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1数列的求和问题教学案文含解析

合集下载

数列求和复习教案

数列求和复习教案

数列求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练运用求和公式对等差、等比数列求和,能运用分组的方法将一些特殊数列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来求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加强转化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运用分组求和法将特殊数列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来求和,学会如何转化。

教学难点: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求和问题。

一、导入:我们主要研究了两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数列的求和,它是数列知识的综合体现。

求和题在高考试题中很常见,它主要考查我们有关数列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数列的求和问题。

二、知识回顾:1、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分别是什么?(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3)常用求和公式:=++++2222......321n三、探究例1:(1)等比数列{n a }各项都是正数,且187465=+a a a a ,则=+++1032313log ......log log a a aA 、12B 、10C 、8D 、2(2) 等差数列{n a }中,3a =6,6a =3,则8S = 练习:求和:(1)=++++n ......321_______ ____________;(2)=-++++)12(......531n __________ ___(3)=+++++)12(......531n(4)=++++n2 (842)(5)=++++n 2 (421)(6)=++++n a a a a (32)以上运用了公式法直接求和。

运用公式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公式熟悉。

2、明确首项和项数。

3、等比数列中要特别注意使用条件。

例2:P61,4(2)求和:)532(1-⨯-+)534(2-⨯-+……+)532(n n -⨯-分析:通项公式:n n n a -⨯-=532,是否等差、等比数列?能否直接套用求和公式?数列各项有何特征?如何利用其特征来求和?分组求和法:分组求和法是将一个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或者其他能方便求和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的方法。

《高三数学总复习------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总复习------数列求和》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总复习------数列求和》教学设计一、考纲展示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二、备考指南1、数列求和主要考查公式法求和、分组求和、错位相减和裂项相消求和,特别是错位相减出现的机率较高.2、题型上以解答题为主.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公式法求和、分组求和、裂项相消求和。

2、难点:错位相减法求和。

四、教学过程:(一) 基础梳理:求数列的前n 项和的方法1.公式法求和(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S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a .当q =1时,S n =na 1;b .当q ≠1时,S n =a 1(1-q n )1-q =a 1-a n q 1-q . n (a 1+a n )2 na 1+n (n -1)2d 2.分组求和法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转化法,分别求和而后相加减.3.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就是用此法推导的.4.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二)课前热身设计意图:让学生练习回顾旧知,导入本节课复习。

(三)考点突破考点1 分组求和例1、 1.数列{(-1)n ·n }的前2 014项的和S 2 014为( )A .-2 014B .-1 007C .2 014D .1 007 2.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1,其前n 项的和为S n ,则数列⎩⎨⎧⎭⎬⎫S n n 的前10项的和为( ) A .120 B .100 C .75 D .70 3.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n =1n (n +1),则S 5等于( )A .1 B.56C.16D.130 4.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1n +n +1,若前n 项和为10,则项数为__________.5.数列a 1+2,…,a k +2k ,…,a 10+20共有十项,且其和为240,则a 1+…+a k +…+a 10的值为________.(2013·长春市调研)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5=9,a 2+a 6=14.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若b n =a n +qa n (q >0),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考点2 裂项相消法求和例2、考点3 错位相减法求和例3、设计意图: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共同解答,全面复习巩固数列求和方法。

高中数学数列的求和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的求和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的求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能够熟练计算数列的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掌握和应用。

2. 解题方法的灵活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转化。

三、教学内容
1. 数列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3.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数列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介绍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重点讲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3. 实例讲解: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应用求和公式计算数列的和。

4. 练习: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带领学生思考更复杂的数列求和问题,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6. 讲评: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讲评,指导学生做好巩固练习。

五、板书设计
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2.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3.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但是在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和练习加以巩固。

下节课可以通过更复杂的案例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_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数列求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一些特殊数列求其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2)通过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数学运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

二、教学重点: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三、教学难点:寻找适当的变换方法,达到化归的目的四、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旧知,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学习《数列求和》第二课时,课标要求和学习内容如下:(多媒体课件展示)导入新课:[情境创设](课件展示):例1:典例(2018·合肥质检)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n 2,n∈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设bn=2an+(-1)nan,求数列{bn}的前2n项和.[问题生成]:请同学们观察能否求和?变式训练:本例(2)中,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说明:例题引伸是教学中常做的一件事,它可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例2:2017·天津)已知{an}为等差数列,前n 项和为Sn(n ∈N*),{bn}是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且公比大于0,b2+b3=12,b3=a4-2a1,S11=11b4.(1)求{an}和{b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2nb2n -1}的前n 项和(n ∈N*分析:直接算肯定不可行,启发学生能否通过通项的特点进行求解。

[问题生成]:根据以上例题,观察该例题通项公式的特点。

[教师过渡]:如果{}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那么求数列的前n 项和,可用错位相减法.变式训练2、2018·阜阳调研)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Sn ,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 ,已知b1=a1,b2=2,q =d ,S10=100.(1) 求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2)当d >1时,记c n =a n b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五、方法总结:公式求和: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可直接用求和公式.分组求和:利用转化的思想,将数列拆分、重组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和.裂项相消:对于通项型如(其中数列为等差数列)的数列,在求和时将每项分裂成两项之差的形式,一般除首末两项或附近几项外,其余各项先后抵消,可较易求出前n 项和。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3.掌握数列求和公式;4.能够应用数列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求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1.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入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然后,教师介绍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n−1)d其中,a 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a1表示等差数列的第一项,d表示等差数列的公差。

2.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然后,教师介绍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n=a1q n−1其中,a 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a1表示等比数列的第一项,q表示等比数列的公比。

3. 数列求和公式3.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师介绍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 n=n2(a1+a n)其中,S 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师介绍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 n=a1(q n−1) q−1其中,S 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4. 应用教师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五、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列求和公式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完成课后作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只能介绍一些基本的应用,没有涉及到更复杂的应用。

下次教学中,应该加强对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公式求解数列求和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规律和运用公式求解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列求和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数列求和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

2. 提出问题:给学生几道数列求和的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3. 教学讲解:介绍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讲解求解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

4. 拓展练习:让学生做一些更复杂的数列求和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6. 总结: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设计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数列求和问题,并用公式解决。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引入了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了教学内容和难度?
3. 学生能否掌握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公式,是否能够独立解决数列求和问题?
六、板书设计: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n(a1 + an)/2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 = a1(1-q^n)/(1-q)
七、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对数列求和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好巩固和拓展工作。

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教案

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教案

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教案教案标题: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推导数列的求和公式。

3. 学生能够应用数列的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能够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包含数列的相关知识和例题。

2. 白板、黑板、彩色粉笔。

3. 计算器。

4.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和常见类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求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吗?探索(15分钟):1. 给出一个等差数列的例子,如2, 5, 8, 11, 14,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

3. 鼓励学生尝试列出数列的前几项,并观察数列的规律。

解决问题(20分钟):1. 引导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求平均值乘以项数得到。

2. 引导学生推导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

3. 提供几个例子,让学生应用求和公式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

拓展(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 引导学生推导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a1 * (1 - r^n) / (1 - r),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

3. 提供几个例子,让学生应用求和公式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总结(5分钟):1. 归纳总结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 强调数列的求和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关注数列的性质和规律。

作业:1.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应用数列的求和公式计算前n项和。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并给予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主动发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列求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拓展问题,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的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的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的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列的概念,能够通过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并能够通过数列的性质推导出求和公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教学准备:
1. 知识点讲解: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习题。

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
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数列例子开始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特点。

Step 2: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1. 讲解等差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列进行分组求和,推导等差数列求和的公式。

2. 给出练习题让学生尝试应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Step 3: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1. 讲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引导学生通过求和两个等比数列的公式,推导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

2. 给出练习题让学生尝试应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Step 4:总结与拓展
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数列的概念和求和公式的应用。

2. 给出拓展练习题,加深学生对数列求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Step 5: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并检查答案。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对数列求和公式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的性质和应用,拓展更多数列求和的相关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教学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数列求和公式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教案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
1. 数列的概念及常见数列的表示方法
2.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3.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4. 各种数列求和的实际应用问题解题
教学步骤:
1. 引入问题:通过展示一段数列并让学生猜测下一个数的规律,引出数列求和的概念。

2. 探究数列求和方法: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推导相应的求和公式并演示应用。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强化数列求和的运算技巧。

4. 实际应用:设计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数列求和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数列求和方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教学资源:教材、练习题、黑板、彩色粉笔
评估方式:开展小测验或出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检测他们对数列求和方法的
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让学生自行搜索一些其他类型的数列求和方法,并进行分享,拓展学生的数学
思维。

教学反思:及时寻找学生在数列求和方法中的困难点并进行讲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本教案仅作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数列与数列求和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数列与数列求和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数列与数列求和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数列与数列求和引言:数列与数列求和是高中数学重要的概念和方法之一。

本教案将系统介绍数列和数列求和的定义、性质以及解题方法,以便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一、数列的概念和性质A.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数的集合。

一般用字母表示,如:{an}、{bn} 等。

B. 数列的常见表示方法1. 通项公式:an = ...2. 递推式:an+1 = ... ,an = ...C. 数列的性质1. 求第 n 项的递推公式2. 求首项和公差3. 求前 n 项和的公式二、等差数列A.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1. 定义:等差数列是指相邻两项之差恒定的数列。

2. 通项公式:an = a1 + (n - 1)d3. 公差的计算:d = a(n+1) - an4. 前 n 项和公式:Sn = (a1 + a(n+1))n/2B. 等差数列的应用1. 求等差数列的第 n 项2. 求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3. 解决实际问题三、等比数列A. 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1. 定义:等比数列是指相邻两项之比恒定的数列。

2. 通项公式:an = a1 * r^(n-1)3. 公比的计算:r = a(n+1) / an4. 前 n 项和公式:Sn = a1 * (1 - r^n) / (1 - r)B. 等比数列的应用1. 求等比数列的第 n 项2. 求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3. 解决实际问题四、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A. 求和法则1. 等差数列求和法则2. 等比数列求和法则3. 部分和与求和公式的关系B. 数列求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平均数与数列求和的关系2. 等差数列的应用实例3. 等比数列的应用实例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对数列与数列求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备课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列与数列求和的内容。

数列求和问题教案

数列求和问题教案

数列求和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一些特殊数列求其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2.通过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难点:寻找适当的变换方法,达到化归的目的.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师: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既是最基本的数列又是最重要的数列.我们已经推出了求其前n项和的公式,公式分别是什么?师:我们学习新知识不仅要记住其结论,正确地运用它解决问题,而且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逐渐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非常必要)回忆一下推导这两个公式的方法,你有什么收获?(留给学生回忆及思考的时间)生甲: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所用的方法是:先把S n中各项“正着”写出来,再把S n中各项次序反过来写出,两式相加.由于对应项和都为(a1+a n),所以2S n=n(a1+a n),进而求出S n.师:推导方法是将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逆序相加”的方法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常数列求和问题.(渗透转化的思想)生乙: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所用的方法是:将S n的各项依次写出,再把这个式子的两边同时乘以q,然后两式“错项相减”,相减后等号右边只剩下两项,进而求得S n.师:解决此问题需要同学们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把S n=a1+a1q+…+a1q n-2+a1q n-2的两边分别乘以公比q,就得到各项后面相邻的一项,因而用“错项相减”的方法就可以消去相同的项.以上两种求和的思路在解决某些特殊数列求和问题时经常用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一些特殊数列的求和问题.(板书课题)(二)新课例1 求分母为3,包含在正整数m与n(m<n)之间的所有不可约的分数之和.师:分母为3,包含在正整数m与n之间的所有不可约分数有哪些?师:本题实质上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生:求由这些分数构成的数列的各项和.此数列是我们熟悉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吗?(稍微停顿)都不是.请同学们观察此数列有什么特点,可用什么方法求和?生甲:此数列的第一项与最后一项的和是m+n,第二项与倒数第二项的和也是m+n,依此类推.根据此数列的特点,可以用刚才复习过的“逆序相加法”求和.(学生叙述解法一,教师板书)解法1:将上式各项次序反过来写出:两式相加得所以S=(m+n)(n-m)=n2-m2生乙:我观察此数列的所有奇数项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有偶数项也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它们分别都有(n-m)项.可以转化成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学生叙述解法2,教师板书)解法2:师:解法2是将原数列的各项重新组合,使它转化为等差数列求和(学生进一步体会)师:无论是“逆序相加法”还是“分组求和法”都是通过适当的变换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特殊数列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看下面数列又怎样转化呢?例2 求数列1,3a,5a2,7a3,…(2n-1)a n-1,…(a≠1)的前n项和.师:我们还是从观察数列特点入手.此数列各项有何特点?生:此数列每一项中的字母部分a0,a1,a2,…,a n-1构成以a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每一项中的系数部分1,3,5,…,(2n-1)构成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师:我们不妨把这种数列称为“差比数列”{c n},c n=a n·b n,其中{a n}为等差数列,{b n}为等比数列.联想我们曾遇到过的数列,有没有“差比数列”呢?生:任何一个等比数列都是特殊的差比数列.师: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是怎样推导的?生:用错项相减法.师:假如我们也使用错项相减法,把S n=1+3a+5a2+7a3+…+(2n-1)a n-1的两边也同时乘以公比a,却不得各项后面相邻的一项,两式错项相减,并未达到消去绝大部分项的目的.用此法还行吗?生:虽然没消去绝大部分项,却把问题转化成为一个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学生叙述,教师板书)解:因S n=1+3a+2a2+7a3+…+(2n-1)a n-1,(1)(1)×a得aS n=a+3a2+5a3+…(2n-3)a n-1+(2n-1)a n.两式相减得(1-a)S n=1+2a+2a2+2a3+…+2a n-1-(2n-1)a n=2(1+a+a2+a3+…+a n-1)-(2n-1)a n-1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错项相减后的式子中只留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其它各项构成等比数列,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的等比数列求和问题.由解题过程可见,此方法可解决哪类数列的求和问题?生:错项相减法可解决差比数列求和问题.师:也就是说,可解决这类数列{c n}的求和问题,c n=a n·b n,其中{a n}为等差数列,{b n}为等比数列.例如求数列{2n-1}×0.1n}的前n项和,你能解决此问题吗?(学生进一步体会)师:这是一个通项是分数形式的数列,分母是相邻两个自然数的积,且相邻两项的分母中有相同因数.(稍微停顿)既然有相同的成分,那么我们能否消去它们,促成求和呢?(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师:正像前面我们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使用叠加法.(板书)a2-a1=da3-a2=da4-a3=d……a n-1-a n-2=da n-a n-1=d.将上面n-1个式子的等号两边分别相加得到a n-a1=(n-1)d,消去了绝大部分的项,只留下了第一项a1和最后一项a n.对于这个题目,同学们能否类似地实现求和呢?(让学生学会类比的思维方法)(学生讨论)生:要达到消去的目的,必须出现差的形式.观察数列的第一项可(学生叙述,教师板书)师:这位同学的解法非常漂亮.他把通项是分数形式的数列的每一项,分裂成两个分数之差,这些分数的和,除首末两项(有时也可能是首末若干项)外,其余各项前后抵消,实现了求和.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裂项求和法.这种方法,在解决通项是分数形式的数列求和问题时经常用到.下面请看第(2)小题.(学生先练习,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师:这个数列有何特点?考虑用什么方法求和?生:这个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有规律的分数形式,不妨试试裂项求和法解题.师:怎样裂项?师:先从通项入手进行分析,具有一般性,很好.分析裂项时,需师:由(*)式的变形过程可知4是由(4k-3)-(4k+1)得来的.观察数列1,5,9,13,…,4n-3,…是什么数列?生: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生:凑的系数恰为数列1,5,9,…,4n-3,…的公差的倒数.师:能不能推广成更具一般性的结论?(学生讨论)生:如果{a n}为等差数列,d为公差,则师:这样就全面了.同学们得出具有共性的结论.我们要善于解题后回顾与反思,多题归一.当然,有的不具有此规律的分数数列裂项并师:怎样求得A,B,C?生:可用待定系数法.师:课后同学们可继续探讨.例4 求和S n=13+23+33+…+n3(n∈N+).(学生议论)师:同学们还记得S n=1+3+5+…+(2n-1)=n2可用哪个图形表示出来吗?(学生甲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如图6-2)师:对于S n=13+23+33+…+n3(n∈N+)同学们能否类似地用一图形表示并猜想其结果?(学生讨论,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乙的图形,图6-3)生乙:我也用一个正方形表示,左下角的第一格表示13,左下角除表示13的方格外的8个格表示23,左下角除表示13和23以外的27个格表示33,以此类推.前n个自然数的立方和S n为正方形中所有方格个数之和(1+2+3+…+n)2师:同学们借助几何图形及其性质,使问题变得直观、简单,猜想除了猜想一证明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稍微停顿)想想前n个自然数的平方和是怎样求出来的?生:用构造法.利用构造的恒等式(k+1)3-k3=3k2+3k+1(k∈N+)实现求和.师:对.当k取1,2,…,n时,得到n个恒等式,把这个n个恒等式两边分别相加,由于左边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差,叠加后式子左边消去了除(n+1)3与13以外的所有项,右边留下了我们需要的S n与可解决的自然数和以及n个常数1之和.构造恒等式的目的是为了把前n个自然数的平方和问题转化为前n个自然数和的问题.那么,对于前n个自然数的立方和问题又怎样转化呢?生:构造恒等式(k+1)4-k4=4k3+6k2+4k+1(k∈N+),当k取1,2,…,n 时,把n个式子叠加,使问题转化为前n个自然数的平方和与前n个自然数和的问题.师:很好.请同学们课后完成.我们把公式叫做自然数的方幂和公式.利用公式,我们又可以解决一类数列求和问题.例5 求和S n=1×2×3+2×3×4+…n(n+1)(n+2).师:利用公式(1),(2),(3)可解决自然数的方幂和问题,对于各项为n个数的积的形式的数列怎样能实现求和?生:先分析数列的通项,最好是化为n个数的和或差的形式.(学生叙述,教师板书)例因为n(n+1)(n+2)=n3+3n2+2n,则S n=13+3×12+2×1+23+3×22+2×2+…n3+3n2+2n=(13+23…+n3)+3(12+22+…+n2)+2(1+2+…+n)师: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利用公式(1),(2),(3)可解决哪类数列求和问题?生:如果数列{a n}的通项是关于n的多项式或通项可以转化为关于n的多项式就可以利用公式求数列的前n项的和.(三)小结师:数列求和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最基本的方法是:对于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其前n项和,直接用前n项和公式求得,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直接法.除直接法外,我们还应总结求一些特殊数列前n项和的间接方法.能举例吗?生:如这节课使用的逆序相加法,分组求和法,错项相减法,构造法等.师:使用这些具体方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生:利用转化的思想,把一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师:我们可以把这些具体方法归纳为第一种间接求和法——转化求和法.也就是通过适当的变换,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还有什么方法?生:裂项求和法.师: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都能排成两项之差,在求和中,一般除首末两项(也可能是首末若干项)外,其余各项先后抵消,那么这个数列前n项和就容易求出来了.在解决分数数列的求和问题时经常用到.师:我们把它归纳为第二种间接求和法——裂项求和法.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利用自然数的方幂和公式求和.师:对于通项是关于n的多项式或可化为关于n的多项式的数列可利用此公式求和.我们把它归纳为第三种间接求和法——利用自然数的方幂和公式求和.当然,对于某些数列的求和还可以用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今后同学们可继续讨论.(四)布置作业A组(A组题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B组(B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课堂教学设计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这节课一开始的复习,不仅仅是复习旧知识,而且复习研究问题的方法,由此引入新课,让学生体会怎样学习.在学习裂项求和法时,用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使用的叠加法与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类比,引导学生发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思维方法.在解完例3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把结论推广到一般情况,进行例题后的回顾与反思,让学生体验如何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认识不断升华.利用课堂小结将学生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并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总之,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习“怎样思考”、“怎样学习”其意义远比学会知识本身深远得多.。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教案

数列求和教案数列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可以用来加深对数列的理解和运算规律的掌握。

下面是一个关于数列求和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数列求和的概念;2. 掌握常见数列的求和方法;3. 能够应用数列求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列求和的概念;2.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3. 应用数列求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数列求和的教学课件;2. 相关的练习题目和解答;3. 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利用一道简单的题目引入数列求和的概念,如:已知数列的前5项为1、3、5、7、9,求这5项的和。

第二步:讲解1. 介绍数列求和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引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2. 通过一些例题,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解释推导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3. 引入数列求和的一般方法: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列规律,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进而应用相应的求和公式计算出数列的和;4. 强调数列求和中需注意的细节和常见错误,如求和的范围、数列的序号等。

第三步:练习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批改;2. 在全班讲解练习题目的解答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

第四步:拓展1. 利用一些应用题目,引导学生将数列求和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班级人数、得分等问题;2. 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数列求和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数列求和的应用领域。

第五步:总结1. 总结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2.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数列求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应用数列求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活跃度和学习效果。

数列与数列求和的应用教学案

数列与数列求和的应用教学案

数列与数列求和的应用教学案在数学教学中,数列与数列求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技巧,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教学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列与数列求和的概念和方法,并且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文将就数列与数列求和的应用教学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数列和数列求和的概念;(2)掌握数列和数列求和相关的公式和方法;(3)能够应用数列和数列求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数列是有序的一系列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集合,可表示为{an}或者an,其中an表示第n个数。

2. 数列的常见类型:(1)等差数列:相邻两项之差相等,可表示为an=a1+(n-1)d。

(2)等比数列:相邻两项之比相等,可表示为an=a1*r^(n-1)。

(3)斐波那契数列:每一项是前两项之和,可表示为an=an-1+an-2,其中a1=1,a2=1。

3. 数列求和的方法和技巧:(1)等差数列求和:Sn=n/2*(a1+an)。

(2)等比数列求和:Sn=a1*(1-r^n)/(1-r)。

(3)其他数列求和方法:递推法、数学归纳法等。

4. 数列求和的实际应用:(1)金融领域:利率、复利计算等;(2)物理学领域:运动学问题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3)生活中的应用:数列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小明存钱,第一天存1元,第二天存2元,第三天存3元,以此类推,请问他存了多少钱?"。

2. 知识讲解与概念引入:通过讲解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来引入数列的内容,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解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的特点和应用。

数列的求和问题-高考文科数学热点难点教学案

数列的求和问题-高考文科数学热点难点教学案

数列的求和问题【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高考对数列求和的考查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分组转化、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方法求一般数列的和,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重点、难点剖析】 一、分组转化法求和有些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数列通项拆开或变形,可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数列,即先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错位相减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a n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三、裂项相消法求和裂项相消法是指把数列和式中的各项分别裂开后,某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和的方法,主要适用于⎩⎨⎧⎭⎬⎫1a n a n +1或⎩⎨⎧⎭⎬⎫1a n a n +2(其中{a n }为等差数列)等形式的数列求和. 【高考题型示例】 题型一、分组转化法求和例1、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2a n -λ(λ>0,n∈N *). (1)证明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并求a n ;(2)若λ=4,b n =⎩⎪⎨⎪⎧a n ,n 为奇数,log 2a n ,n 为偶数(n ∈N *),求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T 2n .解析:(1)∵S n =2a n -λ,当n =1时,得a 1=λ, 当n ≥2时,S n -1=2a n -1-λ, ∴S n -S n -1=2a n -2a n -1, 即a n =2a n -2a n -1,∴a n =2a n -1,∴数列{a n }是以λ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 n =λ2n -1.(2)∵λ=4,∴a n =4·2n -1=2n +1,∴b n =⎩⎪⎨⎪⎧2n +1,n 为奇数,n +1,n 为偶数,∴T 2n =22+3+24+5+26+7+ (22)+2n +1 =(22+24+ (22))+(3+5+…+2n +1) =4-4n ·41-4+n 3+2n +2=4n +1-43+n (n +2), ∴T 2n =4n +13+n 2+2n -43. 【变式探究】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a 1a 3=4,a 3是a 2-2与a 4的等差中项,若a n +1=2nb (n ∈N *).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c n 满足c n =a n +1+1b 2n -1·b 2n +1,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S n .(2)由(1)得,c n =a n +1+1b 2n -1·b 2n +1=2n+12n -n +=2n+12⎝ ⎛⎭⎪⎫12n -1-12n +1,∴数列{}c n 的前n 项和S n =2+22+…+2n +12⎣⎢⎡⎦⎥⎤⎝⎛⎭⎪⎫1-13+⎝ ⎛⎭⎪⎫13-15+…+⎝⎛⎭⎪⎫12n -1-12n +1=-2n1-2+12⎝⎛⎭⎪⎫1-12n +1=2n +1-2+n2n +1(n ∈N *).【感悟提升】在处理一般数列求和时,一定要注意使用转化思想.把一般的数列求和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行求和,在求和时要分清楚哪些项构成等差数列,哪些项构成等比数列,清晰正确地求解.在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和时,由于数列的各项是正负交替的,所以一般需要对项数n 进行讨论,最后再验证是否可以合并为一个公式.【变式探究】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且a 2=3,{a n }前4项的和为16,数列{b n }满足b 1=4,b 4=88,且数列{}b n -a n 为等比数列(n ∈N *).(1)求数列{a n }和{}b n -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2)由(1)得b n =3n+2n -1, 所以S n =()3+32+33+ (3)+()1+3+5+…+2n -1=3()1-3n1-3+n ()1+2n -12=32()3n -1+n 2=3n +12+n 2-32(n ∈N *). 【变式探究】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S 4=24,S 7=63.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2an +(-1)n·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1)∵{a n }为等差数列,∴⎩⎪⎨⎪⎧S 4=4a 1+4×32d =24,S 7=7a 1+7×62d =63,解得⎩⎪⎨⎪⎧a 1=3,d =2.因此{a n }的通项公式a n =2n +1. (2)∵b n =2an+(-1)n·a n =22n +1+(-1)n·(2n +1)=2×4n+(-1)n·(2n +1),∴T n =2×(41+42+…+4n )+[-3+5-7+9-…+(-1)n(2n +1)]=8(4n-1)3+G n .当n 为偶数时,G n =2×n2=n ,∴T n =8(4n-1)3+n ;当n 为奇数时,G n =2×n -12-(2n +1)=-n -2,∴T n =8(4n-1)3-n -2,∴T n =⎩⎪⎨⎪⎧8(4n-1)3+n (n 为偶数),8(4n-1)3-n -2 (n 为奇数). 题型二、错位相减法求和例2、[2018·浙江卷]已知等比数列{an }的公比q >1,且a 3+a 4+a 5=28,a 4+2是a 3,a 5的等差中项.数列{bn }满足b 1=1,数列{(bn +1-bn )an }的前n 项和为2n 2+n . (1)求q 的值;(2)求数列{bn }的通项公式.【解析】 (1)解:由a 4+2是a 3,a 5的等差中项, 得a 3+a 5=2a 4+4,所以a 3+a 4+a 5=3a 4+4=28, 解得a 4=8.由a 3+a 5=20,得8⎝⎛⎭⎪⎫q +1q =20,解得q =2或q =12.因为q >1,所以q =2.(2)解:设cn =(bn +1-bn )an ,数列{cn }的前n 项和为Sn .由cn =⎩⎪⎨⎪⎧S 1,n =1,Sn -Sn -1,n ≥2,解得cn =4n -1.由(1)可得an =2n -1,所以bn +1-bn =(4n -1)×⎝ ⎛⎭⎪⎫12n -1,故bn -bn -1=(4n -5)×⎝ ⎛⎭⎪⎫12n -2,n ≥2, bn -b 1=(bn -bn -1)+(bn -1-bn -2)+…+(b 3-b 2)+(b 2-b 1)=(4n -5)×⎝ ⎛⎭⎪⎫12n -2+(4n -9)×⎝ ⎛⎭⎪⎫12n -3+…+7×12+3.设Tn =3+7×12+11×⎝ ⎛⎭⎪⎫122+…+(4n -5)×⎝ ⎛⎭⎪⎫12n -2,n ≥2,则12Tn =3×12+7×⎝ ⎛⎭⎪⎫122+…+(4n -9)×⎝ ⎛⎭⎪⎫12n -2+(4n -5)×⎝ ⎛⎭⎪⎫12n -1, 所以12Tn =3+4×12+4×⎝ ⎛⎭⎪⎫122+…+4×⎝ ⎛⎭⎪⎫12n -2-(4n -5)×⎝ ⎛⎭⎪⎫12n -1,因此Tn =14-(4n +3)×⎝ ⎛⎭⎪⎫12n -2,n ≥2.又b 1=1,所以bn =15-(4n +3)×⎝ ⎛⎭⎪⎫12n -2.【变式探究】已知各项均不为零的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对任意的n ∈N *,满足S n =13a 1(a n -1).(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b n }满足a n b n =log 2a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求证:T n <89.解析:(1)当n =1时,a 1=S 1=13a 1(a 1-1)=13a 21-13a 1,∵a 1≠0,∴a 1=4.∴S n =43(a n -1),∴当n ≥2时,S n -1=43(a n -1-1),两式相减得a n =4a n -1(n ≥2),∴数列{a n }是首项为4,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a n =4n.(2)∵a n b n =log 2a n =2n ,∴b n =2n 4n ,∴T n =241+442+643+…+2n 4n ,14T n =242+443+644+…+2n 4n +1,两式相减得34T n =24+242+243+244+…+24n -2n 4n +1=2⎝ ⎛⎭⎪⎫14+142+143+144+…+14n -2n 4n +1=2×14⎝ ⎛⎭⎪⎫1-14n 1-14-2n 4n +1=23-23×4n -2n 4n +1=23-6n +83×4n +1. ∴T n =89-6n +89×4n <89.【变式探究】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a 3,a n +1-a n 2=32n +1,设b n =2n a n (n ∈N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解 (1)由b n =2na n ,得a n =b n 2n ,代入a n +1-a n 2=32n +1得b n +12n +1-b n2n +1=32n +1,即b n +1-b n =3,所以数列{b n }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又a 1=a 3,所以b 12=b 38,即b 12=b 1+68,所以b 1=2,所以b n =b 1+3(n -1)=3n -1(n ∈N *).(2)由b n =3n -1,得a n =b n 2n =3n -12n ,所以S n =22+522+823+…+3n -12n ,12S n =222+523+824+…+3n -12n +1, 两式相减得12S n =1+3⎝ ⎛⎭⎪⎫122+123+…+12n -3n -12n +1=52-3n +52n +1, 所以S n =5-3n +52n (n ∈N *).【感悟提升】(1)错位相减法适用于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a n }为等差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 (2)所谓“错位”,就是要找“同类项”相减.要注意的是相减后得到部分求等比数列的和,此时一定要查清其项数.(3)为保证结果正确,可对得到的和取n =1,2进行验证.【变式探究】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是S n ,且S n +12a n =1(n ∈N *).数列{b n }是公差d 不等于0的等差数列,且满足:b 1=32a 1,b 2,b 5,b 14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2)设c n =a n ·b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1)n =1时,a 1+12a 1=1,a 1=23,n ≥2时,⎩⎪⎨⎪⎧S n=1-12a n,S n -1=1-12a n -1,S n -S n -1=12()a n -1-a n ,∴a n =13a n -1(n ≥2), {a n }是以23为首项,1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n =23×⎝ ⎛⎭⎪⎫13n -1=2⎝ ⎛⎭⎪⎫13n . b 1=1,由b 25=b 2b 14得,()1+4d 2=()1+d ()1+13d ,d 2-2d =0,因为d ≠0,解得d =2, b n =2n -1(n ∈N *).(2)c n =4n -23n ,T n =23+632+1033+…+4n -23n ,① 13T n =232+633+1034+…+4n -63n +4n -23n +1,② ①-②得,23T n =23+4⎝ ⎛⎭⎪⎫132+133+…+13n -4n -23n +1=23+4×19-13n +11-13-4n -23n +1 =43-23n -4n -23n +1, 所以T n =2-2n +23n (n ∈N *).【变式探究】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4=10,且a 1,a 3,a 9成等比数列.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 n 3n 的前n 项和T n .解 (1)设{a n }的公差为d ,由题设得⎩⎪⎨⎪⎧4a 1+6d =10,a 23=a 1·a 9,∴⎩⎪⎨⎪⎧4a 1+6d =10,(a 1+2d )2=a 1(a 1+8d ).解之得a 1=1,且d =1. 因此a n =n .(2)令c n =n3n ,则T n =c 1+c 2+…+c n=13+232+333+…+n -13n -1+n3n ,① 13T n =132+233+…+n -13n +n3n +1,② ①-②得:23T n =⎝ ⎛⎭⎪⎫13+132+…+13n -n 3n +1=13⎝ ⎛⎭⎪⎫1-13n 1-13-n 3n +1=12-12×3n -n 3n +1,∴T n =34-2n +34×3n .【变式探究】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3n 2+8n ,{b n }是等差数列,且a n =b n +b n +1.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2)令c n =(a n +1)n +1(b n +2)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解 (1)由题意知,当n ≥2时,a n =S n -S n -1=6n +5. 当n =1时,a 1=S 1=11,符合上式.所以a n =6n +5. 设数列{b n }的公差为d ,由⎩⎪⎨⎪⎧a 1=b 1+b 2,a 2=b 2+b 3,即⎩⎪⎨⎪⎧11=2b 1+d ,17=2b 1+3d , 可解得⎩⎪⎨⎪⎧b 1=4,d =3.所以b n =3n +1.题型三 裂项相消法求和例3、[2018·天津卷]设{an }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0,其前n 项和为Sn (n ∈N *),{bn }是等差数列.已知a 1=1,a 3=a 2+2,a 4=b 3+b 5,a 5=b 4+2b 6.(1)求{an }和{bn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Sn }的前n 项和为Tn (n ∈N *), ①求Tn ;②.【解析】(1)解:设等比数列{an }的公比为q .由a 1=1,a 3=a 2+2,可得q 2-q -2=0.由q >0,可得q =2,故an =2n -1.设等差数列{bn }的公差为d .由a 4=b 3+b 5,可得b 1+3d =4.由a 5=b 4+2b 6,可得3b 1+13d =16,从而b 1=1,d =1,故bn =n . (2)若b n =1a n ·a n +1,其前n 项和为T n ,若T n >919成立,求n 的最小值.解 (1)由2S n =a 2n -2S n -1+1知, 2S n -1=a 2n -1-2S n -2+1()n ≥3,两式相减得,2a n =a 2n -a 2n -1-2a n -1, 即2()a n +a n -1=()a n -a n -1()a n +a n -1, 又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a 1=1,∴a n +a n -1>0, ∴a n -a n -1=2()n ≥3,又当n =2时,2()a 1+a 2=a 22-2a 1+1,即a 22-2a 2-3=0,解得a 2=3或a 2=-1(舍),a 2-a 1=2,符合a n -a n -1=2,∴{a n }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a n =1+(n -1)×2=2n -1(n ∈N *). (2)b n =12n -n +=12⎝ ⎛⎭⎪⎫12n -1-12n +1,∴T n =12⎝ ⎛⎭⎪⎫11-13+13-15+…+12n -1-12n +1=12⎝ ⎛⎭⎪⎫11-12n +1, 又∵T n >919,即12⎝ ⎛⎭⎪⎫11-12n +1>919,解得n >9,又n ∈N *,∴n 的最小值为10. 【变式探究】设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2+5n . (1)求证:数列{3an}为等比数列; (2)设b n =2S n -3n ,求数列⎩⎨⎧⎭⎬⎫n a n b n 的前n 项和T n .(2)解 ∵b n =4n 2+7n , ∴n a n b n =1(4n +3)(4n +7)=14⎝ ⎛⎭⎪⎫14n +3-14n +7,∴T n =14⎝ ⎛⎭⎪⎫17-111+111-115+…+14n +3-14n +7 =14⎝ ⎛⎭⎪⎫17-14n +7=n7(4n +7). 【变式探究】设正项等比数列{a n },a 4=81,且a 2,a 3的等差中项为32(a 1+a 2).(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log 3a 2n -1,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数列{c n }满足c n =14S n -1,T n 为数列{c n }的前n 项和,若T n <λn恒成立,求λ的取值范围.解 (1)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q >0),由题意,得⎩⎪⎨⎪⎧a 4=a 1q 3=81,a 1q +a 1q 2=3(a 1+a 1q ),解得⎩⎪⎨⎪⎧a 1=3,q =3. 所以a n =a 1qn -1=3n.(2)由(1)得b n =log 332n -1=2n -1, S n =n (b 1+b n )2=n [1+(2n -1)]2=n 2∴c n =14n 2-1=12⎝ ⎛⎭⎪⎫12n -1-12n +1, ∴T n =12⎣⎢⎡⎦⎥⎤⎝ ⎛⎭⎪⎫1-13+⎝ ⎛⎭⎪⎫13-15+…+⎝ ⎛⎭⎪⎫12n -1-12n +1 =n2n +1. 若T n =n 2n +1<λn 恒成立,则λ>12n +1(n ∈N *)恒成立, 则λ>⎝⎛⎭⎪⎫12n +1max,所以λ>13.。

高考数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1数列的求和问题教学案(文)(含解析)

高考数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1数列的求和问题教学案(文)(含解析)

数列的求和问题【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高考对数列求和的考查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分组转化、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方法求一般数列的和,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重点、难点剖析】 一、分组转化法求和有些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数列通项拆开或变形,可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数列,即先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错位相减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a n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三、裂项相消法求和裂项相消法是指把数列和式中的各项分别裂开后,某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和的方法,主要适用于⎩⎨⎧⎭⎬⎫1a n a n +1或⎩⎨⎧⎭⎬⎫1a n a n +2(其中{a n }为等差数列)等形式的数列求和. 【高考题型示例】 题型一、分组转化法求和例1、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2a n -λ(λ>0,n∈N *). (1)证明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并求a n ;(2)若λ=4,b n =⎩⎪⎨⎪⎧a n ,n 为奇数,log 2a n ,n 为偶数(n ∈N *),求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T 2n .解析:(1)∵S n =2a n -λ,当n =1时,得a 1=λ, 当n ≥2时,S n -1=2a n -1-λ, ∴S n -S n -1=2a n -2a n -1, 即a n =2a n -2a n -1,∴a n =2a n -1,∴数列{a n }是以λ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 n =λ2n -1.(2)∵λ=4,∴a n =4·2n -1=2n +1,∴b n =⎩⎪⎨⎪⎧2n +1,n 为奇数,n +1,n 为偶数,∴T 2n =22+3+24+5+26+7+ (22)+2n +1 =(22+24+ (22))+(3+5+…+2n +1) =4-4n ·41-4+n 3+2n +12=4n +1-43+n (n +2), ∴T 2n =4n +13+n 2+2n -43. 【变式探究】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a 1a 3=4,a 3是a 2-2与a 4的等差中项,若a n +1=2nb (n ∈N *).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c n 满足c n =a n +1+1b 2n -1·b 2n +1,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S n .(2)由(1)得,c n =a n +1+1b 2n -1·b 2n +1=2n+12n -12n +1=2n+12⎝ ⎛⎭⎪⎫12n -1-12n +1,∴数列{}c n 的前n 项和S n =2+22+…+2n +12⎣⎢⎡⎦⎥⎤⎝⎛⎭⎪⎫1-13+⎝ ⎛⎭⎪⎫13-15+…+⎝⎛⎭⎪⎫12n -1-12n +1=21-2n1-2+12⎝⎛⎭⎪⎫1-12n +1=2n +1-2+n2n +1(n ∈N *).【感悟提升】在处理一般数列求和时,一定要注意使用转化思想.把一般的数列求和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行求和,在求和时要分清楚哪些项构成等差数列,哪些项构成等比数列,清晰正确地求解.在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和时,由于数列的各项是正负交替的,所以一般需要对项数n 进行讨论,最后再验证是否可以合并为一个公式.【变式探究】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且a 2=3,{a n }前4项的和为16,数列{b n }满足b 1=4,b 4=88,且数列{}b n -a n 为等比数列(n ∈N *).(1)求数列{a n }和{}b n -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2)由(1)得b n =3n+2n -1, 所以S n =()3+32+33+ (3)+()1+3+5+…+2n -1=3()1-3n1-3+n ()1+2n -12=32()3n -1+n 2=3n +12+n 2-32(n ∈N *). 【变式探究】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S 4=24,S 7=63.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2an +(-1)n·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1)∵{a n }为等差数列,∴⎩⎪⎨⎪⎧S 4=4a 1+4×32d =24,S 7=7a 1+7×62d =63,解得⎩⎪⎨⎪⎧a 1=3,d =2.因此{a n }的通项公式a n =2n +1. (2)∵b n =2an+(-1)n·a n =22n +1+(-1)n·(2n +1)=2×4n+(-1)n·(2n +1),∴T n =2×(41+42+…+4n )+[-3+5-7+9-…+(-1)n(2n +1)]=8(4n-1)3+G n .当n 为偶数时,G n =2×n2=n ,∴T n =8(4n-1)3+n ;当n 为奇数时,G n =2×n -12-(2n +1)=-n -2,∴T n =8(4n-1)3-n -2,∴T n =⎩⎪⎨⎪⎧8(4n-1)3+n (n 为偶数),8(4n-1)3-n -2 (n 为奇数). 题型二、错位相减法求和例2、[2018·浙江卷]已知等比数列{an }的公比q >1,且a 3+a 4+a 5=28,a 4+2是a 3,a 5的等差中项.数列{bn }满足b 1=1,数列{(bn +1-bn )an }的前n 项和为2n 2+n . (1)求q 的值;(2)求数列{bn }的通项公式.【解析】 (1)解:由a 4+2是a 3,a 5的等差中项, 得a 3+a 5=2a 4+4,所以a 3+a 4+a 5=3a 4+4=28, 解得a 4=8.由a 3+a 5=20,得8⎝⎛⎭⎪⎫q +1q =20,解得q =2或q =12.因为q >1,所以q =2.(2)解:设cn =(bn +1-bn )an ,数列{cn }的前n 项和为Sn .由cn =⎩⎪⎨⎪⎧S 1,n =1,Sn -Sn -1,n ≥2,解得cn =4n -1.由(1)可得an =2n -1,所以bn +1-bn =(4n -1)×⎝ ⎛⎭⎪⎫12n -1,故bn -bn -1=(4n -5)×⎝ ⎛⎭⎪⎫12n -2,n ≥2, bn -b 1=(bn -bn -1)+(bn -1-bn -2)+…+(b 3-b 2)+(b 2-b 1)=(4n -5)×⎝ ⎛⎭⎪⎫12n -2+(4n -9)×⎝ ⎛⎭⎪⎫12n -3+…+7×12+3.设Tn =3+7×12+11×⎝ ⎛⎭⎪⎫122+…+(4n -5)×⎝ ⎛⎭⎪⎫12n -2,n ≥2,则12Tn =3×12+7×⎝ ⎛⎭⎪⎫122+…+(4n -9)×⎝ ⎛⎭⎪⎫12n -2+(4n -5)×⎝ ⎛⎭⎪⎫12n -1, 所以12Tn =3+4×12+4×⎝ ⎛⎭⎪⎫122+…+4×⎝ ⎛⎭⎪⎫12n -2-(4n -5)×⎝ ⎛⎭⎪⎫12n -1,因此Tn =14-(4n +3)×⎝ ⎛⎭⎪⎫12n -2,n ≥2.又b 1=1,所以bn =15-(4n +3)×⎝ ⎛⎭⎪⎫12n -2.【变式探究】已知各项均不为零的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对任意的n ∈N *,满足S n =13a 1(a n -1).(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b n }满足a n b n =log 2a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求证:T n <89.解析:(1)当n =1时,a 1=S 1=13a 1(a 1-1)=13a 21-13a 1,∵a 1≠0,∴a 1=4.∴S n =43(a n -1),∴当n ≥2时,S n -1=43(a n -1-1),两式相减得a n =4a n -1(n ≥2),∴数列{a n }是首项为4,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a n =4n.(2)∵a n b n =log 2a n =2n ,∴b n =2n 4n ,∴T n =241+442+643+…+2n 4n ,14T n =242+443+644+…+2n 4n +1,两式相减得34T n =24+242+243+244+…+24n -2n 4n +1=2⎝ ⎛⎭⎪⎫14+142+143+144+…+14n -2n 4n +1=2×14⎝ ⎛⎭⎪⎫1-14n 1-14-2n 4n +1=23-23×4n -2n 4n +1=23-6n +83×4n +1. ∴T n =89-6n +89×4n <89.【变式探究】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a 3,a n +1-a n 2=32n +1,设b n =2n a n (n ∈N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解 (1)由b n =2na n ,得a n =b n 2n ,代入a n +1-a n 2=32n +1得b n +12n +1-b n2n +1=32n +1,即b n +1-b n =3,所以数列{b n }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又a 1=a 3,所以b 12=b 38,即b 12=b 1+68,所以b 1=2,所以b n =b 1+3(n -1)=3n -1(n ∈N *).(2)由b n =3n -1,得a n =b n 2n =3n -12n ,所以S n =22+522+823+…+3n -12n ,12S n =222+523+824+…+3n -12n +1, 两式相减得12S n =1+3⎝ ⎛⎭⎪⎫122+123+…+12n -3n -12n +1=52-3n +52n +1, 所以S n =5-3n +52n (n ∈N *).【感悟提升】(1)错位相减法适用于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a n }为等差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 (2)所谓“错位”,就是要找“同类项”相减.要注意的是相减后得到部分求等比数列的和,此时一定要查清其项数.(3)为保证结果正确,可对得到的和取n =1,2进行验证.【变式探究】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是S n ,且S n +12a n =1(n ∈N *).数列{b n }是公差d 不等于0的等差数列,且满足:b 1=32a 1,b 2,b 5,b 14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2)设c n =a n ·b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1)n =1时,a 1+12a 1=1,a 1=23,n ≥2时,⎩⎪⎨⎪⎧S n=1-12a n,S n -1=1-12a n -1,S n -S n -1=12()a n -1-a n ,∴a n =13a n -1(n ≥2), {a n }是以23为首项,1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n =23×⎝ ⎛⎭⎪⎫13n -1=2⎝ ⎛⎭⎪⎫13n . b 1=1,由b 25=b 2b 14得,()1+4d 2=()1+d ()1+13d ,d 2-2d =0,因为d ≠0,解得d =2, b n =2n -1(n ∈N *).(2)c n =4n -23n ,T n =23+632+1033+…+4n -23n ,① 13T n =232+633+1034+…+4n -63n +4n -23n +1,② ①-②得,23T n =23+4⎝ ⎛⎭⎪⎫132+133+…+13n -4n -23n +1=23+4×19-13n +11-13-4n -23n +1 =43-23n -4n -23n +1, 所以T n =2-2n +23n (n ∈N *).【变式探究】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4=10,且a 1,a 3,a 9成等比数列.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 n 3n 的前n 项和T n .解 (1)设{a n }的公差为d ,由题设得⎩⎪⎨⎪⎧4a 1+6d =10,a 23=a 1·a 9,∴⎩⎪⎨⎪⎧4a 1+6d =10,(a 1+2d )2=a 1(a 1+8d ). 解之得a 1=1,且d =1. 因此a n =n .(2)令c n =n3n ,则T n =c 1+c 2+…+c n=13+232+333+…+n -13n -1+n3n ,① 13T n =132+233+…+n -13n +n3n +1,② ①-②得:23T n =⎝ ⎛⎭⎪⎫13+132+…+13n -n 3n +1=13⎝ ⎛⎭⎪⎫1-13n 1-13-n 3n +1=12-12×3n -n 3n +1,∴T n =34-2n +34×3n .【变式探究】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3n 2+8n ,{b n }是等差数列,且a n =b n +b n +1.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2)令c n =(a n +1)n +1(b n +2)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解 (1)由题意知,当n ≥2时,a n =S n -S n -1=6n +5. 当n =1时,a 1=S 1=11,符合上式.所以a n =6n +5. 设数列{b n }的公差为d ,由⎩⎪⎨⎪⎧a 1=b 1+b 2,a 2=b 2+b 3,即⎩⎪⎨⎪⎧11=2b 1+d ,17=2b 1+3d , 可解得⎩⎪⎨⎪⎧b 1=4,d =3.所以b n =3n +1.题型三 裂项相消法求和例3、[2018·天津卷]设{an }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0,其前n 项和为Sn (n ∈N *),{bn }是等差数列.已知a 1=1,a 3=a 2+2,a 4=b 3+b 5,a 5=b 4+2b 6.(1)求{an }和{bn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Sn }的前n 项和为Tn (n ∈N *), ①求Tn ;②.【解析】(1)解:设等比数列{an }的公比为q .由a 1=1,a 3=a 2+2,可得q 2-q -2=0.由q >0,可得q =2,故an =2n -1.设等差数列{bn }的公差为d .由a 4=b 3+b 5,可得b 1+3d =4.由a 5=b 4+2b 6,可得3b 1+13d =16,从而b 1=1,d =1,故bn =n . (2)若b n =1a n ·a n +1,其前n 项和为T n ,若T n >919成立,求n 的最小值.解 (1)由2S n =a 2n -2S n -1+1知, 2S n -1=a 2n -1-2S n -2+1()n ≥3,两式相减得,2a n =a 2n -a 2n -1-2a n -1, 即2()a n +a n -1=()a n -a n -1()a n +a n -1, 又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a 1=1,∴a n +a n -1>0, ∴a n -a n -1=2()n ≥3,又当n =2时,2()a 1+a 2=a 22-2a 1+1,即a 22-2a 2-3=0,解得a 2=3或a 2=-1(舍),a 2-a 1=2,符合a n -a n -1=2,∴{a n }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a n =1+(n -1)×2=2n -1(n ∈N *). (2)b n =12n -12n +1=12⎝ ⎛⎭⎪⎫12n -1-12n +1,∴T n =12⎝ ⎛⎭⎪⎫11-13+13-15+…+12n -1-12n +1=12⎝ ⎛⎭⎪⎫11-12n +1, 又∵T n >919,即12⎝ ⎛⎭⎪⎫11-12n +1>919,解得n >9,又n ∈N *,∴n 的最小值为10. 【变式探究】设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2+5n . (1)求证:数列{3an}为等比数列; (2)设b n =2S n -3n ,求数列⎩⎨⎧⎭⎬⎫n a n b n 的前n 项和T n .(2)解 ∵b n =4n 2+7n , ∴n a n b n =1(4n +3)(4n +7)=14⎝ ⎛⎭⎪⎫14n +3-14n +7,∴T n =14⎝ ⎛⎭⎪⎫17-111+111-115+…+14n +3-14n +7 =14⎝ ⎛⎭⎪⎫17-14n +7=n7(4n +7). 【变式探究】设正项等比数列{a n },a 4=81,且a 2,a 3的等差中项为32(a 1+a 2).(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log 3a 2n -1,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数列{c n }满足c n =14S n -1,T n 为数列{c n }的前n 项和,若T n <λn恒成立,求λ的取值范围.解 (1)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q >0),由题意,得⎩⎪⎨⎪⎧a 4=a 1q 3=81,a 1q +a 1q 2=3(a 1+a 1q ),解得⎩⎪⎨⎪⎧a 1=3,q =3. 所以a n =a 1qn -1=3n.(2)由(1)得b n =log 332n -1=2n -1, S n =n (b 1+b n )2=n [1+(2n -1)]2=n 2∴c n =14n 2-1=12⎝ ⎛⎭⎪⎫12n -1-12n +1, ∴T n =12⎣⎢⎡⎦⎥⎤⎝ ⎛⎭⎪⎫1-13+⎝ ⎛⎭⎪⎫13-15+…+⎝ ⎛⎭⎪⎫12n -1-12n +1 =n2n +1. 若T n =n 2n +1<λn 恒成立,则λ>12n +1(n ∈N *)恒成立, 则λ>⎝⎛⎭⎪⎫12n +1max,所以λ>13.。

【教案与反思】高三数学:《数列求和课例》教学设计

【教案与反思】高三数学:《数列求和课例》教学设计

数列求和课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发现数列与不等式,三角函数,向量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往往出现在高考中的最后两题,成为学生的丢分题,从而加强数列综合应用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列求和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①复习等差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回忆公式推导过程所用倒序想加和错位相减的思想方法,及用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应弄清基本量中各基本量的值,特别是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应关注公比q是否为1;②记住一些常见结论便于用公式法对数列求和;③学会分析通项的结构并且对通项进行分拆;能运用拆并项求和思想方法解决非特殊数列求和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结合转化的思想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问题,从而帮助他们用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二教材重、难点数列求和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前面已学习了等差与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的公式,但是不少题目是不能直接套用公式的,有些需要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如课本上介绍的“高斯求和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等.常用的数列求和法主要有下面几种:1.直接用等差与等比求前n项和的公式法;2.折项或并项求和法;3.奇偶求和法;4.裂项求和法;5.错位相减法;6.猜想归纳法.本节课是高三第一轮复习中数列求和的第一节,从而分析变换通项以及用局部和整体的思想来选择恰当的方法对非特殊的数列求和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三教学方法、手段通过设问、启发、当堂训练的教学程序,采用启发式讲解、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幻灯片辅助教学,达到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四学情分析本人执教的学校是省重点中学,所教的班级是高三年级的实验班,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功底, 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因此本节课采用学生主讲、教师点评的授课方式,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又能充分暴露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五学法指导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定了三种学法:(1)自主性学习法,(2)探究性学习法,(3)巩固反馈法,六时间安排◆复习引入(约10分钟)◆例题讲解(约10分钟)◆学生评析(约18分钟)◆学生小结(约2分钟)七板书设计:数列求和(一)例题解答板书学生演练1.公式法…例1: 例1:2等常见重要公式 (2)2.拆并项求和法,八教学过程九教学评价自主性: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分层式练习和选择性作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性:通过学生评析中的变式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做数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可行性: 所教的班级是高三年级的实验班,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功底, 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有效性: 通过学生的练习与评析,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为学生高效获取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创造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的求和问题【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高考对数列求和的考查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分组转化、错位相减、裂项相消等方法求一般数列的和,体现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重点、难点剖析】 一、分组转化法求和有些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数列通项拆开或变形,可转化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数列,即先分别求和,然后再合并. 二、错位相减法求和错位相减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a n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三、裂项相消法求和裂项相消法是指把数列和式中的各项分别裂开后,某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和的方法,主要适用于⎩⎨⎧⎭⎬⎫1a n a n +1或⎩⎨⎧⎭⎬⎫1a n a n +2(其中{a n }为等差数列)等形式的数列求和. 【高考题型示例】 题型一、分组转化法求和例1、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n =2a n -λ(λ>0,n∈N *). (1)证明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并求a n ;(2)若λ=4,b n =⎩⎪⎨⎪⎧a n ,n 为奇数,log 2a n ,n 为偶数(n ∈N *),求数列{b n }的前2n 项和T 2n .解析:(1)∵S n =2a n -λ,当n =1时,得a 1=λ, 当n ≥2时,S n -1=2a n -1-λ, ∴S n -S n -1=2a n -2a n -1, 即a n =2a n -2a n -1,∴a n =2a n -1,∴数列{a n }是以λ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 n =λ2n -1.(2)∵λ=4,∴a n =4·2n -1=2n +1,∴b n =⎩⎪⎨⎪⎧2n +1,n 为奇数,n +1,n 为偶数,∴T 2n =22+3+24+5+26+7+ (22)+2n +1 =(22+24+ (22))+(3+5+…+2n +1) =4-4n ·41-4+n 3+2n +2=4n +1-43+n (n +2), ∴T 2n =4n +13+n 2+2n -43. 【变式探究】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a 1a 3=4,a 3是a 2-2与a 4的等差中项,若a n +1=2nb (n ∈N *).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c n 满足c n =a n +1+1b 2n -1·b 2n +1,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S n .(2)由(1)得,c n =a n +1+1b 2n -1·b 2n +1=2n+12n -n +=2n+12⎝ ⎛⎭⎪⎫12n -1-12n +1,∴数列{}c n 的前n 项和S n =2+22+…+2n +12⎣⎢⎡⎦⎥⎤⎝⎛⎭⎪⎫1-13+⎝ ⎛⎭⎪⎫13-15+…+⎝⎛⎭⎪⎫12n -1-12n +1=-2n1-2+12⎝⎛⎭⎪⎫1-12n +1=2n +1-2+n2n +1(n ∈N *).【感悟提升】在处理一般数列求和时,一定要注意使用转化思想.把一般的数列求和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行求和,在求和时要分清楚哪些项构成等差数列,哪些项构成等比数列,清晰正确地求解.在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和时,由于数列的各项是正负交替的,所以一般需要对项数n 进行讨论,最后再验证是否可以合并为一个公式.【变式探究】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且a 2=3,{a n }前4项的和为16,数列{b n }满足b 1=4,b 4=88,且数列{}b n -a n 为等比数列(n ∈N *).(1)求数列{a n }和{}b n -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2)由(1)得b n =3n+2n -1, 所以S n =()3+32+33+ (3)+()1+3+5+…+2n -1=3()1-3n1-3+n ()1+2n -12=32()3n -1+n 2=3n +12+n 2-32(n ∈N *). 【变式探究】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S 4=24,S 7=63.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2an +(-1)n·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1)∵{a n }为等差数列,∴⎩⎪⎨⎪⎧S 4=4a 1+4×32d =24,S 7=7a 1+7×62d =63,解得⎩⎪⎨⎪⎧a 1=3,d =2.因此{a n }的通项公式a n =2n +1. (2)∵b n =2an+(-1)n·a n =22n +1+(-1)n·(2n +1)=2×4n+(-1)n·(2n +1),∴T n =2×(41+42+…+4n )+[-3+5-7+9-…+(-1)n(2n +1)]=8(4n-1)3+G n .当n 为偶数时,G n =2×n2=n ,∴T n =8(4n-1)3+n ;当n 为奇数时,G n =2×n -12-(2n +1)=-n -2,∴T n =8(4n-1)3-n -2,∴T n =⎩⎪⎨⎪⎧8(4n-1)3+n (n 为偶数),8(4n-1)3-n -2 (n 为奇数). 题型二、错位相减法求和例2、[2018·浙江卷]已知等比数列{an }的公比q >1,且a 3+a 4+a 5=28,a 4+2是a 3,a 5的等差中项.数列{bn }满足b 1=1,数列{(bn +1-bn )an }的前n 项和为2n 2+n . (1)求q 的值;(2)求数列{bn }的通项公式.【解析】 (1)解:由a 4+2是a 3,a 5的等差中项, 得a 3+a 5=2a 4+4,所以a 3+a 4+a 5=3a 4+4=28, 解得a 4=8.由a 3+a 5=20,得8⎝⎛⎭⎪⎫q +1q =20,解得q =2或q =12.因为q >1,所以q =2.(2)解:设cn =(bn +1-bn )an ,数列{cn }的前n 项和为Sn .由cn =⎩⎪⎨⎪⎧S 1,n =1,Sn -Sn -1,n ≥2,解得cn =4n -1.由(1)可得an =2n -1,所以bn +1-bn =(4n -1)×⎝ ⎛⎭⎪⎫12n -1,故bn -bn -1=(4n -5)×⎝ ⎛⎭⎪⎫12n -2,n ≥2, bn -b 1=(bn -bn -1)+(bn -1-bn -2)+…+(b 3-b 2)+(b 2-b 1)=(4n -5)×⎝ ⎛⎭⎪⎫12n -2+(4n -9)×⎝ ⎛⎭⎪⎫12n -3+…+7×12+3.设Tn =3+7×12+11×⎝ ⎛⎭⎪⎫122+…+(4n -5)×⎝ ⎛⎭⎪⎫12n -2,n ≥2,则12Tn =3×12+7×⎝ ⎛⎭⎪⎫122+…+(4n -9)×⎝ ⎛⎭⎪⎫12n -2+(4n -5)×⎝ ⎛⎭⎪⎫12n -1, 所以12Tn =3+4×12+4×⎝ ⎛⎭⎪⎫122+…+4×⎝ ⎛⎭⎪⎫12n -2-(4n -5)×⎝ ⎛⎭⎪⎫12n -1,因此Tn =14-(4n +3)×⎝ ⎛⎭⎪⎫12n -2,n ≥2.又b 1=1,所以bn =15-(4n +3)×⎝ ⎛⎭⎪⎫12n -2.【变式探究】已知各项均不为零的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对任意的n ∈N *,满足S n =13a 1(a n -1).(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b n }满足a n b n =log 2a n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求证:T n <89.解析:(1)当n =1时,a 1=S 1=13a 1(a 1-1)=13a 21-13a 1,∵a 1≠0,∴a 1=4.∴S n =43(a n -1),∴当n ≥2时,S n -1=43(a n -1-1),两式相减得a n =4a n -1(n ≥2),∴数列{a n }是首项为4,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a n =4n.(2)∵a n b n =log 2a n =2n ,∴b n =2n 4n ,∴T n =241+442+643+…+2n 4n ,14T n =242+443+644+…+2n 4n +1,两式相减得34T n =24+242+243+244+…+24n -2n 4n +1=2⎝ ⎛⎭⎪⎫14+142+143+144+…+14n -2n 4n +1=2×14⎝ ⎛⎭⎪⎫1-14n 1-14-2n 4n +1=23-23×4n -2n 4n +1=23-6n +83×4n +1. ∴T n =89-6n +89×4n <89.【变式探究】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a 3,a n +1-a n 2=32n +1,设b n =2n a n (n ∈N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解 (1)由b n =2na n ,得a n =b n 2n ,代入a n +1-a n 2=32n +1得b n +12n +1-b n2n +1=32n +1,即b n +1-b n =3,所以数列{b n }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又a 1=a 3,所以b 12=b 38,即b 12=b 1+68,所以b 1=2,所以b n =b 1+3(n -1)=3n -1(n ∈N *).(2)由b n =3n -1,得a n =b n 2n =3n -12n ,所以S n =22+522+823+…+3n -12n ,12S n =222+523+824+…+3n -12n +1, 两式相减得12S n =1+3⎝ ⎛⎭⎪⎫122+123+…+12n -3n -12n +1=52-3n +52n +1, 所以S n =5-3n +52n (n ∈N *).【感悟提升】(1)错位相减法适用于求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a n }为等差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 (2)所谓“错位”,就是要找“同类项”相减.要注意的是相减后得到部分求等比数列的和,此时一定要查清其项数.(3)为保证结果正确,可对得到的和取n =1,2进行验证.【变式探究】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是S n ,且S n +12a n =1(n ∈N *).数列{b n }是公差d 不等于0的等差数列,且满足:b 1=32a 1,b 2,b 5,b 14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2)设c n =a n ·b 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1)n =1时,a 1+12a 1=1,a 1=23,n ≥2时,⎩⎪⎨⎪⎧S n=1-12a n,S n -1=1-12a n -1,S n -S n -1=12()a n -1-a n ,∴a n =13a n -1(n ≥2), {a n }是以23为首项,1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n =23×⎝ ⎛⎭⎪⎫13n -1=2⎝ ⎛⎭⎪⎫13n . b 1=1,由b 25=b 2b 14得,()1+4d 2=()1+d ()1+13d ,d 2-2d =0,因为d ≠0,解得d =2, b n =2n -1(n ∈N *).(2)c n =4n -23n ,T n =23+632+1033+…+4n -23n ,① 13T n =232+633+1034+…+4n -63n +4n -23n +1,② ①-②得,23T n =23+4⎝ ⎛⎭⎪⎫132+133+…+13n -4n -23n +1=23+4×19-13n +11-13-4n -23n +1 =43-23n -4n -23n +1, 所以T n =2-2n +23n (n ∈N *).【变式探究】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4=10,且a 1,a 3,a 9成等比数列.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a n 3n 的前n 项和T n .解 (1)设{a n }的公差为d ,由题设得⎩⎪⎨⎪⎧4a 1+6d =10,a 23=a 1·a 9,∴⎩⎪⎨⎪⎧4a 1+6d =10,(a 1+2d )2=a 1(a 1+8d ).解之得a 1=1,且d =1. 因此a n =n .(2)令c n =n3n ,则T n =c 1+c 2+…+c n=13+232+333+…+n -13n -1+n3n ,① 13T n =132+233+…+n -13n +n3n +1,② ①-②得:23T n =⎝ ⎛⎭⎪⎫13+132+…+13n -n 3n +1=13⎝ ⎛⎭⎪⎫1-13n 1-13-n 3n +1=12-12×3n -n 3n +1,∴T n =34-2n +34×3n .【变式探究】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3n 2+8n ,{b n }是等差数列,且a n =b n +b n +1.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2)令c n =(a n +1)n +1(b n +2)n ,求数列{c n }的前n 项和T n .解 (1)由题意知,当n ≥2时,a n =S n -S n -1=6n +5. 当n =1时,a 1=S 1=11,符合上式.所以a n =6n +5. 设数列{b n }的公差为d ,由⎩⎪⎨⎪⎧a 1=b 1+b 2,a 2=b 2+b 3,即⎩⎪⎨⎪⎧11=2b 1+d ,17=2b 1+3d , 可解得⎩⎪⎨⎪⎧b 1=4,d =3.所以b n =3n +1.题型三 裂项相消法求和例3、[2018·天津卷]设{an }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0,其前n 项和为Sn (n ∈N *),{bn }是等差数列.已知a 1=1,a 3=a 2+2,a 4=b 3+b 5,a 5=b 4+2b 6.(1)求{an }和{bn }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Sn }的前n 项和为Tn (n ∈N *), ①求Tn ;②.【解析】(1)解:设等比数列{an }的公比为q .由a 1=1,a 3=a 2+2,可得q 2-q -2=0.由q >0,可得q =2,故an =2n -1.设等差数列{bn }的公差为d .由a 4=b 3+b 5,可得b 1+3d =4.由a 5=b 4+2b 6,可得3b 1+13d =16,从而b 1=1,d =1,故bn =n . (2)若b n =1a n ·a n +1,其前n 项和为T n ,若T n >919成立,求n 的最小值.解 (1)由2S n =a 2n -2S n -1+1知, 2S n -1=a 2n -1-2S n -2+1()n ≥3,两式相减得,2a n =a 2n -a 2n -1-2a n -1, 即2()a n +a n -1=()a n -a n -1()a n +a n -1, 又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a 1=1,∴a n +a n -1>0, ∴a n -a n -1=2()n ≥3,又当n =2时,2()a 1+a 2=a 22-2a 1+1,即a 22-2a 2-3=0,解得a 2=3或a 2=-1(舍),a 2-a 1=2,符合a n -a n -1=2,∴{a n }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a n =1+(n -1)×2=2n -1(n ∈N *). (2)b n =12n -n +=12⎝ ⎛⎭⎪⎫12n -1-12n +1,∴T n =12⎝ ⎛⎭⎪⎫11-13+13-15+…+12n -1-12n +1=12⎝ ⎛⎭⎪⎫11-12n +1, 又∵T n >919,即12⎝ ⎛⎭⎪⎫11-12n +1>919,解得n >9,又n ∈N *,∴n 的最小值为10. 【变式探究】设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2+5n . (1)求证:数列{3an}为等比数列; (2)设b n =2S n -3n ,求数列⎩⎨⎧⎭⎬⎫n a n b n 的前n 项和T n .(2)解 ∵b n =4n 2+7n , ∴n a n b n =1(4n +3)(4n +7)=14⎝ ⎛⎭⎪⎫14n +3-14n +7,∴T n =14⎝ ⎛⎭⎪⎫17-111+111-115+…+14n +3-14n +7 =14⎝ ⎛⎭⎪⎫17-14n +7=n7(4n +7). 【变式探究】设正项等比数列{a n },a 4=81,且a 2,a 3的等差中项为32(a 1+a 2).(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b n =log 3a 2n -1,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数列{c n }满足c n =14S n -1,T n 为数列{c n }的前n 项和,若T n <λn恒成立,求λ的取值范围.解 (1)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q >0),由题意,得⎩⎪⎨⎪⎧a 4=a 1q 3=81,a 1q +a 1q 2=3(a 1+a 1q ),解得⎩⎪⎨⎪⎧a 1=3,q =3. 所以a n =a 1qn -1=3n.(2)由(1)得b n =log 332n -1=2n -1, S n =n (b 1+b n )2=n [1+(2n -1)]2=n 2∴c n =14n 2-1=12⎝ ⎛⎭⎪⎫12n -1-12n +1, ∴T n =12⎣⎢⎡⎦⎥⎤⎝ ⎛⎭⎪⎫1-13+⎝ ⎛⎭⎪⎫13-15+…+⎝ ⎛⎭⎪⎫12n -1-12n +1 =n2n +1. 若T n =n 2n +1<λn 恒成立,则λ>12n +1(n ∈N *)恒成立, 则λ>⎝⎛⎭⎪⎫12n +1max,所以λ>13.第11页共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