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治病方法是调心

合集下载

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

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

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和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

这些脏器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相互联系且相互依赖的系统,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相应的调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于身体五脏的理论与调理方法。

一、心的理论与调理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心主神明,主管血脉循环。

心的调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激动和情绪波动。

2. 适量锻炼:进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

3.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B群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全谷类食品等。

4. 水果蔬菜: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清热解毒和补充必要的营养。

二、肝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贮藏血液,对情绪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以下是肝的调理方法:1. 情绪平稳: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长时间的愤怒和焦虑。

2. 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 饮食调理:食用富含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花生、黄瓜、豆芽等。

4. 运动锻炼: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三、脾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将脾视为消化吸收的主要脏器,以下为脾的调理方法:1. 饮食调理:遵循饮食卫生原则,少食过饱和油腻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蒸菜等。

2. 远离寒冷:脾喜温而恶寒,避免过度受冷和饮冷饮料。

3. 合理搭配食物:避免食物过度搭配,减少油炸和辛辣食物的摄入。

4. 饮食规律:保持规律的饮食时间,避免过量进食或暴饮暴食。

四、肺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将肺视为呼吸的重要器官,以下为肺的调理方法:1. 增强肺功能: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

2. 注意空气质量:避免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长时间呆留。

3. 合理保暖:肺喜温而恶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4.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如红萝卜、橙子、柠檬等。

五、肾的理论与调理方法中医认为肾是生殖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以下为肾的调理方法:1. 保持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久坐或久立。

气功修炼常识之:调心

气功修炼常识之:调心

气功修炼常识之:调心气功修炼常识之:调心气功修炼中有许多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就是调心,所谓的调心是自觉地调控心理活动,通过意守达到入静养神的目的。

意守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不外乎守内景与守外景,守静物与守活动,包括道家的守一与佛家的观想。

入静的层次也可分为许多阶段,概括起来,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

调心的重要性调心练意,在气功中起主导作用。

因为无论是姿势锻炼,还是呼吸锻炼,都是在意识指挥下进行的。

调心的目的是为了把主管人体思维活动的“识神”调理好,使其不损伤“元神”。

“元神”与“识神”的提法,在气功界是道家学派的术语,但儒家学派、佛家学派也同样从不同的角度注重探索人脑深层功能的开发。

“元神”是禀受先天之精气形成的,它不受意识思维活动的支配而主宰生命活动,而“识神”是人感受后天万物万事后形成的,它主要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及思维活动。

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为用。

一旦“识神”为七情六欲所伤,将影响“元神”之作用,导致气血阴阳失调而患病。

气功调心是采用多种良性诱导方法和手段,排除杂念干扰,使之进入“恬淡虚无”的状态,进而达到抑制“识神”,保养“元神”之功效。

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是多样的,在情绪上,有喜悦、愉快、轻松;也有愤怒、悲伤、紧张。

前者为良性意念和情绪,有利于调节和修复大脑及脏腑功能,使疾病康复;后者乃恶性的意念和情绪,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致病。

气功的良性意念,如意想辽阔的海洋,绿色的原野,明月皎洁的星空,倾听泉水叮咚之声,默念轻松的诗词,回想愉快的往事等。

中医调理脏腑功能的功效

中医调理脏腑功能的功效

中医调理脏腑功能的功效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理论建立在脏腑学说的基础上。

脏腑功能的协调与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帮助恢复和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本文将介绍中医调理脏腑功能的功效。

一、调理脾胃功能脾胃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脏腑之一,其功能失调常导致各种消化问题。

中医通过药物、针灸、食疗等方法调理脾胃,可以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例如,常用的健脾药物有党参、白术等,针灸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脾胃功能。

二、调理心脏功能心脏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主管血液循环和情感活动。

中医通过调理心脏功能,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心排血量,改善心悸、气短等心脏病症状。

常用的调理心脏的中草药有麦冬、山楂等,按摩、拍打心俞穴也可以起到良好的调理效果。

三、调理肺功能肺是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中医认为肺主气,调理肺功能可以增强呼吸能力和免疫力。

中医常用的调理肺功能的方法有煎炖中草药,如百合、杏仁等,还可以通过呼吸操和气功练习来改善肺功能。

四、调理肝功能肝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同时也是情绪的主管。

中医调理肝功能可以改善肝脏的排毒能力和稳定情绪。

常用的中草药有柴胡、丹参等,适当的运动也可以有助于肝功能的调理。

五、调理肾功能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管水液代谢和生殖功能。

中医调理肾功能可以增强肾脏的功能,改善尿频、遗精等症状。

常用的调理肾功能的中草药有枸杞、淫羊藿等,推拿、按摩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中医调理脏腑功能的方法多种多样,综合运用药物、针灸、食疗、推拿等手段,可以更好地提升脏腑的功能,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

然而,中医调理脏腑功能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因此在接受中医调理时应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指导。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脏腑功能的功效是显著的。

通过调理脾胃、心脏、肺、肝、肾等脏腑功能,可以改善各种身体不适和疾病。

然而,需要提醒的是,中医调理脏腑功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并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练习气功的基本方法

练习气功的基本方法

练习气功的基本方法1.调息、调身、调心练功之法,首先是要在调息、调身、调心上下功夫。

所谓调心,就是自觉控制意识活动,所谓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

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

难以入静是初练气功的一大障碍,由于入静与效果有关,所以往往求静心切,反生急躁,越练越烦,更难入静。

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改“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

所谓“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定部位或某种活动,或意想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情。

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

丹田,指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

意守呼吸与意守丹田结合,就叫做“气贯丹田”。

气贯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下降,腹压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气经肺吸入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好像气从小腹经肺而出。

这种气贯丹田法是气功产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肾。

所谓调息就是自觉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逐步达到无声无息。

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

初练时,求其自然,不可勉强,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

最好是练“气贯丹田”法,至于“大周天”、“小周天”等运气方法,待有一定功夫后再去学习。

运气是通过深长呼吸和停闭呼吸,以意领气,打通经脉,意随气行,运行周天,这在古代也称“闭气”、“引气”、“行气”、“运气”等。

若运气攻患处,给自己治病称“行气”;若运气外出,发气给他人治病,则称“布气”。

调息的意义首先在于提高了呼吸效率,虽然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但潮气量上升,肺活量增加、呼出气与肺泡气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说明消耗最少的能量,获得最多的氧气。

更由于缓慢的呼吸运动,有节奏地改变着胸腹腔的压力,对内脏起了柔和地按摩作用,从而改善了内脏的血液循环。

所谓调身就是自觉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

调身一般分行、立、坐、卧、做。

五种情况都必须与调心和调息配合进行。

五脏调和中医药养身秘籍

五脏调和中医药养身秘籍

五脏调和中医药养身秘籍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其中,五脏调和是中医药养生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文将介绍五脏调和的概念、方法和相关的中医药养生秘籍。

一、五脏调和的概念五脏调和是中医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调整五脏功能的平衡,达到身体的健康和谐。

中医认为,五脏分别为心、肝、脾、肺、肾,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生理作用。

当五脏功能失调时,就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和疾病。

因此,调和五脏功能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五脏调和的方法中医药养生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调和五脏功能,以下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1.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药养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根据五行学说,食物的味道与五脏相应,可通过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调和相应的五脏。

如苦味食物有助于调和心脏功能,酸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肝脏功能,甘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脾脏功能,辛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肺脏功能,咸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肾脏功能。

因此,合理搭配不同味道的食物,可以实现五脏的平衡调和。

2.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药养生中常用的调理工具之一。

根据五脏的功能特点,中医药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来调理五脏的功能。

例如,可选择具有安神补心作用的中药来调和心脏功能,选择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肝脏功能,选择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脾脏功能,选择具有润肺止咳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肺脏功能,选择具有补肾壮阳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肾脏功能。

3.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药养生中常用的调理方法之一。

通过练习气功,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达到五脏调和的效果。

有些气功练习注重调和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太极拳》中的五行运动、《八段锦》中的五脏调理等,都可以很好地帮助调和五脏功能。

4. 情志调理情志是中医药养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情绪会对五脏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过度的悲伤会伤及肺脏,过度的愤怒会伤及肝脏,过度的忧思会伤及脾脏,过度的喜悦会伤及心脏,过度的恐惧会伤及肾脏。

中医气功训练方法

中医气功训练方法

中医气功训练方法
中医气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

它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身,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气功训练方法:
1. 调息:调息是气功修炼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深呼吸、长呼吸、逆呼吸等方式,调节呼吸频率、深度和方式,以培养呼吸系统的功能和内心的平静。

2. 调身:调身是指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动作和运动,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和内在能量。

常见的调身方法包括静坐、站桩、太极拳、八段锦等。

3. 调心:调心是气功修炼的核心。

通过调节意识、心情和情绪,排除杂念,使内心平静、放松,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常见的调心方法包括意守丹田、放松身心等。

4. 观想:观想是通过想象和观照身体内的气机和能量流动,以增强身体感知和内在能量的方法。

常见的观想法包括气机观想法、内视观想法等。

5. 打坐:打坐是一种常见的气功修炼方法。

通过静坐、闭目、调节呼吸等手段,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身心的和谐。

打坐可以调节身体内的气血流通,促进身体健康。

6. 站桩:站桩是另一种常见的气功修炼方法。

通过站立、放松身体和呼吸,来调节身体内的气血流通和内在能量。

站桩可以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内在的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气功是一种需要长期修炼的方法,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在修炼过程中要注意适度、适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初论三调合一、融会贯通在医疗气功、健身气功、太极拳中的核心作用(上)

初论三调合一、融会贯通在医疗气功、健身气功、太极拳中的核心作用(上)

初论三调合一、融会贯通在医疗气功、健身气功、太极拳中的核心作用(上)作者:王泰东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3年第3期王泰东“三调”即是调心、调息、调身,原是道家养生术之内功修炼的重要手段。

在道家养生修炼过程中,调心就是“至虚极,守静笃”,自我调整心理功能及精神状态。

调息就是“专气致柔”地培养元气。

调身就是“熊颈鸟伸”地引动形态做松柔运动。

但三者必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随着道儒医释武文化不断地交流和融合,三调就成了道儒医释武各家内功用以自我修炼、自我完全发挥潜能,用以养生、健身、防病治病及技击的重要手段及方法。

现代气功(包括医疗气功、健身气功)及太极拳,视为修炼的三大要素。

三调也是心理功能反复影响生理功能,逐渐形成良性条件反射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是通过三调,特别是调心,既能加强大脑皮层与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联系,又能加强大脑皮层与筋骨肌皮的功能,同时又可通过三调,进一步加强大脑皮层的功能,发挥脑细胞的潜力。

既能调整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功能,特别是大脑皮层保护性抑制功能,又能加强内外二反射的功能,从心理功能去影响生理功能。

这就是气功养生、防病、治病,以及太极拳的技击功能核心元素。

医疗气功与三调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医学领域内,医疗气功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史。

至20世纪9 0年代以来,传统中医药领域中的气功疗法逐渐形成体系,初步发展成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独立的学科。

中医气功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医疗气功。

医疗气功的定义,按最近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气功学”中提及: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融为一体的心身锻炼技能。

其中表述有四层意思:第一层,表述气功修炼的操作内容,即“三调”;第二层,三调合一、融会贯通;第三层,心身锻炼;第四层,技能性知识。

三调中,调身是基础,调息是动力,调心是核心。

所谓医疗气功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又需要掌握气功的操作技能,达到防病治病,发挥人的潜力,提高免疫功能,是治未病的有效手段。

中医情志调摄掌握心理健康的要诀

中医情志调摄掌握心理健康的要诀

中医情志调摄掌握心理健康的要诀中医情志调摄是指通过调整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活动,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情志与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等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掌握情志调摄的要诀有助于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介绍掌握心理健康的要诀,并提供一些日常调摄的方法。

一、心理清静,保持内心平衡心理健康的基础是内心的平衡和清静。

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和内心的不平衡容易导致气滞血瘀,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保持内心平衡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内心的平衡和清静:1. 心理调节。

充分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合理设定目标和期望,认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避免因为追求完美而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2. 注意呼吸。

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慢慢地吸气和呼气,让身体和心灵得到放松,从而调整情绪和压力。

3. 合理调配时间。

给自己足够的休息和放松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压力环境中。

4. 心理疏导。

及时和亲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倾诉,释放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二、调节饮食,保持脾胃健康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对情志调摄有着重要影响。

在饮食调摄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维护脾胃健康,从而促进心理健康:1. 饮食定时。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2. 饮食规律。

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均衡摄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等,避免过度偏食。

3. 适量进食。

不贪多嚼,不暴饮暴食,控制食量,避免过食或过度饥饿对脾胃造成负担。

4. 忌辛辣刺激。

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脾胃不适,保持消化功能正常。

三、适度运动,提高心理抗压能力适量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改善气血运行,舒发情志,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运动方式:1. 散步。

每天坚持散步,可以帮助放松身心,调节情绪。

2.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的动作和舒展的呼吸为特点的传统中医养生运动,对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调理心理健康让你拥有平静心境

中医调理心理健康让你拥有平静心境

中医调理心理健康让你拥有平静心境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的幸福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

尽管现代医学在心理健康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中医调理心理健康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索。

本文将介绍中医调理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方法,以帮助您拥有平静的心境和更好的心理健康。

一、中医视角下的心理健康在中医的观点中,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与情绪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一方的不平衡都会影响到另一方的健康。

因此,维护心理健康也是维护身体健康的一部分。

中医将心理健康问题归纳为五脏六腑的失调,通过调理脏腑的功能来恢复心理的平衡。

例如,肝气郁结可以导致情绪不稳定和易怒,而通过调理肝脏的功能可以缓解这些问题。

中医还注重平衡人体的阴阳,认为阴阳失衡也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调理心理健康需要综合考虑人体的整体平衡。

二、中医调理心理健康的原则中医调理心理健康的原则是维护身心的整体平衡和协调。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调理心理健康的原则:1. 调理情绪:中医认为情绪的平衡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特别是调理肝气,可以缓解情绪波动和压力。

2. 调理饮食:中医强调饮食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心理健康。

适当的饮食可以促进气血的流畅,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3. 调理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心理健康的维护至关重要。

中医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度的运动和休息,以及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

4. 调理环境:中医认为环境对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保持舒适、安静的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三、中医调理心理健康的方法中医调理心理健康有多种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药在中医调理心理健康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症状,中医师可以开出适合的中药方剂,以平衡脏腑功能和调节阴阳平衡。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疗法之一,能够调节气血的流通和平衡人体的阴阳。

中医五脏调理平衡五脏提高身体机能

中医五脏调理平衡五脏提高身体机能

中医五脏调理平衡五脏提高身体机能中医学认为,人体有五脏,即心、肺、肝、脾、肾,分别对应五行中的火、金、木、土、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五脏的平衡与调理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医五脏调理的方法,帮助提高身体机能。

一、心(火)心脏是五脏中的君主,主宰着血液循环和精神活动。

中医认为,心居中,喜怒伤心会对心脏造成不良影响。

保持心脏的健康,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情绪的平衡对于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激动是调理心脏的基本要素。

此外,适量的运动、良好的饮食结构和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有助于维持心脏的健康。

二、肺(金)肺是呼吸器官,主要负责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中医认为,肺主气,肺气充足才能保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为了调理肺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呼吸锻炼:深呼吸、缓慢呼气,有助于增强肺功能。

2. 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等,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3. 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类、菠菜等,可以增强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三、肝(木)肝是体内的解毒器官,也是人体内各种物质代谢的重要场所。

肝主疏泄,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会对肝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调理肝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良好的情绪管理:尽量避免过度的愤怒、焦虑和压力。

可以通过适量的运动、放松的音乐和冥想来缓解情绪。

2. 饮食:应避免油腻和过食辛辣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肝脏的排毒和调理。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不熬夜,有利于肝脏的修复和保养。

四、脾(土)脾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器官,脾虚会导致消化不良和疲倦无力。

脾主运化,中医认为养护脾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避免过度饮食,尽量少食用生冷和辛辣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2. 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提升消化吸收能力。

3. 调节饮食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五、肾(水)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排毒器官,也是储存生命力的重要器官。

中医心理健康中医心理调理的方法与技巧

中医心理健康中医心理调理的方法与技巧

中医心理健康中医心理调理的方法与技巧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人体的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中医心理调理注重平衡身心关系,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心理调理的方法与技巧。

1. 颐养心神:保持心态稳定与平和的情绪状态非常重要。

中医强调“荣卫之气调神和志”,即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使心神安定。

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适当摄入具有滋养心脾的食物,例如糯米、山药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中医按摩手法,如捶打心脏区域,以促进气血循环,舒缓心态。

2. 调理五脏:中医认为,五脏与人体的情绪、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通过调理五脏,可以改善人的心理健康。

例如,当人感到烦躁不安时,可以使用中医的“肝排毒法”,将五指握拳,用力捶打肝脏区域,缓解心情。

此外,还可以运用中医的经络按摩方法,在腕部按摩“心包经”和“忧郁穴”,以舒缓紧张情绪。

3. 舒筋活络:中医强调人体的气血流动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当人的气血不畅时,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躁动等问题。

中医的舒筋活络方法可以改善气血流动,提升心理状态。

例如,可以通过中医推拿手法,按摩头部的“百会穴”和“印堂穴”,以促进气血的循环,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

4. 药膳调理:中医重视食疗,认为食物有益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通过搭配不同的食材,可以达到调理心理健康的效果。

例如,可以选用具有安神镇静作用的食材,如百合、黄耆等,煮成汤或炖菜食用。

同时,中医也强调饮食要清淡,少油少盐,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和咖啡因。

5. 气功调理:中医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提升人体气血运行的方式。

中医气功中的一些动作和呼吸技巧对心理健康的调理非常有效。

例如,可以学习中医的“丹田呼吸法”,即通过集中呼吸的方式,将呼吸深入到腹部,以舒缓紧张情绪,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中医心理调理的方法与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但仍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因是子静坐养生法

因是子静坐养生法

龙源期刊网 因是子静坐养生法作者:周颂南来源:《现代养生》2004年第06期中国几十年相传的呼吸习静养生法,对于防病治病有良好效果,我们应该把它发掘出来,为人民造福。

《因是子静坐法》是由气功老前辈蒋维乔1914年写成的,至今已有九十年了。

现将这一功法简介如下:1.调身:在床上或凳上,解衣宽带,从容入坐。

先置两脚,或单盘,或双盘,也可自然盘坐。

次要安置两手,把右掌背迭在左掌心上,贴近小腹,轻放在腿上。

然后左右摇动身体7—8次,端正身体,脊骨勿挺勿曲。

头颈也要端正,令鼻与脐成一直线,不低不昂。

开口以吐腹中秽气,吐毕舌抵上腭,由口鼻徐徐吸入清气3—7次,于是闭口,唇齿相着,舌仍抵上腭,再轻闭两眼,正身端坐。

若坐久微觉身体有俯仰斜曲,应随时轻轻矫正。

坐毕开口吐气十数次,令身中热气外散,然后慢慢摇动躯体,再动肩胛及头颈,再慢慢舒放两手两脚;再以两大指互相摩擦生热,擦两眼,然后闭眼,再擦鼻及两侧,再以两手掌相搓令热,擦两耳轮,再周遍抚摩头部,以及胸、腹、背、手臂、腿、足至足心而止。

待汗干后,方可随意动作。

2.调息:调息和调心实际上是与调身同时并行的。

分开来讲的目的是叙述方便。

调息是要使呼吸缓极轻,长短均匀。

也可用数息法或数出息,或数入息,从一数至十,反复循环。

若未数至十,心想他事,以至中断,可再从头数起。

不断修炼,久久纯熟,自能息息调和。

3.调心:调心是要使妄心调伏。

大凡初学此功的人,每患心中散乱,支持不定,应放下一切,专心一念,存想小腹中间,自然能够徐徐安定,如出现心中昏沉,容易瞌睡,可提起意念,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

也可用数息法,使心息相依,则两者均可避免。

练此功时间最好选择在子时(23—1时)与寅时(3—5时),地点最好是静室,每天练功3—4次,每次30—40分钟。

习练本功法一般1个月左右可以见效,3—4个月可以全面控制症状,但此后每天仍宜坚持练功20—30分钟,以资巩固。

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关键是什么

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关键是什么

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关键是什么心脏病,一直以来都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那么,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关键究竟是什么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中医对心脏病的认识。

中医没有“心脏病”这个具体的病名,但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归属于“胸痹”“心悸”“怔忡”等范畴。

中医认为,心脏病的发生多与心、肝、脾、肺、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也与气血、阴阳的失衡密切相连。

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在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气血失调是一个关键因素。

比如,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就会导致血行瘀滞;或者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脉,也会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

因此,调理气血,使之运行通畅、充盈调和,是中医治疗心脏病的重要环节。

阴阳平衡同样至关重要。

心为阳脏,主阳气。

若心阳不足,不能温煦心脉,就会出现胸闷、胸痛、畏寒肢冷等症状;反之,若心阴亏虚,不能制约心阳,就会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症状。

中医治疗心脏病,常常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比如,对于心阳不足者,常用温阳散寒的方法,如使用桂枝、附子等药物;对于心阴亏虚者,则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如麦冬、生地等药物常常被选用。

脏腑功能的协调也是不容忽视的。

心与其他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心脾两虚时,会出现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心肾不交,则会有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表现。

中医治疗心脏病时,会综合考虑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通过调理相关脏腑的功能,来达到治疗心脏病的目的。

除了上述这些内在的因素,中医还非常注重情志对心脏病的影响。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过度,都会损伤相应的脏腑。

比如,过度的喜悦伤心,过度的愤怒伤肝。

而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或肝火上亢,都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影响心脏的功能。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对于心脏病的治疗和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治心调心为上 医生知识百科

治心调心为上 医生知识百科

治心调心为上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本来就具足的;人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自愈力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健康的根本在心。

一切法从心生。

心净则身净。

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首先自省内求,要靠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外治方法以及适当的药物等辅助。

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

调节心性需要学习圣贤传给我们的大智慧。

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因为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就会有正确的行为,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

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

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这需要你在觉知的前提之下,同时通过灵活的运用外治方法调理。

图片中庸不偏,顺其自然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

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道德经》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即人要合道,而道性本是自然而然。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其实这太简单不过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

人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其实,病是以某一种方式来提醒你,让你知道你的生活方式或者思维模式出问题了。

如果你因为受到疾病的启发,内转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并改变它,这个病就作为客人走了,不会继续留在身体里。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之失正常。

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平时起居亦要忌心乱。

中医调理增强心肺功能

中医调理增强心肺功能

中医调理增强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调理心肺功能上有着独特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医调理心肺功能的方法和效果。

一、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认为,心与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调养。

心主血脉,肺主气机,二者相互合作,保证气血畅通。

因此,调理心肺功能就是保证心血和气机的平衡,维持人体的正常机能。

二、中医调理心肺的方法1. 药膳调理:中药材中有许多能够调理心肺功能的药材,如川芎、麦冬、鸡内金等。

将这些药材配伍合理,用来制作药膳,可以起到调理心肺的作用。

比如,炖猪心汤能够补充心脏所需的营养,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特色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调和心肺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心俞、肺俞等。

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调整气机的流通,促进心肺的协调工作。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传统疗法,可以通过推拿按摩胸部、心脏和背部等部位,来刺激心肺功能。

推拿按摩的手法和力度需得当,以充分发挥其调理作用。

4. 气功练习:中医气功在调理心肺功能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

常见的气功练习有八段锦、五禽戏等。

通过这些气功练习,可以调节呼吸,增强心肺功能。

5.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医调理心肺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柴胡、黄芪、黄连等药物可以清热解毒,减轻心脏和肺部的负担,从而提高心肺功能。

三、中医调理心肺功能的效果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心肺功能。

中医有效地调整了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使其更加协调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心脏收缩能力增强,肺活量增加,呼吸更加顺畅,气血运行更加畅通。

同时,心肺功能的增强也带来了身体其他系统的改善,提高了整体的身体健康水平。

结论: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于调理心肺功能有着显著的效果。

通过中医的药膳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气功练习和中药汤剂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但是,中医的调理方法需要时间和持之以恒的坚持,不能期望立竿见影的效果。

调心汤的功能主治

调心汤的功能主治

调心汤的功能主治1. 调心汤的概述调心汤是中医药中的一种经典方剂,由多种中草药组成。

它具有调理心气、舒缓心情的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心理相关的疾病。

调心汤以其独特的药物组合和温和的疗效,成为了中医养生和治疗心理疾病的重要方剂之一。

2. 调心汤的药物组成调心汤由以下药物组成: -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舒筋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心脏供血不足和心悸等症状。

- 酸枣仁:具有镇静安神、调理心悸的作用,能够改善失眠和多梦的症状。

- 珍珠母:具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的作用,有助于舒缓紧张和焦虑情绪。

- 龙骨: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对心悸和健忘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牡蛎:具有镇静安神、补肾壮阳的作用,对睡眠质量和尿频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麦冬:具有滋阴清热、滋养心脾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心悸和失眠等症状。

3. 调心汤的功能主治调心汤主要用于以下心理相关的疾病和症状的辅助治疗: - 心悸:调心汤可以舒缓心脏的紧张状态,缓解心悸的症状。

- 失眠:调心汤具有安神、镇静的作用,能够改善失眠的症状,帮助入睡。

- 多梦:调心汤能够平抑心气,减少多梦的频率,提高睡眠质量。

- 焦虑:调心汤能够帮助舒缓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增加心理的平静和放松感。

- 健忘:调心汤对于因心气不足引起的健忘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伤心郁结:调心汤能够舒缓心脾郁结的状况,减轻伤心情绪。

4.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调心汤一般以煎服的形式使用。

将药材研磨,加入适量清水煎煮约30分钟,然后去渣留汤,分2次服用。

•建议在饭后服用调心汤,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

一般每日2剂,连续使用2-4周为一个疗程。

•使用调心汤期间,应注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饮料,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调心汤。

•对于有严重心脏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遵医嘱使用或避免使用调心汤。

5. 结语调心汤作为一种中医药方剂,在调节心理和改善心理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调心(中医气功学)

调心(中医气功学)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另外应注意,存想的想象与日常生活中的想象有所不同。日常生 活中的想象大都不甚清晰,头脑中所形成的事物形象属表象,即 脑海中对事物的回忆印象。而存想所要求的想象是脑海中呈现所 想象事物的物象,即构建出具体的感知觉。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二者的区别正如同想到母亲和梦见母亲的不同:想到母亲时,头 脑中的形象不甚清晰,是母亲的表象;梦见母亲时,头脑中的形 象清晰可见、栩栩如生,是母亲的物象。在思维心理学上,运用 表象的思维属形象思维形式,而运用物象的思维属具象思维形式。 思维形式的变化正是调心所导致的意识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变化之 一。
意守则既无须指向又无须集中,因为意守的操作并不反映事物, 而只是变换意识本身存在的位置。例如,意守丹田并不是去认识 丹田,而是要感觉到意识从存在于头脑转变为存在于丹田。因此, 意守是感觉到意识自身移位的心理操作活动。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在气功锻炼中,意守不要求对所意守事物产生认识,而只要求将 意识“轻轻地放在那里”,即所谓“似守非守”,因为意守的目 的不在于认识意守对象的本质,而在于借助意守对象的单一性和 感性特征以排除杂念和诱导感受。例如,意守丹田并不是要认识 丹田的形象或本质,而是要借以驱逐其他念头和诱导丹田的气感。 因此,注意注重理性而意守注重感性,这是二者的又一区别。
气功理论认为,意到气到。例如,意守丹田可以使气机下降,而 意守百会则效果相反。又如意守远山时视野辽阔,可使人心怀坦 荡、气机宣畅;而意守松树给人以挺拔、肃穆的影响,使气机凝 重、下沉。这些由意守对象的部位、性质所引发的身心效应,使 意守过程从心理操作活动转化为心身操作活动,这正是意守得以 影响和调节心身状态的机理所在。
因此,存想对象的范围要远远大于意守,凡可以想象的事物都可 以作为存想的对象。例如《诸病源候论》所载的医家气功,介绍 了存想五脏光色以治病的方法;武术气功中意想增加力量的意念, 如推山、托天门、拉九牛等;日常气功锻炼中抚球、按气、贯气、 排病气、气热如火、气寒如冰、气利如剑、气柔如绵等意念,也 属于存想的范围。

气功练习中的三个关键要素

气功练习中的三个关键要素

气功练习中的三个关键要素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调心是调控心理活动,调息是调控呼吸运动,调身是调控身体的姿势和动作。

这三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或称基本规范。

气功中的三调气功能祛病强身庄子在《刻意篇》中又强调气功调息以养生的重要,他认为,经常调整呼吸,吐出浊气,吸入清气,就能延年益寿。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进而指出“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治宜导引”,主张把调整呼吸、调养心神、调整身姿结合起来,既用以养生延年,又用于治疗疾病。

新中国成立后,气功在防病治病和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气功,因其效果显著,简便易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或用来养生延年,或用来防病治病。

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家谢觉哉说得好:“气功疗法,人人可行,不花钱,不费事,可以祛病,可以强身,可以延年。

”许多采用气功治疗的病人也深受其益,他们深有体会地说:“自己不受罪,儿女不受累,节省医药费,有益于社会。

”练习气功,既能养生延年,又能防病治病,这是什么道理呢?中医学认为,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真气充实,生命活力就旺盛;真气亏损,生命活力就衰退;一旦真气耗竭,人的生命也就随之消亡。

就中医养生来说,培育真气最为重要,真气充盈,生命力强,就能健康长寿,病邪也难以侵犯,疾病也就难以发生。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而气功锻炼,就是以培育真气为主的自我养生之法,所以具有养生保健、抗衰延年之效。

1。

杨贤海学术思想摘要

杨贤海学术思想摘要

杨贤海主任医师学术思想摘要1、针灸治痛重调心。

杨医生认为疼痛是一种感觉机能,感觉属于神的活动。

心主神志,临床中可以看到许多疼痛患者均有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神志不宁、失眠、情绪低落等相关症状,皆说明疼痛与心有关。

故治痛重视调经络通气血的同时,应把调心宁神,移神宁心放在重要位置——即针灸通过“以移其神,使神归其室”来达到止痛的目的。

2、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整体调治,治疗多种慢性疑难病。

针灸或者中药治疗是在中医传统理论下的辨证论治,灵活多变是一大特色,现代医学已高度发达,治疗规范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对疼痛类疾病在中西医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制定一套相对固定的处方十分必要。

杨医生所提倡的“调理脏腑,兼顾经络局部”的整体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与中医思维的科学性。

3、根据病位选择治疗方法。

古人云:“只药不针,非良医也;只针不灸,亦非良医也。

”而什么情况用药,什么情况针灸,则要依据具体病位决定。

以病位选择治疗方法,则是治疗疾病的最佳方式,更是避免治病走弯路的好方法。

主张病在经络者,治以针灸为主;病在脏腑者,治以药物为主;脏腑经络同病,则针灸药物并用。

4、望眼诊病。

依据眼像做相关检查,可以大大减少诊断走弯路。

依据眼像的五轮八廓分区及脏腑相关信息的望眼诊病方法,可以有效而且准确地运用望眼诊病方法对多种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大大提高了中医及针灸的疗效。

5、经方合用治难病。

杨贤海医生在临床上推崇多用经方,活用经方。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迁变,致病因素的多样化,临床上所见的疑难疾病往往病机复杂,单一的“一方一证”的思路无法满足疗效,面对复杂的疾病应当确立“一病多证多方”的治疗原则。

如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临床上多见升降失调和表里不和诸症,针对此病机合用平调升降的半夏泻心汤与和解少阳之枢的小柴胡汤,常常可以屡建奇效。

6、腹针与背俞穴针刺联合运用,常可迅速调和阴阳,提高常见慢性疾病的疗效。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之气皆输注于背俞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关键的治病方法是调心从古至今,为了预防疾病,探查病因,人类也的确从各个角度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尤其是近一百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类探查病因越来越细,直至查找到各种细菌所致的病因。

但是,医疗水平虽越来越高,但病魔也随之而长。

药物几乎年年更新,可谓越来越高级名贵,病魔也异日剧增,新的病名也层出不穷。

真可谓“按下葫芦起来瓢”。

人生病有三个原因:有外在的,有内在的,有不外不内的。

外在的是风寒署湿燥火,内在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不内不外的就是饮食和生活起居。

一个人的起心动念和言行造作,不仅对人的身体有直接影响,而且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做什么事还会对应着影响到身体的哪个部位,这都是很有科学根据的。

有经验的医生治病先治心,实际上,一个人心正了之后气就正,气正了之后就能使身体处在健康状态。

拥有健康,分享快乐,是我们的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但是,健康在哪里?有人说健康掌握在医生手里,其实,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人体健康有几个基本条件,分别是心态好、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其中,心态好最重要。

乐观、阳光、自信等良好的心态可使人充满活力、身体健康。

当人们被忧虑、恐惧、贪欲、怯懦、嫉妒和愤怒等不良情绪困绕时,就会使自己的健康状况走下坡路。

所以,平时一定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若想身心松,三乐在其中: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受心理、意念活动的影响。

我们心理一丝一毫的波动都如同心电图的曲线一样,在人体内必然随之反映。

我们绝大多数的疾病都是自己心理造成的。

譬如:内心有所惭愧,顿觉面红耳赤;情绪有所激动,立刻心跳加快;做瞒人之事或偷窃之行,立刻呼吸粗而急促;内心有所忧煎,不觉容颜憔悴;心胸狭窄则气路狭窄,狭则易堵;心理如有解不开的疙瘩,身体则易气血瘀结,久之则成结石、肿瘤;心理如果有过不去的事情,身体则易患癌症,因为只有癌症这个所谓的“不治之症”才能让你“过不去”。

例如:在临床中发现,有些人思想偏见、偏执一方,遇到一切事情总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而且总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见解(现代医学将这类病人确诊为“偏执性精神病)。

有这种心理的人,最易患脑血栓偏瘫。

这正是由于心理的偏执导致身体的偏瘫。

甚至有些人心理上重男轻女,偏爱儿子而不爱女儿,其结果都会造成半个身体不通畅。

临床发现一年青人也是半个身体不通,究其心理原因,自述:“我无论干什么,学什么都要求是最好的”。

这也是因心理偏执导致的半身不通。

但是,我们人类由于长期生活在迷惑颠倒之中,总是本末倒置地处理问题。

不知道境由心生,病由心造,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所以面对各种疾病,只知从肉体这个最低层次入手,用打针吃药的方法来处理,不知根源所在。

其结果只能是暂时维持或缓解症状,不仅不能根治,而且在大量西药的使用中,对身体产生大量的负作用,在治这种病的同时又造下了另外的疾病。

如:用于消炎的抗生素,使用之后伤害肾脏,使两肾功能衰竭,同时又造成耳聋耳鸣。

在临床诊断中,有许多人由于打抗生素造成肾衰,有许多儿童就因为一个小小的感冒打了消炎针,就造成了肾衰。

肾属水,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肾衰就会造成一生的体弱多病,由于多病还要继续打针吃药,如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使身体越来越弱,病也越来越多,以至难以控制。

这就是不懂得疾病根本原因,从末稍上处理问题的危害,这就是不明真理的而违背规律的后果。

又如:古时曾有一猎人,在山林中遇到老虎猛扑过来,手举钢叉,叉住了猛虎的咽喉,但老虎并没有立即断气,前爪不停地乱抓,猎人长时间举着钢叉不敢松手,等到老虎断气后,猎人的手举着再也放不下来了。

找了许多名医都治不好,后来遇到一位名医,问明原由之后说:“我可以治你的病,但你要依我三件事,一是在你的村中空地上用黄土搭一个三尺高台;二是三天后在我给你治病时,你要把你的所有亲朋好友全都请到;三是要把你的裤腰带换成一根红布条。

”猎人完全答应,如期照做。

三天后名医来到村中,和猎人一起站在黄土高台上,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围在台下看热闹,这时名医从衣袋里拿出一把剪子,把猎人裤腰上的红布条一下子剪断了。

古人一般穿的都是大宽裤腰,里面都不穿内裤,裤子一下子落了来,下面男女老少人山人海,谁都会感到很害羞,猎人这时的心理可想而知。

此时,就见猎人的双手唰的一下就落了下来,立即提起了裤子。

因为这个名医知道他的病用一般方法及各种药物是治不好的,只有在这种紧急状态下,使他忘掉自己的病,使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他本人心能力量的作用方可转机。

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今生转在哪一道,我们的生存环境如何,也都是我们自己的心所造出来的。

那么,我们来世要去哪一道,也同样是由你自己的心所造成的。

由此可见,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心想生,那么病呢?日本科学家用水分子进行实验,把同样的水装在两个试管里,一个帖上“爱”字,一个帖上“恨”字。

二十分钟之后,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帖爱字的水分子晶体象雪花一样非常好看,而帖恨字的水分子晶体却杂乱无章非常难看。

把“恨”字去掉,也帖上“爱”字,二十分钟后再看,水分子晶体也很好看。

这一实验充分证实,心理不仅对自己的身体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外界的物体也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力。

最关键的治病方法是调心既然我们绝大多数的疾病都是自己心理造的,那么,要想根治这些疾病,就必须从心理入手。

(一)、心病之因正是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不合“道”,也就是不符合以中为度、清静无为、阴阳平衡等宇宙规律,因此受到规律的惩罚,导致体弱生病。

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不符合规律表现在各个方面。

由于人们的肉眼看不见阴性物质,不知道生命真正的主人是谁,而把肉体的追求和享受作为对生命的维护和乐趣。

在对外物的追求中,实际上是在无形地损耗阴性灵体的精华能量。

由于人们不能正确对待各种事物,执着对各种事物的追求和贪恋,经不起各种社会因素强烈和持久的刺激,执着地追求各种名利和爱情,在贪心和妄想的趋使下,无论是否得到,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心理状态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执着“我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总认为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见解不对,而且要求别人必须服从自己的见解,否则就会生气烦恼,使心理失去平衡。

人们为什么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心理失衡呢?是什么东西使人愤怒、嫉妒、忧思、悲伤、烦恼呢?是欲望,确切地说是过高的欲望。

对于钱财名利产生过高的奢求,与别人攀比,如果不如别人,则易产生嫉妒;对于想得而没能得到的钱财名利、爱情美色,就会生出种种烦恼。

有些人甚至会为了满足私欲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那些常干缺德坏事的人,整天提心吊胆,心惊肉跳,怎能不使心理失衡而身患疾病呢?那么,欲望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分别心。

宇宙本性是清静无为、如如不动的,因此,宇宙本性里是没有分别的。

例如:辣椒的本性并没有好与不好,爱吃辣椒的人就说它好,不爱吃辣椒的人就说它不好,这个好与不好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从心理分别出来的。

又如:一套几十平米的住房,一般人住着正合适,如果让一个乞丐来住,他会认为自己住进了天堂;如果让一个亿万富翁来住,他会认为是贫民窟。

房子的本性也没有好与不好,这个好与不好也是从人心理分别出来的。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没有分别的,不信你可以类推一切事物,都会得出同样的结果,这就是宇宙及万事万物的本性——清静无为,无分无别,如不动。

但是人们对一切事物都要分别个好坏、是非、对错、善恶,然后偏在一边,去排斥另一方,这就是偏见,由偏见产生了种种烦恼。

因此,一切烦恼都是由分别心产生的。

分别——我他(好坏、是非、对错、善恶)——取舍——欲望——执着——计较得失——烦恼——违背本性和规律——病灾——生命层次下旋。

由此可见,人们的疾病和灾难都源于分别心,我们生生世世生活在分别之中,养成了根深蒂固的分别习气,无论什么事都要分别个是非好坏,如果不信,你可以细心留意你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是不是都在分别取舍之中?正是这个每时每刻的分别心,才使你总是处于各种烦恼之中。

(二)、心病为什么不易痊愈患有心病的人,多数长期治疗而效果不佳或经常反复,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根源有三:一是施治者治表未治本,治病未调心。

例如:对结石、肿瘤患者,直接针对结石、肿瘤进行化、碎或手术取出,而对结石、肿瘤发病的主要原因——生气(心理不平衡)而造成的气滞血瘀这一根源却很少重视。

患者的心病根源未得到治疗和控制,还继续生气,所以病情不断反复。

一方面医生在给他治病,而另一方面患者在继续造病,外因当然没有内因起作用大,故长期不愈。

二是现代西医的治疗手段是直接针对肉体的病灶处,所谓的头痛治头,脚痛治脚。

按照“生命层次控制图”:元神(调心)——中脉——脉轮——经络——肉体,按照这一程序,上面控制下面的层次,而肉体则属于最末稍的层次。

例如:对于脑瘤患者,直接开刀把脑瘤取出。

在临床中发现,脑瘤患者虽病在脑瘤,但控制病灶的却是纵向的经络,而控制经络的又是横向的脉轮。

由于经络和脉轮不通,肿瘤、结石及各种病灶就产生在这条经络和脉轮的纵横交*点上。

在治病时如果不打通堵塞的经络和脉轮,等于治表未治本。

因此,许多结石、肿瘤患者碎石或手术后继续生长。

三是患者的病灶本身就是薄弱环节,像一个磨损的零件。

由于患者心理因素没有解决,仍继续心向外驰,气往外散,体内真气处于越来越虚的趋势,该受损器官得不到足够气血的补充。

人体自身这部非常高级的生物磁场本身具有自我调节系统,但只有在放松、入静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患者如认识不到这一重要环节,心理仍处于紧张、忧郁、愤怒、多思、烦恼等各种不平衡之中,已受损的“零件”得不到人体内生物磁场自我调节系统的自动调理和“修补”。

在人体中,经脉血管如同渠道,气血如同水,血随气走。

医生即使把你的“渠道”修得再畅通,怎耐渠中缺水,仍然断流,使气血瘀结。

所以单*药物治疗而不调节心理只能缓解一时,一有条件立即复发,因此很难痊愈。

(三)、心病的根本防治对于心病的根本防治,当然应以调心为主,调身为辅。

那么如何调心呢?古今中外,人们作过各种尝试。

譬如:为了避免生气,有些人厌世出家;有些人提出“以忍为上”;甚至在墙上贴上一个“忍”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但我认为这样并不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加重病情。

请想,“心”字头上一把“刀”,刀在威逼、压制着你的心,你的心情能顺畅吗?这样忍并不是不生气,实际上是在生闷气,只是不发火而已。

每天看着“忍”字在那里憋气的人,心理能平衡吗?能不憋出病来吗?这种压制心理的方法总有一天会造成“火山爆发”,因而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有些人以《不气歌》来调解心理:“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气他来气。

倘若因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滞经脉太可惧,诚恐因病把命废。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此歌的前四句表面看似不气,实际上是以“不气”仍在与别人“斗气”。

中间几句虽道出气大伤身的病理,但仍未道明如何才能真不生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