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听听声音》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出不同的声音,进行简单的声音辨别。
2. 能够模仿和复述不同的声音,并加以描述。
3. 能够理解声音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包括不同的声音录音片段,如鸟叫声、汽车声等。
2. 教学工具:录音播放器、电脑或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环境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猜测声音来源。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与环境的关系。
2. 声音辨别(10分钟)播放不同的声音录音片段,如电话铃声、钟声、风声等。
让学生辨别声音来源,并与图片或实物进行匹配。
引导学生讨论每种声音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3. 模仿和复述声音(15分钟)播放不同的声音录音片段,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音等。
让学生模仿声音,并进行复述。
鼓励学生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来描述声音的特点。
例如,柔和的声音、高亢的声音等。
4. 声音创作(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声音创作活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通过身体动作和发声来模拟该场景中的声音。
例如,模拟火车经过时的轰鸣声、雨天的哗哗声等。
引导学生探索创造声音的方法和技巧。
5. 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不同的声音来源,如乐器、人声、自然界的声音等。
让学生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乐器的共鸣、人声的喉咙振动等。
6. 结束(5分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总结。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观察和记录不同的声音,并理解声音与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延伸1. 让学生制作声音画册,通过插图和文字描述不同声音的特点和来源。
2. 进一步讨论声音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和作用,如电影、广播、音乐等。
3. 鼓励学生进行声音收集活动,录制不同的声音并制作声音展示。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对声音的敏感性和观察力,同时提高其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得到提高,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声音和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素养。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听听声音》教科版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得非常热烈,每个小组都能够围绕声音的实际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中,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评判者。这样,学生们更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继续优化教学方法,比如准备更多有趣的实验和案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中学习。同时,我也应该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不是仅仅追求答案的正确性。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主动探究声音产生、传播、特性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逻辑思维:训练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对声音现象进行归纳、推理和解释,增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3.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探讨声音应用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提出创新性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声音保护,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环境,主动参与噪声防治,提高环保意识。
5.团队合作: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协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举例:通过敲击音叉产生声音,观察音叉振动;讨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掌握这三个基本概念,并能区分它们在声音中的作用。
-突破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如空气、水)中的传播效果,强调声音传播的条件。
小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声音产生的条件;2. 掌握音的高低、响亮程度和长短是声音的基本特征;3. 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提高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声音产生的条件;2. 音的高低、响亮程度和长短是声音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2. 录制好的不同音高、响亮程度和长短的声音片段;3. 不同物体的声音实验材料;4. 学生课前已阅读相应的教材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放一段音乐或模仿动物的叫声来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5分钟)(1)设计实验:准备杯子、刀子、水、钉子等多种物体,学生一一敲击这些物体后,观察并记录下他们所发出的声音。
(2)讨论和总结:让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
结合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产生的条件。
3. 辨别高低音(20分钟)(1)教师演示:教师准备不同音高的声音片段,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辨别音的高低。
(2)学生实践: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录制不同音高的声音片段,然后交换听,试图区分高低音。
(3)总结和讨论:学生交流实践结果和体会,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音的高低是声音的基本特征。
4. 辨别响亮程度(20分钟)(1)教师演示:教师播放不同响亮程度的声音片段,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辨别声音的响亮程度。
(2)学生实践: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模仿和演示不同响亮程度的声音,然后让其他学生判断声音的响亮程度。
(3)总结和讨论:学生交流实践结果和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响亮程度是声音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5. 辨别音的长短(20分钟)(1)教师演示:教师播放不同长短的声音片段,让学生思考和探究如何辨别声音的长短。
(2)学生实践: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中模仿和演示不同长短的声音,然后让其他学生判断声音的长短。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 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 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感知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产生和传播的原理可能了解不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实验和实践活动充满兴趣,但对于理论知识可能会有抵触情绪。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2.培养学生通过听觉来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学生如何通过听觉来感知声音。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观察法: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3.交流探讨法: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讨,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音叉、橡皮筋等)、扬声器、录音机、纸屑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中的声音。
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来源,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归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师点评学生的实验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电话通讯、语音识别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6.小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科版四上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四上科学《听听声音》教案教案标题:《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声音的传播路径。
3. 学会使用科学术语描述声音的特性。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2. 声音的传播路径。
3. 声音的特性。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学投影仪。
2. 实验材料:弹簧、铃铛、木块、绳子等。
3. 实验工具:橡皮榔头、铃铛等。
4. 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不同声音的录音,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声音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解释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到达我们的耳朵的。
Step 3:实验观察(15分钟)分发实验材料和实验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让学生用橡皮榔头敲击弹簧,用铃铛摇晃等,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路径。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Step 4:讨论与总结(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和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引导学生使用科学术语描述声音的特性,如音量、音调和音色。
Step 5:巩固与拓展(15分钟)通过课堂问答或小组竞赛的形式,巩固学生对声音的理解。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为什么在太空中听不到声音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记录下来。
要求学生用科学术语描述声音的特性。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如用不同材料制作乐器,探究声音的变化。
2. 可以通过观察声音的波动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幅等概念。
3. 可以进行声音传播路径的模拟实验,如使用绳子模拟声音的传播,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记录是否准确。
听听声音(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听听声音教学内容: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归类和鉴别各种不同的声音以及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
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2.经历有关声音的实验过程。
获得“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等的初步认识。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用:(1)物体发声活动——各种固体材料、瓶子、杯子、水等;(2)分辨声音的变化活动——相同玻璃杯4只、水、筷子等。
教师演示活动用:包含各种声音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习引入研究声音的活动开始了,说说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倾听周围的声音(1)教师先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再让学生倾听周围发出的声音。
(2)学生交流听到的周围发出的声音,并说明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3)教师播放各种声音,并让学生逐个说明发出声音的物体。
(4)学生交流听到过的其他声音。
(5)教师小结: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田野里的蛙叫蝉鸣声,城市里的车水马龙声。
各种各样的声音包围着我们。
那么,这些声音中,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哪些又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呢?(6)对声音进行分类。
(7)学生小组进行分类记录。
(8)各组交流记录表。
三、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的活动(1)听听固体发出的声音。
想办法让桌上的各种固体发出声音,听听这些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和描述:用()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这种声音的特点是()。
(3)听听液体发出的声音。
想多种办法使水发出声音,听听不同的方法产生的水的声音是否相同,有什么特点。
(4)学生交流和描述。
(5)听听气体发出的声音。
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由空气发出的?你有什么办法使空气发出声音?(6)学生进行“使空气发出声音”的活动。
(7)讨论交流:从以上的活动中,你认为声音与物体有什么关系?没有物体能有声音吗?(8)教师反诘:有人认为没有物体也能产生声音,比如雷声就不是什么物体发出的。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的特征。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可能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揭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声音的特征及其观察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声音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振动的物体、声音源等)、幻灯片、录音机、音响设备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引入课题,让学生听一些不同的声音,如钟声、掌声、音乐声等,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来传播。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如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吹动不同长度的管子等,观察声音的特征。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5.拓展(5分钟)讲解声音的应用,如电话、广播、音乐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征。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声音,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以及声音的特征。
8.板书(课后整理)整理实验结果,归纳声音的特征,如音调、响度和音色。
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声音的科学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原理;•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养成观察、思考和实验的习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敬畏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合作和分享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原理;•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对声音的传播过程的理解;•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的解释。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单个铃铛、扬声器、音乐播放器等。
2.教学素材:•与声音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验材料。
3.教学环境:•教室内保持安静。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声音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2.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第二步:探究声音的产生(15分钟)1.分发铃铛给学生,让学生摇动铃铛并听到声音;2.引导学生观察铃铛的振动,提问:“铃铛为何会发出声音?”;3.学生们进行合作讨论,老师逐个点评。
第三步:探究声音的传播(15分钟)1.随机选取数名学生,站在教室不同位置;2.老师用扬声器或音乐播放器发出声音,让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路径;3.学生们进行合作讨论,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式。
第四步: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20分钟)1.老师用示波器或音叉演示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2.学生们观察示波器或音叉的振动,理解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规律;3.学生们进行合作实验,尝试用不同物质传播声音,记录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倾听、观察、实验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观察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三、教学难点1. 声音的传播条件2. 音调和响度的区分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视频等资源2. 各种物体(如木棒、金属片、气球等)3. 录音设备4. 实验材料(如纸杯、水杯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声音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讨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3. 学习声音的特点:引导学生倾听不同物体的声音,分析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5. 总结与反思: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6.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分组合作、交流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实验、观察、讨论等环节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声音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讨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听听声音》教案
第1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 0.5-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 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1. 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2. 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3. 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
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
【教学流程】
教
学环节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
要点
一、导入2 分钟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
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
问题学生进行交流讨
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
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
样的。
将注
意力
集中
到声
音上。
二、
聚焦3分钟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
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讨
论。
聚焦
声音
的描
述
作者留言:
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作者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谢谢!。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听听声音》教案一. 教材分析《听听声音》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听、说、做等方法,感受声音的存在,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知。
但他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探究来进一步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2.培养学生倾听、观察、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脑、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学具:实验器材、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声音,让学生倾听,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呈现(5分钟)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化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认识。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写成观察日记。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探索影响声音的因素。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振动、空气、声波2. 声音的传播:空气、水、固体3. 影响声音的因素:音调、响度、音色4. 实验:声音的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观察5. 生活应用:声音在通讯、音乐、自然界等方面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影响因素,实验操作。
难点: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因素,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讲授法:讲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影响因素。
4.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声音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尺子、气球)、扬声器、音叉、水杯、乐谱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教学资源:网络资源、音视频资料。
4. 学生分组:每组4-5人,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或发出噪声,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习兴趣。
2. 声音的产生:讲解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振动产生的声音。
3. 声音的传播:讲解空气、水、固体等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4. 影响声音的因素: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和影响因素,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5. 生活应用:介绍声音在通讯、音乐、自然界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影响因素,反思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
小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听听声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来源及传播方式,能够分辨不同声音的大小、高低和方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觉感受和实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声音的热爱和对环境的关注,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来源及传播方式,声音的大小、高低和方向的分辨。
2. 教学难点:通过听觉感受和实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录音机、音乐盒、鸟叫声录音、金属物体、硬纸板、铃铛。
2. 教学材料: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悦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引导学生回答。
2. 探究声音的来源 (10分钟)a.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声音的来源。
教师可以展示录音机、音乐盒等,并提问学生:“你们听到的音乐声是从哪里来的?”b. 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答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来源可以来自物体的振动。
并通过录音机来演示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
3. 声音传播的方式 (15分钟)a. 教师通过声音传播实验来引导学生感受声音传播的方式。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铃铛和硬纸板,在教室里产生不同的声音并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方式。
b. 学生观察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式可以通过空气、水和固体来传播。
并通过PPT课件展示声音传播的动画,加深学生的理解。
4. 分辨声音的大小 (15分钟)a. 教师放录音机,逐渐调整音量大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大小变化,并引导学生讨论声音大小的标准。
b. 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答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大小跟声音的音量大小有关。
5. 分辨声音的高低 (15分钟)a. 教师播放不同音调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并引导学生讨论声音的高低标准。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教科版科学《听听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识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了解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学会用简单的词汇描述听到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倾听、比较、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声音,提高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识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
2.教学难点准确描述声音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如鸟鸣、流水、音乐等。
提问学生: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出课题。
2.倾听不同物体的声音准备一些不同的物体,如铃铛、木鱼、鼓、塑料瓶等。
让学生依次倾听这些物体发出的声音,并描述听到的声音特点,如清脆、低沉、响亮等。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之处?3.认识声音的高低用钢琴或其他乐器弹奏不同音高的声音。
让学生倾听并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呢?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哪些因素来改变声音的高低?4.认识声音的强弱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或其他物体。
让学生倾听并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强弱与什么有关呢?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哪些因素来改变声音的强弱?5.描述声音给出一些声音的例子,如风声、雨声、汽车声等。
让学生用恰当的词汇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如柔和、嘈杂、急促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对不同声音的描述。
6.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以及如何描述声音。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声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有趣的声音呢?7.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倾听各种声音,并记录下来,尝试描述它们的特点。
小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引言: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小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以及学习如何通过听觉感知不同的声音。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学生将会参与互动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技巧。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了解声音的产生方式和传播方式。
3. 通过听觉感知声音的不同特性。
4. 进行简单的声音实验,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声音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0分钟)a) 通过引导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声音是什么。
引导他们明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波动,并能够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b) 利用图片和示例,进一步解释声音是如何由空气传播的。
c) 引导讨论,让学生提出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或想法。
2. 声音的特性(20分钟)a)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声音,例如人声、动物叫声、乐器声等。
引导学生注意不同声音的高低、响亮、音调等特征。
b)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并描述他们所听到的不同声音,并注意声音的特点。
c)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声音的产生机制,例如不同乐器的振动方式。
3. 声音实验(40分钟)a) 准备多个不同材质和形状的乐器(如吉他、铃铛、鼓等),并让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产生声音。
组织他们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
b)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影响。
例如,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瓶子装满不同水量,让学生探索产生不同音调的方法。
c)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察。
4. 声音传播实验(30分钟)a) 利用实验器材,例如弹簧和线绳,让学生亲自体验声音的传播方式。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弹簧或线绳的振动来理解声音是如何通过固体传播的。
b)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声音传播实验,例如通过空气、水和固体来传播声音。
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总结结论。
c) 学生们逐个展示实验结果,并让其他同学猜测传播声音的方式。
三、教学资源和评估:1. 教学资源:a) 多媒体展示声音和不同声音的示例。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倾听、观察、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了解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教学设备(如音响、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记录表、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敲击不同的物体,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2. 探究声音的产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原因,探讨声音的产生原理。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空气、水等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了解声音传播的规律。
4. 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归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 学生在家尝试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并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3. 学生阅读有关声音的科普文章,增加对声音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沟通、协调、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声音的奥秘。
2. 组织学生参观音频设备制作工厂,了解声音信号的采集、处理和播放过程。
3. 开展校园噪声监测活动,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九、教学设计1. 教案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教案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的大小、方向、高低、远近加以简单的区分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教案重点:用心去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教案难点: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的大小、方向、高低、远近加以简单的区分。
教案准备:1. 准备好各种声音的录音。
2. 准备笔、塑料杯、尺子、水、纸张、电子琴等。
教案过程:一、游戏引入课题师:咦,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教室里还是很热闹的,现在怎么安静下来了?你怎么知道上课了呀?师:哦,同学们的耳朵真灵啊!对了,听到铃声,我们知道上课了。
今天罗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大家欢迎吗?(生:欢迎)那你们表示一下。
(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下课的吵闹声,上课的铃声,同学们给我的热烈掌声,哇,我们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声音,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探索声音的奥秘!同学们想去吗?师:好,那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做个什么游戏呢?看一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读:猜猜我是谁?这个游戏怎么做呢?罗老师先来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规则是:第一、第二组向左转,第三、第四组向右转,然后请一个同学说“猜猜我是谁”,请另一组同学猜他是谁?猜对了,我们用掌声鼓励他!明白了没有?(学生做游戏)师:好,请大家转过来。
请坐下。
刚才我们一起做的这个游戏,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厉害,有的同学声音变了,你们都能猜出来,你是根据什么来猜的?(声音)师:好,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听听声音》,幻灯片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案1、让学生认真倾听周围的声音师:现在请大家安静的倾听一下周围的声音,看谁的耳朵最灵,听到的声音最多,并且还能说出这些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
(1分钟后抽生说)师:说得好,生活中就只有这种声音吗?师:对了,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一起去倾听吧,不过要将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哦!(通过电脑播放,让学生边听边记录后汇报)师:在自然界、在生活中,除了这些声音外,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抽生说)你能将刚才听到的声音分类吗?(抽生汇报并说明理由)师:那闹钟的声音是属于哪一类?师:很好,自然界的声音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受人为控制的,而人类活动的声音是可以加以控制的!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你们还想探索更多声音的奥秘吗?2、探索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出声音师:好,要想得到更多的知识,需要付出努力哦!老师在这设置了“智力闯三关”,同学们有信心闯吗?(1)、探索固体能发出声音师:OK,第一关,看,篮子里都有些什么?这些物体都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试着想办法让这些固体发出声音,并说说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小学科学教案:《听听声音》教案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别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乐于交流。
并藉望能以此为载体激发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亲临探究过程,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并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二枚钉子、一个乒乓球、一个发声兔、四只杯子、每人一份实验记录单、课件。
【教学过程】环节一:倾听声音活动一:听音辨物。
(1)猜教师正在利用什么物体发出声音?(2)听一段声音,找出里面有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活动二:给声音分类(1)说说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上黑板书写并模仿。
(2)你能给这些声音分成二类可三类吗?看课件之后让学生回答,并总结。
活动三:综合练习(1)完成填写记录表(2)汇报环节二:区分声音活动:闯三关第一关:声音有强弱之分。
你能做出一个轻音,一个重音吗?自选器具。
补充:教师做一个音,问:这是一个重音吗?第二关:声音有远近之分,这是一个从远到近的声音吗?第三关:声音有高低之分。
你能按从高音到低音的顺序给下面的杯子排排队吗?环节三:理解声音活动:讨论嗓声听一段优美的乐曲,然后以杂音停止。
科学观察(听)记录表个个个个科学观察(听)记录表个个个个。
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案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案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以及噪音对人的危害。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爱护耳朵,注意噪音对人体的危害。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三、教学难点探究噪音对人体的危害。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叉、噪音录音等;学生准备小鼓、纸、水等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一听是什么声音。
(2)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你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学习新课(1)声音的产生: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小鼓、纸、水),并让学生摸一摸小鼓,感受一下鼓面的震动。
接着让学生敲击小鼓,观察鼓面的变化,并让学生用手指摸一摸鼓面,感受鼓面的震动。
最后让学生总结声音产生的原因。
(2)声音的传播:教师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听一听是什么声音(噪音),并问学生这种声音有什么感觉(刺耳、难受)。
接着问学生这种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并让学生讨论声音传播的途径。
最后让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途径。
(3)噪音的危害:教师介绍噪音的危害,并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噪音的危害。
最后让学生总结防噪的方法。
3、巩固练习(1)说一说下面哪些是噪音?为什么?A. 优美的钢琴声B. 拖拉机的轰鸣声C. 电钻钻石头的声音D. 清晨的鸟叫声E. 流水声F. 猛击鼓面的声音(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噪音的危害?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听听声音”这一内容,通过实验活动探究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以及噪音对人体的危害。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耳朵,减少噪音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的大小、方向、高低、远近加以简单的区分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用心去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教学难点:
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的大小、方向、高低、远近加以简单的区分。
教学准备:
1. 准备好各种声音的录音。
2. 准备笔、塑料杯、尺子、水、纸、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课题
师:咦,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教室里还是很热闹的,现在怎么安静下来了?你怎么知道上课了呀?
师:哦,同学们的耳朵真灵啊!对了,听到铃声,我们知道上课了。
今天罗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大家欢迎吗?(生:欢迎)那你们表示一下。
(生:鼓掌。
)
师:大家!下课的吵闹声,上课的铃声,同学们给我的热烈掌声,哇,我们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声音,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探索声音的奥秘!同学们想去吗?
师:好,那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做个什么游戏呢?看一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读:猜猜我是谁?这个游戏怎么做呢?罗老师先来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规则是:第一、第二组向左转,第三、第四组向右转,然后请一个同学说“猜猜我是谁”,请另一组同学猜他是谁?猜对了,我们用掌声鼓励他!明白了没有?(学生做游戏)
师:好,请大家转过来。
请坐下。
刚才我们一起做的这个游戏,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厉害,有的同学声音变了,你们都能猜出来,你是根据什么来猜的?(声音)
师:好,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听听声音》,幻灯片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让学生认真倾听周围的声音
师:现在请大家安静的倾听一下周围的声音,看谁的耳朵最灵,听到的声音最多,并且还能说出这些是由什么物体发出来的。
(1分钟后抽生说)
师:说得好,生活中就只有这种声音吗?
师:对了,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一起去倾听吧,不过要将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哦!(通过电脑播放,让学生边听边记录后汇报)
师:在自然界、在生活中,除了这些声音外,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抽生说)你能将刚才听到的声音分类吗?(抽生汇报并说明理由)师:那闹钟的声音是属于哪一类?
师:很好,自然界的声音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受人为控制的,而人类活动的声音是可以加以控制的!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棒,你们还想探索更多声音的奥秘吗?
2、探索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出声音
师:好,要想得到更多的知识,需要付出努力哦!老师在这设置了“智力闯三关”,同学们有信心闯吗?
(1)、探索固体能发出声音
师:OK,第一关,看,篮子里都有些什么?这些物体都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试着想办法让这些固体发出声音,并说说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各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刚才大家都用不同物体做了示,发现这些物体发出的声音都相同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板书)!师:好,成功闯过了第一关!鼓励一下自己(掌声!)接着是第二关,有信心吗?
(2)、探索液体能发出声音
师:看,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什么?(水)水是液体。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办法使这种液体-水发出声音吧!(学生讨论并做实验后抽生汇报自己的方法,并说说每种方法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师:那么刚才的这几种声音都一样吗?
师:对!我们刚才用几种方法都使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由此我们可知:同一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板书)
师:很好,恭喜大家又闯过第二关。
下面是最后一关。
(3)探索气体能发出声音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笔筒,笔筒里面有什么呢?哪个同学自告奋勇,看能否使空气发出声音呢?(抽生示后同学们验证)
师:你们还听过其它的气体发出声音的例子吗?比如哨子。
师:原来气体和固体,液体一样,也可以发出声音.
3、辨别声音的方向、远近和高低
师: 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真像个小科学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放松放松,玩几个小游戏吧!
(1)、一个同学闭上眼睛,再请几个同学在他的不同方向发出声音,让闭上眼睛的同学说说声音是从哪个方向发出来的。
(2)一个同学闭上眼睛,请两个同学站在他的身后,一个站近点,一个站远点,先后发出声音,让闭上眼睛的同学说说,哪个同学发出的声音近,哪个要远?
(3)、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出示电子琴,分别弹出一个高音和一个低音)
师:谁能说说,刚才的两个音有什么区别?
生:有高,有低!
师:对,声音还有高低的区别。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物体能发出不同声音,同一物体能发出不同声音,而且我们通过玩几个小游戏还懂得了声音有方向,远近,高低之分,那么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听听声音
固体方向
液体都可以发出声音远近
气体高低
《听听声音》说课稿
《听听声音》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第三单元《声音》第一课时容。
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同一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让他们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区别和鉴别。
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本课为后面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等课时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也为未来建立有关声音的一些科学概念打下感性的基础。
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的大小、方向、高低、
远近加以简单的区分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用心去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教学难点:
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的大小、方向、高低、远近加以简单的区分。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游戏、动手操作等活动,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