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考研题库 章节题库(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第九章 元代的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中国法制史第九、十章练习题

中国法制史第九、十章练习题

第九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

2、在中国历史上,以刑律为主,将其他刑事性质的敕、令、格、式分载在律文之后,依律目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的法规,叫作“()”或“()”。

3、宋朝把日积月累的单行敕令,加以分类整理,删去重复矛盾之处,然后再颁布,使之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就是所谓的“()”。

4、宋朝立法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和“()”。

5、宋仁宗嘉祐中期,加重处罚犯罪,开始实行“()”法。

答案:1、《宋刑统》2、刑律统类刑统3、编敕4、编敕以敕代律5、重法地(二)单项选择题1、法典体例在宋朝发生了变化,采用()作为法律形式。

A法律答问B春秋经义C刑统D会典2、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

A成B廷行事C断例D比3、宋朝尚书省和中央其他官署对某事所作的指示或决定,对以后同类事件具有约束力,与敕、令并行,这种法律形式叫做()。

A断例B指挥C申明D看祥4、宋朝中央官署可依就某项法令作解释,所作的解释叫做()。

A断例B指挥C申明D看祥5、宋朝中央官署根据过去敕文或其他案卷所作出的决定,叫做()。

A断例B指挥C申明D看祥6、宋朝规定了一种法律,即在开封府诸县加重处罚犯罪,强化京畿地区的治安,这种法律叫做()。

A重法地法B盗贼重法C皇祐法D折杖法7、宋代初年出现了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是()。

A红契B质剂C乞鞫D傅别8、典卖法律关系制度化,始于()。

A西周B唐朝C宋朝D元朝9、宋太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缓和阶级矛盾,取得民心,制定了旨在改革“五刑之苛”、减轻刑罚的()。

A折杖法B刺配之法C凌迟D盗贼重法10、宋太祖统治后以宽恕死罪为借口,为了赦免死罪者的死刑,而用其它刑代替,推行()。

A折杖法B刺配之法C凌迟D盗贼重法答案:1、C2、C3、B4、C5、D6、A7、A8、C9、A10、B(三)多项选择题1、宋朝的法律形式除了赦、令、格、式外,还有()。

A看详B断例C指挥D申明2、宋朝立法的主要特点是()。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圣才出品】

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隋代法制概况 隋代的立法活动及其成果隋代的司法状况及隋代法制的历史教训唐初立法指导思想唐代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 唐代主要立法活动及其成果 唐代主要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唐律疏议》的体例结构《唐律疏议》的主要内容 《名例律》的主要内容 五刑、十恶、八议 主要的刑法适用原则 《唐律疏议》其他各篇的主要内容 维护皇权、特权及等级秩序 唐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维护宗法伦理道德 维护小农经济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以刑为主,诸法合体 唐律的特点 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依礼制律,礼法合一 立法技术空前完善隋唐的法律制度唐律的历史地位司法机关唐代的主要司法制度主要诉讼审判制度监察制度【重点难点归纳】一、隋代法制概况1.隋代的立法活动及其成果(1)隋代立法概述①隋文帝以《北齐律》为蓝本,以“宽简”为原则,制定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

《开皇律》共12篇,500条,在中国法制史上以“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而著称。

《开皇律》在体例和内容方面都有所改革和创新,成为制定唐律的蓝本。

②隋炀帝修订刑律,称为《大业律》。

《大业律》仍为12篇,500条,与《开皇律》相比,内容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仅在于:a.篇目稍有改动,由l2篇增至18篇,将户婚、厩库、贼盗三篇一分为二,新增了关市、请赇、告劾三篇。

b.刑罚有所减轻,删除了《名例》中的“十恶”之目;减轻了五刑之内的刑罚二百余条;枷杖、决罚、讯囚之制也轻于旧律。

(2)《开皇律》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开皇律》的成就和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篇章体例更加简要《开皇律》体例上仍为十二篇,第一篇仍为总则性质的“名例”,其他十一篇的篇名稍有变化。

其内容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盗贼、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这种篇章体例为唐律所全部继承。

②刑罚简明宽平,确立了五刑隋代的刑罚制度在整个中国刑罚制度发展史上可谓简明宽平:a.其“简明”表现在:其一,减少了条数,删除了死罪81条,流罪l54条,徒、杖等罪1000余条,全律定留500条。

同等学力考试法学综合复习精要法制史篇目

同等学力考试法学综合复习精要法制史篇目
二、秦朝的诉讼程序和审判制度:
告诉分为自诉和官纠,自诉是指被害人自行向官府控诉犯罪,官纠是国家各机关、各级地方官府主动逮捕犯罪者并进行审判。此外根据告诉权的不同犯罪分为“公室告”(危害国家、社会犯罪),非公室告是家庭内部侵害行为。
审理:1、现场勘察和检验;2、拷讯、3、爰书、4、乞鞫
三、秦朝的监察制度
为巩固隋代统治,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元年下令修订刑律。开皇三年再行修订后,正式颁行,始称《开皇律》。篇章体例定型化,五刑法定化,区分公、私罪界限,特权法进一步发展,十恶罪的确立。
二、《大业律》的修订与隋炀帝对法制的破坏
隋炀帝继位后,为标榜宽刑,令牛弘等重修律令,于大业三年修成《大业律》。隋炀帝并不认真执行法律,矛盾激化后,实行严刑镇压,隋炀帝个人恣意妄为,自毁法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王朝崩溃。
《北齐律》:高洋建立北齐,命群臣修律。它在中国封建刑律发展史上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对隋唐两朝的立法和法典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节法律形式与内容的发展变化
一、法律形式的变化
律、令、科、比、格、式相互为用的立法形式。
二、法典内容的主要变化
“八议”如律,“官当”出现,“重罪十条”的产生,“准五服以之罪”原则的确立,反映当时法律制度的重要变化。
二、秦朝的主要法律形式:律、制与诏、程、课、式、法律答问、廷行事。
三、睡虎地秦墓竹简的主要内容:《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这些法律文件大致可分为法律条文、法律解释和有关诉讼规则等三类。
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尽管这次改革还有缺陷,但同周秦时期广泛使用肉刑相比,无疑是历史性的进步。它在中国古代法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监察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发端于秦朝,秦朝在中央设置御史府,以御史大夫为长官,行使对文武百官和地方的监察监督。秦朝御史大夫局三公之位,职权甚重。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三、简答题: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三、简答题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一、判断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名词解释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三、简答题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简答题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中国法制史》1-10章填空选择题

《中国法制史》1-10章填空选择题

第一章夏朝的法律制度(一)、填空题:1.原始社会经历了和两个阶段。

2.原始社会部落首领通过“”产生。

3.夏朝的第一个帝王是。

4.《左传·襄公四年》记载:“芒芒禹迹,画为,经启。

”5.法的起源经历了从到、再到的演变与发展过程。

6.《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

”7.《说文解字》:“灋,刑也,,从水,豸所以触不直去之,从去。

”8.《正韵》:“律吕万法之所出,故法令谓之。

”9.《夏书》曰“昏、、贼,杀。

”10.在“刑侯与雍子争田案”中,雍子犯了“昏”罪,即“”。

(二)、单项选择题1.将“法”改为“律”,是在()。

A夏朝B西周C战国时期的秦D汉2.夏朝有五种刑罚,共()条。

A五百B一千C二千D三千3.“威海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4.“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

A昏B墨C贼D杀5.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杀人不忌为()”A昏B墨C贼D杀6.在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7.《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

”A囹圄B夏台C均台D圜土8.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己恶而掠美为()。

”A昏B墨C贼D杀9.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

据叔向解释:“贪以败官为()。

”A昏B墨C贼D杀10.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

A夏台B均台C囹圄D圜土11、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

A禹刑B甘誓C赎刑D圜土12.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战争动员令叫做(),它也是夏朝的法律。

A禹刑B甘誓C赎刑D圜土1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

A舜B禹C有扈氏D启14.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继承实行()。

A禅让制B世袭制C占卜制D天命制15.夏、商、周三代的法律用来命名的是()。

A刑B法C律D法律(三)多项选择题1.古代法字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

在职法硕《中国法制史》历年考试真题(按章节排列)

在职法硕《中国法制史》历年考试真题(按章节排列)

在职法硕《中国法制史》历年考试真题第一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2单)8、西周时期将过失犯罪称为:A、非终B、惟终C、眚D、非眚(12单)10、在西周时,“非终”、“惟终”指在裁判上要区分:A、偶发与一贯B、过失与故意C、坦白与抗拒D、自首与告发(10单)7、西周的借贷契约是()。

A、傅别B、质剂C、书契D、约剂(09单)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是春秋时的( )。

A.邓析 B.子产 C.赵鞅 D.范宣子(06单)12.下列选项中,不属“六禁”内容的是()A.金禁B.嬉禁C.狡禁 D.宫禁(04单)37.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 ).A.契券B.券书C.质剂D.傅别(04单)42.《法经》的篇目是()。

A.六篇B.七篇C.九篇D.十二篇(03单)1.西周法律中的“非眚”指的是()。

A.故意犯罪B.过失犯罪C.惯犯D.偶犯(03单)2.李悝在制定《法经》时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

A.不孝B.盗贼C.贪墨D.权制独断(02单)1、“刑罚世轻世重”理论是在()形成的。

A.西周B.春秋C.秦朝D.汉朝(02单)13、春秋时期郑国的成文法“竹刑”是由()编制的。

A.子产B.邓析 C.赵鞅D.叔向二、多项选择题(12判)27、西周的土地在法律上全部属于周王所有()。

(11多)40.西周时期形成了审理案件的“五听”制度。

“五听”包括( ).A.”辞听”B.“色听”C.“声听”D.”耳听(09多)40.西周将故意犯罪不称为( )。

A、非眚 B.不端 C.非终 D.惟终(08多)40.西周“五过”中受私人请托而枉法的不称为( )。

A.惟反 B. 惟内 C.惟货 D.惟来(04多)60.西周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A.“父母之命,媒约之言”B.“六礼”C.“七出”、“三不去”D.“同姓不婚”(03判)27.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为“质剂”。

三、论述题(12分)46、分析下面一段话的含义,并用法理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国法制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宗法制度周公制礼吕侯制刑五听制度明德慎罚八议制度六礼、七去、三不去圜土之制嘉石之制质剂傅别六礼2.《法经》商鞅变法3.法律答问廷行事公室告与非公室告法律答问廷行事4.约法三章《九章律》女徒顾山录囚决事比亲亲得相首匿(同居相为隐)原心论罪(春秋决狱)录囚制度5.魏律泰始律北魏律北齐律重罪十条存留养亲制度“准五服以治罪”留养制度6.开皇律保辜制度《贞观律》、《唐六典》、《名例律》六杀、六赃、八议与官当永徽律与永徽律疏义绝三司推事律令格式7.宋刑统鞫谳分司翻异别推(勘)制度《洗冤集录》折杖法务限法8.大明律明大诰申明亭制度9.《大清律》会审秋审朝审热审九卿会审10《钦定宪法大纲》大清新刑律礼法之争领事裁判权制度会审公廨11.《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宪法五权宪法《六法全书》保安处分12.马锡五审判方式二、简答与论述题1.中国法制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2.谈谈你对“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理解。

3.西周的礼与刑,以及二者的关系(出礼则入刑)。

3.西周的主要刑法原则及刑事政策。

4.简述周代婚姻成立的原则及条件。

西周婚姻接触的条件。

5.论述春秋时期成文法公布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6.《法经》的制定、内容、阶级本质、历史意义。

7.战国时期法家法律思想。

8.商鞅变法的内容、意义。

9.简述汉代的立法指导思想。

10.汉代有哪些主要法律形式?分别指什么类型的法律规范?11.你是如何理解“春秋决狱”的含义的?并简要评价之。

12.论述汉代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立法及法制成就。

14.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儒家化的表现有哪些?试述之。

(如“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15.隋朝《开皇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什么?16.唐初的立法思想及唐代的法律形式。

17.试述唐律中规定的官僚贵族刑法上的特权制度。

(“八议”制度的主要内容)18.简述封建五刑的名称、等级及其加减的原则。

在职法硕《中国法制史》历年考试真题(按章节排列)

在职法硕《中国法制史》历年考试真题(按章节排列)

在职法硕《中国法制史》历年考试真题第一章: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2单)8、西周时期将过失犯罪称为:
A、非终
B、惟终
C、眚
D、非眚
(12单)10、在西周时,“非终”、“惟终”指在裁判上要区分:
A、偶发与一贯
B、过失与故意
C、坦白与抗拒
D、自首与告发
(10单)7、西周的借贷契约是()。

A、傅别
B、质剂
C、书契
D、约剂
(09单)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是春秋时的( )。

A.邓析
B.子产
C.赵鞅
D.范宣子
(06单)12.下列选项中,不属“六禁”内容的是()
A.金禁
B.嬉禁
C.狡禁
D.宫禁
(04单)37.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 ).
A.契券
B.券书
C.质剂
D.傅别
(04单)42.《法经》的篇目是()。

A.六篇
B.七篇
C.九篇
D.十二篇
(03单)1.西周法律中的“非眚”指的是()。

A.故意犯罪
B.过失犯罪
C.惯犯
D.偶犯
(03单)2.李悝在制定《法经》时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

A.不孝
B.盗贼
C.贪墨
D.权制独断
(02单)1、“刑罚世轻世重”理论是在()形成的。

A.西周
B.春秋。

中国法制史7—10章自测题

中国法制史7—10章自测题

中国法制史7~10章自测题第七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八议”最早规定在()。

AA魏律 B晋律C北齐律 D北魏律2、开始区分律和令的是(),其中规定“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

A A晋律 B齐律C魏律 D蜀律3、最早确立封建制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是()。

CA魏律 B晋律C北齐律 D北魏律4、北周的中央审判机关叫做()。

DA廷尉 B大理寺C大理院 D秋官大司寇5、中国古代设置“登闻鼓”始于()。

BA曹魏 B西晋C北魏 D隋6、封建法典的()源于“重罪十条”。

AA十恶 B叛逆罪C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犯罪 D不属于“八议”论赎范围的犯罪7、蜀国诸葛亮等人制定了()。

AA蜀科 B蜀律C蜀格 D蜀令8、魏律改具律为()。

DA总则 B名例C法例 D刑名9、晋律规定“生罪不过()等,死刑不过三”。

BA十二 B十三C十四 D十五10、东魏于孝静帝兴和三年议定新法,名为()。

A北魏律 B大统式C麟趾格 D北齐律二、多项选择题1、魏律对两汉相沿的旧律进行的改革有()。

ABCA篇条由9章增加到18章 B改具律为刑名,冠于律首C正式规定了“八议”条款 D 规定了“重罪十条”2、为晋律作注释的有()。

BCA羊祜 B杜预C张斐 D裴楷3、晋律较魏律的重大发展是()。

ABCDA严格区别律令的界限B法律概念进一步规范化C“礼律并重”,如第一次将“服制”列入律典D规定了保护地主阶级特权的法律,如专门规定了“杂抵罪”4、北齐律在魏律、晋律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主要体现在()。

ABCA定律十二篇 B确立了“重罪十条”C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 D确立了“八议”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立法有了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

ABCA“八议”入律B“官当”入律C确立了“重罪十条” D确立了“封建制五刑”6、所谓的“杂抵罪”,就是以()来抵罪的总称。

ABCA夺爵 B除名C免官 D流放7、北朝的法规主要有()。

曾代伟《中国法制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曾代伟《中国法制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曾代伟《中国法制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内容简介目录局部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秦朝的法律制度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汉朝的法律制度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隋唐五代的法律制度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宋元的法律制度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明朝的法律制度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清朝的法律制度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清末法律制度的变革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一章中华民国的法律制度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二章新民主主义法律制度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法制概略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第二局部名校考研真题详解5学623理论法学〔法制史局部〕考研真题及详解国人民大学法学院623理论法学〔法制史局部〕考研真题及详解4年中山20法律B卷〕考研真题及详解1年南开大学872法制史〔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考研真题10年华东政法大学612法律史〔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考研真题2022年南京大学法学院924法律史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一局部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四五千年前的神话传说时代。

此时的法表现为习惯法。

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国家社会,自夏、商至周,史称“三代〞。

这一时期礼与刑法制的两大组成局部。

夏朝法律制度直接源于原始时代的习惯法。

其法制中,既表现出神权法的价值倾向,又保存了较多的原始习俗的剩余。

公元前16世纪,商族推翻夏朝建立商朝。

商人迷信鬼神,信奉“天命〞、“天罚〞观念。

神权法思想在商朝到达顶峰。

中国法律史考研题库及答案

中国法律史考研题库及答案

中国法律史考研题库及答案中国法律史考研题库及答案中国法律史是法学专业考研的重要科目之一。

在备考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相关的题库和答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国法律史考研题库及答案,希望能对考生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题库1. 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中,最早的法律文献是什么?答案:最早的法律文献是《周礼》。

2. 《唐律疏议》是哪个朝代的法律文献?答案:《唐律疏议》是唐朝的法律文献。

3. 中国古代法律史中,最早的刑法典是哪一部?答案:最早的刑法典是《鞠侯申韩书》。

4. 《大明律》是哪个朝代的法律典籍?答案:《大明律》是明朝的法律典籍。

5. 中国古代法律史中,最早的宪法是哪一部?答案:最早的宪法是《大清律例》。

二、答案解析1. 《周礼》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中最早的法律文献,成书于西周时期,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律典籍。

它包括了礼制、刑法、官制等内容,对后世的法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唐律疏议》是唐朝的法律文献,是对《唐律》的解释和补充。

《唐律疏议》对刑法、刑律、刑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中的重要文献之一。

3. 《鞠侯申韩书》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中最早的刑法典,成书于战国时期。

它主要包括了刑法、刑律、刑名等内容,对后世的刑法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大明律》是明朝的法律典籍,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中最重要的法律文献之一。

它对刑法、刑律、刑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大清律例》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中最早的宪法,成书于清朝。

它规定了国家的宪政体制、法律制度等内容,对后世的宪法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备考建议1. 熟悉法律史的基本知识。

了解中国古代法律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的法律文献和法律制度,对于备考非常重要。

2. 多做题。

通过做题可以加深对法律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题库进行练习,同时也可以参考历年的考研真题。

3. 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国法制史隋唐的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史隋唐的法律制度
— 3、开元年间对《永徽律疏》的刊定
—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开元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 (公元734----737年)皆删定旧律令格式,刊定《律疏》 三十卷。经刊定,唐律及其疏议变得更加完善,经唐末、 五代、宋、元,最终定名为《唐律疏议》
(二)《唐六典》的编纂
— 正文详述盛唐时期职官建制与官规、政令的各方 面,注文介绍上述各项的变化由来,是盛唐时期 的行政法规大全。
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以尚书为长官,侍郎为副 职。分掌管理,财政,教育,仪礼,军事,司法行政、 审判,水利与营造等工作。尚书省是国家行政的最高 执行机构,负责具体实行皇帝及中书省、门下省的命 令或议决的法令,行使行政管理大权。
— 2、御史台
— 御史台,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御史大夫、御史中 丞二人,下设台院、殿院、察院三院。
— 相互分立又相互为用的两大法典体系。
三、法律形式
— 凡律以正罪定刑,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 邪,式以轨物程式。
— 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格 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常 守之法也。凡邦国之政,必从事于此三者。其 有所违及人之为恶,而入于罪戾者,一断以律。
— 律是具有普遍性、经常性的封建成文法典,是封建国 家的大法,以律为主,令、格、式是律的补充。律具 有普遍性,在适用法律及确定罪名刑名时,律起“正 罪定刑”的标准作用。 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刑事、民 事、行政、经济及诉讼等各方面内容。
— 《唐六典》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古老的行政法 典,自此产生了封建刑律与行政法典既开元十年 至二十六年(公元722----738年),历时十六年, 修订《唐六典》三十卷,大致按照封建行政官僚 体制编排。“官领其属,事归于职”为基本体例, 打破两晋以来“诸书仪杂礼”的传统。实现了同刑 律与礼制的分离,使封建行政法最终成为独立的 法律部门。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整合(13页)(DOC)

中国法制史知识点整合(13页)(DOC)

中国法制史复习资料中国法制史复习纲要......................................................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第二章: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第四章:秦朝的法律制度....................................................第五章:汉代的法律制度....................................................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第七章:隋唐的法律制度....................................................第八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第九章:明代的法律制度....................................................第十章:清代的法律制度..............................................第十一章: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第十二章: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第十三章: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法律制度......................................第十四章: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第十五章: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法制史》(301020013)期末考试试题(A卷)..............中国法制史复习纲要第一章:夏商的法律制度1.中国法的起源:“刑起于兵,礼源于祀”的含义2.刑罚的原则和主要罪名3.天罚神判的法治指导思想(自然神到人格神)4.刑罚的原则:①(唐虞)“眚灾肆赦,怙终贼刑”-过失减免刑罚,故意或惯犯加重处罚②(夏)“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反对错杀无辜和滥罚轻罪③(商)“殷罚有伦,义刑义杀”5. 罪名:①夏-不孝,违命,昏,墨,贼②商-乱政,疑众,巫风第二章: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明德慎罚”“刑兹无赦”“刑罚世轻世重”的法律思想)西周关于法官责任制度的规定,严禁司法人员徇私枉法。

《中国法制史》网上考试题库【勿删】

《中国法制史》网上考试题库【勿删】

45.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 A.不孝 B.恶逆 C.大不敬 D.不义 答案 B
46. 唐律中大致相当于现今刑法总则篇的是
A.《名例》
B.《刑名》
答案 A
C.《法例》
D.《具律》
47.唐代最早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减刑的是( )
) D.胖瘦
21.“以古非今”罪规定在( )。 A.秦律 B.汉律 C.魏律 D.宋律 答案 A
22.秦朝司法审判的成例称为( ) A.廷行事 B.决事比 C.比 答案 A
D.则例
23.秦朝九卿中负责司法审判之官是(
)。
A.卫尉 B.廷尉 C.少府 D.奉常
答案 B
24. 汉代起诉叫( A.乞鞫 B.告劾 答案 B
B.断手、刖、劓、宫、大辟 D.醢、脯、劓、墨、大辟
4.商朝思想政治范畴的罪名是 A.腹非罪 B.“乱政”、“疑众” 答案:B
C.“好党”
D.妄言罪
5.西周时,定罪量刑要考虑犯罪的主观要件,将偶犯称为( )
A.丰眚 B.非终 C.唯终
D.眚
答案 B
6.西周的判例叫( )。
A.成
B.判 C.例
答案 A
) E.土地
4.西周在审讯中要求法官察言观色的“五听”是( ) A.辞听 B.色听、气听 C. 目听 D.耳听 E.鼻听 答案 ABCD
5.西周婚姻成立的要件“六礼”中有( ) A.纳采 B.问名 C.纳吉 D.请期 E.亲迎 答案:ABCDE
6.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是(

A.婚姻的“六礼” B.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A、《新律》
B、《大律》
C、《北魏律》
D、《晋律》
答案 D
43.首次区别了律与令的性质的律典是( )

《中国法制史》题库

《中国法制史》题库

《中国法制史》题库《中国法制史》题库中国法制史题库(一)一、单项选择题:(10×1=10分)1 我国古代将刑事、民事案件区分为 ( )A、眚与非眚B、傅别质剂C、狱讼D、钧金束矢2 封建制五刑最初确立于 ( )A、春B、汉C、隋D、唐3 “婚姻六礼”按顺序应为 ( )A、纳采、问名、纳币、纳吉、请期、亲迎B、问名、纳采、纳币、纳吉、请期、亲迎C、纳采、问名、纳币、纳吉、请期、亲迎D、问名、纳采、纳吉、纳征、请期、亲迎4 唐朝法律形式为 ( )A、律令格式B、律令科比C、律典疏例D、律令敕例5 《名例律》的最早确立在 ( )A、北齐律B、北周律C、北魏律D、隋律6 秦朝以身高为标准确定刑事责任,其中女子承担刑事责任应为身高 ( )A、四尺B、五尺C、六尺D、六尺五寸7 元朝由地方官抄集的法律汇编是 ( )A、大元通制B、风宪宏纲C、元典章D、至元新格8 宋朝理雪的时效为 ( )A、一年B、二年C、三年D、五年9 规定新疆管理的特别法规在清朝是 ( )A、番例B、西宁番子条例C、理藩院则例D、回疆则例10 清末时地方“议会”被称为 ( )A、众议院B、资政院C、咨议局D、参议局二、多项选择题:(10×1=10分)1 夏朝给予重惩的犯罪有 ( )A、昏B、墨C、贼D、杀2“三不去”的内容包括 ( )A、与更三年丧B、前贫贼后富贵C、有所娶无所归D、妻子患病3 战国时期楚国的立法有 ( )A、铸刑书B、仆区法C、茆门法D、铸刑鼎4 秦朝的羞辱刑为 ( )A、髡B、耐C、完D、赀5 属于汉律六十篇的组成有 ( )A、朝律B、越宫律C、傍章律D、九章律6 唐律规定共犯中的首犯为 ( )A、造意者B、家长C、监主D、化外人7 元朝的立法有 ( )A、《至元新格》B、《元典章》C、《至正条格》D、《大元通制》8 明朝除五刑外又增加了 ( )A、充军刑B、枷号刑C、剌配刑D、廷杖9 适用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门法规有 ( )A、《蒙古律例》B、《西藏通制》C、《苗例》D、《回疆则例》10 《大清商律草案》除总则外还包括 ( )A、商行为B、公司律C、票据法D、海船律三、名词解释:(5×4=20分)1 《临时约法》2 九刑3 七出4 阿党附益5 张杜律四、简答题:(6×5=30分)1 如保评价《法经》的本质。

中国法制史第七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练习题

中国法制史第七章 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练习题

第七章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隋朝的律有《开皇律》和( )A.《大律》B.《泰始律》C.《武德律》D.《大业律》2.隋《开皇律》12篇的体例源于()A.《新律》B.《晋律》C.《武德律》D.《北齐律》3.中国封建制五刑正式确立于()A.汉朝B.南北朝C.隋朝D.唐朝4.“十恶”中破坏封建家庭秩序的是( )A.内乱B.不道C.谋大逆D.大不敬5.《唐律疏议》集中规定了唐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刑罚制度,相当于现代刑法典中的总则的是()A.《卫禁律》B.《斗讼律》C.《杂律》D.《名例律》6.唐律中维护封建家庭纲纪伦常的法律规定主要集中在()A.《杂律》B.《斗讼》C.《户婚》D.《名例》7.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是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A.《户绝法》B.《丧葬令》C.《宋刑统》D.《唐律疏议》8.唐高宗时期的立法活动,主要是制定了( )A.《武德律》B.《永徽律疏》C.《贞观律》D.《唐六典》9.中国封建社会对官吏犯“公罪”或“私罪”,在概念上作明确划分的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隋朝10.《唐律疏议》指唐代的()及其“义疏”。

A.武德律B.贞观律C.永微律D.大中刑统11.唐朝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

A.门荫B.征召C.科举D.察举12.唐朝法律规定,凡拾得遗失物后,要()。

A.上交官府B.归还原主C.自行占有D.任意处分13.在财产继承方面,唐朝法律沿袭的是()。

A.嫡长子继承制B.诸子均分C.宗祧继承D.封爵继承14.唐朝法律规定,由官府强制解除婚姻关系的情形是()。

A.和离B.出妻C.恶疾D.义绝15.唐《贞观律》是以《()》为蓝本的。

A.泰始律B.北魏律C.北齐律D.开皇律16.唐律名例篇的设立渊源于()。

A.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大业律17.三司推事制度中的三司是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隋唐的法律制度一、概念题1.《开皇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6年研;中国政法2000年研)答:《开皇律》是隋朝第一部法典。

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以“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之由命苏威、牛弘等重修旧律。

《开皇律》共12篇:一名例、二卫禁、三职制、四户婚、五厩库、六擅兴、七贼盗、八斗讼、九诈伪、十杂律、十一捕亡、十二断狱。

封建刑律的十二篇体制最终确定下来,其后唐、宋、元、明、清相继承袭无大更改。

《开皇律》确立了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废除了连坐、车裂、枭首、鞭刑等;续列“八议”、“十恶”,赎罪以铜代绢,有定数。

《开皇律》是唐律的蓝本。

2.《贞观律》(中国政法2001年研)答:《贞观律》是唐朝唐太宗时期一部重要的法典。

唐太宗继位初就命房玄龄等修订旧律,自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春正月到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正月,前后耗时十一年之久,终于修订了著名的《贞观律》,诏颁天下。

《贞观律》总共十二篇,五百条。

经过全面修订的《贞观律》,较之以往,出现了某些重大的变化:①创设加役流刑,作为减死之罚。

②改革“兄弟分居,连坐俱死”之法。

③以大法的形式,明确了比附类推所应遵循的法律原则。

3.加役流(辽宁大学2003年研)答:加役流是唐朝时期创造的一项死刑替代刑罚措施。

贞观初,魏征等大臣以律令苛重为由,提议绞刑之属五十条,“免死罪”,更为“断其右趾”。

唐太宗认为,以断右趾作为减死之罚仍然过重,徒增犯人苦楚,没有同意。

后交付臣下重议。

其后,弘献、房玄龄等反复与“八座”集议,终于创设了流三千里、居作三年的加役流制度,取代了断右趾等残酷的肉刑,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替代死刑的比较适当的手段。

其后,又成为封建后世固定不变的制度。

4.《永徽律疏》(中南财大2002年研)答:《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时期制定的一部法典,也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具有社会影响的封建法典。

永徽三年,高宗因律文没有注疏造成适用法律困难的情况,广召解律者进行疏议工作。

长孙无忌、李勋等承旨领导此项工作。

他们依照“网罗训诰,研核丘坟”的原则,并继承汉晋以来已有成果,历时一年,终于完成了《永徽律》的疏议工作。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经高宗批准,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天下,时称《永徽律疏》。

《永徽律疏》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具有社会影响的封建法典。

其将律文与疏议有机地合为一体,提供了封建刑律的新形式,并为后世封建立法所继承。

5.《唐律疏议》(中南财大2005年研;中国政法1999、1995年研)答:《唐律疏议》是我国唐朝时期立法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法典。

唐玄宗开元时期(公元713—741年),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同样产生刊修《永徽律疏》的必要。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唐玄宗敕令吏部侍郎兼侍中宋璟等九人“删定律令格式”,次年三月宋璟等奏上律、令、式。

继之,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至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中书令李林甫等承旨删辑了旧格、式、律、令、敕,其中刊定了“《律疏》三十卷”。

经过开元年间的刊定,唐律及其疏议变得更加完善。

其后,中经唐末、五代、两宋,直至元朝,最终定名为《唐律疏议》。

6.《唐六典》(人大2007、2000年研;中南财大2006年研;中国政法2004年研)答:《唐六典》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古老的行政法典,传至后世则称其为《大唐六典》。

玄宗命毋煲、孙季良、韦述等参撰《唐六典》,并确定以“周礼六官”为编修体例,这样就规定了行政立法“以官统典”的指导原则。

至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历时十六年之久的《唐六典》的修订工作终告结束。

《唐六典》的产生,反映了唐代行政立法的高度发展,以及封建法典编纂沿革史上的重大变化。

《唐六典》共三十卷,它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唐代法律制度的完备,而且产生了封建刑律与行政法典既相分立又相互为用的两大法典体系。

7.三省六部制(人大2004年研)答: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指中央最高三机关,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其中中书省、门下省是天子之下最高的行政立法与审核机构。

尚书省是国家行政的最高执行机构,它负责具体实行皇帝及中书省、门下省的命令或议决的法令,行使行政管理大权。

“六部”是指尚书省之下所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六部以尚书为长官,侍郎为副职,并设有若干属吏。

六部分掌官吏,财政,教育、仪礼,军事,司法行政、审判,水利与营造等项工作。

8.五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相关试题:隋唐五刑(中南财大2005年研)答:唐律的五刑,是指笞、杖、徒、流、死五种法定的刑罚。

经过对前代刑罚制度的改革,《开皇律》首次正式确立了轻重有序、规范而完备的封建制五刑体系,即:死刑分斩、绞两等;流刑分为三等,即流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五千里;徒刑自一年至三年分为五等,每等以半年为差;杖刑自六十至一百分为五等,笞刑自十至五十分为五等,每等均以十为差。

新确立的五刑二十等刑罚体系顺应了中国古代刑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发展趋势。

封建制五刑自此时确立后一直为后世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成为其法典中的一项基本制度。

9.十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南师大2008年研;中南财大2005、2002年研;辽宁大学2003年研;中国政法1996年研)答:唐律“十恶”是危及封建皇权和封建国家的十种重罪的总称。

隋制《开皇律》时,才完备了“十恶”之目,从而奠定了唐律“十恶”的基础。

唐律“十恶”具体内容如下:一是谋反,二是谋大逆,三是谋叛,四是恶逆,五是不道,六是大不敬,七是不孝,八是不睦,九是不义,十是内乱。

“十恶”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威胁损害皇权,危及封建国家的政治性犯罪,即“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严重威胁封建秩序的“不道”行为;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恶逆”、“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重罪。

10.谋大逆(人大2006年研)答:“谋大逆”,唐律“十恶”之一,唐律“十恶”是危及封建皇权和封建国家的十种重罪的总称。

“谋大逆”是“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即图谋毁坏皇帝祖庙、皇陵和宫殿。

《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谋反及谋大逆者,不分首从皆斩,其父子年十六以上一律处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祖、孙、兄、弟、姊、妹,以及部曲、家仆、资财、田宅,一律没官,伯叔父及兄弟之子,也流三千里,不限户籍之异同。

这些充分反映了唐律维护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本质与特征。

11.谋叛(人大2007年研)答:“谋叛”,唐律“十恶”之一,唐律“十恶”是危及封建皇权和封建国家的十种重罪的总称。

“谋叛”是预谋“背国从伪”,即谋划背叛封建国家,投降伪政权,突出了对预谋犯罪的镇压,并将“反”、“叛”等严重犯罪扼杀在谋划阶段,借以减轻犯罪的危害程度。

《唐律·名例律》的“十恶”把“谋叛”列为重罪严厉处罚,充分表明唐代统治者对危害皇权与封建国家的政治性犯罪所采取的态度。

12.恶逆(中国政法2003年研)答:“恶逆”,唐律“十恶”之一,是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重罪,唐律“十恶”是危及封建皇权和封建国家的十种重罪的总称。

“恶逆”是指殴打、谋杀尊长亲属。

因严重违犯封建伦常关系,破坏封建社会统治基础,都被列为“十恶”的内容,从严处罚。

这些内容反映出唐律礼、刑合一的明显特点。

13.内乱(人大2006年研)答:内乱是《开皇律》和《唐律疏议》中规定的“十恶”中的一种,是指奸小功以上亲属及父祖妾等乱伦行为。

因犯十恶者为“常赦所不原”(通常称为“十恶不赦”),因此,内乱是后果非常严重的行为。

因严重违犯封建伦常关系,破坏封建社会统治基础,而被列为“十恶”的内容,从严处罚。

这些内容反映出唐律礼、刑合一的明显特点。

14.类推(青岛大学2010年研)答:“类推”是唐代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原则。

《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即说,类推首先是律文没有明确规定的,且必须是同类案件;对于应当从轻处理的罪,法律列举重款,轻者通过类推可以自明;对于应当从重处理的罪,法律列举轻款,重者通过类推可以自明。

唐代类推原则的完善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

15.出入人罪(人大2004年研)答:“出入人罪”的规定是唐律中关于司法官断案失误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的规定。

若司法官不依律断罪,适用法律错误,以致造成“出入人罪”的,要依律追究司法官的刑事责任。

“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重罪判为轻罪,“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轻罪判为重罪。

司法官故意出入人罪的,依律处刑;过失出入人罪的,减等处罚。

唐律作此规定,意在强调加重司法官的责任,以保证法律的统一适用,减少冤案的发生。

16.化外人(人大2010年研)答:“化外人”,是指“蕃夷之国”的人,即外国人。

《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按照唐律规定,同属一国的侨民之间的犯罪,由唐代按其本国的法律处断;不同国籍的侨民犯罪,由唐代按照唐律处理。

这种将刑法的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的巧妙结合,在当时世界各国还是罕见的。

这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同时也比较妥善地解决了外国侨民的犯罪问题。

17.六杀(人大2006年研)相关试题:故杀与谋杀(人大2016年研)答:“六杀”是唐代对封建刑法理论中关于杀人罪的最大发展,是在《斗讼律》中对杀人不同情形作了区分。

“六杀”即“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等。

唐律的“谋杀”是指预谋杀人;“故杀”是指事先虽无预谋,但情急杀人时已有杀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