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动力学检测的研究概况(1)

合集下载

胃肠动力检测技术简介--赵继亭

胃肠动力检测技术简介--赵继亭

独有的固态环绕测压电极
• 运用SSI研发的的Tactile Pressure Sensing (环绕触知微压力测量技术) 的固态电极 • 36通道, 直径4.2mm • 可进行UES测压等优势
• 环绕测压 • 符合人体生物学 • 12个环绕压力感应点 (12 x 36)
• 电容式压力感应 • 对于细微的,快速的压力变化相 对其他技术优越许多 • 传感器相比其他测压传感器更加 耐用
蠕动差? 非蠕动形态?
不能推送食团
28
1、UES松弛障碍测压图
UES松弛正常
UES松弛 障碍
患者可能表现为咽部梗阻感
2、体部动力减弱
完整、收 缩力度正 常蠕动
患者可表现为胸骨后梗阻感
蠕动消失
2、体部动力异常
完整、收
缩力度正 常蠕动
远端节段 性收缩
患者可表现为胸骨后梗阻感
3、贲门失弛缓
完整、收
高分辨率测压技术
(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HRM)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赵继亭
一、消化道测压发展史
测量LES全长压力,消除位移的影响
水灌注式测压时代 • 1960 3-4通道灌注式测压 • 1970 DentSleeve LES测压“袖套技术” • 1977 液压毛细管灌注系统 • 1980 电脑数据采集 • 1980 6-8通道灌注式测压标准化
22通道水灌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导 管
36通道固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导管
20世纪末、21世纪初,HRM系统 的问世在测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 碑意义。
传统测压与高分辨率测压系统比较
固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36通道X12= 432个测压点
压力感受灵敏,精准

胃肠动力相关知识

胃肠动力相关知识
胃肠动力相关知识消化科肛门括约肌les下食道括约肌ues上食道括约肌幽门括约肌oddis括约肌唾液胃肠肌电生理异常导致蠕动波异常胃肠动力改变食管测压胃窦十二指肠测压结肠测压直肠肛门测压oddi氏括约肌测压盆底肌电图24小时ph监测24小时胆汁反流监测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脑诱发电位动态技术检测肠道通过时间钡条氢呼气试验吞咽障碍ues食道动力弛缓弥漫痉挛des胡桃夹食管硬皮病les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les幽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上消化道动力紊乱唾液慢性小肠假性阻塞cip?ibs失禁肛门括约肌下消化道动力紊乱肠易激综合症常用胃肠动力技术简介食管压力测定24小时ph值测定直肠肛门测压24小时胆汁反流测定胃肠道通过时间测定提示有胃动力障碍症状的患者是否确实存在运动障碍如恶心呕吐餐后饱胀餐后腹痛等
24小时食管pH测定
正常食管PH监测的标准 • 24小时食管内pH<4的次数<50次, • 24小时pH<4的时间百分比<4%(小于1h), • pH<4且持续时间5min以上的次数<3次, • 反流指数,即DeMeester计分<14.25。
24小时食管pH测定
注意事项 • 1.检查期间不进食酸性或碱性的食物及饮料,患者尽可能保持通常的 生活饮食规律。
方法 • 食管电极的定位:患者取坐位,将电极经鼻腔插入胃内,并慢慢退出,根据 PH值的变化(PH从1-2上升至4-5时表明电极从胃腔进入食管内),一般 将电极放至LES上5cm处。LES的定位可用食管测压或X线下进行电极定位。 • 电极的固定,在患者鼻腔处用胶布固定电极导线,以免滑脱而产生不准确的 结果,一般连续记录18-24小时,也可记录48小时。 • 记录数据的采集:将电极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由相应的软件进行处 理。常用的观察指标有:(1):pH<4发生的次数;(2):pH<4总的时间和时间 百分比;(3):立位和卧位的pH<4的时间和时间百分比;(4):pH<4持续5min 以上的时间和时间百分比;(5):pH<4持续最长的时间;(6):酸反流指数, 常用DeMeester法。

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9,10]

Caco-2 细胞来源于人体结肠癌细胞, 培养一定 时间后可形成致密单细胞层,其结构和生化功能与 人体的小肠上皮细胞相似。 研究表明 Caco-2 细胞具 有吸收相关的因素:刷状微绒毛、细胞间连接复合 物、 转运载体和酶, 并保持了 P-糖蛋白的高度表达, 这个特点决定了 Caco-2 细胞模型可用于药物吸收 动力学的研究

[7]
(1)表观 该方法可获得的药动学参数包括 : ;其中,C O 是供 渗透系数 P app=△Q/(△t·A·C O) 试液初始浓度,△ Q 是在接受端成分浓度, A 是
P app 值愈大, Transwell 多聚碳酸酯膜的表面积。
通透率愈高。根据文献数据,药物的 P app 与其生 物利用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体内吸收完全的药物 其相应的 P app 值较高,一般大于 1×10 cm/s;而 体内吸收程度在 1%~100%药物其相应的 P app 值 体内吸收小于 1% 一般在(0.1~1.0) ×10 cm/s; (2)Ka: 以给 的药物其 P app 值小于 1×10 cm/s。
口服是中药及其制剂最常见的临床给药途径之 一,口服制剂欲发挥疗效,吸收是关键。很多药物 在临床阶段被否决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就是药动学性 质不理想尤其是口服后肠吸收差
[1-4]
胞屏障及肠道酶菌系统是吸收的主要屏障;药物肠 吸收在某一程度上能反映药物口服后整体的吸收情 况。科学地研究中药肠吸收动力学可以了解肠内酶 及其细胞的屏障作用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获得药物 在肠道的吸收动力学信息,为中药制剂设计提供生 物学依据 。本文就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进行综述。 1 中药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评价肠吸收动力学的方法大致可分为 3 类:
第 33 卷 第 1 期

胃肠动力检查项目

胃肠动力检查项目
究某些致病因素与胃动力异常的关系以及
评价EGG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胃排空
适应症: 1、4岁以上儿童 2、间歇性上腹疼痛、饱胀、嗳气、反酸、
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并排 除器质性疾病者需要了解胃的排空功能. 禁忌症: 1、不能自主吞咽者 2、怀疑机械性幽门梗阻或机械性肠梗阻及 禁忌X线摄片者
• 胃电图功率的相对值则反映了胃动力情况
• 胃动过速和胃动力低下有关,通常是从远端胃 窦的异位起博点起源的,这种胃动过速的逆向 传播抑制了胃有规律的协调收缩.
• 胃动过缓和胃动力的关系仍有争议,无论胃动 过缓是否抑制了胃动力,都依赖于胃动过缓的 自身特点.
单导胃电,检测胃节律异 常,不能检测慢波的传播
神 经 胃 肠 病 学 模 式 图
胃肠动力的检测及治疗项目
食管:食管测压、24小时食管pH监测 胃:胃电图、5hGE、water-loading test、胃电起搏
小肠:H2呼气试验、24hGITT 结肠:48/72hGITT 直肠肛门:直肠肛门测压、肛门生物反馈
心理测试:SDS、SAS、ANS、人格测试
胃肠起搏
• 胃肠起搏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人胃起 搏点的电活动可被外加的电流刺激所 “驱动”(driven).利用电子技术产生的与 人体胃基本电节律相似的生物电信息,选 择最佳的治疗频率与幅值,经体表作用于 胃体起搏点,使胃电活动产生跟随效应 (follow effect),恢复正常的胃电节律和 波幅,从而减轻或消除胃功能障碍性疾病 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
(6)每组疾病的发生部位、症状不同,但 可能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包括动力异常、 内脏敏感性增高、脑-肠相互作用、脑-肠 肽和受体改变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FGIDs 罗马II体系的核心是胃肠功能紊 乱的致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行为的生物社会-心理概念的形成.

胃肠运动的实验报告

胃肠运动的实验报告

对实验结果的解读与讨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我们,饮食习惯对胃肠运动具 有重要影响,长期不合理的饮食可能导致胃肠 功能紊乱,进而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针对不同食物成分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我们应 关注日常饮食搭配,适量摄入各类食物,以维 持胃肠运动的正常进行。
实验结果还表明,个体差异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不可忽视,因此,在制定饮食建议时,应充分 考虑个体的生理特点和饮食习惯。
观察指标
记录家兔的胃肠运动情况,包括肠蠕动频率、胃 排空时间等。
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01
02
03
04
05
数据采集
数据分析
实验对象与分组 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数据采集与 分析方法
使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 录家兔的胃肠运动数据。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 组之间的差异。
本实验选取了健康成年家 兔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随
在实验前禁食24小时,自 由饮水。对实验组家兔进
机分组的方式将家兔分为 行药物处理,对照组给予
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等量生理盐水。通过观察
家兔的胃肠运动情况,记
录肠蠕动频率、胃排空时 间等指标。
使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 录家兔的胃肠运动数据, 通过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 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 评估药物对胃肠运动的影响。
05
参本 原理和实验方法,为实验提供了理 论基础。
参考文献
该文献详细介绍了实验中所使用的设备和测量方法,确保实 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该文献综述了胃肠运动相关的研究进展,为 实验提供了背景和参考。
参考文献
该文献提供了实验中所需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慢性便秘肠道动力

慢性便秘肠道动力

慢性便秘肠道动力肛门直肠功能的检测肠道动力和肛门直肠功能检测所获数据虽不是慢性便秘临床诊断和治疗所必需的资料,但对肠道和肛门直肠功能科学评估、便秘分型、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评估是必要的。

在临床研究中,这些检查能提供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对难治性便秘患者,在药物治疗无效或外科手术前应行相关检查以全面了解肠道和肛门直肠功能及形态学异常的严重程度。

结肠传输试验:随标准餐顿服不透X线的标志物(如直径1 mm、长10 mm的标志物20个),简易法于48 h 时拍摄腹部X线片1张,若48 h时大部分标志物在乙状结肠以上,可在72 h时再摄片1张。

根据标志物的分布计算结肠传输时间和排出率,判断是否存在结肠传输延缓、排便障碍。

该方法简易、价廉、安全。

对考虑手术治疗的STC患者,建议术前重复此检查,并延长检查时间至第5日。

采用核素法可检测结肠各节段的传输时间,但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测压法:肛门直肠测压能评估肛门直肠的动力和感觉功能,监测用力排便时盆底肌有无不协调性收缩、是否存在直肠压力上升不足、是否缺乏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直肠感觉阈值有无变化等[。

对难治性便秘患者,可行24 h 结肠压力监测,如结肠缺乏特异的推进性收缩波、结肠对睡醒和进餐缺乏反应,则有助于结肠无力的诊断。

球囊逼出试验:可反映肛门直肠对球囊(可用水囊或气囊)的排出能力,健康人可在60 s内排出球囊。

球囊逼出试验作为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筛查方法简单、易行,但结果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盆底肌不协调收缩的可能。

排粪造影:通常采用X线法,即将一定剂量的钡糊注人直肠,模拟生理性排便活动,动态观察肛门直肠的功能和解剖结构变化。

主要用于与便秘相关的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断,如直肠黏膜脱垂、内套叠、直肠前突、肠疝(小肠或乙状结肠疝)、盆底下降综合征等。

磁共振排粪造影具有能同时对比观察盆腔软组织结构、多平面成像、分辨率高、无辐射等优点。

对难治性排便障碍型便秘,排粪造影是外科决定手术治疗方式的重要依据。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实验研究现状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实验研究现状
反 射 性 电击 足 、 会 剥 夺 、 痛 、 理 社 会 应 激 和 条 件 性 恐 惧 社 疼 心 等。 研究 者 已制 备 模 型 有 束 缚 应 激 动 物 模 型 、 件 反 射 应 激 模 条 型 、 音刺激模型等 。 噪 1 1 1 束 缚 应 激 动 物 模 型 将 动 物 四 肢 固 定 于 铁 栅 或 网架 . . 等 物 体 上 或 装 入 小 盒 , 其 不 能 自由 活 动 , 食 水 , 缚 时 间 使 禁 束 1 2 , 长 可 达 4 , 此 基 础 上 , 动 物 在 清 醒 状 态 下 ~ 4h 最 8h 再 将 放 入 水 中 至 剑 突 水 平 , 温 控 制 在 ,0C左 右 ; 缚 冷 冻 模 型 水 2 ̄ 束
维普资讯
第 5 第 2 卷 期 2 0 年 6月 07
延安大学学报 ( 医学 科 学 版 )
J u n lo n n Unv riy M e c) o r a fYa a iest ( dS i
V 0 .5 N o 1 .2
J n. 0 7 u 2 0
非常复杂 , 括中枢神经系统 的作用 、 包 肠神经 系统的作用 以及
众 多 神 经 递 质 及 神 经 调 节 物 的 调 节 。 胃肠 动力 障 碍 性 疾 病 主 要 病 理 过 程 包 括 胃排 空 延 迟 及 小 肠 排 空 减 慢 , 胃肠 协 调 运 动 紊 乱 等 。其 病 因 发病 机 制 尚 不 清 楚 , 能 与 神 经 激 素 因 素 、 可 神 经心 理因素 、 食 因素、 门螺旋 杆菌感染 及 胃酸作用有 关。 饮 幽 近 年 来 由 于 社会 竞 争 日益 激 烈 、 活 节 奏 的 日益加 快 , 们 的 生 人 精 神 日趋 紧 张 , 致 胃肠 动 力 障 碍 性 疾 病 的发 病 率 增 加 。 导 现就

胃肠动力的检测方法进展

胃肠动力的检测方法进展

胃肠动力的检测方法进展作者:宋加友许媛[审校]来源:《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8年第09期摘要胃肠动力障碍非常普遍,评价胃肠功能状态以及解释胃肠疾病和症状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对临床上胃肠动力检测方法及其原理进行介绍,各种方法各有利弊以及其适用的条件、人群和疾病状态,因此临床应用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胃电图胃肠动力检测实时超声放射性核素内镜影相学检测方法核素法:口服含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99mTc-SC或111In-DTPA)的标准试餐后,经γ-照相机在检查区域进行连续照相,根据胃内食物放射性核素的量来评价胃肠动力[1]。

从餐后即刻扫描开始计数,以后在规定的时间点采集图像,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胃排空曲线,根据排空曲线得出所需要的观察指标。

X线检查:包括钡餐法[2]和不透X射线标志物检测法[3],不透X射线标志物胃肠传输功能检查是由Hinton等在1969年提出来的,临床上多用钡条作为标志物,方法简单,仪器要求不高。

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有放射性,不适合孕妇和儿童。

核磁共振(MRI):MRI主要用来评定胃的排空,受试者摄入含有造影剂(钇络合物,Gd-DOTA)的试验餐后,立即行胃MRI扫描,得到胃的断层切面,以后每隔15分钟扫描1次,根据每次扫描的胃部层面的面积得到胃的立体图像,计算出胃内容物的体积,根据时间-体积曲线计算胃排空功能[4]。

超声检查1982年Bateman用全胃体积法测定胃排空,由于过程繁琐,易受胃底气体干扰,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1985年Bolondi等对全胃体积法加以改进,单纯以胃窦的体积或面积变化测定胃排空[5],1989年Marzio等应用胃窦单切面法检测液体食物胃排空,与γ-闪烁照相比无差异,由于胃窦位置较恒定,图像清晰,测量重复性好,所以这一方法已为大多数学者所采用[6]。

测压法:消化道的压力测定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将消化道内压力变化的机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过多导的生理记录仪记录下来的一种技术。

胃肠动力障碍的检测方法及应用

胃肠动力障碍的检测方法及应用

胃肠动力障碍的检测方法及应用标签:胃肠;动力障碍;检测临床上胃肠动力障碍常见,胃肠动力障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评估胃肠动力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检测方法较多,包括超声诊断、放射学、核素显像、核磁共振、胃肠电图、生物电阻抗、胶囊内镜、腔内测压等,这些方法已在临床应用,作为临床诊断胃肠动力的客观手段。

本文就胃肠动力的检测方法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1胃肠动力及胃肠动力障碍从100多年前美国胃肠病学家W.B.Cannon利用X线影像技术对人和动物的胃肠动力的观察开始[1],百年来,人们对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胃肠动力障碍越来越重视。

胃肠动力是指胃肠壁肌肉有序、自主地收缩,推动食物沿肠腔前进的过程。

胃肠动力障碍主要是指各种病因引起胃肠道平滑肌细胞运动功能发生障碍的病理过程[2]。

胃肠动力障碍可见于胃肠动力性疾病,如碱性反流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亦可见于危重症疾病如重症急性胰腺炎及术后炎性肠梗阻等。

由胃肠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胃肠表现,无论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只要导致胃肠平滑肌运动功能障碍,都可称为胃肠动力障碍。

胃肠动力障碍时,胃肠蠕动减弱使肠道内细菌过度生长繁殖,引起菌群失调,加重胃肠道屏障功能损害,可导致肠道内细菌移位和肠源性感染。

胃肠动力障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评估胃肠动力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对胃肠动力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有效地指导临床诊治。

2胃肠动力的检测方法及应用2.1肠鸣音(bowel sounds)肠鸣音作为人体一种重要的生理信号,是肠运动状态的客观反映,是临床检测胃肠蠕动的重要生理信号之一,是检测肠道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依靠听诊可容易获取,操作简便、无创,是腹部检查评估的重要内容。

Sasakin等[3]应用肠鸣音听诊、超声波检测以及肠电描记术等三种方法对马进行了术后监测,证实了肠鸣音与胃肠运动的相关性。

胃肠道多元医学信息无创遥测系统及胃肠动力功能浅析

胃肠道多元医学信息无创遥测系统及胃肠动力功能浅析

胃肠道多元医学信息无创遥测系统及胃肠动力功能浅析目的分析胃肠道多元医学信息无创遥测系统在胃肠动力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胃肠动力功能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胃肠道多元医学信息无创遥测系统进行分析。

结果经胃肠道多元医学信息无创遥测系统检测,所有患者的病情得以明确,其中有7例为倾倒综合征,4例为胃轻瘫,3例为胃动过速,5例为假性肠梗阻,6例为常运动失调,2例为Ogilvie综合征,3例为肠激惹。

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0.05)。

结论胃肠道多元医学信息无创遥测系统能够较准确的检测胃肠运动障碍。

标签:胃肠道多元医学信息;无创遥测系统;胃肠动力功能胃肠道是人体中的重要组织,组织学上分析则是一条由口腔至肛门的中空肌性管道,该组织的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从而为机体的正常代谢提供用于构筑和滋养细胞的能量,因此,该组織的正常与否对人体营养吸收和利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胃肠道医学信息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而提出的一个理念,主要是对胃肠道动力功能进行评价。

胃肠道医学信息主要作用是反映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生理病理改变情况,从而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治和预防提供指导意义。

鉴于此,本文就胃肠道多元医学信息无创遥测系统及胃肠动力功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30例胃肠动力功能患者,本组患者中有19例为男性,11例为女性,年龄为14~56岁,平均年龄为38.4岁。

所有患者均应用胃肠道多元医学信息无创遥测系统进行检测分析。

2 结果经胃肠道多元医学信息无创遥测系统检测,所有患者的病情得以明确,其中有7例为倾倒综合征,4例为胃轻瘫,3例为胃动过速,5例为假性肠梗阻,6例为常运动失调,2例为Ogilvie综合征,3例为肠激惹。

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3.1胃肠道多元医学信息无创遥测系统很多胃肠道疾病的探查往往需要将腹部剖开,这种方式就对患者机体产生了很大的创伤。

浅谈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动力诊查方法

浅谈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动力诊查方法

浅谈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动力诊查方法消化道动力性疾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且有日渐上升趋势。

在日常医疗工作中.约有近50%患者因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就诊,其中30% -40%最终确诊为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该疾病几乎占胃肠道疾病的半数以上。

人体消化道疾病与消化道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的研究和消化道疾病的诊断都直接依赖于消化道生理参数的检测。

如前所述,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对整个胃肠道多项参数进行长时间的动态监测和分析。

胃肠道动力检测是消化道腔内压力测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用于研究和诊断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胃肠疾病其它检查方法的补充和综合应用,显示了较高的临床意义。

本文根据实际的医用要求,探讨胃肠动力诊查方法。

一、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概念功能性胃肠病(FGIDS)罗马Ⅲ体系与胃肠动力疾病(DGIM)新概念的提出加深了人们对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识,例如最常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原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由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消化不良症候群。

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餐后饱胀、腹部胀气、暖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嘈杂、胸骨后痛、反胃等症状,且经胃镜等多种检查无特殊异常,病程超过12周以上而未发现器质性疾病。

现已获悉:新发消化不良患者中,能从组织结构方面作出解释的只是少数,多数病人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很高,约占消化专科门诊的三分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病不能工作而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显著,并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

二、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用于检查和评估这类疾病的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与提高。

胃肠动力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研究人体胃肠运动的生理、病理和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胃肠动力测试实验报告(3篇)

胃肠动力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胃肠动力测试,探讨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的影响,为中药大黄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体重(20±2)g,共40只。

2. 实验药物:大黄提取物(以干重计)。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

4. 实验仪器:胃肠动力测试仪、电子天平、手术显微镜、剪刀、镊子、注射器等。

三、实验方法1. 动物分组: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大黄低剂量组、大黄中剂量组和大黄高剂量组。

2. 给药方法:大黄低剂量组给予大黄提取物100mg/kg,大黄中剂量组给予大黄提取物200mg/kg,大黄高剂量组给予大黄提取物400mg/k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各组小鼠均通过灌胃方式给药,连续给药7天。

3. 胃肠动力测试:在实验结束后,采用胃肠动力测试仪对各组小鼠进行胃肠动力测试。

具体操作如下:a. 将小鼠麻醉后,固定于手术显微镜下。

b. 用手术剪刀在腹部进行开腹手术,暴露出小肠。

c. 将肝素钠溶液注入小肠,以防止血液凝固。

d. 将小肠插入胃肠动力测试仪,记录胃肠蠕动情况。

e. 测试结束后,将小鼠恢复麻醉状态,并进行缝合。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小鼠的胃肠蠕动速度、蠕动频率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1. 各组小鼠的胃肠蠕动速度:大黄低剂量组、大黄中剂量组和大黄高剂量组的胃肠蠕动速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2. 各组小鼠的胃肠蠕动频率:大黄低剂量组、大黄中剂量组和大黄高剂量组的胃肠蠕动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节胃肠神经递质、平滑肌收缩等功能,促进胃肠蠕动,从而改善胃肠动力障碍。

六、结论大黄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可为中药大黄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肠道模拟检测实验报告(3篇)

肠道模拟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肠道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研究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本实验采用肠道模拟装置,对肠道环境进行模拟,并检测其中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

二、实验目的1. 模拟肠道环境,研究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2. 探究不同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3. 评估肠道模拟装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三、实验原理肠道模拟装置是一种模拟人体肠道环境的装置,通过调节装置中的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条件,模拟肠道内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本实验采用该装置,通过检测装置中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四、实验材料与设备1. 肠道模拟装置:包括模拟肠道、培养箱、温度控制器、pH计等。

2. 微生物检测仪器:包括PCR仪、凝胶成像系统、显微镜等。

3. 样品:新鲜粪便、模拟肠道培养基、不同因素处理的样品等。

4. 试剂:PCR试剂、引物、DNA提取试剂、分子生物学试剂等。

五、实验方法1. 准备模拟肠道:将模拟肠道置于培养箱中,调节温度和pH值至37℃和7.0,加入模拟肠道培养基。

2. 样品处理:将新鲜粪便加入模拟肠道中,模拟肠道中的微生物将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形成肠道微生物群落。

3. 分离微生物:将模拟肠道中的微生物分离,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

4. 分析微生物组成: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分析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

5. 不同因素处理:将模拟肠道分为多个组,分别添加不同因素(如抗生素、益生元等),观察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肠道微生物组成:通过PCR扩增和测序,发现模拟肠道中存在多种微生物,包括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等。

2. 肠道微生物数量:模拟肠道中的微生物数量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表明肠道微生物在模拟肠道环境中能够正常生长。

3. 不同因素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添加抗生素后,模拟肠道中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减少,表明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添加益生元后,模拟肠道中的有益菌数量增加,表明益生元对肠道微生物具有促进作用。

生理实验报告胃肠

生理实验报告胃肠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离体肠段平滑肌的实验方法。

2. 了解肠段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3. 探讨不同药物对肠段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消化道的神经支配较为复杂,它是通过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的。

胃肠平滑肌是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本实验通过离体肠段平滑肌的实验方法,观察胃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并探讨不同药物对胃肠平滑肌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家兔离体肠段、生理盐水、Krebs液、肾上腺素、阿托品、酚妥拉明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生理显微镜、刺激器、电子天平、计时器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肾上腺素组、阿托品组和酚妥拉明组。

2. 实验步骤:a. 将家兔处死,取出离体肠段,置于Krebs液中,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b. 将肠段固定在生理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刺激器刺激肠段,观察肠段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情况。

c. 分别向对照组、肾上腺素组、阿托品组和酚妥拉明组加入相应药物,观察药物对肠段平滑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d. 记录各组实验数据,包括收缩幅度、舒张幅度、收缩频率、舒张频率等。

五、实验结果1. 对照组:肠段平滑肌呈现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幅度为0.5-1.0mm,舒张幅度为1.0-1.5mm,收缩频率为1-2次/分钟。

2. 肾上腺素组:肠段平滑肌收缩幅度减小,舒张幅度增大,收缩频率降低,舒张频率升高。

3. 阿托品组:肠段平滑肌收缩幅度增大,舒张幅度减小,收缩频率升高,舒张频率降低。

4. 酚妥拉明组:肠段平滑肌收缩幅度和舒张幅度无明显变化,收缩频率和舒张频率无明显变化。

六、实验分析1. 肠段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表现为规律的收缩和舒张,这是由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

2. 肾上腺素是一种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可激动α和β受体,导致肠段平滑肌收缩幅度减小、舒张幅度增大、收缩频率降低、舒张频率升高。

3. 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能药物,可阻断乙酰胆碱受体,导致肠段平滑肌收缩幅度增大、舒张幅度减小、收缩频率升高、舒张频率降低。

胃肠动力测定实验报告

胃肠动力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胃肠动力学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胃肠动力测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观察和评估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胃肠动力是指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运动,是食物在胃肠道的有效推进。

大黄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等功效。

本研究旨在通过胃肠动力测定实验,观察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10只,体重(20±2)g。

2. 试剂:大黄提取物、生理盐水、墨汁、乙醇、甲醛等。

3. 仪器:胃肠动力测定仪、显微镜、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1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大黄组(A组)和对照组(B 组)。

2. 实验前准备:(1)大黄组小鼠灌胃大黄提取物,剂量为0.1g/kg体重,对照组小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2)实验前12小时禁食不禁水,实验前4小时禁水。

3. 实验操作:(1)将小鼠置于胃肠动力测定仪上,记录胃肠动力指标。

(2)在实验开始前,记录小鼠胃肠动力指数(GI)。

(3)灌胃大黄提取物或生理盐水后,每隔一定时间记录胃肠动力指数。

(4)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粪便颜色、形状、数量等指标。

4. 数据处理:(1)计算胃肠动力指数的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

(2)比较大黄组和对照组的胃肠动力指数差异。

五、实验结果1. 大黄组小鼠胃肠动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有抑制作用。

2. 大黄组小鼠粪便颜色较深,形状较粗,数量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组小鼠粪便性状改善明显。

六、实验结论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等功效有关。

本研究为大黄在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黄对小鼠胃肠推进作用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大黄中的活性成分有关。

2. 大黄在临床应用中,可用于治疗胃肠动力不足引起的便秘等症状。

3.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大黄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2.2-李正红新生儿胃肠动力检测

2.2-李正红新生儿胃肠动力检测

不同离子含量的食团会产生相应的阻抗值,可以
通过不同部位阻抗值的记录来监测食团在空腔内
的通过情况。
主要应用于GER监测及食管运动功能的检查。
15
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测
MII联合pH值监测来研究胃食管反流情况 • 能够确定反流是否存在。 • 反流物性质:液体、气体或液气混合体。
• 记录反流物所达到的高度。
17
胃动力检测
胃排空检测 放射性核素显像 超声测定胃排空 13C呼气试验 胃电图 胃顺应性检测
18
放射性核素显像
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混匀在普通的食物内, 在体外用γ闪烁照相技术作连续动态照相,可获 得胃的动态功能图像 。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99mTc。 国际公认为测定胃运动功能的金标准 。 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放射性。
北京协和医院 李正红

概述
胃肠道不断地进行着时相性运动,通常的表现 形式是由消化道的平滑肌层引起的蠕动。 胃肠道动力功能的障碍常常导致各种各样的临 床表现,造成胃肠道动力性疾病。
2
概述
可以检测多方面的动力功能,如消化道腔内压 力、张力和顺应性、肠壁运动、肌肉电位等。 新生儿胃肠道动力发育不成熟,但因体重小、 不能配合等原因限制了胃肠道动力功能的检测。
13
24h食管pH监测
详细显示酸反流、昼夜酸反流规律、酸反流与症 状的关系以及对治疗的反应 。
侵入性、费时、不适,如导管固定不佳可导致导 管移位从而影响检测的结果。 只能检测酸性液体反流,对于其他反流包括气体 反流和非酸反流等仍无法检测。
14
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测
原理是记录绝缘导管上环形电极所组成的交流电 回路的电流阻力,即电阻抗,主要用于监测空腔 脏器内的内容物流动。

基于LabVIEW的胃肠动力检测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LabVIEW的胃肠动力检测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LabVIEW的胃肠动力检测系统的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胃肠道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胃肠道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如功能性胃肠障碍、肠易激综合征、溃疡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也加重了社会和医疗资源负担。

胃肠动力检测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检测胃肠道的蠕动和排空情况,诊断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肠梗阻等疾病,指导临床治疗。

传统胃肠动力检测方法一般采用胃肠道造影、胃肠内视镜等方式,操作复杂、创伤大、费用高,且易受到患者情绪和医护人员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开发一种准确、便捷、低成本的胃肠动力检测系统对于了解胃肠道功能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基于LabVIEW平台设计一种胃肠动力检测系统,通过引入人机交互界面、多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技术手段,实现对胃肠道蠕动和排空情况的检测和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 设计胃肠动力检测系统的硬件平台,包括数据采集装置、传感器、信号放大与滤波电路等。

2. 设计胃肠动力检测系统的软件平台,包括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算法的编写和验证、数据分析和展示等。

3. 对胃肠道蠕动和排空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包括蠕动频率、运动幅度、胃肠道排空时间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

4. 通过实验验证胃肠动力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进。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实现将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 提高胃肠动力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医生诊断胃肠道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减少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适和痛苦。

2. 降低胃肠动力检测的成本和操作难度,提高检测效率,为更多患者提供胃肠道检测服务。

3. 探索基于LabVIEW平台的胃肠动力检测方法,在医疗诊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推进医学技术进步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肛肠动力ptp

肛肠动力ptp

• 大肠肛门运动过程中的形态学改变的观察成为可能,但对这些过程中 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力学状态却难以准确了解,动力学检查恰好提供了 一种有效的定量手段,从而在肛肠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当它与肠道转运功能检查、排粪造影检查、盆底肌电图检查结合应用 时,能提供关于结肠、直肠、盆底、内、外括约肌生理的许多重要的 基本信息,从而使肛肠外科疾病的研究、诊断、治疗水平有了提高。
• 四. 直肠感觉功能(气囊法)
• 直肠壶腹位于盆底之上,盆底肌的压力感受器能感受肠腔 压力变化,产生不同的感觉。其阈值感觉在气囊法为直肠 内异物感,在粘膜电刺激法为不适、烧灼感,二者显著相 关;显然,轻微的电刺激对盆底压力感受器不会产生很大 影响,对一组便秘病人手术前及手术后的直肠感觉功能进 行研究时。发现术后病人持续便意容量、最大耐受容量均 显著降低,而直肠阈值感觉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这些都 提示直肠阈值感觉可能是一种粘膜感觉,另有其感受器, 有别于持续便意和最大耐受感觉。
• 意义:
• (1)盆底肌神经损伤者降低。
• (2)巨直肠患者降低。
• (3)慢肠道转运型便秘患者降低。
• 五.直肠肛管收缩反射、直肠肛管抑制反射 • 直肠肛管收缩反射 • 向直肠内快速注气(1-2秒)时,肛管压力突然升高,持续1-2秒后下降。 • (1)图形
• (2)意义:表示外括约肌对直肠扩张这一刺激的应答性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括 约肌的自制功能。盆底肌支配神经损伤者该反射消失。
• (3)直肠肛管抑制反射 • 直肠扩张后,肛管压力曲线自静息压水平迅速下降呈陡峭状,然后缓慢回升至静息压
水平,目前多认为该反射是“壁内反射”。 • 该反射有两个特征一是“容量依赖性”,即在一定范围内,扩张直肠的容量越大,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肌肉和神经功能异常, 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最常 见的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改变为肛门外括约肌矛盾收 缩。肛管直肠压力测定与盆底肌电图诊断盆底失弛 缓综合征的关联性较好, 但盆底肌反常电活动不是
mot ility disorders of t he bow el [ J ] . A m J G ast roent erol, 2003, 98 ( 3) : 618~ 624 [ 13] 朱金照 Cajal 间质细胞在胃肠动力疾病中的作用[ J ] . 医学研究 生学报, 2004, 17( 6) : 562~ 564 [ 14] HeCL, Burgart L , W angLet al, Decreased interst it ial cells of Cajal
直肠性便秘或结肠性便秘。结肠的动力异常并不一 定都同时合并直肠肛管的异常, 只有合并直肠肛管 动力异常时 直肠肛管向量 测压才有改变[ 6] 。功能
性便秘患者出现肛门内括约肌和( 或) 肛门外括约肌 的不协调收缩( 逆向收缩) , 这种逆向收缩将造成直 肠排出粪便时的阻力增加, 造成排便困难, 因此这部 分患者便秘的原因为出口梗阻所致, 但是否同时存 在结肠 慢传输, 有 待于 传输 试验 的验 证[ 7] 。有 研 究[ 8] 提示标志物留存乙状结肠和直肠部位越多, 出
c- kit 单抗注 射小鼠腹腔可造 成新生小鼠肠 道 ICC 不发育, 肠道慢波消失, 并发现 ICC 并不是凋亡或 者死亡了, 而是发生了表型再分化, 呈现平滑肌样表 型。对小鼠不全性小肠梗阻模型的研究[ 16] 也发现,
内、外括约肌功能障碍, 与国内外报道肛门内、外括 约肌功能障碍是造成便秘的重要原因相符[ 24~ 26] 。 3 3 球囊逼出试验 将球囊置于受试者直肠壶腹 部, 注入 37 温水 50 mL, 嘱受试者取习惯排便姿
降低, 推测肛门内、外括约肌静息压的变化可能与代 偿机制有关。研究[ 21] 发现, 在模拟排便的动作中,
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导致结肠的收缩和舒张发生障 碍, 影响结肠的运动功能。但目前尚不能区分究竟 是受体完全缺如或是受体存在功能异常, M、 受体 调节的异常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67% 的患者( 12/ 18) 在直肠收缩时出现肛门内外括 文
中图分类号: R 448 文献标识 码: B
由于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日益紧 力紊乱引起的停滞状态也可使结肠内细菌繁殖, 当
张, 常导致迷走神经损伤, 影响及胃肠运动的过程与 每毫升小肠内容物中细菌数> 105 个时, 即认为小
程序, 而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剧增。现
文 献
就近 3 年来有关胃肠动力学的实验室研究作一综 述。
2 6 NO 与胃肠动力 NO 对食管有舒张作用, 并 症的患者; 直肠感觉阈值正常认为( 46 8) mL , 凡阈
介导了胃容受性舒张的反射活动, 而且还有对抗胃 动素对胃的收缩作用, 对十二指肠和小肠、对结肠及
值增高者应怀疑是慢传输型便秘, 阈值降低者多为 直肠炎患者[ 30] 。
肛门的舒张效应, 应用 NADPH 组化方法可观察到 3 4 盆底肌电图检查 该检查用于描记耻骨直肠
约肌的松弛, 其直肠的收缩压、肛门内外括约肌松弛 献
的净减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这部分
综 述
患者便秘的原因可能为结肠的慢传输所致; 33% 的
2 5 Cajal 间质细胞与胃肠动力 ( i nter st iti al cells of Cajal ICC) ICC 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功能[ 12] : ( 1) 胃肠平滑肌慢波活动的起搏; ( 2) 推进电活动的传
一个特异指标[ 19] 。盆底痉挛存在明显的直肠感觉
volume in pat ient s w it h slow-t ransit const ipat ion [ J ] . G as-
功能下降和盆底肌肉协调运动障碍, 耻骨直肠肌力 排时肌电活动较治疗前减少[ 27] 。袁维堂[ 29] 发现: 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增
证实给予 Wister 大鼠促胃肠动力药后, 其血中红细 胞乙 酰 胆 碱 酯 酶 活 性 均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 P < 0 01) 。 2 结肠动力学 2 1 结肠传输功能试验 受试者吞服含有 20 粒不 透 X 线的标志物胶囊粒, 计算标志物的排出率及其 分布, 正常为在 72 小时内应排出 80% 。可以区分
为示踪剂, 通过闪烁扫描来测定结肠通过时间, 正常 人摄入放射性核素后在结肠内迅速扩散, 2发生腹泻, 而便秘型患者正好相反。
粪后活性基本消失 72 小时消失。 2 3 乙状结肠动力检测 采用液体灌注测压法[ 9]
3 肛门直肠动力学 3 1 排粪造影 患者模拟排便时对其肛管直肠部
老的技术和方法。目前是通过口服一定数量的钡条 泌酸功能减低、小肠传递时间延长和胃肠电- 机械运
和少量稀钡后, 以不同时间胃内或肠管内标志物的 残留数目或其半数排空时间反映胃肠排空情况。 1 2 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实验 此实验中胃排空率
动减低, 并存在电- 机械脱偶联。 1 5 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的测定 红细胞乙酰胆 碱酯酶的活性可较好地反映机体乙酰胆碱的变化及
JIAN GXI JO URN AL OF TRADITION AL CH IN ES E M EDICIN E
肠道动力学检测的研究概况
潘燕 (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七年制 2000 级肛肠科硕士研究生 南京 210029) 指导: 王业皇 (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10029)
关键词: 肠道动力学检测; 综述
不良病人的 M MC 的 相时间较正常人明显延长, 相时间较正常人明显缩短、收缩波幅较正常人显
著降低( P < 0 05) ; 但 相时间较正常人无明显差 异。有试验[ 2] 表明: 胃动素、P 物质可能与 M MC 相的诱发有关, 血浆生长抑素、NO 水平可能对胃肠 M MC 无直接作用。 1 4 乳果糖呼氢试验 测定从口服乳果糖硫酸钡 至钡首通过回盲瓣的时间, 即为口- 回盲瓣通过时 间。胃肠动力失调使进入小肠的细菌过多, 小肠动
的测定或以放免法标记, 如酚红排泄试验, 或直接测 胆碱能神经的功能状态。交感神经兴奋者其红细胞
取给药后 30 分钟后胃内食物残渣量来计算。小肠 排进试验多以活性碳来标记, 计算给药 30 分钟后小
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低于正常, 而迷走神经兴奋者, 其乙酰胆碱酯 酶的活性高于 正常。林江等[ 5] 研究
细胞体缩小, 包括纵肌层 ICC( IC- IM ) , 环肌层 ICC ( IC- SM ) [ 12, 14, 28] 。研究[ 15] 发现: c- kit/ SCF 信号通
肌松弛不良或反常收缩, 以致肛管不能有效扩张, 仍 维持静息状态时下高上低的压力梯度, 从而造成出
路在 ST C 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用封闭性 口梗阻性排便困难, 提示 00C 患者存在严重的肛门
在梗阻近段肠壁内 ICC 消失, 并呈由远侧向近侧逐 势尽快将球囊排出, 正常在 5 分钟内排出。其中蹲
渐减轻的梯度变化。然而, 梗阻解除后 30~ 60 天, ICC 又可以恢复, 说明 ICC 的表型具有可塑性。
位阳性为耻骨直肠肌肥厚患者; 侧位阳性主要为耻 骨直肠肌肥厚、直肠前膨出、内套叠伴会阴下降综合
综 1 十二指肠、小肠动力学
述 1 1 X 线摄影 是应用于胃肠动力研究方面最古
肠细菌过度生长, 并因此引起小肠动力紊乱, 影响口 - 回盲瓣通过时间。研究发现[ 3] : IBS 腹泻型和便 秘型的口- 回盲瓣通过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并均存在小肠动力异常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有试 验[ 4] 发现: 脾虚证患者 脾失健运 的客观表现有胃
便秘及 FD 患者结肠壁内 NO 能神经元数量和密度 肌、外括约肌的肌电活动, 来判断有无肌源性和神经
73
JIAN GXI JO URN AL OF TRADITION AL CH IN ES E M EDICIN E
源性病变。用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可区分盆底随意肌
[ 12] Jain D , M onssa K , Tan do M et al, Role of Int erst itial cells of Cajal in
鼠胃内活性碳残留率。 1 3 消 化 间 期 移 行 性 复 合 运 动 ( M igr ati ngmotor comp lex , M MC) M MC 是在空腹状态下使用 测压方法所得的胃和小肠的周期性运动波形。正常 的 MM C 具有消化道清扫作用, 起一种 清道夫 的 作用, 若 M MC 减退, 可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肠道 内细菌过度繁殖等病症。研究[ 1] 发现, 功能性消化
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3 2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可以帮助判断有无直肠、
2 4 离体乙状结肠肌条中的 M、 受体的测定 乙 盆底功能异常或直肠感觉阈值异常。在临床上仅需
酰胆碱和肾上腺素是对肠道运动有重要调节作用的
两种神经递质, 它们通过与 M 、 受体结合, 在胃肠 蠕动中发挥启动性作用。据研究[ 11] , 慢传输性便秘
患者出现肛门内括约肌和( 或) 肛门外括约肌的不协
调收缩( 逆向收缩) , 这种逆向收缩将造成直肠排出 粪便时的阻力增加, 造成排便困难。有报道[ 22] IBS
播; ( 3) 调节神经递质的功能; ( 4) 免疫调节作用。研 究表明[ 13] , 先天性巨结肠( HD) 患儿结肠从扩张段 至狭窄段的 ICC 分布逐渐减少, ICC 分布异常导致 病变肠管慢波节律和兴奋传导异常是 HD 发病的重
腹泻患者症状的加重与缓解是由于内脏敏感性改变
所致, 所以推测直肠壁对容积扩张的低敏感、高耐受 也是引起便秘的原 因之一。研 究[ 23] 发现, OO C 患 者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 2 项均明显高于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