外界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增加多少。

(2)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即内能增加,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吸热,*功不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而是能量转化多少的量度,功和能不能相互转化,热量也不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而是内能转化多少的量度。

(1)描述气体状态的物理量(状态参量)②体积:气体分子所占据的空间,也就是气体所充满的容器的容积。

*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气体分子的总冲量b.决定因素:一定气体的压强的大小,微观上决定于分子运动速度和分子密度。

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T,体积V。

因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密度一般很小,由气体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强极小,可忽略不计,所以气体压强由气体分子碰撞器壁产生,气体对上下左右器壁的压强都是大小相等的。

5.气体分子动理论(2)决定气体压强的两个因素:分子的平均速率(温度)和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

温度越高,单位体积内的分子个数越多,气体的压强就越大。

实验采用使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的方法来估测分子的大小四.规律和技巧2.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最基本规律,任何自然现象都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是没有条件的。

人教版物理必修2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2教案

人教版物理必修2教案教案标题:热学-热力学教学目标:1. 理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热量、温度、热平衡等;2.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3.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和热力学过程中的熵变;4. 能够应用热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热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热力学过程中的熵变的计算。

教学准备:1. 人教版物理必修2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实验设备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热学相关的实际现象,激发学生对热学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哪些与热有关的事物或现象?二、知识讲解与探究(30分钟)1. 介绍热力学基本概念,包括热量、温度、热平衡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2. 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计算;3. 引导学生思考: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能够保持能量守恒?三、实验探究(40分钟)1. 设计一个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相关的实验,例如热传导实验或热平衡实验;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3.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热力学第一定律。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机无法实现百分之百的效率?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关吗?2. 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和熵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熵的变化;3. 引导学生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热机效率计算等。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小结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要点;2. 对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和答疑,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3. 给予学生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热力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验和研究项目,拓宽对热力学的认识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气体实验定律
1.2.1、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强和体积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C
PV =,式中常数C 由气体的种类、质量和温度决定。

抽气与打气问题的讨论。

简单抽气机的构造由图1-2-1示意,它由一个活塞和两个阀门组成。

当活塞向上提升时,a 阀门打开,贮气筒与抽气机相通,气体膨胀减压,此时b 阀门被关闭。

当活塞向下压缩时,b 阀门打开,a 阀门关闭,抽气机内的气体被压出抽气机,完成一次抽气。

贮气筒被抽气的过程,贮气筒内气体质量不断在减小,气体压强也不断减小。

设第一次抽气后贮气筒内气压1p ,第n 次抽气后贮气筒内气压n p ,则有:)(1
V V p pV ∆+=
)(2
1
V V p V p ∆+=
)(1
V V p p
n
n ∆+=-
整理得
p
V
V V p n
n )(
∆+=
简单压气机与抽气机的结构相似,但作用相反。

图1-2-2示意,当活 塞上提时,a 阀门打开,b 阀门关闭,外界空气进入压气机中,活塞下压时,压气机内空气被压入贮气筒,而此时阀门a 是关闭的,这就完成了一次压气过程。

每次压气机压入贮气筒的气体是
V
p ∆⋅0,故
p V
V n p p n ∆⋅
+=
1.2.2、盖—吕萨克定律
图 1-2-1
图1-2-2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强保持不变时,温度每升高1℃,其体积的增加量等
于0℃时体积的2731。

若用0V 表示0℃时气体的体积,V 表示t ℃的体积,则
)
273
1(0l V V +
=。

若采用热力学温标,则273+t 为摄氏温度t ℃。

所对应的热力
学温度T ,273为0℃所对应的热力学温度0T 。

于是,盖—吕萨克定律可写成
T T V V =。

若温度为T 时,体积为1V ;温度为2T 时,体积为2V ,则有
22
1
1T V T V =或C
T
V =。

故盖—吕萨克定律也可表达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标成正比。

1.2.3、查理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体积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C
T P =
式中常数C 由气体的种类、质量和体积决定。

汞柱移动问题的讨论:
一根两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石英管,竖直放置。

内有一段水银柱,将管隔成上下两部分。

下方为空气,上方为一种可分解的双原子分子气体。

该双原子分子气体的性质为:当T >0T 时,其分子开始分解为单原子分子(仍为气体)。

用0n 表示0T 时的双原子分子数,n ∆表示T T ∆+0时分解了的双原子分子数,其分解规律
为当△T 很小时,有如下关系:0
0T T n n
∆=∆。

已知初始温度为0T ,此时下方的气柱
长度为02l ,上方气柱长度为0l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下方气压的α倍()10<<α。

试讨论当温度由0T 开始缓慢上升时,水银柱将上升还是下降。

假设水银柱不动。

当温度为0T 时,下方气体压强为0p ,温度升至T T ∆+0,
气体压强
)
1(0
01T T p p ∆+
=。

水银柱压强为0ap ,故当T=0T 时,上方气体压强为
0)1(p α-,当温度升至T
T ∆+0,有n ∆个双原子气体分子分解为n ∆2个单原子气
体分子,故气体分子数由0n 增至n n ∆+0个。

令此时压强为2p ,管横截面积为S ,则有:
000)1(RT N n S l p Λ
=
α-
)
(0002T T R N n n S l p ∆+∆+=
Λ
解得
2
00
02)
1()1()1()1()1(T T p T
T n n p p ∆+
α-=∆+
⋅∆+
α-=
0011T T p p p p ∆⋅
=-∆=∆,
02)
2()1(T T T T p p ∆∆+
-=∆α
2
00012)
(
)1()21(T T p T T p p p p ∆⋅⋅-+∆⋅
⋅-=∆-∆=∆αα
因△T 很小,故0T T
∆项起主导作用,而2
)
(T T
∆项的影响较之第一项要小得多,
故从分析如下:①当α>21
时,p ∆<0时,水银柱上升,②当α<21
时,p ∆>0
水银柱下降。

③当α=21
时,p ∆>0水银柱下降。

以上三个实验定律只能反映实验范围内的客观事实,它们都具有一定的近似性和局限性。

对于一般的气体,只有当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时,用三个定律求出的结果与实验数据才符合得很好。

如果压强很大或温度很低时,用这三个定律求出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就会有很大的偏差。

1.2.4、理想气体
它是能够准确遵守气体实验定律的一个气体的理论模型。

对查理得律,设P 和0P 分别表示C t
和C 0时气体压强,则有
)
1(0t P P p α+=,
15
.2731≈
αp
对盖—吕萨拉定律,设V 和0V 分别表示C t
和C 0时气体的体积,则有
)1(0t V V t α+=,
15.2731≈
αv
对理想气体,有
15
.2731=
α=α
v p
例1、一个质量m=200.0kg 、长0l =2.00m 的薄底大金属桶倒扣在宽旷的水池
底部(图1-2-3)桶内的横截面积2
500.0m S =(桶的容
积为S l 0),桶本身(桶壁与桶底)的体积
3
3
010
50.2m
V -⨯=,桶内封有高度m l 200.0=的空气,
池深m H 00.200=,大气压强m P 00.100=水柱高,水的密度3
3
/1000.1m kg ⨯=ρ,重力加速度g 取
2
/00.10s
m 。

若用图中所示吊绳将桶上提,使桶底能
到达水面处,则绳拉力所需做的功有一最小值,试求从开始到绳拉力刚完成此功的过程中,桶和水(包括池水和桶内水)的机械能改变了多少(结果要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不计水阻力,设水温很低,不计其饱和蒸气压的影响,并设水温上下均匀且保持不变。

解:在上提过程中,桶内空气压强减小,体积将增大,从而对桶和桶内空气(空气质量不计)这一整体的浮力将增大。

本题若存在桶所受浮力等于重力的位置,则此位置是桶的不稳定平衡点,再稍上提,浮力将大于重力,桶就会上浮。

从这
图1-2-4
图1-2-3
n
时起,绳不必再拉桶,桶会在浮力作用下,上浮到桶底到达水面并冒出。

因此绳对桶的拉力所需做的最小功的过程,就是缓慢地将桶由池底提高到浮力等于重力的位置所历的过程。

下面先看这一位置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的话,如图1-2-4所示,设在此位置时桶内空气的高度为l ',因浮力等于重力,应有
g
V s l mg )(0+'=ρ (1)
代入已知数据可得
m
l 350.0=' (2)
设此时桶的下边缘距池底的高度H ,由玻——马定律可知
[][]l l l H H P l l l H P ''---+=-+)()(000000
(3)
由(2)、(3)式得到
H=12.24m (4)
因为H <)(00l H -,即整个桶仍浸在水中,可知存在上述浮力等于重力的位置。

现在要求将桶由池底缓慢地提高到H 处桶及水的机械能的增量△E 。

△E 包括三部分:(1)桶势能的增量1E ∆;(2)在H 高时桶本身排开的水可看作下降去填充在池底时桶本身所占空间而引起水势能的增量2E ∆;(3)在H 高度时桶内空气所排开的水,可看作一部分下降去填充在池底时空气所占的空间,由于空气膨胀的那部分上升到水池表面,由此引起水势的增量3E ∆。


mgH E =∆1;
gH
V E 02ρ-=∆;
)
2/g(l )()2/(00
03l l H S gH l l S L L sLg E '-+'--'+-=∆ρρρ。

321E E E E ∆+∆+∆=∆
[][
]2
/)())(()(2
000l l l H l l Sg gH l s v m +'+--'ρ+'+ρ-=
[
]2
/)())((2
200l l l H l l Sg -'+--'ρ=
J
4
103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