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案例
学前教育学案例
学前教育教事例实例 1:蜗牛真的有嘴吗课间操结束后,我正准备着第二个活动的教具。
突然,李雨跑来报告:“李老师,赵文汗、许超还有 ,, 他们把蜗牛带到教室里来了。
”听到叫声的小朋友一下子把赵文汗等几个手拿蜗牛的孩子围了起来。
“哪儿呢?我看看,让我看看,, ”我本想开始已准备好的教育活动,但看到孩子们对蜗牛这样感兴趣,脑海里有闪过另一个念想,这是多么好的察看认识蜗牛的机遇呀 !干脆,我让孩子们把蜗牛分放在桌子上,让大家都看。
这下孩子们的话匣子翻开了。
只听张希超说:“从前我也玩过蜗牛。
”有的问:“好玩吗?”还有的说:“蜗牛有触角。
”“蜗牛有眼睛。
” ,,许文思高声的问:“蜗牛喜爱吃什么呀?”这下,大家又谈论起蜗牛喜爱吃什么来了。
有的说蜗牛喜爱吃土,有的说蜗牛什么都吃。
有的高声辩驳说:“蜗牛没有嘴,它不会吃东西。
”又听聪聪辩驳道:“有,会吃!假如蜗牛没有嘴,不会吃东西,它怎么活呀!”“就是,不会吃东西它怎么长大呢!”有人附和着说。
“没有,就是没有,你看见过蜗牛的嘴吗?”“你看见过蜗牛吃东西吗?!”一时间大家不知道如何回答,教室里寂静了很多。
又是李雨,笑眯眯地看着我说:“老师,那你说,蜗牛有没有嘴呀?”我没有立刻回答,缄默了一会说:“我们如何做才知道蜗牛有没有嘴呢?”有的说等蜗牛从壳里出来看看就知道了。
但是等了半天蜗牛的头就是不出来!有的孩子焦急得想把壳砸开来看看,但孩子们都舍不得,怕把蜗牛弄死了。
“老师,我们把蜗牛养起来,明日我给它带点好吃的,假如它吃了,就说明它有嘴;假如不吃,那必定就是没有嘴。
”经张炜浩这么一说,孩子们都喊着说:“对!老师,我们把小蜗牛养起来吧!”我也正有此意。
说真的,我还从未见过蜗牛吃东西呢。
于是,我和孩子们一同找来矿泉水瓶,给蜗牛安了一个暂时的“家”,而且说:“回家后也能够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他们小时侯有没有养过蜗牛。
”次日,果真有给蜗牛带吃的,赵文汗和陈思还为蜗牛造了新“家”——一个罐头瓶,另一个是瓷罐,里面还放了一寸热湿润的土,还告诉我说他爸爸小时候就用这类方法养过蟋蟀。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案例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案例在学前教育领域,对儿童行为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以及情绪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接下来,我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几个学前儿童的行为观察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案例一,小明的自我控制能力。
小明是一位年龄为4岁的男孩,他在幼儿园的表现一直非常活泼好动,经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冲动。
在一次游戏中,小明抢夺了其他孩子的玩具,导致了一场激烈的争执。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对小明进行行为观察。
我发现,小明在课堂上很难坐定,经常手舞足蹈,看起来非常不安。
而在自由活动时间,他又能够安静地玩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通过观察,我发现小明在自我控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他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自制能力。
案例二,小红的情绪管理能力。
小红是一位3岁的女孩,她在幼儿园的情绪管理能力一直是老师们关注的焦点。
在一次分组游戏中,小红因为没有被选上而情绪失控,大哭大闹,影响了整个课堂的秩序。
我开始对小红进行情绪管理能力的观察。
我发现,小红在面对挫折和失落时,很难自我调节,经常表现出情绪激动和不安。
而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安慰后,她很快就能够平复下来,重新投入到活动中。
通过观察,我发现小红需要更多的情绪管理训练,帮助她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案例三,小华的社交技能。
小华是一位5岁的男孩,他在幼儿园的社交能力一直是老师们比较关注的问题。
在团体活动中,小华经常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合群的行为,不愿意和其他孩子分享玩具,经常发生冲突。
我开始对小华进行社交技能的观察。
我发现,小华在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时,很难主动和他人交流,经常表现出孤立和不合群的行为。
而在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时,他又能够表现出合作和友好的一面。
通过观察,我发现小华需要更多的社交技能训练,帮助他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观察,我深刻认识到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观察,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行为特点,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引导措施。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在学前教育领域,了解和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分析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小明的分离焦虑小明是一个刚入园的三岁小男孩,每天早上来幼儿园都会哭闹,紧紧抱住家长不愿意松手。
家长离开后,他会持续哭泣很长时间,并且难以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
从学前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明的这种表现是典型的分离焦虑。
三岁的幼儿正处于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熟悉的照顾者有着强烈的依赖。
当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与亲人分离时,会感到不安和恐惧。
为了帮助小明克服分离焦虑,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入园前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小明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以便在幼儿园中为他营造熟悉和舒适的氛围。
其次,在入园初期,教师可以给予小明更多的关注和陪伴,通过温暖的语言和身体接触来传递安全感。
例如,轻轻抚摸他的头,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此外,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小明的注意力,让他逐渐融入集体生活。
比如开展小游戏、唱儿歌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引导,小明的分离焦虑逐渐减轻,能够愉快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
案例二:小红的攻击性行为小红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经常会在与同伴玩耍时出现推搡、抢夺玩具等攻击性行为,导致其他小朋友不愿意和她一起玩。
这种攻击性行为在学前儿童中并不罕见。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能是由于小红缺乏正确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她可能不知道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从而通过攻击来获取关注或达到目的。
针对小红的情况,教师首先需要与她进行单独的交流,了解她攻击行为背后的原因。
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导小红认识到攻击行为的错误,并教给她正确的解决问题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比如,当她想要某个玩具时,可以说“能不能给我玩一会儿?”而不是直接抢夺。
同时,在班级中开展关于友好相处和分享的主题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幼儿园学前教育案例
幼儿园学前教育案例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教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
下面是一个案例,以展示如何促进幼儿园学前教育的发展。
案例:益智拼图比赛主题:动物世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3.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教学内容:通过动物主题的拼图比赛,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学习拼图技巧,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动物世界的各种动物,并通过图片、幻灯片等形式展示给孩子们。
同时,让孩子们用手指出动物的特点和名称。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完整的动物形象,然后将其分割成若干个拼图块,放在一个大盒子里。
让孩子们一个个地拿出拼图块,并试着将它们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动物形象。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拼图块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并提醒他们要注意拼图块的排列位置。
3.幼儿园的教室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几位幼儿组成。
教师将分割好的拼图块分发给各个小组的代表,让他们迅速将拼图块重新组合起来,并展示给其他小组看。
4.比赛开始后,教师设置一个时间限制,看哪个小组能最快完成拼图。
当有小组完成后,教师会及时给予表扬,并给予奖励。
5.所有小组完成拼图后,教师带领孩子们观察各自拼好的动物形象,并让他们交流它们的感受。
还可以邀请孩子们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拼图成果以及动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评价:通过这个案例,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合作等环节,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发展。
总结:幼儿园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教育,通过案例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同时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真正做到快乐学习。
学前教育案例分析讲义20例
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举例★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案例1:实习生小赵发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请那几个幼儿发言,有些幼儿茫然端坐,从不举手。
她疑惑地询问一个不举手的幼儿,得到的回答是:“反正举了手,老师也不会请我回答。
”请你从学前教育一般原则视角分析一下以上现象。
参考答案:材料中,该教师违背了幼儿教育的以下原则: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原则。
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公平公正,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注意倾听儿童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愿。
材料中,教师忽视一部分的幼儿,没有及时回应孩子,违反了公平性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参与到课堂中,材料中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没有让所有幼儿参与其中,违背了主体性原则。
整合性原则。
保证学前儿童身心健全和谐的发展,综合化地整合课程的要素,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
案例中老师只是采用举手回答,方式比较单一,违背了综合性的原则。
综上所述,案例中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主体性原则以及整合性原则。
★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案例2:大班侯老师发现大部分幼儿需要不断提醒才会饮水,于是侯老师给幼儿开展了“多喝水身体棒”系列活动。
通过健康活动“小猴为啥生病”,让幼儿明白饮水的重要性;开展"茶水店”游戏,丰富幼儿饮水的相关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引导幼儿饮水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标识,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一段时间后,该老师欣喜地发现幼儿逐渐养成了主动饮水的习惯。
请结合学前教育特殊原则分析案例中教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在本案例中,教师恰当地利用了保教合一的原则、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1.保教合一的原则。
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的教育者,而且是生活上的看护者,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还应该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教育,做到保教结合。
案例中的教师不仅通过帮助幼儿多喝水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体现了这一点。
学前教育的实用案例
学前教育的实用案例学前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起点,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实用案例,展示学前教育的实际应用与效果。
案例一:音乐游戏与幼儿发展在一家学前教育机构,老师设计了一堂音乐课程,通过音乐游戏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和表达能力。
老师首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跳跃等,然后配合音乐进行手臂、腿部的动作,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体验到音乐的节奏感和律动感。
接着,老师为幼儿介绍各种乐器,让幼儿亲手体验打击乐器、弹奏乐器的乐趣。
最后,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乐器,引导幼儿进行合奏,让幼儿在音乐中得到快乐并培养合作意识。
这种音乐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感知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的发展。
同时,亲身参与乐器演奏和合奏活动,还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案例二:科学实验与幼儿认知能力在一家学前教育机构,老师设计了一堂科学实验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观察能力。
老师首先给幼儿简单介绍科学实验,并带领幼儿观察各种自然现象。
然后,老师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水的凝固和融化、颜色的混合等。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进行思考,同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最后,老师帮助幼儿总结实验结果,并引导他们从实验中获得科学知识。
这种科学实验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三:游戏角色扮演与社交能力在一家学前教育机构,老师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游戏,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老师为幼儿提供多种角色扮演的机会,如扮演家庭成员、医生、老师等。
在扮演家庭成员的场景中,幼儿可以模拟家庭生活,学习关爱他人、分担家务等;在扮演医生的场景中,幼儿可以学习如何照顾他人、医疗知识等;在扮演老师的场景中,幼儿可以学习如何引导他人、教学技巧等。
这种角色扮演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学前教育学教学案例(二)
案例一玩物丧志乐乐与欢欢同岁,都上幼儿园中班。
由于乐乐的爸爸妈妈工作忙,乐乐被送到镇上的爷爷奶奶家。
爷爷奶奶比较重视乐乐知识学习,经常教乐乐背古诗、写字,但很少给乐乐买玩具,爷爷奶妈认为玩游戏只会玩物丧志,长大没出息,只有学习好考上大学才有光明前途。
而一起长大的欢欢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看不见她学习、写作业,一个字也不认得。
欢欢的爸爸妈妈很担心孩子这样会影响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会没有前途。
1、结合案例分析,如果你是家长,你该如何教育孩子?2、结合福禄培尔教育思想,幼儿玩游戏会玩物丧志吗?幼儿园教育重点是什么?答案:1、案例中乐乐的爷爷奶奶将游戏与学习当做是对立面,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欢欢的父母虽然没有强迫孩子学习,对于欢欢的担心也是没有必要的。
幼儿玩游戏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关于周围物质世界的知识经验,将幼儿已经内化的知识经验再现于特定的情境中,对幼儿身体、智力、创造力、语言和交往能力等方面发展均起到促进作用。
所以,我是家长会让孩子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充分玩游戏,家长还要作为游戏伙伴参与幼儿游戏中来。
对于幼儿知识的学习可以在游戏中完成,寓教于游戏中,过于注重幼儿知识学习会束缚幼儿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发挥,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2.福禄培尔非常重视儿童游戏,认为游戏是创造性的自我活动和本能的自我教育,儿童在这些游戏中得到充分滋养的绝不仅仅是身体的或肉体的力量,而且也在不断增长的,肯定的,可靠的显示出精神和道德的力量。
福禄培尔专门创制一套供儿童使用的学习材料,命名为“恩物”,让幼儿使用这些学习材料,从而认识形状、大小、训练幼儿的感知觉,帮助幼儿直观认识自然界的内部规律。
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而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游戏相比其他任何方式更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参见《学前教育学》,牟映雪主编,54页,福禄培尔教育思想案例2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激烈,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寄予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给孩子报英语班、钢琴班、绘画班、武术班等等,孩子业余时间全部被挤占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优秀学前教育教案案例分享
优秀学前教育教案案例分享近年来,学前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教育界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本文将分享几个优秀的学前教育教案案例,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案例一:儿童语言发展——《探索词汇的神奇世界》目标:通过参观动物园,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内容:- 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园中的各类动物,并使用简单的词汇进行描述。
- 指导幼儿完成相关绘画活动,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对动物的理解。
- 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合作完成动物名称的拼写和说出对应的特征。
效果评价:- 提高了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理解,并且扩大了他们的词汇量。
- 在小组活动中,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2. 案例二:儿童自主性发展——《探索自然的乐园》目标:通过自然探索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 在校园周边的自然环境中,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奇妙之处,例如花草、昆虫等。
- 开展小组活动,让幼儿团队合作建造一个小型的自然模型,鼓励幼儿进行动手实践。
- 引导幼儿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他们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
效果评价:- 培养了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增强了他们的环境意识。
- 通过小组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案例三:儿童艺术素养培养——《舞动童年》目标:通过舞蹈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内容:- 选定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引导幼儿学习相关的舞蹈动作。
- 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编舞活动,鼓励他们尝试创作自己的舞蹈动作。
- 进行小组表演,让幼儿展示自己的舞蹈作品。
效果评价:- 培养了幼儿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 在小组表演中,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上案例只是学前教育教案的一小部分,但每一个案例都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中全面发展。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共同推动学前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案例集锦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案例集锦第一例:观察幼儿的成长需求在某个幼儿园,有一名叫小明的三岁幼儿。
他在入学时非常腼腆,总是不敢与其他孩子主动交流。
幼儿园的老师们观察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适当的措施来满足小明的成长需求。
他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小组活动,让小明有机会与其他孩子共同玩耍和合作。
此外,教师还积极与小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他在家庭环境中的需求。
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关心,小明逐渐变得开朗,自信,并与其他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第二例: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在一所幼儿园中,有一名叫小芳的四岁女孩,她在学校中总是独立行动,不善于与其他孩子进行合作。
教师们通过观察,发现小芳对于自己的意见经常坚持,并不愿意妥协。
为了帮助小芳培养社交能力,教师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小组活动,要求孩子们在活动中进行讨论和合作。
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小芳一定的指导,鼓励她主动与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并学会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
通过这样的培养,小芳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成为一个乐于与他人合作的孩子。
第三例: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一所幼儿园为了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创设了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都设置了不同的学习区域,包括图书馆、角色扮演区、艺术创作区等。
每个区域都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和参与。
例如,在图书馆区域,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和讨论。
在角色扮演区,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学习环境,幼儿可以有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认知、交往和创造力。
第四例:倡导家校合作共育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对于幼儿的教育至关重要。
一所幼儿园积极倡导家校合作共育的理念,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来促进家校关系。
例如,幼儿园定期组织家长会议,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邀请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
同时,幼儿园还开设了家长培训课程,提供有关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家校合作,幼儿园与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形成了育人合力。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案例集锦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案例集锦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们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绪表达能力。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些有关幼儿教育的精彩案例,这些案例将展示出儿童在早期教育中的成长和进步。
案例一:培养语言能力小明是一个四岁的男孩,他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他很少说话,常常使用简单的句子,而且发音不清晰。
他的老师Mrs. Li决定采用一种叫做"儿歌唱法"的方法来帮助他。
Mrs. Li在每天的课堂上都会通过唱歌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新的单词和句子。
她使用了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儿歌,其中包括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比如食物、动物和家庭成员等。
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小明不仅加强了对新单词的理解和记忆,还提高了发音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久之后,小明开始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交流,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其他幼儿互动。
通过这种有趣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小明逐渐克服了语言障碍,为自己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案例二:培养社交能力小红是一个五岁的女孩,她在社交方面有些困难。
她害羞,不善于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常常躲在角落里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她的老师Miss Wang决定使用一种叫做"合作游戏"的方法来帮助她。
Miss Wang在课堂上组织了一系列的合作游戏活动,这些游戏鼓励孩子们一起解决问题、分享资源和合作完成任务。
她特意将小红与其他较为外向的孩子放在同一个小组,并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与指导。
通过这些合作游戏,小红逐渐学会了与其他孩子合作和沟通,她开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且变得更加自信。
她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资源。
这些社交技能不仅帮助她融入了集体生活,也为她将来在社交环境中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案例三:培养情绪表达能力小华是一个六岁的男孩,他的情绪控制能力有些欠缺。
当他面临挫折或者冲突时,他经常会大发脾气,甚至打其他孩子。
学前教育中教学的教学实例与案例分析
学前教育中教学的教学实例与案例分析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潜力。
优质的学前教育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和案例进行分析,来指导儿童的发展和学习。
本文将通过分析三个实例与案例,探讨学前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
1. 实例一:幼儿园“音乐大舞台”在某幼儿园的音乐课中,教师精心组织了一个“音乐大舞台”的活动。
活动首先由教师们表演了一段有节奏感的舞蹈,然后邀请幼儿们加入舞蹈中,一起动感地跳舞。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案例分析:这个活动通过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表演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增强了幼儿的互动与合作能力。
此外,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还促进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和节奏感的培养。
2. 实例二:幼儿园“小小科学家”某幼儿园开设了“小小科学家”活动,通过实验与观察,引导幼儿了解和探索科学知识。
在一次实验中,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了“水流的变化”实验,让幼儿用不同的容器和水流量进行实验,观察水流的变化,并通过交流思考,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
案例分析:这个实验活动通过直观的实验和观察,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通过引导和提问,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此外,这个实验活动还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合作精神。
3. 实例三:幼儿园“社交游戏”某幼儿园组织了一次“社交游戏”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社交规则。
在游戏中,教师指导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往情境模拟,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应用社交规则。
案例分析:这个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接受社交规则。
教师的指导和反馈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应用社交技巧。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规则,还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以上几个实例与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中教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一、案例标题《以爱为本,引导成长——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与思政实践》二、案例背景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深入学习的人物。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以爱为本,尊重儿童的天性,注重儿童的实际操作和经验学习,这与当前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高度契合。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及其影响,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通过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陈鹤琴的生平和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 讲解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包括以爱为本的教育观、尊重儿童天性的儿童观、注重实际操作和经验学习的教育方法等。
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理念。
3. 思政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以“爱心引导成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到幼儿园进行实习,观察并记录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表现,尝试运用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进行引导和教育。
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感,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感受,讨论如何将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工作中。
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评估他们对陈鹤琴学前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教师的评价,评估他们的道德素养是否有所提高。
六、案例总结本案例以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念为切入点,将思政教育与学前教育学课程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完整版)《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典型案例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典型案例【案例1】幼童误吞枣核成植物人枣核来源无法确认幼儿园被判部分赔偿2006年7月,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台州市黄岩区江口街道某幼儿园赔偿原告徐湛医疗费16万多元,精神抚慰金2万元。
法院查明,2005年初,年仅5岁的原告徐湛入托被告幼儿园.5月9日,徐湛因腺样体肥大入住医院,同月11日进行了腺样体切除手术,15日出院.18日,徐湛回到幼儿园上学。
当天中午11时许,幼儿园开饭,11时30分许结束,饭菜中没有枣类食物。
中午12时许,幼儿园邱老师发现徐湛神色异常,徐湛母亲也正好来到学校,遂一同将徐湛送到医院。
到达医院时,徐湛已无呼吸和心跳。
医院采取措施并使用药物后,徐湛心跳、呼吸恢复,但呼吸不规则。
19日下午,医院从徐湛气管内取出一颗枣核. 6月1日,徐湛出院,6月20日转院进行了脑腹腔分流术.之后,徐湛陆续赴多家医院治疗。
事后经医疗机构诊断,徐湛因支气管异物导致脑缺血缺氧、脑积水,自主意识丧失,已经处于植物人状态,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
经鉴定,原告已构成一级伤残。
至此,徐湛在医院共住院治疗99天,支出医药费11万多元.就医期间,幼儿园交给徐湛家人1.5万元。
另查明,被告幼儿园系一家个体幼儿园,分管保健工作的老师未受过儿童保健职业培训。
庭审中,被告幼儿园辩称,本案实质上是特殊情况下的意外事件。
事发前,徐湛因腺样体肥大等疾病住院,出院后仅过了两天,其父母即将没有痊愈的儿子送至幼儿园,而手术后对吞咽功能是有影响的,幼儿园无法控制、预料和避免;况且,幼儿园当天没有提供枣类食品给小朋友食用.事发时,幼儿园尽到关心注意、及时救治义务,并非漠不关心.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幼儿园虽然没有给徐湛提供带核枣类食品,但应对幼儿食用食品的行为予以照管。
本案中,被告幼儿园没有发现原告徐湛所吞咽枣核从何而来,也没有发现何时吞咽,说明被告幼儿园未尽妥善照管义务,具有过失行为.同时,被告幼儿园未配备合格保健员的事实,虽与本案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管理不善事实存在。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案例集锦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案例集锦在学前教育的领域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而幼儿教师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通过巧妙的应对和引导,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点亮明灯。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案例。
案例一:“不爱说话的小明”小明是一个刚入园的小朋友,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
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他也从不主动举手回答。
为了帮助小明融入集体,老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老师在课余时间主动与小明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
发现小明对画画很感兴趣,于是老师经常和他一起讨论画画的话题,让小明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心。
其次,在课堂上,老师特意设计了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小明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在小组活动中,小明逐渐开始与小伙伴交流,虽然话语不多,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此外,老师还经常在全班面前表扬小明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改变,比如主动参与了讨论,或者帮助了其他小朋友。
这种正面的鼓励让小明逐渐建立起了自信。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变得越来越开朗,主动和小朋友们玩耍,课堂上也能积极回答问题了。
案例二:“好动的小宇”小宇是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在课堂上总是坐不住,喜欢到处乱跑。
这不仅影响了他自己的学习,也干扰了其他小朋友。
针对小宇的情况,老师没有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采取了更具针对性的方法。
老师发现小宇对体育活动特别感兴趣,于是在课间休息时,安排他带领其他小朋友一起做简单的运动游戏,让他的精力得到合理的释放。
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为小宇设定了一些小目标,比如能够安静地坐五分钟,就给予他一个小奖励。
通过逐步延长时间,小宇的专注力得到了提高。
另外,老师还与小宇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小宇安排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拼图、搭积木等。
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小宇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能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
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学前教育学案例分析题近年来,学前教育在社会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前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学前教育的案例,进一步探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挑战和解决方案。
案例一:小明的学前教育小明是一位活泼好动的5岁男孩,父母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他父母希望他能够快速学习字母、数字,掌握基本的书写和计算能力。
然而,在学前班的教学过程中,小明对课堂上的学习内容毫无兴趣,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在学习书写时,更是提不起兴趣,经常心不在焉。
此案例中,小明的学前教育面临着三个挑战:兴趣问题、集中注意力问题和学习能力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一:激发兴趣为了解决小明对学前教育内容缺乏兴趣的问题,首先需要通过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来激发他的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趣味绘本等方式,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帮助小明在游戏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同时,教师应根据小明的兴趣爱好提供多样性的学习资源,引导他主动参与学习。
解决方案二:培养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是学习的前提,但对于活泼好动的小明来说,很难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引导注意力的策略,例如,通过音乐、声音或画面幻灯片来吸引小明的注意,减少课堂上的分心情况。
此外,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明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更好地保持专注。
解决方案三:个性化学习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
为了满足小明的学习需要,教师应该将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分解为更小的模块,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此外,可以借助技术手段,例如使用教育软件、在线课堂等,为小明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总结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了解到在学前教育中,特别是对于像小明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从激发兴趣、培养集中注意力和提供个性化学习等方面进行解决。
学前教育典型案例
学前教育典型案例学前教育是孩子们正式踏入学习之旅前的重要启蒙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就像初绽的花苞,充满着无限的可能和对世界的好奇。
下面我就给您讲讲一些学前教育的典型案例。
有这么一家幼儿园,叫做“星星乐园”。
在这个乐园里,有个叫小雨的小朋友,她刚入园的时候,特别胆小害羞,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
老师们发现了小雨的情况后,并没有急于让她立刻融入集体,而是采取了特别贴心的方式。
比如在课堂上,老师会特意点名让小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给予她大大的表扬和鼓励。
当小雨声音小小的回答完,老师会微笑着说:“小雨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一点点,就更完美啦!” 慢慢地,小雨回答问题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会故意安排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小游戏。
一开始,小雨不太愿意参与,只是在旁边看着。
老师就轻轻地拉着小雨的手说:“小雨,来和大家一起试试嘛,很好玩的哟!” 小雨犹豫了一下,最终加入了进去。
虽然一开始她还有些放不开,但在小伙伴们的热情感染下,她也逐渐露出了笑容。
还有一次画画课,小雨画了一只蓝色的小兔子。
旁边的小朋友笑话她:“哪有蓝色的兔子呀!”小雨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老师赶忙走过来,仔细看着小雨的画说:“小雨画的兔子好特别呀,说不定这是一只来自魔法世界的兔子呢,它有着神奇的能力。
”听了老师的话,小雨破涕为笑,又自信地拿起画笔继续画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小雨不再是那个胆小害羞的孩子了。
她会主动和小伙伴们玩耍,也愿意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
再说说另一个小朋友,叫明明。
明明特别好动,坐不住,上什么课都喜欢走来走去。
老师们没有批评他,而是根据他的特点,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活动。
比如,在数学启蒙课上,老师把数字做成了可爱的卡片,然后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数字捉迷藏”的游戏。
明明可积极了,跑来跑去地找数字卡片,在这个过程中,他不知不觉就认识了很多数字。
在音乐课时,老师发现明明节奏感很强,就经常让他上台用小鼓打节奏,明明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学前教育日记观察案例
学前教育日记观察案例一、背景介绍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
本文通过观察学前教育日记的案例来探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二、观察内容与分析1. 观察案例1:小明在幼儿园上学期间的日记小明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小男孩,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他的日记记录了他每天所经历的事情,包括自由玩耍的时间、参加小组活动的经历以及与同学交流的情况。
通过观察小明的日记可以发现,他在日记中表达了对幼儿园生活的喜爱和对老师、同学的感激之情。
这表明学前教育提供了一个让儿童自由发展和表达自我的环境,有助于儿童的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2. 观察案例2:小红在家庭环境下的日记小红是一位在家中接受学前教育的孩子,她的家长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丰富的游戏和亲子活动,为她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通过观察小红的日记,可以看到她记录了自己每天学习的内容、游戏的体验以及家长和她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这表明学前教育在家庭环境下同样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3. 观察案例3:小华在学前教育机构的日记小华在学前教育机构接受系统的学前教育,每天的学习内容包括学前知识的学习、手工制作和游戏活动等。
通过观察小华的日记,可以看到她记录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以及老师的指导和鼓励。
这表明学前教育机构能够提供专业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帮助儿童全面发展并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三、结论与启示通过以上观察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学前教育在儿童全面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幼儿园、家庭还是学前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都能够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
2. 学前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信心。
3. 学前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和亲子活动等形式培养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
这些观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即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儿童的自由发展和个性培养,同时也需要提供适宜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的教师指导。
学前教育案例
学前教育案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学前教育是指对3至6岁的儿童进行全面培养和教育的过程,旨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案例,并探讨其对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案例一:阳光幼儿园阳光幼儿园是一所位于城市中心的优质学前教育机构。
该幼儿园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阳光幼儿园,孩子们每天都会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游戏等。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幼儿园还注重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和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阳光幼儿园的教师团队非常专业和热情。
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定期参加各类培训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们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通过阳光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孩子们在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他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案例二:星辰小学幼儿园部星辰小学幼儿园部是一所以小学为背景的学前教育机构。
该幼儿园部秉承小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学前教育与小学的衔接紧密结合,为孩子们提供更完整的教育体系。
星辰小学幼儿园部注重孩子们的认知发展。
他们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情境化教学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幼儿园部也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团队活动和社区参与,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为了更好地配合小学的教学内容,星辰小学幼儿园部还特别设置了一些特色课程,如数学启蒙课程、英语拓展课程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孩子们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并为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做好准备。
通过星辰小学幼儿园部的学前教育,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
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案例
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案例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关于如何为幼儿提供高质量教育的学科。
在学前教育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以下是一个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案例:主题:培养幼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内容:小华是一位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他在家里经常听到父母谈论关于社会上的不文明行为和不良风气。
一天,小华在学校里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是一个大大的“文明”字样,下面还有许多小朋友一起打扫卫生、帮助老人过马路等场景。
老师看到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于是便将这幅画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问他们:“你们觉得这幅画表达了什么意义呢?”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这幅画表达了文明的重要性。
”有的说:“我们应该从小养成文明的习惯。
”还有的说:“我们要关心老人、帮助别人。
”老师接着问:“那么,我们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呢?”学生们开始思考,并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有的说:“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有的说:“我们可以帮助父母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
”还有的说:“我们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老师肯定了大家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价值观。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到文明、友善、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的践行方案。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课程思政要点:1. 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品德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棵草毛茸茸的真可爱,种在这里能活吗?”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能!我要让他长成一个大毛毛。”我拍了拍她的肩说:
“那好,老师和你一起盼着它快长大。”回活动室时,她还恋恋不舍地回头望了几眼。
转天,宁宁因为新入园不久还不太适应环境,哭闹着不让妈妈走,老师怎么劝也无济于事。我灵机一动,伏在她耳边悄悄说:
“对!老师,咱们把小蜗牛养起来吧!”我也正有此意。说真的,我还从未见过蜗牛吃东西呢。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找来矿泉水瓶,给蜗牛安了一个临时的“家”,并且说:
“回家后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他们小时侯有没有养过蜗牛。”
第二天,果然有给蜗牛带吃的,赵文汗和陈思还为蜗牛造了新“家”——一个罐头瓶,另一个是瓷罐,里面还放了一寸高潮湿的土,还告诉我说他爸爸小时候就用这种办法养过蟋蟀。这样,我们班的自然角又多了两个“居室”。我还为孩子们做了一个记录卡,便于孩子们把观察到的蜗牛吃东西的情况记录下来。
“以前我也玩过蜗牛。”有的问:
“好玩吗?”还有的说:
“蜗牛有触角。”“蜗牛有眼睛。”„„许文思大声的问:
“蜗牛喜欢吃什么呀?”这下,大家又议论起蜗牛喜欢吃什么来了。有的说蜗牛喜欢吃土,有的说蜗牛什么都吃。有的大声反驳说:
“蜗牛没有嘴,它不会吃东西。”又听聪聪反驳道:
“有,会吃!如果蜗牛没有嘴,不会吃东西,它怎么活呀!”“就是,不会吃东西它怎么长大呢!”有人附和着说。“没有,就是没有,你看见过蜗牛的嘴吗?”“你看见过蜗牛吃东西吗?!”一时间大家不知道怎样回答,教室里安静了许多。
“我和你重新种,好吗?种到咱们班的自然角里去,比一比谁种的草长得快。”她很高兴。我找来工具,她并没有用。我挖出一棵根上带着许多泥土的草,故意在她面前抖了抖根上的土,可她并没在意我的动作,依然揪了一根毛毛草。
我们一起把草中在自然角里,每天浇水。
刚开始几天,宁宁种的毛毛草还能挺直身子站着。可是,从第四天开始,它的身体边开始向一边倾斜,颜色也逐渐变黄。这些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宁宁没有发现。
“你们看,早晨我给小蜗牛放了一片莴笋叶,叶子上没有洞。现在,叶子上有好多洞洞一定是蜗牛吃的!”我们一看,真的,不但叶子上有洞,叶子的边缘也是残缺不齐的。瞧,董一马上找来大红彩笔,在好多“×”的下面划了一个大大的“√”,接着,又用绿色的彩笔画上一片嫩绿的边缘有齿、中间有洞的叶子。
看着刚才的一幕,我和孩子们都笑了。(高建云老师)
又是李雨,笑眯眯地看着我说:
“老师,那你说,蜗牛有没有嘴呀?”我没有马上回答,沉默了一会说:
“我们怎样做才知道蜗牛有没有嘴呢?”有的说等蜗牛从壳里出来看看就知道了。可是等了半天蜗牛的头就是不出来!有的孩子着急得想把壳砸开来看看,但孩子们都舍不得,怕把蜗牛弄死了。“老师,咱们把蜗牛养起来,明天我给它带点好吃的,如果它吃了,就说明它有嘴;如果不吃,那肯定就是没有嘴。”经张炜浩这么一说,孩子们都喊着说:
“这是谁干的,收玩具了,怎么胶水倒的每碗都是,过会儿会干的。这多浪费呀!”这么想着,我皱起了眉头,喊了一声:
“是谁的胶水呀”随着问话声,尹军不声不响地站在我的身旁。我刚想埋怨她几句,转念一想,也许她有什么理由,不妨问问。于是,尹军细声细气地讲起来:
“我想每碗都倒上胶水,让小朋友用完一个在用一个,不用老倒了。”多么善良、美好的一颗童心!原来她要帮助小朋友,为小朋友制作美术作品提供便利条件。另外,孩子这样做,也是因为我怕美工角的胶水被孩子洒得哪儿都是,每次都由我抽空倒造成的。
孩子们有了这些经验后,我又提出了“为什么李老师的手能反射光”这个老话题。这时,很多孩子都想到李老师的手上一定有能闪亮的东西。这东西是什么呢?一天,李老师又让她的手“发光”了。孩子们终于看到了真相。可是,又过了几天,孩子们在喝水时发现不锈钢水杯无论如何也发射不出光点。“为什么今天水杯不能产生光点了呢?”我适时地提出了问题。(孩子们没有注意到那天是阴天)由此引出的一系列探索活动,又使幼儿发现了产生光点的另一个重要的条件——阳光。
“这棵草有根。”我笑着问她:
“你的草有根吗?”她不好意思地说:
“有。”我有问她:
“你的小草种活了没有?”她看看倒下的毛毛草,忽然伏在我耳边告诉我:
“我的毛毛草好像睡着了。”我不忍心伤害她那颗幼稚的心,轻轻点了点头。
这件事对我启发很大。兴趣是孩子的老师,孩子对事物有了兴趣就要去探究。孩子通过探究获取的知识经验,要比我们成人口授给他们的深刻得多。
我被尹军的爱心感动了,也为她爱动脑筋而高兴。但我注意到,尹军考虑到小朋友用着方便,却不知道胶水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蒸发干的道理。如果让她把胶水倒回去,她虽然可以做到,但肯定不理解胶水为什么不可以倒在每只碗里(敞开的),因为她没有看到结果。另外,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使她创造性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关心小朋友的情感受到压抑。于是,为了鼓励孩子们互相关心,大胆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集体中表扬了尹军,同时又向她及全班小朋友提出了观察任务:
为了使孩子们不断获得这方面的经验,后来我就非常留心抓住可生成这方面教育的机会。一次喝水时,孩子们偶然发现,不锈钢水杯通过阳光照射可以反射出光点。经过几次尝试后,孩子们得出了“圆的就可以反射出光点”的结论。根据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又在科学的实验区中增加了长方形的镜子。刚开始由于操作角度不对,有些孩子用长方形镜子仍然照不出光来。他们就向我要回圆形的镜子玩。在其他幼儿操作的启示下,我让他们再试一试。他们开始注意到长方形的镜子也能反射出光点。这与幼儿原有的认知经验产生了矛盾。在以后的不断探索中,孩子们发现,像镜子、金属这样“光亮”的东西都能反光。
“睿睿,你干什么呢?”他拿出小葫芦对我说:
“动画片里的宝葫芦有七个兄弟,我也要更多的葫芦兄弟。可是,我孵了好长时间怎么还不见葫芦娃出来呀?”我说:
“你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我俩的对话吸引了不少小朋友。这时,我有意摇了摇小葫芦,孩子们听见葫芦里发出了响声,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里面有小珠子。”“是小豆子”。“不对,不对,是葫芦籽,它能长。”我借机说:
实例2:让小花瓣长大
幼儿喜欢迎春花,她从院子里拾来几朵落下的迎春花,带回班里,来到自然角,放在一个容器里。教师以为她要放在这里要小朋友欣赏,一问才知道,她想要小花长大。
教”
幼儿:
“不是。”
教师:
“那你想拿它做什么呢?”
幼儿:
“我喜欢迎春花,我想把它泡在水里,让她长大。”
每天孩子们来园和自由活动时,都有孩子去看上它们几眼,瞧一瞧蜗牛是否把自己带给他们的好东西给吃掉了。可是,两个多星期过去了,在小蜗牛“吃”的记录卡上,孩子们重复着同样的符号“×”。在这期间,家长们不止一次的向我问起关于蜗牛的一些情况,有的家长还亲自看一看小蜗牛。
一天晚饭后,董一高兴地嚷起来:
“快来看呀,蜗牛真的有嘴!”孩子们和我一起跑到小蜗牛的家。董一兴高采烈地说着:
“你种的毛毛草如果听见你哭,它会生气的。不信我和你一起去看看。”她一听真的不哭了。我们去看小草,发现小草已经倒下了。她赶忙蹲下身去扶。可手一松毛毛草又倒下了,她又去扶„„她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也没能让毛毛草站立起来。我只好告诉她,小草已经死了。
看着她那无奈的神情,我心想,这是一个三岁的孩子对生命的体验。于是,我告诉她:
“怎么回事?没有呀?”于是,他们得出结论:
“李老师的手能发光。”其实,他们没有注意到李老师手腕上的手表。后来,我把挂在墙上的大圆镜摘下来,在阳光下转动了几下。孩子们见到了光点,都高兴地去抓影子。待孩子们尽兴后,我问:
“什么在阳光下能反射出光点?”“镜子。”“为什么李老师的手能反射光点呢?”孩子们无言以对,因为他们已有的经验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不知道手表上很光亮的金属也可以反光。
“里面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呢?“很多孩子说打开看看。征得睿睿得同意,我们把葫芦打开了。看到露出的白花花的葫芦籽儿,孩子们高兴极了。
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这样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深化的。
实例6:葫芦的秘密
早晨迎接孩子们入园时,睿睿妈妈从书包里拿出了什么东西递给他,又把我叫到一旁说:
“李老师,我们睿睿特别爱看动画片《葫芦兄弟》。前几天去姥姥家带回一个小葫芦,喜欢得不得了,天天塞在袖子里,连睡觉都抱着。今天说啥也要带来。”可不是嘛,整个上午,睿睿都小心翼翼地把小葫芦塞在袖子里,时不时悄悄拿出来掂掂、看看,又塞进袖子里,午睡时也是如此。我心想,他这是在干什么呢?起床后,睿睿又从袖子里拿出小葫芦,对佳佳说:
实例5:反光
一天,李老师正比比划划地说着话。室内的墙壁、屋顶上出现了一个晃动的小光点。孩子们感到奇怪,便开始寻找光源。忽然,有人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并小声说:
“老师的手。”这时,在我的暗示下,李老师把手放在有阳光的桌上,一正一反地翻转几下。孩子们也都跟着学起来,边翻手边找墙上的小光点。可是,反复几次之后,孩子们自言自语道:
孩子此时的需求和兴趣正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好时机。
教师同意并支持她的做法,每天她一起观察。几天以后,他们发现小花瓣烂了。
“为什么小花瓣泡在水里会烂呢?”孩子们进行了讨论,认为有根的东西才能长。
实例3:胶水
随着进行曲的响起,孩子们陆续收起了手头的玩具。我走到美术角的架子旁,忽然发现放胶水的碗没有向往常那样摞在一起,而是一字摆开。每碗中都有一些胶水。
“你看葫芦能动了,里面真的有葫芦娃了吧?”这时,孩子们都好奇地围过来,睿睿又说:
“我现在只有一个宝葫芦,我想让我的宝葫芦为我孵出更多的葫芦兄弟。”我这才明白,原来睿睿天真地以为,把葫芦放在袖子里能孵出葫芦宝宝。我采取了旁观的态度,没有道破这个秘密。
第二天,我发现睿睿又把葫芦放到了袖子里,还是重复着以前的动作。几天过去了,我从睿睿的情绪里察觉到他有些失望,他似乎感觉到探索的结果与他预想的结果并不一致。我悄悄走近他说:
这显然不利于她今后创造性地工作和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行为,发现幼儿的成长需要,给予有效的指导。这样才能在保护幼儿自信心的基础上促进其发展。(陈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