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小学奥数精讲精练:第一讲 速算与巧算(无答案)全国通用
第1讲 速算与巧算
第一章速算与巧算知识要点在速算与巧算中,主要是运算定律、性质和一些技巧方法的运用。
1.加法巧算。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字母表示: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a+(b+c)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是在一起使用。
如果多个数相加,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或者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结合成一组相加,再把所得的和同其他剩下的数相加,它们的和仍然不变。
字母表示:a+b+c+d+e=d+(b+d+e)+c2.减法巧算。
(1)减法的运算性质(有时可以将减法的运算性质理解成填括号或去括号的性质):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和中的每一个加数。
字母表示:a-(b+c+d)=a-b-c-d(2)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d=a-(b+c+d)3.乘法巧算。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字母表示:a×b=b×a(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结合起来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结合起来先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字母表示:a×b×c=(a×b)×c=a×(b×c)交换律和结合律通常是在一起使用。
如果多个数相乘,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可以选择两个因数相乘,得出便于运算的整十、整百、整千……的积,再将这个积与其他的因数相乘;有时可以把一个因数用几个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使其中一个因数与算式中其他的某个因数的积成为便于运算的数,然后再与其他的因数相乘,使计算快捷准确。
(3)积不变的规律:如果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同样的倍数,那么它们的积不变。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小升初培优:第01讲 乘法分配律之速算巧算(上)(解析版)全国通用
第01讲乘法分配律之速算巧算(上)教学目标:1、引导学员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掌握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式题的特点;2、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速算和巧算进行相关应用题题型的解决;3、使学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员掌握乘法分配律并用于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员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转化及应用。
教学过程:【环节一:预习讨论,案例分析】【知识回顾——温故知新】(参考时间-2分钟)涉及时间方面的统筹安排,如何考虑?①要做哪些事情;②每件事情需要多少时间;③弄清所做事情的程序,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工作可以同时做,从而根据题意找出最佳方案。
涉及最优方案选择方面的统筹安排,如何考虑?可以将所有的方案一一枚举,再根据问题的要求去分析每个方案,从而选择出满足条件的方案或者几个方案的组合;如果可供选择的方案过多,我们可以调整法进行解答,即先对条件进行假设,再由此进行分析并调整,这样可帮助我们快速将问题解决。
【知识回顾——上期巩固】(参考时间-3分钟)某工地A有20辆卡车,要把60车渣土从A运到B,把40车砖从C运到D(工地道路图如下所示)。
问如何调运最省汽油(最后卡车还要回到A处)?解析部分:把渣土从A运到B或把砖从C运到D,都无法节省汽油,只有设法减少跑空车的距离,才能省汽油。
给予新学员的建议:对于图形尽可能画的更为精确,并强调基础计算能力。
哈佛案例教学法:引导学员多多进行纸上的动手操作演练,鼓励积极的课堂发言。
参考答案:如果各派10辆车分别运渣土和砖,那么每运一车渣土要空车跑回300米,每运一车砖则要空车跑回360米,这样到完成任务总共空车跑了:300×60+360×40=32400(米)。
如果一辆从从A→B→C→D→A跑一圈,那么每运一车渣土,运一车砖要空车跑:240+90=330(米)。
因此,先派20辆车都从A开始运渣土到B,再空车开往C运砖到D后空车返回A,这样每辆车跑两圈就完成了运砖任务。
六年级奥数-第一讲[1].分数的速算与巧算.学生版(最新整理)
第一讲:分数的速算与巧算教学目标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1、裂项: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归纳是密不可分的,本讲要求学生掌握裂项技巧及寻找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2、换元: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3、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4、通项归纳法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知识点拨一、裂项综合(一)、“裂差”型运算(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那么有1a b⨯a b <1111(a b b a a b=-⨯-(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形式的,我们有:1(1)(2)n n n ⨯+⨯+1(1)(2)(3)n n n n ⨯+⨯+⨯+1111[(1)(2)2(1)(1)(2)n n n n n n n =-⨯+⨯+⨯+++1111[](1)(2)(3)3(1)(2)(1)(2)(3)n n n n n n n n n n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二)、“裂和”型运算: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 (2)11a b a b a b a b a b b a+=+=+⨯⨯⨯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奥数讲与练:计算.计算满分冲刺(ABC级)-全国通用
计算满分冲刺知识框架一、重算理、重法则、重过程。
(一)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如何讲清算理呢?(二)如在分数加法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讲述算理,概括法则,既使学生搞清了算理,又使学生掌握了法则,为以后学习也打下了基础。
(三)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因此必须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计算法则是学生正确进行四则运算的依据,可以注意通过典型例题,讲清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运算定律和性质,是讲清计算法则和简便算法的基础,可以通过具体式题的计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特征,然后加以归纳,使学生认识定律、性质的实际意义。
特别要重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使他们学会应用运算定律、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有效的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是练习要注意科学性,讲究实效,练习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突出法则重点练:一看、二想、三说的互补法训练,使学生眼、脑、口并用,大大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能(二)容易混淆的对比练:通过对比,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三)经常出错反复练:根据学生平时计算中的错误随时登记,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反复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多种类型综合练: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法则,可以把相似类型的基本题综合在一道混合式题中,使法则在分辨中得到巩固。
(五)启发学生思考,创造性地练:设计一些题目,启发学生选择最佳算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直接按法则计算此类题,比较繁难,如果认真观察思考,一旦发现其中的奥妙,就可以化难为易,同时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速算与巧算(奥数基础)
速算与巧算(奥数基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喜欢上有趣的奥数题目。
2.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牢固,在考试中能更快地做题。
3.尽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扩展思维,奥数只是一个扩展思维的载体,而不是学生的课业负担。
教学重点:加减乘除的速算与巧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刚接触奥数,思维还不能一下子转变过来。
基本公式1.运算顺序*第一级:括号:()→[ ] → { }第二级:作: 同一级别可以交换运算次序*第三级:+-:同一级别可以交换运算次序2.去括号① a+(b+c)=a+b+c a+(b-c)=a+b-c② a-(b+c)=a-b-c a-(b-c)=a-b+c③ a×(b×c)=a×b×c a×(b÷c)=a×b÷c④ a÷(b×c)=a÷b÷c a÷(b÷c)=a÷b×c3.分配律/结合律乘法: a×(b+c) = a×b+a×ca×b+a×c = a×(b+c)除法:(a+b)÷c = a÷c+b÷ca÷c+b÷ c = (a+b)÷c4.两个必须掌握的性质两个数的和一定,则两数越相近,积越大两个数的积一定,则两数越分散,和越大5.几个计算公式完全平方和(差)公式:(a+b)2= a2+2ab+b2平方差公式:a2-b2= (a+b)(a-b)速算与巧算教义一.取巧计算: 1.手指算法: nn*92.平方的巧算:1+3+5=3的平方1+3+5+7=4的平方3.立方的巧算:(1+2)平方 =1的立方+2的立方4.简便的计算:基本简便算法训练(写出简算过程)456+897+103 587+684-484 654-387+287 5121+6573+4879 5634+4366-8765 6543+854-1543 5646+9997 6545-1996 6587+59947865-347-1653 7958-(958+162)4795-(355+1795)345-279+655-321 6544+8953-4544-5953 4673-897-2673 5647+8956-4603 78×99 68×101867×999 567×1001 125×3225×36 125×432×8 76×25×425×32×125 4×83×25 84000÷125÷87800÷25÷4 25×(80+4) 125×(80-4)379 ×58+42×379 965×176-965×76 163×175-163×34-163×41十位相同个位相加刚好满十的规律(头同尾补)十位乘十位加一的和,并个位。
巧算速算讲义及练习题
巧算速算讲义及练习题速算巧算速算与巧算是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些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一章我们学习加、减、乘、除法的巧算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根据加、减、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从而使计算简便。
在巧算方法里,蕴含着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问题法即把所给的算式,根据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或改变它的运算顺序,或减整从而变成一个易于算出结果的算式。
【例题讲解及思维拓展训练题】例1:计算9+99+999+9999思维点睛:这四个加数分别接近10、100、1000、10000。
在计算这类题目时,常使用减整法,例如将99转化为100-1。
这是小学数学计算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10-1)+(100-1)+(1000-1)+(10000-1)=10+100+1000+10000-4=11106思维拓展训练一:1.计算99999+9999+999+99+92.计算9+98+996+99973.计算1999+2998+396+4974.计算198+297+396+4955.计算1998+2997+4995+59946.计算19998+39996+49995+69996.例2:计算489+487+483+485+484+486+488思维点睛:认真观察每个加数,发现它们都和整数490接近,所以选490为基准数。
489+487+483+485+484+486+488=490×7-1-3-7-5-6-4-2=3430-28=3402思维拓展训练二:1.计算50+52+53+54+512.计算262+266+270+268+2643.计算89+94+92+95+93+94+88+96+874.计算381+378+382+383+3795.计算1032+1028+1033+1029+1031+10306.计算2451+2452+2446+2453.(1)632-156-232 (2)128+186+72-86思维点睛: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只有第一级运算,计算时可以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调换加数或减数的位置。
小学数学奥数精讲-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第1讲速算与巧算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
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假设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构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一、先讲加法的巧算,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a+b=b+a其中,a,b各表示任意数字。
例如,5+6=6+5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顺序,其和不变。
例如,a+b+c+d=d+b+c+a=…其中,a,b,c,d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a+(b+c)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4+9+7=〔4+9〕+7=4+〔9+7〕一般地,多个数相加,可先对其中几个数相加,再与其他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运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
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起来,然后再与其他的数相加。
例1:计算〔1〕23+54+18+47+82(2) 1350+49+68+51+32+16502、借数凑整法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数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例如,计算976+85,可在85中借出24,即把85拆分成24+61,这样就可以先用976加上24,“凑”成1000,然后再加61。
例2:计算〔1〕57+64+238+46〔2〕4993+3996+5997+848二、减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巧算。
加、减法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1、在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例如:a-b-c=a-c-b,a-b+c=a+c-b2、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六年级奥数分数的速算与巧算(最新整理)
.
32 1 52 1 72 1
19932 1 19952 1
【巩固】计算: 12 22 32 502
.
13 35 5 7
99 101
【巩固】 2 2 4 4 6 6 8 8 10 10 1 3 3 5 5 7 7 9 9 11
1
1
1
【例 6】
2
3
1999
1 1 (1 1) (1 1)
1
1[ 1
1
]
n (n 1) (n 2) 2 n (n 1) (n 1)(n 2)
1
1[
1
1
]
n (n 1) (n 2) (n 3) 3 n (n 1) (n 2) (n 1) (n 2) (n 3)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 (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 1 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 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 x
【例 10】 计算:13 33 53 73 93 113 133 153
【巩固】 1 3 2 4 3 5 9 11
【巩固】计算:1 2 3 2 3 4 3 4 5 8 9 10
【例
11】
计算:1
1 3
1 32
1 33
1 34
1 35
1 36
(22 42 62 1002 ) (12 32 52 992 ) 【例 12】 计算:
(1 1) (1 1) (1
1)
2
2
3
2
3
1999
【巩固】计算:1 1 1
1
1 2 1 2 3 1 2 2007
【巩固】 1 1 1
1
3 35 357
3 5 7 21
小学六年级奥数经典讲义(全套36讲)
第一讲循环小数与分数第二讲和差倍分问题第三讲行程问题第五讲质数与合数第六讲工程问题第七讲牛吃草问题第八讲包含与排除第九讲整数的拆分第十讲逻辑推理第十一讲通分与裂项第十二讲几何综合第十三讲植树问题第十五讲余数问题第十六讲直线面积第十七讲圆与扇形第十八讲数列与数表综合第十九讲数字迷综合第二十讲计数综合第二十一讲行程与工程第二十二讲复杂工程问题第二十三讲运用比例求解行程问题第二十四讲应用题综合第二十五讲数论综合2第二十六讲进位制问题第二十七讲取整问题第二十八讲数论综合3第二十九讲数论综合4第三十讲几何综合2第三十一讲图形变换第三十二讲勾股定理第三十三讲计数综合第三十四讲最值问题第三十五讲构造与论证1第三十六讲构造与论证2第一讲循环小数与分数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1.真分数7a化为小数后,如果从小数点后第一位的数字开始连续若干个数字之和是1992,那么a 是多少?【分析与解】17=0.142857 ,27=0.285714 ,37=0.428571 ,47=0.571428 ,57=0.714285 , 67=0.857142. 因此,真分数7a化为小数后,从小数点第一位开始每连续六个数字之和都是1+4+2+8+5+7=27,又因为1992÷27=73……21,27-21=6,而6=2+4,所以7a =0..857142 ,即a =6.评注:7a的特殊性,循环节中数字不变,且顺序不变,只是开始循环的这个数有所变化.2.某学生将1.23乘以一个数a 时,把1.23 误看成1.23,使乘积比正确结果减少0.3.则正确结果该是多少?【分析与解】 由题意得:1.23 a -1.23a =0.3,即:0.003 a =0.3,所以有:3390010a =.解得a = 90,所以1.23a =1.23 × 90=123290-×90=11190× 90=111.3.计算:0.1+0.125+0.3+0.16,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分析与解】 方法一:0.1+0.125+0.3+0.16≈-0.1111+0.1250+0.3333+0.1666=0.7359≈0.736方法二:0.1+0.125+0.3+0.16113159899011118853720.7361=+++=+== ≈0.7364.计算:0.010.120.230.340.780.89+++++ 【分析与解】 方法一:0.010.120.230.340.780.89+++++ =1121232343787898909090909090-----+++++ =11121317181909090909090+++++ =21690=2.4方法二:0.010.120.230.340.780.89+++++ =0+0.1+0.2+0.3+0.7+0.8+(0.010.020.030.040.080.09+++++ ) =2.1+0.01×(1+2+3+4+8+9) =2.1+190×27 =2.1+0.3 =2.4方法三:如下式, 0.011111… 0.122222... 0.233333... 0.344444...(1+2+3+4+8+9=27) 0.788888...+0.899999... 2.399997...注意到,百万分位的7是因为没有进位造成,而实际情况应该是2.399999…=2.39 =2.4.评注:0.9=99=1 ,0.09 =919010=.5.将循环小数0.027与0.179672 相乘,取近似值,要求保留一百位小数,那么该近似值的最后一位小数是多少?【分析与解】0.×0.179672=27179672117967248560.00485699999999937999999999999⨯=⨯== 循环节有6位,100÷6=16……4,因此第100位小数是循环节中的第4位8,第10l 位是5.这样四舍五入后第100位为9.6.将下列分数约成最简分数:166********66666666664【分析与解】 找规律:161644=,16616644=,1666166644= ,166661666644=,…所以1666666666666666666664=14评注:类似问题还有38538853888538888538888888885234 (29729972999729999729999999997)+⨯+⨯+⨯++.7.将下列算式的计算结果写成带分数:0.523659119⨯⨯【分析与解】0.523659119⨯⨯=11859119⨯=1(1)119-×59=59-59119=58601198.计算:744808333÷2193425909÷11855635255【分析与解】 744808333÷2193425909÷11855635255=62811259093525583332193453811⨯⨯ =373997131993564111136412119973331993⨯⨯⨯⨯⨯⨯⨯⨯⨯⨯⨯⨯⨯⨯=7523⨯⨯=5569.计算:1111111 81282545081016203240648128 ++++++【分析与解】原式1111111 81288128406420321016508254 =++++++2111118128406420321016508254 =+++++ 1111114064406420321016508254 =+++++ 11111203220321016508254=++++111110161016508254=+++111508508254=++11254254=+1127=10.计算:153219(4.85 3.6 6.153) 5.5 1.75(1) 4185321⎡⎤⨯÷-+⨯+-⨯+⎢⎥⎣⎦【分析与解】原式=1757193.6(4.851 6.15)5.5443421⨯⨯-++-⨯-⨯=135193.610 5.5412+⨯⨯+-=9+5.5-4.5 =1011.计算: 41.2×8.1+11×194+537×0.19【分析与解】原式=412×0.81+11×9.25+0.19×(412+125) =412×(0.81+0.19)+11×9.25+0.19×125 =412+11×8+11×1.25+19×1.25=412+88+1.25×30=500+37.5=537.512.计算:2255 (97)() 7979+÷+【分析与解】原式=656555 ()() 7979+÷+=[]555513()()137979⨯+÷+=13.计算:12324648127142113526104122072135⨯⨯+⨯⨯+⨯⨯+⨯⨯⨯⨯+⨯⨯+⨯⨯+⨯⨯【分析与解】 原式=33333333123(1247)1232135(1247)1355⨯⨯⨯+++⨯⨯==⨯⨯⨯+++⨯⨯14.(1)已知等式0.126×79+1235×□-6310÷25=10.08,那么口所代表的数是多少? (2)设上题答案为a .在算式(1993.81+a )×○的○内,填入一个适当的一位自然数,使乘积的个位数字达到最小值.问○内所填的数字是多少? 【分析与解】 (1)设口所代表的数是x ,0.126×79+1235x -6310÷25=10.08,解得:x =0.03,即口所代表的数是0.03.(2)设○内所填的数字是y ,(1993.81+O.03)×y =1993.84×y ,有当y 为8时1993.84×y =1993.84×8=15050.94,所以○内所填的数字是8.15.求下述算式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111111()38523571113+++++⨯ 【分析与解】原式=111111(38538538538538538523571113⨯+⨯+⨯+⨯+⨯+⨯≈192.5+128.3+77+55+35+29.6=517.4 所以原式的整数部分是517.第二讲 和差倍分问题各种具有和差倍分关系的综合应用题,重点是包含分数的问题.基本的解题方法是将已知条件用恰当形式写出或变形,并结合起来进行比较而求出相关的量,其中要注意单位“1”的恰当选取.1.有甲、乙两个数,如果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两位,就是乙数的18,那么甲数是乙数的多少倍?【分析与解】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则甲数缩小到原来的1100,设这时的甲数为“1”,则乙数为1×8=8,那么原来的甲数=l×100=100,则甲数是乙数的100÷8=12.5倍.2.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数一样多,并且都只有黑、白两色棋子.已知第一堆里的黑子和第二堆里的白子一样多,第三堆里的黑子占全部黑子的25.如果把这三堆棋子集中在一起,那么白子占全部棋子的几分之几?【分析与解】如下表所示:设全部黑子为“5”份,则第三堆里的黑子为“2”份,那么剩下的黑子占5-2=“3”份,而第一堆里的黑子和第二堆里的白子一样多,将第一堆黑子和第二堆白子调换,则第二堆全部为黑子.所以第二堆棋子总数为“3”份,三堆棋子总数为3×3=“9”份,其中黑子占“5”份,则白子占剩下的9-5=“4”份,那么白子占全部棋子的4÷9=49.3.甲、乙两厂共同完成一批机床的生产任务,已知甲厂比乙厂少生产8台机床,并且甲厂的生产量是乙厂的1213,那么甲、乙两厂一共生产了机床多少台?【分析与解】因为甲厂生产的是乙厂的1213,也就是甲厂为12份,乙厂为13份,那么甲厂比乙厂少1份=8台.总共=8×(12+13)=200台.4.足球赛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了一半,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那么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分析与解】设原来人数为“1”,则现在有1+0.5=1.5.原来收入为l×15=15,降价后收人为15×(1+15)=18元,那么降价后门票为18÷1.5=12元,则一张门票降价15-12=3元.5.李刚给军属王奶奶运蜂窝煤,第一次运了全部的38,第二次运了50块.这时,已运来的恰好是没运来的57.问还有多少块蜂窝煤没有运来?【分析与解】已经运来的是没有运来的57,则运来的是5份,没有运来的是7份,也就是运来的占总数的512.则共有50÷(512-38)=1200块,还剩下1200×712=700块.6.有两条纸带,一条长21厘米,一条长13厘米,把两条纸带都剪下同样长的一段以后,发现短纸带剩下的长度是长纸带剩下的长度的813.问剪下的一段长多少厘米?【分析与解】方法一:开始时,两条纸带的长度差为21-13=8厘米.因为两条纸带都剪去同样长度,所以两条纸带前后的长度差不变.设剪后短纸带长度为“8”份,长纸带即为“13”份,那么它们的差为13-8=5份,则每份为8÷5=1.6(厘米).所以,剪后短纸带长为1.6×8=12.8(厘米),于是剪去13-12.8=O.2(厘米).方法二:设剪下x厘米,则1382113xx-=-,交叉相乘得:13×(13-x)=8×(21-x),解得x=0.2,即剪下的一段长0.2厘米.7.为挖通300米长的隧道,甲、乙两个施工队分别从隧道两端同时相对施工.第一天甲、乙两队各掘进了10米,从第二天起,甲队每天的工作效率总是前一天的2倍,乙队每天的工作效率总是前一天的l 12倍.那么,两队挖通这条隧道需要多少天?【分析与解】如下表所示:天数工作量1 2 3 4 5甲10 20 40 80 160乙10 15 22.5 33.75 50.625 当天工作量20 35 62.5 113.75 210.625已完成工作量20 55 117.5 231.25 441.375 说明在第五天没有全天干活,则第四天干完以后剩下:300-231.25=68.75米,那么共用时间为4+68.75÷210.625=4110 337天.8.有一块菜地和一块麦地.菜地的一半和麦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13公顷.麦地的一半和菜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12公顷.那么菜地是多少公顷?【分析与解】如下表所示:菜地12麦地13⇒13公顷菜地3 麦地2 ⇒78公顷菜地2 麦地3 ⇒72公顷菜地13麦地12⇒12公顷即5倍菜地公顷数+5倍麦地公顷数=78+72=150,所以菜地与麦地共有150÷5=30(公顷).而菜地减去麦地,为78-72=6(公顷),所以菜地有(30+6)÷2=18(公顷).9.春风小学原计划栽种杨树、柳树和槐树共1500棵.植树开始后,当栽种了杨树总数的3 5和30棵柳树以后,又临时运来15棵槐树,这时剩下的3种树的棵数恰好相等.问原计划要栽植这三种树各多少棵?【分析与解】将杨树分为5份,以这样的一份为一个单位,则:杨树=5份;柳树=2份+30棵;槐树=2份-15棵,则一份为(1500-30+15)÷(2+2+5)=165棵,有:杨树=5×165=825棵;柳树=165×2+30=360棵;槐树=165×2-15=315棵.10.师徒二人共同加工170个零件,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比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还多10个.那么,徒弟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分析与解】我们用“师”表示师傅加工的零件个数,“徒”表示徒弟加工的零件个数,有:1 3“师”-14“徒”=10,4“师”- 3“徒”=120,而4“师”+4“徒”=170×4=680.那么有7“徒”=680-120=560,“徒”=80,徒弟一共加工了80个零件.11. 一批工人到甲、乙两个工地进行清理工作,甲工地的工作量是乙工地的工作量的11 2倍.上午去甲工地的人数是去乙工地人数的3倍,下午这批工人中有712的人去甲工地,其他人到乙工地.到傍晚时,甲工地的工作已做完,乙工地的工作还需4名工人再做1天.那么这批工人共有多少名?【分析与解】设甲工地的工作量为“1.5”,则乙工地的工作量为“1”.甲乙上午33134=+11134=+下午7121-712=512于是甲工地一整天平均用了这批工人的372()24123+÷=,乙工地一整天平均用了这批工人的1-21 33 =.这批工人的23完成了“1.5”的工作量,那么13的这批工人完成1.5÷2=“0.75”的工作量,于是乙工地还剩下1-0.75=“0.25”的工作量,这“0.25”的工作量需要4人工作1天.而甲、乙工地的工作量为1.5+1=2.5,那么需2.5÷0.25× 4=40人工作1天.所以原来这批工人共有40-4=36人.12.有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加1,这个分数就等于12;如果分母加1,这个分数就等于13.问原来的分数是多少?【分析与解】如果分子加1,则分数为12,设这时的分数为:2xx,则原来的分数为12xx-,分母加1后为:11213xx-=+,交叉相乘得:3(x-1)=2x+1,解得x=4,则原分数为38.13.图2-1是某市的园林规划图,其中草地占正方形的34,竹林占圆形的67,正方形和圆形的公共部分是水池.已知竹林的面积比草地的面积大450平方米.问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分析与解】因为水池是正方形的14,是圆的17,则正方形是水池的4倍,圆是水池的7倍,相差7-4=3倍,差450平方米,则水池=450÷3=150平方米.14.唐僧师徒四人吃了许多馒头,唐僧和猪八戒共吃了总数的12,唐僧和沙僧共吃了总数的13,唐僧和孙悟空共吃了总数的14.那么唐僧吃了总数的几分之几?【分析与解】唐+猪=12、唐+沙=13、唐+孙=14.(两边同时加减)唐+猪+唐+沙+唐+孙=2唐+(唐+猪+沙+孙)=2唐+1=12+13+14=1112.则:2唐=112,唐=124.唐僧吃了总数的124.15.小李和小张同时开始制作同一种零件,每人每分钟能制作1个零件,但小李每制作3个零件要休息1分钟,小张每制作4个零件要休息1.5分钟.现在他们要共同完成制作300个零件的任务,需要多少分钟?【分析与解】方法一:先估算出大致所需时间,然后再进行调整.因为小李、小张的工作效率大致相等,那么完成时小李完成300÷2=150个零件左右;小李完成150个零件需要150÷3×4=200分钟;在200分钟左右,198分钟是5.5的整数倍,此时乙生产198÷5.5×4=144个零件,并且刚休息完,所以在2分钟后,即200分钟时完成144+2=146个零件;那么在200分钟时,小李、小张共生产150+146=296个零件,还剩下4个零件未完成,所以再需2分钟,小李生产2个零件,小张生产2个零件,正好完成.所以共需202分钟才能完成.方法二:把休息时间包括进去,小李每4分钟做3个,小张每5.5分钟做4个.则在44分钟内小李做了:44÷4×3=33个,小张做了:44÷5.5×4=32个,他们一共做了:33+32=65个.300÷65=4……40,也就是他们共同做了4个44分钟即:44×4=176分钟后,还剩下40个零件没有做完.而22=4+4+4+4+4+2=5.5×4,所以22分钟内小李做了:3+3+3+3+3+2=17个,小张做了:4×2=16个,那么还剩下:40-17-16=7个,4分钟内小李做3个,小张做4个,共做4+3=7个,即这40个零件还需要26分钟.所以共用时间:44×4+26=202分钟.第三讲行程问题(1)涉及分数的行程问题.顺水速度、逆水速度与流速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环形道路上的行程问题.解题时要注意发挥图示的辅助作用,有时宜恰当选择运动过程中的关键点分段加以考虑.1.王师傅驾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交货.如果他往返都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正好可以按时返回甲地.可是,当到达乙地时,他发现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只有每小时55千米.如果他想按时返回甲地,他应以多大的速度往回开?【分析与解】设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单位“1”,那么按时的往返一次需时间260,现在从甲到乙花费了时间1÷55=155千米,所以从乙地返回到甲地时所需的时间只能是211 605566-=.即如果他想按时返回甲地,他应以每小时66千米的速度往回开.2.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小张先骑摩托车从甲地出发,1小时后小李驾驶汽车从甲地出发,两人同时到达乙地.摩托车开始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中途减速后为每小时40千米.汽车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汽车曾在途中停驶1O 分钟.那么小张驾驶的摩托车减速是在他出发后的多少小时?【分析与解】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行驶时问为100÷80=1.25小时=1小时15分钟,加上中途停驶的10分钟,共用时1小时25分钟.而小张先小李1小时出发,但却同时到达,所以小张从甲到乙共用了2小时25分钟,即2最小时.以下给出两种解法:方法一:设小张驾驶的摩托车减速是在他出发后x 小时,有50×x +40×5210012x ⎛⎫-= ⎪⎝⎭,解得13x =. 所以小张驾驶的摩托车减速是在他出发后13小时. 方法二:如果全程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需100÷50=2小时的时间,全程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需100÷40=2.5小时.依据鸡兔同笼的思想知,小张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52.521122.526-=-的路程,即行驶了10015010063⨯=千米的路程,距出发5015033÷=小时.3. 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问: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多少秒?【分析与解】 我们知道顺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逆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有顺风时速度为90÷10=9米/秒,逆风速度为70÷10=7米/秒. 则无风速度=2顺风速度+逆风速度=982+7=米/秒 所以无风的时候跑100米,需100÷8=12.5秒.124.一条小河流过A ,B, C 三镇.A,B 两镇之间有汽船来往,汽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11千米.B,C 两镇之间有木船摆渡,木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已知A,C 两镇水路相距50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某人从A 镇上船顺流而下到B 镇,吃午饭用去1小时,接着乘木船又顺流而下到C 镇,共用8小时.那么A,B 两镇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分析与解】 如下画出示意图,有A →B 段顺水的速度为11+1.5=12.5千米/小时, 有B →C 段顺水的速度为3.5+1.5=5千米/小时. 而从A →C 全程的行驶时间为8-1=7小时. 设AB 长x 千米,有50712.55x x -+=,解得x =25. 所以A,B 两镇间的距离是25千米.5.一条大河有A,B 两个港口,水由A 流向B,水流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甲、乙两船同时由A 向B 行驶,各自不停地在A,B 之间往返航行,甲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8千米,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已知两船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与甲船第二次追上乙船(不算甲、乙在A 处同时开始出发的那一次)的地点相距40千米,求A,B 两个港口之间的距离.【分析与解】 设AB 两地的路程为单位“1”,则:甲、乙两人在A 、B 往返航行,均从A 点同时同向出发,则第n 次同向相遇时,甲、乙两人的路程差为2n ;甲、乙两人在A 、B 往返航行,均从A 点同时同向出发,则第n 次相向相遇时,甲、乙两人的路程和为2n ;甲、乙两人在A 、B 往返航行,分别从A 、B 两点相向出发,则第n 次同向相遇时,甲、乙两人的路程差为(2n -1);甲、乙两人在A 、B 往返航行,分别从A 、B 两点相向出发,则第n 次相向相遇时,甲、乙两人的路程和为(2n -1).有甲船的顺水速度为32千米/小时,逆水速度为24千米/小时, 乙船的顺水速度为24千米/小时,逆水速度为16千米/小时. 两船第二次迎面相遇时,它们的路程和为“4”;甲船第二次追上乙船时,它们的路程差为“4”.(一)第二次迎面相遇时,一定是甲走了2~3个AB 长度,乙走了2~1个AB 长度,设甲走了2+x 个AB 的长度,则乙走了2-x 个AB 的长度,有11322432x ++=112416x -+,解得13x =,即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距A 点13AB 的距离.(二)①第二次甲追上乙时,有甲行走2y z +(y 为整数,z ≤1)个AB 的长度,则乙行走了24y z -+个AB 的长度,有322432y y z ++=22241624y y z --++,化简得320y z +=,显然无法满足y 为整数,z ≤1;②第二次甲追上乙时,有甲行走21y z ++(y 为整数,z ≤1)个AB 的长度,则乙行走了23y z -+个AB 的长度,有1322424y y z +++=12241616y y z--++,化简有3213y z +=,有0.5z =,4y =. 即第二次甲追上乙时的地点距B 点12AB 的距离,那么距A 也是12AB 的距离.所以,题中两次相遇点的距离为(111236⎛⎫-= ⎪⎝⎭AB ,为40千米,所以AB 全长为240千米.6.甲、乙两船分别在一条河的A ,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顺流而下,乙逆流而上.相遇时,甲乙两船行了相等的航程,相遇后继续前进,甲到达B 地、乙到达A 地后,都立即按原来路线返航,两船第二次相遇时,甲船比乙船少行1000米.如果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的时间相隔为1小时20分,那么河水的流速为每小时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 因为甲、乙第一次相遇时行驶的路程相等,所以有甲、乙同时刻各自到达B 、A 两地.接着两船再分别从B 、A 两地往AB 中间行驶.所以在第二次相遇前始终是一船逆流、一船顺流,那么它们的速度和始终等于它们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有:甲静水速度+水速=乙静水速度-水速.还有从开始到甲第一次到达B 地,乙第一次到达A 地之前,两船在河流中的速度相等.所以甲船比乙船少行驶的1000米是在甲、乙各自返航时产生的.甲乙返航时,有甲在河流中行驶的速度为:甲静水速度-水速,乙在河流中的速度为:乙静水速度+水速.它们的速度差为4倍水速.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两船共行驶了2AB 的路程,而从返航到第二次相遇两船共行驶了AB 的路程,需时间80÷2=40分钟. 有4倍水速=401000150060⎛⎫÷=⎪⎝⎭,有水速=375米/小时=0.375千米/小时. 即河水的流速为每小时0.375千米.7.甲、乙二人骑自行车从环形公路上同一地点同时出发,背向而行.现在已知甲走一圈的时间是70分钟,如果在出发后45分钟甲、乙二人相遇,那么乙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分析与解】 甲行走45分钟,再行走70-45=25分钟即可走完一圈.而甲行走45分钟,乙行走45分钟也能走完一圈.所以甲行走25分钟的路程相当于乙行走45分钟的路程. 甲行走一圈需70分钟,所以乙需70÷25×45=126分钟.即乙走一圈的时间是126分钟.8.如图3-1,甲和乙两人分别从一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相遇.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分析与解】 注意观察图形,当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12圈的路程,当甲、乙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1+12=32圈的路程. 所以从开始到第一、二次相遇所需的时间比为1:3,因而第二次相遇时乙行走的总路程为第一次相遇时行走的总路程的3倍,即100×3=300米. 有甲、乙第二次相遇时,共行走(1圈-60)+300,为32圈,所以此圆形场地的周长为480米.9.甲、乙二人在同一条椭圆形跑道上作特殊训练:他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相反方向跑,每人跑完第一圈到达出发点后立即回头加速跑第二圈,跑第一圈时,乙的速度是甲速度的23.甲跑第二圈时速度比第一圈提高了13;乙跑第二圈时速度提高了15.已知沿跑道看从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点到第一次相遇点的最短路程是190米,那么这条椭圆形跑道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设甲跑第一圈的速度为3,那么乙跑第一圈的速度为2,甲跑第二圈的速度为4,乙跑第二圈的速度为125. 如下图,第一次相遇地点逆时针方向距出发点35的跑道长度. 有甲回到出发点时,乙才跑了23的跑道长度.在乙接下来跑了13跑道的距离时,甲以“4”的速度跑了122433÷⨯=圈.所以还剩下13的跑道长度,甲以4的速度,乙以125的速度相对而跑,所以乙跑了112124355⎡⎤⎛⎫⨯÷+ ⎪⎢⎥⎝⎭⎣⎦18=圈.也就是第二次相遇点逆时针方向距出发点18圈.即第一次相遇点与第二次相遇点相差31195840-=圈, 所以,这条椭圆形跑道的长度为1919040040÷=米.10.如图3-2,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A,B 两点相距1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每人每跑100米,都要停10秒钟.那么甲追上乙需要时间是多少秒?【分析与解】 如果甲、乙均不休息,那么甲追上乙的时间为100÷(5-4)=100秒. 此时甲跑了100×5=500米,乙跑了100×4=400米.而实际上甲跑500米,所需的时间为100+4×10=140秒,所以140~150秒时甲都在逆时针距A 点500处.而乙跑400米所需的时间为100+3×10=130秒,所以130~140秒时乙走在逆时针距B点400处.显然从开始计算140秒时,甲、乙在同一地点,即甲追上乙需要时间是140秒.11.周长为400米的圆形跑道上,有相距100米的A ,B 两点.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相背而跑,两人相遇后,乙即转身与甲同向而跑,当甲跑到A 时,乙恰好跑到B .如果以后甲、乙跑的速度和方向都不变,那么甲追上乙时,甲从出发开始,共跑了多少米? 【分析与解】 如下图,记甲乙相遇点为C.当甲跑了AC 的路程时,乙跑了BC 的路程;而当甲跑了400米时,乙跑了2BC 的路程. 由乙的速度保持不变,所以甲、乙第一次相向相遇所需的时间是甲再次到达A 点所需时间的12. 即AC=12×400=200(米),也就是甲跑了200米时,乙跑了100米,所以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2倍.那么甲到达A ,乙到达B 时,甲追上乙时需比乙多跑400-100=300米的路程,所以此后甲还需跑300÷(2-1)×2=600米,加上开始跑的l 圈400米.所以甲从出发到甲追上乙时,共跑了600+400=1000米.12.如图3-3,一个长方形的房屋长13米,宽8米.甲、乙两人分别从房屋的两个墙角出发,甲每秒钟行3米,乙每秒钟行2米.问:经过多长时间甲第一次看见乙?【分析与解】 开始时,甲在顺时针方向距乙8+13+8=29米.因为一边最长为 13、所以最少要追至只相差13,即至少要追上29-13=16米. 甲追上乙16米所需时间为16÷(3-2)=16秒,此时甲行了3×16=48米,乙行了2×16=32米.甲、乙的位置如右图所示:显然甲还是看不见乙,但是因为甲的速度比乙快,所以甲能在乙离开上面 的那条边之前到达上面的边,从而看见乙.而甲要到达上面的边,需再跑2米,所需时间为2÷3=23秒. 所以经过16+23=1623秒后甲第一次看见乙.13.如图3-4,学校操场的400米跑道中套着300米小跑道,大跑道与小跑道有200米路程相重.甲以每秒6米的速度沿大跑道逆时针方向跑,乙以每秒4米的速度沿小跑道顺时针方向跑,两人同时从两跑道的交点A 处出发,当他们第二次在跑道上相遇时,甲共跑了多少米?【分析与解】 如下图,甲、乙只可能在大跑道上相遇.并且只能在AB 顺时针的半跑道上.易知小跑道AB 逆时针路程为100,顺时针路程为200,大跑道上AB 的顺、逆时针路程均是200米.我们将甲、乙的行程状况分析清楚.当甲第一次到达B 时,乙还没有到达B 点,所以第一次相遇一定在逆时针的BA 某处.而当乙第一次到达B 点时,所需时间为200÷4=50秒,此时甲跑了50×6=300米,在B 点300-200=100米处.乙跑出小跑道到达A 需100÷4=25秒,则甲又跑了25×6=150米,在A 点左边(100+150)-200=50米处.所以当甲到达B 处时,乙还未到B 处,那么甲必定能在B 点右边某处与乙第二次相遇. 从乙再次到达A 处开始计算,还需(400-50)÷(6+4)=35秒,甲、乙第二次相遇,此时甲共跑了50+25+35=110秒.所以,从开始到甲、乙第二次相遇甲共跑了110×6=660米.14.如图3-5,正方形ABCD 是一条环形公路.已知汽车在AB 上时速是90千米,在BC 上的时速是120千米,在CD 上的时速是60千米,在DA 上的时速是80千米.从CD 上一点P,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中点相遇.如果从PC 的中点M,同时反向各发出一辆汽车,它们将在AB 上一点N 相遇.问A 至N 的距离除以N 至B 的距离所得到的商是多少?【分析与解】 如下图,设甲始终顺时针运动,乙始终逆时针运动,并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单位“1”.有甲从P 到达AB 中点O 所需时间为608090PD DA AO ++10.5608090PD =++. 乙从P 到达AB 中点O 所需时间为6012090PC BC BO ++10.56012090PD =++. 有甲、乙同时从P 点出发,则在AB 的中点O 相遇,所以有:16080PD +=160120PC +且有PD=DC-PC=1-PC,代入有116080PC -+160120PC =+,解得PC=58. 所以PM=MC=516,DP=38.现在甲、乙同时从PC 的中点出发,相遇在N 点,设AN 的距离为x .有甲从M 到达N 点所需时间为608090MD DA AN ++351816608090x+=++; 乙从M 到达N 点所需时间为6012090MC CB BN ++511166012090x-=++. 有351816608090x +++511166012090x -=++,解得132x =.即AN=132. 所以AN ÷BN 1313232=÷131=15.如图3-6,8时10分,有甲、乙两人以相同的速度分别从相距60米的A ,B 两地顺时针方向沿长方形ABCD 的边走向D 点.甲8时20分到D 点后,丙、丁两人立即以相同速度从D 点出发.丙由D 向A 走去,8时24分与乙在E 点相遇;丁由D 向C 走去,8时30分在F 点被乙追上.问三角形BEF 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分析与解】 如下图,标出部分时刻甲、乙、丙、丁的位置.先分析甲的情况,甲10分钟,行走了AD 的路程;再看乙的情况,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乙14分钟行走了60+AE 的路程,乙20分钟走了60+AD+DF 的路程.所以乙10分钟走了(60+AD+DF)-(AD)=60+DF 的路程.有601014AD AE +=6010DF +=,有()()607560AD DFAE ED AE =+⎧⎪⎨-=+⎪⎩然后分析丙的情况,丙4分钟,行了走ED 的路程,再看丁的情况,丁的速度等于丙的速度,丁10分钟行走了DF 的距离.。
(优质讲义)速算与巧算ppt讲义
小结:多次运用乘法分配律
我爱展示
简算:
(1)54×69-12×54+57×46
=54×(69-12)+57×46 =54×57+57×46 =57×(54+46) =57×100 =5700
小结:补“1”型:巧用乘法分配律
我爱展示
(1) 55×101-55
=55×101-55×1 =55×(101-1) =55×100 =5500
(2)96×37+96×64-96
=96×37+96×64-96×1 =96×(37+64-1) =96×100 =9600
• 计算:43×64+64×37+80×36
我爱展示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5.63-(5.72+1.63)
=15.63-5.72-1.63 =15.63-1.63-5.72 =14-5.72 =8.28
(2)18.42-(15.47-1.58)
=18.42-15.47+1.58 =18.42+1.58-15.47 =20-15.47 =4.53
62+1
观察数字特征,能否拆成相同的因数?
56×63+62×44 =56×(62+1)+62×44 =56×62+56×1+62×44 =56×62+62×44+56×1 =62×(56+44)+56 =62×100+56 =6200+56 =6256
我爱展示
简算:49×62-48×63
=49×(63-1)-48×63 =49×63-49-48×63 =63×(49-48)-49 =63-49 =14
(2)23×136-45×23-91×13
小学奥数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第一集: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例题讲解十个数字,几种计算符号,构造了千变万化的数学计算,计算要做到又快又正确。
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技巧,“硬算”加“巧算”。
“巧算”是对算式整体以及其中的每个数进行观察,剖析算式的特点和各数之间的可能存在的联系。
恰当地利用运算定律,改组运算顺序,使计算简便易行。
要达到“速”与“巧”主要掌握以下几点计算技巧:1.凑成容易算的数,在心算中培养凑整、搭配、替代的思维习惯。
如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又如若干比较接近的数相加时,可选择一个基数作为计算基础。
在此数上加上或减去这个基数的相差数。
2.利用运算定律简化运算。
3.根据某些算式的定律,学会创造条件,进行分组,分类地计算,使计算简便。
4.适当配对,能使计算简便。
例1:610+270+190分析:题中610+190=800,凑成整百数,所以先把“+190”搬家,搬到“+270”的前面,然后再把610+190的和算出来。
解:610+270+190=(610+190)+270=800+270=1070(说明: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是计算中常用的方法。
)例2:320-60+180分析:题中320+180的和是整百数,可以先把“+180”搬到“-60”的前面,再算出320与180的和。
解:320-60+180=(320+180)-60=500-60=440例3:6998+995+97+59分析:题中6998、995、97和59接近整千、整百、整十的数。
可以先把这些加数分别看作:7000-2、1000-5、100-3、60-1,然后再算出(7000+1000+100+60)-(2+5+3+1)的结果。
解:6998+995+97+59=7000-2+1000-5+100-3+60-1=(7000+1000+100+60)-(2+5+3+1)=8160-11=8149例4:计算18+21+23+20+15+19分析:先确定一个数作为基准,并将其他数与这个数作比较。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小升初培优:第01讲 乘法分配律之速算巧算(下)(解析版)全国通用
第01讲乘法分配律之速算巧算(下)教学目标:1、培养学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2、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速算和巧算进行相关应用题题型的解决;3、进一步使学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员掌握乘法分配律并用于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员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转化及应用。
教学过程:【环节一:预习讨论,案例分析】【知识回顾——温故知新】(参考时间-2分钟)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答: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所得的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用字母c表示因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a+b﹚×c=a×c+b×c。
乘法分配律有哪些转化方法?答:①逆用乘法分配律;②进行拆分。
【知识回顾——上期巩固】(参考时间-3分钟)简便运算:(1)83+83×99 (2)99×99+99 (3)75×101-75 (4)125×81-125解析部分:我们不能直接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答,但是通过转化,比如83=83×1,之后即可逆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巧算。
给予新学员的建议:引导学员通过乘法分配律的“加减”进行“凑整”的运算。
哈佛案例教学法:引导学员多多进行纸上的亲自动手操作,提升基础计算力。
参考答案:(1)83+83×99 (2)99×99+99 (3)75×101-75 (4)125×81-125 =83×1+83×99 =99×99+99×1 =75×101-75×1 =125×81-125×1=83×﹙99+1﹚=99×﹙99+1﹚=75×﹙101-1﹚=125×﹙81-1﹚=83×100 =99×100 =75×100 =125×80=8300 =9900 =7500 =10000【预习题分析——本期预习】(参考时间-7分钟)简便计算:(1)31×99 (2)42×98 (3)29×99 (4)125×79 (5)25×39解析部分:这些问题都不可以直接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答,通过观察,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转化再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解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奥数专讲:数的计算(一)教案
b) 120
c) 144
d) 168
a) 100 = 2 × 2 × 5 × 5
b) 120 = 2 × 2 × 2 × 3 × 5
c) 144 = 2 × 2 × 2 × 2 × 3 × 3
d) 168 = 2 × 2 × 2 × 2 × 7
3.例题3: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
a) 289 + 312
3.理解数的计算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据分析、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等数学核心素养。
5.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6.学会如何查找和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提高自主学习和信息获取的能力。
7.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对数的计算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b) 240 = 2 × 2 × 2 × 3 × 5 × 5
c) 252 = 2 × 2 × 2 × 3 × 3 × 3
d) 270 = 2 × 3 × 3 × 3 × 5
5.例题5: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
a) 362 + 498
b) 512 - 275
c) 81 × 99
d) 729 ÷ 243
a) 362 + 498 = 860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快速计算、分解质因数等。例如,快速计算法中的“两位数相加减,先将十位数相加减,再将个位数相加减”等。
(2)数的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的计算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购物找零、计时等。
(3)数的计算技巧:本节课还将讲解一些数的计算技巧,如运用数学公式、性质等简化计算过程。例如,利用乘法分配律将复杂的乘法运算简化。
六年级《速算与巧算》奥数教案
( 六年级 ) 备课教员:第三讲 速算与巧算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灵活地计算。
2. 辨析能力、良好审题习惯及计算能力得到提升。
3. 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及运用好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 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看谁能快速地说出答案!0.7+0.35+0.3 10752103++ 0.8×4×12.5 师:第一题的答案是?第二题呢?第三题呢?师:同学们算得真快,那么老师再换下题目,看你们是不是又快又准!5276103++ 12.4×3×7 12.7-3.25-6.28 师:同学们刚才算得那么快,为什么现在一下子算不出来了呢?生:……师:说得非常好!原来它们不能简算。
也就是说能简算的要简算,不能简算的 我们只能按运算顺序计算。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学习一些新的、较为复杂的简便计算。
板书:简便计算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简算有哪些?(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在黑板上,包括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 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性质。
)生:……师:这些运算定律除了在整数中能运用,同样适合在小数和分数的计算中。
接 下来,我们就用它们来解决一些问题。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一:(13分)计算:4.75-9.63+(8.25-1.37)师:这是一道小数的加减混合算式。
去掉小数点,同学们会计算吗?谁愿意试 一试!生:……师:非常棒!老师来变个戏法,再把小数点加上去,同学们会发现什么? 生:……师:没有一点影响,这就告诉我们,整数的简算也适合小数。
板书:4.75-9.63+(8.25-1.37)=4.75+8.25-9.63-1.37=13-(9.63+1.37)=13-11=2(通过删除小数点到加上小数点让学生感知整数的简算也适合小数的简算。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小升初专题:三大妙招巧解综合计算一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小升初专题:( 第一讲 )三大 妙招巧 解综合 计算一 全国通用 (共14张PPT)
例(8)要使算式 2.25 0.7
方框内应填入的数是多少?
5 2 1 成立, 6 7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小升初专题:三 大妙招 巧解综 合计算 一 全国通用
三大妙招巧解综合计算<一>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小升初专题:三 大妙招 巧解综 合计算 一 全国通用
小朋友们,想知道三大妙招是什么吗?呵呵,想知道 的话,小朋友们先要闯过两关,进入第三关小朋友们就知 道啦!好啦,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一关 分数乘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小升初专题:( 第一讲 )三大 妙招巧 解综合 计算一 全国通用 (共14张PPT)
综合计算
例(5) 0.25 1 4 5 1 1 1
5 13
12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小升初专题:( 第一讲 )三大 妙招巧 解综合 计算一 全国通用 (共14张PPT)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小升初专题:( 第一讲 )三大 妙招巧 解综合 计算一 全国通用 (共14张PPT)
例(6) 3.85 5 12.31 4 3 1
18
5 4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小升初专题:( 第一讲 )三大 妙招巧 解综合 计算一 全国通用 (共14张PPT)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小升初专题:( 第一讲 )三大 妙招巧 解综合 计算一 全国通用 (共14张PPT)
例(7) 238 238 238 1 16 239 15
基本功35× 5 7
42×2
5 6
例(2) 3 4 24 7 8 9 19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我们已经学过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等基础知识。
这一讲主要介绍基本定律和性质在加减法中的灵活运用,以便提高计算的技能技巧。
一、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巧算加法
1.直接利用补数巧算加法
如果两个数的和正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数互为补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另一个加数的补数。
如:28+52=80,49+51=100,936+64=1000。
其中,28 和52 互为补数;49 和51 互为补数;936 和64 互为补数。
在加法计算中,如果能观察出两个加数互为补数,那么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把这两个数先相加,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再与其它加数相加,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例 1 巧算下面各题:
(1)42+39+58;
(2)274+135+326+
265。
解:(1)原式=(42+
58)+39
=100+39=139
(2)原式=(274+326)+(135+265)
=600+400
=1000
2.间接利用补数巧算加法
如果两个加数没有互补关系,可以间接利用补数进行加法巧算。
例
2 计算 986+238。
解法 1:原式=1000-14+238
=1000+238-14
=1238-14
=1224
解法 2:原式=986+300-62
=1286-62
=1224
以上两种方法是把其中一个加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再去掉多加的部分(即补数),所以可称为“凑整去补法”。
解法 3:原式=(62+924)+238
=924+(238+62)
=924+300
=1224
解法 4:原式=986+(14+224)
=(986+14)+224
=1224
以上方法是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分为两个数,使其中一个数正好是另一个加数的补数。
所以可称为“拆分凑补法”。
3.相接近的若干数求和
下面的加法算式是若干个大小相接近的数连加,这样的加法算式也可以用巧妙的办法进行计算。
例 3 计算 71+73+69+74+68+70+69。
解:经过观察,算式中 7 个加数都接近70,我们把 70 称为“基准数”。
我们把这7 个数都看作70,则变为7 个70。
如果多加了,就减去,少加了再加上,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原式=70×7+(1+3-1+4-2+0-1)
=490+4=494
二、利用减法性质巧算
1.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减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几个减数的总和。
用字母表示为:
a-b-c-e=a-(b+c+e)
当连续减去的减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时(即互为补数),可以先求出这几个减数的和。
例 4 计算 450-210-190。
解:
原式=450-(210+190)
=450-400
=50
2.从一个数里减去几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用字母表示为:
a-(b+c+e)=a-b-c-e
当减去几个数的和时,如果有的加数和被减数的最后几位数相同,可以用被减数先减去这个减数,这种做法较简便。
例 5 计算 5405-(405+240)。
解:原式=5405-405-240
=5000-240
=4760
3.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第二个数,再加上第三个数。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例 6 计算:(1)1750-(750-290);
(2)2480-(616-520)。
解:(1)原式=1750-750+290
=1000+290
=1290
(2)原式=2480-616+520
=2480+520-616
=3000-616
=2384
4.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再加上第三个数,等于从第一个数里减去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差。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例 7 计算(1)4250-294+94;
(2)3840-127+327。
解:(1)原式=4250-(294-94)
=4250-200=4050
(2)原式=3840+327-127
=3840+(327-127)
=3840+200=4040
上面我们介绍的减法性质,实际上所运用的是“去括号或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方法是: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无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 号,则无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即“+”号要变为“-”号,“-”号要变为“+”号。
只要弄清了去括号和添括号的规律,减法的性质是很容易记住的。
例如:
a-b-c-e=a-(b+c+e)
a-b+c=a-(b-c)
以上两等式右边添了括号,括号前是“-”号,所以添上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要改变。
又如:
a-(b+c+e)=a-b-c-e a-(b-c)
=a-b+c
以上两等式右边去掉了括号,原括号前面是“-”号,所以去括号后,原来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要改变。
5.当一个数连续减去若干个数,而这些减数成等差数列时,可以运用添括号法则,再根据等差数列求和进行计算。
例 8 计算 3800-1-2-3-……-80
解:原式=3800-(1+2+3+……+80)(添括号)
=3800-81×40
=3800-3240=560
6.带符号“搬家”、“抵消”方法的巧算。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把加数任意交换位置,或几个加数分组结合,使运算简便,而运算的结果不变。
这种方法在加减混合运算中也完全适用。
但在交换位置时必须注意带符号“搬家”。
如:325+46-125+54 这一道加减混合式题中,数字前面的符号则为它本身的符号。
我们所说的带符号“搬家”,带的就是这个符号。
例如:+54,-125,+46,而325 前面没有符号,应看作+325。
带符号“搬家”则不会改变运算结果。
325+46-125+54=300
325-125+54+46=300
325+54+46-125=300
54+46+325-125=300
……
如果带符号“搬家”和交换律、结合律及去括号、添括号法则配合使用,则会使运算简便。
例 9 计算:(1)109+428-156+141-128-44;
(2)78+76+83+82+77+80+79+85。
解:(1)先把符号相同的数按符号“搬家”的方法凑在一起,再根据加法结合律及添括号法则使运算简便。
原式=109+428+141-156-128-44
=(109+141)+(428-128)-(156+44)=250+300-200=550-200 =350
(2)在加减混合运算中,若有两数数字相同而符号相反,则可直接把这两个数“抵消”,而计算结果不变。
如:9+2-9+3=5。
在计算(2)题时,由于几个加数比较接近,先找到它们的“基准数”80。
原式=80×8-2-4+3+2-3-1+5=80×8=640
说明:本题中-2 和+2 抵消,-3 和+3 抵消,-4、-1 和+5 抵消,可书写为:原式=80×8-2-4+3+2-3-1+5=640
同时本题也可以采取例 9(1)的方法计算。
习题一
1.用简便方法计算:
(1)57+24+43
(2)895+316
(3)176+348+252+424
2.用简便方法计算:
10
(1)1780-290-410
(2)4695-(695-480)
(3)2730-(824-270)
3.计算
(1)6207-(207+510)
(2)8645-297+97
(3)204+576-125+196-176-75
(4)98+101+97+100+99+103+1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