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直立性低血压
益气温阳法治疗直立性低血压性眩晕的体会
中医虽无 直立性低血压 的病名 ,但从 临床表现 看属 于眩晕 、虚 劳、厥证 的范畴 ,且 多为虚证 。《 景岳全 书・ 眩运 》“ 眩晕一 证 ,虚者 十居八 九 ” ,强调无 虚不作 眩。 言其虚 者 ,不 外 四端 ,一者 中气不足 ,《 灵枢 ・ 口问》所
不升 ,虚 阳上越等 ,均属 阳虚 所致 。另外 ,低血压 主要 临床表 现之一 :手足不温 ,中医认 为属 于阳虚证 ,阳虚
为站立后晕 厥,面色苍 白,二便 障碍 ,阳萎 ,心率 可正 常或 明显增快 。直立性低血压在各年 龄组都可见到 ,但
摄荣气 ,使诸 血失道妄行 ,此眩晕 生于血虚 也 。《 内经 ・ 藏气 法时论 》 :肝 虚则 目疏疏无所 见是 也 。李东垣 云 : 思虑 劳倦则伤脾 , 为气血生化 之地 , 脾 升清 阳,降浊 阴 , 今血虚 不能上荣 于脑 , 则眩晕作 矣 。 者 肾精亏 虚 , 内 三 《 经 》即 以肾虚 及髓海 不足 立论 。“ 上虚作 眩 ,是正气 虚 而木 邪干之 也 ”“ 肾虚则 头重 高摇 ,髓 海不足 ,则 脑转 耳 鸣” “ 蒙招尤 目瞑 , ,徇 上实 下虚 , 过在足 少 阴、 巨阳 ” 。 盖 肾为先天之本 ,为元 阴 、元 阳之所 ,主藏 精生髓 ,肾 精亏虚 ,则髓 海空虚 ,上下 皆虚 ,故 脑转耳 鸣 。四者 阳 虚 ,包 括脾 肾阳虚 、心 阳虚衰等 。《 伤寒 论 》论述 “ 肺 痿 吐涎 沫而不 咳者 ,其 人不渴 ,必遗 尿 ,小便数 ,所 以 然者 ,以上虚 不 能制 下故也 ,此为肺 中冷 ,必眩 ,多涎 唾 ,甘草干 姜汤 以温之 ” 。此言 上焦 阳虚 ,清 阳不 升而 致 眩晕 。“ 太阳病 发汗 ,汗 出不解 ,其 人仍 发热 ,心下 悸 ,头眩 ,身纯动 ,振 阵欲辟地 者 ,真 武汤 主之 ” 。此 言 肾阳虚 , 不能蒸腾气 化 , 水气上 犯清 阳而 致 。 素 问 . 《 厥 论 》 日:“ 阳气衰 于下 ,则为寒 厥 ”提 示此 阶段显 著特 征 是晕厥 。《 伤寒 论 》中论述 阳虚致 眩的条 文众 多 。多 与 阳虚有关 。如 阳虚 水泛 ,阳气被郁 ,阴竭 阳脱 ,清 阳
中医如何治疗低血压
中医如何治疗低血压中医治疗低血压多用“升提补气”法为主,补血、补阳和补阴为辅,常用的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八珍汤等。
低血压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头晕、胸闷、心悸、纳呆、精神倦怠、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眩晕”“心悸”“虚劳”等病范畴。
气血亏虚证为本病的核心证候,可以补虚扶正为主要治法,兼顾原发病、诱发病因、体质等因素,予养阴益气、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
(1)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可益气健脾,治疗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2)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炙甘草、当归身。
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治疗①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利,崩漏等;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3)生脉散:麦门冬、五味子、人参。
可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治疗①温热暑热耗气伤津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②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4)八珍汤: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气血双补。
以上方药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规范使用。
中医治疗低血压多用“升提补气”法为主,补血、补阳和补阴为辅,常用的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八珍汤等。
低血压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头晕、胸闷、心悸、纳呆、精神倦怠、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眩晕”“心悸”“虚劳”等病范畴。
气血亏虚证为本病的核心证候,可以补虚扶正为主要治法,兼顾原发病、诱发病因、体质等因素,予养阴益气、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
(1)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可益气健脾,治疗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中医调理低血压的成功案例分析
中医调理低血压的成功案例分析低血压是指人体动脉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低于正常的压力,通常低于90/60mmHg。
中医调理低血压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壮阳补肾、养生保健等方面来提高血压水平。
以下是一个成功的中医调理低血压的案例分析。
这是一个29岁的女性患者,主要症状是出现了长期头晕、乏力、心悸、手脚发凉等低血压的症状。
她之前就医过西医,但是西医反复检查了很多次,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
最终,她来到了一家中医诊所寻求帮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辩证分析,中医师认为这位患者是由于气血虚弱、经络不通而导致的低血压。
根据中医理论,气血虚弱会导致心脏功能不足,经络淤滞会影响血液的流通,从而导致低血压的症状。
中医师制定了个性化的中医养生方案。
首先,他建议患者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
其次,他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的运行。
中医师还为患者开出了一副中药方剂。
这个方剂主要是以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等为主要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活血通络的作用。
患者每天按时服用这副药方,并且坚持了一个月。
在一个月的中医调理之后,这位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
她表示头晕、乏力的症状有所缓解,心悸和手脚发凉的情况也有所改善。
她的血压水平也有所上升,达到了正常范围。
继续调理了三个月之后,这位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血压水平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她感到更有精力,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这个成功的案例表明,中医调理低血压是有效的。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壮阳补肾、养生保健等方面来提高血压水平。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调理低血压需要持续的时间和坚持的治疗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总之,中医调理低血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中药治疗、养生保健等手段,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壮阳补肾,从而提高血压水平。
但是,在选择中医治疗低血压时,患者应该找到一位正规的中医师,并且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不能自行随意调整药物的用量。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临床研究近况
参、 白术 。 水 煎 2次 , 服 日 1 , 月 后 观 察 临 床 症 状 和 体 温 剂 2个 征 变 化 。 结 果 : 效 4 例 , 效 5 例 , 效 2例 , 有 效 率 显 有 无 总 8 .2 。鲍 远 程 认 为 本 病 成 因 以 虚 为 本 , 肾 阴 阳 气 血 俱 18 % 脾
升麻 、 黄各 6 。水 煎分 3次服 。痊 愈 6例 , 7 % ; 麻 g 占 5 好转 2
例 , 2 % 。 停 药 后 随 访 6个 月 以 内 未 复 发 2例 , 月 ~1 占 5 6个 年 未 复 发 2例 , 年 以 上 未 复 发 4例 。认 为 以单 纯 补 中益 气 调 1
S y和 D ae(9 0 首 先 报 道 … 。 S S是 一 种 病 因 未 明 的 以 h r r 16 ) g D 自主 神 经 功 能 损 害 为 主 的多 系 统 神 经 变 性 疾 病 。主 要 侵 犯 脊 髓 侧 角 交 感 神 经 细 胞 、 主 神 经 节 、 干 迷 走 神 经 背 核 、 橄 自 脑 下 榄 核 、 质 、 脑皮 质 、 状核 以 及基底 节 的纹 状体 等部 位 。 黑 小 齿 其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为 直 立 性 低 血 压 、 厥 等 自主 神 经 及 小 脑 、 晕 锥 体 束 、 体 外 系 等 系 统 的 症 状 体 征 , 感 觉 障 碍 及 智 能 障 锥 无 碍 J 目前 现 代 医 学 在 治 疗 上 除 对 症 治 疗 外 尚无 有 效 手 段 。 。 近 年 来 运 用 中 医药 治 疗 本 病 在 疗 效 上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进 展 , 现
如何治疗直立性低血压
如何治疗直立性低血压
一、概述
常常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大家常常熬夜,因为它们,常常没有休息,饮食要注意什么?从而有了一些病,从而影响力大家的身体健康,比如一些电子产品,比如低血压等,让大家的生活常常被它们所使用,常常把很多的时间花在这些东西上,当时的社会,已经有很多东西都在侵蚀着大家的生活,如果患上了低血压该怎么办?平时要吃什么药?常常饮食不规律,
二、步骤/方法:
1、常见的药物治疗就是济生肾气丸右归丸黄芪生脉饮、益心复
脉冲剂等这些药物,六君子丸黄氏健中丸参茸丸,地塞米松补中益气丸补气升提片,低血压的患者可以吃的药有麻黄碱泼尼松,
2、平时饮食要规律,让饮食做到均衡,吃的东西最好是荤素搭配,以此来增强免疫力和增强患者的体质,低血压的患者平时应该多多注意体育锻炼,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切记不要暴饮暴食的,
3、吃太饱反而对身体不好,或吃一些稍微有点咸的食物,可以
适当的喝些茶,低血压的患者平时在吃饭的时候要注意的是不要吃太饱,可以适当的喝点酒,低血压的老人患者可以喝一些淡盐开水,
三、注意事项:
这样对身体是非常不好的,低血压患者平时一定要多多注意休息和锻炼,不要整天吃完了就坐着躺着的,低血压患者可以适当吃些补
药哦,。
老中医10个治疗低血压偏方
老中医10个治疗低血压偏方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但其诊断尚无统一标准。
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74mmHg即为低血压。
根据病因,低血压可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
↓《方1.》↓耳朵心点穴,用耳挖子或手指甲刺痛多次,可强心,恢复血压正常。
↓《方2.》↓牡桂水泡脚治低血压制附片、熟地黄、山萸肉各10克,牡桂、淫羊藿、枸杞子各9克,补骨脂、黄精各12克。
将上药加适量清水浸泡20分钟,煎数沸,取药汁和1500毫升热水同入脚盆中,先熏蒸足部,待温度适宜时泡脚。
每天2次,每次40分钟,20天为1个疗程。
↓《方3.》↓陈皮核桃仁治低血压陈皮15克,核桃仁2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每日2次,连服3日。
↓《方4.》↓甘草、五味子各6~12g,茯苓15g,水煎或泡茶,每日1剂,早晚分服。
↓《方5.》↓干芍药根10g,甘草1g,用30ml水煎,分2次服下,为1内日剂量,长期服用,有效。
此芍药甘草汤对腹痛也有效果。
↓《方6.》↓南沙参、北沙参各80g,黄精250g,桑叶50g,川芎40g。
共研压细末,加入适量蜂蜜,制成丸剂,每次6-10g,每日3次。
治低血压。
↓《方7.》↓桂枝、肉桂、炙甘草各15g。
将上述3味药同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煎煮片刻。
或将各药洗净,同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饮用。
每日1剂,代茶饮用。
温阳升压。
适用于血压偏低、畏寒肢冷、头晕乏力、脉沉迟者。
↓《方8.》↓参芪升压汤【原料】生黄芪15克,党参15克,升麻9克,瘦肉100克。
【做法】瘦肉洗净切块,以上三药一起装入纱布袋内,再放入砂锅中,加水,文火炖煮至肉烂熟,取出药袋,加调料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适合低血压、晕厥。
↓《方9.》↓人参(另煎)3g,黄芪15g,甘草12g,橘皮8g,白术12g,当归10g,细辛3g,枳壳6g,黄麻5g。
水煎服。
↓《方10.》↓鸡肉250g,当归30g,川芎15g,一起放入蒸锅中蒸,熟后趁热吃,每日1次,连吃3天。
中医怎么治疗低血压
中医怎么治疗低血压一、肉桂五味子治低血压【功能主治】升压。
主治低血压。
【处方组成】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低血压患者35例,其中显效26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
二、党参黄芪治低血压【功能主治】升压。
主治低血压。
【处方组成】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黄20克,升麻3克,防风、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56例低血压患者,1年后随访,痊愈32例,好转18例,无效6例。
总有效率89.2%。
三、黄芪当归治低血压【功能主治】补元益精,疏肝升清。
主治体质性低血压。
【处方组成】潞党参10克,炙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鹿角胶10克(烊冲),枸杞子10克,熟地3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醋香附10克,炒积壳15克,葛根10克,陈皮6克,砂仁(后下),山萸肉15克,桔梗10克,细辛3克,麦芽30克,炙甘草10克,红枣5枚,生姜5片。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
30剂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张某,女,54岁,农民。
眩晕旋作,伴头昏、乏力、心慌多年,近已影响劳动及家务活。
面色带白、精神不振、头晕头昏,活动加甚;耳鸣、心慌,全身乏力,腰膝酸软,脉细弱,苔薄白,舌质黯红。
血压10.0/6.0千帕(75/45毫米汞柱),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界限性脑电图,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心率60次/分,S-T段轻微改变。
诊为体质性低血压。
证属肾元不足,肝用疏泄不及,心脑血虚。
按此方治疗3个月痊愈,随访1年,症未复发。
四、制附片枸杞子治低血压病【功能主治】本方温肾填精,适用于肾精亏损所致低血压。
主治头晕耳呜,健忘,腰酸腿软,神疲嗜睡,怯寒,手足不温,夜多小便。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组成】制附片10克,肉桂、仙灵脾各9克,补骨脂12克,熟地、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黄精12克。
低血压中医案例
低血压中医案例低血压是指人体血压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心悸、出冷汗等。
中医认为低血压是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来改善症状。
下面将列举10个低血压中医案例,供大家参考。
1. 案例一:女性患者,23岁,低血压多年。
主要症状为头晕、乏力、心悸,常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采用益气养血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案例二:男性患者,42岁,低血压伴有心悸、出冷汗。
中医辨证为心气不足,治疗方案为补益心气,调理脾胃。
采用养心气汤配合健脾和胃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3. 案例三:女性患者,35岁,低血压伴有头晕、乏力,经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治疗方案为健脾益气,补充营养。
采用补脾益气汤配合补益营养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 案例四:男性患者,50岁,低血压伴有乏力、出冷汗,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肝肾不足,治疗方案为滋补肝肾,调理气血。
采用六味地黄丸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5. 案例五:女性患者,30岁,低血压多年,经常感到头晕、乏力。
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激活身体机能。
采用四物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6. 案例六:男性患者,45岁,低血压伴有心悸、乏力,经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心肾不交,治疗方案为滋补心肾,调理气血。
采用补心肾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7. 案例七:女性患者,28岁,低血压伴有头晕、乏力,常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采用益气养血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8. 案例八:男性患者,38岁,低血压伴有心悸、出冷汗。
中医辨证为心气不足,治疗方案为补益心气,调理脾胃。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中医药治疗低血压目录中医治疗原发性低血压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中药治疗低血压方法中医验方治疗低血压按摩食疗治低血压三个小药方帮你调治低血压民间偏方治疗低血压民间饮食治疗低血压低血压的饮食疗法老年人低血压的小妙方低血压患者自我按摩疗法补中益气汤治疗低血压低血压病人推荐饮食疗法低血压治疗偏方治疗低血压民间小偏方阿胶可改善低血压症状中医治疗原发性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相当于中医“眩晕”、“虚劳”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体倦乏力,心慌,气短懒言,记忆力减退,易患感冒,劳累后病情加重等。
青年妇女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经量少,经色淡红。
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生黄茂10g 党参15g 桂枝10g 当归10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白芍12g 炒白术12g 升麻6g 炙甘草6g 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服。
早晚空腹各服1次,10剂为1疗程。
加减:气阴两虚,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加构祀子129,熟地黄15g;气血两虚明显,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黄茂、当归用量加倍,另加桑堪子12g;脾肾阳虚,腰膝凌痛,畏寒肢冷加制附片10g;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多梦易醒加地骨皮10g,生龙骨生牡砺各25g。
低血压由其他原因引起者,临床上必须治疗原发病才能获愈;亦有属于体位性低血压者,但相当部分患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属所谓原发性低血压。
慢性原发性低血压病因多为禀赋不足,气血亏虚,加之劳伤而发。
心主血脉,心气虚则脉道不利,运行无力,可见心慌,气短,血压较低,脉细无力;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出现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
气血来源于脾胃的正常运化转输。
若脾失健运,不能化生阴血,则影响气血的生化,出现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营卫不和,畏寒汗出,进而促成气血俱虚。
本方中桂枝重在振奋心阳,温经通脉,温荣营血以助气化,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作用;党参、生黄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和血脉;白术、炙甘草、大枣调和营卫以通血脉;更助升麻提升气血的作用,共奏益气养血,和营通脉之效汽血得充,心血得养,脉运畅达,则诸症俱消,低血压亦随之而趋升至正常。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怎样治疗?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应该吃什么药。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由于本病原因未明,故防治有一定困难,主要措施包括:
1.起床走动及体位改变时,动作要慢,避免骤然起立。
平时宜穿弹力袜、紧身裤或用弹力绷带,以减少直立时下肢静脉血液淤积。
2.饮食方面除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外,可适当增加食盐量,以增加血容量。
3.中药可按低血压病处方随症加减。
4.配用下列药物包括:9-α氟氢可的松首剂0.1mg/d,可渐增至0.3mg/d,维持量为0.05mg/d;地塞米松初用量为
3.75mg/d,逐渐减量至1.5mg/d维持;苯丙胺5~10mg,1~3次/d;左旋多巴0.1~0.25g,2~4次/d;麻黄碱15~30mg,3次/d;谷维素10~20mg,3次/d等。
其他支持疗法如三磷腺苷(ATP)、辅酸A、泛癸利酮(辅酶Q10) 、肌苷、维生素B族也可选用。
*2、预后
年龄在60岁以下,没有心脏病的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反复、多次晕厥发作,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者预后较差。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怎么治疗,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低血压中医治疗方法
低血压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低血压病主要是心脾阳虚,阳气不足,血行乏力所致。
因此,主要治则是温补通阳,佐以补脾健运。
一般情况下可用肉桂、桂枝、甘草各10g,1剂/d,水煎服或泡开水当茶饮。
若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30~50g。
舌红少津咽干者加麦冬15g、五味子10g。
此外,根据辨证施治,可辅以中成药如归脾丸或人参营养丸等也有一定疗效。
低血压西医治疗方法
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应定期随访,因为某些所谓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转变为低血压病,也可能原属病理性低血压病,只是早期未能发现有关病理改变而误认为是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2.原发性低血压病的治疗包括以下几点:
(1)饮食营养方面应给予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和烟酰胺(维生素PP)等。
适当饮用咖啡、可可和浓茶,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血管舒缩中枢功能,有利于提升血压和改善临床症状。
此外,饮用蜂蜜或蜂王浆也有裨益。
(2)适当参加运动和医疗体育:如医疗体操、保健操、太极拳、气功、按摩以及理疗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压。
(3)对于上述治疗无效:且临床症状严重者,可酌用小剂量激素,如9-a氟氢可的松0.1mg/d开始,根据治疗反应逐渐增加剂量,本药具有水钠潴留作用,通过增加血容量而提高血压。
必要时可辅以咖啡因、麻黄碱(15~30mg,1~3次/d)和盐酸士的宁肌内注射。
此外,根据临床症状可予以对症治疗。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的临床体会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的临床体会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Shy-dragon综合症)是一类以自律功能衰竭突出的多系统萎缩性疾病。
本病由于植物神经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应激反应减弱引起,最主要的症状是病人取直立位时血压显著降低导致全脑供血不足,常伴有锥体束征和小脑症状。
近年来我们应用中医学辨证理论治疗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宜而致肾精亏耗,不能生髓;脾胃素弱而致气血生化无源,元气失充。
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上下俱虚;气虚则清阳不展,升举无力;血虚则血不上承,脑部失养。
诸因相合,而发本病。
2.辩证论治2.1脾虚气弱证:表现为形体消瘦,脘腹作胀,伴神疲倦怠,声低懒言,动则气促,头晕目眩。
或便意频数,或久泄不止,或子宫下垂、舌淡苔白,脉细弱或缓弱。
治宜健运脾胃,补中益气。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若畏冷加仙茅、仙灵脾;小便频数加益智仁;气滞加木香、枳壳;头痛加蔓荆、川芎、藁本。
2.2脾肾阳虚证:表现为头目晕,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久泄不止,完谷不化,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或淡嫩,舌苔白滑,脉弱或沉迟无力。
治当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方用附子理中汤化裁。
腰膝痛加川断、牛膝;少腹拘急加乌药、香附;腹泻加肉豆蔻、补骨脂。
2.3肾阳亏虚证:畏寒肢冷,腰痛脚软,阳萎精冷,头昏而空,小便频而清长,夜尿多,或见心悸气短,或经常浮肿,下肢肿甚,尿少,舌淡胖苔白滑,脉虚弱或沉。
治宜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方用右归丸加减。
阳萎、性欲减退加巴戟天,肉苁蓉;浮肿尿少加云苓、泽泻、车前子;五更泻加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
另据报道有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用补阳还五汤化裁,气阴两虚证用生脉散加味,气血两虚用十全大补汤加减而获效的。
3.验案举例3.1 患者女,68岁,2012年元月17日初诊。
患者三年前始见走路不稳,近半年来上症加重,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容易倾倒,伴头晕目眩,偶有一过性晕厥。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的中药治疗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的中药治疗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自主神经发生变性(是交感神经系统)阻断了参与血压调节的压力感受器的反射弧导致血压调节失常所致。
目前这个病西药没有特效药,病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人体站立时因受地心吸力的影响,约有300~400ml的血液淤积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可比卧位时降低25%左右血压可下降。
正常人当血压刚开始下降时,即能迅速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使这些区域发放到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性冲动的频率和速率减少,反射性地使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释放到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量增多,作用于周围血管和心脏,导致小动脉收缩和心率增快此外,血管系统的压力感受器对于静脉淤血也可引起血管收缩效应,以及下肢肌肉张力增加和等长收缩迫使血液通过静脉瓣通向心脏,这种肌肉泵作用也可增加回心血量,从而阻止心排血量的急剧下降另外,体位改变时通常会发生过度换气产生反射性静脉张力增高,这也有助于心脏的充盈和血压的升高正常人由于具有上述调节机制,故由卧位直立时不会发生明显的血压降低。
凡是破坏了上述调节机制的某一或某些环节,都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直立性低血压除上述中枢神经对血压调节的功能失常导致升压机制障碍而血压过低的原发性疾病外,还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包括:1、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结核、脊髓横断性损害、脊髓空洞症、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多发性硬化、亚急性联合变性、震颤麻痹等。
2、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嗜铬细胞瘤等3、药源性服用神经节阻滞药、降压药血管扩张剂等。
4、自主神经病变如交感神经手术后。
5、其他淀粉样变、严重贫血恶病质、久病卧床等。
本文主要是谈中药治疗 .shy-drager氏综合征:临床表现症状有,植物神经症状早期出现并多样化,如直立性低血压所致失神、阳痿、排尿障碍等。
常见小脑性共济失调以及锥体外系受损的症状及体征。
目前这个病西药没有特效药物,本人在研究血压异常的治疗中根据自己的对于血压认识的中医理论创新,治疗这个病取得的较好的疗效,现在把治疗经验奉献给此病的患者。
直立性低血压治验(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饮)
直立性低血压治验(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饮)患者唐XX,老年男性,93岁,因“发作性头晕半月余”于2018年10月11日来诊。
患者半月余前(2018年9月15日)开始出现起床后头晕,数秒缓解,每次发作均在体位改变后出现,无视物旋转、恶心、呕吐。
服用地芬尼多25mg tid 头晕可稍缓解,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查坐立位血压变化明显。
患者自发病以来:纳可,便稍干,偶有咳嗽、白痰,眠差。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曾有晕厥史(具体不详)现服用阿司匹林1片,可定半片qd。
查体:卧位:140/110mmHg,坐位:110/90mmHg,立位:110/80mmHg。
心率55bpm。
神清语利,颅神经(-),四肢肌力V 级,双侧共济失调(-),余神经查体(-)。
辅助检查血常规:Hb 115 g/L,RBC 3.17*109/L,头颅CT:脑干、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半卵圆中心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脑白质变性。
脑萎缩。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HR 55bpm。
中医望闻切诊:脉沉细迟短、寸弱;苔薄,质暗红。
西医诊断:直立性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
中医诊断:眩晕治则:温补心肾、益气养阴。
麻黄附子细辛合生脉饮加减:麻黄6g 附子10g 细辛5g 红参15g西洋参15g 麦冬30g 五味子10g 天麻20g炒白术15g 法半夏30g 炙甘草30g 桂枝15g7付,水煎服,日一付,早晚分服二诊(2018年10月18日)患者仍有头晕,较前改善明显,眠可,卧位130/65mmHg、坐位115/55mmHg、立位128/60mmHg,心率60bpm。
脉沉细缓,苔少,质嫩红。
上方改细辛6g。
按:直立性低血压指患者由平卧位改为站立位3min内,收缩压下降≥20mmHg( 1mmHg = 0. 1333kPa) 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
在病理生理基础上,直立性低血压可以分成结构性(神经源性) 和功能性所致的自主神经系统障碍两类。
中枢神经系统对血压进行长期与短期调节以维持血压稳态,短期调节主要通过接收压力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的信号以负反馈调节机制来调节血管舒缩;长期调节依赖更加复杂的机制对心血管系统进行调控,包括交感神经对血管舒缩的控制、肾脏对体液的调节、尿钠的排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等途径调控血压。
中医对血压低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血压低,又称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通常成年人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20mmHg,舒张压60-80mmHg。
血压低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晕厥。
中医认为血压低与气血不足、脾肾亏虚、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血压低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病因病机1. 气血不足: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若气血不足,则不能充养全身,导致血压偏低。
2. 脾肾亏虚:脾主运化,肾主水液,脾肾亏虚则水液代谢失常,导致血压偏低。
3. 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导致血压偏低。
4. 湿邪内阻:湿邪困阻脾胃,影响水液代谢,导致血压偏低。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调整饮食(1)饮食宜清淡:低血压患者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3)适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调节血压。
2. 中药治疗(1)气血不足型治法:益气养血,调和阴阳。
方剂:八珍汤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加减:若兼有气虚,加黄芪、党参;若兼有血虚,加阿胶、枸杞子。
(2)脾肾亏虚型治法:健脾益肾,温阳益气。
方剂:金匮肾气丸加减。
药物组成: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
加减:若兼有气虚,加黄芪、党参;若兼有血虚,加当归、阿胶。
(3)气滞血瘀型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加减:若兼有气虚,加黄芪、党参;若兼有血虚,加阿胶、枸杞子。
(4)湿邪内阻型治法: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方剂:甘露消毒丹加减。
药物组成:黄芩、黄连、栀子、泽泻、白术、茯苓、甘草。
加减:若兼有气虚,加黄芪、党参;若兼有血虚,加当归、阿胶。
3. 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足三里、气海、关元、脾俞、肾俞、太冲等穴位,施以补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补中益气汤联合小剂量盐酸米多君片治疗帕金森病直立性低血压疗效研究
补中益气汤联合小剂量盐酸米多君片治疗帕金森病直立性低血压疗效研究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摘要:目的:探究补中益气汤联合小剂量盐酸米多君片治疗帕金森病直立性低血压的效果,并作分析。
方法:采用红蓝球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3年收治的84例帕金森病直立性低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米多君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使用盐酸米多君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补中益气汤。
治疗完成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血压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的血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帕金森直立性低血压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小剂量盐酸米多君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帕金森症状,改善患者的低血压情况。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盐酸米多君片;帕金森直立性低血压;治疗有效率;血压变化情况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运动功能障碍、肌肉僵硬和震颤。
除了这些典型的症状,帕金森病患者还经常伴有多种非运动症状,其中之一是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是一种在站立时血压显著下降的病理性状态,导致患者出现晕厥、眩晕和其他相关症状。
临床上治疗该病的药物主要有: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1]。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2],帕金森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因此,一些中医药方剂被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及其相关的直立性低血压症状。
补中益气汤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据称具有补益脾胃、增强气血功能的作用,可能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直立性低血压症状有一定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小剂量盐酸米多君片对帕金森病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估其对病情的影响,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红蓝球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3年收治的84例帕金森病直立性低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中医补气养血调治低血压
中医补气养血调治低血压低血压按按合谷穴□ 王金山安徽省中医院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血压长期低于90/60毫米汞柱,常见的有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
前者主要见于体质较弱的女性和脑力劳动者,一般症状不明显;后者又叫直立性低血压,常在平卧、下蹲突然站起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此时会出现眩晕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
一般来说,低血压患者如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但需注意日常生活调护。
经常按揉点压合谷穴,对低血压患者的短暂升压大有裨益。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易的方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或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临床研究发现,经常按揉点压合谷穴,有一定的升压作用;若按揉点压的次数多、时间长,血压的上升幅度也就大且平稳,即使停止按揉了,其血压下降速度也较缓慢。
具体操作如下:将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即虎口处),拇指用力按揉点压10~20次,双手交替进行。
每天可进行2~3次甚至更多。
按压此穴不仅可升提血压,且有疏风解表、开窍醒神、明目等功效,可缓解办公一族因为久坐以及看电脑所引起的头痛、头昏、颈肩背酸痛、眼睛干涩、便秘、失眠等症状。
另外,若能同时配合按揉百会穴,升压的效果将更明显。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具体做法是:每天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
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以及空腹饥饿时一般不要按压此穴。
中医补气养血应对低血压问:平时说起血压病只说有高血压,可是我的血压比人家低,常常只有90/60mmHg。
除了手脚怕冷外,经常出现头晕、眼花和心悸等症状。
我希望医生有什么中药疗法能改善我的症状,帮助我走出困境。
邯郸路读者高唐锦答:高血压是人体的高危因素,这是不少人皆知的医学常识。
殊不知,低血压对人体也是有害无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直立性低血压
*导读:老年人是直立性低血压的高发人群,在老年人中约15%-20%患有直立性低血压。
在中医看来,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主
要分为五个类型,分别是脾虚气陷,心脾气血两虚,心阳气虚,脾肾两虚以及肾阳虚。
以上病症的患者除了会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还会伴有其他症状。
……
老年人是直立性低血压的高发人群,在老年人中约15%-20%患有直立性低血压。
在中医看来,引起直立性低血压主要分为五个类型,分别是脾虚气陷,心脾气血两虚,心阳气虚,脾肾两虚以及肾阳虚。
以上病症的患者除了会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还会伴有其他症状。
*脾虚气陷证
患者会出现气短,眩晕,精神不济,食量少,面色萎黄。
这类患者需要补气升提。
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主方: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15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甘草10g。
*心脾气血两虚证
此类型的患者多伴有心悸,失明多梦,健忘,经常性头晕,四肢无力,大便稀溏。
需要补益心脾和气血。
可用归脾汤加减:党参15g,炒白术20g,黄芪30g,当归10g,茜草15g,仙鹤草
15g,生地炭20g,川续断20g,茯苓15g,甘草5g。
*心阳气虚证
心阳气虚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怕冷,四肢冰冷,脸色苍白等。
需要温补心阳,可用保元汤加减,主要药材有人参、黄芪、肉桂、甘草。
*脾肾两虚证
脾肾两虚的人士通常四形体消瘦,无精打采,还伴有小便频繁,腰酸膝软,腹胀等。
需要补益脾肾,用大补元煎加减,主要有人参少用10克,熟地用6-9克,杜仲6克当归-9克(若泄泻者去之) 山茱萸3克(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枸杞6-9克炙甘草3-6克。
有效固本培元,大补气血。
*肾阳虚证
患者多出现畏寒肢冷,腰酸背痛,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夜尿频繁,性欲减退,脸色苍白等。
需要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温补肾阳,主要含有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制)、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