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之论文
中国传统建筑论文
![中国传统建筑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cb40b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d.png)
中国传统建筑论文中国传统建筑被誉为世界建筑的瑰宝,其独特的设计和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传统建筑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象征。
本篇论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设计理念以及其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均衡和谐、注重精致、注重功能、材料丰富和注重环境适应性。
首先,均衡和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传统建筑注重对称、平衡和谐的空间布局,通过建筑和园林的布置来体现均衡和谐的美感。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自然和人类之间和谐关系的追求。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精致和细腻。
在传统建筑中,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雕琢,从建筑的屋檐、门窗到内部的花纹装饰,无一不展示了中国传统工匠精湛的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第三,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功能。
传统建筑注重实用性,既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充分考虑到建筑在特定环境中的功能需求。
例如,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天井设计可以提供照明和通风的功能。
第四,中国传统建筑使用丰富的材料。
传统建筑采用了多种材料,包括木材、石材、土坯以及瓦片等。
这些材料不仅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质感和外观,还能够提供良好的隔热和保温性能。
最后,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环境适应性。
传统建筑常常通过适当的朝向和布局来应对当地的气候条件。
例如,在南方地区,建筑会合理设置庭院和树木来遮荫和降低室内温度,而北方地区的建筑则常常采用围合式布局来阻挡冷风。
第二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尊重自然、追求和谐、反映社会观念和强调节制。
首先,中国传统建筑强调对自然的尊重。
传统建筑常常采用自然材料和自然色彩来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此外,传统建筑还会以自然为灵感源泉,通过建筑布局和造景来体现对自然的敬畏和崇尚。
其次,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和谐。
通过对称的布局、色彩的搭配和比例的控制,传统建筑追求空间和谐的美感。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5b053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0.png)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中国古代建筑经历千年发展,在尊重民族性、地区性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改良、进步,形成富有内涵的建筑文化体系。
对中国古建筑进行赏析有助于我们的审美视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古建筑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斗拱之研究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
提到木结构,不得不再提及斗拱,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极为的重要作用,是集木结构之大成者。
关键词古代建筑;中国文化;木结构;斗拱中国古代建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极具中国传统思想内涵。
同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结构、空间、环境的选择和处理上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特色。
纵观中国古代建筑,故宫的雄伟、庄严让人肃然起敬,将中国悠久文化传统体现的淋漓尽致,显示了先人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木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形态上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屋顶的形态,其体形硕大,而且呈曲面状,屋顶四面的屋檐两头高于中间,正脊和檐端也是曲线,再融入一些传统装饰元素,就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一部分,古代文人欣然称之为“如鸟斯革,如斯飞”。
屋顶的硕大构筑并没有笨拙的沉重感,反而颇有几分灵动。
古人为了设计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斗拱。
斗拱通过力学原理,将梁斗对外挑屋檐的受力传输到立柱,从而解决了大面积挑空屋顶的受力难题。
斗拱向外出挑,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壮观。
斗拱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2)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2)](https://img.taocdn.com/s3/m/8b059ac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79.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2)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篇4浅析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影壁【摘要】本文简述了影壁的渊源和功能,通过分析古代建筑中影壁的演化、分类以及影壁的基本装饰形式,体现出影壁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建筑艺术遗产。
【关键词】影壁;演化;分类;装饰影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建造在院落大门里面或外面具有屏障作用的墙体。
影壁的出现是和地理位置、气候有着密切关系。
在北方,冬季风大天冷,如果将影壁设置在大门内或外就会起到了阻隔寒冷北风的长驱直入。
在南方,则是起到引导风的疏通流动,以降低庭院内的气温。
但由于古代历史中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人们更多的给影壁附加上许多风水、风俗的色彩。
1、影壁的演化影壁几乎和屏风是同一时期出现在古代建筑中的,在陕西歧山发掘的西周建筑遗址中就出现了影壁的设置。
该影壁设立于大门的对面,与门基本同宽。
据考证,该影壁壁身以夯土筑成,四角可能有立柱四根,上部是或木或草的坡顶。
由此推断,影壁的使用不会晚于周中期或晚期。
早期,影壁被称之为“树”,大约是为了体现有树立屏档的意思,影壁的设置已出现了在大门之内和大门之外两种形式,也就是所谓的“内屏”和“外屏”之别。
古代建筑中的门屏观念在汉代就已经形成,在汉代的相关文献记载中多称影壁为“罘�”。
此外,在《广雅》、《博雅》和《酉阳杂俎》等古文献中都认为罘�即为影壁。
由此可以推论,汉代影壁应有“萧墙”、“照墙和“罘�”三个名称,至少不能排除罘�被称为影壁的说法。
大约在唐代中后期,独立的空间屏障墙开始使用影壁这一称呼,这也与壁塑艺术有很大的关系。
南宋学者、画家邓椿在其所著的《画继》中记载道:“惠之(杨惠之、唐开元人)塑山水壁,郭熙见之,又出新意,遂今垢者不泥掌,止(只)用手枪于壁,或凹或凸,俱所不同。
于(余)者,以墨随其形迹,晕成峰林壑,加之楼阁人物之属,宛如天成,谓之影壁”。
以后,在室外的照壁、萧墙大多会饰以雕刻有人物、动物、花卉的砖石,而影壁一词也随即取代了原有的萧墙和照墙,更多地为人们所使用。
中国古建筑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127b6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0.png)
中国古建筑论文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演变、建筑特点以及文化意义。
第一部分是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建筑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建筑遗址,经历了不同朝代和历史阶段的变迁,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特点。
从商代到西汉时期,中国古建筑主要以神庙、宫殿和陵墓为主要建筑形式,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权势和崇拜。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形式逐渐多样化,增加了官方建筑、民居以及公共设施等建筑类型。
从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国古建筑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宫殿、园林和寺庙等建筑形式。
第二部分是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特点。
中国古建筑有许多独特的建筑特点,如建筑结构、布局和材料选择等方面。
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结构一般采用悬山式和空心木构架结构,以及青石和红砖等材料的使用。
布局上,中国古建筑讲究室内外空间的平衡和连续,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建筑中的对称和比例。
此外,中国古建筑的装饰也是其独特的特点,如彩绘、壁画和雕刻等。
第三部分是中国古建筑的文化意义。
中国古建筑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
中国古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审美追求。
它们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中国古建筑还是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和学者前来学习和研究。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形式,它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特点和丰富的文化意义。
研究中国古建筑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建筑论文六篇
![传统建筑论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08ba1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0.png)
传统建筑论文六篇传统建筑论文范文11.1历史背景分析。
建筑具有极强的社会属性,能够充分代表城市肌理和文脉片段。
建筑历史是通过传统材料的记录进行呈现的,其从某种程度而言留下了历史印记,具有肯定影响和心理示意。
人作为具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对传统材料自身具有的亲切属性和自然属性能够直接产生认同感。
1.2进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快速进展,建筑行业也迎来蓬勃进展的时期。
传统的建筑材料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自身发生巨大变革,新的建筑理念和技术水平对传统建筑材料给予了全新的概念和意义,表现手法也由保守向夸张过渡。
传统观建筑材料自身具备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能实现进一步拓展与丰富,美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让人在视角效果上实现美。
目前,诸多建筑师熟悉到现代地域建筑融合地方情感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显示出时代特征,还可以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连续。
现代建筑中融合传统建筑材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文自然的本质,体现出人文关怀。
1.3讨论传统建筑材料的作用及内在本质。
所谓传统建筑材料是指传统土木建筑结构全部材料的总称。
传统的建筑材料主要有:砖、瓦、沙石、石灰、石膏、菱苦土、水泥、混凝土、木材、竹材等等。
现代建筑师们采纳传统建筑材料的实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在传统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材料的运用下,体现建筑魅力,使传统建筑材料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2新理念在传统观建筑材料中的体现在全球化的今日,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相互交融,世界文化与传统文化更是无法避开的相互交织。
而处于这种世界进展趋势之下,我们应当正确看待传统建筑材料,在当地传统建筑材料的基础之上,将外来的和新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借鉴。
目前,地域性的建筑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利用高科技水平和材料,还需要考虑如何与传统材料有效结合,在保持传统建筑自身属性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以顺应时展要求。
当前,随着高新技术工艺的水平的提高,为传统建筑材料的进展制造了更多的机会与平台。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b3ebd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6.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中国是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因其地域特征、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因而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古建筑风格。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篇1谈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摘要】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设计者致力于寻求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然而,如何将现代景观技术与本土化的建筑符号相结合,通过采取延续传统建筑符号景观艺术特征的手段,来传承民族化、地域性的文脉,如何做到景观设计中建筑外环境与建筑本身的文化传承和传统建筑符号的延续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景观设计;运用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璀璨的中国建筑史上,无数的优秀作品留给后人观赏品评,其中也留给后世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元素,供后人在景观设计中使用。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能赋予景观长久生命力的元素多来自于民族的、传统的、地域的。
因此,在景观设计技巧性因素越来越成熟的今天,如何将古代建筑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保持建筑与文化的呼应、延续,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设计者从传统文化的集成以及现代设计技术的应用等多个方面,为此做着不懈努力。
一、我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我国的古代建筑中的东方文化特色,不仅使建筑物具有了优美的外观形象,而且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极大地加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因此我国的国代建筑兼具观赏性及内涵性,在对古代建筑进行品评时,应尤其注意这一点。
1、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几千年来,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较,中国的古代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上以木质结构为主。
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住民就已学会构木为巢,春秋时期,这种结构方式被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木构架兼具抗震性、隔热性、绝缘性,且做工巧妙,通过隼头、插栓等工艺搭接,几乎看不到外连接,同时建筑材料易获得、易加工等优点,为几千年来中国建筑毫无争议的首选结构,各种宫殿、寺庙、亭园、书屋等建筑群体无不采用此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d0f5f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9.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建筑体系之一,中国古代建筑在设计理念、结构形式、建筑材料和装饰艺术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融为一体,尊重自然规律,倡导“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例如,宫殿建筑常常依山傍水而建,注重山川的风水格局;庙宇建筑则常常以中轴线为主要布局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古代建筑中还融入了许多传统的符号和象征,如屋顶上的飞檐、琉璃瓦等,使建筑更具有文化内涵。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为主,注重结构的稳定性和变通性。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常采用榫卯结构,通过将木材的不同部分错综连接起来,增强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另外,中国古代建筑还采用了独特的斗拱结构,通过斗拱的相互嵌套,使建筑具有更大的空间感和美学价值。
第三,中国古代建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丰富多样,并且讲究材料的品质和工艺。
古代中国建筑常采用砖、石和木材等材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古代建筑常用的青砖。
青砖质地细腻,色泽独特,经久耐用,并且能够调节室内温度。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注重对建筑材料的加工和装饰,如在建筑表面涂抹朱砂、彩绘等,使建筑更加美观。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绘画、雕刻和彩绘等装饰手法的运用。
例如,古代宫殿建筑常常在柱子上雕刻精美的牡丹花纹,表达出皇室的尊贵和富贵;庙宇建筑则常常绘制神话故事和历史事件的壁画,体现了中国人崇尚历史和神话的文化特点。
此外,古代建筑还注重户外景观的布局和园林的设计,如建筑周围的庭院、花园和假山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古建筑文化论文
![中国古建筑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21d78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6.png)
中国古建筑文化论文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凝聚着中国人文思想的精髓。
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建筑文化,关键在于弃其糟粕、扬其精华,重在神似,而非形似。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建筑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建筑文化论文范文一:探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传统文化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传统文化历史内涵论文摘要:建筑被誉为“石头的史书”、“凝固的历史”,是包罗万象的空间艺术。
透过那斑斑驳驳的一砖一石,人们能够从中解读出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是华夏文明的历史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传统文化中的礼制,宗族家庭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精神都影响着建筑的布局,建筑环境设计和装饰风格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意蕴。
建筑,是指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它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外,还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具备很独特的审美价值。
建筑的文化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从纵的方面看,建筑具有时代性的差异;从横的方面看,建筑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差异。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历史渊源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建筑风格的多样性。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土木结构体系。
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先从地面上立起木柱,在柱子上架设横向的梁枋,再在这些梁枋上铺设屋顶,所有房屋顶部的重量都由梁枋传到柱子,经过柱子传到地面。
而用土、砖、石或者其他材料筑成的墙,只起到隔断的作用而不承受房屋的重量。
中国的古代建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表现帝王活动、生活的宫廷建筑;二是表现人民生活、活动的民居建筑。
这两大类建筑与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本文中,笔者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的传统文化。
一、“礼制”与中国传统建筑君主专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政体形式。
“礼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很重要的。
所谓“礼”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秩序,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等级制度。
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
![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ede3c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67.png)
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深远而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用双手缔造的艺术辉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是历史文明中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论文范文一:解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之美内容摘要:文章就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灵动美、虚实美、流动美、序列美展开论述,并通过中西方建筑美学之比较,意在说明我们应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之精髓。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美学一、建筑空间之美学概述建筑,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人造的空间环境。
这种空间环境,一方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的需要。
即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性产品,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产品,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或曰是精神对物质的超越。
为此,不仅要赋予它以使用要求,而且还应当赋予它以美的属性。
回顾建筑史册:希腊庙宇神堂的尺度、罗马万神庙内部的完整、哥特教堂中庭的运动感、文艺复兴时期室内的和谐以及巴洛克建筑的诡谲变幻,都说明了建筑空间之美。
从众多建筑名作中可以看到,诗意的空间一方面来自实体美的建构,这主要是与建造逻辑相符的建筑结构、材料、构造等建筑元素自身美的创造;另一方面则来自对富于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空间观念的创造,它源于人与自然的一些原始体验,在建筑中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元素的妙用。
而空间观念的实现必须借助于实体的构成。
二、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之美(一)灵动空间之美中国传统的室内居住空间都具有功能上的灵动、可变美。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建筑结构上的灵活性。
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上是以“柱”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支撑屋顶和楼层的木构架和室内分隔空间的墙体在结构上是分开的,这使得墙体不承担重量,而且为灵活分隔室内空间提供了可能性。
在古建筑中,分隔室内空间的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完全分割,即在柱子之间砌薄墙或镶板;另一类是半分隔,即在相邻空间之间设置隔扇、屏风、碧沙橱、帐幔、罩、博古架和其他陈设来分隔,造成空间若断若续、若分若合、若开若闭的层次和丰富的变化,使相邻空间之间相互沟通,又彼此隔离,成为一个互相渗透的有机体。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70efc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b.png)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中国古代建筑经历千年发展,在尊重民族性、地区性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改良、进步,形成富有内涵的建筑文化体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论文范文一: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建筑儒家礼教天人合一论文摘要: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他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类型,建筑与文化关系密切,建筑在不同时期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儒家礼教、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民俗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
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1。
一、儒家礼教等级制与中国古建筑儒家建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到传统建筑的布局、造型和色彩等方面。
中国古典建筑多以中轴线布局,主建筑为中,次要建筑在两侧,左右对称,以众多的单体建筑有序的组成一组建筑群体。
这些单体是以中心建筑为核心,布局有严格的方向性,等级分明,层次清晰。
其组成的方式是严格按照儒家“尊卑有序、上下有分,内外有别”的思想。
纵向以北为上,东西为下,横向结构以左为上,以右为下,居住方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也都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对内外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摆设、室内陈设都有严格的限定。
如中国传统屋顶就分九级,其中以重檐庑殿顶级别最高,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再次是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十字脊顶、盝顶、盔顶。
硬山顶等级最低,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
中国古代建筑对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等级划分,总的来说以黄色为尊,其下依次为:赤、绿、青、蓝、黑、灰。
宫殿用金、黄、赤色调,而民居却只能用黑、灰,白为墙面及屋顶色调2。
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古建筑老子提出“天人合一”观点,认为人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主张顺应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征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征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6718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8.png)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征论文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具有独特的特征。
本论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布局结构、建筑材料和艺术装饰等方面的内容。
一、布局结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注重对称、对景和空间层次的处理。
对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园林建筑也不例外。
在整体布局上,常常采用对称的方式,使得园林建筑呈现出平衡和谐的美感。
例如,以建筑物为中心,左右对称的布局是常见的形式。
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注重对景的处理,建筑物通常与自然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一种统一的视觉效果。
另外,园林建筑通过设置不同的园林区域,形成不同层次的空间结构。
这些层次的转换增加了园林建筑的视觉层次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建筑材料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既体现了建筑的实用性,又使园林建筑呈现出国粹之美。
在建筑结构上,常常采用大檩架和斗拱等结构形式,使得建筑物更加稳固和牢固。
此外,古典园林建筑还使用了砖、石、瓦等材料来加强建筑的结构和装饰。
特别是在培育小型园林景观中,常用砖石围合,铺设瓦片,使得园林建筑更加精致细腻。
三、艺术装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装饰包括各类雕刻、彩绘和家具陈设等。
雕刻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法,常用的雕刻元素有花鸟、人物和动植物等。
这些雕刻作品既展示了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又赋予了园林建筑独特的艺术氛围。
彩绘也是园林建筑的常见装饰方式,通常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门窗和梁柱上,采用鲜艳的颜色和细腻的绘画技法。
此外,园林建筑还注重家具的陈设,常常使用紫檀木、红木等高档材料制作家具,使园林建筑更加典雅和豪华。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布局结构、建筑材料和艺术装饰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
今天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建筑文化及其美学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建筑论文范文
![古代建筑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f4f9f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e.png)
古代建筑论文范文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建筑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古代建筑论文范文篇1论装饰在古代建筑中的运用摘要:纵观世界建筑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建筑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木构架为结构体系,单栋房屋组成为建筑群体和它们建筑群组的空间形态、建筑单体的整体外观到建筑各部分的造型艺术上。
而装饰艺术的运用在建筑形式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工匠们将雕刻绘画用到建筑装饰里,增强了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赋予了建筑艺术的外观形象和思想内涵,可以看出装饰成为古代建筑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空间形态;装饰;建筑;艺术我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
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他不仅体现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形式。
一、建筑装饰的起源装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最先用于器物和生活用品上的装饰图形被称为实用品装饰;用于人体上的装饰图形被称为纹身装饰;用于栖身居住之地的装饰图形被称为最原始的环境装饰,这些可以说是最早的装饰图案了。
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了打磨光滑的骨器、蚌壳,大小不一的砾石,有一些砾石还是彩色的,白的、绿的中间有小孔,在穿孔上还发现人工染上去的红颜色。
据分析这可能是一种穿起来挂在猿人身上的装饰品。
新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工具有了进步,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石造工具,被打磨得十分光滑,很多的生活器皿上也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装饰纹样,同时也出现了简单的色彩。
体现了人类早期的审美趣味和观念。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的居住形式逐渐从树上迁移到了地面,用木和泥土建造房屋,在建造的过程中,匠人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美化和加工,装饰就这样出现在了建筑中。
而装饰也随着建筑的不断发展变的完备和丰富,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和发展了自己的建筑美感和建筑艺术观念。
写古老建筑的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
![写古老建筑的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6a73b6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0.png)
写古老建筑的议论文作文范文模板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写古老建筑的议论文作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欢迎浏览阅读转发!写古老建筑的议论文作文1这是一曲绝响,一曲我国古代纯木结构的绝响。
它就是广西容县的真武阁,静静地耸立在绣江边上,一立就是430多年。
真武阁是430多年前一位无名工匠创造的一栋技艺高超的纯木结构建筑,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它的惊世骇俗不亚于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和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
真武阁与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并称古代“江南四大名楼”,并非过誉。
尽管它二楼以四根悬空的金柱承担着三楼的重量,但狂风撼不动它,暴雨打不散它,雷电击不碎它,地震摇不倒它,火灾躲避着它,虫蚁敬畏着它,人们更是小心翼翼地守护它。
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局限,真武阁没能像艾菲尔铁塔、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万里长城等那样引起世界性的关注,但它在建筑史上的意义却仍然是十分重大的。
作为与黄鹤楼、腾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四大名楼”的它,就现存楼阁的历史和建筑艺术而言,完全无愧于魁首的地位。
黄鹤楼和腾王阁都是当代重建、年龄仿佛20出头的小弟弟呢,岳阳楼也才100多年,而真武阁却高寿达4个多世纪了!这个奇迹,建造的初衷,是因为容县非常干燥,一不小心就会引起火灾。
根据迷信的说法,人们想到了要建一座祭祀北方水神的天帝玄武的庙宇,也就是真武阁。
当年建造真武阁的工匠不会知道真武阁会如此惊世骇俗,他们只是默默地劳作着,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灵巧的双手,不经意间就创造出另一个世界奇迹。
写古老建筑的议论文作文2我的家乡住在开封,那是闻名中外的七朝古都。
有许多名胜古迹,象铁塔、繁塔、禹王台、延庆观等,最有名的古建筑还数龙亭。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下龙亭,传说龙亭是大宋朝皇帝赵匡胤登基的地方。
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名扬天下,是开封的城市标志。
每天都有很多人从世界各地来这里参观游览。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参考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参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cfa01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a.png)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参考论文中国古代建筑在国际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有很多的论文都对中国古建筑的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中国古代建筑论文的赏析,欢迎阅读!中国古代建筑论文篇一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浅析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国际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其主要以木构架为建造体系,以建筑群体的组合为核心形式,以建筑装饰塑造建筑的形体等。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形象的构成以及建筑文化的丰富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内涵一、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一)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尤其是屋顶的构造形态,不但造型十分优美,而且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飞翘形状的屋檐装饰是对“天”的憧憬与崇敬,凹曲的“人”形屋面装饰设计,则是上天、下地、人居中间之意。
天人合一的建筑文化表现出了古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理念,比如,明清时期的建筑屋顶装饰力求自然,把自然作为建筑审美的基本原则,并融汇了中国传统的雕刻、绘画等艺术,因此,这一时期的建筑灵动感十足。
同时,飞檐的建筑屋顶造型更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在我国建筑中的深刻的体现,折射出了人们力图挣脱封建社会各种礼教束缚的强烈愿望,以及对大自然生活的憧憬。
(二)等级划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也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一个重要反映与标志,不同身份与地位的人所使用的建筑装饰也是各不相同。
例如,龙凤图是古代帝王才能选用的建筑装饰,其代表着威严、不可侵犯的皇权,而宫殿不同的建筑其装饰也有高低贵贱之分,金色龙图是最高等级的象征。
还有建筑物的大门装饰,宫殿中的建筑物大门能够使用斗�怼⒚哦ひ约捌咽椎茸笆危�然而普通的平民百姓家是绝对不能使用的,故而中国古代民间的建筑物大门装饰通常都较为简朴。
(三)祈福驱邪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饱含着古人的美好祈愿,不同的建筑装饰代表着人们不同的追求与愿望。
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2)
![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2)](https://img.taocdn.com/s3/m/c350e52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f.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2)中国传统建筑的论文篇2浅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美学摘要: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美学以及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展开论述,并通过东西方建筑美学的对比,说明我们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传统的建筑美学艺术。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美学;传统文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无处不在,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建筑之美。
建筑有一种独特之美,她既不同于雕塑之美,也不同于绘画之美。
建筑美是一种多向度的美,她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条件、社会特征和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地域、文化、材料等各个方面。
她既要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又要满足人们精神感受的需要。
因此说,建筑不仅具有物质性,还具有其精神性,是精神与物质的有机统一。
为此,我们不仅要赋予建筑以使用要求,还应该赋予她以美的属性。
美学的应用在我国建筑史上应用较为广泛,建筑不仅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更体现了美学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传统建筑美学的特点传统建筑美学的第一个特点是“创新”,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个特点是“合理”,从古至今的组群建筑都是按这个特点来设计的,我国的传统建筑不管是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个体到群体都非常重视尺度、体量的合理搭配。
二、传统建筑之美回顾人类建筑史册:罗马万神庙内部的完整、文艺复兴时期室内的和谐、希腊庙宇神堂的尺度、哥特教堂中庭的运动感以及巴洛克建筑;中国清朝的颐和园,西湖三潭映月,以及拙政园著名的小飞虹等,这些建筑的诡异变幻说明了传统建筑所蕴含的空间之美。
(一)虚实空间之美实空间即实体,虚空间即实体的扩展。
我国的传统建筑一般以虚为主,但局部又采用了实墙体,则可借虚实的对比而获得空间的变化。
这种虚实空间之美早在计成《园冶》中就有记载:“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板壁长空,隐出别壶之天地。
亭台影罅,楼阁虚邻。
”一些构思精妙的佳境常常隐藏起来,使人们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况下,一抬头,一转身就出乎意料的发现了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中国古代建筑毕业论文 (5篇)
![中国古代建筑毕业论文 (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69360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7.png)
中国古代建筑毕业论文篇1【摘要】中国古代文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对中国古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中国文人构成古代了唯一的上层社会,他们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营建活动,把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带入了建筑创造之中,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区别于世界其他建筑体系的根本特征【关键词】天人合一;风水堪舆;模山范水;古代建筑建筑的历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历史。
以农业文明为主的中国古人,在漫长的农耕生产过程中认识到了“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作为自然的代表“天”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靠天吃饭的人们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看作是内心深层的最高境界。
中国古人在营建都市、构筑房屋、庙宇时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师法自然、合乎天地成为人们内心中自觉的精神意识。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周易.大状卦》中有:“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之说,“宇”在许慎的《说文解字》被解释为屋边(“宇,屋边也”)。
《淮南鸿烈.览冥训》“宙,栋梁也.”从上述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宇”、“宙”这两个字,在古代他的基本含义是与建筑有所关联的.然而这个词在很多时候又被用来表示无限的自然时空.如“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卷二十二《杂说》四部丛刊本)中国古人将表示天地自然的宇宙与表示房屋的宇宙等同视之,天地即是宇宙;宇宙也是房屋,作为人们着风挡雨的房屋在中国文化的起始就被赋予了“天地入吾庐”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人在建筑环境的创造上依托自然,这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的根本特征。
根据自然地形随形构筑,通过对建筑与环境的“因、借”来达到建筑与自然的相辅相承,即所谓的“托体同山阿”。
建筑借山势表雄伟,因水形而奇峭。
秦始皇统一六合,大兴土木,建筑了庞大的阿房宫。
阿房宫北依渭水,南向秦岭,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以象太极”将宫殿与大尺度的自然山水辉映交融,把建筑溶入自然,借自然界恢宏尺度,来体现大秦王朝气吞山河的不凡风度。
中国古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中国古建筑人文思想形态研究、中国古建筑的题材绘画表现价值…
![中国古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中国古建筑人文思想形态研究、中国古建筑的题材绘画表现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7009d1f551810a6f4248601.png)
中国古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中国古建筑人文思想形态研究2、中国古建筑的题材绘画表现价值3、中国古建筑木结构的加固性能4、中国古建筑的彩画新生5、漆艺及中国古建筑的文化研究全文总字数:19637 字篇一:中国古建筑人文思想形态研究中国古建筑人文思想形态研究摘要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其中人文思想是其核心的文化价值,在几千年来的积淀中,对中国人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形态在古建筑中的体现为切入点,开展古建筑文化特征研究。
关键词古建筑;人文思想形态;伦理关系;天人合一;礼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已经渗透进了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人文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先进部分与核心内容。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物质性体现,其中的人文思想形态特征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1]因此做好中国古建筑中的人文思想形态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特征,并为我国当前建筑设计提供文化支持。
一、中国古建筑中的主要人文思想形态在中国古建筑设计中,人文思想几乎涵盖了形制、布局、材料、尺寸、颜色、装饰等各个层面,而其中所要表达的人文思想形态也较为复杂。
因此研究者在理论研究中将其需要表达的思想形态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严格的社会伦理关系伦理关系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体关系,也是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核心。
根据人文关系其主要包括了政治伦理、社会伦理以及家庭伦理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2](1)政治伦理政治伦理主要是以古代政治关系为基础,如君臣关系、官员的品级区分等,将其作为等级区分的基础,这在中国古建筑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
如清朝建筑门钉的使用就有严格规定,皇宫为八十一颗(东华门为七十二颗),王府为六十三颗,公侯府为四十九颗,官员府为二十五颗,普通百姓不得使用门钉做装饰物。
(2)社会伦理社会伦理主要指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中形成的伦理关系。
如中国古代按照士、农、工、商作为社会等级的排列关系,因此古代建筑中最为常见的装饰牌匾往往使用“耕读传家”字样。
1500字论文中国古典建筑
![1500字论文中国古典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13b2ccc3cc7931b764ce1598.png)
1500字论文中国古典建筑篇一:关于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之论文关于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之探讨摘要:我国古典建筑向来重视与环境的协调,人工与自然融为一体,其色彩鲜明,把自然风景纳入建筑的构图设计里,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来加以建筑的处理,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本文就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特点做出简略分析。
关键词:古典建筑;和谐;自然山水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21)16-001-01 我国古典建筑之所以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主要是因为她在建筑的各个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她追求含蓄的艺术风格,强调自然山水的意境,突出图腾崇拜和封建礼教,在体现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一、追求含蓄与沉稳风格中国建筑向来重视与环境的协调,人工与自然融为一体。
所谓“危楼跨水、高阁依云”,置亭阁于山间,筑楼于溪畔,会使山光水色更富有生气和魅力。
黑格尔曾说:“园林艺术不仅替精神创造一种环境,一种第二自然,一开始就用完全新的方式来建造,而且把自然风景纳入建筑的构图设计里,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来加以建筑的处理。
”中国的风水学说最热衷追求的审美理想是求取自然天地与人的亲和浑一。
其堪舆工具“六壬盘”——风水罗盘,为时空合一的相卜占地工具,将天人合一思想模式化和仪规化。
例如:避暑山庄的120余组风格各异的古建筑,融入了塞北风情,如在绿草如茵的篇二:古建筑论文中国古建筑与传统文化作者姓名:崔清林学号:10199581【摘要】:中国古代建筑,称得上是三千年不变,从殷周进入文明时代开始,直到19世纪中叶,其建筑形式及其空间形态,没有太大的本质性的变化。
这其实正是建筑的文化背景所致。
中国古代文化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形成了建筑及其空间上的不变形,所谓改朝换代,结构不变。
本文着重介绍古代建筑等级制度、风水术、建筑布局艺术对建筑形式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古建筑建筑等级制度风水建筑布局影响我国文化源远流长,连接中华民族的是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古代建筑论文总结范文
![古代建筑论文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3d255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a.png)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著称,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文从古代建筑的特点、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后世研究提供参考。
一、古代建筑的特点1. 庭院式布局:中国古代建筑以庭院式布局为主要特点,以院落为中心,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传统思想。
2. 轴线对称: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多采用中轴对称的形式,强调以皇权为中心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3. 木结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构件间采用榫卯连接,既保证了结构的牢固性,又展现了我国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4. 精美的装饰:古代建筑在装饰方面独具匠心,如雕梁画栋、彩绘、砖雕、石雕等,展现了丰富的艺术内涵。
二、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1. 建筑艺术:古代建筑在建筑艺术方面具有极高的成就,如故宫、天坛、应县木塔等,不仅造型优美,而且结构严谨,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2. 绘画艺术:古代建筑与绘画艺术紧密相连,如壁画、彩绘等,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3. 雕塑艺术:古代建筑中的石雕、砖雕等,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题材,成为我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古代建筑的文化传承1.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古代建筑在选址、布局、装饰等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2. 塑造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地区的古代建筑在风格、技艺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江南园林、徽派建筑等。
3. 培养工匠精神:古代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工匠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继续挖掘和传承古代建筑文化,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之探讨
摘要:我国古典建筑向来重视与环境的协调,人工与自然融为一体,其色彩鲜明,把自然风景纳入建筑的构图设计里,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来加以建筑的处理,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本文就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特点做出简略分析。
关键词:古典建筑;和谐;自然山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001-01
我国古典建筑之所以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主要是因为她在建筑的各个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她追求含蓄的艺术风格,强调自然山水的意境,突出图腾崇拜和封建礼教,在体现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一、追求含蓄与沉稳风格
中国建筑向来重视与环境的协调,人工与自然融为一体。
所谓“危楼跨水、高阁依云”,置亭阁于山间,筑楼于溪畔,会使山光水色更富有生气和魅力。
黑格尔曾说:“园林艺术不仅替精神创造一种环境,一种第二自然,一开始就用完全新的方式来建造,而且把自然风景纳入建筑的构图设计里,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来加以建筑的处理。
”中国的风水学说最热衷追求的审美理想是求取自然天地与人的亲和浑一。
其堪舆工具“六壬盘”——风水罗盘,为时空合一的相卜占地工具,将天人合一思想模式化和仪规化。
例如:避暑山庄的120余组风格各异的古建筑,融入了塞北风情,如在绿草如茵的
草原区的东部边缘,坐落着“春好轩”、“永佑寺”、“嘉树轩”、“澄观斋”等数组建筑,有的是依树建轩,有的部署花卉与周围环境气氛相协调条。
山区的四十余组建筑散点于山水环境中,更是“依岩架屋,曲廊上下,层阁参差。
翠岭做屏,梨花万数,微云淡月时、清景尤绝”。
二、创造自然山水意境
中国的传统建筑多为木架构结构体系,这决定了建筑一般情况下体量较小、较矮,单体形状比较简单。
因此,大小、形状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功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
如厅、堂、楼、阁、轩、榭、舫、亭、廊等。
按使用上的需要,也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用廊、墙、路等把不同的建筑组合成群体。
这种化大为小,化集中为分散的处理手法,非常适合中国园林布局与园林景观上的需要,它能形成统一而又有变化的丰富多彩的群体轮廓,游人观赏到的建筑和人们从建筑中观赏的风景,既是风景中的建筑,又是建筑中的风景。
在建筑的命名上,引用诗词歌赋和景观相结合创造意境。
苏州拙政园中的留听阁因建筑外种植莲花,取深秋雨夜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与谁同坐轩取苏轼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逍遥意境。
沧浪亭的沧浪歌、拙政园的见山楼又是一种野逸思想的追求。
三、强调图腾崇拜封建意识浓厚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
汉代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
神仙喜爱住在高处。
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体现,是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才能看到的吻兽。
吻兽即是人们对龙的崇拜而创造的多种神兽的总称。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雄壮、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
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人们仍可见到“龙文化”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上展示,如今的龙文化(装饰)不仅仅是为了“避邪”,而且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海内外,凡饰有“龙避邪”的,一定是华人宅第),凝聚了民族的魂之所在。
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
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他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
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样式齐全。
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
因此,吻兽是中国古典建筑中一种特有的雕塑装饰物。
因为吻兽是皇家特有的,所以也是区分私家和皇家园林及建筑的一种方法。
四、平面布局简明有规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来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往往生
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纵观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不仅具有古代中国人的审美特征和自然思想追求,体现图腾崇拜和封建礼教、阶级制度等方面也不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存在的特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认证认可管理委员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s].gb/t28001—2001, 2002. 1. 1.
[2] 王盼盼,李启明,邓小鹏.施工人员安全能力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8): 40-45.
[3] 佟瑞鹏,丁健,方东平.教授地铁工程建设应急管理评估体系的构建[ 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11): 1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