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纪年法与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换算问题

合集下载

天干地支的时间换算

天干地支的时间换算

天干地支的时间换算推荐于2017-11-25 15:49:44最佳答案公元推算干支方法:注意,这里的西元年的干支,仅表示此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至下一个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之间的回归年干支。

例如2015年的乙未年表示(2015年2月4日——2016年2月4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序数123456789101112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天干序数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地支序数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丑)年干支推算:①年干公式:年干=年份个位数- 3 (适用于任何西元年,个位数小于3,借10)②年支公式:年支=(年份+7)÷12余数(整(西元年末二位数-1)-12*N=除余0,即余12=丑)③年支简化:年支(适用于20世纪,即1900—1999年)(西元年末二位数+3)-12*N=年支(适用于21世纪,即2000—2099年)例:求2015年干支?解:2015年干=5-3=2,2=乙,故2015年天干为乙2015年支=15+3-12=18-12=6,6=未,故2015年地支为未综上,2015年干支为乙未例:求公元189年干支?解:189年干=9-3=6=己,189年支=(189+7)/12余4=巳,189年干支为己巳月干支推算:①月干公式:月干=年干x2+月支(和超过10,直接取个位数)②简化公式:(和取个位)亥月干=年干x2子月干=年干x2+1=寅月干丑月干=年干x2+2=卯月干例:已知2015年为乙未年,求2015年申月天干?解:2015年乙未年,天干为乙,乙=2,申=7申月干=乙x2+申=2*2+7=11,个位=1,1=甲,故申月天干为甲例:求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解:亥月干=壬x2+亥=9*2+10=18+10=28,个位=8,8=辛,故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为辛(注:亥月天干公式,可直接简化为:亥月干=年干x2)例:求戊子年,子月天干?解:子月干=戊x2+子=5*2+11=21,个位=1=甲,故戊子年子月天干为甲日干支推算:干支纪日,民间往往采取元旦干支推算法,进而推定阳历某天干支,由于闰年都是在申子辰年,366天,平年都是365天,天数固定,每月天数也都固定,因此只要知道元旦的干支,就能推算出该年各天干支,距离元旦多少天,减去60倍天数,就能推算出某日干支。

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纪年法及推算和转换方法

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纪年法及推算和转换方法

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纪年法及推算和转换方法我国古代通常使用三种纪年法。

一是帝号纪年法:帝号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的谥号。

我国周朝史书中出现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等年代。

鲁国史书《春秋》记录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衰公十四年”的历史。

“宣王”“衰公”都是帝王或诸侯的谥号。

这种纪年的方法就是帝号纪年。

二是年号纪年法:年号是封建帝王为记录在位的年代所定的名号,是皇帝继位后颁布年号用来纪年的,比如康熙41年、建安25年等等。

年号是由汉武帝始创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建元”。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这年为建元元年,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号。

年号一般是新皇继位或有重大事件时更换。

明以前的帝王,在位期间多不止一个年号。

如汉武帝在位54年,就用11个年号。

明清皇帝在位期间一般只用了一个年号(除明英宗因两次登基使用两个以外),所以我们习惯使用年号称呼皇帝,如明太祖的年号为洪武,清圣祖的年号为康熙。

从汉武帝至清宣统三年,前后2051年中,我国历史上建立过600多个帝王年号。

三是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个字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叫“地支”。

据古书上说,干支是太古轩辕时令大挠所作,十天干是用以名日,十二地支用以名月,后来人们将十天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以每二个字成为一个数,用以称年,即以天干首字甲,地支首字子合为“甲子”的称第一年,依次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直到最后癸亥为第六十年。

60年后周而复始,故有“六十花甲子回头”之称。

中国历法一直就是采用干支来纪年的,其至还可以纪月,纪时。

从殷商出土甲骨卜辞可知,三千多年前古人已很熟练地用干支来纪日;西汉末开始又用干支来纪年,到现在可以说干支纪年已成为中国特有的独立完整的历法系统,即“干支历”。

教材中有些地方涉及到干支纪年,如“岁在甲子(指公元184年),天下大吉”,“甲午战争”(指1894年),戊戌变法(指1898年)等,就是采用干支纪年方法。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分类大全之纪年法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分类大全之纪年法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分类大全——纪年、纪时法
(1)公元纪年法
(2)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望
8、纪时法:
日出5-7食时7-9隅中9-11日中11-13日昃13-15晡时15-17日入17-19黄昏19-21人定21-23夜半23-1鸡鸣1-3平旦3-5。

天干地支的时间换算

天干地支的时间换算

天干地支的时间换算推荐于2017-11-25 15:49:44最佳答案公元推算干支方法:注意,这里的西元年的干支,仅表示此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至下一个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之间的回归年干支。

例如2015年的乙未年表示(2015年2月4日——2016年2月4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序数123456789101112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天干序数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地支序数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丑)年干支推算:①年干公式:年干=年份个位数- 3 (适用于任何西元年,个位数小于3,借10)②年支公式:年支=(年份+7)÷12余数(整(西元年末二位数-1)-12*N=除余0,即余12=丑)③年支简化:年支(适用于20世纪,即1900—1999年)(西元年末二位数+3)-12*N=年支(适用于21世纪,即2000—2099年)例:求2015年干支?解:2015年干=5-3=2,2=乙,故2015年天干为乙2015年支=15+3-12=18-12=6,6=未,故2015年地支为未综上,2015年干支为乙未例:求公元189年干支?解:189年干=9-3=6=己,189年支=(189+7)/12余4=巳,189年干支为己巳月干支推算:①月干公式:月干=年干x2+月支(和超过10,直接取个位数)②简化公式:(和取个位)亥月干=年干x2子月干=年干x2+1=寅月干丑月干=年干x2+2=卯月干例:已知2015年为乙未年,求2015年申月天干?解:2015年乙未年,天干为乙,乙=2,申=7申月干=乙x2+申=2*2+7=11,个位=1,1=甲,故申月天干为甲例:求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解:亥月干=壬x2+亥=9*2+10=18+10=28,个位=8,8=辛,故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为辛(注:亥月天干公式,可直接简化为:亥月干=年干x2)例:求戊子年,子月天干?解:子月干=戊x2+子=5*2+11=21,个位=1=甲,故戊子年子月天干为甲日干支推算:干支纪日,民间往往采取元旦干支推算法,进而推定阳历某天干支,由于闰年都是在申子辰年,366天,平年都是365天,天数固定,每月天数也都固定,因此只要知道元旦的干支,就能推算出该年各天干支,距离元旦多少天,减去60倍天数,就能推算出某日干支。

干支纪年与公历换算

干支纪年与公历换算

干支纪年与公历换算一、由公元推干支为了便于运算和使检索更加直观,用六十干支表并按顺序加以编号成表一如下:表一:六十干支表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

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一中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1911年的干支:1911÷60余数为51,减4后得47,查表一47对应的干支是辛亥,即1911年为辛亥年。

由于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需借干支纪年的一个周期60之数,例如1981年除以60余数为1,直接减4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4等于57,查表一便知1981年为辛酉年。

余可类推。

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

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一中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例如求公元前221年的干支:221÷60,余数是41,以57-41=16,查表一16对应的是庚辰,即公元前221年对应的干支应为庚辰。

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再借60。

例如求公元前479年(孔子卒年)的干支:479除以60余59,用57减59不够减,加上60之后再减59等于58,查表一知该年对应的干支为壬戌。

其余可以类推。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此外,由于六十甲子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搭配而成,十天干按顺序循环使用。

也就是说,在干支纪年中,同一天干每十年出现一次,而公元纪年年数采用十进位制。

由此推知,某天干必然和公元年份某一固定的尾数(个位数)相对应,于是得出十天干与公元纪年的个位数对照表如下(表二):表二:十天干与公元纪年个位数对照表根据表二,凡公元某年个位数为7,其对应的天干必为丁,若个位数是3,则对应天干是癸,余类推;凡公元前某年个位数为7,其对应的天干必为甲,若个位数是3,则对应天干是戊,余类推。

干支纪年法计算原理

干支纪年法计算原理

干支纪年法计算原理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干支纪年法的组合方式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配合,每个组合代表一年,60年为一个循环。

天干的计算方法是:年份减3,除以10所得的余数;地支的计算方法是:年份减3,除以12所得的余数。

以2022年为例:天干为:(2022-3)/10=201···9;地支为:(2022-3)/12=167···3;对照天干地支表得出,2022年为壬寅年。

因为公元4年为甲子年,所以计算时必须减3才能农历年元年相对应。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历史说题题目(1)

历史说题题目(1)

2011年长春市普通高中教师说题竞赛历史说题题目历史题目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的古代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据此回答1—3题1、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

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B.祈盼丰收C.庄稼收获D.祭祀谷神2、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A.己亥年B.庚子年C.辛丑年D.壬寅年3、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

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转化法或翻译法。

此法引进数学思维,意在化曲为直、化浊为清从而化难为易,尤其适于那些乍一看与所学知识关联太少甚至毫无关联的题目。

操作程序为:首先抓住关键字词,认真分析题干及选项所给的的信息,了解它所要表达的大概意思。

然后在自己的知识库里迅速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化未知为已知。

最后锁定相关知识点再经综合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本法的实质是知识的迁移,即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因为高考题,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必然是教材上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具体事件的显形反映或隐性折射。

[例7] (2009年高考辽宁、宁夏文综卷)右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

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解答本题分两步走,从图片中甲骨文“年”字的构成来看有上面的“禾”和下面的“入”组成。

首先转化或翻译出“禾”的含义,在古代“禾”指的是谷类植物即庄稼。

然后转化“入”的含义,“入”指的是收入或收获的意思。

把上下两层意思结合起来“有年”的意思为有许多庄稼得到收获。

干支纪年与公历换算

干支纪年与公历换算

干支纪年与公历换算一、干支转公历方法一:六十干支表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

方法是:先以Y除以60得出余数,然后再减去4,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查表一中相应序数所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当Y÷60的余数小于4时,给余数加上60再减4,差数与表中比对即知。

2、求公元前某年(设为X)的干支。

方法是:先以X除以60求其余数,再用57减去所得余数,根据所得结果再查表一中对应的干支,即为该年的干支。

同样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周期为60年,当余数大于57时,也需给57加60再减余数。

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只要记住表一,就完全可以不用纸笔,直接由心算推出结果。

小结:两种方法都是除以60,公元后用余数减4,公元前用57减余数,被减数小于减数时都要加60,都用结果定序数。

方法二:十天干与公元纪年个位数对照表根据表二,凡公元某年个位数为7,其对应的天干必为丁,若个位数是3,则对应天干是癸,余类推;凡公元前某年个位数为7,其对应的天干必为甲,若个位数是3,则对应天干是戊,余类推。

反推一样。

十二地支与余数对应表也就是说,公元后任意一年,如果除以12后余数为3,则该年地支必是亥;若是公元前某年除以12的余数为3,其对应的地支则是午。

若某年能被12整除,则对应的公元前、公元后的地支分别是酉、申。

其余类推。

小结:公元前后都是用公元年尾数定天干;年数除以12的余数定地支。

公元前后的天干地支序数不同。

二、由干支推公元六十干支(表一)尽管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但只要有一定的时间范围作为参照,由干支推公元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现假设这一参照系为C,代表公元任意一个世纪。

如果是求公元二十世纪的某干支年,则C=20,余类推。

设100(C-1)÷60的余数为N,则N=mod[100(C-1),60]若所求干支在表一中对应的序数为P则求公元某世纪C的某干支年(对应于表一中的序数为P)的公式可表述为:100(C-1)+{P-[N-4]}+30{1-sgn[P-(N-4)]}试举例说明:例1,若求公元二十世纪的己亥年,则C=20,P=35(查表一知己亥对应序数为35)。

天干地支如何纪年,古代历法,看完秒懂!

天干地支如何纪年,古代历法,看完秒懂!

天干地支如何纪年,古代历法,看完秒懂!在很多人眼里古代历法和天文学一样,高深莫测。

所以,看见古代历法就是一脸懵。

尤其是我们在读历史古籍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天文历法,比如《新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九年,七月辛亥,太白昼见。

甲寅,太白昼见。

八月丙辰,突厥请和。

丁巳,太白昼见。

壬戌,吐谷浑请和。

甲子,皇太子即皇帝位。

”文中的“辛亥”是干支,如果不懂历法我相信你不知道干支代表是意思是什么,为了弄懂一起来学习一下。

古代教育古代的年,一个“春秋”就是一年!在古代每一次改朝换代就会出现“受天命,改正朔。

”正,指的是一年之首。

朔,指的是一月之首。

“正朔”代指历法。

所以,古代的历法,也是不断的更改,经过数次才定型。

在古代“年”和“岁”是同义,因此在古代“岁”就是“年”的意思。

古人常以庄家播种到收成这一个过程,称之为一年。

所以《说文》当中就有:“年,熟谷也。

”按稻子成熟的周期来算,就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在称之为“阳历”,还有一种以“朔望月”为单位,叫“阴历”。

其实古代的历法,既不是阴历也不是单纯的阳历,而是阴阳合一。

在古代,平年12个月,有6个大月各30天,6个小月各29天,全年也就354天。

按照现在的平年来说,少了11天,相隔3年就要少一个月,所以古代三年一闰月,使平均的年份等于一个太阳年(365)。

其实,三年一润也不正确,所以《说文》说:“五年再闰”。

如果,5年闰两次,其实又多了,后来规定19年共闰7个月。

总之,古代的计算年月方法,需要专业的天官去计算,一般人还真的难以弄懂。

所以,我们只要知道平年是365天,闰年366 天,每4年一润就可以了。

在商朝和西周,一年分为春秋两个时节,就是种庄稼时所说的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以表示一年四季。

所以,如果“春秋”出现在这两个朝代之前出现,就指的是一年四季。

在《庄子·逍遥游》中有:“蟪蛄(huìgū)不知春秋。

”文中的“蟪蛄”指的是“蝉”,“春秋”指的是一年,翻译过来就是,蝉的生命短促不知道一年有四季。

干支纪年的推算方法

干支纪年的推算方法

A 干支纪年的推算方法我们中国古代是以干支纪年、月、日、时。

干,即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推算方法一:设定天干地支的对应数字如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 5 6 7 8 9 0 1 2 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推算方法:某年的天干就是这个年分的个位数所对应的天干,地支就是这个年分除以12所得余数的对应地支。

如1997年,个位是7,对应的天干是“丁”;1997除以12余数为5,对应的地支是“丑”,那么,1997年就为“丁丑年”。

再如2000年,个位数是0,对应的天干就是“庚”;2000除以12余数为8,对应的地支是“辰”,那么2000年就是“庚辰年”。

方法二:首先记住六十甲子的序数六十甲子表01 甲子11 甲戌21 甲申31 甲午41 甲辰51 甲寅02 乙丑12 乙亥22 乙酉32 乙未42 乙巳52 乙卯03 丙寅13 丙子23 丙戌33 丙申43 丙午53 丙辰04 丁卯14 丁丑24 丁亥34 丁酉44 丁未54 丁巳05 戊辰15 戊寅25 戊子35 戊戌45 戊申55 戊午06 己巳16 己卯26 己丑36 己亥46 己酉56 己未07 庚午17 庚辰27 庚寅37 庚子47 庚戌57 庚申08 辛未18 辛巳28 辛卯38 辛丑48 辛亥58 辛酉09 壬申19 壬午29 壬辰39 壬寅49 壬子59 壬戌10 癸酉20 癸未30 癸巳40 癸卯50 癸丑60 癸亥推算方法公式:(所求干支的阳历年数—3)除以60=商……余数这里的余数即为所求干支年的序数,然后查上面的六十甲子表,与之相对应的干支即为所求年干支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推算(2009-04-24 21:36:35)由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法一:六十天干纪年法一览表于公元前后的推算均适用,具体的方法如下:1,求公元后某年(设为Y)的干支。

历史上几种常用纪年法

历史上几种常用纪年法

历史上几种常用纪年法一、帝王纪年(帝号或年号纪年)①教材在叙述中国历史时,常常用象“汉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和“贞观时期”,这样的方法来表示时间概念,这种用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的纪年方法,就是帝王纪年法。

②西周至秦朝时期,采用帝号纪年,如周宣王二年,鲁隐公元年、秦二世元年。

③从汉武帝开始,皇帝有年号,采用年号纪年。

如开皇元年,贞观十三年,庆历四年,顺治五年,乾隆三十年。

二、天干地支纪年法①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②干支纪年时,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以每二个字成为一个数,即以天干首字甲,地支首字子合为“甲子”的称第一年,依次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直到最后癸亥为第六十年。

六十年一个循环。

干支还可纪月日时。

③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重要的干支纪年:甲午战争(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辛酉政变(1861年,同治帝),辛丑条约(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

三、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如“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如何快速推算公元年份与干支年份?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0,辛1,壬2,癸3。

如果公元年份最后一位是1,这一年必定是“辛×”年,如1901年辛丑年,1911年辛亥年。

反之,如果干支年份“辛X”,则公元年份最后一位一定是1。

其他数字依次类推。

四、民国纪年①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建立,同时决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

由此历史上又出现了所谓的民国纪年。

这种纪年方法,月日同公历一样,不必换算。

②中华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年如1937年是民国多少年,只要减去1911年,就可算出是民国26年。

反之,知道民国多少年,要换算公历,加上1911年,便可得出答案。

五、黄帝纪年①是以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纪年方法有很多,如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法。

其中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是我国现行并用的两种纪年法。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叫公元元年,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

公元纪年是近代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种新纪年法。

咱中国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中国正式与世界通用的纪年法接轨。

干支纪年法是一种中国古代传统的纪年法,传说出自黄帝时代。

实际是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汉成帝末年,一直延续到现在仍然在使用,也是目前公务员考试的热点,还是办公室工作人员所必备的知识。

干支纪年法即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按一定顺序配合组成。

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常用它来表示,如‚辛酉政变‛‚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等。

那么如何推算公元某年是干支纪年哪一年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是指由十个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以此作为年的序号。

1.天干(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

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著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

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纪年的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纪年的天干地支计算方法

纪年的天干地支计算方法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纪年方式,它以天干和地支组合的形式来记录年份。

这种纪年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天干地支纪年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天干和地支。

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就是将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组合,形成一个 60 年的周期,称为“六十甲子”。

那么,如何进行计算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个基准年份。

比如,以公元 1984 年为基准,这一年是甲子年。

然后,计算目标年份与基准年份的差值。

假设我们要计算 2023 年的天干地支。

2023 年与 1984 年相差 39 年。

接下来,用这个差值分别除以 10 和 12,得到的余数再对应天干和地支。

39÷10 = 39,对应的天干是癸。

39÷12 = 33,对应的地支是卯。

所以,2023 年是癸卯年。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余数的计算要考虑到整除的情况。

如果整除,余数分别为 10 和 12。

再举个例子,比如计算 2030 年。

2030 年与 1984 年相差 46 年。

46÷10 = 46,对应的天干是庚。

46÷12 = 310,对应的地支是戌。

所以,2030 年是庚戌年。

为了更方便地计算,我们还可以记住一些规律。

天干的周期是 10 年,地支的周期是 12 年。

所以,每过 10 年,天干就会重复;每过 12 年,地支就会重复。

而且,天干和地支的组合也是有规律的。

比如,甲只能与子、寅、辰、午、申、戌组合;乙只能与丑、卯、巳、未、酉、亥组合,以此类推。

在实际运用中,了解天干地支纪年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历史文献,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念。

此外,天干地支不仅仅用于纪年,还用于纪月、纪日、纪时。

纪月的方法是,地支是固定的,正月为寅月,二月为卯月,依次类推。

公元前的干支计算公式

公元前的干支计算公式

公元前的干支计算公式一、天干对应数字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0(或10)二、地支对应数字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0(或12)三、公元前的干支计算公式公元元年(1年)是辛酉年,所以公元前1年是庚申年,公元前2年是己未年,由此可以得出公元前年份干支推算公式:公式一:天干:8-公元前年份尾数,得到是几,就是天干对应的第几位,如果不够减,就用18减去公元前年份尾数;地支:10-(公元前年份除以12余数),得到是几,就是地支对应的第几位,如果不够减,就用22减去(公元前年份除以12余数)。

例如:公元前2019年,公元前2019尾数是9,不够减,就用18-9=9,天干第九位为壬;公元前2019除以12余数为3,用10-3=7,地支第七位为午,所以公元前2019年是壬午(马)年。

公式二:用58-(公元前年份除以60余数),得到是几,就是六十甲子中对应的第几位,如果不够减,就用118减去(公元前年份除以60余数)。

例如:公元前2019年,公元前2019除以60余数为39,用58-39=19,六十甲子的第十九位为壬午,所以公元前2019年是壬午(马)年。

【资料拓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是指中国传统纪年历法。

中国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

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期,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这就是“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进入下一年。

(1)天干(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中考历史纪年法区别

中考历史纪年法区别

中考历史纪年法区别
中考历史中涉及的纪年法主要有公元纪年法、帝王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

这三种纪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定义和计算方式。

1. 公元纪年法:也称为公历纪年法,是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

这种纪年法以公元或基督纪年为标准,计算历史事件的时间。

2. 帝王纪年法:也称为年号纪年法,是我国最早的纪年法。

它以国君在位的年数为纪年,例如“公元前221年”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那一年。

3. 干支纪年法:是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的方法。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两者相配,组成六十个组合,用以纪年、月、日、时。

例如,“甲子”是第一年,“乙丑”是第二年,以此类推。

在中考历史中,考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材料,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三种纪年法。

同时,也要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便更准确地解答历史题目。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互换的几种方法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互换的几种方法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互换的几种方法刘彦林【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1【摘要】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常用的纪年法。

纵观中国历史文献资料,干支纪年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

掌握一些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对我们研究历史文献资料和欣赏文人字画,是非常有帮助的。

%Heavenly stems and earthly branches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chronology in ancient China. Taking a panoramic view of Chinese historical bibliography, this approach is kept using in ancient China without interruption. Mastering several conversion method of exchanging heavenly stems and earthly branches and Christian era is of great helpfulness for us to study historical bibliography materials and appreciate scholar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总页数】3页(P19-21)【作者】刘彦林【作者单位】开封市第二实验高级中学,河南尉氏 475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061【相关文献】1.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换算盘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 [J], 刘鹏2.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对应技巧 [J], 曾鹏3.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换算的算术方法 [J], 孙宏安4.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互换的简要方法 [J], 于福东;胡俊秋5.公元纪年推算干支纪年的简便方法 [J], 盛险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元纪年对干支纪年的换算公式

公元纪年对干支纪年的换算公式

公元纪年对干支纪年的换算公式
梁波
【期刊名称】《语文知识》
【年(卷),期】1995(000)006
【摘要】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第六单元单元知识中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在以前的高中课本中也曾出现过公元纪年对干支纪年的换算问题。

因而在高考前的综合训练中时常出现此类题目。

其题型一般是给出一个参考年代的干支纪年,求出某一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其中的参考年和所求年同在六十花甲的同一周期之中。

其实,只要掌握公元纪年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梁波
【作者单位】陕西韩城西庄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公元纪年如何转化为干支纪年 [J], 邹远航
2.浅谈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转换 [J], 曹飞龙
3.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对应技巧 [J], 曾鹏
4.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互换的几种方法 [J], 刘彦林
5.公元纪年如何换算干支纪年 [J], 马艳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