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富春山居图》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逸平淡

——简析《富春山居图》艺术特点学号:0811117 姓名:洪安娜专业:油画创作与研究导师:张利华

摘要: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从布景到造型语言无一不反映出熔铸主观情怀于自然景物之中,把人引向远的境地,达到物我两忘,创造了“闲逸平淡”的艺术境界。让人于宁静处感悟平淡,于细致处品味闲逸。山水画已如一首抒情诗,是一种超然物外、意味悠长之美。

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闲逸平淡,解读

中国画的历史己经非常悠久了,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而在这之前就已经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中国画按照画中的内容又分为山水画和花鸟画。山水画艺术,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方面有了空前的大发展。有后人评价元代的山水画:“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意思就是元代的山水画重心源、重意象、重韵致、求天趣、尚逸品的审美追求。元代山水画不论是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还是黄公望《天池石壁图》,或是倪云林的《江岸望山图》等,他们的作品都表现出了一种“闲逸平淡”的意境。其中“元四家”之———黄公望深得赵孟頫真传,他的作品“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水墨纷纷,浑润古雅”。他继赵孟颓之后,将董巨山水推向山水画的正脉,改变了院体画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山水画的一代风貌。

黄公望(1269-1354),常熟人,名公望,字子久。他前半生奔走于仕途,曾任浙内宪吏,中台察院转吏,一度随从张闾经理钱粮,后张闾因“贪刻用事”被治罪,黄公望亦受牵连下狱。出狱后,自知仕宦无望,于是投身道门,改号一峰,义苦行净墅、大痴翁。以卖卜和收徒为业,居杭州肖箕泉,并常往来于吴越间,结交了不少文人名士和画家。他雅好书画、音律利散曲,尤以山水冠称一绝。其山水画取意于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以疏体写江南烟岚山川,用墨枯淡而见华滋,笔态洒脱不羁,意境超迈简淡、空灵疏秀。黄公望山水从技法面貌而言,有两种风格类型,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归纳为:“一种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种作水墨,效甚少,笔意尤为简远。”从他现存的几幅作品中可见《富春山居图》当为黄公望第二种画风的典型代表,足以代表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图为长卷,纵仅33厘米,横636.9厘米,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之景。画面层峦起伏,井然有序,林峦婉蜒,平岗连绵,水平树静,风和日丽,境界开阔辽远,简洁清润,又不失雄秀苍莽使人心旷神怡。村居散散落落地掩映在山麓林间,时有垂钓者放舟江心,让人于宁静处感悟平淡,于细致处品味闲逸。至此,山水画已如一首抒情诗,一种超然物外、意味悠长之美油然而生。用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来形容《富春山居图》很是恰当,美之至极,不就是回归自然,闲逸平淡之境!

《富春山居图》画的地方,基本上是在富阳。黄公望在自题《秋山招隐图》中,提到他

曾在富春山“构土堂于其间,每于春秋时焚香煮茗,游焉息焉”,还说“当晨岚夕照,月色当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所画富春江的两岸,有可能起自富阳城的株林坞、庙山坞一带。这卷画的前段,即今浙江博物馆收藏的一段,被称为《剩山图》,所画山形、气势,与这些地方的风烟,都十分相象。恽寿平《南田画跋》中写到他问吴同卿侄子画卷起首处被烧一段情景为“写城楼脾脱一角却做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茫之致。自平沙五尺徐以后,方起峰峦坡石。”又提到“平沙盖写富春江口出钱塘景也。”值得注意的,在这卷画的中部,画一座座的山,有如舞风展翅,飞向深峦,而又如飞龙奔腾,气势非凡。这部分画境,在中埠,或在汤家埠的后山都能看到它的依据。

王原祁也曾云“昔大痴画《富春山居图》长卷,经营七年而成。想其吮毫挥笔时,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奇之意,而工处奇处斐书与笔墨之外,几百年来神采涣然。”可见,黄公望画这卷山水图,它的取景构思虽是逶回的,但置陈布势却又是落在平面横线上。他有意识地舍弃了富春江岸高峰插云、奇岩峭立的形体,多取平缓圆浑的山体结构,也没有像传统画法那样过多地打破人们的正常视野,去求奇、险之境,而是将起伏的峰峦冈阜、逶迤的坡陀沙诸、浩渺宛曲的溪河、疏密参差的树木、或显或隐的村落,以平面横移的方式一一铺展开来,前山和后山的关系,通过折搭转换和由近向远的消失,很自然地衔接起来,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视点横移。犹如观者亲自漫步于富春山水之间,边走边看,令人有亲切之感。画面采取这种长卷形式,构图趋于平缓,恰如其分地托出闲逸平淡之意,但在这平缓中,山峦的起伏变化很有节奏感,象一首抒情曲,开始的山坡是平缓的,节奏轻快,再往后读,节奏突然快了起来,中间的这组连绵不断的山峦就象乐章中最响亮的音符,让人精神一振,画面也因此气势十足,在这组山峦中,依然由近及远,层层推开去,山的墨色较淡,但山上那些杂树墨色相对较浓,远观这些林木断断续续又很富有节奏地连在一起,就象跳动的音符,使画面鲜活起来,近景中有几棵松树画得极黑极浓,苍劲有力,而跟松树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松后的远山,它们极淡极简、若有若无,把人的思绪又牵引到目不能所及之处,从而体会一种画外之境。目光在前移中不觉豁然开朗,一片松软的土坡后,几抹淡笔拖出一片满是树林的沙渚,树林的墨色变化极其微妙,平淡之意至此已是足已。卷尾这座山用笔爽快,很是放逸,些许飞白更是道出画家心中的超越尘市俗名的豪迈之情,然后画面的节奏归于舒缓的天水之间,似琴声悠悠而止,灵魂于天水之间得到了某种安顿。带给人无限遐思。整幅画卷中有数十峰,但找不到两座相同的山峰,而百种树中,一树一态,小桥流水、亭榭楼台,野鸭戏水,都表现得很精彩,极富有生气,但它们最终归于全局的平淡天真中。在画面中,虽然以富春江景色为蓝本,但不是自然主义的再现,他不只在追求逼真,而是熔铸主观的情怀于自然景观的变化,这种物我同一特色,正是他绘画的真精神。其目的在于构筑出一种宁和平淡的意境。在这里,自然与人融为一体,世间锁事空尽,神奇莫测的变化竭尽了。

在《富春山居图》中,实景和空白几乎各占一半,虚实对比相得益彰,宋代郭熙在其《林泉高致》中说:“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何谓天地?有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才立意定景。”可见中国画的创作心态是在天地间运筹置陈,表现的是天、地、人之间相和谐的景观,表面是在描绘自然,实则是描绘人本身。中国画以淡为宗,而“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