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典型例题
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真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的正常体温为()A.0℃B.20℃C.37℃D.45℃【答案】C【详解】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若高于37.3℃,则视为发烧,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答案】B【详解】A.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露是液态的小水滴集合而成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C.雪是固态的小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液化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答案】D【详解】水池中的水先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成水珠,产生白气,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答案】A【详解】A.小草上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树叶上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C.河面上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D.群山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题型汇编(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经典题型汇编(含答案)一、填空题1.小亮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填“a”“b”或“c”);温度计读数方法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A”“B”或“C”)。
第1题2.如图所示是手机中显示天气预报的截图。
观察此图可知,当天的最大温差是________;19:54时的气温是________。
第2题3.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第3题(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 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________℃。
4.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__℃;小宇画出了“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海波是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第10min时处于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
第4题5.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
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6.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该物质是________ (填“晶体”或“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态,此过程中物质________(填“吸收”或“不吸收”)热量。
第6题7.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用时________min,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________。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物质从一种状态(固态、液态或气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物态变化的练习题及答案:1. 选择题:- A.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
- B.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
- C.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
- D.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
答案:A. 凝华;B. 升华;C. 凝固;D. 熔化。
2. 填空题:-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需要______。
-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需要______。
答案: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需要放热。
3. 判断题:- 冰在0℃时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 冬天室外的铁栏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结霜。
()答案:错误;正确。
4. 简答题:- 请解释为什么冬天的窗户上会出现水珠?答案: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窗户玻璃时,会放热并凝结成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5. 计算题:- 已知冰的熔化热为334 kJ/kg,一块冰的质量为2 kg,计算这块冰完全熔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答案:Q = m × L = 2 kg × 334 kJ/kg = 668 kJ。
6. 实验题:- 实验目的:观察并记录水的沸腾过程。
-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温度计、计时器。
- 实验步骤:a.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b. 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c.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记录水温的变化。
d. 观察水开始沸腾时的现象,并记录沸腾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
- 实验结果分析:- 记录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
- 观察沸腾时气泡的变化。
7. 论述题:- 论述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a. 冰箱利用制冷剂的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来制冷。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3、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4、“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
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5、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6、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B.人讲话时声音的响度约为200dB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50℃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8、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9、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干冰能够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D.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九年级第一章物态变化典型例题(含解析)
●典型例题解析(第二章物态变化)例1 有一支不准确的温度计(刻度均匀),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稳定时为5 ℃;将它插入沸水中(1标准大气压下),示数稳定时为95 ℃.若将它插入某温水中,示数稳定时为32 ℃,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 ℃.思路导航:如图2—14所示,这支温度计的5 ℃刻度线,即它的零刻度线以上第5条刻线,实际表示的是0 ℃;它的95 ℃刻线,即它的零刻线以上第95条刻线,实际表示的是100 ℃.可见,它的90格代表了0~100 ℃,每格代表的温度值为:91090100=格℃ ℃/格. (这是解题的关键)它的32 ℃刻线在实际0 ℃以上第27条刻线,这之间有27格,求出这27格实际代表的温度就是温水的温度: t= 910 ℃/格⨯27格=30℃ 所以,该题的答案是30 ℃.例 2 假如我们要生产这样三种温度计:实验室用的,能测出铅、锡熔点的温度计,便宜的测室温用的寒暑表,便宜的能测开水温度的温度计.假如我们手边可以利用的液体有:比较昂贵的水银、很便宜的甲苯和酒精.那么,制造每种温度计应该用哪种液体呢?说明理由.思路导航: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温度计在使用时液泡中的物质必须处在液态,这就要求被测物的温度应该在温度计液泡中液体的熔点和沸点之间.铅、锡的熔点分别为327 ℃与232 ℃,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8.8 ℃,沸点为357 ℃,要用水银做测铅、锡熔点的温度计,寒暑表的温度范围为-30 ℃~50 ℃,固态酒精的熔点为-117 ℃,酒精的沸点为78 ℃,所以可用酒精温度计做寒暑表.甲苯的沸点为110 ℃,固态甲苯的熔点为-102 ℃,水的沸点为100 ℃,测开水的温度可用甲苯制作的温度计.例3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2—15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图2—15 思路导航:因冰是晶体,所以冰全部熔化之前,温度保持恒定(熔点).试管中冰的温度达到熔点后,由于试管内外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吸热.所以试管中的冰不会熔化.本题的答案为选项C.例4 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B.把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C.-5 ℃的冰块在0 ℃的水中熔化D.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保持不变思路导航:因水的沸点随压强而改变,只有在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情况下,水的沸点才是100 ℃,选项A是有可能发生的;湿衣服变干属于蒸发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周围空气流动的快慢.若温度低的地方空气流动很快,温度高的地方空气流动很慢,就有可能是低温处的衣服干得快,选项B是有可能发生的;晶体熔化与液体沸腾时,虽然不断吸热,且温度都保持不变,选项D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当把-5 ℃的冰放在0 ℃的水中时,冰要从水中吸热,若水量足够多,冰的温度将有可能上升到其熔点0 ℃.此时,因冰与水的温度相同,故0 ℃的水就不能为冰的熔化提供所需的热量,所以冰不可能熔化,相反,在冰升温过程中,由于0 ℃的水放热而结冰,使冰块的体积增大.故选项C是不可能发生的.本题答案为选项C.例5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16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图2—16A.aB.bC.cD.d思路导航:由于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只是延长了达到沸腾的时间,沸点既不能升高,也不能降低,而是保持不变,故正确的答案是选项C.(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液体沸腾的特点和条件进行分析)方法指导:图象法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对问题表达直观、简捷.灵活运用图象法解题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例 6 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图2—17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图2—17观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组(填组别字母).(2)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是依据什么物理知识来设计实验的?思路导航:(1)AC(2)依据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对蒸发快慢的影响设计的.方法指导:本题考查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密切联系生活实践,实际应用性强.把生活中常见、但读者不易注意的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在一起,考查了学生运用物理规律、知识解释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观察、分析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法.例7 下列各现象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1)衣橱里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或消失,是_______.(2)装有酒精的容器,未加盖子,过一段时间容器内的酒精会少一些,是_______.(3)冬天可以看到嘴里呼出的“白气”,是_______.(4)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结有冰花,是_______.思路导航:(1)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变小或消失,是由于固态的卫生球变为萘的蒸气,这是固体的升华现象.(2)敞口容器中的酒精蒸发变成了气体,是液体的汽化现象.(3)冬天在室外的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遇到较冷的空气,则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突然液化,变成了小水珠,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4)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玻璃的温度很低,当室内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温度突然降低,使得水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小冰晶.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例8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0 ℃的冰持续加热到全部变成100 ℃的水蒸气,图2—18的四个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哪个图是正确的()图2—18思路导航:这类问题要求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图中线段的出发点和终止点分别在哪儿,各表示什么物理意义.(这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冰在熔解时温度保持0 ℃不变,水在100 ℃时吸热沸腾也保持温度不变.那么易知正确答案应为A.例9 海南岛夏日的天气真奇妙:每当烈日当空,导致地表温度急剧上升,人们普遍感到酷热难忍;傍晚前后,常会有一场不小的阵雨,下雨时以及雨停后的一段时间,人们感觉空气湿热;但过一阵子,特别是一阵风刮过之后,大地和空气便清凉了.人们也感到凉爽了.请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其中包含的至少两种物理现象.思路导航:学习物理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本题涉及的天气现象,要求能从题中现象分析其理论,是中考能力测试的趋势,找出关键词:(这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烈日、地表温度上升,人热,涉及知识:热传递,温度升高;下雨、雨停、湿热,涉及知识:水蒸发快,空气湿度大;风刮过、人凉爽,涉及知识:水蒸发快、温度降低.包含的物理知识有:(1)烈日当空,地表温度急剧上升——热传递使大地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人体内汗液难蒸发,人感到酷热.(2)下了阵雨,雨停后,傍晚——下雨时,雨水与大地之间发生热传递,使大地温度降低,雨水温度升高,加快了水的蒸发,热传递使空气温度升高,同时空气中湿度大,影响人体汗液蒸发,人们感到湿热.(3)一阵风刮过后——刮风加快水蒸发,蒸发吸热,温度降低.刮风使空气的湿度减小,空气的内能减小,空气温度降低,也加快了人体皮肤表面的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人就感到凉爽.例10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及生物生存、工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对以下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水分子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天然降水洁净、清澈,应提倡将其直接作为饮用水C.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D.白天,植物吸收大量的水,主要用来满足光合作用思路导航:A.分子直径用10-10m量度.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即使用高倍的光学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水分子,使用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水分子.B.天然降水看似洁净、清澈,其实不然.经化验可知,天然降水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和杂质,不能直接做为饮用水.C.蒸馏海水能把水和盐分离,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是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的.D.白天在太阳的照射下,植物吸收的水会蒸发掉很大的一部分,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所以选项C正确.方法指导:这是一道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相互渗透的试题,以生活中常见的水做载体,将各种知识融于一体考查学生多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会吸收热量?A. 凝固B. 液化C. 升华D. 凝华2.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什么?A. 凝华B. 液化C. 升华D. 凝固3. 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这个过程属于:A. 凝华B. 液化C. 升华D. 凝固4. 冰棍在空气中逐渐变小,这是因为:A. 冰棍熔化B. 冰棍升华C. 冰棍液化D. 冰棍凝华5.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是放热的?A. 升华B. 凝华C. 液化D. 凝固二、填空题6.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7.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8.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9.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10.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解释为什么冬天窗户上会出现冰花?12. 请简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四、计算题13. 假设有一块冰,其质量为200g,温度为-10℃。
如果将其加热至0℃并使其完全融化为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冰的比热容为2.1J/(g·℃),水的比热容为4.18 J/(g·℃),冰的熔化热为334 J/g)五、实验题14.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答案:1. C2. A3. B4. B5. D6. 熔化7. 汽化8. 液化9. 升华10. 凝华11. 冬天窗户上出现冰花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表面,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形成冰花。
12. 水的三态变化包括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
在常温下,水会从固态熔化成液态,当温度继续升高,水会从液态汽化成气态。
反之,水蒸气在冷却时会液化成水,水在更冷的条件下会凝固成冰。
13. 首先,冰从-10℃加热到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1} = m\times c_{冰} \times (T_{final} - T_{initial}) = 200g \times 2.1 \frac{J}{(g·℃)} \times (0℃ - (-10℃)) = 4200J \]然后,冰在0℃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2} = m \times L_{熔化} = 200g \times 334 \frac{J}{g} = 66800J \] 总共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total} = Q_{1} + Q_{2} = 4200J + 66800J = 71000J \]14. 实验设计: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加热。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物态变化是物质经历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下面是一些关于物态变化的测试题及答案,帮助你巩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 燃烧B. 溶解C. 融化D. 酸碱反应答案:C. 融化2. 在以下温度范围内,哪个是水的冰态?A. -15°CB. 20°CC. 100°CD. 200°C答案:A. -15°C3. 下列哪个不是物质由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A. 汽化B. 蒸发C. 沸腾D. 凝固答案:D. 凝固4. 当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发生了什么物质变化?A. 融化B. 凝固C. 沸腾D. 降温答案:C. 沸腾5. 鉛笔芯较软,而冰较硬,这是因为:A. 冰的分子间力较强B. 鉛笔芯的分子间力较弱C. 冰分子的排列较紧密D. 鉛笔芯分子的排列较疏松答案:C. 冰分子的排列较紧密二、填空题1. 将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
答案:液化2. 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既能蒸发又能凝结时,称为物质的________。
答案:沸点3. 将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
答案:凝固4. 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既能融化又能冻结时,称为物质的________。
答案:熔点5. 气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
答案:凝华三、简答题1. 解释一下物态变化的原理以及影响物态变化的因素。
答案:物态变化的原理是物质分子或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
影响物态变化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力。
温度改变会影响物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达到一定条件时会引起物态变化,如融化、沸腾、凝固等。
压力改变会影响物质分子或原子的间距,当压力足够大时,固态物质可以通过物态变化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2. 请举例说明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物态变化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我们使用冰箱来冷冻食物,这是利用物质的凝固原理将水变为冰来保鲜食物。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把0℃的冰放进0℃的水中,若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则: ( )A 、冰会增多,水减少B 、冰会减少,水增多C 、冰多则水就会凝固;水多则冰就会熔化D 、冰和水的多少跟原来的相同2、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A 、碘加热时变为蒸气。
B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 、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D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3、在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汽车和寒冷的冬天的公交汽车车窗上都会出现水珠,水珠是在车窗的( )A.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B.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C.都在内表面D.都在外表面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D. 樟脑丸在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5、炎热的夏天,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是( )A 、打开正在工作地电冰箱的门B 、打开风扇,并且调到转速最大的档位。
B 、关闭房门 D 、在地面上适当地洒些水。
6.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A 、铁的密度比锡小B 、铁比锡硬C 、铁传热比锡快D 、铁的熔点比锡高7、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 、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B 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升温C 纯属职业习惯,不烤也行D 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看病8、如图2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B 、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C 、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D 、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9、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和38.60℃℃和38.60℃℃和37.50℃℃和37.50℃10. 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海波在CD 段是固态B. 海波的熔点是48℃C. 海波在BC 段不吸收热量D. 海波熔化经历了12 min11、下面有几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各属什么物态变化:(1)湖面结冰: ;(2)烧水时看到“白气”: ;(3)自来水管“出汗”: ;(4)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5)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6)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______现象。
物态变化典型例题
【物态变化典型例题】例1. 请你解释一下俗语“下雪不冷,化雪冷”。
解析:下雪是一种自然现象,雪的形成是凝华过程,此过程放热,而化雪是熔化过程,此过程吸热。
正确答案:下雪时,水蒸气不断向空气放热凝华成小冰晶,因此下雪不冷,化雪时,雪从空气中吸收热量熔化成雪水,因此化雪冷。
考点分析:考查熔化和凝华的特点例2. 现在给你一杯很烫的开水和一只空杯子,你能尽快将水冷却下来吗?为什么要这样做?解析: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经常来完成:只需反复在两个杯子中倒水就可以迅速将水冷却。
将水来回倒时,扩大了水的表面积,并且使水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对变快,这些都可以加快水蒸发速度,使蒸发带走更多热量,使水尽快凉下来。
正确答案:只要将水在两个杯子中来回倒就可以了。
水来回倒可以加快水的蒸发,使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使水尽快凉下来。
考点分析:对影响蒸发的因素方面进行考查的。
例 3. 开启啤酒瓶盖瞬间伴有“嘭”的一声,瓶口有股“白烟”,对此有两种说法:(1)“白烟”是瓶内CO2液化形成的;(2)“白烟”是瓶口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你赞成哪种说法?解析:为了在喝啤酒时让其中的麦液能起泡沫,需用加压的方法把CO2气体液化而溶入其中。
CO2在常温下是以气体形态存在的,开启啤酒瓶盖时,CO2液体变成气体而喷出,因此CO2液体需吸收热。
而瓶口有的那股“白烟”是液体形成的雾状,并不是气体。
CO2液体吸收的这些热只可能是由空气提供,其中水蒸气会放出热后而液化成了小水珠,出现了“白烟”。
正确答案:赞成第二种说法。
考点分析:考查利用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物质名称金铜钢铝钨铅铁熔点/℃1064 1083 1515 660 3410 328 1535解析:人们用电饭锅烹饭或用手接触通电较长时间的灯时,都知道它们是热的。
电灯就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光能的。
而电灯丝只有用固体物质才既能保持灯丝原状,又便于运输,因此,作为发光体的灯丝就必须长时间承受高温,而不易因吸热后达到熔点熔化成液体。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在使用温度计前,需要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这是为了便于迅速而准确地读数。
2、XXX和XXX在商店买了冰棍和棒棒糖,当他们放进嘴里后,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3、在冬天,将一块冰从寒冷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内,冰不会立即熔化,但冰的温度会逐渐升高。
4、水在结冰时体积会膨胀,产生巨大的作用力。
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
后来,“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使用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表面接牢。
5、在炎热的夏天,将一盆-5℃的碎冰放在阳光下直射,冰逐渐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冰的温度等于0℃。
6、刚从水中捞出的熟鸡蛋在手中不太烫,待蛋壳表面的水干后,便觉得很烫。
这是因为蛋壳外先有水蒸发后无水蒸发。
7、在实验中,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会先降低后升高。
8、两只相同的杯子置放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酒精。
一段时间后,两杯的液面高度不同。
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种类有关。
9、“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是两个成语,其中“扬汤止沸”的说法正确。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有不同的效果,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够彻底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有不同的效果,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够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效果不同,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能够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效果不同,前者只能暂时止沸,后者只能彻底止沸。
10、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C)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1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C)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入冰箱。
物理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
物理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冰化成水是熔化过程B. 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C. 铁块受热后体积膨胀是熔化过程D. 霜的形成是凝华过程2.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
A. 熔化B. 汽化C. 升华D. 液化3.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
A. 凝华B. 液化C. 熔化D. 升华4.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
A. 熔化B. 液化C. 凝固D. 汽化5.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
A. 熔化B. 液化C. 凝固D. 汽化二、填空题6. 当温度高于0℃时,冰会直接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称为______。
7. 冬天窗户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后______形成的。
8.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直接变成气态,这个过程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9. 请简述物态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及其吸热或放热情况。
四、计算题10. 一块冰的质量为2kg,它完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多少?(已知冰的密度为0.9g/cm³,水的密度为1g/cm³)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A4. C5. A二、填空题6. 升华7. 凝华8. 升华三、简答题9. 物态变化的六种基本类型包括:熔化(固态变为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变为固态,放热)、汽化(液态变为气态,吸热)、液化(气态变为液态,放热)、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热)和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放热)。
四、计算题10. 由于质量与状态无关,所以冰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仍然是2kg。
专题02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2 物态变化1.【物理观念·生活情境】(2024·湖南·中考真题)2024年初,几场寒流来袭,让湖南人在家门口也能看到北方常见的冰挂(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挂熔化时,需要吸热B.冰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冰是非晶体,有固定的熔点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时,体积变小【答案】A【解析】A.冰挂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吸热,故A正确;B.固态的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C.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C错误;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变大,故D错误。
故选A。
2.【科技创新·古代科技】(2024·安徽·中考真题)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
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答案】C【解析】AB.“炙化其中油蜡”是固态的油蜡变成液态的蜡水,因此是熔化的过程,故AB错误;C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液态的铜液变成固态的铜,因此是凝固的过程,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新中考·生活实践】(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在蒸馏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升华需要吸热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需要放热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内能不变【答案】C【解析】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汽化吸热,故A错误;B.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吸收,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故B错误;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放热,故C正确;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D错误。
物态变化习题精选
物态变化习题精选物态变化总结:1)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2)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3)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4)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5)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6)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7)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8)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9)夏天,剥去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白气”10)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11)放人冰箱冷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12)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13)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14)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15)从冰箱里拿出饮料放在桌上,一会儿可以看到瓶子旁边有一滩水16)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17)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18)煮饭时,揭开锅盖看见白烟一.选择1.水烧开时,壶嘴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A.水蒸气B.小水珠C.热空气D.白烟2.夏天扇扇子能使人感觉到凉快,这是因为扇子所产生的风()A.使空气的温度降低B.在人体表面吸热C.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D.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3.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60℃的水,正在沸腾B.用纸盒装水并在火上加热,可将盒中的水烧开C.液体吸热后,温度却不升高D.用水银温度计测得南极考察站的温度是-60℃4.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A.一定降低B.一定不变C.一定升高D.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不变5.某物质的凝固点是42℃,在42℃时,该物质()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是固液共存D.以上都有可能6.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是()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7.把一只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的示数将()A.不变B.一直下降C.一直升高D.先下降后又升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可以用自己的感觉准确地说出一个物体的温度B、00C是最低温度C、水只能在1000C时沸腾D、冰的熔点温度与它的凝固点温度相等8、小宇的家乡有一口深井,井水的温度基本上恒定,冬天和夏天相差不多,可是当小宇用手去摸刚提上来的井水时,冬天感觉较热,夏天感觉较凉。
物态变化经典例题
物态变化经典例题:地球上的最高气温57℃℃。
现在要做一支地球上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用的温度计,应从表中选用的液体是酒精 以下是四种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的凝固点和沸点 物 质 凝固点 沸点 A 水银357 B 酒精-117 78 C 甲苯-95 111 D 水 0 100有一支不准确的温度计(刻度均匀),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稳定时为5 ℃;将它插入沸水中(1标准大气压下),示数稳定时为95 ℃.若将它插入某温水中,示数稳定时为32 ℃,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 ℃.分析:如图,这支温度计的5 ℃刻度线,即它的零刻度线以上第5条刻线,实际表示的是0 ℃;它的95 ℃刻线,即它的零刻线以上第95条刻线,实际表示的是100 ℃.可见,它的90格代表了0~100 ℃,每格代表的温度值为:91090C 100=︒格 ℃/格.(这是解题的关键) 它的32 ℃刻线在实际0 ℃以上第27条刻线,这之间有27格,求出这27格实际代表的温度就是温水的温度:t =910 ℃/格×27格=30 ℃ 经典例题:生活中的物态变化(1)“下雪不冷,化雪冷”( 雪后寒)是因为雪在熔化(融化)的过程中要吸热,因此周围的温度要降低(2)舞台效果、人工降雨、樟脑丸变小、冻衣服变干,这些都是升华现象(3)雨、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霜、雪、雾凇、冰雹(小冰晶)都是凝华现象如图3-2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锡的熔点是_________℃。
(2)AB 段图象表示的是___________,BC 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_过程,这段过程中___________保持不变,但必须从外界___________。
CD 段表示的是_______,DE 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EF 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锡必须向外__________,FG 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过程。
专题4物态变化综合问题(原卷版+解析)
专题4:物态变化综合问题一、中考前瞻1.温度:(1)摄氏温度: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把0 ℃到100 ℃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等份就为1 ℃。
(2)热力学温度: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K),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 ℃。
2.温度计:(1)温度计:根据汞、煤油、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
包括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等。
构造:主要由玻璃外壳、玻璃泡、玻璃管、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刻度及温标构成。
玻璃泡做大的目的: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高度变化大。
使用方法: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其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每一小格对应的温度值);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来;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齐平。
(2)体温计: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间有很细的细弯管,当玻璃泡接触人体时,里面的水银受热膨胀挤过细弯管到达直管中,待稳定后离开人体时,水银遇冷收缩,在细弯管处断开,直管中水银不能回流,所以离开人体后的体温计示数仍代表人体温度。
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与人体温度变化范围相同;分度值为0.1 ℃。
使用方法:使用前要用力将水银甩回到玻璃泡内。
确保每次测量结果能准确反映当时的温度而不是原来的温度。
其他温度计不能甩,因为其他温度计的玻璃泡表面很薄,极易甩碎。
3.物态变化:(1)固体熔化(凝固)过程的规律:海波、冰、金属等在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凝固点),叫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等在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
晶体熔化(凝固)满足的条件: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热(放热)。
(2)汽化:沸腾满足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冬天,人嘴里呼出“白气”B.夏天,人吃冰棒感觉凉爽C.用纸锅烧水,水沸腾但锅不会燃烧D.游泳的人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B.人讲话时声音的响度约为200dB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50℃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5、冷链储运中常用一种装有制冷装置的冷藏车,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和疫苗药品等,制冷装置通过液态制冷剂汽化将车的“热”搬运到外面,实现制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藏车厢体应选用导热性好的材料做成B.液态制冷剂在车厢内汽化吸热C.车厢内物品表面会有一层白霜,是凝固现象D.放入车厢内的水在凝固过程中吸热6、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放热B.图乙:“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C.图丙:“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图丁:“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固吸热8、“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
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A.B.C.D.9、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
(物理)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如图为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在水银温度计的顶端封入一段金属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至74℃时,L1亮灯报警B. 温度升高至74℃时,L2亮灯报警C. 温度升高至78℃时,L1亮灯报警D. 温度升高至78℃时,L2亮灯报警【答案】 D【解析】【解答】解:由题干中图可知:金属丝下端所指的示数为:70℃+2×4℃=78℃;当温度升高到78℃,水银温度计顶端封入的一段金属丝就和水银相接,接通电路,电磁铁有了磁性,把衔铁吸引下来,L2亮,报警.故选D.【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题干中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为2℃,直接根据液柱(或所指示)的位置即可读出该点处的温度值,读数时要从绝对值小的示数向绝对值大的示数读起;②电磁继电器由两部分构成:①低压控制电路,②工作电路;其实质是一个自动控制开关.2.我国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公园植树的一个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植树中,把土扬起来的铁锹属于省力杠杆B. 扬起来的土最终要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C. 劳动中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汗液蒸发吸热的缘故D. 人们能闻到附近一棵早开花的桃树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铁锹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A错误;B、土被抛出后,受重力作用,重力使土向下运动,落向地面,故B正确;C、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C正确;D、由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花香中含有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接触到我们的嗅觉细胞,所以我们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故选A.【分析】(1)结合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由于重力作用,抛出的物体都要落向地面.(3)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4)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4.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5.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6.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吸热过程的是()A. 雾凇的形成B. 夏天,放在冰箱中的水结成冰C. 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了D. 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答案】 C【解析】【解答】A、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A不符合题意;B、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是放热的,B不符合题意;C、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符合题意;D、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结合不同的物态变化和对应的吸放热的情况进行分析.7.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8.关于下列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A.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 台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2AC. 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D. 用手水平托起一本物理课本所用的力约为2N【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
(物理)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很有用)及练习题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很有用)及练习题含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 冰雪遇暖消融B.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 草叶上形成“白霜”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答案】 B【解析】【解答】A.冰雪的消融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B.水烧开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C.草叶上的“白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C不符合题意;D.干手器烘干时,加快了汽化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水蒸气变化为液体的过程。
2.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估测题目,注意掌握常见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速度、温度、电功率、质量等等,并要善于观察和积累.3.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4.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A. 物体长度为1.45cmB. 物体质量为6.6gC. 温度计示数为16℃D. 电流表示数为0.32A【答案】 A【解析】【解答】A.物体长度为 1.45cm,正确,长度的测量的结果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三部分。
物态变化培优题目
物态变化(B组题目)1、如下图,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O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2.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局部,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
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但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卤那么没有。
小红在使用这种火锅时,发现两边的加热情况相同,但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
那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OA.红汤卤与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B.红汤卤液面上方有•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C.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热量散失少D.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沸点比清汤卤的低3.张乾同学做了•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O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4.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O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5.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S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外表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外表6.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IC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7、气温是20C的房间里,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当水银面经过“20”到“100”之间的某一刻度时,温度计的示数表示O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B、沸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什么也不表示8.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那么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开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典型例题【例题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答案: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摄氏.冰水混合物,1标准大气下沸水.【例题2】观察下图完成下列填空:(1)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2)用途: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3)所用液体: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4)刻度范围: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5)最小刻度值: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答案:(1)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用温度计;(2)测体温,测气温,实验室用来测液体温度;(3)水银,酒精(或煤油);煤油;(4)35℃~ 42℃,-30℃~ 50℃,-20℃~ 80℃,(5) 0.1℃、 1℃、 1℃.【例题3】- 8.6℃读作_________,它比- 16.8℃高_________.答案:负8.6摄氏度(或零下8.6摄氏度), 8.2℃.【例题4】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 39.5℃,一位同学没有甩过就给体温正常的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答案: 39.5℃.【例题6】体温计测人体温时,离开人体后_________表示人体温度,普通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_________表示该物体温度.答案:仍能,不能.【例题10】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则________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则_________测得更准确些.答案:答案:甲、乙点拨:由于两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根据,内径粗的温度计液柱短,内经细的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内经粗的刻度更密些.若用这两支温度计测同一物体的温度,由于内径细的分度值间隔大,估计范围大,误差小,故内径细的测量更准确些.【例题11】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答案:晶体,非晶体.【例题12】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曲线,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 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答案:放热,液体,凝固,固液混合,凝固点,固体.点拨:晶体熔液的凝固是个放热过程.在凝固前熔液放热降温;达到凝固点后,放热凝固,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为固液混合态,此过程的曲线与时间轴平行(或重合);等全部变成固体后,再放热降温.【例题13】如图所示的非晶体凝固曲线,说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没有固定的凝固点;在此过程中,非晶体_________(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答案:下降,放热.【例题14】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观察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过程,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再过几分钟为止.该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绘制了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乙、丙所示,其中图_________为松香的熔化图象,海波与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答案:丙.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或海波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松香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或松香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例题15】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叫做____________.晶体熔化的过程中,虽然大量吸热,但温度_____________.答案:熔点,保持不变.【例题16】人们通常用钨这种金属制造电灯的灯丝,是因为钨的__________高.答案:熔点【例题17】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和泥时,常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这是因为食盐水的凝固点_____________.答案:向水中撒食盐,会降低水的凝固点.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为防止水结冰,常用食盐水和泥,就是利用这个道理.【例题18】如图是从实验得到的海波熔化图象,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AB段表示熔化过程B.图象的CD段表示熔化过程C.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继续吸热D.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答案:C.【例题19】下列固体属于晶体的是()A.石蜡 B.固态酒精 C.玻璃 D.松香答案:B.【例题21】在 0℃的房间里,把正在熔化的冰块投入到 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水质量增多B.冰质量增多C.水和冰质量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例题23】冬天,在东北地区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体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凝固点C.蒸发性能强D.较易流动答案:A.【例题2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原因是()A.没有吸收热量B.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C.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熔化D.吸收的热量用来使晶体汽化答案:B.点拨:水的凝固点是 0℃,酒精凝固点- 117℃,两液体混合后,混合液的凝固点低于 0℃.【例题25】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把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些冻梨拿到屋子里,浸没在冷水盆中,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盆中一部分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B.盆中有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C.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降低D.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不变答案:C.点拨:晶体熔化时需吸收热量,吸收的热量不是用来升温,而是用来使晶体熔化.【例题26】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酒精中,然后取出,发现短时间内示数下降,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 ( )。
A.吸热 B.放热 C.不吸热不放热 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A【例题27】如图所示,正确描述水沸腾的是()。
答案:C【例题28】下列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用瓶子装酒精时一定要加盖B.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扇风C.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处D. 把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处答案:A【例题29】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C.水沸腾时,汽泡中都充满了水蒸气答案:AB【例题30】烧开水时,从开水壶嘴中冒出的“白气”是()。
A.水蒸气 B.小水珠 C.热空气 D.以上说法都不对【例题31】物质从_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有_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
答案:液;气;蒸发;沸腾【例题3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答案:吸;不变;不同【例题33】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__,说明它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作用。
要使液体沸腾,须使液体温度达到______点。
答案:降低;致冷;沸。
【例题34】蒸发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 )答案:×【例题35】液体在任何温度时都能蒸发。
( )答案:√【例题36】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早晨有浓雾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解析:升华现象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它不经过液态,因此A选项浓雾是液化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液滴,B选项是升华现象,它是冰冻的衣服直接变成水蒸气。
C选项霜是凝华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
D选项是凝固现象,它是水达到凝固点,再放热形成的。
【例题3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解析:凝华现象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它不经过液态。
A选项铁水浇铸成工件是凝固过程;B选项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因为固态冰直接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因此是升华现象;C 选项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固态的小冰晶,它是凝华现象;D选项,湿手是指液态水,粘手是指水滴遇冷结成冰,它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过程。
答案:C【例题38】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解析:寒冷的冬天,窗玻璃的温度很低,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较高 若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水蒸气在很冷的窗玻璃上就会放热凝华成固态的窗花,所以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所以选项B正确。
答案:B【例题39】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解析:因为干冰在常温下易升华,干冰升华时要从周围的空气中吸热,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就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部分小水珠又继续放热凝固形成小冰晶,这些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飘渺的雾气。
选项D正确。
答案:D【例题40】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现象:()。
A.凝固B.升华C.凝华D.先升华后凝华解析:灯泡使用时,灯丝发热且温度很高,钨丝会受热而部分升华变成气体,当气态的钨遇到温度低的灯泡壁时,在灯泡内壁凝华而成固体小颗粒。
久而久之灯泡就会发黑,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D【例题4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B.花盆里的潮湿泥土变干C.夏天,冷饮杯子的外壁有小水珠D.秋天,屋顶瓦上结霜解析:A选项是升华现象,B选项是蒸发, C选项是液化现象,D选项是凝华现象。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