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理论探讨

合集下载

区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区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区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区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方法与实践。

气象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加剧,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对区域气象灾害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评估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国内外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分析当前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优缺点。

然后,结合我国区域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体系。

本文还将重点关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如数据获取、模型验证、风险评估结果的解读与应用等。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提升我国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能力和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还将对未来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体系提供思路和建议。

二、气象灾害类型及其特点气象灾害是自然界中由于大气圈异常变化而直接造成的人类社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现象。

在全球范围内,这些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国家,同样面临着多种气象灾害的威胁。

以下是对中国常见气象灾害类型及其特点的简要概述。

暴雨洪涝灾害: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水量超过一定阈值的天气现象。

在中国,暴雨常常导致河流泛滥、城市内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

这些灾害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人员伤亡。

暴雨洪涝灾害的特点是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灾害损失大。

台风灾害: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通常在夏秋季节影响中国沿海地区。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会对沿海城市和农村造成严重的破坏。

农业干旱风险等级评估报告

农业干旱风险等级评估报告

农业干旱风险等级评估报告1. 引言干旱是世界各地农业生产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干旱导致土壤水分不足,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

为了评估农业干旱风险等级,我们采用了一系列指标和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期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帮助农民和决策者更好地应对干旱风险。

2. 数据和指标选取为了评估农业干旱风险等级,我们选取了以下数据和指标:1. 降水量:长期平均降水量和近几年的年降水变化情况;2. 蒸发量:长期平均蒸发量和近几年的年蒸发变化情况;3. 土壤水分:土壤含水量和近几年的水分变化情况;4. 气候指数:包括干旱指数和植被生长指数等;5. 农业生产数据: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因素,如温度、湿度、日照等。

3. 方法和分析基于选取的数据和指标,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对农业干旱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和分析:1. 各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将各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便于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2. 构建评估模型:综合考虑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数学模型对农业干旱风险进行评估;3. 建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根据评估结果,将农业干旱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如低、中、高等。

通过以上方法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4. 结果与解释根据评估模型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地区的农业干旱风险等级结果。

以某地区作为示例,结果如下:地区名称风险等级-地区A 中地区B 高地区C 低解释:- 地区A的干旱风险等级被评估为中等,说明该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农业干旱风险,需要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如合理调控灌溉和改进农作物种植结构等。

- 地区B的干旱风险等级被评估为高,说明该地区具有较高的农业干旱风险,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应对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引入抗旱作物等。

- 地区C的干旱风险等级被评估为低,说明该地区较少受到农业干旱的影响,但仍需要密切关注干旱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5. 结论和建议基于结果和解释,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1. 将中等和高等风险地区列为重点关注区域,加大干旱防控力度;2. 提倡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灌溉技术的改进,以减轻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加强农民培训和科普,提高农民对干旱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4.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前发现干旱风险,做好应对准备。

《2024年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范文

《2024年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范文

《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旱灾频发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挑战。

湖北省孝感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其农业旱灾的脆弱性日益凸显。

本文以孝感市为例,深入探讨农业旱灾的脆弱性及其风险管理,以期为该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孝感市农业旱灾脆弱性分析1. 自然环境因素孝感市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水资源相对丰富。

然而,由于气候干燥、降雨量分布不均,加之连年过度开发,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资源减少,使得农业旱灾的脆弱性加剧。

2. 农业生产因素孝感市农业生产以粮食作物为主,如水稻、小麦等。

这些作物的生长对水分需求量大,一旦遭遇旱灾,将严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此外,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也是导致旱灾脆弱性增高的原因之一。

3. 社会经济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使得农田的耕作管理逐渐粗放。

同时,农业保险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农民对旱灾风险的认知不足,也加剧了孝感市农业旱灾的脆弱性。

三、孝感市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策略1. 完善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水库、渠道等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提高水资源储备和调配能力。

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2. 优化种植结构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调整种植结构,种植耐旱作物品种,降低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依赖。

3. 推广农业保险制度加强农业保险制度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农民对旱灾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同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

4.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引进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旱灾应对能力。

同时,引进专业人才和劳动力,提高农田的耕作管理水平。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孝感市农业旱灾脆弱性的分析以及风险管理的策略研究,可以看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优化种植结构、推广农业保险制度以及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引进等措施对于降低农业旱灾脆弱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西北干旱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以玉门市为例

西北干旱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以玉门市为例
l l l _ 决_ : 策 _ _ 安 全 评 价
以 玉 门 市 为 例 于金 凤
( 中共 兰 州 市委 党校 , 甘 肃 兰州 7 3 0 0 0 0 )
【 摘 要 】 文章 以甘肃省河 西 内陆 区玉 门市为研究对象 , 利用“ 压力一 状态一响应” 模 型的基本理论 , 构建 了玉 门
市 生态安全 评价指标体系 , 分析 了 2 0 0 1 —2 O 1 1年玉 门市整体 生态安全状况及 变化趋势及所属各 乡镇 生态变化 的特征 。 结果表 明: 玉 门市 生态安全 状态整体 上处于不 断恶化 的趋势 , 该 区生态环境 需要保护 ; 玉 门所属 1 2个 乡镇 中生态安全状 况最好 的是下西号 、 昌马 乡、 花 海镇和赤金镇 ; 玉 门镇 次之 ; 黄闸湾和清泉 乡生态有所破坏 ; 柳河及小金 湾、 柳 湖、 独 山子 和 六墩 四个 移民乡生态 问题最为严重 , 特别是独 山子 乡的土壤盐碱 问题 最为突出。
( 二) 数 据 来 源 和 指 标 说 明 玉 门市区域生 态安全评 价指标 中人 口密度 ( C ) 、 人均耕地 ( C : ) 、 耕地 比例 ( C , ) 、 化肥施用 强度( C ) 、 农膜 使用强度 ( C ) 、 林 地面积 ( C 。 ) 、 自然灾 害成灾率 ( C 。 ) 、 人工造林 面积 ( C 。 。 ) 、 农 民人 均纯收入 ( C ) 、 人均 G D P ( C ) 、 人均粮食 产量 ( C 。 , ) 均来 自于玉 门市统计 局编 制的《 玉 门市统 计年 鉴 ( 2 0 0 1 -2 0 0 5 ) 》 、 《 玉 门市 统计 年鉴 ( 2 0 0 6 -2 0 1 0 ) / 、 《 玉 门市统计 年鉴 ( 2 0 1 1 ) 》 和《 甘肃省 农村 统计年鉴 ( 2 o 0 1 —2 0 1 1 ) 》 。人 均水资 源量( C ) 来 自于相关 学者 的研 究成 果 ( 马莉 , 2 0 1 1 ) , 地下 水位埋 深 ( C ) 来 自于玉 门 市水务局 。盐碱地 面积来 自 2 0 0 8年 当年实地调查资料 和相关 学者研究 ( 冉荣 , 2 0 1 1 ) 。 玉 门市生 态安 全评价 指标 中人 口密度 ( C ) 是单 位面 积上

干旱的模拟和预测

干旱的模拟和预测

本文通过结合云南的具体自然条件,分析降水、土壤水、人工灌溉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及其与农田蒸发量的作用过程来反映水稻的缺水情况,采用帕尔默旱度模式来确立旱度指标,并且在干旱综合评价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量化处理,以此得出旱情等级,提供干旱信息,为干旱的规划、监测和预报提供依据,从而保证当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帕尔默旱度模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一、问题重述2010年西南地区遭遇的百年旱灾造成了严重损失。

为加强对干旱现状的分析和监控,适时预报旱情的发展趋势以积极地指导农业生产、水利工程抗旱和人工增雨作业等以保证当地效益,请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与预测,并提出一个抑制干旱的方案。

二、问题分析2.1、农田水分转化过程分析自然界水分处于不断循环转化之中,农田水分也如此。

农田水分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入渗补给、潜水蒸发等环节。

大气水、地表水、植物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形态处于不断的循环和转化之中。

对于农田而言,水分转化主要表现为降雨和灌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潜水蒸发、棵间蒸发和植物蒸腾等等。

降雨和灌水渗入土壤非饱和带,又从非饱和带进入地下水。

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是大气水—土壤水—植物水—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之一,入渗包括降雨入渗和灌水入渗,其中降雨入渗补给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区域水量均衡计算的主要因素之一。

潜水蒸发是地下水消耗的主要方式,在灌水和降雨不足以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时,浅层地下水对缺水量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如果地下水能对作物的生长有所贡献,那么就要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但潜水蒸发同时会引起土壤的盐碱化,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土壤水是各种水体转换的纽带,其他水体通过转化为土壤水再转化为其他水体,降水经过入渗进土壤,再由土壤渗漏补给地下水或地表水,地表水也可以通过入渗补给土壤水和地下水,地下水通过毛管作用流入土壤,在地表面通过蒸发作用,使土壤水返回大气中。

农田水分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图(1)2.2、水稻生长特点分析水稻属于沼泽植物,对水分要求高,抗旱能力很低。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

农业干旱评估方案一、背景干旱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严重程度对于农业产业和农民的生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此,为农业干旱的评估提供科学的指导,进行农业干旱评估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

二、评估指标农业干旱的评估指标包括下面三个方面:1. 水分状况农业生产过程中,水分是重要的因素。

因此,农业干旱评估中第一点是评估当前的水分状况。

评估水分状况需要关注农业生产的土壤水分含量,降雨量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当前的生产中干旱的问题。

2. 作物状态作物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而干旱后作物受损的情况对于干旱影响的评估尤为重要。

因此,农业干旱评估中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对于作物状态的评估,包括作物的生长现状、受灾情况和生产潜力等。

3. 农业生产现状农业生产现状是反映当地农业生产能力和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干旱的情况下,正常农业生产需要的水量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因此受干旱影响的地区往往农业生产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三、评估方法由于干旱评估涉及到多个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指标,因此评估方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最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 大趋势评估法大趋势评估法是通过分析一个地区的雨量、气温、气候类型等自然因素以及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产能和农业发展情况,综合判断出该地区是否存在干旱问题,以及该干旱问题会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什么影响。

2. 统计学评估法统计学评估法是通过分析干旱时期内的水资源利用明细表以及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数学模型预测,深入研究干旱问题对于农业生产影响的严重程度,可精细分析干旱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变化。

四、预防和应对措施农业干旱评估的第四个方面就是对于干旱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农业干旱带来的严重后果,需要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调整种植结构:选择抗旱性较强的农作物,如早熟玉米、甘蔗、甜菜等。

•合理管理土壤:保持土壤水分,避免过度开垦、过度耕作等高耗水作业。

•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一系列措施,如水利设施建设、水源开发、推广节水技术等,保证农业用水的合理利用。

天津地区旱涝灾害危险性评价及区划研究

天津地区旱涝灾害危险性评价及区划研究
杜 晓燕 ,黄 岁棵 2, , 3 4
(. 1 安徽工业大学 建工学 院,安徽 马鞍 山 230;2 402 . 南开大学 环境科 学与工程 学院, 天津 3 07 ;3 00 1 天津 市城 市生态
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 室,天津 3 0 7 ;4环境 污染过程 与基准教育部 重点实验 室,天津 00 1 307 ) 0 0 1

可 能通过 大量 重复试 验 计算其 发 生概率 ,而且 , 自 然 灾害本 身是 个复 杂系 统 ,有着 大量 的模糊 此 , 6 J
在危 险性评 价 时不宜 采用 客观 概率 法 。依据 较少 量
19 9 8年共 出现 早年 1 4年 。如 17 — 1 7 天 7 9 1 9 2年
在 危害 发生 的可 能性 。危 险性评 价 的 目的 即是确 定 不 同强度 的危 害发 生 的可 能性 ,频率或 概 率 。 由于 自然 灾害 事件 是一种 偶 发灾难 性事 件 ,不
上人 口,创造 着 5 以上 的 国民生产 总值【,但 也 5 8 】
是 自然 灾害 易发 和频 发 区域 。天津 是 中 国北 方重 要
信息 ,依靠 决策 者或专 家对 事件 发 生可 能性做 出估
计 的主观概 率法 值得 尝试 ,例 如 ,B P神 经 网络L。 3 J
信 息扩 散 理 论 也是 一 种 优 化 利 用 样 本 信 息 进 行 主
观 评价 的方 法 ,此 方法 曾用 来评 价整 个天 津地 区的 旱涝危 险性 ,评价 结 果与 实 际情 况基 本相 符 ,说 明 此 方法 可行 。本文 中将 继 续采 用信 息扩 散 理论对
关键词:旱涝灾害;危 险性 ;信 息扩散;降水距平百分率;天津地 区

干旱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灾害风险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干旱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灾害风险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doi:10.11676/qxxb2024.20230095气象学报干旱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灾害风险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张 强1,2 李栋梁3 姚玉璧4 王芝兰1 王 莺1 王 静1 王劲松1 王素萍1 岳 平1 王 慧3 韩兰英5 司 东6 李清泉7 曾 刚3 王 欢8ZHANG Qiang1,2 LI Dongliang3 YAO Yubi4 WANG Zhilan1 WANG Ying1 WANG Jing1 WANG Jinsong1 WANG Suping1 YUE Ping1 WANG Hui3 HAN Lanying5 SI Dong6 LI Qingquan7ZENG Gang3 WANG Huan8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7300202. 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4.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气象学院,兰州,7300215.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兰州,7300206.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7.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8.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6100661. Lanzhou Institute of Arid Meteorology,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e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 Province/Key Open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e Change and Reducing Disaster,Lanzhou 730020,China2. Gansu Meteorological Bureau,Lanzhou 730020,China3. Schoo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4. School of Meteorology,Lanzhou Resources & Environment Voc-Tech University,Lanzhou 730021,China5. Lanzhou Regional Climate Center,Lanzhou 730020,China6.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7. National Climate Centre,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1,China8.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 Sciences,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66,China2023-06-25收稿,2023-09-14改回.张强,李栋梁,姚玉璧,王芝兰,王莺,王静,王劲松,王素萍,岳平,王慧,韩兰英,司东,李清泉,曾刚,王欢. 2024. 干旱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灾害风险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气象学报,82(1):1-21Zhang Qiang, Li Dongliang, Yao Yubi, Wang Zhilan, Wang Ying, Wang Jing, Wang Jinsong, Wang Suping, Yue Ping, Wang Hui, Han Lanying, Si Dong, Li Qingquan, Zeng Gang, Wang Huan. 2024.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drought formation, prediction, and related risk assessment.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82(1):1-21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droughts are increasing. The regularity of drought occurrence and the complexity of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are becoming more prominent, which poses new challenges to the mechanism study on drought formati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drought prediction and changes in disaster risk. They also restrict* 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230611)。

干旱区研究投稿经验

干旱区研究投稿经验

干旱区研究投稿经验干旱区是指降水量明显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地区。

由于干旱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干旱区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一直从事干旱区研究,并积累了一些投稿经验,现在将与大家分享。

进行干旱区研究时,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具有现实意义且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例如,可以选择探讨干旱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策略等等。

在选题时,我们要考虑到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以及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贡献。

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避免重复已有的工作。

同时,文献综述也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我们要注重对文献的筛选和整理,确保文章内容的独一性。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我们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可获得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技术、模型模拟等。

在使用这些方法时,我们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在撰写研究论文时,我们要确保文本的结构合理,段落明晰,并使用适当的标题来增强阅读流畅性。

文章应该具有明确的刻画,并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来表达。

句式应流畅自然,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语句。

同时,我们要避免在文章中反复提出同一个问题,以免读者产生疲劳感。

在投稿过程中,我们要遵循期刊的要求,并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

在投稿信中,我们要简洁明了地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突出研究的创新性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要注意避免过多的自我介绍,以免给编辑人员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我们要积极面对审稿意见和修改建议。

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是对我们研究的肯定和指导,我们要虚心接受,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避免歧义或误导的信息,确保文章内容的准确无误。

干旱区研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重要性的工作。

在进行研究时,我们要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充分的文献综述,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撰写结构合理、内容准确的文章,并遵循期刊的要求进行投稿。

《2024年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范文

《2024年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范文

《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篇一一、引言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稳定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旱灾成为农业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

湖北省孝感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其农业旱灾脆弱性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分析孝感市农业旱灾的脆弱性,并探讨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以期为该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势平坦,水资源相对丰富,但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旱灾频发,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孝感市农业旱灾脆弱性及其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该地区农业抗旱能力,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抗旱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这一研究对于提升我国农业抗旱减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农业旱灾脆弱性分析1. 自然环境因素分析(1)气候条件:孝感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年际变化大,易发生季节性干旱。

(2)地形地貌:地势平坦,缺乏自然屏障,使得旱灾影响范围广。

(3)土壤条件:土壤类型、保水能力等影响作物抗旱性能。

2. 农业生产因素分析(1)作物种植结构:作物种类、生长周期等影响其对水分的依赖程度。

(2)农田水利设施: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抗旱能力。

3.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1)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使得地区对旱灾更为敏感。

(2)农民收入:旱灾对农民的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进一步影响其抗旱积极性。

四、风险管理策略探讨1. 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提高旱情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抗旱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2.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抗旱能力。

3. 优化种植结构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作物的抗旱性能。

4. 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中国农业干旱灾害频发且威力日益增强,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以及其影响机制,对于有效应对和减轻农业干旱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降水减少、蒸发增加、气候干旱度的增强以及土壤水分亏缺等。

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的降水变化趋势,相对干旱的地区更容易受到干旱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南方季风区和西北地区是较为干旱的地区,常年降水偏少,土壤水分亏缺现象普遍。

此外,全球变暖引发的气温升高也导致了蒸发增加,加剧了农作物需水量的上升,加重了灌溉需求和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其次,中国农业干旱灾害具有较强的风险性特征。

一方面,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因此,农业干旱灾害对国家的经济和粮食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水资源特征差异较大,导致农业干旱灾害的频发区域和强度各异。

北方地区的干旱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壤水分亏缺,南方地区则存在因洪涝和旱灾交替出现而带来的农业灾害,这使得农业干旱灾害对整个中国的影响都十分严重。

最后,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的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加,加剧了土壤水分亏缺,使得作物生长受到限制,产量减少。

其次,干旱引发的水资源紧张,特别是在农业灌溉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能力。

同时,干旱还会导致土壤质量的恶化,使得土地退化,并影响后续种植季节的作物产量。

此外,农业干旱灾害还会引发农村经济困难,增加农民贫困和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综上所述,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风险性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农业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和趋势,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灾害防治措施。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研究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气候变化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的频率与程度逐年增加,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防治自然灾害,必须进行科学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治研究。

一、自然灾害分类及特征1. 自然灾害分类自然灾害可分为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

其中,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干旱等;地震灾害包括地震、地震海啸等;水文灾害包括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生物灾害包括疫病、害虫等。

2. 自然灾害特征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有着不同的特征。

例如,气象灾害通常具有突发性和短时性;地震灾害具有高度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水文灾害常常带来广泛的破坏,并可能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地质灾害规模小,但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生物灾害常常具有传染性和病毒性,且容易形成连锁反应。

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对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应对策略和采取相关措施的有效性。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可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1. 定性评估定性评估是通过分析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的概率和可能性,以确定受灾面积、人口和财产损失等因素。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灾害范围较小、人口密度较低或有足够时间进行逃避和救援的情况。

2. 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通过建立数学和统计模型,考虑受灾区域的地形、土地利用等因素,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定量综合评估。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大范围、影响面广、有一定的难度进行救援和人员疏散的情况。

三、自然灾害防治研究1. 预防与减灾通过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开展危险性评价与安全监测,制定灾害预测、预报和预警体系,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 后续处置与恢复及时进行救援和救治工作,对受灾地区进行尽快的物资、财产和人员安置工作,建立自然灾害恢复重建体系,尽快恢复灾区社会生产力和基础设施功能。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自然灾害如同幽灵般潜伏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地震、洪水、飓风、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得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变得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灾害的潜在威胁,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从而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呢?简单来说,它是对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进行预测和评估的过程。

这包括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强度、频率,以及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人口、财产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估。

在理论方面,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首先,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对灾害形成机制和发生规律的认识。

例如,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震发生的潜在区域;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我们能够预测飓风的路径和强度。

其次,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在风险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建立概率模型,预测未来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强度。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将各种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更直观地呈现灾害风险的分布情况。

然而,仅仅依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实践中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掌握的灾害数据可能不够全面或者存在误差,这会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自然灾害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预测变得十分困难。

即使我们拥有大量的数据和先进的模型,也很难准确预测某些极端灾害的发生。

此外,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也会对灾害风险产生影响。

例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口和财产在某些区域高度集中,从而增加了灾害的潜在损失。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一是加强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通过建立更完善的监测网络,利用卫星遥感、传感器等技术手段,获取更准确、更及时的灾害数据。

干旱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干旱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干旱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作者:申锦程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4年第12期摘要:详细阐述了信阳市平桥区干旱气象灾害特点,利用1981~2010年信阳、罗山、息县等台站30年整编资料,确定了平桥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指标,利用GIS平台,采用空间插值的方法制作出平桥区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并对区划结果进行分区评述。

关键词:平桥区;干旱;风险区划中图分类号:S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4)12-0056-04平桥区位于信阳市东北部,地处北纬31º43´~ 32º37´,东经113 º42´~114º25´,东连罗山县,南界浉河区,西接桐柏县,北邻确山县、正阳县;下辖1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管理区、1个文物保护区和1个旅游风景区,共216个村委会和43个居委会;总面积1 889 km2,耕地8.81万hm2,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淮河沿岸为平原,中部以岗地为主,主要分为东西2大岗;属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区域,具有显著的季分气候特征。

这里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5.3℃,年均降水量1 109.1 mm,年均日照时数2 178.9 h,无霜期221.4 d[1]。

该区内自然灾害频发,其中干旱是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选用资料为信阳、罗山、息县、光山、正阳、确山、汝南、泌阳、桐柏9个台站1981~2010年30 a整编降水资料。

本项研究的干旱是指气象干旱,即某时段内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2]。

干旱往往造成农作物减产、水库缺水、人畜饮水困难,严重的甚至可导致农作物绝收。

因此对一个地区干旱灾害进行风险评估,意义重大。

进行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干旱发生的强度及持续时间;二是不同强度干旱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即发生概率[3]。

干旱评估标准

干旱评估标准

干旱评估标准干旱是指长期缺水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的自然现象。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科学评估干旱的程度和影响,制定了一系列干旱评估标准。

一、气象气象干旱是指由于降水不足或降水分布不均而导致的土壤水分亏缺的干旱类型。

气象干旱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分布等。

常用的评估指标有降水量百分位数、降水量异常指数、降水等级指数等。

降水量百分位数是一种常用的气象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将某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与历史同期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计算出降水量在历史记录中所处的百分位位置。

当降水量百分位数低于某一阈值时,就可以判定为干旱。

降水量异常指数是另一种常用的气象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计算某一时间段内的降水量与长期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差异,来评估干旱的程度。

当降水量异常指数为负数时,表示干旱程度较重。

降水等级指数是一种综合评估干旱的方法。

它将降水量、降水频率等指标综合考虑,通过对不同指标的加权计算,得出一个综合的干旱指数。

该指数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全面地了解干旱的程度和影响。

二、农业农业干旱是指由于土壤水分不足而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限的干旱类型。

农业干旱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土壤湿度、植物蒸腾、作物生长等。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土壤湿度指数、蒸散发指数、作物生长监测等。

土壤湿度指数是一种常用的农业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监测土壤的湿度变化,来评估土壤水分的供应情况。

当土壤湿度指数低于某一阈值时,可以判定为农业干旱。

蒸散发指数是另一种常用的农业干旱评估方法。

它通过监测植物的蒸腾速率,来评估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供应情况。

当蒸散发指数高于某一阈值时,可以判定为农业干旱。

作物生长监测是一种直接评估农业干旱影响的方法。

通过对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判断作物是否受到干旱的影响。

例如,叶片枯黄、生长缓慢等现象都可以作为农业干旱的指标。

三、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干旱是指由于干旱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而导致的干旱类型。

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灾害似乎总是如影随形。

地震、洪水、飓风、火灾、滑坡等等,这些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灾害,降低其带来的危害,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简单来说,就是对多种可能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的灾害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分析和评估。

它不是对单个灾害的孤立研究,而是考虑到不同灾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叠加效应,从而更准确地评估一个地区或一个系统面临的整体风险。

在进行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时,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评估的范围和目标。

这包括明确要评估的地理区域、人口、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以及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应急预案、规划城市发展还是进行保险定价等。

比如,如果是为了制定一个城市的防灾规划,那么评估的范围可能就需要涵盖整个城市的建成区和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评估的目标就是找出城市中最容易受到多种灾害威胁的区域和设施,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和加强防护。

接下来,就是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

这是一项非常繁琐但又至关重要的工作。

数据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历史灾害记录、气象数据、地质勘察报告、人口普查数据、建筑物信息等等。

这些数据不仅要准确可靠,还要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时效性。

例如,对于地震灾害,我们需要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历史地震活动情况以及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于洪水灾害,我们需要掌握河流的流量、水位变化、地形地貌以及排水系统的状况。

在有了数据之后,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模型和方法。

目前,常用的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概率风险评估、情景模拟评估和基于指标体系的评估等。

概率风险评估是通过对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统计分析,来计算风险的大小。

情景模拟评估则是设定一些可能发生的灾害情景,然后通过模拟计算来评估其影响。

基于指标体系的评估则是建立一套综合的指标体系,对不同灾害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最后综合得出风险水平。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综合防灾体系建设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综合防灾体系建设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综合防灾体系建设自然灾害是我们无法预测和控制的,但我们可以通过风险评估和综合防灾体系建设来减轻其损失。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在面临自然灾害威胁时,确定其可能性和对人类、环境和经济带来的影响的过程。

综合防灾体系建设则是通过整合各种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措施,提高社会的抗灾能力。

一、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

它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的潜在影响、暴露的程度和脆弱性等因素。

例如,在地震风险评估中,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是重要的评估指标。

暴露的程度指的是人口、建筑物、基础设施等暴露在地震危险区域内的程度。

脆弱性则是指暴露在地震危险区域内的人口和财产对地震的抵抗能力。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还需要考虑未来的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

因此,风险评估也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更准确地预测灾害的可能性和影响。

二、综合防灾体系建设综合防灾体系建设是为了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它包括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等各个环节。

预防是指通过限制暴露度和提高抵抗能力来降低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和影响。

例如,在防洪工程中,可以修建堤坝、护岸等结构来减少洪水对居民和农田的侵袭。

在防震工程中,可以加固建筑物、制定抗震建筑标准等来提高人们在地震中的生存能力。

预警是在自然灾害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时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以便采取适当的行动。

传统的自然灾害预警包括地震预警、气象预警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来提供更快、更准确的预警信息。

应急响应是在灾害发生后立即采取的紧急措施,以减少伤亡和损失。

它包括疏散人员、救援被困者、提供医疗援助、提供应急物资等。

有效的应急响应需要各级政府、民众和志愿组织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调。

灾后恢复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

它包括重建损坏的基础设施、恢复生计、提供心理支持等。

抗旱研判机制方案

抗旱研判机制方案

抗旱研判机制方案1. 背景干旱是全球面临的重要气候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为了应对干旱灾害,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都在不断进行抗旱研究,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抗旱研判机制方案。

2. 抗旱研判机制抗旱研判机制是指在旱灾发生前,通过分析水文气象和农业指标等数据,制定出旱灾研判预警方案,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决策和采取有效的抗旱应对措施。

抗旱研判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监测和预警旱灾发生前,需要对当前的气象、水文和土壤等数据进行及时监测和分析,然后通过专家评估和模型预测等手段,制定出旱灾预警指标。

一旦预警指标达到警戒线,就需要及时向决策者发出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抗旱措施。

2.2 多方对接协同在旱灾研判和抗旱应对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

比如,需要水利部门来进行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气象部门来进行气候监测和预测,需要农业部门来进行农作物的抗旱栽培和灾后恢复等。

2.3 经济评估和风险管理旱灾对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进行经济评估和风险管理,对旱灾的可能影响进行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2.4 抗旱措施旱灾发生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抗旱措施,包括抽水灌溉、节水灌溉、土壤改良、抗旱植物栽培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作物抗旱品种的推广,以提高抗旱能力。

3. 抗旱研判机制方案为了提高我国抗旱能力,制定一套完善的抗旱研判机制方案非常必要。

具体方案如下:3.1 建立抗旱研判预警系统成立专门的抗旱研判预警中心,依托气象、水文和农业等多个方面的数据,建立起高效、准确的旱灾预警系统。

预警信息应及时、准确地向决策者公开,以指导抗旱应对工作的有序进行。

3.2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建立由水利、气象、农业等多个部门共同组成的抗旱协同机制,通过相互配合,形成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及高效的决策协商机制,以应对紧急的旱灾事件。

3.3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包括水库、水窖、灌溉渠道等。

水旱灾害防御评估报告

水旱灾害防御评估报告

水旱灾害防御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水旱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报告将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进行评估,从监测预警、灾害防护工程、救灾工作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监测预警水旱灾害的防御工作首先需要准确的监测预警系统,以便及时了解灾害发生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当前,监测预警系统已经建立和不断完善,监测手段也多样化,包括地下水位监测、雨量监测等。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监测手段不够全面,无法全面掌握地质构造的变化情况;其次,监测数据的传递和处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加强数据的共享和应用;最后,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还不够及时,无法为相关部门和群众提供准确的信息。

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强监测预警系统的投入,提高监测手段的时效性和精确度,加强数据传递和处理的技术支持,加强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渠道的建设,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灾害防护工程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水旱灾害所带来的损失,灾害防护工程的建设不可或缺。

当前,我国在灾害防护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包括水库建设、防洪工程、抗旱设施等。

然而,灾害防护工程仍面临多个问题。

首先,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需要进一步加强,避免盲目投入和浪费资源;其次,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最后,工程建设和升级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强灾害防护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环境评估和监测,加强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衔接与协调。

四、救灾工作当水旱灾害发生时,救灾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在救灾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救灾体系,包括救灾队伍、救灾设备和物资储备等。

然而,救灾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组织救援和救助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其次,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分配和使用需要更加公平和透明,确保各个地区和群众能够公平受益;最后,救灾工作需要更加注重心理援助和社会重建,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干旱风险排查工作总结

干旱风险排查工作总结

干旱风险排查工作总结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干旱事件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干旱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组织开展了全面的干旱风险排查工作。

本次排查工作旨在摸清干旱风险底数,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提高干旱灾害的防御能力。

现将本次干旱风险排查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一、排查工作的背景和目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前做好干旱灾害的防范工作,降低灾害损失,我们启动了本次干旱风险排查工作。

排查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掌握区域内水资源状况、水利工程设施运行情况、农业用水需求、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等方面的信息,分析评估干旱风险的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建立健全干旱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二、排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为了确保排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由水利、农业、气象、环保等部门组成的干旱风险排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排查工作的各项任务。

(二)制定详细的排查方案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干旱风险排查方案,明确了排查的范围、内容、方法和时间节点,确保排查工作有序推进。

(三)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排查抽调了水利、农业、气象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排查工作小组,深入实地进行调查和监测,收集第一手资料。

(四)加强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在排查工作中,各部门密切协作,及时共享信息和数据,形成工作合力。

气象部门提供气象监测数据和干旱预测信息,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调查和水利工程设施评估,农业部门了解农业用水需求和农作物受旱情况,环保部门关注生态环境变化对干旱的影响。

三、排查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一)水资源状况对区域内的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评估。

结果显示,近年来,由于降水减少和用水量增加,部分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呈下降趋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
干旱本身是一种随机的自然现象, 当其作用于人类社会及其生存环境, 则有可能产生不 [1] 利影响,形成旱灾 。由于旱灾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目前还无法对其自然因子发生、 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报[2]。旱灾的社会因子及其与自然因子的相互作用机理更是错综复 杂,具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如何科学度量旱灾的不确定性质、合理估算旱灾给人类社会带来 的损失,进而定量评估旱灾的风险,实现旱灾的可预测性,是旱灾科学管理的关键[2,3]。 本文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定义旱灾的系统结构, 分析旱灾风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机理; 分 析旱灾风险各子系统的主要因素建立旱灾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探讨各指标量化的方法; 考虑到区域旱灾风险评估是对区域多年风险状态的动态综合评估, 且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对评 估区域进行旱灾风险区划, 本文将投影寻踪聚类评估思想和动态综合评估方法结合起来, 建 立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思想的旱灾综合风险动态评估模型,以期在实现对指标权重的客观选取
虑各种因素对旱灾系统的影响,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目前系统综合评估模型种类繁 0 多 。由于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是研究建立区域旱灾风险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在此基 础上分析区域旱灾系统发展的过程和未来的变化趋势,最终对研究区域进行旱灾风险区划。 它着重于评估区域旱灾综合风险的客观状态,主要目的在于认识系统。因此,区域旱灾综合 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9]:一是在没有评估标准下的评估,称为聚类评估;二是在已 知评估标准下的评估,称为等级评估,又称模式识别方法。 系统综合评估模型主要包括指标体系建立、评估模型选择以及权重确定等方面内容 0。 下文将对旱灾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选择方法和评估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的同时,对区域历年旱灾综合风险的动态评估,并对多个区域旱灾综合风险实现聚类划分。
1 区域旱灾风险评估理论
1.1 区域旱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旱灾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必须具有以下条件[4-6]:①存在诱发干 旱灾害的异变因子,即致灾因素,它决定了灾害的类型。旱灾的致灾因子主要包括降雨、气 温等气候要素; ②灾害总是作用于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的, 孕灾环境就是致灾因子所作 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所组成的综合系统环境。 它决定了承灾体对灾害致灾因子的暴露水 平并影响致灾因子起作用的强度。旱灾的孕灾环境包括受旱区的水系、地形、植被、水土资 源状况等自然环境, 还包括人口分布、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水平、 资源利用状况等人文环境; ③承灾体是指包括人类活动本身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 目前旱灾 的承灾体不仅包括工业、农业等社会生产和人类、牲畜等社会生活,还包括了生态和环境的 因素。这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人们通常所说的灾情。灾情是承灾体的受灾表现形式, 它是指致灾因子在一定孕灾环境下作用于承灾体后所呈现的一种状态。 旱灾灾情的表现为农 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生态和环境恶化等。从系统论的观点, 旱灾可以看作一个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与承灾体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即旱灾系统。 旱灾的形成过程中, 不仅致灾因子有其随机性, 而且孕灾环境与承灾体变化也存在着随 机性,此外孕灾环境与承灾体在特定时期还存在着波动性与趋向性。因此,对旱灾形成、发 展、演变及后果的认识,必须深刻认识到旱灾系统的不确定性,即旱灾风险。基于旱灾系统 的结构体系, 旱灾风险可定义为由致旱因子危险性、 孕灾环境不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共同 作用下旱灾系统面临旱灾的可能性以及灾情损失的可能性。 其中: 致旱因子危险性是指不同 强度致旱因子发生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不稳定性是指某一区域环境抑制致旱因子扩散能力的 大小; 承灾体脆弱性,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反映的是承灾体受到干旱损失或破坏的敏感性 (或 [4] 易损性) ,事实上承灾体除具有敏感性,还具有对干旱的适应和恢复能力 。因此,本文将 仅考虑承灾体敏感性情况下的旱灾不确定性称为旱灾风险, 而将综合考虑承灾体敏感性和适 应性情况下的旱灾不确定性称为旱灾综合风险。 旱灾风险的形成可看作系统动力学过程, 其 系统输入为致灾因子危险性, 其系统转换为承灾体敏感性及适应性组成的旱灾脆弱性, 而将 孕灾环境不稳定性作为一种限制(或催化)条件,其系统输出就是干旱灾情的不确定性(即 旱灾风险) 。 区域旱灾风险评估就是对一个或多个区域旱灾风险进行量化的过程。 其目的旨在量化干 旱事件的成因、特征、概率、后果等旱灾风险数据,评估现状经济社会条件下各评估区域旱 灾风险的严重程度、 分布状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区划和分类研究区域的旱灾风险程度, 最 终为决策者评估问题、进行防旱减灾决策提供定量化的和可相对客观度量的信息[3,4,7]。 1.2 区域旱灾风险评估的方法 由于旱灾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成灾机理高度复杂,依据历史干旱灾害资料的概率 统计方法和模型模拟方法将复杂现象进行了大量简化, 很难反映现代社会干旱系统复杂多变 的实际情况。 系统理论是对旱灾这一复杂问题进行研究的科学方法。 基于系统理论的区域旱 灾综合风险评估方法将旱灾看作独立的系统, 深入研究其成因机理, 并建立旱灾风险度量模 [4-8] 型,对旱灾风险进行合理量化,寻求引发旱灾风险的主要因素 。 根据旱灾系统的结构, 区域旱灾综合风险可以描述为致灾因子、 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的综 合函数,其表达式为: 区域旱灾综合风险(R)=f(致旱因子(S1),孕灾环境(S2),承灾体(S3)) (1) 但由于旱灾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不可能通过单一的函数关系来确定旱灾风险与这三者之 间的关系。 系统综合评估模型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区域旱灾系统风险进行评估, 它能够综合考
基金项目:水利部重大基建前期项目“全国干旱区划及旱灾风险评估研究”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项目编号 2010010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9037) 作者简介:李磊(1981—) ,男,安徽巢湖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水旱灾害, Email:lileilily@
Regional Drought Comprehensive Risk Evaluation Theory Investigation
LI Lei1, XI Zhan-sheng, ZHU Yong-nan2, JIN Ju-liang3, LIANG Zhong-min2 (1. State Nuclear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95; 2.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logy,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3.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Hui Hefei 230009) Abstract: Based on system theory, we analyze the drought structural system, and divide drought risk system into three subsystems: hazard-formation factors, hazard-formation environments, and hazard-affected bodies. Then we analyze the research purpose, research content, research method, and relationship of three subsystems. Choosing the main indexes, we establish a drought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to describe regional drought risk roundly. The purpose of regional drought risk evaluation is drought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ional drought risk zoning, so we combine dynamic evaluation model and zoning clustering ideas, and establish a regional Drought Comprehensive Risk Dynamic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Projection Pursuit Clustering Idea. In this paper, a complete exposition of the basic theor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will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regional drought comprehensive risk evaluation. Keyword: regional drought risk; risk evaluation; drought zoning; dynamics evalu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2 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选择
根据前文分析, 区域旱灾风险取决于致旱因子危险性、 孕灾环境不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 性三部分。其中,承灾体脆弱性不仅包括承灾体敏感性,还应包括承灾体适应性。因此,本 节分别从这 4 部分分析区域旱灾风险评估指标。 由于旱灾系统的复杂性, 使得定量评估旱灾风险涉及因素众多。 为了使选取的指标体系 能科学、 合理且符合实际情况地反映区域旱灾风险的本质特征, 本次在指标选取遵循了以下 [8,10] 原则 :a.客观性与准确性;b.代表性与普适性;c.适用性与可获性;d.结构性与系 统性;e.综合性与可操作性。 2.1 致旱因子危险性 致旱因子危险性分析就是通过对评估区域的历年降水量、 蒸发量、 土壤墒情等干旱致灾 因子的分析,通过对历年旱情统计资料的研究,得到区域遭受各种干旱的类型特征,并分析 该区域干旱强度、干旱历时、受旱面积等干旱特征的发生规律。 根据干旱分析的区域特点, 可将干旱分为点干旱和区域干旱。 点干旱主要是从某一测点 所代表的空间范围对干旱进行的研究, 不考虑测点空间内干旱的空间不均匀性。 而区域干旱 则考虑到干旱的空间不均匀性, 在区域水平上对干旱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 点干旱风险的分 析区域相对较小, 可以用某一点的干旱特征表示, 区域干旱是由多个点区域的干旱特征综合 而成。因此,本文在点干旱危险性分析时只选用点区域干旱特征的干旱强度、干旱历时作为 干旱危险性指标,而在进行区域干旱危险性分析时选用区域干旱强度、干旱历时、受旱面积 作为干旱危险性指标。其中,干旱特征均采用各指标的数学期望,具体计算方法见文献[11]。 2.2 孕灾环境不稳定性 孕灾环境不稳定性分析就是研究评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孕灾环境对干旱致 灾因子的响应能力。 孕灾环境可以起到放大和缓解旱灾灾情的作用, 相同的致灾因子经不同 的孕灾环境转换, 会导致旱灾承灾体的暴露数量和受灾程度有所不同, 最终旱灾灾情也会不 同。旱灾的自然孕灾环境包括受旱区的水系、地形、植被、水土资源状况等,人文孕灾环境 主要包括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利用状况等[6,10,12]。 2.2.1 自然孕灾环境 (1)地形。地形对形成干旱的影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地形高程及地形变化程度。随海 拔升高,水源与耕地的关系从相接过渡到相隔,灌溉的方便程度下降;水体比例下降,灌溉 水量少, 作物受旱后及时补充水分的可能性小。 同样, 地形起伏较大, 灌溉的方便程度下降, 作物受旱后也越容易发生旱灾。 绝对高程可用数字高程模型来表示。相对高程则多用坡度来描述。目前大部分 GIS 软 件进行坡度计算的原理是考虑相邻栅格的高程变化程度。 实际上影响旱灾危险程度大小的是 相邻范围内的地形起伏变化, 因此在进行地形特征对旱灾危险性分析的时候考虑某个栅格单 元相邻范围内高程相对标准差,以此来取代常用的坡度。 (2)水系。水系的发达程度,不仅影响区域的蓄水能力,在干旱时期还会影响到农业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