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二)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六)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六)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六)洗手图设色纸本 1942年作题识:张彦远云:昔桓元爱重图书,每示宾客,客有非好事者正食寒具,以手捉书画大点污,元惋惜移时,自后每出法书,辄令洗手。
此吾国书画鉴玩史上可念之一幕。
壬午酷暑,漫传斯图,斗室流汗二日而就,还视此性贪好奇之,桓大司马果终不为人所谅也。
六月初一日,于重庆金刚坡山斋,新喻傅抱石。
钤印:傅抱石印、抱石入蜀后作《洗手图》是东晋桓玄的故事。
桓玄在正史家并没有好评,说他是桓温的孽子,性贪鄙,好奇异,性嗜书画,必使归己。
这位桓大司马,和顾恺之、羊欣是好朋友,常常请两位到家里辩论书画,他坐在一旁静听,且在宴客的时候,喜欢把书画拿出来观览,有一次某客人吃了“油饼”没有揩手,把书画污了,他十分生气,以后,凡有宾客看书画即令先洗手再看。
桓玄那种人,贪鄙好奇,偏偏对于书画护持不啻头目。
在五尺对开的宣纸上,画四人观画,一人正在洗手,而桓玄则庄重地望在屏风之旁。
青枫欲赤设色纸本1943年作(1100万元,2006年8月浙江皓翰)款识:十月江南未陨霜,青枫欲赤碧梧黄,停桡坐对西山晚,新雁题诗小着行。
三十二年七月廿七日岁次癸未夏,万程先生惠临,金刚坡下山斋漫画,即乞海正,抱石记。
钤印:傅(朱)、抱石大礼(白)题跋:元气淋漓。
抱石先生早年真迹,亚明,丘水山庄观。
钤印:亚明之印(白)联吟图手卷设色纸本 1943年作款识:联吟图。
癸未九月中浣,万程兄自山城返成都嘱写斯图,乞颂吾兄道安。
弟抱石。
钤印:抱石之印、抱石得心之作、其命唯新引首:联吟图。
健碧。
钤印:大乐、健碧签条:傅抱石联吟图。
高花阁健碧题。
钤印:乂之、健碧卷跋:傅抱石以人物画当行出色,勾线飘逸似藤而有仞力。
此卷为其东川时期所写,款署癸未九月中浣,上款作万程先生,则亦长沙崔翁所藏也。
余为其品题傅抱石画者,此是第廿七件矣。
戊寅秋九月,健碧跋于海上。
钤印:陈氏、佩秋按傅抱石高足伍霖生教授《再论傅抱石卓越艺术成就》文中指出,抱石先生《论中国画的特点》一文中明确肯定,线条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
最新傅抱石及作品鉴赏PPT课件
傅抱石代表作赏析——《丽人行》
创作年代:1944年9月 尺寸:61.5×219cm 成交价:10,780,000元 拍卖行:中国嘉德秋拍
傅抱石国画个人指数
当前:2,485,279点 最高:3,670,036点 最低:89,608 点 比上季:↓1,184,757点 比上季:↓32%
当前:40,247万元 最高:71,393万元 最低:258万元 比上季:↓31,147万元 比上季:↓44%
傅抱石作品的用墨
傅抱石是一位对作画用品、工具都非常讲究的画家, 特别是对墨锭的要求,更为认真。他收藏了大量明清 时期的名墨,不是作为古董收藏,而是用来挥毫作画 之用。他惯用油烟、漆烟旧墨,磨砚作画,从来不图 方便,以墨汁作画,无一例外。观察他的山水画的重 墨处,当是黑色晶莹发紫光,黑中透亮闪发墨韵光彩。 他说:“黑中自存光,墨中自留趣,笔墨当传神”。 如果不是用高品质的墨锭作画,是达不到此种效果的。 因此,从画幅墨中反映的效果中,也可鉴定真伪。
“抱石皴”是傅抱石在绘画技法上的最大创造。用散锋 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独特的“抱石皴”。这种 笔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也成了傅抱石 “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
傅抱石作品的纸张特色
傅抱石画人物画喜欢用宣纸,山水画喜 欢用皮纸。在 1938年以前,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都是用宣纸的。 1938年至1946年,由于傅先生在四川,宣纸极难购买, 贵州皮纸则到处可购到。故在1950年之前,在南京画 的山水作品亦都是用这种皮纸画的。傅先生喜欢用皮 纸在皮纸的反面作画。还有傅先生作画时对纸从不揉 搓,揉过纸的傅抱石作品皆为伪作。1956年傅抱石从 北京荣宝斋用巨资购得乾隆丈二匹宣纸和乾隆皮纸, 60年代傅抱石作画用纸几乎都是用这种乾隆宣纸和乾 隆皮纸。根据傅抱石不同时期所用的纸张,特别是贵 州皮纸、乾隆宣纸、乾隆皮纸,现在伪造者是无法获 得的,这是鉴别傅抱石作品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傅抱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研究
傅抱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成就研究
傅抱石(1908-1965),字守一,号巴陵,江西乐平人,中国现代画
坛的重要艺术家之一、他是中国著名的人物画艺术家,其作品以线条丰满、笔触灵动,形象鲜活而富有力量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傅抱石的人物画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线条饱满丰腴:傅抱石擅长用笔触勾勒人物轮廓,并注重线条的饱
满度和力量感。
他的线条流畅而有张力,构图紧凑,给人以强烈的观赏感受。
2.姿态生动:傅抱石对人物的表现十分生动,他善于把握人物的动态
姿态和情感变化。
他的人物形象丰满而有神,身姿或端庄或娴静或豪放,
各具特色,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3.肌理细腻:傅抱石对人物的肌理描绘也十分细腻入微,他用笔触巧
妙地表现出人物的细腻肌理和柔软质感,使人物更加立体生动。
4.平和儒雅的气息:傅抱石的人物画往往散发出一种平和儒雅的气息。
他所描绘的人物多为江南文人墨客或乡村民众,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展现
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
这种平和儒雅的气息与傅抱石自身的性格
和品味有关,并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傅抱石在人物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使得他成为中国画坛的瑰宝。
他的人物画作品获得了国内外各种艺术奖项,成为中国现代画坛杰出
的代表性人物画家。
总之,傅抱石的人物画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创作才华。
他通过对线条、姿态和肌理的精准把握,刻画出了生动鲜活的人物形
象,同时带给观众一种平和儒雅的气息。
他的作品是中国现代人物画艺术的瑰宝,为后世人物画家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傅抱石的山水画(高清百图)
傅抱石的山水画(高清百图)作画中的傅抱石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新山水画”代表画家。
早年留学日本,1935年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
他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
傅抱石重庆西郊印象1937年,抗战爆发后,傅抱石应郭沫若之邀,于1938年进入国民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后随三厅撤至重庆。
1942年傅抱石与一家人在重庆“金刚坡下山斋”1939年4月,傅抱石携全家来到重庆,住在沙坪坝金刚坡,此后他常在画上题署“金刚坡下山斋”。
在初到重庆的一年里,因为政治部的工作没有展开,傅抱石有了一个全力画画的机会,并利用这一时机,创立了自己的画风。
傅抱石金刚坡印象表现金刚坡下、成渝道上的秀美景色,反映巴山夜雨的情景意趣,成了傅抱石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创作的主题。
他继承宋画的宏伟章法,取法元人的水墨逸趣,畅写册水之神情。
而他的画法也一变传统的各种皴法,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抱石皴”。
这种皴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也成了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
傅抱石楼起群山间约50年代作在探索中变革,在变革中探索,是傅抱石50年代创作的主旋律。
他以毛泽东诗意或毛泽东诗词中提到的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新题材,突破了传统题材的束缚,同时在绘画技法上探索新技法与新题材的结合。
傅抱石东欧写生傅抱石加丹附近小型公园1957年的欧洲写生,他开始思考如何用中国的笔墨表现外国的风景,并尝试在发挥中国工具材料和笔墨形式特长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外国山川的特色。
傅抱石的这些努力为中国的画家开创了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道路,同时通过对国外风景的表现,使山水画在新题材的表现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傅抱石虎距龙盘今胜昔136×191.8cm 1964年傅抱石渡江图 1964年傅抱石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意图245×96cm 1964年傅抱石观沧海傅抱石观瀑图傅抱石观瀑图傅抱石虹飞千尺走雷霆傅抱石井冈山黄洋界傅抱石林泉高寄傅抱石灵岩飞瀑傅抱石茅亭观瀑图傅抱石暮雨僧归图纸本设色103.5×59.4cm 1945年傅抱石乾坤赤傅抱石秋山登临图傅抱石青山高几重傅抱石清晨过歌乐山傅抱石清荫雅集图傅抱石秋山策杖傅抱石松涧寻幽傅抱石松下问道傅抱石太华纪游傅抱石太阳岛傅抱石无限风光在险峰傅抱石溪山归樵傅抱石玄武湖之春傅抱石延安塔势傅抱石延安图傅抱石幽涧流泉傅抱石月落乌啼霜满天傅抱石枣园春色傅抱石中山陵傅抱石白山林海傅抱石白云滚滚迷松关傅抱石棒槌岛傅抱石苍山静居傅抱石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傅抱石丹台晓望傅抱石登庐山诗意傅抱石东陵南望傅抱石杜甫诗意傅抱石杜牧诗意傅抱石风雨不动安如山傅抱石访石图傅抱石风雨归牧傅抱石飞瀑图傅抱石风雨归人傅抱石风雨归舟傅抱石风雨归舟傅抱石风雨归 1945年傅抱石高山行旅图傅抱石高山仰止傅抱石高峡出平湖傅抱石关山雪霁傅抱石观瀑图傅抱石观瀑图抱石呵!长白山 1961年傅抱石红日升傅抱石虹飛千尺走雷霆傅抱石虎踞龙盘今胜昔傅抱石華嶽千尋 1961年傅抱石江山多嬌 1965年作傅抱石虎跑深秋傅抱石镜泊飞泉傅抱石苦瓜和尚诗意图傅抱石苦瓜诗意傅抱石林间奔瀑傅抱石临流观瀑傅抱石娄山关词意傅抱石满身苍翠惊高风傅抱石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 1965年作傅抱石千山竞秀87.9 × 34.5cm纸本设色 1963年傅抱石青岛鲁迅公园西望傅抱石秋江野老傅抱石瞿塘烟月傅抱石三峡傅抱石山間行旅 1955年傅抱石山居读书图傅抱石山路傅抱石山瀑清会傅抱石山寺云深傅抱石山亭雅集图傅抱石山中庙宇傅抱石石涛诗意图傅抱石蜀山纪游傅抱石松山寻泉傅抱石苏堤春晓傅抱石太湖行船图 1958年傅抱石太华漫记傅抱石太华秋游图傅抱石泰山巍巍图傅抱石一生好入名山游傅抱石月落乌啼霜满天。
丽人行——傅抱石『人物画』精选70幅雅赏
丽人行——傅抱石『人物画』精选70幅雅赏傅抱石的人物画多是平静心境时画的,近古意,忠实六朝时的画风,线条为圆细柔劲的“高古游丝描”,运笔急速,色调柔和,以淡墨配浅絳,一挥而就,气韵流畅,浑然天成。
他将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了人物画之中。
他的人物画受顾恺之,陈老莲的影响较大,但又能蜕变运用,自成一格。
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
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
画中人物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不同于传统沿袭画谱的画法。
画中山水画意深邃,章法新颖,使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成一体。
著名画家亚明曾跋文:“春风顾盼,傅公上乘逸品。
抱石写人物独一无双。
”本辑收录傅抱石先生人物画代表作,包括《丽人行》在内的70幅以飨读者。
《丽人行》傅抱石的《丽人行》创作于1944年9月,题材也取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长诗,画的是杨贵妃一行夜间出外巡游的奢华场面。
作者用泼墨写意的浓密柳荫作背景,安排了五组37名人物,突出绝代美人杨贵妃的形象。
整幅画作明暗、精细及色彩对比鲜明,穿插变化有致,有强烈的舞台效果,由于它是傅抱石所有作品中惟一的长卷,被认为是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一直为藏家瞩目。
尤为珍贵的是,《丽人行》的背面有徐悲鸿、张大千两位大师的题跋,更使其身价倍增。
题识:民国三十三年九月,新喻傅抱石。
钤印:傅抱石大利。
该画以诗人杜甫的乐府诗《丽人行》为题创作的这幅作品,是抱石先生的名作,表现了权倾一时的杨贵妃家族三月三外出郊游的盛况。
“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无疑,傅抱石在作品中所指是显而易见的。
全画分为五组,每组人物多有不同,并以不同的树木相隔,表现了作者的匠心。
在一幅有37人之多的人物画中,傅抱石用不见首尾的安排,表现了一个合于主题的更为宏大的场景。
而在技法的运用上,以树木的浓阴衬托人物,在这种高妙的黑白对比中,“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人物突出,而主题更加鲜明。
浅析张仃傅抱石的山水画
浅析张仃傅抱石的山水画张仃傅(1883-1965),字抱石,号民庐,福建省闽侯人。
他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领袖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第一人”。
他的作品以扬州画派和黄山派为基础,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艺术风格。
张仃傅抱石的山水画以写意概括性最为突出,他的画面丰富着自然界的景观,既有峻峭的山峰,也有清澈的溪流,以及翠绿的松柏,刚劲的树木,也有宁静的村落和道路。
他的画面常常以深沉的墨色与轻盈的淡墨相对,构成了深远奥妙的情景。
他笔下的山水,大多以黄山、江南水乡、山间竹林为题材,其作品多数具有层次分明,绘画上还有独到之处,风格古朴彪悍,形象生动厚重,堪称画坛泰斗。
第一,马山展雄图《马山展雄图》是张仃傅抱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绘画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整幅作品以狮子峰奇特的地貌为中心,再以浓郁的墨色表现山峦的轮廓,同时结合了淡墨的技法来描绘山峦的层次感。
画中的林木虬枝伸展,栩栩如生,极具韵味。
整个画面虽然以黑白为主,但却能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充分展现了张仃傅抱石的精湛绘画技艺。
第二,黄山烟云图《黄山烟云图》是张仃傅抱石的典型作品之一,这幅作品通过深浅相间的墨色,勾勒出黄山的奇峰异石以及烟云的流动变幻,整个画面给人一种苍茫高远之感。
画面中的云雾缭绕,石峰嶙峋,树木参天,飘逸如仙境一般。
画家在画面上再现了大自然中的奇妙之美,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溪山图《溪山图》是张仃傅抱石的一幅名作,画面上山如墨,水如镜,树木丰茂,整个画面透着沉静的气息。
通过淡淡的墨色与深深的墨色相衬,勾勒出了山水林木的层次之美。
画家在画面上刻画了悠然自得的山水意境,并通过对水的写意,展现了水流的潺潺之美,令人感叹不已。
张仃傅抱石的山水画作品不仅在画面构图上充满想象力,还在墨色运用上极富独到之处,他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运用得淋漓尽致,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审美情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艺术风格。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二)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二)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二)雅乐图立轴设色纸本题识:新喻傅抱石,写于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
钤印:傅、抱石之印、抱石斋、其命唯新傅抱石是中国绘画史中少有的同时以山水和人物并称于世的画坛巨匠。
此幅《雅乐图》和《丽人行》创作于同一时期,虽无《丽人行》之繁茂艳丽,却更为典雅、含蓄、和幽逸。
画面构图精炼简约,而重点情节集中和突出;意趣饱满而充盈;对衣着的勾画十分鲜活、细腻;设色淡雅而倍显清新。
尤其是对于人物形象地刻画,生动传情,在优雅与庄重中不失浪漫情绪的流露与传递。
演奏者一个抚琴、一个吹笛,配合默契,与赏乐者自然交流并相互感染,默契中达成了人与人、音与意、情与景的和谐与共鸣。
在傅抱石先生极具古典风格的众多人物画中,《雅乐图》古韵绵长而悠远、古意浓郁而回肠,堪称其精品佳作中极为突出、极为特殊的代表性画作。
陶谷赠词设色纸本甲申(1944年)作陶谷赠词设色纸本 1944年作题识:陶谷赠词。
此拟写李主宴谷澄心堂。
出丝兰于席歌风光好时指景也。
甲申六月二伏,傅抱石写。
钤印:傅、傅抱石、抱石斋抱石先生的古人诗意画既有宏景鉅制,又有小品点晴,虽在有些画中题上诗句,但不占重要位置,有的只写题目,有时仅题款,可是读者一目了然是哪首诗或哪个典故。
臻此化境,绝非偶然。
先生所有的绘画作品都是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诗,他本身就具备诗人的气质,描写古人形象或其轶事,就是歌颂某一古人或吟咏某一场景的诗句。
画的语言即诗的语言,画的意境即诗的意境。
东山携妓图设色纸本 1944年作款识:甲申端午延二日,于重庆西郊,新喻傅抱石。
钤印:抱石之印(白文)、踪迹大化(朱文)“东山携妓”,典出《晋书·谢安传》,晋高小谢安,字安石,因不满朝庭昏庸、官场腐败,称病辞官,隐居浙江上虞之东山,闲时携妓出游,歌吹漫舞。
以行为的放浪风流,掩饰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傅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谢安放浪的形迹,其隐饰着的内涵和真情,才是先生为图的宗旨。
【名品赏析】傅抱石山水画欣赏(十二)
【名品赏析】傅抱石山水画欣赏(十二)傅抱石山水画欣赏(十二)夏山听瀑云山幽游设色纸本1944年作(516万港币,2006年11月香港佳士得)题识:甲申冬至三日前东川写。
新喻傅抱石。
钤印:傅、抱石私印、纵迹大化、代山川而言也在此图中,一高士悠游于山峦层迭起伏的云山中,站在石板桥上抬头观望蜀山的烟云缭绕。
房舍掩映在杂陈的树林中,是典型的川中特色。
作者以阔大之心胸与宽广之视界,在窄长的尺幅画面内,收入了雄伟的里山川。
左边盖有一方“代山川而言也”的朱文印章,可见作者对蜀郡山川的深厚感情,只能意会,而不能言喻矣。
寒林沽酒立轴 1944年作雪中行设色纸本雪赋图 1945年作寒林携行立轴 1944年作款识:甲申七月十九日,重庆西郊金刚坡下。
新喻傅抱石写。
钤印:抱石私印、抱石得心之作边跋:先父抱石平生所写雪景为数不多,此帧雪景山水以其独特之皴法,加以谈墨烘托,便寒气袭人,可谓神来之笔也。
傅二石题于金陵。
钤印:傅二石观海图设色纸本金刚坡山水设色纸本题识:观海图。
新喻傅抱石,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写。
钤印:抱石私印、傅抱石山水设色纸本 1944年作款识:祖禹先生法正,甲申正月初七,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写。
新喻傅抱石。
钤印:傅(朱文)、傅抱石(朱文)这件《山水》题材直接取自于当时重庆周围长江两岸的风光,应属于傅抱石探索时期的作品,“抱石皴”技法尚未完全成熟。
但已经透漏出融汇、活用了各种传统皴法,归集于“破笔散峰”的运用。
在此画中,破笔散锋在皮纸上写、涂、抹、推、拉、压、簇、转、扫,毫无禁忌,大胆落笔,再加上局部的小心收拾和色彩渲染,使得其作品大处气势奔放,小处又精细耐看。
图中桥上行人,为画作的点睛之笔,起到了收拢视点,全幅皆活艺术效果。
全图已有明显个人面目,虽保留着探索的痕迹。
但正是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傅抱石从师古中脱化的努力。
杜工部九日蓝耕会饮诗意图镜心 1944年作(9200万元,2012年6月北京保利)题识:甲申秋八日,写杜工部九日蓝耕会饮诗意,抱石。
欣赏丨傅抱石《历史人物册》十二帧
欣赏丨傅抱石《历史人物册》十二帧傅抱石(1904~1965)青年时期热爱篆刻,留学东瀛,修习染织艺术。
却偶然地迷恋上了日本最负盛名的伟大画家富冈铁斋,从此中国画成了他的生命体现。
傅抱石以他独步天下的山水和褪尽铅华的人物奠定了他在中国绘画史册上的不朽地位。
傅抱石《历史人物册》严子陵20世纪40年代傅抱石画了这本《历史人物册》,每帧高23.5cm,横20.7cm,其中画了12帧古代先贤计14个人物。
《历史人物册》以高古率性的意趣,丰润惬意的状态,飘逸典雅的造型和出神入化的笔性,为历史留下了比肩他那独步天下的山水和褪尽铅华的人物的这12帧曼妙图画。
傅抱石《历史人物册》白居易傅抱石画了12帧古代先贤,他们(先贤)和它们(绘画)共同组成了一朵绘画的迤逦奇葩。
它是中国绘画史册上的一朵奇葩,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
这朵奇葩上的每一片瓣叶,又都是中华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人物。
傅抱石《历史人物册》米芾20世纪初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翻天覆地的变迁,这种变迁如地壳运动般地改变了数千年以来的社会形状。
以至,绘画上出现了众多超越古今的突兀高峰,傅抱石就是其中那一座饱含着艺术魅力汁液的不朽千仞。
傅抱石《历史人物册》戴逵他以酒液在血脉中的漫渍,连缀了历史对他的期待;他将文明贮备的丰盈和淳厚按捺在绘画中发酵升腾;他把自身的独特意义与绘画艺术的传统高度坚韧地凝固在了一起;他用他独有的笔性使华夏历史上众多高士跃然纸上,并无可置疑地将他们与自己混为了一谈。
他使山川河流、苍松翠柏、美妙佳人、诗歌曲赋、经史典籍都变幻成了绝俗超群的笔墨形象,直至它们成了历史。
傅抱石《历史人物册》陶弘景其实,说到傅抱石如何伟大,无非是一句近乎于空话的口号式说辞,但去认识这一本傅抱石《历史人物册》,却是一桩相当具体的学习过程。
它看似简单的每一帧图画,其中蕴含的历史、人物和笔性、笔墨的绝世光辉,显然不言而喻,翻看它的每一次,总让人感到初观其颜般的意犹未尽。
【琴棋书画】傅抱石绘画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傅抱石绘画作品赏析
我是没有传统技巧的人,同时也没有擅长之点,我只觉得我要表达某种画面时,尽管冒着较大的危险,还是要斟酌题材需要和工具材料的反应能力,尽量使画面完成其任务。
当然,拙作中我不满意的仍占最多数,但我总竭尽了我的可能。
——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
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
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
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
擅画山水,中年创“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
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傅抱石作品赏析
傅抱石作品赏析傅抱石简介:江西省新余县人。
青年时酷爱绘画、书法、篆刻。
1933年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攻读东方美术史,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
回国后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建国后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擅画山水、人物。
崇尚创新,建树良多,创造出用笔有直有根、有折有圆、粗细、轻重、虚实变化万干的山石鼓法——抱石鼓。
人物画受陈老莲影响而又能脱变运用,自成一格。
用笔洗炼,着重气韵,达到搞洒入神的效果。
他的画法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别出心裁,线条纵逸挺秀,设色沉浑质丽,善于把水、墨、色融为一体。
意境深道,绘出神仙般画幅,令人陶醉。
著作尤丰,有《傅抱石美术文集》等数十种著作行世。
影响至为深远。
艺术特色国画大师傅抱石先生是位博大精深的学者,毕生著述二百余万字,涉及文化的各方面。
他对古典文学与艺术的研究是同步的,于文学中尤钟情于诗,历代佳作无不熟稔,体现在他的画中。
大致有三重点:首先是他最崇仰的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心仪其品德情操,同情屈子“抱石怀沙”自沉汨罗江的悲壮结局,因而自号“抱石斋主人”,先生所作《九歌》图早已斐声遐迩。
另一个重点是石涛。
先生青年时期编着《石涛上人年谱》,从上人的生活到作品,考据精详,故在艺术上受其影响也最深,且以石涛诗入画,随手拈来即成佳品。
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抱石先生取材最多的还是唐诗。
唐诗在创作的当时就深入民间,即至今日,历朝士子必读的《四书》几乎尘封,但唐诗中的名篇却依然孺子能背。
古代典藉中有关哲学、道德等内容能在一定条件下保存,而政治、社会的理论会随着时代变化而被人淡忘,只有诗的艺术魅力却永葆青春。
画家取材唐诗有其普遍性的一面,然而先生创作的唐人诗意画却有不同一般的特殊性。
画家运用古诗有二种不同方式。
一是以己意去凑古人的诗,譬如李白的《清平调》系藉芍药写大真,而有人只画花,却把诗句全部抄上,其实画面离主题甚远。
另一种是根据古人的诗立意,或从中汲取灵感,抓住其精神实质进行艺术再创造,无须题诗而诗意盎然。
傅抱石《屈原》赏析
傅抱石《屈原》赏析
傅抱石的《屈原》是一幅非常出色的中国画,以屈原的形象为主题,展现出深沉而悲壮的美感。
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
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之尘埃”。
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
这幅画作的创作灵感源自于屈原的生平事迹,通过画作的形式将屈原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画作也展现了傅抱石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傅抱石在创作中运用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技巧,通过精细的线条勾勒出屈原的形象,使得画面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此外,他还巧妙地运用了水墨渲染的技法,表现出江水的浩渺和空灵,与屈原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画作的视觉冲击力。
总体来说,傅抱石的《屈原》是一幅充满情感和艺术感染力的画作,它不仅展示了屈原的形象和故事,更通过画家的巧妙创作和艺术处理,传递出一种
深沉而悲壮的美感。
这幅画作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欣赏中国画艺术以及领略傅抱石的艺术风格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傅氏画论傅抱石——山水人物百图赏
傅氏画论傅抱石——山水人物百图赏
傅抱石是近代中国最有创意的艺术家,而
且也是画、书、文、印“四绝”的全才。
其
“四绝”中,以山水画成就最高,而山水画中
又以“雨景”最具有魅力与代表性。
其雨景魅
力无穷,风格独特。
他用大笔破锋,快速运笔,
斜扫出的雨丝,苍苍茫茫,恢恢蒙蒙,极具动
势。
傅抱石的山水皴法,看似一片乱画,实质上却融合提炼了披麻、解索、乱柴、牛毛、鬼脸、骷髅、卷云、斧劈、荷叶、折带等等传统皴法,成为睥睨古今的“抱石皴”。
“破笔散峰”的运用,写、涂、抹、推、拉、压、簇、转、扫等等为表现不同的特质与意趣而肆无禁忌,是他严谨的理性认识与狂飙骤雨似的感性挥洒之完美统一。
他的山水布局,往往或峰顶纸边,或峰出纸外,且更多的满纸上下充塞山峦树木,形成“大块文章”结构,此结构中既有层次,有脉络,却又含糊一片,墨沈淋漓,极具遮天盖地的磅礴气势和充满灵动的浑然一体。
而他贯用的在色彩中加墨和大面积浓重渲染,把点、线、皴统一成面和体,则使气韵勃然生发。
在傅抱石的笔下,川蜀之苍茫,三峡之雄伟,秋冬之萧瑟,春夏之盎然,从结构布局到笔墨技巧,无不在借物象的特性,塑造意象,经营意境,抒发他的情感,寄托他的怀抱,乃至驰骋他的想象,奔放他的激情……。
傅抱石字画大赏(收藏版)
傅抱石字画大赏(收藏版)傅抱石作为一名江苏的画家,并长期在江苏工作,也仅仅是江苏国画院的院长而已。
按惯例,他在全国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名气和地位。
在当时,他这样的名声似乎有些反常规,即便他的作品再好,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尤其是那个保守而讲政治的年代,光凭作品的优劣来确定其名气的大小,是绝对办不到的,也没有那么公平。
这其实又是中国畸形教育所致(缺乏素质教育),管理层懂艺术的寥寥无几,有几个懂的也仅仅停留在艺术欣赏的“初级阶段”,连“半桶水”也没有。
加之中国自古以来,政治至高,权力至上,有一定的位置,艺术水平也就可以跟随而来(也高),一呼百应,人们也是这样认可的。
在中国,政治人物常常不经意就能造就一个大家来,也常常不经意就可以断送一个大家,特别是文学艺术类的大家,有时候甚至能让他们一夜成名。
王羲之的盛名就得益于唐太宗,张大千的盛名就得益于张群、张学良。
傅抱石属于前者。
也就是说,傅抱石的名气除其作品本身确实有一定的高度外,很大程度上还是外在因素之使然,特别是与上层人士的推波助澜有着相当大的关联,尤其是郭沫若的无形助兴密不可分。
傅抱石是江西南昌人,小时候家里靠给人修伞补伞维持生计,家里十分贫穷,傅抱石的父亲只会修伞,没有什么别的本事。
但是傅抱石却对修伞完全不感兴趣,反而对艺术有着浓厚兴趣。
傅抱石的儿子后来回忆说,在他们的修伞铺旁边,有一家纂刻铺子,他父亲小时候便跟随店里的师父学习纂刻,十几岁时就能自行刻出许多印章,还能装订印谱。
傅抱石,便是一位站在历史交汇点上的大师。
他的作品综合了文化气象,诗人情怀、天才特性和独特的生命体验与艺术表现,以魏晋、汉唐风范和挥洒淋漓的磅礴气势撼动我们的心灵。
1954年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确定了“中国画写生”的创作途径,并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时代的潮流。
傅抱石不仅积极撰文,捍卫中国画传统,呼吁重视传统中国画,而且还与时俱进地探索自己的中国画新形式,创作了若干具有新面目的作品。
饮酒释放了傅抱石的创作激情,却也缩短了他的艺术生涯,他刚刚接受了为虹桥机场绘制大幅国画的邀请,就在返回南京家中的当晚突发脑溢血离世,享年61岁。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三)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三)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三)竹荫仕女图设色纸本 1946年作(690万元,2013年6月上海嘉禾)题识:此帧杜翁诗意,忆为丙戌仲春所写。
庚寅(1950)白露后,傅抱石补记。
钤印:抱石私印抱石斋傅抱石一生潜心研究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与技法,善于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绘画艺术之长,用中国特有的水墨画形式挥写大自然生命的律动,描绘人物的精神气韵,融会进他爱家乡、爱祖国、爱中华文化的浓烈的情感。
徐悲鸿评价傅抱石全新的山水画使“三百年来谨小慎微之山水突现其侏儒之态”。
张大千称他:“开创了中国人物画千年未有之新画风。
”此作仕女面目有唐代之风,而意境却直逼六朝,仕女低首垂肩,袍袖宽宽,深情款款,颇具林下风致,身后丛竹逸笔草草,清奇、劲健。
画面设色沉稳、清雅。
柳荫双美设色纸本 1946年作款识:苏申先生法家教正,丙戌中春,傅抱石客重庆写。
钤印:傅(朱文)、抱石大利(白文)、往往醉后(朱文)1937年,抗战爆发后,傅抱石应郭沫若之邀,于1938年进入国民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后随三厅撤至重庆。
在重庆,傅抱石迎来了他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此《柳荫双美》即是傅抱石移居重庆期间的创作。
其笔下的人物形象取自古代文学名著,此作品中人物线条细长而柔劲,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在貌合神离、若恍若惚之间,活脱脱地勾勒出两位立于柳树下的妙龄女子形象,人物以形求神,表现出人物的内在气质。
傅抱石先生人物画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不同于传统沿袭画谱的画法。
其背景柳枝风动,与女子淡定专注的神情形成对比,衬托出少女的楚楚动人。
纵观整幅画作,构图简洁,设色清丽,着重描绘仍为仕女气质优雅、含蓄动人的意态,实乃傅抱石仕女画中精品。
红衣仕女立轴 1946年作(552万元,2012年7月中贸圣佳)题识:丙戌五月,新喻傅抱石,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
钤印:抱石得心之作?抱石私印此幅《红衣仕女》所绘即是湘夫人,图中人物形象古朴典雅、端庄凝重,面相丰满美丽,表情沉毅而略带忧伤,特别是眼神的描绘,用淡墨轻描,再以很少的浓墨稍加勾勒,给人以明亮晶莹,妩媚而又深邃的感觉。
傅抱石的诗意画作欣赏
傅抱石的诗意画作欣赏傅抱石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意识和时代精神的中国画代表性画家,他一生都在为创造出具有思想深度和精神情怀的中国画而努力。
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傅抱石深刻意识到社会、国家、时代的剧烈变革给中国画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因而提出了“时代变了,笔墨不得不变”的观点,认为中国画一定要成为新时代讴歌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才能获得新生。
韶山手卷纸本设色 27.7厘米×136.2厘米 1959年1949年,使傅抱石深刻感受到不同于以往的时代氛围和精神气息,促使他的绘画思想观念和画风产生新的变化。
他积极投入到社会变革和中国画变革的洪流中来,通过写生和创作,拓展中国画题材,变革中国画理念技法,创作出大量精品力作。
他深深感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感动于毛主席诗词中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感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图景和祖国河山的壮美,将革命胜地、毛主席诗意和新社会新生活纳入画面,倾情绘写,放声讴歌,使他的绘画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崭新的精神风貌。
尤其是他开辟出来的毛主席诗意画,其浪漫的意境、豪迈的激情,将中国传统诗意画推进到了新的境界,成为新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艺术成就之一,炳彪史册。
革命纪念地雨花台立轴纸本设色 79.7厘米×28厘米 1956年《雨花台颂》《中山陵》《枣园春色》毛主席诗意画《更喜岷山千里雪》《龙盘虎踞今胜昔》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意《芙蓉国里尽朝晖》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意新时代新风貌《楼起群山间》《鼓劲迎新年》《呵!长白山》《古城里》《雨花台》立轴纸本设色 79.7厘米×28厘米 1956年(图文转摘据南京博物院)。
傅抱石画中人物
傅抱石画中人物傅抱石《对弈图》从画中人物的装束看来,拈子欲下者如世外隐逸,其对手则一派高士打扮,傍观者乃方外之人,俱寻非尘俗中打滚之辈,棋局应属他们清寂忘忧之寄托。
但画家笔下刻画之精微,尤以人物神情贯注如严阵以待,一子系全局胜负几若兴亡之变易,教人视之莫不有弦外之音的联想。
特别对照画家身处战乱,政局不宁,遂寄身于金刚坡下,埋首于画中天地,借方寸之间以寄意,以挣脱世俗纷乱之羁绊,但眼前国事蜩螗又岂容置身局外,世局棋局分际焉能泾渭分明!傅抱石《林和靖赏梅图》傅抱石是写意高手,他用线用笔意到即止,潇洒俊逸,大气磅礴。
傅抱石的人物画构图大胆、简练,笔下的人物全是表现诗词歌赋中气节高尚、情操古逸、性情潇洒的文人逸士,皆神情毕现、气质非凡。
此画写在高树浓阴中的庭院书斋,高士林和靖在赏梅。
图中布局严谨,左方老松横伸而出,枝叶茂密,与棕榈树两者如犄角相峙,画面自生均衡之势。
一株梅花树亭亭玉立,梅花似初绽,有妩媚之态,又不失高洁。
书斋门开,一高士立在台阶前,凝神于绽放的梅花。
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
事实上,此幅《林和靖赏梅图》连同傅抱石其他画作一样,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国精神的象征,保留了我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隐逸精神和自我精神操守。
傅抱石《林泉高逸》山高水流,烟云浮荡,苍松成林,杂木丛生。
中有高士二人,冠服俨然,前后呼应,听泉观景,觅句成诵……沉静似太古的深山老林,透出了潺潺泉韵与朗朗吟唱,其幽、其雅,真非文字可以述其万一。
傅抱石《后赤壁图》画中苏轼等三个人物面部细节勾勒细腻清楚,神态自然;衣服线条灵活生动,袖袍与帽带随风鼓动,将峡谷中那冬天大风的劲感也表达得恰到好处;近景用简洁干练的中锋勾勒出粗细交叉的秃枝杈,正是诗中情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金陵五大家:山水画欣赏,气势豪放,时代感极强
金陵五大家:山水画欣赏,气势豪放,时代感极强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
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
擅画山水,创作为“抱石皴”,用笔豪放,气势豪放,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傅抱石《潇潇暮雨》傅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傅抱石《峡江帆影》傅抱石《西陵峡》傅抱石《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钱松岩(1899.9~1985.9),当代画家,江苏宜兴人。
当代中国山水画代表人物,山水画创作波澜壮阔,极具个人特色。
钱松喦《极目海天》钱松喦《山高水长》钱松喦《华山秀峙》钱松喦《千山万水》宋文治(1919-1999),现代画家。
江苏太仓人。
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
作品风格秀美,笔墨灵动,时代气息浓郁;格调空灵,意境灵气。
宋文治《轻舟已过万重山》宋文治《云壑奔流图》宋文治《万壑松风图》宋文治《峡江帆影》宋文治《峡江泊舟图》宋文治《千里江陵一日还》魏紫熙(1915—2002)江苏国画院著名山水画家,其笔下的黄河山高壁峭,雄峰耸立,谷深万丈,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
魏紫熙《云树秋山图》 1984年作魏紫熙《峡江耸翠》 1985年作魏紫熙《云涌秋山》 1987年作魏紫熙《峡江帆影》 1989年作魏紫熙《神女峰》 1995年作亚明(1924~2002年),安徽合肥人。
原姓叶,名家炳,号敬植,后改名亚明,是一位非常注重传统的画家。
亚明《峡江图》1976年作亚明《平沙落雁》亚明《高山流水》亚明《观瀑图》亚明《观云论道》。
国画大师傅抱石的仕女画作品赏析
国画大师傅抱石的仕女画作品赏析傅抱石柳荫美人“中国画画一个人,不只是画外表,而是要像这个人的精神,一般人所谓“全神气”,即是要把这人的精神表达出来。
所以中国画要画的不是形,而是神。
这种写意的精神,是产生于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尤其是中国人的思想。
”——傅抱石傅抱石柳荫仕女图虽然傅抱石本人算不上美男子,但是从他的眉眼间似乎总能看到些许的风流俊雅之态,正如他的人物画一般充满了潇洒浪漫气息。
傅抱石〈春词〉诗意傅抱石笔下的女神非常有辨识度,一双纤细秀长的媚眼,一个小巧高挺的鼻子,一张红润精致的小嘴,而这些组合到一起之后,就形成了傅抱石作品中所独有的雍容媚人。
这些女子往往含情脉脉,美艳惊人,但同时却又端庄高贵,令人难生亵渎之心,只能仰望慨叹其魅力!傅抱石细擘桃花掷流水.................................................................................................................傅抱石春光图.................................................................................................................傅抱石湖畔赏柳图.................................................................................................................傅抱石凭栏仕女.................................................................................................................傅抱石陶谷赠词.................................................................................................................傅抱石侧耳含情披月影.................................................................................................................傅抱石游春................................................................................................................. 傅抱石柳荫仕女傅抱石柳堤仕女傅抱石二湘图傅抱石山鬼图傅抱石天女散花傅抱石东山逸致傅抱石湘君夫人傅抱石仕女傅抱石仕女傅抱石仕女傅抱石河伯傅抱石仕女傅抱石琵琶行傅抱石秋思傅抱石唐人诗意图。
阿迪谈艺——傅抱石绘画作品鉴赏
阿迪谈艺——傅抱石绘画作品鉴赏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喻人。
出身于贫苦家庭,自幼爱画。
青年时曾得到伯乐徐悲鸿赏识,推荐并资助其留学日本,在帝国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绘画,同时致力于传统艺术的研究。
归国后,一方面从事美术史的著述,一方面进行中国画革新的探索,山水、人物、金石等俱获得巨大成就。
他的山水画,善于创造新奇的意境,结构雄奇,行笔高古,用线飘逸挺秀。
他于古人最爱石涛,深得石涛的清新和灵动。
他的《唐人诗意图》组画,构意奇巧,被誉为精心绝品。
傅抱石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等职。
著有《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人物画和山水画》、《石涛上人年谱》、《中国美术年表》等,是一位有建树的美术史家。
在现代中国画名家中,傅抱石先生的个人气质与绘画风格都与众不同,他身上有很多传统士大夫的涵养,虽然只活了六十一岁,但却在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把传统笔墨和对景写生结合起来,在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画坛独领风骚。
在绘画上,则山水、人物皆达到极致境界,而其中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有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和独特的绘画题材。
傅抱石年轻时的山水画以明清之际的石涛为师,在这一点上他和比他早的刘海粟、比他迟的吴冠中是同样的,这实际上体现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现代转换中的某种共性。
而日本留学以及抗战期间蜀中山水的耳濡目染则真正促成了傅抱石山水画自身风格的形成。
傅抱石的画有一种内在的诗意,这种诗意体现在绘画的题材、笔墨、构图等各个方面。
就绘画具有的内在诗意而言,傅抱石在他那一代画家中属凤毛麟角,他真正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无论人物、山水皆如此。
傅抱石作品行情一直看涨,伪作最多,巨作《丽人行》市面上就有四幅,原作是傅抱石为郭沫若六十寿辰所作的,上面有郭沫若、徐悲鸿等多人的题跋。
山水巨幅伪作更多,前几年,上海傅抱石“金刚神韵”作品展,全部为伪作,鱼目混珠,莫辨是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品赏析】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二)
傅抱石人物画欣赏(十二)雅乐图立轴设色纸本
题识:新喻傅抱石,写于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
钤印:傅、抱石之印、抱石斋、其命唯新傅抱石是中国绘画史中少有的同时以山水和人物并称于世的画坛巨匠。
此幅《雅乐图》和《丽人行》创作于同一时期,虽无《丽人行》之繁茂艳丽,却更为典雅、含蓄、和幽逸。
画面构图精炼简约,而重点情节集中和突出;意趣饱满而充盈;对衣着的勾画十分鲜活、细腻;设色淡雅而倍显清新。
尤其是对于人物形象地刻画,生动传情,在优雅与庄重中不失浪漫情绪的流露与传递。
演奏者一个抚琴、一个吹笛,配合默契,与赏乐者自然交流并相互感染,默契中达成了人与人、音与意、情与景的和谐与共鸣。
在傅抱石先生极具古典风格的众多人物画中,《雅乐图》古韵绵长而悠远、古意浓郁而回肠,堪称其精品佳作中极为突出、极为特殊的代表性画作。
陶谷赠词设色纸本甲申(1944年)作
陶谷赠词设色纸本1944年作题识:陶谷赠词。
此拟写李主宴谷澄心堂。
出丝兰于席歌风光好时指景也。
甲申六月二伏,傅抱石写。
钤印:傅、傅抱石、抱石斋抱石先生的古人诗意画既有宏景鉅制,又有小品点晴,虽在有些画中题上诗句,但不占重要位置,有的只写题目,有时仅题款,
可是读者一目了然是哪首诗或哪个典故。
臻此化境,绝非偶然。
先生所有的绘画作品都是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诗,他本身就具备诗人的气质,描写古人形象或其轶事,就是歌颂某一古人或吟咏某一场景的诗句。
画的语言即诗的语言,画的意境即诗的意境。
东山携妓图设色纸本1944年作款识:甲申端午延二日,于重庆西郊,新喻傅抱石。
钤印:抱石之印(白文)、踪迹大化(朱文)“东山携妓”,典出《晋书·谢安传》,晋高小谢安,字安石,因不满朝庭昏庸、官场腐败,称病辞官,隐居浙江上虞之东山,闲时携妓出游,歌吹漫舞。
以行为的放浪风流,掩饰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傅先生“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谢安放浪的形迹,其隐饰着的内涵和真情,才是先生为图的宗旨。
全图不作背景,简诘而明晰。
谢安宽衣大袖,直面而行,与相随二妓全无顾盼与呼应,脸上着意加重的眼窝,似密布的愁云,炯然有神的眼目,含着隐忧,悲怆与刚毅。
作者特别夸大了谢安的头部,正是为了强调和传达主人公这种复杂而细微的神情。
这种夸大的手法,在晚明人物大家陈老莲的作品中时时可见。
二妓面容娇美,相行相随间似有交流,其满目茫然的神色说明,她们对主人公的种种举止殊多不解。
在图中,她们的角色既用以形成对比、陪衬主体,又用以调济色彩,丰富画面。
顾恺之说:“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傅神写照,正在阿
睹中”。
傅先生的人物画抓住了顾氏的这一精神。
所谓“阿睹”,就是眼睛,灵魂的窗户。
顾恺之特重点睛传神,传先生则把这一“点”大大发展了。
东山携妓图设色纸本1944年作题识:甲申五月十八日,新喻傅抱石,重庆西郊写。
钤印:傅(朱)、抱石斋(朱)、傅抱石(白)傅抱石人物画自成一格,大多以文学名著为创作题材,他虽不是专门画人物的画家,但他人物画最能见出其深厚的传统功力。
他曾说“我对于中国画史上得两个时期最感兴趣,一是东晋与六朝,一是明清之际。
前者是从研究顾恺之出发而俯瞰六朝,后者是从研究石涛出发而上下扩展到明的隆庆和清的乾、嘉。
” 《东山携妓图》,取材于《世语新说》,写谢安隐居东山不仕,携歌姬逍遥的情景。
其人物造型非常有特点,意态神韵多有古意。
女性往往“开脸”大气,脸型圆润饱满,红颜朱唇,额上点红,颇具唐风;男性往往气格高古。
人物服饰衣着典出六朝,长袍大袖,宽衣博带,裙摆曳地;线条多用“高古游丝描”,圆转畅快,朴拙简淡,间以潇洒恣肆的散锋笔意,面目一新,衣纹转折处皆作圆转,最见情趣;人物设色多古雅,“迹简意淡”而雅正,以线为主,设色极淡,每以淡色一点即收,自然渗透,所留空白极佳,衣着设色也多古雅,很少有浓丽的墨彩。
傅先生曾写过多幅此题材作品,此幅构图与以往不同,人物刻画更为精湛、传神。
人物设色纸本1945年作
东山携妓图设色纸本1945年作
东山携妓图1946年作(537.6万元,2009年10月中贸圣佳)题识:丙戌三月初浣,傅抱石,重庆西郊写。
钤印:抱石之印、抱石得心之作、金刚坡傅抱石笔下人物,无一例外均是长袍大袖,宽裙曳地。
笔法多用高古游丝描,却又更加放松飘逸,似信笔而为,所以人物尤得六朝时的古雅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浪漫气息。
虽然他申明自己不是人物画家,画人物只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画的“线条”,以及配合创作某些特定题材山水画的需要,但他的人物画却受到了画坛的极高评价。
傅抱石画人物多有背景,而此幅描绘东晋揖谢人间、啸咏山林的谢安东山携妓的画作,却一反常态,纯是人物,不着一笔他物,在傅抱石的画作中是不多见的。
东山携妓图1956年作
东山携妓图1946年作
东山携妓图设色纸本(2472.5万元,2011年11月上海荣宝斋)款识:淑宾同志指教,一九六四年,抱石南京记。
钤印:抱石斋傅抱石先生在山水画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开今风、创新貌。
而在其同时所擅的人物画上,则主要是上古衣冠的一统天下。
抱石先生的人物画,早期追随顾恺之的风神,人物的形态和春蚕吐丝般的线描,无不高古而典雅。
后来,他又取了陈洪绶的造型、石涛的意趣,由自我
的性情统领驾驭,形成了独特的自家风格。
张大千先生1946年题傅抱石先生《擘阮图》说:“画境以冷为难,比之诗人,惟昌谷有焉。
抱石此作冷而幽,八百年来无此笔!”他一语道出了傅画的妙谛:高古幽冷。
本幅《东山携妓图》,察其画风,应是傅先生四十年代后期至五十年代前期所作,1964年补题赠予淑宾的。
虽是图有出典,但傅抱石借古喻今的意图十分显明。
琴笛和乐图设色纸本1944年作款识:甲申正月,东川金刚坡下山斋写,新喻傅抱石。
钤印:抱石大利、抱石斋傅抱石于1939年4月举家来到重庆沙坪坝的金刚坡直至1945年10月,在此期间画了大量的人物画,形成其作品的主流,此图就是其中之一。
整幅画看来,三位琴友,知音相调,高古绝尘,明净淡雅,水、墨、色融为一体。
衣着设色古雅,衣纹转折处皆作弧形圆转。
最见情趣的则是大面积的留白,丝毫没有对空间的恐惧,无为有用正体现了典型的东方神韵,是傅抱石先生的精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