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报告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大中小】发布人:管理员来源:时间:2010-12-23 17:05:36 浏览1098 人次一、氧含量超标,煤气气拒爆炸事故经过:1986年6月22日,某氮肥厂正常生产时,1号煤气炉下行煤气阀阀杆在突然脱落,造成该阀门不能及时关闭,使正在吹风阶段时的空气通过该下行煤气阀直接进人煤气气柜,导致气柜内半水煤气中氧含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
造气岗位并没有及时发现,而是由变换岗位发现触媒层温度上升,要求分析人员进行气体中氧含量分析时,氧含量已经达到5.7%,正要向造气岗位报告时,气柜已经发生爆炸。
重约6.57t的钟罩顶盖沿着焊缝被撕裂炸飞,落在45rn远的压缩机房路边,砸死1人。
一根长6m的气柜放空管飞落在90m处的合成塔顶上.事故原因:操作人员未作巡回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阀门故障,致使气柜内形成爆炸性气体,由于静电作用引发爆炸。
加之分析工未能及时报告分析数据,延误了时机,使气柜大量过氧,导致爆炸。
事故教训:煤气阀阀杆脱落是常见的设备故障,如果加强巡回检查,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分析工发现分析数据有问题,必须立即报告有关岗位和调度室,以便尽快处理,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夹套爆炸,煤气炉爆炸事故经过:1994年4月19日,某化肥厂检修后,6号煤气炉开始制气,15分钟后煤气炉发生爆炸,4人死亡,煤气炉炉体坍塌,煤气护厂房楼面、楼顶被炸坏。
事故原因: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开车前未将汽包上面的蒸汽出口阀和安全阀下面的根部阀打开,至使锅炉夹套憋压,夹套爆裂,热汽水进人炉内,大量汽化,压力迅速上升,导致煤气炉爆炸。
事故教训:严格执行操作安全规程,开车前必须仔细检查每一个应该开和关的阀门。
汽包蒸汽出口阀,在开车之前就必须仔细检查是否已经打开,不能等到开车后。
汽包上安全阀的根部阀,按照氮肥生产安全规程,不允许关闭,开车前必须严格检查,不能失误。
三、静电除尘器爆炸事故经过:1986年8月20日,某县化肥厂在检修静电除尘器时,没有对设备进行隔离、置换,不取样分析就开始检修,当电工使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时,产生火花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人。
浙江建德市新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泄漏事故

事故案例/案例分析
浙江建德市新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液氨泄漏事故
(一)事故概况
2000年12月17日0时50分,建德市新化化工厂有限责任公司因合成液氨槽氨阀门进口中腔破裂,导致大量液氨泄漏,造成4人死亡,12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因该阀门破裂处周围最小壁厚仅
2.3mm。
周围平均壁厚也只有
3.7mm,因此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2.间接原因:该公司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
(三)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
1.完善阀门等承压设备的采购、检验、入库、保养、领用的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关。
2.从企业内部的机构设置,员工配置,制度建设,措施落实上建立起科学的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
3.修订和完善企业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改善通信设备,购置配置防护救援器具。
4.对液氨槽的隐患进行整改。
浙江慈溪化肥厂氨气中毒

事故案例/案例分析
浙江慈溪化肥厂氨气中毒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2年1月19日12时40分,浙江省慈溪化肥厂冷冻岗位,因女工玩耍踩断氨管致3人氨中毒死亡。
1月19日12时,该厂临时停车期间,合成车间4名女工在清扫完卫生后到冷冻岗位室外晒太阳时,其中1名分析工双脚踩氨油分离器进液管上上下跳动玩耍,不慎将进液阀门连接管丝扣踩断,致使大量氨从断管处外泄,4人中除1人逃离外,其余3人均中毒昏倒,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管接头选材不符合设计要求,以铸铁件代替钢件。
2.原设计该管道离地1.9米,因分离效果不好,经两次修改后,该管距地260毫米,使用砖块作支撑。
1981年12月26日在拆除液氨贮槽危棚时,有人将砖头撤去,致使该管悬空。
3.踩断管线的女分析工违反有关规定,在工作时间内踩在生产管道上跳着玩。
4.因当时更换合成大槽,冷冻系统存氨备开车用,冷冻系统的4个阀门(平衡阀、冷却排管进出口阀、液氨贮槽进口阀)全部呈
开启状态,致在氨油分离器平衡管根部断裂后,大量液氨从氨油分离器、液氨贮槽和冷却排管内排出,而扩大了事故。
5.有关人员违反国务院颁发的有关规定,将位于冷冻岗位室外西侧的安全通道堆放大量电气杂物,把通道堵死,致使2名分析工受阻而中毒死亡。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对氨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更换材质不符合要求的管阀件。
2.对各种管道支架进行检查,没有的均补装铁件或水泥件支架。
3.疏通厂内应设有安全通道。
4.停车检修期间对贮存有毒、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场所周围设置防护拦,并悬挂醒目的安全标志。
典型事故八: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1·20”较大中毒事故

典型事故八: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1·20”较大中毒事故一、事故调查分析(一)事故概要1、事故简介2012年11月20日10时10分左右,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合成车间发生较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中毒,直接经济损失340多万元。
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精炼工段油气分离器出口阀门未完全关闭(按照当时的流程,该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煤气经该阀门进入铜塔窜入再生器,康某等人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跳入再生器中摘钩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李某等人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2)间接原因①该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缺少安全例会、安全费用和煤气安全管理等制度),安全管理混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指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测漏报警装置)和防护器材配备不齐全。
企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和检查缺失,停车检修时,没有用盲板将有毒有害介质有效隔离;检修后重新开车,没有制定完善的开车方案,开车时没有确认相关阀门的状态,造成开车时设备运行状态不明②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员工对岗位特别是进入受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不全,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事故发生时未能正确选用气体防护设施,救援过程中使用的滤毒罐和长管式防毒面具防护不可靠。
③该公司没有按规定建立煤气调度室和煤气防护站,也没有对煤气设施进行严格界定,主要煤气设施缺少必要的安全信号和安全联锁装置。
(二)基本情况1、事故有关单位情况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尔泰化工公司)是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公司在整体收购原国有企业中宁县化肥厂资产的基础上,于2003年12月24日成立的一家化工企业。
法定代表人陈某,注册资金4551.5655万元,经营范围:液氨、碳铵、硫酸、硫酸钾、氯磺酸、磷酸二铵生产、销售;五金工具、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电子产品、煤炭、兰碳、石英砂、矿产品(不含法律法规禁止和需要专项审批的矿产品)的批发、零售。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大中小】发布人:管理员来源:时间:2010-12-23 17:05:36 浏览 1098 人次一、氧含量超标,煤气气拒爆炸事故经过:1986年6月22日,某氮肥厂正常生产时,1号煤气炉下行煤气阀阀杆在突然脱落,造成该阀门不能及时关闭,使正在吹风阶段时的空气通过该下行煤气阀直接进人煤气气柜,导致气柜内半水煤气中氧含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
造气岗位并没有及时发现,而是由变换岗位发现触媒层温度上升,要求分析人员进行气体中氧含量分析时,氧含量已经达到5.7%,正要向造气岗位报告时,气柜已经发生爆炸。
重约6.57t的钟罩顶盖沿着焊缝被撕裂炸飞,落在45rn远的压缩机房路边,砸死1人。
一根长6m的气柜放空管飞落在90m处的合成塔顶上.事故原因:操作人员未作巡回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阀门故障,致使气柜内形成爆炸性气体,由于静电作用引发爆炸。
加之分析工未能及时报告分析数据,延误了时机,使气柜大量过氧,导致爆炸。
事故教训:煤气阀阀杆脱落是常见的设备故障,如果加强巡回检查,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分析工发现分析数据有问题,必须立即报告有关岗位和调度室,以便尽快处理,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夹套爆炸,煤气炉爆炸事故经过:1994年4月19日,某化肥厂检修后,6号煤气炉开始制气,15分钟后煤气炉发生爆炸,4人死亡,煤气炉炉体坍塌,煤气护厂房楼面、楼顶被炸坏。
事故原因: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开车前未将汽包上面的蒸汽出口阀和安全阀下面的根部阀打开,至使锅炉夹套憋压,夹套爆裂,热汽水进人炉内,大量汽化,压力迅速上升,导致煤气炉爆炸。
事故教训:严格执行操作安全规程,开车前必须仔细检查每一个应该开和关的阀门。
汽包蒸汽出口阀,在开车之前就必须仔细检查是否已经打开,不能等到开车后。
汽包上安全阀的根部阀,按照氮肥生产安全规程,不允许关闭,开车前必须严格检查,不能失误。
三、静电除尘器爆炸事故经过:1986年8月20日,某县化肥厂在检修静电除尘器时,没有对设备进行隔离、置换,不取样分析就开始检修,当电工使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时,产生火花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人。
山东德州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姓名韩树慧学号070983山东德州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分析7月11日23时50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一分厂16万吨/年氨醇、25万吨/年尿素改扩建项目试车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受伤。
国家安监总局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对该起事故进行了通报。
通报要求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和试生产的安全监管。
具体通报如下: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系原地方国有的平原县化肥厂改制后成立的民营股份制企业。
该公司现有总资产约20亿元,职工约2800人,有2个生产分厂。
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75万吨,尿素100万吨,甲醇30万吨,碳酸氢铵24万吨,三聚氰胺3万吨。
(最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风险世界网)事故发生在一分厂16万吨/年氨醇改扩建生产线试车过程中,该生产线由造气、脱硫、脱碳、净化、压缩、合成等工艺单元组成,发生爆炸的是压缩工序2号压缩机七段出口管线。
二、事故简要经过该公司一分厂16万吨/年氨醇、25万吨/年尿素生产线,于2007年6月开始单机试车,7月5日单机调试完毕,由企业内部组织项目验收。
7月10日2号压缩机单机调试、空气试压(试压至18MPa)、二氧化碳置换完毕。
7月11日15时30分,开始正式投料试车,先开2号压缩机组,引入工艺气体(N2、H2混合气体),逐级向2号压缩机七段(工作压力24MPa)送气试车。
23时50分,2号压缩机七段出口管线突然发生爆炸,气体泄漏引发大火,造成8人当场死亡,一人因大面积烧伤抢救无效于14日凌晨0时10分死亡,一人轻伤。
事故还造成部分厂房顶棚坍塌和仪表盘烧毁。
经调查,事故发生时先后发生两次爆炸。
经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和分析,一处爆炸点是在2号压缩机七段出口油水分离器之后、第一角阀前1米处的管线,另一处爆炸点是在2号压缩机七段出口两个角阀之间的管线(第一角阀处于关闭状态,第二角阀处于开启状态)。
三、事故原因初步调查分析(一)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后,山东省德州市人民政府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经初步分析判断,排除了化学爆炸和压缩机出口超压的可能,爆炸为物理爆炸。
合成氨装置事故案例

合成氨装置事故案例
1. 1984年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化
工事故之一,导致数千人死亡。
博帕尔的合成氨装置发生了气体泄漏,导致毒气扩散到附近的居民区。
事故的原因包括设备老化、安
全措施不足以及操作失误。
2. 2013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合成氨工厂爆炸事故,一家合成氨
工厂发生了爆炸,造成数人死亡和伤亡。
调查发现,事故可能是由
于设备失效和维护不当导致的。
3. 2016年中国江苏天嘉宜化工爆炸事故,这起事故中,一家
化工厂的合成氨装置发生了爆炸,造成多人死亡和严重污染。
调查
结果显示,事故可能是由于操作不当和安全管理漏洞引起的。
这些事故案例表明,合成氨装置事故往往涉及设备失效、操作
不当、安全管理缺陷等多个因素。
为了预防合成氨装置事故的发生,需要加强设备维护、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等方
面的工作。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故,需要进行彻底的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中国昊华河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厂“6.5”液氨泄漏事故

A lot of fatigue in life is because we chased ourselves for too long. We can't change our lives, but we can brightenour mood.模板参考(页眉可删)中国昊华河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厂“6.5”液氨泄漏事故事故经过2009 年6 月5 日,中国昊华河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厂维修人员对该厂氨库岗位液氨分配台1#液氨卧罐液氨进出口三通管进行更新检修。
20:52 分,3 名检修作业人员在将三通管配管回装时,1#液氨卧罐液氨进口阀进口端阀体突然断裂,大量液氨喷出,正在作业的3 名机修人员吸入过量氨气中毒,造成1人死亡,2 人受伤。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该起事故的原因:一是合成氨厂设备管理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彻- 73 -底。
1#液氨卧罐分配台进口阀阀体锈蚀严重没有及时更换,造成在检修中1#液氨卧罐分配台进口阀阀体根部爆裂;二是违反检修安全规定,未将检修的管道与系统加装盲板进行有效隔绝;三是检修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进入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作业场所检修没有按规定佩带防护器具,现场灯光照明不足。
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为认真吸取这起事故的教训,杜绝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推动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现提出如下要求:(一)危险化学品企业检修期间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高度重视检修期间的安全管理。
检维修作业必须制订作业方案,落实各相关安全措施,遵守安全作业规程,坚决避免检修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二)立即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排查可能积聚可燃或有毒气体的装置和场所,如釜、罐、槽、池、地坑、地沟、井下、管道等。
对可能存在可燃或有毒气体积聚的装置和场所,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强制通风设施、安装报警仪或设置警示标志。
(三)对于可能存在可燃或有毒气体积聚装置和场所,各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当根据检查辨识情况,依照国家作业场所检修安全规定,重新组织审查和修订相关检修作业安全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化工行业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2·20”氮气窒息事故
2006年2月20日10时20分左右,某石油管理局建设集团化建公司所属球罐公司在对该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进行检修作业时,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
该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装置设计生产能力为5万吨/年液氨,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由该局建设集团化建公司球罐公司承建。
2005年11月试投产运行,2006年1月1日,由于天然气原料供应不足,合成氨装置停车,系统进行吹扫、置换,并充氮保护。
2月19日,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车间在对装置检查过程中,发现火炬系统部分伴热管线有冻堵泄漏现象。
2006年2月20日上午,化建公司球罐公司经理马某等4人,按照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车间要求,到该装置检查火炬系统伴热管线冻堵泄漏情况,在查看卧式阻火器水封罐蒸汽伴热管线时,发现水封罐地坑内存有约500mm深的积水。
10时20分左右,拆卸开水封罐人孔盖准备查看卧式阻火器水封罐内是否有泄漏,球罐公司项目副经理余某在既不知道罐内有何介质,又没有检测分析的情况下,违章进入罐中,当即晕倒在罐内。
在人孔处的球罐公司技术员赵某发现余某晕倒后,立即下到罐内救人,随即又晕倒在罐内。
此时,在罐上的马某大喊“快救人”,并拿起绳子进入罐内救人,也晕倒在罐内。
电焊工史某见状立即跑去找人,拨打了“120”和“119”电话,并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汇报。
消防队员和1 20救护人员将马某等3人从罐内救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法医鉴定,3人均为氮气窒息死亡。
二、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卧式阻火器水封罐内充满氮气,造成进入罐内的马某、余某、赵某窒息并迅速昏迷,导致死亡。
(二)间接原因。
典型事故八: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1·20”较大中毒事故

典型事故八: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1·20”较大中毒事故一、事故调查分析(一)事故概要1、事故简介2012年11月20日10时10分左右,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合成车间发生较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中毒,直接经济损失340多万元。
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精炼工段油气分离器出口阀门未完全关闭(按照当时的流程,该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煤气经该阀门进入铜塔窜入再生器,康某等人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跳入再生器中摘钩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李某等人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2)间接原因①该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缺少安全例会、安全费用和煤气安全管理等制度),安全管理混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指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测漏报警装置)和防护器材配备不齐全。
企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和检查缺失,停车检修时,没有用盲板将有毒有害介质有效隔离;检修后重新开车,没有制定完善的开车方案,开车时没有确认相关阀门的状态,造成开车时设备运行状态不明②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员工对岗位特别是进入受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不全,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事故发生时未能正确选用气体防护设施,救援过程中使用的滤毒罐和长管式防毒面具防护不可靠。
③该公司没有按规定建立煤气调度室和煤气防护站,也没有对煤气设施进行严格界定,主要煤气设施缺少必要的安全信号和安全联锁装置。
(二)基本情况1、事故有关单位情况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尔泰化工公司)是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公司在整体收购原国有企业中宁县化肥厂资产的基础上,于2003年12月24日成立的一家化工企业。
法定代表人陈某,注册资金4551.5655万元,经营范围:液氨、碳铵、硫酸、硫酸钾、氯磺酸、磷酸二铵生产、销售;五金工具、机械设备、电器设备、电子产品、煤炭、兰碳、石英砂、矿产品(不含法律法规禁止和需要专项审批的矿产品)的批发、零售。
典型事故四: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3

典型事故四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3•3”气体灼烫冲击坠落事故2015年3月3日22时40分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高温高压气体灼烫冲击和高处坠落生产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608.4万元。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由内蒙古奈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鄂尔多斯市大路煤化工基地,于2006年9月26日注册成立。
注册资本85306万元,生产液氨、尿素,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
在职员工801人。
企业成立了安全质量环保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13名,于2013年11月3日开始试产, 2014年9月24日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气化工艺采用水煤浆进料气化方式,配备3台气化炉,两开一备(事故发生前,A炉备用、B炉和C炉运行)。
事故发生所在装置气液分离器V1304C是气化炉C炉的配套设备,用于原料气中气相、液相和固相的分离,实现原料气的初级净化,位于气化框架三层。
按照工艺设计要求,在气化炉停炉并完全泄压后,需要拆开气液分离器V1304C底部盲法兰清理沉积的灰分。
二、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发生前,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正常生产。
2015年3月3日,为处理合成氨部废热锅炉封头处漏点,内蒙古天润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全系统停车检修,但未根据检修要求制定检修方案。
17时,气化炉B炉开始停炉处理,工艺交出,至20时顺利完成停炉检修。
气化炉C炉于21时45分停止煤浆和氧气进料,开始停炉。
20时57分,在气化炉C炉尚未停炉的情况下,合成氨部设备工程师提出V1304C的检修申请,在V1304C检修作业票(一式两份)上签字完毕;工艺工程师提出工艺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在V1304C检修作业票(一式两份)上签字完毕;中控气化炉C炉主操在V1304C检修作业票其中一份中控主操负责人处签字完毕,并代替现场操作员和现场监护人签字;气化炉B炉副操在V1304C检修作业票的另一份中控主操负责人处签字完毕,并代替现场操作人员和现场监护人签字;合成氨部安全员在V1304C检修作业票安全防护用品及安全措施检查确认处(一式两份)签字。
4月2合成氨燃烧事故心得体会

4月2合成氨燃烧事故心得体会4月2日,新疆塔里木石油化工总厂三分厂合成氨装置检修中,在进行脱甲醇吸收器中压冷冻机和减温水泵的切换过程中发生泄漏着火爆炸事故。
这起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24人受伤(其中重伤11人)。
发生这样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我们应该认真汲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下面是整理好的资料供大家学习。
一、事故经过和基本原因1.事故经过2004年4月22日上午9时50分左右,三分厂二车间开车联锁工段正常停车,准备对已开始减压降温运转的二号吸收塔内混合气体的吸收管线进行拆卸,主控操作台上“开车”指令灯亮,二车间调度电话响起:“高压进口断裂了,怎么办?”接到汇报后,二车间立即组织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抢险。
两名抢险队员迅速用液压工具将喷嘴挡板卸下并拆除喷嘴后,二车间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查找断裂处,确定无法更换喷嘴,而且继续打开会引起危险情况发生,所以要求紧急停车,在等待维修单位赶来前不得继续使用被堵塞的泄露点,避免吸收剂与空气直接接触。
在随后的30多分钟时间里,现场操作人员一直在继续排放低压循环液及部分系统残存氨气,为防止反应器失效,每隔5-10分钟就用水蒸汽清洗氨气收集器中低压回流罐的低压空气管道。
同时,为防止喷嘴被泥沙堵住导致阀门损坏,每隔3-5分钟用清水冲洗喷嘴管路。
当吸收剂从大量泄露处涌出,进入系统循环液时,造成较大范围系统失效。
在15时25分左右,一名抢险人员冒险靠近泄露点观察,在距离约70米处,吸收剂与空气形成的烟雾弥漫至约80米的地方,在现场操作人员提醒下,他迅速撤离。
另外几名抢险人员试图从喷射孔处向内观察情况未果,也相继撤离。
由于第一个抢险人员撤离前站位偏离泄漏源太远,没能看见泄漏处喷出的巨大黑色浓稠状物质,只看见红褐色的火焰映红天空,伴有明显臭味。
泄漏处大量泄漏着火的刺鼻气味充斥着整座厂房,几秒种之内,天空下起了冰雹般的雨滴,车间顶棚被烈焰灼烤着,燃烧变形的墙壁呈深黄色,不久便坍塌。
合成氨的火灾事故分析

合成氨的火灾事故分析一、合成氨的火灾风险1. 合成氨的性质和危险性合成氨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其爆炸极为剧烈,燃烧速度快。
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因此,合成氨的生产场所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生产规定和标准,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2. 生产设备和工艺合成氨的生产过程通常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其中需要大量的氢气和氮气以及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
由于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剧烈反应,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防止不安全的情况发生。
同时,生产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防止火灾事故至关重要。
3. 操作人员和管理合成氨生产过程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监控,他们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工艺过程的安全可靠。
另外,生产单位需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二、合成氨火灾事故原因分析1.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火灾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操作人员过度疲劳、操作不当、违反操作规程、忽视安全警示和预警信号等均可能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2. 设备故障合成氨的生产设备使用高温高压条件,设备的故障将可能导致火灾事故。
例如,设备泄漏、管道堵塞、温度过高、压力失控等问题都可能引发火灾。
3. 生产工艺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本身就是高风险的,任何一处环节的操作不当或者条件失控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而且,生产工艺中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会产生热量,若不及时控制温度,也会加大火灾的风险。
三、合成氨火灾事故应急处置1. 火灾发生后,首先要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尤其是紧急救援人员和周边居民。
2. 同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扑救和灭火,确保火灾不会扩大。
3. 与此同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火灾情况,协调外部力量进行支援。
4. 在灭火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化学物品的特性,尽量避免引发次生灾害。
4. 事后抢救和善后处理:构建合成氨生产企业的事故抢救和善后体系,在火灾事故发生后要立即做好事故事后抢救,扩大事故灾区范围进行再生防治。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大中小】发布人:管理员来源:时间:2010-12-23 17:05:36浏览1098 人次一、氧含量超标,煤气气拒爆炸事故经过:1986年6月22日,某氮肥厂正常生产时,1号煤气炉下行煤气阀阀杆在突然脱落,造成该阀门不能及时关闭,使正在吹风阶段时的空气通过该下行煤气阀直接进人煤气气柜,导致气柜半水煤气中氧含量在短时间迅速上升。
造气岗位并没有及时发现,而是由变换岗位发现触媒层温度上升,要求分析人员进行气体中氧含量分析时,氧含量已经达到5.7%,正要向造气岗位报告时,气柜已经发生爆炸。
重约6.57t的钟罩顶盖沿着焊缝被撕裂炸飞,落在45rn远的压缩机房路边,砸死1人。
一根长6m的气柜放空管飞落在90m处的合成塔顶上.事故原因:操作人员未作巡回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阀门故障,致使气柜形成爆炸性气体,由于静电作用引发爆炸。
加之分析工未能及时报告分析数据,延误了时机,使气柜大量过氧,导致爆炸。
事故教训:煤气阀阀杆脱落是常见的设备故障,如果加强巡回检查,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分析工发现分析数据有问题,必须立即报告有关岗位和调度室,以便尽快处理,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夹套爆炸,煤气炉爆炸事故经过:1994年4月19日,某化肥厂检修后,6号煤气炉开始制气,15分钟后煤气炉发生爆炸,4人死亡,煤气炉炉体坍塌,煤气护厂房楼面、楼顶被炸坏。
事故原因: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开车前未将汽包上面的蒸汽出口阀和安全阀下面的根部阀打开,至使锅炉夹套憋压,夹套爆裂,热汽水进人炉,大量汽化,压力迅速上升,导致煤气炉爆炸。
事故教训:严格执行操作安全规程,开车前必须仔细检查每一个应该开和关的阀门。
汽包蒸汽出口阀,在开车之前就必须仔细检查是否已经打开,不能等到开车后。
汽包上安全阀的根部阀,按照氮肥生产安全规程,不允许关闭,开车前必须严格检查,不能失误。
三、静电除尘器爆炸事故经过:1986年8月20日,某县化肥厂在检修静电除尘器时,没有对设备进行隔离、置换,不取样分析就开始检修,当电工使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时,产生火花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人。
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例

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例例1. 聊城市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7、8"液氨泄漏事故2002年7月8日2时09分,聊城市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这起事故共泄漏液氨约20。
1吨,造成死亡13人,重度中毒24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2.62万元.一企业基本情况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于2002年1月25日经莘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成立,是由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控股,吸收自然人参股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740万元,其中,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出资720万元.主要设备为合成氨生产线,年生产规模为4万吨,主要商品为液氨和碳酸氢铵.企业现有干部职工540人.二事故经过2002年7月8日凌晨0点20分,一辆个体液氨罐车,在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库区灌装场地进行液氨灌装,到凌晨2点左右灌装基本结束时,液氨连接导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驾驶员吩咐押运员立即关闭灌装区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自己迅速赶到罐车尾部,对罐车的紧急切断装置采取关闭措施,一边与厂值班人员联系并电话报警。
2时09分,接到报警后,公安、消防等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赶到现场,组织事故抢险和群众疏散.同时,企业值班领导组织职工对生产系统紧急停车.4时40分,消防官兵将液氨罐车2个制动阀门和1个灌装截止阀关闭。
抢险搜救工作一直持续到6点30分。
参与抢险搜救的干部、群众和公安、消防干警500多名,车辆32部,共解救、疏散群众2000余人.三事故原因分析:经省政府调查组调查初步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初步查明,液相连接导管供货单位是河北省无生产许可证的一家镇办企业。
经公安部门侦察鉴定,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排除了人为破坏因素.从发生事故前的记录看,液相连接导管的工作压力、温度及使用期限均未超出规定范围,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发生的破裂,这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某化工厂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某化工厂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经过2004年6月5日11时40分左右,该化工厂合成车间加氨阀填料压盖破裂,有少量的液氨滴漏。
维修工徐某遵照车间指令,对加氨阀门进行填料更换。
徐某没敢大意,首先找来操作工,关闭了加氨阀门前后两道阀门;并牵来一根水管浇在阀门填料上,稀释和吸收氨味,消除氨液释放出的氨雾;又从厂安全室借来一套防化服和一套过滤式防毒面具,佩戴整齐后即投入阀门检修。
当他卸掉阀门压盖时,阀门填料跟着冲了出来,瞬间一股液氨猛然喷出,并释放出大片氨雾,包围了整个检修作业点,临近的甲醇岗位和铜洗岗位也笼罩在浓烈的氨味中,情况十分紧急危险。
临近岗位的操作人员和安全环保部的安全员发现险情后,纷纷从各处提着消防、防护器材赶来。
有的接通了消防水带打开了消火栓,大量喷水压制和稀释氨雾;有的穿上防化服,戴好防毒面具,冲进氨雾中协助抢险处理。
闻讯后赶到的厂领导协助车间指挥,生产调度抓紧指挥操作人员减量调整生产负荷,关闭远距离的相关阀门,停止系统加氨,事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并快速更换了阀门填料,堵住了漏点。
一起因严重氨泄漏而即将发生的中毒、着火、有可能爆炸的重特大事故避免了。
二、事故原因分析1、合成车间在检修处理加氨阀填料漏点过程中,未制订周密完整的检修方案,未制订和认真落实必要的安全措施,维修工盲目地接受任务,不加思考地就投入检修。
2、合成车间领导在获知加氨阀门填料泄漏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向生产、设备、安全环保部门按程序汇报,自作主张,草率行事,擅自处理。
3、当加氨阀门填料冲出有大量氨液泄漏时,合成车间组织不力,指挥不统一,手忙脚乱,延误了事故处置的最佳有效时间。
4、加氨阀前后备用阀关不死内漏,合成车间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思想上麻痹重视不够,安全意识严重不足。
人员组织不力,只指派一名维修工去处理;物质准备不充分,现场现找、现领阀门;检修作业未做到“7个对待”中的“无压当有压、无液当有液、无险当有险”对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大中小】发布人:管理员来源:时间:2010-12-23 17:05:36浏览1098 人次
一、氧含量超标,煤气气拒爆炸
事故经过:1986年6月22日,某氮肥厂正常生产时,1号煤气炉下行煤气阀阀杆在突然脱落,造成该阀门不能及时关闭,使正在吹风阶段时的空气通过该下行煤气阀直接进人煤气气柜,导致气柜内半水煤气中氧含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
造气岗位并没有及时发现,而是由变换岗位发现触媒层温度上升,要求分析人员进行气体中氧含量分析时,氧含量已经达到5.7%,正要向造气岗位报告时,气柜已经发生爆炸。
重约6.57t的钟罩顶盖沿着焊缝被撕裂炸飞,落在45rn远的压缩机房路边,砸死1人。
一根长6m的气柜放空管飞落在90m处的合成塔顶上.事故原因:操作人员未作巡回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阀门故障,致使气柜内形成爆炸性气体,由于静电作用引发爆炸。
加之分析工未能及时报告分析数据,延误了时机,使气柜大量过氧,导致爆炸。
事故教训:煤气阀阀杆脱落是常见的设备故障,如果加强巡回检查,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分析工发现分析数据有问题,必须立即报告有关岗位和调度室,以便尽快处理,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夹套爆炸,煤气炉爆炸
事故经过:1994年4月19日,某化肥厂检修后,6号煤气炉开始制气,15分钟后煤气炉发生爆炸,4人死亡,煤气炉炉体坍塌,煤气护厂房楼面、楼顶被炸坏。
事故原因: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开车前未将汽包上面的蒸汽出口阀和安全阀下面的根部阀打开,至使锅炉夹套憋压,夹套爆裂,热汽水进人炉内,大量汽化,压力迅速上升,导致煤气炉爆炸。
事故教训:严格执行操作安全规程,开车前必须仔细检查每一个应该开和关的阀门。
汽包蒸汽出口阀,在开车之前就必须仔细检查是否已经打开,不能等到开车后。
汽包上安全阀的根部阀,按照氮肥生产安全规程,不允许关闭,开车前必须严格检查,不能失误。
三、静电除尘器爆炸
事故经过:1986年8月20日,某县化肥厂在检修静电除尘器时,没有对设备进行隔离、置换,不取样分析就开始检修,当电工使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时,产生火花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人。
事故原因:该厂在检修静电除尘器时,没有对该容器进行
彻底的隔离,虽然在进出口水封处加水,但是水没有加满(水未从溢流口处流出),实际上与生产系统没有完全隔离,煤气通过进口处泄漏到容器内,与打开人孔后的容器内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或静电火花,发生爆炸。
事故教训:氮肥厂脱硫静电除尘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进行清理。
但是,脱硫静电除尘器时,必须将设备与生产系统完全隔离(进出口处加水封,并保持有溢流水),再打开人孔,用蒸汽或惰性气置换,然后再用空气置换。
最后经过取样分析合格后,办理进人设备(容器)证后,并有专人监护,才能进人作业。
四、变换炉爆炸
事故经过:1991年8月6日,某化肥厂正常生产时,中变炉突然发生爆炸,炉体拦腰炸断、炉内弊板飞出,落在35m处厂区道路上,砸死1人。
爆炸气浪将饱和热水塔掀翻,压坏厂房和设备。
事故原因:经过分析,爆炸的原因是设备运行时长期超温过热,(持续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
引起设备局部氧化、蠕胀、裂缝,产生材料脆性蠕变断裂而爆炸。
造成设备局部超温的主要原因是变换炉内保温层局部损坏。
事故教训:变换炉内保温层施工时,必须选用耐火质量高
的保温器材,施工单位必须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的建筑队伍,严把质量关。
加强对变换炉炉壁温度的检测,发现温度超高,应及时处理。
严格工艺指标,严禁超温、超压。
定期检查炉内壁保温材料完好,发现损坏,及时处理。
五、碳化塔爆炸
事故经过:1990年5月7日,某化肥厂检修碳化塔,拆卸水箱盖大螺栓时,因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爆炸,2人死亡,1人重伤。
事故原因:检修碳化塔,未将塔内与系统彻底隔绝和置换,当拆除第一只水箱后,空气进人塔内,并与塔内可燃气体棍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当拆卸水箱盖大螺栓时,发生金属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事故教训:碳化塔检修是较易出事故的作业。
必须将检修的碳化塔与生产系统完全隔离,在塔进出口阀门处加盲板,加水置换,要求水从塔顶最高处满水或使用氮气置换,并取样分析合格后,办理设备检修证后,才能进行检修作业。
六、脱碳塔自燃
事故经过:1993年3月,某化肥厂脱碳工段停车检修时,已经与生产系统福绝,并用燕汽对吸收塔和再生塔进行置换,
当打开上述两塔人孔,让空气自然通风时,突然发现两塔塔内发生燃烧。
操作人员迅速关闭两塔人孔,隔绝空气,并及时通入蒸汽,才将火熄灭。
事故原因:该厂长期使用含硫较硫的煤,前工段脱硫效率低,变换气中硫含量高,在脱碳塔内,部分硫化物吸附在塔璧及填料上,当打开人孔时,由于空气的对流,硫化物产生自燃,发生燃烧。
事故教训:要求使用低硫煤。
提高半水煤气脱硫效率,降低硫含量。
变换气进人脱碳前,增加干或湿法脱硫,进一步降低气体中的硫含量。
定期清理脱硫系统。
脱碳塔检修,必须先将塔与生产系统完全隔离,使用情性气或二氧化碳气对塔内进行置换,然后再进行检修。
七、铜洗塔液位计爆炸
事故经过:1992年1月14日,某化肥厂在正常生产中,精练岗位铜洗塔液位计玻璃板突然破裂,大量氢氮气体外泄,发生空间爆炸,死亡4人,多人受伤。
事故原因:液位计玻璃板质量差、气泡多、易碎,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纹。
该玻璃板破裂后,大量氢气外泄,与空气混合,由于气体压力高,泄漏时,产生静电,立即发生空
间爆炸。
事故教训:平板玻璃质量不好,耐压强度差,属于淘汰产品,应改成电接点或磁性翻板液位计。
八、合成塔出口管道着火爆炸
事故经过:1991年4月26日,某化肥厂正常生产时,合成塔出口至废热锅炉进口一段高压管道突然爆裂,大量高压气体喷出并起火,冲向20m处的厂调度室,当场烧死7人。
事故原因:该厂自行修改设计,材质选用不当。
原设计应采用1Cr18Ni9Ti钢管,但在施工中采用15CrMo钢管取代。
还使用两个20号钢弯头直接与钢管焊接,焊接过程中没有下达工艺要求。
由于合成塔出口温度超过300℃,钢管及弯头受到严重的氢腐蚀,致使弯头强度下降,发生爆裂.
事故教训:严格按照设计程序执行,变更设计必须有设计负责人审定。
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规定施工,金属焊接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工艺要求.合成塔出口温度超过200℃,其管道必须选用耐高温耐氢腐蚀的高压合金钢。
九、循环机出口管道断裂引起爆炸
事故经过:1990年10月27日,某化肥厂合成车间1#循环机在运行中西侧气缸出口管突然从法兰盘上脱出,高压气体喷
出,瞬间发生空间爆炸,并形成火灾,5人死亡,压缩机厂房及附属厂房全部被破坏。
事故原因:与机体连接的高压管道由于经常拆卸及安装,而发生严重变形,使管道的外螺纹与法兰的内螺纹不能有效接触。
高压出口管道配管不合理,产生应力。
管道长期震动,没有及时固定。
事故教训:严格执行高压管道安装及维修规程,对管道、法兰定期维护、检查、检侧。
改进配管,使管道受力合理。
高压管道必须经常检查加固,防止长期震动。
紧固螺栓要合理,不能使用长套管紧固。
十、液氨贮罐爆炸
事故经过:1987年6月22日,某化肥厂,汽车槽车运输液氨途中,突然爆炸,罐体断裂,大量液氨外泄,10人死亡,4 7人中毒,大片庄稼被毁。
事故原因:该厂使用的液氨贮罐质量低劣,焊接质量差。
该厂压力容器管理混乱,这台压力容器没有进行检查、检侧,没有记录台账,液氨超装。
夏季中午气温高,使容器内压力上升,发生爆炸。
事故教训:氨罐制造必须由资质单位进行,并按照压力容
器有关规程进行检侧,厂部要加强对压力容器的管理,容器上的安全阀要定期校验,保证灵敏、可靠。
严格按照规定灌装液氨,严禁超装。
夏季运输液氨应安排在晚上温度相对低时进行。
十一、尿素中压系统爆炸
事故经过:1995年1月3日,某化工总厂第二套尿素系统的1台惰洗器、2台氨冷凝器、1台液氨缓冲槽同时发生爆炸,3人重伤,水泥框架及设备损坏严重.
事故原因:由于冬季气温低和低温冷却水的作用,液氨回收率高,气相中氨相对减少,使冷凝气中的氢、氧相对增加,达到爆炸极限,在静电作用下,发生爆炸。
事故教训:严格控制氨冷凝器中冷却水温度.控制尾气流速,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
在惰洗器内添加蒸汽或其他惰性气,减少易燃气体浓度。
定期检查和更换惰洗器内防爆板,使其起到防爆作用。
十二、沸腾锅炉炉膛爆炸
事故经过:1980年4月15日,某县化肥厂使用合成弛放气给锅炉点火。
由于没有对炉膛内进行通风置换和气体分析,就将燃着的火伸进炉膛,发生爆炸,点火人员死亡,部分炉墙
严重损坏。
事故原因:该锅炉停炉后,弛放气阀门没有关死,炉膛内充满可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范围,点火时发生爆炸。
点火前没有对炉膛进行通风置换和取样分析。
事故教训:锅炉使用弛放气点火,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锅炉停用时,弛放气阀门必须关闭,并加盲板,挂牌警示。
锅炉点火前必须对炉内进行通风置换和分析合格后才能点火。