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试卷分析
哲学生活常见主观题
哲学生活常见主观题29题1、辨析:承认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是否强调精神作用。
(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事物发展规律,不从实际出发,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的表现,强调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是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的力量,就不是唯心主义,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在别的意义上使用就会造成混乱。
上述观点没有搞清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因而是错误的2、辨析: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哲学可能正确或者比较正确反映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也可能错误和歪曲地反映,所以只有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史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4)题中观点把所有哲学都看成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正确。
3.辨析: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不论意识的反作用有多大,它总是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决定的。
生活与哲学月考试卷讲评
❖ 如12(18人) ❖ 13①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31人) ❖ ②获得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重要(18人) ❖ 16D想象力具有直接现实性。(10) ❖ 18
• 3.2013年10月7日凌晨1时15分左右台风“菲 特”在浙闽交界处沙南岸沙埕镇登陆。科学家 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 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 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 )
19
13.8 要求:在自主纠错的基
60.3 础上,小组互助合作。
79.3
结合所给数据分析错
67.2
误原因。重点讨论本
22.4
41.4 组错得多的题以及正
19.0
得率低的题。
10
77.6
20
82.8
看具体
题号 答案 正答率 a b
c
1
C
75.9 10
44
2
D
58.6 11 3
10
3
D 41.4 16 6
d 互助纠错 分析错 3因
1 要求:(1)小组互助 8 纠错。
14 (2)结合所给数据 3 分析错误原因。 10 (重点讨论正得率 4 低的题以及错选人 8 数较多的选项)。
12
2 (3)给出正确的解 题思路。
错因分析
❖ 常见错因及对策: ❖ 一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对此,讲评时重点应该放在
讲解试试题的思路、方法、技巧,加强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 ❖ 二是出现知识漏洞。讲评时就应该及时补充、完善。教学
.
考查知识点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考查知识点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其解法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 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共和国的60年风 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 “以俄为师、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的艰苦探 索,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文化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 迹。
[例题5]: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 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 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 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 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 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 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 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解1/5, 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 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和“为什么”,而是考查“怎么做”,因此答
题时要注意:
(1)不需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 必须回答“怎么做”;
(2)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忌 观点和材料成了两张皮;
(3)答题时注意多角度思考,把唯物论、辩 证法和认识论结合起来。
[例题6]:
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 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 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 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 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 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 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 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 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
政治(哲学与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应对哲学主观题,首先要明确设问更求的解题范围,其次将要求范围的观点罗列,再次对应材料选择要解答的观点(一般是四至五个观点),最后不要忘记摘抄材料分析。
生活与哲学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最重要的观点①世界的本原物质,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鱿是物质的官机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丈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说明各地在发展经济,在制定政策时须从本地实际出发.①规律是客观的、是普通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馋‘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④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应用范圈: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现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防治SARS、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说明在当前存在的各种问趁足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遵守客观规律的结果.①世界的本原物质,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近五年哲学生活高考主观题对比分析精选
•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 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 议。(6分)
• (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 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 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 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 一定合理性。
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 发展”。(12分) •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 怎么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 (2)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 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 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 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 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 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 促进认识的发展。
• 【考点定位】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的特点,认识论的知 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等。
• 2014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
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
•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 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 (4分) 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 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 定性。(4分)
•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 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4分)
• 2013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哲学生活》
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哲学复习纲要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 P7①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注意:哲学是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哲学也并非只是哲学家的事。
哲学不都是科学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③附注: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的含义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 P8(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和根本原则。
(2)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A P8~9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
哲学不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 P10~121.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是生活与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A P10~121.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专题四 《哲学与生活》主干结构图+主观题答题技巧+常见问答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资料(新课改版)目 录四. 1.《哲学与生活》主干结构图.................................。
(39)2.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
. (42)3.《生活与哲学》原理判断关键词识别........................。
(48)《哲学与生活》主干结构图一、辩证唯物论哲学 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何为第一性(本原问题)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 主观唯心古代唯物 机械唯物 马克思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唯物史观 人生价值观 一般到个别整体与部分 自然界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 不依赖人的意志 不能被创造的消灭 不可违抗 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反映 认识世界 认识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基础) 辩证关系二、唯物辩证法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意识的能动作用 反作用 改造世界 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精神 实质既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含义 来源、动力、唯一标准、 目的(归宿) 基础(决定作用) 谬误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 总特征 联系 发展 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特点:多样性、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状态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趋势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构 成 核心 矛盾 含义:对立统一 特点 普遍性 特殊性 坚持一分为二 关系 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 体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 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根本要求:创新、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必要性 哲学依据: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作用:3点 形而上学 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观 点 孤立静止片面看问题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根本分歧四、唯物史观五、人生价值观实践认识 反作用 性质 客观性 具体性 条件性 特 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特 点 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要 求 投身实践,同时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社会生活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反作用 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具体表现 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生产关系 生产力(根本动力) 反作用 决定 经济基础 总和 上层建筑 决定 反作用 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根本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总体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实现途径 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改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社会主体推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群众观点和路线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价值观 (社会意识) 反作用 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社会存在 人们的行为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人生道路的选择 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要 求社会历史性 主体性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哲学十种主观题常见题型及分析 题型一: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什么)哲学道理(或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
高二哲学生活期末考试题
高二哲学生活期末考试题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高二哲学生活期末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A、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不是B、世界观就是哲学C、哲学是正确的世界观D、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2、下列选项中对哲学的含义表述准确的是A.哲学是世界观的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C.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指导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世界皆是神的意志.这一观点属于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可知论的观点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6、“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则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7、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见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8、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上述观点①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否认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④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9、下列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②三思而后行③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④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10、“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办事情必须遵循观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11、下列选项中与唇亡齿寒体现的哲理相近的成语是A.牵一发而动全身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和实生物,同则不继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2、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他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重视量的积累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13、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小泉不顾邻国感情,自2001年4月上台以来6次参拜靖国神社致使中日、日韩关系几度趋于紧张,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日美关系带来阴影.这体现的哲理是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D.联系具有偶然性14、2006年6月6日中国教育报载文指出,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人等其他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顺序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既要有侧重点,又要兼顾各方,做到统筹兼顾.这告诉我们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B.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C.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系统优化的方法代替其他科学方法D.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2009年10月1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建国60周年大庆.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新中国的诞生,伟大的革命历程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尽管新事物开始时比较弱小,不如旧事物强大,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最终必将要战胜旧事物,据此回答15~16题.15、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A.新事物的力量是强大的,又符合人们求新求变的愿望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C.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事物D.新事物的发展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着名论断的哲学寓意是A.新事物开始十分弱小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经过一个长期过程D.事物发展的前进行性和曲折性相统一17、下列选题中,符合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A.牵牛要牵牛鼻子 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水滴石穿18、矛盾观点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B、矛盾双方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将不复存在C、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D、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事物的消亡就意味着矛盾的消亡19、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20、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21、农作物只有靠新陈代谢的内部矛盾才能生长,外力的拔苗是不能助长的.这说明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决不是外力作用下的否定B否定就是抛弃一切C否定就是事物内部矛盾的任意否定D否定表现为辩证的否定和形而上学的否定22.邓小平曾说,没有毛主席,没有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可能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说明了理论创新A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决定着实践的发展C领袖人物的作为,一般人望尘莫及D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23、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等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的基础是A.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正确认识B.人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C.人们选择的目标的实现程度D.社会实践25、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 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二、简答题4小题,共50分26、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根本分歧.10分2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理它们是如何体现的12分28、34.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1月26日,中国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从“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到“嫦娥一号”绕月飞行成功,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火星计划、建立太空站计划等,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 10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代毕昇”王选先生溘然长逝,给人们留下无限追思.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他以对科学狂热追求、对祖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敏税的市场洞察力,毅然决定跳过日本的第二代和欧美的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这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发明使中文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王选国此获得了国家教高科学技术奖.他领导的方正集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建立起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一条龙体制,并成功在香港上市.目前,这一技术已占领国内市场99%及海外华文报业80%的市场.材料二:新华社首尔2006年3月20日电,首尔大学惩戒委员会所作的决定说,黄禹锡2004年和2005年在英语科学杂志发表的有关人类胚胎干细胞的论文造假,根本上违背了作为学者和教授所应遵守的诚信道德准则,损害了首尔大学的名誉和韩国的国际信誉. 1结合材料一,说明王选的事迹体现了人生价值观的哪些道理10分2结合材料二,谈谈黄禹锡事件给我们的警示有哪些8分高二政治期末考试答题纸座号:_______二、非选择题50分26、27、28、29、哲学生活期末考试答案1-5 DCDBB 6-10 ABDCB 11-15 AABDB 16-20 BDDCD 21-25ADBDB26.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3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展开的.27.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体现了这点.2意识具有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了这点. 3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体现了这点.28.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无人飞船试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成功是“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前提和基础.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嫦娥一号”是在前面飞船试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3从“嫦娥一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火星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29.答案:1①王选取得成就并获得国家奖励.这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②王选取得成就离不开他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等个人条件和改革开放的环境.这说明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王选在制度创新和科学实验中取得成就.这说明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2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人民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坚持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④坚守诚信道德准则,反对个人主义等.还可以从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等。
2013年高考哲学与生活命题分析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系统优化方法 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概念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五、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七、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八、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2.创新的社会作用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六、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七、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八、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008
22题(4分)
23题(4分)
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为素材,考查“认识的特点”(考点: 24.25)
哲学生活考试题目易出陷阱题知识点总结
哲学生活考试题目易出陷阱题知识点总结第一篇:哲学生活考试题目易出陷阱题知识点总结哲学易错知识点1、哲学都是正确、科学的,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
(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4、哲学包括具体科学。
(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6、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越高,其哲学观点越正确。
(不一定。
哲学需要通过自觉研究和学习才能获得)7、哲学是世界观,各门科学是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8、唯物论=世界观辩证法=方法论。
(唯物论和辩证法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1、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
(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12、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科学的。
(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根本方向是正确的,但不能说都是科学的)13、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4、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就是真正的哲学)15、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16、假象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任何现象都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17、规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分析
(2011全国)(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 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 不断发展。(12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 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 (4分) ②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 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4分)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 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应吸取什么教训等。
一些学生往往存在对题中观点不作任何表 态的现象。此外,忽视该题型的特点和答题的 基本模式,是丢分的主要原因。
题型六:是如何做到(或坚持) XXX的?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材料不问“是什么”
或“为什么”,因此,答题时要注意: 1、必须回答“怎么做”、“如何做” ,不需 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 ; 2、回答时必须把哲学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 忌哲学观点和材料两张皮。 3、回答时可以运用演绎法进行一一分析与思 考。
题型一:运用xxx哲学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要求同学们运用指定的某
一(或某些)原理,分析阐明材料中的具体问题,不 需要同学们猜测或判断其隐含什么哲学道理。
在解这类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仔细阅读材料; 第二,回顾相关的原理内容; 第三,把原理和材料中的具体问题有机结合; 第四,答题格式是“原理+材料”
③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 趋向的特征。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 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实行结构性减税,将 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组合,使整体功 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题型四:上述材料体现(蕴含)什么或哪些哲 学道理、或是如何体现xxx哲学原理? 1、此题型要求同学们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 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 向、范围。这类题发挥的自由大、难度大、灵 活性和综合性强。 2、这种题型有时会缩小考查范围,如“体现唯 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实践与认识关系 的什么道理?”、“如体体现认识的过程”等。
思想政治之哲学生活(学业水平测试考点)
思想政治之哲学生活(学业水平测试考点)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3)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区别:世界观人人都有,是自发的、朴素的、零散的。
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联系:哲学也是世界观,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A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A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A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6、A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7、A(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哲学生活题型及解题方法
【摩拳擦掌】
命题特点:“启示”类设问基本上都以“启示”一词为题眼, 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有关信息分析出有关借鉴意义,即启示。 另外,也有个别题目没有“启示”一词,而代之以“应该” 一词,如“材料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但其实还是属于 “启示”类设问。此类设问的基本模式是两种,一种是 “××(指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另一种是“××(指材料) 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但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都要求学生 能很好地阅读材料,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并能在此基础上 更进一步,分析出相关信息背后的意义来,因此对学生有较 高的能力要求。
材知识,回忆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论,然后联系材 料作答。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
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 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 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 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 的依据。
科学技术、碰撞多样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 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 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 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 习型政党的依据。
【解析】
本题限定了答题所用的知识范围是辩证唯物论。
主题是建设学习型政治。分析其唯物论依据,可以联系教
【点评】(1)“启示”类设问在解答过程中,学生极容易出现 两个问题:一是脱离材料,只是简单地罗列教材知识。二是 原理与方法论相脱离。 (2)该生答案一定程度上脱离材料核心,材料强调人与自然的 和谐,以及自然的不可违抗性。所以我们应该立足物质的客 观性,以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分析。该生重点放 在了意识的能动性上,没有凸显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必修4《生活与哲学》参考样卷(附答案)
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模块考试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参考样卷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答案填在答案格内。
(每小题《列子〃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因为害怕天地崩坠而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是每一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类似的追问和思考。
追问和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与哲学发生了联系。
回答1、2题。
1.之所以得出上述的结论,原因在于①哲学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哲学②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广阔的自然界③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和追求智慧④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进。
回答3~5题。
3.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______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世界观和方法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A.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C.物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D.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阵营。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重视物质生活还是重视精神生活C.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哲学生活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定边四中第二学期2015届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高二政治备课组2013---2014学年定边四中第二学期2015届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一、总体分析(一)对试题结构的分析本次考试范围: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的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量:共2大题,其中单项选择26题,非选择题4题,共40分。
(二)试卷整体特点:整套试卷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每一单元的题量相当,分为26个单项选择题,5道材料分析题。
既有客观性试题,也有主观性试题,这样的命题方式从一定意义上避免学生猜题押宝现象的发生,促使学生全面掌握书本知识,夯实基础。
试卷命题依据教材、贴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书本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哲学生活的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还适当考查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突显学科主干知识考察。
整份试卷的知识覆盖面符合期中考试命题要求,有一定的区分度,又有一定的考试信度,体现试卷的测试功能。
2、注重考查学科基础。
结合我校考生情况,考试命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对能力考核渗透到试题的审读、分析、判断、评价及论述的全部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本学科基本的素质要求。
目的是强调基础,引导学生守纲固本。
3、围绕重点,重难交织。
在试卷的命制过程中充分运用组合选择形式对重难点的考查二、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通过对高一年级政治试卷的认真审阅,分析试题、对照参考答案,找出学生答题中的差距,以下便是分题对其进行评析,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其原因以及探讨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共26小题,52分。
该大题以哲学生活作为背景材料的有7小题,这样的命题趋向基本符合中学政治学科的特点,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灵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选择题的总体难度较适中,但由于本届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学生对书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缺乏必要的记忆和理解,造成学生的错误集中在第7、8、13、22、26小题上,另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不透也是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
政治哲学生活主观题分析
一、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唯物致意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真题]1: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
”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答案]:(1)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解析]:此题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只要正确指出辨题的错误即可。
解答辨析类题目,必须正确运用有关知识,逻辑性要强,说理要深刻。
(新高考虽然废除辨析题,但可改为简答题)[真题]2:简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答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岐主要表现在下述观点的对立上: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
其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辩证唯物主义[真题]3:“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要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
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定边四中第二学期2015届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分析
高二政治备课组
2013---2014学年定边四中第二学期2015届高二年
级
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一、总体分析
(一)对试题结构的分析
本次考试范围:政治必修4《哲学生活》的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
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量:共2大题,其中单项选择26题,非选择题4题,共40分。
(二)试卷整体特点:
整套试卷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每一单元的题量相当,分为26个单项选择题,5道材料分析题。
既有客观性试题,也有主观性试题,这样的命题方式从一定意义上避免学生猜题押宝现象的发生,促使学生全面掌握书本知识,夯实基础。
试卷命题依据教材、贴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书本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哲学生活的基础知识、能力与方法,还适当考查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突显学科主干知识考察。
整份试卷的知识覆盖面符合期中考试命题要求,有一定的区分度,又有一定的考试信度,体现试卷的测试功能。
2、注重考查学科基础。
结合我校考生情况,考试命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对能力考核渗透到试题的审读、分析、判断、评价及论述的全部过程中,较好地体现了本学科基本的素质要求。
目的是强调基础,引导学生守纲固本。
3、围绕重点,重难交织。
在试卷的命制过程中充分运用组合选择形式对重难点的考查
二、对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通过对高一年级政治试卷的认真审阅,分析试题、对照参考答案,找出学生答题中的
差距,以下便是分题对其进行评析,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其原因以及探讨如何解决问题
的办法。
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共26小题,52分。
该大题以哲学生活作为背景材料的有7小题,这样的命题趋向基本符合中学政治学科的特点,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灵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选择题的总体难度较适中,但由于本届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学生对书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缺乏必要的记忆和理解,造成学生的错误集中在第7、8、13、22、26小题上,另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不透也是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
本大题抽样平均得分23分,难度系数0.6左右。
第二大题为非选择题,共5题,以下就每小题的答题情况作具体分析:
第31题为基础题,绝大部分学生回答尚可,说明了学生对教材这部分内容记忆较为清晰。
答题形式较为合理,绝大部分同学能做到回答有针对性,层次较为清楚,条理较为清晰,能按要点答题,且有适当的展开。
该题总分10分,学生试卷得分在3至6分范围内,得分率一般,有一部分学生在回答本题时存在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体现出基础知识薄弱。
第32题为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总分10分,在答卷情况看,回答该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回答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对于第二要点如何理性网购回答的不够理想,本题的平均得分在3至5分左右,得分相对较低,体现出学生对课本的熟悉掌握较差。
第33题满分10分,考察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一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明确表述,出现条理不清晰,逻辑性不强,语言表达随意性较大,不能很好地运用政治学科的一些专业术语回答问题等现象,只有20%以下的学生语言表述较准确,思路清晰。
因此,这里可以看出,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尤为必要,从得分情况看,该题大多数学生得分在2-4分左右,无法灵活应用知识。
第34题满分10分,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大多数在4至6分左右,,学生只要能够较好地掌握书本基础知识,就能较好地回答问题,由此可见,打好基础尤为必要。
三,存在的问题
1、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如选择题第16题反映出学生概念混乱,这些教材的基本知
识点学生仍不能顺利理清。
2、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差。
如选择题第7题学生不能分析唯物论包含的知识。
3、不会答题,答题规范欠缺,随意性强。
有学生答题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缺乏层次,
语言逻辑性差,不分段,没有序号;不懂政治术语的运用,口语化严重,错别字多。
或只有
理论没有材料,或只有材料没有理论,不能做到理论与材料一一对应。
4、不会审题,忽视题眼
5、不会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思维定向单一,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欠缺。
6、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这在第31题探究题的回答上表现尤为明显。
学生答案观点不清,要点不明,思辩性差。
四、教学过程中改进措施
1.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的具体内容、要求与层次掌握较差,这是今后高中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是平时基本功训练中侧重解决的问题。
2.学生不能正确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术语答题,出现了较多不当的表述。
对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对必要的基础知识记忆是应当具备的,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的政治课要求不一样,高中阶段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注重于增强分析理解应用能力。
3.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此次考试的要求,不能从已给的材料中抽象出有关的经济学道理;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以及从此个别到彼个别的迁移能力较差。
这些也警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4.部分学生答题中出现较多的错别字、不当表述和不当提法。
这些都启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能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也启示我们在命题中,既不回避现实问题,又要注意正面引导,从而体现政治学科的自身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