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本:4266-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以艺术专业为例

合集下载

高校产学合作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美术类的申报书

高校产学合作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美术类的申报书

高校产学合作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美术类的申报书一、引言本申报书旨在探讨高校产学合作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在美术类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完善和提升项目的实施效果和成果。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旨在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背景分析2.1 高校产学合作实践条件的现状当前,高校教育已经逐渐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在美术类专业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的实践条件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其次,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较为单一,缺乏深度合作和交流。

最后,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有待提升。

2.2 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的意义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是解决高校产学合作实践条件不足的有效途径。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可以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和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同时,实践基地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提高双方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水平。

三、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改善高校美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如下:3.1 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和环境,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实践基地应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工具,提供丰富的实践项目和案例,以及专业的指导师资力量。

3.2 拓展产学合作渠道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拓展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渠道。

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实践项目和计划,加强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促进产学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3.3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学生在实践基地中可以接触到真实的项目和案例,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项目实施方案4.1 实践基地建设4.1.1 基地选址根据美术类专业的实践需求,选择地理位置便利、交通便捷的地点作为实践基地的选址。

同时,考虑基地的规模和空间布局,确保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申报书.pdf

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申报书.pdf

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申报书一、项目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产教融合已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项目旨在通过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

二、项目目标与内容1.目标本项目旨在构建符合市场需求、产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2.内容(1)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教学资源建设:整合产业资源,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材、案例、实践基地等,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支撑。

(3)教学模式改革:引入产业实践经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化、案例化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

(4)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与产业的合作,建立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产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项目实施计划1.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实施计划和时间节点等。

2.资源整合与调配:根据项目需求,整合校内外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推进课程改革:按照课程体系要求,开展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工作。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产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5.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项目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6.项目总结与成果推广: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向其他院校推广。

四、预期成果与效益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能够取得以下成果和效益:1.构建符合市场需求、产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形成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3.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产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是一种将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模式。

这种机制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推动产业的创新升级。

一、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企业的参与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二)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民办高校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民办高校可以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专业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动产业的创新升级企业与民办高校的深度合作,能够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创新,推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

高校的科研成果可以在企业中得到转化和应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的实践经验也能够为高校的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一)合作动力不足一方面,部分民办高校由于自身实力较弱,缺乏与企业合作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对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合作难以深入开展。

(二)合作机制不完善目前,民办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多停留在浅层的实习实训、订单培养等方面,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和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够明确,容易出现利益分配不均、合作中断等问题。

(三)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民办高校的教师大多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课题申报范本:4404-推进产教融合的保障措施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构建研究

课题申报范本:4404-推进产教融合的保障措施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构建研究

推进产教融合的保障措施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构建研究1、问题的提出1.1 产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基础是“产”,即必须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前提,在这样的基础和氛围中进行专业实践教学,学生才能学到真本领,教师才能教出真水平。

这样的“产”不能是单纯的工厂生产,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其目的是为了“教”,在产教融合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再逐步向“产、学、研”发展。

学校真正形成了“产、学、研”的能力,职业学校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形成发展能力就落到了实处,做强做优也就有了基础。

思路逐渐清晰,愿景更加美好。

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产教究竟如何融合?这就是我们要作的探索和研究。

1.1.1.保障措施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构建艺术设计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方式,在艺术设计人才教育培养上应该多层次多门类培养。

就目前湖北省艺术设计教育而言,在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上,学科、专业雷同,专业课程设置上重理论,实践少,而设计类的培养最后是需要能把设计落地的人才,企业也需要高校教育能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最好能“即插即用”的人才。

不同类型学校人才培养层次不清的结构性问题突出。

1.2 课题界定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还存在着政府主导职能不强、行业指导能力薄弱、企业主体作用缺失、学校育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反映出教育界与产业界缺少支持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与运行机制。

为解决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问题,把产教融合作为基本理念贯穿到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的先进性。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作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

二是强调发挥行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提出教育部要联合行业部门、行业协会定期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行业人才评价标准,同时要求各职业院校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机构,主动接受行业指导。

三是突出校企协同育人,强调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推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把这一点作为在人才培养层面落实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民办高校的定位和传统院校不同,他们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产教融合也成为了他们学科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本文将探讨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建议。

一、产教融合的现状与不足目前,我国很多民办高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并且不断探索着与行业的合作模式。

其中,交流互动、实践教学等活动越来越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从整体来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产教融合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合作模式单一。

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合作模式局限于单位就业,如包装设计、平面设计、新媒体等少数几个领域,合作模式过于单一。

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创业能力的提升。

2.产教融合深度不足。

民办高校与行业的合作过于浅层次,过多的是为了品牌宣传和招生宣传,而未对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具有很强的提升。

只有深度的产教融合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业水平。

二、产教融合的必然趋势面对上述问题,如何深化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产教融合,发挥行业合作与市场化能力,提高教育效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场变革中,民办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产教融合。

1.产教融合扩展。

民办高校应面向不同领域开展合作,拓宽企业与高校间的合作领域,增加合作的多样性。

此外,为了提高行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聘请人才、选派教师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参加企业的技术交流和研发活动,以保持行业前沿的学科优势。

2.注重重点方向的深度合作。

民办高校在开展产教融合时,应根据学科建设和学生就业的需要,注重重点方向的深度合作。

例如,艺术设计专业可与电子商务、数字媒体、IT、文化创意等相关专业深度合作,促进就业和产业发展。

3.引入实习制度。

民办高校应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工作机会。

建立完善的实习机制,包括实习计划、实习安排、实习指导等,让学生在实战中磨砺技能和提高能力,并在实习过程中了解行业生态、学习行业先进技术和理念,通过实习来提高就业能力。

产教融合课题申报书

产教融合课题申报书
(所在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九、产教融合研究分会审批意见
负 责 人:
(公 章)
年 月 日
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审批意见
负 责 人:
(公 章)
年 月 日
9
其他支出
5
专家咨询费
合计:元
七、课题负责人承诺保证书
本人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管理有关规定,保证按计划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及时提交年度汇报,接受中期检查,不借课题研究之名,谋取不当利益,同意本课题研究成果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本课题组共同所有,同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将本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术推广和相关活动。
自筹经费(万元)
(如果有)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 准 单 位
完成情况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
产教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题申报书
一、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1.重点课题;2.一般课题
负责人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职务
电子信箱
固话
手机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人
姓 名
性别
职称/职务
固话
手机
电子信箱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
主要参加者

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对策研究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而从学校、企业、学生等多层次主体反馈效应的角度提出其完善途径和方法,以希望能够对本科职业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提升。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改革一、研究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产教融合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技能人才、扩大就业创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新时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带来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

产教浅层融合已不能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决策部署的战略需求,也难以为行业企业和生产一线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

由此看来,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势在必行,其不仅是新时代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议题,也是我国“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

[1]立足新发展阶段,在深入学习领会党和国家产教融合相关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对新时期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多重背景、丰富意涵和可行路径等进行系统探究,对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健全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和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等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彰显产教融合价值功能、促进教育与产业统筹融合发展等提供有力支撑。

二、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当前,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仍旧还处于低水平的、粗浅层面的合作阶段,部分企业会将学校看成是劳动力市场,甚至将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在工作分配上只将职业教育毕业生安排在流水线上等低端岗位上,并且缺乏轮动机制,对于专业素养以及技能要求没有任何门槛设置:企业更多从经济效益考虑,“知行思”三大教育环节中缺乏“知”与“思”的环节,使“行”这一环节的内容停于表面,无法升华。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民办高校在中国教育体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中更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成为了必然趋势。

本文将从产教融合的概念、背景与意义,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背景与意义产教融合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教育概念,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产教融合是产业界和学校之间,通过合作交流来促进教育与产业结合的一种模式。

在艺术设计领域,产教融合不仅仅是学校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创新,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体系。

产教融合的背景在于当前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学校教育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为了培养更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产教融合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艺术设计领域,产教融合更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促进学校、企业和社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在我国,艺术设计领域的民办高校数量庞大,其在产教融合方面也有相应的探索和实践。

目前存在的问题却也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不足,合作不畅。

一些民办高校在艺术设计产教融合方面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机会和教学资源。

由于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不畅,也导致了合作机会的减少和资源的浪费。

2. 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模式落后。

一些民办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忽视了产教融合的意义和重要性。

这导致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足,毕业生就业率不高。

3. 缺乏行业标准,培养需求不足。

当前,艺术设计领域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而民办高校的教学模式与之不相符。

这导致了毕业生的培养需求不足,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较大的脱节。

高校课题申报:产教融合视角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产教融合视角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视角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产教融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国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这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路径,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合作发展的基本方式,将成为目前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常态,对新形势下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集中体现了“技术、艺术和人文”的理念。

艺术设计的专业设置兼具时代性、实践性以及针对性,在时代潮流及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艺术设计发展方向,建立与市场相链接的教学模式,并跟进市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

因此,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更需要紧跟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和企业行业开展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进行协同育人,研究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这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各院校自我发展的需要。

本课题的提出了艺术设计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改革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增强与社会企业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下,依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创新产教融合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和路径,制定有利于产教融合的制度和措施,建立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在合作研发、合作共建、项目牵引、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融合。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述评: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教融合进行分析探讨并取得了诸多成绩。

例如池州学院院长柳友荣教授(2015年)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强调,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包括产教融合研发、产教融合共建、项目牵引、人才培养与交流等四种模式,其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内部因素、双方耦合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等,他强调了双方耦合因素的重要性。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设计行业也逐渐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

伴随着艺术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面临挑战与机遇。

产教融合模式的引入,打破了高校教育和行业之间的界限,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与产业的融合,为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与挑战。

产教融合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在职业技能培训、技术研发、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多方面的互利共赢。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产教融合不仅仅是教育和企业的合作,更是一种迫切的要求。

因为艺术设计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基础知识,更需要具备实践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只有产业与教育紧密合作,相互支持创造出来的。

首先,产教融合可以带来更多的实践机会。

为了满足产业需求,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将学生的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协调一致,使学生能够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在校学习的知识能够得到更好的实际应用。

同时,企业也可以邀请设计师、艺术家等人才来学校授课,使学生在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室内环境、广告设计等方面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通过进一步增加实践机会,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行业新兴需求。

其次,产教融合可以提高师资水平。

一个艺术设计专业教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需要招揽到具有实践背景和工作经验的教师,并通过行业与教育的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向行业专家请教和互动学习,教师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需求,将他们的专业知识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

同时,教师参与行业实践之后,能够更准确的理解新兴行业形式,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贴近行业需求,对于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实践项目教学能力。

最后,产教融合也能够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艺术设计行业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更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意思维,这也是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需要培养的能力。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 《中职卫生学校产教融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 《中职卫生学校产教融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中职卫生学校产教融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课题设计论证内容提要:1、课题设计论证参考资料2、课题设计论证撰写提纲3、课题设计论证内容通用部分模板《中职卫生学校产教融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产教融合评价体系构建是实现产教融合目标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中职卫生学校的产教融合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评价方法单一等。

因此,有必要对中职卫生学校产教融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中职卫生学校产教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中职卫生学校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的研究,明确中职卫生学校产教融合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产教融合评价体系,为我国中职卫生学校产教融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分析中职卫生学校产教融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产教融合评价的目标和内容。

2. 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构建中职卫生学校产教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3. 探讨适合中职卫生学校产教融合的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方法。

4.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构建的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 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中职卫生学校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中职卫生学校产教融合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产教融合评价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2. 实地调查法:深入中职卫生学校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产教融合的实际情况,收集一手资料。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中职卫生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产教融合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4. 专家访谈法:邀请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获取关于中职卫生学校产教融合评价体系构建的专业意见和建议。

5. 统计分析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所构建的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艺术设计行业也逐渐成为了热门的就业领域。

在这种背景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与此民办高校面临着竞争激烈的问题,如何充分利用产教融合的模式来推动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产教融合是民办高校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产教融合的核心是将产业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与企业合作,将企业的需求转化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模式可以帮助民办高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产教融合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通过与企业合作,民办高校可以吸纳企业的资源和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产教融合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产教融合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综合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实现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还需要克服一些挑战和困难。

产教融合需要民办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而这需要双方的合作意愿和信任,以及相应的共同目标和利益。

民办高校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民办高校也需要加强与行业的深度合作,提高对市场需求的敏感度。

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支持,为产教融合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民办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可以通过开展合作研究项目、联合举办实践教学活动等方式来加强合作。

民办高校可以加大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

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行业培训和比赛等活动,提高他们对行业的了解和认知。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艺术设计行业的日益壮大,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关注。

当前,我国的民办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产学融合不够紧密、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等。

如何促进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产教融合的概念被提出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如何将产业需求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产教融合是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一种新形式,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双向互动,实现教学、科研、产业和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

探究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和模式,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06】1.2 研究意义研究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深入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分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产教融合的模式,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对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文明进步。

2. 正文2.1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1.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艺术设计行业也逐渐受到重视。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逐渐兴起并承担起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使命。

2. 教育资源与实践能力不足:由于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在经费、师资、设施等方面的限制,导致艺术设计教育资源与实践能力有所不足。

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升。

3. 就业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生在毕业之后往往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导致就业压力增大。

高校课题申报:民办高校艺术专业通识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高校课题申报:民办高校艺术专业通识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民办高校艺术专业通识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民办高校通识教育艺术专业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才观与教育观的不断更新,通识教育成为本科教学改革的趋势和主流。

通识教育的根本着眼点在于对学生人文涵养、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的修炼。

其目标是:力图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大学的定位不再仅仅局限于专才教育,而是通过不同的改革实现教育“人本位”的理性回归。

目前,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新兴载体,系统地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十分必要,尤其是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通识教育不能盲目跟风,更是要分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上的特点,正视部分艺术专业学生性格和素质缺陷,使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符合自身发展的要求。

因此,如何在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全面开展通识教育,找到适合民办高校艺术专业通识教育的正确途径,是本项目探讨的重点问题。

1.2 课题界定:民办高校艺术专业通识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其研究成果受用对象不同于公办大学,主要是是针对民办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具有较为明确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本课题将结合民办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构建民办高校艺术专业通识教育体系。

具体包括:民办高校艺术专业通识教育知识体系研究、课程体系研究、教学方法与模式研究,以及通识教育实践研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在国外,通识教育于19世纪初由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随后在美国教育界普遍流行起来。

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哈佛大学引领通识教育的潮流,1945年,哈佛大学《民主社会中的通识教育》,1978年制定了本科通识教育本科方案“核心课程”。

在国内,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我国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的研究,如蔡映辉指出了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的问题,认为必须从课程体系和结构上进行改革。

课题申报范本:4266-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以艺术专业为例

课题申报范本:4266-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以艺术专业为例

课题申报范本:4266-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以艺术专业为例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以艺术专业为例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运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实施产教融合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转型发展、合作发展的基本方式。

从实践层面来看,大多数运用型高校都开展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作,对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但成效甚微。

由于受各校行政管理体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在高校产教融合的实施上存在巨大差异,特别是民办高校,由于民办高校存在办学经费来源与投资主体单一、政府政策扶持匮乏、有合作意愿的企业相对较少等问题,导致民办高校产教融合愿景与现实反差较大。

课题界定本课题旨在研究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构建。

产教融合是指“教育界与产业界为了推动技能养成与发展而进行的资源优势互补的合作活动及合作关系”,产教融合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生产与教育一体化,在生产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生产和教学密不可分,融为一体。

民办高校指的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分专科和本科。

保障机制是指为管理活动顺利进行而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机制;按机制功能来分,可分为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

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是指高校利用法律、行政与经济手段明确产教融合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章制度,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引导企业协会为校企双方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产教融合的氛围。

其核心是通过保障机制的建立,促进校企合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更好的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欧洲高等教育的发展较早,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不同的经济文化政治背景和教育观念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产教融合模式或名称,但从总体来看,产教融合发展的比较全面的国家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国家的政策制度及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各级地方政府的资源支持力度较大,企业参与度较高,行业资格审查制度较为严格。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

探析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各大行业也在不断地更新与调整,艺术设计行业也不例外。

对于民办高校而言,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为只有将教育与产业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人才的素质与市场竞争力。

首先,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市场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人才与市场的巨大落差,导致了市场上出现了短缺的现象。

这时,民办高校的产教融合模式就能够发挥它的作用。

通过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调整,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而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

由于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理论知识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时,民办高校就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得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企业实践,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民办高校的特点就是具备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改变,这一点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生更具有创新意识。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了解市场的实际需求,以此来发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综上,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产教融合发展无疑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仅获取理论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民办高校应该秉承着"产教融合、学以致用"的宗旨,加强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提高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更好的推进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高校课题申报: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基地及运行机制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基地及运行机制研究

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基地及运行机制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产教融合民办高校实践基地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提出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企业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且对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大大加强。

习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实践基地。

我国很多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教学仍注重对学生进行艺术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训教学和校内外艺术实践环节,教学场景与现实工作无法匹配,造成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足,毕业后与社会脱节,不能满足政府、企业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省内很多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面临了学生无处实训的尴尬局面。

究其原因,一是实践类课程在教学中占比较少,二是是高校找不到相应能够接纳综合艺术实践实训的基地。

开展艺术类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对培养应用型的艺术专业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界定培养多样化的专业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实践基地建设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是培养多样化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有效方案。

因此,要针对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的现状设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实践基地。

艺术类实践基地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执行力,为他们迈入社会进行铺垫。

通过“引企入校”的真实企业化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环境”。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全面实施企业化教学模式,成立企业项目承接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企业化管理中心,拓宽学生知识面,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学生培养领域的优势与特色。

三、立项依据(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通过对世界上其他国家高校艺术实践基地的调查发现,一些发达国家往往打造的都是“社会中的大学”,将社会中真实面对的实践教育贯穿到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通道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保证人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社会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以艺术专业为例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运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实施产教融合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转型发展、合作发展的基本方式。

从实践层面来看,大多数运用型高校都开展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作,对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但成效甚微。

由于受各校行政管理体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在高校产教融合的实施上存在巨大差异,特别是民办高校,由于民办高校存在办学经费来源与投资主体单一、政府政策扶持匮乏、有合作意愿的企业相对较少等问题,导致民办高校产教融合愿景与现实反差较大。

课题界定本课题旨在研究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构建。

产教融合是指“教育界与产业界为了推动技能养成与发展而进行的资源优势互补的合作活动及合作关系”,产教融合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生产与教育一体化,在生产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生产和教学密不可分,融为一体。

民办高校指的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分专科和本科。

保障机制是指为管理活动顺利进行而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机制;按机制功能来分,可分为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

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是指高校利用法律、行政与经济手段明确产教融合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章制度,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引导企业协会为校企双方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产教融合的氛围。

其核心是通过保障机制的建立,促进校企合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更好的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欧洲高等教育的发展较早,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不同的经济文化政治背景和教育观念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产教融合模式或名称,但从总体来看,产教融合发展的比较全面的国家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国家的政策制度及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各级地方政府的资源支持力度较大,企业参与度较高,行业资格审查制度较为严格。

1962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1963年在合作教育委员会的推动下,成立了合作教育协会,委员会负责协调全美1000多所院校的合作教育工作,于此相对应的是,每所院校均设有合作教育部,协调学院与企业间的项目合作。

合作教育委员会推动下的“合作教育”是美国产教融合的典范。

在澳大利亚,为了是联邦政府、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机构和产业界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澳大利亚政府于1992年成立国家培训总局(ANTA),该局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中央协调机构,保证职业教育在宏观上能反映行业的需求和发展倾向。

英国有“行业技术协会”和“颁证机构”,目前英国有25个全国性的行业技术协会,其主要任务就是制定职业标准,满足行业知识和技能的需要。

颁证机构负责定制课程标准,根据行业协会制定的职业标准制定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课程大纲和评估标准。

国内对于产教融合保障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对产教融合保障机制方面的研究主要观点有:卢西宁教授指出,应当建立起多层次,并且有活力的产教融合机制,他认为学校应当加强和政府部门的合作、通过依托高校联盟来打造校企合作的示范性项目,从而加强相关的互利互惠机制的建设将较浅层次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向深的层次。

壮国帧教授提出了3点1线的方法,他认为产教融合应当将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重点,在以校企合作体制作为切入点的前提下,通过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强调以及社会服务的重视来实施产教融合发展。

葛竹兴教授提出了双职双岗一体化的模式,他对当前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方面实践的若干做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关于民办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专项研究少之又少,且对政策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复述的层面上,更没有结合地区政府的现状进行研究,这与当前民办本科院校积极创新产教融合形式、推进校企合作的趋势不相匹配。

民办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运用型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企业技术水平来制定培养方案;国家制定了产教融合的相关宏观指导政策,也要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细化操作细则才能真正落实。

因此,加强对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的研究就显得更加迫切,分析地方政府在民办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调控与保障作用,如何建立管理体系,研究建立发挥行业企业、学校的积极性的激励措施,探索产教融合科学发展机制方面显得尤为必要。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自身的体制存在着办学经费来源单一、教育模式单一、政府资源支持匮乏、行业参与度不高、师资建设缓慢等问题,而在建立产教融合的机制中存在合作企业数量较少、合作项目缺乏监督管理及制度保障、企业利益矛盾,产教融合度不够,依存度不足,产、学、研各方面利益不清晰,产教融合具有偶发性、暂时性不稳定性的特征。

因此,深入研究民办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进而丰富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和建设的理论,促进运用型人才的培养,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使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使民办本科院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题理论依据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构建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特定的管理手段对产教融合实施保障的一套理论和实践的综合体。

保障理论,德国新历史学派强调伦理道德和法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并且以实现一种自上面下的社会改良来要求国家承担文明与社会福利方面的政府职能,进而要求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实现社会保险、劳资双方合作以及工厂监督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时人的本性,是合理的。

而人的需要又是多样性的,既有基本的自然需要也有较高的社会需要、经济需要、精神需要,其中社会保障是人的基本需要。

新公共管理理论,该理论区别于传统公共行政的一种新的公共管理和行政模式,它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基础,将私营部门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技术运用于公共服务部门,其理论观点主要有:推动政府由管理行政走向服务行政,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要提高公共服务的效果、效率和质量,采用明确的绩效控制;政府应引入企业管理手段和理念,如目标管理、成本核算、绩效评估等,广泛吸收私营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经验;政府应放宽行政规则,由一元控制走向多元治理,将授权与分权广泛结合,倡导政府将管理职能下放;政府要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改革公共供给方式,促进国际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和公共部门之间的竞争。

教学质量评价理论,泰勒(Tyler,R.W.)强调通过评价判断教育目标或计划的实习程度,该理论奠定了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基础。

而社会评价是以服务、监督功能为主的社会组织通过专业化程序和手段对高校办学进行评价与监督以及参与教育决策和管理的过程。

研究目标本课题通过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现状调研,建立产教融合保障机制模型,从目标到过程双重视角阐明产教融合保障机制,通过模型推导得到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关键因素的若干假设条件;最后通过案例研究和调研实证,验证推导部分的基本假设,最终形成一套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保障机制的理论结论和经验证据。

研究内容一、全面调研国内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产学研结合机制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出理论模型推导与案例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制定研究方案,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二、运用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分析等方法构建产教融合保障机制模型,阐明产教融合保障机制的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并进行态势分析、确定主题、项目启动、成果交付和项目评估等阶段内容。

三、以产教融合保障机制模型为基础,分析高校、企业、行业、政府在此过程中的条件和动态合作策略选择;进一步通过模型推导出校、企、行、政四方目标选择、资源条件、增值空间、资源工作效率等条件之间的假设关系。

四、以S学院艺术专业产教融合的案例为基础,通过理论方法阐述、实地调研分析、理论概括及经验总结,系统阐述产教融合保障机制的构建方式,初步验证理论模型推导出的命题假设。

五、通过文献研究、数据库查询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部分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数据资料,结合已得出的理论,从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四个层面对产教融合保障机制提出一些建议。

研究假设研究假设一:政府能够积极主动出台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鼓励和奖励政策。

制定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促进办法,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对产教融合的内涵、原则、合作内容、双方互赢的实现途径及政府促进产教融合的形式做全面规定,并设立专项资金,对在产教融合方面成绩显著的高校或企业给予奖励,并在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等方面予以支持;建立产教融合税收优惠制度;建立实习、实训补贴制度;建立产教融合考评制度。

研究假设二: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产教融合。

行业组织在产教融合方面有宏观指导作用,引导行业协会等组织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把产教融合作为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一项常规工作任务,建立行业分类的跨学院的产教融合深度合作机制。

创新之处本课题力求在一下两方面创新一、研究视角的创新。

本课题围绕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特征,分别从政府保障、企业保障、高校保障三个视角切入,建立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突破了原有的产教融合保障机制研究单维的碎片化倾向,增强了课题的针对性和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

本课题研究运用“三角互证测量型设计”对四个不同专业方向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对教师及学术的问卷调查来获得量化研究数据,通过对企业、学校管理层的访谈来获得质性的研究数据,通过查阅现有的文献来形成研究者的文献积累,以此来获知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保障机制的现状、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将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保障机制的构建研究置于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开拓了新的方式。

研究思路本课题从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保障机制等相关概念切入,主要沿循以下思路进行:首先对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发展做必要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梳理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保障机制构建的基本方法。

运用混合研究法,对以S学院艺术专业四个不同专业方向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展开实证研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保障、企业保障、高校保障三个视角切入,构建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保障机制。

最后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构建的建议。

研究方法本课题是基于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建立研究,采用个案分析法,对应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具体方法有:一、文献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关于产教融合保障机制的文献资料。

二、混合研究法,混合研究法是将质性和量化方法结合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之后产生的“第三种教育研究范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