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溶解的量
溶解度的测量方法
溶解度的测量方法
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剂中能够完全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测量溶解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观察法: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观察是否能够完全溶解。
当溶渣不再出现或完全消失时,即达到了溶解度。
2. 重量法:将一定量的溶剂加入稳定的温度下的容器中,记录容器的重量。
逐渐加入溶质,直到溶解度达到。
再次称量容器,用后的溶液的质量减去溶剂的质量就是溶质的质量。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溶解度。
3. 饱和溶液法:在一定容积的溶剂中加入溶质,逐渐加入溶质以达到饱和,过滤除去未溶解的溶质。
然后测量溶液的体积,并用化学分析方法分析溶质的质量,从而计算溶解度。
4. 测量浓度法:根据溶液的浓度反映其溶解度。
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的变化关系来确定溶解度。
5. 等重法:将一定量的溶液和溶质加入一个容器中,温度保持恒定。
逐渐加入溶剂或溶质,将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当溶剂或溶质不再溶解时,即为溶解度。
不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实验条件、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等因素。
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S m(溶质) m(溶质)×100 (1)溶解度 :100 = →S=
m(溶剂)
m(溶剂 )
(2)溶质的质量分数ω 与物质的量浓度: m ×ω /M 质 1 000ρ 液ω n m (质)÷M(质) c:c= = = 液 = m ( 液 ) ÷ ρ ÷ 1000 V m 液/ 1 000ρ 液 M质 ω:c mol/L=Fra bibliotekc mol
1L
→ ω=
1000ρ
c× M
×100% 1 000ρ液 S 100+S M 质
(3)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物质的量浓度: S ω= ×100% , 100+S S÷M 质 c= (100+S)÷ρ 液÷1000 =
(4)标准状况下气体溶解于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V÷22.4 c= (V÷22.4×M+V(H O)×1000)÷ρ÷1000 = =
2
1 000ρ V MV + 22 400V H 2O
第一章 第 2讲
高三总复习 · RJ · 化学
进入导航
系列丛书
[例 1]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 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硫酸 化学纯 CP 500 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 2SO 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 g/cm 3 质量分数:98%
1 000 ρω [解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可得 c= M 1 000 mL×1.84 g/cm3×98% = =18.4 mol/L,A 不正确;由 1 L×98 g/mol 于该酸是浓硫酸,所以与锌反应不能产生氢气,而应生成二 氧 化 硫 气 体 , B 不 正 确 ; 根 据 稀 释 公 式 c( 浓 )· V( 浓 ) = c(稀)· V(稀),18.4 mol/L×V(浓)=4.6 mol/L×0.2 L,V(浓) =0.05 L,即 50 mL,C 正确;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所 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9%, 而密度减小, 则所得硫酸的物质 的量浓度必小于 9.2 mol/L,D 不正确。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在初中化学中,我们需要计算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
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
如果我们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
由此可得以下关系: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饱和溶液质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W溶质/W溶液 = S/100-SW溶剂/W溶液 = 100-S/100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
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例如,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我们需要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题的方法如下: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也可代入分式(2)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例如,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我们需要求KNO3和H2O各几克?解题的方法如下:设配制20℃时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W溶质 = S/100-S × W溶液W溶剂 = 100-S/100 × W溶液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W溶质 = S/100 × W溶液W溶剂 = (100-S)/100 × W溶液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够溶解的物质的量,通常用溶解度来表示。
溶解度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可以用质量比或者浓度比来表示。
一、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是描述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特性的物理量。
通常用溶质在饱和溶液中的摩尔浓度或质量浓度来表示。
溶解度受到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而增大。
溶解度的单位可以是g/L或mol/L等,具体取决于所溶质的性质。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温度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一般情况下,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提高分子的热运动速度,使得溶质分子能够克服晶格能障,更容易进入溶液中。
但是对于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来说,温度升高会使溶解度下降,这是因为气体分子在温度升高时能够跳出溶液形成气泡,从而溶解度降低。
2. 压力: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体的溶解上。
对于大多数气体来说,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压力会增加气体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气体分子更容易溶解于溶液中。
3.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和溶解度有密切关系。
通常情况下,极性溶剂可以溶解极性或离子化合物,而非极性溶剂主要溶解非极性物质。
极性溶剂对极性和离子化合物有较强的溶解能力,而非极性溶剂则对非极性物质有较强的溶解能力。
这是由于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使得溶质能够更容易溶解于极性溶剂中。
4. 溶质的性质:溶质的晶格能和溶解度有关。
晶格能越大,溶质的溶解度越小。
此外,溶质的分子量和形状也会对溶解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5. 其他因素:溶液中已有溶质的浓度、搅拌或振荡程度以及表面积等也会对溶解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能会改变溶剂中的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溶解度。
综上所述,溶解度是描述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特性的物理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溶剂的性质、溶质的性质等。
7_2物质溶解的量学案
拓展:问题导入:已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氢氧化钙0.173g,最多溶解硝酸钾31.6g。
请分析: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上图的ⅠⅡⅢⅣ有什么含义?(三)分组讨论假如要比较硝酸钾和氯酸钾的溶解水平大小,都需要控制哪些变量?总结:学生看书P200总结溶解度的概念。
练习:氯化钠在20℃时溶解度为36.0g,这句话应怎么理解?分组讨论:固体溶解度的大小是否随溶质和溶剂的量的多少而发生改变?溶液是否饱和影响溶解度的大小吗?分析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
学生看书P200理解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区分依据。
(四)动动手绘制溶解度曲线假如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请学生试着将书中P201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成溶解度曲线。
分析上图回答以下问题:1.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2.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上述溶解度曲线图中你还能读出哪些信息?(五)学生看书P202~203,理解气体溶解度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三、课堂练习例 1.将含有蔗糖晶体的溶液A从冰箱里取出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
对于溶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的是,溶质含量较多的是。
解答:A B例2.以下相关溶液的表达准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B.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C.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做溶剂D.蒸发溶剂能析出溶质的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例3.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曲线图填空:(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M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改变温度的角度考虑,要使C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教版】江苏省2020届中考化学专题讲解:溶液溶解度结晶习题
溶液、溶解度、结晶一、溶液(一)溶解1、物质以________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混合物叫做溶液。
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________,悬浊液静置后易沉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3、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稳定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________。
注:①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溶液中有Fe2+呈________有Cu2+呈________,有Fe3+呈________有MnO4-呈________。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比如________4、溶液的导电性:在一定范围内,水是不能导电的,当我们在水中加入可以产生自由移动的________的物质时,会改变水溶液的导电性。
应用:电解水5、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如________等,有些物质溶于水导致温度降低。
如:________等。
有些物质溶于水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如:________。
6、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________;⑵________;⑶________7、物质溶解的量:改变温度、增加溶剂、改变压强(气体溶质)(二)溶液的组成1、被溶解的物质叫________。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________。
溶剂通常为液体,常见的有水、酒精、汽油等。
⑴气体、固体溶于液体时,气体、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⑵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认为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但当液体和水互溶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另一种液体作为溶质。
⑶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液中,有时做溶质,有时做溶剂。
如碘酒中,酒精是溶剂,而在酒精的水溶液中,酒精又作溶质了。
⑷若没有指明溶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3、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溶液名称溶质溶剂石灰水氢氧化钙Ca(OH)2水H2O盐酸氯化氢HCl 水H2O碘酒碘I2酒精C2H5OH4、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体积?5、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物质溶解的量 一九年级下册化学科粤版(2012)
7.2 物质溶解的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1 ℃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为甲>乙D.25 g乙物质完全溶解于100 g水中所需的最低温度是t1 ℃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MnO2条件下制氧气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D.一定质量的白磷在密闭的容器(内含空气)中燃烧3.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海水“晒盐”的过程利用的是蒸发结晶B.氧气能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C.钙片最好嚼服,这样可以增大钙片与胃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D.打开汽水瓶盖,会喷出大量泡沫,是因为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逸出所致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不能是液体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喝汽水后打嗝,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D.均一、稳定的物质就是溶液5.小明同学在家里自制汽水(加入的白糖全部溶解),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中所得白糖溶液的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1B.℃中溶液为碳酸氢钠的不饱和溶液C.℃摇匀放入冰箱后无碳酸氢钠析出D.℃摇匀放入冰箱后气泡增多6.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溢出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C.拧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D.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气泡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适量水B.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C.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D.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8.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A .加热一定质量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B .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固体C .氢气燃烧生成水的质量D .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9.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 .地壳中元素含量:O Al Si −−−−→由高到低B .氮元素质量分数:323 NaN NaNO NaNO由大到小−−−−−−−−→ C .金属活动性顺序:Fe Al Cu由强到弱−−−−−→ D .物质的溶解性:()322CaCO Ca OH CaCl由大到小−−−−−−−−−→ 10.图中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B.向盛有MnO2烧杯中不断滴入H2O2溶液C.分别向等质量金属Mg和A1中加入足量等浓度稀硫酸D.取等质量的金属X、Y、Z分别与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则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为:Z>Y>X11.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2℃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小于乙C.分别将t2℃时的甲、乙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D .t 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4℃5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 .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 .溶液一定是液态D .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13.将固体X 加入水中,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 是43NH NO ,Y 是3KNOB .X 是NaOH ,Y 是3KNOC .X 是CaO ,Y 是3KNO 水D .X 是43NH NO ,Y 是()2Ca OH14.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所以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B .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C .化合物中含有不同元素,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 .H 2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则CO 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发生爆炸 15.下列各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图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 .图乙: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C .图丙:溶质种类也是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D .图丙:探究不同催化剂对 H 2O 2分解速率的影响二、填空题1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图。
第七单元溶液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总结
第七单元溶液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总结一、溶解及乳化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特征:①________:溶液各部分的组成相同。
②________:只要温度不变、水份不蒸发,溶质与溶剂不会分离。
③________。
3、组成:①________: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②________: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水、汽油、酒精等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溶液、溶剂和溶质之间的量的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质体积+溶剂体积4、注意:(1)溶液的关键词:均一、稳定、混合物。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2)判断某物质是否为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①是否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②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3)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
(4)一种溶液中可以含一种或多种溶质,但只有一种溶剂。
5、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①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植物油的汽油溶液中,植物油为溶质,汽油为溶剂;当溶剂为水时,水可以省略,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②若固、气体与液体混合,一般习惯将液体看作为溶剂,固、气体看作溶质③若是由两种液体混合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量多的作为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④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________一般作为溶剂。
6、影响因素溶解的因素有:①温度②溶质颗粒大小③搅拌例l、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长时间,溶质也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C.一种溶液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所含的溶质是不同的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开始是混合物,等到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纯净的、透明的纯净物了例2、完成表格例3、20℃时,10 mL氯化钠溶液与10 mL硝酸钾溶液混合,得到20 mL混合溶液。
新编文档-7.2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精品文档
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并有少量固体存在),在饱和溶液中悬浮着
一只塑料小球,现向水中加入少量的
氢氧化钠固体,则试管中的小球会( A )
A.上浮
B.下降
C.位置不变 D.无法确定
7.2 物质溶解的量
【解析】 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 度升高,而硝酸钾的溶解能力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因此硝酸钾溶液的 密度增大,所以小球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即小球上浮。
7.2 物质溶解的量
【解析】 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不变,浓度 不变;不同条件下物质的溶解能力差别很大,未指明温度,饱和溶液的浓度 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某物质完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 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7.2 物质溶解的量
知识点 4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
8.如图7-2-2所示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的集合。(1)A、D集合分别表示: A___饱__和_浓__溶_液_______;D___不__饱_和__浓__溶_液__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 液的关系是_饱__和_溶__液__可_能__是_浓__溶_液__,__也_可__能_是__稀__溶_液__。
7.2 物质溶解的量
10.2017·绍兴 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7-2-4所示,不 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B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浓度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 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7.2 物质溶解的量
【解析】 ②中有蔗糖固体剩余,说明该溶液不能再溶解该物质,属于饱和 溶液;③中溶液没有蔗糖固体剩余,不能确定溶液是否饱和;②中没有溶解 的蔗糖固体加热后溶解,所以③中溶解的溶质比②中多,溶液的浓度较大。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物质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在溶剂中溶解的量。
测定溶解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饱和溶解度法:将固体物质加入溶剂中,通过搅拌或加热使其溶解,直到不能再溶解为止。
测量得到的溶解的量即为饱和溶解度。
2. 悬浮试剂法:将固体试样加入溶液中,使其悬浮在溶液中。
通过观察悬浮试剂的下降速度或消失时间来判断溶解度的高低。
3. 色度法:通过测量溶液中物质的颜色强度来判断溶解度的值。
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进行测量。
4. 电导法: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溶质的溶解度与溶液的电导率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测量电导率来确定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5. 比重法:固体物质的相对密度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利用比重计或密度计测量浓度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以上是常用的溶解度测定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专题 物质溶解的量(课件)九年级化学下册(科粤版)
(1)可知道该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2)可知道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情况。
新知学习 二、固体溶解度
讨论:下图是Ca(OH)2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你得到什么结论 ?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新知学习 二、固体溶解度
【填一填】右图是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新知学习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练一练】(2022•香洲区校级开学)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 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 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足量的固体物质是 (A )
A.硝酸铵 B.食盐 C.氢氧化钠 D.蔗糖
新知学习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新知学习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练一练】四个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同种溶剂,小明 分别向四个烧杯中加入某种溶质,且加入固体的质量依次减少,溶质 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_A_、__B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___C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新知学习 三、气体溶解度
思考:
观察一瓶汽水(或啤酒),未能发现有气泡,打开瓶盖后, 会发现有大量气泡,这是为什么?
这与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有关系,打 开汽水的瓶盖,瓶内压强减小,会导致气体 的溶解度减小,气体逸出。
那么什么是气体的溶解度,它与哪些因 素有关呢?
新知学习 三、气体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
【练一练】(2021秋•上虞区期末)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 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C )
初中化学物质溶解的量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溶解的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了解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3. 能够运用溶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物质溶解的定义和特点。
2. 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计算溶解的量。
2. 了解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四、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及特点溶解是指溶质分子散布在溶剂分子之间的过程。
溶解的特点包括:速度快、伴有热效应、可逆性等。
2. 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包括:(1)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亲疏性;(2)温度;(3)压力;(4)溶质颗粒大小。
3. 溶解的量的计算溶解的量可以用溶解度来表示,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的最大量。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通过溶解度来确定溶解的量。
五、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介绍溶解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2. 实验演示:展示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过程。
3. 计算练习:让学生根据溶解度计算溶解的量。
4. 讨论交流:让学生讨论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物质溶解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溶解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3. 实验:进行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4. 计算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溶解的量。
5. 总结:总结溶解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七、课堂作业1. 选择一个物质,了解其溶解度及溶解的量。
2. 分析某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3. 思考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并写出你的见解。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溶解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溶解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节课可以进一步讨论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溶解过程中的问题。
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推导
【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推导】近年来,化学领域的研究日益引人注目。
其中,溶解度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推导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溶解度和物质的量浓度的相互关系,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度和广度兼具的知识。
在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解析这一主题,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内涵。
要深入了解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推导,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溶质的量,通常用摩尔/升或克/升来表示,而物质的量浓度则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通常用摩尔/升来表示。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将溶解度转换为物质的量浓度,或将物质的量浓度转换为溶解度。
这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换算推导。
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我们来看如何将溶解度转换为物质的量浓度。
设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溶解度为S,溶液的密度为ρ,则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可表示为:C = S * M / ρ在这个公式中,溶解度、摩尔质量和密度三者的相互关系,是我们进行溶解度和物质的量浓度换算的关键。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清晰地推导出溶解度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我们来看如何将物质的量浓度转换为溶解度。
对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溶解度S和溶液的密度ρ,溶解度S可以表示为:S = C * ρ / M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将物质的量浓度转换为溶解度,从而在化学实验中更加灵活地进行计算和操作。
这个公式是将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溶解度和物质的量浓度进行推导和计算。
深入理解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推导,对于提高化学实验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的推导和分析,我们对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验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总结回顾地来看,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推导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关系着化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如何进行化学物质的溶解度测定
如何进行化学物质的溶解度测定化学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的测定是实验室常见的实验工作之一,它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生产实践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测定化学物质溶解度的方法。
一、原理在实际测定中,通过观察溶液浑浊度变化、测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体积等方法,可以确定化学物质的溶解度。
这是因为溶解过程是一个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当达到平衡时,溶质的溶解率与溶出率相等。
二、实验步骤1. 准备溶剂:选择与溶质相容的溶剂,并确保溶剂纯净,无杂质。
2. 称取溶质:根据实验需要,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
3. 加热搅拌:将溶液制备容器放置在恒温水浴中,加热搅拌溶剂,直至完全溶解。
4. 温度控制:将溶液冷却至特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使溶质达到平衡。
5. 过滤:使用选取合适的滤纸过滤溶液,除去其中的悬浮物。
6. 测量:测量溶液的透明度,可以根据透明度的变化来判断溶质的溶解度。
三、实验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溶剂: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溶剂来进行溶解度的测定。
2. 控制好温度: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溶解度,所以要控制好实验的温度条件。
3. 溶剂的纯净度:溶剂的纯净度对溶解度实验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确保溶剂没有杂质。
4. 搅拌均匀:溶液的溶解度与搅拌的时间和速度有关,应该保证搅拌充分均匀。
四、实验错误的可能原因1. 溶剂选择错误:选择的溶剂与溶质不相容,导致溶质不能充分溶解。
2. 实验温度控制不准确:温度不恒定或实验过程中温度波动较大,会使得实验结果不准确。
3. 溶剂纯净度不高:溶剂中有杂质,会影响溶解度的测定结果。
4. 搅拌不充分:搅拌不均匀或搅拌时间不够长,导致溶质不能充分溶解。
五、实验应用溶解度测定的结果可以应用于许多方面,例如:1. 在制药工业中,溶解度测定可用于药物的研发和质量控制。
2. 在环境科学中,溶解度测定可用于分析水体中的溶解物质含量,评估水质。
物质溶解的量
第7节 物质溶解的量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学习目标:
•1.能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 溶液。 •2.能说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 溶液的相互转化。
【实验7-5】课本P198
A
B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 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 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B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 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 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资料整理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各杯中加入食盐,且加入食盐的量从A到C依次增
C 加,肯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
【故 事】冲糖水的故事
2.糖在什么情况下能继续溶解,在什么情 况下不能继续溶解?
【实验7-6】课本P198
A
A2
【实验7-7】课本P199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 和
①加溶剂 ②升温
不 饱Biblioteka 溶和液①加溶质 ②降温 ③蒸发溶剂
溶 液
温馨提示: “升温”和“降温”两种方法适合大多数固态溶
质的溶液,对极少数固体(如:氢氧化钙)来说恰好相 反.
实践与应用
1.20℃时,100g 饱和硝酸钾溶液若保持温
度( 不加变水,) 使;其成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2.20℃时,接近饱和的盐水,使其成为饱和 溶①液加的氯方化法钠是固( 体 ②蒸发水份 ③降)温。
你学会了什么?
讨论与交流
把蔗糖分别配成饱和溶液 和不饱和溶液,前者需要 的蔗糖质量一定比后者多 吗?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一定温度下,往50g食盐饱和溶液里加入 3g水,食盐溶液一定还是饱和溶液。
• B.20oC下,把100g蔗糖的饱和溶液加热到 70oC,蔗糖溶液一定还是饱和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 稀溶液的没有必然关系。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 液怎样转化?
观察活动
P187-P188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 大多数固体物质都适合 液怎样转化? 一 ? 增加溶剂 减少溶质 般 饱和溶液 升高温度 规 律
(4)溶液饱和的判定:
①有未溶解的溶质,且不再减少。
②没有未溶解的溶质(a.刚好饱和, b.不饱和) :加少量的溶质,溶质 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 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
浓溶液
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质量的 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多的则 浓,少的则稀。
溶液的是否饱和,是指一定温 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否再溶 解溶质,能溶的为不饱和溶液, 不能溶的为饱和溶液。
10.判断 ①将5ml硝酸钾饱和溶液和5ml氯化钠饱和溶液均匀 混合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从 100ml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取出 10ml ,则该 10ml 溶液不再是饱和溶液。 ③把 40℃ 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降温到 10℃ ,溶液就 是1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
小结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 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不饱和溶液。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A、加水
C、加食盐
B、取出一些食盐溶液
D、蒸发水
6、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 入食盐晶体,能正确表示溶解的食盐质量m 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的是 ( D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多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8、下列有关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晶体的说法, 错误的是 ( AC ) A、属于化学变化 B、属于物理变化 C、得到纯净的食盐晶体 D、得到不纯净的食盐晶体
7.2 物质溶解的量
教学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4、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5、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6、认识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关系; 7、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教学重点:饱和和不饱和溶液及溶解度概念,溶解 度曲线绘制的探究,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溶 解量、 溶解性与溶解度三者的关系。
3 、“不能”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溶解 该物质的量已达到了最大限度。 “能”是指一定温 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还未达到了最 大限度。
怎样判断溶液是 否饱和?
某物质溶于水后,各阶段所得溶液如图……
t(时间)
由c、b知,b中物质还在溶解,b为不饱和溶液; 由d、c知,c中物质不再溶解,c、d为饱和溶液。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 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 B ) 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溶质 ④增加溶剂⑤蒸发溶剂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②③⑤ D、③④⑤
5、使20℃的饱和食盐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
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 ;还能继续溶解 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这两个概念:
1、首先要明确“一定温度”、“一定溶剂”。(若改 变这两个前提条件,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 2 、溶液是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 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B、C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的饱和溶液不能再 溶解KNO3 B、当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 溶质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一定是 饱和溶液 D、改变温度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3、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 入10克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 未溶解,加入10克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9.下列有6种操作,选出其代号填入下列转化关系的横线处: A.加KNO3晶体 B.加水 C.恒温下蒸发掉一些水 D. 升温 温 F.加入较稀的KNO3溶液 E.降
B、 D、 F
KNO3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 、 C 、E
注意: a.对于大多数物质成立, 氢氧化钙例外。
b.所加溶质必须是同一种溶质。
提出问题:
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 量的水中呢?
在 一 定 温度 下 , 在 15mL 的水中, 溶质能无限地溶 解吗?
观察活动
溶质 溶剂
有无固 溶解是否 是否饱和溶 体剩余 达到限度 液
3gKNO3 15mL水
无 有
未
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3gKClO3 15mL水
结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
增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 熟石灰:Ca(OH)2 液怎样转化? 特 增加溶剂 殊 饱和溶液 降低温度 情 况
蒸发溶剂 增加溶质
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
4、溶液的分类:
不限条件粗略分 浓溶液
稀溶液
溶液
一定条件下分类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一定是该物质在该温度下最浓的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