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

合集下载

基层医院感控规章制度

基层医院感控规章制度

基层医院感控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基层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高医院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基层医院感控规章制度是基层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基本纲领,是规范医疗卫生行为、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基层医院感控规章制度适用于基层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不得违反。

第四条基层医院管理层要加强对感控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熟知并严格执行。

第二章感染控制第五条基层医院感染控制包括预防、监测、控制和处理医院内感染的措施和规定。

第六条基层医院感染控制应建立健全感染防控体系,明确感染控制委员会的职责和机构设置。

第七条医院应设立感染监测员,每天对医院内部各科室进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第八条医院应建立感染控制档案,详细记录医院内感染情况、感染原因及处理过程。

第九条医院医务人员要遵守医院感控规定,严格执行洗手、消毒、隔离等感控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条医院要定期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技能。

第十一条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要定期评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第三章医疗废物管理第十二条医疗废物是指医院内产生的危险废物、传染性医疗废物和一般医疗废物。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理。

第十四条医院要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收集点,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收集和处理工作。

第十五条医院要定期对医疗废物进行监测和检测,确保医疗废物处理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十六条医务人员要按照医院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操作,严格遵守废物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理规定。

第四章医院清洁消毒第十七条医院应建立清洁消毒管理制度,保障医院内清洁卫生和安全。

第十八条医院要定期对医疗设施、器械、物品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医院内环境清洁卫生。

第十九条医务人员要接受清洁消毒操作培训,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

基层院感工作制度

基层院感工作制度

基层院感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感染防控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感染性疾病应急预案,发生感染事件时,应当按照预案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自查、评估和改进,提高感染管理质量。

二、组织管理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管理科(室),负责感染管理工作。

感染管理科(室)应当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的人员。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感染管理科(室)的职责,包括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染监测、感染事件调查与处理、感染管理培训等。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医务部门、护理部门、感染管理科(室)、临床科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感染管理制度,监督感染管理工作的实施。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感染管理责任人和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感染管理工作。

感染管理责任人应当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感染防控能力。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病原体通过器械、药品、血液等途径传播。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执行无菌操作前后应当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手消毒剂。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诊疗环境清洁、卫生。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基层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基层医院)是指辖区内提供初级医疗服务、覆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

由于基层医院接诊患者量大、种类多,且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所以医院感染管理必不可少。

以下是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1.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应制定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职责和义务,确保每个医务人员都有明确的工作指引。

2.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策划、组织、指导和监督,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

3.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基层医院要落实有效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规范手卫生操作、消毒灭菌措施、医疗废物管理等,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4.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机制: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定期对医院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及时上报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5.加强医疗器械消毒与杀菌工作:医院应制定并执行医疗器械消毒与杀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6.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感染管理和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执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7.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医院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检测,对感染易发科室和疑似感染进行调查和监测,确保疑似感染及时发现和处理。

8.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应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和监测,遏制抗生素滥用,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9.加强患者管理: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包括合理的患者分诊制度、患者隔离措施、病房清洁和消毒等,以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10.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医院应做好医疗废物的分区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确保医疗废物不对患者和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基层医院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健康的基础工作。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医院感染作为医疗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声誉。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基层单位,其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因此,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是当前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阐述。

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1.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职责,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制度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培训、宣传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1.2 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知识、控制措施、病例报告和处理方法等,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的技能和方法。

1.3 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基层医疗机构要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确保医院感染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监测内容包括发热门诊、住院病房、手术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信息报告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2.1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从源头上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医疗器械和医用物品的消毒、灭菌管理,规范手卫生操作,加强患者皮肤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等。

2.2 强化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基层医疗机构要强化抗生素使用的监管,防止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问题。

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原则和规定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过度使用。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基层医疗机构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也面临着医院感染管理的严峻挑战。

医院感染管理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的第一线,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确保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1.1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职责,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制度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监测、报告、培训、考核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1.2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从源头上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医疗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医疗设施进行清洁、消毒;规范医疗操作流程,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和能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1.3 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与报告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与报告制度,对疑似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及时诊断、报告和处理。

监测内容包括: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病原体类型、耐药情况等;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状况、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等。

对于确诊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应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2.1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

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定期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置;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监管,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合规处置;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医疗废物管理意识和能力。

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基本要求
提高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
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传播防控知识, 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切实保障医 务人员健康。
加强院感管理能力建设
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加强教育 与培训、制度建设、技术指导,激发医 务人员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院感管理 能力和质量。
总结与建议
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对院感管理的监 测和工作总结,为未来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经验和指导。
运用相关知识对环境、设备、材料、操作进行 系统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梳理出归纳总结的感 染控制流程。
监测和报告不完整
建立感染事件监测报告机制,对院内感染事件 及时准确的了解和掌握,确保有害事件监测和 报告的及时完成。
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提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树立合理使 用、量化管理的理念,严格执行药学限额制、 药品目录管理、规范配方等制度,减少使用不 必要的广谱抗菌药物。
医护防护意识不足
针对职业暴露进行常规指导和培训,强化医护 人员防护和细节管理意识,增强防控措施在实 践中的有效性。
院感管理基本要求
1
制定院感感染控制方案
2
制定科学合理的院感控制方案,包括感
染防控流程、洗手消毒控制、抗感染药
物管理等。
3
加强院内传播控制
4
强化院内传播控制,采用规范的标准防
控措施,优化医疗环境、加强感染预防
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基 本要求
本篇演示将介绍基层医疗机构应遵循的院感管理基本要求,包括现状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现状分析
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 缺乏专职院感预防与控制人员 - 感染控制流程不明确 - 监测和报告不完整 - 传播控制不到位 - 医护防护意识不足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新版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新版

一、总则为加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协调各部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2)开展医院感染监测、评估和报告工作;(3)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4)负责医院感染控制设施的维护与管理;(5)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反馈。

3. 临床科室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组织实施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开展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评估和报告工作;(3)加强本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4)做好本科室医院感染控制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三、制度内容1.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统计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2.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控制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3.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

4. 医院感染控制设施管理制度:对医院感染控制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5.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及时、准确的报告,确保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医院感染情况。

6.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制度: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反馈,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四、实施与监督1. 各科室要按照本制度要求,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 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反馈,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在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数量的增加,感染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医院感染的防控需要明确管理的基本要求。

要实现有效的感染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应从多个方面入手。

第一,感染控制要有专门的管理团队。

这个团队不仅要由专业的感染控制人员组成,还要包括医务人员、护士以及后勤保障人员。

大家共同合作,才能形成合力,确保感染管理的落实。

1.1 在人员培训方面,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敏感度,让他们了解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比如,手卫生的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简单的洗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培训中还可以通过模拟场景的方式,让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消毒、隔离等基本技能。

1.2 其次,规范的操作流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核心。

每一项医疗操作都应该有明确的流程,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能遵循。

例如,注射、静脉输液等操作前,都要严格消毒,使用一次性器具,确保不带入任何感染风险。

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随时保持警惕。

其次,监测和评估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也是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感染病例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找到感染的源头,及时采取措施。

比如,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的种类、发生率及其变化趋势。

2.1 在监测过程中,信息的及时上报是关键。

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每位医务人员都能及时、准确地上报感染情况。

这样一来,医院可以迅速作出反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感染的进一步传播。

2.2 此外,实施环境卫生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医院的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要到位,尤其是高危区域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必须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只有保持环境的清洁,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感染的风险。

2.3 此外,患者的管理同样重要。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标准版)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标准版)

问题整改与持续改进措施
问题整改
对于检查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向相关科室发出书面整改通 知,要求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持续改进措施
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和问题整改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措施,包括完善制度 、优化流程、加强培训等方面,不断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07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 理实施建议
0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卫生部. 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S]. 北京:卫生 部出版社, 2012.
参考文献2
国家卫生计生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 管理工作的通知[Z]. 北京: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4.
参考文献3
王卫红, 蒋玲.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5, 14(3):237-240.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职责分工与工作流程
明确各部门职责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 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 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范围
,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制定工作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工 作流程,包括监测、预防、控制、 报告等环节,确保工作的规范化和 标准化。
建立沟通机制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与相关职能部 门保持密切沟通,共同解决医院感 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 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制定目的
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 障医疗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标准。
适用范围与对象
适用范围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首先,基层医疗机构应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这包括制定医院感染防控的责任分工和流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的医院感染防控职责,确保管理体系的稳定和有效。

其次,基层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业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

这些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能够负责医院感染防控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同时,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第三,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工作。

监测工作要全面、细致,并及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监测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病原体分布、感染部位和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等。

通过监测和报告,可以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的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四,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预防工作主要包括病房环境的管理、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住院病人的管理等。

控制工作主要包括对已经感染的患者的隔离和治疗、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手卫生等。

第五,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

宣传和教育内容可以包括医院感染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方法等。

第六,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医院感染的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医院感染防控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

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高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加强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全面落实,才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保障居民的健康安全。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基层医疗机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广大居民提供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然而,由于资源相对有限、医疗条件相对薄弱等因素,基层医疗机构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不仅关乎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也是医疗机构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以下将详细阐述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感染控制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等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清洁消毒与灭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

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

二、人员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应涵盖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常见感染类型、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

新入职的医务人员必须接受医院感染防控的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定期组织在职医务人员参加医院感染防控的继续教育,确保其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三、清洁与消毒做好诊疗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定期对地面、墙壁、门窗等进行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不同区域应使用不同的清洁工具和消毒方法,如治疗室、换药室等应采用高水平消毒。

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规范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确保其无菌状态。

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四、无菌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诊疗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如注射、采血、手术等操作,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加强对无菌物品的管理,无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柜内,按照有效期先后顺序使用。

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包装完整性和有效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 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一般干燥后注射)
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时间1min~3min,待稍干 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
使用70%~8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
消毒范围
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 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 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
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 直径应﹥15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cm×12cm)。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医院感染管 理规章制度,内容包括:清洁消毒与灭 菌、隔离、手卫生、医源性感染预防与 控制措施、医源性感染监测、医源性感 染暴发报告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 器械管理、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防护、 医疗废物管理等。
医院感染与医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
三、重点部门
手术室 产房、人流室 口腔科 中医临床科室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 普通病房
手术室
1.独立设置、分区明确、流程规范、标识清楚、清洁卫 生。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进 行清洁消毒处理。
2.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一 次性外科口罩、鞋。非感染手术和感染手术应分室进 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安排非感染手术、再安 排感染手术。
③灭菌效果监测: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 生物监测。物理监测每锅进行,详细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 等灭菌参数。化学监测应进行包内、包外化学指示物监测。生物监测 应每周监测一次。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3 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卫生院院感管理制度

卫生院院感管理制度

卫生院院感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院内感染(院感)是卫生院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对医疗质量和卫生院的声誉造成为了不良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院感管理制度对于卫生院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卫生院的院感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制度适合于卫生院内所有科室、人员以及与院感管理相关的工作。

三、责任和职责1. 卫生院院长负责制定院感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 卫生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院感管理工作,包括制定院感防控措施、培训医务人员、监测院感发生情况等。

3. 各科室负责执行院感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开展院感防控工作,并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4. 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院感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规范操作流程,减少院感传播风险。

四、院感防控措施1. 感染预防与控制a.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包括洗手、消毒等操作。

b. 做好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工作。

c. 定期检查和维护空调、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d. 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并确保正确使用。

2. 患者管理a. 严格落实患者的分诊制度,将有感染风险的患者与其他患者分开就诊。

b.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c. 对于有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3. 医务人员培训a. 对医务人员进行院感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院感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b. 定期组织院感防控演练,检验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c. 对新进人员进行院感防控培训,并进行考核。

五、监测和报告1. 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定期对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2. 对院感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部位等进行监测和报告。

3. 及时上报院感发生情况,包括患者信息、感染情况、处理措施等。

六、处罚和奖励1. 对违反院感管理制度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赋予相应处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等。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的样子,其实就是咱们老百姓常说的“防病治病”。

今天,咱就来聊聊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让你轻松了解这个话题,不再害怕医院感染。

咱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的、由医疗操作或医疗器械引起的、潜伏期超过48小时的感染。

听起来好像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其实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地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那么,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如何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几个方面来说说。

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想做好医院感染管理,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应该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要求,制定适合自己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预防的关键。

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课程、组织学习班、进行实战演练等方式,让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严格控制医疗操作和医疗器械的使用医疗操作和医疗器械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操作和医疗器械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规范。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医疗操作和医疗器械,要及时更换或者处理,防止其成为医院感染的隐患。

4. 加强病房环境的管理和清洁消毒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病房内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都符合要求。

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保持,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途径。

5. 做好患者感染病例的报告和管理一旦发生患者感染病例,基层医疗机构要及时报告上级卫生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病例管理。

要做好患者的隔离治疗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问题日益凸显。

基层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感染管理工作不容忽视。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对医护人员造成职业暴露,威胁其身体健康。

因此,加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层医院感染管理进行详细阐述:感染管理组织架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消毒灭菌与隔离技术、医疗废物管理、感染监测与预警、感染暴发应对、医护人员培训与防护。

二、感染管理组织架构1.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

基层医院应成立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政策、制度和措施,监督、检查、考核各部门感染管理工作。

2.明确各部门职责。

医务科负责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感染病例监测、感染暴发应对等工作;护理部负责护理工作中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消毒灭菌、隔离技术等工作;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监测、预警、培训等工作。

3.设立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基层医院应设立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日常感染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培训指导等。

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资质,定期参加感染管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三、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加强手卫生管理。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基层医院应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如洗手池、洗手液、干手纸等,并在关键部位设置免洗手消毒液。

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无菌操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基层医院应加强无菌操作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无菌操作技能,如穿脱无菌手套、铺无菌台、执行无菌注射等。

3.加强病室环境管理。

基层医院应保持病室环境整洁、通风,定期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床单位应定期更换、消毒,患者个人用品应清洁、消毒。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及对策护理课件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及对策护理课件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及 对策护理课件
目录
•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问题 •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对策 • 护理在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
用 • 案例分析
01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 理现状
பைடு நூலகம்
感染管理体制不健全
体制不健全 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体制,导致感染防控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经验教训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和预警机制,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医院感染 暴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某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案例
01
02
0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 、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格等 问题。
改进措施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理,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审 核制度,开展抗菌药物合 理使用培训等。

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以 适应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变化和
需求。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明确各类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
、运送、处置要求。
加强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的安全 防护措施,防止处理过程中发生
职业暴露和交叉感染。
对医疗废物处理人员进行专业培 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
改进效果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降低, 患者不良反应减少,医疗 费用降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加强新入职护理人员的培训, 确保他们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 基本知识和技能。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医院感染防 控相关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 ,了解最新的防控技术和理念 。
建立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制定详细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 操作规程,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

基层院感管理规章制度

基层院感管理规章制度

基层院感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基层院感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工作,包括院感预防、控制、监测等方面。

第三条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注重全员参与,科学防控。

第四条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工作要与医疗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等工作相衔接,形成整体推进。

第五条院感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为院感管理委员会,负责院感管理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

第二章院感监测与报告第六条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院感监测机制,对医疗机构内院感病例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院感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院感发生情况。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院感信息系统,对院感相关数据进行录入、存储、管理和分析,形成数据报告。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加强院感事件的报告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病例扩散蔓延。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时间和内容向卫生主管部门提交院感报告,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三章院感预防与控制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制定院感预防与控制方案,明确预防措施和处置程序,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理工作,减少院感传播的风险。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洗手消毒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部清洁。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强化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对医疗器械、器具、设施进行消毒和清洁。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管理,对院内感染进行追踪调查和处置,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章院感培训与教育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院感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管理水平和质量意识。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全员参与的院感教育机制,加强患者和家属的院感意识培养。

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加强院感信息宣传,普及预防知识,引导社会公众关注院感防控。

第五章院感评估与改进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建立院感评估机制,对院感管理工作开展定期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弱点。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在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不仅关乎患者的健康,也是医院自身形象和运营的关键。

医院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恢复,还可能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搞好医院感染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感染管理的基本理念1.1 重视预防在基层医疗机构,预防医院感染的理念首先要深入人心。

医务人员需要明白,感染的发生往往是可以避免的。

比如,在病人入院时,医生和护士必须严格遵循消毒和隔离的规程。

想象一下,一个伤口感染的病人,病痛加剧,不仅自己难受,家属也非常焦虑。

因此,注重每一个环节,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感染的发生。

1.2 加强教育培训除了预防,教育和培训也极为重要。

医务人员不仅要熟悉各种感染管理的标准流程,还需要定期参加培训,了解最新的感染控制措施。

这种培训可以是短期的讲座,也可以是实操演练。

比如,如何正确穿脱防护服、如何进行手卫生等,这些都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想想,如果一个护士因为不熟悉操作导致感染,那不仅是她的失误,更是对患者生命的忽视。

二、具体措施的落实2.1 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基层医疗机构应当设置洗手设施,并确保医务人员在每次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都能进行洗手。

还要强调使用洗手液和消毒液的重要性。

想想,在一个流感高发季节,若不注意手卫生,医院里很可能成为病毒的温床。

2.2 环境消毒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同样不可忽视。

每个病房、每个设备都需要定期消毒,特别是一些高频接触的地方,如门把手、桌面等。

基层医疗机构要制定详细的消毒计划,并且做到有记录可查。

这样不仅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还能让患者和家属安心。

2.3 监测与反馈为了确保感染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定期的监测与反馈是必不可少的。

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并进行分析。

这种分析不仅仅是为了找出感染源,更是为了改进管理措施。

比如,若发现某种感染率上升,医院需要迅速调整相关,以减少风险。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基层医疗机构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也面临着医院感染管理的压力。

医院感染管理是指通过预防、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探讨。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基层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委员会,明确各级领导、医务人员的责任分工,形成全员参与的感染防控工作格局。

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要加强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感染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流程基层医疗机构要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感染防控制度和操作规程。

要做到制度健全、执行严格,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

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三、加强感染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感染监测体系,定期对住院患者、门急诊患者、陪护人员等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发现潜在的感染风险因素。

要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人群的感染监测,特别是手术切口、留置导管等部位的感染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置感染病例。

要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报告工作,确保病原微生物的准确识别和及时报告。

四、强化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感染风险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严格执行传染病隔离治疗制度,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要加强手卫生、消毒隔离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要加强对医疗器械、药品等的使用管理,确保医疗器械、药品的安全使用。

要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按照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五、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患者安全基层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感染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知识培训

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知识培训

汇报人:日期:•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概述•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的基本内容目录•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的重点环节•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的培训与考核•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的风险与应对措施•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的未来展目录望与发展趋势基层医疗机构院感01管理概述什么是院感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HAI):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新发的感染和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

有效的院感管理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的重要性保障病人安全良好的院感管理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提升医疗质量遵守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医疗机构的合法合规运营。

遵守法律法规从20世纪中叶开始,医院感染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发达国家率先开展院感控制工作,逐步形成完善的院感管理体系。

国外医院感染管理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纷纷加强院感防控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发展院感管理的历史与发展基层医疗机构院感02管理的基本内容建立完善的院感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

设立院感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院感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

建立院感管理档案,对院感管理工作进行记录和整理。

建立健全的院感管理组织制定并执行有效的院感管理制度定期对院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对院感管理制度进行及时更新和修订,确保制度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制定完善的院感管理制度,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等。

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建立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制度,确保各类废弃物得到合理分类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据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67-2012)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国卫办发 (2013)40号
器械消毒技术规范
要求
1.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 品必须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 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 毒。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 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收集人员工作结束后沐浴处
收集人员工作结束后休息处
医疗废弃物管理——医废流失、泄露、 扩散和意外事故应急方案
医疗废弃物管理——医废泄露紧急处置
报告院感管理部门 设置警戒线
配置消毒液 (1000-2000有效氯)
现场消毒
收集医废
整理现场
医疗废物管理
提纲
医疗废弃物管理
器械消毒技术规范
二、器械消毒技术规范
指导手册。 2、步骤: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
器械消毒技术规范——操作流程
四、消毒
1、方法:首选机械热力消毒,也可采用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 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 。 2、湿热消毒方法的温度、时间
温度
消毒时间
温度
消毒时间
90℃ 80℃
≥1 ≥10
75℃ 70℃
器械消毒技术规范——操作流程
六、包装—要求
1、包括装配、包装、封包、注明标识等步骤;器械与敷料应分室包装。 2、手术器械应摆放在篮框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 3、盘、盆、碗等器皿,宜单独包装。 4、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摞放 的器皿间应用吸湿布、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管腔类物品应盘绕放置, 保持管腔通畅;精细器械、锐器等应采取保护措施。 5、灭菌包重量要求: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 公斤。 6、灭菌包体积要求: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30㎝×25㎝; 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30㎝×30㎝×50㎝。
器械消毒技术规范——操作流程
六、包装—封包
1、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包内还应放置包内 化学指示物;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灭菌化学指示物的颜色 变化,则不放置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 2、闭合式包装应使用专用胶带,胶带长度应与灭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 松紧适度。封包应严密,保持闭合完好性。 3、 纸塑袋、纸袋等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 处≥2.5㎝。 4、医用热封机在每日使用前应检查参数的准确性和闭合完好性。 5、 硬质容器应设置安全闭锁装置,无菌屏障完整性破坏时应可识别。 6、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 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器械消毒技术规范——操作流程
六、包装—方法及材料
1、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19633的要求。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 的包装。纺织品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渍,灯光检查无破损。 2、硬质容器的使用与操作,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其 清洗消毒应符合清洗、消毒的流程。 3、灭菌物品包装分为闭合式包装和密封式包装。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 装方法,应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 4、密封式包装如使用纸袋、纸塑袋等材料,可使用一层,适用于单独包 装的器械。 5、应使用润滑剂进行器械保养。不应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的产品作为 润滑剂使用。
医疗废弃物管理——储存
纱门 及标识
部门暂存
病理性废弃物
损伤性废弃物 感染性废弃物
全院暂存
医疗废弃物管理——储存
所有暂存点示意图
全院示意图
病区示意图 门诊示意图
医疗废弃物管理——运送
按照固定路线、固定时间段
专用电梯
医疗废弃物管理——运送
与部门交接
与公司交接
医疗废弃物管理——消毒
医疗废弃物管理——收集人员
器械消毒技术规范——操作流程
五、干燥
1、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根据器械的材质选择适宜的干 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塑胶类干燥温度65℃~ 75℃。 2、无干燥设备的及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 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 3、穿刺针、手术吸引头等管腔类器械,应使用压力气枪或95%乙 醇进行干燥处理。 4、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30 ≥100
ü消毒后直接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湿热消毒温度应≥90℃, 时间≥5min,或A0值≥3000。(耐热的阳性污染器械) ü消毒后继续灭菌处理的:湿热消毒温度应≥90℃,时间≥1 min,或 A0值≥600。(对手术器械热力消毒A0值为600是最低标准)
A0通过温度/时间的关系证明热力消毒的杀灭效果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
姜建新
2016年 5月 17日
提纲
医疗废弃物管理
器械消毒技术规范
一、医疗废弃物管理
定义: 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 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废物
法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医疗废弃物管理——收集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十条:医疗卫生 机构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废物实施分类 管理
三个必须一个首选要记牢
器械消毒技术规范——操作流程
一、回收
1、使用者应将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物 品分开放置: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 容器中,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处理;被朊毒体、气 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 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单独回 收处理。 2、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 用封闭方式。 3、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器械消毒技术规范——操作流程
二、分类
1、应在的去污区进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点、核 查。 2、应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
器械消毒技术规范——操作流程
三、清洗
1、方法:机械清洗、手工清洗。 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 手工清洗适用于精密、复杂器械的清洗和有机物污染
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 精密器械的清洗,应遵循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