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传统文化的故事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_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_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_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传统经典故事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娱乐,并且教育着人们如何处世,培养优秀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故事一:《孟母三迁》讲述了古代大儒孟子幼年时,由于家境贫困,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断迁居,直到找到位于学校旁边的住所。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

故事二:《白蛇传》讲述了白蛇为了拯救爱人许仙而与妖怪大战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可以了解到爱情的力量和牺牲精神,同时也督促人们珍惜眼前人,懂得感恩。

故事三:《梁祝》描绘了忠贞爱情的故事,主人公梁山伯和祝英台虽然离世已久,但他们的爱情故事依然流传了千百年。

这个故事教会了人们坚守自己的内心信念,勇敢追求真爱。

故事四:《牛郎织女》讲述了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相爱,最终被嫦娥仙子感动,允许他们在七月七日鹊桥相会的故事。

这个故事弘扬了爱情、美德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故事五:《孔子讲述草木情》孔子运用自然界的事物,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使人们明白要珍惜自然资源、尊重他人并培养友善的品质。

故事六:《三字经》这是一本启蒙读物,通过三字一句的方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准则。

这本书以简单的文字和丰富的内涵,培养了无数中国人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故事七:《双十一狂欢节》这是现代中国一个传奇的故事,讲述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双十一狂欢节上的坚持和努力,展示了中国商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以上只是中国传统经典故事的冰山一角,背后还有更多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和美德。

这些故事不仅是深入人心的,而且对于每个人都有启发和教益。

通过对这些故事的了解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继续发光发热,为人们带来智慧和启迪。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文化也是有层次的。

最外围的,是物质文化;居于中间的,是制度文化;处在中心的,是精神文化;那么有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篇一:鲍叔牙谦让管仲春秋时期,有一对罕见的要好朋友,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

这两人后来都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管仲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青年时,他的家境相当贫困。

他做过商人,这在当时贵族阶层看来是非常低贱的。

经商期间,管仲到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见过很多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一天,管仲在街上碰上了年龄相仿的鲍叔牙,两个人攀谈起来,结果越谈越投机,越谈越觉得志趣相近,两人就相约结为朋友。

管仲和鲍叔牙曾经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利的时候,他却要多拿。

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

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里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的。

”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

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

鲍叔牙却替他解释说:“管仲家里有老,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

”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事的缺点,完全是爱惜管仲这个人才。

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鲍叔牙的大度,使他和管仲结成了生死之交,并成为千古美谈。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篇二:陈景润怪癖陈景润的病情已经不允许他的独特爱好再延续下去,他把全部家底交给惟一信赖的人——夫人由昆。

年轻时,陈景润经历过失学和失业的痛苦,很早就体会到钱的重要性。

在动荡年代,他朝不保夕,孤苦无援,担心失去工作,慢慢地,他养成了一种习惯: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维持最简单的生活,把剩下的所有收入存入银行,或换成硬通货。

陈景润的月工资,1962年以前是56元,1962年至1977年是89.5元,从1957年到1977年,他省吃俭用,每月生活费不超过20元。

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5篇】

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5篇】

【导语】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使孩⼦们对传统⽂化产⽣兴趣,开发潜质,完善品格,增强记忆⼒,树⽴⾃信,博爱,积极的⽣活和理想,懂得为⼈处世的道理。

让孩⼦们在聆听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5篇】。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 程门⽴雪 宋朝的时候,有⼀位有学问的⼈,名叫杨时。

他对⽼师⼗分尊敬,⼀向虚⼼好学。

“程门⽴雪”便是他尊敬⽼师、刻苦求学的⼀段⼩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常⽤功。

后来中了进⼠,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当时,程颢(hào)、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

杨时先是拜程颢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4年后,程颢逝世了。

为了继续学习,他⼜拜程颐为⽼师。

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场⼤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找⽼师请教⼀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zuò)⼀起去程颐家⾥。

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师的午睡,便⼀声不响地⽴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雪,越下越⼤。

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冻得他们浑⾝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师的优良品德,⼀直受到⼈们的称赞。

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向⽼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位全国知名的学者。

四⾯⼋⽅来向他求教的⼈,都不远千⾥地来拜他为⽼师,⼤家尊称他为“龟⼭先⽣”。

【智慧⼩语】:⽼师,是给予学⽣第⼆次⽣命的⼈。

在学习的过程⾥,从⽬不识丁直⾄学富五车,⽆不是⽼师⽤⾟勤的汗⽔浇开了我们的知识之花。

学会尊重给你知识、改变你命运的⼈吧,如果不是⽼师这根明烛,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知识的美丽。

2.中国经典国学故事阅读 管宁割席 《世说新语》中有这么⼀则故事:管宁和华歆是⼀对⾮常要好的朋友。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故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故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故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故非常丰富,它们源于历史、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和哲学思想,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

下面列举几个著名的中国传统文化典故:
1. 孔融让梨:
- 这个故事源自汉代《后汉书·孔融传》,讲述了孔融年幼时就懂得礼让的故事。

四岁的孔融在分梨子的时候,自己选择最小的一个,把大的留给哥哥们,展现了谦逊与孝悌的精神。

2. 仲由负米:
- 仲由(字子路)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孝顺父母著称。

他为了能让父母吃上米饭,不惜长途跋涉到百里之外购买,并不畏严寒酷暑、风霜雨雪,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孝道文化。

3. 盘古开天辟地:
- 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关于宇宙起源的故事,盘古从混沌中诞生,用斧头劈开天地,最后身体化为万物,象征着生命创造与自然秩序建立的过程。

4. 公明仪对牛弹琴:
- 公明仪是战国时期的音乐家,他试图向一头牛演奏高雅音乐,但牛并不理解。

此典故寓意“对牛弹琴”或“对牛鼓簧”,形容说话或做事不看对象,或者对方无法理解和欣赏。

5. 陈蕃扫一室:
- 来自东汉时期的故事,陈蕃少年时志向远大,却不愿做小事,屋子很乱也不打扫,薛勤劝诫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强调成大事者应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常常通过寓言、神话、历史事件等形式,传递着中国人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在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让我们一同领略其中的魅力。

1. "刻舟求剑":有一位人物在划船时,掉落了船中的剑。

他决定在船停靠的地方刻下标记,并相信在那里可以找回剑。

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船一直在漂流,剑已不在原来的位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时刻要不断学习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不是固守已有的观念。

2. "画蛇添足":传说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非常逼真的蛇的画,结果却在蛇的身边加上了一双多余的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过度追求完美反而会产生不必要的错误。

3. "愚公移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的去路,愚公决定移山。

一位老者告诉他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愚公坚持不懈,最终得到了神仙的帮助,成功地移走了山。

这个故事传达了坚持不懈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4. "盲人摸象":有几个盲人摸象,一个摸到了象鼻子,觉得象是像蛇一样的;另一个摸到了大象的腿,觉得象是像柱子一样的。

他们各自根据自己的感觉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事物,需要充分了解各个方面的信息。

5. "百鸟朝凤":古代中国农村的农民们观察到鸟类往往选择一棵高大的树上集体栖息,鸣叫的声音深深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这个故事中的百鸟朝凤的场景被用来形容众人协力同心,壮丽的场面。

6. "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勾践因为被楚国侵略,落入囚牢。

然而他并没有平庸地被困,而是卧薪尝胆,忍受痛苦考虑复仇计划。

最终,他成功地赶走了楚国的入侵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忍不拔,以逆境为契机实现目标。

7. "寿比南山":南山是中国古代的一座有名的山峰,象征着长寿。

人们常常以“寿比南山”来祝福长寿。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有哪些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有哪些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和突出优势,那你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故事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有哪些_中国传统文化10个小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小故事1: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

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

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

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

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

”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

”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

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

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

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故事一:愚公移山相传,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山脚下。

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巨大的高山,一座叫北山,一座叫南山。

每天愚公都需要绕过这两座山才能离开家门。

由于山势险峻,路程非常远。

但愚公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就能移山。

终于,上天被他坚定的信念所打动,派来了两个仙人帮助他移山。

在愚公和仙人的努力下,经过多年的时间,北山和南山终于被移走,愚公的家门前留下了一片平坦的大地。

故事二:孟母三迁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母亲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

据说,孟子小时候住在一个陋室里,周围的环境很不好。

为了给孟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次迁居。

第一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市场的喧嚣,第二次迁居是为了远离墙上的鼓声,第三次迁居是为了远离邻居家的猪叫声。

孟子的母亲希望通过改善孟子的学习环境来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最终孟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故事三:韩非子的破釜沉舟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他在战国时期为齐国的宰相。

据说,在韩非子被秦国俘虏后,他下令将船上的锅全部铲掉,并烧毁了船只。

他的目的是告诉敌人,自己已经不再有后路可退,必将全力以赴,争取胜利。

这种坚决的态度和决心使得敌人望风而逃,最终韩非子成功逃脱,并在后来为齐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故事四:琴棋书画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被称为四艺,是文人士大夫必修的学科。

这四项技艺代表了高雅的文化修养和人才素质。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们都会精通其中的一项或多项。

他们通过研习琴棋书画,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在琴棋书画的交流中增进友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故事五: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名篇之一。

这篇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写楼上楼下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范仲淹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仿佛在读者面前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激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故事六: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传统文化经典故事

传统文化经典故事

传统文化经典故事传统文化经典故事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典故吧,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无数故事。

当你说出一个典故的时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吗?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典故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统文化经典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统文化经典故事1【传统故事】商王武丁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君,即位初期,他就雄心勃勃地想复兴商朝。

为此,他向天下招贤纳士。

有一次,武丁听说有个叫傅说的奴隶非常有才能,便想任用他,但又怕大臣们因为傅说出身卑贱而反对,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一天上朝时,他对大臣们说:“先王昨夜托梦给我,说将派遣重臣来辅佐国事。

”说完,就让画师按照他的描述,画了一张重臣的像,并派人按此画去找来傅说。

大臣们见傅说是先王在梦中推荐的大贤人,就不敢反对了。

武丁在傅说的辅助下,励精图治,仅用三年时间就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盛世――“武丁中兴”。

【人生感悟】一位贤明的君主如果要使他所管理的国家强盛起来,就必须做到知人善任,励精图治,勤勉执政。

商武王之所以能开创“武丁中兴”的盛世局面,也正是因为他的贤明治国和知人善任。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虽然不是一国之君,但可以引申武丁的行事作风,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做到勤奋自勉,知人善任,定可成就一番事业。

传统文化经典故事2【传统故事】春秋时,有一个叫梓庆的木匠,他技艺高超,制作出的木器精巧而耐用。

这天,他雕琢了一把木头锯子。

这把锯子造型美观,上面的花纹纤巧,从没有一把锯子这么美。

每一个见过这把锯子的人无不叹为观止。

大家都不相信是梓庆做的,都认为只有鬼神才能做出这种极品。

鲁国国君听说后,也跑来欣赏。

他很惊奇,也不相信这是人工做出来的,于是问梓庆:“你是不是会法术?这把锯子是不是用法术做成的?”梓庆笑了笑,说:“我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怎么会懂法术呢?”鲁国国君不相信他的话,接着又问:“那好,你告诉我他的制作过程。

”梓庆回答说:“做这把锯子之前,我先养神静气。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6篇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6篇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6篇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繁衍过程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中国传统文化1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

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

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可是有一天,天鹅喝水的时候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

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捡到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

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

沔阳湖失宝,回纥情难抛。

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义重,千里送鹅毛!”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

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

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便成为中国民间礼尚往来、交流感情的写照或一种谦词中国传统文化故事2“人无志不立”,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难取得成功。

唐朝大诗人李白从小就抱定了匡扶家邦:济民救世的志向,此后,他一直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奋进。

十九岁时,李白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抱着这种自信与进取心,他应诏来到长安,名动一时。

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做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

性格孤傲的李白无法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弃官而去,从此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

但是,李白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名。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关于中国励志的传统文化小故事你知道多少?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励志的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励志的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他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三次搬家。

第一次搬到市场附近,孟子学会了模仿商人的叫卖声;第二次搬到坟地附近,孟子学会了哭丧;第三次搬到学校附近,孟子学会了读书和礼仪。

最后,孟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儒家学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成长的环境。

2. 破釜沉舟公元前208年,楚汉相争时期,项羽率领楚军攻打秦国。

在渡过漳水后,项羽下令破釜沉舟,表示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

最后,楚军大败秦军,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决心和勇气去面对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3. 精卫填海相传古代有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它的母亲被东海淹死。

为了报仇,精卫决定用嘴里衔来的石头和树枝填平东海。

尽管这个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但精卫始终坚持不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4.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

越国战败,国王勾践被俘。

为了报仇雪恨,勾践白天在吴国做奴隶,晚上则躺在薪火上,尝一口胆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仇恨。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国终于强大起来,打败了吴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5. 愚公移山相传古代有一个老人,他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

为了能够方便出行,愚公决定挖掉这两座大山。

尽管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但愚公始终坚持不懈。

最后,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感动,派来两位神仙帮助他挖掉了两座大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相关推荐进屋子里。

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家里人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

陶侃回答:“我将来是要报效国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力呢?”过了几年,陶侃终于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用。

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一直没有放弃,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

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天天玩乐?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中国传统文化故事2:温公爱兄司马光一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朝廷。

他地位显赫,德高望重,人们除了对他的德行备极推崇之外,他发乎真诚的友爱兄弟的情怀,更是流传千古。

司马光的哥哥,字伯康,名旦,兄弟两人的感情特别地好。

当司马光退居在洛阳的时候,每次返乡探亲,总会探望兄长,他对哥哥既敬重又倍极关怀。

当时伯康已八十岁了,而司马光也年事不小,但侍奉兄长就如同事奉父亲一样地尽心尽力。

尤其老人家体质羸弱,消化不佳,为保康健常需少量多餐,故照顾颇为费神。

所以每当吃完饭不久,温公总会亲切地问候哥哥:「您饿了吗?要不要再吃点东西?」几乎是时时刻刻地关注,就如同照顾婴儿般地无微不至。

当季节的交替,气候极其不稳,老人最怕的是着凉。

所以天气稍稍转凉,司马光就常常轻抚着兄长的背,并关切地问道:「衣服会不会太薄?会不会冷?」随时都注意到哥哥的衣服是不是足够保暖。

日日嘘寒问暖,兄弟间的情怀自然地流露,这是何等地温馨感人!人的一生,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往往超过父母,故应该彼此相互提携照顾,正所谓是「同气连枝,骨肉相连」。

又谚云:「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因而,兄弟间真挚的友爱,是多么地弥足珍贵,我们应当更加地珍重爱惜。

温公和兄长间的手足情怀一直是古今的美谈。

故李文耕说道,司马温公是「一代完人」,他的品德、学识、涵养都无懈可击,他的孝顺、友爱、忠诚都出自于天性,是我们后人的表率。

小学生10个传统文化的故事

小学生10个传统文化的故事

小学生10个传统文化的故事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文明延续的象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生10个传统文化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生10个传统文化的故事传统文化的故事1:屠龙之技战国·庄周《庄子》从前,有个人叫朱泙漫,他一心想学到一种神奇的本领。

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

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点评:后来人们用“屠龙之技”这个成语,来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人在世上,应当学习切实可用的知识,不要把时间荒废在虚无缥缈的事情上。

传统文化的故事2:凿井得一人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需要到河边打水。

因此,家里必须有个人经常出去挑水。

家里打了一口井以后,他告诉别人说:“家里打了一口井,就等于多了一个人啊。

”有人听说了就传开了:“老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来。

”宋国人都在传扬这件事,后来连国君也听说了。

国君派人问这户人家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解释说:“我们的意思是,凿了井以后,家里省出人手,便多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打井的时候挖出了一个人。

”点评:要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以讹传讹,间接途径获得的信息可能会不可靠。

传统文化的故事3:猫头鹰搬家西汉·刘向《说苑》猫头鹰碰见了斑鸠。

斑鸠问:“你到哪里去啊?”猫头鹰说:“我打算搬到东边去住。

”斑鸠又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西边的人们都讨厌我的叫声,所以我想搬走。

”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叫声,搬走是可以的。

不然的话,迁到东边,那里的人一样会不喜欢你的叫声啊。

”点评: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选择逃避的态度,而是要勇于改正。

传统文化的故事4:狂泉南朝·沈约《宋书》从前有一个国家,国中有一条河流,名叫“狂泉”,国人饮用狂泉里的水,都毫无例外的发狂。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故事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故事

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故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体系,其中包含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故事: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来培养孟子的成长,不惜多次搬家,最终选择了一个有利于孟子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教育和环境的重视。

2.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险,坚定不移地要移开挡在家前的大山。

虽然这个过程十分艰辛,但是愚公始终坚信只要持之以恒,最终一定能够成功。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毅力和坚持的推崇。

3.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讲述了精卫因为痛失亲人和家园,化身为鸟,不断填海复仇。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爱家国、重亲情的情感认同。

4.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述了梁代张僧繇画龙不点睛,直到有天突然点睛,龙飞上天。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画龙点睛的寓意,即做事要抓住关键,才能成功。

5.卧冰求鲤:这个故事讲述了晋代王祥在冬天用身体融化冰河,以获取鲤鱼孝敬母亲。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

6.岳母刺字:这个故事讲述了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以激励他忠诚报国。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忠诚和爱国的价值观的认同。

7.孔子韦编三绝: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读书用绳子将竹简串联起来,非常珍惜书籍。

他曾经说:“韦编三绝,圣人七世而修。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学习和知识的重视。

8.仓颉造字:这个故事讲述了古代传说中仓颉创造汉字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文字和文化的重视。

9.七夕鹊桥相会:这个故事源自于中国民间传说,讲述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爱情和家庭的重视。

10.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姜女为寻找丈夫范杞梁而来到长城,伤心哭泣,终使长城崩塌,找到了被埋在长城中的丈夫的事迹。

这个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于忠贞爱情和家庭观念的重视。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_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_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_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本文是关于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_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对于中华文明的传统故事我们很多人都很喜欢去看、去读,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里面的故事。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1:陶侃励志陶侃是东晋人,在广州做官当时的广州地区,生产落后,人口不多。

陶侃在那里没有多少公事可办,生活很清闲。

但陶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为了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就叫人将一百多块砖放在院子里。

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砖搬运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砖搬进屋子里。

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家里人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

陶侃回答:“我将来是要报效国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力呢?”过了几年,陶侃终于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用。

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一直没有放弃,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

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

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天天玩乐?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2:从小立志的徐霞客徐霞客6岁去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明,最喜爱读游记,经常能在父亲的书柜里找到许多好看的书,便废寝忘食地读。

有一天,徐霞客从书中看到别人游历五湖四海的事迹之后,不以为然地说:“哈哈,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早晨面对大海,晚上面对苍松。

游八州,登五岳,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哼,我以后不但要涉足九州,亲登五岳,还要去游历海外呢!”徐霞客从22岁开始出游,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跋涉,凭借一双脚走遍了16个省的山川。

一路上他不怕险阻,登险峰、涉危洞,对地质、植物、气候进行了实地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把他游历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为后人的研究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传统经典故事大全3:大器晚成的百里奚百里奚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故事1、【程门立雪】讲的是尊师重教的故事。

北宋时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向程颐请求学问,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

杨时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直到程颐一觉醒来。

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2、【铁杵磨成针】讲的是勤学的故事。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3、【子路借米】说的是尊老爱幼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4、【七岁之师】说的是谦虚礼貌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故事和传说,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教育孟子,多次搬迁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对教育和环境的重视,也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教育的关心。

2.卧冰求鲤: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孝子为了救母亲,冒着严寒赤身卧在冰上,最后化身为鲤鱼救出母亲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孝道的重要性和为亲人付出的精神。

3.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述了孔融四岁时,将大的梨子让给哥哥们吃,自己吃最小的梨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尊敬兄长和谦让的精神。

4.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讲述了梁代画家张僧繇在画龙时,只有在眼睛上点睛后,龙才会飞走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艺术的力量和点睛之笔的重要性。

5.神农尝百草:这个故事讲述了神农氏为了寻找可以食用的植物和治病的草药,亲自尝百草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为人类健康付出的精神。

6.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讲述了炎帝的女儿精卫被淹死后的灵魂化为精卫鸟,每天衔着石头和树枝来填海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坚韧不拔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7.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讲述了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义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忠诚、友谊和团结的精神。

8.岳母刺字:这个故事讲述了岳飞的母亲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以激励他为国家尽忠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母亲的爱国心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9.哪吒闹海:这个故事讲述了哪吒为了反抗父权和神权,闹海杀龙的故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反抗不义和争取公正的精神。

10.铁杵成针:这个故事讲述了李白在山中读书时,遇到一位老婆婆磨铁杵成针的故事。

这个故事教给我们只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就能取得成功。

15个中 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 国传统文化小故事

15个中国传统文化小故事1、塞翁失马在靠近边塞的人中,有一位精通术数的老人。

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们又前来安慰他。

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不久,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

靠近边塞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

唯独他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一时的损失或挫折,可能会在未来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而一时的成功或顺利,也可能隐藏着潜在的危机。

2、掩耳盗铃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偷看见范氏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

可是这钟又大又重,没法背走,于是他想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心想这下完蛋了,这动静不就等于告诉人们他正在偷钟吗?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用双手捂住了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就放手砸起钟来,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他们以为自己听不到声音,别人也就听不到了。

3、画蛇添足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

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

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积淀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

这些文化传承了几千年,通过口口相传、书籍等不同形式,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推崇和继承。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讲述了价值观、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来了解一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1. <寓言故事:三只小猪建房子>这个寓言故事是讲述三只小猪面对大灰狼的挑战与困境。

这个故事通过三只小猪分别建造草屋、木屋和砖屋的过程,告诉我们只有坚实的基础和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这个故事蕴含了勤劳、智慧和耐心的价值观,让人们明白只有为梦想努力付出,才能迎接生活的挑战。

2. <孔子的故事:论语中的见贤思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诲被后世视为至高无上的道德标准。

《论语》是孔子的一系列言论的集合,其中有一段名为《述而》的篇章中,孔子谈到了见贤思齐的观念。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以高尚的品质和才能为榜样,致力于个人的修养和提高,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

只有自身不断提升才能够真正做到在品德、才干上与优秀的人相媲美。

3. <白蛇传:真爱超越一切>《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讲述了白蛇因为爱上了一个凡间人而引发一系列爱恨情仇的故事。

白蛇在这个故事中表现出她无私、坚韧的精神,为了自己的所爱,不惜一切代价。

这个故事通过爱与恨的冲击,揭示了真爱与信任的重要性,教育人们要珍惜和呵护身边真正对自己好的人。

4. <牛郎织女:浪漫的爱情传说>《牛郎织女》也被称为《喜鹊桥》,是中国最有名的爱情传说之一。

这个故事讲述了牛郎和织女因为真挚的爱情而被分离,最终经过努力和坚持得以重聚的美好的事迹。

这个故事强调了爱情的力量和坚守信念的重要性,让人们相信只要真心付出和相互扶持,爱情是可以战胜困难的。

5. <孟子的故事:爱人无差别>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故事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故事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故事一般是侧重事件的发生过程,人们一般通过故事的讲述来阐述某些深刻的道理。

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小故事你看过了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1:公明仪对牛弹琴【传统故事】战国时期,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叫公明仪。

他弹奏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受人们推崇。

有一天,公明仪看到田野里有一头黄牛,心想:“音乐乃天地之神韵,能通宇宙之灵,何不为牛弹奏一曲呢?”于是,他端坐树下,为那头黄牛弹起了一支很动听的曲子。

可是那黄牛根本不理会美妙的音乐,仍旧头也不抬地吃草。

公明仪以为它嫌这支曲子太高雅,就又换了一支通俗一点儿的曲子,可黄牛仍然无动于衷,公明仪很失望。

旁边有人见了,连忙安慰他说:“你不要生气,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而是你弹的曲子不入牛的耳朵啊!”于是公明仪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小牛的“哞哞”声。

这时,黄牛立刻摇头尾巴,竖起耳朵,认真地听了起来。

【人生感悟】世上万事万物无定律,对牛弹琴的故事说明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同样如此,在学习过程中,青少年不要今天读这,明天看那,就像瞎子摸象,碰啥算啥。

到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好。

真正会学习的人,善于取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成效,所学知识能够在哪个方面对自己有所帮助。

也就是说,学习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华传统文化故事2:陶宗仪持之以恒【传统故事】宋元时期,有个叫陶宗仪的人,他从小就坚持刻苦读书。

即使在田地干活的间隙,他也不忘看书。

田里没有纸,每当想起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他就立即摘取树叶记录下来,回家后储存在一种口小腹大的瓦罐里,等存满了就埋在树下。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中竟积攒下十几罐树叶。

有人问陶宗仪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学习就应该持之以恒。

”后来,他把瓦罐一个个打开,取出来时积累起来的树叶,重新进行整理:修改,最后写成长达30卷的《辍耕录》。

《辍耕录》记录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风貌,成为后人研究宋元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传统文化的故事
春秋末年,吴国有个叫子游的书生拜圣贤孔子为师。

孔子教导他说:“当政者要用礼
乐教化老百姓,这样他们就会听从政令,安居乐业。

”子游学成后,当上了鲁国武城的地
方官。

他谨遵师训,以礼乐教化百姓,使人们遵从礼仪。

这天,孔子带着几个弟子来到武城,听到城里到处有弦乐歌声,他非常高兴。

子游见到老师后,恭敬地说::“我听从老
师的教导,用礼乐教化百姓。

现在人们不再野蛮粗俗,而是懂得礼貌了,治安自然就好了。

”子游学以致用,受到了孔子的赞赏。

子游学有所成,谨遵师训,以礼乐教化百姓,使人们遵守礼仪。

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评价。

青少年应当学习他的学以致用,使知识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把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
用到生活中去。

这样不但能充实自己,还能造福社会。

这就是实现治学明礼的终极意义。

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

他出身贫寒,所以他读书不多,懂得的知识很少。

有一次,吴王孙权劝他多读些书,说读书对治军有很大的益处。

吕蒙就决定下一番苦功夫,不
辜负吴王的期望。

从那以后,吕蒙不管军务如何繁忙,每天都要抽出一些时间读书,渐渐地,学问大有长进。

一天,东吴大都督鲁肃跟吕蒙谈起了军事。

吕蒙提出的见解非常深刻
而精辟。

鲁肃听后,觉得他跟自己以往印象中重武轻文的吕蒙大不相同,就大为赞赏。


蒙开玩笑地说:“咱们三日不见,你当然要刮目相看擦亮眼睛看人,即另眼相了呀!”
吕蒙的先天条件并不好,但他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所以最终达到智勇兼全。

对青少
年来说,为了今后堂堂正正地做人,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必须从
现在开始,抓紧宝贵的学习时间和机会,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竞争意识,树立
忧患意识。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
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
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

”父亲听后十
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
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

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

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

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

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
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

”守门人
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
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

”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
通报。

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
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
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

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
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

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

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

”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

”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

”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

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唐朝有个叫齐己的和尚,非常喜欢梅花。

有一年冬天,他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不由诗兴大发,当即吟了一首《早梅》,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齐己云游天下时,曾拿着自己写的这首《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

郑谷以后,说:“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经过反复推敲,他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郑谷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却使《早梅》更贴近题意了。

齐己非常佩服,叩地膜拜。

从此,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

“一字之师”即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一篇好的诗文,在经过别人的评论或改正后会更加趋于完美。

有些青少年也用投稿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但在写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扰和阻滞。

此时,就不妨多问问身边的同改,多征求别人的意见,所谓集百家精华成精辟文章便是由此而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