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句逻辑与汉语条件句的解释
关于假设句, 让步句, 条件句.
关于假设句、让步句、条件句杨年保(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414006)摘要:假设句是归入条件句好还是单列一类好;让步句能不能放在假设句中,历来有不同看法。
如果从逻辑的角度和语义转换的角度进行考察,便会发现:让步句不宜归入假设句,而单列一类较好;假设句应放在条件句中,条件另立三个子类:充足条件句、必要条件和无条件句。
关键词:分类;逻辑角度;语义转换假设句、让步句、条件句常纠缠在一起,是复句分类中的一个纠结,语法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的只列让步句和条件句。
前者是将让步句归入了假设句,后者是将假设句归入了条件句。
为什么要这么分,理由好像是不言而喻的,即复句分句间意义关系的着重点的不同。
那么对于这几种复句到底是列三类较好,还是列两类较好?如果是列两类,那么列哪两类较为合适?这里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现行的语法著作对复句的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分句间意义上的关联。
一个复句由于偏句叙述的内容尚未证实,所以称之为假设复句,由于偏句包含了退一步着想的意思,所以,称之为让步复句,而退一步着想有一定的虚拟性,因而又可称之为假设句。
而假设句的“第一小句提出一个假设,第二小句说明假设的后果。
后者是否成为事实,视前者为转移,也可以说以前者为条件,所以这种句法也可以称为条件句”。
③因此,三者纠缠在一起,仅仅从意义上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从逻辑思维来看,“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各种思维形式都要靠语言来表达。
与概念相对应的语言形式是语词,与判断相对应的语言形式是语句,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物质外壳和语言表达形式。
判断有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之分,一般说来,复合判断是由复句表达的(联言判断可由单句表达),并列句、连贯句、转折句、递进句表达联言判断;选择复句表达选言判断;我们所谓的假设句、条件句是表达假言判断的(“无条件句”是一种特殊条件句,不直接表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是一另一事物情况条件的判断。
语法知识:复句类型及关联词
语法知识:复句类型及关联词复句的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例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例如: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
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
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 还是b”、”与其A,个如b”。
例如: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
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条件句与蕴涵
条件句Conditionals⏹What's in an if?⏹一个条件句就是一个具有“如果a,那么c”形式的句子,我们用符号表示a→c来表示。
逻辑学家把a称作条件句的前件,把c称作条件句的后件。
⏹关于条件句最基本的推理是“假言推理”(modalponens):a,a→c/c。
⏹不过,条件句确实令人迷惑不解的。
⏹我们来看一下为何条件句是令人迷惑不解的。
⏹如果我们知道逻辑式a→c,那我们似乎可以推理得出¬(a&¬c)(肯定a同时否定c是不正确的)。
⏹比如假设:如果你赶不上汽车,那么就会迟到。
我们可以推理得到,你会赶不上汽车而又不迟到为假。
⏹相反,如果知道逻辑式¬(a&¬c),似乎我们据此推理得到a→c。
⏹比如假设,你去看电影不会不花钱(你去看电影而又不花钱为假),可以推理得出,如果你去看电影,你就会花钱。
逻辑式¬(a&¬c)常写成a⊃c,被称为推论条件句。
因此a→c似乎与a⊃c表达相同的意思。
尤其当我们分析他们的真值时,它们必然具有相同的真值表。
a c a⊃cT T TT F FF T TF F T⏹但是这张真值表很奇怪。
它表明,如果c(后件)在一个情形下(第一和第三行)为真,那么条件句a→c也为真。
这似乎很难是正确的。
比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为真;但是条件句“如果北京不是中国的首都,那么北京就是中国的首都”很明显为假。
⏹同样,如果a(前件)为假(第三行和第四行),那么逻辑式a→c也为真。
这也是很难是正确的。
条件句“如果南京是中国的首都,那么上海也是中国的首都”很明显也为假。
⏹那么哪里出错了呢?⏹上述例证要证明的是,符号a→c不是一个真值函项:逻辑式a→c的真值不是由a和c的真值决定的。
⏹“罗马在法国领土之内”和“北京在法国领土之内”都为假,⏹但是以下推理为真:如果意大利是法国的一部分,那么罗马就在法国领土之内。
大学英语语法应用教程-条件句(Conditional Clause)
第一章 句法概论(The Structure of the English Grammar)
3.第三种类型条件句 第三种类型条件句是非真实条件句的一种。所谓“非真实条件”,在语义上包含着不同程度的“非真实性”。这种类型 的条件句也可分为基本形式和变体形式。 (1) 第三种类型条件句的基本形式。例如: ① If we caught the 10 o’clock train, we would(could, might, etc)get there by lunch-time. ② If I came into a fortune, I would give up working. ③ If I knew how it worked, I could tell you what to do. 这三个句子,在if分句中都用一般过去时,主句动词都用would, could, might, etc + 动词原形。这三个句子在语法形 式上虽然相同,但由于出现在不同的语境和上下文中,因此其条件实现的可能性就有程度的差别:① if分句所表示的条件在 说话人看来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但还是有可能的,比如说话时间已是九点多钟,尚未动身,因而不大可能赶上十点钟火车, 也不大可能在吃午饭以前到达。② if分句表示的条件come into a fortune显然是一种主观臆想,几乎不大可能实现。③ if 分句所表示的条件根据上下文显然与现在事实相反,从而根本不可能告诉对方做些什么,这种句型的动词形式还可根据语义 意图采用进行时,如: If we were on holiday now, we’d be having a wonderful time. If I were looking for a job now, I’d read the advertisement columns every morning.
汉语复句的关系分类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最新教育资料
汉语复句的关系分类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oi :10.16083/jki.1671-1580.2018.08.030、?h 语复句的关系分类一)二分法。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首次提出了等立复句和主从复句的概念,之后在《汉语复句新体系的理论》一文中,黎锦熙和刘世儒两位先生以“语法和逻辑范畴”为分类依据,最终将汉语复句分为两大类,即等立复句和主从复句,分法正式形成。
等立复句和主从复句即相当于现在普遍熟知的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
联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分不出主次。
黄廖版的《现代汉语》联合复句的二级分类为:并列句、承接句、递进句和选择句。
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联合复句的二级分类分为:并列句、连贯句、递进句和选择句。
偏正复句是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正句是全句的正意所在,偏句从种种关系上去说明、限制正句。
黄廖版的《现代汉语》中偏正复句的二级分类为:转折句、因果句、假设句、条件句和目的句。
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偏正复句的二级分类为:转折句、假设句、条件句、因果句和目的句。
在传统语法教学中,二分法影响深远,很多语言学家的著作都采用了二分法体系,如黄伯荣、廖序东二位先生合著的《现代汉语》、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张斌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等,虽然有些小类会有些许不同,但只是名称上稍有不同,实质其实都是基于黎锦熙先生的二分法体系形成的。
二)三分法。
三分法最先是由刑福义先生提出,同二分法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一级分类的不同。
二十世纪80 年代,刑福义先生在《复句与关系词语》一书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于复句的研究理念和复句的分类系统。
之后的《汉语复句研究》更为集中地体现了刑福义先生的复句理论,对“三分法”做了更为细致详细的阐述。
复句三分法的一级分类划分为广义因果关系、广义并列关系和广义转折关系三大类,每一类下又再划分成若干小类。
因果类复句是表示广义因果关系的各类复句的总称,反映各种各样的因果聚合,根据分句间的关系,因果类复句又划分为因果句、假设句、条件句和目的句。
英汉汉英视译教程上篇英译汉第十一单元 条件句视译-文档资料
第11单元 条件句视译 (例段)
〈译评〉 本例段的条件句If the author would “do some editing” and “decide what he’s trying to say”有两点需要注意。这不是通 常意义上的条件句,因为作者不可能改写 其作品,实为假设,因此汉语译文使用 “倘若”比较得体。
the unlikely pirate attack that sends Hamlet back to 迫使哈姆雷特回到丹麦就不够真实,这些繁杂的情
Denmark—that keep the play from completely 节使该剧无法全力“运作”。 “working”.
第11单元 条件句视译 (例段)
第11单元 条件句视译 (例段)
〈译评〉中文条件句通常在句首,而英文条件句 除了句首,也常见句中和句末,这就造 成视译翻译瞬间转换时的障碍,主从句 都偏长的条件句翻译难度更大。条件句 置于句中或句末的情况下,英文if 不一 定要译成“如果”,而可译成“前提”、 “先决条件”,译文显得更加流畅。
第11单元 条件句视译
(2)英语条件的表现常常借用介词,这恰恰是英语 介词的生命力之一。英语里一个介词词组所表达的条 件语意经常相当于汉语里一个完整语句所能表达的条 件语意,而把英语的介词短语在瞬间翻译成汉语完整 语句也是需要相当翻译经验和功力的,因为不是所有 词组都需要译成句子。临场视译时怎样做到见招拆招, 见机行事,完全取决于视译译员的自我判断,只有平 时进行大量艰辛的练习才可战时熟能生巧,驾轻就熟。
If the author would “do some editing” and
倘若作者愿意对其作品“作些修改”,并“使
条件、假设复句的界定
不……,不…… 没有……,
……,也…… 如果说……, 就没有…… 无论(不管、不
那么……
论)……,都……
例句解析
熟记不同类 型关联词
要是几天不回去看看女儿,他就 心慌意乱,什么事也干不成!
经常保持微笑 倘若回到老家,这种机会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假设复句
假设复句
除非让他亲自去解释,否则 永远也别指望得到原谅。
条件复句: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 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产生的结果。
知识梳理
假设复句分类
1、结果与假设一致 例如:我们如果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就不攻自破了。
2、结果与假设不一致 例如:就算我们能这样追问,虚妄的学说也不容易被攻破。
知识梳理
条件复句分类
1、一般条件句 例如:除非让他亲自去解释,否则永远也别指望得到原谅。
饶不了你们。 除非...否则...
条件复句
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
如果...就...
假设复句
实战演练
可暂停视频 思考2分钟
任凭我们怎么叫门,他都没有把门打开。
经常保持微笑 一旦掌握了要领,就很容易深入下去了。
条件复句 条件复句
如果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假设复句
2、无条件句 例如:不管他是否亲自去解释,都永远也别指望得到原谅。用关联词有:
条件复句常用关联词有:
如果(假如、假使、倘若、
只有……,才…… 只要
要是)……,就(那么、便、
(一旦)……,就(便)……
则)…… 即使(纵然、纵使 除非……,才(否则)……
、即便)……,也…… 再
条件复句
识别方法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逻辑)
定义:是由已知的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 举例:只有肥料足,菜才长得好。
推理与复句 推理往往要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体现。 复句是推理的语言形式,推理是复句的思想内容。
举例:
1.鲁班抓茅草破手而发明锯子。
鲁班的类比推理:有一排尖刺的茅草会划破手,有一排尖刺的铁条
就会划破木料。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阳光:紫外线
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 D.微波炉:微波
充分条件
定义:只要有条件A,就能得出结果B,那么A就是B的充分条件。
常用关联词:
如果…,那么…; 只要…,就…
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抓不抓”是“肯定否定”两面,而“是关系到……的大事”
则是一面,可在“事业”后加上“是否”。)
对点训练
①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 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③他是个文学爱好者,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外国名著。 ④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
必要条件
定义:只有条件B,才会出现结果A,那么A就是B的必要条件。 常用关联词: 只有……,才…… 例句: 只有熟悉会计业务,才是一个好的会计师。 诠释:必要条件是指某个结论必须要有这个条件,没有就不行,即如果无 A必无B;有A,可能有B,也可能没有B。 好会计师必须熟悉会计业务。不熟悉会计业务,就一定不是好会计师。 而熟悉会计业务,可能好会计师,也可能不是,因为好的会计师还需要 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
什么是条件句
什么是条件句?条件句(Conditional Sentences)是一种用于表达条件和可能结果的句子形式。
条件句由两个或多个句子组成,分别描述了条件和可能的结果。
在英语中,条件句通常由一个条件从句和一个结果从句组成。
条件从句描述了某种条件或情况,而结果从句描述了在满足条件时可能发生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条件句的例子:- If it rains, we will stay at home.(如果下雨,我们会呆在家里。
)- I will study hard if I have an important exam.(如果我有一次重要的考试,我会努力学习。
)- Unless you finish your homework, you cannot go out.(除非你完成作业,否则你不能出去。
)- If I were you, I would apologize.(如果我是你,我会道歉。
)条件句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类型的条件和结果,如真实条件、虚拟条件、反讽条件等。
它们可以用于各种语境,如日常交流、文学作品、科学论文等。
条件句通常使用特定的连词来引导条件从句,如if、unless、provided that等。
结果从句通常使用情态动词(如will、would、can、could等)来表达可能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条件句的语法结构和使用规则会根据不同类型的条件和结果而有所不同。
例如,真实条件句使用一般现在时来表示条件和结果的可能性;虚拟条件句使用虚拟语气来表示条件和结果的虚构性;反讽条件句使用相反的条件和结果来表达反讽的意义。
因此,在使用条件句时,应注意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语法结构和使用规则。
总之,条件句是一种用于表达条件和可能结果的句子形式。
它们在日常交流、文学作品、科学论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描述条件和推测可能的结果。
理解和正确使用条件句对于准确表达和解释条件性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2024条件句ppt课件
条件句ppt课件•条件句基本概念与分类•条件句结构与语法要点•条件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条件句在各类文体中的运用目•条件句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条件句学习策略与建议录条件句基本概念与分类条件句定义及作用01条件句是一种表达假设或条件的句型,用于描述在某种条件下可能或必然发生的情况。
02条件句在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灵活。
条件句类型介绍零条件句(Zero Conditiona…表示一种普遍真理或习惯性动作,如“如果水达到100度,它就会沸腾。
”第一条件句(First Conditio…表示一种可能的情况或结果,常跟将来时态连用,如“如果你努力学习,你就会取得好成绩。
”第二条件句(Second Conditi…表示一种不太可能发生的情况或结果,常跟过去时态连用,如“如果你昨天来了,你就会见到他。
”第三条件句(Third Conditio…表示一种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情况或结果,常跟过去完成时态连用,如“如果你昨天来了,你就会见到他了。
”引导条件状语从句,表示假设或条件。
如果(If )表示一种否定的条件,相当于“如果不”。
除非(Unless )表示一种充分的条件,相当于“只要”。
只要(As long as )表示一种短暂的条件或事件发生后的结果。
一旦(Once )常见条件连词解析条件句结构与语法要点条件状语从句在条件状语从句中,从句表示条件,主句表示在该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见的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的连词有if 、unless 、providedthat 等。
主句与从句的定义主句是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从句则作为主句的一个成分出现,不能独立成句。
主从句时态呼应主从句时态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呼应关系,通常遵循“主将从现”的原则,即主句用将来时,从句用现在时表示将来。
主从复合句构成时态和语态搭配规则现在时与过去时在条件句中,现在时通常表示一般情况或习惯性行为,而过去时则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假设或想象。
初级汉语语法教案
初级汉语语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包括词类、句子结构、语序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2. 句子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等。
3. 语序:主谓宾语序、定语状语序等。
4. 基本句型:疑问句、否定句、肯定句等。
5. 常用语法表达: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
三、教学方法1. 交际法: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汉语语法知识。
2.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法知识。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法水平。
4. 对比分析法:比较汉语和学生的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汉语语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词类、句子结构、语序等基本语法知识。
3. 实践: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4. 任务:设计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语法知识。
5. 总结: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语法知识,布置作业。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课后练习、语法作文等。
2. 评价: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语法运用能力等。
注意事项:1.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辅导。
4. 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六、第六章:时态和体态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时态和体态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运用时态和体态进行准确的句子表达。
2. 教学内容:基本时态: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
体态:进行体、完成体、完成进行体。
常用时间状语和方式状语。
3. 教学方法: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时态和体态的用法。
对比练习法:对比母语和汉语中时态和体态的表达方式。
情境模拟法:模拟不同场景,让学生实际运用时态和体态。
4.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时态和体态的概念及其在汉语中的重要性。
条件句语法规则
条件句语法规则零条件句:用于阐述事实结构:从句If 一般现在时, 主句用一般现在时.例句:If I see a spider, I get panicky.第一条件句:表达一个动作后的结果结构:从句(If do) 一般现在时, 主句用将来时(will/be going to).例句:If we move the office to the 15th floor, I'll resign.第二条件句:对现在或未来的假设结构:从句(If did )一般过去时, 主句用过去将来时(would do).例句:If I didn't suffer from a fear of flying, I would travel more.I would consult a doctor if I had a phobia.第三条件句:对过去事情的假设结构:从句If had done 过去完成时,主句过去将来完成时 would have done 例句:If she hadn't been ill, she would have gone to work.复合条件句:有两种情况:1.表示过去发生的事对现在的影响。
结构:从句(if)用过去完成时,主句用would do。
例句: If they had eaten enough food, they wouldn't feel hungry now. 2.表示一个常态对过去的影响。
结构:从句(if)用一般过去时,主句用 would have done。
例句: If I was rich, I would have bought you that watch yesterday.。
汉语条件复句的逻辑语义分析
汉语条件复句的逻辑语义分析本文从逻辑学和语言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现代汉语中条件复句“只要……就……”和“只有……才……”在逻辑假言判断中所表示的关系,并对汉语工具书中“只要”与“只有”的释义和用例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定的阐释。
标签:条件复句只要……就只有……才汉语工具书语言和逻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思维的规律——逻辑与语言的规律——语法经常纠缠在一起。
逻辑要借助于语言来表达,没有语言表达的逻辑是不可思议的。
张文熊(1980)把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三种:逻辑关系、心理关系和事理关系,其中逻辑关系包括假设条件关系。
条件复句是逻辑判断的假言判断在汉语中的语句表现。
本文拟对汉语条件复句中的“只要……就……”“只有……才……”进行逻辑语义分析。
一、逻辑语言学中三种假言判断命题逻辑语言学中的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它是断定一事物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事物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
假言判断包括两部分,表示条件的支判断叫做“前件”,通常用“P”表示;表示结果的支判断叫做“后件”,通常用“Q”表示。
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词叫联结词,不同的假言联结词表示不同性质的条件关系。
按其所表达的条件性质的不同,假言判断命题包括三种: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一个分句表示条件,另一分句表示该条件下的相应结果,当条件成立时其结果必然成立;若条件不成立,则结果不一定不成立。
简言之,“有P必有Q,无P未必没有Q”。
用逻辑中的实质蕴涵来表示就是“P→Q”。
汉语中常用的关联词是“只要……就……”。
例如:(1)只要下雨,地就会湿。
其中,如果“天下雨”为真,那么“地一定会湿”;如果“天下雨”为假,那么“地湿”还是“不湿”我们不能确定,“天下雨”是“地会湿”的充分条件。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表条件的命题和表结果的命题的关系是:无此条件就无此结果,但有此条件,未必有此结果。
简言之,“无P必无Q,有P未必有Q。
if条件句教学课件pptx
行相应的代码块。
添加注释和说明
为程序添加必要的注释和说明, 以便他人理解和维护程序。
程序调试与运行
检查语法错误
检查程序中是否存在语 法错误,如拼写错误、
缺少括号等。
调试程序
使用调试工具或打印语 句等方法,对程序进行 调试,找出程序中的错
误和问题。
04
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编 程技术和方法,提高编 程效率和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运行程序
在调试无误后,运行程 序并观察程序的输出结
果是否符合预期。
修改和完善程序
根据运行结果和反馈, 对程序进行修改和完善, 以提高程序的正确性和
效率。
程序优化与改进建议
优化算法
根据程序的具体需求和场景,选 择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以提
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减少重复代码
对程序中的重复代码进行提取和 封装,以减少代码冗余和提高代 码的可维护性。
if条件句教学课件 pptx
REPORTING
• 引言 • if条件句基本概念 • if条件句在编程中的应用 • if条件句语法详解 • if条件句实例分析 • if条件句编程实践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目的和背景
帮助学生掌握if条件 句的基本用法和规则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和判断能力
单分支if条件句
01
只有一个if语句和一个代码块,根据条件的真假执行相应的操作。
双分支if-else条件句
02
包含一个if语句和一个else语句,根据条件的真假选择不同的代
语文复句类型及例子博客
语文复句类型及例子博客在汉语中,复句是指由两个或更多个单句(也称为简单句)组成的句子。
复句通常包含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句。
根据从句的作用和结构,复句可以分为条件句、原因句、结果句、目的句、让步句、比较句、假设句、时间句等不同类型。
条件句是复句中的一种类型,用于表达一种条件和其可能的结果之间的关系。
条件句可以分为真实条件句和虚拟条件句。
真实条件句表示条件满足时会发生的实际结果,例如:“如果你努力学习,你就能取得好成绩。
”虚拟条件句则表示条件未满足时的假设结果,例如:“如果我有钱,我就去旅行。
”原因句用于表达一种因果关系,即某事发生的原因。
例如:“因为下雨,所以我们取消了野餐计划。
”原因句用于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某种情况或结果,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背后的原因。
结果句用于表达某种动作或情况的结果。
例如:“他努力学习,以至于考试取得了好成绩。
”结果句可以解释一种因果关系,将前后两个句子联系起来,让读者了解到前一个句子所导致的结果。
目的句用于表达一个行动或想法的目的或目标。
例如:“我们努力工作,为的是过上更好的生活。
”目的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采取某种行动或思考某种目标,它能给读者更多的背景信息和动机。
让步句用于表达一种让步关系,即虽然存在某种限制,但仍然得到了某种结果。
例如:“虽然他很累,但他依然坚持完成了任务。
”让步句用于强调尽管某种情况可能不利,但仍然能够取得某种成果或结果。
比较句用于表达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的比较。
例如:“她比我高一个头。
”比较句常用于描述事物之间的差别或相似之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述的内容。
假设句用于表达一种假设情况和其可能的结果。
例如:“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取消郊游计划。
”假设句常用于探讨或假设某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结果,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
时间句用于表达一个动作或事件发生的时间。
例如:“当我看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哭泣。
”时间句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时间关系。
以上是汉语复句的一些常见类型和例子。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教案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教案第一章:古汉语的特殊句式——判断句1.1 教学目标了解判断句的定义和特点学会识别和运用古汉语判断句1.2 教学内容判断句的定义和分类古汉语判断句的特点和结构判断句的运用和翻译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介绍判断句的概念和重要性1.3.2 讲解:详细讲解古汉语判断句的特点和结构1.3.3 练习:提供例句,让学生识别和改写判断句1.3.4 应用:让学生运用判断句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第二章:古汉语的特殊句式——被动句2.1 教学目标了解被动句的定义和特点学会识别和运用古汉语被动句2.2 教学内容被动句的定义和分类古汉语被动句的特点和结构被动句的运用和翻译2.3.1 引入:介绍被动句的概念和重要性2.3.2 讲解:详细讲解古汉语被动句的特点和结构2.3.3 练习:提供例句,让学生识别和改写被动句2.3.4 应用:让学生运用被动句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第三章:古汉语的特殊句式——省略句3.1 教学目标了解省略句的定义和特点学会识别和运用古汉语省略句3.2 教学内容省略句的定义和分类古汉语省略句的特点和结构省略句的运用和翻译3.3 教学步骤3.3.1 引入:介绍省略句的概念和重要性3.3.2 讲解:详细讲解古汉语省略句的特点和结构3.3.3 练习:提供例句,让学生识别和改写省略句3.3.4 应用:让学生运用省略句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第四章:古汉语的特殊句式——倒装句4.1 教学目标了解倒装句的定义和特点学会识别和运用古汉语倒装句倒装句的定义和分类古汉语倒装句的特点和结构倒装句的运用和翻译4.3 教学步骤4.3.1 引入:介绍倒装句的概念和重要性4.3.2 讲解:详细讲解古汉语倒装句的特点和结构4.3.3 练习:提供例句,让学生识别和改写倒装句4.3.4 应用:让学生运用倒装句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第五章:古汉语的特殊句式——疑问句5.1 教学目标了解疑问句的定义和特点学会识别和运用古汉语疑问句5.2 教学内容疑问句的定义和分类古汉语疑问句的特点和结构疑问句的运用和翻译5.3 教学步骤5.3.1 引入:介绍疑问句的概念和重要性5.3.2 讲解:详细讲解古汉语疑问句的特点和结构5.3.3 练习:提供例句,让学生识别和改写疑问句5.3.4 应用:让学生运用疑问句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第六章:古汉语的特殊句式——否定句6.1 教学目标理解否定句的概念和特点学会识别和运用古汉语否定句6.2 教学内容否定句的定义和分类古汉语否定句的特点和结构否定句的运用和翻译6.3 教学步骤6.3.1 引入:介绍否定句的概念和重要性6.3.2 讲解:详细讲解古汉语否定句的特点和结构6.3.3 练习:提供例句,让学生识别和改写否定句6.3.4 应用:让学生运用否定句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第七章:古汉语的特殊句式——复杂句7.1 教学目标理解复杂句的概念和特点学会识别和运用古汉语复杂句7.2 教学内容复杂句的定义和分类古汉语复杂句的特点和结构复杂句的运用和翻译7.3 教学步骤7.3.1 引入:介绍复杂句的概念和重要性7.3.2 讲解:详细讲解古汉语复杂句的特点和结构7.3.3 练习:提供例句,让学生识别和改写复杂句7.3.4 应用:让学生运用复杂句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第八章:古汉语的特殊句式——比较句8.1 教学目标理解比较句的概念和特点学会识别和运用古汉语比较句8.2 教学内容比较句的定义和分类古汉语比较句的特点和结构比较句的运用和翻译8.3 教学步骤8.3.1 引入:介绍比较句的概念和重要性8.3.2 讲解:详细讲解古汉语比较句的特点和结构8.3.3 练习:提供例句,让学生识别和改写比较句8.3.4 应用:让学生运用比较句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第九章:古汉语的特殊句式——条件句9.1 教学目标理解条件句的概念和特点学会识别和运用古汉语条件句9.2 教学内容条件句的定义和分类古汉语条件句的特点和结构条件句的运用和翻译9.3 教学步骤9.3.1 引入:介绍条件句的概念和重要性9.3.2 讲解:详细讲解古汉语条件句的特点和结构9.3.3 练习:提供例句,让学生识别和改写条件句9.3.4 应用:让学生运用条件句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第十章:古汉语的特殊句式——让步句10.1 教学目标理解让步句的概念和特点学会识别和运用古汉语让步句10.2 教学内容让步句的定义和分类古汉语让步句的特点和结构让步句的运用和翻译10.3 教学步骤10.3.1 引入:介绍让步句的概念和重要性10.3.2 讲解:详细讲解古汉语让步句的特点和结构10.3.3 练习:提供例句,让学生识别和改写让步句10.3.4 应用:让学生运用让步句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环节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它们分别是:1. 第三章:古汉语的特殊句式——省略句重点环节:练习:提供例句,让学生识别和改写省略句难点解析:省略句在古汉语中常见,但正确识别和使用却有一定难度。
what if 句式用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what if 句式用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文章1.1 概述部分内容: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我们常常使用“what if”句式来表达假设、猜测或推测。
这种句式使用简单直接,却能够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通过对“what if”句式的正确运用,我们可以拓展语言表达的方式,使表达更加生动、丰富和有趣。
本文将深入探讨“what if”句式的用法,包括其定义、如何正确运用以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运用“what if”句式,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它有助于将内容有序地呈现给读者,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概述文章要讨论的主题——what if 句式用法,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进一步解释什么是what if 句式用法,探讨如何正确运用这种句式,以及讨论what if 句式的作用和意义。
结论部分将总结what if 句式的重要性,引导读者对这种句式进行深入思考,展望what if 句式在未来的应用。
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中的观点和信息。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和分析what if 句式用法在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介绍what if 句式的基本定义,以及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句式进行表达和句型变换,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语法结构。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what if 句式的作用和意义,帮助读者在实际写作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一句式,使文章表达更加生动有趣,思维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学习到如何在英语写作中运用what if 句式,增强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可以拓展思维,提高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最终,希望读者不仅能够在语言运用上得到提升,还能够从中获得更多启发和思考,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辨能力。
汉语条件句的句法形式和句法意义的互动分析
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六期︵总第九十二期︶汉语条件句的句法形式和句法意义的互动分析翟艳(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城048026)摘要:以互动构式语法“构式形义互动观”这一基本理念为基础,把“原因—结果”构式作为基础句式,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角度分别考察了条件句句法形式和句法意义的互动关系,说明语言表达的是逻辑思维形式,而不是逻辑本身,所以不同的句法意义形成了不同的句法结构,不同的句法结构又制约了进入其中的句法意义的关系类型。
句法形式和句法意义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丰富的关系。
关键词:句法形式;句法意义;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078(2023)06-0064-05DOI:10.3969/j.issn.1674-5078.2023.06.016收稿日期:2023-05-24作者简介:翟艳(1974—),女,山西晋城人,副教授,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一、问题的提出条件句因为表达形式复杂、蕴涵语义丰富而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一些逻辑学家、心理学家基本上都是站在理论的高度,从理论出发来进行分析研究,却忽视了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应该立足于语言的运用,从语言出发来分析条件句的语义推理而不是机械的函数运算。
在现代汉语中,条件句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
本文将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条件句的基础句式入手,通过描述分析各种派生句式小句间的逻辑关系,结合逻辑、心理、语言等视角,分析说明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为了凸显某种情感对不同条件句的选择情况,解释一些看似不成立的句法形式存在的合理性,说明句法形式和句法意义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丰富的关系。
二、条件句的基础句式及主要句式类型(一)条件句的基础句式施春宏(2018)认为,如果试图简明地梳理汉语句式系统,了解不同句式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分析句式系统中的基础句式(basic construc⁃tion)和派生句式(derived construction)建立相关句式之间的推导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件句逻辑与汉语条件句的解释条件命题 P → Q前件:antecedent后件:consequent条件连词:→(箭头)→真值表Conditional (where P is the antecedent and Q, the consequent; or P is the protasis and Q, the apodosis):P→Q111100011010Modus Ponendo Ponens (MPP) 肯定前件律A,A→B┝BModus Tollendo Tollens (MTT) 否定后件律~B, A→B┝~A(1)P → Q(2)~Q → ~P (contraposition 质位互换)充分条件同(1)必要条件:(3)Q → P对(3)作质位互换,得(4)(4)~P → ~Q (同(3)的必要条件关系)举例:(5)So long as we scatter it, thought force is of little use to us, but as soon as we are prepared to take the trouble necessary to harness it, all knowledge is ours.(6)只要使用这种洗涤剂,便可洗得干干净净。
(7) 只要把球传给队友,他们就能得分。
(8) 只要你脸蛋长得还算过得去,哪怕一个字也不认识,也照样能当演员。
以上充分条件句(9)Nothing terrible will befall if you eat a piece of pizza — only if you exist on a diet of nothing but pizza.(10) We all agree that small stores are important, but they can remain viableonly if they can carry out their trading on Sundays.(11) 有的人主张,扁桃体一发炎就把它切除,以免造成日后的麻烦。
其实,这种做法过于草率,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考虑切除扁桃腺。
(12) 由于这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只有拚命地向上长,才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到阳光,因此,这里的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
以上必要条件句必要条件句和充分条件句都是条件句复句,另有充要条件句(13)So long as P, Q ⇒P → Q(14) Q only if P ⇒Q → P(15)Zhīyào P, jiù Q ⇒P → Q(16)Zhīyǒu P, cái Q ⇒Q → P语义欠明论和条件句的完善Semantic Underdeterminacy and Conditional Perfection回到if句和如果/要是/假如句,在汉语里被称作假设句。
其实它们表达的也是条件关系:充分、必要、充要,但在形式上并无标记(17)You can pay by cash or by cheque. If you pay by cash you will normallyobtain a receipt as proof of payment. [the Sufficient](18)If you are found guilty, the trial enters into its next very complicatedpart — the sentencing phase. [the Necessary](19)If the assessor is not fluent in ASL, an interpreter needs to be used toeffectively convey communication during the interview process. [the Necessary & Sufficient](20)在这个岛屿的海滨,有一片长800米、高18米的洁白沙丘。
人走在沙丘上,沙子就会发出汪汪的狗叫声。
用手搓沙子,也能发出同样的声音。
如果在沙丘上迅速奔跑,还能听到打雷似的声音。
)[the Sufficient](21)1929年,德国发生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人民群众困苦不堪。
希特勒利用这个机会,到处进行欺骗宣传,吹嘘如果他上台,能够消灭失业,每个人都有工作和面包。
许多受骗的群众支持了希特勒,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纷纷出钱支持纳粹党。
[the Necessary](22)第二年,他上奏道光帝,力主禁烟。
他指出,如果听任鸦片大量输入中国,那么,在数十年后,中国不仅“几无可以御敌之兵”,而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the Necessary](23)如果你是高居顶部的少数人,你就拥有了你想要的一切,财富、权威、呼风唤雨、左右逢源、声色犬马;如果你不在这些人之列,你就没有太多价值。
) [the Necessary & Sufficient](24)金属也会“疲劳”!不信,可以试试:用手想拉断一根铁丝,不可能。
如果你来回弯曲铁丝,反复弯折,铁丝就断了。
这种在外力作用下的破坏现象,科学上就叫做疲劳。
[??]必要条件、充分条件等,不是纯粹的逻辑关系,因为判定这些关系需要特定关系词标记,如无,则需参阅命题的具体内容来判断,而真正纯逻辑关系仅凭形式即可判定,毋须参阅命题内容。
相同的情况是不兼容析取,它不是纯逻辑关系,尽管兼容析取是纯逻辑关系。
所以区分条件句和假设句是有道理的,不过这是不同层次的划分,属于不同性质,所以又有交叉重叠。
外部特征:纯粹的逻辑关系,不需了解命题内容 extrinsic properties内部特征:凭命题内容决定隶属 intrinsic properties“[n]ecessary condition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are not purely technical terms”反事实假设句:是不是一个逻辑关系?至少不是纯粹的外部关系可能世界逻辑:存在着许多可能时间,现实世界也是一个可能时间。
反事实假设句的前件为假,但在一些尽可能接近现实世界的可能世界里为真。
英语研究的一种路子:过去时制指向可能世界,还是情态指向可能世界汉语的研究:尚无定论。
缺乏形态的标记,所以无从入手,或是认为它不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Harbsmeier (1998), 袁毓林(近年文章):找到古汉语里的一些反事实语句,由特别条件词引导陈国华(1988),Wang (2013) 找到汉语中有些弱特征蒋严(2000)讨论了反事实句对语境的依赖Hsu (近年文章):研究“要不是”反事实句的语境独立性(25)当初,我从电影院辞职来到北京的时候,家里人及同事、朋友就极力反对。
要不是我硬下一条心,根本就辞不了职,更来不了北京。
(26)打过这种收费电话的孩子在知道自己给家庭造成这么大的损失后,往往也后悔:“当时只是图一时高兴,觉得新鲜、好玩。
如果早知道要交这么多钱,我也就不会打了。
(27)如果我早知道他不来,我也不会来了。
(前“早”后“早”)(28)要是我去了会场,我就会听到你的发言了。
(前“了”后“了”)(29)比较:你本来是可以去开会的。
(30)比较:当时你应该阻止他。
(31)要是换了我的话,就不会对他这么客气了。
(32)如果太阳从西边出来,……问题1:“要不是”只明显的反事实标记,但有很多反事实句不用“要不是”来表达,有时是不能用这个句式来表达,因为这个句式有很多局限性,比如取的是否定形式,增加了加工的困难:“要不是我没在会议投他的反对派……”,而且“要不是”后面跟的命题只能是事实性已然命题。
问题2:虚特征的叠加何时引起质变?虚特征从本质上说都是可选特征。
问题3:不用虚特征和“要不是”,也能表示非荒谬反事实假设问题4:但那些汉语条件句又不是完全随文解释的。
问题5:为什么汉语反事实条件句都是基于现实境况而做出的(contingent)?与反事实条件句语义接近的句子:表示愿望的句子(33)Mehau ganggang cen ditik qi nao !Much-preferred just-now take underground g o EM-SMP蛮好刚刚乘地铁启孬!(EM-SMP = emotive sentence-final particle )“It would have been much better that we took the underground at thetime.刚才要是坐地铁去就好了。
”(34)Mehau nong ganggang vyao gang bak yiMuch-preferred you just-now do-not tell to himtin nao.hear EM-SMP蛮好侬刚刚勿要岗摆伊听孬!“It would have been much better that you did not let him/her know (that)at the time.你刚才要是不告诉他就好了。
”这里“蛮好”后需已然未实现命题,与“要不是”相反普通话“早知道”愿望句与之类似,推及“前早”反事实条件句。
汉语反事实条件句的新分析模式Virtual History反事实历史研究Truthifying (设真) and Falsifying (设伪) counterfactuals汉语反事实条件句是设真和设伪的表达,在于帮助表达设真或是设伪语义(时态助词“了”,早,要不是,早知道、真的、若非)。
英语反事实句当然也可以这样划分,但英语更倚重的是动词的时间特征与说话时间的错配(时间间距)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Explicit counterfactuals Implicit counterfactuals counterpossiblesFalsifying TruthifyingArmstrong, D.M.: Truths and Truthmakers. In Schantz, R. (ed.) What is Truth?Walter de Gruyter, Berlin (2002)Bennett, J.: A Philosophical Guide to Conditional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2003)Chén Guóhuá. (陈国华)英汉假设条件句比较.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Vol. 73, 10-19 (1988)Ferguson, N.: Virtual History: Towards a ‘chaotic’ theory of the past. In Ferguson, N. (ed.) Virtual History: Alternatives and Counterfactuals. Basic Books, New York, New York (1999)Giannakidou, A., Mari, A.: Future and Universal Epistemic Modals: Reasoning with Non-veridicality and Partial Knowledge. Ms. (2014)Harbsmeier, C.: Language and Logic in Traditional Chin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Jiang, Y., Wang, Y. Counterfactual Subjunctive Assertions in Shanghai Dialect. To appear in Commemorative Essays on the 120th Birthday of Professor Y. R. Chao. Jiǎng, Yán. (蒋严)汉语条件句的违实解释 (On Counterfactu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onditionals). In语法研究和探索, Vol. 10,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257 – 279. (2000)Rescher, N.: Conditionals.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2007) Sanford, D.H.: If P, Then Q: Conditionals and the Foundations of Reasoning.Routledge, London & New York, second edition (2003)Swartz, N.: The Concepts of Necessary Conditions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Unfinished lecture notes,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http://www.sfu.ca/~swartz/conditions1.htmWang, Y.: The Ingredients of Counterfactuality in Mandarin Chinese. China Social Science Press, Beijing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