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的简介
太极拳的简介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
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简介。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简介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内功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
太极拳作为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
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太极拳的起源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没有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但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早于陈王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
可见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
纵观近、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事物只有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
这足以说明太极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有两大分支,一支传承于武当派武术之中,秘不外传,只有赵堡太极拳传承于外;另一支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依次流传给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
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数百年来代代有传人,绵延不绝,名手辈出,流派纷呈(分陈、杨、武、吴、孙等派)。
追根溯源,它的发祥之地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县东清风岭上,六百年前为常阳村。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山西泽州(今晋城)人陈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城北,立村陈卜庄,越二年,因嫌地势低洼,复迁常阳。
《太极拳》课程纲要
《太极拳》课程纲要《太极拳》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太极拳课程简介: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倗、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13势。
动作轻柔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承。
本课程主要学习“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
其内容精练,动作规范,易学易练,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本课程将学校体育教育与中国武术文化有效融合,是中国武术文化获得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是中国武术文化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开发太极拳校本资源,丰富青少年学生体育课堂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练习,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筋脉,调精神,修身养性。
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缓解身心疲劳,改善人体机能,增强体质十分有益。
课程类型:体育类开发教师:贾金增授课对象: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具有较大的兴趣、试图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和体验进一步了解国粹太极拳的七——九年级学生课时: 15课时课程性质:综合性校本选修课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学生情况和教师特点研习开发,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坚强而柔韧的意志品质,强健体魄,愉悦身心。
课程目标太极(taichi)已经作为一个单词为外国朋友所熟知。
而我们的学生对这一名词还比较陌生或者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太极拳是老爷爷,老奶奶或者体弱多病的人才去做的运动。
太极拳作为中国的国粹,凝聚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哲学和武术的完美结合。
学练太极拳,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既可以让学生深入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又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的哲学的辩证思想,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坚强而柔韧的意志品质,强健体魄,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2024版(完整版)24式太极拳教案全集
(完整版)24式太极拳教案全集目录CONTENCT •太极拳概述与24式太极拳简介•基本技术动作解析•套路演练与教学分解•攻防含义与实战应用•教学方法与技巧探讨•课程总结与展望未来01太极拳概述与24式太极拳简介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起源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武术的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
其起源可追溯到明朝张三丰所创的武当太极拳。
发展太极拳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逐渐演变出多种流派和套路。
其中,24式太极拳是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专家编写的简化太极拳套路,适合广大群众练习。
24式太极拳特点及作用特点24式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姿势舒展大方,注重呼吸配合和意念控制,具有鲜明的武术特点和健身效果。
作用24式太极拳能够调节身心、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对于防治多种慢性疾病具有显著效果。
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目的通过学习24式太极拳,掌握其基本动作和技法,理解太极拳的健身原理和武术内涵,培养优雅的气质和良好的身体姿态。
要求学习者需保持谦虚、认真的态度,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注重动作规范、呼吸配合和意念控制等方面的练习。
02基本技术动作解析手型、步型与身法手型太极拳的手型主要有拳、掌、勾三种。
拳要握实,掌要舒展,勾要自然。
步型步型有马步、弓步、仆步、虚步等。
马步要稳,弓步要蹬,仆步要沉,虚步要轻。
身法身法要求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含胸拔背,松腰落胯。
呼吸配合与意念控制呼吸配合太极拳的呼吸讲究“气沉丹田”,通过腹式呼吸来配合动作的变化。
吸气时,腹部自然隆起;呼气时,腹部自然内收。
意念控制练习太极拳时要做到“用意不用力”,通过意念来引导动作的运行,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80%80%100%基本技术动作示范及讲解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自然下垂于大腿两侧。
目视前方,神态自然。
上体微向右转,右手随之向右前方弧形摆起,高与肩平;同时左手向右下方采按至右胯旁。
目视右手。
右脚向前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至左腹前,右手微向右转至右胸前。
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在长期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流派(种类),其中流传较广、特点较显著的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五种太极拳。
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运动得到蓬勃发展,从50年代开始国家体委组织专家陆续编写出版了24式、88式、48式太极拳。又将传统的陈、杨、吴、武、孙式太极拳整理出版。太极拳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1989年中国武术研究院编写了适应竞赛的陈、杨、吴、孙式太极拳和综合太极拳竞赛套路,为太极拳进一步向世界推广,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武术内容之一,很早以前就在民间流传。几个世纪以来,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有效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打太极拳除增强体质外,是辅助治疗高血压、溃疡病、心脏病、肺结核等疾病的好方法。
现在,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追求健康的身体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了一种趋势。太极拳在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方面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习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遍布城乡,并走向世界。太极拳已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运动,传播到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达到8千万人。
(一)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太极拳的优势就在于此。
太极拳简介
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
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 无令丝毫间断耳。
陈长兴——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
陈长兴(1771年-1853年),陈家沟十四世,字云亭,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他在祖传老架套 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
陈长兴先以保镖为业,走镖山东,陈长兴由其父秉旺所传。将祖传长拳一路,一套(炮捶)称为二路,精
炼改良,形成后来人称为太极拳之老架或大架。其站桩立身端正,落地生根,不偏不倚,稳如泰山, 故人称其为 "牌位大王",无论由人怎样推、挤、拉、扯,其桩步丝毫不动
然,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开创了太极拳“代理架”之先河(即和式太极拳)。整个拳架朴实无华、势简径捷, 以体用一致为要求促进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为一,技理相合。通过朝夕盘架增强自身功夫,通过推手实践矫正拳 架,直至最终用于实战
全部流派
以姓氏命名
陈氏太极拳(陈王廷) 杨氏太极拳(杨露禅) 吴式太极拳(吴鉴泉) 武当太极拳 禅门太极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
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先天八卦)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 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盼、顾、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新编28式太极拳分段分解教学示范
新编28式太极拳分段分解教学示范摘要:一、太极拳简介二、28 式太极拳概述三、分段分解教学1.起势与收势2.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倒卷肱7.揽雀尾8.肘底看拳9.左拍脚10.右拍脚11.左蹬脚12.右蹬脚13.进步搬拦捶14.如封似闭15.十字手16.抱虎归山17.斜揽雀尾18.肘底看拳19.右拍脚20.左拍脚21.右蹬脚22.左蹬脚23.进步搬拦捶24.如封似闭25.十字手26.抱虎归山27.斜揽雀尾28.收势四、教学示范的意义和价值正文:太极拳,起源于我国,是一种兼具健身、防身、修身养性等多种功能的拳术。
太极拳的动作柔和、缓慢、连贯,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新编28 式太极拳,是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需求和身体状况进行改编的简化版本。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太极拳,本文将对新编28 式太极拳进行分段分解教学示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28 式太极拳的概述。
新编28 式太极拳分为起势与收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倒卷肱、揽雀尾、肘底看拳、拍脚、蹬脚、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抱虎归山、斜揽雀尾等几个部分。
这些动作相互衔接,形成一套完整的太极拳套路,有利于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接下来,我们将分段进行详细的教学示范。
在起势与收势部分,要求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
在野马分鬃部分,要注意手脚的协调配合,以腰带手,以手带脚,形成一个整体。
白鹤亮翅要求动作轻柔,表现出白鹤翱翔的优美姿态。
在搂膝拗步部分,要注意脚步的移动和腰部的转动。
手挥琵琶要求手臂的挥动与脚步的移动相结合。
倒卷肱要求身体重心稳定,手臂的卷肱动作要连贯。
揽雀尾要求手臂的收放与腰部的转动相协调。
肘底看拳、拍脚、蹬脚、搬拦捶等部分要注意力量的传递和动作的连贯性。
如封似闭、十字手、抱虎归山、斜揽雀尾等部分要求动作准确,表现出太极拳的韵味。
教学示范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分段分解教学,让初学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提高学习效果。
武当华岳太极拳惠合同背面
武当华岳太极拳惠合同背面摘要:一、武当华岳太极拳简介二、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三、太极拳在我国的传承与发展四、太极拳在国际上的影响五、学习太极拳的实用建议正文:武当华岳太极拳,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武术文化,是一种兼具武术、养生、哲学等多重内涵的拳种。
太极拳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独特技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已被广泛认可。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有助于预防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同时,太极拳注重内外合一,动静结合,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达到身心平衡的目的。
太极拳在我国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太极拳的起源可追溯到明朝,由武当派创立人张三丰所创。
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太极拳逐渐形成了多个流派,如陈家、杨家、吴家、武家等。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太极拳的发展,将太极拳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太极拳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太极拳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太极拳作为一种具有东方哲学内涵的武术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学习。
许多外国政要和文化名人都是太极拳的爱好者,如美国前总统卡特、俄罗斯总统普京等。
太极拳的国际传播,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交流。
对于想要学习太极拳的朋友们,这里有一些实用建议:1.选择合适的太极拳流派,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身体状况进行选择。
2.寻找一位合格的太极拳老师,跟随老师系统地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功和拳法。
3.坚持练习,太极拳的功效在于持之以恒,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注重拳术与养生相结合,学习太极拳的养生理念,将太极拳融入日常生活。
总之,太极拳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实用保健效果的武术运动。
学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陶冶情操,弘扬传统文化。
太极拳 课件 ppt
太极拳哲学也体现了“主客一体”的哲学思想,它强调的是练习者在练 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宇宙中,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
太极拳与其他文化的比较
与西方体育相比,太极拳更注重内在的 修养和精神的锻炼,而不仅仅是身体的
太极拳的基本招式包括起势、云手、揽雀尾、野马分鬃等,每招都有特定的用法和 攻防含义。
太极拳的招式讲究连贯、流畅,要求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以柔克刚、借力打力 。
太极拳的用法既可用于防身自卫,也可用于健身养生,是中华武术的瑰宝之一。
02
太极拳基本功
身体素质训练
01
02
03
柔韧性训练
通过拉伸和关节活动来提 高身体的柔韧性,为学习 太极拳打下基础。
太极拳 课件
目录
• 太极拳简介 • 太极拳基本功 • 太极拳套路学习 • 太极拳实战技巧 • 太极拳与其他武术的融合 • 太极拳文化与哲学
01
太极拳简介
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
太极拳的发展与中国的哲底蕴。
第二路太极拳
总结词
实战、外家、刚猛
详细描述
第二路太极拳又称“炮锤”,是太极拳中的实战型套路。它以刚猛有力的手法和身法动作,突出了太 极拳的实战特点。第二路太极拳注重身体的协调和反应能力,通过跳跃、腾挪等动作,表现出快速连 贯、跌宕起伏的特点。第二路太极拳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武术爱好者学习。
第三路太极拳
连环攻击
连续攻击对方的不同部位,使对方无法还手。
攻防兼备技巧
化劲
将对方的攻击化掉,使其失去平衡,为我方创造进攻机会。
太极拳的简介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
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
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成为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极拳基本信息简介
太极拳基本信息简介1.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的起源时间可以追述到明末清初时期,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的一个小村庄里,村民陈王廷1在潜心研究创编之下建成了我国首个太极拳流派,即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在创编之初就融合当时最先进的中医经络学和道家吸吐纳术为一体,初步奠定了太极拳刚柔并济、阴阳互化、变化之中蕴含无穷的威力等基本特征。
此后,太极拳在陈家沟兴起了热潮,再后来太极拳逐渐传出陈家沟走向了全国,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其他的太极拳流派。
2.太极拳的流派从首个太极拳流派成立之初,在历经了三百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之后,如今的太极拳已由陈氏一家的独得之秘,逐渐发展成了广泛传播于海内外的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等诸多流派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这些流派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太极拳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了,针对性变得更加明确了,健身功效也更加突出了。
3.太极拳的特点第一,现代太极拳具有全面性特点当代太极拳内容更加丰富,除了初期阶段单纯的融合中医经络和道家吐纳术之外,经过长期的发展,太极拳还逐渐将古典文学、运动生物力学、生理学、养生学、物理学、武学、心理学、医学甚至还将体现东方文学的各种观念融入其中,当今的太极拳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
第二,现代太极拳具有适应性特点当代太极拳动作速度缓慢且柔和,难度系数也很小,而且太极拳派别分类很多,每一种流派都会有一定的侧重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体质或者需要的不同选择侧重点对应的太极拳流派。
在这一点上与“健康中国2030”和全民健身要求的全民普及性要求吻合。
另外太极拳对于运动时间、场地和器材等均无限制,你可选择在室内或者室外均可以运动,另外运动所占面积小,动作幅度不大。
没有场地和器材的要求就使得不同收入阶层的人都可以参加,局限性小就使得太极拳更加具有适应性,1陈王廷(字奏庭,1600~1680),陈家沟陈氏第九代人,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明武庠生,清文庠生。
2024版太极拳简介课件pptx
呼吸不配合
如呼吸与动作不协调、憋气等, 应注意调整呼吸方式,使呼吸
与动作相配合。
意念不集中
如练习时心神不宁、注意力不 集中等,应加强意念练习,提
高练习效果。
03
太极拳养生保健功能介 绍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增强肌肉力量
太极拳注重腰腿功夫,经常练习 可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柔韧关节
太极拳动作圆活,可锻炼到全身各 关节,增强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02
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
身形姿势调整原则
虚领顶劲
头颈正直,神贯于顶, 下颏微收,颈部肌肉保
持松弛。
沉肩坠肘
两肩下沉,两肘松垂, 使上肢和躯干保持相对
放松。
含胸拔背
胸部肌肉放松,背部肌 肉相对紧张,形成前松
后紧的状态。
松腰敛臀
腰部放松,臀部内收, 使身体保持中正安舒。
手法、步法及身法要点
01
02
随着全球健身意识的提高,太极拳将成为更多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健身选
择。
03
太极拳文化将得到更深入挖掘
太极拳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养生之道等将得到更深入的挖掘和传承。
THANKS
感谢观看
太极图解
太极图形象地展示了阴阳五行理论,是太极拳的 重要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对太极拳影响分析
中庸之道
太极拳强调中正安舒,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
仁义礼智信
太极拳注重武德修养,体现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 念。
儒家养生观
儒家养生观强调内外兼修,与太极拳的修炼方法相契合。
道家思想在太极拳中体现探讨
1 2
观众应尊重参赛选手和裁判的辛勤付出,不发表不当言论或进行 不礼貌的行为。
太极拳的简介
太极拳的简介太极拳的简介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内功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
太极拳作为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
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太极拳的起源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没有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但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早于陈王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
可见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
纵观近、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事物只有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
这足以说明太极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有两大分支,一支传承于武当派武术之中,秘不外传,只有赵堡太极拳传承于外;另一支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依次流传给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
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数百年来代代有传人,绵延不绝,名手辈出,流派纷呈(分陈、杨、武、吴、孙等派)。
追根溯源,它的发祥之地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县东清风岭上,六百年前为常阳村。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山西泽州(今晋城)人陈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城北,立村陈卜庄,越二年,因嫌地势低洼,复迁常阳。
后因陈氏人丁繁衍,家传武术在附近又大有声望,加之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久而久之,便易常阳旧名为陈家沟。
陈氏总结了许多拳术套路。
计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一百单八式长拳以及别开生面的演练方法双人推手等。
简化24式太极拳详细教案
简化24式太极拳详细教案
一、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又叫“太极拳”,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以拳脚等武功为主
要技术,以太极理论为指导,运用太极八卦、天地人三才、形意六合、八
方八气等理论,兼以中医健身和拳拳术理论,通过柔和刚、静中有动、劲
如泰山、放松中有劲、护身与自卫的方式,调和气血的运动,体现“太极
拳之心”。
二、24式太极拳武术教学内容
1、热身
热身练习是太极拳练习的入门部分,通常需要放松肩部,腹部,胸部,膝盖,踝部等肢体部位,以及拉伸腰部,臀部和腿部肌肉,以增强招架和
移动的灵活性,以免受招架中的伤害。
2、24式太极拳动作
(1)动作一:盘腿打虎式
保持盘腿,左掌向前伸出,右手上举,如捶虎式,上举手肘,动作快
慢自如。
(2)动作二:抹茶式
双手虚空,右掌向前收回,左手向右抹,如抹茶式,双臂抹下来有劲,再向上抬起。
(3)动作三:搓肩式
右手抬起,上举左手,像搓肩式,左右手往右往左搓。
(4)动作四:抹头式
保持站立,双手向上抬起,如抹头式,双臂抹到头顶,以呈抹头式。
(5)动作五:盤山式
双手掌面向上,右手向右盤起。
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简介太极拳是中国的国粹,综合了各家拳法之长,采用腹式呼吸和导引吐纳,能够使练拳者汗流浃背而不气喘,畅通气血。
太极拳融合了阴阳经络学说,实现了身心并练、内外双修,将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结合为一的内功拳法。
太极拳动作以松柔入手,练劲养气,柔中寓刚,刚中有柔。
经过各路名师的发展,太极拳自成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等各式太极拳。
太极拳适合任何年龄、性别、体型的人练,经常练太极拳对身心健康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种简单而又高深的运动练气、蓄劲、健身、养生、防身、修身,能够受益终身。
其中,24式太极拳由太极专家从杨式太极拳中精简而来,仅有24个招势,因此常被称为“简化太极拳”。
虽然动作不多,但是24式太极拳充分体现了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内容更精练、结构更合理、动作更规范,易于掌握、易学易懂,费时少、收效快,因此流传极广,尤其受到太极拳初学者的喜爱。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主要决定于它独特的技术要求和特有的运动形式。
太极拳通过心理活动引起生理变化,达到身心并修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的动作有柔软、慢、连贯、走弧线(即圆形动作)和一动无有不动等特点,这些都是锻炼身体的重要法则。
在锻炼时,太极拳不仅要进行肌肉活动,还要进行呼吸运动和横膈运动,来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
这种锻炼方法不仅具有一般运动项目活动肌肉的好处,还吸收了静坐法调息养神的好处,因此能够实现内外兼顾的优点。
太极拳的动作走圆形或弧形的线路,在初练时不容易做好圆形动作,因此趣味较少。
但是随着练的深入,圆转如意的程度不断提高,便会发生浓厚的趣味。
在圆形动作中运用虚实变化和运动调息的功夫,能够提高锻炼情绪,对促进健康有很好的作用,这也是太极拳所具有的优点之一。
太极拳培训班教练发言稿(3篇)
第1篇我是本次太极拳培训班的主教练,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学习太极拳这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在此,我要感谢各位学员的信任与支持,也祝愿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太极拳,又称太极拳,源于中国,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融合了阴阳五行、中医养生、道家哲学等元素,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武术。
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强调身心合一,讲究动静结合,以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目的。
太极拳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让学员们了解太极拳的基本理论、技法,掌握太极拳的套路和动作,从而在练习中达到身心愉悦、健康长寿的效果。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太极拳培训班的相关内容。
一、太极拳的基本理论1. 阴阳五行学说:太极拳讲究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
阴阳代表着事物的对立统一,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要把握阴阳五行的变化,以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2. 内功修炼:太极拳强调内功修炼,包括调息、吐纳、意守等。
通过内功修炼,可以调节呼吸,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
3. 武德教育:太极拳强调武德,要求学员们在练习过程中遵循道德规范,尊重师长,关爱他人。
二、太极拳的基本技法1. 动作要领:太极拳的动作要求柔和、缓慢、连贯,动作之间要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套路。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 手法:太极拳的手法多样,包括推、拉、按、拍、拿等。
在练习中,要熟练掌握各种手法,并灵活运用。
3. 脚法:太极拳的脚法包括踢、踩、蹬、踹等。
在练习中,要注重脚法的运用,使动作更加灵活。
4. 身法:太极拳的身法包括转身、闪避、平衡等。
在练习中,要掌握身法的运用,使动作更加优美。
三、太极拳的套路和动作1. 套路:太极拳的套路有陈氏、杨氏、吴氏、武氏等流派。
本次培训班主要教授陈氏太极拳套路。
2. 动作:陈氏太极拳套路共有108式,包括起势、行云流水、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等。
形容太极拳的成语
形容太极拳的成语
(实用版)
目录
1.太极拳简介
2.形容太极拳的成语
3.成语的含义及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正文
【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武术项目,起源于明朝,是一种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拳术。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柔美,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因此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形容太极拳的成语】
形容太极拳的成语有很多,如“行云流水”、“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等。
【成语的含义及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1.“行云流水”:形容太极拳的动作如同云和水一样流畅自然,毫无拘束。
在太极拳中,要求练习者的动作顺畅连贯,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这样才能使内劲流转自如,发挥太极拳的最大功效。
2.“柔中带刚”:形容太极拳的动作虽然柔和,但却包含着力量。
在太极拳中,练习者需要在柔和的动作中,蕴含着力量,这样才能在实战中以柔克刚,击败对手。
3.“刚柔并济”:形容太极拳的动作既包含着力量,又包含着柔和。
在太极拳中,练习者需要将刚和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太极拳的动作更加完美,更加具有实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清道光年间,河北广平府永年城西大街“泰和堂”东主,陈德瑚(陈家沟人)雇用陈长兴护院,教店员武 术,保店自卫,少年杨露禅,李伯魁(同是永年人),在此学得陈长兴长拳,后来杨露禅随陈长兴再投保 镖行业
✓ 晚年,与子陈耕耘加盟北京“得胜镖局”,留在京都设馆授徒
杨露禅——杨氏太极拳创始人
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广府(今永年县)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
吴鉴泉——吴氏太极拳创始人
吴鉴泉,又名爱绅,满族,(1870---1942),河北大兴县人,吴式太极拳创始人
✓ 吴自幼喜爱武术,随其父习练太极拳。(其父吴全佑,随杨露禅、杨班侯父子学习太极拳大、小架,久 练不缀,为一代太极名师)
✓ 1912年,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从那时起他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去掉重 复和跳跃动作,使拳架更加柔化,形成吴式太极拳流派。吴式太极拳的特点是,动作轻松自如,连绵 不断,松静自然。吴式太极拳虽然架式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又舒展自如
陈长兴——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
陈长兴(1771年-1853年),陈家沟十四世,字云亭,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他在祖传老架套 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
✓ 陈长兴先以保镖为业,走镖山东,陈长兴由其父秉旺所传。将祖传长拳一路,一套(炮捶)称为二路,精 炼改良,形成后来人称为太极拳之老架或大架。其站桩立身端正,落地生根,不偏不倚,稳如泰山, 故人称其为 "牌位大王",无论由人怎样推、挤、拉、扯,其桩步丝毫不动
✓ 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后被陈长兴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 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 杨露禅正式拜师后,十八年中三下陈家沟,深得陈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先生所传精髓。艺成时, 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为了生活,他先在家乡永年教授太极拳,后被人推荐去北京授徒。因武艺 高强,号称“杨无敌”
✓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 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 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
✓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 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
陈长兴
太极六大派
陈汝信陈大鹏Fra bibliotek堂侄✓ 据《陈氏拳械谱》,陈王廷所造拳套,有太极拳(一名十三势)五路,长拳一百八势一路,炮捶一路。戚 继光《拳经》三十二势,被吸取了二十九势。在他年老隐居期间,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 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太 极拳。陈王廷传统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 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其中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更具有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
孙禄堂——孙氏太极拳创始人
孙禄堂(1860—1933年)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完县东任家疃人(现属河北 省望都县),孙氏太极拳创始人
✓ 吴鉴泉还对太极拳推手作了改进,他的吴式太极推手别具一格,要求立身中正安静,细腻绵柔,宁静 而不妄动。他的推手不仅手法严密,而且招数特别多。因此,吴鉴泉的武艺也非常高超。
✓ 1915年北京体育研究社,来了一个美国大力士,名威廉,要与武术老师较量比武。社长许禹生请吴鉴 泉老师和他较量。鉴老用太极拳以柔克刚的方法连摔大力士数跤,大力士被制伏,并愿学太极拳
陈王廷
陈氏
堂侄
陈所乐
陈正如
陈善志 陈爵
陈秉旺 陈公兆
陈长兴 陈有本
杨氏
杨露禅
父子 杨班侯
父子
吴全佑
吴鉴泉
陈清平
武氏
武禹襄 外甥 李亦畬
郝为真
吴氏
孙禄堂
孙氏
和兆元
和氏
陈王廷——陈氏太极拳创始人
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好拳习武,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
✓ 出身地主家庭,年轻时,曾走镖于山东一带,扫荡群匪,声播齐鲁,匪寇闻名丧胆。因他生得面红庄 重,蓄有美髯,骑红色战马,惯使春秋大刀,江湖同道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他"二关公"。可惜生不逢 时,明朝末年,仅为武庠生,被县擢为乡兵守备。明皇朝覆亡的前后,陈王廷已年老,隐居消极,造 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
✓ 武禹襄终生研究太极拳,及至到老,病卧床榻,犹为侍疾者讲论拳术,娓娓不倦。其甥李亦畲、李承 纶均从其学,尤以李亦畲拳艺最精
✓ 武禹襄武学,以气贯串。武禹襄的武学理论,除了追随王宗岳的太极理论之外,其个人特色最为强烈, 影响後世武者最大的,就是他的"气"论。"气"字用於武术,虽然不是武禹襄所独有独创,但是却可以说 是完全发扬光大於武禹襄
武禹襄——武氏太极拳创始人
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人,武氏太极拳创始人
✓ 里人杨禄禅赴河南温县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十有余年,备极精巧。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彼不肯 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后赴温县赵堡镇,从陈清平学习太极拳,精妙始得,此后勤加钻研
✓ 杨露禅曾把其子杨班侯送到禹襄处念书。禹襄对班侯的评价是“读书不甚聪敏,习拳颇领悟。”所以 名震北京的班侯之拳技,除了得之父传外,也曾受教于禹襄
太极拳简介
弘扬中华武术 传承太极文化
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
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
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拳术。
2015年6月19日 孙志强
溯源
太极拳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说法 武术史学专家唐豪等曾考证,太极拳为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庭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