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494CN中文资料原理及应用技巧

合集下载

中文资料TL494CN

中文资料TL494CN

TL494常应用于电源电路当中,在本站的文章中,除了本文TL494中文资料及应用电路,还有一个电路是应用了TL494资料的,具体的电路图,请参考本站文章:200W的ATX电源线路图,本文已经提供了比较丰富的TL494中文资料了TL494是一种固定频率脉宽调制电路,它包含了开关电源控制所需的全部功能,广泛应用于单端正激双管式、半桥式、全桥式开关电源。

TL494有SO-16和PDIP-16两种封装形式,以适应不同场合的要求。

其主要特性如下:TL494主要特征集成了全部的脉宽调制电路。

片内置线性锯齿波振荡器,外置振荡元件仅两个(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

内置误差放大器。

内止5V参考基准电压源。

可调整死区时间。

内置功率晶体管可提供500mA的驱动能力。

推或拉两种输出方式。

TL494外形图TL494引脚图TL494工作原理简述TL494是一个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内置了线性锯齿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通过外部的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进行调节,其振荡频率如下:输出脉冲的宽度是通过电容CT上的正极性锯齿波电压与另外两个控制信号进行比较来实现。

功率输出管Q1和Q2受控于或非门。

当双稳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才会被选通,即只有在锯齿波电压大于控制信号期间才会被选通。

当控制信号增大,输出脉冲的宽度将减小。

参见图2。

TL494脉冲控制波形图控制信号由集成电路外部输入,一路送至死区时间比较器,一路送往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

死区时间比较器具有120mV的输入补偿电压,它限制了最小输出死区时间约等于锯齿波周期的4%,当输出端接地,最大输出占空比为96%,而输出端接参考电平时,占空比为48%。

当把死区时间控制输入端接上固定的电压(范围在0—3.3V之间)即能在输出脉冲上产生附加的死区时间。

脉冲宽度调制比较器为误差放大器调节输出脉宽提供了一个手段:当反馈电压从0.5V变化到3.5时,输出的脉冲宽度从被死区确定的最大导通百分比时间中下降到零。

TL494中文资料及应用电路Microsoft Word 文档

TL494中文资料及应用电路Microsoft Word 文档

TL494中文资料及应用电路Microsoft Word 文档TL494中文资料及应用电路TL494常应用于电源电路当中,在本站的文章中,除了TL494是一种固定频率脉宽调制电路,它包含了开关电源控制所需的全部功能,广泛应用于单端正激双管式、半桥式、全桥式开关电源。

TL494有SO-16和PDIP-16两种封装形式,以适应不同场合的要求。

其主要特性如下: TL494主要特征集成了全部的脉宽调制电路。

片内置线性锯齿波振荡器,外置振荡元件仅两个(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

内置误差放大器。

内止5V参考基准电压源。

可调整死区时间。

内置功率晶体管可提供500mA的驱动能力。

推或拉两种输出方式。

TL494外形图TL494引脚图TL494工作原理简述TL494是一个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内置了线性锯齿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通过外部的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进行调节,其振荡频率如下: 输出脉冲的宽度是通过电容CT上的正极性锯齿波电压与另外两个控制信号进行比较来实现。

功率输出管Q1和Q2受控于或非门。

当双稳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才会被选通,即只有在锯齿波电压大于控制信号期间才会被选通。

当控制信号增大,输出脉冲的宽度将减小。

参见图2。

TL494脉冲控制波形图控制信号由集成电路外部输入,一路送至死区时间比较器,一路送往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

死区时间比较器具有120mV的输入补偿电压,它限制了最小输出死区时间约等于锯齿波周期的4%,当输出端接地,最大输出占空比为96%,而输出端接参考电平时,占空比为48%。

当把死区时间控制输入端接上固定的电压(范围在0—3.3V之间)即能在输出脉冲上产生附加的死区时间。

脉冲宽度调制比较器为误差放大器调节输出脉宽提供了一个手段:当反馈电压从0.5V变化到3.5时,输出的脉冲宽度从被死区确定的最大导通百分比时间中下降到零。

两个误差放大器具有从-0.3V到(Vcc-2.0)的共模输入范围,这可能从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察觉得到。

TL494芯片详细资料

TL494芯片详细资料

TL494,是一种开关电源脉宽调制(PWM)控制芯片。

技术概要调制方式:定频调宽控制模式:电压模式最高额定频率:300000Hz输出端口:双端交错每端最大占空比:45%封装:SOP-16, DIP-16常用拓扑:Buck、推挽、半桥历史和现状TL494于1980年代初由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公司设计并推出,推出后立刻得到市场的广泛接受,尤其是在PC机的ATX半桥电源上。

直至今日,仍有相当比例的PC 机电源基于TL494芯片。

多年来,作为最廉价的双端PWM芯片,TL494在双端拓扑,如推挽和半桥中应用极多。

由于其较低的工作频率以及单端的输出端口特性,它常配合功率双极性晶体管(BJT)使用,如用于配合功率MOSFET则需外加电路。

TL494已成为一种工业标准芯片,由很多家集成电路厂商生产。

它也被命名为其他型号,如飞兆(Fairchild,又称仙童)公司将它的TL494兼容芯片命名为KA7500。

虽然TL494的架构被历史证明极为优秀,但由于其老旧的工艺、低频率、以及缺乏新的节能特性,它正在高端市场面临着淘汰。

至2008年,几乎没有售价高于人民币300元的开关电源使用TL494作为主控芯片了,尽管低端、中端市场仍然大量采用。

工作原理5V基准源TL494内置了基于带隙原理的基准源,基准源的稳定输出电压为5V,条件是VCC电压在7V以上,误差在100mV之内。

基准源的输出引脚是第14脚REF.锯齿波振荡器TL494内置了线性锯齿波振荡器,产生0.3~3V的锯齿波。

振荡频率可通过外部的一个电阻Rt和一个电容Ct进行调节,其振荡频率为:f=1/RtCt,其中Rt的单位为欧姆,Ct 的单位为法拉。

锯齿波可以在Ct引脚测量到。

运算放大器TL494集成了两个单电源供电的运算放大器。

运算放大器传递函数为ft(ni,inv)=A(ni-inv),但不能越出输出摆幅。

一般电源电路中,运放接成闭环运行。

开关电源芯片TL494应用的介绍

开关电源芯片TL494应用的介绍

开关电源芯片TL494应用的介绍才开始准备电赛,电赛准备做电源类的题目。

今天试了一下开关电源芯片TL494。

介绍如下TL494具有5V的REF参考电压输出,可以为自身提供参考电压输出。

拥有死区时间控制,单个三极管输出驱动电流为200MA,工作电压为7-40V,工作频率为1-300KHz。

可以自己对TL494设定参考电压,其值为-0.3V到VCC-2V。

是用来做步进电源的好方案,但是如果是单端式的电路(例如BUCK/BOOST电路)占空比最高只有50%。

振荡频率的电容取值范围为0.47nF到10uF,电阻取值范围为1.8K到500K。

振荡器频率计算公式:芯片正常工作时14号引脚输出5V的基准电压,在5号引脚可以测得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锯齿波幅值为3V。

死区时间控制:控制信号由集成电路外部输入,一路送至死区时间比较器,一路送往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

死区时间比较器具有120mV的输入补偿电压,它限制了最小输出死区时间约等于锯齿波周期的4%,当输出端接地,最大输出占空比为96%,而输出端接参考电平时,占空比为48%。

当把死区时间控制输入端接上固定的电压(范围在0—3.3V之间)即能在输出脉冲上产生附加的死区时间。

最重要的来了,照芯片手册上接的不过只用了一个NPN型三极管(用习惯了),然后。

然后输出电容就炸了。

吓尿我了。

需特别注意的是TL494控制的是PNP型三极管(这一点和平常用的开关芯片不一样)。

本来对于PNP三级管来说是要关断的结果对于NPN 三级管来说就是开通了,然后就一直导通。

三极管就一直导通,电容能不炸?所以,要用PNP三级管,要用PNP三级管,要用PNP三级管,因为重要所以说三遍。

其实也可以参照芯片手册上的典型应用电路用PNP和NPN三极管接成达林顿管。

引脚名称描述1 1IN+ 误差放大器1同相输入端(做输出电压反馈引脚)2 1IN- 误差放大器1反相输入端3 FEEDBACK PWM补偿输入脚4DTC 死区控制脚只控制外部一个开关器件时接地 5CT 振荡器电容脚 6RT 振荡器电阻脚 7GND 接地 8C1 三极管1集电极 9 E1 三极管1发射极10 E2 三极管2发射极11 C2 三极管2集电极12 VCC电压脚 13 OUTPUT CTRL 选择单端/并行输出或推拉操作 并联输出时拉低14 REF5V 参考电压输出端 15 2IN-误差放大器2反相输入端 16 2IN+ 误差放大器2同相输入端(做输出电流检测引脚)。

TL494中文资料及应用电路

TL494中文资料及应用电路

的 13 脚将立即从+5V 下跳到零电平,关机时 PG 输出信号比 ATX 开关电源+5V 输出电压提前几百毫秒消失, 通知主机触发系统在电源断电前自动关闭,防止突然掉电时硬盘的磁头来不及归位而划伤硬盘。 5、主电源电路及多路直流稳压输出电路 如图 8 所示,微机受控启动后,PS 信号由主板启动控制电路的电子开关接地,允许 IC2 的⑧、11 脚输出脉 宽调制信号,去控制与推动三极管 Q3、Q4 的 c 极相连接的 T2 推动变压器次级绕组产生的激励振荡脉冲。 T2 的初级绕组由它激振荡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作用于 T1 主电源开关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从 T1 次级①②绕组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经 D20、D28 整流、L2(功率因素校正变压器,也称低电压扼流线圈。以它为主来构成功 率因素校正电路,简称 PFC 电路,起自动调节负载功率大小的作用。当负载要求功率很大时,则 PFC 电路 就经过 L2 来校正功率大小,为负载输送较大的功率;当负载处于节能状态时,要求的功率很小,PFC 电路 通过 L2 校正后为负载送出较小的功率,从而达到节能的作用。)第④绕组以及 C23 滤波后输出—12V 电压; 从 T1 次级③④⑤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经 D24、D27 整流、L2 第①绕组及 C24 滤波后输出—5V 电压;从 T1 次级③④⑤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经 D21、L2 第②③绕组以及 C25、C26、C27 滤波后输出+5V 电压;从 T1 次级③⑤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经 L6、L7、D23、L1 以及 C28 滤波后输出+3.3V 电压;从 T1 次级⑥⑦绕 组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经 D22、L2 第⑤绕组以及 C29 滤波后输出+12V 电压。其中,每两个绕组之间的 R (5Ω/1/2W)、C(103)组成尖峰消除网络,以降低绕组之间的反峰电压,保证电路能够持续稳定地工作。 ATX 微机开关电源维修教程 3 6、自动稳压稳流控制电路 (1)+3.3V 自动稳压电路 IC5(精密稳压电路 TL431)、Q2、R25、R26、R27、R28、R18、R19、R20、D30、D31、D23(场效应管)、 R08、C28、C34 等组成+3.3V 自动稳压电路。如图 9 所示。 当输出电压(+3.3V)升高时,由 R25、R26、R27 取得升高的采样电压送到 IC5 的 G 端,使 UG 电位上升,UK 电位下降,从而使 Q2 导通,升高的+3.3V 电压通过 Q2 的 ec 极,R18、D30、D31 送至 D23 的 S 极和 G 极, 使 D23 提前导通,控制 D23 的 D 极输出电压下降,经 L1 使输出电压稳定在标准值(+3.3V)左右,反之, 稳压控制过程相反。 (2)+5V、+12V 自动稳压电路 IC2 的①、②脚电压取样比较器正、负输入端,取样电阻 R15、R16、R33、R35、R68、R69、R47、R32 构成 +5V、+12V 自动稳压电路。如图 10 所示。 当输出电压升高时(+5V 或+12V),由 R33、R35、R69 并联后的总电阻取得采样电压,送到 IC2 的①脚和② 脚,与 IC2 内部的基准电压相比较,输出误差电压与 IC2 内部锯齿波产生电路的振荡脉冲在 PWM(比较器) 中进行比较放大,使⑧、11 脚输出脉冲宽度降低,输出电压回落至标准值的范围内。 反之稳压控制过程相反,从而使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保持稳定。 (3)+3.3V、+5V、+12V 自动稳压电路 IC4(精密稳压电路 TL431)、IC3、Q1、R01、R02、R03、R04、R05、R005、D7、C09、C41 等组成+3.3V、 +5V、+12V 自动稳压电路。如图 11 所示。 当输出电压升高时,T3 次级绕组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经 D50、C04 整流滤波后一路经 R01 限流送至 IC3 的① 脚,另一路经 R02、R03 获得增大的取样电压送至 IC4 的 G 端,使 UG 电位上升,UK 电位下降,从而使 IC4 内发光二极管流过的电流增加,使光敏三极管导通,从而使 Q1 导通,同时经负反馈支路 R005、C41 使开关 三极管 Q03 的 e 极电位上升,使得 Q03 的 b 极分流增加,导致 Q03 的脉冲宽度变窄,导通时间缩短,最终 使输出电压下降,稳定在规定范围之内。 反之,当输出电压下降时,则稳压控制过程相反。 (4)自动稳流电路 IC2 的 15、16 脚电流取样比较器正、负输入端,取样电阻 R51、R56、R57 构成负载自动稳流电路。如图 12 所示。 负端输入端 15 脚接稳压+5V,正端输入端 16 脚, 该脚外接的 R51、R56、R57 与地之间形成回路,当负载

tl494应用电路讲解

tl494应用电路讲解

tl494应用电路讲解TL494是功能非常完善的PWM驱动电路,对于一般的应用已经绰绰有余了.本文将简单的说说两种应用电路.大家可以对照电路自己选简单应用或带保护功能的应用方案.TL494应用电路这个算是最简单的应用了:屏蔽了两个误差放大器的功能,但缓启动,死区功能还是保留的.一般应用效率最高,非常稳定.1:按手册要求两个误差放大器屏蔽的话要求误差放大器输入端正极要求接地(图中1脚和16脚通过1K的电阻接地了),误差放大器输入端负极要求接高电位(2脚和15脚是接入了14脚的5V基准端了).注意下TL494的14脚是个5V输出的精密稳压电源,好多应用都是从这个基准端取样的.这样TL494的1脚2脚15脚16脚再加上3脚(3脚是两个误差放大器的输出汇总端,因为屏蔽了两个误差放大器就不去考虑3脚了)的功能就不去用它了.2:TL494的4脚是死区控制端,电压输入0-4V的话可使占空比从最大到关闭是为止(45%-0%).4脚直接接地的话占空比是最大了(不过放心厂家已经在集成电路部做好了合适的死区电路,4脚就是直接接地也留有死区).在上图种就是利用4脚接入C1和R1的中间,电容正极接14脚的5V基准电位,通过R1给电容充电,这样开机后4脚开始是5V的电位到电容充满电后4脚变0V(真好完成占空比从0%到最大)整个缓启动的时间长短就C1和R1的时间常数决定(加大电阻或电容缓启动时间变长反之就短了).3:5脚6脚是决定振荡频率的,公式是F=1.1/(R*C)注意下整个频率算出来是单端应用的频率,如果推挽应用的话还要除以二.这里一起把TL494单端应用和推挽应用的方式也讲下:TL494的13脚决定了工作方式,13脚接地的话是单端应用如果接14脚5V输出端就是推挽应用了.上图接的是14脚就是推挽应用.4:TL494的7脚是电源地,12脚是正极电源输入端接7-40V均可.5:TL494的8脚,9脚,10脚,11脚是部的三极管输出脚,因为TL494的输出电流比较大,驱动场管的话直接加外接释放管后就可以驱动比较大电流的场管了,所以像上图那样做几百到上千瓦功率均可.这样TL494的最简单的应用电路就讲完了,搭这个电路才几个元件.但主要的功能已经都涵盖了.明天接着说TL494两个误差放大器的应用使TL494能完成限流,稳压和防反接功能.接着看下面的图:TL494应用电路这是个带稳压和限流的图纸,只是在第一幅图上增加了两个两个误差放大器的应用(一个限流保护用,一个稳压用).TL494两个误差放大器允许独立使用,但独立使用时要和tl494的3脚接好RC网络,上图中的c6和c7就起这个作用.1:上图中稳压功能的实现是利用其中一个误差放大器的1脚和2脚实现的(两个误差放大器可以互换使用).因为误差放大器的2脚是通过R3接入TL494的14脚(5V基准电压端)那么2脚电位就固定在5V了,那么1脚电位也必须要5V保持稳定状态.上图中WR1就是根据设定高压输出电压的需要,电阻分压后微调分压使TL494的1脚保持5V电位.这样输出电压出现变化时必然使TL494的1脚电位发生变化,1脚的电位微小变化就使误差放大器控制PWM自动调整脉宽,在线性围把TL494的1脚拉回到5V(也就是高压回到原先设定的电压上),这样就完成稳压的要求了.2:限流保护功能的实现.上图中基准电压通过R4和R6分压,使15脚的电位在(5V*R6)/R4=0.4v ,但另一个误差放大器因为16脚接地了.这路误差放大器在核定的电流工作时不起作用.只有当上图的取样电阻R10电流到20A时,R10的左端电位相对地电位变成20A*0.02欧姆=-0.4V.这时TL494的15脚电位就升高到和16脚电位相同(同时变0伏)误差放大器开始工作,如果R10上的电流继续增加就通过PWM减少占空比直到完全关闭输出,正常工作的条件必须维持15脚的电位大于0伏.这样两个误差放大器分别完成了过流和稳压功能,保证了电路的安全稳定状态.自己可以按自己手头的元件通过调整R3,R4,R6,R10,和TL494一脚的分压电阻设定自己需要的高压和设定的保护电流(只需计算到上面的两个公式就行了).另外TL494的误差端有非常高的阻抗和灵敏度(只要误差端输入相差几个MV就可以使脉宽从0%变化到45%),误差输入端的电阻可以大围的选择.接着讲取样电阻R10的代替,这个电阻比较难找(不过电瓶车电机控制器上基本都带有一个这样的电阻,直径1.5MM长15MM左右,阻值在0.01欧姆左右).应用场管驱动的功率电路中防止电源反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在的场管只要是低耐压的阻都很小.这是网上下的一幅截图,设计的比较巧妙:TL494应用电路R3提供场管的开启电压,R4和C1起到电流缓冲作用.网上介绍很多了,电瓶输入电压接反的话几乎不会有电流通过.接入正确的话,等效一个小阻的电阻串联其中.阻由所选的场管决定,比如IRF3025是0.008欧姆两个并联就等效一个0.004欧姆的电阻了.将这个电路的S.D两极代替电阻R10这样就变成限流100A的电路了.考虑不需要这么大的电流就把R4和R6的分压取在0.2V,(4.7k和220)这样限制电流在50A左右.实际做二图时,L1可以取消,并且在电瓶正负极可以不接滤波电容,有极性的电解万一反接还是要爆的,但R10后必须按10A电流并一个2000UF的电解的要求并些高频电解(细高形状的电解).第二图只要1脚直接接地就变成开环应用电路了(最大脉宽工作).附个PCB的图样尺寸35X35MM:TL494应用电路(20和19两个焊盘要连接起来)接下来会继续介绍第二图高压隔离的光电稳压应用,最终让高压稳定在数百至上千伏,整机的空载电流70MA左右.续:前辈“思思”发过SG3525高压光电隔离稳压的图,其实这种稳压已经可以很好的满足PWM的稳压要求了.我前面提到过TL494的误差端是非常灵敏的,如果所有元件都工作在线性状态,误差端只要检测到几MV到数10MV的变化,就可以控制输出高压从0V变化到最高电压.简单应用是:利用高压直接串联电阻使光耦发射端工作在合适的线性电流围就可以在光耦接受端取到合适的反馈电压供误差端比较了.有点麻烦的是,输出端电压如果不高的话相对电压变化反应迅速些,并且串联光耦的电阻也不必消耗很大的功耗(一般的光耦必须在数MA到数10MA才会进入线性态).假如在比较高的输出电压下还是用电阻限流的话哪限流电阻上消耗功率会比较大(输出1000v,光耦电流3MA 就的3W左右了).解决的途径有好多种可以用晶体管基极取样驱动光耦,也可以用常用的TL431比较输入端取样驱动光耦.这样高压端只要输入几UA或几十UA就可以了.续:下面这部分就笼统的解说下,PWM电路稳压比较麻烦.一般原则能不用就不用,要用的话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案: TL431和PC817的应用在网上介绍的比较详细.对于特别高的电压取样,可以把TL431的输入端(1脚)分压取样和TL431阴极(3脚)光耦驱动端的供电分开处理(这里另加个隔离的12V绕组简单稳压供电).取样端地和12V绕组共地接TL431的阳极(2脚).通过光耦隔离的信号变化反馈给TL494的稳压误差端就完成隔离稳压功能了.我自己的稳压反馈处理是没用到TL494的误差输入端,而是利用TL494的3脚处理PWM的.因为有资料查到用3脚处理稳压反馈信号比误差端处理更稳定.下面有好多朋友搭电路会碰到各种奇怪的问题,简单说下注意的地方:一:TL494电源滤波很重要,二:尽量和功率地分开走线.TL494的地线走线最好也是以下列方法走线8550地-TL494地(7脚)-振荡地-误差地这么走线.另外驱动功率场管的连线越短越好.做好这些细节一般就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如果还出现推挽两边发热不一致就是变压器没绕好.关注下84帖,在三脚上加个接地电容试下容量0.1U就行了.有这个电容似乎能大大改善波形.。

tl494中文资料 (2)

tl494中文资料 (2)

TL494中文资料1. 简介TL494 是一款集成电路芯片,主要用于开关电源和斩波控制电路。

它采用了 BCD 工艺及扩散抑制技术,可以实现高频斩波控制,提供了多种保护功能和优化的控制特性。

在开关模式电源和直流电源转换器中,TL494可以通过控制开关频率、占空比和参考电压等参数,实现高效率、稳定的电源转换。

本文将介绍 TL494 的基本特性、内部结构和典型应用等内容。

2. 基本特性•工作电压范围:4.5V 至 40V•内部参考电压:5V•输入偏置电流:5mA•最大输出电源电流:200mA•工作温度范围:0°C 至 70°C•内部斜坡调节电路,可实现软启动功能•超宽工作频率范围:100Hz 至 500kHz3. 内部结构TL494 主要由以下功能模块组成:3.1 错误放大器TL494 中包含两个错误放大器,用于比较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产生 PWM 控制信号,控制开关管的导通时间。

3.2 锁相环 (PLL)TL494 的 PLL 模块用于产生稳定的内部斩波频率。

它通过比较参考电压和反馈信号,生成一个稳定的频率信号,用于控制开关管的导通时间。

3.3 误差放大器误差放大器用于控制 PWM 信号的占空比。

根据反馈信号和参考电压的比较结果,误差放大器会调整PWM 信号的占空比,保持输出电压稳定。

3.4 输出驱动器输出驱动器用于驱动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

它可以根据PWM 信号的控制,实现对开关管的精确控制。

3.5 过流保护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可以对输出电流进行监测,并在电流超过设定值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护开关管和负载。

4. 典型应用TL494 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开关电源和直流电源转换器。

它具有以下优点:•可实现高效率的能量转换,适用于各种功率需求的电源设计•内部集成了多种保护功能,如过流保护、过温保护等,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具备较高的频率工作范围,可以适应多种应用场景•内部结构复杂,但只需少量外围器件即可实现•提供了丰富的控制接口,便于系统集成和控制最常见的应用包括开关电源、电池充电器和逆变器等。

汽车功放电源电路分析

汽车功放电源电路分析

汽车功放电源电路分析在一些大型的豪华巴士上,传统的一体化汽车音响(CD、收音、功放三合一),由于输出功率较低,已经不能满足大空间的听音需要。

因此,专业的大功率汽车功放运应而生。

汽车功放的功率放大电路与一般的家用功放机没多大区别,但它的电源电路却相当复杂,往往使初次接触汽车功放的维修人员无所适从。

而且目前这方面的资料也比较缺乏,图1是笔者在多年的维修中根据实物绘制出的某V6汽车功放的电源电路。

下面就其工作原理分析如下:一、电源电路参见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路采用开关电源方式,将蓄电池的+12V直流电变换成为±22V供功放电路使用。

它由一片集成电路TL494CN和几只大功率场效应管以及一只开关变压器等组成了比较典型的并联型开关稳压电路。

为了提高输出功率。

两路开关管均采用双管并联的方式,即Q1和Q2并联,Q3和Q4并联。

TL494CN是一种脉宽调制型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它的主要特点为:推挽/单端输出;最高工作频率300kHz;内部基准电压5V;输入电压≤41V。

工作温度范围-20~85度。

TL494CN引脚排列和内部等效电路分别如图2、图3所示。

在图1电路中,B+端接蓄电池的正极,REMOTE为开机控制端。

开机时,控制电压+12V通过D4加到TL494的电源脚12脚,其14脚输出基准电压5V,13脚为输出状态控制端,当13脚接地时,两路输出晶体管同时导通或截止,形成单端工作状态。

在图中,13脚与14脚相连,形成双端工作状态,其内部两路输出晶体管交替导通。

TL494的⑤脚和⑥脚上外接的电阻R9和电容c4及内部电路组成振荡电路,可输出约几十千赫的振荡信号。

该信号经片内处理后,从⑨脚和⑩脚输出两路相位差180度、宽度可变的调制脉冲,加到Q1、Q2和Q3、Q4的基极,使两路开关管轮流处于饱和与截止状态。

在变压器B1初级得到的交流脉冲电压感应到次级绕组,经高频整流滤波后获得末级功放所需的±22V直流电压;再经过7815、7915稳压后得到±15V的直流电压作为功放前级的电源。

TL494CN中文资料原理及应用技巧

TL494CN中文资料原理及应用技巧

TL494CN中文资料原理及应用技巧
1.TL494CN原理:
TL494CN是一款具有故障保护功能的双脉冲宽度调制(DPM)控制器。

它内部集成了一个5V基准电压源、误差放大器、三角波发生器、PWM比
较器、跟踪电源驱动器和故障保护电路等部件。

通过控制PWM输出的占空
比来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以满足不同的电源控制需求。

2.TL494CN应用技巧:
(1)输入和输出:
(2)PWM控制:
(3)反馈控制:
在电源控制系统中,通过反馈电路将电源输出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
以实现电源的稳定输出。

可以使用滤波电容和反馈电阻来调整反馈信号的
灵敏度和稳定性,确保电源输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故障保护:
(5)限流和限压:
在一些特殊应用中,需要对电源输出进行限流或限压控制。

可以通过
添加外部限流电路或限压电路来实现对电源输出的控制,以满足不同的应
用需求。

总结:
TL494CN是一款功能强大的PWM控制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电源控制
系统。

通过调整PWM输出的占空比来控制输出电压和电流,并具有故障保
护等多种功能。

在使用TL494CN进行设计时,需要进行输入和输出的合理选取、PWM控制的调节、反馈控制的实现以及故障保护和限流、限压功能的添加。

通过合理地应用TL494CN,可以实现高效、稳定和安全的电源控制系统。

TL494标准的应用参数

TL494标准的应用参数

TL494的标准应用参数 - 大功率逆变器电路设计过程详解TL494的标准应用参数:Vcc(第12脚)为7~40V,Vcc1(第8脚)、Vcc2(第11脚)为40V,Ic1、Ic2为200mA,RT 取值范围1.8~500kΩ,CT取值范围4700pF~10μF,最高振荡频率(fOSC)≤300kHz图4为外刊介绍的利用TL494组成的400W大功率稳压逆变器电路。

它激式变换部分采用TL494,VT1、VT2、VD3、VD4构成灌电流驱动电路,驱动两路各两只60V/30A的MOS FET开关管。

如需提高输出功率,每路可采用3~4只开关管并联应用,电路不变。

TL494在该逆变器中的应用方法如下:图4 400W大功率稳压逆变器电路第1、2脚构成稳压取样、误差放大系统,正相输入端1脚输入逆变器次级取样绕组整流输出的15V直流电压,经R1、R2分压,使第1脚在逆变器正常工作时有近4.7~5.6V取样电压。

反相输入端2脚输入5V基准电压(由14脚输出)。

当输出电压降低时,1脚电压降低,误差放大器输出低电平,通过PWM电路使输出电压升高。

正常时1脚电压值为5.4V,2脚电压值为5V,3脚电压值为0.06V。

此时输出AC电压为235V(方波电压)。

第4脚外接R6、R4、C2设定死区时间。

正常电压值为0.01V。

第5、6脚外接CT、RT设定振荡器三角波频率为100Hz。

正常时5脚电压值为1.75V,6脚电压值为3.73V。

第7脚为共地。

第8、11脚为内部驱动输出三极管集电极,第12脚为TL494前级供电端,此三端通过开关S控制TL494的启动/停止,作为逆变器的控制开关。

当S1关断时,TL494无输出脉冲,因此开关管VT4~VT6无任何电流。

S1接通时,此三脚电压值为蓄电池的正极电压。

第9、10脚为内部驱动级三极管发射极,输出两路时序不同的正脉冲。

正常时电压值为1.8V。

第13、14、15脚其中14脚输出5V基准电压,使13脚有5V高电平,控制门电路,触发器输出两路驱动脉冲,用于推挽开关电路。

{最新文档}tl494逆变器

{最新文档}tl494逆变器

一市场上常见款式车载逆变器产品的主要指标输入电压:DC 10V~14.5V;输出电压:AC 200V~220V±10%;输出频率:%;输出功率:70W~150W;转换效率:大于85%;逆变工作频率:50Hz±530kHz~50kHz。

二常见车载逆变器产品的电路图及工作原理目前市场上销售量最大、最常见的车载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为70W-150W,逆变器电路中主要采用TL494或KA7500芯片为主的脉宽调制电路。

一款最常见的车载逆变器电路原理图见图1。

车载逆变器的整个电路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每部分各采用一只TL494或KA7500芯片组成控制电路,其中第一部分电路的作用是将汽车电瓶等提供的12V直流电,通过高频PWM(脉宽调制)开关电源技术转换成30kHz-50kHz、220V左右的交流电;第二部分电路的作用则是利用桥式整流、滤波、脉宽调制及开关功率输出等技术,将30kHz~50kHz、220V左右的交流电转换成50Hz、220V的交流电。

1.车载逆变器电路工作原理图1电路中,由芯片IC1及其外围电路、三极管VT1、VT3、MOS功率管VT2、VT4以及变压器T1组成12V直流变换为220V/50kHz交流的逆变电路。

由芯片IC2及其外围电路、三极管VT5、VT8、MOS功率管VT6、VT7、VT9、VT10以及220V/50kHz整流、滤波电路VD5-VD8、C12等共同组成220V/50kHz高频交流电变换为220V/50Hz工频交流电的转换电路,最后通过XAC插座输出220V/50Hz交流电供各种便携式电器使用。

图1中IC1、IC2采用了TL494CN(或KA7500C)芯片,构成车载逆变器的核心控制电路。

TL494CN是专用的双端式开关电源控制芯片,其尾缀字母CN表示芯片的封装外形为双列直插式塑封结构,工作温度范围为0℃-70℃,极限工作电源电压为7V~40V,最高工作频率为300kHz。

TL494应用详解

TL494应用详解

转贴TL494应用详解TL494是功能非常完善的PWM驱动电路,对于一般的应用已经绰绰有余了.我现在简单的说说两种应用电路.新手可以对照电路自己选简单应用或带保护功能的应用方案.看下面的图:这个算是最简单的应用了:屏蔽了两个误差放大器的功能,但缓启动,死区功能还是保留的.一般应用效率最高,非常稳定.1:按手册要求两个误差放大器屏蔽的话要求误差放大器输入端正极要求接地(图中1脚和16脚通过1K的电阻接地了),误差放大器输入端负极要求接高电位(2脚和15脚是接入了14脚的5V基准端了).注意下TL494的14脚是个5V输出的精密稳压电源,好多应用都是从这个基准端取样的.这样TL494的1脚2脚15脚16脚再加上3脚(3脚是两个误差放大器的输出汇总端,因为屏蔽了两个误差放大器就不去考虑3脚了)的功能就不去用它了.2:TL494的4脚是死区控制端,电压输入0-4V的话可使占空比从最大到关闭是为止(45%-0%).4脚直接接地的话占空比是最大了(不过放心厂家已经在集成电路内部做好了合适的死区电路,4脚就是直接接地也留有死区).在上图种就是利用4脚接入C1和R1的中间,电容正极接14脚的5V基准电位,通过R1给电容充电,这样开机后4脚开始是5V的电位到电容充满电后4脚变0V(真好完成占空比从0%到最大)整个缓启动的时间长短就C1和R1的时间常数决定(加大电阻或电容缓启动时间变长反之就短了).3:5脚6脚是决定振荡频率的,公式是F=1.1/(R*C)注意下整个频率算出来是单端应用的频率,如果推挽应用的话还要除以二.这里一起把TL494单端应用和推挽应用的方式也讲下:TL494的13脚决定了工作方式,13脚接地的话是单端应用如果接14脚5V输出端就是推挽应用了.上图接的是14脚就是推挽应用.4:TL494的7脚是电源地,12脚是正极电源输入端接7-40V均可.5:TL494的8脚,9脚,10脚,11脚是内部的三极管输出脚,因为TL494的输出电流比较大,驱动场管的话直接加外接释放管后就可以驱动比较大电流的场管了,所以像上图那样做几百到上千瓦功率均可.这样TL494的最简单的应用电路就讲完了,搭这个电路才几个元件.但主要的功能已经都涵盖了.明天接着说TL494两个误差放大器的应用使TL494能完成限流,稳压和防反接功能. 接着看下面的图:这是个带稳压和限流的图纸,只是在第一幅图上增加了两个两个误差放大器的应用(一个限流保护用,一个稳压用).TL494两个误差放大器允许独立使用,但独立使用时要和tl494的3脚接好RC网络,上图中的c6和c7就起这个作用.1:上图中稳压功能的实现是利用其中一个误差放大器的1脚和2脚实现的(两个误差放大器可以互换使用).因为误差放大器的2脚是通过R3接入TL494的14脚(5V基准电压端)那么2脚电位就固定在5V了,那么1脚电位也必须要5V保持稳定状态.上图中WR1就是根据设定高压输出电压的需要,电阻分压后微调分压使TL494的1脚保持5V电位.这样输出电压出现变化时必然使TL494的1脚电位发生变化,1脚的电位微小变化就使误差放大器控制PWM自动调整脉宽,在线性范围内把TL494的1脚拉回到5V(也就是高压回到原先设定的电压上),这样就完成稳压的要求了.2:限流保护功能的实现.上图中基准电压通过R4和R6分压,使15脚的电位在(5V*R6)/R4=0.4v ,但另一个误差放大器因为16脚接地了.这路误差放大器在核定的电流工作时不起作用.只有当上图的取样电阻R10电流到20A时,R10的左端电位相对地电位变成20A*0.02欧姆=-0.4V.这时TL494的15脚电位就升高到和16脚电位相同(同时变0伏)误差放大器开始工作,如果R10上的电流继续增加就通过PWM减少占空比直到完全关闭输出,正常工作的条件必须维持15脚的电位大于0伏.这样两个误差放大器分别完成了过流和稳压功能,保证了电路的安全稳定状态.自己可以按自己手头的元件通过调整R3,R4,R6,R10,和TL494一脚的分压电阻设定自己需要的高压和设定的保护电流(只需计算到上面的两个公式就行了).另外TL494的误差端有非常高的阻抗和灵敏度(只要误差端输入相差几个MV就可以使脉宽从0%变化到45%),误差输入端的电阻可以大范围的选择.接着讲取样电阻R10的代替,这个电阻比较难找(不过电瓶车电机控制器上基本都带有一个这样的电阻,直径1.5MM长15MM左右,阻值在0.01欧姆左右).应用场管驱动的功率电路中防止电源反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在的场管只要是低耐压的内阻都很小.这是网上下的一幅截图,设计的比较巧妙:R3提供场管的开启电压,R4和C1起到电流缓冲作用.网上介绍很多了,电瓶输入电压接反的话几乎不会有电流通过.接入正确的话,等效一个小内阻的电阻串联其中.内阻由所选的场管决定,比如IRF3025是0.008欧姆两个并联就等效一个0.004欧姆的电阻了.将这个电路的S.D两极代替电阻R10这样就变成限流100A的电路了.考虑不需要这么大的电流就把R4和R6的分压取在0.2V,(4.7k和220)这样限制电流在50A左右.实际做二图时,L1可以取消,并且在电瓶正负极可以不接滤波电容,有极性的电解万一反接还是要爆的,但R10后必须按10A电流并一个2000UF的电解的要求并些高频电解(细高形状的电解).第二图只要1脚直接接地就变成开环应用电路了(最大脉宽工作).附个PCB的图样尺寸35X35MM:(20和19两个焊盘要连接起来)接下来会继续介绍第二图高压隔离的光电稳压应用,最终让高压稳定在数百至上千伏,整机的空载电流70MA左右.续:前辈“思思”发过SG3525高压光电隔离稳压的图,其实这种稳压已经可以很好的满足PWM的稳压要求了.我前面提到过TL494的误差端是非常灵敏的,如果所有元件都工作在线性状态,误差端只要检测到几MV到数10MV的变化,就可以控制输出高压从0V变化到最高电压.简单应用是:利用高压直接串联电阻使光耦发射端工作在合适的线性电流范围内就可以在光耦接受端取到合适的反馈电压供误差端比较了.有点麻烦的是,输出端电压如果不高的话相对电压变化反应迅速些,并且串联光耦的电阻也不必消耗很大的功耗(一般的光耦必须在数MA到数10MA才会进入线性态).假如在比较高的输出电压下还是用电阻限流的话哪限流电阻上消耗功率会比较大(输出1000v,光耦电流3MA就的3W左右了).解决的途径有好多种可以用晶体管基极取样驱动光耦,也可以用常用的TL431比较输入端取样驱动光耦.这样高压端只要输入几UA或几十UA就可以了.续:下面这部分就笼统的解说下,PWM电路稳压比较麻烦.一般原则能不用就不用,要用的话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案: TL431和PC817的应用在网上介绍的比较详细.对于特别高的电压取样,可以把TL431的输入端(1脚)分压取样和TL431阴极(3脚)光耦驱动端的供电分开处理(这里另加个隔离的12V绕组简单稳压供电).取样端地和12V绕组共地接TL431的阳极(2脚).通过光耦隔离的信号变化反馈给TL494的稳压误差端就完成隔离稳压功能了.我自己的稳压反馈处理是没用到TL494的误差输入端,而是利用TL494的3脚处理PWM的.因为有资料查到用3脚处理稳压反馈信号比误差端处理更稳定.下面有好多朋友搭电路会碰到各种奇怪的问题,简单说下注意的地方:一:TL494电源滤波很重要,二:尽量和功率地分开走线.TL494的地线走线最好也是以下列方法走线8550地-TL494地(7脚)-振荡地-误差地这么走线.另外驱动功率场管的连线越短越好.做好这些细节一般就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如果还出现推挽两边发热不一致就是变压器没绕好.关注下84帖,在三脚上加个接地电容试下容量0.1U就行了.有这个电容似乎能大大改善波形.。

TL494CN中文资料原理及应用技巧

TL494CN中文资料原理及应用技巧

TL494常应用于电源电路当中,在本站的文章中,除了本文TL494中文资料及应用电路,还有一个电路是应用了TL494资料的,具体的电路图,请参考本站文章:200W的ATX电源线路图,本文已经提供了比较丰富的TL494中文资料了TL494是一种固定频率脉宽调制电路,它包含了开关电源控制所需的全部功能,广泛应用于单端正激双管式、半桥式、全桥式开关电源。

TL494有SO-16和PDIP-16两种封装形式,以适应不同场合的要求。

其主要特性如下:TL494主要特征集成了全部的脉宽调制电路。

片内置线性锯齿波振荡器,外置振荡元件仅两个(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

内置误差放大器。

内止5V参考基准电压源。

可调整死区时间。

内置功率晶体管可提供500mA的驱动能力。

推或拉两种输出方式。

TL494外形图TL494引脚图TL494工作原理简述TL494是一个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内置了线性锯齿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通过外部的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进行调节,其振荡频率如下:输出脉冲的宽度是通过电容CT上的正极性锯齿波电压与另外两个控制信号进行比较来实现。

功率输出管Q1和Q2受控于或非门。

当双稳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才会被选通,即只有在锯齿波电压大于控制信号期间才会被选通。

当控制信号增大,输出脉冲的宽度将减小。

参见图2。

TL494脉冲控制波形图控制信号由集成电路外部输入,一路送至死区时间比较器,一路送往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

死区时间比较器具有120mV的输入补偿电压,它限制了最小输出死区时间约等于锯齿波周期的4%,当输出端接地,最大输出占空比为96%,而输出端接参考电平时,占空比为48%。

当把死区时间控制输入端接上固定的电压(范围在0—3.3V之间)即能在输出脉冲上产生附加的死区时间。

脉冲宽度调制比较器为误差放大器调节输出脉宽提供了一个手段:当反馈电压从0.5V变化到3.5时,输出的脉冲宽度从被死区确定的最大导通百分比时间中下降到零。

tl494工作原理

tl494工作原理

tl494工作原理
TL494片是一种多用途稳压型调压型升压变换器芯片,是各种微电脑控制系统和工业控制等在电源控制方面通用的电路模块,它可以直接将输入电源转换为稳定的、合乎要求的输出电压和电流。

它可以应用在供电设备中,可以实现输入电压的自动调节和断电功能,比如可以实现滤波、稳压,电路简洁,如电压调节器、变频器以及脉宽调制器等。

TL494芯片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两路输入部分和一个输出部分。

其中,输入部分包括了电流比较器、模拟比较器、锁存器和比较器,以及脉宽调制器,脉宽调制器的输入信号是由电流比较器和模拟比较器输出的,而比较器的输出信号则经过锁存器进行稳定;而输出部分则包括了两个半桥晶体管和一个比较器,当比较器的输入信号小于设定的参考电压时,半桥晶体管将输出最大功率,而当输入信号大于参考电压时,半桥晶体管输出的功率将受到抑制,维持指定的输出电压。

TL494芯片的调节速度非常快,可以满足高要求的调节需求。

它也能够满足不同的要求,例如可以实现稳压和升压功能,可以控制电流,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从而确保电源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由于TL494芯片具有简单、节能、低成本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应用在电视、电脑及其他家用电器等的电源供应系统中,也可以用于工业控制、医疗仪器、家用电子设备等领域。

TL494芯片在供电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实现了多方面的调整和控制,大大简化系统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
性,而且也可以有效的节省能源。

因此,TL494芯片的设计和应用都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性能以及可靠性,满足和满足用户的需求,受到了用户的广泛欢迎。

TL494中文说明书

TL494中文说明书

TL494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一种电压驱动型脉宽调制控制集成电路,主要应用在各种开关电源中。

本文介绍它与相应的输入、输出电路等一起构成一个单回路控制器。

开关集成电路TL494内部原理图:1、TL494管脚配置及其功能TL494的内部电路由基准电压产生电路、振荡电路、间歇期调整电路、两个误差放大器、脉宽调制比较器以及输出电路等组成。

图1是它的管脚图,其中1、2脚是误差放大器I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3脚是相位校正和增益控制;4脚为间歇期调理,其上加0~3.3V电压时可使截止时间从2%线怀变化到100%;5、6脚分别用于外接振荡电阻和振荡电容;7脚为接地端;8、9脚和11、10脚分别为TL494内部两个末级输出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12脚为电源供电端;13脚为输出控制端,该脚接地时为并联单端输出方式,接14脚时为推挽输出方式;14脚为5V基准电压输出端,最大输出电流10mA;15、16脚是误差放大器II的反相和同相输入端。

2、回路控制器工作原理回路控制器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

被控制量(如压力、流量、温度等)通过传感器交换为0~5V的电信号,作为闭环回路的反馈信号,通过有源简单二阶低通滤波电路进行平滑、去除杂波干扰后送给TL494的误差放大器I的IN+同相输入端。

设定输入信号是由TL494的5V基准电压源经一精密多圈电位器分压,由电位器动端通过有源简单二阶低通滤波电路接入TL494的误差放大器I的IN-反相输入端。

反馈信号和设定信号通过TL494的误差放大器I进行比较放大,进而控制脉冲宽度,这个脉冲空度变化的输出又经过整流滤波电路及由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隔离放大电路进行平滑和放大处理,输出一个与脉冲宽度成正比的、变化范围为0~10V的直流电压。

这个电压就是所需要的输出控制电压,用它去控制执行电路,及时调整被控制量,使被控制量始终与设定值保持一致,形成闭环单回路控制。

用TL494实现的单回路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2021年整理)TL494CN逆变器

(2021年整理)TL494CN逆变器

(完整)TL494CN逆变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TL494CN逆变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TL494CN逆变器的全部内容。

一市场上常见款式车载逆变器产品的主要指标输入电压:DC 10V~14。

5V;输出电压:AC 200V~220V±10%;输出频率:50Hz±5%;输出功率:70W ~150W;转换效率:大于85%;逆变工作频率:30kHz~50kHz.二常见车载逆变器产品的电路图及工作原理目前市场上销售量最大、最常见的车载逆变器的输出功率为70W-150W,逆变器电路中主要采用TL494或KA7500芯片为主的脉宽调制电路.一款最常见的车载逆变器电路原理图见图1.车载逆变器的整个电路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每部分各采用一只TL494或KA7500芯片组成控制电路,其中第一部分电路的作用是将汽车电瓶等提供的12V直流电,通过高频PWM (脉宽调制)开关电源技术转换成30kHz-50kHz、220V左右的交流电;第二部分电路的作用则是利用桥式整流、滤波、脉宽调制及开关功率输出等技术,将30kHz~50kHz、220V左右的交流电转换成50Hz、220V的交流电。

1.车载逆变器电路工作原理图1电路中,由芯片IC1及其外围电路、三极管VT1、VT3、MOS功率管VT2、VT4以及变压器T1组成12V直流变换为220V/50kHz交流的逆变电路。

由芯片IC2及其外围电路、三极管VT5、VT8、MOS功率管VT6、VT7、VT9、VT10以及220V/50kHz 整流、滤波电路VD5-VD8、C12等共同组成220V/50kHz高频交流电变换为220V/50Hz 工频交流电的转换电路,最后通过XAC插座输出220V/50Hz交流电供各种便携式电器使用.图1中IC1、IC2采用了TL494CN(或KA7500C)芯片,构成车载逆变器的核心控制电路.TL494CN是专用的双端式开关电源控制芯片,其尾缀字母CN表示芯片的封装外形为双列直插式塑封结构,工作温度范围为0℃-70℃,极限工作电源电压为7V~40V,最高工作频率为300kHz。

TL494CN中文资料原理及应用技巧

TL494CN中文资料原理及应用技巧

TL494常应用于电源电路当中,在本站的文章中,除了本文TL494中文资料及应用电路,还有一个电路是应用了TL494资料的,具体的电路图,请参考本站文章:200W 的ATX电源线路图,本文已经提供了比较丰富的TL494中文资料了TL494是一种固定频率脉宽调制电路,它包含了开关电源控制所需的全部功能,广泛应用于单端正激双管式、半桥式、全桥式开关电源。

TL494有SO-16和PDIP-16两种封装形式,以适应不同场合的要求。

其主要特性如下:TL494主要特征集成了全部的脉宽调制电路。

片内置线性锯齿波振荡器,外置振荡元件仅两个(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

内置误差放大器。

内止5V参考基准电压源。

可调整死区时间。

内置功率晶体管可提供500mA的驱动能力。

推或拉两种输出方式。

TL494外形图TL494引脚图TL494工作原理简述TL494是一个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内置了线性锯齿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通过外部的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进行调节,其振荡频率如下:输出脉冲的宽度是通过电容CT上的正极性锯齿波电压与另外两个控制信号进行比较来实现。

功率输出管Q1和Q2受控于或非门。

当双稳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才会被选通,即只有在锯齿波电压大于控制信号期间才会被选通。

当控制信号增大,输出脉冲的宽度将减小。

参见图2。

TL494脉冲控制波形图控制信号由集成电路外部输入,一路送至死区时间比较器,一路送往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

死区时间比较器具有120mV的输入补偿电压,它限制了最小输出死区时间约等于锯齿波周期的4%,当输出端接地,最大输出占空比为96%,而输出端接参考电平时,占空比为48%。

当把死区时间控制输入端接上固定的电压(范围在0—3.3V之间)即能在输出脉冲上产生附加的死区时间。

脉冲宽度调制比较器为误差放大器调节输出脉宽提供了一个手段:当反馈电压从0.5V变化到3.5时,输出的脉冲宽度从被死区确定的最大导通百分比时间中下降到零。

关于TL494cn的智能充电器及电路各部分功能介绍

关于TL494cn的智能充电器及电路各部分功能介绍

存档号:学号:毕业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充电器的设计与制作系部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技术指导教师学生姓名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10级毕业设计(论文)总任务书自动化教研室2012年11月1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2009级毕业设计(论文)分任务书(硬件部分)自动化教研室2012年11月1日摘要本论文利用单片机设计了智能充电系统系统,实现了充电智能化功能。

系统由充电电路、控制电路,采样电路、显示电路、按键电路等五部分电路组成。

利用单片机INT0/INT1中断实现了矩阵按键的扫描和A/D信号数据的处理,并且采用12864液晶显示。

关键词:智能充电;液晶显示;AD转换2009级毕业设计(论文)分任务书(硬件部分)........................ I I 前言 (5)第1章总体设计 (6)1.1总体框图 (6)1.2软、硬件功能划分 (6)第2章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8)2.1STC12C5A60S2单片机引脚介绍 (8)2.2充电电路的设计 (10)2.3取样电路 (17)2.4显示电路 (17)2.5按键电路 (18)第3章元件清单 (19)第4章系统调试 (20)4.1充电电路调试 (20)4.2控制与显示的调试 (20)第5章毕业设计总结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附录 (24)....................................................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可充电电池在人们生活中应用日益广泛。

当前,市面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可充电电池,电池就离不开充电器,电池种类越来越多,充电器也越来越多,因此,未来充电器的发展方向,能兼容多种电池,并且可调节快慢充,有电压,电流,时间显示功能,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

可通过数字化控制去调节充电电压,并且可根据电池电量自动调节充电电流,保护电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L494主要特征
集成了全部的脉宽调制电路。

片内置线性锯齿波振荡器,外置振荡元件仅两个(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内置误差放大器。

内止5V 参考基准电压源。

可调整死区时间。

内置功率晶体管可提供500mA的驱动能力。

推或拉两种输出方式。

TL494外形图
TL494引脚图
TL494工作原理简述
TL494是一个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内置了线性锯齿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通过外部的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进行调节,其振荡频率如下:
输出脉冲的宽度是通过电容CT上的正极性锯齿波电压与另外两个控制信号进行比较来实现。

功率输出管Q1和Q2受控于或非门。

当双稳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才会被选通,即只有在锯齿波电压大于控制信号期间才会被选通。

当控制信号增大,输出脉冲的
宽度将减小。

参见图2。

TL494脉冲控制波形图
控制信号由集成电路外部输入,一路送至死区时间比较器,一路送往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

死区时间比较器具有120mV勺输入补偿电压,它限制了最小输出死区时间约等于锯齿波周期的4%,当输出端接地,最大输出占空比为96%,而输出端接参考电平时,占空比为48%。

当把死区时间控制输入端接上固定的电压(范围在0—之间)即能在输出脉冲上产生附加的死区时间。

脉冲宽度调制比较器为误差放大器调节输出脉宽提供了一个手段:当反馈电压从变化到时,输出的脉冲宽度从被死区确定的最大导通百分比时间中下降到零。

两个误差放大器具有从到()的共模输入范围,这可能从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察觉得到。

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常处于高电平,它与脉冲宽度调制器的反相输入端进行“或”运算,正是这种电路结构,放大器只需最小的输出即可支配控制回路。

当比较器CT放电,一个正脉冲出现在死区比较器的输出端,受脉冲约束的双稳触发器进行计时,同时停止输出管Q1和Q2的工作。

若输出控制端连接到参考电压源,那么调制脉冲交替输出至两个输出晶体管,输出频率等于脉冲振荡器的一半。

如果工作于单端状态,且最大占空比小于50%时,输出驱动信号分别从晶体管Q1或Q2取得。

输出变压器一个反馈绕组及二极管提供反馈电压。

在单端工作模式下,当需要更高的驱动电流输出,亦可将Q1和Q2并联使用,这时,需将输出模式控制脚接地以关闭双稳触发器。

这种状态下,输出的脉冲频率将等于振荡器的频率。

电流,在典型的0—70C温度范围50mV温漂条件下,该基准电压源能提供土5% 的精确度。

TL494内部电路方框图
TL494脉宽调制控制电路应用
TL494单端连接输出和推、拉(电流)结构
TL494是专用双端脉冲调制器件,TL494为固定频率的PWM控制电路,它结合了全部方块图所需之功能,在切换式电源供给器里可单端式或双坡道式的输出控制。

如图1所示为TL494控制器的内部结构与方块图其内部的线性锯齿波振荡器乃为频率可规划式(frequency programmable),在脚5与脚6连接两个外部元件RT与CT,既可获得所需之频率其频率可由下式计算得知
图1 TL494控制器的内部结构与方块图片
输出脉波宽度调变之达成可借着在电容器CT端的正锯齿波形与两个控制信
号中的任一个做比较而得之。

电路中的NOR闸可用来驱动输出三极管Q1与Q2, 而且仅
当正反器的时钟输入信号是在低准位时,此闸才会在有效状态,此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仅当锯齿波电压大于控制信号电压的期间里。

当控制信号的振幅增加时,此时也会一致引起输出脉波宽度的线性减少。

如图2 所示的波形图。

图2 TL494 控制器时序波形图
外部输入端的控制信号可输入至脚4 的截止时间控制端,与脚1、2、15、16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其输入端点的抵补电压为120mV其可限制输出截止时间至最小值,大约为最初锯齿波周期时间的4%。

当13 脚的输出模控制端接地时,可获得96%最大工作周期,而当13 脚接制参考电压时,可获得48%最大工作周期。

如果我们在第4脚截止时间控制输入端设定一个固定电压,其范围由0V至之间, 则附加的截止时间一定出现在输出上。

PWM比较器提供一个方法给误差放大器,乃由最大百分比的导通时间来做输出脉波宽度的调整,此乃借着设定截止时间控制输入端降至零电位,而此时再回授输入脚的电压变化可由至之间,此二个误差放大器有其模态(commo n-mode输入范围由至(Vcc-2)V,而且可用来检知电源供给器的输出电压与电流。

误差放大器的输出会处于高主动状态,而且在PWM匕较器的非反相输入端与其误差放大器输出乃为或闸(OR)运算结合,依此电路结构,放大器需要最小输出导通时间,此乃抑制回路的控制,通常第一个误差放大器都使用参考电压和稳压输出的电压做比较,其环路增益可依靠回授来控制。

而第3脚通常用做频率的补偿,它主要目的是为了整个环路的稳定度,特别注意的是运用回授时必须避免第3脚输入过载电流大于600卩A,否则最大脉波宽度将会被不正常的限制,此两种误差放大器,都可利用不管是正相或反相放大都可用来稳压。

第二个误差放大器可用来做过电流检知回路,可使用检知电阻来与参考电压元作比
较,这回路的工作电压接近地端,而此误差放大器的转换速率(slew rate) 在7V之Vcc时为2V/卩s。

但无论如何在高频运用中。

由于脉波宽度比较器和控制逻辑的传播延迟使得他不能用为动态电流限制器。

它可运用于恒流限制电路或者外加元件作成电流回叠(current feed-back) 的限流装置,而动态电流限制最好能使用截止时间控制输入端的第4 脚。

当电容器CT放电时,在截止时间比较器输出端会有正脉波信号输出,此时钟脉波可控制操作正反器,且会抑制输出三极管Q1与Q2若将输出模控制的第
13 脚连接至参考电压准位线,此时在推挽式操作下,则两个输出三极管在脉波信号调变下会交替地导通,这时每一个输出的转换频率是振荡器频率的一半。

当以单端方式(single-ended) 操作时,最大工作周期须少于50%,此时输出驱动可出三极管Q1或Q2取得,若在单端方式操作下需要较高的输出电流,可以将Q1与Q2三极管以并联方式连接,而且输出模控制的第13脚必须接地,则使得正反器在失效(disable) 状态,此时输出的转换频率乃相当于震荡器之频率。

因此TL494约两个输出级可以用单端方式或是推挽式来输出,两个输出关系是不被拘束的,两个集极和射极都有输出端可以利用,在共射极状态下,集极和射极电流在200mA时,集极和射极饱和电压大约在,而在共集极结构下的电压是15V,在输出过载之下两个输出都有保护作用,一般这两个输出在共射极的转换时间为,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其转换速度非常地快,操作频率可达300KHZ在
25C时输出漏电流一般都小于1 yA。

TL494 组成实际的应用电路原理图纸
TL494 组成升压电源电路图
主要参数:
power supply voitage 电源电压line regulation 输入电压调节率load regulation 负载调整率outpot ripple 输出纹波电压short circuit current 短路电流efficiency 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