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版和1999版极端载荷计算研究
ASCE 7-10美国建筑荷载规范(中文版)
机械设计手册 之 详细目录
内容简介:《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共5卷,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
其中第1卷包括一般设计资料,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表面结构,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机构;第2卷包括连接与紧固,轴及其连接,轴承,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操作件、小五金及管件;第3卷包括润滑与密封,弹簧,螺旋传动、摩擦轮传动,带、链传动,齿轮传动;第4卷包括多点啮合柔性传动,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机械振动的控制及利用,机架设计,塑料制品与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第5卷包括液压传动,液压控制,气压传动等。
《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是在总结前四版的成功经验,考虑广大读者的使用习惯及对《机械设计手册》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编写的。
《机械设计手册》保持了前四版的风格、特色和品位:突出实用性,从机械设计人员的角度考虑,合理安排内容取舍和编排体系;强调准确性,数据、资料主要来自标准、规范和其他权威资料,设计方法、公式、参数选用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设计举例来自工程实践;反映先进性,增加了许多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采用了最新的标准、规范,广泛收集了具有先进水平并实现标准化的新产品;突出了实用、便查的特点。
《机械设计手册》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机械设计手册》自1969年第一版出版发行以来,已经修订至第五版,累计销售量超过120万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内影响力最强、销售量最大的机械设计工具书。
作为国家级的重点科技图书,《机械设计手册》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其中,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983年获化工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3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2002年,连续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
张铁军1,2, 王遂缠1, 王锡稳1,2, 程
收 稿 日 期 :2005-07-07;改 回 日 期 :2005-08-01 资助项目:甘肃省气象局高性能计算机数值模式引进与开发项目《甘肃省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的优化与改进》和甘肃省自然科学 基 金 暨 中
青 年 科 技 基 金 项 目 “甘 肃 省 山 洪 地 质 灾 害 气 象 预 报 预 警 系 统 研 究 ”(3ZSO41-A25-012)共 同 资 助 作 者 简 介 :张 铁 军 (1979- ),男 ,甘 肃 秦 安 人 ,助 理 工 程 师 ,主 要 从 事 中 短 期 天 气 预 报 与 数 值 模 式 研 究 工 作 .
段。第五代 PenState/NCAR 中尺度模式 MM5 是 20世 纪 70 年 代 由 Anthes在 宾 州 大 学 建 立 的 中 尺 度模式(MM2,MM4)发 展 来 的。MM5 与 以 前 版 本 相比有了很大的改 进,它 主 要 具 有 如 下 特 点:(1)采 用非静力平衡动力 框 架,对 中 小 尺 度 天 气 系 统 有 比 较强的模拟能力;(2)多重嵌套网格 系 统,满 足 不 同 业务科研需要;(3)考虑了非常 详细 的 物 理过 程,对 每种物理过程又提 供 了 多 种 实 施 方 案,允 许 根 据 不 同的问题选用不同的方案 进 行 研 究;(4)采 用 了 目 前比较 先 进 的 4 维 同 化 (FDDA)处 理 技 术,可 在 多 种计算平台上 运 行 等 。 [2] MM5 已 经 被 公 认 是 高 水 平的中尺度数值模 式,成 为 国 内 外 应 用 相 当 广 泛 的 一个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81
由于参考态与 时 间 无 关,因 而) 的 高 度 值 也 不 随时间变化。所以给定格点上的高度是常数。
为了能更好地 近 似 描 述 平 流 层,参 考 态 在 顶 层 包含了一个等温层。它由一个单独的附加温度来定 义,此温度作为基 态 温 度 的 更 低 界 线。 使 用 它 可 以 有效地提高模式顶的高度。 1.2.6 4维资料同化(FDDA)
《中国地震》第21卷(2005年)总目录
《中国地震》第21卷(2005年)总目录第21卷第4期(536~540)2005年12月中国地震EARTHQUAKERESEARCHINCHINAV01.21No.4Dec.20o5《中国地震》第21卷(2005年)总目录第1期福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朱金芳黄宗林徐锡伟郑荣章方盛明白登海王广才阂伟闻学泽韩竹军(1)应用于城市活断层调查的地震方法技术…………………………………………徐明才高景华刘建勋荣立新(17)中小地震宽频带辐射能量的单台测定………………………………………………………史勇军吴忠良徐果明(24)华北地区大地震矩释放率和GPS应变率的一致性研究…………………………万永革沈正康甘卫军王爱军(33)昆仑M8.1地震前青藏块体北,东缘水平运动变形的关联特征…………………………王双绪张希张晓亮(41)区域矿震与地震的定量识别方法及其应用…………………刘希强杜贻合徐波李红沈萍张萍(50)新疆北天山中东段地区震源参数研究……………………………………………赵翠萍夏爱国郑斯华陈章立(61)川滇地区单断裂强震区与多断裂强震区…………………………………………………………………………龙思胜(70)顺义地裂缝成因与顺义一良乡断裂北段第四纪活动性讨论……………………张世民刘旭东任俊杰刘光勋(84)青海拉脊山断裂带新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袁道阳张培震雷中生刘百篪刘小龙(93)近期国际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进展的几个侧面…………………………………………………………吴忠良蒋长胜(103)焰山,高山——内蒙古阿尔山火山群中的两座活火山………………白志达田明中武法东徐德兵李团结(113)克山县尖山火山…………………………………………………………陈洪洲杨森林高峰陶汝朋潘玉林(118)2004年全球灾害地震的灾情综述………………………………………………………………………李卫平赵荣国(123)2004年震情述评………………………………………………………………………………李纲刘杰余素荣(130)第2期声波探测显示的渤海湾西部全新世断层活动……………………………………赵根模赵国敏杨港生王大宏(139)由"重复地震"给出的中国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估计…………………………………………………蒋长胜吴忠良(147)对现今地壳变形资料在地震区划中应用的初步探讨…………………………………………………周本刚周庆(155)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拟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场动态图像………………………祝意青胡斌李辉蒋锋云(165)东秦岭内部铁炉子断裂带的最新走滑活动…………………………………………………杨晓平邓起东冯希杰(172)云南建水一蒙自一带冲沟走滑断错及其意义…………………………马保起李德文苏刚侯治华舒赛兵(184)岩石水压致裂和诱发地震的实验研究………………………………颜玉定李亚林张专欧阳立胜谢明富(193)Hilbert.Huang变换与地震信号的时频分析……………………………武安绪吴培稚兰从欣徐平林向东(207)华北活动地块区南缘阜南一霍邱地区地壳活动习性初探……………………………………………姚大全刘加灿(216)1303年山西8级大震研究刍议……………………………………………………………………………………齐书勤(224)黄土地区地震滑坡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陈永明石玉成刘红玫卢育霞(235)2003年12月1日新疆昭苏 6.1级地震序列特征分析………………………………………杨欣聂晓红夏爱国(244)昌平台Sacks体应变仪观测曲线年变现象成因研究……………………………………………………………张凌空(254)近20年华北地电阻率异常空间演化及强震短期前兆判别标志研究……………………郑文俊田山邵永新(260)地下水位短临异常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的研究……………………………陆明勇牛安福陈兵彭立国(269)云南历史地震记载与强震目录再析……………………………………………………………………邓瑞生王彬(280) 从怀来4井水化学异常变化分析流体在孕震过程中的作用……………………宋晓冰张常慧宋贯一王吉易(285)昌平台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可靠性研究…………………………………………王勇杨选辉刘福生张国红(291)第3期1879年武都南8级大地震及其同震破裂研究…………………………侯康明雷中生万夫岭李丽梅熊振(295)4期《中国地震》第2l卷(2005年)总目录537印尼苏门答腊9.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研究………………………………广东及邻区地震的震源机制特征………………………………………康英杨选云南地区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空分布特征………………………………………………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应变场现今年变化特征的数值模拟………………陈连旺杨树新利用层析成像的结果探讨安徽及邻区中强地震深部构造背景………………??张杰镜泊湖全新世火山喷发特征………………………………………………………………,极震区黄土微结构的试验研究……………………………………………………………青藏块体中北部中强地震前弱震活动统计特征研究…………………马禾青盛菊琴姚安地震序列与永胜地震序列的高精度定位……………………………………王新岭区域地震状态的损伤张量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王炜林命迥定量分析地震活动的活跃与平静特征………………………………黄建平马丽电磁干扰实验研究……………………………………………张继红李波韩海华中国古籍中的地震海啸记录………………………………………………………………城市群震后交通快速评估研究……………………………………………………………?地震活动性研究及其应用于地震预测的一些问题………………………………………?第4期薛艳宋治平梅世蓉(311)吕金水陈杏陈贵美(320)…………罗国富杨明芝(332)谢富仁陆远忠郭若眉(341)沈小七王行舟沈业龙(350)陈洪洲马宝君高峰(360)李兰王兰民刘旭(369)赵卫明任雪梅金春华(378)刘杰张国民赵翠萍(386)…………钟继茂程万正(398)马钦忠吴耿锋吴绍春(409)陈时军G.A.Papadopoulos(417)李润贤佟瑞清赵会蓬(429)王锋刘昌森章振铨(437)…………何萍李志强(444)……………………王健(451)地震预测的信度方法………………………………………………………………石雅锡张晓东金声震周民都(457)现今区域活动块体划分方法研究………………………………………张晓亮江在森陈兵王琪张希(463)2003年西藏波密南M5.7地震现场考察…………………………………………何玉林曹忠权陈立春陈亚明(469)2001年施甸震群非弹性衰减及震源参数特征研究………………………………刘丽芳刘杰苏有锦付虹(475)中国大陆地区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时间尺度的统计研究………………………张晖辉尹祥础梁乃刚(486)天山各分区地震活动性与能量积累阶段关系初探…………………………………………李莹甄沈军王海涛(496)岩石模量与应变振幅关系的实验研究及理论解释………………………………包雪阳施行觉温丹李成波(508)R/S分析及其在地震磁效应研究中的应用………………………………………杨涛刘庆生李西京曹国栋(519)地震和地震海啸中报道死亡人数随时间变化的一个简单模型………………………………………刘倬吴忠良(526)减小直流输电对地磁观测影响的几种办法………………………………………沈红会张秀霞冯志生孙春仙(530)《中国地震》第21卷(2005年)总目录 (536)EARTHQUAKERESEARCHINCHINAGeneralContents,V oi.21(2O05)NO.1 ActiveFaultsExplorationandSeismicHazardAssessmentinFuzhouCity'''''''''''''''ZhuJinfan gHuangZonglinXuXiwei ZhengRongzhangFangShengmingBaiDenghaiWangGuangcaiMinWeiWenXuezeHanZ h~un(1) ApplicationoftheSeismicMethodtoDetectingActiveFaults…………XuMingcaiGaoJinshuaLiuJianxunRongLixin(17) EstimateofRadiatedEnergyofSmalltoModerateEarthquakesUsingaSingleStationDataat LocaltoRegionalDistances………………………………..'………………………………….……一shiYon~unWuZhongliangXuGuoming(24) OntheConsistencyofLargeEarthquakeMomentandStrainRateInferredfromGPSDatainN orthChina''.'....'.''''''''''''''………'…''………………'…''…………………………WanY onggeShenZhengkangGanWeijunWangAijun(33) ConnectedFeaturesofHorizontalMovementandDeformationinTheNonhemandEastern MarginsoftheQinghai-XizangBlock538中国地震2l卷BeforetheKunlunMs8.1Eathquake……''''''''…'''''…''…''''''……WangShuangxuZhangXiZhangXiaoliang(41) TheModeIdentificationMethodandItsApplicationtoRegionalMineandNatureEarthquak es'…'''''…'''''……''''''''''…''…''''''''''…'''''' LiuXiqiangDuYiheXuBoLiHongShenPingZhangPing(50) StudyonSourceParametersofEarthquakesOccu~edontheMiddle—EastAreaofNorthernTianshaninXinjiang'''''''''……''''''''…'…''''''…'…'''''…'''…'''''.''''…'' ZhaoCuipingXiaAignoZhenShihuaChenZhangli(61)Single'FaultStrongEa~hquakeRegionsandMulti—FaultsStrongEa~hquakeRegionsintheSichuan—YunnanRegion'''…'''……'''''''''…''''''''.'''……'''…………''''''…'''''''…'''''……………'''…'……………..LongSisheng(70)QuaternaryActivitiesofNo.hemSegmentoftheShunyi—LiangxiangFault'……………'''………'''''''''………'''…'……''…'''…'' ZhangShiminLiuXudongRenJunjieLiuGuangxun(84) APreliminaryStudyontheNewActivityFeaturesoftheishanMountMnFaultZoneinQin曲aiProvince……………?…一'''''…''…'''''…''…'…'…'''…''……YuanDaoyangZhangPeizhenLeiZhongshengLiuBaiehiLiuXiaolong(93) From"EarthquakesCannotBePredicted"to"ASeismicShiftinThinking"!AReviewofSomeDevelopingAspectsinEarthquakeForecastingandPredictionStudy……'''……''''''………?……??………??'WuZhongliangJiangChangsheng(103)Y anshan,Gaoshan--TwoActiveV olcanosoftheV olcanicClusterinArshan.InnerMongolia……'''…'…'''''……'''…''''………''……'…' BaiZhidaTianMingzhongWuFadongXuDebingLiTuanjie(113)TheJianshanV olcanoinKeshanCounty…''…'…'…''ChenHongzhouY angSenlinGaoFengTaoRupengPanYulin(118) ASummaryofGlobalDisastrousEarthquakeDamagedConditionin2004………?…………?'LiWeipingZhaoRongguo(123)AReviewofSeismicityin2004…'…''…'''…?……'''''…?……??…?…??…………LiGangLiuJieYuSurong130)No.2 TheHoloceneActiveFaultintheWesternPartofBohaiGulfShowedbyAcousticSounding ……………………'''…'……'''………'''……'''…~ZhaoGenmoZhaoGuominYangGangshengWangDahong(139) EstimatingtheLocationAccuracyoftheChinaNationalSeismographNetworkUsingRepea tingEvents…'……''…………………………………'''…'…''…………………………''JiangChangshengWuZhongliang(147) DiscussiononPrimaryApplicationoftheCrustalDeformationDatainSeismicZonation…?………??ZhouBengangZhouQing(155) GravityDynamicImageoftheNortheasternEdgeofQinghai—Xizang(Tibet)PeateaubyUsingBi?cubicSplineInterpolationFunction ……………………'………'''…'……'…'………'''''…''…'…'…' ZhuYiqingHuBinLiHuiJangFengyun(165) TheTieluziFaultInteriorEastern—Qi~ingMountains--AnActiveStrike—slipFault…………'………………''………………'''………'''…'…………''…Y angXiaopingDengQidongFengXijie(172) LaterallyFaultedGulliesandTheirSignificanceintheJianshui—MengziRegion.YunnanProvince ………'…'…''……'''…………'…'…''''''………'…' MaBaoqiLiDewenSuGangHouZhihuaShuSaibing(184) AResearchofRockExperimentonHydraulicFracturingandInducedEarthquake'…'……'''………'''………………''…………Y anYudingLiYalinZhangZhuanOuyangLishengXieMingfu(193) Hilbert—HuangTransformandTime—FrequencyAnalysisofSeismicSignal'…'''…………''…'''……''''''………'''''''''……WuAnxuWuPeizhiLanCongxinXuPingLinXiangdong(207) InitialResearchofActiveBehaviorofCrustintheFunan—HuoqiuRegion,SouthernBorderoftheNorthChinaActiveBlockArea…'''……'''………'…''……………………'………''………'…''………………………Y aoDaquanLiuJiacan(216)SomeProblemsonStrongEarthquakewithM8.0in1303,Shanxi,China'………?…?…………?…………??QiShuqin(224) 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andInfluencingFactorsAnalysisofSeismicLoessLandslides?…''…'………………………………………………………ChenY ongmingShiYuchengLiuHongmeiLuYuxia(235)4期《中国地震》第2l卷(2005年)总目录539 AnalysisOilSequenceCharacteristicsoftheZhaosuEarthquakewithMs6.1onDec.1,2003,i nXinjiang'…………?……………………………………………………………………………………Y angXinNieXiaohongXiaAiguo(244) ResearchonAnnualVariationReasonoftheSacksV olumetricStrain……………?……………??……………ZhangLingkong(254) StudyontheSpatialEvolutionofEarth—ResistivityAnomalyandItsShort—termPrecursorSymbolMarkofStrongShock…'''………………………………………………………………………ZhengWenjunTianShanShaoY ongxin(260)StudyontheShort-impendingAnomalousEvolutionaryCharacteristicsofGroundwaterLe velandTheirRelationshipwithEarthquake…………………''''…………'''……………''…………………LuMingyongNiuAnfChenBingPengLiguo(269)Re—analysisofHistoricalEarthquakeRecordsandStrongEarthquakeCatalogoftheYunnanAre a ………………………………………………………………………'…………………一DengRuishengWangBin(280) ToAnalyzeFounctionofFluidinSeismogenicProcessBasedontheNo.4WellHydrationAno malyV ariationinHuailai,Hebei …………………………………………………………'一SongXiaobingZhangChanghuiSongGuanyiWangJiyi(285) StudyontheDataQualityofBoreholeStrainObservationintheChangpingStation……………………………………………………………WangY ongY angXuanhuiLiuFushengZhangGuohong(291)No.3Researchonthe1879SouthernWuduM80EarthquakeandItsCo—seismicRuptures…………………………………………………HouKangmingLeiZhongshenWanFulingLiLimeiXiongZhen(295) CharacteristicsofSeismicActivitybeforetheDevastatingEarthquakewithMw9.0offtheW estCoastofNorthernSumatraXueY ahSongZhipingMeiShimng(311) CharacteristicsofFocalMechanismintheGuangdongandItsAdjacentAreas ..... ………………………………………………………KangYingYangXuanLtiJinshuiChenXingChenGuimei(320)Space.time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nEnergyFieldofEarthquakeintheYunnanRegion ………LuoGuofuYangMingzhi(332) NumericalSimulationonAnnualChangePatternsofPresent.dayTectonicStress.s~ainField ontheChineseMainland………………………………………………………ChenLianwangY angShuxinXieFurenLuYuanzhongGuoRuomei(341) DiscussiononDeepTectonicBackgroundsofModerate—strongEarthquakeinAnhuiandItsNeighboringRegionbyUsingResultsof SeismicTomography…………………………………………ZhangJieShenXiaoqiWangXingzhouShenY elong(350) CharacteristicsoftheHoloceneV olcanointheJingpohuRegion…………………ChenHongzhouMaBaojunGaoFeng(360)ResearchonLoessMicro—structureintheMystoseismicArea………………………………"LanWangLanminLiuXu(369) StudyonStatisticalFeaturesaboutWeakEarthquakeActivitybeforeModerate—strongEarthquakesOccurredinMiddleNorthern PartoftheQinghai—TibetBlock………………MaHeqingShengJu~ngZhaoWeimingRenXuemeiJinchunhua(378) AccurateLocationontheY ao'anEarthquakeSequenceandtheY ongshengEarthquakeSeque nce…………………………………………………………………WangXinlingLiuJieZhangGuominZhaoCuiping(386) DamageTensorAnalysisOilRegionalSeismicStatus……?…?…?…………………………?一ZhongJimaoChengWanzheng(398) ThePrimaryComponentAnalysisMethodandItsApplicationinEarthquakePrediction . ………………………………………………WangWeiLinMingzhouMaQinzhongWuGengfengWuShaechun(4O9) IantificationalAnalysistotheCharacteristicsofSeismicityandQuiescence………………………………………………………………………………………………………………HuangJianpingMaLiChenShijunG.A.Papadopoulos(417) ExperimentalResearchontheInterferenceofElectricFieldandMagneticField .....………………………………………ZhangJihongLiBoHartHaihuaLiRunxianTongRuiqingZhaoHuipeng(429) EarthquakeTsunamiRecordinChineseAncientBooks…………………………WangFengLiuChangsenZhangZhenquan(437)540中国地震2l卷Studv.nP0s【_EarthquakeTransportati.nofUrbanAggl.merati."RpidA.m."s0mePr0blems0fseismicityResearchandItsApplicati.ninEarthquakePrediti."NO.4HePingLiZhiqiang(444)…………WangJian(451)Method0l0gY0fBeliefMeasureApplyingt0EarthquakePredicti0n………………………………………………………………………………………….ShiY aliuZhangXiaodongJinShengzhenZh0uMingd0u(457)Research.ntheDividi"gMethodforPresentReonalActiV eBlock…………………………………………一….………......…...………...…….……..….…ZhanXia.liangJiangZaisenChenBingWangQiZhangXi(463)lnvestt.n.nSiteofthe2003SouthemBomiMs5.7Earthquake,Tibet………………………………………………………………………………………HeYulinCa.ZhongquanChenLichunChenY aming(469)Studv.nNon-elastyAttenuati.nandSou3reeParameters.ftheShidianSwarmi"200l………………………………'…一………………………………………………………一LiuLifangLiuJieSuY oginFuHong(5)statisticsmdv0fLURRAn.malyrremp.ralscalebeforeModeratelyStrongEarthquakesonth eChi"..Minland………'…一...……..….………….………………..............….………………一ZhangHuihuiYinXiangchuLiangNaigang(486) APrebnaryStudyonSeismiCActivityandStages.fSeismicEnergyAccumu1ati"ginSeism. genicTectonicAreas0fTiansban ………………….….…LiYingzhenShenJunWangHaitao(496) ExperimentSludvandInterpretati.nonRelatnbetweenModulus.fRocksandStrainAplil"d ……………………'………………一……………………………………………一Ba.XueyangShiXingiuewenDanLiChengbo(508)R/SAnalvsisandItsApplicalioninStudyonSeismomagneticEffect…………………………………一………………………………………………………………"Yang_ra.LiuQingshenguXijingCa.Guodong(519)AsimoleMode10fRepoSedCasualtiesDungEarthquakesandEarthquake-neratedTsunas …Liuzhu.wuzh."sliang(526)TheCounte丌ne8sures【0【heInfluenceofDirectCurtenlTransittingtoGe.magneticObsti."………………………………GeneralContens,V o1.21(2005)…………………..shenH【'n曲uiZhangXiuxiaFengZhishengSunChunxian(530) ..……………………….…………...….….…………………(536)。
朱炳寅典型问题问与答(根据博客回复整理)
•朱总您好!《抗规》第13.3.4条第"2"款规定砌体填充墙实心块体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2.5,空心块体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3.5;而《高砼规》6.1.5条第"1"款规定:当采用砖及混凝土砌块时,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5;采用轻质砌块时,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5。
针对以上规定有几个问题向您请教:1.《高砼规》中提到的“砖”是指“实心砖”吗?2.《高砼规》中提到的“轻质砌块”包括大孔空心砖(每立米容重11~12KN)吗?3.觉得两本规范表述的意思正相反。
博主回复:2012-04-21 22:24:26可按抗规设计。
•朱老师,一层全地下地车库柱距8100*810,基础底板采用700厚筏板,地下室顶采用500*1100的主梁,350*800井字梁,板采用250厚的现浇板。
车库外围墙的计算模型是上端铰支、下端固结,还是按两端固结算(本车库上面的刚度并不比底下的刚度小很多)?博主回复:2011-10-26 18:48:43应根据工程情况确定,可上简支下固定。
•朱总解释:高规3.5.2第二条对结构底部嵌固层,本层与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1.5。
指的是嵌固层与其上一层的比值(若地下室顶面嵌固,则就是一层与二层的比值)。
按照上面解释如果一层与二层的刚度比是1.5,那么按照抗规6.1.14,地下一层与二层的刚度比就不宜小于3了。
在8度区,由于剪力墙布置较多,这样的刚度比难以满足。
还望朱总给以解疑,谢谢。
博主回复:2011-11-30 12:27:05刚度比的计算方法不同,哪能这样简单比较呢•朱老师,您好!请教:剪力墙结构,设防烈度8度,无地下室,12层,如果一层地面无楼板而做刚性地面,刚性地面可以作为剪力墙的侧向支点吗?博主回复:2011-12-29 16:18:09分不同情况,包络设计。
可参考我的问答书对柱子的处理办法。
•朱总您好!有个问题问下您,抗规6.4.5条中的第1条说,“对于抗震墙结构,底层墙肢地截面的轴压比不大于表6.4.5-1规定的轴压比,可设置结构边缘构件”,这里说的底层指的是底部加强区还是结构最底那一层啊???博主回复:2011-12-30 17:34:25紧邻结构嵌固端的上一楼层,一般为地上一层。
IEC61400-1-2005风电机组设计要求标准英汉对照
需要什么文档直接在我的文档里搜索比直接在网站大海捞针要容易的多也准确省时的多
INTERNATIONAL STANrbines – Part 1:
Design requirements
Publication numbering As from 1 January 1997 all IEC publications are issued with a designation in the 60000 series. For example, IEC 34-1 is now referred to as IEC 60034-1.
Further information on IEC publications The technical content of IEC publications is kept under constant review by the IEC, thus ensuring that the content reflects current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this publication, including its validity, is available in the IEC Catalogue of publications (see below) in addition to new editions, amendments and corrigenda. Information on the subjects under consideration and work in progress undertaken by the technical committee which has prepared this publication, as well as the list of publications issued,is also available from the following: IEC Web Site (www.iec.ch) Catalogue of IEC publications The on-line catalogue on the IEC web site (www.iec.ch/searchpub) enables you to search by a variety of criteria including text searches,technical committees and date of publication. Online information is also available on recently issued publications, withdrawn and replaced publications, as well as corrigenda. IEC Just Published This summary of recently issued publications (www.iec.ch/online_news/justpub) is also available by email. Please contact the Customer Service Centre (see below)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Customer Service Centre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regarding this publication or need further assistance, please contact the Customer Service Centre: Email: custserv@iec.ch Tel: +41 22 919 02 11 Fax: +41 22 919 03 00 .
三个成熟阶段的桃子存储过程中的呼吸率和力学特性
三个成熟阶段的桃子在存储过程中的的呼吸率和机械特性摘要(Abstract)水果的物理、生理和力学特性对水果的收获后期处理很重要。
对各生理成熟阶段的桃子的物理特性进行测量,获得以下值:球度(0.98),密度(0.998 g立方厘米),堆积密度(0.61 g立方厘米),孔隙度(0.38),和堆积系数(0.70)。
测量存储在室温下的各成熟阶段(绿色,半黄色和黄色)的桃子的呼吸率和机械特性(压缩载荷、应变和表观弹性模量),半黄色的水果比相应的绿色和黄色的表现出更高的呼吸率。
桃子的组织显示各向异性行为,机械特性随压缩载荷取向变化(切向和径向)。
桃子的机械特性表现出强烈依赖收获的成熟度和衰老进展的速度。
1.介绍粮农组织估计(2011)表明,在发展中国家水果和蔬菜的损失每年在40%至50%之间,其中大约有16%由于缺乏收获后处理,特别是在配送环节,相关技术处理有局限性。
在墨西哥,68.5%的桃子生产者声称种植桃子是赚钱的,但销售(市场)被昆虫和机械损伤限制。
任何机械损伤对水果组织立即造成酚类化合物通过邻苯二酚氧化酶发生氧化反应时要求增加耗氧量的结果。
这种影响长时间存在受损区域相邻组织的细胞呼吸作用中。
改变水果的整体代谢,进而导致酶变暗,催化乙烯生产,加速水损失和组织容易受到真菌感染(卡德尔,2002;尼和米勒,2002)。
在过去的40年的研究已经明确表示,需要确定每个水果的物理力学性质,尤其是由于这些性质与它的不同类型的机械损伤的敏感性程度:撞击、振动、和压缩、之间的密切关系。
许多研究人员已经使用准静态力学测试获得水果的机械和结构属性的客观数据,由于在这样的条件下,压缩或拉伸试验的force-strain曲线的第一部分是线性的并且是符合弹性特征的(伯恩,2002;ASAE,2002)因此,它在表观弹性模量和其他参数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应变和压缩负荷计算时应变小于对应于第一个拐点,拐点出现表示曲线的斜率在变化,同时表明某种类型组织内的裂缝开始产生(Mohsenin,1970;ASAE,2005)。
中美荷载规范雪荷载计算方法的比较_罗刚
对相关荷载的计算的规定也更加全面与合理。特别 是对于高
低相邻屋面的堆雪荷载的计算方法,从操作性与合 理 性 均
结
要 优 于 目 前 的 0850009-2001 的 规 定 。八 8 匚 2- 7 2005
构 设
的计算方法除了考虑高低相邻建筑物也可考 虑女儿墙,屋面
计
有较大的设备等对屋面产生的堆雪荷载影 响。特别对于轻型
3.3 坡屋面雪压的均匀分布?3 八 8(^-7-2005 中对屋面坡度大于 5。
屋面的雪压均匀分布值做了如下 规定:
?广。乃
0 是一个与屋面形状以及屋面融雪能
力有关的雪压分布系数。对于斜屋 面匚,
取值见图 2,0=1 时屋面坡角取值见表 2。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匚,值的增加'
匚,—时屋面坡角范围逐渐增加。考 虑到雪从屋面滑落的可能,当屋面物障碍物比
应
荷载一 样需要考虑不利分布^又应该如何对于复杂屋面考虑雪荷载的
用
堆积,是能否保证对雪荷载敏感的建筑结构安全度的重要因 素。本
八 80:^ 1- 2005 规定平屋顶雪压按下式 0 确定。
文对中国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50009- 20010 (以下 简称 50009^ 2001〕 与 美 国 规 范 丨 腿 瓜 068180 1x^8 細 0111141088 30^ 01^6! 811 扯 68”( 八 2005〉 ( 以 下 简 称 八 8 匚匕 1- 2005〕 对于雪荷载的计算与使用方法进行了介绍与比 较,供工程设计人员参 考。
不均匀分布及雪荷载的不利布置工况同时组合。
3.8 滑落雪荷载
当高低屋面相邻,较高的屋面为光滑的坡屋面时,需要考虑较高屋面的 积雪滑
EN14399-1预载荷高强度结构螺栓连接副 第1部分:一般要求
EN 14399-1:2005(E)
前言
该文件由(EN14399-1:2005)CEN/TC 185 技术委员会准备,“螺纹和无螺纹机械紧固件和
附属产品”由德国秘书处保存。
欧共体标准应作为一个国家标准的身份,最迟在 2005 年 9 月被发行或认证。并且有争 议的标准最迟在 2005 年 9 月被取消。
4.3 交付条件
所有供给买家的的紧固件都必须是原始的,没有拆封的。单独密封集装箱或者在生产装配
时密封每个箱子。
提供给买家的每一套预载荷组装件都必须按 EN 14399-2 进行合适测试,装配生产厂家必
须指定一个合适的紧固方法。
组装件必须按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提供给买家:
a):螺栓、螺母、垫圈由同一个厂家提供。组件装配成套装在同一个盒子里,并附上生产
≤0.1
螺纹尺寸
----
头下圆角半径(r)
----
头部角度(沉头螺栓)(a)
≤0.5°
尺寸的描述和符号按 EN 20225 标准
表 8----螺母
鉴定尺寸
精确度
对边尺寸 S
≤0.05
对角尺寸 e
≤0.05
螺母高度(m)
≤0.05
螺纹尺寸
----
尺寸的描述和符号按 EN 20225 标准
表 9---垫圈
b 螺母(或螺栓)开始转动时的角度从预载荷的 0.7fubXAS开始,直到螺栓受的力降落到
0.7fubXAS。 关于K-factor,根据表 6 中K-class中之一进行装配交付。这些值由Ki,Km,Vk进行描述,
根据相关的标准或协议确定。4.3 中的注解a)只适用于K-class中的K2 进行装配。
该文件已由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授予了 CEN 准备,并支持 EC 指示的必要
EN14399-2预载荷高强度结构螺栓连接副 第2部分:预载荷符合性测试
目录前言 (3)1、范围 (3)2、参考标准 (3)3、术语和定义 (3)4、符号和单位 (3)5、测试原理 (4)6、测试设备 (4)7、装配件测试 (4)8、测试装备 (4)9、测试程序 (5)10、测试结果评估 (5)11、测试报告 (8)附录A(参考)特殊测试条件和程序 (9)参考书目 (9)前言略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预载荷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螺母/垫圈连接副的符合性测试方法。
这个测试的目的是检验紧固件装配的性能。
通过EN 1090-1规定的拧紧方式,能够获得稳定所需的预载荷,并有足够的余量防止拧过头和失效。
2、参考标准以下所引用的标准对本标准是不可或缺的。
有日期的文本,只是引证的版本,没有日期的,以最新版并且在使用的标准为准。
EN 14399-1:预载荷高强度螺栓---第1部分,一般要求EN 14399-3:预载荷高强度螺栓---第3部分,HR系统---六角螺栓和螺母组件EN 14399-4:预载荷高强度螺栓---第4部分,HV系统---六角螺栓和螺母组件EN 14399-5:预载荷高强度螺栓---第5部分,平垫圈EN 14399-6:预载荷高强度螺栓---第6部分,平面倒角垫圈EN ISO 898-1:碳钢和合金钢紧固件的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ISO 898-1:1999)3、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同EN 14399-1:20054、符号和单位A 延伸(mm)A S螺栓公称应力面积(mm2)(见EN ISO 898-1)d.螺纹公称直径(mm)F b 测试中螺所受的拉力(KN)F bi螺母旋转所施加给螺栓的扭力或拉力(KN)F bm F bi的平均值(KN)F bimax 在测试过程中螺栓受力的最大值(KN)F p指定的预载荷 0.7f ub As(KN)F ub 公称抗拉强度(R m nom)(Mpa)K k—因素Ki K—因素的单个值Km K—因素的单个值l b.eff 有效预载荷螺栓长度(夹紧长度∑t加上半个公称螺母厚度)M 测试过程中施加的单个扭矩值(Nm)Mspec 施加在螺栓上的特定扭矩值(Nm)n.测试结果数量S F估算的F bi值的标准偏差S K估算的K i值的标准偏差t.一个夹紧部分的厚度(mm)V F F bi值的变异系数V K Ki值的变异系数θ螺母相对螺栓转过的角度(°)θpi螺栓所受的力第一次达到F p时,螺母所转过的角度(°)θ1i螺栓所受的力第一次达到F bi.max时,螺母所转过的角度(°)θ2i 测试结束时,螺母所转过的角度(°)Δθ1i 角度差值(θ1i-θpi)(°)Δθ2i 角度差值(θ2i -θpi )(°)Δθ2min 根据相关的产品标准规定的最小Δθ2i 值(°) Σt 螺母支承面和螺栓支承面之间的总的夹紧长度(mm ) 5、 测试原理测试的原理是在装配拧紧螺栓副时,测试如下的参数: ----螺栓所受的力----螺栓和螺母之间旋转角度 ---扭矩,如有要求----螺栓的延伸长度,如有要求 6、测试设备测试设备应由钢制成安装紧固件的部分要有足够的刚度 注:通常液压装置不能达到这个要求 建议测试装置要有尽可能的硬度。
对IEC 61400-1(第四版)中风电机组载荷计算部分的解读与分析
对IEC 61400-1(第四版)中风电机组载荷计算部分的解读与分析*文|高俊云I E C61400-1(Wi n d e n e r g y generation systems―Part1: Design requirements 风能发电系统⸺分:设计要求)是陆上风力发电机组设计的国际标准。
该标准定义了风力发电机组从选型到最终完成设计全过程的最低技术要求。
目前,1999年2月发布的IEC 61400-1第二版已经废止,国内外大部分的风电机组整机制造商都是按照2005年8月发布的IEC 61400-1第三版及2010年10月发布的增补1进行陆上风电机组的设计。
IEC 61400-1第三版发布距今已有约15年的时间,我国通过翻译以等同采用的方式于2012年推出了GB/T 18451.1―2012。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风力发电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风电机组额定功率已从千瓦级跨入兆瓦级时代。
机组的安装地点也越来越广,从普通地区扩展到高海拔地区、高温地区、山地、寒冷地区及台风影响区。
风电机组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对电网的适用性,如低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等,也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
特别是近年来适用于低风速区的长叶片机组的开发,对机组可靠性和载荷优化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出现了独立变桨、激光测风前馈控制等许多新的降载控制技术。
这些变化和发展使得标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逐渐显现,如机组安全等级覆盖范围较小、湍流模型和载荷外推方法以及安全系数选取的合理性不足、未考虑覆冰对叶片气动性能的影响、机组可靠性设计和评估指标不够明确等。
自2011年开始,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组织包括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在内的多家国际风电机组认证机构、整机生产厂家、相关科研机构等,进行IEC 61400-1(第四版)的编写工作,2019年2月该版标准正式发布。
对比IEC 61400-1第三版及增补1,该版标准结合了近年来风电机组设计技术的发展,不仅标准名称由第三版的“Windturbine”(风电机组)改为了“Wind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风能发电系统),而且新版标准的内容对多个部分,如载荷仿真、控制系统、结构计算、可靠性、场址适应性评估等,都进行了修订和增补。
en1991-1-4-2005
en1991-1-4-2005
EN 1991-1-4:2005 是欧洲标准中的一部分,它涉及风荷载的计算。
这个标准主要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设计,以确保结构在风力作
用下的安全性能。
EN 1991-1-4:2005 标准包括了风荷载的计算方法,考虑了建筑物的高度、形状、风的性质等因素。
这个标准的制定旨
在提供一种统一的方法来评估风对建筑物和结构的影响,以便设计
工程结构时能够充分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EN 1991-1-4:2005 标准的内容涵盖了风荷载的计算原理、风速
频率分布、风压力的计算以及风荷载的组合等方面。
它提供了详细
的计算公式和流程,以便工程师能够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来计算风
荷载,并据此进行结构设计。
这个标准的制定经过了严格的技术讨
论和实验验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欧洲范围内的建筑和土木工程设
计中。
总的来说,EN 1991-1-4:2005 标准对于风荷载的计算提供了一
套科学严谨的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确保了建筑物
和结构在风力作用下的安全可靠性。
国家测绘局公告2005第1号——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获奖书目
国家测绘局公告2005第1号——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获奖书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测绘局•【公布日期】2005.09.23•【文号】国家测绘局公告2005第1号•【施行日期】2005.09.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测绘正文国家测绘局公告(2005第1号)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进行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评奖工作的部署,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有关出版社在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五年间出版的测绘类教材进行了评选。
此次评选共收到22个单位择优推荐的43种教材,经评奖办公室初审后,由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评审会议评审,评选出优秀测绘教材一等奖4种,二等奖11种,三等奖13种。
评选结果已经国家测绘局审核同意,现予以公布(见附件)。
国家测绘局二○○五年九月二十三日附件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获奖书目┌──┬──┬────────────┬────────┬────────┬──────┬──────┐│奖项│序号│教材名称│编著者│责任编辑│申报单位│出版单位│├──┼──┼────────────┼────────┼────────┼──────┼──────┤│一等│1│空间信息系统原理│王家耀│鄢德平│解放军信息工│科学出版社││ 奖│││││程大学│││├──┼────────────┼────────┼────────┼──────┼──────┤││2│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陶本藻、邱卫宁等│王金龙│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出版││││││││社││├──┼────────────┼────────┼────────┼──────┼──────┤││3│现代普通测量学│王侬、过静郡等│孙礼、汪亚丁等│合肥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出版││││││││社││├──┼────────────┼────────┼────────┼──────┼──────┤││4│土地信息系统│刘耀林、刘友兆等│夏之翠│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二等│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1││ 奖││量原理及其数据处理基础”││││││├──┼────────────┼────────┼────────┼──────┼──────┤││2│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李德仁、周月琴等│刘煜松、刘洪涛│中国地图出版│测绘出版社│││││││社│││├──┼────────────┼────────┼────────┼──────┼──────┤││3│现代测量学│翟翊、赵夫来等│邹笃醇、王耀华等│解放军信息工│解放军出版社│││││││程大学│││├──┼────────────┼────────┼────────┼──────┼──────┤││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张新长、曾广鸿等│彭斌、秦国英│中山大学│科学出版社││││││││││├──┼────────────┼────────┼────────┼──────┼──────┤││5│数字图像处理│贾永红│王金龙│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出版││││││││社││├──┼────────────┼────────┼────────┼──────┼──────┤││6│测量平差基础│隋立芬、李骏元等│周建英│郑州测绘学校│哈尔滨地图出││││││││版社││├──┼────────────┼────────┼────────┼──────┼──────┤││7│实用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刘大杰、陶本藻等│朱伟│中国地图出版│测绘出版社│││││││社│││├──┼────────────┼────────┼────────┼──────┼──────┤││8│工程测量│张保成、田文等│周往莲│内蒙古大学│人民交通出版││││││││社││├──┼────────────┼────────┼────────┼──────┼──────┤││9│现代大地控制测量│施一民│李建明│同济大学│测绘出版社││├──┼────────────┼────────┼────────┼──────┼──────┤││10│测量平差│黑志坚、周秋生等│孙坤鹏、高珊│黑龙江工程学│哈尔滨地图出│││││││院│版社││├──┼────────────┼────────┼────────┼──────┼──────┤││11│大地测量学基础│孔祥元、郭际明等│徐方│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出版││││││││社│├──┼──┼────────────┼────────┼────────┼──────┼──────┤│三等│1│地形测量学│罗聚胜、杨晓明│朱伟、刘洪涛│郑州测绘学校│测绘出版社││ 奖││││││││├──┼────────────┼────────┼────────┼──────┼──────┤││2│测量学│卞正富、纪明喜等│郑剑玲│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3│测量学原理│冯仲科、周立等│杨长峰│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出版││││││││社││├──┼────────────┼────────┼────────┼──────┼──────┤││4│GIS设计与实现│李满春、任建武等│朱海燕、杨红│南京大学│科学出版社││││││││││├──┼────────────┼────────┼────────┼──────┼──────┤││5│地籍测量学│詹长根、刘丽等│任翔│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出版││││││││社││├──┼────────────┼────────┼────────┼──────┼──────┤││6│变形监测数据处理│黄声享、尹晖等│王金龙│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出版││││││││社││├──┼────────────┼────────┼────────┼──────┼──────┤││7│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潘正风、杨正尧│徐方│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出版││││││││社││├──┼────────────┼────────┼────────┼──────┼──────┤││8│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吴立新、史文中│彭胜潮、姚岁寒等│中国矿业大学│科学出版社││││││││││├──┼────────────┼────────┼────────┼──────┼──────┤││9│VLBI大地测量│郑勇│史庆和、吴立新│解放军信息工│解放军出版社│││││││程大学│││├──┼────────────┼────────┼────────┼──────┼──────┤││10│GPS测量原理及其应用│胡伍生、高成发等│席少楠│东南大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1│数字测图│杨晓明、王军德等│李建明│郑州测绘学校│测绘出版社││││││││││├──┼────────────┼────────┼────────┼──────┼──────┤││12│交通土木工程测量│张坤宜、覃辉等│王金龙│广东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3│工程测量│郭启荣、吴云恩等│王跃、吉万旺│云南省旅游学│中国建筑工业│││││││校│出版社│└──┴──┴────────────┴────────┴────────┴──────┴──────┘。
中美荷载规范雪荷载计算方法的比较_罗刚
分布,梯形分布较低点的堆雪荷载取值可以根据较低屋面长度通 过插值计算获得。
3.7 雪上加雨的超载荷载
八 8(^-7-2005 规定了当场地基本雪压小于等于 20?成 0.961^如且屋面 坡度小 于等于斯 50 时,需考虑 5 耐〔0.24 砸…的额外雪上加雨超载^其中挪 为起坡段的投
影长度。雪上加雨超载工况仅与雪荷载均匀分布工况组合^不 与堆雪荷载、雪荷载
不均匀分布及雪荷载的不利布置工况同时组合。
3.8 滑落雪荷载
当高低屋面相邻,较高的屋面为光滑的坡屋面时,需要考虑较高屋面的 积雪滑
落至较低屋面对较低屋面产生的附加雪荷载。附加的滑落雪荷载按
安
徽
〔3〕
建
筑
@ 1994-2013 011111& 八 1011111^1 51601101110
1101186. 八 11 比记〜已土
雪压的不均匀分布主要是考虑风吹造成的雪的不均匀堆积。
双坡屋顶的雪压的不均匀分布,当屋面角大于 70。或 小 于 2.38 于 21.3—0.5
的大值时,不需要考虑屋面雪压的不均匀分布。当檐口至屋脊的 水平投影距离取务
如时,屋面的雪压的不均匀分布见图 4 ;当^^6.1 时,屋 面雪压的不均匀分布按图 4
作者简介罗刚 1:19750 ^男,山西太原人,毕业于华侨大学,硕士,
徽
工 程师,国家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
建
筑
@ 1994-2013 011111& 八 10^X13151601101110?11151151111181101186.八 11比记〜已土
3 在 30。 35。 40。 45。 乏
25。
2.2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速减小积雪增厚可能增大。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修订简介XXXX年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修订简介XXXX年徐永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二○一二年一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修订简介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打算〉的通知》(建标[2009] 88号文)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来自高校、科研和设计共14家单位的17位专家组成编制组,对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进行全面修订。
修订打算起至时刻为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实际修订工作按打算进度完成。
依据编制大纲,编制组开展了包括:1)荷载效应组合(设计使用年限可变荷载调整系数,偶然组合);2)雪荷载灾难及修订建议;3)高层、高耸结构顺风向风振响应运算;4)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响应运算;5)复杂高层建筑扭转风振响应运算;6)高层建筑群体干扰效应;7)内压系数及局部体型系数;8)国内外温度作用规范与应用调研;9)国内外偶然作用规范与应用调研等8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和调研。
要紧修订内容1、章节的变化此次修订后的规范共有10章、9个附录,其中增加了“永久荷载”、“温度作用”和“偶然荷载”3章,增加了“附录C消防车荷载考虑覆土厚度的折减系数”和“附录G横风向及扭转风振的等效风荷载”2个附录。
删除了原“附录C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
2、规范各章要紧修订内容1)增加了温度作用的规定,因此本规范涉及的内容范畴由直截了当作用(荷载)扩充到间接作用。
[1.0.2、1.0.4、1.0.5]2)增加温度作用有关的术语。
[2.1.24~2.1.28]3)荷载差不多组合中增加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
[3.2.3]Lj4)取消原第3.2.4条关于一样排架、框架结构差不多组合的简化规则。
5)增加3.2.5条,规定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调整系数的取值。
[3.2.5]6)补充荷载偶然组合的表达式,分不就偶然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运算和偶然事件发生后受损结构整体稳固性验算给出荷载组合表达式。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条文说明.
附件: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条文说明目次1 范围 (1)4 总则 (1)5 路径 (1)6 气象条件 (1)7 导线和地线 (2)8 绝缘子及金具 (5)9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6)10 导线布置 (19)11 杆塔型式 (19)12 杆塔荷载及材料 (21)13. 杆塔结构 (28)14 基础设计 (29)15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30)16 环境保护 (43)17 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 (44)18 附属设施 (44)1 范围由于特高压线路在不同导线布置方式下电气特性有较大差异,本规定给出的部分电气参数主要适用于单回路架设方案,双回路参数有待今后进一步补充完善。
4 总则4.1 本条基本同DL/T 5092-1999第3.0.1条。
增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词语。
4.2 本条基本沿用DL/T 5092-1999第3.0.2条。
根据电网建设的发展,本规定还明确了依靠技术进步,合理利用资源,达到降低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的要求。
4.3 基本沿用DL/T 5092-1999第3.0.3条。
并强调设计应符合国家颁发的强制性条文。
4.4根据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线路覆冰灾害情况,1000kV线路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1.2。
4.5 指明本规定条文不同程度要求的规范用语之含义。
5 路径5.1针对交流特高压线路为常距离、大容量输送线路,110~750kV输电线路路径选择现已大量使用卫片、航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新技术,因此条文中增加了路径选择中应用新技术的要求。
5.2本条补充国家电网公司跨区电网建设落实十八项反事故措施实施办法中要求:选择线路应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带、采动影响区(地下矿产开采区、采空区)等可能引起杆塔倾斜、沉陷的地段;当无法避让时,应开展详细的地质、矿产分布、开采情况、塌陷情况的专项调查,应开展塔位稳定性评估。
增加协调环境的内容。
5.3为使新建线路与沿线相关设施的相互协调,以求和谐共存,明确在选择路径时应考虑对临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的影响。
湍流强度
标准差(米/秒)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A等级 B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轮毂高处风速(米/秒)
图 1 IEC61400-1 第二版中风速标准偏差与平均风速的关系
(vi
−V )2
,
式(5)
vi 为 10 分钟内每一秒钟的采样风速。如果数据记录仪的采样速率是 2 秒钟采样一次,
∑ 则σ =
1 299
300 i =1
(vi
−V
)2
式(6)
目前国内使用的主流测风设备,如美国 NRG 仪器和 SECONDWIND 仪器均能提供 10 分钟 平均风速的标准偏差。通常情况下的做法是计算出每 10 分钟的湍流强度后再取所有数据或者某 段数据(按照 bin 分速法)的平均值作为风场湍流强度的特征值。
误区之一:湍流强度的计算方法 一般认为,在计算风场湍流强度时就是按照国家标准 GB/T18710-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
IT
估方法附录 B 中规定的公式进行计算,
=σ V
,式中 V 为 10 分钟平均风速,σ 为 10 分钟平
4
PN4-02
∑ 均风速的标准偏差, σ =
1 599
600 i =1
湍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难以用简单明确的方程来表示或者预测。一般情况下,研究湍流的 统计特性显得更为重要。
湍流强度(turbulence intensity,简写为 TI)是指 10 分钟内风速随机变化幅度大小,是 10 分钟平均风速的标准偏差与同期平均风速的比率,是风电机组运行中承受的正常疲劳载荷,是 IEC61400-1 风机安全等级分级的重要参数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777万千瓦[1],居世界第一位。
随之而来,行业的技术标准也在更新。
2006年我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之后,我国标准化委员会相继颁布了《GBT19960.1-2005风力发电机组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等系列标准,特别是等同于IEC61400-1:2005转换的新国标GB18451-2012《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已发布。
就此我国风电机组的设计与认证主要依据《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风电机组设计极端载荷外推法及其计算对比研究﹡—关于I EC61400-1:2005版和1999版极端载荷计算研究邓英,谢婷,雷航,何伟,田德(华北电力大学风力发电研究中心及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摘要:论文根据IE C61400-1:2005版规定,给出了大型风电机组载荷外推计算方法,并对2M W双馈式风电机组和3M W直驱式风电机组,进行了极限载荷外推的计算;同时,与IE C61400-1:1999版极限载荷要求计算的结果分别作了对比,结果分析发现无论哪种计算结果,都存在着随机性,而这种随机性对评估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
新版I E C61400-1标准采用统计学的概率分布来描述载荷计算结果,经过算例的计算表明,这种载荷的计算比IEC61400-1:1999版的计算方法更具有科学性。
关键词:极限载荷;超越概率;概率分布;特征载荷中图分类号:T M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219(2013)01-0064-08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tatistical Extrapolation of Ultimate Loadsand Its Calculation in Wind Turbine DesignDeng Y ing,XieTing,Lei Hang,He W ei,Tian De(Wind Energy Research Center ofNorth ChinaElectricPower University and National K ey Laboratory for NewEnergyPower System,Beijing102206,China)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the IEC61400-1:2005introduces the way of statistical ex trapolation of ultimate loads,and calculates the statistical ex trapolation results of ultimate loads for2MW Double-fed type wind turbine and3MWDirect Driv e type wind turbine.Meanwhile,through the results based on the IEC61400-1:2005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based on IEC61400-1:1999,w e nally nd both of their calculation results have characteristicofrandom,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random havea great e ect on accuracy of assessment.The new version of IEC61400-1uses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statistics to describe results of load calculation.rough the ex ample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 shows that for load calculation,the new v ersion ofIEC61400-1is much morescienti cthan theold version ofIEC61400-11999.Keywords:ultimate load;exceedanceprobability;probability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load﹡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B A A22B02)。
GB18451.1-2001将被GB18451.1-2012新版替换。
GB18451.1-2001版的标准主要依据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颁布的IEC61400-1:1999(简称E2)等同转化而来;要求风电机组设计的极限载荷是在所有载荷计算工况的计算机仿真计算结果中,采用最大值挑选法获取。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对风电机组设计要求标准修改为《Win d Turbin e D esign Requiremen t IEC61400-1:2005》(简称E3)。
也就是标准经过6年的应用检验后,专家们发现,风电机组的设计要求标准,需要进行修订,IE C61400-1:1999版标准不再适用,被IEC61400-1:2005版替代。
两个版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2]:调整了风电机组等级分类方法,现在仅涉及参考风速和湍流强度的期望值;扩充了湍流模型,并包括极端湍流模型;调整和简化了阵风模型;重新整理和修改了设计载荷工况;重点强调了载荷计算中的湍流仿真,并具体说明了极限载荷外推法;调整和简化了载荷的局部安全系数;根据材料类型和部件等级,修正和说明了材料的局部安全系数;根据功能特性,修正和明确了控制和保护系统的要求;增加了关于结构和电气适应性评估详细要求的章节,包括复杂地形、地震和风电场尾流效应的内容。
显然,等同IEC61400-1:2005转化的新国标GB18451-2012《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与旧版GB18451-2001(等同IEC61400-1:1999)最大差异在风模型的变化和载荷的计算方法上,《IEC61400-1:2005》标准在对基本的载荷工况修改后,提出基于统计学的极限载荷外推法,旧版E2的计算方法不再适用。
因此,论文在此讨论基于统计学的极限载荷外推计算应用,并给出2个不同类型风电机组采用外推法和最大值挑选法的载荷计算对比结果,讨论应用《IE C61400-1:2005》和《IEC61400-1:1999》不同的计算结果及其对风电机组设计的影响。
1极限载荷外推法在IEC61400-1:2005[3]标准中,重新整理和修改了设计载荷工况,规定采用结构动力学模型的动态仿真来计算风力发电机组的载荷,根据统计学原理进行极限载荷外推法计算[4],在观测时间T内最大载荷Fext大于给定载荷F的概率由下式给出:(1)式中是局部最大载荷的短期概率分布函数,是观测时间内局部最大值的期望数,F ext为观察时间内最大载荷,也是超越概率的载荷。
由方程(1)可以看出,统计量的期望数是以平均风速V为条件的,考虑到风电机组所有运行风况,长期的超越概率可通过在运行的全部平均风速区间积分得到:(2)式中p(V)是轮毂高度风速的概率密度函数,可接受的超越概率是与特征载荷相关的重现周期Tr与时间间隔T之比的倒数。
特征载荷F k,可通过下式求解:(3)函数的响应由计算机仿真确定,载荷极值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得到:选择提取极值的原则是保证这些极值是相互独立的;极值的数量必须足以确定其概率分布类型(Gum bel,Weibu ll,等),并提供可靠的尾部分布估计;湍流造成的最大载荷时的风速必须包含在仿真中。
特征载荷可以通过下列步骤估算:a)对于一个给定的风速V j,从仿真数据提取载荷的独立极值,一种方法是在连续向上交叉的平均数加上1.4倍标准偏差的载荷计算中选取最大值;b)拟合所选极值数据的概率分布[5],应检查所选择的概率分布类型,以确定数据的拟合效果是否可以接受,以及是否有足够多的数据和可靠估计数据尾迹的分布。
建议至少选用在重要风况范围内的300分钟时序数据的概率分布;c)在典型10分钟观察期间T内,最大值的期望数量可由下式估计:(4)其中,T s是给定风速V j下所有仿真的总时间周期,n s 是从相同的所有仿真数据下所提取极值的总数目;d)载荷的长期超越概率由下式计算(假定风力发电机组等级按瑞利(Rayleigh)风速分布):(5)其中Vj 是风速区间(bin)中心,Vj是区间(bin)宽度;e)对于50年重现周期和10分钟参考周期,用图形或数值根求解技术来求解对应的特征载荷:(6)在上述步骤中,必须注意选择足够的风速区间(bin)的数量和分辨率来逼近式(2)中的积分,忽略其它区间(bin)值,选择风速在V r和V out附近时的计算来确定特征载荷精确度。
图1给出了外推1年一遇和50年一遇极大载荷值。
于是规定时间的概率所对应的载荷就是方程(2)的解,例如50年一遇的概率为3.8E-7,在外推出的方程(2)的曲线上得出对应的载荷值,就是所求的50年一遇超越概率下的极端载荷。
2载荷计算方法探讨我们选具有代表性的2.0MW双馈式和3.0MW直驱式风电机组的设计载荷计算为例:机组的总体设计技术数据如表1所示。
通常大多企业采用IE C61400-1E2的规定[3]的办法做极限载荷计算,2006年新发布的IEC61400-1E3公布后,机组设计的载荷计算要求采用新的规定,发电工况的极限载荷计算采用基于统计学外推法;这与E2规定的载荷计算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本文在这里讨论这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结果分析。
2.1基于统计学载荷外推的计算步骤首先将2MW双馈式风电机组所运行的风速分为13个风速段,3MW的风电机组将风速分为12个风速段(风速段的确定按IEC61400-1规定),每个风速段都用12个风种子进行仿真。
然后对仿真所得结果进行筛选,以确保每个载荷在每个风速段都有合适的特征载荷数量进行估计拟合,在此我们选择PO T法进行筛选,阈值首选平均值加上1.4倍的标准偏差,但是对于某些风速段下的某种载荷,平均值加上1.4倍的标准偏差大于最大载荷值,这个时候就要适当的降低阈值以得到合适的特征载荷数量。
其次,对筛选出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用GH-bladed软件,也可用matlab软件编程作数据处理,选择三参数威伯尔(Weibu ll)分布、甘贝尔(Gumbel)分布等进行拟合,得到载荷的超越概率曲线。
最后,用矩估计法(MOM,Meth od of Moment)、最小二乘法(MOLS,Met hod of least Squares)和最大似然法(MLE,Maximu m likelihood Es timat e)分别进行参数估计以及数据拟合,得到对应载荷的超越概率曲线,沿载荷Mx、My、Mz、Fx、Fy、Fz曲线(见图2.12.22.32.4 2.52.62.7),外推得到3组50年一遇的极大载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