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成像原理2-1

合集下载

MRI技术中T_1_T_2的物理学意义及临床应用

MRI技术中T_1_T_2的物理学意义及临床应用

量) 以最大值衰减到零的变化快慢 , 其本质是自旋核的磁矩方
向由相对的有序状态向相对无序状态的过渡过程 。自旋核的角 →
动量 (磁矩) 是绕主磁场 B 0 作旋进 ,但由于下面内在的原因 , 使
这个旋进的频率 (角频率) 不会一致 : 每个自旋核就相当于一个
小的磁体 , 所以自旋核之间必然存在磁的相互作用 , 作用的结
论哪一种可能性 (概率) 增加都会使热辐射进程加快 , T 1 缩
短 。根据受激励辐射理论 , 当外界电磁波频率与能级跃迁频率
一致时 ,受激辐射就将发生 。样品的 1 H 核因处于不同的共振频
率 , 这样样品就有一个共振频率段 , 样品环境的热辐射的电磁
波谱是一个很宽的谱 , 但总有一部分和共振振率段相重叠 , 总
设置 不够简便 ,电极更换复杂 , 快捷方便 ,电极轻松更换 ,
双极优势 (1) 安全 、电流不经过流强度
发生器 。且使用生理盐水膨宫介质 ,降低 T U R P 水中
高电压 , < 9000V
最大功率 200W , 不同电极输 毒并发症 ; (2) 双极电极 ,能量易于控制 ,温度仅 (40~
肝癌 570 ±190 40 ±10 前列腺癌 610 ±60 140 ±90 胰腺癌 840 ±130 40 ±10 膀胱癌 600 ±280 140 ±110 肾上腺癌 570 ±160 110 ±40 骨髓炎 770 ±20 220 ±40 肺癌 940 ±460 20 ±10
人体组织的磁共振 ( ma g netic re so na nce , M R) 信号强度 决定于这些组织中氢核密度和氢核周围的环境 。这里所说的环 境 , 是指人体组织结构和生化病理状态 。M R 原理告诉我们 , T1 、T2 反映了氢核周围环境的信息 。换句话说 , 人体不同组织 之间 、正常组织与该组织中的病变组织之间氢核密度ρ和 T1 、 T2 三个参数的差异 , 是 M R I 用于临床诊断最主要的物理学基 础。 3 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Physical Principle of MRI(2)8.1 磁共振成像概述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Physical Principle of MRI(2)8.1 磁共振成像概述

灌注成像技术原理
灌注成像临床应用 脑神经(SS EPI)
PWI SS EPI
Delta R2* curve
1&2: Tumor (increased blood flow), 3: Normal
脑功能成像技术
脑功能成像
脑功能成像的临床应用
BOLD&T1W
BOLD&SAS&MRA
• Finger tapping • Activate/Rest curve of 40 ms each • Glioma patient, before surgical operation
梯度磁场与层面选择
若选择的激励脉冲射频频率为:
1 Bz (B0 Gz z1) (9-9)
其中, 为质子的旋磁比,则断面 z z1
中的质子将产生共振,其他断层中的质子 均不处于共振频率,未受激励。
若在x轴上施以频率为 1 的 900 射频 脉冲,则 z z1 平面中的质子磁化强
MRI应用中常用概念
• 驰豫:指磁化矢量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 • 磁化矢量越大,MRI探测到的信号越强
纵向弛预 自旋-晶格弛预
T1弛预
MRI应用中常用概念
• T1时间:测量纵向驰豫的时间 • 定义: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恢复至平
衡态的63%所经历的驰豫时间 • 不同的组织T1时间不同 • 产生MR信号强度上的差别 • 图像上为灰阶的差别
横向弛预 自旋-自旋弛预
T2弛预
MRI应用中常用概念
• T2时间:测量横向驰豫的时间 • 定义:横向磁化矢量从由最大衰减
至37%所经历的驰豫时间 • 不同的组织T2时间不同 • 产生MR信号强度上的差别 • 图像上为灰阶的差别

MRI成像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MRI成像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MRI成像技术的进展及临床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成像技术, 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到医学领域并用于人体成像。

30多年的时间里,MRI得到迅速开展,硬件设备和成像技术不断更新。

主磁场、梯度系统、射频系统功能的改良,多通道、多采集单元、并行采集等技术的应用,使MRI设备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成像速度明显加快。

近几年,超高场MRI在脑功能成像、频谱成像、白质纤维束成像、心脏检查、冠心病诊断、腹部等脏器的检查得到了广泛应用[1]。

1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利用血管内血液流动或经外周血管注入磁共振比照剂显示血管结构,还可提供血流方向、流速、流量等信息,已经成为常规检查技术。

MRA技术主要有时间飞跃法( time offligh,t TOF)、相位比照法(phase contras,t PC)和比照增强MRA(CE-MRA)。

TOF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MRA方法,该技术基于血流的流入增强效应,常用形式有2D TOFMRA和3D TOFMRA。

2D TOFMRA采用较短的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 TR)和较大的反转角,背景组织信号抑制较好,有利于静脉慢血流的显示,多用于颈部动脉和下肢血管的检查。

3D TOFMRA空间分辨率更高,流动失相位相对较轻,受湍流的影响相对较小,多用于脑部动脉的检查[2]。

PCMRA是利用流动所致的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的相位变化来抑制背景、突出血流信号的一种方法,包括2D PCMRA、3D PCMRA和电影(cine) MRA。

与TOFMRA比拟,PCMRA在临床应用相对较少,主要用于静脉性病变的检查和心脏及大血管血流分析。

CE-MRA是经外周静脉团注比照剂Gd-DTPA后,利用比照剂使血液的T1值明显缩短,然后利用超快速且权重很重的T1WI序列(3D fastTOF SPGE,反转角>45°)进行成像。

MRI 磁共振成像

MRI 磁共振成像

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1H、11B、13C、17O、19F、31P。

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初曾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NMR成像(NMR Imaging)一词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

随着大磁体的安装,有人开始担心字母“N”可能会对磁共振成像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nuclear”一词还容易使医院工作人员对磁共振室产生另一个核医学科的联想。

因此,为了突出这一检查技术不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同时与使用放射性元素的核医学相区别,放射学家和设备制造商均同意把“核磁共振成像术”简称为“磁共振成像(MRI)”。

MRI用于影像诊断已经有20多年,作为一种无辐射、低(非)侵袭的检查设备在国内已经相当普及。

由于其需要使用很强的磁场和射频脉冲(RF),因此相应方面的影响也必须考虑,特别是近年随着3T-MR设备使用数量增加,更显示出对其安全性进行重新验证的必要性。

Ⅰ、有关静磁场和RF的安全管理MR检查时,从安全角度必须考虑静磁场、RF、梯度磁场、以及噪音的影响。

特别是近年高场强、高性能MR设备出现,要求比以往更加重视静磁场和RF对人体影响的安全管理。

1、关于静磁场的安全管理3T-MR对磁性体吸引力的增大成为安全管理上的大问题。

屏蔽技术的进步使3T-MR磁场漏泄范围与1.5TMR相比几乎没有差别,但这也使得机架开口部磁场强度急剧衰减,也就是说与1.5T时相比,机架开口部磁场梯度更陡。

对磁性体的吸引力与该磁性体质量和磁场强度、磁场梯度有很大关系,质量越大或磁场梯度变化越陡急,则对磁性体的吸引力越大,这点必须引起足够注意。

1-1、体外金属的安全管理与放射线相比,MRI中使用的强磁场相对安全,但绝不是说不会发生来自MRI 方面的事故。

据此观点,MRI属于低侵袭检查,但不能说是安全检查。

MRI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是绝对禁止持剪刀、手术刀、镊子、听诊器等磁性医疗器械进入检查室,以及将医用氧气瓶、监测装置(如心电图机、血压计、呼吸机)、输液泵等可移动医疗器械送入检查室,接送患者的担架、轮椅车如果不是MRI室专用的非磁性材料制成,也绝对不要进入。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2篇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2篇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2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主要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组织的情况。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体组织中的核磁共振现象,通过探测核自旋的信号来获得图像信息。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MRI的基本原理。

第一篇:核磁共振现象核磁共振现象是MRI基本原理的核心。

要理解核磁共振现象,首先需要了解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每个原子核都有特定的自旋量子数,通常用核磁共振谱学的单位描述,即“核磁共振频率”。

在外部磁场作用下,原子核会发生两种状态的转变:与磁场平行的低能态(称为α态)和与磁场反平行的高能态(称为β态)。

这个过程被称为塞曼效应。

当原子核处于高能态时,可以通过给原子核提供合适的能量,使其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

跃迁的能量差与磁场的频率相匹配,即核磁共振频率。

当磁场频率与共振频率相等时,原子核将吸收能量并产生特定的共振信号。

核磁共振现象通常涉及氢原子核(质子),因为它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原子核。

氢原子核具有自旋量子数1/2,因此具有两种能态,即上能态(α态)和下能态(β态)。

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氢原子核会根据塞曼效应分裂成两个能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共振频率。

第二篇:MRI的成像原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MRI利用一系列脉冲序列和梯度磁场来获取人体组织的图像。

MRI的成像原理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激发、接收、编码和回波。

首先,在激发阶段,一个由无线电频率脉冲组成的RF脉冲被发送到患者的身体内。

这个脉冲会使体内的质子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

然后,在接收阶段,一组精确的线圈会通过探测产生的共振信号来感知质子的强度和位置。

这些共振信号是由质子回到低能态时产生的。

接下来,在编码阶段,梯度磁场被应用到患者的身体上,以确定质子信号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

通过调整梯度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为整个身体创建一个三维坐标系。

最后,在回波阶段,电脉冲会产生一个短暂的信号,被接收线圈捕获并转化为数字信号。

第六章 磁共振成像(第一节至第二节)

第六章  磁共振成像(第一节至第二节)
医学影像物理学 第六章 磁共振成像
主编:南京医科大学 编者 海 南 医学院 华北理工大学 吴小玲 许建梅 侯淑莲
第六章 磁共振成像
2003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
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伯
英国科学家彼德·曼斯菲尔德
第六章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产生 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成像技术。
M x ' y ' M0eTE /T2
T2弛豫及T2*弛豫
三、自旋回波序列与加权图像
3.自旋回波信号的幅值 除第一个周期外,其它周期开始时的纵向磁化矢量均为 Mz,TE时刻的横向磁化矢量为 M x ' y ' M zeT /T Mz是在前一个脉冲周期结束时恢复的纵向磁化矢量。 当 TR>>TE时,可以证明纵向磁化矢量
T1WI
T2WI 加权图像
PDWI
第一节 磁共振信号与加权图像
一、FID信号加权与图像对比度形成 二、自由感应衰减类序列
三、自旋回波序列与加权图像
四、反转恢复序列与加权图像
一、FID信号加权与图像对比度形成 静磁场均匀时,自由感应衰减信号(FID)的衰减 速度反应了样品自旋-自旋相互作用的时间常数T2 ;但通常静磁场是不均匀的,自旋-自旋相互作用 与磁场的不均匀性共同作用,使FID信号的衰减更 快,用时间常数T2*来描述。
TE长
TE合适
合适的TE保证合适的对比度
TE短
三、自旋回波序列与加Hale Waihona Puke 图像4. SE序列的加权图像
(3)质子密度加权图像(PDWI) : 抑制T1差异对信
B0 1T 时约2000~2500ms );抑 号的影响,选择长 TR ( T1 ,

大脑成像原理

大脑成像原理

大脑成像原理一、前言大脑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在大脑成像技术中,最常用的是磁共振成像(MRI)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脑成像技术的原理,包括MRI和fMRI的工作原理、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以及常见的大脑成像应用。

二、磁共振成像(MRI)原理1. 基本原理MRI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结构的图像。

核磁共振现象是指在外加强磁场作用下,原子核会发生自旋进动并产生自旋磁矩,当外加射频场作用于样品时,样品中原子核会吸收射频能量并发生共振。

通过控制不同方向上的梯度磁场,可以得到不同方向上的信号,并利用这些信号重建出图像。

2.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1)强度:强度越高,信噪比越高,图像质量也越好。

(2)均匀性:磁场强度越均匀,图像畸变越小,图像质量也越好。

(3)稳定性:磁场稳定性对于保证图像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非常重要。

(4)线圈:线圈的设计和制造对于图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应用MRI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可以用来检测肿瘤、神经系统疾病、骨骼系统疾病等。

此外,MRI还可以用于心脏成像、血管成像等领域。

三、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原理1. 基本原理fMRI利用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信号)来反映大脑区域的神经活动。

当某个大脑区域被激活时,该区域的血流量会增加,导致局部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氧合血红蛋白与去氧血红蛋白在不同的磁场下具有不同的磁化率,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这种差异来检测大脑区域的神经活动。

2.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1)信噪比:信噪比越高,图像质量也越好。

(2)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越高,可以更准确地检测神经活动。

(3)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越高,可以更准确地定位神经活动区域。

3. 应用fMRI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可以用来研究语言、记忆、情绪等方面的神经机制。

此外,fMRI还可以用于研究精神障碍、脑卒中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核磁共振原理详解

核磁共振原理详解

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物理技术,主要用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动态。

其原理基于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和外加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对核磁共振原理的详细解释。

首先,原子核具有磁性,这是因为它们具有自旋和磁矩。

自旋是一个量子力学概念,表示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

磁矩则是原子核自旋磁性的量度,它与自旋角动量成正比。

当原子核处于静止状态时,其磁矩与外界磁场完全抵消,因此不会产生任何磁性效应。

但是,当原子核受到外加磁场的作用时,其磁矩会受到一个力,使得原子核开始旋转。

这个旋转的角速度与外加磁场的强度和原子核的磁矩成正比。

当原子核旋转时,它会与周围的电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一个交变电磁场。

这个交变电磁场又会对原子核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使得原子核的旋转角速度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与外加磁场的强度和原子核的磁矩有关。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一个强磁场来使原子核旋转。

然后,我们通过测量这个交变电磁场的频率或相位来得到原子核的磁矩和自旋角动量。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分子的结构和动态信息。

总的来说,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的磁性来研究分子结构和动态的技术。

它通过外加磁场和交变电磁场的作用来测量原子核的磁矩和自旋角动量,从而得到分子的结构和动态信息。

MRI和DTI的原理和应用简介课件

MRI和DTI的原理和应用简介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BOLD-fMRI的原理 (2)
• 这两种血红蛋白对磁场影响不同:脱氧血红蛋白 属顺磁物质,引起加权像信号减低。氧合血红蛋 白是抗磁性物质,可增加加权信号强度。
• 当氧合/脱氧血红蛋白的比例增加时,或说脱氧 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其( PT2PRE)T2 缩短效应减 弱,表现为延长。在加权像上表现为信号增强, 故而神经元活动区的加权像信号即高于非活动区 。
BOLD的运作及结果的计算、分析
1.实验设计—刺激模式 2. 统计分析—相关系数
2 8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98 108 118
BOLD 的运动刺激模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fMRI 效 果 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黄穗乔等对48 例位于中央沟附近的脑肿瘤患者接 受常规和功能磁共振检查,其中转移瘤10例,胶 质瘤11例,脑膜瘤6例,动静脉畸形2例,蛛网膜 囊肿2例。功能成像方法采用在手静止和开合运动 中,行快速梯度平面回波连续成像。
结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BOLD-fMRI的优点
• 无创伤,无示踪剂 • 无电离辐射性,无需暴露于放射活性物质
环境 • 空间分辨率高(2~3mm内)及时间分辨率高(
1s以内,快速成像时间为30~100ms) • 可将功能成像与解剖细节结合起来,具有
可见大部分患者的fMRI结果与PET、TMS、DECS结果的相差距离小于1cm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1)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1)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1)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从发现磁共振理论到获得首例人体磁共振图像大致经历了A.5年B.10年C.20年D.30年E.40牟答案:D[解答] 1946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和珀塞尔发现MRI现象。

1978年5月28日,他们取得了第一幅人体头部的核磁共振图像。

2. 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在MRI磁场中的安全范围是A.1高斯线之外B.5高斯线之外C.10高斯线之外D.15高斯线之外E.20高斯线之外答案:B[解答] 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安全准则也明确规定带心脏起搏器等体内电子植入物的患者不得进入5高斯线(0.5mT)内的磁场。

因为这类装置内含许多金属元器件,当体内植入此类装置的患者进行MRI检查时,人体被置于强大的外加静态磁场和变化着的梯度磁场中,在MRI的强磁场及磁扭矩的作用下,磁场与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的铁磁性元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体内植入装置产生移位、功能紊乱及局部升温等现象,轻者造成植入装置失灵,重者造成患者局部灼伤、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3. 氢原子的旋磁比γ为A.17.23MHz/TB.21.30MHz/TC.42.60MHz/TD.63.90MHz/TE.85.20MHz/T答案:C[解答] 在MRI术语中,旋磁比定义为原子在磁场中进行拉莫尔进动时的角频率与磁感应强度之比,符号用γ表示,单位为rad·/(s·T)。

有些文献中也用γ/2π来表示某一原子的旋磁比,单位为MHz/T。

不同原子核有不同的旋磁比。

氢原子的旋磁比γ为42.60MHz/T。

4. 关于横向弛豫的叙述,错误的是A.横向弛豫即T2弛豫B.横向弛豫也称自旋-自旋弛豫C.静磁场的不均匀性会影响横向弛豫D.横向弛豫过程中,不存在能量从氢核向晶格转移E.横向弛豫过程中,能量向周围的环境转移答案:E[解答] 横向弛豫是在横向xy平面上,磁矩由最大值逐渐消失的过程,也称T2弛豫。

核磁共振工作原理 (2)

核磁共振工作原理 (2)

核磁共振工作原理1. 概述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基于原子核的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它通过在强磁场中对样品进行激发和检测,获取关于样品内部结构和性质的信息。

核磁共振在医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描述:2.1 原子核的自旋原子核具有自旋,类似于地球的自转。

自旋可以视为一个微小的磁偶极子,具有旋转角动量和磁矩。

2.2 空间取向量子数原子核的自旋可以沿着磁场方向取向,具有两个可能的状态:沿磁场方向的顺式取向(Spin Up)和反磁场方向的逆式取向(Spin Down)。

这两个状态分别对应不同的能量状态。

2.3 旋磁共振当样品置于强磁场中时,原子核的能级会发生分裂,形成两个能量差异很小的亚能级。

通过外加射频(Radio Frequency,RF)脉冲,可以使原子核发生能级跃迁。

这种能级跃迁称为旋磁共振(Spin Magnetic Resonance)。

在射频场的作用下,原子核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产生吸收或发射射频信号。

2.4 共振条件旋磁共振的共振条件是射频场的频率与共振频率相等。

共振频率与外部磁场强度、核自旋以及核磁矩有关。

2.5 脉冲和检测为了激发和探测样品的核磁共振信号,常使用射频脉冲和接收线圈。

外加射频脉冲可以激发样品的核磁共振信号,而接收线圈可以接收样品发出的射频信号。

3. 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核磁共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它利用原子核的旋磁共振现象,通过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和图像重建,获取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核磁共振成像的步骤包括: - 3.1 导入磁场:将患者放置在强磁场中,使患者体内的原子核取向。

- 3.2 射频脉冲激发:使用射频脉冲激发患者体内的核磁共振信号。

- 3.3 信号接收:通过接收线圈接收患者体内产生的射频信号。

核磁t1和t2原理

核磁t1和t2原理

核磁t1和t2原理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NMR)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领域。

其原理基于原子核在外加磁场和射频激励下的共振吸收现象,通过测量共振信号的强度和特征来获取样品的结构、成分和性质。

核磁共振的T1(纵向弛豫时间)和T2(横向弛豫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对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T1是指当原子核通过吸收能量后,从高能态返回到低能态所需的时间。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通过给样品施加一个90度的射频脉冲,使原子核磁矢量从z轴向x-y平面旋转,然后关闭射频场,观察原子核磁矢量沿z轴方向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时间就是T1。

T1的测量可以提供有关样品中的分子运动、自旋网络以及相互作用的信息。

T2是指当原子核通过吸收能量后,由于相互作用的影响,磁矢量在x-y平面上逐渐失去相位同步并衰减的过程所需的时间。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通过给样品施加一系列的射频脉冲,使原子核磁矢量的相位逐渐失去同步,并通过观察共振信号的衰减来测量T2。

T2的测量可以提供关于样品中的扩散、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梯度磁场的信息。

T1和T2的测量对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医学影像学中,通过测量不同组织的T1和T2值,可以获得图像对比度,从而实现对人体组织的成像。

在化学和材料科学中,T1和T2的测量可以提供有关样品分子动力学和结构的信息,从而帮助研究人员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理。

总结起来,核磁共振的T1和T2原理是通过测量原子核在外加磁场和射频激励下的共振吸收过程中的纵向和横向弛豫时间来获取样品的结构、成分和性质的重要参数。

这些参数的测量对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医学、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二)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二)
Bz Gz 常数 z
故z方向磁场强度随距 离作线性变化: Bz B0 Gz z
梯度磁场
梯度磁场
层面选择
若选择激励脉冲射频频率为:1 Bz ( B0 Gz z1 ) 其中, 为质子的旋磁比,则断面 z=z1 中的质子 将产生共振(图),其他断层中的质子均不处于共 振频率,未受激励。 若在x轴上施以频率为 1的 90。 射频脉冲,则 z=z1 平面中的质子磁化强度矢量将转至x-y平面,在90。 脉冲结束后,质子核磁矩发生自由进动,产生 NMR信号。进动的频率视当时当地的B而定。

层面选择
——磁场构造
层面选择
——Z向梯度场
层面选择
——X向梯度场和Y向梯度场来自层面选择——任意方向的层面选择
层面选择
层面选择
——层面厚度和成像精度

自由感应衰减
自旋-晶格弛豫
弛豫过程中,取低能态的核子增加,磁化强 度矢量M的纵向分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平衡 时的数值M0 自旋体系与晶格的能量交换主要是通过分子 运动(在液体中是随机的Brown运动)完成。

自旋-晶格弛豫
dM z M o M z dt T1
令t=0,Mz=0
令t=0,Mz=-M0
若无外磁场,核磁矩的方向杂乱无章,对外合 成磁矩为零,即磁化矢量 M=0 在外磁场B0的作用下,各核磁矩围绕该磁场拉 莫进动。核磁矩与B0 “平行”或“反平行” (热运动获得能量) 在平衡时,“平行”取向的核磁矩总数略大于 “反平行”取向的核磁矩总数,故M与B0方向 相同,但量值很小很小

可点击三角键观看动画, Alt-F4退出动画

可点击“图”观看动画、Alt-F4退出动 画

第3章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组成(1-2)

第3章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组成(1-2)

第3章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组成模拟11.哪一个系统不是MRI主要组成部分A. 梯度磁场系统B. 计算机及图像处理系统C. 射频系统D. 主磁体系统E. 电源与空调系统2.磁体的主要性能指标A.磁场强度B.磁场均匀度C.磁场稳定性D.磁体孔径大小E. 以上均是3.目前应用于腹部临床检查最多的MRI扫描仪主磁体的磁场强度是A.0.1TB.0.3TC.1.5TD.3TE.5T30.超导型磁体的电磁线圈的工作温度是A.2.1KB.3.2KC.4KD.4.2KE.8K4.当线圈温度超过多少时,会发生失超A.3.2KB.4.2KC.8KD.10KE.-273°C5.超导型磁体的优点A.成像质量高B.磁场强度高C.磁场稳定而均匀D.几乎不受环境温度的波动影响E. 以上均是6.磁场屏蔽的标准一般为A. 5GsB. 10GsC. 15GsD. 1MTE. 5MT7. 梯度线圈绕在主磁体和匀场补偿线圈内,它由几组线圈组成A.一组B.两组C.三组D.四组E.五组8. 梯度磁场应具备的条件A.功率损耗大B.切换时间长C.所形成的梯度场在成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非线形特征D.最低程度涡流效应E. 响应时间要长9. 1.5T MRI设备最高配置的梯度线圈A.场强已达25mT/m,切换率超过120mT/m.sB.场强已达30mT/m,切换率超过100mT/m.sC.场强已达45mT/m,切换率超过150mT/m.sD.场强已达60mT/m,切换率超过200mT/m.sE.场强已达80mT/m,切换率超过200mT/m.s10.射频系统的组成中不包括A.发射器B.功率放大器C.发射和接受线圈D.电源系统E.低噪声放大器11.不是表面线圈的特点A.在成像野内灵敏度不均匀B.越靠近线圈灵敏度越高C.有效成像范围通常比全容积线圈的有效成像范围小D.通常只用于接收信号E.信噪比和分辨力低12.磁体间的观察窗用铜网的目的A.是用于将屏蔽间接地B.是用于射频屏蔽C.是用于美观D.是用于磁屏蔽E.是防止反光便于观察里面的情况13.MRI影像分析软件不包括A.查找硬盘上患者一般资料B.调节灰度(窗宽、窗位)C.影像的注释和标识D.影像的计算与测量E. 影像重建14.MRI计算机系统外部硬件不包括A.存储器B.A/D转换器C.输入设备D.输出设备E.监视器15.不属于磁共振构成部件的是A.磁体系统B.梯度磁场系统C.射频系统D.计算机及图像处理系统E.数字减影系统16.不属于磁体主要性能指标的是A.磁场强度B.均匀度Gd3影像园C。

cest mri技术原理

cest mri技术原理

cest mri技术原理Cest MRI技术原理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获取人体或物体内部结构信息的非侵入式医学影像技术。

而Cest MRI技术则是MRI技术的一个分支,它通过对特定分子的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效应进行检测,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代谢信息,对于肿瘤、脑卒中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Cest MRI技术原理的核心是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效应(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 CEST)的利用。

这个原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当核自旋系统处于磁场中时,外加一个特定的射频脉冲能够使得核自旋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形成共振现象。

而在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效应中,我们利用待检测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化学交换反应,实现对待检测分子的定量检测。

具体来说,Cest MRI技术通过两个步骤实现对待检测分子的成像。

首先,在饱和脉冲的作用下,我们将水分子的自由质子饱和,使其磁化程度降低。

然后,我们通过对水分子与待检测分子之间的化学交换反应进行监测,得到待检测分子的信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频率,即饱和脉冲的频率,来饱和水分子的自由质子。

这个频率通常与待检测分子的特定化学位点相关。

通过调整饱和脉冲的频率,我们可以在成像中选择性地饱和不同的分子,从而实现对多种代谢物的定量检测。

这也是Cest MRI技术与传统MRI技术的一个重要区别。

除了选择适当的饱和脉冲频率外,Cest MRI技术还需要考虑信号强度与化学交换速率之间的关系。

化学交换速率越快,信号强度就越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化学交换速率,来增强待检测分子的信号强度,从而提高成像的灵敏度。

Cest MRI技术还可以通过对待检测分子的饱和程度进行调节,实现对不同浓度的分子的成像。

这一点对于定量分析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信号的强度,来推断待检测分子的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SE分类
FSE T1WI :T2驰豫污染。 短ETL的FSE序列。 长ETL的FSE序列。 水成像/体部屏气扫描成像。
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成像速度很快,亚秒扫描。 TR无穷大,ES很短。 模糊效应更显著。 脂肪信号和能量沉积提高。 T2WI权重比较重。
HASTE序列的脉冲设计与k空间填充
回波时间(TE,echo time) time) 回波时间(TE,
产生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的脉冲中点到回波 中点的时间间隔。 SE:90度脉冲中点到自旋回波中点。 GE:小角度脉冲中点到梯度回波中点。
有效回波时间( TE) 有效回波时间(effective TE)
在快速序列中(FSE,EPI ),射频脉冲 中点到填充K空间中央的回波中点的时间间隔。
1. 2. 3.
FLAIR
乙烯乙二醇中毒
PDWI SE序列 SE序列
T2WI
T1WI FSTIR序列 FSTIR序列
脑部双反转恢复脉冲的作用机理
反转恢复序列影像对比
TR (ms) TI (ms) 50 100 250 500 750 1000 2000
射频脉冲后磁化矢量变化
自旋回波序列 梯度回波序列
True-FISP 序列的应用
正常
心梗
True-FISP 序列的应产生的基础,利用读出梯度场的连续正反向切换, 基于梯度回波产生的基础,利用读出梯度场的连续正反向切换, 产生由多个梯度回波产生的梯度回波链,因此,EPI是一次射频脉冲 产生由多个梯度回波产生的梯度回波链,因此,EPI是一次射频脉冲 激发后,采集多个梯度回波。 激发后,采集多个梯度回波。
成像原理
杨 健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磁共振成像脉冲序列
MRI序列
• 定义: 定义: 射频脉冲、 射频脉冲、梯度场和信号采集时刻等参数的 设置及其在时序上的排列。 设置及其在时序上的排列。 • 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 1.流程表达法(公式表示法) 1.流程表达法(公式表示法) 流程表达法 2.时序图表达法 2.时序图表达法 • 流程表达法: 流程表达法: (90° 180° (90°— TI — 180°— echo — T’) n )
反转恢复时间(TI,inversion recovery time) time) 反转恢复时间(TI,
180度反转预脉冲中点到激发脉冲中点的时间间隔。
激励次数( 激励次数(NEX number of excitation) excitation)
信号平均采集次数(NSA):扫描时间与NSA成正的线性关 系。 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的增加与NSA的平 方根成正比.
EPI临床应用
1. 2.
1. 2. 3.
1. 2.
单次激发GRE-EPI T2*WI, 10 张/秒. 首过灌注成像 BOLD脑功能 单次激发SE-EPI 脑部超快速T2WI 腹部屏气T2WI DWI、DTI 多次激发IR-EPI 心肌灌注加权 腹部灌注加权
SS-EPI DWI
肺癌肝转移
T1WI T2WI
多回波间信号的变化
影像对比
C = SA - SB
MRI的对比
权重 T1 T2 质子 TR 值 < = T1 > > T1 > > T1 TE 值 < < T2 > = T2 < < T2
自旋回波影像对比
TE (ms) TR (ms) 250 500 750 1000 2000 20 40 60 80
CE-T1WI
SE-EPI
T1WI
T2WI
SS-SE-EPI
LAVA动 态增强
MRI脉冲序列相关的概念
重复时间(TR-time of repeat) TR-
脉冲序列相邻的两次执行的时间间隔。
SE序列:两个90度脉冲中点间的时间间隔。 GE序列:两个小角度脉冲中点间的时间间隔。 IR序列:两个180度反转预脉冲中点间的时间间 隔。 单次激发序列:只有一个激发脉冲,所以TR无穷 大。
时序图的表达
180°
五个部分
TSE序列的脉冲设 TSE序列的脉冲设 计与k 计与k空间填充
脉冲序列的分类
按采集信号类型
FID类序列:部分饱和恢复序列、反转恢复序列。 自旋回波类序列:利用180度聚焦脉冲产生自旋回 波。SE、FSE 梯度回波序列:利用读出梯度场切换产生的梯度 回波。FLASH、FISP。 杂合序列:含两种以上回波。SE-EPI
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SSHTSE舒张末期图像
SSHTSE收缩中期图像
本研究灌注差值图
反转恢复序列
T1加权对比最佳。 扫描时间延长。 由于产生不同对比。抑制某组织的TI值= 69%的T1值 STIR 1.5T脂肪T1值200-250ms, TI=150ms. FLAIR 1.5T脑脊液T1值3000-4000ms, TI=2100-2500ms 双反转:显示灰或白质,黑血技术。
EPI特点
相位编码梯度在每个回波采集 结束后施加, 结束后施加,其持续时间的中 点正好与读出梯度场切换过零 点时重叠。 点时重叠。 K空间迂回填充模式,与读出梯 空间迂回填充模式, 度场的连续正反向切换相关。 度场的连续正反向切换相关。
EPI分类
1. 2.
1. 2.
3.
按激发次数: 单次激发(SS-EPI),TA=100ms,功能成像 多次激发(MS-EPI), SNR高,伪影少。 按脉冲 梯度回波EPI,90度后EPI序列,多为SS-EPI,T2*WI。 自旋回波EPI, 90度后180度EPI序列,第一个自旋回波 填K零线,T2WI,用于DWI。 反转恢复EPI, MS-EPI,超快速T1WI。
3D T2WI SSFP
尺骨茎突撕裂
True-FISP 序列的特点
多采用大翻转角。 1. 多采用大翻转角。 T2/T1对比 2. T2/T1对比 3. 长T2组织信号更强,血管造影。 T2组织信号更强 血管造影。 组织信号更强, 特别适合3D成像,内耳、神经根。 3D成像 4. 特别适合3D成像,内耳、神经根。 对运动导致的相移比较敏感。 5. 对运动导致的相移比较敏感。 局部磁敏感伪影大。 6. 局部磁敏感伪影大。
梯度回波序列
梯度回波(GRE)
读出梯度场切换产生的回波。 离相位梯度 聚相位梯度
SE序列的不同 与SE序列的不同
1.
2.
激发脉冲:GRE-小角 度激发脉冲, SE-90度。 回波的产生: GRE-读 出梯度场的切换;SE180度聚焦脉冲。
GRE序列特点
1. 2. 3.
小角度激发脉冲, 加速成像速度。 小角度激发能量小,SAR低。 产生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的效率高。 纵向驰豫所需时间缩短,TR变短。 回波的产生采用读出梯度场的切换进一步加快采集速度。 T2*的驰豫信息。 GRE序列固有信噪比低。 对梯度场要求高,噪声大。 对磁场不均匀性敏感。 血流常成高信号。
利用SE死期的技术
多层面SE序列
180o 90o Slice 1 TR Echo 90o 180o Echo
Slice 2 Slice 3
Slice 4 Slice 5
多回波SE序列: 每个回波需要读出梯度的配合。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的特点
临床应用最广泛 速度加快,决定于ETL. 图像模糊, ETL越长,回波信号差别越大,图像越模糊。 脂肪组织信号强度增高。J-偶联 对磁场不均匀性不敏感。 能量沉积增加, ETL越长/ES越小, SAR增高越明显。
Ernst翻转角
在给定T1和TR的前提下,梯度回波信号的最 大幅度决定于Ernst翻转角: αErnst= arccose –TR/T1
梯度回波序列影像对比
TR (ms) θ ( ) 25
o
50
100
200
15 30 45 60 90
GRE序列中的回波信号类型
去除剩余磁化的GRE(去除SSFP-Refocused Mxy) 扰相梯度回波(FFE)、随机RF脉冲照射(RFspoiling). 利用剩余磁化的GRE:普通稳态进动快速成像(FISP)-重 聚焦相位编码梯度. 真稳态进动回波(Ture FISP):读出、选层和相位编码 方向均加入重聚梯度。
饱和恢复序列
最简单的序列。 TR时间长,约为3~5T1。 难以显示T2对比。 可获得T1对比。 目前一般不再使用。
(90°— TR) n °
自旋回波序列
SE序列特点
优点
1.
缺点
较长的TR。 90度射频脉冲能量大。 T2WI成像时间长。 运动伪影多见。 不宜进行动态增强扫描。
2. 3. 4.
结构简单,信号变化容易 1. 解释。 2. 图像具有良好的信噪比。 3. 图像组织对比良好。 4. 对磁场的不均匀敏感性低,5. 磁化率伪影很轻微。
采集时间 (TA,acquisition time) TA, time)
TA=TR×层数×NEX ×相位编码步数/ETL
信噪比与信号平均次数
SNR
Nex 1 2 4 16
Nex1/2
Nex1/2 1.00 1.41 2.00 4.00 Image
The End
肝脏富血供转移瘤 Gadolinium-enhanced 3D LAVA
SWI SWI SWI SWI 磁 敏 感 加 权 像 ( 成
SSFP和扰相GRE的比较
激发角增大,扰相GRE的T1权重增加,SSFP的T2权重增加.
1.
2.
3.
4.
短TR(<20ms)、短TE(<10ms)、小激发角<20度,均缺 乏组织对比。 短TR(<20ms)、短TE(<10ms)、激发角=30-50度,扰 相GRE软组织对比好, SSFP的液体信号高。 短TR(<20ms)、短TE(<10ms)、激发角>50度,扰相 GRE软组织对比饱和下降, SSFP的液体信号更高。 长TR(>>T2), SSFP和扰相GRE类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