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提纲材料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提纲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提纲

《西方经济学》考研复习提纲复习范围及各章重点重点掌握1 •稀缺性和选择的含义,以及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2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4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般掌握1 .生产可能性的含义。

2. 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存量、流量的含义。

上篇微观经济学第一单元需求、供给、均衡价格重点掌握1 .需求的定义与需求定理。

2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的区别3 .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

4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区别5•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6.供求定理7 •影响需求与供给的因素8.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

9 •需求富有弹性与需求缺乏弹性的含义、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10 •弹性理论的运用。

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恩格尔系数、蛛网模型的假设前提和三种蛛网模型的形成条件。

—般掌握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微观循环流动。

2.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3.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第二单元消费者行为理论重点掌握1 •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3 .消费者均衡的概念与公式。

4.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5. 消费可能线(预算线)的含义。

6. 用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7. 消费者均衡变动分析: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消费者剩余。

—般掌握1.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关系。

2•收入变动对均衡的影响、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三单元生产理论重点掌握1 •短期分析技术不变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

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

3 •规模经济的含义与原因。

4 •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

5. 等成本线。

6. 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公式表达与图形分析—般掌握1. 生产函数。

2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3 .扩展线。

4 .规模报酬与规模弹性。

第四单元成本与收益理论重点掌握1. 短期与长期的含义。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重点章节名称解释和简答题第二章名称解释: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耗的价值。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第四章名称解释: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又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m时,总产出y与利率r之间关系的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指的是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状态。

货币需求动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三种动机决定:分别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简答题:1.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的区别是什么?答:资本的边际效率MEC与投资的边际效率MEI两个概念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资本(K)是一个存量的概念,是指存在于某一时点的量值,投资(I)是个流量的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发生的量值。

两者的关系是。

资本和投资的不同决定了MEC和MEI的本质区别。

MEC曲线描述的是资本存量增加相应的追加的资本效率或生产效率是递减的;而MEI曲线描述的是随着净投资增加的效率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宏观)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复习资料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基本概念: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NDP):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折旧即为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就得到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消费(C):指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

投资(I):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器设备和存货)的支出。

折旧:资本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以从前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指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NDP=GDP-固定资产折旧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PI=NI-企业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费(税)+政府给个人转移支付DPI=PI-个人所得税和非税支出三、GDP核算中的注意事项:1、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价值。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篇: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为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而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所谓积极的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刺激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

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资本广化: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s,y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置更多的资本设备,成为资本的深化;第二部分的储蓄一方面要用&k数量的储蓄替换折旧资本,另一方面要用n,k数量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第二部分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纲(简化)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纲(简化)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纲--重点概念2013.3第一章导论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存量分析与流量、总量分析与结构分析第二章供求理论1、需求、供给、均衡价格2、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3、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封闭型蛛网4、支持价格(最低价格)、限制价格第三章效用理论1、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消费者选择、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3、替代效应、收入效应4、无差异曲线、预算线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1、等产量曲线、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2、短期成本、长期成本、等成本曲线3、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4、利润最大化,经济利润、超额利润5、规模报酬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1、市场结构的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2、价格歧视3、古诺模型、斯威齐模型、卡特尔理论、搏弈论第六章分配理论1、生产要素的价格(1)劳动的价格------工资率(2)土地的价格------地租(3)资本的价格------利率2、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3、边际生产力、边际产品价值4、地租、准地租、经济租金第七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理论1、局部均衡、一般均衡2、帕累托最优标准、最优状态3、社会无差异曲线、福利最大化、社会福利函数4、阿罗不可能定理5、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6、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和对策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1.市场失灵2.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公共选择理论3.非对称信息(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4、科斯定理、产权、交易费用5、外部性(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2、国民收入PI、国内生产净值、个人可支配收入3、。

两(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4、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1、消费函数、储蓄函数2、图解法、公式法决定国民收入、乘数3、紧缩缺口、通涨缺口4、投资乘数5、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6、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第十一章IS--LM模型1、投资函数,重置投资、自发投资、引致投资2、IS曲线、LM曲线;IS--LM模型3、货币需求、货币供给4、凯恩斯陷阱5、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递减第十二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通货膨胀理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2、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3、菲利普斯曲线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1、财政政策、财政乘数、财政政策效应、公共财政、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2、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3、赤字财政和公债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1、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效应、货币乘数、货币需求模型、货币流通速度2、基础货币、派生存款、存款乘数3、证券市场(资本证券):股票、债券4、中央银行第十六章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经济政策1、经济开放程度2、国际收支平衡表3、汇率:固定汇率、浮动汇率4、国际贸易理论:(资源禀赋理论、列昂惕夫之“迷”与人力资本、产业内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绝对优势原理、相对优势原理)5、贸易乘数第十七章经济增长、经济周期1.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2.合意增长率、自然增长率3.经济周期4、加速原理。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复习资料整理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 复习资料整理

最终产品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GDP:如前所述,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未扣除当年的资本耗费。

国内生产净值NDP: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固定资产折旧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它等于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NDP=GDP-折旧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DPI=PI-个人所得税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边际消费倾向MPC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APC也有递减趋势。

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

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

存在很多限制条件:国民收入分配。

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

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国家税收政策。

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

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其它。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这就是说,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消费支出,而且取决于其他消费者的支出。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宏观)期末复习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宏观)期末复习

宏微观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辅导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的总量分析。

所以,宏观经济学也称为宏观经济分析。

为了考察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周期,常常把国民收入和就业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宏观经济学又可称为收入和就业分析.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在教材中有一个图示,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出发点是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包括三个主要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 模型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最重要的四个宏观经济政策,即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和政策、货币理论和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和政策。

而宏观经济政策的最重要目标是减缓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增长.所以最后一章研究经济增长和波动问题.下面我们就宏观经济学各章重点掌握的内容做简要的讲解,供大家学习时参考.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1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其经济特征。

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异同。

3.国民收入核算五个总量指标的特点及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4.用三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第一个问题“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及其经济特征”。

国内生产总值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的基础概念,要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含义有深刻的理解。

尤其要注意教材中强调的四点:注意以下四个问题:(1)GDP只包括最终产品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

(2)计入GDP的最终产品中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生产性劳务。

(3)国内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

(4)计入一定时期的GD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必须是该期所生产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异同”。

名义GDP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实际GDP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联系:二者都是计算GDP的方法,商品和劳务实际产出量的变化是引起二者变化的一个因素。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三版 期末复习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三版 期末复习总结

导论一、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对西方传统经济学的一次革命,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宏观经济总量可能是个量相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个消费者消费量的总和,总投资是每个厂商投资的总和。

总量也可能是个量的平均量,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 研究宏观经济的目标是为了整体经济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周期平缓和适度的经济增长。

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于联系(了解) 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总体经济行为的分析离不开个体经济行为的分析。

二者相互补充。

资源合理配置和资源充分利用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在经济学中,二者缺一不可。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计入GDP 的范畴(选择)GDP 是计算期内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与GNP 不同,它是国民概念),且GDP 是流量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二、名义GDP 和实际GDP (计算)书P377实际GDP=名义GDP / GDP 折算指数三、I=S 储蓄—投资恒等式宏观经济均衡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等与计划储蓄,或是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 从国民收入角度看的投资等于储蓄总是相等的,是事后的。

四、国民收入核算 Y=C+I+G+(X — M)=C+S+T+Kr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y=c+i二、消费函数其他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杜森贝利(了解:受消费习惯和水平的影响)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莫迪尼安尼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弗里德曼(加权)三、均衡收入的计算 y=c+i c=α+βy 结合这两个公式算得y=(α+β)/(1—β)四、投资乘数:k=1/(1—β)Y=c+i+g=α+β(y-t )+i+g , 得到y=(α+i+g —βt))/(1—β)政府购买乘数kg=Δy / Δg= 1 / (1—β),税收乘数kt= —β/ 1—β,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又 名 个体经济学、个量经济学、价格理论 总体经济学、总量经济学、国民经济学 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法 总量分析法 分析对象 个体经济单位(家庭、企业等) 整个国民经济总体 研究中心 价格机制 国民收入 主要目标 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解决如何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问题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1—β,yd=y-t+tr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入学考试大纲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入学考试大纲

云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入学考试大纲本大纲适用于硕士研究生《西方经济学》、《经济学综合》等科目的入学考试,考试参考书目为: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四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内涵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二)国内生产总值(三)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1.生产法2.支出法3.收入法(四)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若干国民收入核算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2.三部门经济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3.四部门经济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六)名义GDP和实际GDP(七)SNA和MPS核算的差别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均衡产出1.宏观均衡产出的内涵2.储蓄等于投资与均衡产出的决定(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三)关于消费的其他理论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3.永久收入消费理论4.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四)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五)乘数论(六)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七)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1.政府购买乘数2.税收乘数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4.平衡预算乘数(八)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 (一)投资的决定1.实际利率与投资2.资本的边际效率3.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二)IS曲线1.IS曲线的推导2.IS曲线的斜率3.IS曲线的移动(三)利率的决定1.货币供求与利率的决定2.货币需求动机3.流动性陷阱4.货币需求函数5.其他货币需求理论6.货币供求均衡与利率的决定(四)LM曲线1.LM曲线的推导2.LM曲线的斜率3.LM曲线的移动4.LM的三个区域(五)IS-LM分析1.IS-LM与国民收入决定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及调整3.IS、LM移动对均衡的影响(六)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1.财政政策的内涵及作用机制2.货币政策的内涵及作用机制(二)财政政策效果1.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分析2.财政政策完全有效与完全无效3.凯恩斯极端4.挤出效应(三)货币政策效果1.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分析2.货币政策完全有效与完全无效3.古典极端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1.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的各种情况2.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与宏观管理实践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宏观经济政策四个目标2.失业的类型(二)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及工具2.财政政策分类3.功能财政与充分就业预算盈余4.赤字与公债(三)货币政策1.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2.货币供给原理3.货币政策及工具4.货币政策的其他作用途径(四)资本证券市场1.股票和债券的概念2.证券发行、流通3.证券投资收益及风险(五)金融衍生品市场1.期货市场2.期权交易(六)西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实践及理论的演变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曲线的推导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二)总供给的一般说明1.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2.劳动市场的均衡模型(三)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四)古典总供给曲线(五)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六)常规总供给曲线(七)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八)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数学模型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失业的描述1.发达国家失业率的波动2.自然失业率的各种理论解释(二)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三)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四)通货膨胀的描述1.发达国家通货膨胀情况2.通货膨胀的衡量3.通货膨胀的分类(五)通货膨胀的原因1.货币主义的解释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3.成本推进通货膨胀4.结构性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的持续(六)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通货膨胀再分配效应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七)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2.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3.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及政策含义(八)我国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实际情况及理论分析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二)国际贸易组织(三)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四)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五)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第二十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 (一)汇率和对外贸易1.汇率及汇率制度2.净出口函数(二)国际收支平衡1.国际收支平衡表2.净资本流出函数3.国际收支平衡及BP曲线(三)IS-LM-BP模型1.开放条件下IS曲线2.IS-LM-BP模型(四)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1.资本完全流动下的BP线2.固定汇率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3.浮动汇率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1.浮动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2.固定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六)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模型(七)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数学小结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一)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二)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2.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简况(三)增长核算1.经济增长核算方程2.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四)新古典增长理论1.索洛—斯旺模型2.索洛—斯旺模型的政策意义3.资本积累的黄金律4.考虑到技术进步的索洛—斯旺模型(五)内生增长理论(六)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七)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八)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九)乘数—加速数模型(十)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一)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四)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五)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六)名义粘性(七)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八)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九)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注:带“*”号为重点。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版_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版_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第六版高鸿业版_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期末重点第十二章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A、工人劳动;B、农民劳动;C、工程师劳动;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A.居民用来加工面包的面粉B.农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应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一、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GDP统计注意事项: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关系同: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异: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 以居民为统计标准,是一个国民的概念。

西方经济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西方经济学 复习提纲(含答案)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单选题1.以下哪个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消费需求B. 消费者C. 企业D. 货币政策2.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得均衡数量()A. 下降B. 上升C. 不变D. 不能确定3. 当边际产量为零时()A. 平均产量为零B. 总产量为零C. 总产量最大D. 平均产量最大4.某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很小几乎为零,则该商品属于()A. 奢侈品B. 必需品C. 替代品D. 次级品5.生产函数的长期是指()A. 1年以内B. 1年以上C. 5年以上D. 所有投入都可以调整的时间6. 生产者长期均衡的条件是()A. 总产量最大B. 总成本最低C.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的相对价格D. 技术最先进7.边际储蓄倾向加上()等于1A. 自发性储蓄B. 自发性消费C. 边际消费倾向D. 边际投资倾向8.完全垄断市场的最大特点是()A. 能够制定市场价格B. 不能制定市场价格C. 生产有差别的商品D. 企业间的勾结9. 公共汽车应该推行()A. 市场定价B. 限制价格C. 支持价格D. 管制价格10.摩擦性失业产生于()A. 社会矛盾激化B. 转换工作面临的暂时困难C. 技术进步D. 经济萧条二、多项选择题1.能够使得预算线平行向右移动的原因有()A. 两商品都同时同比例降价B. 两商品都同时同比例涨价C. 收入增加D. 收入减少E. 一种商品降价一种商品涨价2.公共物品的特点是()A. 排他性B. 竞争性C. 非排他性D. 非竞争性3. 以下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特点的是()A. 完全竞争企业都只能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B. 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C. 市场的进入门槛很低D. 对于买卖双方的信息都是完全的4.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是()A. MR=MCB. MR=ARC. P>A VCD. P<A VC5. 央行常用的三大货币政策分别是()A. 调整税率B. 公开市场业务C.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D. 调整再贴现率E政府投资三、判断题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和劳动者失业等问题。

《西方经济学》复习讲义(宏观).doc

《西方经济学》复习讲义(宏观).doc

《宏观经济学》复习讲义(精装版)注:以下是我花费一定时间给大家粘:心整理的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大家对照课本和课堂所讲内容好好复习,课后习题,认真完成,祝大家考试顺利通过!!!第九章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作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宠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两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捉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屈民户捉供产量与劳务,屈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

此时,经济循环的基本模型如下:(1):居民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⑵厂商向居民提供产量和劳务;⑶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⑷居民户向厂商购买产量和劳务。

三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三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來,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船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

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

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索的所冇者。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

①丁资利息地租利润②消费支出③税收④转移支付⑤税收⑥政府购买(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1.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城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习资料

1.国民生产总值GNP:即国民总收入GNI,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国家统计局定义: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NP是个收入概念GDP是个生产概念3.最终产品: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不重复出售、转卖或进一步加工)4.支出法(最终产品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C:消费,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I: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X:出口M:进口X-M: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

5.国内生产净值(NDP):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

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6.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到个人收入。

8.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人均NI、尤其是DPI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切实的富裕程度9.两部门经济假设:I=S 三部门经济假设:I=S+(T-G) 四部门经济假设:I=S+(T-G)+(M-X+Kr)*T=政府净收入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S=居民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Kr)=外国对本国的储蓄10.名义GDP(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03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入学考试大纲8

03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入学考试大纲8

云南财经高校硕士探讨生《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入学考试大纲本大纲适用于硕士探讨生《西方经济学》、《经济学综合》等科目的入学考试,考试参考书目为: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高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四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探讨对象及内涵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二)国内生产总值(三)核算国民收入的三种方法1.生产法2.支出法3.收入法(四)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若干国民收入核算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收入构成及储蓄一投资恒等式2.三部门经济收入构成及储蓄一投资恒等式3,四部门经济收入构成及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六)名义GDP和实际GDP(七)SNA和MPS核算的差别第十三章简洁国民收入确定理论*(一)均衡产出1.宏观均衡产出的内涵2.储蓄等于投资与均衡产出的确定(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三)关于消费的其他理论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3.永久收入消费理论4.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四)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确定及变动1.运用消费函数确定2.运用储蓄函数确定(五)乘数论(六)三部门经济的收入确定(七)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1.政府购买乘数2.税收乘数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4.平衡预算乘数(八)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确定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投资的确定1.实际利率与投资2.资本的边际效率3.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二)IS曲线1.IS曲线的推导2.IS曲线的斜率3.IS曲线的移动(三)利率的确定1.货币供求与利率的确定2.货币需求动机3.流淌性陷阱4.货币需求函数5.其他货币需求理论6.货币供求均衡与利率的确定(四)1.M曲线1.1.M曲线的推导2. 1.M曲线的斜率3. 1.M曲线的移动4. 1.M的三个区域(五)IS-1.M分析1.IS-1.M与国民收入确定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及调整3.IS、1.M移动对均衡的影响(六)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1.财政政策的内涵及作用机制2.货币政策的内涵及作用机制(二)财政政策效果1.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分析2.财政政策完全有效与完全无效3.凯恩斯极端4.挤出效应(三)货币政策效果1.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分析2.货币政策完全有效与完全无效3.古典极端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四)两种政策的混合运用1.两种政策的混合运用的各种状况2.两种政策的混合运用与宏观管理实践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宏观经济政策四个目标2.失业的类型(二)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及工具2.财政政策分类3.功能财政与充分就业预算盈余4.赤字与公债(三)货币政策1.商业银行与中心银行2.货币供应原理3.货币政策及工具4.货币政策的其他作用途径(四)资本证券市场1.股票和债券的概念2.证券发行、流通3.证券投资收益及风险(五)金融衍生品市场1.期货市场2.期权交易(六)西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实践及理论的演化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应模型(一)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曲线的推导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二)总供应的一般说明1.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2.劳动市场的均衡模型(三)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确定中的特别含义(四)古典总供应曲线(五)凯恩斯总供应曲线(六)常规总供应曲线(七)总需求总供应模型对现实的说明(八)总供应总需求模型的数学模型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失业的描述1.发达国家失业率的波动2.自然失业率的各种理论说明(二)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三)失业的影响与奥确定律(四)通货膨胀的描述1.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状况2.通货膨胀的衡量3.通货膨胀的分类(五)通货膨胀的缘由1.货币主义的说明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4.结构性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的持续(六)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通货膨胀再安排效应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七)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2.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3.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及政策含义(八)我国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实际状况及理论分析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学问(一)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二)国际贸易组织(三)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化(四)有关倾销的基本学问(五)政府调整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其次十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 (一)汇率和对外贸易1.汇率及汇率制度2.净出口函数(二)国际收支平衡1.国际收支平衡表2.净资本流出函数3.国际收支平衡及BP曲线(三)IS-1.M-BP模型1.开放条件下IS曲线2.IS-1.M-BP模型(四)资本完全流淌下的IS-1.M-BP模型1.资本完全流淌下的BP线2.固定汇率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3.浮动汇率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1.浮动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2.固定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六)南一北关系的一种经济模型(七)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数学小结其次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一)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二)对经济增长的一般相识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2.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概况(三)增长核算1.经济增长核算方程2.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四)新古典增长理论1.索洛一斯旺模型2.索洛一斯旺模型的政策意义3.资本积累的黄金律4.考虑到技术进步的索洛一斯旺模型(五)内生增长理论(六)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七)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八)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九)乘数一加速数模型(十)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其次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辩和共识(一)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应曲线(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四)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五)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六)名义粘性(七)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八)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九)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注:带号为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消费大于收入;B点右边马上充分调整其消费。

当收入下降时,人们也不能断定收入的下降是否就一直会如此,因此消费也不会马上发生相应的下降。

只有收入变动最终证明是永久的,人们才会在最终证明是较高和较低的永久收入水平上充分调整其消费。

根据这一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都用来增加消费。

(4)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生命周期理论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的变量的重要理由;永久收入理论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

联系:①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和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

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很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甚至近于1。

③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并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3.各种乘数的计算(P395-397,P399-404)(5)几何法(6)IS的移动①投资需求曲线从i1提高到i2投资需求的变动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如投资边际效率提高,或出现了技术创新,或企业家对经济前景预期乐观等),在同样利率水平上投资需求增加了,即投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于是,IS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其向右的移动量等于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

反之,若投资需求下降,则IS向左移动。

②储蓄意愿增加储蓄函数的变动假定人们的储蓄意愿增加了,即人们更节俭了,这样,储蓄曲线就要向左移动,如果投资需求不变,(3)LM曲线的斜率:k/h斜率为正,即LM线向右上方倾斜,也就体现出货币市场均衡要求的产出与利率具有正向关系,即y与r同方向变动。

k、h的变动对LM曲线斜率的影响①h为定值,k大→k/h 大→LM陡峭,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高,交易需求曲线陡峭,则LM陡峭②k为定值,h大→k/h小→LM平缓,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高,投机需求曲线平缓,则LM平缓③一般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一般比较稳定,故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资需求函数,即,k一般较稳定,h是决定LM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

(4)LM曲线的移动(斜率不变)实际货币供应量m变动。

m=M/P引起m变动的原因:名义货币供给量M变动;价格水平变动①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在价格水平不变时,M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图中,当货币供给量从m增加到m'时,LM曲线从LM右移到LM'。

A.m↑→LM在纵轴的截距(-m/h)越往负轴方向移动→LM右移经济学意义是: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消费和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B.m↓时,有相反结论,LM左移②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P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m就变小,LM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反之,LM曲线就向右下方移动,利率就下降,收入就增加。

2.IS-LM模型的均衡状态和非均衡的四个区域(P429-432)(1)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IS-LM模型中交点E点代表均衡利率(R*)与产出(Y*),它表示产品与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

E点以外任何点代表的利率与产出组合,都不满足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条件。

(2)IS-LM中的非均衡状态①只存在货币市场均衡E '点位于LM曲线上说明货币市场达到均衡,但却处于IS曲线的左下方,说明产品市场上属非均衡状态。

产品市场上的总需求为C+i,总供给为C+S。

在IS曲线左下方的点,与跟它处于同一个收入水平的IS曲线上的均衡点相比,r低于均衡点,所以投资大于储蓄,有i>S,说明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存在超额产品需求。

②只存在产品市场均衡C点位于IS曲线上说明产品市场达到均衡,但却处于LM曲线的右下方,说明货币市场上属非均衡状态。

当货币供给不变时:r↓→货币需求L(r)=ky-hr↑,此时有:L>M。

即在C点上,产品市场均衡,但货币市场上存在超额货币需求。

③两种市场都不均衡(即点既不在IS曲线上也不在LM曲线上)的左上方。

明: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超额产品供IS曲线垂直(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0,即不管利率如何变,投资都不会变)LM 曲线水平(说明当利率降到r0这样低水平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已无限大)财政政策完全有效(经济大萧条),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凯恩斯极端的挤出效应为零(支出不影响投资)。

这种情况之所以称凯恩斯极端,是因为凯恩斯认为,当利率较低,而投资对利率反应又不很灵敏时,只有财政政策才能对克服萧条、增加就业和收入产生效果,货币政策效果很小。

(2)古典极端LM曲线垂直(说明货币需求的的利率系数等于零,利率变化无限大,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是完全的)IS曲线水平(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达到无限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度变动)。

货币政策完全有效、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古典主义极端的挤出效应完全(支出的增量等于投资的减少量)。

这种情况之所以成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是因为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只同产出水平有关,同利率没有多大关系。

货币需求对利率极不敏感,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近于零。

因此LM是一垂直线,胡碰壁供应量的任何变动都对产出有极大影响,因此货币政策是唯一有效的政策。

3.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P443-444) (图形上,1.四大政策的目标(P457-459)(1)目标一——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的意义:一切生产要素(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经济学家对充分就业的描述:①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②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允许自然失业存在③空缺职位等于寻找工作的人数(2)目标二——价格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CPI、PPI、GDP平减指数)的相对稳定(3)目标三——经济持续均衡增长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GDP的年均增长率(4)目标四——国际收支平衡2.自动稳定器效用发挥的机制(P461-463)(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税率越高,自动稳定功能越大)A.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Y下降,个人收入减少①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Yd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与固定税相比)②累进税制时,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超过纳税人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

B.经济繁荣时,国民产出水平Y上升,个人收入增加①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随个人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Yd会自动地少增加一些,从而使消费和总需求自动地少增加一些②累进税制时,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高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超过纳税人收入增加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指政府转移支付)(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②作用过程:通过金融市场上对政府债券的公开买卖来调整准备金的数量,进而发生作用。

③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④公开市场业务的评价a是央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为主要的手段b比其他政策更具灵活性,易于准确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可利用债券的具体规模来控制c可以连续地、灵活地使用,且纠错能力强,能及时纠错(3)法定准备率①作用过程:利用货币创造乘数原理(M/H=(rc+1)/(rc+rd+re)),rd的调整可以扩大或收缩信贷,进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最终影响总需求②操作萧条时,rd↓→M/H ↑,商业银行对外贷款↑→M ↑→r↓→i、C ↑→总需求↑繁荣通胀时,rd ↑→M/H ↓,商业银行对外贷款↓→M ↓→r↑→i、C ↓→总需求↓③评价:作用猛烈,很少使用,一般几年才改变一次(二)货币创造乘数(1)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存款中必须保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因而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3)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因为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二)几何推导(1)价格P变动→M/P变动→LM移动→Y变动对应的价格水平与均衡收入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总需求曲线AD,此时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

在长期中,实际工资产量水平的变化而业愿意供给任意所需求的3.AD-AS模型中两线移动导致的四种状态(P497-499)(1)萧条①投资减少,AD向左移动到AD1的位置,E1表明经济社会处于萧条状态,其产量和价格均低于充分就业的数值。

②AS的形状表明,产量和价格的下降比率不同: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时,越是偏离充分就业,经济中的过剩的生产能力就越来越多,价格下降的空间就越来越小,即价格下降的比例要小于就业量下降的比例。

(2)高涨总需求增加,AD向右移动到AD1的位置,E1表明经济社会处于高涨状态,其产量和价格均高于充分就业的数值。

(3)长期充分就业产量或收入保持不变,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增加,即引起通货膨胀(一)原因②当总产量达到y2以后,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会遇到生产过程中所谓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不足而引起的成本提高,价格上涨。

AS开始逐渐向右上方倾斜。

——瓶颈式通货膨胀③当总产量达到yf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最优的利用,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不再增加,AS呈垂直状,需求增加,AD右移,物价上升——通货膨胀(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或供给通货膨胀)无超额需求情况下供给方面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①工资推动:工资-价格螺旋②利润推动(垄断、寡头企业)(4)结构性通货膨胀(适用于在工资问题上逐渐衰落的部门向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看齐、非开放部门向开放部门看齐的情况)①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a.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同:有高有低b.经济发展过程不同:正在发展、正在衰落c.同世界市场的关系不同:开放部门、非开放部门②用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的两个部门说明结构性通货膨胀(在工资和价格上要求公平)结构性通货膨胀率用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增长率的百分比来表示。

(二)经济效应(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①通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相反,则有利于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②通胀对储蓄者不利③通胀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进行收入再分配(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①需求拉动的通胀伴随着产出增加②成本推动的通胀引起失业(总需求不变)③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民众与企业对通胀的预期→导致过度消费,储蓄和投资减少工资-价格螺旋→企业增加生产和扩大就业的积极性丧失企业对通胀的预期→增加存货→┅→无法筹集到所需资金→企业生产收缩恶性通胀→经济混乱2.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意义(P519-525)→主要看ppt上的内容(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①改造后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