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给 予双 氯芬酸片 2rg 5 ,每 日 3 ;雷 公藤 多甙 片 2 m , a 次 0 g
每 日 3次 。
致。外 因是致病 的条件 ,内因则是发病的基础 ,病变部位主要
是在关节 、经络、肌 肉,因为肝主筋 ,脾主肌 肉,肾主骨,因 此本病与肝脾 肾的关系 非常密切 。
42 病 理 损 害 .
红 ,脉沉细数或者沉细无力 。
13 治疗 方 法 -
1. . 1寒 湿 型 3
例 ,1 ~1 0 5年的患者 2 2例 ,5 0年的患者 3 ,5年 以下 ~1 6例
的患者 2 9例 。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 畸形 、功 能受 限,其 中有
7 8例晨 僵,2 5例发热或低热 ,6 9例血沉不正常 。病情 :2 例 7
韩秋 玲
( 东省新 汶矿 业集团 中心医院,山 东 新 汶,2 13 ) 山 723
中 图分类号 :R 9. 53 2 2 【 摘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 6 (0 1 601. 证型:D A 647 0 21 )1— 1 2 8 0 0 G
要 】 目的: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 关节 炎的I床观察 。方 法:对治疗组 6 例患者 ,采用 中医辨证 的分型 ,分别 临 5
活动不利,触 之有 加剧 ,得冷痛减 ,数或滑数。 1- . 3筋脉痹阻 ,痰瘀凝滞 2
形 。属于 中医痹证 的范畴 ,近代 医学称之 为虺痹和 顽痹 。其 因 证机 治和一 般的痹证 不 同,在研 究探讨 古今治疗 痹症 的基 础 上 ,现对我 院中医辨治类 风湿性 关节 炎的临床观察 ,进行回顾
C C 中医临床 研究 2 1 年 第 3 第 1 期 JM 01 卷 6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的 临 床 观 察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1. 引言1.1 疾病概述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关节炎和全身炎症。

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可能是由遗传、环境和免疫系统异常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该疾病通常表现为手指、手腕、膝关节等部位的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往往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重。

疾病会损害关节软骨和韧带,导致关节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

类风湿关节炎还可能引起全身症状,如乏力、发热、食欲不振等。

虽然类风湿关节炎无法根治,但中医认为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及早诊断、早期干预、全面治疗是关键,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类风湿关节炎这一常见病症。

1.2 中医认识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点是关节炎症和软组织炎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体内,使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还强调人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导致气血紊乱,进而加重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找到病因所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辨证分型有风寒湿痹型、气滞血瘀型、肝肾虚弱型等。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药物治疗、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等方法,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达到舒筋活络、散寒祛湿的目的。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独特优势,包括疗效稳定、痛苦少、减少药物副作用等。

但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因人而异,避免过度用药或治疗不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患者尝试和信赖。

2. 正文2.1 中医辨证中医辨证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环节之一。

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整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病情的病因病机,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红肿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主要表现为“风湿痹痛”,属于“风邪侵袭”、“湿浸筋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采用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从而达到缓解炎症、改善症状的效果。

以下是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具体方法。

一、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手脚发冷等症状,疼痛感较重,多在天冷加重。

舌质胖大,苔白滑。

脉象偏缓、沉紧。

2、风湿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寒湿外侵而引起的风湿湿痹。

病变多累及肢体关节,其特点是疼痛多于肿胀,疼痛酸痛或楚痛较多。

有时疼痛之处可见有红肿,不大,常有厌风怕冷,口舌粘滞,大便不解,小便清长等症状。

舌质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浮缓。

3、湿热湿痹型此型病变多见于湿热客于经络而致的湿热痹痛。

病变病变伴有关节疼痛、肿胀,疼痛剧烈,热重,热痛凶猛,红肿明显。

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干,脉象滑数。

4、血瘀湿痹型主要表现为关节变形、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多在天气湿重时加重。

舌质暗紫或青,苔紫黯或白腻,脉象沉细。

二、中医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风寒湿痹型治疗重点在于祛风散寒,舒筋活血。

常用穴位有风池、大椎、太冲、阳陵泉等,主要配伍取穴配伍为大椎、风池、太冲、阳陵泉。

(2)风湿湿痹型特点是抑制风湿、舒筋活络。

常用穴位有风池、曲池、阳关、养老等,主要配伍取穴为曲池、风池、阳关、养老。

2、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按摩,调理气血、舒筋活络,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改善关节功能。

适用于风寒湿痹型、风湿湿痹型。

3、草药疗法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会配制不同的中药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常用的中药有羌活、细辛、川芎、桂枝、桑枝、乌药、乌梅、当归、川芎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会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来调理身体,促进疾病康复。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以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疾病,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法,可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炎症,改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关 键 词 】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临 床 疗 效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CM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Methods:120 pa-
且患 者较 痛苦 ,治疗 目的难 以 达到 在 腰 椎 麻 醉加 臂 丛麻 醉 下 行 手 月 1 日
中 医 辨证 治 疗 类风 湿 性 关 节 炎 临床 分 析
戴 朝 科 (青 海 省 互 助 县 中 医院 青 海 互 助 810500)
【摘 要】 目的 :探 讨 中 医辨 证 治 疗 方 案 对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患 者 的 临 床 疗 效 。 方 法 :选 取 120例 患 者 ,按 完 全 随 机 法 均 分 为 A、B 两 组 ,对 A组 患者 行 西 医常规 治疗 ,对 B组 患者行 中医辨证 治 疗 ,于 3个 月治 疗结束后 统 计并对 比 两组患 者疗效 。结 果 :两组 患者 均有 一定好 转 ,然 而 A 组总 有效 率及 显效 率显著 低 于 B组 ,差异 具备 统计 学意 义(P<O.05)。结论 :对 类风 湿性关 节 炎患者行 中医辨 证 治疗 ,疗效 更好 ,更 值 得 采 用 。
【中 图 分 类 号 1R25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1004— 4949(2013)09— 105— 02
类 风 湿性 关 节炎 发 病率 高 ,累 及 全 身 ,容 易 造 成 患 者 多 个 关 节 次 5~ 10mg。对病 情极 其 严重 的患 者 ,行 青 霉 素 静脉 滴 注 ,一 日一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辩证论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辩证论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辩证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的持久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血管炎可侵犯全身许多器官,引起系统性病变,故本病又称类风湿病。

多见于青壮年,20~45岁占80%左右,女性较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3。

中医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痹”,中医文献对“痹”的描述很多,其中以“顽痹”、“历节风”比较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

“历节风”一名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其病以“历节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掣”、“诸肢节疼痛”,并认为其病因或禀赋不足,或因调摄不慎,嗜欲无节,逐致气血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既虚,则无以充养筋骨,至虚之处,即容邪之所,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即成斯疾,王焘《外台秘要》亦认为:本病大都风寒暑湿之邪,因虚所致。

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脉结滞,蓄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总之,中医认为本病是在肝肾亏虚的内因基础上,遭受风寒湿外邪而致病。

【病因病机】禀赋不足或调摄不慎,嗜欲无节,致气血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既虚,则无以充养筋骨,至虚之处,即容邪之所,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即成斯疾。

中医认为本病是在肝肾亏虚的内因基础上,遭受风寒湿外邪而致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主要为肝肾亏损和外邪入侵二个方面。

(一)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筋骨既赖肝肾精血津液的充养,又赖肝肾阳气的温煦,如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饮食不节、惊恐、郁怒,使肝肾精气受损,或阳气受损,损伤肝肾,一方面致营卫气血涩滞不行,壅遏于骨节周围而化热,酿痰、留瘀,使关节肿胀变形疼痛,屈伸不利,另一方面,又因卫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阻遏营卫,壅滞经络,深入筋骨,促使病情加重。

(二)邪气入侵:正气不足,则邪气易侵,如汗出当风,居住湿地、以致风寒湿等外邪侵入。

风邪善行而数变,游行全身,使多处关节患病。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关节炎,常累及手、膝、踝等关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由风、湿、寒、热等外邪侵袭体内,导致气血不畅,经络堵塞,导致关节炎症发生。

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时通常主要从疏风祛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方面入手,下面将具体分析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

一、症状辨证:相对于其他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表现比较明显,主要有关节红、肿、热、痛,晨僵等特点。

根据不同的症状可以进行辨证论治。

1.风湿阻络证: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疼痛较重,活动受限,患者感觉浑身沉重,肢体酸痛,舌苔白腻,脉象浮滑。

治疗时要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常用方剂有桂附地黄丸、荆防败毒散等。

4.血瘀阻络证: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痛,痛重不移,关节活动受限,伴有瘀斑或瘀点在关节周围,舌质暗紫,脉象弦细或沉结。

治疗时要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常用方剂有活血祛瘀汤、温经逐水汤等。

二、辨寒热证:根据患者体内寒热的不同表现,可进行辨证论治。

1.寒证:主要表现为关节冷痛,患者寒冷不适,舌质淡白,苔白厚,脉象沉紧。

治疗时要温经散寒,经络通络,如温经逐寒汤、当归寄生汤等。

1.虚证: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痛,疼痛较轻,易疲乏,神疲乏力,舌苔薄白,脉象细弱。

治疗时要补益气血,强健脏腑,如归骨脂酒调、八珍汤等。

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从疏风祛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方面入手,根据病情特点和体质虚实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需要一个过程,患者需要耐心配合治疗,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从而达到治疗的良好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治疗标签: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多关节(主要是小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可能导致严重残疾的疾病,发病最初两年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是决定疾病转归的最重要阶段。

1发病机制RA属中医痹症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热邪乘虚侵入人体,流注经络,留于关节,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和,闭阻不通而出现疼痛、关节肿大、关节周围结节、屈伸不利等症状。

故本病病机以正气虚弱为本,邪滞关节为标,其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不通则痛。

如寒性凝滞,寒邪偏胜,则其痛多较剧而痛处不移,此为“痛痹”;若因素体阳盛或阴虚内热,感受风寒湿外邪,郁久化热,或脾湿内蕴,复感湿热外邪,热邪与人体气血而致使关节红肿疼痛、发热,此为“热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支原体、分枝杆菌、肠道细菌、EB病毒感染有关。

主要病变发生在滑膜,可累及关节软骨、韧带、肌腱及全身组织,引起关节畸形、骨骼肌萎缩、功能活动障碍,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可以导致残疾。

家系研究提示:本病有遗传倾向,HLA-DR分子第三多变区的特定氨基酸顺序,是易患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遗传因素,因人体HAL-DR分子中的决定性成分具有能识别启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抗原的能力。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大分子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E,是一种自身抗体,见于70%的患者血清中,其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

2临床表现四肢远端小关节出现晨僵、呈对称性、肿胀甚至畸形,晚期可影响大关节,病痛可累及腕部、肘部、肩部;踝部、膝部、髋部。

还常累及颈项部、背部、腰部及骶髂关节等。

一般参考世界公认的国际诊断标准是: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1)晨僵至少1 h,且持续时间≥6周;(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且持续时间≥6周;(3)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且持续时间≥6周;(4)对称性关节肿胀,且持续时间≥6周;(5)皮下结节;(6)X线改变(骨质疏松、间隙变窄、囊性变);(7)类风湿因子1∶32。

辨病、辨证、辨病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辨病、辨证、辨病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体会

h
3
2、辨病论治的重要性
辨病治疗是针对疾病的基本规律的治疗方法,它在痹病的论治的
重要性主要有四点,
(1)传统中医辨证方法,基于“有形内必行诸外”的理论,主要是 靠宏观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手段,搜集辨证素材,运用中医理论 归纳分析,“司外揣内”地进行理论思维辨证,正如《医宗金鉴·四 诊心法要诀》所述“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 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虽然辨证论治理论也始 终强调探微求真,辨证精细入微,但其产生,受古代科技水平和时代 的限制,终未摆脱其宏观辨证的局限性,四诊识(证)病的缺陷越来 越多的暴露出来,实难达到万全的境界。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蝶疮流 注)靠仅依靠传统的望闻问切手段,进行辨证论治很难取得显著的临 床疗效。
中医的痹病包含了现代医学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如果机 械的把所有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按痹证为分若干证型用于临 床,可能对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有效,而对类风湿关节炎治 疗较差,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风湿痹病阻经络,热 毒充斥血脉为主,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引起关节变形;与 此相反,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湿热毒痹阻经络、筋 脉、骨节,预后较差,往往引起关节变形,肢体功能障碍 或丧失。
“证”所反映的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阶段的病理概括,即主要矛
盾,这样,辨证论治对不同的风湿病反映的基本矛盾。认识就相对不
足。虽然辨证论治也强调病证结合,既要辨病,又要辨证,但是其重
视程度较辨证而言,多偏重于辨证。
中医治病不但是着重于辨证论治,而且更着眼于辨病论治,辨病 论治,古代前贤已有经典论述,如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前 人医籍中有很多都是病证同治的。
(2)辨病论治还体现在对疾病宏观上总体认识,如病因病机、临床 表现及证侯特点,能掌握痹病的一般发展变化规律等,从而对具体的 论治起到整体指导作用,避免随证变法的被动应付。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关节疼痛、红肿、僵硬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主要与风寒湿邪侵袭关节引起的气滞、血瘀、痰浊和肝肾亏虚等因素有关。

在中医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疏风散寒、活血化瘀、化湿通络、益肝肾等治疗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1.寒湿偏盛型特点:患者关节肿痛,疼痛剧烈,且多以手、腕、膝关节为主,疼痛部位较局限,且伴有寒凝、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身体不适,舌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利湿。

选用温阳祛寒药物,如制附片、独活、防风等进行治疗。

2.湿热夹蒸型特点:患者全身疼痛,关节肿胀红热,疼痛剧烈,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除湿、活血化瘀。

中药方可选用黄芪、白术、赤芍、炮麦芽、地丁等药物进行治疗。

4.痰浊阻络型特点:患者肢体麻木、重肿、关节疼痛,舌苔腻厚,脉濡缓。

治法:祛痰通络、化浊利湿。

中药方可选用海藻、海藻藻、半夏、陈皮等药物进行治疗。

二、治疗1.中药治疗(1)温经理气、化湿通络选用草乌、细辛、防风、桂枝等药物清散肝风,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经理气,化湿通络,以消除痰浊、湿气,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

(2)活血化瘀、益气活血选用当归、川芎、白芍、灵芝、黄芪、人参等药物活血化瘀,益气健脾,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清热除湿、益肝肾选用黄芩、黄连、知母、白术、山药、桑椹等药物清热除湿、益肝肾,以清肝热、益肝肾、除湿利水,调节机体的内环境,增强侵抗能力。

2.针灸治疗(1)主治穴位:风池、大椎、肩髃、阳陵泉等穴位。

(2)调理经络:选取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刺激,以舒缓患者的肌肉疼痛,恢复受损的关节功能,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功能。

3.推拿按摩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适当的推拿按摩手法,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其特点是以多发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全身症状,如疲乏、失眠等。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证”范畴,其病机主要为风寒湿邪侵袭关节,阻滞经络,引发气滞、血瘀,导致关节功能受限、疼痛不适。

在中医的治疗下,除了常规的调理身体、舒筋活络的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疗效最佳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辨证分型1. 风寒湿型主要症状: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疼痛较重,病情反复加剧,乏力,喜温喜按。

舌质:舌苔白腻,脉象沉紧。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活络舒筋。

2. 湿热瘀阻型主要症状: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局部渗出,腻腻不渴,病情重,易出现皮肤溃疡,口腔溃疡等。

舌质: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祛瘀通络。

二、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特点,中医医师会进行个性化的中药处方,常用的药物包括:防风、羌活、红花、当归等,用于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还会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加减药物,以达到最佳疗效。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方法,通过针刺穴位,调理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常用的穴位包括:四神聪、风池、合谷等,搭配适当的针刺手法和灸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按摩治疗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的方法,适用于轻度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患者。

按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法和力度,既可以缓解疼痛,又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

三、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一般来说,患者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大豆制品、海鱼等,对于帮助康复也非常有益。

四、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对于改善关节炎症状,增强身体免疫力有着重要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的全身性滑膜炎为主要病变,侵犯多关节和软组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复杂,可由于风、湿、寒、湿、虚火、痰等内外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失养,痰火互结而致关节疼痛、变形。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结合中医辩证理论来进行治疗,以达到调理气血、祛风湿、温经通络的目的。

下面将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辨证中医辨证是中医治疗的核心理论之一,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结合病史、症状以及脉象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因,进而进行具体的治疗方案。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病机、辨证施治,深刻理解疾病的本质,找出穴位疗法和药方。

1.辨证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主要表现为:(1)气血瘀滞:关节肿胀,红热、麻木和疼痛剧烈。

(2)痰湿互结:患处中度肿胀,压痛,活动受限,受寒则痛加重,患部局部有肿块。

(3)肝肾不足:患者乏力、无力,气短、畏寒,手足发凉,脉沉弦。

2. 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1)疏风祛湿:因风湿邪气侵袭引起的相关症状,如关节疼痛、肿胀等。

(2)活血祛瘀:类风湿关节炎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局部气血瘀滞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3)温经散寒:针对寒湿侵袭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4)益气养血: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气血往往偏虚,需要通过调理气血来改善身体状况。

二、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中药治疗是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通过疏风祛湿、活血祛瘀、温经散寒、益气养血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患者的症状。

具体的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定夺。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汤、活血化瘀汤、温经散寒汤、四逆散寒汤、益气养血汤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取相应的穴位,通过针灸来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患者的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中医辨证论治在其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述,然后详细探讨了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

中医常用的药物治疗、针灸和推拿疗法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均有显著效果。

强调了中医辨证施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的重要性,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通过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和实践,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论治、病因病机、分型、治疗方法、药物、针灸、推拿、辨证施治、重要性。

1. 引言1.1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述引言: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和全身多系统损害。

在中医看来,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痹病”范畴,主要病机为风、湿、寒、热等邪气侵袭关节所致。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体质虚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受邪气侵袭而出现炎症反应。

中医辨证施治类风湿关节炎时,首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全面辨证,确定其病因病机,再根据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原则是祛邪、活血、通络、止痛,以达到改善气血运行,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炎症,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通过中医药物治疗、针灸和推拿等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辨证施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升免疫力,减少复发率,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辨证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风湿侵袭、气血不足和痰湿内蕴等因素。

风湿侵袭是指外感风邪侵袭体表,阻碍气血流通,导致关节疼痛和肿胀。

气血不足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无营养供给,出现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炎和全身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在中医中属于“痹证”范畴。

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时,主要从疾病的病机、病情表现、辨证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辨证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1. 湿热蕴结型:特点:关节红肿疼痛明显,经常伴有发热、口干、口苦、尿黄等湿热症状。

舌质偏红,苔黄腻。

治疗:清热利湿为主,可选用黄柏、藿香等清热利湿药物。

2. 瘀阻阻络型:特点:关节疼痛较为剧烈,活动受限,疼痛可在不同的关节间转移,伴有瘀血倾向,常见瘀斑、瘀点等皮肤症状。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苔黄腻。

治疗:活血化瘀为主,可选用桃红、三七等活血化瘀药物。

3. 寒湿凝滞型:特点:关节疼痛较为重,活动受限,经常伴有寒湿症状如关节僵硬、胀痛、感觉怕冷等。

舌质淡白,苔白腻。

治疗:温经散寒为主,可选用肉桂、附子等温经散寒药物。

4. 肝肾不足型:特点:关节肿痛不明显,多表现为晨僵、活动后缓解。

常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虚症状。

舌质淡红或无光泽,苔白薄。

治疗:补肝肾为主,可选用何首乌、淫羊藿等补肝肾药物。

以上仅是四种常见的辨证类型,实际上类风湿关节炎的辨证可能会混杂多种类型,因此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剂有很多,常用的有清热利湿方如五苓散、两气解毒方如金银花汤,活血化瘀方如祛瘀胺、三七颗粒,温经散寒方如四逆汤、温经丸,补肝肾方如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中医辨证论治需要根据具体个体的病情综合判断,选用适合的方剂和治疗方法,同时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1. 引言1.1 类风湿关节炎概述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特点是关节炎和全身性炎症反应。

患者多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的多关节炎症,常伴有关节肿胀、活动障碍、疲乏、发热等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等均与其发病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年龄多在30至5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病程多变,有的病情缓慢发展,有的病情急骤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关节受累外,类风湿关节炎还可累及其他器官,如心脏、肺部等,严重者还可导致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多为风寒湿邪侵袭关节所致,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论治注重标本兼治,既要缓解炎症,又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到整体调理的目的。

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有效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一、整体观念:中医辨证论治注重将人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

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腑器官之间密切相连,相互影响,疾病不仅仅是某个器官的问题,而是整体失衡的表现。

二、阴阳五行理论:中医辨证论治基于阴阳五行理论,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受阴阳、五行的影响。

通过辨证,找出疾病的阴阳失衡和五行旺衰,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气血津液论:中医辨证论治强调调理气血津液的平衡,认为气血津液在人体内部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与气血津液的运行有关。

四、病因与病机:中医辨证论治强调病因诱发疾病的机理,通过辨证分型,找出病机的不同阶段和特点,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是以整体观念为核心,依托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理论,强调病因病机的辨析,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病情,调理人体整体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2 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1. 辨证求因: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首先要辨明病因,找到病机所在,分清病症表里,从而有针对性地施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为“痹病”,认为是因为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据此辨证:
1.风-行痹:主要表现为游走性关节肿痛,或兼有发热、恶风寒等表证(感冒症状),处方可选桂芍知母汤:桂枝汤去大枣加麻黄,加白术、防风、知母、附子,用于治疗寒热夹杂,寒邪化热。

2.寒-痛痹:主要表现为疼痛较剧,活动受限,遇冷痛甚,得热则减,中药方可选乌头汤:制川乌、麻黄、芍药、甘草、黄芪、蜂蜜
3.湿-着痹:关节疼痛重着、酸楚,伴肌肤麻木,手足困重,苔白腻,脉濡缓。

中药方选薏苡仁汤:薏苡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川乌、麻黄、桂枝;当归、川芎、生姜、甘草。

4.热-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日轻夜重,多兼有发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中药方选四妙散加减。

也可用宣痹汤:连翘、栀子、滑石、防己、薏苡仁、杏仁、半夏、蚕沙、赤小豆皮
久病多瘀、多出现肾虚,治疗以补肾祛寒,活血通络为法:川续断、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制附片;熟地;桂枝、独活、威灵仙;白芍。

本人认为此类病人首辩寒热,其次为肾虚、血瘀,治疗以通经络为主,加虫类药搜风通络,往往可获良效。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知母 2g 0 、女贞 子3 g 0、早莲草3g 0 、白芍至1g 8 ;兼肝 肾阳虚者 加鹿角 胶1g 0 、补骨, 2 、杜仲 1g  ̄1g 2 、巴戟1g 0 、鹿含草 1g 5 、川续断1g 5 、狗 脊1g 5 。根据痛 处的不 同,加用 引经药 ,如下肢痛者加牛膝 1g 5引药下 行 ;腰 痛者 加续 断 、地 龙 、秦艽适 当加量 ,背 痛加 白芷 ;颈痛 者葛 根 、姜黄 、当归 、黄芪加至 1 ̄0 ,坐骨 神经痛者加 白芍 1g 52g 5 、地龙 1g 5 、木 瓜2g 0 、延胡索 1g 2 。水 煎 , E1 ,分2 服用 ,3 天为一个 t剂 次 O 疗程。
治疗 组 临床疗 效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 < 0 5 P . 。结论 中医辨证 治疗 类风 湿性 关节 炎可取得 满 意疗效 。 0 【 关键 词 】 类风湿 性 关节 炎; 雷公 藤 ; 中医辨证 治疗 ;寒 湿 中 图分类 号 :R7 24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 2 9 02- 2 6 1 8 9 2 1 )1- 36 0
1. .2西药治疗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概取温 经散寒 、燥湿通 络的方法 ,而应注 意阴 阳偏衰 ,气血 亏损对
本病 的影响 。笔者根据 20 年5 07 月至2 1年2 收治人 院的均 经临床 01 月 确诊 的类风 湿性关节 炎患者 10 8例患者 分别 采用 中医和 西 医治疗 ,先
将材料总结如下 。
无变化 。
者均符合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9 例患者采用中 0
医辨 证治疗 。对 照组9 例则予 西药 治疗 。辨 证分型 : 组湿 热蕴 阻 O 治疗 2例 、气 血瘀阻 1例 、寒湿痹 阻3例 、肝 肾不足 1例 。对 照组湿热蕴 2 9 O 9 阻2例 、气血瘀 阻2例 、寒湿痹 阻3例 、肝 肾不足 1例 ,两组患者性 0 0 3 7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风寒湿邪入侵体内、机体气血郁滞、阴阳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调理养生两个方面。

一、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和脉象来确定病情的辨证类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 风寒湿毒证: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红肿、活动受限,舌质淡、苔白,脉象浮紧。

治疗方法以祛风散寒、祛湿化痰、解毒止痛为主。

常用药物有羌活寄生汤、夏枯草汤等。

二、调理养生
中医强调治疗的还要注意调理养生,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预防复发。

1. 调理饮食:患者应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葱、韭菜等。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适量的脂肪的食物,如鱼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2. 适量运动:患者应适量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缓解关节僵硬和疼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3. 调节情绪:情绪波动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沮丧。

4. 注意保暖:保持环境温暖,避免寒冷和潮湿的环境,也可以使用暖宫贴、保暖裤等辅助保暖的方法。

中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注重辨证施治和调理养生的综合治疗,通过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及适当的饮食调理、适量运动和情绪调节等,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使用药物和方法,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展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其发病原因多因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多因素的作用。

而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因为风湿病毒侵犯,气血循环
不畅,肝气犯胃或燥火上炎所致。

因此,中医辨证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应强调“以证定治”,进行个体化治疗。

辨证要点:
1. 风湿性关节炎:
此型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多突然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并伴有全身肌肉酸痛、疲乏无力,头痛、眩晕,舌苔薄白、脉象浮数。

治疗原则:祛风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桂枝汤、当归生姜羊肉汤、乌鸡白凤丸等参考方。

此型类风湿关节炎以关节肿痛、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
象缓脆为主。

方药:四君子汤、养阴清肝汤、当归芍药散等参考方。

此型类风湿关节炎以患肢肿胀、疼痛,疼痛难忍,经常会患有黄褐斑、牙痛等病症,
舌质暗紫,苔薄白,脉紧。

方药:桃核承气汤、膏肓止痛丹、血府逐瘀汤等参考方。

此型类风湿关节炎以患处肿胀、热痛明显;全身潮热、多汗;大便黏腻;口干口苦、
苔薄黄烂,脉象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化湿利水。

此型类风湿关节炎以肝肾亏损所致,肝气郁滞、肾阳不足、关节痛,易感寒冷、体重
减轻、水肿、舌苔薄白、脉象缓弱。

治疗原则:滋肾养肝,理气活血。

总之,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复杂多变的风湿性疾病,中医辨证论治应根据患者不同的
证候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强调全面、长期、稳定的治疗,以达到治愈或
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目的。

郭宪章先生辨证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郭宪章先生辨证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伸 蔓 21 年第2 卷第2 Gn u aoTM 21 V13 o d 00 3 期 a u o n C ,00 o2 N. sJ rl f . 2
/一 ~… … … “ “…一“ 、
; ・老 中 医 经 验 ・
、 、
. ‘ . c . … H j. 一 … . . ,I . . ~ 一 一 ~ ) r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46 5 (0 0 — 0 8 0 10 — 8 22 1) 2 0 1- 2 0 0
面应 用 中 医 药进 行 多途 径 多 环 节地 调 节 , 得 了 良好 疗 效 。 取
关键 词
中图 分类 号 : 29 R 4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是 一 种 常 见 的慢 性 病 , 其病 因 目前 尚 不十 分 清 楚 , 发病 机 制 也不 尽 相 同 , 床 表 现 类 型 、 情 其 临 病 轻重 、 后 都 有 差异 , 不 予 适 当 治疗 , 情 往 往 逐渐 加 重 , 预 如 病
日 的热 点 。 郭宪 章 主任 医 师 , 南 郭 氏正 骨 传 人 。 国 首 届 中医骨 河 全 伤 名师 、 肃 省 名 中 医 , 国名 老 中 医药 学 术 经验 工 作 指 导 甘 全
早 中期 较 为 多见 。用 桂 枝合 白虎 汤 加 减 。常 用 药物 如生 石 膏 、 母 、 苡仁 、 冬藤 、 龙 、 枝 、 知 薏 忍 地 桂 威灵 仙 、 甘草 。 案 患 者 , ,8岁 。双手 指 间 关 节疼 痛 2 天 , 身 女 2 O余 周
不适 , 食欲 减 退 , 自觉 关 节肿 痛 发 热 , 热 加 重 , 其 晨起 活 遇 尤 动 时 明 显 , 质 红 , 苔 黄 腻 , 濡 数 。T 3. ℃ ,S : 舌 舌 脉 :7 5 E R 2 m h类 风湿 因子 (F : 8m / , R )阳性 。血 常规 示 W C l.x O/ , B :13 l。L

风湿、类风湿等骨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风湿、类风湿等骨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风湿、类风湿等骨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以肢体痹病为临床特征者,可参照本内容辨证论治。

痹病指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届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痹病在文献上有许多名称,或以病因、或以症状、或病因与症状结合命名,如风痹、寒痹、风湿、行痹、痛痹、着痹、历节、白虎历节、痛风等。

《内经》最早提出了痹病名,并专辟“痹论”篇,对其病因、发病、证候分类及演变均有记载,为后世认识痹病奠定了基础。

如论病因说:“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论证候分类说:“其风气甚者为行痹;寒气甚者为痛痹;湿气甚者为着痹也”。

仲景在《伤寒论》里对太阳风湿,在《金匮要略》里对湿痹、历节风进行了辨证论治,所创立的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至今仍为治痹的常用效方。

隋·《诸病源候论》不仅对痹病的多种临床表现进行了描述,而且在病因学上提出了“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

唐·《千金要方》已认识到有些痹病后期可引起骨节变形,收集了许多治痹方剂,而且有药酒、膏摩等治法。

金元时期,《儒门事亲》对相似的风、痹、痿、厥、脚气等病证进行了鉴别。

《丹溪心法》提出了“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的观点,丰富了痹病的病机理论。

明清时期,痹病的理论有较大发展和日臻完善。

《医门法律》对痹病日久,主张治疗应“先养血气”。

清代温病学的形成,对热痹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有更充分的论述。

痹病久病人络在这一时期受到重视。

.《医宗必读》对痹病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概括,主张分清主次,采用祛风、除湿、散寒治疗,行痹应参以补血,痛痹应参以补火,着痹应参以补脾补气。

《医学心悟》《类证治裁》等医籍也赞同这一观点。

【病因病机】1.正气不足正气不足是痹病的内在因素和病变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论治
①风湿痹阻证:
治法: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

常用药: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川芎,秦艽,桂枝,青风藤。

②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代表方: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常用药:制川乌(或制附片),桂枝,赤芍,生黄芪,白术,当归,生苡仁,羌活,防己,生甘草。

③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代表方:宣痹汤合四妙散加减
常用药:生苡仁,防己,滑石粉,连翘,苍术,黄柏,金银花,萆薢,羌活,赤芍,青风藤。

④痰瘀痹阻证:
治法:活血行瘀,化痰通络。

代表方:小活络丹加减。

常用药:炙乳香,炙没药,地龙,制南星,白芥子,当归,赤芍,川芎。

⑤脾肾亏虚
治疗:健脾益气,补肾祛寒
代表方:补肾祛寒治尪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川续断,补骨脂,制附片,骨碎补,桂枝,赤、白芍,知母,羌、独活,防风,麻黄,苍术,威灵仙,牛膝,炙山甲,地鳖虫,陈皮,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⑥肝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肝肾,蠲痹通络。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加减
常用药:独活,桑寄生,炒杜仲,怀牛膝,细辛,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熟地黄,补骨脂,鸡血藤,乌梢蛇,蜈蚣,地龙,生甘草。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验方
①雷公藤多甙片: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经通络;对缓解关节肿痛有效,是否减缓关节破坏尚乏研究。

主要不良反应是性腺抑制,导致男性不育和女性闭
经。

一般不用于生育期患者。

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色素沉着、指甲变软、脱发、头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骨髓抑制、肝酶升高和血肌酐升高等。

②白芍总苷:祛风除湿,抗炎免疫调节;对减轻关节肿痛有效,有一定的护肝作用,其不良反应较少,主要有腹痛、腹泻、纳差等。

③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可减轻关节肿痛,主要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皮疹和白细胞减少等。

④痹祺胶囊: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⑤昆仙胶囊:补肾通络,祛风除湿。

⑥湿热痹胶囊:祛风除湿,清热消肿,通络定痛。

⑦大活络胶囊:祛风止痛,除湿祛痰,舒筋活络。

⑧追风透骨丸:祛风除湿,通络活络,散寒止痛。

⑨益肾蠲痹丸:温补肾阳,蠲痹通络。

3)外用类:麝香祛风湿膏、消痛贴、骨刺消痛胶囊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他
①针灸疗法:近年来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已取得了不少成绩,对这方面的报道也逐渐增多。

有单独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者,也有针药并施或
用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者。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取肩髃、肩髎、曲池、尺泽、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昆仑、太溪、解溪等穴位;或根据疼痛肿胀部位采取局部取穴或循经取穴。

针刺时根据寒热虚实不同配合针刺泻法、补法,或点刺放血、穴位注射。

②推拿按摩:采用按摩法刺激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运动患者的肢体进行治病的一种疗法。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施行推拿疗法,应由轻渐重,由点到面,由慢而快,由短至长。

即推拿从主要部位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渐渐扩展;用力必须由轻渐重,逐渐升级,以使患者能忍受为度,切忌暴力,以免造成骨折或软组织损伤;推拿速度应由慢渐快,以患者无不适为度。

手法的运用及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手法要求柔和、均匀、有力、持久,从而达到深透作用。

柔和即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要生硬粗暴;均匀即手法动作有节奏,速度不要时快时慢,压力不要忽轻忽重;有力即手法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要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质、病情、部位等不同情况而有所轻重;持久即手法能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而患者不感觉疲劳。

③其他: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中药泡洗、中药熏治、中药全身浸浴、中药穴位贴敷/中医透皮定向治疗、红外线治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臭氧治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