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与丹霞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是可以依据岩石性质和构造以及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特点加以分类的。这其中有一类叫丹霞地貌或丹霞风景区,如福建泰宁的大金湖世界地质公园、广东韶关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江西鹰潭的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及福建的武夷山、浙江的江郎山、烂柯山等等都是丹霞景观的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的典型特点

丹霞景观或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的砂砾岩层所构成的山地景观。这套岩石距今有65~135百万年,即中生代的白垩纪时形成的。当时气候炎热干燥,沉积在内陆盆地的河湖相的碎屑物质,经过强烈的氧化,其中所含的铁锰物质变成了红色。有的地方,如广东丹霞山这套岩石很鲜艳,尤其是在阳光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种红色霞光的景象。1928年,地学家冯景兰等在考察丹霞山时把这套红色岩层命名为“丹霞层”;1939年,地学家陈国达考察该地正式使用“丹霞地形”;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学家引进“地貌”这一名词取代“地形”,故“丹霞地形”也被称之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有四大特点:

一是色红。这在观赏地貌中是很显眼的,也是很少见到。无论春夏秋冬,日出日落,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山岩都呈现一派“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壮观景象。

二是多洞穴。丹霞地貌中的洞穴有三多:数量多、形状多、成因多,而且大小不一。但其大型洞穴均为扁平洞,这种洞穴不像石灰岩中的洞穴,不封闭,由于岩层的走向很大,洞的规模很大,长度可达数十米到数百米,高度一般也有七八米到十数米甚至数十米,进深七八米到数十米。这种大型的特殊的扁平洞穴是丹霞地貌中独有的。

三是植被繁茂。丹霞地貌大部分都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这里高温多雨,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都很强烈,丹霞地貌的成土作用表现很显著。加上丹霞地貌沉积岩的水平层理更利于成土作用,即使在很陡的丹霞陡坡上,只要有一点点水份,就可以生长苔藓地衣。再加上丹霞地貌中的砂砾岩的夹层中往往会出现泥质的夹层,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四是“顶平、身陡、麓缓”的独特外形。中山大学的黄进教授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丹霞地貌的外形是“顶平、身陡、麓缓”。这是十分形象和符合实际的。

丹霞地貌与道教文化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是什么孕育了道教文化呢?除了历史的、社会的原因外,丹霞地貌和道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道教两个发源地――福建武夷山和江西龙虎山均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地区。

江西龙虎山是道教中最有影响的宗派――正一道的诞生和传教的地方。为什么张天师及其后代(至今已传到64代)始终在丹霞地貌中的龙虎山传教布道呢?这可能与丹霞地貌的四大特点密切相关。

道教讲究“炼丹修道”。丹是红色的,而丹霞地貌也是红色的,这种颜色上的相近使得道教的信仰者更加坚信他们的“炼丹修道”。而且丹霞地貌所在地往往山清水秀,风水很好。如武夷山的丹霞地貌有九曲溪围绕,龙虎山有泸溪河围绕,丹霞山也有锦江相伴。面对丹霞地貌红红的岩石,独特的形状,繁茂的植被,秀美的流水,道教徒很容易产生“成仙”的思想。因此,不少道教把道观建在了丹霞地貌的扁平洞穴中。后来,随着外来宗教――佛教于东汉传入我国,并经400余年终于在隋唐时期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不少道观改为了佛寺,但是,无论是佛寺还是道观,那些建在洞穴中的建筑都构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和建筑文化。

在洞穴及岩洞中建筑寺庙一定要考虑洞的特点。如泰宁的甘露岩寺,建于南宋的1146

年。岩庙建在巨大洞穴之中,洞穴上宽下窄,高约80米,最宽和最深处各位30米,建造者采用“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设计方案,依凭岩肇,顺势架造。整个建筑群全赖“t”字架下一根大柱支撑着。这种特殊造型解决了在上宽下窄的岩洞建造楼阁的难题,成为我国古建筑史上享有盛名的佳作之一。日本奈良东大佛殿于1180年重建时曾派名僧到此学习。

丹霞地貌与“性”文化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无论在哪种地貌型中我们均可看到惟妙惟肖的动物、植物、人物等等的造型。丹霞地貌由于其岩性的特殊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造型地貌更加丰富多彩和生动有趣。尤其令人津津乐道和叹为观止的是龙虎山和丹霞山景区内的“性”造型。

龙虎山景区有一处“天下绝景”,那就是自然形成的一处非常逼真的女性生殖器造型。这个造型十分的高大,在20~30米之间,在地学上被称为“竖状侵蚀洞穴”。和这个地学名词相比,“大地之母”这个称谓更能为人们所接受。在这竖状洞穴中不时还有渗出的流水湿润,使得中间部分颜色较暗。更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在洞穴的中央还生有一丛绿色的草本植物。

阴阳合一不仅是道教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有“大地之母”就应有“大地之父”,不错,它就是广东丹霞山“阳元岩”景区的“阳元石”。它高28米,直径7米,根在下,头在上。从地学上讲,它是一个“石柱”,属于丹霞地貌的晚期类型。不少人称之为“天下第一奇石”。有趣的是,丹霞山景区还有一处“阴元石”,外形也很像女性的生殖器,但比龙虎山的要小,而且它发育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而龙虎山则发育在一陡壁上,其震撼力前者没有后者大。

丹霞地貌中的“性”造型,把男女最隐蔽的部分惟妙惟肖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有很强的观赏性和震撼力。从根本上说,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产物。然而,任何人类的艺术在大自然这个艺术大师面前都显得渺小和苍白!

丹霞地貌与船棺崖葬

丹霞地貌中的船棺崖葬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丧葬习俗或者说是丧葬文化。笔者考察过的福建武夷山、福建泰宁大金湖、江西的龙虎山、广西的丹霞山等都有船棺崖葬,也简称之为“悬棺”。经过科学测定船棺的遗物,武夷山和龙虎山的船棺年代为距今2000~3000多年前,丹霞山的悬棺为明代的。但是,古代人怎样才能把一具具沉重的船形棺木安置在几乎无法攀登的悬崖绝壁上的洞穴之中呢?

江西龙虎山乡镇设置了30万元的奖金来征求答案,至今没有人解开此“谜”。虽然现在龙虎山景区,每天都要上演用绳索和滑轮进行的“升棺”和“落棺”的杂技表演,但古代人是否有能力制造这种现代的滑轮吗?

有人把船棺葬和道家思想联系在一起,说这些船棺正是得道的人用以蜕化、升天的仙舟。道教认为凡人经过修炼,自能离形出神,羽化而登天,成为真人,即“升真”。人怎能上天呢?这绝壁上的船棺给了人们一个答案。当然,这只不过是传说罢了。

船棺岩葬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居住在丹霞地貌区的某一民族的丧葬习俗。这种习俗肯定和某种崇拜有关,而且也不是这民族的所有人都执行这船棺崖葬。至于这种习俗后来为什么消失,看来并不是技术的原因,而是受到某种更先进习俗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