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不同测定规程的比较

合集下载

处方剂量计算

处方剂量计算

医生的处方剂量应为:
Dm=DT/(TMR • FW • ft • SAD因子 • OAR)
模体中任意一点的吸收剂量是由原射线和散射线
两部分组成,当射野改变时,散射体积发生变化,其
是必影响该点的总剂量。根据肿瘤的形状而设计的照 射野不一定是个方野,可能是个矩形野,而且更不可 能都是10cm×10cm的照射野。因此,医生开出的处方 剂量应做总散射因子Sc,p的修正。
度剂量和组织最大剂量比又不能全都列表和测
量,则需进行对方野的等效变换。
射野等效的物理意义是:如果矩形或不规则形射 野在其射野中心轴上的百分深度剂量或组织最大剂量 比与某一方野相同时,该方形野叫做所使用的矩形野
或不规则射野的等效射野。
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其中最为简捷的方发 是查表,表3 矩形野与方野等效转换表给出的数据可供临 床 使 用 , 它 刊 登 在 英 国 放 射 学 杂 志 增 刊 上 ( BRJ
但它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测得的PDD数据进行计
算和处理后,获得TMR数据。
组织模体比TPR与百分深度剂量PDD测量方法的比较
放疗中通常采用列表的方法,表示各种大
小方形野的百分深度剂量(PDD)和组织最大
剂量比(TMR)随组织深度的变化,但因临床
上经常使用矩形野和矩形或方形野加铅挡块形
成的不规则照射野,而对这些照射野的百分深
峰值吸收剂量深度,do=dm处。
根据患者体内任一深度 d 处的百分深度 剂量PDD和应给予该深度处肿瘤照射的剂量 DT ,可以计算出医生开出的处方剂量 Dm 即:
Dm=DT/PDD
例如:一患者的肿瘤中心位于其体内 6cm深度 处,其照射野 FSZ=4cm×4cm ; PDD ( 6cm ) =86.2% , 若肿瘤剂量 (DT) 需 300cGy/ 次,则医生开出的处方 剂量(Dm)应为:

对高能光子束输出剂量的测算

对高能光子束输出剂量的测算
Ra itOn o o hy , 9 d a c lBilP s 1 93, 7: 7 —4 2 43 47;
统计方法 : 应用 S S 1. P S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 1 结果 :对 5 5例患者分析得出利用真空垫加 热塑型体膜对 三维适形 患者的体位 固定技术所造 成的摆位误差较小 ,数据 如 图所示 , 头尾方 向的摆位误差高于其它两个 方向 , 且男性与 女性 的摆位误差无明显差异。 表 1 真空垫加 热塑型体膜对摆位误差 的总体影响
综合论述
・ 3・ 2
差较小, 头尾方向稍大 , 且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 , 建议 C V外放 T f v时除考虑呼吸运动产生 的误差外 ,还应考虑患者在重复摆 r r 位时的误差 , 以保证三维适行放射治疗的准确实施。 [ 考文献 ] 参
胡 逸 民 .调 强 适 形 放 射 治疗 .殷 蔚伯 , 谷铣 之 主编 , 肿 瘤 放 射 治疗 学 , 3版 , 京 : 国协 和 医科 大 学 出版 第 北 中 社 ,0 2 1 9— 1 ; 20 .7 2 1
E rd e S C. e p n o l e Y. l rS H. ta. o M - ri g S p e w o d Mu l e 1 P r i e t ma
g n o a s s e i g t se ss t— u los, n rmo in a d tm o h n- p eT r mio to n u rs r i
淮 安 楚州职 教 中心 (2 2 0 吴 万全 2 30 )
在我国 , 于高能光子在水模体中的吸收剂量测算 , 对 主要
是 根 据 国 际 原 子 能 机 构 第 2 7号 技 术 报 告 (ne aoa Ao i 7 It t nl tmc n r i

高能光子束和电子束临床剂量校准方式比较

高能光子束和电子束临床剂量校准方式比较

电离室空气吸收剂量因子ND的计算
• 当以剂量计的空气比释动能校准因子NX计算ND时
• ND 是电离室空腔的空气吸收剂量因子 • NX为照射量校准因子,单位是C/KG/DIV • W/E是一个电荷的每对离子消耗的平均能量,W/E=33.97J/C • KATT是电离室壁及平衡帽对射线的吸收和散射的修正 • KM是室壁及平衡帽材料的非空气等效修正
OF ABSORBED DOSE TO WATER
TRS277适用范围
TRS398适用范围
TG51适用范围
报告形成于 1998年,仅概 括了Photon 、 Electron 射线
TRS398更新与2006年
报告形成于 1999年,仅概 括了Photon Co-60 ---50MV、
Electron
0.994
0.665
校准深度;有效测量点
• 关于水模体中吸收剂量的校准深度,对于X射线,其辐射质(TPR(20/10))的大小来确定, 当≤0.7时,为5CM ; 当>0.7时为10CM。
• 对于电子线,其校准深度,可根据能量大小来选择。
• 有效测量点 : 对于高能X(Γ)射线,其有效测量点向射线入射方向移动0.6R ; 对于电子束移动0.5R,R为电离室的内径(MM) I50 = 0.6R50-0.1
M = M0*KTP*PS *CF
100CGY = 100MU*CF*0.905*0.997*0.985*1.121* 0.994*0.993
CF = 1/0.9834 = 1.0169 (FROM NX , CF = 1.0105) DIFFERENT : 0.6%
不同厂家电离室参数
KQ高能光子指型电离室 TPR20,10
4Mev---50Mev 射线

放射物理模拟试题

放射物理模拟试题

放射物理防护模拟试题题库一单选题(共1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 L壳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多少?A 2 B4 C6 D8 E102 光子能量的表达式是哪项?(C为光速,h是普朗克常数)A E=hCB E= hC/λC E=hλD E=hλ/CE E=Cλ3 只有当入射X(γ)光子能量大于多少时才能发生电子对效应?A 200KevB 400KevC 1.02MevD 1.25 MevE 1.33 Mev4 用于放射治疗吸收剂量校准及日常监测的主要方法是:A 量热法B 电离室法C热释光法 D 半导体法 E 胶片法5 指形电离室壁多选用什么材料?A 铝B 碳C石墨 D 酚醛树脂E塑料9 以水为吸收介质,康普顿效应占优势的能量段是:A 1-10KevB 10-30KevC 30Kev-25MevD 25-100MevE 100-125Mev10 以下哪项为天然放射性同位素?A 镭-226B 铯-137C 钴-60D 铱-192E 碘-1251 阿伏加德罗常数NA约为:A 6.022045×1023B 6.022045×1025C 5.022045×1023D 5.022045×1025E 6.022045×10212 原子序数大于()的元素都不稳定。

A 25B 28C 35D 52E 823 ()发生光电效应的概率最大。

A K层B L层C M层D N层E P层4 关于康普顿效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光子和轨道电子相互作用后,损失一部分能量并改变运动方向,电子获得能量而脱离原子的作用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

B 在入射X(γ)光子能量一定的情况下,散射光子能量随散射角增大而减小。

C 散射角一定的情况下,散射光子能量随入射X(γ)光子能量增大而增大。

D 散射角一定的情况下,反冲电子动能随入射X(γ)光子能量增大而减小。

E 每个电子的康普顿效益总截面、转移截面和散射截面均与原子序数无关。

上海肿瘤学模拟题2021年_真题-无答案023

上海肿瘤学模拟题2021年_真题-无答案023

上海肿瘤学模拟题2021年(131)(总分95.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摆位时尤其要注意楔形板的A. 大小位置B. 上下位置C. 左右位置D. 前后位置E. 度数和方向2. 体内照射中心轴上任一深度的吸收剂量率与照射中心轴上参考点的吸收剂量率之比的百分率定义为A. PPDB. TMRC. TCRD. PDDE. TAR3. PTV的定义是A. 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设备的诊断、可见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恶性病变范围,包括转移的淋巴结和其他的转移病变B. 为达到根治或姑息治疗的目的,按照特定的时间一剂量模式,给予一定剂量的肿瘤区和(或)亚临床病灶的范围C. 临床靶区加一内边界的范围D. 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选择和确定的至少应达到的剂量水平所包括的范围E. 包括内靶区和考虑由于摆位误差、体位重复性等因素而外放的范围4. ICRU29号和50号报告建议,用来表示靶区剂量的有A. 最小靶剂量B. 最大靶剂量C. 平均靶剂量D. A+BE. A+B+C5. 放射治疗过程中,评价照射方案参与人员有A. 医生、物理师和技师B. 医生和物理师C. 医生和技师D. 技师和物理师E. 物理师6. CT图像用于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原理是A. 可以获得患者的生物功能状态B. 可以反映患者肿瘤的代谢状况C. 根据CT值能够得到组织的密度值D. CT扫描具有较低的密度分辨率E. CT扫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7. 以临床剂量学原则评价一个放疗计划,不包括A. 是否可以顺利的实施B. 是否满足临床的处方剂量要求C. 是否还有可以改进的余地D. 是否考虑了患者治疗费用E. 治疗的实施效率8. 影响射线百分深度量的因素中,下列错误的是A. 射线的种类B. 射线的能量C. 照射面积D. 照射部位E. 源皮距离9. 高能X线(能量大于25MV)相对低能X射线的骨吸收剂量较高,是因为A. 光电效应B. 康普顿效应C. 光致核反应D. 电子对效应E. 核聚变效应10. 高能电子线深度曲线可以分为主要的三个区,这三个区划分的剂量点是A. d100和d90B. d100和d85C. d85和d90D. d50和d85E. d95和d10711. 两相邻射野以互相垂直的角度入射,SSD均为100,射野边长均为20cm,在深度5cm 处边缘相接,若得到比较均匀的剂量分布,则两野在皮肤表面的间距为A. 6mmB. 10mmC. 5mmD. 8mmE. 5.5mm12. 靶区适形度是描述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与靶区形状适合情况,定义为A. 处方剂量面所包的体积与计划靶区的体积之比B. 照射体积与计划靶区的体积之比C. 治疗靶区与计划靶区的体积之比D. 靶区的形状与剂量的分布形状一致E. 照射的形状与剂量的分布形状一致13. 目前关于射野入射方向的研究认为,对未经调强的均匀射野,如果射野数____,射野入射方向对剂量分布影响很大A. n小于3B. n≤3C. n≥2D. n=4E. n>314. MLC动态调强的特征是A. MLC形成多个子射野B. stopandshotC. 旋转调强D. MLC运动和照射同时进行E. 以上都不是15. 与独立准直器、MLC运动调强相比,以下不是电磁偏转扫描技术的优点的是A. 光子利用率高B. 漏射线和半影小C. 治疗时间短D. 实现质子、电子束的调强E. 电子、X线治疗转换容易16.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的概念是____提出来的A. KarolinskaB. CarolC. LarsLeksellD. BjarngardE. Makie17. 直线加速器为基础的X线SRT使用的射野大小为A. 直径≤50mmB. 直径=50mmC. 直径≥50mmD. 直径≤18mmE. 直径≥18mm18. 建立患者治疗部位的坐标系,进行靶区和重要器官及组织的三维空间定位和摆位A. 治疗计划系统B. 立体定向系统C. 准直器系统D. 治疗实施系统E. 治疗验证系统19. 要在记录单上留有摆位人员和记录人员的签名位置,并且每执行完一次必须A. 签名或盖章B. 放疗医生检查C. 放疗护师登记D. 放疗物理师验证E. 设备工程师维修20. 下列不是查PDD必不可少的条件的是A. 能量C. 肿瘤深度D. 照射野面积E. 照射时间21. CTV的定义是A. 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设备的诊断、可见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恶性病变范围,包括转移的淋巴结和其他的转移病变B. 为达到根治或姑息治疗的目的,按照特定的时间一剂量模式,给予一定剂量的肿瘤区和(或)亚临床病灶的范围C. 临床靶区加一内边界的范围D. 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选择和确定的至少应达到的剂量水平所包括的范围E. 包括内靶区和考虑由于摆位误差、体位重复性等因素而外放的范围22. 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对放射治疗参考点的描述,下列正确的为A. 该点的剂量可以估计出照射范围B. 该点位于建成区内C. 该点位于剂量高梯度区D. 该点位于GTV的几何中心E. 通常推荐各射野的中心轴的交点23. 放射治疗过程中,第一次治疗摆位由以下哪些人参与A. 医生、物理师和技师B. 医生和物理师C. 医生和技师D. 技师和物理师E. 技师24.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阶段不包括A. 输入及登记患者影像资料B. 定义解剖结构C. 验证患者的摆位准确性D. 确定射野参数E. 评价治疗计划25. 放疗计划验证不包括的内容是A. 治疗机等中心B. 治疗机定位激光线C. 患者几何位置D. 治疗机绝对剂量E. 患者身体情况26. 下列不是高LET射线的优点的是A. 剂量曲线具有Bragg峰B. 氧增强比低C. 对细胞生长周期依赖小D. 亚致死损伤修复低E. 经济,实用27. 对一般(20cm)体厚的放疗患者,哪种范围能量的X线比较理想A. 6~15MVC. 10~25MVD. 6~25MVE. 10~15MV28. 高能电子线的剂量跌落区位于哪个深度剂量之后A. 50%B. 60%C. 75%D. 85%E. 95%29. 电子线很容易散射,导致50%剂量线的扩散角呈现一定的特征,下列不正确的是A. 扩散角与能量有关B. 扩散角与射野几何形状有关C. 扩散角与入射角度有关D. 扩散角与照射剂量率有关E. 扩散角与射野大小有关30. 用适形射野,配合使用多野结合、楔形板、组织补偿技术等,以下哪种情况最有可能使其高剂量区分布形状与靶区一致A. 靶区很大、形状不规则且沿纵轴方向扭曲B. 前列腺、鼻咽癌等肿瘤C. 食道、气管、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等部位的肿瘤靶区D. 病变周围有较多的重要器官、靶区呈凹形E. 对于小体积、形状比较规则的凸形靶区31. 当调强束照射且射野数很多时,射野可以,这样可以较好地控制靶区的剂量分布A. 直接穿过重要器官B. 避开重要器官C. 减少D. 增加E. 不变32. 实施调强治疗时,加速器控制界面上的MUs表示A. 标准剂量B. 吸收剂量C. 照射量D. 剂量仪的跳数E. 处方剂量33. V olumeBox是指A. 独立准直器B. 非独立准直器C. 孔雀系统准直器D. 棋盘式准直器E. 多叶准直器34. 决定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靶区及重要器官的位置精度不包含A. CTM/RIDE线性B. 立体定向定位框架C. 三维坐标重建的精度D. 立体定向摆位框架E. 小野剂量分布的测量35. ____的基本任务是实施立体定向照射A. 治疗计划系统B. 治疗实施系统C. 准直器系统D. 立体定向系统E. 治疗验证系统36. 下列关于放疗技术员工作的基本要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每日工作前检查治疗机设备状况B. 检查各项安全指示灯及仪表各项指标是否正常C. 检查机器各项运动是否正常D. 检查各种常用摆位辅助装置是否齐全E. 检查治疗计划系统运行是否正常37.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治疗条件不对或医嘱不清时暂停治疗B. 机头、机架、床转角方向有误时暂停治疗C. 剂量计算有误时暂停治疗D. 无上级医生核对、签字的治疗计划暂可治疗E. 铅挡块与照射野不符时暂停治疗38.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每个治疗室必须安装应急灯B. 新患者治疗前要交代好注意事项C. 对行为不能自控或神志不清的患者体位要加绷带固定D. 每次治疗完,患者不需要等技术员进入治疗室就可起身E. 遇到机器故障通过对讲机告诉患者不要动或进入机房把患者放下39. TV的定义是A. 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设备的诊断、可见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恶性病变范围,包括转移的淋巴结和其他的转移病变B. 为达到根治或姑息治疗的目的,按照特定的时间一剂量模式,给予一定剂量的肿瘤区和(或)亚临床病灶的范围C. 临床靶区加一内边界的范围D. 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选择和确定的至少应达到的剂量水平所包括的范围E. 包括内靶区和考虑由于摆位误差、体位重复性等因素而外放的范围40. 常规布野方式,对参考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单野照射,射野中心轴位于GTV中心点B. 等剂量比平行对穿照射,参考点位于两照射野中心轴的中点C. 不等剂量比平行对穿照射,参考点位于射野中心轴CTV中心点D. 多野交角照射时参考点为GTV几何中心E. 多野交角照射参考点为GTV中点41. 放射治疗过程中,一个阶段治疗结束时进行总结参与人员有A. 医生、物理师和技师B. 医生和物理师C. 医生和技师D. 技师和物理师E. 技师42.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中需要对影像资料匹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匹配是建立两组不同图像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过程B. 匹配可以在某些不同的图像之间进行C. 匹配可以在心电图和CT之间进行D. 匹配可以在MRI和PET之间进行E. 同机匹配必须保证在扫描过程中患者体位没有改变43. 放疗剂量学验证方法不包括A. 独立核对B. 模体测量C. 在体测量D. 空气中子辐射测量E. 热释光体表剂量测量44. 对于X射线,随着能量的增加,深度曲线剂量建成区变化为A. 能量越高,剂量建成区越宽B. 能量越高,剂量建成区越窄C. 能量越低,剂量建成区越宽D. 能量越低,剂量建成区越平坦E. 与能量无关45. 放射治疗高能电子束一般将肿瘤后缘深度取在85%深度处,若此深度为3cm,则电子束能量可以近似为A. 11MeVB. 6MeVC. 9MeVD. 7MeVE. 15MeV46. 乳腺癌淋巴结受侵的患者,主要的治疗区域不包括A. 乳腺B. 根治术后的胸壁C. 锁骨上区D. 腋窝E. 对侧乳腺47. 适形放疗要求各野到达靶区内P点的剂量率和照射时间的乘积之和为一常数,调整各野照射P点的剂量率的方法有A. 组织补偿器B. 多叶准直器动态扫描调强C. 多叶准直器静态扫描调强D. 笔形束电磁扫描调强E. 独立准直器动态扫描48. 调强治疗的逆向计划设计不包括A. 依据病变及周围重要器官和组织的三维解剖结构B. 预定靶区的剂量分布C. 预定危及器官的剂量限量D. 利用优化设计算法E. 确定治疗目标49. 旋转调强与下列哪项无关A. 在治疗过程机架做多次旋转B. 机架每次旋转,MLC同时改变大小C. 机架每次旋转,MLC同时改变形状D. 综合了MLC静态调强、MLC动态调强和断层治疗技术的优点E. 利用铅挡块形成射野50. 独立准直器静态调强不具备的优点是A. 比MLC经济B. 比物理补偿器节省人力C. 小体积不规则病变具有优势D. 漏射线半影小E. 治疗时间短51. 瑞典Elektaγ-刀装置源刀焦点的距离为A. 100cmB. 80cmC. 49.5cmD. 39.5cmE. 5cm52.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7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A. 治疗验证系统B. 治疗计划系统C. 立体定向系统D. 准直器系统E. 治疗实施系统53. 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的英文缩写A. QAB. OCC. CAD. GAE. QG54. 体模内50%等剂量线的延长线交于模体表面的区域定义为A. 治疗区B. 肿瘤区C. 计划区D. 照射区E. 临床靶区55. 源皮距的描述正确的是A. 放射源中心到达体表皮肤照射中心的距离B. 放射源中心到达体内肿瘤所参考点的距离C. 放射源到机架旋转中心的距离D. 放射源到限光筒准直器底面的距离E. 体表照射中心到体内肿瘤所参考点的距离56. 放射治疗临床剂量学原则规定A. 肿瘤剂量的不确定度应控制在±5%以内B. 肿瘤内形成一定的剂量梯度C. 重要器官不能接受照射D. 正常组织不能接受照射E. 肿瘤剂量的不确定度应控制在±3%以内57. 由于实施肿瘤根治术的原因而可以不定义的靶区是A. CTVB. ITVC. GTVD. PTVE. OAR58. 热点的定义为大于____PTV规定剂量的正常组织A. 95%B. 85%C. 103%D. 100%E. 107%59. 目前,调强放射治疗的定位主要使用的影像设备是A. PETB. MRIC. CTD. B超E. SPECT60. 放射治疗中需要勾画的结构不包括A. 人体外轮廓B. 临床靶区C. 危及器官D. IVE. PTV61. 对放射治疗摆位参加技师的人数,描述比较合理的是A. 简单的病例为1人B. 复杂的病例为2人C. 通常为1人D. 通常为2人E. 通常为3人62. 源皮距对百分深度量的影响是A. 源皮距大,百分深度量高B. 源皮距大,百分深度量低C. 源皮距对百分深度量无影响D. 源皮距与百分深度量关系无规律可言E. 源皮距与百分深度量关系为平方反比定律63. 用6MVX线与15MVX线混合照射,可以产生相同效果的能量范围是A. 6~21MVB. 6~15MVC. 9~21MVD. 6~25MVE. 9~15MV64. 若用高能X线单野治疗表浅病灶,通常使用____来提高皮肤表面剂量A. 剂量补偿器B. 组织等效物C. 楔形板D. 挡铅E. 旋转照射65. 电子线照射乳腺胸壁野时不正确的是A. 机架角为O°B. 装限光筒C. 患者仰卧位D. 升床E. 转小机头66. IMRT最初由Bjarngard、Kijewski及其同道于____提出A. 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30年代C. 20世纪70年代D. 21世纪初E. 20世纪90年代67. 目前调强实现的方式有A. 2D物理补偿器B. MLC静态调强C. 旋转调强D. 断层治疗E. 以上均是68. 关于MIMIC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有A. 由两组共40叶片组成,每组20片,相对排列B. 每片高8cm,近源端5mm,远源端6mmC. 叶片在加速器等中心处投影大约10mmD. 相邻叶片间有5组"凹凸槽",以减少散射线E. 每个叶片由电动马达控制其运动69. Moving-BarTechnique是指A. 独立准直器技术B. 非独立准直器技术C. 孔雀系统准直器技术D. 棋盘式准直器技术E. 条形挡块移动技术70. 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如果靶区周围有重要器官需要保护,利用Jell-0原理在____面内减少照射弧的范围,改变重要器官和病变之间的剂量变化梯度A. 矢状面B. 冠状面C. 中心D. 水平面E. 横截面71. 激光或光学深度尺的误差A. 1mmB. 2mmC. 3mmD. 4mmE. 5mm72. 源皮距英文缩写A. STDB. SADC. SDDD. SSDE. SDT73. 源轴距的描述正确的是A. 放射源中心到体表皮肤照射中心的距离B. 放射源中心到体内肿瘤所参考点的距离C. 放射源到机架旋转中心的距离D. 放射源到限光筒准直器底面的距离E. 体表照射中心到体内肿瘤所参考点的距离74. 放射治疗临床剂量学原则规定,肿瘤剂量的不确定度应控制在____以内A. ±1%B. ±2%C. ±3%D. ±4%E. ±5%75. 与采用的照射技术无关的区域包括A. GTV和PTVB. CTV和PTVC. TV和ITVD. CTV和GTVE. IV和TV76. 对于热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直径一般大于15mmB. 直径一般大于10mmC. 直径一般大于5mmD. 直径一般小于15mmE. 直径一般小于10mm77. 模拟定位选择体位的原则是A. 应在临床诊断后确定B. 治疗方案对体位影响不大C. 应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考虑可重复性D. 应使患者保持舒服的姿势E. 对同一种疾病每个患者的体位相同78. 为了确保CTV实际得到处方剂量的照射,需要定义的靶区是A. ITVB. PTVC. TVD. GTVE. CTV79. 对高能X射线剂量建成区,描述正确的是A. 一般使肿瘤位于建成区之前B. 一般使肿瘤体积的一半位于建成区之前C. 肿瘤中心通过剂量最大点D. 最大剂量建成深度随射线能量增加而增加E. 最大剂量建成深度随射线能量增加而靠近皮肤表面80. 乳癌根治术后做胸壁照射时,常用的照射技术为A. 高能X线垂直对穿B. 电子束切线照射C. 电子束照射D. 深部X线垂直照射E. 深部X线切线照射81. 高能电子束通常的照射方法是A. 两射野对穿照射B. 两射野交角照射C. 与高能x线混合照射D. 多野等中心照射E. 调强治疗82. 对偏体一侧的病变,可以使用两射野结合楔形板来形成较均匀的剂量分布,若两野交角为90°,则楔形板大概楔形角为A. 10°B. 20°C. 30°D. 45°E. 60°83. 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提高放射治疗的A. 靶区组织的剂量B. 治疗增益比C. 肿瘤组织的氧效应比D. 靶区外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E. 治疗区形状与靶区的适形度84.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每野在各点的剂量率和照射时间一般由治疗计划系统的____来实现A. 逆向优化算法B. 笔形束算法C. 点剂量计算方法D. 人工优化方法E. 以上均可85. 目前物理调强技术中最为可靠的技术是A. 断层治疗B. MLC动态调强C. 物理2D补偿器D. 旋转调强E. 电磁扫描调强86. 一般加速器治疗床步进距离误差为A. 2mmB. 3mmC. 4mmD. 0.5mmE. 0.1~0.2mm87.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治疗计划系统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获取影像图像B. 接受影像图像C. 建立患者治疗坐标系D. 制定优化的治疗方案E. 输出治疗方案的细节88. 瑞典Elektaγ-刀装置等中心机械精度可以做到A. ±0.3mmB. 1~2mmC. 2mmD. 0.5mmE. 0.2mm89. 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时,如果靶区在横截面内是矩形,可用____,再安排准直器的大小A. 一个等中心B. 两个等中心C. 三个等中心D. 四个等中心E. 五个等中心90. 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学会(AAPM)规定加速器X射线PDD、TAR的稳定性每月监测的允许精度A. ±1%B. ±2%C. ±3%D. ±4%E. ±5%91. 源瘤距的英文缩写A. STDB. SADC. SDDD. SSDE. SDT92. 源瘤距的描述正确的是A. 放射源中心到体表皮肤照射中心的距离B. 放射源中心到体内肿瘤所参考点的距离C. 放射源中心到机架旋转中心的距离D. 放射源到限光筒准直器底面的距离E. 体表照射中心到体内肿瘤所参考点的距离93. 放射治疗临床剂量学原则规定,治疗体积内的处方剂量的变化范围为A. +3%和-5%B. +7%和-5%C. +2%和-4%D. +5%和-3%E. +5%和-7%94. GTV确定后可能有几个CTVA. 1个B. 2个C. 视亚临床病灶而定D. 视可能的淋巴引流区个数而定E. 视亚临床病灶及可能的淋巴引流区个数而定95. 放射治疗中与放疗技师密切相关的阶段不包括下列哪项A. 模拟定位B. 计划设计C. 治疗验证D. 计划执行E. 每周核对治疗单96. 目前最常用的体位固定装置是A. 真空袋结合固定架B. 热成型塑料膜结合固定架C. 真空袋结合热成型塑料膜D. 石膏成型装置E. 体内金属标记97. 经典的适形放疗需要确定的射野参数不包括A. 照射方向B. 射线能量C. 射野机器单位D. 楔形板角度E. 射野权重98. 6MeV高能电子线的特点是A. 深部剂量较高B. 表浅剂量较高C. 剂量衰减缓慢D. 可以治疗肝血管瘤E. X线污染严重99. 食管癌放射治疗的三野照射,患者仰卧,通常的方式为A. 一前两后斜野B. 一后两前野C. 一前两侧野D. 一后两侧野E. 三个前野100. 关于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其高剂量区的剂量分布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的形状一致B. 要求其靶区内所有各点的剂量处处相等C. 也称之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D. 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提高治疗增益的方法E. 治疗区的形状与靶区的形状一致101. 有关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不正确的是A. 高剂量分布区与靶区的三维形状的适合度较常规治疗大有提高B. 进一步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照射体积C. 靶区处方剂量与常规治疗相比要低D. 靶区总体控制率提高E. 适合于位于复杂结构的肿瘤102. 2D物理补偿器的制作时,最少的穿射意味着A. 要使用最大的补偿器B. 要使用最厚的补偿器C. 要使用最小的补偿器D. 要使用最薄的补偿器E. 不考虑补偿器的大小和厚度103. 当加速器治疗床步进距离的误差为2mm时,剂量不均匀性可达A. 51%B. 41%C. 31%D. 20%E. 60%104. 关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不必使用立体定位框架B. 精确重建治疗部位三维图像C. 能模拟常规定位机的射野选择功能D. 具有逆向算法功能E. 射野核实105.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剂量分布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 小叶集束照射,剂量分布集中B. 靶区周边正常组织剂量很小C. 靶区周边剂量梯度变化大D. 剂量的大小比靶位置和靶体积重要E. 靶区内及靶区附近剂量分布不均106.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基础环的作用不包含A. 患者治疗部位坐标系的参考物B. 用来固定于患者的头骨上与人体形成刚性结构C. 联系影像定位和治疗摆位的核心部件D. 用于治疗计划的剂量计算E. 是定位、计划、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件107. 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学会(AAPM)规定加速器E射线的稳定性每日监测的允许精度A. ±1%B. ±2%C. ±3%D. ±4%E. ±5%108. 源轴距的英文缩写A. STDB. SADC. SDDD. SSDE. SDT109. 源限距的描述正确的是A. 放射源中心到体表皮肤照射中心的距离B. 放射源中心到体内肿瘤所参考点的距离C. 放射源中心到机架旋转中心的距离D. 放射源到限光筒准直器底面的距离E. 体表照射中心到体内肿瘤所参考点的距离110. 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的英文缩写是A. IGRTB. IGRUC. IAEAD. ICRUE. IMRT111. 放射治疗中,如处方剂量为60Gy,则治疗区应是包括一照射的范围A. 56GyB. 57GyC. 57.6GyD. 58GyE. 60Gy112. 放疗过程不包括下列哪项A. 临床检查及诊断B. 心理治疗C. 模拟定位D. 随访E. 确定治疗方案113. 下列几项中,常用的靶区定位方式为A. 模拟机B. PETC. MRID. B超E. SPECT114. MLC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确定的射野参数不包括A. 照射方向B. 射线能量C. 子野序列D. 叶片运动轨迹E. 射野权重115. 目前公认的术后放疗的作用为A. 提高无瘤生存率B. 提高总生存率C. 降低局部复发率D. 没有并发症E. 无不良反应116. 深部X线(HVL=1mmCu)造成骨的吸收剂量较高,是因为A. 光电效应B. 康普顿效应C. 光致核反应D. 电子对效应E. 核聚变效应117. 高能电子线的剂量学特点是A. 随能量增加,皮肤剂量加大B. 随能量增加,皮肤剂量减小C. 随能量增加,皮肤剂量不变D. 10MeV之后随能量增加,皮肤剂量减小E. 10MeV之后随能量增加,皮肤剂量不变118. 放疗射野交接处的剂量分布不易达到理想的效果,通常采用的解决办法不包括哪种A. 相邻野沿相邻方向向外倾斜B. 相邻野沿相邻方向向内倾斜C. 相邻野在皮肤处保留一定间距,使一定深度处剂量均匀D. 利用半野挡块将射野扩散度消除E. 使用半影产生器使射野相邻处剂量均匀119. ____要求在照射方向上,照射野的形状与病变一致,而且其靶区内及其表面的剂量处处相等A. 放射治疗B. 适形放射治疗C.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D. 立体定向外科E.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20. 放射治疗方案的优化的过程不包括A. 确定靶区和重要组织和器官B. 正确诊断、确定分期C. 物理方案的设计D. 物理方案的实施E. 选择治疗的目标121. Stopandshot是____的特征A. TomotheraoyB. 电磁扫描调强C. MLC动态调强D. MLC静态调强E. 旋转调强122. NOMOS设计了一个特别的控制床步进装置CRANE,附于加速器床上,使床的步进精度可达A. 1~2mmB. 0.1~0.2mmC. 2~3mmD. 0.2~0.3mmE. 0.5mm123.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治疗验证不包括A. 治疗前条件的模拟B. 治疗中治疗条件验证和记录C. 照射中射野及体位的监测D. 患者体内剂量的监测E. 治疗结束后的随访及其记录124. 瑞典Elektaγ-刀装置上最大射野直径为A. 4mmB. 24mmC. 50mmD. 12mmE. 18mm125. γ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相比,在哪一方面具有优越性A. 机械精度B. 病变的适应面C. 分次治疗D. 经济方面E. 灵活度126. 源限距的英文缩写A. STDB. SADC. SDDD. SSDE. SDT127. 对初诊患者非常规治疗计划,摆位技师和主管医生首次要A. 安排定位时间B. 安排治疗时间C. 安排治疗计划D. 一同摆位E. 确定肿瘤剂量128. 等效边长的算法正确的是A. S=2AB/(A+B)B. S=(A+B)/ABC. S=AB/2(A+B)D. S=AB/(A+B)E. S=2(A+B)/AB129. GTV的定义为A. 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设备的诊断、可见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恶性病变范围,包括转移的淋巴结和其他的转移病变B. 为达到根治或姑息治疗的目的,按照特定的时间一剂量模式,给予一定剂量的肿瘤区和(或)亚临床病灶的范围C. 临床靶区加一内边界的范围D. 指为了达到治疗目的,选择和确定的至少应达到的剂量水平所包括的范围E. 包括内靶区和考虑由于摆位误差、体位重复性等因素而外放的范围130. 下列对照射区的描述错误的是A. 依赖所应用的照射技术B. 照射野增加会导致照射区范围变大C. 应用适形照射,照射区范围变大D. 是相对于正常组织的耐受量,接受认为有意义的剂量照射的肿瘤区范围E. 范围大于计划靶区131. 放射治疗过程中,模拟定位由以下哪些人参与A. 医生、物理师和技师B. 医生和物理师C. 医生和技师D. 技师和物理师E. 技师132. CT模拟定位过程不包括A. 确定患者治疗体位B. 选择合适的条件作断层扫描C. 利用虚拟软件重建患者假体D. 确定等中心位置E. 确定射野方向133. 逆向确定射野参数相对正向方式的优点为A. 不需要确定复杂的约束条件B. 计划质量较高C. 对治疗计划系统的性能要求低D. 对物理师的经验要求更高E. 子野数目通常较少134. 楔形板用于临床应用的主要目的是A. 减少皮肤剂量,得到较理想的靶区的剂量分布B. 对人体不均匀组织进行补偿C. 提高百分深度量D. 得到较理想的靶区的剂量分布E. 降低剂量率135. 外照射常用的技术不包括A. SSD固定源皮距照射B. SAD等中心照射。

处方剂量计算

处方剂量计算
精品课件
根据患者体内任一深度d处的百 分深度剂量PDD和应给予该深度处肿瘤照射 的剂量DT,可以计算出医生开出的处方剂量 Dm即:
Dm=DT/PDD
精品课件
例如:一患者的肿瘤中心位于其体内6cm深度 处,其照射野 FSZ=4cm×4cm;PDD(6cm)=86.2%, 若肿瘤剂量(DT)需300cGy/次,则医生开出的处方 剂量(Dm)应为:
精品课件
组织模体比TPR与百分深度剂量PDD测量方法的比较
精品课件
放疗中通常采用列表的方法,表
示各种大小方形野的百分深度剂量(PDD)和 组织最大剂量比(TMR)随组织深度的变化,
但因临床上经常使用矩形野和矩形或方形野加 铅挡块形成的不规则照射野,而对这些照射野 的百分深度剂量和组织最大剂量比又不能全都 列表和测量,则需进行对方野的等效变换。
C = 2ab/(a+b) =2(12×6)/(12+6)
=8(cm)
精品课件
高能X射线和电子束的PDD曲线形状 及临床应用的差别
高能X射线由于表面剂量低和深部 剂量高等特点适于治疗深部肿瘤而电子束PDD曲 线的形状表明电子束更适于治疗表浅的和偏向 人体一侧的肿瘤。
精品课件
电子束百分深度剂量曲线示意图
精品课件
例如:假设加速器的6MV X射线是在体模内 1.5cm(最大剂量点)和SSD=100cm,水模表面照射 野为10cm×10cm条件下刻度的,肿瘤深度为10cm, 肿瘤剂量DT=200 cGy,问医生给出的处方剂量是多 少? 若 PDD(10cm)=67%
则:Dm(MU)=DT/PDD(10cm) Dm(MU)=200/67% Dm=299(MU)
SAD因子=1.030 其计算公式改为:

医用加速器高能光子束水吸收剂量测量及不确定度分析

医用加速器高能光子束水吸收剂量测量及不确定度分析

医用加速器高能光子束水吸收剂量测量及不确定度分析王志鹏; 王坤; 金孙均; 杨小元; 范耀东; 张健【期刊名称】《《计量学报》》【年(卷),期】2019(040)006【总页数】5页(P1124-1128)【关键词】计量学; 60Co; 高能光子束; 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 校准; 不确定度【作者】王志鹏; 王坤; 金孙均; 杨小元; 范耀东; 张健【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981 引言目前我国已有2 000多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用于放疗。

在放疗中,加速器准确地输出剂量是确保癌症治愈的重要保障。

理论上实现对不同部位的组织吸收剂量的测量,才能确保相应的组织在加速器产生的光子场中接收到精准的剂量。

实际上由于患者肿瘤部位组织结构的差异,实现对不同组织的吸收剂量的测量既是困难的也不具有推广价值。

目前,水吸收剂量在国际上广泛用于取代组织吸收剂量,已成为校准医用直线加速器的基本参量。

为了实现精准放疗,医用加速器的输出剂量不确定度要小于处方剂量的5%[1]。

我国相当多的医院已经开始使用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对加速器输出剂量进行校准,但仍有很多医院采用JJG 589-2008[2]检定规程,尚未采用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对加速器进行校准[3]。

随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逐步提高了吸收剂量测量水平,并已参加多项国际比对工作[4~7],建立起60Co水吸收剂量国家基准,并参与了由国际计量局(BIPM)组织的国际比对,已经具备水吸收剂量校准能力。

本文针对目前水吸收剂量校准和医用加速器校准中存在的疑虑进行说明,对NIM校准电离室给出的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TRS-398[8]报告所述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差异进行补充说明; 同时结合TRS-398报告,对加速器绝对剂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高能X线和电子束吸收剂量的测量与计算

高能X线和电子束吸收剂量的测量与计算

J/C;Katt 为在校准电离室时, 电离室及平衡帽对校准辐 射 ( 一般为 60Co 的 ! 射线) 的吸收和散射的修正; Km
为电离室室壁及平衡帽的材料对校准辐射空气等效
不充分而引起的修正, 这里 Kat·t Km 数值[3]由剂量仪厂 家 给 出 Kat·t Km=0.973;Sw,air 为 校 准 深 度 水 对 空 气 的 平 均阻止本领比, 其数值由辐射质剂量比 D20/D10 或组 织模体比 TPR1020 导出, 对 6 MV X 线, 由于D20/D10=
( 1) 由实际测出的电离量半值深度 DJ50,确定电子 束在水模体表面的平均能量是 ΕS, 再由 ΕS 和最大剂 量深度 dmax 确定 SW, air。
( 2) 确定 ΕS 后, 查表得出电子束在水中的实际射 程 Rp , 再由公式 Ez=ΕS( 1- dmax/Rp) 确定电子束在水模 体中不同深度处的平均能量 Εz。
量不准确[2], 由此可见, 加强吸收剂量测量的规范和测 量的准确性, 不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并且也是医 院放疗物理师的基本任务之一。
目前有多种方法用于吸收剂量的测量, 但在临床 上大多用指型电离室在水模体中测量, 并使用 IAEA 277 报告方法对高能 X 线和电子束进行测量与计算, 使用此方法简便, 易行, 快速而精度很高, 因此对临床 物理师有着积极的意义。
D( dmax) =100 cGy 时 , 剂 量 仪 读 数 M=100/1.105=90.50
R,这样可以直观的通过剂量仪读数 M 反映最大剂量
深度处 dmax 的吸收剂量情况, 平时检测时不再推算, 便可知道校准时误差情况.同理, 对于 15 MV X 线, 水
深为 10 cm 处的 PDD=0.7707,Cx =1.214, 剂量仪校准 时读数 M=82.37 R.

副高卫生职称《肿瘤放射治疗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一

副高卫生职称《肿瘤放射治疗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一

副高卫生职称《肿瘤放射治疗学》(题库)考前点题卷一[单选题]1.外耳道鳞癌最常见的症状是()A(江南博哥).耳道溢液和耳痛B.听力减退C.面神经麻痹D.Ⅶ颅神经症状E.Ⅺ颅神经症状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外耳道鳞癌最常见的症状是耳道溢液和耳痛,其次为听力减退和面神经麻痹,病期较晚时也可出现颅神经症状,所以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2.下列情况下,不考虑首选放疗的是()A.颅内转移B.上腔静脉压迫C.骨转移D.脊髓压迫E.双肺多发转移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双肺多发转移首选全身治疗如化疗或靶向治疗。

[单选题]3.发生康普顿效应时()A.光子与核外电子发生弹性碰撞,电子获得部分能量脱离原子,同时入射光子的能量与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光子与核外电子发生弹性碰撞,电子获得部分能量脱离原子,入射光子的能量与运动方向不发生变化C.光子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电子获得部分能量脱离原子,同时入射光子的能量与运动方向发生变化D.光子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电子获得部分能量脱离原子,入射光子的运动方向不发生变化E.光子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电子获得部分能量脱离原子,入射光子的能量不发生变化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γ光子与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使其脱离原子,同时入射光子的能量与运动方向也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

[单选题]4.食管上接咽,相当于()水平,沿气管后缘经上纵隔,过横膈的食管裂孔止于胃的贲门A.第五颈椎B.第五颈椎下缘C.第六颈椎D.第六颈椎下缘E.第七颈椎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食管的解剖是上接咽,相当于第六颈椎下缘水平,沿气管后缘经上纵隔,过横膈的食管裂孔止于胃的贲门。

[单选题]5.男,57岁,声嘶伴咽部不适半年。

查体:左颈部可扪及一质硬固定包块,无压痛。

最有可能的诊断为()A.鼻咽癌B.声带息肉C.扁桃体癌D.声门癌E.喉结核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声门癌的典型症状。

[单选题]6.据国内外统计,肿瘤患者在病情的不同阶段,出于不同的目的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的比例大约为()A.1/2B.1/3C.3/4D.2/3E.2/5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据国内外统计,大约有2/3的肿瘤患者在病情的不同阶段,出于不同的目的需要进行放射治疗。

处方剂量计算.

处方剂量计算.

Supp1.17#.)。
另外一种方法是计算的方法,即 面积- 周长比(A/P )
法。当矩形野和一个方野的面积 -周长比相等,则两野就
可认为相互等效。 C2/4C=ab/2(a+b)
C/4 = ab/2(a+b)
C = 2ab/(a+b)
式中,C为方野的边长;a、b分别为矩形野的两个边长。
如果一个矩形野的两个边长分别为a=12cm,
处方剂量计算简介
吸收剂量测量
放疗中吸收剂量的测算是临床辐射剂量 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要根据国际原子能 结构(IAEA)第277号技术报告(97年版) “高能光子和电子束吸收剂量的测定”,对用 户自己使用的加速器或钴-60治疗机进行吸收 剂量的测量。
加速器的刻度
通常加速器都是在标准条件下刻度的,即在
SSD=100cm ,水模内 10cm×10cm 射野中心轴上最
大剂量点处使用经国家基准试验室或次级标准试验
室校准过的剂量计,通过调节加速器上剂量监测系
统的阈值电位器使1cGy=1MU。
百分深度剂量(PDD)定义
百分深度剂量定义为沿射线中心轴、某一 深度 d 处的吸收剂量率 Dd 与参考深度 do 处的吸 收剂量率 Ddo之比,即: PDD= Dd/ Ddo×100 在临床上,对深部 X 线,参考深度选在体模表 面( do=0 );而对高能 X 射线,参考深度选在
度剂量和组织最大剂量比又不能全都列表和测
量,则需进行对方野的等效变换。
射野等效的物理意义是:如果矩形或不规则形射 野在其射野中心轴上的百分深度剂量或组织最大剂量 比与某一方野相同时,该方形野叫做所使用的矩形野
或不规则射野的等效射野。
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其中最为简捷的方发 是查表,表3 矩形野与方野等效转换表给出的数据可供临 床 使 用 , 它 刊 登 在 英 国 放 射 学 杂 志 增 刊 上 ( BRJ

6MV高能光子束水吸收剂量的计算及不确定度分析

6MV高能光子束水吸收剂量的计算及不确定度分析

X 或 γ 射线在质量为 dm 的一个体积元内,当光子产生的全
部电子都被阻止在空气中所形成的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
的绝对值 dQ 除以 dm,即照射量 X=dQ/dm ;到了 90 年代,
空气比释动能得以应用,它表示不带电电离粒子,在单位
质量的某种物质中释放出来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 ;
2000 年以后,国际上开始采用吸收剂量作为辐射治疗量传
பைடு நூலகம்
Calculation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of Absorbed Dose to Water for 6 MV High Energy Photon Beam
XIA Xunrong, WANG Peng, JIANG Wei, XING Liteng Jiangsu Institute of Metr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6, China
了很多中间过程因素。水吸收剂量定义为单位质量的水所 吸收的电离辐射的能量。2009 年开始,国际计量局开始进 行加速器光子水吸收剂量比对 [1]。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生物医学上用来对肿瘤进行放 射治疗的装置,它使用 4~25 MeV 的高能电子束,通过撞 击高密度阳极靶(例如钨)产生能量可至电子最大能量的 X 射线连续能谱。高能电子束或 X 射线,可用于治疗良性 和恶性肿瘤。医用直线加速器的作用就是产生一个可靠、 灵活和准确的辐射治疗束 。 [2-4]
Abstract: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theory of absorbed dose to water in IAEA TRS 398 report, a Primus medical linear accelerator

放射治疗高能光子束和电子束不同吸收剂量校准方法的比较

放射治疗高能光子束和电子束不同吸收剂量校准方法的比较

RESEARCH WORK74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36卷 05期 V OL.36 No.05引言医用加速器高能光子束和电子束输出剂量校准是放射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肿瘤剂量能够精确给予的前提[1]。

理论上来讲,人体不同部位的组织的组分和电子密度等参数与水是有一定差异的,需要分别对其进行加速器输出剂量校准,才能确保相应组织在同样的辐射场中接收到最精确的剂量。

但实际上考虑到人体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差异性,要想实现不同组织的加速器输出剂量校准是不太现实也不具备推广价值的。

在放射治疗的理论框架中,水被视为人体易得、最廉价的组织替代材料,因此基于水的加速器输出剂量校准是不同组织的加速器输出剂量校准更好的近似。

2000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发布的第398号(TRS 398)技术报告[2],推出了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输出剂量校准规程。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基于水吸收剂量的加速器输出剂量校准。

TRS398号报告发布以来,国内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3-6]。

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开展了诸多工作[7-11],逐步建立并完善了60Co 水吸放射治疗高能光子束和电子束不同吸收剂量校准方法的比较李磊,杨波,石翔翔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肿瘤科,四川 泸州 646000[摘 要] 目的 介绍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第277号报告(TRS277)和第398号报告(TRS398)在医用加速器高能光子束和电子束吸收剂量校准的测定条件和计算方面的差异,实践基于水吸收剂量校正因子的高能光子束和电子束吸收剂量校准。

方法 使用ELEKTA Precise 直线加速器、UNIDOSE 剂量仪、PTW30013电离室和水箱,分别按照TRS277和TRS398推荐的校准方法测定6、10、15 MV 三档光子束和6、9、12、15、18和20 MeV 六档电子束的吸收剂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放射治疗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不同测定规程的比较

放射治疗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不同测定规程的比较

第14卷 第4期医学研究生学报V o l.14 N o.4 2001年8月Jou rnal of M edical Po stgraduates A ug.2001放射治疗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不同测定规程的比较李 兵, 熊晓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放射治疗科,江苏南京210002)摘要: 目的:介绍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A P M)最新颁布的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的测定规程。

 方法:以我院实际使用的剂量仪和电离室按照第3代规程中推荐的方法测定医用直线加速器6M V高能光子束的吸收剂量。

 结果:新规程与第1代规程比较的差异在3%左右,与第2代规程相比,差异<1%。

 结论:新一代规程理论严谨,表达简明,具有更好的精度和最大程度上的应用方便性。

关键词: 吸收剂量; 测定规程; 光子束中图分类号: R81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8199(2001)0420331203ΞComparison of protocols for the determ i n ation of absorbed dosefor high-energy photon beam s i n radiotherapyL I B ing,X I ON G X iao2b in(D ep a rt m en t of R ad ia tion O ncology,J in ling H osp ita l,N anj ing210002,J iang su,Ch ina)Abstract: O bj ectives:To in troduce the new p ro toco l fo r clin ical reference do si m etry of h igh2 energy beam s p ub lished by R adiati on T herap y T ask Group51,Am erican A ssociati on of Physicists in M edicine. M ethods:A cco rding to the new p ro toco l,m easu ring the ab so rbed do se of6M V X2ray p roduced by the Siem en s M6740accelerato r of ou r ho sp ital w ith the help of the Cap in tec2192electrom eter and PR206C cham ber. R esu lts:T here is a3%o r so discrep ancy betw een T G251and I CRU14,and no m o re than1%betw een T G251and T G221o r JJG1026291. Conclusions:T he new p ro toco l has advan tages of m o re accu racy and the m o st conven ience to be app lied becau se of its p recise rati onale and concise fo rm u lae.Key words: A b so rbed do se; Do si m etry; Pho ton beam0 引 言自60年代末期起,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不断对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测定规程进行制订和修正。

高能光子束和电子束临床剂量校准方式比较

高能光子束和电子束临床剂量校准方式比较
• X为照射量的标准值,单位是C/KG,当用伦琴R做照 射量单位时,1R=2.58*10-4C/KG • M是剂量计的显示值
由照射量校准因子NX转换成空气比释动能校准因子NK
• NK为剂量计的空气比释动能校准因子 • NX为照射量校准因子,单位是C/KG/DIV • W/E是一个电荷的每对离子消耗的平均能量,W/E=33.97J/C • G 为电离辐射产生的次级电子消耗于任职辐射的能量占其初始动能量总和的份额(对于钴
FC65-G
KATT*KM
高能电离辐射在水模体中的吸收剂量测算
• 电离室有效测量点在水模体中校准深度处的吸收剂量DW
• M= M0*KTP*PS是经温度、气压和离子复合效应修正后的仪表读数 • SW,AIR为水对空气的阻止本领比 • PU为扰动因子,其用来校正电离室物质非水物质的等效性 • ND 是电离室空腔的空气吸收剂量因子 • PCEL为电离室中心电极的修正
trs398tg51则直接用水中吸收剂量因子来校准电离室减少了不确定度tg51圆柱形dmaxphotond10cmdref06r5001参厂家说明书06rphoton05relectron100cm10cm10cm校准高能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步骤国际计量局bipm及各个国家基准次级标准现场测量仪器国家剂量基准相互比对替代法检定替代法检定使用电子束法校准电子束吸收剂量的步骤一级实验室二级实验室用户设备实验室校准用户终端设备校准使用钴60模体法校准电子束吸收剂量的步骤一级实验室二级实验室用户设备实验室校准用户终端设备校准使用钴60空气法测量电子束吸收剂量的步骤一级实验室二级实验室用户设备实验室校准剂量计的空气比释动能校准因子nk为空气比释动能的标准值单位是gym是剂量计的显示值其单位由于剂量计的设计不同而不同故一般以剂量计的读数div表示剂量计的照射量校准因子nxx为照射量的标准值单位是ckg当用伦琴r做照射量单位时1r258104ckgm是剂量计的显示值由照射量校准因子nx转换成空气比释动能校准因子nk为电离辐射产生的次级电子消耗于任职辐射的能量占其初始动能量总和的份额对于钴60射线g0003电离室空气吸收剂量因子nd的计算nd是电离室空腔的空气吸收剂量因子km是室壁及平衡帽材料的非空气等效修正电离室空气吸收剂量因子nd的计算nd是电离室空腔的空气吸收剂量因子km是室壁及平衡帽材料的非空气等效修正fc65gkattkm高能电离辐射在水模体中的吸收剂量测算nd是电离室空腔的空气吸收剂量因子pcel为电离室中心电极的修正剂量计初始读数温度气压校正电离室的复合效应ps的修正

高能X线和电子束吸收剂量的测量与计算

高能X线和电子束吸收剂量的测量与计算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美 国 VARIAN Clinac 23 EX 直 线 加 速 器, 德 国
PTW 公司的 UNIDOS E 型剂量仪和 TW30013 0.6cc 指型防水电离室, 30 cm×30 cm×30 cm 四支点可调水 箱, 20 m 长 TNC 三同轴电缆, 并且剂量仪, 电离室及 TNC 电缆均每年送国家标准实验室校准。 1.2 方法 1.2.1 高能 X 线吸收剂量测量方法
面的深度为校准深度 dc, 对 6 MV X 线而言, dc=5 cm;
对 15 MV X 线 而 言 dc=10 cm. 每 次 加 速 器 出 束 100
MU, 重复测量三次, 取其平均值。高能 X 线在水中有
效测量点处的吸收剂量 DW 为:
DW=M·NC·( W/e)·(Kat·t km)·
SW, ai·r Pu·Pcel×2.58×10-4×100
量不准确[2], 由此可见, 加强吸收剂量测量的规范和测 量的准确性, 不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并且也是医 院放疗物理师的基本任务之一。
目前有多种方法用于吸收剂量的测量, 但在临床 上大多用指型电离室在水模体中测量, 并使用 IAEA 277 报告方法对高能 X 线和电子束进行测量与计算, 使用此方法简便, 易行, 快速而精度很高, 因此对临床 物理师有着积极的意义。
6 1.3 2.32 5.41 2.42 2.50 1.084 0.955
LI Jun, ZHANG Xi-zhi, TAN Fei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 ,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ubei , Yangzhou Jiangsu 225001, China )

不同检定规程测定光子和电子束吸收剂量的体会

不同检定规程测定光子和电子束吸收剂量的体会

不同检定规程测定光子和电子束吸收剂量的体会
阮晓峰;肖泽久;钱渡江
【期刊名称】《郧阳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20)1
【总页数】2页(P28-29)
【关键词】测定;光子;电子束;吸收剂量;放射治疗;肿瘤;辐射剂量
【作者】阮晓峰;肖泽久;钱渡江
【作者单位】襄樊市中心医院放疗科;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放疗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5
【相关文献】
1.高能光子和电子束吸收剂量测定方法的进展—不同测定规程的比较 [J], 张红志;胡逸民;张春利
2.用新计量检定规程测定高能X(γ)线和电子束的吸收剂量 [J], 余海坤;李杰才;朱锦贤;梁锦辉
3.放射治疗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不同测定规程的比较 [J], 李兵;熊晓斌
4.高能光子和电子束吸收剂量的测定 [J], 张叔鸣
5.放射治疗高能光子束和电子束不同吸收剂量校准方法的比较 [J], 李磊;杨波;石翔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直线加速器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的测量

直线加速器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的测量

直线加速器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的测量郭幸语;韩昌【摘要】目的:为了保证直线加速器吸收剂量的稳定,对直线加速器进行吸收剂量的测定.方法:采用IAEA TRS-277推荐的电离室测定法,现场测量高能光子束在水中的吸收剂量,所用加速器为医科达1629直线加速器,剂量率为400 MU/min,指针的值为100 MU,分别测量15和6MV2挡射线.结果:15 MV射线所得结果均高于标准剂量,6 MV射线所得结果均低于标准剂量,且后者误差要比前者大,但是二者都在规定误差±2%之内.结论:实验结果在允许范围内,直线加速器不需要校准,可正常工作.【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6(037)001【总页数】3页(P90-91,116)【关键词】直线加速器;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电离室【作者】郭幸语;韩昌【作者单位】437100湖北咸宁,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437100湖北咸宁,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6;TH774目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临床上也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据统计,在能够治愈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放射治疗治愈在三分之一左右[1],因此,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考虑到对正常组织的辐射损伤,放疗计划的制订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直线加速器本身能够达到较高的精度要求,所以对其进行剂量检测必不可少。

我国尚未建立相应的国家标准,目前广泛采用198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出版的第277号报告(IAEA TRS-277)及其修订版[2]。

本文旨在把吸收剂量的测定方法应用于医科达1629直线加速器的高能光子吸收剂量的测量中,并结合测量结果,判定直线加速器的剂量是否准确、是否在标定剂量的±2%、是否需要校准,从而保证直线加速器剂量的稳定。

1.1 吸收剂量测量的几种方法吸收剂量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受辐射后吸收辐射的能量,吸收剂量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有量热法和电离室法等。

《放射性体内治疗药物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放射性体内治疗药物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20232目录一、前言 (1)二、适用范围 (2)三、放射性治疗药物的特点 (2)(一)作用机制 (2)(二)不同放射源的药物作用特点 (3)(三)剂量组成 (5)1、质量剂量 (5)2、辐射剂量学 (6)3、器官耐受剂量限值 (7)(四)安全性特征 (8)(五)辐射防护措施 (9)(六)诊断和治疗的一体化研发 (9)(七)研究中替代显像剂的使用 (10)四、临床试验的设计考虑 (11)(一)首次人体研究(First in Human,FIH) (11)1、研究人群 (11)2、FIH 剂量选择 (11)3、剂量限制性毒性和总体安全性特征 (12)(二)剂量探索研究 (13)1、II 期推荐剂量(Recommended Phase II Dose,RP2D) 的确定 (13)2、给药周期的探索和确定 (14)3、再治疗 (14)(三)关键研究 (14)(四)辐射剂量学 (15)1、方法学 (15)2、辐射剂量学方法的关键指导文件 (16)(五)临床药理学 (17)1、药效学研究 (18)2、药代动力学研究 (18)3、血液和尿液采集和检测的方法学考量 (20)(六)安全性 (22)1、药理学和安全性 (22)2、急性放射毒性 (22)3、特定器官的迟发性毒性 (22)(七)避孕考虑 (23)五、其他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24)(一)辐射防护 (24)1、受试者的辐射安全 (24)2、医护人员的辐射安全 (25)3、环境的辐射安全 (26)(二)跨学科合作及人员培训 (27)(三)联合用药开发的考虑 (29)附:术语表 (30)参考文献 (34)放射性治疗药物是将具有细胞毒性水平的放射性核素选择性地输送到病变部位,利用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特征释放射线或粒子对病变细胞产生杀伤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类药物。

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可分为系统给药和局部给药,系统给药包括口服或静脉给予的同位素药物(例如碘[131 I]化钠、氯化镭[223Ra]等) ,和放射性配体药物 (例如 lutetium Lu 177 dotatate、lutetium Lu 177 vipivotide tetraxetan 等);局部给药包括植入放射性粒子(例如碘[125 I]密封籽源) 和放射性栓塞微球(例如钇[90Y]微球)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 第4期医学研究生学报V o l.14 N o.4 2001年8月Jou rnal of M edical Po stgraduates A ug.2001放射治疗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不同测定规程的比较李 兵, 熊晓斌(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放射治疗科,江苏南京210002)摘要: 目的:介绍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A P M)最新颁布的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的测定规程。

 方法:以我院实际使用的剂量仪和电离室按照第3代规程中推荐的方法测定医用直线加速器6M V高能光子束的吸收剂量。

 结果:新规程与第1代规程比较的差异在3%左右,与第2代规程相比,差异<1%。

 结论:新一代规程理论严谨,表达简明,具有更好的精度和最大程度上的应用方便性。

关键词: 吸收剂量; 测定规程; 光子束中图分类号: R81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8199(2001)0420331203ΞComparison of protocols for the determ i n ation of absorbed dosefor high-energy photon beam s i n radiotherapyL I B ing,X I ON G X iao2b in(D ep a rt m en t of R ad ia tion O ncology,J in ling H osp ita l,N anj ing210002,J iang su,Ch ina)Abstract: O bj ectives:To in troduce the new p ro toco l fo r clin ical reference do si m etry of h igh2 energy beam s p ub lished by R adiati on T herap y T ask Group51,Am erican A ssociati on of Physicists in M edicine. M ethods:A cco rding to the new p ro toco l,m easu ring the ab so rbed do se of6M V X2ray p roduced by the Siem en s M6740accelerato r of ou r ho sp ital w ith the help of the Cap in tec2192electrom eter and PR206C cham ber. R esu lts:T here is a3%o r so discrep ancy betw een T G251and I CRU14,and no m o re than1%betw een T G251and T G221o r JJG1026291. Conclusions:T he new p ro toco l has advan tages of m o re accu racy and the m o st conven ience to be app lied becau se of its p recise rati onale and concise fo rm u lae.Key words: A b so rbed do se; Do si m etry; Pho ton beam0 引 言自60年代末期起,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不断对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测定规程进行制订和修正。

这些规程基本可分为三代,第1代主要由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I CRU)第14号报告(1969年)提出,即CΚ法;为了修正不同电离室和射线束对吸收剂量测量的影响,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A PM)于1983年制订了T G221号协议,提出N gas法1;国际原子能协会(I A EA)于1987年制订了第277号报告,提出N D法,这两份报告形成了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测量的第2代规程;为了简化第2代规程中计算的复杂性,AA PM于1999年9月T G251号协议中提出了N60CoD,w法2,开始了第3代规程的建立。

我·133·Ξ收稿日期: 2000212221作者简介: 李 兵(19712),男,江苏阜宁人,物理工程师,工学硕士,从事放射物理专业。

院于1994年完成了从第1代规程到第2代规程的过渡,在2000年6月,又完成了第3代规程替换第2代规程。

本文以我院实际使用的剂量仪和电离室运用第3代规程测定加速器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为例,论述这三代规程在具体测定和计算方法方面的演变和进展,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1 资料和方法 AA PM 于1999年9月颁布的《高能光子和电子束临床参考剂量学》(即AA PM T G 251号协议)提出的吸收剂量测定规程与原有规程的主要区别为:①引入了特定电离室的水模吸收剂量校准因子N 60CoD ,w ,该值替代了第1代规程中的照射量校准因子N X 和第2代规程中的空腔气体校准因子N gas ;②省去了第2代中所有的阻止本领比和质能吸收系数比的数据列表;③不允许使用水模的等效替换材料(如塑料和聚苯乙烯等),而仅采用水模。

按照T G 251号协议所推荐的方法,高能光子束吸收剂量测定基本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电离室的校准。

由国家计量实验室测定用户电离室在参考条件下的水模吸收剂量校准因子N 60CoD ,w 。

目前,我国最高级别计量实验室——中国计量科学院辐射计量实验室仍仅能提供照射量校准因子N X ,N 60Co D ,w 只能通过一系列计算而得3,4:N 60CoD ,w =N g P rep l P w all 〔L Θ〕w ater air =NXϑ(W e )A ion Βw all (L Θ)w all gas (Λen Θ)air w all P rep l〔L Θ〕w aterair (1)………式中,P rep l :置换因子,P w all :电离室壁修正因子,(L P )w ater air :水对空气60Co Χ射线的阻止本领比,ϑ:单位质量空气单位照射量所产生的电量,为一常数,2.58×10-4Ckg -1R -1;W e :空气中每形成一个离子对所消耗的平均能量,现值为33.97J C ;Aion:校准时的电离收集效率;Βw all :比释动能转换成吸收剂量的修正因子,对于60Co Χ射线,一般取值1.003;(ΛenΘ)air w all :空气对室壁60Co Χ射线的质能吸收系数比。

第二步,确定高能光子束的质。

确定高能光子束的质Q 就是要确定其在标准条件下(源皮距SSD =100c m ,照射野FSZ =10×10c m 2),水下10c m 处的光子份额的百分深度剂量%dd (10)X 。

对于10M V 能量以上的高能光子束〔%dd (10)≥75%〕,由于加速器机头产生的电子污染增大了最大剂量深度d m ax 处的剂量导致测量值%dd (10)≥%dd (10)X ,准确的%dd (10)X 可通过在水面上方30~50c m 处放置1mm 厚的铅箔来消除电子污染而得5。

◊d d (10)X =〔0.8905+0.00150◊d d (10)p b 〕◊d d (10)p b (2)…………………………〔fo il at 50c m ,%dd (10)pb ≥73%〕◊d d (10)X =〔0.8116+0.00264◊d d (10)p b 〕◊d d (10)p b (3)…………………………〔fo il at 30c m ,%dd (10)pb ≥71%〕 式中,◊d d (10)p b :标准条件下,水下10c m 处的光子份额的百分深度剂量;◊d d (10):标准条件下,水下10c m 处的百分深度剂量,可能包含电子污染;◊d d (10)p b :标准条件下,水面上方一定距离处放置1mm 厚铅箔时,水下10c m 处的百分深度剂量;fo il :1mm 厚铅箔。

对于10M V 能量以下的高能光子束(%dd (10)<75%),电子污染很小,可以认为:◊d d (10)X =◊d d (10)(4)…………………第三步,现场水模校准深度处测定上述已确定质的高能光子束的吸收剂量。

D QW =ϑQ M rawN60Co D ,WP ion P T P P elec P p ol (5)…………式中,ϑQ :辐射质转换因子;M raw :无修正的电离室读数;P ion :复合修正因子;P T P :温度气压修正因子;P elec :剂量仪修正因子,如其与电离室作为一整体校准,则取值为1;P p ol :电离室电压极性修正因子。

我院目前放射治疗装置为Siem en s 公司生产的M 6740型医用直线驻波加速器,6M V 能量单光子;所用的剂量仪为美国Cap in tec 公司生产的Cap in tec-192型;电离室为Cap in tec PR -06C (A E 帽)Farm er 型石墨电离室,其基本参数见表1。

 表1 Cap in tec PR 206C 石墨电离室技术参数表T albe 1 Specificati on s of the Cap in tec PR 206C i on cham ber 室壁材料灵敏体积(c m 3)外径(mm )内径(mm )长度(mm )收集极材料收集极半径(mm )石墨0.657.06.422铝0.82 结 果按照T G 251号的测定方法,现场水模校准深度为5c m 或10c m ,比较不同规程在标准条件下校准深度处吸收剂量的差异。

我国现行颁布的测定规程(JJG 1026-91,1992年)主要依据I A EA 第277号报告制订,属第2代规程。

表2给出我院所用电离室测定6M V 高能光子束的吸收剂量时,新一代规程与前两代规程之间的差异。

考虑到60Co 治疗机的普遍性,亦给出其比较。

·233·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年8月 第14卷  表2 新一代规程与前两代规程比较的差异(%) T ab le 2 Comparison betw een T G 251and tw o p revi ou sgenerati on s (%)能 量第1代C Κ法第2代法N g第2代JJG 1026291法6M V3.10.4-0.360Co2.90.8<0.13 讨 论新一代规程是以水模吸收剂量校准因子为基础的,而第1代规程中的照射量校准因子和第2代规程中的基于空气比释动能的空腔气体校准因子,都与临床所需的吸收剂量相距甚远,新规程则与临床剂量学直接联系起来,减少了转换过程中的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