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下4《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4《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4《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教学目标1.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教科版科学五下4第7单元《造一艘小船》中的一部分。

该单元涵盖了孩子们小学阶段必须了解的关于浮力、物体的密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1.2 教学目标•能够了解物体的浮力原理•能够构建简易的小船•能够在实践中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浮力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小船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2 教学难点•如何确保小船的稳定性和漂浮性•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3.1 教学内容1.浮力原理2.小船的构建3.实践操作:造一艘小船3.2 教学步骤步骤一:带领学生了解浮力原理•描述物体的密度和因此浮力导致它漂浮的原理•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的浮力实验步骤二:带领学生构建小船•介绍小船制作的材料和工具•指导学生制作小船模型并加入自己的设计元素•引导学生思考小船如何能够漂浮步骤三:实践操作,造一艘小船•学生使用自己制作的小船进行测试和实践•描述学生制造和测试小船的流程,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加深学生对物体密度的概念和实践操作的理解四、教学评价与作业4.1 教学评价学生能否理解物体密度和浮力原理,能否使用材料和工具制作小船,并能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物体密度概念的理解。

4.2 作业学生完成针对小船制作与测试的小组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小组成员、小船制作过程、小船设计思路、在测试过程中的发现和结果分析,然后分析报告,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该节课采取了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法,学生利用自己的实践操作来更加深入地理解浮力原理和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

教师在课堂上要严格把控学生的安全问题,要确保学生制作的小船牢固可靠并优雅漂浮,加强学生练习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思考小船制作的细节和可能的改进。

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鼓励他们多分享对于物理和浮力方面的体会,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船的浮沉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小船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小船的浮沉原因,进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浮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浮沉原理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船的制作过程,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船的浮沉原理,知道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小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船的浮沉原理,知道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2.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船,并理解小船的浮沉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小船的浮沉原理。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小船的制作。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小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船只,引发学生对船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小船的浮沉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理解船的浮沉原因。

3.制作: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学浮沉原理,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船。

4.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船,并讲解小船的浮沉原理。

5.总结: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船的浮沉原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船的浮沉原理1.船的形状和结构2.船的浮力3.船的重力4.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制作过程、作品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制作过程主要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作品质量主要评价学生对浮沉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团队协作能力主要评价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一. 教材分析《造一艘小船》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制作小船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木工技能,如使用锯、锤等工具。

但他们对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

2.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小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教学法:学生分组制作小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制作小船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木板、锯、锤等。

2.提前为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3.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视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各种船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船的用途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简要介绍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让学生对船的制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船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他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后,各组进行展示,让大家了解不同组制作的小船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小船的设计。

5.拓展(10分钟)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对小船进行改造,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或外观。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如增加稳定性、提高速度、美观大方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以及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造一艘小船》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造一艘小船》教科版

《造一艘小船》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船的基本结构,认识浮力与船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船的基本结构,学会制作小船。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并运用到小船的制作中。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类型的船模型、泡沫板、塑料瓶、竹签、细线等。

2.学具:每组泡沫板、剪刀、胶水、直尺、圆规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各种类型的船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船有哪些部分组成吗?2.学习浮力知识(1)讲解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举例说明浮力的作用:如轮船、木筏等。

(3)讨论:如何让小船浮在水面上?3.制作小船(1)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艘小船,并说明设计理念。

(2)发放材料:每组泡沫板、剪刀、胶水、直尺、圆规等。

(3)指导学生制作小船:a.画出船体轮廓,用剪刀剪出船体。

b.用胶水将船体与船舱连接。

c.添加船帆,用细线固定。

d.调整小船的重量,使其能浮在水面上。

4.测试小船(2)讨论:如何改进小船的设计,使其浮力更好?(1)引导学生分享制作小船的过程和感受。

(2)讨论:通过制作小船,我们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五、作业布置1.画出一艘自己设计的船,并标明各部分名称。

2.家长监督下,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小船,并记录制作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小船,让学生了解了船的基本结构和浮力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浮力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吗?”学生:“因为它很轻。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下《造一艘小船》教案教案名称:造一艘小船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船的构造和功能。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卡纸、剪刀、胶水、牙签、彩纸等。

2.实验器材:水盆、蓄水瓶、小玩具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2.学习制作小船(30分钟)(1)学生集体观看教师展示制作小船的步骤和技巧。

(2)教师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优化设计的重要性。

(3)学生自行制作小船,教师在一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实验验证(20分钟)(1)学生分组将制作好的小船放入水盆中,观察小船的浮沉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小船能够浮在水上?是什么原因使小船浮起来?(3)让学生自由发挥,使用不同的材料和设计进行小船的改进,观察改进后的小船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4.分享和总结(20分钟)(1)学生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小船和改进后的效果。

(3)教师适时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培养了动手实践、观察和推理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将小船放在蓄水瓶中,观察小船在不同水位下的浮沉情况,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2.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不同材料制作小船,比较它们在水中的不同表现,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差异。

3.学生可以进行小船比赛,利用扇风或吹风机产生气流,观察和比较不同小船在气流中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通过制作小船这一教学活动,学生既可以巩固小船的构造和功能知识,又可以培养动手实践、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通过实验验证和思考,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小船浮起来的原理,并进行创新设计和改进。

通过合作学习和分享展示,学生提高了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和指导学生优化设计的重要性。

制作小船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制作小船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小船的基本结构,包括船体、船桨、船舵等部分。

- 学生能够掌握制作小船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如裁剪、粘合、上色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废旧物品的再利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制作小船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 小船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2. 教学难点:- 如何使小船在水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 如何合理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或图片,展示小船的结构和制作过程。

- 制作小船所需的材料,如废旧纸盒、塑料瓶、木棒、胶水、颜料等。

- 安全工具,如剪刀、胶枪等。

2. 学生准备:- 收集废旧物品,如纸盒、塑料瓶等。

- 准备制作小船所需的工具,如剪刀、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各种类型的小船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小船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它们有什么作用?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制作一个小船。

(二)新课讲授1. 小船结构介绍:- 讲解小船的基本结构,包括船体、船桨、船舵等部分。

- 展示每个部分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制作步骤讲解:- 裁剪材料:根据小船的结构,指导学生如何裁剪废旧物品。

- 粘合: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胶水将裁剪好的材料粘合在一起。

- 上色: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颜料为小船上色。

3. 实践操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制作小船的材料和工具。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制作步骤,开始制作小船。

2.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

3.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分享经验。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完成小船制作后,进行展示。

小学科学_《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 、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 1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 、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学生准备:【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不着地,不腾空。

高高一座楼造在水当中。

————打一水上交通工具。

指生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船?生回答,顺势引入第二环节。

二、船的发展史1 、阅读教材 11 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2 、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

3 、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

三、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1、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

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

2 、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

时间限制在 10分钟内。

3 、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

并控制时间。

4 、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5、总结:船侵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装载量就大。

四、其他材料造船展览会(为了节约上课时间,学生课下用其他材料自制小船)学生上台演示并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船,介绍它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五、改进和完成1. 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交流:我的或同学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六、活动总结科学存在于人类的方方面面,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就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科版科学五下1.4《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1.4《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1.4《造一艘小船》教案一. 教材分析《造一艘小船》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第一章第四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浮力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教材中,已经给出了制作小船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如何测试小船的浮力。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按照教材的步骤进行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使小船更稳定等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于浮力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动手操作方面有较强的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但同时,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浮力原理,知道如何制作一艘稳定的小船。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小船的制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浮力原理。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小船的制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师用书。

2.制作小船所需的材料:如塑料瓶、木棍、绳子等。

3.测试浮力的工具:如称、水等。

4.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浮力原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作好的小船,让学生初步了解小船的结构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材的步骤,开始制作小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使小船更稳定等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小船的制作后,教师学生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如何使小船更稳定?让学生思考和探究。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五下1.4《造一艘小船》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下1.4《造一艘小船》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下1.4《造一艘小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造一艘小船》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船的原理,学习制作一艘小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原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原理有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在实验操作、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船的原理,学会制作一艘小船,并能解释其浮力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船的原理,制作小船的方法。

2.教学难点:浮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创新设计小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实验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协助者的身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验步骤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船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船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制作小船的步骤,讲解浮力原理。

3.学生制作:学生分组制作小船,教师巡回指导。

4.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探讨小船的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总结升华: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船的原理浮力原理制作小船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环保意识兴趣、热情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实验操作、团队协作、创新设计等方面进行。

1.4、造一艘小船教案(含教学反思)

1.4、造一艘小船教案(含教学反思)

果。
3、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并控制时间。
4、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先在黑板上记录各小组的序号和船名,再挑选几个同学作为记录员和监督员,由教师统
一放垫圈的个数,每个组只有一次机会,提醒放的时候动作要轻,垫圈在船体里的分布尽量
均匀,一开始可以先统一多放几个,然后再逐个增加,及时记录各组的小船的载重量(以沉
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
的货物运送到远方。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
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
2、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
小船装载量大。时间限制在 10 分钟内。
水中的体积越大 越容易浮 装载量增大。
课后
第二个环节利用实物投影仪向学生介绍船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船的由来及变
反思 化。并让学生了解我国航空母舰的现状,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不足之处是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造的小船时,没有进行细致的评价,学生介
绍的不详细,显得有些仓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准备更周密些,实际更合理些,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
4、造一艘小船 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 造个性船 《我的造船计划》 一、准备 二、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越容易浮 装载量增大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采用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并
且让学生自己给小船起名字,更加亲切。在测试装载量的过程中,气氛非常热烈,学
生都为自己的小船加油鼓劲。并由装载量大的小组介绍经验,教师总结出概念:浸入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造一艘小船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造一艘小船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造一艘小船》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小船的结构和原理;
2. 掌握制作小船的步骤和方法;
3. 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导学准备:
1. 准备制作小船所需材料:纸板、胶水、剪刀、颜料等;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小船的结构和原理;
3. 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导学步骤:
一、导入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艘小船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小船的结构和原理,激发学生对制作小船的兴趣。

二、讲解
1. 介绍小船的结构和原理:小船通常由船体、舵轮和帆等部分组成,通过浮力和推进力来行驶。

2. 分步讲解制作小船的方法:先制作船体,再添加舵轮和帆,最后装饰小船。

三、实践
1. 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讲解,开始制作自己的小船。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设计奇特的小船外观。

四、展示
学生完成小船后,进行展示和分享,互相欣赏和交流制作小船的经验和心得。

五、总结
1. 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制作小船的过程和体会,讨论小船的原理和结构。

2.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导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不同类型的小船,比如帆船、独木舟等,加深对小船结构和原理的理解。

2. 学生可以尝试在水池或浴缸中测试自己制作的小船,观察小船的浮力和推进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小船的结构和原理,还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今后的进修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不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造一艘小船》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造一艘小船》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造一艘小船》教科版
教学目标:
1.了解造船的基本步骤和材料。

2.掌握自己动手制作小船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造船的基本步骤和材料。

教学难点:
学会自己动手制作小船。

教学准备:
瓶盖、蜡烛、烛心线、薄木片、胶水等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船只,引导学生们讨论船只的构造和用途。

Step 2:呈现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如果要制作一艘小船,你们会选择什么材料和工具呢?
Step 3:制作小船的材料和工具介绍
引导学生们讨论和列举制作小船可能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如瓶盖、薄木片、胶水等。

Step 4:制作小船的步骤
1. 将一个瓶盖固定在一块薄木片上,用胶水粘贴。

2. 将烛心线固定在另一块薄木片上,用胶水粘贴。

3. 将两块木片胶合在一起,确保瓶盖朝上,烛心线朝下。

4. 等胶水干透后,小船就制作完成了。

Step 5:制作小船实践
让学生们按照上面的步骤,动手制作自己的小船。

Step 6:展示和分享
让学生们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船,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Step 7:学科拓展
通过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小船能够浮在水面上,进一步了解液体压力的原理。

Step 8: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或调查任务,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Step 9: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小船的制作过程进行总结。

Step 10:课后反思
思考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对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造一艘小船》教案一. 教材分析《造一艘小船》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各种船的结构特点,学习设计船的图纸,并动手制作一艘小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船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船的设计和制作方面,学生的经验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船的结构特点,知道船的设计原理。

2.学会设计船的图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动手制作一艘小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船的结构特点,学会设计船的图纸,制作一艘小船。

2.难点:船的设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船的图片和视频、制作小船的材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小船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船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船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船的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船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船的图纸,并动手制作一艘小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了解我国古代的船舶文化,分享自己的收获。

6.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船的结构特点和设计原理。

7.家庭作业(2分钟)学生课后完成一幅关于船的手抄报,展示自己对船舶文化的了解。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4《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4《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1.4《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造一艘小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船的构造和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船的结构和功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制作小船的过程中,可能对船的结构和浮力原理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加深对船的构造和浮力原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掌握制作小船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制作小船的基本技能。

2.难点:浮力原理在船制作过程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船的结构和功能,浮力原理。

2.示范法:展示制作小船的步骤和技巧。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小船,培养动手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实例、制作小船的材料和工具。

2.学具:制作小船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船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浮力原理。

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小船的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示范制作小船的步骤和技巧,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制作。

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浮力原理在制作过程中的应用。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制作小船,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如何改进小船的设计,提高其性能。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船的结构、浮力原理以及制作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善自己的小船制作,观察其在水中的浮力表现,并撰写观察报告。

第4课《造一艘小船》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4课《造一艘小船》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4课《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通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他们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探索橡皮泥造的船,不断改进船形,增大船浸入水中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小队协作、合作进行研究的习惯,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船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多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的造一艘排开水量大,装载量多的小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橡皮泥若干,泡沫若干,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船的发展史1.船一直以来是水上交通工具,古往今来,人们制造了形态各异的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欣赏完这些图片后,有没有同学来说一说船的发展史?3.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下船的发展史。

(教师边出示课件图片,边讲解)二、做一艘橡皮泥小船1.欣赏完这些船,了解了船的发展史,大家想不想拥有自己的小船?2.出示材料:橡皮泥3.小组分工合作制作4.各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去欣赏别的小组小船。

三、用其它材料造船1.画出你想制作的船的草图2小组合作请同学们拿出自己事先做的小船,展示给同学们看,介绍一下你的小船,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有什么优点?3.没有带材料的同学,请你按书本P10说说你准备做什么小船,用什么材料,自己觉得小船有什么优点,写在作业本上。

其它同学按自己做好的小船写在作业本上。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极下册《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极下册《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极下册《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第一篇: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极下册《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亲身经历按一定要求进行设计制作小船的活动过程。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在科学探究中认识到船舱的大小与船的载重量的关系,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在体验中培养学生不断修正、完善原有认识的思想。

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

制作多媒体。

学生准备:每组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

【教学过程】一、简述船的发展过程,了解船的发展史1.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船的种类和形状有很多种,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船的发展史。

2.出示多媒体课件,边指导学生看图边借助文字进行讲解。

(课本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根据动力把这几类船归类。

3.小结:船作为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船相继问世,船的家族也越来越庞大,从古代的船发展到现在的船,中间经历了大约一万年呢!可以说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二、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项造船比赛,尝试用橡皮泥造一艘小船,造小船很容易,但如何能让我们的小船多装载货物呢?这是一个难点。

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

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

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到制造小船的关键。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本课教材安排了5 个活动内容,为了更有效利用时间,我对教材作了比较大的调整,把“用橡皮泥造船”和“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合并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把原教材“船的发展史”和“船的展览会”合并作为第二个教学内容,而把“用其他材料造船”放在最后,可以比较机动的处理课堂教学时间。

在上一节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时,学生探讨橡皮泥浮起的原因时,“如何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情况下,如何使橡皮泥浮起来呢?”这部分我使用的时间较多,所以在最后一环节“橡皮泥排开的水量的比较”时,时间已不够。

在没有特别强调的情况下,对能浮的形状学生做了探讨,有船形、碗形、饺子形等等。

但在最后一环节排开的水量的比较上,对能浮的形状1、2、3 的比较上,效果不是很理想,只有个别组的测量数据符合标准,而且只有把橡皮泥捏成上宽下窄,边缘较薄的形状,效果才明显。

由于学生测量时的时机的把握、数据的读取、形状的设计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制约下,这部分实验基本上以体验为主。

所以,本节课《造一艘小船》我分成了两部分来进行。

首先,先把上节课的最后内容“橡皮泥排开的水量”的比较进行,在上节课的动手操作基础上,学生大概持续5 分钟左右可以测量出数据,然后,在对比总结的理论基础上,发现“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少,既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大,既浸入水的体积大”,在理论的指导下,。

如何让小船载重量大,那么关键就在于浸入水体积的大小了。

从而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小船载重比赛进行完了。

第二个环节利用实物投影仪向学生介绍船的发展史,使学生了解船的由来及变化。

并让学生了解我国航空母舰的现状,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不足之处是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造的小船时,没有进行细致的评价,学生介绍的不详细,显得有些仓促。

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二)这是一节科学动手实践制作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一艘小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 、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 1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2 、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

【教学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教学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学准备】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不着地,不腾空。

高高一座楼造在水当中。

————打一水上交通工具。

指生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船?生回答,顺势引入第二环节。

二、船的发展史
1 、阅读教材 11 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2 、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

3 、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看。

三、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
1、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

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

2 、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

时间限制在 10分钟内。

3 、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

并控制时间。

4 、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5、总结:船侵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装载量就大。

四、其他材料造船展览会(为了节约上课时间,学生课下用其他材料自制小船)
学生上台演示并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船,介绍它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五、改进和完成
1. 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交流:我的或同学的小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活动总结
科学存在于人类的方方面面,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就能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五年级科学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另外,五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所以教师要做以下教学措施:
1 、课堂常规常抓不懈,强化训练(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2、强化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探究素养。

3、加强每单元课堂作业与课后观察,调查作业的检查评价;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造一艘小船》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这节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不仅有益于从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另外,这节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整理数据,得出结论,使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在设计思路上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激发,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学习活动能够向着更多,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获得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活动之间的结构联系,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以问题推动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

2、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

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

科学上的发明,发现也往往正是由观察迈出的第一步。

所以把观察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加以强调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应该得到不断丰富。

其中的猜想和推测,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

本册教材在这两方面就是有所侧重的。

3、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

本册教材是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基础构建的,所有的活动都在对儿童认识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具体说,就是活动设计充分遵循了儿童认识发展的顺序,从学生们可观察到的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进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评测练习:
一、填空题
1.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小船,在重量一定的情况下,船的体积,载质量越大;船的体积,载重量越小。

2.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小船,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船自身的重量越大,载质量;船自身的重量越小,载质量。

二、选择题
1、小张制作的小船质量为80克,排开的水量为120立方厘米,这艘小船最多还能装载()
A.20克
B. 30克
C. 40克
D. 50克
2 . 某人制作的小船体积是100立方厘米,把它放入水中排开的水量为80立方厘米,在小船上放一个10克的物体,其沉浮情况是()。

A.下沉
B. 上浮
3.小军制作的小船放入水中后,向小船上加砝码,当砝码的质量为20克时,小船刚好没入水中,则小船的载重情况是()。

A.小于20克
B. 等于20克
C. 大于20克
《造一艘小船》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到制造小船的关键。

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本课教材安排了5个活动内容,为了更有效利用时间,我对教材做了比较大的调整,把“用橡皮泥造船”和“哪搜船装载的货物多”合并为“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把原教材“船的发展史”和“船的展览会”合并作为第二个教学内容,而把“用其他材料造船”放在最后,可以比较生动的处理课堂时间。

在本课中,帮助学生了解船的发展历程和船的发展史,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历,认识造船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重要课程,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面对纷繁繁琐的科学世界时,他们会产生
无比的激情和盎然的兴趣。

所以,科学教师必须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之中。

课标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去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日后的科学知识学习、日常生活乃至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另外,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等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是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性的具体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