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合集下载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B .图中的反应物全部是化合物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 .该反应生成了三种生成物 2.图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在一定条件有如下图反应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 .该反应前两种物质均为单质C .该反应前后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1:2D .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3.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个数不变B .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化合物C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4.刚刚过去的9月27日,我省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A 、B 卫星。

此次发射所使用的燃料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其燃烧的反应为2822422C H N +2N O 2CO 3N 4X ↑+↑+点燃,其中X 的化学式为A .NH 3B .N 2OC .H 2OD .C 2H 45.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93221反应后质量/g x3417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x的值为2C.丙可能是单质D.该反应可能是水通电分解6.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从中草药“八角”中提取莽草酸是生产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主要原料,其化学式为C7H10O5.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莽草酸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C.莽草酸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D.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7.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该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D.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8.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 1∶5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 2∶5D.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9.某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化学】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题(含答案)经典一、中考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在270℃时分解:323222NaHCO Na C ΔO H O CO ++↑。

现取3NaHCO 16.8g ,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 A .4.4gB .6.2gC .8.8gD .10.6g【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剩余物质为固体碳酸钠。

此题为固体的差量计算,设减少的质量为x 。

323222NaHCO Na CO +H O +CO 1681066216.8g x ↑△固体减少的质量16816.8g =62xx=6.2g2.铝被称为“年轻的金属”,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金属铝。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2O 3通电 4Al +3O 2↑。

请计算生成1.08t 金属铝,理论上需要氧化铝的质量是多少____?【答案】2.04t【解析】【分析】【详解】解:设生成1.08t 金属铝,理论上需要氧化铝的质量为x 2322Al O 4Al +3O 204108x 1.08t↑通电 204x =108 1.08tx=2.04t答:生成1.08t 金属铝,理论上需要氧化铝的质量为2.04t 。

3.我国科学家实现电催化高效分解硫化氢制氢技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S 一定条件S ↓ +H 2 .请计算生产 3吨 H 2,理论上需要 H 2S 多少吨?【答案】51吨【解析】【分析】【详解】解:设理论上需要H 2S 的质量为x22S +H 342x3tH S ↓一定条件34x =23tx=51 t答:理论上需要H 2S 51吨。4.某工厂需要16kg 氧气作原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消耗水的质量是_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8kg【解析】【分析】【详解】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2222H O2H +O 3632x 16kg↑↑通电 36x =3216kgx=18kg答:消耗水的质量是18kg 。

(压轴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含答案解析)

(压轴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32440]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A.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因此镁元素和氦元素化学性质相同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分解可能产生氧气,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2.(0分)[ID:132433]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B.该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该反应中甲、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是2:2:3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3.(0分)[ID:132422]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参加反应A、B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4∶27 D.该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4.(0分)[ID:132421]在一密闭容器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 为12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甲可能是化合物,丁一定是化合物D .反应中生成甲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35.(0分)[ID :132418]《本草纲目拾遗》“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 5H 7N 2O 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七素属于氧化物B .三七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5:2C .三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 .每个三七素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 6.(0分)[ID :132410]酒精检测仪检测酒驾的反应原理为:2532422C H OH+4CrO +6H SO =2X+2CO +9H O ,红色的3CrO 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 ,表明涉嫌酒驾。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向密闭的容器中通入氧气(含a个氧分子)和一氧化氮(含b个一氧化氮分子)气体,已知发生如下反应:2NO+O2═2NO2,最终容器内氧原子和氮原子个数之比为()A.B.C.D.【解答】解: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入氧气(含a个氧分子)和一氧化氮(含b个一氧化氮分子)气体,根据两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容器内氮原子个数和氧原子个数之比是,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故其个数之比也不会变化,仍然为是;故选:C。

2.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B=A2B【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故C正确;D、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反应可知,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2+B2=2A2B,故D错误。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呈酸性B.等质量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比为4:5C.硝酸镁样品(含有一种杂质)14.8g,溶于水,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生成沉淀5.5g,则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MgSO4D.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9.8%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6g【解答】解:A、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中,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相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a-40。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在化学变化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 B.分子个数 C.元素种类D.原子种类2、纯净物M加热可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推断M的化学式可能是()A.Na2CO3 B.NaHCO3C.(NH4)2SO4D.(NH4)2CO3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P+5O22P2O5 B.2H2O2═2H2O+O2C.S+O2↑SO2 D.Fe+O24O3Fe4、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5、香烟烟雾中有一种强致癌物叫苯并芘,其完全燃烧的方程式X+23O220CO2+6H2O,则苯并芘的化学式为()A.C20H12 B.C20H6C.C20H12O2D.C20H6O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4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7、制备过氧乙酸过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B.物质乙和物质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以再分8、从化学方程式S+O2SO2中无法获得的信息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 B.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9、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10g冰加热融化变成10g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氢气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在A+B=C+D的反应中,9.8gA和8gB完全反应生成14.2gC,同时得到D的质量为()A.1.8g B.3.6g C.7.2g D.14.4g1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B.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C、H、O元素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所以每种纯净物都只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①Al+Fe3O4Fe+ Al2O3。

【化学】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两次实验数据表,Y 的用量增加 1 倍,而生成 X2Y 的质量却没有增加 1 倍,说明第 2 次
反应时,Y 有剩余,9.6gX 完全反应,生成 12.0gX2Y,则同时参加反应的 Y 的质量为 12.0g
﹣9.6g=2.4g;故参加反应的 X 与 Y 的质量比为 9.6g:2.4g=4:1.故选 A.
4CO2 + 2X + 6H2O 可知,反应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
为 4、12、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12、0、14,根 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X 中含有 2 个硫原子、4 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硫原子、2 个氧原子构成,则 X 是二氧化硫,化学式是 SO2。故选 D。
书写方程式正确,使用数据准确,计算过程完整。
10.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6
X
5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 2:5 D.X 值为 2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 质量总和,反应后增加的是反应物,减少的是生成物。 【详解】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g)
6.4
3.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P-31 Cl-35.5;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⑤B.①④⑥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2、将“神舟十四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A.N2O4B.NO2C.N2O D.CH43、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发明了“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制取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A.氧元素B.氧气C.水 D.氯酸钾4、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10g冰加热融化变成10g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氢气燃烧时,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了,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5、把一定质量的 X、Y、Z、M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说法正确的是()物质X Y Z M反应前的质量 6.6 3.4 4.2 3反应后的质量 5.4 待测7.4 3A.X、Z 为反应物B.M 一定是催化剂C.待测值为2g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6、有关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B.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结合成2个水分子C.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通过点燃生成2份质量的水D.每4份质量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7、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D.该反应中甲烷和氢气的计量数之比为1:18、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的是()9、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内含氧气)密封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10、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但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D.CH4燃烧生成H2O和CO2,则在O2中燃烧生成H2O和CO2的物质一定含有C、H11、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A.31:16:142 B.31:23:142C.124:160:284 D.4:5:212、如图是某航天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示意图,下列关于飞行器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Ⅰ的作用是将空气和CO2、H2O分离B.装置Ⅱ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C.装置Ⅲ中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了H2和O2D.整个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O2和H2O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请从Fe、KMnO4、O2、H2、H2O2、H2O、MnO2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易错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检测(含答案解析)(2)

(易错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检测(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0分)[ID:132448]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A.CO B.CO2C.CO2和 O2D.CO和CO22.(0分)[ID:132426]下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3.(0分)[ID:132421]在一密闭容器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12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可能是化合物,丁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中生成甲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3 4.(0分)[ID:13240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甲、乙是反应物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前后甲、乙、丁变化的质量比为9:8:15.(0分)[ID :13240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 .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 .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 .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 .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6.(0分)[ID :132401]某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微观示意图反应前质量/g 322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x y zA .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B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D .X+Y+Z=2337.(0分)[ID :132386]常用燃烧法测定某些物质的组成,现取2.3g 某物质R 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24.4gCO 和22.7gH O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测试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叙述合理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 30g过氧化氢溶于70g水中,所得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100gC. 3.2g碳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6.4g二氧化碳D. 3.2g硫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6.4g二氧化硫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道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B. 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 24g镁和32g氧气反应,可生成56g氧化镁3.某物质W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物质W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含有C,H,O三种元素B. 只含C,H元素C. 含有C元素,可能含有H、0元素D. 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H2+O2H2OB. 2Mg+O2点燃2MgOC. 2KClO3MnO2KCl+3O2 D. 4Fe+3O2点燃2Fe2O32△5.下列关于2CO+O2点燃2C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 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5:4C. 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6.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具有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它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FeO4+10H2O═4Fe(OH)3↓+8X+3O2↑,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B. 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方程式为KOHC. 高铁酸钾中含有单质铁D. 高铁酸钾可用于游泳池水的再生使用7.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利用它与液氨的反应可减少其排放.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 反应中涉及到的含氮化合物有3种C. 发生反应的液氨和一氧化氮的分子个数比为2:3D. 参加反应的液氨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17:18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2Y+3Z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B. 反应中的X、Y、Z三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2:2:3C. 该反应可能有单质生成D. 若反应生成了agY和bgZ,则消耗X的质量一定大于(a+b)g9.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4H2=X+H2O。

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解析版)

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解析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2.有A、B、C三种物质各16g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还有12gA、27gC和一定质量的D。

已知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 2A+BC+2DB. A+2BC+2DC. 2A+B2C+DD. A+BC+D3.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5g酒精与5g水混合得到10g酒精溶液B. 2L氢气与18L 氧气反应生成20L的水C. 12g碳完全反应时只能消耗32g氧气,则12g碳在64g氧气中充分反应生成76g二氧化碳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4.某物质R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 3H2O有关该反应,有下列说法:①R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①R一定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可能含有氧元素①R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小①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6①若4.6 g R完全燃烧生成8.8 g CO2,同时还生成了5.4 g H2O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5.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B.表明了反应的条件C.表明了反应的速率D.表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6.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4P + 5O2↑2P2O5B. 4Fe + 3O22Fe2O3C. 2H2+O2H2OD. Mg + 2HCl MgCl2+ H2↑8.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达标测试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达标测试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

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化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氧化物2、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火种燃料为丙烷。

丙烷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为单质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C.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 D.丙烷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3、有关2CuO+C 高温22Cu+CO 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CuO具有氧化性B.C发生了还原反应C.反应前后铜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4、“洁厕灵”和“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生活用品。

两者混合会生成有毒的Cl2,其反应的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X。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l2属于单质B.“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C.X的化学式为H2O2D.NaCl中阳离子结构示意图:5、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个数②元素种类③分子个数④物质种类⑤物质的总质量A.①②③④B.①②⑤C.①②D.②③⑤6、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Fe+O 2点燃FeO 2B .4Fe+3O 2点燃2Fe 2O 3C .3Fe+2O 2点燃Fe 3O 4D .4Fe+5O 2点燃2Fe 2O 57、乙硫醇具有极其难闻的气味,常作为无气味燃料气的警报,可及时发现燃料气的泄漏。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方程式练习题(含答案)经典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1.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 CO2和H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 + 6H2= X + 4H2O中,X的化学式是A.CH4 B.C2H4 C.H2CO3 D.H2C2O4【答案】B【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2C、4O、12H,反应后(X除外)有4O、8H,所以x中有有2C、4H,X的化学式为C2H4,故选B。

点睛:要顺利解答此题,必须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会灵活应用,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的差量即可推断出X的化学式。

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和“○”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B.反应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后分子数增多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三种物质,故A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B不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后分子数增多,故C正确;D、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变可不变。

3.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 7C .图示中x 的数值为4D .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 4)反应生成了硅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SiCl +2H Si+4HCl 一定条件,由方程式可知: 【详解】A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A 正确;B 、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就是氢气和硅的质量比为:(2×1×2):28=1:7,故B 不正确;C 、由方程式可知,图示中x 的数值为4,故C 正确;D 、由方程式可知,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了+1价,故D 正确。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5章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5章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新人教版初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在化学方程式: aC_2H_5OH+ bO_2\dfrac\undersetmCO_2+ nH_2O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 a+ b=\ m+ nB. \ a=\ 2mC. \ a+ 2b=\ 2m+ nD. \ n=\ 2b【答案】C【解析】反应物中含有 2a个 C原子、 6a个氢原子、 (a+ 2b)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有m个 C原子、 2n个氢原子、 (2m+ n)个氧原子。

A、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 a+ 2b= 2m+ n,故选项关系式错误。

B、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 2a= m,故选项关系式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 a+ 2b= 2m+ n,故选项关系式正确。

D、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 6a= 2n,则 3a= n,故选项关系式错误。

故选: C。

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 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 Mgleft( OHright) _2+2HCl=MgCl_2+2H_2OB. 用稀硫酸除铁锈: \ Fe_2O_3+3H_2SO_4=2FeSO_4+3H_2OC. 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 \ SO_2+H_2O=H_2SO_4D. 铁在氧气中燃烧: \ 3Fe+2O_2overset 点燃!=!=!=Fe_2O_3【答案】A【解析】 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化学方程式为 Mg\left( OH\right) _2+2HCl=MgCl_2+2H_2O,故 A正确;B.用稀硫酸除铁锈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Fe_2O_3+3H_2SO_4=Fe_2(SO_4)_3+3H_2O,故 B错误;C.正常雨水呈弱酸性的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_2+H_2O=H_2CO_3,故 C错误;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 3Fe+2O_2\overset 点燃\!=\!=\!=Fe_3O_4,故 D错误;故选 A。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1.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内含空气)容器中加热,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A.B.C.D.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g碳和32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38g B.22g C.26g D.14g3.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4.化学学科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日本找到了一种廉价环保的新能源——甲醚,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2CO2+3H2O,则(甲醚)的化学式是A.C3H6O2B.C2H6O C.C2H4O D.CH4O5.“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

反应原理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A.H2B.ClO2C.O2D.Cl26.对于化学反应:4P+5O2点燃2P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①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①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A.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7.红磷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图象是()A.B.C.D.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C.将一定质量的铜在空气中充分灼烧D.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9.1.6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4.4克CO2和3.6克H2O,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以下论断:①一定含C、H;①一定不含O;①可能含O;①一定含O;①该物质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2;①该物质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4。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word版 有答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word版 有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

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3H6O3+3O2=3CO2+3H2OB. C3H6O3+O2=CO2+H2OC. C3H6O3+3O2=3CO2↑+3H2OD. 2C3H6O3+5O2=6CO2+6H2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氢气和8g氧气充分燃烧可生成水()A. 10gB. 9gC. 8.5g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3.工业上用100t含氧化铁(Fe2O3)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冶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是()A. 56tB. 58.3tC. 70tD. 72.9t4.某物质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该物质中()A.只含氧元素B.一定含钠元素和氧元素C.只含钠元素D.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5.如图为甲和乙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6.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镁条的质量。

D.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少得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7.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A.都属于氧化物B.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分子D.都含有氧元素8.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9.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 5g酒精与5g水混合得到10g酒精溶液B. 2L氢气与18L 氧气反应生成20L的水C. 12g碳完全反应时只能消耗32g氧气,则12g碳在64g氧气中充分反应生成76g二氧化碳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4P + 5O2↑2P2O5B. 4Fe + 3O22Fe2O3C. 2H2+O2H2OD. Mg + 2HCl MgCl2+ H2↑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l3g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D.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2.根据乙炔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反应:2C2H2+5O24CO2+2H2O,可以写出如下的符号式:(C2H2):(O2):(CO2):(H2O)=2:5:4:2。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36 2 3 4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20 3 20A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待测值为0C .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D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D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3.刚刚过去的9月27日,我省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A 、B 卫星。

此次发射所使用的燃料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其燃烧的反应为2822422C H N +2N O 2CO 3N 4X ↑+↑+点燃 ,其中X 的化学式为 A .NH 3B .N 2OC .H 2OD .C 2H 4 4.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 2和B 2的分子,A 2和B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 ,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反应过程中,A 2和B 2分子保持不变B .该反应为氧化反应C .参加反应的A 2与B 2分子数之比为3:1D .物质X 含4种元素5.如图是乙烯和水反应生成酒精的微观模拟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个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B.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参加反应的乙烯和水质量比28:2D.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MnO2能加快 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 的分解速率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所以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7.6.4g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恰好生成2.8g一氧化碳、4.4g二氧化碳和7.2g水,关于该物质有下列判断:①一定含碳元素和氧元素;②一定不含氧元素;③可能含氧元素;④一定含氧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8;⑥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4: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③⑥D.①④⑥8.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化学现象中有许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B.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总数相等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其体积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之和相等D.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数值一定相等2.一个密闭容器内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25X3反应后质量/g111158A.表中的X=6B.在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4∶5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甲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3.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个数不变B.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化合物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4.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参加反应A、B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4∶27 D.该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5.在反应A+2B=2C+D中,B、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1。

若1.6gA与6.4g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C 的质量为( ) A .2.3gB .3.6gC .4.2gD .6.5g6.酒精检测仪检测酒驾的反应原理为:2532422C H OH+4CrO +6H SO =2X+2CO +9H O ,红色的3CrO 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 ,表明涉嫌酒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化学式为243Cr (SO )B .医疗上常用75%的酒精水溶液消毒C .25C H OH 和2CO 都属于氧化物D .喝酒的人会散发酒味,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7.如图是乙烯和水反应生成酒精的微观模拟图。

(必考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8)

(必考题)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8)

一、选择题1.(0分)[ID :132448]将3克碳放在5克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 A .COB .CO 2C .CO 2和 O 2D .CO 和CO 22.(0分)[ID :132446]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 2H 4),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gB .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C .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2D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3.(0分)[ID :132442]化学现象中有许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B .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总数相等C .50mL 酒精和50mL 水混合,其体积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之和相等D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数值一定相等4.(0分)[ID :132424]刚刚过去的9月27日,我省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A 、B 卫星。

此次发射所使用的燃料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其燃烧的反应为2822422C H N +2N O 2CO 3N 4X ↑+↑+点燃,其中X 的化学式为 A .NH 3B .N 2OC .H 2OD .C 2H 45.(0分)[ID :132416]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0 0.5 0 0 反应后的质量/g23x243A .乙可能是催化剂,x 的值等于0B .甲一定是化合物,丙丁可能是单质C .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8:1D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可能不变6.(0分)[ID:132413]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

将9.3g 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能得到H2O和8.3g钴的氧化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钴的氧化物中钴元素质量为5.9g B.产物H2O中氢元素质量为0.2gC.钴元素质量分数:氧化物>Co(OH)2D.该钴的氧化物化学式为Co3O47.(0分)[ID:132389]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选项 C 正确;
D、硝酸中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16×3)=1:48,选项 D 错误。故选 D。
2.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l2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16 5)=12:5,故正确; C、汉黄芩素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 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D、汉黄芩素是由分子构成,应该说 1 个汉黄芩素分子中含有 16 个碳原子,12 个氢原子和 5 个氧原子,故错误。故选 D。
4CO2 + 2X + 6H2O 可知,反应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
为 4、12、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12、0、14,根 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X 中含有 2 个硫原子、4 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硫原子、2 个氧原子构成,则 X 是二氧化硫,化学式是 SO2。故选 D。
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 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2: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 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 A 错误;B、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 素,故 B 正确;C、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 可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 C 错误;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 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3,故 D 错误。故选 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2HCl
【答案】D 【解析】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 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错误;D、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 成了氯化氢气体,化学方程式为:H2+Cl2 2HCl,正确。故选 D。
12.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A+B=A2B 【答案】D 【解析】 A、由微观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化学变 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B、结合图示可知该反应在发生时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未发生变化,所以元素的种类一定未 变; 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由反应图示中关于分子结构及分子的变化情况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2+B2=2A2B; 故选 D.
5.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化醇(C2H5SH)。乙硫化
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 2C2H5SH+9O2
4CO2 +2X+6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 A.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 B.SO3
C.H2SO4
D.SO2
根据 2C2H5SH + 9O2
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 Si,1;C,1;Na,2;O,6;H,2;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
种类及原子个数为 Si,1;Na,2;O,4;H,2;比较分析可知 X 中含有 C 和 O 元素,其
3.长途运输鱼苗时,为了防止鱼苗缺氧,常在水来自加入物质 X,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X+2H2O=2Ca(OH)2+O2↑,其中 X 的化学式为 ( )
A.CaO
B.CaO2
C.CaCO3
【答案】B
D.CaCl2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量。蒸汽。D.C+O2 CO2。12 g.由方程式可知 12g 碳和 32 g 氧气恰好反应,而给出的
氧气的质量是 16g,不足量,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按照氧气来计算。可生成 22g.错 误。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级反应物有一种是过量时的计算的知识。
10.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 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5 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汉黄芩素中含有 16 个碳原子,12 个氢原子和 5 个氧原子 【答案】D 【解析】A、汉黄芩素的化学式为 C16H12O5,由化学式可知,汉黄芩素是由碳、氢、氧三种 元素组成,故正确;
【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浓硝酸易挥发,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如下反应:4HNO3 4X↑+O2↑+2H2O,下列分析不
正确的是
A.X 的化学式为 NO2
B.HNO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 价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硝酸中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3
【答案】D
【解析】
固体质量差
168
106
44
62
x
y
2.2g
3.1g
168 = 106 = 44 = 62 x y z 3.1g
x=8.4g y=5.3g z=2.2g
【详解】
A、反应生成的 CO2 质量为 2.2 克,故 A 不正确;
B、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为
12g-8.4g 12g
100%=30%
,故
B
正确;
Δ 8.已知 NaHCO3 受热分解生成 Na2CO3, 2NaHCO3 Na2CO3 +CO2 +H2O 。把 12 克
NaHCO3 和 Na2CO3 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8.9 克。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反应生成的 CO2 质量为 4.4 克 C.样品中 NaHCO3 的质量为 8.6 克 【答案】B
C、样品中 NaHCO3 的质量为 8.4 克,故 C 不正确;
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8.4g 23 100%+(12g 8.4g) 46 100% 3.9g ,样品中
84
106
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9g 12g
100%=32.2%
,故
D
不正确。故选
B。
【点睛】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碳酸钠的质量 样品的质量
13.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 H2.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 2+2X↑+4H2O,推测 X 的化学式是( )
A.N2O3 B.NO2 C.NO D.N2O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 (稀)═3Cu(NO3)2+2X↑+4H2O 可知,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3、8、8、 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2、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 种类、数目不变,则 2X 分子中含有 2 个氮原子和 2 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氮原子 和 1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NO。故选 C。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2H2O 表示 【答案】A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故错误;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H2O2 表示,故错误;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44:2=22:1,故错误。本题选 A。
7.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n=3
C.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D.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H4+H2O
CO+3H2;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3,故正确; C、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其质量均不改变,故错误; D、生成物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 B。
100%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12 g 碳和 16 g 氧气反应,可生成 28 g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镁条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错误。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是因为其中的 C 变为 CO2 气体,其中的 H 元素变为 H2O 蒸汽逸 出,逸出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氧 气。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因此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